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腦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急性腦出血;心電圖變化;觀察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6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224-02
從臨床調查和研究來看,急性腦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的特點,在患者病發后以導致局部腦組織血腫,或造成繼發性的神經組織損傷,它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而從心電圖變化情況來看,急性腦出血患者會因鬧出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導致體液功能、神經調節的紊亂,從而導致患者心臟功能的異常,心電圖異常表現為ST-T段改變、QT延長以及竇性心動過速等[1]。本次研究中,我們對12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變化數據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了2009年8月到2012年12月我院門診或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共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為43-77歲,平均年齡為(62.5±2.7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標準要求。患者入院前進行心電圖檢查,從檢查結果來看患者出現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
1.2納入標準①經過影像學檢查證實為急性腦出血的患者。②排除患者發病前存在心
臟病以及相應心電圖改變者[2]。③顱腦外其他器官存在嚴重疾患者以及未按照本次研究規定執行者除外[3]。④所有患者或家屬均自愿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3研究方法對選取的12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歷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在治療前進行心電圖檢查,檢查后參照《多導同步心電圖分析大全》進行心電圖變化分析,并形成變化報表[4]。報表統計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以及心電圖、神經功能缺損、合并疾病等[5]。對所得數據行統計學處理,重點觀察心電圖異常情況與腦出血部位之間的關系。
1.4統計學處理方法本次研究所觀察數據均通過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χ±s)表示,以P
2結果
入院前心電圖檢查中出現心電圖異常患者為108例,顯示正常12例,同時進行腦出血檢查,結果顯示為殼核出血36例次、丘腦18例、腦葉出血32例、蛛網膜下腔19例、小腦15例次。出現心電圖異常改變中,主要表現為ST-T改變、QT間期延長以及竇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等。詳細情況見下表1。
3結論
在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做好心電圖的檢查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急性腦出血后患者腦部組織血循環出現障礙和紊亂,由此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這些都是導致急性腦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過心電圖檢查,對心電圖改變情況進行觀察統計,可對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預計分析,這是此類病患治療及預后的重要措施。
那么,急性腦出血與心電圖改變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從具體的作用機制來看,急性腦出血后對心臟造成損傷,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一些患者在急性腦出血發生前已經出現心肌缺血等情況,而在腦出血后因為腦血管的破裂而引起繼發性心臟病。第二,急性腦出血后對腦部神經組織造成損傷,局部神經細胞出現缺氧、缺血,從而導致壞死、水腫等情況的出現,病情嚴重的直接影響到神經中樞,導致機體調節功能的紊亂,心電圖常表現為異動心律、心動過緩或心房纖顫等,嚴重損傷到心臟的正常運作[6]。此外,出血量的多少也是引起心電圖改變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如中線結構的移位,導致中線結構的改變,引起腦干的扭曲、移動,使腦干的對側壓迫在小腦幕切跡緣上,進而引起繼發腦干出血。
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對120例確診為急性腦出血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其變化主要表現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而從腦部出血部位來看,其中主要以殼核出血為主,其對應心電圖變化主要以ST-T段異常最為多見,腦葉部位出血以ST-T段異常以及室性旱搏較為常見,小腦出血以QT間期延長、室上性心動過速較為常見;丘腦部位以ST-T段改變及房性早搏常見。對心電圖改變情況及腦出血部位進行對比分析,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此,在臨床上做好此類病患心電圖異常的監測,對患者病情的掌握和臨床治療均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3-147.
[2]王海民,張晗.115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變化分析[J].健康視野,2009,1(1):10-13.
[3]盧喜烈.多導同步心電圖分析大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59-461.
[4]簡海民,張志.15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變化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1(8):102-106.
【關鍵詞】培養機制 自我調控 信息素養 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028-01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質是在教學過程中,從以老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主體認知生成過程中融入學生自己的創造性見解。鑒于獨立院校的特點,我們認為在網絡環境下要重點培養獨立學院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信息素養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1]。
一、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機制
(一)問卷設計及調查情況
1.調查問卷總體設計
問卷包含兩部分:一是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等;二是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表,此表共設計了26個指標,采用李克特五點式量表,1、2、3、4、5分別代表“十分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非常符合”。
2.調查對象及統計分析方法
筆者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選取大二學生80名(即“被調查者一”),大三學生62名(即“被調查者二”)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42份,回收有效率達94.67%。
本文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對問卷所列指標進行了效度分析,然后對問卷進行了KMO和Bartlett檢驗,看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接下來進行了因子分析,提取關鍵因素。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樣本特征分析
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調查對象的情況分布如下:男生占40.85%,女生占59.15%;“被調查者一”占56.34%,“被調查者二”占43.66%。由于我們學校是以語言類為主的獨立院校,女生較多,男生較少,因此被調查者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大。
2.信度分析
信度反映的是測量工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的是Cronbach Alpha系數。一般來講,Cronbach Alpha系數的值在0.7-0.9時很可信,大于0.9時非常可信。初次分析結果顯示,有部分題項的信度系數在0.7以下,因此我們對相關題項作了調整,二次分析結果顯示,全部題項的信度系數在0.75以上,而且對于“被調查者一”和“被調查者二”來說,問卷的信度系數相差不大,說明問卷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較高,是比較合理的調查問卷。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從眾多的原始變量中綜合出少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其中,原有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差性是一個必有的前提條件。
(1)KMO和Bartlett檢驗[2]
KMO的取值范圍在此0與1之間,當KMO值越大,表示變量間的共同因子越多,越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一般情況下,KMO值要大于0.7才適合作因子分析。對于Bartlett檢驗,其代表顯著性的p值要小于0.001才適合作因子分析。
本文中對自我調控、信息素養和合作交流三大維度分別進行了KMO和Bartlett檢驗,發現KMO值均大于0.7,且p=.000,說明數據具有相差性,適合作因子分析。
(2)各維度因子分析結果
自我調控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對自助我調控能力涉及的6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提煉出2個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是:自學時制定學習計劃47.162%,自學時制定學習目標17.584%,共解釋維度內容的64.746%。這表明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等因素對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的作用更大。
信息素養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對信息素養能力涉及的12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提煉出2個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是:收集信息27.815%,整理信息27.769%,共解釋維度內容的55.584%。這表明在網絡環境下利用電腦收集整理資料對培養同學們的信息素養能力更為重要。
合作交流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對合作交流能力涉及的8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提煉出2個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關貢獻率分別是:合作因素41.626%,交流因素16.028%,共解釋維度內容的57.654%。這表明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是重點。
二、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機制的應用
1.自我調控能力的應用
自我調控能力是指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善于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選擇學習策略,對學習的進度、深度等能進行自我控制。調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和學習目標進行掌控,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時去上網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因此我們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調整自己在學習時的一些陋習,有計劃、有目標的完成階段性任務。
2.信息素養能力的應用
信息素養能力是指同學們面對強大的網絡資源時,能迅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進行歸納整理,即除了能迅速地收集資料以外,還要能迅速地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調查表明,有相當多的同學在利用電腦學習時都不能控制自己,上網聊天找游戲成為他們在網絡上的常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規定時間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在有限的時間里去收集整理出自己想要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3.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是指同學們遇到問題時是獨自解決還是適當地尋求幫助,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部分同學在性格方面可能比較孤僻,遇到問題喜歡孤軍奮戰,如此踏入社會后會就不能很順利地融入社會這個團隊中,因此我們需要在學校期間就對他們進行引導,培養他們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之能順利地融入社會。
三、結語
通過對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機制的探討,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相關維度的相關因子進行重點關注,對學生在相關方面做進一步的培訓,引導他們在自我調控、信息素養和合作交流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興趣、賞識教育
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信息技術課,一年級的電腦啟蒙需要教師自己安排課程,為了今后信息技術課學習的系統性,課程安排主要是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一年級孩子好奇心重,如何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學習電腦。安排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的考慮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如何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來安排課程?孩子們的興趣有哪些?布置什么樣的課堂練習能提高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怎樣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答案,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安排教學。
一、課程設置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校,首先要養成學生們上機的良好習慣,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在課程的安排上以熟練鼠標操作為主,可適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安排鍵盤認識課程。
小學生畢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坐不住,對于單調的練習易厭煩。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穿插播放一些Flas、動畫片,即讓孩子們得到了放松,也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電腦的魅力。
熟練鼠標后安排了《金山畫王》軟件的畫圖課程,學生們認識的字少,主要強調工具箱的工具有哪些,怎么選擇這些工具來畫圖,然后由學生們自己練習畫畫。學生們已經會用鼠標選擇顏色了,如果講的太多,學生反而失去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畫出自己心中的圖案,反而更能激發起他們“用”電腦的興趣。學生有自己的個性、獨特性,要鼓勵孩子們說心中所想,畫出心中美麗的圖片,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創造欲。為了給學生制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播放一些輕音樂,在音樂中上機練習,暢游信息海洋。課堂教學中適當安排一些益智游戲,即放松了學生,也保持了學生用電腦的興趣。
小班教學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表現機會。創造一個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一會兒操作,一會兒欣賞與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一會兒圍在一起熱烈的討論。學生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習積極性大大的被調動起來。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要不斷更新,除了分組教學這一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外,音樂陶冶、影視欣賞、成果展示、多媒體運用等都可以在教學中適時的采用,提高教學效率,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課程整合
游戲是電腦教學中的好幫手,可以幫助學生練習鼠標、鍵盤,但對游戲的選擇要十分重視,不能讓學生玩游戲上癮,認為電腦課就是玩游戲的課程,要注意把游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聯系在一起,即玩了游戲,練習了電腦課的內容,也加強了其他學科知識的應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也就是說要提倡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也可以很好的將電腦課與各學科整合起來,《金山畫王》的使用,就是與美術課的整合,美術書上的圖片可以拿來在電腦上完成;與語文課的整合,可安排一些課文添加上豐富多彩的圖片,制作成Flas給學生欣賞,邊念兒歌邊欣賞動畫,在歡樂中體驗電腦帶來的樂趣;數學可以做成一些加減法、排順序等Flash游戲,讓學生享受了電腦學習樂趣的同時,也加強了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整合在今后的教學中可繼續深入,加強與其他學科老師的教學合作。
三、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抱怨孩子沒有學好,只會讓孩子在抱怨中越來越壞。
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小班化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發現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針對每個孩子來制定學習計劃,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填充顏色,有的則喜歡玩鼠標拖動游戲,可根據他們的興趣來練習,不強調學生完全按老師安排去完成課堂任務,對學生的一點點成長都要予以肯定。正確理解賞識教育中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的操作原則。只有真正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研究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對學生們一點點進步都要贊賞,給予表揚,鼓勵他們。哪怕只是他學會了單擊鼠標,我們也要給他表揚,他對后面的操作就會更加有信心。如學生通過雙擊打開了‘我的電腦’他們自己會拍拍手表示很高興,我也拍拍手來表揚他們,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一年級的孩子喜歡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己用電腦,而不去看別的同學的作品,有時一個同學完成了一張圖片的繪制,鼓勵他邀請身邊的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圖片,對畫的好的同學獎勵一個小禮物,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其他學生也爭先恐后的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認真去修飾圖片,使他們的表現欲得到滿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創新教育
現在上課用的多是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對課件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課件了解學習任務,掌握知識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如在畫圖的時候,先利用課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畫圖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再演示如何利用工具畫出一張圖片,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對畫圖軟件感興趣了,教學任務就能更好的完成。
畫圖時,基本的使用工具都講解了,那‘仙女袋’的工具就由學生自主學習,操作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課程結束前,再強調講解學生們易犯的錯誤,加深記憶。開始是模仿老師的畫,最后再設計畫出自己心中的畫。一年級學生對各種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們要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在兒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雙手、嘴、頭腦、時間、空間。”在電腦啟蒙課上,我們也可以考慮做到這五大解放,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多多動手去實踐,用自己的嘴巴說出他們的作品,多去欣賞同學的作品,多多交流制作作品的經驗,而不要禁錮他們的思想。
在歡樂中教與學,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孩子在一個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會更加有自信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爭取能看見他們的長處,發揮他們的優點,來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
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用新的教學觀念、教學思想去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摸索探究。
關鍵詞:數控加工仿真系統;數控教學實踐;應用;分析和闡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00
0 前言
計算技術、虛擬技術是數控加工仿真系統的理論依據。計算機虛擬技術在數控機床進行實際運作和操控,這一操作現象就被叫做數控加工仿真系統。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在數控教學過程中,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其模擬較為真實、操作安全性較好、可以進行不同類型的技能訓練,在當下數控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1 數控加工仿真系統的優勢
1.1 保證教學財務支出的合理性
在以往的數控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利用真實的數控機床設備來進行教學,因此,院校需要投入較多的財務,帶來了教學成本壓力。其次,對于教學的效果來說,傳統的數控機床教學方法存在自身的教學弊端,無法在有效時間內,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再操作,降低了數控教學的積極性,無法保障數控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利用數控加工仿真系統來進行數控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弊端,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可以完善傳統教學設備不足的弊端,節省了教學設備的損耗,降低了教學成本,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于實現有效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2 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對于一些剛剛接觸數控學習的學生來說,其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數控設備,存在操作難題。因此,學生利用數控設備來進行直接的學習和操作,具有安全風險存在。包括在對數控機床和不同設備、刀具等等操作時,容易帶來自身的誤傷。利用數控加工仿真系統來進行教學,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即使會出現操作失誤,只會帶來程序上的混亂,給出警告和提醒,并不會為學生帶來安全危害,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避免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學生僅僅需要在下一次操作過程中,完善上次的操作不足便可,操作較為靈活和安全。其次,利用數控加工仿真系統來進行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晰的對操作過程和走刀的線路進行直觀的觀察,增加學生對數控學習知識和操作技巧的印象,具有較好的教學意義[1]。
1.3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增加學生對數控知識學習積極性
虛擬仿真系統在數控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不同工件的加工環節進行觀察,對不同加工現象和會產生的狀況進行觀察,增加了學生對數控機床加工環節的記憶和能力的掌握。其次,學生也可以利用虛擬仿真系統,來對加工完畢的機床設備進行參數的研究,了解數控機床的加工技巧,掌握不同數控機床的參數特點,在實際觀察和操作過程中,提高對數控機床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進行指導,對學生的操作誤區進行改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2]。
1.4 多樣化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在數控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虛擬仿真系統進行教學時,由于虛擬仿真系統自身的優勢和操作靈活性,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培養和訓練,具有較好的教學意義。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師利用虛擬仿真系統來進行數控教學,允許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操作失誤現象的發生。對于學生不同操作問題的發生,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查閱,增加學生和教師的溝通,增加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對問題產生原因的了解,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2 悼丶庸し掄嫦低吃謔控教學實踐中的選擇
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具有不同的軟件類型,因此在進行數控教學時,要注重數控加工仿真系統軟件的選擇合理性。例如:北京洛克的VNUC這一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南京宇航的數控加工仿真系統的等等,都是當下較為火熱的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在現階段數控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4]。本文主要對北京洛克的VNUC這一數控加工仿真系統進行闡述,北京洛克的VNUC這一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數控、車床、銑床、數控加工不同環節、數控加工不同零件進行仿真,具有自身的實際教學優勢。但是對于數控教學來說,不同數控加工仿真系統軟件的選擇,要依據實際教學進展和教學要求,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來選擇具有實際教學意義的數控加工仿真系統軟件來進行教學,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合理性[5]。
3 虛擬仿真系統教學法在數控教學中的應用
3.1 合理應用,發揮虛擬仿真系統的意義作用
為了保證數控教學的實際意義,發揮虛擬仿真系統教學的最大作用,在利用虛擬仿真系統軟件進行教學時,要保證應用的合理性。虛擬仿真系統軟件在數控教學過程中,其主要是在數控的編制程序環節和操作環節積極性運用,保證虛擬仿真系統的應用方法合理性。首先,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利用虛擬仿真系統軟件來進行前期的感性化培訓,利用虛擬仿真系統軟件類對編制程序和指令代碼進行訓練和學習,切記不要把整個數控教學與虛擬仿真系統聯系在一起,要保證實際操作和虛擬仿真系統操作的整合應用。在提高學生虛擬仿真系統操作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保證其建立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數控學習效率[6]。
3.2 保證教學內容構建合理性,間接性的掌握虛擬仿真系統操作
在實際數控教學中,利用虛擬仿真系統來進行教學,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循序漸進的來提高學生的虛擬仿真系統的操作能力和編程能力。首先,教師在教學講授中,要進行基礎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基礎的FANUC教學,掌握虛擬仿真系統的操作程序和編程技巧。虛擬仿真系統的操作和編程基礎教學,是虛擬仿真系統教學的重點教學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靈活性。其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提高教學,對學生進行SUMENS的編程和操作教學,增加學生對不同形式的虛擬仿真系統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學生對虛擬仿真系統的應用能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性教學,建立在虛擬仿真系統教學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所學知識點外的延伸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不同知識的關聯性,實現虛擬仿真系統教學的最大目標。
3.3 建立合理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培訓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教師在利用虛擬仿真系統軟件進行數控教學時,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對自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對自我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能力進行評價,找到自身的教學弊端,完善自身的教學不足,實現虛擬仿真系統數控教學的最大目標。其次,教師也要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評價,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優勢和劣勢,為學生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來提高學生對數控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站在評價方法角度來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除了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外,教師課余時間可以利用考試的形式來進行評價。包括對學生的機床零件的操作考試,對刀具認知的考試,對機床實際加工環節的測試,對數控機床的基礎編程的測試,對數控機床的實踐動手能力測試等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較為直接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不要直觀的指責學生,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在肯定學生優點基礎上,來告知學生的弊端和操作劣勢,引導學生進行改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結論
虛擬仿真系統教學法在數控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實際應用性,其改變了傳統數控機床教學的弊端,減少了院校對數控機床的財務支出,保證教學財務支出的合理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虛擬仿真系統來對數控機床加工的不同環節進行觀察和分析,增加學生對數控知識學習積極性。其次,虛擬仿真系統教學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避免了刀具和其它機床器具實際操作的安全隱患,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永祥,王峰,蘭菲,虞付進.虛擬仿真系統教學法在數控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326-331.
[2]張群.數控加工仿真系統軟件在數控教學和鑒定中的應用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4(03):159.
[3]常虹.數控加工仿真軟件在數控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152.
[4]張福榮.數控加工仿真系統軟件在數控技術實訓教學中應用研究[J].電腦學習,2010(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