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視采購考察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建設單位精裝修管理設計施工驗收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南京市場精裝修房住宅的逐漸增多,有關精裝修住宅的質量控制越來越收到廣泛的注意和重視,精裝修事無巨細涉及到方方面面,它對質量細節以及整體觀感的要求遠遠突破了原先毛坯房的范疇,在這樣背景和趨勢下,作為建設單位更要在精裝修住宅工程建造和交付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積極響應和貫徹政府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切實做到“明確責任,落實責任,減少投訴,提高質量”,體現“以人為本,開發商1%的失誤就是客戶100%的損失”的理念,為鑄造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建設單位應在前期策劃、設計、過程控制、驗收等階段加強精裝修房的管理。
一、設計管理:
1、嚴把設計關。精裝修房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業設計,裝修設計要符合有關裝修設計標準,要強調使用功能和美觀。
2、設計交底和內部圖紙會審。由建設單位內部各部門(組織設計部、工程管理部、采購管理部)及時進行圖紙會審;設計部把握室內建筑設計效果和圖紙的完整性,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設計交底,明確裝修風格和效果要求;現場項目經理部對安裝專業方案的合理性把關;采購管理部對設備、材料、部品進行把關。
3、材料樣板間。施工圖經批準生效后,對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部品的品牌、型號均以實物形式確認,并集中安置在材料樣板間內;由項目經理部組織公司相關部門和設計院對所用材料、部品的施工工藝及技術標準進行確認后,各部門進行會簽并封樣定板。材料部品必須選用經環保檢測合格的材料,并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的要求。
二、施工前期策劃管理:
1、承建商考察。由采購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重點考察承建商的資質和能力,形成考察報告和結論報公司批準。
2、工程招投標。工程管理部負責編制招標文件,填寫工程招投標工作流程表報公司主管領導審批,招標文件經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后上網公示。由采購管理部組織工程管理部、設計部、成本管理部和項目經理部進行評標,確定施工隊伍,并發出中標通知書。中標單位實物封樣后,樣品移交項目經理部保存。
3、定貨采購。精裝修材料部品須經公司確認批準后方可進行定貨采購。由采購管理部負責材料部品的定貨采購。
4、書面交底。采購管理部就招投標過程、合同條款、材料部品技術標準和驗收標準以表格形式向項目部做書面交底,并明確廠家、品牌、技術標準和驗收方法等。
5、施工圖紙會審。開工前,由項目經理部組織有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參加的設計交底和施工圖紙會審。
6、進度審核和方案審批。依據施工合同,項目經理部負責審核施工進度計劃和工期的合理性和符合性。裝修施工方案須經監理審核、項目經理部批準,并報工程管理部和采購管理部備案。其中應包括總施工進度計劃、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工序和材料部品檢查一覽表及檢查臺帳等,承建商質量保證體系中須具備完善的自檢體系。項目經理部要制定精裝修工程質量通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做到提前預控。精裝修工程監理細則須經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并報項目總經理批準。
三、施工階段管理:
1、場地/工序移交。項目經理部組織承建商進場后,應對承建商進行現場情況交底,并組織相關單位進行場地/工序移交,辦理移交手續,形成《場地/工序移交單》。移交前,項目經理部負責檢查移交條件是否具備、管理責任是否落實,并明確具體移交時間。
2、開工準備工作的檢查。項目經理部和監理檢查承建商是否完成施工準備工作(含技術準備、人員-材料-設備是否到位),認為具備開工條件后方可允許承建商開工。
3、制定樣板引路的原則。先做工序樣板間,項目經理部組織公司相關部門和監理、承建商對已完成的工序樣板間進行聯合檢查驗收,提出書面驗收意見并簽字確認。工序樣板間經批準后方可大面積施工,而且大面積施工時應以確認后的工序樣板間為標準。
4、施工組織流程。見下圖:
5、精裝修施工控制要點:
(1)施工進度控制:項目經理部編制精裝修工程施工控制計劃,并落實節點計劃控制措施;根據項目材料一覽表提供采購管理部材料部品進場時間。項目經理部每周應定期檢查施工進度(即檢查勞動力安排、機械設備、材料供應),對進度計劃的落實情況進行控制,當實際進度計劃發生偏差時應采取有效措施。
(2)材料部品的檢查。檢查材料部品是否按供貨計劃及時到貨,并做好信息反饋;做好材料部品的進場抽查工作;檢查材料部品的質量保證資料是否齊全,品牌和型號是否符合樣品要求;檢查進場材料的取樣送檢是否滿足有關規定;檢查承建商對材料部品的保管存放是否妥善等。
(3)檢查承建商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保證體系的落實情況。
(4)項目經理部負責做好與政府主管部門、監理、設計及施工等相關單位的外部協調工作。及時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就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
6、對監理的管理。為加強監理力度,使精裝修工程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項目經理部應定期檢查監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督促監理單位加強過程控制,要求監理單位派專人進行裝飾工程監理。
7、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 重點加強成品保護工作。各施工單位均有責任做好成品保護工作,對易受污染和損害的部位應采取夾板固定或粘紙覆蓋保護,并安排專人負責加強巡視,責任落實到人。項目經理部對成品保護不利者應按《成品管理獎罰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2)施工方案中應具有安全文明內容和保證措施,施工前應向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
(3)施工人員進入現場應統一著裝,帶安全帽,2M以上登高作業應系安全帶等。
(4)臨邊洞口應設置防護欄桿,并設醒目的警示標志。
(5)現場應配備足量、有效的滅火器材,施工現場嚴禁吸煙。
(6)現場臨時用電應設置專用配電箱和開關箱,設置靈敏的漏電保護裝置,設置合理的接地接零保護裝置。
(7)嚴禁使用接線板和不用插頭直接用電線裸接插座。
(8)現場使用的電動設備(圓盤鋸、電焊機等)應具有完善的防護裝置。
四、細部檢查及驗收管理:
1、細部檢查:裝飾工程完工后,項目經理部按照精裝修房細部檢查作業指引要求組織相關單位完成細部檢查工作。檢查要點如下:
(1) 室內材料部品檢查:進戶門及室內門(包括門鎖、執手、合頁、門吸),鋁合金門窗及五金配件、硅膠、玻璃,廚房衛生間的墻地磚、吊頂、櫥柜、櫥具,地板及踢角線,墻面頂棚的油漆、涂料,陽臺地磚、欄桿及空調百葉等。
(2)水電安裝工程檢查:給水管、排水管、煤氣管、水龍頭、閥門、配電箱、廚房設備、衛生潔具及衛浴設備、燈具、開關、插座(含電話、寬頻、有線電視)等。
(3)公用部位檢查:首層大堂、電梯廳、公共走道、樓梯間及欄桿等。
2、細部檢查的配合、整改。項目經理部應協助監理督促總包對細部檢查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限期整改,項目經理部和監理及時進行復查。
3、專項預驗收。接到承建商專項驗收報告和驗收資料后的3個工作日內,由監理組織項目經理部、質監站、設計、總包、分包等相關單位對全裝修房進行全面、系統地檢查驗收。項目經理部督促承建商對預驗收中檢查出的問題要進行認真、及時整改。督促監理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和封閉。
4、專項竣工驗收。由項目經理部組織質監站、設計、施工、監理、物業等單位根據國家及上海市有關驗收標準進行專項竣工驗收。驗收前,項目經理部應提前委托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室內環境質量檢測,而且檢測合格并出具正式檢測報告。
2011年8月20―28日,北京大學圖書館訪美代表團一行6人,訪問了哈佛大學圖書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該文為訪問團的考察報告,具體介紹了美國同行銳意創新、勇于實踐、深度融入教學科研、講求服務細節和質量,并以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服務等情況,并抒寫了訪問印象和感想。
關鍵詞 哈佛大學圖書館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
2011年8月20―28日,北京大學圖書館訪美代表團一行6人,訪問了哈佛大學圖書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訪問團成員深入了解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目前的改革和創新思路,實地考察了三個圖書館對教、學、研的支持,讀者服務精細化及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情況。大家對美國同行銳意創新、勇于實踐、深度融入教學科研、講求服務細節和質量,并以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服務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哈佛大學圖書館
訪問哈佛大學圖書館,感受良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三:首先,追求持續穩定、多樣化的發展始終是這所頂尖的一流名校圖書館的基調;其次,我們在這豐富的多樣化中,能夠清晰地聆聽到一個一以貫之的重音,這就是哈佛所有的圖書館都一再強調的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對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的給力支持,這種支持是傳統讀者服務和咨詢服務在目前技術環境和人文環境下的必然發展,體現了國外圖書館界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由強調電子咨詢服務到數字化館藏,而到現在的強調多方位地對教、學、研的支持這一發展軌跡;第三,我們在訪問中也體會到在可持續的穩定發展中,哈佛大學圖書館為了追求自身的不斷完善所體現出的變革和創新的內在要求,哈佛大學圖書館目前所啟動的圖書館改革就是這種要求的體現。
1.1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改革(Harvard LibraryTransition)
代表團在哈佛大學訪問了商學院圖書館、魏德納(Widener Library)圖書館和哈佛燕京圖書館,三館館長的談話中都涉及到目前正在起步階段的哈佛圖書館的改革,對此非常關注。
這次改革的決定發自高層,但和近年來方方面面對于圖書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有關。這些意見和建議總的可以歸納成兩點,一是建設一個協同管理構架的大學圖書館系統,二是將致力于增進新的信息技術相關資源。
哈佛大學的73個圖書館,管理上是一個非中心化的結構,并沒有一個中心館來統一和協調,其中不少館是向各院系負責的。多年來,這個龐大的機構多少有些冗雜,資源有重復建設的現象,經費分配不盡合理,管理也不盡人意。有的哈佛人也質疑:哈佛大學真的需要那么多圖書館嗎?基于這些問題,哈佛大學管理層著手進行改革,主要思路已經明了,將朝著一個中心化的管理方向,并加強館與館之間的協調,進行資源、財力、人力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哈佛大學這次還提出了一個關鍵詞,叫作“協同管理”(shared management),亦寫成coordinated manage―ment,來替代“中心化”(centralize)這一多少有點強勢的詞,說明管理的方向將朝著學校、院系以及圖書館共同參與領導的趨勢,同時也希望改革方案最大可能地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從另一個層面上,也說明管理層還是相當重視大家的感受。
另外,上述所說的“致力于增進新的信息技術相關資源”中的資源不僅僅是指館藏信息資源,而且包括建設、獲取、利用和傳遞信息資源的相關設施和設備等,是一個集合的概念。例如,國外大學圖書館現在都強調對于教、學、研的支持,其中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以及對教學及科研活動的支持是同樣力度的;針對到館人數減少、紙本圖書借閱量減少的狀況,一些圖書館使用密集書架縮小藏書空間,擴展學生學習活動空間,增加各種電腦設備、討論空間、學生多媒體DIY空間等等,圖書館作為學生學習的“場所”的功能在新信息技術發展的條件下被強化了。
據哈佛大學官方2011年lO月25日的改革最新進展,目前已經公布了圖書館未來的組織結構設計模式。該模式將把所有圖書館按照館藏發展需要、館藏內容所屬領域以及業務活動的相似性等分成5個組,目的是加強橫向協作;同時,仍維持個體圖書館與所在院系的直接關系,并建立組內圖書館向各組長報告的責任機制,由組長負責推進實現新的圖書館系統的策略性目標,目的是加強縱向領導的執行力;另外,還將出臺一個適用于所有館的共享服務系統,把信息和技術服務、獲取服務、保存、數字化圖像四個方面加以整合,意在加強信息技術相關服務。2011年底,將出臺全面的機構設計。
綜上所述,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改革是為了建設21世紀的一流圖書館,而建設一流圖書館的根本目的是和哈佛大學圖書館一貫的宗旨保持一致的,就是為哈佛大學的教、學、研服務。正如哈佛大學教務長所說,是為了支持哈佛大學的學術發展;而正是在這一點上,哈佛大學圖書館上下達成了基本共識。2009年底,哈佛大學改革工作組對哈佛大學的73個圖書館作了一個問卷調查,問題是:你認為你的圖書館在未來的5-10年內的3個主要的工作目標是什么?根據返回的調查結果,強化對教、學、研的支持是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它們是如何支持教、學、研的呢?我們下面以哈佛大學商學院圖書館為例作具體介紹。
1.2 深度融入教、學、研
哈佛大學商學院圖書館自2008年以來調整了目標和策略。在其確認的目標中,與教、學、研的緊密結合是放在首位的;根據這個目標,哈佛大學商學院圖書館調整后的工作策略,再次強調了密切地與教、學、研結合。在商學院圖書館2011年9月份公布的最新的組織機構圖中,可以看到,在館長的領導下,全館55人共分為5個工作部門或團隊,其中投入人力較多的是:課程服務5人、研究服務8人、信息管理服務5.8人。他們在密切融入教學和科研的工作中表現非常出色,在信息化方面也有豐碩成果。
首先說課程服務。2007年圖書館只參與了3門課程服務,2008年增加到34個,2009年更增加到83個,2010年在2009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0%。課程服務,顧名思義,是指圍繞著課程教學與學習而提供的特色服務。這項服務可以分為兩個不同層次,一個是基本課程服務項目,包括教學準備服務、技術幫助、課程網站建設、教參資料的保留和獲取、全文鏈接的提供等。還有一種可稱為全程跟蹤的深度服務,就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服務,如:信息產品和學習資源的定制、課程相關情報收集及相關領域的調研分析、課題決策參考方案、學生研究作業和課堂學習活動及項目內容設計、課程平臺鏈接和課程閱讀教參的設計、課堂研究報告所需研究技能和方法等等。
這種深度課程服務的特點是,圖書館員與教授密切溝通聯系合作,把信息資源、技術和個人智力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和教授一起,在課程設計、學科發展、課程規劃及學習資源提供等方面提供一系列
的信息支持和知識服務。
除了課程服務,研究服務的項目也非常豐富。在思維雛形(Working Knowledge)項目中,圖書館和商學院有關部門聯合搭建了一個平臺,供教授們把自己的研究過程和想法在此平臺上。它既包括已發表文章,也包括還在醞釀中的思路和想法,或者說是文章的未刊稿;它既是一個網站,也是一份E-mail雜志,提供了哈佛商學院研究者的創新思維在投入主流應用前的最早的樣貌。據統計,2010年該網站的訪問量達260萬個不同訪問者,比2008年增長48%。訪問者來自21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2%的訪問者是在美國以外地區。2011年到8月份的訪問者已達270萬,來自232個國家。共有135個商學院的教職人員投稿。關于這個網站,圖書館在其中的作用是交流平臺的搭建,并負責內容組織、技術、統計分析和維護。
商學院圖書館歷史文獻的專題拓展服務也非常出色。專題文獻服務是指按照專題,以實體館藏為基礎,全面搜索相關文獻,整理后用宣傳冊、實體展覽以及數字化多媒體等介紹這一專題文獻并提供研究的門徑。例如在一個鐵路主題的服務中,有關于鐵路研究的專題介紹、實體展覽,還有數字展覽,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實體展覽,在研究鏈接中不僅提供所有館藏及提要式目錄,而且提供非常詳盡的文獻信息,如:文獻描述、圖書館文獻整理和保存保護信息、文獻由來、借閱規則、相關文獻、作者生平、內容目次、詳盡介紹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提供研究指南。使你感到館員們把他們的研究成果投入了服務,從而使服務工作得到增值。
1.3 服務工作的精細化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工作的精細化隨處可見,我們這里僅以服務分類和館員職責分類為例。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圖書館,針對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實行等級服務模式,分為0-4共五級,0-2是圖書館傳統服務,3-4是知識服務。0級服務即自助服務;1級服務即準備服務,簡單的操作服務;2級為根據讀者要求提供傳統的信息參考咨詢服務;3級為較深層次的咨詢服務,例如疑難問題的解決、情報的提供、學科動態預測、學術活動的跟蹤服務、文獻提供、學術評估等;4級服務是知識增值服務,即以讀者需求為目標,解決讀者個性化的深層次問題,提供科研方案決策以及富有價值的信息產品,進行知識創新和增值服務。這種分級服務的依據是,服務分類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并提高效率。
館員職責分類以魏德納圖書館為例。作為哈佛大學的旗艦館,它非常重視研究服務。研究指南和館藏目錄同在網站的一級目錄上。一對一的研究咨詢為該館所倡導,所以對館員的要求也很高。魏德納圖書館的研究服務主要由研究館員、學科館員和院系聯絡人完成。他們的研究館員與我們的職稱中的研究館員不同,是指有較強專業背景并有研究工作經驗的圖書館員,他們能夠幫助用戶確定和使用本館資源,或者為課程、學期論文、碩博論文和其他科研項目設計研究方案,不僅為學生提供幫助,也為教授和其他教職人員提供幫助。
魏德納圖書館的學科館員的職責主要是為研究者提供按照學科組織的電子資源、印本資源、咨詢服務項目等的詳盡信息,由學科館員負責其內容并定期更新,技術人員幫助進行頁面的技術處理。學科館員的專業素質相當高,負責某學科的資源發展,對該學科的研究情況非常了解并能正確地揭示和描述。
1.4 哈佛燕京圖書館與地區研究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文獻的重要性就不再贅言,這里略提及它作為一個杰出地區研究文獻中心的重要性。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特別是冷戰初期,美國聯邦政府、私人基金會以及大學學者逐步意識到非西方世界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著手共同推動地區研究,由此,地區研究迅速成長為一門顯學。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美國大學圖書館中最大的東亞地區研究文獻中心。作為一個東亞地區研究圖書館,它同樣大力支持相關課程與研究服務。例如有關教授準備為本科生開設一門關于中國和羅馬文明的通識教育的課程,最初是由哈佛魏德納圖書館的一位院系聯絡人聯系哈佛燕京圖書館的。哈佛燕京的中文館員馬曉鶴和訪問館員李丹參與其中。馬先生根據課程安排與教學大綱,推薦參考書目和文獻資源。李丹則每周都會去上一次課,了解他們的進度以及需要。在課程中間,教授們也邀請了博物館的館員給大家介紹博物館館藏資源的搜索與使用,其他圖書館的館員介紹羅馬文獻資源的查找,論文寫作的老師教本科生如何寫作相關論文。馬先生制作了一個PPT,詳盡地介紹了關于羅馬和中國的各種資源和文獻。教授們安排了一次燕京圖書館的課程,將學生帶到燕京圖書館的閱覽室,由馬先生給大家講授他的研究。同時,哈佛燕京圖書館準備了一些實物,如古籍、拓片等,配合PPT一起講述,給學生非常直觀的感受。這次講座非常成功,教授們和學生們都非常喜歡。
2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
在依山傍水、碧野茫茫的校園里,我們訪問了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時間雖然短暫,但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那種對變革和挑戰的機敏,對用戶服務的細致,對教學科研支持的力度,以及他們對全球合作的關注使我們深深震撼。擇要記述于下。
2.1 以人為本的戰略規劃,高瞻遠矚的發展方向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有專門的戰略規劃團隊,負責對整個圖書館系統和核心業務的發展做出構想。在戰略規劃過程中,團隊會對圖書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刻剖析,在積極吸取其他研究圖書館戰略規劃優點的基礎上,廣泛征集本校教師、管理人員、學生和圖書館員工的意見,集多方智慧,成就戰略規劃草案,方案完成后立即放在網絡上,繼續聽取公眾意見。在“邁向201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中提出了七項戰略目標,其中蘊含了前所未有的人本思想,即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主導,盡一切措施向康奈爾的教職工和學生提供全球資源的訪問權限,加快康奈爾大學走向世界的步伐。雖然身居“世外桃源”,但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能放眼全球,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使得圖書館的發展有明確的方向。
2.2 全方位、多學科的教學科研支持活動
2.2.1 以學科和服務來統籌圖書館體系和職能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分館體系已從按院系設分館的理念向支持跨學科研究的圖書館群(librarycluster)轉變,現在的分館體系包括七大學科范疇,在學科范疇統領下,圖書館開始轉型或合并,物理館于2010年1月、工程館于2011年7月分別轉型為虛擬圖書館,昆蟲館將于2012年與生命科學館合并,獸醫、工程、賓館、經管、勞動與人事關系學院圖書館等也在探討并館可行性。目前,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已經由原來的20多個分館變成現在的16個。從機構設置和職能來看,傳統的以圖書館業務流程設置部門的痕跡已經淡化,圖書館的機構基本上是圍繞對教學和科研的支撐服務設置的,用戶來到圖書館,從機構名稱就能識別圖書館的服務,機構
設置的變化蘊含了圖書館理念的轉變。當面向用戶時,圖書館是一個為教學科研提供支撐服務的整體,不是一個分立的部門,所以橫向聯系和團隊協作成為用戶服務的關鍵。
2.2.2 學科資源保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教學科研提供資源保障是圖書館首當其沖的任務。學科館員負責為師生采集資源,通過合理的館藏建設、合作關系和互借協議,用戶能快速、便捷地檢索到所需資源。在經濟緊縮的情況下,采取了用戶需求驅動采購模式、與合作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共享學科館員等方式節約開支,保障需求。
2.2.3 對教學和科研的強力支持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對教學課程支持力度很大,學科館員通過圖書館學科指南(Libguides)編制了若干針對課程的指南,內容涉及專業資源、隨堂材料、寫作案例、知識產權、文獻管理等,將其嵌入網上教學管理系統(Course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如:BlackBoard)之中,學生通過網上教學管理系統可以直接鏈接到學科館員為該課程設立的指南上,同時,學科館員還通過教學平臺參與學生在論壇上的討論,并解答他們的問題。針對某些課程,學科館員還提供現場信息素質教育或進行合作教學。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首頁的顯著位置上,學生都可以對課程信息進行檢索,可見其對教學支持的重視。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于2007年創辦的本科生信息素質計劃(Cornell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Corn―petency Initiative)也很有特色。該計劃由圖書館、信息技術中心和教學中心聯合操作,每年遴選一小組本科生教師,對其課程設計進行改革,重在如何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提高課程趣味性,以及如何增強本科生的信息素質和研究能力等,教師在接受為期一周集訓后,將新的思路和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除了支持課程外,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教師也建立了非常緊密的關系,新教師一進校,圖書館就主動聯系他們,對他們進行培訓,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康奈爾大學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另外,他們還制作了學科名片和視頻介紹材料,將自己引薦給院系的老師,教師在數據庫檢索、數據管理規劃、數字化出版、追蹤最新發展等方面都會向圖書館員咨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信息跟蹤服務,他們逐月提供新書清單,可以按照月份、分館、語言、學科在線查看。另外,還引導用戶使用期刊新文章目次服務,對跟蹤新趨勢的常用工具,如:信息聚合服務(RSS)、臉譜網(Facebook)、博客(Blog)、推特(Twitter)、社會化書簽(Social Bookmarking)等,他們也逐一推薦給教師們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數字化素養,另一方面可確保其最快地了解各自研究領域的新發展。圖書館的學術活動、文化交流項目也經常邀請相關教師參加,從我們短暫的訪問都可以感受到教師跟圖書館距離之近。另外,圖書館還與康奈爾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CISER)等校內機構合作,開展專業領域的研究咨詢,如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分析、文獻計量等服務,向教職工和學生提供有關知識產權和版權問題的專業知識和指導,帶頭促進康奈爾大學科研成果的開放獲取。
2.3 溝通合作,互利共贏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雄心勃勃,視野廣闊,與國內外的研究圖書館建立了廣泛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3.1 多維度深層次館際合作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在安德魯?梅隆基金會資助下開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即著名的2CUL)。在資源建設方面,兩館協作分地域建設南亞館藏,合購回溯數據;在人員方面,兩館共同出資聘用斯拉夫研究(Slavic Studies)學科館員,同時為兩館采購學科資源;在專業技能方面,兩館共享網頁長期保存技術、土耳其文編目技能等。另外,兩館還共同探討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功能,并合作申請項目基金等。2CUL的合作成為美國圖書館界館館合作的楷模。
2.3.2 多館合作,建立社交型科研臉譜網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其它六家機構,利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助,籌建了一個科研臉譜網風格的專業社交系統(即VIVO Web),旨在方便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尋找同行,改進研究,形成合作。該系統的開放平臺擴展了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渠道,使研究者不只是通過知識或意外發現來找到項目合作與交流,而是通過網絡社區的推薦和建議以及在該系統上顯示的研究內容或興趣來尋求合作。
2.3.3 與全球頂尖研究型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通過與全球頂尖的研究型圖書館廣泛合作,向教職工和學生提供全球資源的訪問權限,特別是那些以前難以獲取或難以發現的檔案、特藏和科研資料,旨在幫助康奈爾大學邁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中國,除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外,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的圖書館也開展了接觸和互訪,以期建立更多的戰略合作關系。
2.3.4 與大學出版社合作,研發在線出版平臺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于2000年創建了歐幾里得項目(Project Euclid),它是一個非營利性在線出版物平臺,目前由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杜克大學出版社共同管理,主要收錄美國、日本、歐洲、巴西和伊朗等國家出版的48種數學和統計學領域的期刊、專著和會議錄,其中29種期刊被SCI收錄,這些期刊是數學和統計學領域研究人員重要的參考資料。
2.3.5 與其它非圖書館機構開展多元化合作,推動資源的數字化長期保存和廣泛獲取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分別與谷歌、亞馬遜、微軟、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和數字倉儲項目(HathiTrust)等機構合作,以加快資源的數字化和推動廣泛獲取。從2006年開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開始通過按需印刷服務,將一部分其獨有的公版館藏提供給亞馬遜的用戶,允許用戶在個人使用前提下支付費用并重印圖書;2007年,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微軟合作,對其8萬冊圖書進行數字化,此外,還加入了谷歌圖書搜索計劃,將康奈爾大學圖書館50萬冊公版或康奈爾大學有版權的圖書交由Google數字化,用戶可通過Google圖書搜索在線獲取這些館藏。2010年,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互聯網檔案館結成伙伴關系,將康奈爾大學圖書館1923年前出版的8萬本公版圖書數字化,用戶可免費在線獲取。2010年10月,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加入了數字倉儲項目(HathiTrust),該項目對成員館的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并集中保存,建立起一個共享的數字倉庫,以減少資源長期保存的空間與費用,更高效安全地保存與更新數字資源。2011年3月前,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已經向數字倉儲項目(HathiTrust)提交了30萬本電子圖書,該項目將會
對這些圖書提供長期保存服務。
2.省略和數字出版系統(DpubS)。ArXiv.省略對用戶和提交者免費開放,但其財政負擔已經超出了單一機構所能擔負的范圍,為了擴大對ArXiv運作的支持,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提出一套自愿協作的商業模式,即希望下載量最多的前200個機構能以年度出資的方式對提供財政支持,已經得到了11個國家123個機構的承諾,這是支持新科研模式的一種合作。
同時,圖書館還與教師、康奈爾大學出版社及其他有關人員合作,評估新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出版機遇,以便為學術交流提供創新型的、持續發展的可替代模式。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和出版社聯合開發的數字出版管理系統(DpubS,Digital Publishing System),為出版社、研究圖書館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可定制的開源的電子出版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學術期刊、著作、會議論文以及其他常用的和新出現的學術交流方式的組織、展示和傳播,這方面的努力為圖書館涉及數字出版領域打開了一扇窗。3芝加哥大學圖書館
芝加哥大學是美國最富盛名的私立大學之一,1891年由約翰?洛克菲勒創辦。芝加哥大學在《美國新聞周刊》2011年(U.s.News 2011)的美國大學綜合排行榜中位列第九,有80位多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崔琦,是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高校之一。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和母校同時創建,歷史悠久。芝加哥大學圖書館以“卷帙浩繁”著稱――手稿及檔案收藏累積高達39000英尺之多;地圖及航空照片43萬幅;眾多大幅微縮膠卷;電子資源豐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宣稱其使命是:“為大學的科研、教學和學習提供廣泛的資源和服務支持”,并為此制定了詳盡的建設和服務綱領及策略。這里選擇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三個極富特色的項目進行介紹。
3.1 近距離高密度儲存圖書館
2009年開始斥資興建的Joe and Rika Mansue―to圖書館是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新館,緊鄰其舊有的維根斯坦(Regenstein)圖書館。該館由芝加哥著名的Murphy/Jahn事務所設計,于2011年5月正式啟用,這就是芝加哥大學的高密度儲存圖書館。存儲圖書館形如“巨蛋”,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英尺,其中半個“蛋殼”露于地上,整體為玻璃和鋼架結構,橢圓形玻璃穹頂的最高處有36英尺,“蛋殼”內部是擁有160席座位的閱覽大廳和文獻保護中心;其主體建筑位于地下,是兩層高密度儲存書庫,目前容納350萬冊藏書。整個建筑無論在功能造型、節能環保,還是在使用細節的設計方面,都力求盡善盡美,例如圖書存放的地下書庫的泥漿墻有30英尺厚、有一個5英尺寬的緩沖空間和密封的襯墊墻,保證了恒溫恒濕,不會讓易碎的書刊受損。當然整個建筑和設備設施造價也非常昂貴,總計高達8000多萬美元。就是這座圖書館和它的藏書使芝加哥大學成為在校園擁有完整研究型藏書的美國僅有幾所大學之一。
芝加哥大學儲存圖書館的圖書資料預先經過數據加工并貼有條碼,按照尺寸大小存放在兩種規格的盒子里,盒子也按照大小放在不同的架子上,資料的存取操作由“自動存儲和自動檢索系統(AS-RS)”完成――當用戶在終端上檢索到儲存庫中的資料并在線發出借閱請求時,AS-RS系統根據資料的書目信息,主要是條碼號,對其進行定位,然后機械手會自動移動到相應的架位,將被請求的圖書資料所在的整個盒子取出,送至出口處,該出口位于閱覽大廳的流通柜臺內。工作人員從盒子中取出讀者請求的圖書并給讀者辦理借閱手續。整個過程從發出請求到取得圖書不超過15分鐘(實際操作可能只需要3―5分鐘)。
芝加哥大學儲存圖書館的建設背景有二:其一是為了給讀者騰出更多閱覽空間;其二是為了方便教授和學生使用藏書(不是遠程的儲存圖書館,而與舊館近在咫尺)。該圖書館認為目前圖書館的資源發展雖然趨向于數字化,但由于數字資源版權尚未有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且傳統的紙本資源所占館藏份額和使用頻率仍然居高,圖書館整體尚處于復合圖書館的發展階段。為滿足師生需求,芝加哥大學選擇了“逆潮流而動”,從儲存圖書館的使用效果來看,這一舉措相當具有前瞻性,應該會適應最近二、三十年圖書館的發展。
3.2 文獻保護技術與數字化
在前面提到的儲存圖書館的閱覽大廳中,有一個區域屬于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文獻保護中心,該中心是集文獻保護與修復、文獻數字化加工為一體的部門。類似的部門在美國很多圖書館都有,規模較大的是哈佛大學魏德納圖書館的文獻保護中心。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文獻保護中心有幾個主要的特色:其一,文獻保護/修復設備設施齊全,工作流程完善,操作規范;其二,環保措施到位,避免環境受到污染以及人員受到廢氣侵害;其三,數字化資源量不大,數字化僅僅是文獻保護的手段之一,并不特別強調數字資源積累;其四,數字化設施讀者可自助使用。下面介紹的兩個大型設備和其他設施可以印證這些特色。
(1)紙本修復冷抽氣工作臺
這是一套由帶保濕蓋的抽氣平臺、配單馬達或雙馬達的控制臺以及電動調節高度的支撐架等組成的紙本文獻修復設備,它的功能包括:文獻填補、糾正變形、有控制的清洗、濕處理(如局部頁面澆鑄,去除污斑,去除膠紙,處理皮紙文擋和濕托)等。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所用的這種改良型MSC紙本藝術品修復工作臺是美國博物館服務公司制造的,其專有的技術特征是交叉氣流(Crossflow),當交叉氣流啟動時,向上的氣流被導向抽氣平臺的表面,同時向下的氣流依然能保持整體的負壓狀況。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空氣的交叉流動有助于從物件的底部加速其干燥的過程,即便物件的朝上面是被完全覆蓋的。該工作臺于1984年洛杉磯召開的全美歷史文化藝術保護協會年會中首度問世,世界各地很多國家的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指定其為標準的冷抽氣工作臺。
(2)恒風量臺上型通風柜
這是實驗室專用設備之一,一般用于放置化學、生物等學科領域的實驗設備,防止實驗時產生的廢氣侵害實驗人或危害室內環境。它一般由通風柜、排氣管道、玻璃感應門等組成,它的功能包括:釋放柜內產生的有害氣體(稀釋并排放到室外)、隔離功能、(從室外)補充空氣、控制風速、耐熱及耐酸堿腐蝕等等。
除了上述兩個大型設備外,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文獻保護中心還有多種適合各類紙質文獻保護和修復的設施和工具,例如不同大小和鏡面的玻璃平臺(修復工作臺)、切紙機、壓平機等等,這些設備的功
能包括:托裱,加濕加襯紙(粘黏文獻);平展(有折痕、折角、褶皺的文獻);拼接(碎片、斷開斷裂的文獻)等。在文獻數字化方面,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擁有多種規格的掃描設備,常見的包括可以提供給讀者自助使用的博愛3(BookEye3)非接觸式書籍掃描儀、以及德國賽數(Zeutschel)公司的Zeta自助式書刊掃描儀等,設備加上合理的服務流程,使得數字化服務變得“優雅而簡單”。
3.3 多媒體技術的服務應用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非常重視特藏資源的搜集、展示和研究服務,其中多媒體技術在展覽和研究服務方面的應用尤其值得一提。位于維根斯坦(Re-genstein)舊館和新的儲存圖書館之間的特藏研究中心由現代化的展廳、創新的研究和教學空間構成,有專門的設備用于特藏資源展示和支持個人/小組/班級的文獻研討。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所有的特藏都是可以借閱的,并且設有專門的研討室供給特藏研討者借用,研討者可能就是幾個學生,他們在做某一個作業或者進行某項專題研究。為了保護,同時也為了方便讀者使用特藏,他們采取了很多措施,尤其是應用多媒體設施,例如投影和液晶電視等。在其“圓桌會議型”布局的特藏研討室中,講臺上設有控制面板、講臺上方設有投影儀,講臺后面的墻上裝設了兩臺大屏幕液晶電視――這里的投影鏡頭是朝向講臺臺面的,珍貴的特藏資料可以平攤在講臺上,通過投影儀將書頁的內容影像切換到液晶電視上(特別珍稀的資料有時還要由圖書館員帶上手套輕輕翻閱),供在場的研討者觀看;另一臺液晶電視連接了電腦,研討時可以隨時查詢網絡或使用電腦。
4 印象與感想
4.1
重視對發展策略的研究
美國大學圖書館原先比較注重對愿景和使命的研究,現在更重視現實的應對策略,即基于環境的變化對發展計劃的迅速調整,與時俱進。圖書館都需研究制定工作策略,以解決當前問題,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螤柎髮W還設有主管發展策略的副館長職位,專門對本館發展策略進行研究、制定和實施。
4.2
只有與教、學、研緊密結合,大學圖書館才能有發展前途
這是一個有別于其他類型圖書館的獨特發展之道。無論是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還是芝加哥大學,都特別強調圖書館工作的重心是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研,并通過各種各樣的咨詢活動,不僅從渲染文化氛圍,活躍圖書館業務工作,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還深入學生學習的課堂、教授研究的項目以及學生課外的學習活動,全過程地參與整個教學和研究過程。
4.3 服務工作的精細化、人性化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在潛心觀察、悉心研究讀者的需求和行為的基礎上,提供了一系列讓讀者滿意的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值得借鑒。在學習空間的提供上,種類很多,既有單人型的,又有小組型或者大型的,還有專門給研究生的學習空間,學習空間里桌椅的擺放有很大靈活性,以適合不同用戶需要,有適合休閑閱讀的,有適合緊張學習的,有適合安靜研究的,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如果還不能滿足需求,用戶可自行設置研討空間,即有些研討空間里的設備和家具都是可移動的,用戶可以根據會議或者研討的性質重新布置格局,如:布置成圓桌會議或講座格局,研討空間里電腦、投影儀等齊全設備,環境舒適,非常受用戶青睞。
圖書館提供便捷的自助打印、復印、掃描服務,掃描的PDF文件讀者可通過U盤拷走,非常方便。另外,除了傳統書刊借閱外,讀者還可借閱電子書、筆記本電腦等設備。每張桌子上配備臺燈,電源提供到桌面;無線網絡覆蓋;筆記本、電子書等均可以借閱;閱覽書桌上都放有“NO FOOD”(請勿進食)“Quiet Zone"(靜讀區)等標識,提示醒目、友好;打印復印設備旁,使用方法說明配有形象易懂的圖示。
4.4 重視對館藏的保護,做到藏以致用
“藏書”一直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美國的高校圖書館在強調和倡導圖書館的服務職能的同時,絲毫沒有消減對保藏圖書的關注。在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圖書館和芝加哥大學的儲存圖書館都設有文獻保護部門。他們有穩定的圖書補殘和修復團隊,有昂貴而先進的設備,具備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特藏存儲書庫。部分已經有電子版的珍貴紙本資料,甚至通過真空塑封的方式加以保存。對有需求的文獻或資源進行數字化之前,先由從事書籍修補工作的館員使用先進的修復設備對破損圖書進行修復。
修復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更牢靠地典藏,而且是為了更方便地提供給讀者使用。只要是讀者需要的,無論是多么寶貴的資料,都可以痛快地拿出來使用。為了既能方便讀者又能保護特藏,他們通過多媒體技術提供了許多新的服務,比如設置了專門的特藏閱覽室,珍稀資料通過投影共享閱讀,由圖書館員帶上手套輕輕翻閱,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使用。
4.5
圖書館之間的合作以及圖書館與其他有關機構和單位的合作,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