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動物藥學范文

    動物藥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藥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藥學

    第1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 動物藥學;教學改革;獸醫藥物分析實驗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38-01

    獸醫藥物分析是動物藥學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方法學科,它主要運用化學、物理化學的方法和技術研究動物藥品的質量控制[1-2]。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是獸醫藥物分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認識、掌握獸醫藥物分析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重要環節,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教學的效果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就本實驗課程內容而言,以驗證性實驗、儀器的操作訓練為主,缺乏創新;教學方式上,傳統的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成績判定以實驗報告為主要依據,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具體實驗操作。針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興趣,現就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方法等進行探討。

    1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我校動物藥學專業獸醫藥物分析實驗納入在獸醫藥物分析課程中,根據動物藥學專業的特點,該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內容包括了原料藥、制劑的一般雜質檢查、特殊雜質檢查、藥物主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現有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內容能使動物藥學專業學生掌握基本實驗原理方面的專業知識、熟悉和掌握獸醫藥物分析相關的基本實驗技能,在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獸醫藥物分析的實驗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我校獸醫藥物分析本科實驗教學為“課程加實驗”的模式,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合為一體,實驗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此外,目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內容中印證性的實驗多,綜合性、研究性、開放式、自選式實驗少;以上教學實驗的內容,很難適應現代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的需要。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我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學時限制,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根據分析儀器在現代動物藥品質量分析中的廣泛應用,對現有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選擇的實驗內容,除了涵蓋常用儀器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外,還結合獸醫學院的大型科研平臺,將紅外光譜儀、薄層掃描儀等分析儀器的使用納入到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內容中。通過這些實驗的開展,使學生更多地熟悉常用藥物分析儀器的使用;通過色譜、光譜等分析儀器用途的對比,鞏固學生掌握色譜、光譜方面的理論知識;通過大型科研平臺儀器的引入,培養學生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種分析儀器的使用也能使學生在畢業后從事獸醫藥物分析工作時能更快進入工作狀態。

    2 改善實驗教學方法

    好的實驗教學方法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意義重大[3]。豐富多樣的實驗教學方法能極大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鑒于此,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改善實驗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在開始實驗課教學之前通過預實驗進行備課。因實驗課與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上的差異,多數實驗課程任課教師往往忽視實驗課的備課環節以及實驗課教學前的預實驗環節,認為經過幾輪實驗課程教學,已經掌握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了解了實驗課程中的重難知識點,自認為沒有必要再進行實驗教學前的預實驗。然而,作為實踐性很強的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因每次實驗所用耗材、藥品不同,容易導致實驗實施過程中實驗現象的差異,如果教師不在實驗課之前開展預實驗,往往難以判斷實驗過程中實驗現象的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難以透徹講解學生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因而,在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開始前,教師通過做預實驗的方式進行實驗課程備課,在預實驗過程中掌握實驗的重難知識點,了解由藥品差異導致實驗現象的差異,此外預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向老教師請教、與同行交流等加以解決,有助于課堂上知識點的講解[4]。通過預實驗的環節,任課教師還可進一步熟悉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流程,規范實驗操作步驟,有利于在課堂上對同學進行詳細、具體的實驗指導。

    其次,在教師做好預實驗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做好實驗課前的預習,通過實驗課前的提問式講解,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原理,結合實驗原理啟發學生思考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一般是由任課教師準備好所有的實驗試劑和實驗儀器,上課時學生只需按照實驗講義,根據教師示范按部就班操作即可。考慮到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容易讓學生在實驗課上被動接受惰于思考,難以獲得有效的實驗教學效果。鑒于此,學生在實驗課開課前重視預習,課程中針對實驗課重難點提問,強化學生預習效果,并將學生回答問題情況與學生平時實驗成績掛鉤,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5]。在部分實驗如“葡萄糖的雜質檢查”中,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常規試劑如稀硝酸、硫酸鉀溶液等,要求學生參考中國獸藥典自行配制,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進行文獻資料調研的能力。事實證明,這種強調學生課前預習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實驗的思考。

    3 優化實驗課程考核方法

    實驗課程考核是對學生實驗技能及動手能力的考核[6-7]。我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尚未從獸醫藥物分析理論課獨立出來,以往任課教師對實驗課程的考核以實驗報告為主,且考核成績在獸醫藥物分析理論課成績中占比很低,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專注于實驗報告的撰寫而忽視實驗的具體操作,甚至為進行較好的實驗分析,不惜對實驗數據進行修改。此外,這種考核方式會影響學生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中實驗操作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忽視實驗課程中的動手環節,極大影響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

    針對我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考核方面存在的以上問題,結合我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設置的現狀,為提高學生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對現有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考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

    在對學生進行實驗課程評分時,充分考慮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課程的預習、實驗中的具體實驗操作、實驗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3個方面的表現,將這三方面的表現納入實驗課程成績評定體系中。根據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講解時的提問了解學生對實驗課程的預習情況;觀察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衡量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熟悉程度;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實驗所得數據的分析掌握學生對實驗中所遇到問題的理解程度。將實驗預習情況及實驗操作納入實驗課程考核指標,可提高學生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注重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可杜絕學生為了寫出完善的實驗報告編湊、修改數據的情況。通過實驗數據分析,還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實驗原理,結合實驗原理認識到自己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紤]到我校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尚未獨立設置,對于實驗課的考核依附于獸醫藥物分析理論課考核,在進行獸醫藥物分析理論課考試命題時,適當增加部分實驗方面內容,注重考核學生對實驗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如選用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儀器原理、操作方面的試題作為2009級動物藥學班獸醫藥物分析期末考試考題,進一步鞏固學生在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上學到的知識。

    獸醫藥物分析實驗課程中實驗方法的合理應用,可對現有動物藥品進行檢查、鑒別和含量測定等分析,進而判斷動物藥品的真偽、純度和有效性,對于我國動物藥品在研究、生產、流通乃至獸醫臨床使用各環節中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因而,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前沿,對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培養學生全面的獸醫藥物分析實驗技能,是培養動物藥品分析方面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作為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實踐,關注獸醫藥物分析學科發展前言,積累教學經驗,加強對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方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動物藥品分析人才。

    4 參考文獻

    [1] 張秀英.獸醫藥物分析[M].1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 張秀英,李艷華,陳雪英.獸醫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3),36-38.

    [3] 方芳,馬濤,張志濤,等.藥物分析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2),122-124.

    [4] 肖美鳳,趙碧清,周晉.藥學專業藥物分析實驗教學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2),979-981.

    [5] 高紅昌.藥物分析實驗教學改革與思考[J].時代教育,2009(6):113-115.

    第2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PBL教學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藥學類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由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兩門學科組成。其中生物藥劑學通過研究藥物及其劑型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機體生物因素和藥物療效之間的相互關系;而藥物動力學則是應用動力學的原理與數學處理方法,定量描述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機體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的動態變化規律。它的研究原理與方法在新藥設計、新劑型新制劑開發、藥物質量評價、提高醫療治療水平和藥品管理等方面應用廣泛。

    近幾年,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和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分析問題、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能力稍顯不足。為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我們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以下就我教研室在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方面淺談幾點體會。

    1、優化教法

    1.1適當應用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一個注重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其實施方法為: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小組討論總結匯報。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克服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在講授口服藥物的吸收時,以1968年澳大利亞發生的暴發性“苯妥英鈉膠囊中毒事件”為原型設計問題。先介紹事件的過程,并由此引出以下問題:患者服用苯妥英鈉膠囊后,怎么會出現上述癥狀?苯妥英鈉膠囊產生毒性反應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會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為什么臨床常常出現同種藥物不同藥效?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使學生帶著疑問思考,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更易產生興趣。在講授藥物代謝內容時,以多巴胺為例將PBL教學法引入課堂。這種教學法,問題是PBL教學法的核心,如何精心設計問題是運用PBL教學法的關鍵。問題的選擇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應該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并與日常生活相關。同時,所舉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啟發性、真實性。

    1.2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

    單一的教學手段用于教學往往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難以提高甚至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2.1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主要借助于文字、圖像、圖形、動畫、聲音等傳輸手段進行教學。比如我們在講授藥物在體內的轉運過程、腎臟的生理結構等知識點時,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圖片、動畫等將抽象復雜的理論概念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充實具體、生動形象,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2板書教學。多媒體雖然有諸多優勢,也是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但對于這門課程,在藥物動力學部分由不少公式的推導與應用,采用板書的形式對公式進行推導更為直觀,并結合相關例題進行講授,以加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

    2、注重實踐環節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重要教學環節,注重加強實踐教學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教育的重點。在現有實踐教學中,教學儀器和實驗動物往往不能滿足課程的需求,使得實驗教學模式比較單調,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少綜合性、探索性的實驗,為此本教研室在實際工作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2.1轉變實驗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學生上實驗課往往按照老師給的實驗講義進行操作,很少去思考問題的原因,同時存在對實驗現象觀察不自信,態度不端正等問題。

    2.1.1驗證性實驗。主要是經典的基本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對于驗證性實驗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先根據實驗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熟悉實驗原理和步驟。實驗課開始時,由教師進行提問,促使學生在實驗前認真預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2.1.2綜合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應分層次教學,既要有基本實驗的訓練,也要適當開展綜合性實驗,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綜合性的實驗需要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實驗活動。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整個實驗環節中學會規范實驗操作、科學記錄實驗數據、正確處理實驗結果,最后規范的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

    2.2指導學生處理數據、繪制圖表

    藥物動力學部分經常需要進行大量而繁瑣的數據處理,目前常用的計算軟件有DAS、3P87/3P97、WinNolin等,可以進行線性和非線性藥物動力學模型的擬合與計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應用上述軟件處理自己的實驗數據,得到相關藥動學參數及各種圖表信息。這一方面縮短了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加深了學生對藥動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公式的運用,另一方面也能給學生今后的學習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應從單一的筆試逐步轉變為多種形式。以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是平時成績或期中考試占30%,期末考試占70%,這樣就容易存在學生為應付考試考前突擊背課本、背講義的現象,使得考試成績并不能完全反應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在我們對學生多方位考察,將期末考試、實驗教學、實習報告、平時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定,提高實踐環節所占的比例,進而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在歷次PBL過程中以及在綜合性實驗中的相關表現,如主動性、積極性、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適當的評分,并在總成績中占適當的比例,尤其是在這些過程中有突出表現、獨到見解的學生給與適當的加分鼓勵。

    總之,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這門課程,本教研室嘗試著進行一些教學改革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也認識到教學過程中的存在的不足,今后會不斷加深對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的探討,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高素質的藥學專業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印小星,楊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科學出版社:2009

    第3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藥用動物;實驗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093-02

    一、引言

    藥用動物學是中藥類、藥學類、農林牧類相關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2009年出版的萬德光主編的《藥用動物學》作為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和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它是運用現代動物學及傳統中藥學的知識和手段,研究有藥用價值的動物的外部形態、內部構造、分類鑒定以及本草考證、活性成分、主要功效等方面規律的一門課程[1]。全書主要介紹了藥用的發展概況、任務及研究方法、動物體的基本組織結構和功能、藥用動物的分類概述以及與藥用相關的7個藥用無脊椎動物門和1個脊椎動物門的5個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的動物主要特征、分類和藥用動物舉要;并對中國藥用動物的地理分布、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馴化養殖進行了概述。

    藥用動物學是中藥植物、動物和礦物中藥用動物鑒定的基礎課程,由于同類動物之間形態結構的異同程度和親緣關系較接近,使得其能表現出相對共同且穩定的形態特征,因此將動物形態學來作為進行動物分類的鑒別辦法。

    結合我校中草藥專業開設的《藥用動物學》選修課,對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課的開設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措施。通過對實驗課的實踐教學形式、方法、內容和課程考核制度的改革,改變以往按實驗指導書敘述為主的教學模式,避免成績由實驗報告決定而帶來的片面性,克服單純驗證性實驗造成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的現象,運用藥用動物標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及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意識的提升。

    二、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是對知識不斷積累的認知活動,學生只有將所學的知識點通過對實體動物的驗證和認知,不斷加以思考和消化,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驗課教學中,對于學生觀察的動物標本大都是由教師事先整理好和配備有具體種類鑒定標簽的標本,再讓學生對照標本,對所學知識去觀察和驗證。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將教材中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夠更形象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參與意識,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特別是針對學習各類動物內部結構的特征時,學生可在實踐操作中有效解決理論中難懂或難以理解的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能具體掌握各類相關動物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樣也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求知識欲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開設《藥用動物學》教學時數共計32學時,其中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16學時。實驗教學是課程建設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藥用動物分類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常用的各門藥用動物的分類特征和特點,為專業課中動物藥的鑒定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動物藥的鑒別及生藥學研究起到積極的作用。藥用動物分類實驗是藥用動物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從形態結構上識別常見的動物,掌握動物基本的分類方法。全世界大約有150萬種藥用動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動物分類的依據和方法,那么對動物類中藥材進行分類鑒定,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2]。

    三、實驗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利用藥用動物標本進行直觀教學

    動物標本一般都是按照其在自然界狀態中的體形、姿態等特征展現給我們的,這樣便于我們直觀觀察,同時又能將本身的重要特征體現出來。動物學分類學是屬于動物學研究的一門最基礎的課程,在教學中,常利用一些常見的藥用動物標本和野外采集標本過程中拍攝的圖片等信息來輔助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快速觀察和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從而更利于學生能夠掌握動物分類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應運藥用動物標本來開展啟發式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與獨立思考能力。

    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藥用動物標本來指導學生如何學會觀察標本的外部形態結構,根據觀察及掌握到不同動物的分類特征,來區別動物標本。如:在節肢動物門的實驗教學中,特別是昆蟲綱,充分利用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這一科研平臺,針對常見藥用昆蟲提供不同目的昆蟲標本,讓學生通過對標本的細致觀察及對比分析,能夠快速區別出不同目的昆蟲,從而掌握各目昆蟲的鑒別特征,并指導學生學會編制分目檢索表,可進一步提高和促進學生鑒定標本的能力。

    教師在實驗課中也可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動物標本,學生通過對動物標本的觀察和比較去探索動物間的差異。慢慢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動物分類的方法,便于提高學生觀察標本和掌握動物分類關鍵特征的能力。教師在講解實驗理論課時,作進一步的分析,學生能夠輕松掌握和獲得知識要點,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可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及知識運用的能力。

    (二)增加實驗課教學的生動性

    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有關藥用動物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更好的鞏固,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常運用標本或模型、視頻等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對各類動物的認識區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求知欲。針對開展較為困難的實驗動物(如毒蛇或大型哺乳動物)進行多媒體教學,采集、引用大量教學圖片制作教學課件,可放映一些藥用動物的自然生態照片、錄像、動畫等,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從而激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探知和思維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針對常見的部分藥用動物,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其分類特征,常選用新鮮活動的動物進行解剖,以便學生能更直觀地觀察實驗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和內部結構特點。如:解剖藥用兩棲動物蟾蜍時,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蟾蜍的外形特征,再指導學生觀察和掌握兩棲綱代表動物的主要外部形態的鑒別特征,然后對其進行解剖,觀察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結構,便于學生更好地認知和掌握兩棲綱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改革實驗課考核方式

    傳統的實驗課考核方式大多是教師根據每個學生撰寫實驗報告進行綜合評定,實驗報告內容單調且具程序化,學生間相互抄襲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3]。因而,在高??己诉^程中,如何探索出創新型的實驗課評價考核方式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教學改革工作。

    《藥用動物學》作為選修課,成績根據學生平時聽課、完成實驗、課堂討論、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定??己顺煽儠r,按照平時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20%和調查報告成績占70%綜合計算最終總成績,這種評定方式弱化了實驗報告所占考核比重和減少實驗報告成績的分數比重,著重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加大了野外調查報告成績的分數比重。調查報告是檢驗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重要手段,以此來判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我校2012級中草藥專業學生43人,分成8個實驗小組,引導學生對學校周邊開展藥用動物種類資源調查。通過分小組進行野外調查,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經過野外調查可掌握和了解部分動物的生活習性或行為。通過觀察動物、采集標本和鑒定部分動物標本(標本的采集、制作及鑒定是野外調查實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最終由實驗小組寫出一份野外調查報告,這一實踐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轉變了以往只結合標本來認知動物形態特征的觀念,讓學生能將動物分類知識和自然界的實體動物特征相互貫通,使學生能真正將學習到的動物分類知識學有所用。

    四、結語

    開設《藥用動物學》實驗課最重要且必須具備的,是要擁有一些常規的實驗設施條件。當前,高校大多都缺乏藥用動物標本或動物藥材室且需要補充一些當前用于實驗的原材料或活體材料;高校想更長遠的發展,還必須購置一些必要的實驗設備,如氨基酸分析儀及蛋白質酶分析儀等,更重要且最基礎的還是要積累標本,建設藥用動物專用標本室,標本的充足與否在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標本室收藏的藥用動物標本規模情況,也可客觀地反映一個學校相關學科建設的歷史沿革與水平。

    如何讓學生在比較少的學時內掌握藥用動物學的分類基礎知識,且能在實踐中應用,適應專業要求,進一步適應未來的需要,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盡管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仍需要在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探索,還有待今后繼續去開發、挖掘。

    參考文獻:

    [1]萬德光.藥用動物學[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

    第4篇:動物藥學范文

    目的研究生脈散中五味子醇甲在大鼠體內藥物代謝動力學規律。方法大鼠灌胃給予生脈散2.16 g/kg,在不同的時間點采血樣,用 HPLC法測定五味子醇甲濃度的經時變化,以3p97 藥代動力學軟件進行分析,計算藥動學參數。結果五味子醇甲在大鼠體內藥動學參數分別是:t1/2(Ka) 為0.245 h, t1/2(Ke)為 1.506 h ,T(peak)為0.767h, Cmax為0.926 mg·L-1 ,AUC為2.863 mg·L-1·h-1。結論生脈散中五味子醇甲可吸收進入體內,其在體內吸收和消除速度均比較快,符合線性動力學規律。

    【關鍵詞】 生脈散;五味子醇甲;藥物動力學;大鼠;高效液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chizandrin in Shengmai powders in normal rats. MethodsAfter ig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2.16 g/kg )for the rats,the plasma wa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schizandrin in Shengmai powders and in the plasma were analyzed by HPLC.Pharmaco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data with the 3p97 software package.Results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t1/2(Ka) was 0.245 hour, t1/2(Ke) was 1.506 hour ,T(peak) was 0.767 hour, Cmax was 0.926 mg·L-1,AUC was 2.863 mg·L-1·h-1.ConclusionThe schizandrin in Shengmai powders can be absorbed into body, and its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is rapid.The pharmaconetics of plasma schizandrin complies with linear kinetic course.

    Key words:Shengmai powders; Schisandrin;

    Pharmacokinetics; Rats; HPLC

    生脈散最早見于金代張元素的《醫學啟源》,是著名的中醫古方之一,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用于治療“肺中伏火,脈氣欲絕”,以其“補肺中元氣不足”。生脈散臨床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心率失常、心肌炎等[1]。生脈散有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調整心肌代謝、降低耗氧量、保護心肌細胞等藥理作用[2]。方中之北五味子性味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斂肺止咳定喘、滋腎澀精止瀉、益氣生津斂汗之功,用于氣陰兩傷所致的心悸等癥[3]?,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北五味子能減弱心肌收縮性、減慢心率、減少心肌耗能、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抗心律失常、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可用于心絞痛、高血壓病等疾病的治療[4]。北五味子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品種,除含有機酸揮發油類成分外,主要含有木脂素類成分,其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較高[5]。實驗對方中五味子醇甲的藥動學規律進行研究,以闡明該方劑有效成分的藥物動力學特征,為生脈散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1 器材與方法

    1.1 動物

    SD大鼠,雄性,體重 200~250 g。由湖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醫動字第21-68號),灌胃前禁食12 h,自由飲水。

    1.2 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系統(島津LC-10Avp),LC-10ATvp泵;SPD-10Avp紫外檢測器,7725i手動進樣閥,TC-100柱溫箱(天津特納科技公司),WML色譜工作站(廣西威瑪龍色譜科技公司);超聲波清洗器(250W,29~34 kHz;北京醫療設備二廠)。TGL-16G-A型高速冷凍離心機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XW-8A 漩渦混合器 (上海醫科大學儀器廠)。

    1.3 藥品與試劑

    五味子醇甲標準對照品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生脈散由湖北民族學院中醫藥研究所提供。甲醇為色譜純,實驗用水為超純水,其它試劑為分析純。

    1.4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Kromasil C18 (200 mm×5.0 mm,5 μm大連依利特);流動相為甲醇∶水(60∶40);流速1 ml/min;柱溫40℃;檢測波長230 nm。

    1.5 血樣的預處理

    抗凝后血液立即離心分離血漿,低溫冰箱冷藏待測,測定時微量加樣器精取凍融血漿0.5 ml置具塞離心管中,精密加入乙腈2 ml旋混60 s,5 000 r/min離心15 min,精取上層乙腈,約60℃水浴中用氮氣吹干,用100 μl甲醇溶解殘留物,進樣20μl。

    1.6 血漿五味子醇甲濃度測定方法學考察

    1.6.1 專屬性

    五味子醇甲標準對照品、空白血漿、給藥后血漿樣品測定結果顯示血漿中內源性成分及代謝物不干擾生脈散中成分的檢測。

    1.6.2 線性范圍及檢測限

    配制五味子醇甲濃度分別為0.53,1.06,2.65,5.30,10.6 mg·L-1的標準血漿5份,按血漿樣品進行預處理,用HPLC法測定峰面積,以濃度為橫坐標,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標準曲線方程Y=3 644.9X+1 054.4,r=0.999 1。結果血清五味子醇甲濃度在0.26~10.6μg范圍內,峰面積與血漿濃度間線性關系良好。以信噪比S/N≥3測定檢測限,結果為0.10 mg·L-1。

    1.6.3 精密度實驗配制濃度為0.53,2.65,10.6 mg·L-1高,中,低濃度五味子醇甲血清,在1 d內測定5次,計算RSD(%),結果為日內精密度;連續5 d,每天測定1次,計算RSD(%),結果為日間精密度。高、中、低3種濃度樣品的日內精密度分別為3.8%,5.2%,2.9%;日間精密度分別為5.9%,5.6%,4.8%。

    1.6.4 回收率實驗制備血清濃度為0.53,2.65,10.6 mg·L-1高、中、低濃度系列含藥血清,按血清預處理方法處理,HPLC法測定峰面積,計算回收率。3個濃度的回收率分別為(86.32±1.7)%,(81.36±4.5)%,(78.66±2.5)%。

    1.7 藥物動力學實驗

    取大鼠15只,分別給予生脈散(給藥量2.16 g/kg體重,相當于臨床劑量2倍);實驗前12 h禁食,給藥前取空白血清,給藥后于0.25,0.5,0.75,1,1.5,2,3,4,6 h將大鼠用1%戊巴比妥鈉50 mg/kg腹腔麻醉,經動物眼內眥靜脈叢采血(肝素抗凝)。

    2 結果

    2.1 血藥濃度

    采用HPLC法測定不同時間點的五味子醇甲血藥濃度。結果見表1。表1 五味子醇甲血藥濃度測定結果(略)

    2.2 藥動學參數血藥濃度-時間數據經397藥代動力學軟件處理,得藥代動力學參數。結果見表2。表2 大鼠口服生脈散五味子醇甲藥物動力學參數(略)

    3 討論

    五味子醇甲的血藥濃度-時間數據以3p97藥動學軟件處理,分別以一,二,三室模型,權重系數1,1/c,1/c2計算,得出9種結果,以最小AUC判斷,結果生脈散中五味子醇甲在大鼠體內過程為一房室模型,權重系數選1/c2。

    中藥復方的藥物動力學研究相對復雜,還處于探索性階段,對絕大多數中藥復方的藥物動力學規律不清楚,對復方在人體內的有效成分變化及藥動學規律更不清楚;目前對中藥復方新藥研究尚未有藥物動力學方面的要求,因而,在臨床上開展中藥復方藥物動力學研究存在很大的難度。本文對生脈散在大鼠體內的有效成分變化及藥動學規律進行了一些研究,以期對中藥復方在大鼠體內的藥物動力學研究方法進行探索。由于中藥復方的復雜性,全面闡明中藥復方的藥物動力學規律難度很大。本課題研究復方可吸收的成分及其動態變化和有效成分在體內的代謝變化,對于闡明中藥復方的藥效物質基礎、配伍規律和指導劑型改革及臨床用藥具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永平.生脈散臨床新用舉隅[J].甘肅中醫,2005,23(3):123.

    [2]朱賢慧,陳曉虎. 生脈散應用于冠心病研究概況[J].江蘇中醫藥2005,26(12):68.

    [3]劉筱虹,王佛華.五味子藥理[J].河北中醫藥學報,1999,14(2):35.

    [4]應國清,俞志明,單劍峰,等.北五味子有效組分的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05,25(6):84.

    第5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微透析; 藥動學; 藥物代謝

    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術是近些年來臨床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取樣技術,其原理與透析相同,可通過器官與組織中的體液進行連續、動態取樣,取得的透析液較為純凈,且均為小分子物質,能與HPLC/MS或HPLC聯用,組成HPLC/MS或HPLC聯用新技術進行原位在線分析,具有“微創、高效、實時、活體”等特點。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體上進行深部組織的操作以及重要器官的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近年來微透析技術的不斷發展,該項技術在臨床上的推行也越來越廣泛。目前微透析技術在藥物代謝和中藥藥動學研究領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1基本原理

    微透析技術是以透析原理作為基礎的在體取樣技術,是在非平衡條件下即流出的透析液中待測化合物的濃度低于它在探針膜周圍樣品基質中的濃度,灌注埋在組織中的微透析探針,組織中的待測化合物沿濃度梯度擴散進入透析液,被連續不斷地帶出,從而達到從活體組織中取樣的目的[2],通過測定流出液即透析液中待測物的濃度來研究組織中待測物的水平。這是一種動態連續的取樣方法。簡單地說,微透析技術的原理就相當于在組織中創造了一個“毛細血管”[3],使化合物在濃度差的作用下擴散而進入此毛細血管,然后隨液體流動帶出體外進行檢測原理及其系統組成微透析技術不同于以往傳統的研究手段,它是一種動態連續取樣方法。簡單地說,微透析技術的原理就是創造一個“人造血管”[1],使待測化合物在濃度差的作用下擴散而出入此“人造血管”。在體微透析技術首先在組織中植入具有半透膜的探頭(probe)裝置,透析膜能允許小分子物質及水分通過,體外微流泵能允許一定的灌流也通過探頭,由于透析膜兩側存在濃度差,物質會從高濃度方向向低濃度方向擴散。膜外的濃度通常會高于膜內,能穿過透析膜的小分子會隨之擴散進入透析管,同時隨著透析管內的液體持續性的流動被不斷帶出,以此獲取活體組織中的樣本 [2]。

    2微透析系統

    微透析系統通常由連接管、微透析探針、灌流液、收集器及微量注射泵構成。微透析探針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組成,通常是將管式透析膜置入由鋼、塑料或石英毛細管制成的雙層套管中。探針是微透析系統中最關鍵的部分,隨著近年來微透析技術在各個領域中不斷推行,促進了探針技術的發展。現階段常用的探針主要包含以下幾種:①柔性探針:多用于血液;②同心圓形探針:多用于腦部;③分流探針:多用于膽管等流體;④線性探針:多用于皮膚、肌肉、腫瘤、肝臟等外周組織。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組織生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合適類型的探針選擇。

    3技術特點

    微透析技術是一種在體取樣技術,具有以下顯著特點:①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小,能在自由活動、清醒的動物體內進行同一器官的多個位點或是進行多個器官的連續取樣。②微透析作為一種給藥途徑,可將藥物直接傳送到用藥的指定位置,對藥物療效進行直接研究,能降低藥物通過血液循環對全身造成的不良反應。③透析膜能有效的對大分子進行濾過,提取液中不含有酶與蛋白質等物質,可無需二次處理進行直接的測定,也不會出現酶解現象,提高樣品的穩定性,輕松的進行分離和測定。④取樣對正常生命活動基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可實時、在體及在線取樣。⑤具有時間分辨性,能連續性的跟蹤體內多種化合物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變化。⑥具有空間分辨性,取樣時無需進行勻漿,取樣位點目標化合物的濃度能真實的表現出來,且能根據目標化合物在體內的分布對不同部位進行探針的插入。

    4微透析技術在藥物代謝和藥物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4.1研究藥物向中樞神經系統(CNS)分布和轉運微透析在藥動力學中的研究主要來源于藥物向腦組織的轉用及分布,①在于早期微透析的探針設置主要適用于腦組織內,②在于微透析技術最初的發展初衷就在于腦神經化學方面的研究。相比其他方法測定藥物對腦組織的影響及轉運,腦微透析具有以下優點,能對動物體進行動態、連續性的取樣,通過良好的時間及空間分辨率測定藥物的游離濃度,并且采用腦微透析法,不會受到藥物代謝產物的影響。利用腦微透析取樣技術對藥物的分布和轉運測定在大量臨床研究中已有詳盡的介紹 [3]。李菊等[4]用微透析技術觀察到五菟顆粒劑與丹參注射液聯用能有效降低腦缺血時海馬細胞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起到保護腦組織的作用。而程敬君等[5]人采用腦內微透析技術動態發現,腦缺血后細胞外液中的谷胱甘肽、半胱氨酸、興奮性氨基酸及NO代謝產物濃度迅速升高。

    5結論與展望

    微透析技術用于臨床研究中最早是藥物在腦組織中的分布情況,現階段有大量文獻報道發現微探針能埋入各種不同組織中,并進行相對的研究。利用多個微透析探針能在同一器官的不同組織或是在不同器官中進行取樣。微透析技術相比傳統方法對于藥物濃度的分布,能有效降低研究時所需的動物數量。隨著生物分析化學、聚合物技術、工程科學及理論藥動學的發展,也促進了微透析技術在藥動學領域內的迅速發展。微透析技術除了用于動物模型的研究外,在對人體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采用組織微透析能直接測定藥物在靶器官中的濃度及分布情況,為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但微透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探針置入機體內造成的損傷是否對藥物動力學及代謝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水溶性差或是蛋白結合率較高的藥物在測定時需要極高的靈敏度、更優良的與組織相溶的探針的開發,以上問題都需要有待相關人員進一步的研究。

    微透析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相應的不足。由于透析膜的體積較小,所以灌流速度相對較低,只有1~5μL/min,無法采用秒進行動態觀測。探針置入機體內部會造成局部輕微的損傷,尤其是某些記性試驗會對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微透析測定的種類多樣,但每種測定方法均不夠完善,在實際濃度的計算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對于濃度極低的生物活性物質的檢測中,由于檢測方法不同,所以結果上往往存在一個數量級的差距。對于很小的腦內神經核團取樣,微透析技術并不適用,其原因在于微透析技術必須要將探頭準確的插入同一部位。

    微透析技術為“藥物濃度-時間”的動態變化提供了完整的資料,在實驗過程中能有效減少動物的使用數量,同時其時間及空間分辨率還能提高藥動力學資料的準確性,能通過動態層次分析中藥的藥效與濃度分布情況。微透析技術在中藥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是中藥對靶器官中的代謝及分布研究中的有力工具。該技術在中藥藥動力學及藥物代謝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現階段微透析技術的不斷深入及發展,必定會為藥學工作帶來更廣闊的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夏愛曉,馮健,李范珠.微透析技術及其在經皮給藥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08, 39(5): 378-381.

    [2]Plock N, Kloft C.Microdialysi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recent implementation in applied life sciences [J].Eur JPharm Sci,2005, 25(1): 1-24.

    [3]Parsons L H, Justice J B Jr.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invivobrain microdialysis [J].Crit Rev Neurobiol, 1994, 8.(3): 189-220.

    [4]李菊,楊期東.微透析技術和丹參注射液對Wistar大鼠腦缺血時海馬細胞外液興奮性氨基酸釋放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1995, 12(5): 258.

    第6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納米藥物;藥代動力學;進展

    中圖分類號:R9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1-0127-03

    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通常人們將尺度在1―100am的物質體系稱為納米體系。納米技術通常是指尺寸在100nm以下的微小結構,在這種水平上對物質和材料進行研究處理的技術稱為納米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納米技術開始應用于藥物研究領域,納米藥物的研究已取得飛速發展。藥代動力學是一門借助先進儀器設備,利用動力學原理,用數學模型反映藥物在體內過程的定量化科學。用藥代動力學研究成分復雜或有效成分尚未明確的藥物,對納米藥物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1 納米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1.1 血藥濃度法

    血藥濃度法是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經典方法,主要研究納米藥物中有效成分明確者,也是計算藥代動力學最常用最準確的一種方法。如張海霞等用HPLC-熒光法測定兔血漿中羥基喜樹堿的濃度。趙惠如等用HPLC法測定當歸揮發油藁本內酯在家兔中的藥代動力學。結果表明兔口服當歸揮發油后,藁本內酯在體內的藥時過程為線性動力學過程,符合一級吸收二室模型,t1/2為2.6638h,t1/β為108.88h。

    1.2 生物效應法

    納米中藥復方成分復雜,干擾因素多,難以用常規的血藥濃度的方法測定其藥代動力學參數。80年代產生了以藥效為指標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生物效應法主要有藥理效應法、藥物累積法和微生物法。

    1.2.1 藥理效應法藥理效應法是以藥物的效應強度,包括量效關系、時效關系為基礎的研究藥代動力學的方法。早在1975年,Smolen等提出一種以藥理效應為指標測定藥動學參數的方法。該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假定藥物在體內呈線性配置,藥物在作用部位(生物相)的藥量Q(t)與效應強度(E)存在函數關系Q(t)=f[E(t)],而Q(t)又與給藥劑量(D)成正比,所以給藥后某一時刻,生物相藥量Q(t)與該時刻的效應強度E之間的函數關系便可以用給藥劑量D與E的函數關系D=f[E(t)]來表示。首先建立時一效曲線,經一定變換后可得出“血藥濃度-時間”曲線,據此分析藥物的動力學特征,求得各參數。目前,該法已越來越廣泛地用于納米中藥及其復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及成分復雜難以控制的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薛焰等以藥理效應法研究超細粉體技術對馬錢子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影響。結果顯示2種馬錢子粉末給藥后存量的表觀動力學過程符合一室開放模型并得出主要藥物動力學參數。

    1.2.2 藥物累積法藥物累積法是將藥物動力學中血藥濃度多點動態測定原理與用動物急性死亡率測定蓄積性的方法相結合,求出不同時間體內百分率的動態變化,以估測藥代動力學參數。該法系在用藥后不同間隔對多組動物重復用藥,從而求出保存率,并據此進行藥動學計算。如汪銀雄等在對P物質-PLGA納米緩釋微粒的性質測定時,以時間為橫坐標,累積釋放率為縱坐標,作出P物質納米微球體外釋藥曲線圖。董怡民等用此法研究了納米活性炭對氟尿嘧啶的吸收和緩釋作用。

    1.2.3 微生物指標法微生物指標法是對具有抗菌活性的藥物,選擇適宜試驗菌株,利用微生物法測定生物樣品的濃度,然后擬和模型計算藥動學參數。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試驗菌株的瓊脂平板中抗菌藥擴散產生的抑菌圈直徑大小與抗菌藥濃度的對數呈線性關系。選擇適宜的敏感菌株測定體液中抗菌中草藥的濃度,然后按照藥代動力學原理確定房室模型,并計算其藥代動力學參數。如陳鵬等以抑菌效應為指標,測定納米羥基磷灰石復合膠原材料藥動學參效。

    2 納米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分析方法

    研究納米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薄層層析法、薄層掃描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法、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下面主要介紹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2.1 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方法,由經典液相色譜法發展而來。高效液相色譜法應用高壓輸液泵進行洗脫,并配有紫外檢測器等,組成了自動輸液、自動檢測的液相色譜儀。克服了經典液相色譜法柱效低,分析周期長的缺點。本法靈敏度高,血液濃度低時也能被檢測出來。且在RP-HPLC圖譜中能同時反映原藥及其代謝物的情況。何蕾等通過HPlc法研究紫杉醇注射劑及自制紫杉醇納米乳劑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

    2.2 質譜法

    質譜法在藥物代謝動力學中常用于對代謝物的分析,有著樣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范圍廣、靈敏度高、精密度好的優點。王曉波等用HP4500型電感耦合等電子體質譜比較傳統雄黃粉與納米級雄黃粉的藥代動力學行為,為雄黃納米化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據。

    2.3 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

    色譜法具有分離效能高,分離范圍廣,靈敏度高等優點。但是色譜法對未知物的定性分析往往由于標準品不易求得,給分析帶來了困難??紤]到質譜分_析法在定性方面的作用,把色譜、質譜儀聯用,以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張芳等用HPLC-MS研究9-硝基喜樹堿在大鼠體內的代謝物。

    3 納米藥物的體內代謝研究

    3.1 納米藥物的吸收

    3.1.1 提高生物利用度研究藥物產生的藥理效應與藥物的化學組成和藥物的狀態有關。按目前的認識,有半數以上的新藥存在溶解和吸收的問題,將藥物的單元尺寸減至納米尺度,不溶性藥物轉變成穩定的納米顆粒,其表面積大大增加,與給藥部位接觸面積增大,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把中藥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徑為納米級的微粒中,其滲透性或溶解度將大大提高。齊墩果酸具有護肝解毒的作用,但因它的一般制劑溶出度不理想,生物利用度不高,限制了使用。當藥物粒徑>100nm時,在骨髓、腦和腎臟中極少被檢出,粒徑在150-500nm時具有肝靶向性,且在其余組織部位分布較少。制備出一定粒徑范圍的納米粒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臨床應用價值。

    3.1.2 緩釋控釋研究將中藥納米粒進行一定的表面修飾后,可能使中藥具有緩釋作用,一般將其粒徑大小界定在1-1000nmt。另有研究證實,納米藥物粒子表面所帶電荷對其緩釋作用也具有重要意義。中藥納米粒因非常小而易被包裹,從而可以進行表面修飾,也可控制其表面電荷,以達到緩釋的目的。如吳道澄用復凝聚法制備Se和sj的明膠納米微粒與單純Se和si對照組相比,體內滯留時間延長2-4倍,具有緩釋作用,生物利用度提高1.6-2.2倍。

    3.1.3 改變藥物吸收方式研究采用納米技術可將中藥

    制成納米微囊,或進一步將現有的中藥復方改造成納米級粉針劑,大大提高其穩定性和療效,降低毒副作用。還可將中藥制成高效透皮釋放制劑、口服控釋片、含片、干粉吸入劑、鼻噴霧劑、舌下速溶片以及植入劑等多種劑型。梅云南等用雷公藤內酯固體脂質納米粒制劑透皮給藥被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而激活機體得自動免疫功能,并改變包封藥物的體內分布以恒定速率在靶向部位釋放,抑制水腫活性的血藥濃度比游離藥物濃度要高2-3倍,而且維持時間較長即使為較低濃度,也能產生非常好的療效。

    3.2 納米藥物的分布

    靶向分布研究:中藥的有效部位中或復方中藥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很難自動運送到人體的病患部位,只有利用特定技術才可能有效地將中藥運送到預防疾病部位發揮藥物作用效果。藥物顆粒納米化后可以將藥物輸送到身體任何極微細的組織管道(如血管、支氣管)及疾病變異的組織細胞(如腫瘤細胞)中,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藥物的定位性、時效性和功效,使疾病能更有效地得到控制和治療。并可降低某些中藥的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喜樹堿固體脂質納米粒注射給小鼠后,發現喜樹堿在老鼠的腦、肝、心及脾臟富集,其中腦部AUC/dose和MRT分別提高10.4和4倍,提示這種納米微粒能通過血腦屏障,對治療腦腫瘤有特別意義。尼莫地平微乳及其乙醇溶液和膠束溶液小鼠尾靜脈注射后,腦組織中藥物濃度微乳明顯高于后二者,腦組織相對攝取率分別為2.54和2.51,血漿和肝組織中的藥物則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尼莫地平微乳具有一定的腦靶向性。

    3.3 納米藥物的轉化和代謝

    理想的納米粒載體是無毒和可生物降解的,藥物或靶基因片斷與載體形成的復合物定向進入靶細胞之后,載體被生物降解,藥物或靶基因被定向釋放出來發揮療效,避免在轉運過程中在其他組織釋放,產生毒副作用或過早被滅活。研究表明,以高分子納米藥物載體攜帶藥物,可有效地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療效。目前,被用做藥物載體的納米聚合物粒子多由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俱優的聚合物制成,而聚乳酸類則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而被廣泛使用。聚乳酸PLA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納米材料之一,它在體內外的降解受其共聚物單體的比例、分子質量、粒子大小及降解環境pH值、離子強度、表面電荷等的影響。PLA在體內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體內降解是非酶與酶解共同作用,分解成乳酸,再經三羧酸循環代謝生成co2和h2o。

    第7篇:動物藥學范文

    動物學真的不重要了嗎?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國際動物學領域衍生出了大量的分支學科。隨著隊伍的擴大,它們紛紛成立自己的學會,并且在自己分會的基礎上開展活動,從而導致了動物學本身被逐漸“吃掉”。雖然動物學的專業學科如分類學、生理學、胚胎學等取得不少新成就,但這些成果在各分支學科間相互的交流和跨學科的應用嚴重不足。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干細胞科學、克隆技術、基因組學等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再加上信息科學的應用,動物學的研究方法有了交叉融合的趨勢。一些動物學分支領域的學科方法可以運用到動物學的大多數領域。比如,在動物地理學方面,過去主要靠對動物種類和形態特征來確定,現在則可以從分子標記的角度加以研究。與此同時,由于人類活動影響及氣候異常的加劇,物種保護、生物災害控制、資源可持續利用等對動物學的需求日益增強。在此背景下,動物學界的有識之士希望重新振興動物學。  

    2000年,在停辦20余年后,第18屆國際動物學大會在雅典召開,恢復了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國際動物學大會活動。到2004年,第國際動物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時,大會宣布成立國際動物學會,大張旗鼓地推動國際動物學的發展。  

    整合動物學是趨勢  

    第8篇:動物藥學范文

    關鍵詞:藥代動力學;補陽還五湯;腦健片;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7.021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7-0082-05

    Comparative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of Components of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LIU Fang1, YANG Yan-tao1, HE Fu-yuan1, LIU Lin2, WU Shuang1, WANG Yu-hong2, 3, CAI Guang-xian3 (1. Pharmacy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 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3.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Co-built by Departments of Herbal Powder and New Drugs of Hunan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 features of ferulaic acid, senkyunolide A and ligustilide in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Methods HPLC-DAD was appli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hree ingredients with jugular venous cannula ra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The pharmacolinetic parameters of each ingredient was calculated by DAS2.0, and then the total quantum statistical moment (TQSM) standard similarit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overall pharmacokinetics behaviors. Result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ingredient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wo prescriptions, while the total quantum statistical parameters were very closely. The TQSM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in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showed that AUC, MRT, VRT were 240.6 and 133.0, 3.192 min and 3.259 min, 21.59 min2 and 19.75 min2, respectively. The similarity was up to 0.977 8. Conclusion The metabolic processes in vivo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have similarities.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s mostly depends on the multi-components overall contributions.

    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Naojian Tablets; ferulaic acid; senkyunolide A; ligustilide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2CB723503);湖南省中醫藥科研計劃項目(2014135);湖南省“十二五”中藥學重點學科(2011年)

    通訊作者:賀福元,E-mail:;蔡光先,E-mail:

    補陽還五湯類方包括補陽還五湯及其精簡方(腦健片)。補陽還五湯出自《醫林改錯?癱痿論》,由黃芪、川芎、當歸等7味中藥組成,系清代醫家王清任創立的治療半身不遂辨證屬氣虛血瘀證的經典名方。腦健片處方是遵循補陽還五湯之方義,秉承“益氣祛瘀生新法”,將補陽還五湯精簡為黃芪、川芎和地龍,經過二次開發而成的新型制劑。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腦健片治療腦缺血療效顯著[1-2],現進一步對其代謝動力學進行研究,選擇補陽還五湯類方均含有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3種入血成分為檢測指標,研究大鼠灌胃后體內藥代動力學參數變化,旨在探討精簡方配伍變化后其同類成分的藥物動力學變化行為。

    1 材料與方法

    1.1 藥物與試劑

    補陽還五湯干浸膏(黃芪120 g,當歸6 g,赤芍4.5 g,川芎3 g,紅花3 g,桃仁3 g,地龍3 g)和腦健片干浸膏(黃芪30 g,川芎9 g,地龍6 g)均由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所張水寒教授提供,所有藥材質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補陽還五湯按傳統水煎法濃縮干燥后制備成干浸膏,相當于原藥材4.5 g/g。腦健片按新工藝制備,其中川芎以揮發油量為考察指標,對川芎粗粉進行SFE-CO2萃取,不加夾帶劑,提取1.5 h;地龍以醇浸膏得率及氮含量為指標,溫浸2次,第1次加5倍量50%乙醇溫浸48 h,第2次加4倍量50%乙醇溫浸48 h;再合并藥渣,與黃芪藥粉一同水煎,所有藥液濃縮干燥后即得干浸膏,相當于原藥材4.7 g/g。

    阿魏酸對照品(批號MUST-12112204)、洋川芎內酯A對照品(批號MUST-12121202)、藁本內酯對照品(批號MUST- 12082702),北京盈澤納新化工技術研究院;乙腈,美國Tedia公司,色譜純;甲醇,美國Tedia公司,色譜純;怡寶純凈水(華潤怡寶飲料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Instech自動采血系統(Instech Solomon公司),離心濃縮儀(Centri Vap,LABCONCO),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自動進樣器,四元梯度泵,在線真空脫氣機,柱溫箱和二極管陣列檢測器(DAD);超聲波清洗儀(SB-3200D,寧波新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天平(JA-3003,上海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Elipse XDB-C18色譜柱(250 mm×4.6 mm, 5 ?m,安捷倫公司)。

    1.3 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20只,9~10周齡,體質量260~300 g,湖南斯萊克景達實驗動物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湘)2011-0003。室溫無菌喂養,自由飲食飲水。

    1.4 分組、給藥及處理

    建立大鼠實時活體采血方法。將SD大鼠麻醉后固定于手術臺上,切開頸下靜脈,分離頸靜脈,埋線,待血液充盈時用眼科剪將頸靜脈剪開一小口,插入特制PU軟管約20 mm深并固定,縫合傷口。灌胃后將插管大鼠與Instech自動采血系統連接。將頸靜脈插管的健康SD大鼠分為補陽還五湯組和腦健片組,每組5只。二方均以4倍于人體劑量的原藥材給藥[3],折算成干浸膏量分別為12.04 g/kg體質量和9.64 g/kg體質量。灌胃前采血作為空白血漿,再分別于5、15、30、45、60、90、120、180、240、300、360、480 min采血0.5 mL,并取上層血漿,-80 ℃冰箱保存備用。

    1.5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藥物血漿100 μL,加0.1 mol/L鹽酸50 μL,混勻后加800 μL乙酸乙酯,渦旋震蕩5 min,8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重復上述操作,合并上清液,離心濃縮儀揮干溶劑后殘渣用50 μL甲醇復溶。

    1.6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量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對照品,用甲醇溶液制成濃度分別為0.125、0.1、2.5 g/L的標準溶液。其中阿魏酸對照品溶液中含5%乙酸,4 ℃冰箱避光保存備用,藁本內酯-20 ℃冰箱避光保存備用。

    1.7 色譜條件

    本研究采用HPLC-DAD法與腦健片體外成分測定建立的方法[4]一致。色譜條件:Elipse XDB-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m),柱溫30 ℃;以0.3%乙酸水(A)和乙腈(C)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0~5 min,15% C;5~30 min,15%~31% C;30~32 min,31%~36% C;32~82 min,36%~72% C;82~90 min,72%~95% C),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為阿魏酸325 nm、洋川芎內酯A 280 nm、藁本內酯328 nm。

    1.8 數據分析

    采用DAS2.0軟件,分別獲得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3種成分的經典藥代動力學參數,參照文獻[5-6]按總量統計矩(相似度)法計算藥代動力學總量統計矩參數,并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

    2.1 系統適用性與專屬性考察

    分別取空白血漿,加入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標準品溶液的空白血漿,補陽還五湯和腦健片給藥后30 min的藥物血漿樣本,處理后上樣分析,見圖1。結果顯示血漿中內源性物質不干擾測定,該方法專屬性良好。根據前期研究結果,由保留時間和紫外光譜圖確定1號峰為阿魏酸,2號峰為洋川芎內酯A,3號峰為藁本內酯[4]。

    2.2 標準曲線的建立及線性關系考察

    取空白血漿100 μL,依次加入“1.6”項下3種對照品各20 μL,處理后上樣分析,采用程序進樣,設定進樣體積依次為0.05、0.1、0.2、1.0、2.5、5、15、20 μL。記錄各成分最大吸收波長下的峰面積,以進樣的絕對質量為橫坐標,以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結果見表1。

    2.3 精密度和重復性考察

    將“2.2”項下藥物血漿連續進樣5次,每次10 μL,記錄峰面積值,計算RSD值。結果所得血漿中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峰面積RSD分別為0.85%、0.84%、1.79%,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取5份空白血漿100 μL,按“2.2”項下方法平行加入3種對照品溶液,處理后分別進樣10 μL,記錄峰面積值,計算RSD。結果表明,5份空白血漿中加入3種藥效成分,測得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峰面積RSD分別為1.50%、2.91%、3.32%,表明本法用于體內藥物血漿測定重復性良好。

    2.4 體內加樣回收率試驗

    按高、中、低3個濃度進行加樣回收率試驗。分別取大鼠空白血漿100 μL,加入一定量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藁本內酯對照品溶液,配制高、中、低3個不同濃度的樣品,處理后進樣分析,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見表2。阿魏酸和洋川芎內酯A均具有較高的回收率,遠高于生物樣品藥物回收率至少為80%的要求,說明本研究采用離心濃縮儀揮干血漿樣品能有效避免化學成分的丟失,此法明顯優于傳統的吹氮法。其中藁本內酯的加樣回收率略有偏高,這可能與藁本內酯自身化學結構的穩定性相關。

    2.5 藥代動力學測定

    將各組血漿樣品預處理后進樣分析,分別計算補陽還五湯和腦健片給藥后阿魏酸、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在不同時間點的血藥濃度,得各成分量-時曲線,見圖2。采用DAS2.0藥代動力學軟件處理得出3種成分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3。結果發現,阿魏酸在補陽還五湯類方灌胃大鼠后藥代動力學行為較相似,Cmax持平,且AUC值也基本相同,但是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特征相差較大。采用總量統計矩法對補陽還五湯類方中3種成分在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參數繼續深入分析,計算單成分及3種成分總和的統計矩參數,見表4。結果發現,補陽還五湯類方灌胃大鼠后,3種成分在體內的零階矩、一階矩、二階矩參數均相差較大。但是,3種成分總和的統計矩參數卻比較接近,特別是總量的一階矩和二階矩參數非常接近,MRT值分別為3.192 min和3.259 min,VRT值分別為21.59 min2和19.75 min2,提示補陽還五湯類方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較為相似,體現了中藥復方發揮功效確實依賴于多成分的整體貢獻。

    2.6 補陽還五湯類方單成分及總量兩兩間藥物動力學相似度分析

    依據文獻[7]方法對補陽還五湯類方中單成分及3個總成分的總量統計矩參數進行相似度分析,見表5。從單成分看,補陽還五湯和腦健片灌胃大鼠后,阿魏酸在體內的代謝相似度僅為0.506 9,洋川芎內酯A相似度為0.804 1,藁本內酯為0.347 8,證實僅對1種成分進行分析不能代表中藥復方多成分在體內的整體代謝過程。而對3種成分總量分析則發現,補陽還五湯和腦健片在體內代謝過程相似度達到0.977 8,說明二方的總體功效相似。

    3 討論

    中藥發揮藥效往往取決于多種藥效成分的協同作用,講究君臣佐使配伍原則。采用傳統西藥藥代動力學模型對中藥復方藥代參數進行分析,發現同一藥效成分在不同藥效部位、不同藥材及不同配伍復方中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均不盡相同[8-10]。本研究表明,采用房室模型對補陽還五湯類方中單個成分分析,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在體內藥代動力學特征均存在較大差異,說明處方的精簡較大程度改變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在大鼠體內的代謝過程,這可能是由于補陽還五湯與腦健片處方中其他單味藥的差異引起各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而產生不同結果。但是,采用總量統計矩法對補陽還五湯類方中3種成分藥代動力學參數深入分析,發現3種成分總和統計矩參數差異較小;進一步對3種成分總量分析,發現補陽還五湯和腦健片在體內代謝過程的相似度達到0.977 8,體現了中藥復方發揮功效依賴于多成分的整體貢獻。而我們前期研究結果表明,補陽還五湯類方均能發揮抗腦缺血損傷功效[1-2],且總體功效相當,提示兩方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的代謝過程,這是否暗示兩方基本藥效物質基礎類似?后續將展開相關研究。

    采用傳統西藥單一成分藥代動力學模型對中藥多成分在體內藥代動力學行為進行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1],不能充分體現補陽還五湯類方整體成分在體內的真實代謝過程。本研究采用總量統計矩參數對經典房室模型的藥動參數繼續深入分析,既能反映總量藥物濃度的動力學行為,又能與單個成分的統計矩參數關聯,是整合多成分藥物動力學較宜的數學處理方法,同時更能體現出中藥多種化學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多環節進行整合調節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劉芳,劉青萍,王宇紅,等.補陽還五湯及其精簡方抗腦缺血損傷功效比較[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9):46-49.

    [2] 劉芳,王宇紅,蔡光先,等.補陽還五湯及其精簡方(腦健片)對腦缺血大鼠海馬組織CDK4/Cyclin D1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5, 40(20):4058-4062.

    [3] 夏相宜,王宇紅,蔡光先,等.腦健膠囊對MCAO大鼠腦水腫、腦梗死面積及體質量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4,29(4):532-534.

    [4] 劉芳,王宇紅,蔡川,等.HPLC-DAD法同時測定腦健膠囊中4種指標成分含量[J].中醫學報,2014,29(6):848-851.

    [5] 賀福元,鄧凱文,黃勝,等.總量統計矩標準相似度數學模型的建立及應用研究[J].藥學學報,2013,48(9):1453-1458.

    [6] 賀福元,鄧凱文,劉文龍,等.中藥復方藥物動力學總量統計矩法的實驗驗證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253-262.

    [7] 賀福元.中藥復方藥物動力學數學模型的建立及對補陽還五湯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06.

    [8] 馮彬彬,張建海,張繼芬,等.不同配伍對川芎嗪體內藥代動力學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9):1311-1314.

    [9] 鄧凱文,賀福元,劉文龍,等.RP-HPLC法測定大鼠血漿中補陽還五湯及總苷中芍藥苷的含量及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藥材,2010,33(11):1768-1770.

    [10] 潘瑩.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脈方后阿魏酸的藥動學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4):193-196.

    [11] LUDBROOK J.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comparing measurers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a critical review[J].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2,29(7):527-536.

    第9篇:動物藥學范文

    傳統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取樣頻繁,病人遭受痛苦大,很難在臨床中推廣。群體藥代動力學的研究方法改變了傳統研究方法獲取藥動學參數的途徑,通過將群體研究的方法與Bayes反饋法結合,可以較準確地估算個體藥動學參數,優化用藥方案。近年來,群體藥代動力學發展迅速,國內外有關群體藥代動力學的研究日益增多。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有關兒童群體藥代動力學的研究也在不斷開展。但我國關于兒童的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還很有限,為更好地提高兒科臨床藥物治療水平,推進兒童個體化用藥進程,現就有關群體藥代動力學方面的知識及其實施和應用進行簡要介紹。

    1 兒童藥物試驗和評價面臨的困難

    目前用于兒童疾病的治療藥物,大多數在上市前是以成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的。眾所周知,兒童并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的藥物治療是有別于成人的。但由于兒童群體的特殊性,一些適用于成人的藥物臨床試驗方法,無法將其應用于兒童。現有的兒童用藥劑量多來自于對成人用藥劑量的外推,藥物安全性方面信息卻無法通過簡單的外推法獲得,因此人們渴望獲得直接源于兒童群體的藥物研究信息。目前,為數不多的兒童藥物臨床試驗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試驗例數不足或缺乏計算依據,試驗方案設計中對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不規范,藥品臨床試驗中對藥物不良反應缺少比較全面的預測等。

    在兒童群體中進行藥物研究要比在成人群體中進行研究困難得多,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①有些疾病是在兒童階段特發的,相對罕見,難以獲得試驗所必需的樣本量;②兒童這一概念自身的多樣性給臨床試驗帶來一定的困難,比如試驗群體入組年齡的限定問題;③倫理學方面對兒童臨床試驗的限制;④如何確定試驗的終點。

    2 群體藥代動力學的有關概念

    通過藥物臨床試驗計算機仿真(clinical trial simulation,CTS),可以較好地解決以上這些問題。CTS可考察某些特定因素,如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種族等)、遺傳背景(如某些與藥物代謝有關的遺傳代謝性疾?。┮约安±怼⑸頎顟B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藥物臨床試驗仿真簡單而言就是根據試驗目的建立仿真模型,然后將試驗數據輸入模型,通過計算機擬合,定量描述藥物的藥動學、藥效學特征,從而研究給藥方案和效應之間的關系,預測不同方案的試驗結果并加以分析,從而確定試驗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群體藥動學/藥效學(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PK/PD)的研究方法是目前正在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仿真臨床試驗[1]。該研究方法避免了傳統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取樣頻繁、病人遭受痛苦大、難以推廣的缺點,通過分析大量病人零散的臨床常規藥物濃度監測數據,應用專業軟件計算群體藥代動力學參數,然后測定病人的1~2個血藥濃度,結合病人個體的生物學資料和用藥信息,利用Bayes反饋法與藥物的群體藥代動力學參數混合運算后得到該病人的個體藥代動力學參數,從而優化用藥方案,指導臨床個體化治療。此法適于兒童、老年人、孕婦等特殊群體。PPK用于兒童藥物研究的優勢在于:侵入性較小;對于兒童這個特殊年齡段的群體更符合倫理;樣本的采集更靈活,減少了對患者的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開展PPK研究,尋找真正適合兒童的藥物治療方法。試想如果沒有PPK的研究方法,那么對于兒童疾病特別是罕見疾病的藥物治療方案的確定,則只能寄希望于國內、國際的合作,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概括來講,群體藥代動力學是研究藥物在某一特定群體中的動力學特征,通過將藥代動力學模型與統計學原理相結合,全面分析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通過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可以了解特定群體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的整體特征,求算藥代動力學群體參數即參數典型值;觀察有關因素對群體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的影響并確定影響作用的大小;評估群體中個體間、個體內的變異性及測定誤差對藥代、藥效動力學參數的影響等。

    3 群體藥代動力學模型的建立

    與普通藥物動力學的研究方法相似,群體藥動學也是通過建立藥物代謝動力學模型以非線性擬合的方法找出一組藥動學參數,使得由模型求出的擬合值與實際觀測值之間的偏差最小。

    群體藥動學模型的建立是群體藥動學研究的重點。建立群體藥動學模型實際上就是確立和完善預測模型的過程,是藥動學、藥效學、生理學、病理學、毒理學及數理統計學等多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

    概括來講,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是通過建立藥動學和統計學聯合模型,將影響藥動學參數的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統一定量考察,估算藥動學參數。定量考察固定效應的模型稱為固定效應模型,而表達隨機變異的數學模型稱為統計學模型。

    3.1 群體藥動學模型的建立模式

    注:OFV是指加入或去除某一影響因素后目標函數值的變化

    根據研究目的不同以及分析人員的個人經驗不同,加上所采用的藥動學模型與誤差模型的組合不同,對于相同的一組數據,不同的研究人員得到的研究結果不可能完全相同。

    3.2 群體藥動學模型的建立過程

    3.2.1 樣本采集 樣本的采集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施,第一種是屬于前瞻性的,在范圍較小的群體內搜集研究資料,并根據藥物自身的特點合理安排固定的采樣時間;第二種為回顧性的,是在較大的樣本群體中進行資料搜集,其標本的采樣時間為隨機的。

    轉貼于

    3.2.2 模型建立 按以下步驟建立PPK模型:

    (1)檢視數據:首先要保證數據錄入的準確,接著對數據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對其中包含的信息盡可能掌握,并檢查資料中有無異常數據。

    (2)建立基礎模型:先建立初始結構模型,即建立藥代動力學或藥效動力學模型??梢愿鶕嚓P的文獻報道或采用類似藥物的模型。例如,丙戊酸、卡馬西平、拉莫三嗪,根據文獻報道均為一室一級吸收和消除的藥物,藥代動力學模型采用一室模型。再建立隨機誤差模型,隨機誤差的加入形式有加和型、比例型、指數型及混合型,多數情況下,藥動學的個體參數與群體參數間是對數正態分布的關系,多采用指數型。最后確定模型參數的初始值,多根據文獻值或以往的試驗結果進行設定。參數初始值是否處于適當的范圍內是影響模型目標函數值能否收斂的眾多因素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3)建立全量回歸模型:在模型化的初始階段,由于許多固定效應因素和隨機效應因素尚未放入模型中考慮,所以沒有必要在這一階段浪費太多的精力。但在建立全量回歸模型的過程中,也就是各因素逐漸加入的過程中,模型所采用的形式要進行一番取舍,取舍的標準主要有兩點:一點是擬合吻合度,即模型擬合值與實際觀測值之間的吻合程度;另一點是保證模型的相對簡單。

    (4)建立最終回歸模型:模型的建立過程就是個體參數的求算和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的區分過程。在建模初期,個體參數與群體參數之間的差異包括了固定效應因素和隨機效應因素兩部分。在全量回歸過程中將個體的混合效應因素加入群體參數中就得到了個體參數。但是為了校驗各因素在全量回歸模型中存在的必要性,還應采用更嚴格的標準將各因素逐一從模型中除去,去掉該因素后目標函數值的變化至少大于7.78(df=1)才能將該因素留在模型中。

    (5)最終模型的驗證:即有效性驗證。模型的有效性檢驗根據驗證數據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外部有效性檢驗和內部有效性檢驗,一個模型只有內部有效后才能嘗試外推。效能的驗證,預測誤差是衡量擬合準確程度和精密程度的尺度,其可以再細分為預測偏差和預測精度。預測偏差包括平均預測誤差、標準平均預測誤差;預測精度包括平均絕對誤差、平均方差等。

    4 群體藥代動力學的應用

    筆者曾經所在的課題研究組最先將群體藥動學/藥效學模型引入我國兒科臨床,利用常規監測的血濃研究。藥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通過運用各種靈敏的現代分析測定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樣品(特別是患者用藥后血漿或其它體液)中藥物或其代謝產物的濃度。隨著藥師的工作重心向臨床藥學轉移,在臨床藥效學和藥動學研究的基礎上,解釋患者體內血藥濃度

    度數據和完整的生物學資料,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指導常用抗癲癇藥物的合理應用。姜德春等[2,3]回顧性地收集了246例癲癇患兒應用丙戊酸(VPA)的臨床數據(570個穩態血藥濃度),用NONMEM法和USCPACK軟件成功建立了中國癲癇兒童VPA的PPK和PK/PD模型,得出丙戊酸在兒童體內的分布容積與體重成正比,清除率與年齡成正比,并定量地計算出某一血藥濃度獲得不同療效等級的概率。何大可等[4]建立了測定拉莫三嗪(LTG)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收集了60例癲癇患兒應用拉莫三嗪(LTG)完整的臨床數據(114個常規監測的穩態血藥濃度),應用NONMEM法和USCPACK軟件,成功建立了LTG的兒童PPK模型,認為拉莫三嗪在兒童體內的分布容積與體重成正比,清除率與是否同時應用影響肝藥酶活性的藥物和患兒體重有關。我們曾建立HPLC方法并回顧性地收集了168例癲癇患兒服用卡馬西平的臨床資料,共229個血藥濃度數據[5]。應用NONMEM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一室一級吸收和消除模型,建立了卡馬西平(CBZ)和卡馬西平環氧化物(CBZE)的群體藥代動力學模型,得到CBZ的清除率與體重相關,分布容積與藥物劑量相關;CBZE的清除率與是否合用丙戊酸及體重相關,分布容積與藥物劑量相關。并應用已建立的CBZ、CBZE模型預測9例患兒的CBZ、CBZE血藥濃度,預測結果良好。張珅等[6]回顧性收集165例服用拉莫三嗪(LTG)的癲癇患兒,303個常規監測的穩態濃度及臨床資料,用NONMEM法建立中國癲癇患兒LTG的PPK模型。用平均預測誤差(ME)、標準平均預測誤差(SME)、平均方差(MSE)、平均根方差(RMSE)及加權殘差(WRES)作為模型預測準確程度和精密程度的評價指標,對基礎模型和最終模型的預測效能進行比較,經過內部驗證和外部驗證,所建立的最終模型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預測效能。

    利用PPK的研究方法能夠盡可能充分的了解藥物在兒童群體的代謝特點,可準確的預測藥物血藥濃度,促進臨床個體化用藥的實施,提高兒童群體的藥物治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魏樹禮, 張 強.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4: 9.

    [2] 姜德春, 王 麗, 盧 煒. 用NONMEM法建立中國癲癇兒童丙戊酸鈉的群體藥動學模型[J]. 中國藥學雜志, 2007, 42(4): 291317.

    [3] 姜德春, 王 麗, 盧 煒. 用NONMEM 法建立中國癲癇兒童丙戊酸鈉的群體藥動學/藥效學結合模型[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05, 10(11): 12791285.

    [4] 何大可,王 麗,王寅初.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拉莫三嗪和卡馬西平血藥濃度[J].藥物分析雜志,2006,26(2):212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成人免费视频69|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级片|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第一页|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