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1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 滲透 情感教育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鼻楦薪逃徽J為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紐帶。從心理學看,在地理教學中,只有重視和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領域,才能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等諸多因素的協調發展,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在樂意的、心平氣和的、心情愉快的情況下進行練習,才能提高地理教學的整體效益,增強學生的自我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而且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在教學方面,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同時還須加強情感的交流。事實上學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情動人,以趣激情,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松,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尤為重要。現結合教學實際對情感教育在地理課堂上的滲透作如下探討。

    一、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引導學生的情感發展

    作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中學生具有求知欲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因為教師的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每位教師都應該處處起模范作用,為人師表,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尤為重要。作為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只憑經驗辦事,一張嘴巴講到底,而應開動腦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設計、教學手法的運用,都應該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地上好每一節課,創設良好地理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二、以飽含感情的教學語言,以情動人

    世界上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觀,絕大部分不能被學生直接感知,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已經引入課堂,多少能夠彌補一下這方面的缺憾,但畢竟極其有限,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繪聲繪色地將學生引入神圣的地學殿堂。同時,根據中學地理學科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點,這些廣博的知識對喜歡言古論今,談天說地的中學生來說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級上冊講到陸地地形類型時,可這樣導入話題的:“我們的地球家園無比美麗,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有綿延不絕、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有被譽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韻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蔥蔥、神秘莫測的亞馬孫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東非大裂谷……”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言,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不禁發出陣陣唏噓之聲。這樣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他們要去研究的熱情和興趣。又如八年級上冊黃河的治理一課中,我講到黃河的憂患時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蓖瑫r,還舉出具體生動的事例,把黃河化害為利的今昔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產生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教師生動、活潑、優美的語言,能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的熱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樣,學生就會學而忘倦,樂而習之。

    三、精心組織教學,創設情境,激情起趣

    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松松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诘乩斫虒W中,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比如,講到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圖這一節時,可用謎語導入新課的:“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渾身絢麗多彩”。 猜到的學生,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到的學生也從別人的答案中獲得啟示,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再如現在科技發展了,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制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領略到動感的、立體的視聽效果。在講到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冬夏季風這一節時,我就采用課件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解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球公轉規律和現象示意圖時,將地球、太陽、赤道、南北回歸線、地軸等均制成動畫效果,立即使學生眼前一亮,很自覺地就去總結歸納地球公轉的全過程。通過使用多媒體,將教材的平面效果轉化成立體效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大量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課前應根據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兼顧其它學科,多方涉獵,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建地理教學情感教育模式,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第2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關鍵詞】信息教育技術 地理教學 學科整合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form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Song Binglie

    【Abstract】The conform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he pop subject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word “conformity” is to reconcile and unite each kin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with the course perfectly and ideally, which emphasizes that computer should serve the course and be applied to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The conformity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class teaching mode is to show teachers’ learning function and students’ main-body func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go-aheadis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isdom and creationary thought, which centers students. The conformity mod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nclude commonly the self learning mode, scene teaching mode,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mode, exploratory learning mode and so as. They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to analyze and to study effectively, especially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collect and dispose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exploratory learning ability on network. In addition, it also can advance the conform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y and other subjects.

    【Key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Geography teaching Conformity of subjects

    信息技術是現代科學應用領域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教學中“整合”可通俗地理解為把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各種技術手段完美、理想地融合到課程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把計算機作為自己真正的教學工具。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整合強調計算機要服務于新課程改革,應用于素質教育;強調應當設法找出計算機在哪些地方能增強學習效果;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學習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好處很多,關鍵是怎么整合。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觀點。

    1.現代信息技術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模式是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它充分體現了教學中“教”的特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地理系統知識的傳授。其不足是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重視發揮不夠,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自己學習的信息、選擇學習的途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而新課程標準和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模式,它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進行八年級上冊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教學,教師把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放在學校的服務器上,在網絡教室進行教學時,學生根據教材中的難點、重點,選擇課件中的內容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對三維動畫的演示,形象生動的理解世界氣候的名稱、分布、成因、特征,不同氣候類型的差異,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等。這樣,在網絡上活動的教師與學生一起都成了學習者,在網絡中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看成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對教師的恐懼心理消失了,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他們不僅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同時也可以同教師探討問題,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學習氛圍。

    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教學一般有以下整合模式:①自主學習模式。即教師介紹相關網站,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然后,上網查資料進行課堂學習,上交所完成的作業。②情境教學模式。即教師介紹相關網站或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信息,待學生通過網站對所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再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分組上網查資料,然后由組長在課堂上介紹,之后老師講解。此模式的特點是學生參與積極,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④探究性學習模式。先采用多媒體教學,在完成教學內容后,介紹相關網站,請學生在課后進行探究性學習,作為課后作業。如講八年級下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一節時,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題目為“試探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及造成原因”的課后作業,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查找資料,學生基本上能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對比,并找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等原因。這些基本模式,各有特點,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

    2.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的整合。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電腦并上網操作,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范圍,也提高了信息檢索技能。

    2.1 有利于進一步開展網上研究性學習。過去使用的地理教材往往忽視學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種教學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師操作為主,學生觀看為輔,從而影響和束縛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而新課程標準下的研究性課程,則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并開展以此背景為基礎的各種必要的有針對性的積極活動。所以,研究性學習,廣義上就是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而網絡恰恰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水資源》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的懸殊性及其對我國工農業的重要影響,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就讓學生通過網站獲取有關不同地區水資源在時間上的分配特點和水資源供需狀況的資料。學生通過網絡瀏覽器查詢了各種信息,調用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是請求教師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在我國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是十分嚴重的,我國有半數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資源的污染又使得這一問題更加突出。這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只有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才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而且也從中培養了他們熱愛祖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此外,利用網絡教學,既能進行整體協作教學,又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具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對網絡服務器中的各種教育教學資料加以選擇,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學習形式和學習環境。

    2.2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和“讀、寫、算”一樣是一個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網絡是信息的總匯,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有目的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下載、打印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材料。這樣做,是讓學生知道,學會獲取知識比學會知識更為重要,學會收集、處理信息比單純的記憶信息更重要。我們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將成為學生在未來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一個有自己的個性、愛好的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思考表達、創造并獲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又要培養學生的多思善問、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說,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整合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帶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視覺、聽覺和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表象,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被激發出來,創造潛能被挖掘出來。

    3.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地理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整合??荚囍贫鹊母母?,更加強調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特別是注重考查學生學科間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①學科內容的滲透、交叉與綜合;②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③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基于以往我們學習知識范圍是專一的,結構組合是線性的,而網絡上知識結構是“樹枝狀”的、跨學科的特點,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打破單一學科知識的結構,學會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科知識進行新的整合,從而為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提供可能。這樣,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

    第3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多媒體 添彩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152-01

    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時展的必然,初中地理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地理教學的要求。地理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正確認識網絡環境的特點,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多媒體不是全能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只有用得恰到好處,才能讓多媒體真正為地理教學刷新提速。

    1 多媒體為教學添彩

    1.1使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可以展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幫助確定教學知識點,讓學生接觸到全面、詳細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深度;及時解決教學內容的盲點、難點,促進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把握重點,掌握重要內容,提高學習質量;使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這些目標的指導下,強化學習,采取正確的道路學習,在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

    以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的教學實況來說。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學習的內容目標是:全面掌握我國的自然資源分布特征與分布規律,對中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海洋資源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從自然資源分布特點上真正理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此外,多媒體課件用不同顏色標出本節重點:自然資源的分布和特點,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與思考解決問題。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加強自身的知識水平理解重點學習知識,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1.2用多媒體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2.1圖片媒體

    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使人感到枯燥。而多媒體視頻播放,讓學生處在科學、生動的教學環境中,彩色和動態激勵學生,從而引起強烈的刺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上電影銀幕形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有趣了,這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提高教學效率。

    1.2.2聽覺媒體

    聽覺媒體可以使學生感覺更真實,比印刷媒體更刺激,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八年級第一章第10節,對“祖國寶島——臺灣”的教學,在這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先放《阿里山的姑娘》,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環境,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用得好則是“錦上添花”,用得太濫,則會“畫蛇添足”。所以,我們一定要處理好下面的兩個問題。

    2 正確處理好兩個問題

    2.1教學手段使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有容量大速度快的優勢,同時也有缺點,如課件板書,即使整體性強,但許多圖像稍縱即逝,短暫的展示往往沒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空,學生對知識掌握及能力的提高不能到位,同時一些重難點,本需要反復練習,由于時間、模式、設備等限制,缺乏靈活性。所以教學往往“有趣”而不能達到“有效”,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反思與對策:一是要重視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的結合,多媒體教室,可輔以小黑板、模型工具等配合教學?,F在許多教室前面總是一半是黑板,一半是電子白板,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二是地理教師仍要重視傳統教學基本技能訓練。需要在重點處讓學生舉一反三,反復實踐,講解的內容和教學生成,教師可使用傳統的繪畫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師生共同用簡筆畫畫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長江、黃河和其他教學材料,增加了大量的實踐,提高學習的效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2.2師生課堂關系的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緊緊圍繞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相關性。但多媒體教學中,有些教師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所有教學環節都使用課件演示,教師變成了多媒體設備操作員和放映員,學生成了一個觀眾,不是來探究的,而是來看多媒體的,師生交流很少。

    反思與對策:多媒體教學是快速的,使用是方便的,可以提供大量的課堂知識資料,增加課堂容量,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可以完全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更不能因此壓縮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師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機會為學生作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把“雙刃劍”,使用適當,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相反,會削弱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教師可能成為第三者。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把握“三要”的原則,即:學科需要的原則,用于重點和難點突破的原則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這樣才能真正讓多媒體為教學刷新提速。

    參考文獻:

    第4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關鍵詞】實現;教學高效;初中地理課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的推動下,越來越嚴格的強調課堂教學和高效課堂;而高效課堂的落實措施和方法則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師師互動”三大內容,但對于師生互動提出的要求更高;所謂師生互動“是現代教學的一種創造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互相交流、溝通和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和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

    1.創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達到課堂教學的換位思考、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格培養

    “師生互動”強調的是一種真誠、和諧、多元的互動,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在互動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權益和需要,把每一個學生看成是具有創造潛能的人,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培養學生;所以課前準備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了解,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程度等等,以此來準備資料,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為師生互動和提高高效課堂打好基礎;“師生互動”教學能夠使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思考力;上課過程中可采取很多種方法來調節學生學習的熱情、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積極融入互動;主要方法有:(1)借助課件增興趣:很講究的課件能夠讓學生興趣大增,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并且接觸學習內容;(2)化繁為簡顯實效:每個課程中都有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很多學生也會興趣降低,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化繁為簡學習內容,把重點突出、難點揭破、疑點明朗,給學生以啟發、引導和解釋;(3)活動設計提效率:課堂活動的設計尤為重要,它可以激發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一個熱門話題;(4)小組合作現高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小組的合作,是探究學習、互相交流與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體現“生生互動”的最佳效果,還能鍛煉學生的精神意志和思想品質;每節課后都應該做以總結,主要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師師互動”三個方面的總結和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哪個互動環節效果最佳、哪個互動環節效果最差,哪個部分適應少數學生、哪個部分適應全體學生,都要通過課后反思和總結而得來;總結是經驗的來源方式,教學是總結的基礎,高深的理論來自于教學基礎上的經驗總結,是為下一次更好的教學作好基礎。

    2.樹立愉快和諧的教學關系、樹立創新啟發的問題課堂、樹立凝聚知識的直觀教具

    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建立高效課堂,實現課堂高效,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1)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2)互相信賴的朋友關系;(3)服務與被服務的傳承關系;(4)教學相長的伙伴關系。這就是真正的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只有這種關系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是:“發明千千萬,起始在一問。”在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興趣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讓學生回答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撥動智慧火花的金點子,是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思考的方式方法,所以我們的教學是少不了問與答的課堂效果。

    所謂的直觀教具就是地理教學中的地圖、地球儀,它是把地球與地球上的山水地名比例的濃縮在手掌之中,使學生直接“看到世界”、“摸到世界”、和“想到世界”,當然現代教學直觀教具還有各種教學媒體,如:地理信息技術中的投影、幻燈、錄像電腦以及“3s”技術等等現代電教設備,以便更加進一步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對于地理的理解能力。

    3.加強愛國精神的指導、強化地理課程的學習目的,懂得熱愛社會的良好心態

    3.1中學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而這個階段對于學生加強環境、人口、資源等等問題的教育,提高可以持續發展的意識,不論是對于現在還是將來的影響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學生是我國未來的決策者和建設者,讓學生具有可以持續發展的觀念,地理教學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目前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所在;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大國,盡管地大物博,很多自然資源總是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比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等等方面,引起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立“環境文明”和“新生態人口環境意識”等等,所以我們要明確的告訴學生用運發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用運文明的方式對待自然、用運科學的知識改造自然。

    3.2鄉土地理也應納入正常教學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八年級上冊地理課程中國的水資源一節,在講到黃河水資源時,教師就讓學生回答我們教室里的用電是哪里輸送來的?學生回答是劉家峽水電站和甘肅省白銀市平川火電廠輸送的;學生的回答很容易讓他們想起黃河水的資源與煤礦礦產資源等等,這是鄉土地理知識和自然資源的寶貴性。

    第5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蜂涌而至,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為促進新課程的實施,各類課堂比賽屢見不鮮,好課不少,但在不少教師身上,也出現了不少的弊端,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1、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學生掌握的內容太少。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都開始注意豐富自已的語言,課堂上老師們抑揚頓挫,充滿激情,氣氛活躍,再加上使用多媒體,學生也倍感新鮮。整整一堂課,都很活躍,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這種形式的豐富多彩,忽略了基礎知識、重點知識的歸納和總結,結果一堂課下來,看似好課,實則教師沒有把握好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只注重了形式。筆者課后問學生:“這節課你都到了哪些知識?課本上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學生回答:“不知道”。象這樣的課也不少,只是沒有把握新課改的真正精髓??此坪谜n,實則教學目標沒有達到。

    2、個別教師還是采用“滿堂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新一輪基礎課程的實施, 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而且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但某些教師已習慣于舊時的教法,不但觀念陳舊,而且教法仍采用“滿堂灌”,教師還是課堂的主宰,只是牽著學生走,讓學生“上教師的當”,學生成了知識的“存儲器”,忽略了學生的存在。筆者曾聽過一位初中地理教師的課:一堂課他的眼睛始終盯著房頂,將地理知識從頭到尾說一遍,既沒有讓學生讀圖,也沒有設問,也不會問,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很不自在。象這樣的課,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不到培養、鍛煉,就連基礎知識也沒有掌握。

    3、濫用多媒體,作用不大。隨著現代教育科學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技術也不斷提高,形象、生動,便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得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比如某教師在講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眾多的人口”時,教師就采用了多媒體,學生到是活躍了,可知識沒有得到掌握。如將插圖掃描到多媒體上,實則只是起到了小黑板的作用,效果不如直接看插圖。

    4、師生互動太少,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語言生硬貧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多數教師也開始為自已充電,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但筆者所聽的課中,也有不少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高,語言不豐富,在課堂上總是板著一雙冷面孔,語言平淡無味,沒有感染力,師生沒有互動,沒有溝通,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低,就是學生會的問題也不舉手回答,學生不配合教師,師生關系緊張,教師也很尷尬,一節課就在教師的自問自答中結束。教師的組織者、協調者、參與者的身份體現不出來。

    5、課堂提問問題太多。在講課中教師提問是無可厚非的,恰當合理的設問,會使學生的大腦進入一種積極狀態,也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渴望獲得問題的答案中學到了知識??墒怯械慕處熢谥v課中,不管知識難易,把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提問,過于簡單化,不能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失去了提問的意義。有的問題過于深奧,沒有過渡性,學生茫然,不知怎么回答。

    6、照本宣科,沒有把握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新一輪地理教材編寫非常成功,它不但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而且每一章節的知識前后都有內在聯系。如果能吃后透教材,把握好知識的前后因果關系,講課時就會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前后知識的銜接自然,學生也容易理解、掌握。

    7、不能正確使用課本插圖,不會靈活、合理地處理活動題。新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使用大量的地理插圖,相應文字敘述減少了,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知識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幅圖的出現都有其目的和作用。有些教師在講課中沒有充分認識到插圖的作用及插圖中提供給我們的地理信息,也不能將插圖與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讀圖與文字相分離。這也是學生不會讀圖的真正原因所在。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根據課文的實際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講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文、自然差異時,就可以將全班分成兩個小組,一個代表北方地區,一個代表南方地區,分別搜集整理相應的資料,上課時每方出一個或兩個代表參加辯論,教師加以引導;如遇較難的知識時,如地球公轉,經緯網的判讀知識時,就應以教師的講授法為主;如遇到較難理解的知識時,就應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在講長江、黃河知識時,可用邊畫圖邊講解的方法。不過,同一堂課,往往是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合作使用,效果會更好。

    2、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黃河凌訊的成因時,如果先讓學生回顧黃河處在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位置,并回顧冬季有無結冰期,再讓學生回顧冬季一月份我國氣溫的分布規律,最后讓學生理解凌訊的成因,學生就會豁然開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777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福利小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网|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成人看的午夜免费毛片|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四虎www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