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創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條件。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它可以充分發揮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銳、思維活動、想象豐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有不少老師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都談到,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哪怕是難度再大,他們也都愿意去主動學習,在課堂上善于思維,表現積極。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系。。為了培養學生穩定、專一而持久的外語學習興趣,我們需要做到:
1、明顯動機
向學生強調英語的重要地位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遠大志向,幫助他們形成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
2、采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設問、質疑等方式,創設問題情景,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們新的探究活動。如教第三冊ThomasEdison一課中,提問:1.WhywasTomsittingonsomeeggswhenhisfathersawhim?2:WhydidTomputallthelightbehindthemirroronthetable?學生會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發散性提問的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3、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
應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學內容。教材應安排新穎有趣、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
4、培養融洽師生關系
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高超教學技巧和熱愛學生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又能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揮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能動的思維能力,它是通過形象和抽象思維,對頭腦中已有的各種素材進行加工,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未曾感知過的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力的培養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存儲,但平時的訓練和開發更是必不可少的。
如初二教材第39課John''''sday中,John住在大樓的第十五層,但他每天下班回家時卻只坐電梯到十二層,然后走上去最后三層。課文最后有一個問題: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給學生們留下了發揮想象的空間。
三、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性思維訓練促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在聽、說、讀、寫各個環節中的訓練中,發展著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幫助學生產生許多聯想,促使他們全面考慮問題,并形成各自的觀點和想法。如在聽講課文時能根據自己的體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討論時說出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在閱讀時能對材料進行對比和聯想,在寫作時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僅舉幾例進行說明:
1、通過難句、重點句來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初三英語教材課文中有些難句、重點句學生不易理解或者理解了不能夠正確使用。在教學中,可采取一句多譯或同義句轉換等方式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初中第三冊Lesson33中,Shehasbeenbackforthreedays.提示學生:"還可以怎樣說?"有的說:"Shehasbeenbacksincethreedaysago."有的說:"It''''sthreedayssinceshecameback."有的說:"Threedayshaspassedsinceshecameback."還有的說:"Shecamebackthreedaysago."在教Lesson59中,pay…for/spend…doing/cost的同義句:
(1)、Hepaid50yuanforthesweater.
(2)、Hespent50yuanbuyingthesweater.
(3)、Hespent50yuanonthesweater.
(4)、Thesweatercosthim50yuan.
2、討論
討論是日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討論時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討論的題目必須是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如:IswatchingTVtoomuchgoodorbadforyourhealth?如果討論的主題超越了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他們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討論時就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如果學生對討論的主題不感興趣,討論也無法展開。又例如:第二冊Lesson61教學四季特點時,提出:What''''syourfavoriteseason?Why?Thenaskthemtotalkabouteveryseason.正因為是學生都較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各有所好,課堂氣氛熱烈,從而可以在大量的口語練習中學到了描述一年四季的特點。
2)討論的題目不能是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則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了。
3)在討論前,可就某個話題讓學生列出與他們的經驗或經歷有關的主要事實。
4)教師可給一定時間做準備,以便學生進行思考或作筆記。
5)討論最好以競賽的方式進行。這樣更能調動雙方的積極性。
3、通過延伸性提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模塊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科技創新作品制作,可以單獨制作也可合作完成,以此作為模塊考核的一項指標。
二、制訂工作計劃,作出決策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制訂本組工作計劃,提出創作思路和創意,加以歸納總結。并將結果匯總,老師進行初步篩選,而后挑出與對本專業結合較為密切的作品進行完善。
三、實施計劃
明確任務和作出決定以后,教師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讓學生逐一完成,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分工合作、檢查完善等環節來完成計劃。下面以“小型水陸兩用勘查機器人”作品為例進行說明。第一,“小型水陸兩用勘查機器人”作為較突出的作品創意,它裝載了電機、風扇、攝像頭等部件。設想可以在陸地或水中利用攝像頭來探測人不易到達的地方。第二,老師提出問題:如何實現陸地上的行走、如何保證在水下的電路安全(密封性)、攝像頭如何對外部環境提供較準確的圖像等。第三,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網上或圖書館進行資料的查找,以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以此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學生采用四輪來實現機器人在陸地上的行走,老師提出在運動中會遇到各種不同地況,采用四輪可能側翻,還有問題就是不能多方向靈活轉動。學生經過資料查找認為可以用履帶實現,可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只能實現前后控制。第五,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履帶由電動機控制,只要控制兩只電動機不同工作狀態就可以實現多方向運動。學生在實際安裝過程中發現電動機靠接線不能多向控制,再次提出問題如何解決。第六,本模塊學生正在學習三菱PLC,提示學生是否可以用PLC來解決電機的不同工作狀態。教師結合學生碰到的編程問題在班級進行集中講解。第七,學生在外部接線環節遇到困難,由于是小型直流電動機,不知如何進行外部接線。教師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適時地在班級講述PLC接線的重要性以及接線的方法。第八,學生進行接線安裝與調試,完成工作報告。
四、驗收、總結與評價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基本完成工作任務,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演示文稿、展板、海報、錄像等形式向全班進行匯報與展示。交流本組成員在工作期間如何分析、解決問題等心得體會,教師最后做出點評與評價。
五、小結
1.中學美術教學的狀況
自從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策略以來,各教育機構都在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努力。現階段,我國中學美術教學在國家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極力改進美術教學的總體質量。從其教學成果來看,在現代中學教育體系發展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術技能以及美術知識。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課堂中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教師試圖通過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法來推進中學美術教學,將學生繪畫技能的培養放在了首位,忽視了學生對美術藝術的審美以及興趣的培養,這就給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埋下了隱患。
2.中學美術教學的實效及其局限性
通過對我國過去一段時期以及當前中學美術教學狀況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雖然中學美術教學的成績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美術專業教師傳承知識本身的同時缺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環節,這樣就導致中學美術教學中藝術靈魂的缺失,換句話說,就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學生來投入地學習美術藝術,而僅僅是泛泛了解美術。這對于我國整個教學體系的完整構建極為不利,同時,也無益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二、中學美術教學需要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渲染
藝術素養并非人人都具備,同樣,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強弱也因人而異,因此,對于中學美術教學而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一方,專業的美術教師要能夠用自身的藝術素養來激發學生對美術藝術本身的興趣,進而才能將美術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等內容更順暢地傳承給中學生。同時,在興趣的導向下,中學生對于美術這門學科的認知也會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術的學習氛圍中。
1.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
(1)中學專業教師美術藝術素養的提升
提升教師本身的美術藝術素養是培養具備創新意識的中學生的重要前提。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從事中學美術教學的專業美術教師在以往也做了諸多探索,深深意識到創新意識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自身的藝術素養與藝術理論的認知及其對美術藝術的鑒賞能力息息相關。有的美術教師盡管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美術專業的知識點與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但由于其自身藝術素養的缺失,往往就會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有一種枯燥、機械的印象,這對于日后教學十分不利。所以,作為美術學科的專業教師要首先從自身的教學能力、對美術藝術的鑒賞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來提升本身的美術藝術素養,進而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也能夠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學生對美術學科有著強烈的興趣
中學美術教師自身美術藝術素養的提升對于美術教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也極為關鍵。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能夠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這對于中學美術教學而言同樣適用,教師要以興趣導向式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美術教學,并且將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與教學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知到美術這門藝術的靈性。中學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形成對美術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將來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生活中來看,藝術之美是無處不在的。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美,要想發掘并認知這種美,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小就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境和優越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對美術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入,促使中學美術教學朝向素質化方向發展
在現代繪畫藝術的領域中,很多中國畫家在繼承傳統繪畫藝術的同時,為了使得繪畫創作更為完美,融入了很多國內外的新興藝術風格,進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特性,令作品活靈活現。從中學美術教學的角度來看,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實質上就是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美術創作激情,教育學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細體察自身對美術藝術的獨特感覺,尤其是對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每個人的藝術感覺可能都會有所不同。
三、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對于中學美術教學而言,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既不能忽視繪畫藝術的創新性又不能過于強調美術藝術的創新,教師要能夠把握其中的內涵價值所在。探究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領悟到美術中的藝術內涵,那么現代中學美術教育的質量就會理所當然地提升上來了。
1.現代繪畫藝術及其創新意識
(1)現代繪畫藝術概述
現代繪畫藝術,顧名思義,就是在現代藝術氛圍中滋生出來的繪畫作品,而且,相對于傳統的繪畫藝術而言,現代繪畫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較為密切。通過對現代繪畫藝術的觀察可知,很多繪畫藝術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術藝術文化的影子,而且,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會變革的影響,使得現代繪畫藝術本身有著較為獨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創新的內容。繪畫藝術創新,是繪畫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個藝術家,他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繪畫藝術風格也都不盡相同。
(2)現代繪畫藝術的特征
從總體情況來看,現代繪畫藝術有著幾個較為明顯的特征,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征便是現代繪畫藝術中所潛藏的藝術精神以及創作理念幾乎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美術藝術,這也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藝術者對于珍視現代美術藝術的態度。從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繪畫藝術的差別來看,后者忽略了對畫面物體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轉而表現繪畫藝術所能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絕大多數藝術形式都是較為抽象且充滿美感的,只不過人們對藝術本身的認知與領悟能力存在差別,所以,對同一藝術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
(3)探究現代繪畫藝術領域中的創新意識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研究現代繪畫藝術時,難免要關注它背后獨特的創新意識。從現代繪畫藝術作品中,一個具備基本鑒賞能力的人,能夠從作品中體會到創作者在繪畫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創新意識。在現代繪畫藝術的烘托下,將創作者的創新意識也傳達出來了。事實上,現代繪畫藝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個致力于現代繪畫藝術創作的文藝工作者往往會通過較為激烈的手段來強調藝術本身的獨立性,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找尋藝術氛圍中的片刻寧靜。
2.中學美術教學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合
從教學實踐過程來看,盡管了解到了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但對中學生創新意識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的。從具體教學策略來看,中學美術教學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合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教育過程,教師通過對現代繪畫作品內涵的解析,來啟發學生創新意識。可能有的學生對現代繪畫藝術創新的領悟能力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斷地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學會欣賞現代繪畫藝術作品的演變過程,以及藝術家們在創作作品時的細節變化。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這些內容,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這門藝術的內涵價值、學好美術這門課程,并以此來提升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1)教師通過對現代繪畫作品內涵的分析,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諸多現代繪畫藝術作品中可以發現,繪畫藝術大師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進行藝術創新,從一幅幅繪畫作品中,便可以窺見藝術大師創作理念的變化以及創作風格的轉變。創新,是藝術大師區別于普通畫家最明顯的一個特征。現代繪畫藝術創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藝術創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繪畫藝術火花的碰撞,從而滋生出一個新的創意點,借助藝術大師之手,將創新的思維通過繪畫藝術這一表達形式呈現給世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對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領悟,并要鼓勵學生在創作個性化美術作品時,要能夠將自己創新的內容融合在作品當中,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教師要提示學生,獨立美術創作風格的形成是在具備一定美術技能基礎上才能夠實現的。
(2)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以此提升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智慧的潛能、培養強力的內在學習的動機,即把作為人的本質的創造精神引發出來。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問題是創造之源,問題是架起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也是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深化的階梯,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促變、促創新意識的培養。好的問題能激發認知需求,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包括操作性活動和思考性活動及實踐性活動),從而獲得主動發現的機會。
一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恰到好處的問題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而問題教學應該是三步曲。
第一步:精心把握問題的來源及選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學問學問,要學要問”。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書本的問題,收集學生思考的錯誤問題,根據生活實際需要創設問題情境。
第二步:講究問題呈示方式。對于問題,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最好能由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發現問題,將發現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展示問題的過程,因為對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來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步:問題的解決。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是讓學生獨立操作還是集體研究,小組討論?是讓學生先獨立研究再相互交流,還是帶著問題看書自學?通常的做法是,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活動,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促進學生思維的交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及問題解決后進行小結,將觸發思維的因素進行顯現,將引導思維的方法、策略進行提煉,讓學生分析把握,為今后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好這三步曲呢?
(一)營造一個問題教學的寬松和諧的環境。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教師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一種最佳心理狀態,通過心理上的接受,達到問題情境與學生心理情境的共鳴和最佳融合。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才能紛紛亮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從學生中汲取不竭的“問題”資源,教師才能通過問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因勢利導采取多種方式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創設了寬松和諧的問題教學的環境,獲得了問題教學的“活水”后,教師應因勢利導采取多種方式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1.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提問的性質與方式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效果。高質量且難易適度的問題能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的強烈的認知沖突狀態,從而激發學生思維動機,驅使學生積極探索。通過設疑思辨釋疑,學生能化知識為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不同答案,挖掘創新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2.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
有經驗的教師,不僅善于設計問題,而且善于引導、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巴爾扎克曾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可見“問題是深入階梯,是長進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預習和課堂教學中著力發現問題,并經過一番認真思考后提出問題。特別是對學生挖掘的、與眾不同的有創見的問題,教師應大加表揚。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向教師提問比教師提問學生更有意義,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促進作用。學生是否學會提出問題,是他們是否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也是他們思維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過程中,既要設計好問題,又要引導學生發問,要給學生討論、發問的時間,要重視學生的問題和保護學生發問的積極性。在問題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問,是講、練、思的融合,是教學方法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機結合。
3.對學生不輕易否定,以激勵為主。
對于學生提出的偏離常規的“怪”問題,只要不是惡作劇,教師都不要輕易地否定,而應采取師生互動形式,開展討論和辯論,在努力尋找其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加以肯定的同時,啟發學生改換思維方式,以得出正確結論,并告誡學生對問題不只要問為什么,還要問得準。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破除固有的思維定勢,敢于質疑問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在問題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思維定勢,一直成為阻礙學生創新意識發揮的瓶頸,諸如迷信教師、對教科書有很大的依賴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就無創造、創新可言了。據此我們以哥白尼、愛因斯坦、陳景潤等科學巨星挑戰陳舊學說、糾正錯誤理論終獲偉績的事實教育學生,同時滿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向學生宣布:誰能發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差錯,哪怕是板書中的錯別字、解題中不符邏輯的地方;誰能發現教材中的錯誤,哪怕是一個用錯的標點符號,都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學生的思想禁錮打開了,挑戰自我、挑戰教師和教科書的可喜局面出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在挑戰中、在思辯中提高了。
總之,教師通過問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需要教師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討、交流;教師要鼓勵、重視學生的創新,對求新、求異的學生大加贊賞,對于學生不成功的思路也應充分肯定、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被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走進高中新課程.
[2]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人的成長是在素質、環境與教育三方面之間辯證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可見人的成長不但與素質教育有關,還決定于環境。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努力將自己的心理調適到符合兒童特點,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狀態,將激情和微笑、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因學習緊張引起的心理壓力,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敢于說話,敢于爭辯,無所顧忌,往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創造的萌芽。
在教學中,興趣又往往表現為一種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會有深刻而獨特的思維方式,才會有發明創造。尤其表現出對于好奇的疑難問題能夠主動思考、大膽探索。這種可貴的進取精神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品質。一位教師在教學《荷花》第二段時,引導學生背誦:“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一個學生問:“老師,我向編課本的老師提個意見!你看這一段后三句,寫得多沒順序呀!……像課本上這樣寫,我們很容易背錯。我不按課本寫的順序背行不行?算不算錯?”“對課本能提出不同意見,這很好!你也說得很有道理,至于說怎樣背,那看老師怎么要求了,要求按課文背你就按課文背,要求創造性復述,那就可以按你的想法發揮了……”我們不僅為學生的好奇和創新意識鼓掌喝彩,而且為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友善的語氣和學生討論問題的民主精神所感動。
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地相處,感情上會更融洽,心理上會更溝通,氣氛會更寬松,也就會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師應該倍加愛護學生的這種“質疑”好奇心,迎來創新的使者,師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將進一步得到培養。
二、重視質疑存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形成一般經過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及驗證期,既需要靈感,更需要思考的時間。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有些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判斷。
1.怪問
陶行知先生有這樣的詩句:“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有力地說明了“問”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質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提出諸葛亮是“騙”來的箭,為什么課題中卻說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學生的哄堂大笑。當教師問及原因時,大家卻啞口無言。其實細想起來這位學生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教師應表揚他的勇于質疑的精神,并鼓勵學生分析課文探究原因,結果發現正因有“借”才有“還”,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職明才干,此時大家對于原先提出問題的學生贊嘆不已,那位學生也正因有老師的支持和同學的贊賞而對自己更有信心,從此大膽質疑。因此,只有讓學生時刻在“我能創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進和發展。一次上《我的戰友》一課,一學生突然問:“被一團烈火包住,他的子彈、手榴彈為什么不會引爆而暴露目標?”這個質疑體現出了難得的“創新意識”,教師及時表揚了這位學生,同時報以極大的熱情,不急于判斷,不失時機地引導大家進行討論得出了答案:他們事先早有防備。從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怪問”就是一顆創造的種子,它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但這顆珍貴而嬌弱的種子只有在教師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下才會生根發芽,長大成材,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會使它腐爛在泥土之中。
2.存異
求異是創造的先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常言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性格不同,愛好也不同,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這種差異是受多種主觀因素影響的,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如果強求“同一”,勢必會堵塞創新思路。如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當教師問道“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個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天天可以看荷花。”“還有別的意思嗎?”教師啟發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畫下來,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誰美?”……又如學習《狐貍和烏鴉》,多年的教學都是讓學生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像烏鴉那樣愛聽奉承話的人是要吃虧上當的。而有的學生從狐貍是如何吃到烏鴉嘴里的肉這一角度來理解這一寓言:狐貍雖然狡猾,但正體現了它的聰明,當它遇到困難時能想出辦法來解決,說明只要開動腦筋,就能戰勝困難。這是很有獨創性的見解,教師對這種看法給予充分肯定。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三、樹立大舞臺語文教學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學生成長創設一個施展才華的大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需要自由活動的時間,就像生命需要空氣一樣。學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需要學習,需要發展,需要機會和空間,作為教師,理應為學生的成長創設一個施展才能的大舞臺,讓他們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進取,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1. 走出練習的泥坑,變“書本學習”為“實踐學習”,實施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
多讓學生實踐,容易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做到課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小課堂與大課堂相結合。在課外閱讀中,在課外作文中,在課外聽說中,在課外的大眾傳媒中,以及在課外的一切語言交際活動中,學生可以學到大量鮮活的語言,學生自身的創造力也得到充分施展。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準備,情感體驗,學起課文來自然思維活躍,情趣盎然。這樣,學生既得益于課外活動,又得益于課堂教學。課內、課外兩條腿并行發展,互相配合,才能走向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2. 構建課堂信息共享平臺,提倡“合作”教學。
(一)設立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
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及能力,高校要首先明確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醫學生在讀期間的科研培養與實踐。如在學校學術委員會下設置“大學生科研管理辦公室”,組織科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醫學生科研培養與實踐的評定、審核及監督。學校團委、學生會等部門負責具體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包括科研經費的管理和學生科研檔案的管理等。其次,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優化醫學本科生的科技創新環境,確保學生科研工作的高質、高效開展。學校應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并不斷完善一系列與大學生科研創新培養有關的規章制度,深入推進醫學本科生科研服務管理,如設立獨立于教學學分之外的科研學分,必須修夠一定的科研學分才能畢業;建立醫學生科研項目管理細則、科研經費使用及監督準則、導師的選拔制度、激勵措施等,積極引導并鼓勵醫學本科生進行科研創新。只有設立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并制定完善的政策,才能創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確保學生科研工作規范化和可持續地進行。
(二)優化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模式
新學科、新的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當代醫學模式的轉變。21世紀的新型醫學人才需要具備綜合運用知識,獨立分析與勇于創新的素質。然而,醫學科學發展的超前性與醫學教育的滯后性是我國當前醫學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學校的課程設置決定著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及能力結構,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醫學院校課程設置的改革對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至關重要。我國醫學院的培養模式基本為:基礎課—臨床課—實習模式,學科的系統性、專業性強,基礎與臨床分離,理論與科研實踐脫節,學生知識面狹窄,缺乏探索研究的科學態度和科技創新能力。醫學院的課程設置應遵循現代醫學教育及人才成長的規律,圍繞新的人才需求將傳統知識理論和技能內容與結構進行分化和重組、模塊化,形成醫學內容緊密銜接、交叉滲透,科研理論與實踐相互反哺,知識、素質、能力協同發展的新課程結構。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在醫學生的課程學習中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與興趣。采用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在實驗教學中通過開設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找到答案,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全面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三)科研學生需要導師的管理與激勵
由于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許多醫學院校都采用醫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自主課題科學研究模式。學生的培養方案受到學生科研興趣和導師研究方向的雙重影響,學生可主動參與并協助導師完成已有科研項目,或通過導師的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選題設計、實施、成果整理、、專利申請等一系列完整的科研訓練,培養學生今后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但是在大學生實施科研創新的過程中仍存在大量問題有待解決。
1.導師的管理
導師作為醫學本科生科研創新的引導者,導師的科研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導師可能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科研任務、臨床業務,部分導師帶教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的科技創新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因此,需實施“導師遴選上崗”等系列措施,由醫學生科研管理部門遴選具有高尚的品德,淵博深厚的專業知識,思想政治素質高,教學態度端正,治學風格嚴謹的導師,形成“臨床導師+科研導師”的導師組,公布導師研究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科研興趣選擇導師組,導師組分別在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分階段開設醫學科研基本方法、科研設計等課程,系統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科研技能。導師根據學校課程的安排,有針對性地設計科研項目,讓學生進行科研實踐,促進醫學本科生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的連貫與銜接,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科研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實行導師考評制,通過教學督導隊不定期對導師進行考評,連續2次考評不合格導師將受到相應處罰,對優秀導師進行表彰及獎勵,提高導師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積極性。學校可通過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建立交流合作機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或優秀青年教師外派進修等,提高導師科研水平。
2.學生的管理
首先,醫學本科生應打破年級、專業、性別等限制,根據共同興趣自由組建科研團隊。項目組成員的年級和專業差別、知識結構、操作技能、性格甚至性別等應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不同年級學生的理論基礎及基本實驗技能不同,低年級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多,思維活躍,高年級學生課余時間少,但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上較低年級學生優越,能有效帶動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因此應分別吸納低年級和高年級本科生共同組成科研團隊,以梯隊式結構保持團隊的可持續發展。現代醫學的發展應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促進整體醫學的發展,所以吸取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科研團隊,學科間的交流合作更能促進新穎科研思路的形成及學生科研潛力的發展。其次,部分學生科研熱情不高,依賴性、投機性強,缺乏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科研管理部門及導師組應加強對學生的選拔,多吸收真正有科研熱情的學生,系統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嚴格質控學生的科研過程,爭取教學資源利用和成果形成最大化。第三,學校應建立合理的獎勵制度,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優秀論文、成果評選,并按照相應標準給予獎勵,選拔優秀學生校間互訪、交換培養,營造出良好的科研學術氛圍。
(四)加強科技創新平臺
建設完善的科研平臺是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保障。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在學生的科研活動中均設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在政策與科研經費方面鼓勵學生申請科研項目,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素質。然而,由于學生基數大,學校師資、設備等因素的限制,科研項目資助項目多但金額小,項目內容不能系統深入開展,學生科研素質的提高有限。學校應拓寬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廣泛吸取社會資金來校設立科研基金,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資助力度,購置先進的、精良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手段,創造更多的科技創新條件。學校在有限的資源配置下可通過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網絡平臺,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的宣傳培訓、項目申報、評審答辯、成果展示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撐,提高師生參與率、加強制度創新、提高組織管理水平。還可以設置虛擬課題競賽,科研團體在導師組的指導下,查閱文獻,撰寫標書,參加虛擬課題申請競賽,學校對優秀課題給予重點培養、資金資助、表彰獎勵等,這種虛擬研發的手段可有效緩解開展創新活動師資、經費、設備不足等問題,在有限資源配置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醫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除此之外,學校可定期邀請行業專家組織學術論壇、開展科研講座、優秀學生科研報告會等,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科研意識與創新意識,促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
二、總結
情境模擬法是目前“翻轉課堂”教學中使用較多的教學方式。在貿易術語的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通過該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貿易術語所涉及的內容與外貿工作息息相關,對于從未在外貿一線工作過的高職學生而言,單純從書本的抽象解釋中理解貿易術語的作用與內容,是較為困難的。筆者在與聽課學生的課外交流中了解到,他們大部分不能理解為什么要用貿易術語,完全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這一知識點。而通過情境模擬法,讓學生們扮演外貿從業者,可以產生一種“真實體驗感”,讓知識點具象化,幫助學生更快掌握學習內容。情境模擬法有課前視頻錄制和課堂情境展示兩種。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方式一:課前視頻錄制,課堂播放討論在課前先選定兩組學生演員,一組扮演出口商,一組扮演進口商,擬定一個談判腳本,由學生們自行扮演并錄制。例如以下談判腳本(根據實際情況可錄制英文版本):出口商:非常高興我們在價格上達成了一致,每打襪子30美元。現在來談談其它的部分吧。進口商:好的,關于保險,我們希望自己選擇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出口商:好的。那需要我們聯系船公司嗎?進口商:我們有合作多年的船公司,可以自己聯系好相關的貨輪,訂好艙位。出口商:好,請在完成租船和訂艙后及時告訴我們相關信息,我們會按時將貨運到上海港裝運,在裝運后將單據正本和副本寄給您。進口商:好的,希望你們能處理好出口報檢報關的相關程序,裝運后及時給我們發裝運通知,方便我們安排收貨和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出口商:那是當然,也請你們在收到單據副本傳真后給我們打款,我們會在收到貨款后給您發單據的正本。進口商:沒有問題,祝我們合作愉快。出口商:合作愉快。在課堂教學中,先播放這一視頻,讓學生們邊看邊總結出視頻中進出口雙方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與費用,學生們根據視頻對話內容在相應的空格打鉤后,讓他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是不是所有的進出易談判都要討論這些內容?
2.如果每筆交易都需要買賣雙方對這些內容進行反復磋商,是否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費用?答案是肯定的。于是引導學生思考第三個問題:有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簡化這一程序?此時我們就引入了貿易術語這一概念。在上述的談判案例中,如果使用“USD30PERDOZEN,FOBSHANGHAI(每打30美元,FOB上海)”來表示商品的價格,就不需要經歷這么多談判步驟。什么是FOB呢?這就是一種常用的貿易術語,表示的是Freeon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用FOB表示的商品價格中只包含出口成本價,不包含運費和保險費。由此,學生們能更直觀的認識到,這種由三個英文縮寫字母來表示的貿易術語,其作用是明確交易雙方的責任與費用,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在貿易術語后面跟著的是往往是交貨地點。以FOB術語為切入點,學生們首先明確了貿易術語產生的背景和它的實際作用,隨后通過填制的表格了解到使用FOB術語時,買賣雙方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責任和費用。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再通過類似的表格填制,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其它的貿易術語。方式二:課堂情境展示如果將課堂教學地點更換到國際貿易實訓室中,可以采用課堂情境展示法。以筆者所任教的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為例,國際貿易實訓室設有談判室,可在談判室中完成情境展示。課前安排好情境展示小組,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擬定談判腳本并進行排練。談判腳本參考方式一中的例子。在課堂教學中,首先由該小組在談判間進行現場模擬談判,其它學生根據談判內容填寫方式一所示表格。模擬談判結束后,同樣讓學生們思考三個問題并導入貿易術語內容的講解。方式二與方式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學習了一個貿易術語之后,由學生們分小組對其它幾個主要的貿易術語進行表格填制,并自行設定相關談判場景,在課堂上嘗試情境模擬。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成為主導力量,教師發揮輔助作用,更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而難度較大。但在師生配合良好的前提下,方式二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優于方式一。
二、畫圖輔助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稍顯薄弱,單純采用情境模擬法不一定能讓所有學生掌握貿易術語。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的了解各個貿易術語所包含的內容,還可以采用畫圖輔助法作為補充教學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方式一:教師直接給出圖示,根據圖示進行講解。在情境模擬課程之后,通過圖示說明來強化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以上述的FOB術語為例,有些學生在情境模擬后可能依舊無法完全掌握知識點。此時,用直觀、淺顯的圖畫來幫助他們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可以將FOB術語買賣雙方的責任、風險、費用劃分具象化為以下圖示:通過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FOB術語貿易中,出口商對貨物風險的承擔在裝運港碼頭貨物裝上貨輪為止。在此之前,出口商負責將貨物運到裝運港,辦理出口報關報檢等手續并支付相關費用;貨物裝運后,由進口商承擔后續所有風險、責任和費用。而貨運公司和保險公司由進口商自行聯系,相關費用由進口商自付。方式一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長時間授課可能會引起學生的聽課疲勞,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采用第二種畫圖輔助法。方式二:學生自行繪圖,展示繪圖作品并講解。在教師對1-2個貿易術語進行圖示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們根據情境模擬課上所學內容進行其它貿易術語的繪圖。學生可以將圖示展示在PPT上,也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繪圖。這樣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的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增加了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貿易術語知識點的進一步了解與掌握。
三、創新教學的運用效果
醫學院校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課程繁多,時間較緊,本科階段醫學生不僅要學習公共基礎課程醫學和醫學基礎課程以及醫學臨床課程,其中還有至少一年半的時間在醫院進行見習和實習。因此,在本科教育階段學校更為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科研和創新則推遲到研究生階段,這種觀念直接導致了對本科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規劃的薄弱。隨著現代醫學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醫學院校也開始重視本科階段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訓練他們在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和對已知領域的懷疑態度,學會獨立思考,善于辨別真偽,能夠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方可適應急劇變革的信息社會;培養學生通過參與科研活動,涉獵學科前沿,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方法,進而促使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2教學為基礎
學生必須在學好本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進行實踐和創新。教學過程是對知識的再現過程,而科學研究則是新知識的產生過程。也就是說,科研以教學為其基礎,教學以應用和科研為其目標。在培養創新能力過程中,不應忽視教學,應結合教學實際,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研究或實踐操作。醫學檢驗專業目的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課程設置中實驗課時占了總課時的一半以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驗證性實驗是主要內容,學生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驗教材,教條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對于試驗中會碰到的問題老師都會在試驗前或是實驗進行中加以提醒,并說明解決方案及解決要點,實驗所用的材料和儀器也是由老師提前準備。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創新思維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為滿足教學需要,注重教學的基礎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學校加強教學設備建設,不斷更新教學條件和設施,實驗室建設也加大投入。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例如:據不同教學內容需要,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交互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室開設設計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等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從而提升專業能力和水平。
3重視創新能力培養
在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確立明確的目標,制定詳細的指標和培養計劃。通過一系列選題來完成培養的目標,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課題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爭出創新成果。具體過程包括選題、面試、開題、立項、中期檢查、分配導師、開展實驗、結題等幾部分。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適當引導的原則,從文獻的查找,實驗方案的設計,到問題的處理,結論的分析,要求學生自己大量查閱文獻,復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是基礎,注重細節是關鍵,從而增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4結語
【關鍵詞】醫學英語術語特點構詞方法
醫學英語術語主要來自希臘源,希臘源術語占48.2%,拉丁源占38.3%,英語源占12.2%[1]。由于希臘源和拉丁源的構詞比較固定,意義明確,所以從古至今醫學術語大多采用希臘源和拉丁源的構詞形造新詞。因此,了解醫學術語的構詞原則和方法是掌握醫學英語術語的非常便利的途徑。
1醫學英語術語的特點
由于政治與歷史的原因,醫學英語具有多國成分,因而英語醫學術語具有同義詞現象,即同一個詞義有多種表達方法,這些主要是英語、希臘源和拉丁源的術語,因此,醫學英語術語具有“一語三式”的特點。例如,“體”這一詞英語為body,拉丁源為corpus,希臘源為soma。但是有些醫學術語有一種或多種表達方式,如,“倍體”只有“ploid”一種表達方式,而“臀”這一詞就有“buttock,breech,rump,clunis,natis,gluteo,pygo”七種表達方式。上述現象給非英語民族在學習醫學英語方面帶來很大的困難。
總體來看,現代醫學英語術語存在希拉詞素的英語化和拉丁語的英語化現象。醫學英語術語中的希臘詞均已英語化,如希臘源詞kolon轉化為英語詞colon(腸),pharmaco意為drug(藥),rrhaphy意為sew(縫合術)等。拉丁語的英語化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化學元素的名稱大多數與拉丁語相同,如argentum(銀),aliminium(鋁)等,少數有所不同,如希臘源詞為oxygenium但英語詞為oxygen(氧)。其次,以um結尾的全部抗生素和其他拉丁藥名去掉此結尾就為英語詞。如拉丁語為acidum,去掉um,就為英語詞。第三,以um結尾的多數堿、激素、氯化物和鹵化物名等,去um加e,即可為英語詞,如atropinum—atropine(阿托品)。第四,以s結尾的含氧酸鹽的酸根名稱,去s即可,如nitris—nitrate(亞硝酸鹽)。從上述看,醫學英語術語的構詞特點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特殊性[1]。
大多數醫學英語術語的構詞都較為復雜,它們除了以拉丁或希臘成分作為詞根外,還需要加上前綴和后綴。面對許多復雜的術語,學習者可以通過分析其結構來了解其含義。例如,electr/o/cardi/o/gram這一詞有兩個詞根electr(electricity電)和cardi(heart心),有兩個連接性元音o,一個后綴gram(record紀錄圖),因此,整個單詞的意思為therecordoftheelectricityoftheheart(心電圖)。連接性元音除o以外,還有i。醫學英語術語大多數都由o連接,極少數詞由i連接而成,例如,acidimetry(acid/i/metry酸定量法),cervicodynia(cervic/o/dynia頸痛)等。有些詞同時用o或i作連接元音,如renopuncture(或renipuncture腎穿刺術)。
2醫學英語術語主要的構詞方法
2.1綴合法(或派生法)(Derivaion)綴合法是利用原有的詞在其前面加上前綴或加上后綴來構成新詞的方法。英語中的前綴、后綴大多來自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等。在新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掌握大量的前綴、后綴,對于掌握醫學英語詞匯和進行醫學文獻的翻譯是很有必要的。(1)前綴(Prefix),前綴常位于一個詞的前部,又稱詞頭或詞首。加在詞前時,本身具有一定含義,可改變原詞的意思,但一般不改變其詞類。專門用于醫學上的前綴數量很大,通常醫學詞首表示“否定”、“低于、次于”、“內外、大小、程度、前后”、“數字”等含義。表示否定的前綴有a、an、anti、de、dis、im、in、il、ir、non、un等,意為“非”、“不”、“無”等;表示低于、次于的前綴有sub、hypo、infra等,意為“亞”、“下”、“外”等;表示內外、大小、程度、前后的前綴有inter(中間),endo、intra(內),extra、exo、ex(外),macro(大),re(再次、重復),super、ultra、hyper(多、次、超),proto(原始),pro(前、先)等;表示數字的前綴有demi、semi、hemi(半),mono(單),tri、ter(三),mult(i)、poly(多)等;表示異同、真假的前綴,如homo(同)、hetero(異)、quasi(準、擬)、pseudo(偽、假)等[3]。(2)后綴(Suffix),后綴常位于一個詞的尾部,加在詞后,一般不改變詞根的含義,只轉變詞類。后綴可以改變詞匯的意思,不同的后綴給詞匯賦予不同的含義。醫學英語術語后綴主要可分為簡單后綴(simplesuffix)和復合性后綴(compoundsuffix)。簡單后綴為構成形容詞或名詞的幾個字母,如ism,itis,ia,ic,,oma,osis等。例如,hyperparathyroidism(甲狀旁腺功能亢進),inflammation(炎癥),bronchitis(支氣管炎)等。大多數醫學英語術語由復合性后綴如graphy,logy,stomy,lysis,scopic/scopy,tripsy,uria等構成,例如,ultrasonography(超聲檢查),radiology(放射學),ureterostomy(輸尿管造口術)等[4]。
2.2轉化法(conversion)轉化法是使一個詞由一種詞類轉化成另一種詞類的方法,詞轉化后的意義與未轉化前的意義仍保留若干關系[5]。醫學英語中有些動詞可以轉化為名詞,例如:washv.(洗滌)washn.(洗滌),acupuncturev.(對…施行針療)acupuncturen.(針刺、針刺療法)等。醫學英語中名詞轉化為動詞較為常見。例如:bloodn.(血)bleedv.(出血)。形容詞也可以轉化為動詞,例如:betteradj.betterv.(改善)等。
2.3合成法(composition)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在一起構成的新詞的方法叫合成構詞法,這類詞叫復合詞。合成詞可以將兩個詞干連寫在一起,可以加連字符,也可以分開寫。例如,sickbed(病床),lifelong(終生),uptake(攝取),mouthpiece(口罩)等。這種方法在醫學文獻中應用廣泛,是一種產生新詞,表達新的概念的方法。
2.4減縮法(shortening)醫學英語術語中,將完整的單詞中略去一部分相連的字母,保留下來的部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詞來看,即為縮略詞,使術語簡單化,例如,doc(doctor)醫生,polio(poliomyelitis)小兒麻痹,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等。
2.5首字母縮寫法(initialletters)取單詞的前幾個字母作為代替該單詞的縮寫形式構成縮寫詞,這是一種較為流行的簡潔的構詞法,例如,ab(abortion)流產,alcoh(alcohol)酒精,diag(diagnosis)診斷,R/Rp(recipe)處方、取,Tab.(tablet)片劑,Syr.(Syrup)糖漿,liq.(liquid)液體,pil.(pill)丸劑等等。
2.6首字母縮略法(acronyms)這種方法是有一個單詞中構成該詞的各部分的首字母而形成的縮略語,或取詞組組成的術語中各詞首字母構成的縮略語,這些字母一律大寫,按字母的名稱讀出,例如:RT(radiotherapy放射治療),SP(sulfapyridine磺胺吡啶),APH(anteriorpituitaryhormone垂體前葉激素)等。另外,少數由詞組組成的術語中的每個詞中的首字母所構成的縮略語,可以作為但此進行拼讀,如:laser(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激光),radar(radiodetectingandranging雷達),sonar(soundnavigationranging聲納)等。超級秘書網
2.7逆序造詞法(backformation)有些英語詞語由于后綴的原因看似是由一個主干詞派生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詞,例如:televise來自television,destruct來自destruction,moxibust來自moxibustion等[6]。
3結語
掌握了常用的詞根、前后綴,了解了醫學英語術語的基本構詞方式,對于醫學英語術語的詞義、拼寫的識別與記憶將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學習者擴大醫學英語詞匯的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醫學知識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形式下,掌握醫學術語的基本構詞特點和方法,可以使醫學科學工作者快捷和迅速地掌握國際最新的醫學動態,準確理解醫學英語文獻資料,促進國際間交流,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楊明山.醫學英語術語教程[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0:68.
[3]王秀文.醫務英語翻譯[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21.
[4]張銀河.醫學英語速記[M].北京:中國科技醫藥出版社,20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