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下冊英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eople's life in the past 20 years .In the past ,people kept in touch with relatives or friends mainly by sending. Letters ,they would listen to the radio for news and other information.Children used to go to school by bicycle .Big families had to share small rooms .
Now people can talk to others by telephone or on the Internet at home .When they are free ,they watch the news and other programmes on Tv .Some families are rich enough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their own cars . 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s in big and bright apear ments with several rooms .
In a word ,people clveletter than before.
【參考譯文】
在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過去的20年。在過去,人們與親戚朋友保持聯系主要是通過發送。信,他們會聽廣播新聞和其他信息。孩子們過去騎自行車去上學。大家庭有分享小房間。
【重點短語】
1. fewer people 更少的人(fewer修飾名詞復數,表示否定)
2. less free time 更少的空閑時間(less修飾不可數名詞,表示否定)
3. in ten years 10年后(in的時間短語用于將來時,提問用How soon)
4. fall in love with… 愛上…
例:When I met Mr. Xu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at once
當我第一次見到許老師,我立刻愛上他
5. live alone 單獨居住
6. feel lonely 感到孤獨(比較:live alone/go along等)
The girl walked alone along the street, but she didn’t feel lonely那女孩獨自沿著街道走,但她并不感到孤獨
7. keep/feed a pet pig 養一頭寵物豬
8. fly to the moon 飛上月球
9. hundreds of +復數 數百/幾百(概數,類似還有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10. the same as 和……相同
11. A be different from B A與B不同(=There is a difference/Thg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12. wake up 醒來(wake sb. up表示 “喚醒某人”
13. get bored 變得厭倦(get/become是連系動詞,后跟形容詞如tired/angry/excited等)
14. go skating 去滑冰(類似還有go hiking/fishing /skating/bike riding等)
15. lots of/a lot of 許多(修飾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都可以)
16. at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7.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在家通過電腦學習
18.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意見)
19. I don’t agree. = I disagree. 我不同意
20. on a piece of paper 在一張紙上(注意paper/information/news/work/homework/housework等??嫉降牟豢蓴得~)
21. on vacation 度假
22. help sb with sth/help sb do sth 幫助某人做某事
23.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goldfish 許多不同種金魚
24. live in an apartment 住在公寓里/live on the twelfth floor 住在12樓
25. live at NO.332,Shanghai Street 住在上海路332號
26. as a reporter 作為一名記者
27. look smart 顯得精神/看起來聰明
28. Are you kidding? 你在騙我嗎
29. in the future 在將來/在未來
30. no more=not …anymore 不再(強調多次發生的動作不再發生)I’ll go there no more.
31. no longer=not… any longer 不再(強調狀態不再發生)
32. besides(除…之外還,包括)與except …but(除…之外,不包括)
33. be able to與can 能、會
l (be able to用于各種時態,而can只能用于一般現在時態和一般過去時態中;have to用于各種時態,而must只能用于一般現在時態)例如:
1.I have been able to/will be able to speak two languages. (不可以用can)
2. had to stay at home/ will have to (不可以用must)
34.be big and crowded 大而且擁擠
34. be in college 在上大學
35. live on a space station 住在空間站
36. dress casually 穿得很隨意casual clothing 休閑服飾
37. win the next World Cup 贏得世界杯 win award 獲僵
38. come true 變成現實
39. take hundreds of years 花幾百年的時間
40. be fun to watch 看起來有趣
41. over and over again 一次又一次
42. be in different shapes 形狀不同
43. twenty years from now 今后20年【本單元目標句型】
1. What do you think life will be like in 1000 years?
2.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more buildings and less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l fewer; less表示否定之意,分別修飾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more二者都可以修飾。
3. Will kids go to school? No, they won’t/Yes, they will。
4. Predicting the future can be difficult.
5. I need to look smart for my job interview.
6. I will be able to dress more casually.
7. I think I’ll go to Hong Kong on vacation, and one day I might even visit Australia.
8. What will teenagers do for fun twenty years from now?
9. That may not seem possible now, but computers, space rockets and even electric toothbrushes seemed impossible a hundred years ago.
【知識歸納】
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等級考查熱點透視:
a)表示A與B在程度上相同b)時,c) “as+形容詞或副詞的原級+as”結構。表示A不d)如B時,e)可用“not as/so+形容詞或副詞的原級+as”結構。
f)表示A比B在程度上“更…..”時,g)可用“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than”結構
h)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較,i)其中一個在程度上“最…..”時,j)常用“the+形容詞或副詞的級”結構,k)后面可帶“of/in的短語”來說明比較的范圍。(注意:副詞的級在句中常省略“the”.)
l)在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前,m)可以用“a little, even, far, much,still”的等詞語來修飾,n)以加強語氣。
o)表示“越來越….”時,p)常用“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and+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結構,q)但要注意,r)對于多音節和部分雙音節形容詞,s)副詞而t)言,u)若要表達此意時,v)要用“more and more+形容詞或副詞的原級“結構。
w)在表示“其中最….之一“的含義時,x)常使用 “one of+the+形容詞級形式+名y)詞復z)數”結構,aa)其中的定冠詞the不bb)可以省略。
cc)如果強調“兩者中比較…的(一個)”的意思時,dd)可使用“the+形容詞比較級+其它”結構。
ee)表示“越….越….”, 可使用“the+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ff)the+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結構。
2 .一般將來時
一般將來時的構成:由助動詞shall或will加動詞原形構成,shall用于第一人稱。在口語中,will在名詞或代詞后常簡略為’ll, will not常簡略為won’t。這個時態的肯定,否定和疑問結構可表示如下:
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
I (We)shall(will) go.
You(He, She, They) will go.I(We)shall(will) not go.
You(He, She, They)will not go.Shall I(we) go?
Will you (he, she, they) go?
用”be going to +動詞原形”也可表示將來時,表示將要發生的事,打算或決定要做的事。
b)一般將來時的用法:1)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情況;2)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肯定要發生的事情。The day after tomorrow will be National Day.后天是國慶日。
3. in/after:in是指以現在時間為起點的“在一段時間以后”。也可以表示“在將來多少時間之內”,句子中的謂語動詞要用一般將來時態;after常指以過去時間為起點的“一段時間之后”,所以它與過去時態連用。當after指某個特定的未來時刻或日期之后,或指以將來某一時間為起點的若干時間之后時,它可以與將來時態連用。
4.more, less, fewer的用法區別:more為many, much的比較級,意為“更多”,可修飾可數與不可數名詞。Less是little的比較級,意為“更好,較少”,修飾不可數名詞。Fewer是few的比較級,意為“更少”,修飾可數名詞復數。
【注意】few, little表示否定“幾乎沒有”。a few, a little表示肯定“一點,幾個”。
5.would like sth意思為“想要某物“; would like to do意思為”想要做某事“。回答would like句型的一般疑問句時,其肯定回答為 “Yes, please.”;否定回答“No, thanks”或 “I’d like /love to, but….”
6. Such作形容詞,意思是“如此的”“這樣的”,修飾各種名詞。
Such這樣的。如It is such bad weather.天氣如此惡劣。
Such常和as搭配,表示一種類別。如We enjoy such a voice as hers.我們喜歡象她那樣的嗓子。
Such常和表示結果的that從句搭配,表示“如此….以至于…”如
It was such a hot day that we all had to stay at home.
Such…that…和so…that…都可用來引出一個結果狀語從句。由于such是形容詞,所以that從句前有一個受such修飾的名詞;而so 是副詞,用以修飾形容詞或副詞,因此that從句前一般不出現名詞。如
They are such kind-hearted teachers that people in the village all respect them.
The exam was so difficult that many students failed to pass it.
如果名詞是可數名詞的單數形式,such和so的位置不同:
such+a/an+形容詞+單數名詞
so+形容詞+a/an+單數名詞
如果名詞是不可數名詞或名詞復數,只可用such,不能用so.:
such+形容詞+不可數名詞或復數名詞
如果被修飾的不可數名詞被much, little, 或復數名詞被many, few等表示量的形容詞修飾時,用so,不用such.
當little表示“年紀小的”時,可用such+little+名詞。
7.be able to 為“能,會”,表示能力,在這個意義上與can的意思相同,一般情況下兩者可以互換,但can只有現在式和過去式(could)而be able to則用于更多的時態,主要體現在be的變化。
兩者在用法上有一些差異:can (could)表示主觀能力不表示意愿,它的將來時用will be able to而 be able to表示主觀意愿強調克服困難做某事?!局攸c語法】
一般將來時
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本時態標志詞:
1.含tomorrow; next短語; 2.in+段時間 ; 3.how soon;
4.by+將來時間; 5.by the time sb.do… 6.祈使句句型中:or/and sb. will do
例Be quick, or you will be late=If you don’t be quick, you will be late
7.在時間/條件狀語從句中, 如果從句用一般現在時, 主句用將來時 8.another day
比較be going to 與will:
be going to 表示近期、眼下就要發生的事情,will 表示的將來時間則較遠一些。
如: He is going to write a letter tonight. He will write a book one day.
2. be going to 表示根據主觀判斷將來肯定發生的事情,will表示客觀上將來勢必發生的事情。
He is seriously ill. He is going to die. He will be twenty years old.
3. be going to 含有“計劃,準備”的意思,而 will 則沒有這個意思,如:
She is going to lend us her book. He will be here in half an hour.
4.在有條件從句的主句中,一般不用 be going to, 而多用will, 如:
If any beasts comes at you, I'll stay with you and help you.
掌握了它們的這些不同,你就能很好的區分be going to與will了。
be going to do (動詞原形)結構:表示打算、準備做的事情或者肯定要發生的事情。如:It is going to rain.
will do 結構表示將來的用法:
1. 表示預見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You will feel better after a good rest.
2. 表示意圖
I will borrow a book from our school library tomorrow.
What will she do tomorrow?
基本構成如下:
一般疑問句構成:
(1)will+主語+do…? Will Sarah come to visit me next Sunday?
(2)there be 結構的一般疑問句:Will there + be …?
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 Yes, there will. / No, there won’t
否定句構成:will + not (won’t)+do
Sarah won’t come to visit me next Sunday.
特殊疑問句構成:
特殊疑問詞+will+主語+…?What will Sarah do next Sunday?
根據例句,用will改寫下列各句
例:I don’t feel well today. (be better tomorrow) I’ll be better tomorrow.
1. Gina has six classes today.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m tired now. (sleep la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My parents need a new car. (buy one so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e can’t leave right now. (leave a little la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he weather is awful today. (be better tomorr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She’ll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night. 2. I’ll sleep later. 3. They’ll buy one soon.
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其基本教學理念中倡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這要求英語教師從組織教學活動入手,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
因此,本節課主要借助多媒體手段,采用視聽法、情景模擬、情感激勵及任務型教學等相結合的方法,導入、練習、歸納過去進行時態的陳述句與疑問句,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語言實踐活動交替進行,使學生認識到語言學習過程的多樣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角色扮演,實踐體驗,合作與互助等學習方式,來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技能,從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的過程,使枯燥的語言變得豐富多彩,易于接受。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注:含本課時在本單元的教學定位分析
Unit3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為課題,談論過去某一時刻正在發生的動作或狀態。如何在各項語言實踐中正確使用過去進行時態是本單元的重、難點。本課是Unit3的第一課時,圍繞著UFO到達時人物在做什么這一話題展開,主要通過聽說形式讓學生初步學習、應用過去進行時態,讓學生能使用這一時態表述在過去某一時刻正在發生的事情或狀態,從而為本單元接下來的語言教學打下基礎。本課教學內容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貼近生活實際,易于引發學生使用目標語言進行簡單的交際與交流。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觀察圖片、情景思維、倆倆對話,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主要目標是學習掌握過去進行時態的陳述句和疑問句,學會描述過去正在發生的事情或狀態,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現在進行時態和一般過去時態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詞匯量,特別是對要用到的一些動詞,大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樣便于教學內容的突破。教材選編了富有科普意義的UFO作為話題的引入,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所以對于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生應該能較為輕松地掌握。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大部分學生能認讀、聽懂、理解目標詞匯和過去進行時態的陳述句和疑問句;90%的學生能根據教師提供的分層情境,兩人或多人運用過去進行時態進行對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創設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語言情境,采取小組合作互動的方法,開展對過去進行時態的學習,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 情感與價值目標
通過創設新聞播報、抓兇手等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親身感受和體驗語言,學以致用,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善于學習的習慣,并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成功。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在語言情境中使學生理解過去進行時態的意義。
(二)教學難點
學生會正確使用過去進行時態的陳述句和疑問句進行會話等語言交際行為。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歌曲欣賞 :“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
(一)學習目標
1. To be able to read,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with the Past Progressive.
能夠認讀、聽懂并理解過去進行時態的陳述句和疑問句。
2. To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by using the Past Progressive.
會用過去進行時態談論過去正在發生的事件。
3. To b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and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能在小組內與同伴進行合作互助學習,并學以致用。
(二)新課導入
1. 圖片導入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老師指著圖中的UFO)
S: A UFO.
T: What’s the man doing?
S: He’s looking at the UFO\ standing...
T: Yesterday afternoon a UFO arrived on the earth. At that time a man was standing near i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1: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S2: I was cleaning my room. ….
T: Very good. This class we’ll learn “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Firs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places.
設計意圖:導入課題,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2. 出示圖片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barber, barber shop, barber chair…(新詞呈現)
T: What place is it? (依次指著圖片,讓學生猜什么地方)
S: It’s a bedroom…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通過各種圖片資料把學生帶入新課。
(三) 圖片展示
出示圖片: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師指向圖中人物a發問)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老師依次提問人物b-f)
T: Now imagine you are one of the persons. Talk about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with your partner.
Pair Work: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front of the library.
(同學結組談論1a圖片中的人物當UFO到達時他們在哪里)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練習目標詞匯和句型“當什么時候某人在哪里”。
(四)猜一猜:
依次出示五張圖片:T:What was she\ he doing 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
引導學生回答S: Was she\ he doing sth. ?
T: Yes, she was.\ No, she wasn’t. She was doing sth.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創設情境,呈現目標語言。
(五)A flash:“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復述)
S: He was…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flash,使學生能說出當UFO到達時flash中的人物分別正在做什么,練習由第一人稱變為第三人稱。
(六) 聽錄音,排順序
這一環節旨在通過聽力練習目標語言,培養學生捕捉關鍵詞語的能力。
(七)Pairwork
What was he/ s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He/ She/ was doing……..
設計意圖:由學生結組談論當UFO到達時圖片中不同的人物活動,進一步練習目標語言。
(八)News Report
昨天晚上10點鐘一個不明飛行物降落在我們學校,當時你正在哪里?在做什么?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barber shop.
A: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
B: I was cutting hair.
(活動要求:可以小組內兩兩對話進行展示,也可由一人提問,輪流回答。最后由一人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運用過去進行時進行交流和匯報,使學生熟練掌握重點句型。
(九) Activity: Catch the Killer
昨天夜里,一名男子被謀殺了。張警官對此事進行了調查。但是每名嫌疑人都能說出當時他在做什么。兇手到底是誰?請你來當“一分鐘警官”。
(游戲規則:請每組扮演警官的同學在一分鐘內,盡可能多地詢問其它小組同學,那時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無法回答或回答不符合邏輯的同學即為“兇手”。完成任務最多的警官即為“最佳警官”。被抓到的“兇手”在課后要完成警官布置的額外作業。)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在游戲中再一次復習了重點句型。
(十) Group Work: A Lifestyle Survey
請學生調查組內的其它同學上周一晚上8點分別在做什么,然后由調查人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在這一活動中,進一步使用目標句型進行交流,增進對彼此生活的了解,讓學生懂得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一) Summary
小組合作歸納過去進行時的用法(過去進行時表示什么樣的動作或狀態,你認為常與哪些時間狀語連用。)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歸納,加深他們對重點、難點的印象,讓學生學會小結、反思,知道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十二)課堂即時性評價
每個小組準備一套題(每人一份),八個小組交換題目,當堂完成,由出題的小組對其進行現場評價。最后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評出最佳出題小組,最佳完成小組,本課最佳合作小組、明星小組各一個,其余小組為希望小組。
設計意圖: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十三)布置作業
以“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為題,寫一寫在昨天這些不同的時刻你和家人在哪里、在做什么,60詞左右。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旨在通過寫作的形式使學生靈活地應用目標語言,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板書設計: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T: What was he / s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 He/ She was……..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一)評價內容:
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例如:提問、競爭、表演、游戲、調查等,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能夠在情境中較好地掌握和理解這兩種語言的差別。同時對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合作、創新和探究能力進行評價,這有益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樹立自信。評價的主體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
2. 針對本課所學語言點,由學生小組互相評價。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個體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樂于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二)評價方法:
.t 【編輯寄語】以下是
2012年初中二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題匯總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帶答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試卷有答案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題附答案 蘇教版初中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 語文(蘇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中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2012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答案) 2012年初中蘇教版初二下學期期中考前模擬試卷 不斷更新中......敬請期待?。?/p>
able{border-left:1px #99CCFF solid;border-top:1px #99CCFF solid} 【編輯寄語】以下是
2012年初二下冊英語單元測試題匯總 2011級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_Unit1_第一單元筆記 人教版初二年級下冊英語第二單元unit2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Unit1-2單元重點知識點 初中二年級下冊英語第一單元知識要點 八年級下冊Unit1-2測試題 人教版初中二年級下冊英語第一單元unit1知識點 >>>>>查看更多信息
一、創設情境導入
創設適合本課的情境,可讓學生身臨其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是學習如何給別人買禮物以及用各種句型建議別人買禮物。因此,筆者創設了自己要為老公買生日禮物的生活情境。
Teacher: Hey, guys. Are you happy today?
Students: …
Teacher: I’m glad to hear that. /Me, too. My husband’s birthday is coming. I want to buy him a gift.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buy. Can you help me? What should I get my husband for his birthday?
然后引導學生用“How about/What about/Why don’t you/You’d better/You should…”回答,接著筆者再用“That’s too…/They’re too…/That sounds good…”對學生的建議予以評價。整個過程學生參與熱情相當高,個個獻計獻策,充滿想象力的學生總能想到讓人哭笑不得的禮物,讓人驚喜不斷。
二、英文歌曲導入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激活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能帶給人以無窮的感受,使人產生聯想和共鳴。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 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學習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等。本課筆者以歌曲If you’re happy引入,當歌曲響起時,熟悉、歡快的音律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一起哼唱起來,課堂氣氛輕松而活潑。歌曲放完后,筆者問:“Are you happy now ? If you’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 ”,引導學生回答用“If I am happy, I will…”句型,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帶出新知。
三、呈現圖片導入
呈現圖片導入,可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種直觀形象的導入,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易于初中學生接受和理解。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單元為例,本單元讓學生使用現在完成時態詢問、談論自己及他人過去的經歷。首先為學生展示了筆者去法國旅游的一些照片,然后呈現句子:“In 2008, I went to France. But now I’m in Pengjie. So I have ever been to France.”讓學生了解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結構之后,提問:“Have you ever been to France?”學生自然會說“No”。然后再呈現游樂園、動物園、水族館等地的圖片,提問:“Bu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an amusement park/zoo/aquarium…?”從而引入到本節課的新知識點中來。
四、溫故知新導入
“溫故而知新。”以舊知帶出新知,便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與新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更有助于學生對于新舊知識的掌握。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以“談論問題及提供建議”為話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提供相應的建議,并能為自己和他人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且由于本單元承接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有關情態動詞should的用法,因此,在導入環節中,筆者首先呈現一幅Alice感冒發燒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談論問題以及提建議的表達方式。
Teacher: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What’s the trouble with her?/What’s wrong with her?
Student1: She has a fever.
Teacher: What should she do?
Student1: She should drink lots of hot water.
接著再呈現同學之間吵架、一女生感慨衣服過時的圖片。
Teacher: And what’s wrong with Bob?
Students2: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
Teacher: So what should he do?
Students2: He should…
這樣一來,師生從談論“疾病提建議”轉入到了本單元的的主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提建議”中來,與此同時,又學習了本課時出現的一些新詞組。
五、偶發事件導入
關鍵詞:閱讀課堂;思維能力;教學案例
筆者反思了早些年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生在讀后,不論說或者寫的任務中都出現了思維混亂的現象。
通過反思及實踐,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注重深層閱讀任務質量的基礎上,融入思維的訓練,通過提高思維能力來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目標的達成。
一、理論依據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堂要通過語言實踐,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2.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閱讀是一種積極的信息加工過程,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的理解過程。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全過程。
3.本文將思維能力界定為包括分析與綜合、推理與判斷、抽象與概括能力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實踐
基于以上理論,筆者將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讀前、讀中和讀后的活動和任務設計來探析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Pre-reading精心導入,激活思維
讀前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歌曲、故事、問題、調查、話題討論、設置懸念、介紹背景、聯舊引新等形式,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的思維,進而快速地切入閱讀主題。
如,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以“chore problem”為話題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插圖指導學生看圖并討論以下三個問題:Q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house is a mess like this?Q2:Why is mother angry?Q3: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這樣的導入綜合應用了圖片、問題、懸念等形式幫助學生快速切入閱讀主題,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和愿望,做好閱讀的心理準備,引領了學生判斷和推理的思維活動。
2.While-reading優化細節,凸顯脈絡
(1)圍繞主題,把握文章結構框架
如,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以“rainstorm”為主題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在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又讓其將課劃分為三個部分:before the rainstorm;while the rainstorm;after the rainstorm.這樣學生在初步理清文章脈絡的同時,訓練了由綜合到分析再綜合的思維能力。
(2)在結構框架里,梳理文章的思維脈絡
再以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以“rainstorm”為主題的閱讀教學為例,筆者在學生已經概括了文章及每個段落的大意后,又進一步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每個段落,歸納每個段落又都包含了什么的信息。通過學生的閱讀、討論、分享及筆者的補充,我們形成了以下文章脈絡圖:
A rainstormBeforeactivitiesfeelingWhileweatheactivitiesfeelingsAfterweatheractivitiesfeelings
(3)關注文章的過渡性句子和過渡性詞語也能訓練學生條理表達的能力
在篇章內部、句子、段落之間必須保持語意和邏輯上的連貫,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利用語境和過渡句、過渡詞來識別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上個課例的板書最后,筆者通過提問:Can you find the transtional word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過渡詞: also,and anyway,since,for example等。
3.Post-reading簡化信息,拓展思維
Post-reading屬于讀后的拓展,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地對待文章中的觀點或者創造性地使用已經獲取的信息。讀后要根據閱讀文章不同內容和特點可以設計不同的讀后活動,可以是復述、討論、表演、辯論、采訪、寫作、續寫等活動。
如,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1以“an accident”為話題的閱讀教學最后,筆者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If you see the old man lying on the road,will you help or not?” 并設計了一個課本劇“To help or not to help”,引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文本信息,并要求學生在表演中滲透 “該扶還是不該扶”的價值觀。這種讀后的任務設計,挖掘了文章的深刻內涵,成功地激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提升閱讀層次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 建構自主活學情境課堂,讓學生信心“倍增”
以人為本應該是情境課堂的前提,也是體現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重要內核。讓學生有自我施展才能的空間,幫助他們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大膽展示,讓他們的信心和激情呈裂變式增長。
自主展學情境課堂,能使得學生的風采更加耀眼。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的《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學中,我就建議學生運用現場采訪的形式來改變閱讀學習方式,引導他們通過穿白大褂(醫生)、拿話筒(記者)等方式,就課文表達的“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和“What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interview?”進行交流,讓他們能夠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理解感悟。為學生營造自主展示的情境,便于他們帶著問題自我探究,嘗試以表達的形式主動展示自己認知才能。
建構自主展學情境,以尊重和信任為前提,突出課堂氛圍營造,更好活化教學內容涉及相應的背景。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觀點,讓他們在主動顯現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我探究的能力。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中的新發現積極展示自己的理解感思,幫助他們深化感悟。
2. 建構自由探學情境課堂,幫學生體驗“快樂”
給學生寬廣空間,引導他們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豐富思維和激活情感,更利于他們增強認知體驗。自由探學情境創設,讓學生不再被動應付學習,而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大膽展示和主動協作,感受團隊學習的快樂。
建構自由探學的情境課堂,使得學生有著更多的支配權和表達空間。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圍繞“How do you understand‘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奇異問候方式,并鼓勵他們能夠在課堂予以模擬,調動他們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在學生自由探學的過程中,我建議他們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etings in other countries?”和“Why should we greet each other when we meet?”等問題進行同伴交流或者小組討論,讓他們能夠在相互探知的過程中不斷深化理解感悟。
建構自由探學的課堂,應該以創設多元化任務為根本,讓學生能夠有相應的話題進行互動交流。嘗試運用同伴溝通、小組協作、師生對話等方式來強化互動交流,幫助他們增強整體理解感知。多給學生更多自由施展的空間,讓他們在主動體驗和認知感悟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認知體驗。
3. 建構自信展學情境課堂,使學生光彩“照人”
跳出教材資源定勢束縛,引導學生在活化學習方式中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通過自信展學的方式活化課堂,使得學生不再隱藏自己的光芒,最大限度展示他們的才能,讓課堂更有人情味。
學生自信展學,讓課堂更富有實踐性和趣味性。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閱讀中,學生通過以導游、游客、記者等不同的身份,圍繞“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place―Hong Kong”和“What do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自我表達,讓學生在不同角色的轉換中展示自己的閱讀感知,給他們以自信的學習潛能。
多給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讓他們主動呈現與自由互動,幫助他們活化認知感悟思維。靈活運用各類情景活動,像英語角、英語聚會等,幫助學生大膽展示才能。突出形成激勵評價,讓學生在受到鼓舞和肯定的過程中主動作為,幫助他們帶著激情和信心融入課堂教學過程。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言互動;互動教學模式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指的是某一件事并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或者過失,作為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用在教學上,可以指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如果只憑借教育者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在講臺下不給予積極的反響或回應,想必整個課堂都是死氣沉沉的,更不要說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從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動展開教學。
一、教育者在英語教材中選擇適當的對話內容,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
初中英語不同于小學英語,學習的英語詞匯與英語語法更加全面而專業。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要著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面轉型,確保學生英語四大基本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舉一個例子:以七年級英語下冊的第一章來說,講到了物體的方位,即方位介詞的使用,在課堂上教育者可以將物體放在不同位置,讓學生用英語口述物體的所在方位,達到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目的。
二、教育者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英語交流,促進口語形式化與學科專業化
在英語課堂上,自然要使用英語作為交談的語言,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反映出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英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教育者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多添加一些西方國家的民俗風情、人文地理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探索興趣,讓他們用英語來與教育者進行互動,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內容與實際聯合,以教育者提問和學生回答為主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把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進行緊密聯合,讓學生可以將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應用,以此來增強他們學習初中英語的信心。如,八年級英語詞匯已經趨于專業性,八年級下冊的第三章,以家庭環境為基礎,教習家庭物品的單詞。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對其家庭的物品進行分析,并通過提問與學生互動。
綜合而言,教育者應以課本知識為主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互動,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最后聯合實際,以提問方式與學生互動。
關鍵詞:教學設計;學生為本;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74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既有輸出、交換和反饋信息的過程,又有輸入、處理和儲存信息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本,著眼點應定位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上,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使他們能夠在活潑和愉快的情境下學習。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成了共同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和教研的情況,對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后認為:如果教師能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在以下幾個細節上反復精雕細琢,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課堂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據。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設計中要能夠借助教材的工具性,合理整合、靈活運用,讓教材煥發新的活力。俗話說得好“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說明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被動地由教材牽著鼻子走。新課程實施中一直倡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由此可見,教材的適當處理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是關鍵,教材的取舍是否得當,整合是否合理,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在教學設計時,先讀懂、讀透教材,認真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貫穿線索、教學目標等,在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情況下,再依據課標,結合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處理,有效整合、挖掘、深化,并跳出教材,甚至可以適當地增、刪和重組教材,使教材通俗易懂,更有助于拓展。筆者認為新目標八年級下冊Section A部分可以不同的話題為主線進行整合,主線有生日或共享節日時,互贈禮物為話題等。在去年十二月底舉行的?!皩嶒灡北荣悤r,筆者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課時,對教材進行整合,本節課以新年來臨,人們互贈gifts為話題,整合了Section A的1a、1b、2a、2b和3a等,處理了2a和2b的聽力,設計了新年來臨互贈禮物的相關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How to make suggestions and give comments with target language,整節課條理清晰,主線分明,學生活動充分,加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優化課堂導入
課文的導入猶如一場戲曲的“序幕”,精彩的序幕能吸引觀眾往下看,而枯燥無味的序幕則令人倒胃口。對學生而言,乏味的開場白是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有位教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庇纱丝梢?,課堂導入至關重要。
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要生活化,盡可能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于導入的話題、歌曲或錄像內容要貼近本課內容,要選用學生熟悉的、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鮮活事例切入話題。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課時時,筆者先播放歌曲Happy New Year,然后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筆者說 New Year is coming. Are you happy? I’m pretty happy. I got a gift from my friend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教師拿著禮物――影集,學生立即融入英語課堂活動中,同時很自然地呈現了本節課的新單詞a photo album并板書。筆者接著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ift? 復習了描述禮物的形容詞,又導入本課的新詞:personal和special,然后學生在小組和全班同學前描述他們曾經收到的禮物,學生充分展示前置作業,整個新課導入非常自然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新課導入時,切忌舍近求遠,不能在談了一大堆與本課課題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后,才迂回到本課新話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
三、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僅是設計教材、設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和智力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好的教學設計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盡量照顧到每一層次上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有進步。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課時時,筆者設計了各種活動,在新課導入時有師生之間的活動;在分享曾經收到的禮物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個人展示活動;在討論有關為朋友、同學、教師或家人挑選新年禮物的話題時,學生以Pair work形式互出主意;新年到了,學生要為他們的外教Mr and Mrs King 及外教的女兒挑選禮物,學生以4-6人的小組活動形式,人人參與,共同策劃,收集更多的信息,學生的答案非常精彩。在各項活動的設計時,筆者要考慮各個水平的學生,活動的設計要難易適中且有梯度,既讓學生有話可說,也要有一定的語言輸出質量。在各項活動的開展中,學生參與度高,筆者不斷地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
在英語課堂上,形式多樣的語言訓練活動是教師用來保持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為了避免無效活動,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制定符合本班學生學情的活動方式。不要一味追求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忽視活動的有效性,導致課堂活動流于形式,達不到語言運用的目的,更談不上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