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語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學習語法要重視在真實的語境中、英語長難句中、課文閱讀中、美文賞析中、范文的記誦中感知,運用語法,從而達到用英語進行口頭,筆頭交際的能力。
2、句子結構分析是學習英語語法的一個極其重要環節,通過句子結構分析不僅能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且能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3、對基本語法即簡單句的五種基本類型必須爛熟于心,熟練運用,因為所有的長、難句都是基于這五個類型展開的。
4、建立一個錯題庫,把自己在練習、考試中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分析在錯題集上,并經常溫故而知新。
一、阻礙語法學習的因素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與我們的母語漢語有著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不僅體現在語句構成還體現在語法上。由于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每天接觸漢語,我們的思維模式與漢語是密不可分的。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英語的思維模式與漢語的思維模式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因此,學生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接受和習慣,部分學生在剛接觸時甚至會出現討厭的情緒。特別是苦澀難懂的語法,在學生剛接觸時學生一頭霧水。特別是要分析比較長的句子的語法時,不僅學生難以理解,老師也難以向學生明白地講解。此時,英語教師應該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不僅從學生方面尋找問題所在,還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案,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問題。
二、語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過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就是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教,課堂上絕大部分時間被用來講解英語語法。在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上課節奏也比較快,老師只顧在黑板上講解枯燥的語法知識,由于節奏比較快,學生在課堂上專顧記筆記,來不及思考,導致在考試時并不能熟練正確地運用語法知識,特別是遇到比較長的英語句子時,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這種傳統的過分強調語法的英語教學方式,由于忽視了學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得英語的語法教學活動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課改下的語法教學現狀
雖然隨著英語課程的不斷改革,在英語新課標的指導下,英語語法教學活動的情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部分英語老師對新課標的理解有一定偏差,錯誤地認為新課標淡化了英語語法的重要性,于是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刻意避免英語語法,在課堂上講解的大部分內容與新課標所要求的截然不同,這樣使英語語法教學從一種誤區進入另一種誤區。同時也把學生帶入了學習英語語法的誤區中,認為英語語法不再重要,進而慢慢地忽視英語語法的學習。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很不利。
三、依據新課改,改良英語課堂語法教學模式
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地參考新課標對英語語法教學提出的要求,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不再僅僅以考試為目標,應該以實用性為原則,要把語法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系起來,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英語語法教學中的主體,讓學生掌握英語語法教學的節奏,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同時還要不斷探索新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情景教學
在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由于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度過,對社會不甚了解,更不用說用英語去交流。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中,英語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上述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上設置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模擬的英語場景中自由發揮,讓學生切身體會英語交際,并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這種英語教學方法不僅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還會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打破隔閡,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對英語讀、聽、說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任務型教學
在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引入任務型教學,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制定教學方法。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的形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性去完成。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形式的教學,給每個小組分配同樣的任務,鼓勵小組內同學先單獨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最后讓各小組進行心得交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法知識,并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適當的獎勵,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從而體會到英語語法學習的樂趣。
(三)注重外顯和內隱知識的雙重教學
所謂外顯知識是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獲取的知識。而內隱知識是學生在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潛移默化中學到的知識,沒有受主觀意識的遣使,是一種在無意識的情形下學會的知識或者本領,就好比是一個正在學說話中的孩童,在受到周邊環境影響下無意識地學會了說話。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將語法知識講授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消化知識,掌握知識,更要注重內隱知識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在無意識形態下學會語法知識。
課文原句:
(1)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2)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第一步:例句展現
(1)You can speak English, so can I .(我也一樣)
(2)I don’t know, nor do I care . (我也不關心)
(3)He dislikes rock music , so do I .(我也討厭)
(4)She is careless, so is he .(他也是)
(5)I can hardly hear you , nor can he .(我也聽不到)
(6)Jenny is clear , but she doesn’t work hard. So it is with/ It is the same with her brother.(她的弟弟也一樣).
說明:通過具體的、有代表性的例句展現作為第一步,符合人們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此步中,例句的選擇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反映出高考對此語法點的出題角度及出題的動向。
第二步:總結、歸納
(1)“Nor/neither/so+助動詞/ be/ 情態動詞+主語”的意思是“… 也如此”, 表示上句內容也適用于后者,其中so代替肯定內容,nor或neither代替否定內容。見例①②
(2)含否定前綴或后綴的詞的句子,一般視為肯定句,見例③④;含否定意義的副詞,如:hardly, seldom, never等,以及不定代詞nothing, nobody, neither, little, few等的句子視為否定句。見例⑤
(3)當兼有肯定和否定以及兼有不同類型的動詞時,則用 so it is with… 或it is the same with…,意為“……和……情況一樣”。見例⑥
說明:此步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具體的例句認真地觀察、對比,然后,總結、歸納出語法規律。這樣,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
第三步:拓展、延伸
區別:So do I. (我也…)/ so I do. (我的確…)/ I do so.(我這樣做)
e.g. ---You were late this morning.
---So I was, but I was trapped in the traffic jam.
e.g.---You should have said sorry to Tom.
--- I did so. But it didn’t work.
說明:此步要求根據高考出題的角度、深度對語法點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
第四步:回歸原句
利用語法知識,回歸課本原句,對原句進行語法結構分析、理解。這兩句的意思為:
(1)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搖滾樂可以,滑雪也可以。
(2)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我不喜歡音樂,我也不喜歡電腦。
說明:脫離語句的語法是“死”的語法。高考中對英語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考查,要求語法必須放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地運用。此步回歸原句,有利于學生語法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第五步:練習檢測
(1)Albert Einstein cared little for money. ______professor Wang.
A. Either did B. so was C. so did D. Neither did
(2) If you don’t attend his birthday party, _______.
A. neither do I B. neither will I C. so do I D. so will I
(3)---Father , you promised !
---Well, _____. But it was you who didn’t keep your word first.
A. so was I B. so did I C. so I was D. so I did
關鍵詞:語法;語用;語用修辭;
一引言
英語語法是從語言結構方面闡述語詞間的關系并受到語言規則的支配,語法對語言的精確有監控作用,因此語法在英語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是靜態地教語法規則,已逐漸被交際教學法所取代。但交際教學法也不是外語教學的萬應靈藥,也存在一些弊端,其教學效果的不理想使語法教學再度興起,國內外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交際法應和語法教學結合,走交際——語法教學法之路,即動態地進行語法教學,教語法的真正目的在于把語言形式與交際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用正確得體的語言形式進行交流。教學中,在對語言現象進行語法分析的基礎上,還必須讓學生理解其語義聯系及差異,進而分析在什么語境下如何使用,即在語法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用修辭意識的培養。
隨著世界變成“地球村”,我國與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人們在交往中發現,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造成了語用上的失誤,而語用失誤導致了交往中出現不和諧甚至誤解的現象。這一情況使外語教學的目的、方法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再是單一地教會學生書本知識,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修辭能力。本文將就如何在英語語法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修辭能力進行探討。
一、語法教學的現狀
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可以說是幾起幾落。從最初的過分強調語法的“語法翻譯法”,到本世紀70年代Krashen的把語法教學完全趕出外語教學的監控理論(MonitorTheory),再到現在的對語法教學的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又在外語教學中占了一席之地。然而,在我國,不論是中學英語課里的語法教學還是高校英語專業的單獨語法課教學,效果都不是很令人滿意。這是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語法教學方法,即教師先講解語法規則,學習一些典型的例句,然后再做些書面練習加以鞏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導致了學生對語法的厭倦,許多學生認為語法枯燥難學,進而也對英語產生了厭學情緒。此外,這種把語法規則和語用分開來的教學方法也導致有些學了多年語法的學生用“Yes,please.”來回答“Doyoumindmyopeningthedoor?”以及用“Nevermind.”去應答“Thankyou.”等等。雖然語法全對,但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應答。這一現狀正應了Hymes說的那句話:“不懂得語言的運用規則,語法規則將變得毫無用處。”近年來,有些教師對語法教學進行了探討,有人提出了“認知語法教學法”,還有人提出了“交際語法教學法”。不論是哪一種新的教學法,都離不開這一教學理念,即“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語法,讓語法知識服務于語言功能。”
二、對語法新的理解
過去的語法教學將語法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語言規則,要求學生牢記并遵守它。但是,我們發現事實上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語言的產生來自人類社會活動的需要,詞匯、習語這些最基本的語言要素都在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更新及消失。語法也同樣,它是變化著的。因此,我們應該從描寫的角度來學習語法,語法規則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被打破的。
語法的意義與其使用是聯系在一起的。過去的語法教學總是單獨講授語法,給各種語法現象冠以復雜的名稱,結果學生費了半天勁記住的只是這些名字而不是他們所代表的語法現象,這樣學生就被困在這些規則的名稱里,把語法視為英語學習的一大障礙,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認為,更好的做法是要讓學生注意到(notice)不同類型的語法現象,并將它們的形式與功能聯系起來,即在意義和使用中認識某一語法現象并掌握它。
以往人們似乎認為語法與語用水火不容,但是現在,如果從描寫的角度來看待語法,就會發現語用學對語法學習具有相當的指導意義。語用學習強調學習者對各種語境的敏感度和表達的得體性(何自然,1992)。對語境的敏感度,即注意到語法使用的不同場合;表達的得體性,即在不同的場合和上下文中運用最合適的語法形式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意義。因此,在上下文即具體的語境中分析語法要比機械、孤立地區別語法更容易、更有效。
站在語用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將語法看作是一些語言使用的習慣。其中,某些習慣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打破的。當然,絕大多數的語言習慣應該是相對固定的,因為說話人如果太偏離了語言使用習慣,就會給交際帶來很大的障礙。
三、語法形式與語用功能的關系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較強的交際能力意味著能根據具體的語境使用恰當的語言形式進行交流,因為語言的結構或形式與功能和意義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關注的一點。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語法形式與語用功能之間的密切關系,才能培養他們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法形式和語用內涵之間的關系可表現在如下方面。
1.相同語法形式可有不同的語用內涵。
同一語句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Iamhungry”這句話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可理解為說話人胃口好,以此來解釋他為何吃得那么快、那么香。此外還可以理解為可能是他想向別人要錢買東西吃;也可能說話人是小孩,在向父母要東西吃,等等。在不同的場景中,"Whydont''''youclosethedoor?"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如建議、批評或命令等。
2.不同語法形式可表達同一言語行為。
有時相同的言語行為可以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Dont''''buythat.Iwouldnt''''buythatifIwereyou./Iboughtoneoftheseanditfellapartinaweek.
這里的三句話表達的是同一含義:勸阻某人不要買某物。A句是直接要求對方不要買,B句通過表達自己的意見來勸阻對方,c句則用自己的經歷來奉勸對方。它們的語用內涵相同,只是說話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再如自我介紹的方式可有幾種,如:It''''sme./ThisisJohnSmith./IamJohnSmith.
這三個簡單的句子是在不同場合的交際中使用的自我介紹方式。a可以是熟悉的人之間在黑暗中聽音認人,也可用于電話交談等,b只能用于電話交談,而c則用于面對面的交流。這說明表達相同意義的不同形式傳達的是不同的社交信息,應用于不同的語境,外語學習者必須了解語法形式背后的語用內涵,才能成功地進行交際。
四、英語語法與語用修辭
目前在我國,學習英語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然而英語語法的學習又是一個令諸多英語學習者頭疼的問題如何既能掌握英語語法又能學之有趣、易于記憶與運用,是許多英語愛好者渴望獲得的一種學習手段。將英語語法與語用修辭相聯便是一種語法與語用、手段與目的相結合的嘗試。下面筆者將就語用修辭與幾種語法形式的結合對此進行論述。
(一)疑問句代祈使句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經常喜歡用祈使句(imperativesentence)向對方提出詢問、或請求。如“走吧。”、“把字典給我。”、“把門打開。”等等。如想表示客氣,通常加一個“請”字足矣。而將這三句翻譯成英語的祈使句“Let’sgo.”、“Passmethedictionary.”和“Openthedoor.”卻會給人留下一種命令、咄咄逼人的感覺。為了表達客氣的請求,除了與中文一樣使用詞匯法增加“請(please)”字進行修辭以外,將祈使句變成疑問句(question)或反義疑問句(tagquestion)就是一個非常簡便易行的方法。請看:
1.Canyoupassmethedictionary?(能把字典給我嗎?)
2.Wouldyouopenthedoor,please?(請把窗戶打開。)
3.Don''''ttakeitseriously,wouldyou?(別太在意,好嗎。)
4.Thisbookiswellwritten,isn’tit?(這本書寫得很好,不是嘛。)
5.Thisbookiswellwritten,don’tyouthinkso?(這本書寫得很好,是吧。)
此時的疑問句已并非真實疑問句,是祈使句的變體(allo-imperativeness),尤其是反義疑問句的使用,使原有的否定含義在句尾的升調中弱化,借此表達委婉、客氣的請求和協商。社會語言學家認為,“Wouldyouplease...”,“Iwaswonderingifyou...”等之類的客套語少生硬而多陰柔,更多出現在西方女性口語體中。相形之下,我國女性也同樣喜歡使用這種變體來表達委婉客氣的意愿。我們不是常能聽到“麻煩您是否能......”“請您……好嗎?”等等。
(二)態度過去時
如有客人來訪,你問他“Didyouwanttoseeme?(您有事兒?)”就比“Doyouwanttoseeme?(你有事找我?)”要客氣一些。因為“Didyou...”在說英語的人聽來不像“Doyou...”那樣直來直去。當你請求幫助時,最好說“Ihopedyoucouldgivemeahand(withthisjob)(幫一下,好嗎。)”或“Iwantedtogetyourinformationassoonaspossible(希望能盡快得到您的消息。)”這種動詞的過去時(pasttense)用法是一種被稱之為“態度過去時(theattitudinalpast)”的修辭手法。通常用來表達對目前的一種客氣請求。這里之所以要借用動詞的過去時曲折變體(thepastinflexionalverbform)是因為此種修辭或多或少還與“過去”有點聯系,即通常用來表示說話人“原來”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并不堅持。如果對方不同意的話,說話者完全可以接受。尤其是將態度過去時與情態助動詞(themodalauxiliaryverb)連用,將會使語言顯得更加婉轉客氣。這其中有些表達法已成為固定說法。如:“Iwouldliketo...”、“Wouldyouliketo...”等。
然而,由于漢語是一種典型的分析性語言(analyticlanguage),是靠詞匯在句中的位置來確定其語義的,所以沒有能與英語的態度過去時曲折變體相對應的修辭手法。故只能采用其他的語言形式加以翻譯。
(三)否定句
利用否定(negation)也能構成委婉表達法。這是因為在某些語句中所采用的貶低詞匯(negativeword)通過增加否定詞“不(not)”便可改換成揚升詞匯(positiveword),使語義得以揚升、語氣得以緩解。把“低的”、“差的”說成了“高的”、“好的”。如“他腿腳有點不方便。”就比“他是跛腳。”容易讓人接受。“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與“你這樣做是錯的。”談話效果就會有所不同。英語在這一方面也有極為相似的一面。如對“Heisill.(他病了。)”人們會用“Heisnotfeelingwell.(他感覺不太好。)”取而代之。因為“感覺不太好”總比“病了”程度輕得多。平時人們慣用“Idon’tthink...”來否定主句動詞,從而使從句免去否定含義。這樣一來。被否定的是“我”而不是別人。如“Yousee,Idon’tthinkhewaswise.(喏,我并不認為他聰明。)”就比“Yousee,Ithinkhewasfoolish.(喏,我認為他不聰明。)”來得婉轉客氣。類似的表達法還有“Idon’tsuppose...”、“I’mnotsure...”等。
另外,在否定句中加入某些程度副詞(too,much,particularly,etc.)也可使句子的否定程度有所減弱,使語氣顯得溫和且留有余地,從而達到異曲同工的修辭效果。如:“Theyarenottoodiligent.(他們不是特別勤奮。)”、“Thecoatisallright.Butsomehowthecolordoesn''''tappealtome.(這身外套挺好,只是顏色似乎有些不合適。)”
(四)進行體
現代英語在它的整個發展階段還體現出一種喜用進行體的傾向。而進行體與其說是一種曲折變化,倒不如說是一種句法變化。這一傾向似乎仍在繼續。具體表現在從前極少用于進行體的某些心智動詞(psycho-logicalword)如want或hope等,現在也常用于進行體以表示委婉客氣的語氣。這是因為采用進行體會讓人感到這僅僅是說話人在做出最后決定之前的一種想法。還不是明確或最終的決定,給對方以充分思考與回旋的余地。因此聽話者不必感到任何拘束,而說話者即使遭到拒絕也不會感到太難為情。如果將進行體與動詞的態度過去時變體連用,則會顯得極為婉轉客氣。如:
1.“Iwaswonderingifyoucouldgiveussomeadvice.(您有何高見?)”
2.“Iwashopingyouwouldhelpme.(真希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
另外在美語口語體中,使用shall或will再加進行體的將來時表達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是因為這種結構有時能表達所要發生的事情是一種客觀必然性(futureasamatterofcourse),為說話者開脫了主觀上的嫌疑。如:當說話者借錢給別人并想詢問還錢時間時,若直接用“Whenwillyoupaybackthemoney?(什么時候還錢?)”就不如說“Whenwillyoubepayingbackthemoney?(按理該什么時候還錢好呢?)”來得婉轉客氣。似乎是在暗示:“借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并不是我個人與您過不去。還需強調的是:由于進行體與態度過去時一樣都是通過動詞的曲折變體來實現其委婉語用目的的,故中文中亦沒有相對應的修辭手法。
(五)虛擬語氣
虛擬語氣在英語中屬動詞的一個語法范疇。用以表達說話者主觀設想的思想內容。尤其是當要想否定業已存在的事實且語氣要婉轉客氣時,如若能適當地采用虛擬語氣,將會使說話者顯得既大度寬容又有禮貌。請看例句:Ifshehadbeenolder,shemighthavedoneitbetter.(要是她年齡再大一點,或許會干得更好一些。)
顯而易見,句中的“她”沒有把事情辦好,但說話者在必須表態的情況下,為了既尊重事實,又要表示出對她的理解,尤其是要表現以鼓勵為主的心態,便采用了對過去事實的虛擬式,從而婉轉地表了態。又如:一位男士邀請一位朋友看電影,他的這位朋友由于某種原因不能赴約,便采用了虛擬語氣加以拒絕:
Gentlemen:“Wouldyouliketogotocinema?”(男士:看電影好嗎?)
HisFriend:“IfIhadtime,I''''dliketogobut...”(朋友:如果時間允許我確實想去,但是......。)
如此這般,既達到了表明拒絕態度的目的,又顯得極為惋惜,使聽話者感到雖然他不能前去赴約,但是他很珍惜這一機會。此種一舉兩得的委婉表達法很受人們的青睞。
在漢語中,當遇到上述情況也想客氣一番時,人們會多用“如果……或許……”、“要是……就……了”等的條件語氣表達法。如:“如果領導讓老李去了,或許活兒早就干完了。(事實上活兒還沒干完)”;“要是時間允許,我早就跟你去了(事實上并沒去)”等。
(六)其他
除了上述各種語法委婉表達法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其它的手段也能取得類似的修辭效果。如當人們在交談時突然意識到出于某種原因不便再往下說時,可采用頓絕法(aposiopesis),即突然停頓;或采用語音輕談法(soundreducedway),將語音放低到使對方基本上無法聽清楚的程度;當然,語音異化法(phoneticdistortion)也不失為一種修辭手法,即用一些縮略、重疊或合成詞來替代不想說出來的詞語。在這種情況下,鑒于說話者已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不愿繼續往下談了,聽話者理應審時度勢,切莫刨根問底。
五、結語
學外語的目的是將它作為工具用于交際,但有效的交際是形式、意義、功能和語境的和諧統一。因此,作為語言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法的教學不能過于機械,教學中必須引進語境因素,充分考慮到語法規則與交際原則之間的協調關系,把語言形式和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語法和功能之間的聯系,真正領會語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語用功能,更好地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十多年來,研究二語習得的語言學家們對第二語言語法教學的作用進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模式,如過程性教學、反饋性教學、任務型教學及以語篇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等。近年來的研究證明了理想的語法教學是向學習者提供大量的機會,讓他們一方面接觸各種語言形式,一方面能廣泛運用語言。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修辭意識,讓學生既掌握語法知識,又能提高交流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勤亞.略論現代英語發展的特點[J].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02)
[2]曉陽.委婉修辭二三言[J].黨政干部論壇,2004,(01)
[3]吳禮權,宗廷虎.修辭學博士學位論文簡介(一):《委婉修辭研究》[J].修辭學習,2002,(01)
[4]武雪麗.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J].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2000,(01)
[5]鄭良根,鄭鴻根.換義修辭手法概說[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01)
[6]李臨愛.“啞巴”英語的癥結[J].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04)
[7]周志明.淺析新聞標題的語言特色[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3)
【關鍵詞】 英語新課程;語法教學;重要性與必要性;新教法
一、引言
“語法隱形,功能為綱”是英語新課程的一大特點。語法教學再次受到沖擊,甚至走了另一個極端,似乎一提到語法教學就是在走老路、與教學改革背道而馳。于是,部分教師盡量淡化語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少教甚至不教語法;還有些教師雖然教語法,但心里總有“理不直,氣不壯”的感覺。那么,新課程究竟還需不需要語法教學呢?筆者在此試論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二、語法教學在英語新課程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并列出了詳細的語言知識分級目標。由此可見,新課程只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而并不是全盤否定語法教學。
2.新《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已是勢在必行。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是“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其語言學習模式以習得為主;語法教學強調語言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其語言學習模式以學得為主。Keith Johnson認為,人們學習語言最好采用習得與學得相結合的模式,因為學得能夠有意識地獲得陳述性知識,而習得能夠無意識地獲得過程性知識,二者可以互相轉化,相輔相成。從這一理論來說,語法教學不僅不會與任務型教學相抵觸,反而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3.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語法教學能突顯語言的規律性,化繁為簡,使學生少走彎路,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認知策略。適當地講授語法知識,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去理解、記憶和運用語言,自覺進行練習,全面發揮認知學習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習的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三、走出語法教學的誤區,探索應用新教法
1.走出語法教學的誤區。英語語法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能掌握外語的遣詞造句規則,培養語言能力。其目的是:使學生能正確地實際掌握英語,最終在用英語交際時不必或基本上不依靠語法規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別人的話語。因此,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性質是為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服務,它不是進行語法理論研究,不能為教語法而教語法。因此,中學英語教師應該一方面明確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重視語法教學;另一方面,也要明確語法教學只是英語教學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重新強調語法教學決不意味著又要走上一味死摳語法、把英語課變成語法講解課的老路。
2.探索應用新教法。縱觀我國英語教學歷史,傳統的語法教學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句型操練和語法翻譯的教學方法至今還為一些教師津津樂道。這種教學方法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基本結構,但隨著功能語法和交際教學法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語法不僅只與語言結構有關,單純地學習語法結構是沒有意義的。教語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正確的語言形式進行交流。科學地進行語法教學,就要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語法教學效率,使其更好地為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服務。
注意語法課的趣味性學習興趣作為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英語教師教授語法要不斷變化形式、不時改變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根據語法特點,教師在上課時使用幻燈、圖片、圖表、簡筆畫、動作表情、實物、錄像等手段使其形象化、直觀化,能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會學生發現樂趣,深切感受語法教學的意義。
綜合使用演繹法和歸納法傳統語法教學方法是用演繹法或歸納法來進行的。演繹法往往由理論到實踐,即教師先講解某個語法點的概念,列出語規則,再給出大量例句。歸納法則往往由實踐到理論,先讓學生接觸語言材料,通過學量例句,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進而對材料進行加工,最后總結歸納出語法規則。演繹法較為簡捷、省力、省時,學生易于接受;不足之處是容易忽視學生的興趣,出現填鴨式教學。歸納法則正好相反,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語法,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但若教法不當,容易出現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的情況。較為合理的做法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既適當演繹又及時歸納。比如,在進行簡單語法教學時可采用歸納法,在進行較難的語法教學時可采用演繹法。
作為小學英語老師,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讓孩子掌握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枯燥的”語法知識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語法講解變得生動、易懂,從而真正達到讓語法幫助學生理清英語語言學習規律的目的。
一、在歌謠中學習語法
歌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用得最多。為什么會如此普遍呢?主要還是學生學會,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好記。給我印象最深得要數這段:
Are you happy? Yes, I am happy. Is he happy? Yes, he is happy.
Is she happy?Yes. she is happy.Are they happy? Yes, they are happy.
Happy, happy, we are happy.
短短幾行,就將be的變化盡顯其中。
二、在故事中學習語法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已經從單純的模仿性學習轉為創造性學習,從詞、句的學習轉為段、章、篇的學習,從簡單的跟讀轉為有較高難度的閱讀,他們渴望用英語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我們不妨把語法教學滲透于一個故事中,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感悟語法的內涵與魅力。
我們可以借助圖片的演示,運用現在進行時,如:What are they doing? Is the rabbit running? What is the tortoise doing now? Who is running fast now? 并結合相應的回答,師生共編“龜兔賽跑”的故事。
這樣,不僅把現在進行時的各種句式有機地呈現出來,也將“keep on”的情感教育寓于故事之中。
三、在游戲中學習語法
游戲教學是語法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它“習之于嬉”的教學方式、開放活潑的課堂氣氛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如,5 A unit6 Doing housework一課,重點是教學:“現在進行時”。教學中,我穿插了這樣的游戲:每人發一張白紙,每組分配一個任務:每組各個成員分別寫名字或人物名稱,如a dog ,two girls等;現在分詞,如 going, having等;地方,如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desk等。每組推選一人,上臺舉出所拼出的句子。這時,有學生發現少了be動詞。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牢記現在進行時的構成:主語+be動詞+現在分詞。
[關鍵詞]英語 語法 復習
高中語法復習課上,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靈活設計課堂活動,以增強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復習策略。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 提高自身語法理論水平
一般來說,相應級別的高中教師在聽說讀寫譯方面的綜合水平都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在語法這部分,特別是詞匯方面卻往往無十全把握,這也就體現了教師對英語的語法理解和研究水平不夠。許多的教師對于很多的語法知識都只是了解其最表面的意思,而不知其究竟。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了解到,高中英語教師普遍認為語法方面的問題較多,有時候甚至會被學生問的無以作答。所以,高中教師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在語法方面的學習,努力將語法知識融會貫通。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自身對語法的理論研究,盡最大可能去學懂語法知識的前因后果,加強提高理論水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2 分析高考語法各個模塊的側重考點
2.1 時態語態:高考中主要考查現在完成和現在完成進行時的區別,過去完成和將來完成的使用情況,語態的話主要考主動表被動的特殊情況。
2.2 定語從句:高考中主要考查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選擇,關系代詞that和which的區別,大家要特別留意that,as,where的用法。閱讀中的長句通常就有定語從句,現在還有一些情況是把關系詞和先行詞間加很多插入成分來迷惑大家。寫作中定語從句的使用更廣泛。
2.3 名詞性從句:本質就是三種句式來分別充當另外一個句子的四種句子成分。考查難點是what和that的區別,whoever和who區別,同位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區別,主語從句后置,賓語從句后置。
2.4 狀語從句:引導詞較多,理解較容易,但需要把每個詞的意思及用法搞清楚,如as,while,as long as,hardly - when,before,since,not…until,lest,as if等。
2.5 非謂語動詞:高考中最高級難點,明白非謂語動詞和謂語動詞相同和不同,非謂語動詞不同的四大分類和不同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的表現形式。
2.6 情態動詞:表示推測。把握兩條線,第一條線就是不同的詞表推測的把握程度不一樣,第二條線就是對不同的時間進行推測時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2.7 虛擬語氣:關鍵在于掌握if虛擬條件句的三種時態,表虛擬時態要退一步,要分清主句和從句。if虛擬有三種特殊情況:含蓄虛擬,錯綜虛擬,省略虛擬,均考查較多。2.8倒裝:分清完全倒裝和部分倒裝的區別,重點掌握幾個句式如:not - until.not only - but also,hardly - when,only后加狀語,by no means等。做題時要重視時態和語序。
3 注重語法的教學方法
3.1 要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位。讓學生知道英語語法課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基礎。如果語法學習不到位,將會影響學習英語的其他環節。不利全面提高英語水平,只有把語法學好、用好,才能使自己的英語語言功底得到全面有效地提高。
3.2 要結合練習和英語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法。學了某一個語法知識后,多做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時,平時在學習或練習過程中,碰到某個語法現象,要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不斷地,反復地練習能增加語法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復現的次數。這是語法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3.3 把語法的學習放進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切不可把語法孤立起來要把語法放到課文中去處理,因為它本身比較枯燥,比較難懂,內容又比較多。單純講語法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可能對學習語法失去興趣。
3.4 在游戲活動中鞏固語法知識。通常語法教學大多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再加上一些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法的學習的效果就會越來越差。若在語法復習中適當結合游戲教學,并且引入競爭機制,一方面可使學生常有新鮮感,加強刺激,另一方面也更符合語言學習本身的規律。
3.5 對比訓練,歸納總結。在學習一種語法現象時,教師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對比訓練,注意歸納和總結,這樣學生除了對語法的規則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且能對語法現象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學特點,這要求教師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尤其是備好學生,思考怎樣教好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如何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關鍵詞 英語諺語 語法學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英語諺語,集西方民族文化于一身,博大精深;語言精練,幽默雋永,形象生動:英語諺語寓意深刻,啟迪人生哲理。因此,英語學習中,諺語的恰當滲入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英語諺語教學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重點要求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樣,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成為了英語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以往的單調的語法語言點講解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失去聽課的興趣。如果結合一些諺語教學,就能使枯燥的語言點講授變得生動有趣。如講解There be句型時,利用諺語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盡成 )結合講解句型,學生會興致勃編起 Where there is rubbish, there are flies.等的句子。
此時,教師可以引用“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 ”;講解too...to...的用法時, 可引用“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學到老 ”。
在學生眼里,諺語和童謠一樣簡潔易懂,恰當地使用諺語,如下面與動物有關的諺語在能滿足學生愛動物的天性的同時,更能讓學生感受教師的博學,從而大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利用生動形象的英語諺語進行教學,為英語語法學習提供了新途徑
英語諺語簡潔凝練,充分體現了英語語言在各個方面的特點。如果將語法知識通過相應的結構正確、通俗易懂的諺語展現出來,讓學生通過諺語掌握語法規則,無疑是一種快捷、有效的學習途徑。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生動形象的英語諺語,為學習枯燥的英語語法營造了一種新的學習氛圍,為英語語法學習提供了新途徑。
例如,在復習動詞 ing形式作定語時修飾名詞且與主語有邏輯關系時,可借助以下諺語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
Let sleeping dogs lie. 別弄醒睡著的狗 (意為別惹事生非)。
在講解定語從句時,可利用下列諺語:
(1)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發光的不都是金子。
(2)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講解定語從句例句(1),還可以補充復習部分否定的語言點,可說是一舉兩得。再如,在學習形容詞比較級時,教師可以利用諺語“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學習副詞比較級時可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動比語言更響亮)”;學習形容詞和副詞最高級時則可用“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creaks most”。顯然,學生若能堅持熟記某些諺語,對于其領會、記憶和鞏固語法知識大有幫助。總之,教師在講授語法和語言點的時候,若能恰當地引用相應的諺語進行知識講解,并要求學生記住這些諺語,能促進對難點和重點的突破和理解。
3利用英語諺語,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在西方,英語諺語一般產生于濃厚的文化背景之中,在課堂中灌輸相關諺語,學生會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并對英語國家有進一步的了解。如果教師能適當地幫助學生進行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則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如在中國,用“狗”來形容一個人時,往往帶有一定的貶義,但在西方,狗卻是忠誠的象征,因此,“dog”一詞在英語諺語中頗受歡迎。
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2)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一旦給人加個壞名聲, 他就永遠洗不清。
通過比較,學生往往會發現原來“dog”也包含這么多有趣的文化現象,就會更加愿意去學習英語,去發現英語中的“秘密”。
另外,英語諺語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雖然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資源來完善課堂,可是有限的課堂時間卻使教師面臨著一個新的困惑:內容多了,活動多了,知識面卻不一定寬了。筆者認為,諺語對語言點、詞匯等方面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如在教授“sea (大海)一詞時,教師可在課堂呈現一些與“sea”相關的諺語。
如 :(1) 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 捕魚要到大海。
(2) 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靜的大海練不出好水手。
這些諺語在讓學生很好地掌握“sea ”一詞的同時,又讓學生了解了英國人民的生活和斗爭與海洋和水運事業有著密切關系。同時,諺語還能讓人明白哲理,例如: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4結束語
總之,英語諺語的妙用使得英語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在日常的語法教學中,我們要多一雙發現的眼睛,多一份認真的思考,找出適合學生實情的更多的學語法新途徑,相信我們摸索出來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一定能收到一石二鳥的功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語法;語法學習;教學方法
所謂英語語法,就是英語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主干,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簡單來說,語法就是把學習者所學的單詞和短語按照固定的法則組合起來,從而達到順利溝通的目的。接下來,我們談談英語語法的教學目的。在英語教學中,開設語法教學,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擴展詞匯、短語的同時,正確、熟練地掌握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任何版本的語法書和教材都應該按照從基本的詞與詞之間的法則到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法則,逐漸過渡,實現從簡入深的教學原則。
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我們有著多年的漢語學習方法,然而同樣的學習方法拿到英語學習中是不奏效的。這是因為英語和我們漢語在語法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覺得英語不好學的原因了。所以說,在語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們談一談英語語法教學中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
1 針對學生普遍認為英語語法難學,做好語法重點和難點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學習過程中的輕重之分,重點的地方,一定要勤加苦練。例如,在英語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致性的問題。所謂一致性原則,一是指英語句子的主語和謂語之間的一致,讓學生明白記住類似于“I am、You are, He/She is、We are,They are” 這樣的搭配,不要在使用過程中,寫出或者說出“I are、 you is”這樣的錯誤結構。二是指文章或段落中,一句話中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時態一致原則。很多英語教師在工作中會經常發現類似于這樣的現象:① When my mother came home yesterday, I am watching TV.② Last week,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friend,We buy a lot of things we like.以上兩個例子都存在時態不一致的問題。第一個例子中,復合句的主句和從句謂語動詞時態不一致,這樣的表達就不能說明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時間發生的,這是一個錯句子。第二個例子中有兩 句話,顯然兩個句子本應該是在描寫同一件事情,然而,后一句和前一句的謂語動詞時態并不一致,也是很難讓人理解這是在寫同一件事情。諸如以上這樣的語法錯誤,英語教師必須采用讓學生多寫文章、多造句,同時加強口語口頭造句和說話練習的手段,讓學生逐步地養成英語說話和寫作的習慣。
2 英語語法教學要與大量的漢譯英造句練習相結合。教師可給出一定數量的英語中常見的句式結構和相關的例句,然后讓學生自己動腦運用自己所學的詞匯造出同樣句式結構的句子。在這樣的練習中,模仿、重復、大量是必要的三個重點。
比如,教師在講解存在句型(There be)時,要先解釋好存在句型的意義。存在句型是一種表示在某地或某時存在某物的特殊句式結構,說它特殊,是因為在句子中be之后出現的名詞,是這個句子的主語,而前面的be則是謂語。然后教師給出例句: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這句表示“在我家前面有一棵樹”。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party next week. 這句表示“在下周,將會有一個英語晚會”。兩個例句充分說明了There be這一句型是表示 “存在”這一意思的。最后安排學生仿照兩個例句做造句書面練習和口頭練習,在大量的練習中,讓學生們對句子結構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就能夠在實際運用中,發揮自己的語言能力,達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總之,英語語法教學必須本著精講多練的原則,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學生自己大量的練習,也不能只要求學生多練多做題,而沒有在開始的時候,把語法現象講透徹。講與練,必須緊密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才能使學生樹立起重視英語語法的觀念,講究英語語法在實際中的準確運用。
參考文獻
[1] 讀說在突破英語語法方面的作用,《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
[2] 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