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普通話演講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志們:
大家好,我來自縣委宣傳部,很榮幸有機會參加這次“迎國慶”“國稅杯”普通話演講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心目中的**》。或許有人會問:你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個涵蓋寬泛而意蘊深沉的演題?不錯,一個勃發著無限青春活力的西部現代化城市又怎能讓一個人去隨便述說?但是她以昂揚斗志始終挺立時代潮頭的一個個動人音符時刻拍打著我跳動的心房,使我不得不向大家有所傾訴。
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我,很幸運能近距離觸摸**、感悟**,我用我手中的鏡頭和紙筆,輕輕打開走進她心靈的窗口,與她一同呼吸。對她的認識也在這當中變得日益清晰。今天在這里,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心目中的**她高瞻遠矚,胸懷全局,透射戰略眼光;她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始終敢為人先;她正視自我,開放開發,不斷創新進取。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我心目中的這個**,思想解放,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社會一片繁榮;我心目中的這個**,政治安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這一切難道不是嗎?不信,你聽:
當許多資源型城市飽受經濟結構單一困惑的時候,她已未雨綢繆,果斷走煤電冶化順向延伸、化冶電煤逆向拉動的一體化發展之路,創出獨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當許多欠發達地區為如何破解“三農”問題而感“頭痛”的時候,她已快馬加鞭,堅決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帶鄉,農民在產業化經營中穩定增收;當許多落后地方常因資金“瓶勁”而“擱淺”“換個樣子”的想法的時候,她卻獨辟溪徑,大膽經營城市、經營資本,掀起了城鎮化建設的陣陣熱潮。做大做強煤電產業,開發石堡子工業園區、上馬**發電廠是其宏偉藍圖的生動實踐;實施農業產業“1125”工程、創辦四大科技示范園、搞活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是其攻堅破難的鮮活例證;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縣城改擴建“868工程”、建成占地10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更是其突破陳規的“神來之筆”。大家說是不是呢?
不僅如此,她還用勤勞智慧,將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縣、全國“兩基”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等諸多光榮的桂冠帶在了自己的頭頂;她還用頑強毅力,使經濟社會重點發展指標始終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向前遞增,率先躋身全省經濟強縣行列。她用平涼1/10的面積、1/13的人口,創造了全市1/8的國內生產總值、1/4的財政收入、1/4的工業增加值和1/5的固定資產投資。她不僅能使“黑寶石”熠熠生輝,更能讓“綠寶石”流光溢彩;她促進著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她實現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雙鳳齊飛”。.
我心目中的**就這樣給我們以驚喜和感動,就這樣令人們振奮與鼓舞。不甘落后的她如今已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咬定發展抓項目不放松,認準改革抓企業不動搖,堅持保證抓黨建不懈怠,扭住落實抓作風不松勁,縱深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民營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為著20xx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總體小康、2016年提前4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大踏步前進。
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上下三千年的歷史,漫漫長河,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個珍貴的歷史財產,一個個方塊字交織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漢語言,這是何等的驕傲啊!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因而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規范的民族語言,普通話作為多年來實行的餓民族共同語,已經以他本身的運用性證明了其存在的餓必要性。他必將成為各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紐帶。
年輕的我們帶著一份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求知的渴望,對來生活的追求,進入了大的校園,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語言勢必會成為彼此交流的障礙,普通話的運用就自然顯露出來了,但如果沒有標準普通話的基礎,就勢必又帶來很多麻煩:朋友的煩惱不能分擔,快樂不能分享,孤獨感便會油然而生!而普通話便會是我們敞開心扉,打開心靈之窗的叩門磚,然而現實卻存在著許多問題,帶著很濃家鄉口音的普通話在校園里頻頻出現,卷舌、翹舌、平舌等掌握不正確的錯誤更是層出不窮,這不僅會鬧出很多笑話,而且也有損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形象。
作為一名現代的大學生,幾年后面臨的將是工作的選擇或是進一步的深造,但無論如何,普通話都將會是你和別人溝通的一把金鑰匙,你的道德、修養、文化都將在普通話中得以充分展現。試想你會操著一口鄉音和別人交流嗎?這就要體現作為一名合格大學生所需的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時代正向我們走來,而一些打字時為省事冒出來的同音字、錯別字卻開始撲面而來,不規范的使用祖國語言,給普通話的正確推廣起了很大的反作用。所以,要想規范使用祖國語言,就要求我們從生活點滴注意起,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祖國的文字才會進一步提高發展。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年的9月9日至14日是第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推普周的主題是“大力推行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因而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規范的民族語言,普通話作為多年來實行的各民族共同語,已經以他本身的運用性證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他是各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溝通的橋梁,相互交流的紐帶。當我們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時,那些音符,那些節奏,似乎在與我們的血脈一起跳動。此時,我們的心中時常會涌起一種無比親近的感情,那是對母親的感情!那是對祖國和民族的感情!現在普通話和我們的祖國一樣,在國際上占有越來越顯著的地位—-它成了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門同胞以及外國人爭相學習的熱門語言。普通話,在這個時候,它的意義已不僅僅是溝通的需要,它還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它讓我們驕做!它讓我們自豪!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從小處說,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我們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不去見識外面的世界,而我們一旦出門,便會遇到語言方面的障礙,不能與人溝通、交流。這時,如果我們都講一種在我國普遍使用的共同語言,那么,就不會與別人因語言不通而急得滿頭大汗。正是:方言土語難溝通,心心相融普通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時代正向我們走來,而一些打字時為省事冒出來的同音字、錯別字卻開始撲面而來,不規范的使用祖國語言,給普通話的正確推廣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學校是推廣普通話,推廣規范字的重要陣地,每一名老師,每一名學生都有責任講普通話,用規范字,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的校園語言,讓規范字成為我們的校園文字。這不僅是我們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思想表現,更是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養成文明習慣,營造共有精神家園的現實需要。 所以,要想規范使用祖國語言,就要求我們從生活點滴注意起,嚴格要求自己,爭做新時代的推普員。在本屆推普周期間,我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堅持課堂內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使用普通話,并能達到準確流利。
2.課后與老師同學交流使用普通話,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
3.盡量帶動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主動推廣普通話。
4.盡量堅持在社會生活中使用普通話,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盡一份力。
眾所周知,漢語言是全世界占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語言,普通話作為漢民族的共同語,必將成為現代漢語的代表。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上下三千年的歷史,漫漫長河,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個珍貴的歷史財產。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祖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獨特魅力的需要;從小處看,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需要。
我們的祖國已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從貧窮走向了富有,已經由沉睡的古國變為騰飛的巨龍。普通話和我們的祖國一樣,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它成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門同胞以及世界人民爭相學習的熱門語言。普通話在21世紀已不僅僅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它還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它讓我們驕傲,它讓我們自豪,它讓我們揚眉吐氣,它讓我們展示中國人的骨氣!
我們已進行了近四十年的推普工作,今天,當我們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思考推普時,倍感推普的重要和迫切,艱巨和光榮。
語言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其交際性,當交流頻繁甚至“地球村”也將走進我們的生活時,毫無障礙的便利的交際就顯得愈來愈重要。盡管古人“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但那畢竟是少數思維活躍、經濟寬綽的仕宦之人的事;今天可不一樣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坐上個把小時的飛機就可以到桂林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手藝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打工,一個公司職員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跳槽到廣東、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這些,沒有普通話這張通行證可就行本文來自文秘寫作網不通了。我們經常聽到因為語言隔閡鬧笑話的事,那真是輕者造成誤會,重者耽誤大事。鹽城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這里的老百姓卻有著遠大的理想。我到濱海測試普通話,那里的教育官員動情地告訴我,“我們的孩子要走出濱海,走出鹽城,走向全國,我們再也不能讓孩子們操著一口‘山芋腔’去打天下了”。我想,只有大力推廣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才能有利于促進人員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統一市場,才能為推動鹽城經濟的發展助上一臂之力。
幾千年來,語言文字面對的是人際交際,計算機的出現,信息流通的加快,使語言文字的服務對象從人際交際拓展到人機交際。今天,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已是高技術的重點之一,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的應用研究水平是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先決條件,決定著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發展的速度,它是關系到我們國家能否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問題。因此,推普還在推動我國整個高新技術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生成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新世紀的合格公民。內蘊著豐富儒家文化的漢語言、優美動聽的普通話對形成一個人的健康人格、精神底蘊和審美的生活方式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生命全程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性言語狀況是人的生理發展、心理發展和健康發展的“晴雨表”,言語行為的健康與否明顯反映在心理上,并涉及到人的生理健康和人類的社會健康。我們應把推普和人的健康與發展結合起來,培養善于交際、精神強健的中國人。
上個世紀末英國文化委員會曾經出版過一本叫做《英語的未來?》的學術性著作,作者從英語的歷史入手,通過實證考察和數據分析,并采取未來學的推斷模式,預測世界語言格局將會重組,漢語將在21世紀名列世界語言六強,并在調整后的語言世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當然不會為一位英國人的預測而沾沾自喜,但理智告訴我們: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盛、漢語言的獨特優勢、儒家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必將使漢語不斷興盛。我國已經通過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為推廣普通話提供了法的依據,使推普走上了法的軌道。我們有理由相信,推普工作將更加自覺,更加富有成效。
“熱愛祖國語言”,當聽到這幾個字時,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腦子里又浮現了這件往事。
那是我讀師范三年級的暑假,老師叫我參加一個香港旅行團的普通話培訓班,當一個輔導員。當我們好奇地向他們提出為什么要來這里學普通話時,一位中年女教師向我們敘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經歷。幾年前,她到英國的某所大學探望一個中國的朋友,兩人久別重逢,坐在校園的草地上有說有笑。這時,兩位英國大學生興奮地向她們走來,熱情地向她們倆問好,還不停地說話。但遺憾的是,這對中國朋友一句也聽不懂。是她們不會英語嗎?不,是因為兩個英國大學生說的是普通話。后來通過英語交談后才知道,兩位大學生在校進修中文,看到她倆滿以為是一個實踐的好機會,卻沒想到遇上了既不會聽也不會說普通話的中國人。英國大學生沒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話:中國人也不會說普通話。
這個故事,讓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本文來自查字典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對啊,當今由于各種因素而促使了中國出現“英語過熱”的現象,大大小小的英語培訓班、英文學校等,還有不少的孩子沖著到外國學英語,甚至有的幾歲就到外國學習。所有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不能不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思考:長此以往,中國人還會說中國話嗎?
當這個培訓班結束時,中年女教師意味深長地對我說:“我真羨慕你,能和祖國語言一起成長。”
是啊,與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運,但同時她的話卻又喚起了我的另一段記憶。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一節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給予了我一個贊美:你的朗讀真好。這時,身邊的同學都向我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從此以后,我不斷地練習普通話。就這樣,掌聲和鮮花一直陪伴著我,直到升上師范學校的那一年。
當時我參加學校舉行的一個朗誦比賽,選取了臺灣詩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練習了幾遍后,憑著我的基礎,自以為一定行了。當輔導老師檢查時,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時,老師說話了:“字音很準,如果能領會詩中的精粹,一定能讀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鉆進圖書館,查閱了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凡是詩中我不懂的詞語都一一翻閱。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飛天舞;仿佛看到了一個名叫“中國”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艱辛地向前走;仿佛聽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吶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后來,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當我重新捧起詩歌一次又一次誦讀時,每一次都有新的領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我深深地領會到祖國語言文字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蘊藏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她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她以她頑強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甚至全世界。
終于朗誦比賽開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飽含激情地朗誦了這首詩,我又再一次獲得了熱烈的掌聲。但隨著掌聲走下舞臺的時候,我知道:我和我熱愛的祖國語言已經系上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情結。
憑著這個結,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話的一級乙等水平,我感謝我的老師。但讓我更慶幸的是,現在的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當看著孩子們,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國語言陪伴下成長的經歷。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我不同樣能讓孩子們熱愛祖國的語言嗎?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學期,當學校要求每位老師公開自己的教育教學座右銘時,我毫不猶豫地寫上了一句話:愿與我的孩子們共同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
每一節語文課,我都和孩子們沉浸在優美的祖國語言當中,與孩子們同喜同悲。我要讓我的學生知道就像課文《最后一課》一樣,當一個國家失去了自己的語言時,就等于失去了尊嚴,讓他們把祖國的語言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祖國語言永遠地放射耀眼的光輝!
朋友們,讓我們都從自己做起,講好普通話,到那時,我們就能大聲地宣布:中國人都會說中國話!
“熱愛祖國語言”,當聽到這幾個字時,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腦子里又浮現了這件往事。
那是我讀師范三年級的暑假,老師叫我參加一個香港旅行團的普通話培訓班,當一個輔導員。當我們好奇地向他們提出為什么要來這里學普通話時,一位中年女教師向我們敘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經歷。幾年前,她到英國的某所大學探望一個中國的朋友,兩人久別重逢,坐在校園的草地上有說有笑。這時,兩位英國大學生興奮地向她們走來,熱情地向她們倆問好,還不停地說話。但遺憾的是,這對中國朋友一句也聽不懂。是她們不會英語嗎?不,是因為兩個英國大學生說的是普通話。后來通過英語交談后才知道,兩位大學生在校進修中文,看到她倆滿以為是一個實踐的好機會,卻沒想到遇上了既不會聽也不會說普通話的中國人。英國大學生沒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話:中國人也不會說普通話。
這個故事,讓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本文來自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對啊,當今由于各種因素而促使了中國出現“英語過熱”的現象,大大小小的英語培訓班、英文學校等,還有不少的孩子沖著到外國學英語,甚至有的幾歲就到外國學習。所有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不能不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思考:長此以往,中國人還會說中國話嗎?
當這個培訓班結束時,中年女教師意味深長地對我說:“我真羨慕你,能和祖國語言一起成長。”
是啊,與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運,但同時她的話卻又喚起了我的另一段記憶。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一節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給予了我一個贊美:你的朗讀真好。這時,身邊的同學都向我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從此以后,我不斷地練習普通話。就這樣,掌聲和鮮花一直陪伴著我,直到升上師范學校的那一年。
當時我參加學校舉行的一個朗誦比賽,選取了臺灣詩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練習了幾遍后,憑著我的基礎,自以為一定行了。當輔導老師檢查時,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時,老師說話了:“字音很準,如果能領會詩中的精粹,一定能讀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鉆進圖書館,查閱了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凡是詩中我不懂的詞語都一一翻閱。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飛天舞;仿佛看到了一個名叫“中國”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艱辛地向前走;仿佛聽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吶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后來,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當我重新捧起詩歌一次又一次誦讀時,每一次都有新的領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我深深地領會到祖國語言文字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蘊藏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她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她以她頑強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甚至全世界。
終于朗誦比賽開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飽含激情地朗誦了這首詩,我又再一次獲得了熱烈的掌聲。但隨著掌聲走下舞臺的時候,我知道:我和我熱愛的祖國語言已經系上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情結。
憑著這個結,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話的一級乙等水平,我感謝我的老師。但讓我更慶幸的是,現在的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當看著孩子們,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國語言陪伴下成長的經歷。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我不同樣能讓孩子們熱愛祖國的語言嗎?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學期,當學校要求每位老師公開自己的教育教學座右銘時,我毫不猶豫地寫上了一句話:愿與我的孩子們共同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
每一節語文課,我都和孩子們沉浸在優美的祖國語言當中,與孩子們同喜同悲。我要讓我的學生知道就像課文《最后一課》一樣,當一個國家失去了自己的語言時,就等于失去了尊嚴,讓他們把祖國的語言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祖國語言永遠地放射耀眼的光輝!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普通高校;江西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6-0075-04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DU Guo-r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Jiangxi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is not accurate and profound enough;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s in progress, bu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not significant enough.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practi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boo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education;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Jiangxi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使大學生人人享有體育教育的權利,得到個性充分發展和人格健全,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體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職責[1]。當今世界個性化發展的思潮越來越猛烈,在各個社會領域都強調個性化,表現在商品上要個性化才能贏得市場;單位、企業的個性化才能求發展;人的個性化、人格化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已引起世界各國教育的高度關注[2]。人們逐漸認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學生得到最大發展的教育”[3],使每個學生最大程度地進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種新理念,教育個性化成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為此,我們對江西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江西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思路與策略,為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具有健全個性和人格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服務。
調查有問卷調查與實地調查:(1)2007年9~10月,對江西省部分普通高校(南昌大學、江西師大、江西理工大學、江西工程學院、江西財經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宜春學院、九江學院、贛南師范學院、上饒師范學院等)的體育教育管理人員56人,體育教師84人,大學生350人進行問卷調查,分別收回問卷:40、65、285份,回收率分別為:71.4%,77.3%,81.4%;有效問卷管理者36份,體育教師62份,學生268份,有效率分別為:90.0%,95.4%,94.0%。另外,發放專家問卷30份收回問卷25份,收回率83.3%,有效問卷23份,有效率92%。調查問卷設計進行二輪有效性評定,評估其內容效度(r=0.85);調查信度采用對半分測方法進行信度檢驗(r=0.87),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科學調查研究要求。調查數據采用EXCEL 2003分析軟件進行統計處理。(2)2007年7~12月,對上述高校體育教育現狀進行實地調查,近距離觀察了解高校體育教育內容、方法、組織管理、體育文化氛圍,以及學生發展等方面的特色和個性問題。并對江西省部分高校的體育領導10人、體育專家和學者20人(副教授以上)、大學生30人進行訪談。就高校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的認識、建議等相關問題進行個別交流,獲取了許多信息和寶貴意見。
1對體育教育個性化的認識
認識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是提高實踐效果的基礎。我們擬從體育教育思想、體育教育個性化含義,以及體育教育個性化改革的目的意義等方面認識狀態進行分析。調查表明,有16.7%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9.4%的體育教師、25.0%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要以健身教育為指導思想;有22.2%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6.1%的體育教師、20.5%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要以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有33.3%的體育教學管理者、33.9%的體育教師、26.1%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要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有16.7%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7.7%體育教師、15.7%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要以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只有11.1%的體育教育管理者、8.1%的體育教師、9.3%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要以健康體育為指導思想等。這說明當前江西省高校體育教育指導思想和觀念上仍存在較大的差異,出現一定的多元化現象,也反映出對體育教育思想的認識不足。教育思想是對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等的總體認識和看法[4]。健身教育來源于社會健身的熱潮,強調體育教育的生物作用[5],但對體育教育的其它效能反映不明顯,因而不足以作為體育教育思想;全面發展來源于教育目的,反映了體育的多功能要求,但太籠統沒有體現體育教育的特殊性,因而也不宜作為體育教育思想;終身體育來源于終身教育,強調的是離開學校以后參與體育活動,因而它作為現在體育教育指導思想也顯得有些不足;快樂體育來源于日本“生涯體育”,注重的是體育教育的心理效應[6],也不足作為體育教育的總體認識。只有“健康體育”能較好地反映體育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問題的總體認識,健康包括生物效應、心理效應、社會適應的要求,它涵蓋了上面多種體育教育觀念的內涵,也符合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和我國樹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導思想[7],因而它作為體育教育思想是比較恰當的。可是江西高校師生對健康體育的教育思想的認識非常不足,急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其次,對體育教育個性化的認識狀態,調查結果表明:有33.3%的體育教學管理者、27.5%的體育教師、30.2%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個性化是指學校體育教育的特色化。顯然這種認識把體育教育特色當作個性化,有一定代表性和體育教育改革意義。有13.9%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7.7%的體育教師、6.7%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個性化是指在體育教育中強調個別化的要求。這種認識雖然有特別化認同,但反映出在體育教育個性化中強調特殊化要求,是不太正確的。有8.3%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6.1%的體育教師、6.3%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個性化是指體育教育的人文化;這種認識有一定進步,反映出體育教育以人為本的要求,但對體育教育個性化的含義,仍存有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認識問題,也是不夠正確的。有41.7%的體育教學管理者、35.5%的體育教師、53.4%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個性化是指發展學生個性,要在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個性,科學有效地組織體育教育過程,實現體育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目標。這種認識具有一定普遍性,把體育教育看成是學生個性教育,反映了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可見,當前江西高校對體育教育個性化認識有一定基礎,多數人基本上了解體育教育個性化含義,這對推進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認識的全面性、本質理解的深刻性、準確性等還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加強研究學習、宣傳教育,提高認識。體育教育個性化是以個性化教育為指導思想,以學校體育教育特色化建設為基礎,以體育教學過程個性化為手段,以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為目的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8]。
再次,對體育教育個性化改革目的和意義的認識現狀,調查結果表明:有27.8%的體育教學管理者、25.8%的體育教師,29.1%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改革重在辦出高校體育特色,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這部分人對體育教育改革方向認識較為合理,但太籠統,也較模糊,不具體,實踐中也不好操作。有19.4%的體育教學管理者、17.7%的體育教師、17.2%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的目標和作用重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健身能力,增強體質,養成終生體育習慣。這部分人群是處在原有的體育教育目標上認識,反映出對體育教育改革方向性要求認識不夠。有44.4%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0.0%的教師、47.0%的學生認為體育教育改革的目標和作用重在使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健身和保健能力,培養健康觀念和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充分發展。這部分人群對體育教育改革目標的理解較為正確,反映了體育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體育教育個性化思潮的發展。由此看出,當前江西高校對體育教育改革目標及作用的認識有一定基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不少人仍沒有正確理解或不明確體育教育改革的目標和作用,仍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明確體育教育個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學校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7],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體育教育改革,使學生學習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培養體育參與意識和能力,提高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8]。
2體育顯性課程個性化實踐現狀
體育顯性課程是指學校體育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實施的正式課程或叫官方課程,是向學生傳遞有形的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術,對學生的影響是有形的、有意識的[9]。調查結果表明:有66.7%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9.7%的體育教師、13.1%的學生認同體育課程計劃與安排合理、有特色,符合學校實際。這說明還有不少學校體育教育缺乏計劃性,反映出對體育教育隨意性較大。有72.2%的體育教學管理者、67.7%的體育教師、36.9%的學生認同體育教學大綱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已做了重新修訂,加大了大綱規定的彈性。說明有不少學校對教學大綱作了相應的改變,反映出重視教學大綱的彈性化指導作用,有利于體育教育個性化;但也有不少學校沒有進行教學大綱的修定工作或校本課程建設,沒有進行積極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有80.6%的體育教學管理者、83.9%的體育教師、20.5%的學生認同體育教學內容有學校特色,并重視體育健身與保健知識和方法的教學。表明多數學校在積極地進行體育教學內容改革,但也有少數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改革力度還不夠。有75.0%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1.6%的體育教師、14.9%的學生認同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轉化傳統的運動技術教學形式。說明有相當多學校課堂教學在不斷改變技能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改革在不斷深入。有75.0%的體育教學管理者、72.6%的體育教師、43.3%的學生認同體育教學組織是以班級授課為主,課內教學組織形式多樣。這說明當前高校比較重視教學組織的改革,但也反映出有一些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改革不夠。有50.0%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0.0%的體育教師、31.0%的學生認同體育教學評價重視個性化教學與創新,重視課內師生間、學生間等多邊互動因素和效果。說明教學評價的改革引起管理者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力度仍不夠,多數學校仍處在原有的主觀評價狀態。有72.2%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9.7%的體育教師、26.9%的學生認同課外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說明管理者與教師和學生的認同有差異。我們現場了解到有部分學校比較重視課外體育教育,但多數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是以學生的自愿活動為主,沒有經常有組織地開展。有83.3%的體育教學管理者、72.6%的體育教師、28.0%的學生認同課外體育組織有特色,并且活動內容和形式多樣。說明俱樂部制的課外組織正在高校興起,但目前真正實施俱樂部組織的學校還不多,也有待研究。可見,江西省高校體育教育的顯性課程改革正在推進,有部分學校也有嘗試,但實施個性化改革的力度還不大,實踐現狀使學生還不太滿意;另外,還有不少高校仍處在原有的體育教育方式方法上,沒有進行積極改革,這反映出實踐上遠遠落后于理論研究和學生個性的期望。究其原因,有部分高校說得多、宣傳多,做得少、實踐不夠;也有部分管理者和教師對傳統體育教學根深蒂固,對個性化教學改革不理解,認識不夠;以及體育教學現狀難以滿足學生需求的多樣性等;因此,急需加強體育教育個性化改革,適應學生素質教育的多樣化發展需要[10]。
3體育隱性課程個性化發展現狀
體育教育隱性課程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環境(物質環境、制度環境、心理環境等)和感染性機制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方面內容[9];體育設施及其安排、體育文化和體育活動中的人際關系及學生和教師的人格特點等都是體育隱性課程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具有潛隱性、無意識性,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價值、觀念和態度。調查結果表明,有65.9%的體育教學管理者、62.9%的教師、51.1%的學生認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心態良好,教學熱情細致。說明還有不少學生對教師教學的熱情不夠認同,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有52.8%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3.2%的教師、25.7%的學生認同在體育教學中師生融洽、積極配合、師生活動興趣高。說明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關系、課堂氣氛還要強化。有86.1%的體育教學管理者、54.8%的體育教師、32.8%的學生認同課外體育活動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強、體育氛圍好。反映出管理者與師生的認同率有顯著差異,說明管理者偏好表面工作,而師生尤其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感染性認為還不夠好。有47.2%的體育教學管理者、33.9%的體育教師、28.3%的學生認同校園體育文化氣氛好、感染性強。說明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還不夠。有41.7%的體育教學管理者、22.6%的體育教師、13.1%的學生認同校內衛生、環保綠化、體育雕塑和設施好。反映出體育教學管理者和師生對校園衛生、綠化、設施等環境的建設還不夠滿意。可見,當前江西省高校對體育隱性課程建設還不夠重視,教師的教學投入和心態還不太積極和穩定,課外體育氛圍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還不夠好,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需要不斷加強學校體育隱性課程特色建設,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體育教育個性化,提高體育教育效果[10]。
江西普通高校體育教育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育內容與方法改革,以及體育教育條件等方面都有不少改善。但是,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主要有:體育教育思想的認識差異較大,顯得有些混亂;對“健康體育”的指導思想認識表淺;對體育教育個性化的涵義,以及體育課程個性化改革的目標和意義等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各高校不太明確體育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深化改革的發展方向。在體育顯性課程改革實踐中,仍然存在著體育教育內容的競技化、教學方法的技能化、教學組織方式的單一化,與素質教育要求仍有較大差距,體育顯性課程個性化、特色化建設不明顯;體育隱性課程建設重視不夠,體育環境和感染機制的積極氛圍不大,校園體育文化特色不明顯,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等。因此,加強江西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個性化發展,是建設江西高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是深化體育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江西高校體育教育個性化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個性化教育思想;從高校體育課程個性化建設和體育教學方式個性化入手,將校園體育文化特色化建設,作為促進學生個性和人格充分發展的重要手段[11],推進體育教育個性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曲宗湖. 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8-32.
[2] 王濤. 個性化教學問題的探討[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2:8-12.
[3] 鐘啟泉,鄧志偉. 個性化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38.
[4] 唐宏貴,黃靖,孫計金.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學校體育發展趨向初探[J]. 武漢體育學院學院,2003,37(4):43-45.
[5] 熊斗寅. 體育教育與人的現代化[J]. 中國學校體育,1987(2):8-10.
[6] 毛振明. 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6:131-146.
[7] 國家教育部體育衛生司.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 2002.
[8] 夏惠賢. 多元智力理論與個性化教育[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15-24.
[9] 周登嵩. 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35-126.
一次,我到東臺某鄉鎮去測試。一位中學老師很嚴肅地跟我交換他對于推廣普通話的看法,他說:第一,搞普通話測試是在教師任職、職稱晉升等關口上卡我們;第二,推廣普通話有語言歧視之嫌。套用一句歌詞來說吧,普通話,“想說愛你不容易”。我心里猛一沉,就連曾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學教師都對說普通話有如此強烈的排異反應,那么,要讓年以后出生的廣大公務員、教師以及窗口行業從業人員等等在較短的間內測試達標,這個任務是多么艱巨啊!
后來我陸續看到了這么幾則報道:
報道一:射陽縣洋馬鄉一位普通農婦的兒子高考得中,鄉親們歡天喜地地給她家送來了一幅對子:“清華是你今生的驕傲,洋馬是你永遠的故鄉”。作為母親,她讀懂了鄉親們的一片真心,就是告誡她的孩子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就是不要忘掉根本,忘掉家鄉。
兒子離家前,她千叮嚀萬囑咐:孩子,我們是農村人,上了大學,可不能瞧不起鄉下人,可不能忘本吶。上學以后,這個質樸的農村孩子沒有忘記母親的叮嚀,就連給母親打電話時,也會努力提醒自己不說普通話,而要用方言,因為這樣可以明白地告訴母親,他沒有忘本!然而有一天,當他聽到電話那端傳來的母親生硬的、還帶著濃濃鄉音的普通話時,他驚呆了:一個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射陽的農家婦女怎么也說起了普通話?母親似乎感受到了他的驚詫,說:孩子,現在我們洋馬的中藥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紛紛到我們這里來訂貨。我們如果說方言,人家會聽不懂演講稿,演講稿所以鄉里鄉親的現在都在學說普通話。從今天開始,你跟媽媽通話時,可要講普通話,這也是我學說普通話的一個好機會呀。兒子欣喜之余感慨萬分:今天,農村經濟在發展,農民的語言觀念、語言面貌同樣在與時俱進!
報道二:聘請保姆新鮮事,必須會說普通話。南京的黃先生想給未滿周歲的兒子找一位保姆,他在報上登出廣告,保姆要有高中學歷,還必須說普通話。黃先生告訴記者,保姆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對保姆要求高是對孩子負責。
報道三:會講普通話,購物可打折。香港電臺普通話臺決定在年9月13日,由“匯豐普通話基金”贊助,舉辦第一次普通話日,鼓勵港人說普通話。香港電臺還與香港旅游服務業協會和香港總商會等機構合作,邀請他們旗下約3000家會員商戶,展開“普通話日購物優惠”活動。9月13日當天,顧客凡到貼有“普通話日”招貼的商店,用普通話購物,即可獲得九五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