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混淆黑白范文

    混淆黑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混淆黑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混淆黑白范文

    1、含反義詞的成語:

    始終如一、是非曲直、陰陽怪氣、左右逢源、不關痛癢、顛倒黑白、混淆黑白、混淆是非、顛倒是非、舉足輕重、無足輕重、禮尚往來、大驚小怪、大街小巷、大材小用、大同小異、東奔西走、東張西望。

    2、含近義詞的成語:

    東奔西走、東拉西扯、東倒西歪、東張西望、南腔北調、南轅北轍、南來北往、南征北討、南征北戰、前赴后繼、前因后果、前呼后擁、前俯后仰、左鄰右舍、左思右想、左顧右盼。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混淆黑白范文

    關于四馬的成語 :

    三檐四馬、四馬攢蹄

    更多關于馬的成語:

    1、馬咽車闐:就是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2、馬遲枚疾:比喻用于稱贊各有長處。同“馬工枚速”。

    3、馬足車塵:意思是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4、馬角烏白: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5、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著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6、馬牛其風:指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7、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8、馬跡蛛絲:馬蹄的痕跡,蜘蛛的細絲。比喻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9、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10、馬鹿易形: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11、馬耳東風: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12、馬革裹尸: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13、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14、馬到功成: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15、馬瘦毛長:比喻人境遇窮困,就會顯得精神不振的樣子。

    16、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寫得多,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工。后用于稱贊各有長處。

    第3篇:混淆黑白范文

    含有反義詞的成語

    含有一對反義詞的成語

    悲歡離合 古今中外 古往今來 天南地北 出生入死 今是昨非

    1和2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敗垂成 進退兩難 進退維谷 輕重緩急 輕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關 始終如一 是非曲直 陰陽怪氣

    左右逢源

    1和3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大驚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異 東奔西走 東張西望 古為今用 今非昔比 苦盡甘來 來龍去脈 冷嘲熱諷 里應外合

    南轅北轍 南腔北調 南征北戰 內憂外患 前赴后繼 前仆后繼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淺出 生離死別 死去活來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經地義 天羅地網 天旋地轉 天誅地滅 同床異夢 異口同聲 異曲同工 陰錯陽差

    有備無患 有口無心 有名無實 有氣無力 有始無終 有恃無恐 有頭無尾 有天無日 有眼無珠 有勇無謀 左顧右盼 左鄰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前呼后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厭舊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后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進退兩難 天長地久 東張西望 貌合神離

    三長兩短 弱肉強食 水深火熱 早出晚歸 取長補短 大驚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異口同聲 街頭巷尾 生離死別 陰晴圓缺

    生死存亡 眉來眼去 柳暗花明 南轅北轍 洋為中用 前俯后仰 里應外合 好逸惡勞 前赴后繼 深入淺出 內憂外患 橫七豎八

    噓寒問暖 轉危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陳出新 貌合神離 顧此失彼 左鄰右舍 驚天動地 開天辟地 歡天喜地

    承上啟下 南轅北轍 人來人往 承前啟后 反敗為勝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去粗取精 陰差陽錯 虎頭蛇尾 天崩地裂 一決雌雄

    陽奉陰違 樂極生悲 無中生有 有勇無謀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頭去尾 左右開弓 左擁右抱 左右逢源 先來后到

    爭先恐后 大同小異

    2—4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舍生忘死 貪生怕死 醉生夢死 承上啟下 承前啟后 開天辟地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花天酒地 歡天喜地 改天換地 經天緯地

    遮天蓋地 震天動地 翻天覆地 翻來覆去 顧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頭蛇尾 街頭巷尾 繼往開來 揚長避短 說長道短 三長兩短

    截長補短 取長補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絕后 除舊布新 你死我活 拈輕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瞞下

    完整無缺 借古諷今 頌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輕 頭重腳輕 將信將疑 尺短寸長 積少成多 瞻前顧后 挑肥揀瘦 同甘共苦

    聲東擊西 喜新厭舊 兇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濟私 懲前毖后 自始至終 朝思暮想 飛短流長 返老還童 爭先恐后 轉敗為勝

    前呼后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厭舊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后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進退兩難 天長地久 東張西望 貌合神離 三長兩短 弱肉強食 水深火熱 早出晚歸

    取長補短 大驚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異口同聲 街頭巷尾 生離死別 陰晴圓缺 生死存亡 眉來眼去 柳暗花明 南轅北轍

    洋為中用 前俯后仰 里應外合 好逸惡勞 前赴后繼 深入淺出 內憂外患 橫七豎八 噓寒問暖 轉危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陳出新 貌合神離 顧此失彼 左鄰右舍 驚天動地 開天辟地 歡天喜地 承上啟下 南轅北轍 人來人往 承前啟后

    反敗為勝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去粗取精 陰差陽錯 虎頭蛇尾 天崩地裂 一決雌雄 陽奉陰違 樂極生悲 無中生有 有勇無謀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頭去尾 左右開弓 左擁右抱 左右逢源 先來后到 爭先恐后 大同小異

    3—4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不關痛癢 顛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顛倒是非 舉足輕重 無足輕重 禮尚往來

    第4篇:混淆黑白范文

    陽光和煦,推開窗戶,望遠處,一片繁華,欣欣向榮。頓時,心情明媚,神清氣爽;暴風肆虐,躲在窗內,看玻璃外狂風橫行,雨傾如注,這邊,暖意依舊。于是,窗聚集了門的優點,也彌補了門的不足。文人墨客,詠其者如潮。

    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透過窗戶,是不是可以看見心靈?

    李清照哀嘆: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絲迷惘,幾許凄楚,透過窗兒,道出了多少辛酸,點明了多少惆悵。一如人生,身陷逆境,前路茫茫。推開窗兒,半縷涼風,一滴秋雨,都能勾起無限愁緒。憶過往,滿路泥濘,望前方,荊棘叢生。不禁,悲從中來!進退與否,一時間,竟茫然。無奈,只得守在窗前,望窗外山長水闊,問路在何方?獨自哀傷!看前路迢迢,駐足不敢前。望斷天涯路!不知所措。黑夜延長,無止境。

    時過境遷,黑夜終究要過去。當終于迎來黎明,窗就已不再是昨日的窗,昨日遺留的塵埃被夜風一掃而盡。同樣,曾經的絕望早已被時間悄悄沉淀。

    于是,有歌這樣唱:昨天已經去得很遠,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過去的已經成為回憶,新的生命旅途中,仍要經歷許多,作出許多選擇。一如面臨著兩扇窗,一扇感性,一扇理性。開哪扇,又關哪扇,要如何定奪?窗內看不清窗外,玻璃外晃動的樹枝不會告訴你風的冷熱,室內的溫暖不代表窗外不寒冷。似感性模糊了理性。面臨抉擇,若能避開感性,打開理性的窗,迎接你的會是明媚的陽光和那燦爛繁花。反之,若心靈的天平傾向主現感性,錯把夕陽作朝陽,終將自食苦果,甚至步入絕地。如善良的白雪公主從窗口買下巫婆的毒蘋果,如乾隆自詡“天朝物產豐盈”,關閉了發展的窗口。不該開的開了,該開的則緊緊閉鎖。人總是這樣,錯過了該把握的,卻纏住了該放手的。悔不該!頓悟:生命中的許多東西,即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追求,若不辨方向,混淆黑白,任是執著也枉然。

    第5篇:混淆黑白范文

    芙蓉姐姐在網上火起來之后儼然成了另類明星!她的出現,猶如一針興奮劑,激起了大眾與媒體的熱情,對這個勇于表現自己的28歲女人,人們報以狂歡式地追捧和嘲諷。眾多“粉絲”自發組成了“芙蓉教”,尊稱芙蓉為“教主”,夜以繼日地八卦她的點點滴滴;媒體應聲而上,紛紛要求采訪這個大紅人,據說“還不太適應明星生活”的芙蓉姐姐被大量的采訪電話嚇到“花容失色”,甚至專門請了一位朋友替自己接電話應付媒體。

    “芙蓉姐姐”究竟魅力何在,沒有包裝,沒有策劃,就這樣輕而易舉就抓住了人們的視線?四個字――超級自戀!芙蓉姐姐自稱: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潔的氣質(以前同學評價我的原話)讓我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被眾人的目光“無情地”揪出來。我總是很焦點。我那張耐看的臉,配上那副火爆得讓男人流鼻血的身體,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劇。我也曾有過傲人的輝煌,但這些似乎只與我的外表有關,我不甘心命運對我無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內秀來展現自己的內在美……

    在芙蓉充滿熱情與自信地展現自己“美”的同時,利用網絡無可比擬的繁殖能力完成了無意識自我炒作與被炒作的過程。“芙蓉事件”一發不可收拾地發展成為一出荒誕喜劇,看熱鬧的、起哄的、反對的、挖苦的、義憤填膺的觀眾比比皆是。“芙蓉姐姐”有效地抓住眼球,正好順應了大眾的期待――張揚另類,她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顛覆了傳統的識別方式,她的先鋒姿態恰好迎合了當今年輕一族的價值觀。

    芙蓉姐姐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快樂,是人們在審“丑”的過程中不由自主迸發出來的。當正統的“偶像文化”被推到極致后,許多人產生了“審美疲勞”,這時候,審“丑”似乎更能激發人們的熱情。于是大眾追捧的目標漸漸由偶像過度到“嘔”像,從孔慶祥到許純美,從芙蓉姐姐到姐姐、紅衣教主,這些區別于傳統認知的熱門人物不斷制造話題,秀出真我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刺激和歡樂,不可避免地被無數雙獵奇的眼睛賞玩。

    第6篇:混淆黑白范文

    馬勃,菌類;牛溲,車前草。比喻至賤之物

    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馬塵不及: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馬齒徒增:

    《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后因以“馬齒徒增”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馬到成功:

    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馬耳東風:

    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于衷或互不相干。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馬腹逃鞭: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后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馬革裹尸:

    亦作“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死于戰場。于戰場

    馬工枚速:

    謂漢司馬相如、枚皋二人為文,一工一速

    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后因以“馬角烏頭”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龍車水:

    猶言車水馬龍

    馬鹿易形:

    變易馬鹿的形象。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后以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毛蝟磔: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后因以“馬毛蝟磔”形容狂風大作,氣候惡劣

    馬面牛頭:

    猶牛頭馬面

    馬牛襟裾:

    穿衣服的馬牛。譏人不明道理、不識禮儀

    馬牛其風: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馬前潑水:

    元雜劇《漁樵記》寫漢硃買臣家貧,賣薪自給,行歌誦書,妻羞之,求去。后買臣拜太守,婦要求復婚,買臣潑水于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馬去馬歸: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死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馬去馬歸”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馬如流水:

    形容人馬熙攘

    馬如游龍: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語出《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馬入華山: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馬上得天下: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后因以“馬上得天下”為武功建國之典

    馬上房子:

    謂當面贊成,背后反對

    馬上功成:

    猶言馬上得天下

    馬上看花:

    猶言走馬看花

    馬上墻頭:

    指男女青年相戀之處

    馬首是瞻:

    古代作戰時,士兵看主將的馬頭決定進退,比喻服從指揮或樂于追隨別人行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杜預注:“言進退從己。”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注:“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馬瘦毛長:

    比喻人窮志短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馬咽車闐: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馬仰人翻:

    形容混亂或忙亂不堪的樣子

    馬中關五:

    猶言魯魚亥豕

    馬壯人強:

    猶言人強馬壯

    馬捉老鼠:

    比喻瞎忙亂

    馬足車塵: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寶馬香車:

    名貴的良馬,華麗的車子。借指富貴之家出行的排場

    北叟失馬:

    猶塞翁失馬。喻因禍得福

    持戈試馬: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洗兵牧馬:

    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系馬埋輪:

    謂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語本《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

    瞎馬臨池: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后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老馬識途: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后因以“老馬識途”比喻對某事富有經驗,能為先導

    老馬嘶風:

    喻人老而猶有雄心

    老馬為駒:

    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后之難及。硃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弊車羸馬:

    破車瘦馬

    避世金馬:

    《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后以“避世金馬”、“避世金門”謂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謂天下太平

    兵荒馬亂:

    形容戰時動蕩不安的景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兵強馬壯:

    ①士兵、軍馬強壯。指軍隊強大,有戰斗力。②泛指強壯有力

    伯樂相馬:

    伯樂觀察、品評馬的優劣。比喻有眼力者鑒別并薦舉人才

    策馬飛輿:

    謂駕馬車疾行

    車塵馬足:

    ①謂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車馳馬驟:

    形容車馬奔馳迅猛

    車殆馬煩:

    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困乏

    車煩馬斃:

    形容旅途勞頓困乏

    車馬如龍:

    謂車馬眾多,繁華熱鬧

    第7篇:混淆黑白范文

    試看近年來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關于成語的試題情況:

    (附圖 {圖})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語文試題中成語的數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測試內容,除了成語的字形、字 音、含義以外,還涉及到成語的結構方式、成語的出典和成語的辨析運用等方面。由此可見,成語教學在中學 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決不能等閑視之。

    筆者近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對成語進行了一些規律性的歸納,以指導學生掌握、辨析成語的音、形、 義,提高成語的運用能力。

    一、揭示成語的豐富內涵

    有些成語,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過揭示成語的豐富內涵,可以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成語“鞠躬盡瘁”,出自蜀漢諸葛亮的《后出師表》,可教育學生為革命為人民竭盡全力,奮斗終生。“ 先憂后樂”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可教育學生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學而不厭”出自《論語·述 而》,可教育學生虛心好學,永不自滿。

    出自《孔子家語》的“載舟覆舟”,說明人民力量的偉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 馬”,說明了壞事與好事互相轉化的道理。出自《呂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說明事物發展到頂點,就會向 相反方向轉化。通過這些成語的學習,可以啟發學生樹立辯證觀點。

    二、辨析成語的形、音、義

    形、音、義三者之間,義是首要的。掌握了義,音、形也就容易解決了。成語“再接再厲”,原指公雞相 斗,每次接戰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厲”同“礪”,磨快的意思,就不會再寫成“再接再勵”了。“汗 流浹背”形容出汗很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浹”是濕透的意思,就不會把成語寫成“汗流夾背”了 。“走投無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寫作“頭”;“裝腔作勢”中的“勢”,是姿勢的意思,不 能寫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尋求的意思,不能寫作“證”。89年高考試卷中的“明察秋亳 ”,91年試卷中的“淋漓盡至”,92年試卷中的“貌和神離”、“迫不急待”,93年試卷中的“直接了 當”、“名列前矛”、“好高鶩遠”,94年試卷中的“不徑而走”、“神采弈弈”、“妄費心機”、“磬竹 難書”、“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這些成語的確切含義,那么就會明白這些加點字都是錯別字了。

    如何辨析成語中的形、音、義呢?

    首先,要防止望文生義。在四字成語中,每個字都是意義單位,但它們之間決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個 整體,它的意義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單單按字面理解。如“高屋建瓴”中的“建”,是倒水、撥水的意思。這 個成語的意思是將瓶水從高屋脊上向下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不刊之論”中的“刊”,削 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差強人意 ”原意是說還算能振奮人心,現多指尚能使人滿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強”是“振奮”的意 思。如果望文生義,把“建”理解為“建立”,把“刊”理解為“刊登”,把“差”理解為“不好”,“強” 理解為“勉強”,那跟成語的原意就背道而馳了。

    其次,要細細辨別同形異義詞。有些詞,在不同的成語中有不同的含義。“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 錯、失誤”的意思,而“爽心悅目”中的“爽”是“舒服、輕松”的意思。“投筆從戎”中的“投”是擲的意 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體投地”中的“體”是身體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體力 行”中的“體”是體驗的意思。

    三、剖析成語的語法結構

    成語是一種固定詞組,分析掌握成語的語法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含義,掌握成語的造句 功能,準確靈活地運用成語。成語的語法結構與詞組是相同的。它的結構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并列關系:高瞻遠矚、層巒疊嶂、云蒸霞蔚、分門別類、博大精深。

    偏正關系:中流砥柱、揭竿而起、默默無聞、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主謂關系:言者無罪、短兵相接、鞭長莫及、胸有成竹、鵬程萬里。

    動賓關系:置之度外、包羅萬象、粉飾太平、混淆黑白、嶄露頭角。

    連動關系:拍案叫絕、負荊請罪、刻舟求劍、量體裁衣、飲水思源。

    兼語關系:請君入甕、調虎離山、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化險為夷。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關系、偏正關系又分別有幾種情況。

    在并列關系中,“多快好省”四字都是并列的,“隱惡揚善”是動賓+動賓,“殘羹冷灸”是偏正+偏正 ,“家破人亡”是主謂+主謂。

    在偏正關系中,“彌天大謊”是定語式,“慷慨陳詞”是狀語式,“巧奪天工”是補充式。

    四、賞析成語的文言特色

    絕大多數成語是從古代演變而來的,因而保留了許多文言特色。

    有的成語保持了文言中實詞活用的特點,如:名詞活用作動詞的“一鼓作氣”、“衣冠禽獸”,名詞作使 動用法的“汗牛充棟”、“禍國殃民”,名詞作意動用法的“草菅人命”、“幕天席地”,名詞作狀語的“天 長地久”、“草行露宿”;動詞作使動用法的“閉花羞月”、“生死肉骨”,動詞作意動用法的“是古非今”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的“揚長避短”、“拈輕怕重”,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厚此薄彼”,形容詞作使動用法 的“豐衣足食”、“光宗耀祖”,形容詞作意動用法的“不遠萬里”、“不恥下問”等。

    有的成語還具有文言句式的特點,如:賓語前置句式的“時不我待”、“何去何從”、“唯我獨尊”、“ 馬首是瞻”、“唯利是圖”,狀語后置句式的“持之以恒”、“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賓”、 “運籌帷幄”等。

    五、品味成語的修辭手法

    不少成語運用了修辭手法,使得成語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

    “懷瑾握瑜”、“望穿秋水”、“銅墻鐵壁”運用了比喻,“青梅竹馬”、“布衣之交”、“蓬篳生輝” 運用了借代,“餓莩遍野”、“鋪天蓋地”、“囊括四海”、“怒發沖冠”運用了夸張,“滿招損,謙受益”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運用了對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用了對偶,“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是可忍,孰不可忍”運用了反問。

    有的成語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雷聲大,雨點小”就同時運用了比喻、對比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六、探究成語的出典

    有不少成語,來源于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和古代詩文。通過探究成語的出典,可以使學生了解這些神話 、寓言、歷史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文史知識,擴大眼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夸父追日”來源于《山海經》上記載的古代神話,“狐假虎威”和“揠苗助長”分別來源于《戰國策》 和《孟子》所記載的寓言,“睨柱吞贏”和“圖窮匕見”分別出于《史記》、《戰國策》所載的關于藺相如和 荊軻的故事,“世外桃源”和“海闊天空”分別出于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唐僧玄覽的詩。

    七、指導成語的運用

    學習成語在于運用。指導學生用成語造句,或把幾個相關的成語連綴成文,或把成語用于習作之中,或以 成語命題作文,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而且也可以極大地豐富文章的內容 ,增加文章的生動形象。

    第8篇:混淆黑白范文

    關鍵詞:習語;對比;差異;翻譯;直譯;意譯

    1.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載體。習語又是語言的精華的核心,體現了強烈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負載。“習語是指一種語言經過長時間地使用提煉出來的固定的詞組、短語和短句。它包括成語(set phrases)、典故(allusions)、諺語(proverbs)、格言(saying)、俗語(colloquialisms)、俚語(slangs)和歇后語(rest-ending saying or postpause expressions),具有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特點。”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故都擁有大量習語,它們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英漢習語源遠流長,都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并且反映了兩個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歷史、經濟生活和思維方式。由于地理、歷史、、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2. 英漢習語的比較

    2.1 英漢習語的共性

    2.1.1 結構的固定性?

    習語從其結構來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其中各個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開或替換。英語習語如 Wet blanket(指使人興致大減或大煞風景的人或事),就不能改成wet linen;eat one’s head off (吃得很多)就不能改成eat one’s brain off, 漢語熟語如“四分五裂”就不能改成“ 四裂五分”“有的放矢” 就不能改成“有的放箭”。而英語習語 turn a blind eye(視而不見)只可用 turn a deaf ear(充耳不聞)代替;build castles in the air 只可用build castles in Spain 代替;漢語熟語“顛倒黑白”只能由“混淆黑白”代替;“敷衍塞責”只能由“敷衍了事”代替,表達了相近或相同的含義。

    2.1.2語義的統一性

    習語是語言中約定俗成、相沿習用的定型化詞組,在語義上是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不能按字面意義來理解。如“胸有成竹”并非字面之義,而是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盤考慮或周密計劃。又如“沉魚落雁”并非描述沉下去的魚和落下去的雁,而是用來描述女性無與倫比的美貌。英語的習語也是如此,不能逐字理解,而應從整體去認識其特殊性和習慣性,如:do?somebody?brown(使某人上當),show?the?white?feather(顯示膽怯)等。

    2.1.3習語的習用性?

    習語的習用性指習語應用的廣泛性,社會成員在各種交際場合和各種文體中經常使用習語,從而不斷豐富習語。習語以其簡短的形式、生動的形象和恰當的比喻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全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全社會的語言財富,在廣泛的范圍里為人民大眾所確認和應用,因此,很多習語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2.2 英漢習語的差異

    2.2.1地域環境與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國歷來是農業大國, 因此不少諺語與農業、天氣有關。 如: 瑞雪兆豐年、 眾人拾柴火焰高、 人勤地不懶(If a man is diligent, soil is not idle)、青黃不接(When the crop is still in the blade and the oldstock is consumed.)、人怕出名豬怕壯(Fame is as fatal to men fattening to pigs. )由于英國地處島國,英國人歷來善于航海,航海業曾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因而英語中產生了大量的來自航海用語的習語,如:all at sea(全在海上,比喻不知所措),hang in the wind(在風中搖擺不定,比喻做事猶豫不決),,three sheets in the wind(三條帆腳都搖晃,比喻酩酊大醉),all hands to the pumps(所有人都去抽水,比喻事情危急,要全力以赴),in the same boat(本是水手說的“與....同舟”,后來是人們用來表達“與....境遇相同”), 一帆風順(plain sailing),準備戰斗 (clear the decks) 順利度過 (tide over),小洞不堵沉大船(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2.2.2 風俗習慣的不同

    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歲月中逐漸形成的文化意識的反映和表現,受民族心理狀態的支配。民族風俗是豐富多彩的,它構成了習語的底蘊,是習語賴于生存并獲得頑強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許多習語就是出自民俗。 風俗習慣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飲食上。 眾所周知,蛋糕、 面包、 餡餅等是西方人的主食, 而中國人主要吃大米、 面食等。因此, 如果把 “a piece of cake”譯為“蛋糕一塊兒” 肯定令許多中國人費解。這是因為蛋糕是英美人的家常便飯,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東西,因此制作蛋糕或吃蛋糕都是小事一樁; 而對我們而言, 盡管蛋糕并不是稀有的東西, 但自己制作蛋糕畢竟是很困難的, 所以譯為 “小菜一碟兒” 比較妥當、 比較切合我們中國人的心理需要。英國人愛狗,視狗為伴侶。因此,常以狗的形象比喻普通人的生活行為,如:?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中國雖然也養狗,但一般人在心理上厭惡鄙視這種動物,常用它形容和比喻壞人惡行,如“狗仗人勢” 、 “狼心狗肺” 、 “狗眼看人低” 、 “狗咬呂洞賓, 不識好人心”。

    2.2.3的文化差異

    宗教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 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傳統。習語就折射出了宗教對文化的影響。英語中與之相關的習語有God helps thoses who help themselves 指 “自助者天助也”; A soft answer turned away wrath“婉言可以釋怒”; 也有 Go to hell “下地獄去” 這樣的詛咒。 教堂是英國人常去的地方, 因此就有as poor as church mouth“一貧如洗”這樣的比喻。基督教的神論經典是 《圣經》,英語中有不少來自 《圣經》 的習語, 如Juda’s kiss “猶大之吻” (比喻出賣朋友), Bibleoath指“莊嚴的誓言”; Not know someone from Adam (亞當) 指“根本不認識某人” ; Job’s (約伯的) comforter喻“只會增加痛苦的安慰者” ; Beard the lion 喻“奮勇追敵, 不畏” 。漢語諺語中也有不少與宗教文化聯系在一起的習語, 如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等。

    2.2.4 文化上的空白

    這里是指某些說法為某國所特有, 如中國有些說法: 走后門、對牛彈琴、拍馬屁、半路出家等等。同樣, 英語中也有許多獨特的說法, 如:A skeleton in a cupboard 家丑;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馬; Take a French leave;不辭而別Shuttle diplomacy; 穿梭外交;As poor as church mouse 一貧如洗等。

    3. 英漢習語的翻譯

    3.1.1直譯法

    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范下, 盡量在譯文中保留原習語的民族特色、語言風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如:英譯漢:sour grapes 酸葡萄;a die-hard 死硬派、 頑固份子;show one’ s card 攤牌。漢譯英:“紙老虎”直譯成“paper?tiger”,外國人看起來不但深明其義,而且覺得很傳神,所以該詞現已成為英美民族正式語言。如“雪中送炭”譯為“to?offer?fuel?in?snowy?weather”;“Love money as one love one'slife ”愛財如命;“ 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 ;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見, 心不煩;“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熱打鐵等。

    3.1.2 同義詞借用法

    英語、 漢語都有豐富的成語, 有的漢語習語和英語同義習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符合, 它們不但有相同的意義或隱義, 并且有相同的或類似的比喻。在翻譯時可以采取借用法,借用漢語中的同義習語, 做到形似與神似的統一。例如:“Walls have ears” 隔墻有耳;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事實勝于雄辯; “practice?makes?perfect” 熟能生巧; “burn?one’s?boats” 破釜沉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花錢如流水;“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混水摸魚” ;“To be out allelbows”捉襟見肘” 等。

    3.1.3 意譯法

    意譯法當直譯有困難時或勉強譯出而英語讀者無法理解時就要意譯。意譯主要是在翻譯時抓住內容和語義, 犧牲原文習語風格, 結合上下文較靈活地傳達原意。如:“rain dogs and cats” 下傾盆大雨;“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一語道破。若把這兩個成語譯為 “下貓、 狗” 和 “在頭上釘釘子” , 那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 也頗令人費解。又如:The teenagers do no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y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a wet blanket” 原意是 “濕毯子”, 但在這里是令人掃興的人。這樣整體上看句子才有意義, 句子才通暢。又如漢語中的“落花流水”通常指被打得大敗,譯成英文是“to?be?shattered?to?pieces”;又如“The?dog?that?will?fetch?a?bone?will?carry?a?bone. ”在譯成漢語時其中“dog”,“bone”都不能直譯,只能舍棄它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譯出隱含意義, 那就是“對你說別人壞話的人也會說你的壞話。”

    3.1.4 直譯、 意譯兼用法

    這是最常用的翻譯方法。采用直譯可保留原文形象比喻的同時, 又采用意譯, 略做補充,使譯文更加清晰地傳達原文含義。如:不到黃河心不死。 “心不死” 可直譯為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黃河” 若直譯為until the Yellow River is reached,想必外國人會覺得費解,不知所云。又如:她孤單一人, 無親無故……—— 《雷雨》But this girl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無親無故” 可直譯為 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可同時補上to help her,點出含義,使全句述意完整。

    4. 結語

    總之, 英漢習語涉及到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習俗、地理環境等。要想做好英漢習語的翻譯,我們必須要不斷了解和掌握兩種語言的習語知識,包括成語、俗語、典故等語言知識以及各種歷史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中西文化習俗的差異性。此外,我們還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遇到不理解的短語要多查資料,避免望文生義。只有這樣,才能在英漢翻譯實踐中做到融會貫通,真正使習語翻譯達到“忠實、通順、得體、傳神” 的完美境界。

    [參考文獻]

    [1]單進昌.漢英翻譯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74.

    [2]陳安定.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1998.

    [3]郁福敏、郭珊璉.英漢習語對比[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4]陳柏松.英漢習語概要[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5]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6]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7]袁燕, 張奕. 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分析及其漢譯[J].深圳大學學報2008,25(6) :119 120.

    第9篇:混淆黑白范文

    由于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現代人類食品的加工過程就是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過程,食品添加劑為我們帶來了食品口感和外觀上的改變,使食品在流通和運輸過程中保持色香、味美。同時,正是因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才使得食品豐富多彩,且易于被接受。在食品添加劑使用過程中,除保證其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外,最重要的是應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食品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會對^、體健康構成威脅,近年來各國因濫用食品添加劑而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這對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縱觀目前食品生產現狀,食品添加劑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食品添加劑的濫用

    食品添加劑的違規濫用主要表現在:一是為了改善食品的組織形態及色、香、味等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所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劑量超出了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所規定的最大使用量,使食品中的添加劑含量超出了允許使用種類和范圍;二是為了使食品具有更有效的功能、更經濟的加工條件、更長的貨架期和保質期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是用低檔次人工合成的劣質添加劑冒充天然品,用工業級添加劑冒充食品添加劑;三是有的企業因使用上游供應商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原輔材料而使自己產品中食品添加劑含量違規;四是少數食品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不了解,誤認為食品添加劑可以運用于任何食品中,從而造成了食品添加劑的濫用。比如,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罐頭產品中不得檢出甜味劑、防腐劑,但有的罐頭被檢出了合成甜味劑、防腐劑;有些餐飲店的油條和麻花過量使用膨松劑而造成鋁含量超標;有的豆腐坊用工業石膏代替食品級石膏使用。

    1.2為掩蓋腐敗變質食品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以著色劑、護色劑掩蓋已變質的凍魚、肉類制品的現象屢有發生。如2003年查出的用“死豬肉”加亞硝酸鈉發色制作香腸臘肉;某罐頭使用價格低廉,沒有成熟的草莓、桃子、杏子,用山梨酸鉀和高錳酸鉀浸泡后裝瓶,再往瓶中灌入色素,就變成了色澤鮮艷的水果罐頭。

    1.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方法不科學

    對于相當一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由于技術力量薄弱,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往往造成因使用食品添加劑,特別是在食品添加劑聯合使用時,反而導致食品質量下降,或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1.4食品營養強化劑的盲目使用

    食品生產單位使用食品營養強化劑,必須符合GB 1488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所規定的品種、使用范圍和用量。任何對^、體健康有益的物質,也應按需攝取,過量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若在食品中盲目添加營養素,就會給人體造成危害。如:維生素E和A攝入量有嚴格限制,過多攝入會產生厭食、骨末端疼痛、肝腫大等中毒癥狀。

    1.5濫稱食品添加劑,將化工原料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這是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顛倒是非,把不是食品添加劑的物質三聚氰胺冠以“華麗”的名稱后混淆黑白、濫竽充數,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給中國乳制品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再如一些不法商販在制作火鍋底料時使用工業石蠟,用工業石蠟對瓜子、陳米進行拋光。

    1.6食品添加劑標識不規范

    一些小型企業生產的食品,在其標識標注上基本只有產品主要成分,幾乎沒有食品添加劑成分及含量;也有一些企業為迎合消費者的心理,故弄玄虛,競相在廣告或標簽的醒目處印上“本產品絕對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之類的文字,以標榜自己的產品安全無害。

    2針對食品添加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應采用以下措施

    2.1引導食品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制

    嚴格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企業始終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做到企業講誠信、行業要自律,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2.1.1從外部推動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

    雖然,法律規定了食品企業對產品負責,但從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和各級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的情況看,食品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十分普遍。這說明要使企業真正貫徹落實主體責任,自覺遵守質量安全的法律義務,還必須通過加強監管的手段加以推動和督促。

    2.1.2從內部推動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

    2.1.2.1推動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落實到位

    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質量安全承諾書》簽訂制度。通過簽訂承諾書,使企業法定代表人知曉其享有的權利和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和責任。通過向企業負責人派發宣傳資料、辦事指南等文字材料,召開工作會議等手段,及時使企業法人了解國家政策和法規,保持政令暢通。

    2.1.2.2強化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健全質量控制考核指標體系。加強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舉辦企業質量負責人、從業人員培訓班,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運用典型案例強化對在線生產工人的警示教育;及時向企業質量負責人通報各級政府新頒布實施的法規,從而提高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總體質量意識。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監督抽查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責令改正,認真跟蹤落實各項整改措施。

    2.1.2.3建立食品企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

    根據企業質量檔案、監督抽查檢驗記錄、日常監督檢查記錄、消費者投訴情況、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等信息,建立企業質量安全誠信等級評價制度;向社會公開各企業的質量安全誠信度,既起到了加強輿論監督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違規生產的成本,從而達到遏制違法行為的目的。

    2.2完善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構建較為完善的食品衛生安全法律體系

    法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對添加劑的立法也不例外,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舊的添加劑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添加劑也被研發出來,而這些還無法在法律中找到相應的法律依據,所以法律標準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構成完善的法律體系。

    2.3抓好標準的宣貫工作

    GB 2760是我國食品安全較完整的標準。該標準自實施以來,在規范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促進食品工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新的GB 270-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于2011年6月20日實施,由于新GB2760與IHGB 2760標準無論從框架格式,還是實體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須在全國范圍內扎實開展以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使用和監督人員為對象的宣傳和貫徹,以便使社會各界對該標準規定的內容有清楚的了解,準確掌握標準的查詢、使用方法。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成人污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亚洲成人自拍网| 成人免费视频69|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久久久|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亚洲成人一级片|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