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模塊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跨多種應用領域的系統設計人員具有類似的需求以及對傾向于采用dc/dc電源模塊的要求。最經常提到是對更薄厚度、更小面積、更高效率及更大功率密度[1]等特性的需求。新一代dc/dc電源模塊應運而生,正開始步入市場以滿足上述要求。這些雙輸出和三輸出隔離式模塊運行于標準的-48V局端電源中,可提供3W~100W的功率。它們包括輸出電壓最低達1.0V的模塊及最高輸出電流達30A的模塊。
尺寸
系統設計人員為在更小空間中實現更高性能的信號處理電路,所面臨的競爭挑戰日益激烈。先進的DSP與ASIC有助于提供此功能,但需要更多電壓較低的電源軌,并需具備高精度排序與調節。通過減少實施電力系統所需的整體模塊數,最新的多輸出電源模塊滿足了這一要求。
描述模塊效率面積(平方英寸)成本(1千/年)
多個單輸出隔離式模塊33W效率單輸出3.3V/9A89.0%3.742.38美元
20W單輸出2.5V/8A75.0%3.0638.52美元
總計:77.6%9.82119.42美元
單個三輸出隔離式模塊25A三輸出3.3/2.5/1.8V87.0%5.4196.64美元
多輸出電源模塊提供了可節省板級空間的獨特設計選擇。分布式電源架構正逐漸滲透電信與數據通信市場。就需要超過三種不同電壓的應用而言,設計人員可使用多輸出模塊提供電源總線隔離,并可為各種負載點模塊供電。這種配置使設計人員不必再擔心使用所有單輸出模塊所需的板級空間。
電氣性能
排序
最新的DSP、ASIC、FPGA及微處理器需要多個低電壓,并可能要求復雜多變的加電/斷電排序。由于產品上市時間的限制,眾多更高級產品(其中電源模塊僅是該產品的一個組件)的設計沒有時間或板級空間來構建外置排序電路。而且,即便不受時間與板級空間的限制,他們也必須考慮組件成本的增加。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選擇采用可利用新型內部排序多輸出電源模塊的系統電源架構。
例如,諸如德州儀器(TI)PT4850系列的三輸出模塊的加電特性就能夠滿足微處理器及DSP芯片組的要求。該模塊運行于標準的-48V輸入電壓下,其額定組合輸出電流可達25A。輸出電壓選項包括一個用于DSP或ASIC內核的低電壓輸出,以及兩個用于I/O和其他功能的額外電源電壓。
PT4850提供了最佳的加電順序,可監視輸出電壓,并可在短路等錯誤情況出現時提供所有電壓軌道的有序關閉。所有三個輸出均在內部進行排序以便同時加電啟動。
在加電啟動時,Vo1起初升至約0.8V,隨后Vo2與Vo3快速增加至與Vo1相同的電壓數。所有三個輸出而后一起增加,直至每個均達到其各自電壓為止。該模塊一般在150ms內產生完全自動調整的輸出。在關閉時,由于整流器活動開關的放電效果,所有輸出快速下降。放電時間一般為100µs,但根據外部負載電容而有所差異。
效率
在低功率應用中,即便最小的dc/dc電源模塊可能也會有數百毫瓦的靜態損失。這解些損失主要由耗費功率的組件造成的,如整流器、交換晶體管及變壓器。如果使用一個部件來提供原本需要二至三個獨立分組部件所做的工作,那么就可以減少耗費功率的組件總數量。如表1所示,這提高了9.4%的效率。
一些最新的多輸出模塊可在全額定負載電流中以90%的效率運行。這樣的高效率恰恰是由那些使用MOSFET同步整流器的拓撲實現的。該整流器消耗的電量比上一代dc/dc電源模塊中使用的肖特基二極管耗電要少。
互穩壓
最新的多輸出電源模塊采用先進的電路,消滅了互穩壓問題,提高了輸出電壓的波紋和瞬態相應。根據以前的經驗,在模塊的任何一個輸出上增加輸出電流均會導致其他輸出上的電壓改變。TI的PT4850與PT4820系列三輸出模塊則解決了這一問題。新一代電源模塊在隔離阻障的輸出端上就每個輸出都采用穩壓控制電路。通過專有磁耦合設計,控制信號可在模塊初級端與二級端之間進行傳遞。圖5顯示了輸出一(≤5mV)在輸出二負載增加情況下的變化。
瞬態與波紋
PT4820與PT4850系列具有出色的瞬態響應和輸出電壓波紋性能等特點。該模塊的三邏輯電壓輸出是獨立調節的,這有助于可與單輸出電源模塊相媲美的瞬態響應(≤200µSec)和輸出電壓波紋(≤20mV)。
成本
多輸出電源組件不再需要兩個或更多單輸出器件,這就減少了成本。表1顯示了電源相同的一個25A三輸出模塊與三個單輸出模塊的對比。
在分布式電源應用中,設計人員通過利用單個多輸出模塊和非隔離式負載點模塊(圖2)替代了高成本的單輸出磚,從而實現了成本節約。也可以實現,由于多輸出模塊在更少組件情況下也可得以實施,因此進一步節約了成本(和板級空間)。例如,在某些應用中,多輸出模塊僅要求一個熱插拔控制器和輸入去耦電容器。相反,這些組件在電源系統中則必須與每個單輸出磚結合使用。
產品上市時間是一種間接成本,利用多輸出電源模塊可減少該成本。這種成本節約主要是由于OEM廠商減少了設計、測試和制造等資源。
故障管理
設計人員必須確定其電源系統如何對故障情況進行響應。當今的多輸出電源模塊結合了先進的故障管理功能。這些功能包括過壓、過流和短路保護,有助于防止損壞設計者的電路。
輸出過電壓保護利用的是可不斷檢測輸出過電壓情況的電路系統。當電壓超過預設級別(presetlevel)時,電路系統將關閉或箝住電源輸出,并使模塊進入鎖定狀態。為了恢復正常操作,一些模塊必須主動重啟。這可通過立刻消除轉換器的輸入電源得到實現。為了實現故障自動保護運行和冗余,過電壓保護電路系統是獨立于模塊的內部反饋回路的。
過電流保護可防止負載錯誤。在某些設計中,一旦來自模塊的負載電流達到電流限制閾值,如果負載再嘗試吸收更多電流的話,那么就會導致模塊穩壓輸出電壓的下降。該模塊不會因為持續施于任何輸出的負載錯誤而損壞。
當模塊各輸出的組合電流超過電流限制閾值時(如任何輸出引腳上發生短路),短路保護將關閉模塊。該關閉將迫使所有輸出的輸出電壓同時降至零。關閉之后,模塊將在固定間隔時間中通過執行軟啟動加電定期嘗試恢復。如果負載故障仍然存在,那么模塊將持續經歷連續的過電流錯誤、關閉和重啟。
靈活性
電壓和電流輸出以及封裝設計的靈活性是多輸出電源模塊的一個關鍵特性。某些制造商可提供24V(18V至36V)與48V(36V至72V)兩種輸入。其采用完全隔離輸出的通用架構可使系統設計人員在雙或三輸出電路中使用模塊,而不會造成過多最低負載要求或互穩壓降級的情況。
由于芯片供應商開發器件的操作電壓不一定符合以前的迭代法,因此電壓和電流輸出方面的靈活性正變得日趨重要。眾多的多輸出模塊都以獨立調節和可調的輸出電壓來解決此問題。為了獲得獨特的電壓,某些模塊上的輸出可從外部電壓進行遠程編程。此外,諸如Tyco公司的CC025等三輸出系列模塊還可以通過使用連接到調整引腳(trimpin)的外部電阻來允許輸出電壓設定點調整。
封裝靈活性簡化了主板設計人員的工作。許多現有的多輸出模塊都使用業界標準的磚形封裝(bricktypepackaging)和面積規格,這確保了引腳兼容性和輔助貨源。TI的Excalibur™系列等創新型模塊均采用具有表面安裝、垂直通孔和平行通孔封裝風格的鍍錫薄板銅盒。
多輸出電源模塊的商業可用性為設計人員提供了極佳的靈活性。表2顯示了一些制造多輸出模塊的業界領先供應商。這些模塊存儲于領先的分銷商處,可為設計資格認證和最后時刻的更改提供極快的可用性。
表2、多輸出模塊制造商
制造商產品類型
Artesyn科技公司15W至60W雙、三輸出
Astec20W至150W雙輸出
愛立信30W至110W雙、三輸出
APower-One2.5W至195W雙、三、四輸出
SynQor40W至60W雙輸出
德州儀器3W至75W雙、三、四輸出
TycoPowerSystems25W至50W雙、三輸出
可靠性
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電源系統設計是系統設計人員始終都要面對的挑戰。從內在來說,使用單個多輸出模塊的電源系統的可靠性要高于所有單輸出模塊。例如,一個三輸出模塊可提供1,108,303小時的額定MTBF(902.3FIT)。與此相對照,提供相同輸出電壓和電流的三個單輸出模塊則達到了984,736MTBF(1015.5FIT)的額定MTBF。多輸出模塊之所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是因為其架構中使用的總體組件數量更少。
結論
隨著產業潮流要求設計人員使用體積更小、效率更高的電源供應,電源模塊制造商推出了可簡化系統設計及操作的多輸出dc/dc電源模塊,以響應上述潮流。最新的多輸出模塊能夠通過為混合邏輯應用(諸如DSP、ASIC和微處理器等)提供穩壓低電壓輸出而使設計人員受益。與前代產品相比,上述模塊顯著提高了給定面積上的功能。在某些情況下,該小型架構所占空間僅為單輸出電源模塊的55%。減少模塊數量也可以降低成本,同時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內置的操作和保護特性免除了開發外部電路系統的任務和費用,從而不僅節省了板級空間,而且還大大加快了產品的上面進程。
關鍵詞:VME總線測試平臺PSKFPGA
VME(VersaModuleEurocard)總線是一種計算機總線結構。Versa總線由Motorola公司專為其MC6800處理器開發設計的,VME總線是在Versa總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采用了Versa總線的電氣標準及歐式卡(Eurocard)的機械標準。VME總線在工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航空、航天和軍事等領域也大量采用VME總線。
在以VME為背板總線的系統中,很多功能模塊作為VME從設備存在于系統中。目前,市場上有關VME從設備的專用接口芯片功能復雜,成本很高,不被廣泛使用,很多VME從設備都需要自行開發VME從設備接口。本文介紹一種圍繞FPGA芯片設計VME總線從設備接口的技術。本文設計的基于VME的測試平臺是某星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的測試平臺。
圖1
1VME局部總線
1.1VME總線的特性
VME總線是第一個獨立于微處理器的總線標準,不再受限于某一生產商的處理器產品;VME總線采用主控/目標結構,總線內可以存在多個主模塊,所以被稱為多路處理總線;VME總線為32位計算機總線,地址/數據信號線采用非復用方式,最大傳輸速率可達40MPS;在VME64中,VME總線擴展到64位,最大傳輸速率可達80MPS;VME總線采用異步傳輸,無時鐘也可協調數據傳輸,模塊間的數據傳輸通過握手信號實現;VME總線能夠支持16位、24位、32位尋址和8位、16位、24位、32位數據傳送;VME總線支持多處理器體系,最多支持到21個處理器;VME總線支持四級仲裁請求,采用鏈優先級隊列,實現多個主設備共享總線資源。
1.2VME總線系統結構
VME總線主要由功能模塊、底板接口邏輯和四組信號總線組成,功能模塊通過底板接口邏輯、利用底板信號總線互相通信。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底板總線包括數據傳送總線、優先級中斷總線、數據傳送仲裁總線和共用總線四種。VME總線的數據傳輸協議有兩層:最底層為底板訪問層,由底板接口邏輯、共用總線模塊和總線仲裁模塊組成;上層為數據傳輸層,由數據傳送總線和優先級中斷總線模塊組成。
四類不同的設備板中包括不同的功能模塊,系統控制板包括系統時鐘驅動器、電源監視、仲裁、鏈和總線定時器等功能模塊;CPU板包括定位監視器、總線主控、請求器、中斷處理、中斷器等功能模塊;存儲器板和I/O設備板都包括目標和中斷器等模塊。
2基于VME的星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測試平臺的設計
2.1測試平臺的系統組成
星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由PSK解調卡、指令譯碼卡和存儲器加載卡及VME接口卡組成,主要用來完成上行PSK副載波信號的解調、譯碼和處理。其中數據注入卡屬于VME從設備。
對星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進行測試的平臺由VME機箱、仿真VME計算機、監測設備和運行在監控計算機上的監控軟件組成,用來驗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的功能及VME從設備接口的設計。系統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
上行數據處理模塊所包括的功能單元均以雙高度VME卡的形式安裝在VME機箱中,其中數據注入板卡通過VME接口與仿真VME計算機完成數據通信。
VME機箱是提供測試模塊和被測模塊的機械及電氣安裝載體。
運行在監控計算機上的監控軟件提供人機會話界面;設置測試床工作模式(自檢/工作);接收由VME仿真計算機傳回的遙測參數,反映星上設備的工作狀態;接收顯示由VME仿真計算機傳送的注入數據;接收顯示檢測設備發出的指令檢測報告。
2.2監測設備的設計
監測設備用來檢測上行數據處理模塊譯碼輸出的指令代碼,并且提供雙電平狀態信號,檢測上行數據處理模塊延時輸出的控制信號、星上設備用電以及硬件復位等。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2.3VME仿真計算機的設計
圖3
VME仿真計算機負責管理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的工作模式。它通過仿真VME總線時序對上行數據處理模塊進行數據的訪問,并且能夠接收和響應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的終端請求,然后讀取遙控注入數據和遙測參數并傳送給測試計算機。另外,仿真計算機還可以通過VME總線向上行數據處理模塊發送間接指令。其原理框圖如圖4所示。
3VME總線從設備接口的設計與實現
3.1EDA技術
在現代電子系統設計領域,EDA技術已經逐漸成為電子系統的主要設計手段。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EDA技術中重要的一種應用。FPGA器件在結構上由邏輯功能塊排列為陣列,并由可編程的內部連線連接這些功能塊來實現一定的邏輯功能。本設計中遙測解調及遙控注入深試卡的數字和邏輯電路部分均由FPGA器件來完成,這里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ACEK1K30QC208。該芯片具有三萬門可編程邏輯單元,屬于Sram型的FPGA芯片,邏輯信息保存在芯片的靜態存儲器中,上電時動態加載。這種類型的器件在驗證期間可以使用下載工具將邏輯加載到芯片中,驗證完畢后需要將邏輯信息燒寫在專門的PROM中,以后系統上電時,FPGA從PROM中自動加載邏輯。
3.2從設備接口的設計
在本設計中,VME從設備接口功能為(A24/D16)和(A16/D08),對應的AM代碼如下(IEEESTD1014-1987);
AM=0x2DShortsupervisoryaccess(A16)
AM=0x29Shortnonprivilegedaccess(A16)
AM=0x3EStandardsupervisoryprogramaccess(A24)
AM=0x3DStandardsupervisorydataaccess(A24)
AM=0x3AStandardnonprivilegedprogramaccess(A24)
AM=0x39Standardnonprivilegeddataaccess(A24)
AM=0x3FStandardsupervisoryblocktransfer(A24)
AM=0x3bStandardnonprivilegedblocktransfer(A24)
VME總線特性為:
*A24和A16訪問
*D16和D08(EO)訪問
*支持D16BLOCK傳輸
*支持D08(EO)BLOCK傳輸
*支持RMW(Read-Modify-Write)訪問
*支持ADO(AddressOnly)周期
*支持Addresspipelining
本地總線特性為:
*支持本地設備就緒信號(LREADY)
*A24/#A16輸出(可分別譯碼)
*SP/#NP輸出;DATA_PROG_BLOCK輸出(可分別譯碼)
圖4
3.3從設備中斷設計
VME總線從設備接口需要包括中斷設計,其功能為完成VME中斷請求全過程中的所有應答時序。設計參數(IEEESTD1014-1987)如下:
摘要的主要內容:
說明本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
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說明本課題的指導思想;
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它是論文的縮影,文字要簡練、明確,因此,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需要用中、英文兩種形式書寫。
摘要的長度一般1-2段,在文字量上以300字左右為宜。
摘要寫作方法
1.1常見問題
研究生畢業論文,尤其是碩士畢業論文,摘要一般都要500字以上。按照《讀者》雜志每千字稿費150元計,這畢業論文的摘要怎么也值75塊錢。可是實際上,很多論文的摘要都只能算是“賠錢貨”。
這些“賠錢貨”大多是這樣的:
通篇都是“為啥要做論文所述工作”,寫得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至于到底做了啥,根本不提或者只有幾句;
像“領導發言稿”:“在XXX的英明決策下,我充分發揮了X員的主觀能動性,......,克服萬難,完成了本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運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
像“科普文章”:“本文利用了J2EE技術,這是由Sun公司(現在已經被Oracle收購)創建的一種企業信息化開發技術,并且使用IBMWebSphere作為容器,構建了可以擴展的體系結構。J2EE是一種跨平臺技術,能夠一次編寫,多次運行......”
1.2摘要的目的
大論文摘要,是對畢業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敘述,使得讀者能夠僅僅依據摘要,即可了解作者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手段。
所以,在撰寫大論文摘要時,要不時地問自己:
讀者知道我要做什么嗎?----------------------doWHAT?
讀者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HOWtodo?
1.3摘要的結構
對于計算機/通信領域的碩士畢業論文來說,論文摘要的結構大致可分為3個部分,其中1、2兩個部分所占篇幅不超過摘要的50%,第3部分所占篇幅不少于摘要的50%:
1.3.1第一部分.論文工作的背景
i.論文的來源,可能包括:來源于何種項目、何種部門?由誰實施
ii.論文工作實施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包括: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1.3.2第二部分.論文工作所使用的技術方法
i.論文使用了哪些技術?只需簡單羅列即可。
ii.論文遇到了/解決了哪些技術問題及困難?
1.3.3第三部分.論文工作的具體內容
i.如果是軟件開發項目,則按照需求分析、[架構/方案設計]、概要/詳細設計、[實現]、[測試]、部署實施(注:中括號中的內容可選)的次序說明所做工作;
ii.說明分析設計的結果,要列出結果的內容。例如“分析了XX局資產管理系統的需求,其中功能需求包括資產錄入、資產核對、資產報廢等,對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需求做了描述;”,“設計了系統方案,其中包括利用EJB實現5個功能模塊、以基于XML的數據交換協議對外提供數據交換接口、利用開源數據庫MySQL存儲資產信息;”,“設計了5個功能模塊,主要包括資產錄入界面、資產管理模塊、數據庫封裝模塊、......”
iii.說明實現的步驟方法。例如“利用jQuery、JSP實現了基于web的界面,利用EJB實現了5個功能模塊的業務邏輯、利用iBatis實現了數據庫讀寫,......”
iv.說明測試的內容。例如“設計了15個測試用例,測試了系統的5項功能、數據庫訪問性能以及系統安全性,其中5項功能測試均已通過,1項性能測試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改進”
v.說明部署實施的內容。例如“本系統在xx市政務系統中部署運行”。【特別注意】在這一部分,絕對不能對自己的工作做任何評價。評價你的論文工作的水平,是論文評審專家、答辯委員會、論文的讀者才能做的,你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自己的論文的。例如:“該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符合xx業務平臺維護管理實際需要,獲得公司內部各級相關人員的一致認可,同時也為今后的xx系統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和借鑒的模式”這類文字是絕對不能出現在摘要以及論文正文中的。
1.4摘要的段落
一般情況下,大論文的摘要分成三段,分別對應上一節“摘要的結構”中1、2、3三個部分,也就是俗稱的“摘要三段論”。過多或者過少均不合適。
下述例子的主要問題是:
1.段落劃分不合理;
2.起承轉合僵硬,不符合中文行文習慣。
【錯誤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
在系統設計部分對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進行了設計,對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進行了詳細設計,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然后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章節的最后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
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
接下來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
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正確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設計了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詳細說明了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此外,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繼而,在隨后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1.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絕對不允許使用GoogleTranslate直接翻譯中文摘要。這種翻譯出來的摘要,是不可能被導師或者匿名評審專家通過的。
英文摘要不必全部直譯。只要中文摘要中主要的流程、方法、結論、成果保持直譯,其它內容采用意譯的方式也無不可。
英文摘要不要使用長句。中文摘要的長句,完全可以通過意譯,或者句子切分,翻譯為英文短句。摘要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連詞的使用。
英文摘要寫不好,說明工程碩士階段的英語水平不過關,是未達到工程碩士畢業要求的。以下的示例,幾乎每個句子都有語法錯誤,到處充斥著不知所云的詞匯,是絕對不會被通過的。
關鍵詞:B/S;asp.省略 Paper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HOU Yi-fan,MA Deng-wei,ZHANG You-wei, LIU Xiao-chu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faculty research papers in the volume, variety of forms, according to these research artificial management approach exists the original papers, thesis categorized errors such as the loss of common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research papers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省略;database;ajax;management platform
在網絡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成為人們快速獲取、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利用好網絡信息化,解決目前科研論文的存儲管理難、分類檢索效率低下、分類統計不準確等問題,打造出一個方便、快捷、有效的科研論文管理平臺對大學、學院都有著非凡的意義。該文設計的科研論文管理平臺,有效的解決了數量、種類繁多的科研論文的存儲問題;通過多功能的綜合條件查詢和模糊查詢,讓使用者輕松的檢索到滿足自己需求的論文;科研論文各種形式的報表展示等功能,卸掉了科研論文管理者的包袱。
1管理平臺的總體設計思路及功能
科研論文管理平臺主要由系統管理模塊、系主任模塊、教研室主任模塊、學校教職工模塊四個子模塊組成。系統管理員模塊主要有新用戶的審核、論文審核、論文的分類查詢、論文的分類修改、論文統計報表和數據字典維護等功能,主要完成審核、科研論文各種情況的報表統計和對部分科研論文的簡單修改;系主任模塊主要有系論文情況列表、系論文情況匯總報表、個人信息修改、個人論文的填表、修改、刪除等操作,主要完成了對本系論文的基本情況的瀏覽和上報;教研室模塊主要有教研室論文情況列表、教研室論文情況匯總報表、個人信息修改、個人論文的填表、修改、刪除等操作,主要完成了對本教研室論文的基本情況的瀏覽和上報;學校教職工模塊主要有個人信息修改、個人論文列表、個人論文的填表、修改、刪除等操作,主要完成了論文的填表工作。科研論文管理平臺的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科研論文管理平臺功能結構圖
2管理平臺的數據庫設計
科研論文管理平臺的數據庫主要由教職工信息表、期刊論文信息表、會議論文信息表、著作信息表、論文作者信息表、學院表、系表、教研室表等組成。其中論文基本信息表是期刊論文、會議論文、著作三個信息表組成,主要是因為這三種論文的形式不一樣,所包含的信息量有比較大的差別。對于論文基本信息表的記錄都是通過程序自動產生的GUID來作為記錄的編號,而同時在作者信息表中通過這個GUID來保存本條記錄的各個作者的信息。
3管理平臺主要功能的實現
3.1平臺登錄
在平臺登錄界面,有新用戶注冊、使用意見反饋和用戶登錄幾部分。新用戶點擊新用戶注冊進入新用戶注冊頁面,需要添加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職稱等信息,在注冊完成后需要通過管理員審核以后才能登錄使用本平臺。在登錄功能里,添加了用戶拼音自動匹配漢字用戶名的模塊,方便了用戶的登錄操作;添加了重名處理功能,當用戶輸入姓名后,會自動檢測是否重名,對重名用戶自動列出選取學院、系、教研室的方式,消除重名登錄的問題;在登錄后,通過檢測登錄用戶的身份類別,進入不同的操作頁面。
3.2論文錄入
論文錄入包括期刊論文錄入頁面、會議論文錄入頁面、著作錄入頁面三個頁面,功能基本相同,通過選項卡的形式展示在用戶面前。在論文錄入頁面,運用智能查詢技術,當用戶輸入論文題目時,會自動顯示用戶題目相似的論文列表,以供用戶了解同類論文的情況;采用了靈活的作者錄入,用戶可以隨意添加一個作者,并標識作者的排名等信息;論文內容的錄入采用圖片的方式進行處理,用戶逐個上傳所錄入論文的掃描的圖片文件,在論文圖片上傳時,程序自動判別圖片的大小、分辨率等信息,如果不符合要求則提示用戶不能上傳,如果滿足要求則自動在頁面上展示出圖片;對于已上傳的各個論文圖片,支持對圖片的順利進行調整,及時各個點擊瀏覽等操作;對于頁面中的論文出版社、論文種類等基本信息,通過讀取數據字典,列表展示所有用戶曾經輸入過的信息,供用戶選擇使用,用戶也可以手動輸入不存在的基本信息,滿足操作頁面傻瓜化的特性。
3.3論文信息查詢
信息查詢包括綜合性查詢和智能查詢。在綜合性查詢功能頁面,用戶可以通過選擇論文的出版社、類型、發表日期等條件查詢論文的情況,查詢的結果以簡約的形式形成列表,用戶通過選取任意一條列表記錄查看論文的詳細信息;在智能查詢頁面,用戶可以通過關鍵詞、論文題目過濾查詢和自己所列信息相似的論文列表,方便用戶對比同類論文的詳細情況,或者參考同類論文的信息。
3.4論文信息匯總報表
論文信息匯總報表包括學院各系情況、系各個教研室情況、各類論文所占比例等報表。用戶通過對報表的查看,了解學院、系情況。
4總結和展望
論文管理平臺在學校已經得到推廣使用,其智能性和傻瓜性深受廣大教職工和領導的好評。同時極大的減少了科研論文管理者的工作負擔,提高的論文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
論文管理平臺雖然在論文管理、教職工利用有效資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能更大程度的發揮我們現有的論文資源,更好的為我們廣大教職工服務,是一個值得我們繼續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立.省略應用與開發案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 Chris Knowles. XML高級編程——C#編程篇(高級編程系列)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趙慧勤.網絡數據庫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張德靜.深入淺出ASP程序設計與開發[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
[5]周森鑫.基于校園網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6(2)..
[6]張益星,羅敬.高校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技術,2006(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graduation design flow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platform based on the working flow. The system is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making the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computerized, automatic, and standard. It can help finish graduation design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overing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thesis establishment by teachers, thesis examination by experts, thesis selection and proposal by students, intermediate stage, defense, and also graduation thesis evaluation as well as excellent thesis recommend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duct process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關鍵詞: 高職高專;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網絡平臺;教學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graduation design (thesis);work flow;network platform;teaching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9-0205-02
0引言
大學擴招已經多年,它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加強國民基本素質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大學擴招對教學質量影響這一話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對部分大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顯示,教學管理人員認為擴招后的教學質量有所下滑的比例達到54.5%,在調查改進措施時,31.2%的教師認為應該加強畢業設計管理。教育部辦公廳2004年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索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需要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
1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過程管理
教學實踐發現,畢業設計制度與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最為突出的是在“過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從立題、審題、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后期檢查、論文評閱以及答辯、成績評定等環節,缺乏明確的標準與考核指標,造成大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漫不經心,教師指導流于形式。各高校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師對現有畢業設計指導與管理從制度化管理、過程化管理,現代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也提出了畢業設計過程中環節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等建設性意見和方法。我們課題組也從過程導向性學習的課程與學業論文指導同步教學模式出發,開展研究和實踐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成果。但多數的研究還停留在制度、規范、工作流程等管理上,整個過程以人工為主,效率不高,容易出錯;透明性、可監督性,可評估性也難以保障。因此,構建一個基于網絡的畢業設計(論文、報告)綜合指導與管理系統將有效地對畢業設計諸環節實施過程監控、指導和管理,從而確保畢業設計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2構建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與管理平臺的思路和方法
2.1 系統構建的基本思路針對缺乏過程管理的問題,我們提出從規范管理入手,把過程管理作為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保證。我們在“強化管理、規范組織、精心指導、全面監控、科學評價”的指導思想下,完善了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構建的指導與管理系統將各項與畢業設計相關的制度規范有機地融入其中,這些規范和制度將成為系統運行中的重要限制條件,每個參與畢業設計活動的人員將嚴格按照規范完成畢業設計每個環節的工作,從而提高了畢業設計工作的規范性,降低了人為和隨意性。當然系統也具備授權的人工干預功能,以適應不同用戶的需求。畢業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將產生各種類型的文檔或文件,系統將輔助相關人員完成文檔信息的填寫,提高文檔撰寫的效率,同時保證文檔的格式規范。還提供相關文件的上傳功能,最終各種電子文件(如:論文、報告、圖表、程序等)將被歸檔,這些文檔和文件將成為學校教學評估工作的重要依據材料之一,形成特色論文數據庫的資料來源,成為今后教師和學生參與畢業設計的重要參考。
2.2 研究方法一是針對校內各系部和部分省內高職高專院校畢業設計現狀調研;二是進行系統的構建思路及模塊設計方案論證;三是逐步完成 “用戶管理”、“選題管理”、“開題管理”、“中期管理”、“答辯管理”五個系統模塊的設計與實現;四是完成全部系統調試,在校內試運行,逐步完善和應用推廣。
2.3 研究特色和創新特色一是體現在畢業設計工作過程指導和管理研究與自動化和規范化研究相結合,突破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所有畢業設計的參與者通過系統平成各項畢業設計(論文、報告)的相關工作,指導和管理者可以通過系統清晰的看到畢業設計工作進展并進行監督管理,確保畢業設計質量;二是體現在資源的集成與應用上:該系統集成多個電子資源網絡化數據庫,并通過《信息檢索技術》《電子資源檢索與應用》等課程或講座普及應用知識。引入《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學術論文寫作格式與規范》,整肅學風,提高論文寫作知識和能力。調用《金創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完成網上填報時的信息比對和最終成績登錄工作等。開展研究前,我們利用《科技創新輔助決策系統》進行查新,并在萬方、知網等國內上網期刊庫中檢索,尚未發現類似的基于網絡的畢業設計指導與管理系統。
2.4 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將制度和規范、指導和管理工作流程系統化(網絡化、自動化、規范化);二是針對不同專業畢業設計的具體情況,設計和構建的系統如何能夠柔性適應不同的需求;三是把相關資源更好地整合到本系統平臺中,為學生畢業設計選題、論文撰寫和教師指導提供技術和資源上的支撐。
3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與管理平臺的技術路線和模塊功能
3.1 系統構建的技術路線在現狀調研和方案論證的基礎上,充分融合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網絡化、自動化、規范化結合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流程中,使每個畢業設計環節在系統中完成,有效地進行過程控制和監督管理,保障畢業設計工作的高效和規范的實施。在完善后的畢業設計工作流程基礎上,開發畢業設計工作流系統,使整個畢業設計環節通過工作流系統來輔助自動完成。
利用Java Web 2.0程序設計構建五大模塊系統平臺,該系統將基于網絡平臺而具有不限時空、資源整合便利和充分的優勢;考慮不同專業等針對性需求而具有人工干預功能的柔性系統。實現畢業設計(論文、報告)的全程監控、流程規范、使用便捷的目的。
3.2 五大模塊功能畢業設計(論文、報告)指導和管理系統包括了用戶管理、選題管理、開題管理、中期管理、答辯管理等五大模塊,可通過系統信息流圖來直觀描述,如圖1所示。
五大模塊具體實現的功能如下:①用戶管理模塊可以完成個人信息網上填報,并與現有教務系統中的信息進行比對,如果通過了審查,則管理員進行相應的權限分配,這樣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完成不同的操作。②選題管理模塊提供了教師通過系統提交自己預定的題目,另外還提供了學生自選題目的提交。對于提交的題目需要提交專家審題,考察是否適合做畢業設計題目,如果符合選題要求則被存儲在選題庫中,學生進行選題時可以查看試題庫中的題目并進行選題,選定題目后最終生成《畢業設計或實踐任務書》。③開題管理模塊可以提供對題目信息相關的數據庫的接口地址,保障學生充分論證畢業設計選題后,通過填寫信息,自動生成開題報告,保證開題報告的規范性。教師對提交后的開題報告進行審查,給出相應的反饋意見,最終生成畢業設計(論文、報告)大綱。④中期管理模塊可以將由畢業設計成果生成的論文(報告),發往相關部門進行學術不端審查,通過審查后,再進入論文(報告)格式規范、結構和內容等審查,最終將審查結果反饋給學生,并進行修改,修改后并通過審查最終形成論文(報告)二稿、三稿及定稿,最后錄入畢設指導教師的意見,生成《畢業設計或實踐指導教師評審意見表》和評審成績。⑤答辯管理模塊中,論文指導教師對論文進行評審給出評審意見和成績,生成《畢業論文或實踐報告評審表》;通過答辯資格審查的學生進行答辯后,結合答辯評委給出的答辯評審意見和答辯成績自動生成《畢業設計或實踐答辯委員會評審記錄表》。系部主管領導根據畢業設計或實踐成績、論文或實踐報告成績和答辯成績,網上填報系部意見,然后系統根據預設的三部分成績比例,自動生成《學生畢業設計和實踐綜合成績評定表》和綜合成績。最后,全部畢業設計資料歸檔。屬于規定范圍的優秀論文自動儲存在優秀論文庫中。優秀論文庫中的論文將為今后的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提供參考。
4結語
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和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具創造性的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全局出發,全面考慮,需要管理干部、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效果最優,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Z].2004-4-8.
[2]理查茲.Java消息服務(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張峰,李慧麗.Java Web 2.0架構開發與項目實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徐行.學術不端行為及其實時在線檢測系統的應用[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7(5):68-72.
關鍵詞:C#;B/S模式;論文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3-0023-04
Abstract: How to make a lot of manpower freed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each document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carrying ou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 #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and exploiting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B/S, It is a valid inquiry on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 B/S mode; thesi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1 概述
隨著學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也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趨勢和要求,畢業論文的管理是高校文檔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應從傳統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進行轉變,本文將介紹基于C#和SQL Server 2008的高校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系統采用B/S的模式,大大提高學校管理效率,讓繁瑣的人工管理工作得到簡化。
通過本系統可實現論文管理的網絡化,方便教師和學生,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資源,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動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無紙化辦公”進程。
2 系統主要功能結構設計
系統總體設計如下:
系統登錄:該模塊負責將用戶分為學生、教師和管理員來實現用戶權限的管理,各類用戶先登錄后才能進行相應操作。
信息模塊:主要包括信息瀏覽和及時信息。信息內容主要是:通知公告、規章制度、時間安排、論文規范等)。
選題模塊:首先是教師“選題”,由院系管理員審核,審核通過后;學生查看“選題”,選擇“選題”;教師審批學生選題,如果不通過,系統自動刪除學生選題記錄,學生重新選題。另外,在教師審批前,學生可以改選,學生改選選題時將刪除之前的選題。
開題及論文管理模塊:選題通過后,學生提交自己的開題報告,教師審核。審核通過后,學生將自己的論文上傳到系統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論文進行下載修改和上傳。
在設計時,學生和教師可以多次上傳和下載,利用學號的主鍵特性來命名論文文檔,實現自動覆蓋技術,大大方便了學生教師的操作和管理。
成績模塊: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論文進行評分與評價,學生查看成績和評語。[1]
3 系統功能實現
3.1主要模塊結構
3.1.1學生模塊
學生模塊結構如圖2所示。核心是進行選題和論文上傳。
選題算法:首先判斷所選課題是否已被選,如果被選則選擇其他選題;再判斷自己是否已經選題,如果已經選題,先刪除再選;選題時向課題選擇表中插入一天選擇記錄。
3.1.2教師模塊
教師登錄后,主要是選題、審批選題、下載學生論文和進行成績評定。
3.1.3管理員模塊
管理員主要是對各類用戶進行管理、對教師課題進行審核、公共信息和進行統計分析。
3.2主要功能的實現與分析
3.2.1登錄及加密
各類用戶登錄時都將密碼進行32位的MD5加密,登錄時,用Session變量記錄登錄者的相關信息。下面是管理員登錄的代碼:
string pwd = txpass.Text.Trim();
string mima = 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 "MD5");
SqlCommand mycmd = new SqlCommand();
string admin_id =txno.Text.Trim();
mycmd.Connection = sqlcon; //sqlcon是數據庫連接對象
mandText = "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admin_id=@admin_id and admin_password='"+mima+"'";
mycmd.Parameters.Add("@admin_id", SqlDbType.Char, 4).Value = admin_id;
sqlcon.Open();
SqlDataReader dr= my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登錄成功
首先選擇要評定成績的學生,獲取學號,再進入成績評定頁面,錄入成績和評語。代碼如下:
//獲取要評定成績的學生學號,并傳遞給成績評定頁面:
for (int i = 0; i
{
CheckBox cbox = (CheckBox)GridView1.Rows[i].FindControl("CheckBox1");
if (cbox.Checked == true)
{
Session["student_no"] = GridView1.DataKeys[i].Value;
Response.Redirect("sc_review.aspx");
}
}
//進入成績評定頁面寫入成績: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sqlcom;
string sqlstr = "UPDATE paper_score SET score = '" + txt_score.Text + "',review='"+txt_review.Text+"' WHERE student_no = '" + lbl_sno.Text + "' and topic_id=(select topic_id from topic where topic_title='"+lbltitle.Text+"')";
sqlcom = new SqlCommand(sqlstr,sqlcon);
sqlcon.Open();
sqlcom.ExecuteNonQuery();
3.2.4安全控制
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充分利用Web窗體框架的驗證服務器控件,這些控件提供易用但功能強大的方法檢查輸入窗體的錯誤,并在必要時向用戶顯示消息,這樣可以提高用戶輸入數據的正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因為輸入錯誤數據而使系統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系統為用戶設置登錄密碼,以限制用戶查看、運行和操作頁面的方式,不同的用戶類型只能訪問對應的模塊頁面,進行相應的操作。另外,系統還對用戶的登錄密碼全部采用了32位的MD5加密技術進行加密。管理員或者超級管理員都看不到用戶的真實密碼,并且比起一般MD5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可靠。
采用Session和Cokies等技術對非登錄用戶進行了相應的處理,所有操作頁面都在加載頁面時通過對Session變量的判斷,屏蔽了直接輸入地址訪問系統的頁面以及通過外部鏈接地址訪問本系統的管理頁面。尤其是未登錄用戶將只能瀏覽網站首頁內容,而不能瀏覽其他內容或下載相關資料。[2]
4 結束語
基于Web的高校畢業設計管理系統有著廣闊的前景,必將對傳統管理模式產生深遠影響。技術無論是在操作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方面,還是在性能上,都是一種實現Web數據庫的很好方法。本文探討了分析和設計實現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過程,并對系統的開發、功能設計和模塊設計做出系統的分析,該管理系統已在學校使用,達到了預期效果。但本文僅在我們工作的基礎上對這一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怎樣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怎樣使用戶間的交流更為方便、快捷,怎樣在系統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等,未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深入。
參考文獻:
[1] 周清松.B/S模式下各種數據資源共享與整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12):95-96.
[2] 周劍云.高校黨員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2):7833-7834.
[3] 王新才,陳荷艷.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檔案管理標準規范建設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3(2):84-88.
[4] 鄭麗娟.基于BS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統[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5(11):107-113.
[5] 陳娟,李元,李萬國.基于B/S模式的嵌入式系統測試方法與實現[J].電子技術應用,2016(2):50-52.
[6] 張晨.基于BS模式的環境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7):85-87.
[7] 胡雙炎.高校科研管理系統安全性研究[J].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5-59
[8] 朱娜.基于BS模式的煤礦液壓支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煤炭技術,2013(10):34-35.
根據模塊化設計性實驗的特點,確定模塊化實驗的實施方法,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實驗方案設計階段。這包括選擇模塊并確定相應模塊下的具體題目。學生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通過審核并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學生對于模塊的選擇和分組根據自愿的原則,依興趣而成行;模塊實驗與以前的綜合 實 驗 不 同,并 沒 有 預 先 給 定 的 指 導 書。實驗開始前,指導教師僅僅給出實驗的開設思路和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設備條件,并不規定具體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學生首先需要查找資料,確定實驗方案,分析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及預計實驗結果。這相對于以前的靠指導書按部就班做實驗,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工作量,但資料的調研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使學生學習了專業知識,鍛煉了獲取信息的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資料的能力。若選擇與老師的科研相結合的題目,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研能力。確定方案時應有一個學生與指導教師進行討論的過程,即可行性的論證分析。題目和內容不能過大過多,否則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難度適當的選題能讓學生在實驗中有一種循序漸進“爬坡”的感覺,[4]而指導教師則負責引導學生一步步接近目標。第二,實驗的準備階段。該階段包括實驗設備的搭建、實驗藥品的準備、相應的檢測手段的準備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各項準備都很充分,學生的實驗就會進行得比較順利。第三,實驗實施階段。本階段是實驗的主體過程,主要考查是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寬松開放的實驗環境,學生要完成實驗方案所設計的工藝路線,包括從材料的制備到考察影響因素不同水平的條件實驗,再到材料性能測試。在實驗中,教師擔當的角色是服務者,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主動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第四,實驗的總結階段。學生在完成了一系列實驗之后,不管是否完成實驗預設目標,都要及時總結實驗中的得與失,對出現的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或解決,以便在以后的畢業論文或科研實踐中避免類似問題。學生要將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歸納并分析,找出規律性,寫出有結論、有分析、有體會的綜合性實驗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方案、實驗過程及有關數據、圖表、結論等。
教師角色的轉變
模塊化實驗不同于以往,教師要從以往的講授者變成引導者和服務者。教師的教學水平、知識覆蓋面乃至責任范圍都在不斷擴大且趨于復雜。在模塊化實驗過程中,指導老師不再詳細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而是主要介紹實驗的背景和解決問題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學生根據給定的任務模塊查閱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進行實驗操作-總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這樣,實驗的主體轉就變成了學生,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獨立設計和操作。老師的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學會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順利完成實驗并分析和處理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對實驗的印象也很深刻,充分挖掘了自主學習的潛力。指導教師對實驗進行成績評定,傳統實驗的考核主要以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為考核依據。但過分依賴實驗報告的優劣,會導致學生不注重實驗過程,片面追求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實驗報告的篇幅和整潔程度,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模塊化設計性實驗的考核則注重考查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從實驗方案的選定到實驗過程的進行及最后的實驗報告,指導教師要全程跟蹤,綜合評定學生的實驗態度、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驗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具體的實驗成績則由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按一定比例加和計算而得。
專業實驗模塊化的效果
關鍵詞:科研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互聯網發展和科技進步,高校辦公日趨自動化。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對于高校而言,學科門類廣,科研項目種類及數目也非常多,管理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有必要建設一套協同高效的科研信息管理平臺,用于高校日常科研管理工作,方便從事科研活動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科研項目管理。
1 系統技術架構
系統采用基于S()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務架構)的設計。和以往的系統開發形式相比,SOA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特點鮮明,比如松散耦合、服務共享等,主要的優勢有:(1)對系統有很強的整合能力。SOA可以很快速地建立起系統需求和服務的關系而不需要對系統做大的更改。(2)系統組織架構設計遵循相應的標準。不管什么樣的子應用程序,只要是按照特定標準開發,就可以在系統中被應用,從而實現相應的功能。(3)開發生命周期比較短。因為SOA是基于相關標準而開發的系統,很多的數據和程序可以反復利用,所以大大縮短了開發的周期。(4)前期和后期的投入少。按照SOA的系統架構開發設計,具備較好的擴展性和維護性,能有效利用系統資源集成并有效進行二次開發,與其他系統對接,在開發相關接口軟件以及服務的過程中能夠節省大量的開發工作,同時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前期的開發和后期投入的維護成本也比較少。
2 開發平臺
該平臺采用持久層框架Hibernate及Spring MVC框架,并融入了工作流引擎、數據交換引擎、校驗規則引擎、消息機制及組織架構等一系列支撐體系,形成了一套適用于J2EE開發的框架開發平臺。
該框架包括系統框架層、技術框架層、應用框架層、開發工具。
2.1 系統框架層
系統框架層主要指基礎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及應用服務器。開發平臺支持跨平臺部署,可運行于Jboss,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多種應用服務器,支持多種數據庫DBMS(Oracle,SOL Server,DB2,MySQL等多種數據庫)。
2.2 技術框架層
技術框架層是在系統框架層和應用系統之間加入的一個層,其主要功能是對核心程序的封裝和系統程序間的協調,技術框架層的加入可以很好地保護系統的核心程序不會被直接調用,進而避免造成系統運行的不穩定以及調用程序的復雜性。其介入為系統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從而有利于快速、穩定地進行系統程序的開發。
(1)工作流引擎。可視化的流程設計可以讓用戶拖拉式地設計流程,用戶可以無需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自己利用相關的設計流程概念設計工作流的順序,進而可以縮短程序設計的時間,與此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流程的設計難度。
(2)報表引擎。報表引擎可以對各種數據進行分類和總結,根據不同的要求調用不同的程序,進而實現多種多樣的功能。用戶只需要在操作界面點擊相應的命令,即可得到從不同維度分析的結果,提升數據可視化程度,提高用戶需求響應速度。報表的種類很多,這些模塊都會被植入到模塊中,比如匯總表、分類表、透視圖表等。
(3)基礎算法。基礎算法是程序開發的底層,主要規定了相關的文檔描述等。
(4)登錄和安全。登錄的安全性是通過相關的安全驗證模塊實現的,后臺的管理員有比較高的權限可以加鎖、解鎖以及賬號創建及重置等功能,普通的使用者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對自己的賬號進行加密,比如靜態密碼和動態口令等。
(5)日志。日志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監控系統的運行,通過對日志程序的設定可以輸出特定的數據信息,進而實現對系統進行全程的定位和跟蹤。
2.3 應用框架層
應用框架層主要考慮到特定用戶的需求,進而定向開發相關程序的框架,通過了解用戶的需求開發相應的程序。
(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主要實現系統內部相關程序的管理和調用,比如會議邀請、會議修改、實時通知、內部文字實時交流模塊等。
(2)數據傳輸。數據傳輸負責傳輸以規則定義的數據集以支持數據層的應用集成。
(3)數據交換。可以實現不同應用平臺的數據交流和管理,提供比較靈活的數據流映射和綁定,整合不同模塊不同平臺的數據,進而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
(4)訪問控制。系統支持權限分配功能,每個用戶都會獲得不同的權限,其中有的模塊可以訪問,有的模塊不能被訪問,另外,程序還提供信任功能模塊。
(5)應用模式。系統會不斷地總結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特點,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默認確認,當用戶調用相應的程序時,自動地向用戶提供默認的服務,進而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3 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貫穿了系統開的全過程,包括前期開發、中期開發、后期開發以及相關模塊、相關層的設計等。
開發工具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提供給開發人員使用的IDE工具,另一部分是提供給最終用戶對系統進行個性化配置的工具。
4 功能模塊
科研管理子系統主要用于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學術論文管理、科研項目管理、案例研發管理、學術活動、隊伍管理5個模塊。科研成果匯總后形成科研成果厙。
(1)學術論文管理。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統一、安全可靠的論文管理平臺,提升學術論文的申報、審查效率,為系統提供信息傳遞工具和信息共享服務。包括選題管理、論文提交管理、論文審查、論文評審、學術行為檢測、論文評選管理等功能。
(2)科研項目管理。本系統提升了科研項目的申報以及各項指標的審核效率,實現科研項目的信息資源數字化、工作流程化。包括選題管理、課題申報與立項、課題實施、課題檢查、課題變更、課題驗收以及經費等工作的管理。
(3)案例研發管理。案例研發信息管理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案例報送及研發工作基本信息的管理,充分挖掘案例信息,提升優秀案例的選編效率,促進優質案例的宣傳工作,為系統提供信息傳遞工具和信息共享服務。包括案例收集、案例應用,案例查詢、案例調研分析及案例統計功能。
(4)學術活動。學術活動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統一、安全可靠的學術活動管理平臺,完成學術活動的信息記錄工作,對學校科研學術交流的管理,包括主辦會議、學術講座和參加會議3個模塊。
(5)隊伍管理。隊伍管理是對科研人員的管理,包括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管理人員、輔助人員等各種人員及其所屬機構的管理。系統可以自動生成相關人員的科研詳情表,可以統計某一科研機構(如教研部)所屬的科研人員、科研項目、科研論文等信息。
關鍵詞:WEB架構;B/S模式;論文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3-0000-01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Xu Yanchun,Xie Shufang,Zhang Jingf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Shandong Kaiwe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nan250200,China)
Abstrac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Higher vocational on the management of paper to manual processing from the original mainly into the current computer-based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matured.The system uses the network and database technology,WEB-based framework is proposed under the B/S model paper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and on this basis given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WEB architecture;B/S mode;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發展和不斷應用,人們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斷的提高,互聯網的發展更是縮短了人們的距離。學校教學管理需要能夠很好的進行有效管理,就需要應用電腦進行處理大量復雜、冗繁的數據。畢業論文管理作為學校教學管理的一個部分,為了節省人力、物力也需要實現網上自動化管理。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來說學生畢業后以就業為主,大三下半年就開始實習,大部分學生不在校,指導教師無法親自指導,利用網絡可以方便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建立此論文管理系統旨在使校園內論文信息管理網路化,給畢業生、指導教師、論文管理人員帶來很大的方便。
一、系統方案設計
高職高專論文管理系統的服務期從教師申報選題開始,直到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答辯及最后成績的錄入結束。本系統主要實現以下的功能:指導教師申報選題、學生通過系統選擇指導教師及題目、指導教師通過系統動態指導學生的論文、中期檢查、學生上傳論文、指導教師修改論文、在線交流指導等。
該系統有以下要求:
(1)簡單易用性:系統操作簡便,能夠滿足指導教師、管理員和畢業生的使用。(2)實用性:系統跟高職高專院校實際相結合,滿足實際需求。(3)可靠性: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多人同時登錄時也能順利運行。若運行時遇到不可恢復的系統錯誤,必須保證數據庫完好無損。(4)安全性:系統的重要數據有密碼保護,各功能模塊設置使用權限。
二、系統總體設計
(一)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以Oracle作為后臺數據庫,采用B/S結構,用2005作為開發工具,用戶界面通過WWW瀏覽器來顯示。實現瀏覽器、WEB服務器與應用程序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組成的三級體系結構。數據庫訪問采用ODBC開放式數據庫互聯技術。
(二)功能模塊的設計
該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教務人員模塊:給指導教師、畢業生發通知,修改刪除通知;根據學生選教師的情況進行人工調配并最后確定指導教師的具體名單;:審批學生換題申請;查看學生和指導教師完成論文的進度情況;查看學生的選題情況等。
2.指導教師模塊設計:修改、查看個人信息;修改密碼;給定合適的論文題目供學生選擇;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選擇合適的學生群體;對學生的換題申請做出相應的意見;在線評閱初稿并實時給出相應的意見;在線評閱定稿并給出相應的意見;在線查看學生的開題報告并給出相應的評價;在線查看學生上交的任務書并給予相應得評語。
3.學生使用模塊包括:查看、修改個人信息;修改密碼;在線選擇指導教師;上交開題報告;在線提交任務書;提交初稿;接收指導教師給予的評閱意見;在線提交定稿并查看教師的意見、查看論文信息、申請換題等。
4.管理人員模塊:導入師生信息和添加信息;由設定數據華人給定模板組成完成數據初始化;控制各個階段只能做該時段允許的工作;批量導入導出論文;按各關鍵字查找論文;統計論文數量。
三、數據庫設計及實現
(一)數據庫設計
因為該論文管理系統是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屬于學校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所以用戶分為三種,畢業生、指導教師和管理員。管理員是最高權限,他可以對學生和老師進行添加和刪除,也可以對管理員進行添加和刪除,并且管理員是有院系之分的。由此需要創建以下幾張表:管理員用表、畢業生用表、指導教師基本表、指導教師課題關系表、指導教師畢業生與課題關系表、指導老師職稱基本表、課題性質、來源、類型三項對應的具體內容基本表等。在上述表中分別設置主鍵和外鍵兩個關鍵詞。主鍵是用來唯一表示一條數據的字段,其數值不能重復,如學號。外鍵也叫侯選鍵,能夠完全決定所有的屬性的那些字段叫外鍵。
(二)數據庫連接
本系統是采用的ADODB方法來連接的數據庫,其代碼如下: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conn.open"Driver={sqlserver};
Server=DOMLOS2YM040PZ1;uid=sa;pwd=sa;database=keti"
四、結束語
論文管理是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本系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實現指導教師和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選題、論文上傳、論文評閱、檢索等功能,實現高職高專院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時解決了畢業生在外工作致使畢業設計(論文)指導不便的問題。現在本系統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在運行中發現系統文件如受到病毒侵害將導致文件上傳失敗,這一部分仍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嚴國麗.基于.NET的論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學習,2007
[2]朱紅.學位論文管理系統的分析與實現[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