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上冊語文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人教版 初中語文 修辭格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195.1 文獻標識碼:A
修辭,廣義上被認為整篇文章中的謀篇方式,咬文嚼字的全過程;狹義上被認為是對文字的修飾。修辭格,不同于修辭,但它是修辭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通俗地認為,修辭方式就是修辭格,有了修辭格,才能在表達的過程中更加生動形象,更能適應社會語言的發展需求。
1修辭格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漢語修辭格是一種固定的漢語表達形式,它可以用簡潔多變的形式,具體生動地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它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1有利于改善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
在某種特定的交流對話環境中,使用修辭格可以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自己多種層次的思想和其中帶有的感情,使原本抽象的難以表達的內容具體簡單地呈現出來,讓人在獲得了你語言中信息的同時,又有一種美的體驗。
1.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現在學校在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給予了越來越大的關注。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的方式、速度和數量都給出了具體的要求,而且還要求學生體會某些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在體會句子含義和品位語言時,如果對修辭格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不理解,就會嚴重影響對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更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2傳統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修辭格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修辭格教學要能滿足考試對學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修辭格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語言使用的創新能力。但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日常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
2.1缺少系統明確地修辭格教學的方案
在初中教學標準中,修辭格這一部分知識只是了解性內容,并沒有具體的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稍微涉及,導致了大部分初中生對考試中或者課本中經常出現的修辭格只是最表面層次的了解。例如,在講授《再別康橋》中的“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時,告訴同學們這其中巧妙地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在課前準備一套完善的教學計劃,由深入淺地講暗喻這一修辭格,使同學心領神會。
2.2初中學生對修辭格認識片面
雖然初中考試對修辭格的考察形式只有固定的幾種類型,但是學生想要在這一方面拿到高分,甚至是滿分,那也是相當困難的。初中生對修辭格認識片面,認為修辭格的使用僅僅是用來美化語言和增加文采。其中作文最明顯,不少初中生在其作文中大量地(甚至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地)使用修辭格。而這種使用是機械化的,死搬硬套的,只是簡單地,強制地把各種修辭格羅列出來,修辭格的使用毫無創造力,結果是雕飾出一堆空洞無比的話,并沒有讓讀者感到眼前一亮或者是有一種美的體驗。初中生想要改變對修辭格已有的認識,以一種獨特的思維來使用修辭格是很困難的。
2.3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重視程度不夠
初中教學標準中對修辭格標為了解內容,所以修辭格教學處于可有可無的境地,初中教師多是以課本教材中出現的修辭格作為教學依據,根據考試對修辭格的固定考察形式,進行簡單地講解,主要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辨別修辭格和分析修辭格。在口語交際方面運用修辭格可以提升自己的語言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初中教學中缺少特定的實際訓練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3改革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方法的策略
(1)從“以課本出現的修辭格為教學依據”的教學模式轉到“將修辭格知識分塊融入各教學階段”的教學模式。傳統的修辭格教學模式只是以課本出現的修辭格作為教學依據進行講解,就是根據教材中的具體語境來講述修辭格。比如,在講七年級上冊內容時,可以將課文《在山的那一邊》中,“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課文《紫藤蘿瀑布》中,“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課文《理想》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這些放在一起,將明喻和暗喻有比較的統一整理比較講給學生。
(2)加強學生平時對修辭格知識的積累,注重培養學生修辭格運用創造性的能力。修辭格知識只靠在課堂上學習是不夠的。老師應該根據每個階段修辭格的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課下的閱讀任務,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加強學生平時對修辭格知識的積累。例如,在講比喻的時候,要鼓勵學生抓住相似這個關鍵點,多方位聯想和聯系客觀世界的事物。這樣就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修辭格運用的創造性,使學生在運用修辭格的時候,不再機械式地堆砌,而是以自己的思維來組織表達。
(3)修辭格的教學要與口語交際教學相結合。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修辭格的教學集中在閱讀和寫作上,往往忽視了其在口語交際中的應用。在修辭格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將學到的修辭格知識運用到平時的語言交際中。比如,在學習了初一上冊第三單元的《濟南的冬天》后,老師可以根據比喻這一修辭格進行針對性地口語對話訓練,然后再做出具體的點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修辭格,同時增強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4總結
修辭格在現代教材中的運用十分廣泛,但教學現狀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只是根據人教版語文教材,對初中生的修辭格教學進行分析,列出了初中生修辭格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和分析不夠細微透徹,有些問題沒有提及,提到的問題也有待于進行更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靜.新課標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修辭格教學研究[D].寧波大學,2011.
1. 注音寫字:(8分)
癡想() 隱秘() 喧téng() 盤虬臥龍()
訓誡( ) 聳立() 迂回() 仙露qióng()漿
lín峋() 卑微( ) 寬shù( ) 伶仃( )
zhù立( ) 瞬間() chuò泣() 鶴lì( )云端
2.原文填空。(5分)
(1)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 又怎樣 的心啊!”
(2)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 。
(3)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 , ,故時有物外之趣。
3. 解釋文言字詞:(4分)
(1)項為之強( )(2)以叢草為林( )
(3)興正濃( ) (4)方出神( )
4.寫出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3分)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
(2)在山的那邊,是海嗎?是的!人們啊,請相信——( )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
5.對文章作者及主旨,敘述錯誤的是:()(2分)
A.《在山的那邊》,“山”與“海”兩個相對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義的,這首詩抒寫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作者是英國作家莫頓•亨特。
C. 《紫藤蘿瀑布》,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時的不幸,個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的,進取的。作者是當代女作家宗璞。
D.《童趣》回憶童稚時代的種種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動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無窮的物外之趣。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復,字三白。本文選自《浮生六記》。
6.選出標點有誤的一項:( )(2分)
A. “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
B.“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
C.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D.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7.下列文言句子的停頓(“•”表示很短暫的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能/張目•對日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使/之沖煙/而飛鳴D.作/青云•白鶴/觀
8. 寫出我國四大名著:《 》《 》《 》《 》。(2分)二、古詩文閱讀理解 (共14分)
9.依據上下文提示默寫 (3分)
①夏蚊成雷, 。
② , ,蓋一癩蝦蟆
10,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① 徐( )噴以煙。
② 果如鶴唳( )云端。
③ 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④ 物外( )之趣
11,翻譯下列文言語句:(4分)
①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②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
12,《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時對著蚊子徐噴以煙,讓蚊子“沖煙而飛鳴”。他做這件事感受到 “物外之趣”。從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分)
(二)閱讀下面選自課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共12分)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礬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在混亂的廢墟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七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笑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個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個小時,他突然聽到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爸爸,真的是你嗎?”“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尸“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屋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幫忙,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了出來。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經歷了巨大的磨難后,無比幸福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13:這里所選幾段文字,敘述了一個什么事件? (2分)
14.你認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得好嗎?請說明理由。 (2分)
15,請寫出文中表現阿曼達父子心心相連的一句話。(2分)
16,文章結尾段說這對父子“了不起”。仔細閱讀文章,根據文中對父子二人的描寫,說他們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2分)
17.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剛剛發生、教室剛剛塌陷時阿曼達的處境,寫他的所見、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過一百字。(4分)
答案12. 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應該富有觀察力和想像力,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13.阿曼達的父親在地震后懷著堅定的信念成功地搶救出兒子。(此題亦可從阿曼達的角度總結。)
14.劃線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時間延續過程又長又慢,突出強調父親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動,頑強地救出兒子。
深刻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摯愛之情。(這是一個開放型題目,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問題,能答出一個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5.這句話是“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