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食品安全范文

    食品安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品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食品安全范文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安全管理不規范所致。

    毒奶粉、毒筷子、毒餐盒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終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監管體系的缺失。實際上,公共監管體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層級、各部門的監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關法律條例及職責賦予加以日常監管,各盡其責,而非等待其事態大規模擴散并爆發后才匆忙行動,將會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發生。

    第二,利益驅動所致及龐大的市場誘導所致。

    不法商人往往為了一已經濟私利,不惜昧著良心去傷害廣大食客的身體,因為即使這樣,只要不是客觀原因導致的“東窗事發”,商人們就不愁巨大的獲利空間。而中國的人口眾多,食品市場空間大,盲從心理重,任一食品只要包裝、宣傳、處理得當,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存在。

    第三,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所致。

    “無商不奸”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傳承,而且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社會形態下,大有進一步發揚光大的趨勢,總有部分商人群體嚴重缺乏公德心。

    針對中國食品市場的現狀和國情,要想改善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那么就要從現在做起,從以下幾點做起:

    (1),落實企業和政府責任。

    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有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的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認真履行職責,搞好監督指導。

    (2),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責任制度與問責制度,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必須敬業盡責,以對百姓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食品市場加大檢查頻率,拓寬覆蓋范圍,最好做到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保證食品安全市場的“零死角”。 要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食品安全領域各種違法生產經營的行為,嚴肅查處并追究監管不力的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

    配合食品衛生監督、質檢、工商為主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使各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有機銜接起來,讓市場監管到位。同時以食品行業協會為主導,帶領企業堅定不移的執行與參與政府的各種類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活動。

    第四,還需努力提升社會的道德良心水準。

    不為自身獲利而去害人,這是最底線的道德標準,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囂時代,道德底線總是被輕易地放棄。在市場經濟的建設中,我們顯然更多強調市場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時候,道德性的呼吁甚至被認為與市場的經濟性格格不入,這不能不說是個認識上的偏差。

    食品安全問題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擴散可以確保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食品生產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掌握著食品安全的源頭信息。政府監管部門作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執行者,應加大在食品安全信息系統的構建及信息的有效傳導方面的執法力度,對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社會媒體和行業組織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有著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其信息擴散功能能夠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很大的幫助。消費者應該自我教育,提高安全消費能力。

    第2篇:食品安全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 安全監管 防患未然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99-01

    在提倡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有些食品還是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大大增加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擔憂。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與人民生命財產息息相關。然而,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為此,筆者對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等問題作了一些思考,并且提出了幾點關于確保食品安全的建議。

    一 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食品供給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品種豐富、數量充足、供給有余。但在滿足食品數量需求的同時,質量卻存在著嚴重不足。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和國際食品貿易的日益擴大,危及人類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令人防不勝防,新技術影響食品品質,環境惡化導致農牧漁產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等問題都可能影響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并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根據筆者搜集的資料顯示,中國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問題分為以下幾類:(1)化學污染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危害最嚴重的是重金屬、化學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多環芳烴類、亞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濫用食品添加劑、植物生長促進劑、動物激素等污染,使用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工器具和設備造成的污染。(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問題。微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污染、寄生蟲及其蟲卵污染、生物毒素污染、昆蟲等生物污染、細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和病毒性污染等。(3)放射性污染。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來放射性核素。

    二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既然我國食品安全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第一,經營者素質不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部分食品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唯利是圖、故意制假販假,不注重食品質量;有的食品經營者在進貨時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標、廠名、廠址,甚至是生產日期及合格證等內容,因為他們只在乎價格是否便宜,很少考慮其他因素;而有些消費者在消費時,受個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約,首先考慮的也是價格因素,忽視產品的內在品質。

    第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知識及安全意識不高,食品安全宣傳的聲勢不大、氛圍不濃。城鎮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相對較高,農村牧區群眾食品安全意識較低、自我保護能力低下,間接造成了違法食品有市場需求、違法者有生存空間。

    第三,監管職能分散,職責不清的問題依然存在。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鏈分屬工商、衛生、質監、農牧等多個部門監管,由于這些部門管理體制不同,人、財、物的主管部門各自為政,有的在該唱主角時卻當了配角,有的在該當配角時卻唱了主角。

    第四,政府對“食品安全”經費投入不足,監管工作到位難。近年來,我國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投入經費少,一些檢測設備老化,未能及時更新,另外還缺少一些必備的檢測設備;抽檢經費嚴重不足,難以及時檢驗食品質量的真偽,檢查中經常出現一些無法認定的質量問題,大大制約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

    三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議

    第一,大力開展食品安全衛生的宣傳教育,尤其是對食品生產經營者來說,了解防止食品污染,不僅僅是為了減少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其對人體造成危害。

    第二,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法規、制度,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積極實施GMP和HACCP等先進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從食品的采購、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等各環節采取相應的防止污染措施。

    第三,積極制定和完善各類食品安全標準和相應的安全管理規范,制定、頒發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容許量標準。

    第四,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防止食品污染的工作。如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執法工作,質檢部門要加強禽畜肉品檢疫工作,農業部門積極推行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等。有關企業要積極治理工業“三廢”,保護環境,防止污染食品。還要完善相關法律,對知假販假危害人民健康的人,要繩之以法,絕不能姑息。

    總之,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體制問題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會發出了預警信號。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需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所存在的問題,填補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法律空白和盲點,加大執法力度,使食品安全問題能夠有法可依,同時為道德建設提供強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另外,只有在全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企業道德、社會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的良好環境,才能有效構筑牢固的社會文明防線,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食品安全范文

    法國:吃生蠔講究多

    馳名世界的法國大菜以海鮮為最,最值得稱道的是俗稱“蠔”的牡蠣。但生蠔畢竟屬于生猛海鮮,如沒有可靠的、良好的衛生保證,生食會引起高燒、腹痛等一系列病癥。具有食生蠔悠久習慣的法國,卻很少聽說食生蠔而得病的事,這與法國嚴格的食品衛生管理有關。生蠔的冷藏一般在4℃~5℃的恒溫,高了滋生細菌,低了會凍死生蠔。衛生檢疫部門定期派人對生蠔的生產、運輸、銷售和餐館處理進行抽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蠔肉的含菌量、保鮮設備的清潔度、包裝的標準化程度等等。

    日本:割筷、分餐、檢疫

    日本餐館里多用一次性的“割筷”,為的是方便衛生。日本人一般分餐就食,分餐就食有利于衛生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在日本人的家庭里,不少場合也是碗筷分用。日本各地的防疫站對公共餐飲場所和供外部門定期做嚴格檢查。日本對餐飲業人員實行資格證書制度,為獲證書,餐飲業人員必須學習公共衛生學、防疫學等科目。

    澳大利亞:禁食野生動物

    在澳大利亞,所有注冊的野生動物都受到《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保護。任何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產品的進口,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條款進行。私自籠養或獵取鳥類野生動物,均屬違法行為,一旦發現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其次,澳大利亞的社會文明也保護了野生動物。沒有哪個人認為野生動物是可以食用的,更沒有人想著去吃它們,人們把野生動物當作朝夕相伴的朋友,千方百計保護和善待著它們。

    美國:餐館最怕衛生局

    在美國,食品加工的所有環節都要接受農業部、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檢查官的層層監督、檢查。在美國開餐館,都要面臨三道關且檢查機構鐵面無私。第一是衛生關,第二是消防關,第三是禁酒關。當地法律規定年齡達到21歲才可飲酒。

    第4篇:食品安全范文

    芬蘭:食品監管“從田間到餐桌”

    芬蘭的食品加工業是第五大產業,主要分為肉類加工、奶制食品、酒類和面包加工等行業。芬蘭有關食品安全有20多部法規,并成立了專門機構,形成嚴密的食品監管體系。

    芬蘭由于氣候寒冷,芬蘭人飲食中的肉制品比例很高。根據這一飲食特點,芬蘭食品安全局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確保肉制品的品質。

    根據畜牧生產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包括大型畜牧場的管理,牲畜的運輸,原料的加工以及畜藥的使用等,芬蘭食品安全局從飼料選用,牲畜飼養、用藥、屠宰直至加工的每個環節,都實行了嚴格的監管,既減少牲畜的發病率,又降低用藥量,從源頭保證了肉制品的品質。在芬蘭,能夠上餐桌的食品都符合標準。

    芬蘭有許多天然食品資源。如漁產品、野生動物、漿果和菌類等。養魚業也有相當規模,如今,這些原料所生產的食品都納入了監管體系,設立了植物分析以及化學和病理學等實驗室,魚類和野生動物的健康狀況都在檢測范圍之內。

    在芬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食品監管要“從田間到餐桌”。以國際通行的HACCP食品安全體系作為保障。為了確保食品安全,芬蘭規定,所有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注冊登記,必須嚴格按照食品安全體系進行生產和加工,并有完整記錄。上市食品必須在標識中記錄所有生產信息,這樣一旦食品出現問題,就能立即查明其原因所在。就連食品包裝材料,芬蘭也有明確規定,要求生產者根據農產品的性質選擇包裝材料,以保證經過包裝的產品能保持原有風味,便于貯存、運輸和保質,同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由于氣候原因,芬蘭消費的蔬菜和水果大多來自國外。為了保證這些食品的安全,芬蘭一方面嚴格檢測其質量,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體系和低溫存儲設施,蔬菜、水果運抵芬蘭后便一直處于低溫狀態,經過包裝隨即進入市場,從而減少了變質現象,使物流損耗率一般在5%以下。這樣既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也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更新鮮的產品。

    以色列:奶牛有了“身份證”

    以色列是一個畜牧業相當發達的國家,奶品業更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其動物公共衛生管理極具特色。隸屬于以色列農業與資源發展部的國家獸醫局根據政府法律法規對全國的動物飼養場、屠宰場、肉品加工廠及野生動物實施管理。

    以色列在畜牧業生產和獸醫衛生防疫中廣泛運用計算機管理,其中應用計算機管理奶牛業的模式是一大特色。在以色列,每頭奶牛從出生后的第一次免疫接種之日起,就獲得了一個在全國唯一的注冊登記號碼。國家注冊獸醫將特定的電子號牌加固在奶牛的耳部和右后肢上,并在奶牛場及時將注冊信息輸入全國的奶牛管理系統內。此后,獸醫對每頭奶牛的免疫接種、治療、產奶進行跟蹤管理和品質檢測,并分析奶質和判斷奶牛健康狀況,確定牛奶等級和收購價格。奶牛死亡后統一焚化,其注冊號被注銷。

    美國:買食品先看“日期”

    在美國,買食品必先看“日期”,人們往往將保質期作為判斷食物是否安全的首要因素。

    一、銷售截止日期,即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但并不是說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吃了,它會給消費者購買后的食用、儲存留有余地。例如,牛奶在超過銷售日期后一周內仍然可以喝。

    二、最佳口味期,主要指的是食品味道或者質量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說,越接近生產日期,食物就越新鮮,營養流失越少,口感也更好。可以讓人們買到最鮮美的食物,吃起來當然安全放心。

    三、食用期,就是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這個日期是由生產廠家、包裝商和銷售商共同決定的,要根據產品原料、運輸和儲存條件來決定。一般這個日期是各種日期中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

    四、“封箱包裝日期”,食物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

    美國超市出售的食品,都有一個上架期,這個日期比保質期要短一些。食物一旦超過上架期,超市就會下架不再出售。超市里面經常有一些打折的食物,通常是原售價的2折~5折。這些食物大多是馬上要到上架期的,消費者買回去還有一段時期的食用時間。商家會特意提醒,一定要在一個月內或者更短時間內食用,否則必須扔掉。

    據美國農業部的調查,美國每年大約都會扔掉價值910億美元的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過了保質期。

    像新鮮的蔬菜水果,生產者會根據蔬菜成熟度和品種給出一個“建議日期”,類似于“最佳口味期”。如鮮菇,建議日期是兩天,只要保存方法正確,過期一兩天,蘑菇仍可以食用。規定因地、因時制宜,既保障了安全也避免了浪費。

    “孩子們的生命很脆弱,一定要讓他們吃上最安全的食物。”這是美國食品界的一句名言。

    在對食品保質期的管理上,美國農業部、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兩大部門都沒有全國性的具體法規,細節性規定由各州來制訂,20多個州各自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法。但唯獨兒童食品,FDA給出了統一規定,要求全美嬰幼兒食品必須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而且要明示營養成分。許多嬰幼兒食品包裝的標簽上,第一行就是生產日期和保存日期,以奶粉為例,錫罐裝的寫著“2010年5月9日生產,請在2011年5月9日前食用”。

    美國一位兒童食品專家說,所有的兒童食品都有嚴格的保質期,每個生產廠家都不能隨意改變。之所以對兒童食品的保質期管得這樣嚴,因為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消化能力、免疫力差,對營養的需求高,一旦食品出現問題,很可能危及生命。

    日本:食品“身世”可查

    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和鮮肉上標明重量、產地和保質期是很常見的,而在日本,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查到他們的“身世”甚至生產者的照片等更多信息。

    日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日本積累幾十年經驗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安全管理系統。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衛生法》,先后對《食品衛生法》進行了10多次修改。根據2006年新修訂的《食品衛生法》,日本開始實施關于食品中殘留農藥的“肯定列表制度”,將設定殘留限量標準的對象從原先的288種增加到799種。

    2003年,日本出臺《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內閣府增設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便對涉及食品安全的事務進行管理,并對食品安全作出科學評估。另外,農林水產省設立了“食品安全危機管理小組”,建立內部聯絡體制,負責應對突發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食品溯源制度”也是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一項食品安全管理新制度,目的利用當今發達的信息技術,對每一件產品建立生產、加工、流通所有環節的“履歷”,將其產地、農藥使用情況等通過電子信息進行記錄。一旦出現問題,通過記錄就能夠迅速找到原因,從而避免無從查找的現象。

    第5篇:食品安全范文

    一、督查內容

    (一)綜合評價食品安全工作實施情況。

    1.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落實情況:各鎮(街道辦、農場)各部門落實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的情況和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的具體行動計劃、工作進展、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宣傳等情況。

    2.食品安全工作目標實現情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管理、食品經營企業進貨索證索票率、開展市場準入管理和學校、餐飲單位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等情況。

    3、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落實情況:重點區域、重點對象和重點品種的專項整治情況。

    4、各環節監管情況:農產品生產環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流通環節和食品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二)考核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情況。

    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建設情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情況、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人為完成和落實本地、本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目標和監管職責所采取的措施、依法查處食品安全事故情況和依法查處有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責任人及相關工作人員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違法違規行為的情況。

    (三)綜合評價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

    主要是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所取得的成效。

    二、督查方式

    此次食品安全工作督查是根據《廣東省食品安全綜合評價辦法》、《**市食品安全綜合評價辦法》、《關于印發**市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通知》,結合我市實際,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綜合評價和對各鎮(街道辦、農場)、各部門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情況的考核。

    (一)自查。各單位將自查報告和對應考評標準的得分情況于11月30日前上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二)抽查。各單位自查報告和得分情況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審查后,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抽查對象。

    三、督查程序

    (一)督查組織:由市府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農業局、海洋與漁業局、質監局、工商局、衛生局、經貿局組成督查組。并邀請市人大、市政協和市紀委派員參加檢查指導。

    (二)督查程序:一是聽取匯報。二是查閱資料。三是實地檢查。四是反饋督查初步結果,并形成督查報告上報市政府。

    第6篇:食品安全范文

    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從劣質奶粉“喂肥”大頭娃娃事件,到劣質龍口粉絲事件,從廣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到“蘇丹紅”,“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最近對禁用“面粉增白劑”的爭論,這一系列事件,使食品添加劑這個詞一次又一次地觸動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令廣大老百姓時刻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擔憂。本文將深入討論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的問題。

    1 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定: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營養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為增強食品營養價值而加入的營養強化劑;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加入的防腐劑、抗氧化劑;為改善品質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劑、甜味劑、疏松劑等;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劑、脫膜劑、乳化劑、穩定劑等[1-2]。

    2 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食品添加劑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滿足消費者適口性和健康的需要,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標[3]。食品加工過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溫、加壓等物理過程,這些過程容易使食品褪色、變色、香氣散失等,因此,適當使用著色劑、護色劑、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劑、乳化劑等可明顯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滿足人們對食品風味和口味的需要,同時恰恰彌補了加工食品的缺陷。其次從健康的角度來講,在食品中適當添加一些營養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營養價值,同時有利于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種,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這對防止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保持營養平衡有一定的意義。此外,一些食品防腐劑和抗氧保鮮劑可以防止食品氧化變質,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便于長途運輸和儲藏。

    3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

    為了確保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我國專門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管理辦法。GB2760 -2007《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是我國現行的強制性添加劑使用標準。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適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者。GB14880-1994《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了食品強化營養素的使用范圍及用量,適用于為增加營養價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營養素。標準允許使用的營養強化劑品種有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維生素類、礦物質類及其他類,同時還附錄了《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實施細則》。

    盡管這些法規給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提供了標準,但是,某些食品加工廠為了追求利益,往往無視標準,出現違禁使用、超范圍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而這正是食品添加劑所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如辣椒醬及其制品、肯德基等食品中使用的蘇丹紅一號;處理水發食品使用的工業用火堿、過氧化氫和甲醛;工業級碳酸氫銨作食品疏松劑;用于面粉漂白的工業用吊白塊等等,均屬于違禁使用的添加劑。用于鄉巴佬雞翅等熟雞肉制品的焦糖色素,一些不法罐頭加工廠生產的高溫滅菌果蔬類罐頭加入的糖精和笨、苯甲酸鈉,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和果凍等食品中添加色素等,均屬于超范圍使用添加劑。與違禁使用和超范圍使用相比,超量使用添加劑似乎更加司空見慣。這往往與生產企業缺乏精確的計量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重復使用食品添加劑,多環節使用食品添加劑有關。如國家在未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之前,允許的最大使用量為0.3g/kg。但在加工過程中,生產面粉廠添加,銷售商添加,生產饅頭的小作坊添加,致使最終產品的增白劑嚴重超標[4]。

    除了生產者違規操作外,衛生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衛生監督管理未到位,也助長了生產企業不規范使用添加劑。如衛生監督部門對食品生產配方審查不嚴,有的只審查生產流程,沒有審查添加劑使用情況。事實上小作坊、小加工企業,多分布在鄉村或城鄉結合部,而基層檢測技術落后,缺乏添加劑檢測技術,致使監督覆蓋面狹窄,抽檢率低,添加劑使用發現率低。

    4 食品添加劑的監管辦法

    4.1完善法律法規及衛生標準

    應對我國食品添加劑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修改制定,加強對食品添加劑專業性管理盡快與國際接軌。現有食品添加標準不適宜于行業發展,不適合國際交往需要,不少國外禁用多年的添加劑,仍保留在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新產品目錄中,使用范圍和使用劑量限量把關不嚴。如一些在國際上已普遍禁止的品種,仍在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允許使用;已批準的1 500多種中,僅250多種有國際標準;許多添加劑缺少殘留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僅23%。正是這些標準的不統一,造成我國在食品出口貿易中出現很大的障礙。因此,要加快完善食品添加劑標準體系。可參照國際通行做法采取許可使用名單制,規定許可使用的名稱、范圍、最大使用量和殘留量。必須以有關國際組織制定的危險性評價作為制定標準的基礎,對現有《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進行全面、科學的修訂、補充,與國際接軌。盡管我國GB2760 -2011版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也已修訂完成,即將于2011年6月開始執行,增加到2314種添加劑的國家標準,但修改力度不大,需要繼續加強添加劑安全性的研究,制定檢測方法、生產規范、使用規范,定期進行評估,及時對其品種進行補充或淘汰。

    4.2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督力度

    首先嚴把許可關,嚴格執行生產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企業的審批及發放衛生許可證程序。設立市場的準入機制,從添加劑生產到使用各環節,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其次,要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中的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或衛生部公告名單規定的品種及其使用范圍、用量,并在產品標簽上標示。嚴禁以掩蓋食品腐敗變質或以摻雜、摻假和偽造為目的而使用添加劑。要建立使用備案制度,購買添加劑時按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或檢驗報告單;必須使用屬于食品用途的添加劑,其產品說明書內容必須真實,禁用非食品添加劑;添加劑應專人負責管理;嚴格按照標準使用;建立嚴格的采購、驗收和使用登記臺帳,并分類、分開存放,以防誤用。

    4.3強化各個部門監管職責,加大懲處力度

    衛生行政部門應強化生產和使用單位監管,督促企業依法、科學使用添加劑,并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自檢機構。要重點提高縣級衛生監督監測機構檢測水平,加大抽檢力度,擴大覆蓋面。加強立法,明確質監、工商、衛生、食藥等部門的監督職責,以及生產、銷售和使用單位的內部管理職責,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共管合力,嚴厲查處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以及禁止生產和使用違法添加物的行為,不斷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

    4.4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監督

    通過廣播、電視、報紙、講座和網絡等宣傳形式,開展對食品添加劑的知識性宣傳,加大媒體宣傳力度。使人們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的功用,一方面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執行,時刻敲響警鐘;另一方面,也讓廣大消費者理解按國家規定使用添加劑的食品是安全的。

    參考文獻

    [1] 陳瑤君.食品添加劑[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6,1.

    [2] 無錫輕工大學,天津輕工業學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8,11:230--232.

    第7篇:食品安全范文

    食品安全很重要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超市里的商品琳瑯滿目,讓人挑花了眼。  那一天中午,媽媽不再家,我到超市買東西吃。挑了一包“統一”方便面,回到家煮著吃了,覺得味道不錯,正準備把方便面的牌子記下來,下次再去買這種方便面的時候,突然肚子就絞痛起來。痛得頭昏眼花,實在忍受不住了,我只得給媽媽打了電話,媽媽回來趕緊把我送到醫院。醫生診斷說,是吃了變質的食品。打了點滴,吃了藥,肚子這才好受了些。回到家,拿起方便面的包裝袋一看,啊?原來已經過了保質期了。我一方面氣憤超市竟然把過期的食品擺在貨架上,一方面后悔自己為什么買東西的時候不先看看生產日期呢。  在學校開展的“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主題活動中,我了解到更多的事例:  廣州出現大頭嬰兒是因為長期食用劣質奶粉才發病的。奶粉包裝精美,上面標明“強化鐵、鋅、鈣及維生素a\d,添加免疫球蛋白、DNA,容易被寶寶消化及吸收,0至10個月嬰兒適用”。調查結果顯示,各方面都達不到要求。  “旭明”牌龍口粉絲,在包裝紙上赫然寫明了“無公害農產品”的字樣,配料說明上也注明了豌豆、淀粉的成分。誰知道卻是用農用碳酸氫銨化肥提取下腳料淀粉,添加增白劑的手法做出來的。  記者暗訪“鳳爪”生產作坊,剛走進大門,一排油光滑亮的雞鴨鳳翅呈現在眼前,只見作坊里面卻烏黑不堪,污水橫流,潮濕的空氣中,散發著異味。   眾多的事例讓我認識到,食品安全真的很重要。如果我那天吃的不是變質食品,而是有毒食品,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啊。

    郵: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第三小學

    四(3)班  洪紹岳

    第8篇:食品安全范文

    食品產地的生態布局是企業生產安全食品的重要保障。

    國家層面的食品安全表現為絕大多數企業提供無毒無害、綠色、有機食品,這要求企業必須對食品產地及周圍的空氣、水源、土壤等采取嚴格標準。如果食品生產企業的外部環境缺乏生態布局,企業可能無法生產出安全食品,即使企業創造條件生產出有機、無害食品,也必將投入大量資金。由于成本高昂,企業為獲取高額利潤,多將綠色、有機食品賣到國外或港澳地區。即使有企業在國內銷售有機食品,由于價格較高,遠超過消費者愿意為高質量蔬菜支付的質量溢價,也會導致安全食品的市場份額有限,有限的市場份額是難以改變現有的食品安全狀況的。同時,在外部生態環境不能保證食品綠色、有機、安全的情況下,當監管不嚴時,有些企業會虛假標注甚至違規生產,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會減少對有機食品的購買量,逆向選擇導致真正做綠色食品的企業最終會因市場萎縮而無法持續生產。

    如果缺乏生態布局,規模化的食品生產基地將難以持續。食品的規模化、現代化生產是保證食品安全生產的重要產業組織基礎,但如果僅是建立大型生產基地,沒有構建有效的生態循環體系,也可能導致大型生產基地的非穩定性生產,為食品安全留下隱患。據報道,2013年開封市西瓜種植基地的大量西瓜滯銷,原因是缺乏區域性的生態布局,大型養殖場遠離農業生產基地,使得遠距離運輸農家肥不劃算,所以農戶大量使用化肥,導致西瓜大而不甜,雖便宜卻賣不出去。如果能夠在種植基地的合理范圍內建立大型的動物養殖場,使它們形成有效的生態循環體系,不僅能夠解決大型動物養殖場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可以實現動植物養殖大戶的互利雙贏,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添綠色、有機食品的可信度,提高安全食品的市場供給量。

    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是政府食品監管的根本。

    美國行政學家奧斯本和蓋布勒認為,以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管理績效和服務質量為核心的政府,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以少量的錢去預防而不是花大量錢去治療。具體到食品安全監管,從監管過程上可分為事前監管、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事前監管主要是監管立法和風險分析;事中監管主要是監管執法機構制度化的日常執法;事后監管則是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理。事前監管、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是食品安全監管的立體防護網,但食品安全監管的事故預防是治本,事故處理是治標。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重事故處理輕事故預防,重事后監管輕事前和事中監管。這樣的監管不能保證長久持續的食品安全,因此政府的側重點應轉向食品安全的有效預防。

    食品產地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監管集中于食品生產開始之前和食品生產結束之后。事實上,產業鏈前端的廠商準入制度只能對廠商的生產能力進行監管,并不能對廠商的努力程度進行監管,而產業鏈之后的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質量信息公布制度和行政問責制是一種產品質量既成事實后的監管制度,這種忽略供應鏈生產過程本身的質量干預,并不能從根本上控制產品的質量,因此,政府監管的側重點必須轉移到食品生產本身。產地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起點,食品生產周圍大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本身的生態化、有機化種植或養殖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9篇:食品安全范文

    市場經濟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的特點,企業往往忽視人民大眾的利益,往往忽視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些企業更是把生產形同兒戲,導致了一系列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例如劣質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等。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使消費者如履薄冰,膽顫心驚。食品安全已經關系到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要改善現階段消費者不放心消費的局面,必須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能力。

    二、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能力的重要性

    小樣本抽驗檢測法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的檢驗方法。它可以通過抽樣得出來的百分比來判斷整個區域或者說整批產品的質量好壞,這對了解某一種食品質量是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食品安全問題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

    1.食品安全關的把握

    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門的科學監管。政府部門可以獲取食品安全狀況的第一手數據資料,為進行科學的及時的決策提供依據。全面把握市場上消費的食品的總體狀況,使政府工作更有成效。

    2.市場質量關的把握

    市場質量關的把握需要在科學的統計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抽樣檢測,要能真實的反映出一批產品的安全是否達標。要對劣質的產品予以封箱,貼上不合格標識,嚴肅打擊,嚴格監管,狠罰重罰,使不法分子不敢再犯相同的錯誤,凈化市場環境。對優質的食品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和推廣,使安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大環境。

    3.社會和諧關的把握

    一個國家的食品是否安全也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聲譽。尤其是本國的產品銷往國外的時候,被他國查出食品安全有隱患,產品質量不達標,那就不是一個企業的簡單問題,而是影響到一個國家整個食品行業對外出口的問題。和諧國際聲譽的取得是來之不易的,不能因為某一兩個蛀蟲而破壞整個國際大環境的良好口碑和印象。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檢測的根本立腳點和終極目的所在,也是構建我國和諧的社會氛圍的重要條件。

    三、食品檢驗檢測的措施和方法

    1.檢驗檢測機制的完善

    食品檢驗檢測是一個國家民生的問題。要加強政府的領導,加強工商職能部門的監管;要統一制定檢驗標準、統計規劃布局,統一檢測方法,只有協調一致,才能信息充分共享,才能更好的把握食品安全;要撥出一部分款項專門用于食品檢測方面的支出,保證檢測機制的法律效率,建立打持久戰的心里準備。

    2.檢驗檢測資源的步驟

    食品安全部門在做食品檢測的時候,是應該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來完成的。第一步應該是常規檢測,就是對每天工作人員所進行的檢測。每天工作人員的工作檢測內容要有規范,要有要求。第二步,就是抽檢。這種抽檢是對常規檢測進行抽樣檢查,起到更好的完善第一步的作用。第三步是建立風險評估機構,這是更高檢測標準的必然要求,也使檢測更加有法可依。

    3.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

    檢測檢驗產品的必定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提高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勢在必行。既要規避檢測人員的,也要規避檢測人員的技能偏低。所以要加大人員的考核機制,能者上,劣者下;也可以通過社會考試的形勢來完成人員公平的招聘選拔制度。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要把業務骨干放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地方。只要能使檢驗檢測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的辦法都可以拿來一試。

    4.共享信息平臺

    在全國可以形成一個統一的工商檢測部門的信息平臺,這樣使檢驗檢測更加信息化,從而避免重復檢驗的可能。重復檢驗不但制約著商品的快速流通,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和工商行政部門的成本支出。信息平臺的建立也可以是通過互聯網面向大眾的,從而更好的維護人民大眾的合法權益。

    四、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成人综合视频网|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91香蕉视频成人|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