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承包合同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合同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合同風險的客觀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長期性和合同履行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點決定。合同的客觀風險是法律法規、合同條件以及國際慣例規定,其風險責任是合同雙方無法回避的,例如FIDIC條款規定工程變更在15%的合同金額的,承包商得不到補償。索賠事件發生后的28天內,承包商須提出索賠意向通知等,可歸類為工程變更風險,市場價格風險,時效風險等。雖然在示范文本中,從合同條件規定看,業主在合同中應承擔的風險較多,但在目前,業主利用有利的競爭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條件,在合同中把相當一部分風險轉嫁給承包人,主要有合同存在單方面的約束性,不平衡的責權利條款,合同內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轉移風險的擔保、索賠、保險等條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誤或經濟損失的賠償條款,缺少對發包人駐工地代表或監理工程師工作效率低或發出錯誤指令的制約條款等。
二、合同風險防范的基本措施
首先,施工合同談判前,承包人應設立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負責施工合同的訂閱,并實施監督、管理、控制。要深入了解發包人的資信,經營作風和訂閱合同應當具備的相應條件。了解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有權部門設計的施工圖紙,是否有計劃部門立項文件、土地、規劃、建設許可手續,應拆遷的是否已到位,“三通一平”工作是否已到位等。從側面調查了解發包人資信情況,特別是該工程的資金到位率,如果是開發單位應了解其主要業績。招標工程應在投標之前,對招標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確理解招標文件,吃透業主意圖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標人須知,詳細勘察現場,審查圖紙,復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條款,制定投標策略,以減少合同簽訂后的風險。
其次,合同談判或投標時,首先,施工企業在對發包人詳細了解后,認為可以承擔這項工程時,才能進行合同實質性談判。對投標工程要對合同條款認真研究,盡可能在投標書中在作出響應投標文件實持性條款的情況下,作出有利的選擇。根據發包人提出的要求,逐條進行研究,再做出是否能夠承諾。盡可能采用建設工程合同《示范文本》要依據通用條款,結合協議書和專用條款,逐條與發包人談判,部分發包人提供的非示范文本合同,往往條款不全、不完備、不具體、缺乏對業主的權利限制性條款和對承包商保護性條款,要盡可能地修改完善,這樣的合同一旦簽訂存在大量的隱含風險,最終將導致施工單位的巨大損失。減少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漏洞,可以采用施工合同洽談權、審查權、批準權三權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的辦法。在人員配備上,讓熟悉業主知識和精通合同的專業人員參加,大中型建設工程合同一般由業主負責起草,業主為了預防承包商的索賠,特意聘請有經驗的法律專家和工程技術顧問起草合同,一般質量較高,其中既隱含許多不利于承包人的風險責任條款,又有業主的反索賠的條款。因而要求承包人的合同談判人員既要懂工程技術,又要懂法律、經營、管理、造價財務等,因此承包人必須有精干專業的合同談判小組。在談判策略上,承包人應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風險和轉移風險,達到風險在雙方中合理分配,這就要求承包商對于業主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免除責任的條款應研究透徹,做到心中有數,切忌盲目接受業主的某種免責條款。否則業主就有可以以缺乏法律和合同依據為借口,對承包人造成的損害拒絕補償,并引用免責條款推卸法律責任。使承包人蒙受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對業主的風險責任條款一定要規定得具體明確。總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對施工合同管理的具體規定,在合同談判過程中進行有利有節的談判尤為顯得重要。
第三,加強合同履行時管理
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貫穿于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因而履行施工合同必然涉及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施工合同一經生效,企業的各個部門都要按照各自的職權,按施工合同規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保證施工合同的圓滿實現,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整個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對第一項工作,施工企業都要嚴格管理,妥善安排;記錄清楚,手續齊全,否則會造成差錯引起合同糾紛,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論文摘要:井陘拉花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除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外,還具有良好的健身意義和推廣價值。將井陘拉花引入高校課堂并加以推廣,不僅可以保護和傳承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能夠使大學生身心得到鍛煉,同時也利于打造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可從題材、表現形式、動作設計風格等方面對井陘拉花進行傳承與創新。
歷史悠久的井陘拉花類屬北方秧歌,是河北三大優秀民間舞種之一,形成并流傳于河北省石家莊井陘縣。井陘拉花因其獨具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民族藝術精髓,2006年被國家列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使井陘拉花這一民間藝術得以保護并得到廣泛的推廣,繼而探索一條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途徑,我們試對井陘拉花引人高校課堂進行探討。
一、井陘拉花的藝術風格與推廣價值
并陘拉花起源于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時的街頭廣場花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多樣的藝術形式。其舞姿柔健,屈伸大度,抑揚迅變;其韻律優美,節奏歡快;其曲調悲壯,婉轉悠長,給人以空曠幽谷之感。突出的地域特征,剛柔并濟的舞姿,明快活潑的生活情趣,使井陘拉花這一傳統的優秀民間舞蹈不僅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而且有著重要的體育訓練價值。
井陘拉花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遵循民間舞蹈的發展規律,井陘拉花的舞蹈動作同樣是從人民的生活中提煉、加工、美化而來,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情趣。她以“擰肩”“翻腕” “扭臂”“吸腿”“撇腳”等動作為主要舞蹈語匯,上身動作以肩為主,肩部的頂、擰、聳、壓和手臂的點、提、拉、摳、翻最能突出拉花風格;下身以膝部屈伸貫穿始終,形成剛柔相濟、粗獷含蓄的藝術風格。總體上說,女性舞姿美麗大方,穩重優雅,既有身段之美,又兼氣韻之妙;男性舞姿伸展大度,瀟灑自如,既現陽剛之氣,又透蒼涼之風。
井陘拉花除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性外,還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通過擰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腳等為動作主線,不僅突顯拉花的風格,而且有效地提高舞者的上肢力量和全身整體的靈活性,增強人體四肢與軀干及全身的協調能力,使參與者身體得以全方位的運動和鍛煉。同時,在表演過程中,靈活多變的隊形,舞者間的默契配合,可以培養出舞者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因此,井陘拉花這一傳統的藝術在民間、在學校都具有良好的健身意義和推廣價值。
二、井陘拉花保護與傳承的新途徑—將井脛拉花引入高校課堂
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井陘拉花這一即將失傳的民間舞蹈藝術,井陘縣政府通過組織各種層次的拉花歌舞表演隊,舉辦各種形式的拉花民間藝術活動和比賽,對拉花民間藝術進行了積極搶救和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何更好地使井陘拉花這一民間藝術得以保護并得到持久而廣泛的推廣,繼而探索一條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途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將包括井陘拉花在內的非遺項目引人高校課堂,讓高校肩負起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動態傳承,這一探索應是一條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途徑。
高校是文化發展的中心,在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其一,高校在民間文化資源的普查、挖掘、研究、整合,以及文化傳承、發展、創新方面有著極其有利的條件。其二,高校擁有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可以充當“演員”與“觀眾”,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人才保證。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人校園,不僅可以使當代大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域文化,欣賞民間藝術,發現民間文化美的真諦,看到隱藏在民間故事后面真實的民間和人生;而且有利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先進文化,扭轉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傳承鏈條瀕臨斷裂的局面。
國內外許多學者通過對從事健身舞蹈的能量代謝率、能量消耗和運動心率變化等生理指標分析,認為健身舞蹈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而井陘拉花屬于健身舞蹈類,是一項效能很高的有氧運動。經常參加拉花表演與練習,能夠迅速消除人體內的過剩脂肪,增強人體肌肉力量和關節的靈活性,代之以健壯的肌肉組織,使軟化、遲鈍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變得充滿活力和具有彈性。同時,對于解除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緩解身心緊張和疲勞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將井陘拉花引人高校,不僅可以起到愛國主義教育、愛家鄉教育的作用,而且還將對大學生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保護和傳承井陘拉花面臨的困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當今我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高校保護和傳承井陘拉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普遙的認知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存在于某一地區、某一歷史時期,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和文化價值的人類文化實踐方式與藝術表現形式,如:舞蹈、皮影、剪紙(技藝)、民族體育活動等。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它是我們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挽救,是我們對文化傳統應有的尊重,同時也起著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遺憾的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傳媒與市場化、娛樂化的沖擊,民間傳統的文化生態正在被破壞,趨于滅亡、失傳的境地。由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們對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常山戰鼓、昌黎大秧歌、永年太極拳、井陘拉花等項目,知之甚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多是通過網絡和各種媒體,因而就更談不上對井陘拉花這一傳統的舞蹈藝術的興趣、認知及深人學習。因此,在高校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形勢不容樂觀,前景任重而道遠。
(二)生存土壤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后繼乏人的窘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必然條件是其舊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社會生存條件的改變必將改變和影響其生存狀況。現當代社會的文化主導形態是一種大眾文化,并且西方現代文化的傳入也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沖擊,這些都將導致井陘拉花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加之現實生活中,井陘拉花的傳承人越來越少,保護觀念存在誤區,許多人只是單純從經濟角度看待井陘拉花,忽視其文化價值。因此,井陘拉花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和窘境。
(三)井陘拉花動作設計難度大,表演形式復雜多變,限制其進一步推廣
井陘拉花雖屬秧歌舞的范疇,但它又有顯著的自身特點。傳統的井陘拉花表演人數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員手執道具各有其象征:傘—風調雨順;包袱(現不多用)—豐衣足食;太平板、霸王鞭—四季平安、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滿。由于井陘拉花藝術性強,動作難度較大,大學生學習有很大的難度,使大學生的參與規模受到限制。同時,傳統井陘拉花的表演,所用道具較多且相對考究,也給井陘拉花在高校的推廣形成一定的財政壓力,限制了井陘拉花在高校的廣泛開展。
四、井陘拉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以“原生態”價值取向“再造”民族傳統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設的責任和優勢,體現著高校引領文化的應有之義。順應時展的潮流,融人更多的現代科技與人文理念,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使井陘拉花更好地融人高校,使原生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由于社會風俗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題材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井陘拉花要在題材上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突出現實特點。
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在不斷追求物質文化的同時,愈加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并希望擁有強健的體魄。因此,井陘拉花應在原有表演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使其大眾化、普及化,并將其楔入傳統校園節日文化中,建構新的文化生態。
風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志和符號。在突出表現井陘拉花風格的同時,可將井陘拉花的擰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腳等典型動作融人校園健美操的表演之中,利用頭、眼、身、手的配合,表現井陘拉花動作的力度和協調性,形成健美操的一種獨特的風格。再配以井陘拉花獨有的音樂旋律,使大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增強了對動作的理解與表現,在創造美、欣賞美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而井陘拉花的藝術魅力也得以在校園文化載體上充分展現。
健美操練習形式多樣,運動量可大可小,是一項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特點以及體質狀況的健身項目,能夠滿足社會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具有廣泛的社會推廣價值。利用健美操動作豐富、編排靈活、容易掌握的特點,將井陘拉花的表演動作按不同動作類型,編排成若干小節,使學生可根據鍛煉的需要隨意增減。加以動感強烈的現代音樂元素,井陘拉花這項傳統藝術的瑰寶一定會綻放出燦爛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