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范文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會看病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第1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范文

    一、語言文字訓練時機不恰當

    教師選準了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在課堂教學中的哪個環節出現至關重要,否則就會破壞整個教學效果,使得語言實踐流于形式。

    例如:《雷雨》(人教版二下)教學片斷

    ……

    師:雷雨前大自然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找一找畫出相關的詞句。

    生:烏云黑沉沉的,葉子一動不動了,蟬也一聲不叫了,讓人覺得很悶。

    師:真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啊!你能讀出這樣沉悶的感覺嗎?

    生讀第一自然段,但較平淡,師范讀,讀得低沉緩慢,把學生帶入雷雨前的景象中,然后學生再讀,讀得很有滋味。

    生:風刮很大,樹枝亂擺,連蜘蛛都逃走了。

    師:“逃”你體會出了什么?

    生:可以體會出蜘蛛很害怕,因為雷雨來了就會有生命危險呢。

    師:是啊,快逃啊,要不就來不及了。你讀讀這句吧。

    生讀后又叫幾位同學讀。

    師:那老師這里有兩個句子你們比比看哪句好?為什么?

    (狂風大作)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狂風大作)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爬走了。

    生:“逃”寫出了蜘蛛的害怕,“爬”是慢慢的,看不出它害怕。所以“逃”更好。

    師:是啊,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啊,一個“逃”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蜘蛛的心里。下面有個句子,你們選一字,并說說理由。

    趕、走

    今年,敬愛的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 )來了。

    學生交流后師小結。

    師:同學們,用詞準確多么重要啊,它不僅可以準確地描寫出事物的特點,還可以生動地表達人們的情感呢。以后同學們在用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的時候,如果也能像作者這樣把你觀察到的寫下來,并用上準確的詞語,那你的文章一定也很精彩的。接下來咱們再把雷雨前的段落讀一讀吧。

    ……

    筆者以為這位教師根據文本的特點找到了語言文字訓練的結合點,讓學生對準確用詞有了初淺的感悟,長期堅持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定能提高。但我們仔細審視一番,在語言訓練前,學生對雷雨前沉悶、恐怖等景象的感悟正與文本相交融時,他們的心正沉浸在害怕的蜘蛛身上時,教師卻硬生生地把他們拉到語言訓練中來,等訓練完了,再讓學生讀雷雨前的段落,學習后面的課文,此時學生之前感悟到的情感戛然而止。文章既有文脈又有情脈,為了要塞進這么個言語訓練使得情脈支離破碎,況且文中可以讓學生體會準確用詞的地方有多處。

    假如先引導學生從“逃”感悟到蜘蛛的害怕,再通過多種形式的入情入境的讀,讀出蜘蛛的害怕,讀出雷雨前的景象,讀出自己的感悟,等學完全文再結合課后的“讀讀抄抄”的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拓展訓練,豈不更恰當?

    二、語言文字訓練架空了語言文字的感悟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形式輕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習得方法后進行仿寫或創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重點詞句的品析,人物情感的感悟一筆帶過。像這樣脫離內容的形式,必定成為空中樓閣,空洞無物。

    例如:《學會看病》(人教版五上)教學片斷

    ……

    師:了解了課文的大意后,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塑造的媽媽是個怎樣的人?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

    生:文中的媽媽是個鼓勵孩子獨立而狠心讓他獨自去看病的媽媽。作者抓住了媽媽的語言、心理來表現對孩子的愛。

    師:同學們畫出描寫媽媽語言、動作、心理的句子,并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生:(讀文中描寫語言的句子)從語言的描寫中,我體會到了“媽媽”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但心里又擔心孩子。

    生:(讀文中描寫心理的多處句子)這些心理的描寫我感受到了“媽媽”很矛盾但又很堅決。

    生:其實表面上看媽媽狠心,但狠心之下是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

    生:作者在文中沒有直接寫媽媽愛孩子,但通過媽媽的語言、心理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了媽媽的品質。

    師:是啊,人物語言、心理的細致刻畫對表達人物品質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文中母親對兒子的愛正是通過母親心理變化表現出來的,接下來請同學們用兒子的語氣也來寫一寫母親讓他獨自去看病時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

    接下來的二十幾分鐘時間里,就是學生的練寫和交流。

    ……

    如果這位教師能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重點品味文中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等。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句的細細品讀,了解母親自責、不安、后悔但內心又堅定的復雜矛盾的心理,從而感悟到濃濃的母愛并帶來心靈的感動。學生的情感在與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于一體時,也就感悟到了作者細致的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精妙。這樣的品味難道不是在感悟語言,慢慢習得方法嗎?

    語言文字的感悟與語言文字的運用是水融,不可分割的,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必須建立在對語言的感悟上,只有對語言慢慢咀嚼,融入血肉,才能對文章表達的特點領悟透徹,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三、語言文字的訓練點選擇不當

    有位教師在教學《搭石》(人教版四上)時,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領悟了文中的四幅畫面:為他人著想、協調有序、謙讓、尊老,然后小結出本課的表達方法,即作者選擇這四幅畫具有代表性,從年齡和走搭石兩方面進行選材,再圍繞中心思想進行寫作,最后讓學生仿寫。很顯然,這位教師確定的讀寫結合點對于四年級上期的孩子來說要求太高了,其結果是沒有幾個學生能仿寫得好。而另一位教師在帶領學生感悟文中的四幅畫面的美時,不僅讓學生感受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還能讓學生品味到作者平實樸素的語言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的人、事、物,尋找生活中平凡的美,使學生學會尋找美、發現美,在交流的基礎上再完成課后小練筆,寫一寫平凡事物的美,學生們文思泉涌,寫下了“校園的榕樹、門房老大爺、收紙皮的黑漢子……”等文章,筆下流露出了對平凡事物的贊美。

    第2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范文

    1.1研究對象

    2010年5月,某大學護理本科2008級64名學生,均為女性,大學二年級,剛完成健康評估臨床情境下基于問題的問診學習。根據學生來源、學習成績、是否擔任班干部等情況,采用目的抽樣法,從中選擇12名有代表性的學生,年齡20~22歲。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設計與實施

    臨床情境下PBL的問診學習包括2輪。第1輪為理論學習,在教室進行,共5次課,15學時,時間跨度為5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編寫標準病例,涵蓋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系統的常見癥狀,學生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學習各大系統的常見癥狀的臨床表現、評估要點。第2輪為臨床情境下PBL的問診學習,在臨床科室進行,共4次課,12學時,時間跨度為2周。教師選擇呼吸、循環、消化、泌尿、普外5個臨床科室,為保證學生對各個系統癥狀均有全面的了解,5組學生在不同科室進行輪轉。教師在每次輪轉前會預先在5個科室各選定3~4例具有不同癥狀的典型病例,每3~4名學生作為1個小組,對5個科室的不同病人進行評估。評估結束后,在示教室由主問的學生向大家匯報病人的一般資料、主訴、現病史、既往史以及功能健康型態評估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癥狀的評估要點、臨床表現,針對學生臨床實踐中關于癥狀的疑問,教師及時給予解答。

    1.2.2現象學研究

    采用訪談法,以面對面、半結構、深度訪談結合觀察法收集資料。具體方法如下。

    ①選擇訪談員。

    為避免研究對象產生顧慮,訪談員為護理學院的科研助理,不涉及對學生的成績評價。該科研助理具有碩士學位,熟練掌握了開展訪談和資料分析的方法,同時全程跟隨學生進行臨床情境下基于問題的問診學習,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

    ②資料收集方法。

    訪談前由訪談員向受訪對象說明研究的目的、過程、可能的受益,征得受訪者的同意,該研究結果不會涉及學生的任何學業評價。訪談提綱為:能否談談你在臨床情境下基于問題的問診學習經歷?有哪些情況是讓你印象深刻的?你當時有怎樣的感受?你是怎樣面對這些情況的?你覺得這些方法的效果怎么樣?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幫助和支持?訪談時充分運用有效溝通技巧鼓勵學生描述其學習體驗,表達其感受。訪談者對其談話內容不加任何評價。對訪談過程進行錄音,認真傾聽并仔細觀察訪談過程中她們的情緒變化,同時做訪談記錄(包括事實記錄和訪談者反應記錄),每次訪談時間為60~80min。

    1.2.3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研究人員反復聆聽錄音,將受訪者的陳述內容(包括受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和研究者的現場記錄分別錄入計算機。反復閱讀形成的書面文字資料,逐一推敲談話內容和訪談者的反應,采用Colaizzi內容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分析[5]。包括:

    ①仔細反復閱讀訪談資料;

    ②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

    ③對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

    ④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

    ⑤辨別出相似的觀點,升華出主題概念;

    ⑥將整理結果返回受訪者處求證。

    1.2.4訪談資料的嚴謹度

    主要依據Lincoln和Guba提出的可信賴度的4個標準[6]:

    ①可信度:以建立被訪者的信任取得資料;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訪談訓練和經驗。

    ②推廣度:本研究共訪談12名學生,將所獲得的豐富資料加以分析后,所形成的概念能推廣至臨床實踐上應用。

    ③可靠度:研究者親自訪談、錄音并逐字轉錄成文字資料,并經具有一定研究經驗的第二人核對。

    ④可確認度:將所有原始資料、分析過程都予以保存;分析得到的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經由第二名研究者驗證。

    2結果

    本研究共提取“壓力與挑戰”“應對方式”“感知的教師支持”“收獲與反思”4個主題,分敘如下:

    2.1壓力與挑戰

    學生在第一次進行臨床問診時,會面臨來自個體本身、人際間、個體外的許多問題,既是壓力,也是挑戰。

    2.1.1個體本身

    (1)經驗不足:

    學生在下臨床問診之前,由于沒有問診的經歷,缺乏問診經驗。有7名學生表示自己問診時很緊張。學生A:“看別人問診的時候感覺比較清楚,但是等到自己問的時候,思路馬上就斷了,連貫不上來,很緊張。臉蠻紅的,然后我出來了一身汗。”學生C:“第一次問診時有點恐懼,有點害怕。”學生問診時容易使用專業術語,而不是通俗易懂的話,也容易出現表述不恰當的情況。學生J:“我問病人,是吸氣性呼吸困難還是呼氣性呼吸困難,病人就不懂。”學生F:“有一次問子女健康狀況,我說‘你的子女有啥疾病沒有?’話說出口后,就覺得用詞不當”。

    (2)知識不足:

    學生在學習問診時,只學習了基礎課,還未學習與疾病有關的專業課,會出現專業知識和心理知識缺乏的情況。學生D:“有一個腸造瘺的病人,開始他說話我沒聽清,聽完我都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只知道是腸有問題。造瘺可能是專業術語,我對疾病的了解不是很多。”學生L:“有個結腸癌的病人問我,咳嗽與他的病有什么關系,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學生H:“我們問診一個要切除右腎的年輕人,我們還沒學過對這樣的病人怎樣做心理輔導,就是不能開導他,不好說話,怕說錯話什么的。”

    (3)能力不足:

    ①溝通能力不足。

    臨床問診時需要學生與病人進行深入交談,而學生之前與病人溝通的機會較少,因而溝通能力比較欠缺。學生B:“跟病人之間的交流,有點不太習慣,不知道怎么去拉近跟他們的距離。感覺就不能像平常聊天一樣”

    ②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不足。

    學生D:“學習問診的時候嘛,當時學得都很好,這些步驟也挺清楚的,但是真正的一站到病人面前去,就感覺是另外一回事了吧。”學生I:“體檢剛考試完,再給病人做體檢,突然發現在病人身上真正體檢,有很多東西都會忘掉。”

    ③鑒別信息真偽能力不足。

    學生E:“有些病人說話前后矛盾,之前說沒有住院史,后來又說因為什么病曾經住過院。”學生G:“有位便血的老年人,病人說沒有腹瀉,兒子說‘你那天不是腹瀉了嗎?’病人就說‘哦哦好像是這樣吧’。我也不太清楚怎么去判斷。”

    ④應變能力不足。

    學生K:“第一次下臨床問診前,老師說重點看一下便血和腹痛,我們就只準備了這兩個癥狀的問題,結果有個病人主要癥狀是腹瀉。腹瀉在上課時也不是重點,所以不知道該怎么問,也沒有問腹瀉時大便是什么樣的之類的問題。”

    ⑤控制力不足。

    學生由于問診次數少,接觸各種病人的機會少,所以在問診過程中出現了對問診過程和場面控制不好的問題。學生F:“我問的一個病人是警察,他特別敏感。他說‘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下一句要問什么’。就覺得我們是被他控制的,而不是我們來問他的。”學生A:“有個病人我們一進去,他就開始自己講了,也不聽我們怎么問,我們事先準備的問診問題也沒派上用場。那次問診好像就是次序啊,重點啊,都把握得不太好。”

    (4)閱歷不足:

    學生由于一直在學校學習,沒有工作和獨立生活的經驗,閱歷較淺,對于病人的一些感受認識不足。學生L:“我們這個年齡年紀輕,自己沒有社會經驗,像病人生病后對家庭、工作的影響,這些我們可能體會不到。”

    (5)無助感:

    學生在問診過程中,見到一些病人病情嚴重或有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情病人的同時,卻又覺得無論是治療還是經濟方面,自己能做的事情太少,所以會產生無助感。學生D:“有一個晚期肝癌病人,來自農村,家里依靠種田為生,經濟狀況不好,生病后為了看病,把房子都賣掉了。病人很黑很瘦,咳嗽比較厲害,還有嘔血。和我們說話時,一直低著頭,不停的重復家里沒錢了。我們看到這個病人床邊有7張催款單,交的錢不夠了,已經欠費了。我們覺得這個病人特別可憐。”學生F:“我看到了催款單,眼淚都快流出來了。我感覺自己很無能為力,幫不上他什么忙。”學生K:“治療費用太大了,即使發動我們所有學生捐款也幫不上什么忙。”

    (6)挫敗感:

    當學生問診不順利或問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學生內心就會產生挫敗感。學生I:“第一次問診時,一開始大家都找不到頭緒,思路啊全被打亂了,當時覺得挺懊惱的。”學生C:“那次問診回來都感覺自己不好不行,就感覺自己特別失敗。”

    2.1.2人際間

    (1)病人:

    ①語言溝通障礙。

    由于病人來自不同地方,有些病人聽不懂或不會說普通話,造成學生與病人之間的語言溝通障礙。學生D:“很多病人口音很重,有很多都聽不懂說什么,經常是教師在旁邊翻譯。”學生J:“有個病人是福建的,他聽不懂我們說普通話,我們也聽不懂他的話。”病人的病情也是影響溝通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H:“有個病人戴著氧氣面罩,說話很不方便,我們聽不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很影響我們的溝通。”

    ②不配合。

    一些病人會因為病情或自身的性格原因不配合學生的問診。學生G:“有一名肺癌術后的病人,因用靶向治療的藥導致肺水腫、引起急性呼吸困難,病人情緒比較激動,我們問啥,他就說‘這我哪知道啊?’”學生C:“有一個男病人,問他結婚了沒有,他就說這個保密。好像有個問題我們問重復了,他說‘成績不好的,就這樣,不認真,老開小差,讓你們成績最好的來問’。我們后面都沒人敢吭聲了”。

    ③對學生缺乏信任。

    一些病人對見習期間的學生缺乏信任。學生D:“有一個25歲因右腎積水導致腎衰竭需要手術切除的男病人,我們問他生病后的精神壓力,他看我們年紀小,敷衍地跟我們講一下‘一般般’。其實他把真實的感受隱藏了起來,不會跟我們說真實的感受。”

    (2)家屬:

    一些家屬出于保護病人的心情,會降低對學生問診的配合程度。學生L:“有一個直腸癌的病人,自己不知道病情,我們問診時家屬在旁邊,基本上都是家屬替他回答的,感覺是在搶答,就怕會說漏嘴,讓他知道。”學生D:“家屬覺得病人有點兒累了,就說‘行了行了,我們要吃飯’,就感覺有點兒不想再談下去了。”

    2.1.3個體外

    (1)病房環境:

    很多學生問診之前沒有去過病房,對病房環境不熟悉、不適應。學生A:“我們去那個呼吸科,關著窗子不通風,還戴口罩,病房本來就小,有一種壓抑感,人圍的也多,很多學生都反映特別難受,覺得很悶,透不過氣。”學生K:“老病房大樓光線比較昏暗,還有一種藥味,有的病房還有加床橫在那兒,感覺太擁擠,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很難受。”

    (2)作業:

    學生問診后要求完成學員手冊上的作業即書寫病歷,多數學生反映作業比較難。學生G:“現病史那一部分,具體就是一些小癥狀不知道該不該寫上去。把問診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吧,感覺這個比較有難度。”學生E:“接觸這些材料(病歷)啊比較少,還是不知道怎么寫,不會組織這個語言。”

    (3)倫理問題:

    學生在遇到一些惡性疾病的病人時,不知如何把握獲取疾病信息同時又能保護病人,這樣的倫理問題會給學生造成壓力和困惑。學生B:“在普外科問診時,教師上來就跟我們說‘這個科的病人都是得了癌癥的,你們問診的時候小心點,不要老提到什么病’。當時我準備了很多資料,一提到這點我就很緊張,很擔心,怕影響到病人的情緒,很多地方都不好意思開口,不敢問了,所以就草草地結束了,不敢去問那個病人,怕引起人家的傷心。”學生H:“有個直腸癌病人,他只以為自己是痔瘡,不知道是癌。問的時候我們的表情、用詞,都不能太敏感。”

    2.2應對方式

    2.2.1小組合作

    當學生在臨床問診時遇到壓力和挑戰時,學生會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應對。小組合作體現在問診前、問診中和問診后的各個環節,可以化解難題、分解壓力、提高學生應對的效果。學生A:“我們小組3個人,下臨床之前,分配了一下任務,想到底要問什么?怎么問啊?問的順序是怎樣的?到問診的時候還蠻順利的。”學生C:“按照書上內容結合教師的講課幻燈,整理問診的框架,列出具體問題。把要問的東西寫到本子上的,是有準備的,然后根據問題來問。”學生I:“(問診時)一個主問,一個輔問,不問的時候思路還比較清晰,輔問一邊記錄,一邊看一下主問有哪些沒有問到的,可以幫忙補充問。”學生E:“每個人記錄的不是很全面,把資料拼在一起然后去寫,有自己漏的什么的,就相互探討一下。”

    2.2.2行為調整

    學生在問診時,通過病人的反饋或自身的學習,會做出行為調整。學生C:“有時候我們問題里有專業術語,病人聽不懂,我們就換了一種方式,改成比較通俗的話,病人就聽懂了。”學生F:“有個病人跑題了,我就乘病人說話的間隙吧,趕緊問我的問題。”學生J:“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開場,怎么自我介紹,怎么問現病史。看第一組問了以后,感覺對我幫助挺大的。”

    2.3感知的教師支持

    學生在問診的過程中,遇到壓力或挑戰時,教師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支持。這種支持包括專業知識、問診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學生B:“問診之前教師會給我們把問診的內容、要點、注意事項提一提,然后問完一個病人進行總結和提出不足,然后把注意點再強調一下,然后進行下一個病人的問診。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接受。”學生D:“教師會補充我們沒問到的問題,這一點挺好,就感覺突然豁然開朗。”學生F:“問診時教師在旁邊,我就覺得特別踏實。”學生L:“問診結束后我會看一下教師,就看她對我問的滿不滿意啊,一般教師都會笑笑,說問得挺好的’。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我很高興。”

    2.4收獲與反思

    2.4.1收獲

    ①知識掌握的深入和問診技能的提高。

    學生D:“經過4輪的問診學習,畢竟是自己準備的,對癥狀的了解更深刻,掌握知識更牢一點。”學生K:“4輪問診下來,一開始很拘謹,后面會放開點。對于問診的理論知識,像主訴、現病史、既往健康史,怎么問啊,通過這次問診都弄得很清楚了。”

    ②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的提高。

    學生K:“有個病人說,我讓他看到了護士這個職業的崇高,他會永遠記住我美麗的天使一般的笑容。我當時覺得原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我很感動。”學生D:“一開始一想到別人老是用端屎端尿來形容護士,我也不喜歡護士這個職業,但是現在看學到很多知識,對病人、自己、家庭朋友有很多幫助,現在觀念有些改變了,能夠適應了,感覺能接受了,不是那么排斥了。”學生C:“問診結束后病人說‘你們真好’,還給我們鼓掌。聽到他們(病人)的表揚,還蠻自豪的。”學生B:“第一次看到護士給病人剪指甲,感覺真好。”

    ③增強了同理心,學會了關心病人。

    學生E:“那個來自農村的肝癌病人,我們小組的學生回來后買了氨基酸、西瓜、梨、牛奶,第二天去看他,他很開心。”學生A:“病人一吃力就會咳嗽,如果病人有不舒服,我們就會停下來,稍微等等。”學生F:“我能感覺到病人很痛苦,(作為學生)其實我們緩解不了病人的生理痛苦,但可以給些心理上的安慰,給他們(病人)多一點關懷吧。”

    2.4.2反思

    學生在問診中見到很多病人患病后的痛苦以及對個人家庭的影響,會重新反思疾病與健康的關系、生命的意義,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充滿感激。學生E:“我現在覺得人的健康特別特別重要,真的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學生J:“健康最重要。之前感覺這句話就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直到去醫院見到這么多病人,我才發現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原來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學生G:“我突然很慶幸自己沒有生這樣或那樣的病,我得重新思考一下我以后的日子應該怎么過。”

    3討論

    3.1學生在問診學習中的體驗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前期只學習了醫學基礎課和護理學基礎課,缺乏臨床專業課的相關知識,缺少與病人溝通交流的體驗和實踐,當學生第一次深入臨床進行問診時,感覺到緊張、恐懼、害怕,這與香港、臺灣的相關研究結果類似[7-8]。問診屬于策略性知識,雖然學生下臨床前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要轉化為實際問診的能力還是需要不斷的實踐。學生初次問診時,溝通能力、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對場面的控制力尚有不足,容易面臨不會與病人溝通、問題專業術語多不通俗、表述不準確、病人跑題、問診內容不全、問診無序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挑戰。由于學生在PBL的學習模式中,小組合作就成為學生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策略。在下臨床問診前小組討論問診提綱、細化具體問題,問診過程中主問輔問相互支持,問診后討論、寫作業相互補充,小組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優點,取長補短,使學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順利完成問診的臨床學習。

    3.2教師對學生臨床問診學習的支持

    學生在基于臨床PBL的問診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壓力和挑戰。此時,教師支持就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資源。在問診前,教師提醒學生有關癥狀問診的要點、內容、順序和注意事項。問診過程中,教師陪伴在學生身旁,給予學生精神和情感上的鼓勵和支持;對于學生遺漏的重要問題進行補充提問。問診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問診過程中的優點、不足、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探討。面對學生在問診中的挫敗感、與病人接觸后產生的無助感,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是理解、接納,同時鼓勵學生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挫敗感和無助感是學生成長途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振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3.3學生的收獲與反思

    經過4輪基于臨床PBL的問診學習,學生見過了各種病人,對癥狀相關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動,掌握得更牢固;每位學生都有主問的經歷,再加上多次觀察其他學生問診的經歷,問診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學生臨床問診學習的過程,也是與病人溝通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觀察護理工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護士對專業的認同和奉獻,感受了護理專業的價值,對護理專業認同感有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在與病人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健康的不易,對生命與健康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3.4下一步教學改進的建議

    ①學生進行第一次臨床問診前缺乏問診經驗,因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建議在下一步教學中,在學生下臨床問診前引入基于標準化病人的模擬問診教學,讓學生在實驗室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問診情境模擬,鍛煉問診能力,以利于學生下臨床后能熟練應對真實病人的問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欧美成人xxx|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亚洲午夜成人片|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www.成人av.com|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欧美成人高清WW|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看片app|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