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滅鼠好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農田統一滅鼠最佳時機
農田鼠害防治的最佳時期是每年春、秋兩季。春季是老鼠繁殖的高峰期,早春隨著氣溫的開始回升,害鼠活動日趨頻繁,并開始繁殖,此時滅鼠則能減少春季繁殖量,收到“殺一滅百”的效果,對控制全年的害鼠數量會起到很大作用,可保證春播保全苗和農作物正常生長,減輕播種期鼠害程度;春季冬眠鼠大量出巢,害鼠的儲糧大部被吃光,處于貧食期,饑不擇食,這時投放的滅鼠毒餌對老鼠的誘惑力很強,容易取食,滅鼠效果好,因此,東北春季滅鼠最佳時期確定為4-5月份,華北3-4月份,南方可繼續提前。秋季農作物已經成熟,此期老鼠需要準備食物過冬,其活動也會更加頻繁,此時滅鼠既可保證秋收作物順利成熟收獲,顆粒歸倉,減少鼠耗損失,還可起到壓低越冬基數,減輕下一年鼠害的作用。
2 農田滅鼠方式方法
農田害鼠具有流動性強,群體龐大,繁殖速度快,一家一戶分散滅鼠,或多家不在統一時間內滅鼠,對它整個群體數量和繁殖不會造成大的影響,所滅掉的老鼠很快就可以通過繁殖將數量補充上去,同時農田老鼠能很快遷移危害,因此必須開展大面積統一滅鼠,才能把老鼠的種群密度壓低到較小程度,確保成功有效。一般情況做到“五統一”,即統一組織、統一技術、統一供藥、統一配制毒餌、統一投放。
3 鼠藥選擇與配置
推薦使用抗凝血殺鼠劑,該藥劑使用濃度低,毒殺力強,滅鼠譜廣,適口性好,且有利于環保,最重要的是一次投藥對近乎所有害鼠均有較高的滅鼠效果。如:0.5%溴敵隆水劑、大隆(溴鼠靈)。同時使用鼠藥配置毒餌投放滅鼠的方式。
0.5%溴敵隆水劑母液制毒餌進行滅鼠,使用濃度為1:100,其配制方法為:先用0.5%溴敵隆母液1千克對溫水8―10千克,充分攪拌倒入100千克餌料中拌勻,待藥被吸干后,用塑料薄膜覆蓋悶堆30分鐘,然后攤開晾干,即成0.005%溴敵隆毒餌。
4 鼠藥投放技術
4.1 投藥準備工作
提前做好投藥前各項準備工作,如:查清鼠洞位置和數量;準備好大藥勺、投藥匙、毒餌桶(或者厚塑料袋)、手套;通知滅鼠時間,要求和注意事項,防止發生人畜中毒;了解近期氣象預報,選定近3--5天連續無雨的日子,作為投藥最佳時間。按照每10公頃1個投藥員的標準進行投藥員技術培訓。
4.2 投放毒餌
毒餌投放是滅鼠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防治效果和投入成本。投放以人力和物力消耗少,地點易被鼠類發現為原則。
4.2.1 投藥方法
4.2.2.1 等距離投餌:也稱棋盤式投餌,在滅鼠地塊上,按行5米列10米的棋盤式網格,于行列交會點投放5克左右毒餌,行列密度依鼠類密度確定。
4.2.2.2 封鎖帶式投餌:害鼠在農田中的分布,以田埂為多,根據這一特點,毒餌應等距離投放在田埂,特別是寬田埂上,以及田塊周圍由田邊向田中10米寬的幅度范圍內。
4.2.2.3 條狀投餌:其方法類似農作物條播。即在滅鼠地區,每隔一定距離,呈直線狀投餌,殺鼠劑毒餌投放量每米1-3克。條狀投餌操作簡便、投餌工具簡單易制,滅鼠效果也較好,適用于鼠密度高的地區、草原或農田春播前、秋收后的地塊采用。
4.2.2.4 飽和式投餌法:針對慢性抗凝血劑具有慢性毒力強于急性毒力及殺滅率優于急性藥劑的特點,采取多次投餌以提高效果。方法是將單位面積總投餌量分為3次投撒。第一次投量占總投量的1/2,間隔不超過48小時,接連進行第二和第三次補投余下的毒餌。補投余餌時,前次餌料被吃掉多少就補多少,全部被吃光則加倍補投。最后檢查時,如地面尚有余餌,說明害鼠已基本殺死。
4.2.2 投餌地點
4.2.2.1 洞口投餌
普遍用于野鼠和家鼠。將毒餌投在距鼠洞口0.1-0.3米鼠出入的道上。農田、荒地鼠每洞投5~10克。洞口投餌簡便易行。
4.2.2.2 按鼠跡投餌
將毒餌投在鼠類經常活動的場所。采取此法比洞口投餌工效高。一般每公頃3千克左右(具體根據鼠密度和鼠種確定),鼠跡密集、多洞口棲鼠及林區或居民建筑內滅鼠均可采用此法。但餌料暴露,易造成家畜、鳥類的誤食中毒。
一、農田投藥方法
今年農田滅鼠投放毒餌統一采用洞口外一次性飽和投餌法、封鎖帶式投餌法和毒餌站投餌法。
1.洞口外一次性飽和投餌:普遍用于野鼠和家鼠。將毒餌投放在距鼠洞口0.1-0.3m鼠出入的道上。農田、荒地鼠每洞投毒餌5-10g。洞口投餌簡便易行,是此次滅鼠的主要投藥方法。
2.封鎖帶式投餌:害鼠在農田中的分布,以田埂為多,根據這一特點,毒餌應等距離投放在田埂上,特別是寬田埂上,以及田塊周圍由田邊向田中10m寬的幅度范圍內。
3.農田毒餌站投餌:一般每畝農田(畝)設置毒餌站兩個。每個毒餌站投毒餌50-80g。
二、農舍投藥方法
此次農舍滅鼠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滅鼠措施。
1.物理方法。利用捕鼠夾、捕鼠籠、粘鼠板等進行滅鼠。
2.化學方法。投藥方法統一采用毒餌站投餌法,毒餌站放在前后院害鼠經?;顒拥碾[蔽處,一般每戶農舍設置毒餌站兩個,每個毒餌站投放毒餌50-80g。
三、毒餌站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毒餌站的制作。毒餌站的種類很多,可以因地制宜,其中效果好、制作方便的毒餌站有以下幾種。?一是pvc管毒餌站:用口徑為5-6cm的pvc管制成,在房舍區,毒餌站的長度可在30cm左右,農田的毒餌站長度在45cm左右(不算用來遮雨的突出部分)。二是礦泉水瓶、純凈水瓶毒餌站:將礦泉水或純凈水瓶的兩端去掉,兩個套在一起,用膠帶粘牢即可。三是花缽毒鉺站:可將口徑為20cm左右各種花缽的上端敲開一個缺口,缺口口徑在5-6cm之間,翻過來扣在地面即可,花缽毒餌站適用于房舍區滅鼠。另外在房舍區也可用磚把毒餌圍起來,下面留一個5-6cm左右的開口,或者將瓦片斜靠在墻邊,將毒餌放置在瓦片下,制成簡易毒餌站。
2.毒餌站的使用方法。在室內放置毒餌站時,可將毒餌站直接放置在地面,用石塊稍作固定即可。在野外使用時,用鐵絲把兩端固定,鐵絲留15cm用于插入地下,地面與pvc管應留有3cm左右的距離,以免雨水灌入。
四、安全措施
投餌期間,要落實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安全措施,以防人畜中毒事件發生。
1.農舍投毒餌期間,一定要看護好小孩,以免誤食中毒,并將家禽、家畜圈養起來。
2.田間投放毒餌的區域應有標志,在此區域應禁止放養家禽、家畜;水源地及周圍不得投放毒餌。
3.專業投餌人員在投放毒餌時應戴上手套,不準赤手抓毒餌,尚未投放完的毒餌應集中保管,不得隨意到處擺放,裝過毒餌的容器要集中處理不得再作它用。
4.滅鼠結束后應及時將殘剩的毒餌進行收集,集中處理。要及時收集死鼠和中毒的家禽、家畜,進行深埋處理。由于老鼠身上帶有許多病菌,加之被毒死后體中帶毒,因此稍不注意就會成為許多疾病的傳染源,或腐爛發臭造成污染,或被其他禽畜取食導致二次中毒。對死鼠最佳的處理辦法是統一集中,挖坑深埋,千萬不能另作它用或暴尸野外。被死鼠污染的糧食和食物不能再食用。
5.根據此次滅鼠所用的鼠藥備足解毒藥劑—維生素K1,確保中毒后有解藥解救。
通過持續開展群眾性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動,進一步完善綜合防制措施,將“四害”密度始終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發展已取得的成果。
(一)鼠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0-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防止老鼠進入室內為患的防鼠設施(包括防鼠箅子和地漏、防鼠門窗、排氣換氣扇的防鼠網和填堵管線孔洞縫隙等)合格率≥93%。
(2)室內鼠跡(包括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糞、鼠咬痕、鼠洞、鼠道等)陽性率≤5%。
(3)不同類型的外環境每1000米地段發現鼠跡≤5處。
2.單位考核標準
(1)防鼠設施:房間數(大于15平方米房間按每15平方米為1間折算)10間以下的單位防鼠設施完全合格;10間以上的單位防鼠設施不合格房間數不超過1間。
(2)室內鼠密度控制水平:房間數20間以下的單位發現鼠跡的房間數為0;20間以上的單位發現鼠跡的房間數不超過1間。
(3)外環境鼠密度:不得查見有鼠洞、死鼠、活鼠等鼠跡。
(二)蚊蟲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1-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累計檢查每1000米外環境地段發現有蚊幼蟲(俗稱砂蟲子)各類小型積水點≤0.8處。
(2)對大中型水體(包括池塘、湖泊和河流),沿岸每隔10米,用500毫升容量的采樣勺取樣1勺,發現有蚊幼蟲和蛹的陽性勺占總取樣勺的百分比≤5%,平均每陽性勺少于8只蚊幼蟲和蛹。
(3)考核人員在公園、花房、汽修廠、輪胎集放地,暴露右小腿,上午8:00-10:00或16:00-18:00期間,觀察半小時,以及考核人員在居民區、單位、公共場所等外環境,暴露右小腿,從日落后半小時開始,觀察半小時,腿上蚊蟲的停落只數平均每人次≤1.5只。
2.單位考核標準
對一個單獨的單位進行蚊蟲密度控制水平評價時,要求不得查見蚊幼蟲存在的各類積水容器和各類坑洼積水。
(三)蠅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2-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生產銷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場所(如廚房、熟食間、無包裝食品櫥柜等)不得有蠅,室內不得存在蠅類孳生地(指適宜于蠅類孳生的腐敗動物、腐敗植物、人糞、禽畜糞和生活垃圾的容器或地點)。
(2)室內有蠅活動的房間陽性率≤9%,有蠅房間蠅密度≤3只/間。
(3)所查蠅類孳生地檢出有活蛆或蛆蛹的點位數比例≤5%。
(4)防蠅設施(指能夠阻擋蠅類進入室內或接觸食物的設施,如紗門、紗窗、風幕機、門簾、紗罩等)合格率≥90%。
2.單位考核標準
(1)生產銷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場所不得有蠅。
(2)室內成蠅密度控制:房間10間以下的單位有蠅房間數為0,11間-3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1間;31間-6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3間,61間-100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6間。有蠅房間蠅密度≤3只/間。
(3)室內外不得有蠅類孳生地。
(4)防蠅設施全部合格。
(四)蟑螂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3-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蟑螂成蟲或若蟲(幼蟲)房間侵害率≤5%,平均每陽性間(處)蟑螂成若蟲數小蠊≤10只,大蠊≤5只。
(2)蟑螂卵鞘房間查獲率≤3%/間,平均每陽性間(處)卵鞘數≤8只。
(3)蟑跡(指蟑螂尸體、殘尸、空卵鞘殼、糞便等)房間查獲率≤7%。
2.單位考核標準
(1)機關、企業、學校、醫院、餐飲店、商場、超市等場所,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蟑螂侵害房間不超過2間;房間數60間以上的單位侵害房間不超過3間。
(2)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查獲蟑螂卵鞘的房間不超過2間;60間以上的單位查獲蟑螂卵鞘的房間不超過3間。
(3)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查獲蟑跡房間不超過3間,60間以上的單位查獲蟑跡房間不超過5間。
二、工作安排
(一)滅鼠
在轄區各單位、住戶針對鼠害情況自行開展滅鼠的同時,街道會在年內分別于春、秋季各組織開展1次群眾性統一滅鼠突擊活動。春季滅鼠統一投放滅鼠毒餌的時間為4月19日至20日,秋季滅鼠統一投放滅鼠毒餌的時間為9月14日至15日。滅鼠用藥以溴鼠靈滅鼠毒餌為主。室外環境滅鼠應購置安放滅鼠毒餌盒,將滅鼠毒餌投放在毒餌盒內,以延長毒餌的滅效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二)滅蚊蠅
4月至10月份為組織開展滅蚊蠅活動施藥的重要時段,根據氣溫的高低情況,每周對垃圾堆放點、廁所糞池、污水溝、積水點等蚊蠅孳生場所噴灑殺蟲藥液1至2次。外環境滅蚊蠅以辛硫磷、雙硫磷、馬拉硫磷等有機磷類或辛硫·高氯氟乳油等復配殺蟲劑為主;室內環境滅蚊蠅以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
(三)滅蟑螂
5月至9月份為組織開展滅蟑螂,動施藥的重要時段,此期間每個月對有蟑螂活動的室內外環境,各進行1次滅蟑螂施藥。滅蟑螂用藥以毒死蜱殺蟑膠餌、1.5%乙酰甲胺磷滅蟑螂藥餌、殘殺威、順式氯氰菊酯、速滅靈等殺蟲劑藥液、氯氰菊酯殺蟑熱霧劑等為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
病媒生物防制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發生、流行的重要環節,是一項長期的社會衛生防病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領導,落實分管領導和具體負責人,保證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到位。要多形式、多途徑、寓教于樂地大力宣傳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關科普知識,充分發動群眾,積極支持、配合、參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二)明確責任,落實經費
為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到實處,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組織實施好各自責任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點是單位食堂、庫房、廁所、垃圾收集點、陰陽溝以及出租房從事餐飲、食品經營的門店);負責組織所管轄區內各單位、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居民小區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按事權劃分,負責指導、督促其所管范圍的食品生產和加工、流通及餐飲服務行業、酒店(賓館)、旅店和所管的醫院、學校完善防鼠、防蠅設施,搞好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負責做好轄區內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藥物組織、用藥安全、檢查考核等事項,為轄區內各單位、生活小區、市場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征訂服務,并按時將所訂藥物發放到位。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
病媒生物防制經費的籌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進行,根據單位、生活小區、市場、個體工商戶各自責任范圍應施藥的室內外環境面積大小、行業特點確定用藥種類和數量。各單位所需的除四害藥物,原則上統一在所在轄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訂購(當年采購了病媒生物防制專業服務的單位可不參加藥物訂購),亦可自行采購市場上經營的依法生產的合格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嚴禁銷售、購買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氟乙酰胺(1080)、氟乙酸鈉(1081)、毒鼠強(424)、毒鼠硅、鼠立死、甘氟等急性劇毒滅鼠藥(不法商販違法經銷的違禁鼠藥常以三步倒、王中王、氣死貓、聞到死、全殺光等名稱出現),違者將被依法追究責任。
(三)統一行動,綜合防治
1.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要堅持“五統一”(即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時間、統一藥物、統一檢查)、“三結合”(環境治理與藥物殺滅相結合、經常性與突擊性相結合、專業隊伍有償服務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組織發動群眾大搞環境衛生,狠抓病媒生物孳生場所治理,在完善防鼠、防蠅的基礎上,科學合理使用滅鼠殺蟲藥物,力爭取得良好效果。
2.要進一步發揮好專業公司的作用,使用本級財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專項經費和市級財政專項補助經費,公開招標采購公共衛生服務,組織專業公司對城市公共環境、農貿市場、居民小區(院落)、餐飲食品等重點單位周邊外環境進行滅鼠殺蟲施藥。要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監督管理,提高服務效果。各社區(村)要做好專業公司深入村社區開展滅鼠殺蟲服務的協調、配合工作,并監督專業公司按質按量服務到位。
3.使用滅鼠殺蟲藥物要做到專人管理,一是建立藥物發放登記備案制度,嚴格按技術要求操作,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嚴防人畜中毒事故發生。二是統一投放滅鼠毒餌時,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各單位要將集中投藥的時間及安全注意事項向群眾公示,要教育好小孩、管好家禽家畜和寵物,切勿誤食鼠藥中毒(對誤食溴敵隆、溴鼠靈等抗凝血類滅鼠劑中毒者,應及時到醫院用特效解毒藥維生素K1靜滴或肌注解救,中毒救治咨詢電話:)。
4.提倡經濟條件許可的單位,特別是糧庫(站)、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農貿市場、餐飲店(食堂)、酒店、賓館、旅店、醫院、學校等重點行業單位,聘請專業服務公司提供滅鼠殺蟲有償服務。滅鼠殺蟲專業服務公司,必須證照齊全(有經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專業人員技術培訓合格證)。
(四)突出重點,打牢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基礎
2021年城區將接受國家衛生城市第二輪復審,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重點抓好城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為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打下堅實基礎。要結合肺炎疫情防控、鞏固提升省級衛生城市(縣城)成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通過治理城鄉環境衛生、科學實施化學防治,持續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防止媒傳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按事權劃分,負責指導、督促街道辦事處內其所管范圍的食品生產和加工、流通及餐飲服務行業、酒店(賓館)、旅店和所管的醫院、學校完善防鼠、防蠅設施,搞好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負責做好轄區內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藥物組織、用藥安全、檢查考核等事項,為轄區內各單位、生活小區、市場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征訂服務,并按時將所訂藥物發放到位。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通過搞好環境衛生治理,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完善防鼠、防蠅設施,購買病媒生物防制專業服務等途徑,帶頭組織開展好各自責任范圍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五)檢查督促,嚴格考核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認真督促搞好各自責任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各社區(村)、各行業單位、居民小區、農貿市場開展病媒生物防制達標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不按規定開展活動和“四害”密度超標的單位或個人限時整改。街道將組織有關單位人員,對轄區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對問題突出的將給予通報批評。根據《省愛國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單位和個人不配合開展或者不參與殺滅病媒生物活動,病媒生物密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街道2021年病媒生物防制技術方案
一、總體防制策略
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制策略,通過發動廣大干部群眾,大搞室內外環境衛生,縮小與根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繁殖、藏匿場所,完善相關防范設施,盡量減少病媒生物進入室內和接觸食品的機會,科學、合理、安全使用滅鼠殺蟲藥物,實現有效控制鼠蟲害密度并減輕其危害的目標。
二、分項防制技術
(一)滅鼠
1.環境防治
一是治理臟亂差環境,清理室內外雜物,清除叢生的雜草。用玻璃碎片堵塞室內外環境所發現的鼠洞。用鋼絲球或水泥對建筑物上易被老鼠利用進入室內的孔洞和縫隙進行填堵。減少老鼠的隱蔽場所,防止鼠類的隱藏利用。
二是完善防鼠設施。增設防鼠網、防鼠門等設施,修補被鼠啃咬壞的門窗,保管好食物和存放的糧食,盡可能地斷絕鼠糧。地下室、第一層樓的窗戶和所有的通風孔、排水孔,都要加設鍍鋅鐵絲網,網眼為6毫米×6毫米;糧食、食品倉庫、食堂、餐館的貯藏室要安裝防鼠鐵門,或在木門的下段鑲上鐵皮踢板,踢板高度為0.6米,門窗關好后要合縫,縫隙要小于6毫米。
2.藥物和器械
一是毒餌滅鼠。今年市區統一采用第二代抗凝血滅鼠劑溴敵隆糧食毒餌,城市下水道滅鼠輔以溴鼠靈蠟餌。投放滅鼠毒餌要求:干毒餌每堆投放量為10-20克,室內每15平方米投1-2堆,室外每5-7米遠投1堆,藥應投在墻角、墻邊、櫥柜等家具遮掩處以及圍墻邊、堤坎邊、鼠路旁、鼠洞周圍。投藥點要平整、干凈。房屋滅鼠以平房、樓房底層以及有鼠活動的頂棚、樓層為重點。一般單位、住戶的廚房、食堂、保管室、倉庫、廁所、綠化帶、垃圾雜物堆放點、下水道口等處為投藥重點。糧食、食品、餐飲、娛樂、賓館、旅店、醫院等為滅鼠的重點行業,應增設毒餌盒,室內每15平方米2個,室外靠墻邊每10米遠1個,因地制宜地選擇多種滅鼠毒餌,輪換使用,長期保留毒餌滅鼠。對使用干毒餌滅鼠效果不佳的環境,用溴敵隆滅鼠母液,選用老鼠喜歡吃的食物配制成新鮮毒餌進行滅鼠。對潮濕環境、下水道等處,配以溴鼠靈滅鼠蠟餌進行滅鼠。
二是器具滅鼠。不宜使用藥物滅鼠的室內場所,可采用粘鼠板、捕鼠夾、捕鼠籠、電子捕鼠器等器械滅鼠。為減少家鼠的新物反應,在使用粘鼠板、捕鼠夾、捕鼠籠時,一般在前3-7天粘鼠板不打開,捕鼠夾、捕鼠籠不支起,使鼠有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再打開粘鼠板和支起捕鼠夾、捕鼠籠。
(二)滅蠅
1.環境防治
一是將適合蒼蠅孳生的垃圾、糞便、腐爛動物尸體等物質處理好。要搞好廚房、食堂、廁所、畜圈、禽舍等場所的衛生,經常打掃保持清潔。管好人畜糞便、垃圾,及時清除,對廁所糞池應加蓋密封。推行垃圾袋裝化(袋子要完好不能破損,袋口要扎緊),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大便,處理好寵物的糞便等。妥善保管飼料,防止招蠅生蛆。
二是完善防蠅設施。廚房、食堂、餐飲操作間、食品加工生產車間等場所,要安裝紗門、紗窗或防蠅門簾、風幕機。紗門應向外開并帶門弓或彈簧,自動關閉。廚柜必須有紗門,存放食品處有紗罩,防止蒼蠅接觸食品。
2.物理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采取蠅拍拍打、粘蠅彩帶和粘蠅板粘捕、捕蠅籠誘捕、滅蠅燈捕殺和毒餌誘殺的辦法滅蠅。
二是化學防治。滅蛆—對旱廁、垃圾存放點等蠅類孳生地,可用0.5%吡丙醚殺蟲顆粒劑,按20克制劑/平方米用量施藥;也可使用敵百蟲、馬拉硫磷等有機磷殺蟲劑。滅成蠅—室外環境選用噴灑辛硫磷、雙硫磷、馬拉硫磷等有機磷殺蟲劑或辛硫·高氯氟乳油等滅蠅,室內環境選用滯留噴灑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藥液或使用氣霧殺蟲劑滅蠅。
(三)滅蚊
1.環境防治
治理好積水是滅蚊的根本方法。各單位、社區(村)要發動群眾,大搞環境衛生治理,鏟除住宅周圍的雜草,消除積水,填平洼地,翻缸倒罐,疏通溝渠河道,清除蚊蟲孳生環境。
2.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在學校宿舍、居民住房、賓館房間等使用蚊帳、紗門、紗窗,防止蚊蟲叮咬傳播疾病。
二是生物防治。滅蚊幼蟲(蚊幼蟲俗稱砂蟲子)—對蓄水池、消防池、人工湖等水體通過養魚的辦法來阻止蚊幼蟲孳生。對人工湖、噴泉水池、灌溉渠等水體,為避免傷害魚類、水鳥,可采用無毒無害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微生物殺蟲劑按每平方米1-1.5克稀釋100倍進行噴灑。
三是化學防治。滅蚊幼蟲—對污水溝和積水點,可用0.5%吡丙醚殺蟲顆粒劑,按20克制劑/立方米用量施藥,或投放倍硫磷拌砂粒制成的緩釋劑。滅成蚊—地下室、旱廁等成蚊集聚處用速滅靈(10%烯丙·氯菊)熱煙霧劑進行煙熏滅蚊。室外綠化帶等有成蚊活動的場所用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作滯留噴灑滅蚊。室內也可使用氣霧殺蟲劑、電子滅蚊器等滅蚊。因地區蚊類優勢種群對溴氰菊酯、敵敵畏已產生較高抗藥性,建議暫停使用這兩種藥物。
(四)滅蟑螂
1.環境防治
一是鏟除蟑螂的孳生條件,整頓室內外衛生,清理雜物堆放點。
二是翻箱倒柜,清走并壓碎蟑螂卵鞘、清除蟑螂尸體。
三是用水泥、石灰或玻璃膠等填堵縫隙,盡量減少蟑螂的躲藏之處。
四是妥善保管食品,對用過的餐具,吃剩的飯菜以及生活垃圾,要及時清洗和處理。潲水缸要加蓋,以減少蟑螂取食機會。
2.物理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熱殺:在飯店、單位的食堂用高壓蒸汽吹入蟑螂躲藏的縫隙。家用的竹木家具,特別是菜櫥,若有蟑螂孳生,用開水洗燙。誘捕:將新鮮的面包、糕點碎屑、炒面粉等香甜食物作誘餌放于大口瓶中,折一紙條搭于瓶口與地面之間作橋梁,夜間放于墻角櫥柜邊等蟑螂多的場所誘捕蟑螂。粘捕:在涂有粘合劑的硬紙片上,放上蟑螂喜食之物于蟑螂活動場所粘捕蟑螂。
二是化學防治。方法一:投放滅蟑螂毒餌。如1%毒死蜱殺蟑膠餌、1.5%乙酰甲胺磷滅蟑螂藥餌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特別是殺蟑膠餌,持效期較長;方法二:涂抹殺蟑螂粉筆或撒藥粉。將藥筆在蟑螂活動場所劃上幾道粗線,或撒上藥粉帶,蟑螂爬行經過藥筆畫線或藥粉帶即被觸殺;方法三:噴灑殺蟲藥液。對蟑螂密度較高的場所,可噴灑殘殺威、順式氯氰菊酯、速滅靈等殺蟲劑藥液滅殺蟑螂;方法四:施放殺蟑煙劑。對垃圾收集房、垃圾通道、下水道等環境用1%高效氯氰菊酯殺蟑熱霧劑熏殺蟑螂,對室內環境可施放殺蟑煙彈。
三、用藥安全措施
(一)在投放滅鼠藥前,要做好宣傳告知,管好小孩和家禽家畜,以免誤食中毒。若發現誤食者應即時送醫院診治,維生素K1對誤食溴敵隆等抗凝血類滅鼠藥具有特效解毒作用。
關鍵詞D型肉毒梭菌毒素;生物滅鼠劑;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481+.9;S482.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175-02
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劑1 000萬毒價/mL系青海省京科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聯合研發的最強的神經麻痹毒素之一。該品的毒理作用是害鼠經口攝入后,經腸道吸收后作用于顱腦神經和外周神經與肌肉接頭處及植物神經末梢,阻礙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肌肉麻痹,引起運動神經末梢麻痹,毒性極強,試鼠吞食后3~7 d內死亡[1-3]。毒餌在草地上放置6 d內,試鼠死亡率為90%~100%;8~10 d逐漸分解,基本無毒。試鼠死亡高峰期為采食毒餌后3~4 d,并且5 d內已接觸過毒素的試鼠不產生明顯的耐藥性。
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農牧研究所于2005年3月和2006年4月先后2次與一場、二場、四場有關人員,在山丹馬場一場草原及一、二、四場和總場、電廠、農牧研究所的退耕還林地用1 000萬毒價/mL 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劑進行了滅鼠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為:1 000萬毒價/mL 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劑(400 mL瓶裝);量筒1 000 mL 1個、量杯100 mL 1個、測繩、30 m卷尺、木頭樁(50個)、塑料手套、大塑料桶(提水)、小塑料桶(盛對水藥液)、塑料編織袋、毒餌投放工具、標志旗等。
1.2試驗設計
1.2.12005年試驗。試驗組人員在一場草原(一碗泉)、一場退耕還林地、二場退耕還林地及二場草原、四場退耕還林沙棘種植地內共設置了8個觀測點。包括2005年大面積滅鼠工作共用滅鼠劑2 415 mL,配制毒餌1 730 kg。毒餌投放在8個觀測點有效范圍內的鼠洞口進行藥效試驗。各觀測點設置情況見表1。
1.2.22006年試驗。試驗組人員在總場機關、電廠及農牧研究所退耕還林沙棘種植地內共設置了4個觀測點。包括2006年大面積滅鼠工作共用滅鼠劑3 200 mL,配制毒餌3 000 kg。毒餌投放在4個觀測點有效范圍內的鼠洞口進行藥效試驗。各觀測點設置情況見表2。
1.3試驗實施
根據滅鼠劑使用說明中的毒餌配制方法,選擇配制濃度為1/1 000。2005年試驗選用小麥及青稞拌餌,共拌毒餌1 730 kg。按每50 kg小麥加滅鼠劑50 mL,對水4 kg共配制毒餌930 kg。按每50 kg小麥加滅鼠劑60 mL,對水4 kg配制毒餌800 kg。2006年試驗按每50 kg小麥加55 mL滅鼠劑,對水4 kg共配制毒餌3 000 kg。每次配制毒餌后均裝袋燜捂12 h,翌日投放于退耕還林大面積滅鼠及該次試驗的地塊內。試驗觀測點區域內有效洞口逐洞投餌,洞口投餌量為15~20粒。
2結果與分析
2.1藥效分析
2005年退耕還林沙棘種植地塊內害鼠危害程度較往年稍輕,8個觀測點區域內除一場的1#、2#觀測點內投藥前有很多生鼠竄動現象,有效洞口數也較多外其余各個觀測點很少有生鼠竄動。在投藥后第6天對1~8個觀測點均采用堵埋鼠洞法觀察滅鼠情況,并多次對1~8個觀測點進行復查,發現洞口剩余毒餌較多,草原鼠似乎不太喜食此種糧食毒餌,地塊內生鼠較少。其余觀測點區域內無生鼠活動現象,有些洞口有剩余毒餌。試驗地里死鼠較少,個別觀測點內偶爾可見到死鼠。經解剖一死鼠發現害鼠死后不久,尸體稍軟未完全僵硬,胃內有少許毒餌碎粒,但害鼠的心、肝、肺均有明顯的出血病狀。2005年試驗各個觀測點滅洞率為69%以上,平均滅洞率達76.4%。2006年試驗結果各個觀測點滅洞率為89.5%以上,平均滅洞率達91%。通過2年的試驗,共設計了12個試驗點進行試驗,其平均滅鼠率為82.5%,最高的達91%。試驗結果表明此種滅鼠劑對鼠類天敵和牲畜安全,無二次中毒現象發生,是一種安全、高效、經濟的生物滅鼠劑。
2.2效益分析
在做好滅鼠試驗的基礎上,2006年開始推廣應用,連續5年來在四場退耕還林地和各場草原累計推廣5 333.33 hm2。按滅鼠劑降低成本為75.00元/hm2計算,共獲得直接經濟效益達4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1 000萬毒價/mL 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劑按1/1 000的濃度用小麥配制的毒餌對場區田間鼠及倉庫鼠都有較好的滅殺效果,對草原鼠滅殺效果較前2種稍次之,故建議今后在場區大面積滅鼠工作中可推廣使用該種滅鼠劑。草原鼠害是我國草原生態建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它不僅嚴重影響草場生產力,而且會加速草場的退化[4]。經小區試驗和大面積示范推廣結果表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劑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滅鼠制劑,不僅對高原鼠兔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傷害鼠類天敵。具有毒性強、用量少、成本低、無二次中毒、適口性好、見效快、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使用方便等優點[5]。對保護鼠類天敵、維持草原生態平衡、維護草地生物多樣性、控制害鼠種群數量回升、減少擴散、使治理后的草場植被再次免遭破壞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減少了化學藥品對草地的污染。因此,在草地鼠害治理中,推廣應用這一新型生物滅鼠技術[6],對持續控制草地鼠害、保護草地生態環境、維護草地生物多樣性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參考文獻
[1] 蘭德珍,才拉加,賀有龍,等.D型肉毒梭殺毒素防治高原鼠兔田間小區試驗[J].青海草業,2006(3):89-90.
[2] 景增春,王啟基,史惠蘭,等.D型肉毒梭菌毒素滅鼠試驗[J].草業科學,2006(3):71-72.
[3] 徐秀霞,孫生合,王慧娟,等.D型肉毒梭殺毒素防治高原鼠兔小區試驗及示范推廣[J].四川草原,2006(6):221-222.
[4] 趙偉,王建國,黎陽.1500萬毒價/mL D型肉毒殺鼠素在新疆地區防治草原鼠害的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159-160.
[5] 張西云,張君,牛小迎.D型肉毒梭菌毒素殺滅高原鼠兔試驗[J].四川草原,2004(8):19.
關鍵詞 養殖場;鼠害;控制;消滅;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0-0244-02
老鼠為哺乳動物,有很強的繁殖能力,1對老鼠平均每年可繁殖超過1.5萬只后代,平均每只老鼠可偷食糧食9 kg左右。除此以外,老鼠還會傳播鼠疫,咬娜死嗟納活物資,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1]。
在養殖場,鼠類可以傳播炭疽病、豬瘟病、偽狂犬病、立克次體病等,成為養殖場潛在的預防及控制疫病的隱患[2-3]。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養殖場內鼠害的控制及消滅方法做如下總結。
1 控制鼠害
1.1 建筑防鼠
此種防鼠方式即在養殖場的內的墻角處分別用水泥打上地板,、內圍的高度分別在1.0、1.5 m左右,可避免老鼠穿墻進入。墻基的材料也需要選擇水泥,若用磚塊、碎石等搭建,則需要灰漿將縫隙抹實,確保墻的表面光滑,避免鼠類攀墻而上[4]。
對于養殖場內的排污系統,如排水溝等,一定要保證“三面光”。地面、門、窗戶等部位務必要堅固,一旦發現有洞,及時用水泥堵住。若池塘邊的泥土松軟,要進行加固處理。養殖場內的地面要修理平整并進行硬化處理,并將場區內的雜草徹底清除。
1.2 環境防鼠
將養殖場內的廢棄物、垃圾、雜草等全部清理干凈,保證場內衛生整潔,使老鼠無處藏身。養殖場在對畜舍進行設計時要考慮建立防鼠屏障。對養殖場內的樹木,要進行定期修剪,以符合鼠害防治的要求。養殖場內嚴禁積水平時及時處理生活用水,裝干凈水的桶要用蓋子蓋嚴。有條件的,可以在畜舍內安裝自動飲水設備,及時清理畜禽的排泄物,保證環境干燥、衛生。在飼喂過程中,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盡量不要殘留食物,及時將食物殘渣清理干凈,減少老鼠的食物來源。
2 滅鼠
2.1 滅鼠方法
滅鼠的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法、化學法等。一是物理法。常規的物理方法包括鼠夾、電子貓、鼠籠等,一般養殖場如果規模較大,畜禽、老鼠、工作人員的密度均比較大,不太適合采用物理方法,滅鼠效果不佳。二是化學法。采用藥劑滅鼠,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效果,且方法簡便,可廣泛使用,節約成本及時間。
2.2 鼠藥選擇及配制
鼠類社會行為性很強,對于新的食物,先由小部分老鼠食用,確定安全后大量的老鼠才會食用,如果使用擊倒力強的鼠藥,先食用的老鼠立即出現不適反應,則其他的老鼠會拒絕食用,不能起到大范圍滅鼠的效果。針對這一特點,養殖場滅鼠可選擇慢性鼠藥,使其不會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目前,最理想的藥劑為抗凝血類慢性殺鼠劑,包括殺鼠醚、殺他仗、殺鼠靈等,此類藥劑安全性高,老鼠食用后3~4 d才會發作,萬一人或畜誤食,搶救機會大。配制毒餌時,可選擇對藥物有較好吸收能力的糧食作為餌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加入適量的油、味精等。具體方法可按照鼠藥說明書配制。
在配制餌料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安全,佩戴手套、口罩等,一旦沾到皮膚上要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干凈;老鼠的味覺很靈敏,因而不可用手直接與餌料等接觸,稀釋毒餌不可用帶有肥皂等洗滌劑的水;在香料加入之前需要將毒餌置于陰涼處充分晾干,也可放在陽光下曬干,而且配制好的毒餌要盡快使用,以防發生霉變;用稻谷作為餌料配制毒餌時,要經常翻拌;不同鼠的適口性有差別,對于黑線姬鼠,防治上可在毒餌中加入2%的鹽,防治效果較好;但這樣配制對于褐家鼠等效果不明顯,甚至還會使一些鼠類拒絕食用,因而要結合害鼠類型選擇好配料。
2.3 鼠藥的投放
積極發動養殖場內的全體員工參與到滅鼠工作中,由養殖場的工作人員組成滅鼠小組,對整個區域內的滅鼠工作進行規劃、組織,安排在統一的時間段內投放鼠藥,并對最終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正確的毒餌投放時間在老鼠大量繁殖之前的畜禽出欄或者外出放牧期間。毒餌的具體用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鼠的殺滅效果,一般毒餌的類型不同,適宜的投餌用量也有差別,如對于慢性殺鼠劑,需要適當加大毒餌的用量;對于速效性的殺鼠劑,則可適當減少用量。投餌技巧:結合藥物類型、老鼠種類及養殖場的實際環境,選擇適當的投餌方式,一般可增加投放點,每個投放點投3~5 g即可,連投2~3 d,保證幼鼠也能食用到鼠藥。若防治褐家鼠,可在陰溝邊、墻壁邊等位置布置餌料;若防治小家鼠,則可在廚房柜子下方、堆放雜物的位置投放餌料;若防治黃胸鼠,則應重點在墻頭上、閣樓等高處投放餌料;若防治優勢種為黃毛鼠的鼠害,則投餌宜選擇帶狀撒投的方式;若防治主要類型為大足鼠(特點為在同一地點反復取食)的鼠害,則要選擇連續投放的方式。投餌后每天都要將毒死的老鼠收集起來集中處理,應注意毒餌投放過程中,要隔離畜禽。
3 致謝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曾參考過董仲生老師的建議;在論文的修改過程中,曾得到鳳凰山種豬場同事蒙超軍的幫助,在此,衷心地向他們致謝。
4 參考文獻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干維軍.如何破解動物疫病對我國畜產品出口的制約[J].中國動物保健,2005(11):12.
為深入促進城鄉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改善城鄉環境。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城區滅鼠滅蟑工作動員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成員單位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在城區范圍內開展集中滅鼠滅蟑活動,確保今年順利通過滅鼠滅蟑先進城區考核驗收,為明年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確認和下一步全國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下面,我就做好城區滅鼠滅蟑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滅鼠滅蟑工作的責任感
滅鼠滅蟑工作是除“四害”活動的主要內容,歷來十分重視,并于年獲得省級“滅鼠滅蟑先進城區”榮譽稱號,年通過復查確認。近年來,由于建成區規模迅速擴大、市區人口不斷增多、建成區內環衛設施配套相對滯后等原因,鼠蟑等“四害”出現一些反彈,開展滅鼠滅蟑工作勢在必行。
1.滅鼠滅蟑是保護群眾健康的重要舉措。據市疾控中心近年來的“四害”監測數據和省愛衛辦專家組考核數據,年市區鼠密度為,蟑密度為,但是從年起,鼠蟑密度呈逐年回升趨勢,到年,鼠蟑密度分別達到,特別是在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城郊結合部、房屋拆遷處、“六小”行業等環境衛生較差、鼠蟑容易孳生的環境,鼠蟑數量更大,超過全國愛衛會規定的滅鼠滅蟑標準?!八暮Α笔莻鞑ゼ膊〉闹匾浇?,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是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年以來,先后發生流行性出血熱例,鉤端螺旋體病例,一些病人病情危重,對群眾身體健康產生了比較大的威脅,做好滅鼠滅蟑工作,勢在必行。
2.滅鼠滅蟑是創建衛生城市的必備條件。根據《省除四害工作管理辦法》的要求,省級衛生城市和省級滅鼠滅蟑先進城區必須四年一次進行考核驗收。今年是“滅鼠滅蟑先進城區”復查確認年,同時,于年通過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確認,年也將接受省愛衛會新一輪的考核驗收。按照全國、省愛衛會的規定,獲得滅鼠滅蟑先進城區稱號是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的入場券。如果今年沒有通過“滅鼠滅蟑”先進城區的考核驗收,將失去申報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確認的資格。因此,滅鼠滅蟑先進城區的復查驗收,既是對滅鼠滅蟑工作的考核,也是對鞏固和發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成果的一次檢驗。
3.滅鼠滅蟑是打造山水家園的基礎工作。去年,市委市政府基于的地理區位、資源稟斌、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等優勢和特點,確立了“工業新城、旅游勝地、山水家園”的城市定位,提出把建設成為浙閩贛三省邊際的最佳宜居城市、最美生態家園和最優創業平臺。開展滅鼠滅蟑,創建衛生城市,能更好地優化市區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和創業環境,增進人們對江山的認同感、自豪感與歸屬感,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市更好更快地發展。因此,滅鼠滅蟑工作既是建設山水家園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現新的城市發展定位的必然要求。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力打好滅鼠滅蟑活動攻堅戰
滅鼠滅蟑工作是一項綜合性防治工作,技術性強,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各級各部門要以鞏固滅鼠滅蟑先進城區為目標,開展科學的綜合性滅鼠滅蟑活動,努力將平均鼠密度、蟑密度基本控制在全國愛衛會規定的標準之內,確保順利通過省愛衛會的考核驗收。
1.集中力量開展滅鼠滅蟑。將從月份開始,集中開展滅鼠滅蟑活動。其中月份開展鼠藥集中投放,經過三次集中補藥,月份爭取通過滅鼠先進城區驗收;月至月進行集中滅蟑投藥活動,爭取月份通過滅蟑先進城區的驗收。各部門單位要按照市愛衛會的總體要求,及時領取藥物,組織專職人員開展規范投藥,既要保證效果,又要防止浪費。在投藥過程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領導,統一藥物、統一供應、統一時間、統一技術;確?!八膫€不漏、三個飽和”,即不漏部門、不漏住戶、不漏空間、不漏環境,時間飽和、空間飽和、藥量飽和。
2.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八暮Α狈乐喂ぷ鳎獔猿謽吮炯嬷巍⒁灾伪緸橹鞯脑瓌t,因地制宜,采用生態、物理、化學等多種防治措施,破壞或消除鼠蟑孳生與棲息場所,斷絕食源和水源,使“四害”不具備生存條件,以更加有效地達到控制其密度的目的。要全面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到愛國衛生運動中去,集中力量,大搞室內外環境衛生,突擊清掃、清運垃圾,清除雜草、雜物,保證市區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和居民區沒有暴露垃圾和衛生死角,消除鼠蟑生活環境。對建筑工地、公共廁所、垃圾站、垃圾箱、果皮箱、農貿市場、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家畜家禽飼養場,大棚菜地、飲食單位、廢品收購站、花房苗圃、各類水體等鼠蟑容易生活的地方要進行綜合治理,不留死角,鏟除鼠蟑孳生地。
3.加強防鼠防蟑設施建設。對照省級衛生城市創建標準,在做好鼠蟑藥殺工作的同時,要重點落實防鼠防蟑硬件設施的投入使用,以物理的方法開展滅鼠滅蟑工作。要發動群眾對居民住宅、特種行業、企事業單位的廚房、倉庫等老鼠棲息場所進行堵洞抹縫;對下水道的進出水口,要用鐵網或鐵欄柵封住,使老鼠不能進出;室內洞穴要用水泥封堵;家庭和單位的廚房門縫要控制在cm以內,超過cm的要安置鐵皮或木條,庫房內還要設置擋鼠板、鼠夾子等設施。
4.確保安全防止人畜中毒。在滅鼠滅蟑工作中,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嚴格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教育部門要組織學校、幼兒園配合滅鼠滅蟑上好一次衛生課,防止幼兒和學生誤食中毒;衛生部門要加強培訓,制定應急預案,做好中毒的急救準備工作,并備好搶救的藥物和器械;各有關鄉鎮(街道)、社區要注意引導居民對牲畜實行圈養,防止中毒,投藥員要佩戴醒目標志,嚴格按規定投藥,安全投藥,并妥善處理或深埋死鼠,防止二次中毒和死鼠身上的蚤類擴散。
5.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市愛衛辦要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組織好技術培訓工作,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派出具體負責滅鼠滅蟑工作的投藥人員參加培訓。市愛衛辦培訓結束后,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還要組織本鄉鎮、街道、本部門的培訓工作,一級培訓一級,層層進行再培訓,把培訓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具體的投藥人員,讓每一位投藥人員都要掌握基本的鼠蟑殺滅技術。在投藥工作中,發生技術上的問題,要及時與市愛衛辦進行溝通,共同協商解決,確保規范投藥,提高滅鼠滅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滅鼠滅蟑工作取得新成效
開展城區滅鼠滅蟑工作,時間緊,要求高,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按照市愛衛會的總體部署,建立組織,細化目標,迅速行動,扎實推進滅鼠滅蟑工作。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把鞏固滅鼠滅蟑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盡快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組織,主要領導負總責,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滅鼠滅蟑工作,指定專門人員(聯絡員)具體負責落實本部門、本單位的滅鼠滅蟑工作,做到思想到位、組織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同時,鄉鎮、街道、部門也要與下屬單位及各社區、村委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負責的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滅鼠滅蟑和創衛工作。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實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做到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市愛衛會辦負責滅鼠滅蟑工作的綜合協調、監督檢查、人員培訓、藥物采購、督導監測和技術指導等工作;建城區各部門單位負責本部門本單位滅鼠滅蟑工作的組織發動、技術培訓、藥物購置投放、防鼠防蟑設施的落實和督查工作;雙塔、虎山街道辦事處負責城區各社區、城中村的背街小巷、綠化帶、居住戶和工商經營戶的滅鼠滅蟑工作;建設部門負責城區主要街道、公園、廣場、公共綠地、垃圾中轉站(箱)、公共廁所、城鄉結合部等“四害”孳生地和棲息地治理和藥物投放,督促建成區所有建筑工地做好鼠、蟑孳生場所的治理和定期藥物殺滅工作;工商部門負責組織交易、農貿、建材等綜合市場的滅鼠滅蟑工作,配備專(兼)職防制人員,集中投放藥物,要求各集貿市場做到布局合理,攤位物品實施墊離,增設必須的防滅鼠設施(擋鼠板、鼠夾、鼠籠、粘鼠板等)和防蟑設施;鐵路、交通部門負責乘運工具、公路、鐵路沿線、火車站,汽車站等滅鼠滅蟑工作;糧食部門負責組織糧庫(糧店)、糧油加工、經銷網點等地滅鼠滅蟑工作;衛生部門負責依據“省級衛生城市”標準要求,定期開展“四害”密度監測工作;國土部門負責已收儲土地的滅鼠滅蟑工作;水利部門負責城區河道的滅鼠滅蟑工作;財政部門負責有關滅鼠滅蟑經費的落實和使用情況的監督。
3.廣泛宣傳,形成氛圍。市愛衛辦要指定專職人員專門負責宣傳工作,統一口徑集中力量展開宣傳;廣播電視、今日江山等新聞媒體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和社區也要利用好黑板報、宣傳櫥窗、小冊子等多種宣傳工具,進行了廣泛、深入、細致的宣傳,著力形成立體宣傳網絡。在宣傳內容上,要側重于對滅鼠滅蟑重要意義、科學滅鼠滅蟑技術、統一滅鼠滅蟑好處等方面。要通過廣泛宣傳,真正形成了戶戶參與,人人動手的良好氛圍,并通過應用科學的防治技術,確保防控效果與安全。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全國愛衛會印發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規定》、全市愛國衛生工作會議,堅持臺機關組織、各部門負責、全體職工參與、科學治理的工作方針,標本兼治,立足治本,普及病媒生物防制知識,建立除害防病的長效管理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改善我臺衛生環境,為促進全臺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原則
堅持“科學施藥、防制為主、標本兼治”的原則,采取以環境防制為主的綜合防制措施,建立專群結合、群防群治長效管理機制,全方位開展消殺,“四害”密度控制在不足為害的程度。
三、消殺范圍
臺機關辦公區、垃圾桶、衛生間、下水道、花園等
四、具體安排
(一)準備工作階段:春季3月1日至31日,秋季10月1日至31日。一是要層層召開動員會,廣泛開展宣傳,組建病媒生物防制消殺隊伍;二是要開展調查摸底和技術培訓(重點對管理人員和具體實施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三是購置藥物和器械。
(二)環境治理階段:春季4月1日至15日,秋季11月1日至11月10日,一是要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廣泛發動全體干部職工,集中開展室內外環境治理,清雜去亂,清除垃圾、污物,硬化綠化環境、堵洞抹縫等,徹底根治“死害”滋生場所;二是要完善衛生設施和防害設施。
(三)藥物消殺階段:4月、10月要開展城鄉春秋季滅鼠活動,春季4月10日至20日,秋季11月10日至20日統一投放滅鼠毒餌;5月開展滅蟑螂活動,5月10日至20日統一投放滅蟑螂毒餌或藥物噴灑。
(四)滅蚊蠅消殺:從4月至10月要開展滅蚊蠅藥物消殺活動。
(五)檢查考核階段:5月上旬和11月下旬對春季滅鼠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并通報檢查情況。
五、責任分工
明確職責任務,認真履職到位,切實抓好除四害工作,辦公室負責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組織協調、宣傳教育、監督檢查和藥物、器械的組織供應;各部門負責抓好本部門區域的滅鼠和除四害工作。
六、技術措施
(一)滅鼠
堵鼠洞。鼠洞是老鼠棲息地,常見于墻腳、籬笆、灌叢、綠化帶等環境。將磷化鋁制劑放于鼠洞口,再用泥土或水泥澆筑密閉洞口,隨時觀察新產生的鼠洞并按上述方法進行處理。同時,采取門下沿包鐵皮、下水道口編制鐵絲網等完善防鼠設施。
投放毒餌。選用慢性抗凝血殺鼠劑—溴敵隆、大隆等制作滅鼠毒餌,采取多次飽和投餌法投放毒餌。投餌必須做到全方位,室內外環境不留死角。投餌方法為每一間房(以16平方米計)投放3—4堆,室外按4米距離投放一堆,每堆15—20克。室內應放于房間四角或沿墻根及老鼠經常出沒的道口、洞口等處,室外應將毒餌投放于有鼠活動的隱蔽處。室內外投放毒餌均應采用滅鼠毒餌盒盛裝,下水道采用滅鼠蠟快毒餌,用鐵絲掛蠟快,鐵絲上端固定在井口,下端蠟快離下水道底或水面2公分距離。第一次投餌后次日應進行檢查毒餌盜食情況,盜食多少補充多少,全部盜食應加倍補充,直至老鼠不再盜食為止,毒餌盒中的毒餌保留率達到100%。
物理防制。投放粘鼠板或鼠夾板滅鼠。
(二)滅蟑螂
選用奮斗吶、凱素靈、殘殺威、速滅、衛害凈等化學制劑開展消殺。
飽和投餌和藥物滯留噴灑。滅蟑螂毒餌室內應投放于沒水和無食源的場所,即衣柜、書柜、辦公桌抽屜、墻腳、庫房等處。藥物滯留噴灑應將藥物噴灑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
熱煙霧藥物噴殺。下水道滅蟑螂采用專用機械進行熱煙霧藥物噴啥,跑出地面的蟑螂采用人工撲打。
(三)滅蚊滅蠅
主要采取環境防制、化學防制和物理防制等辦法開展滅殺。
1、環境防制。廣泛發動群眾進行搬家式大掃除,清除衛生死角,疏通陰陽溝渠,徹底根除蚊蠅滋生條件。同時,要采取設置紗門紗窗等完善防蚊蠅設施。
2、化學防制。選用菊酯類藥物、有機磷類藥物進行滯留噴灑和空間噴霧。
外環境滅蚊蠅,使用有機磷類藥物或有機磷類藥物與菊酯類藥物混合每旬進行一次噴灑。對陰陽溝渠、垃圾屋、衛生間等重點部位每周消殺2—3次。
室內滅蚊滅蠅,使用滯留時間較長的菊酯類藥物進行噴灑,重點對蚊蠅棲息地、墻面、天花板、門窗等地噴灑藥物。
3、物理防制。滅蠅,可采取人手一拍,見蠅就打,或在室內懸掛粘蠅彩條、滅蠅燈等進行粘捕或誘殺。滅蚊,可采用滅蚊藥片、蚊香、用青蒿煙熏等進行熏殺。
七、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由臺辦公室負責統一組織實施,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要把開展除四害作為搞好衛生防病工作的有效措施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2014年我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順利開展。
(二)廣泛宣傳動員
大力加強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宣傳,普及除害防病知識,增強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加大力度宣傳除害防病工作的目的、意義和緊迫性。
(三)科學進行消殺
各部門要落實具體消殺人員,負責本部門除害消殺工作,要層層開展除四害技術培訓。要堅持按照“五統一“要求,(即統一領導、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藥物、統一方法),科學選藥配藥,全方位施藥,做到不漏一間房屋、不漏一處環境,鼠藥必須投放于規范設置的毒餌盒內,使藥物到位率、覆蓋率、保留率均達100%。
(四)加強檢查督導
層層組織開展除四害工作的檢查督導,做到不留空白和死角,對行動遲緩、工作落實不到位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八、具體要求
1、大面積殺滅:由全臺統一組織,各部門要積極配合,每年開展四次(每季度一次)大面積統一滅鼠活動;每兩周進行一次滅蚊、蠅、蟑活動。
2、經常性殺滅:各部門要組織每季度滅鼠至少一次;每月滅蚊、蠅、蟑至少兩次。
3、科學殺滅:病媒生物消殺工作要采取凈化環境、消除和控制病媒生物地及直接殺滅病媒生物等綜合防制措施。
4、防護措施:各部門應有防鼠、防蠅設施;食品、飲食、倉庫等特殊行業應有更加嚴密的防鼠、防蠅設施;加強防范。
(1)滅鼠、滅蟑螂施藥期間,要收藏好食物,斷絕老鼠、蟑螂食源。
(2)放藥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施藥時要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施藥后及時清洗。
(3)施藥前各單位要張貼安全告示,嚴防誤食中毒等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森林害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184.35 文獻標識碼:A
東北地區對林區造成危害的害鼠種類很多,害鼠盜食剛播下的種子,形成盜食洞。逐穴扒食,造成缺種,重者須補種或重播。害鼠在幼苗基部扒穴,隨著種子營養的耗盡、腐爛,使幼苗缺少營養和水分而枯死,造成缺苗斷壟,重者須補種或重播[1]。鼠害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生態系統的觀點出發,采取各種防治措施,盡可能使害鼠的種群發生量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突出“預防為主”的觀點;要控制危害和減少鼠害,滅鼠策略是毒餌誘殺為主,常年綜合防治為輔。在害鼠種群密度較高時,應協調應用各種防治方法,以求在經濟有效防治鼠害的同時,獲取最大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實踐中常用的害鼠防治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 化學農藥防治
化學藥劑滅鼠必須抓住2個關鍵問題。
1.1化學農藥防治必須把住3個時機投藥
以北方為例,第1次是春季的2、3月份,此期是鼠類繁殖能力強的季節[2],苗木正處于出苗階段,鼠饑不擇食,鼠齡小,是毒餌誘殺的黃金時期。第2次是5、6月份,此期鼠洞淺顯,鼠類集中,洞口易識別,是幼鼠分居開始,又是成鼠懷孕和哺乳階段。鼠仔警惕性差,易活動,是消滅鼠害的關鍵時期。第3次是秋末冬初,10、11月滅鼠。農作物成熟待收,鼠類數量倍增,達最高峰,猖撅為害,大量取食,積極育肥和貯運糧食,準備遷居住宅等,這時投放餌料誘殺,可減少農作物損失。
1.2 選好藥劑,投喂對路
一般使用的藥劑是敵鼠鈉鹽原粉,以配制毒餌防治為主。做毒餌的材料:可根據防治對象選擇。鼠平鼠和田鼠喜食水分較多的食物,如窩瓜(南瓜)、甜菜等,而姬鼠和花鼠卻喜食植物的種子如松籽、瓜籽和糠類等。有時使用5份糠、3~4份瓜類、1~2份瓜籽,效果較好。餌料應是來源豐富。價格低。效果較好。先作試驗,然后再在大面積上使用。毒餌不能一次做的太多,要現用現做,以免餌料太多當天用不完發酸時會減低藥效;用窩瓜、土豆等含水多的餌料時,要少加油(3%~4%),藥量也減為3%~4%;拌藥和撒藥的人員要戴手套和口罩,作業結束后要洗手。毒餌中有效成份含量為0.025%~0.10%,濃度低,適口性好。另外還有0.005%溴敵隆、殺鼠靈、大隆、殺它仗等慢性殺鼠劑及急性殺鼠劑磷化鋅、安妥、滅鼠優、袖帶毒鼠磷等。使用中一般采用低濃度,高餌量的飽和投餌,或低濃度,小餌量,多次投餌方式。投毒前查清鼠情,做到有的放矢,分類投放,重點放在鼠類適生密度大的田塊,主要采取兩種方式:
1.3 毒餌站投餌技術和直接投餌滅鼠技術 選用竹子、瓦筒、PVC管等制作成毒餌站,將毒餌置于其中,既環保又實效
滅家鼠一般每戶使用2個毒餌站,放在畜禽舍、廁所等地;放在后屋檐下,沿墻邊、墻角、雜物堆、倉庫等處的鼠路、鼠洞或害鼠經常出沒處放置。在農田、苗圃地、林地等,一般每667m2放置1個毒餌站即可,在毒餌站中放置毒餌25~3Og。直接投餌滅鼠技術就是將毒餌直接投放在農田、林地和農戶住宅。農田滅鼠一般采用一次性飽和封鎖式投餌法,投餌按自然田塊,在田埂上、溝渠邊林地及玉米田附近的鼠類活動場所投餌一圈.形成保護圈。林地實行少放多堆原則,一般每667m2投餌量250g,每隔1m投放1堆,每堆5~l0g。住宅區滅鼠采用連續多次投餌法。按多吃多補,少吃少補,不吃不補的原則補充餌量,重點在鼠類經?;顒拥牡胤酵斗哦攫D。住宅區按每房間15m投餌2~3堆,每堆投餌5~10g。,盡力擴大覆蓋面,以廣泛消滅鼠害。在人工林內,按樹進行前進,每隔5~6m放一堆(一平勺約6~7g)。毒餌落地要成堆,特別餌粒小時更不能亂散撒放,遇樹洞時多放一點。撒放毒餌要避免多少不勻,每667m2用毒餌0.5kg,每人每天撒1.33~2hm2。撒毒餌前要出“安民告示”,做好宣傳教育,通知附近大隊和單位,注意畜禽竄入施藥區。對作業人員,進行思想教育,重視防治害鼠工作,注意作業安全。另外注意急、慢替使用的鼠藥。如棕背平,在數量高峰期采用化學藥物滅鼠,5~10 m方格式等距投餌,每堆20g,藥劑為殺鼠靈(0.025%)、敵鼠鈉(0.05%)、氯敵鼠(0.01%)、溴敵隆小麥或蠟塊(0.005%)毒餌??墒褂抿尡軇┍Wo幼樹(0.04%八甲磷、50%福美雙溶液噴灑幼樹)或拌種??刂圃撌蟮纳鷳B措施為及時清理林下枯枝落葉和雜草,既消滅了其適宜棲息地,又有利于森林防火。
2農業防治
鼠害特別是農業鼠害的防治,要根據不同地區以及不同耕作制度下農田生態系統的特點,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和農事操作活動,創造不利于害鼠棲息、生存和繁衍的生態環境,以達到減輕害鼠發生與為害的目的。農業防治是預防鼠害的主要途徑,在鼠害綜合治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業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清理林分 割除林內雜草、灌木、榛柴,破壞害鼠的生活環境,減輕鼠害的發生
耕翻土地。耕翻和平整土地,可破壞害鼠的洞穴,惡化害鼠的棲息環境,提高害鼠的死亡率,抑制其種群的增長。及時清理林下枯枝落葉和雜草有利于森林防火。
2.2整治農田林地周邊環境 很多種害鼠的種群密度和農田生態環境關系密切
結合冬季興修水利、冬季積肥、田埂整修等農田基本建設活動,可鏟除雜草、土堆等,保持田邊及溝渠的清潔,破壞害鼠的生境。
2.3及時收割
顆粒歸倉 在作物的收獲季節,特別是秋收時,應及時收獲,快打快運,做到顆粒歸倉,寸草歸垛。減少害鼠取食和貯糧越冬的機會。
2.4合理布局農作物和輪牧及合理密植 合理農作物布局及品種搭配,可以降低鼠害
大面積連片種植同一種作物,與多種作物共棲相比,鼠害較輕;在單一作物種植區,播種期及各品種的成熟期應盡可能同步,否則過早或過晚播種(成熟)的地塊易遭鼠害。合理輪牧、保護草場、防止牧場退化不僅可以控制害鼠數量,而且還可提高有效載畜量。合理密植,早日郁閉成林后,林內雜草。灌木、榛叢較少,不適于害鼠生活,可減少發生鼠害的機會。
2.5因地制宜選擇樹種紅松適于栽在雜草
灌木較少的陰坡上,赤松、樟子松就不應栽在低濕和雜草、灌木、榛柴內[3]。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鼠器械來防治害鼠。如用捕鼠夾、捕鼠籠、電子捕鼠器(常用的有電貓、超聲波滅鼠器、全自動捕鼠器等)。是根據強脈沖電流對生物體的殺傷原理制成的,具有無毒、無害、無污染、成本低、操作簡便等優點。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利用捕食性天敵動物和病原微生物等進行滅鼠。
4 .1 天敵動物 在自然界中
天敵動物和鼠類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在自然生態系統中保持著動態的平衡。由于天敵和害鼠的種群數量呈跟隨效應,因此在害鼠暴發時,它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害鼠的為害。鼠類天敵主要有狐類、鳥類、獸類和蛇類等肉食動物,從生態平衡和預防為主的觀點出發,應積極保護并禁止捕獵鼠類天敵。 養貓吃鼠是傳統的生物防治,但貓可以傳播鼠疫,并且本身還帶菌和寄生蟲,因此,從人類衛生和健康的角度出發,不宜提倡養貓,在鼠傳疾病的地區,還應禁止養貓。
4.2病原微生物 至今發現的鼠類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其次是病毒和寄生蟲
在細菌中主要是沙門氏桿菌屬及腸炎沙門氏桿菌屬??紤]對人畜的安全問題,對利用病原微生物滅鼠應持謹慎態度。沙門氏桿菌屬中的達尼契氏菌、依薩琴柯氏菌、密雷日克夫斯基氏菌、 5170 菌等,都曾先后被采用,但由于其對人畜的安全性,有些國家已經禁用。另外,微生物制劑滅鼠的總體成本偏高。
4.3引入不同遺傳基因
使之因不適應環境或喪失種群調節作用而達到防治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宏周,魏雪輝,陳景煜.鼠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J].廣東農業科學,2009,(5):111~117.
[2]森林保護手冊編寫組.森林保護手冊.1996,[M]北京:農業出版社,262~276.
關鍵詞:兩種餌料;防控鼠害;效果
中圖分類號:S443 文獻標識碼:A
準噶爾盆地是中國第二大內陸盆地,其南緣與天山相望,共同維系著烏魯木齊、昌吉州、石河子地區、塔城地區狹長的綠洲平原的生態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昌吉州轄區北部荒漠林區總面積114.76萬hm2,蓋度在30%以上的達46.93萬hm2(其中納入到國家重點公益林面積40.47萬hm2),蓋度30%以下的67.83萬hm2,主要樹種為檉柳、梭梭、琵琶柴、沙拐棗等?;哪畢^害鼠種類主要有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等,主要危害梭梭、檉柳等荒漠植被,使固沙植被退化,同時鼠類又是多種自然疾源性疾?。ㄈ缡笠叩龋┑闹饕拗?,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荒漠是地球表面出現的一種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的自然景觀,更是地球生態環境優劣的晴雨表。研究和保護荒漠,有助于人類更好的保護地球,唾棄用無知引領社會生活和生產的陋習。 通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對昌吉市北部荒漠地方公益林4林班和奇臺縣北部荒漠國家公益林24林班的定點定期觀測,荒漠植被(梭梭)被害率平均由40%上升到44.58%,上升了4.58%(見圖1);采用堵洞盜洞法設立10個標準樣地觀察,運用加權平均統計調查數值,繪制出自然滅洞率的變化曲線呈“∽”型,全年鼠密度最大值在8月前后,最小值在1~2月;10個100m×100m標準樣地內平均洞群數2個,洞群平均直徑32m×15m。
1 藥劑餌料的選擇
選用的藥劑一種為無公害型克鼠星滅鼠劑,該藥劑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韓崇選研究員承擔的國家鼠害治理項目的結晶,屬國家科技部、國家林業局及全國愛國衛生委員會指定的重點滅鼠新產品,1998年經過國家林業局審定。新貝奧生物滅鼠劑(雷公藤甲素顆粒劑),即不孕不育劑,是上??蒲腥藛T與無錫開立達實業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綠色環保無公害滅鼠技術,具有雙重滅鼠功效:鼠類食后即喪失生育能力,可控制老鼠子孫的出生;有良好的殺死老鼠的效果,從根本上降低鼠類數量和鼠類的出生率,達到長久滅鼠的效果。
2試驗示范區的設立
試驗示范區分設昌吉市北部荒漠地方公益林區4林班內、奇臺縣西北灣牧場東圍欄國家公益林區24林班內,兩區直線距離相距約182km。昌吉市示范區的地理特點是沙丘呈條狀分布,地勢較緩,沙丘寬度在250m左右,沙丘間距在1000~1500m,植被以梭梭、紅柳、胡楊、琵琶材為主;奇臺縣示范區的地理特點是沙丘呈片狀分布,地勢起伏較大,沙山較多,植被以梭梭、沙拐棗為主。示范區各項目點四至坐標及相關基本情況(見表1、表2)。
3 試驗示范區的建設
毒餌增效保護器制作:選用φ75mmPE管材,按照35cm長度截成段,管下部用1角鋁做固定支架,管面噴繪“荒漠鼠害防治”及骷髏顯著標識。毒餌增效保護器的作用在于:可有效保護毒餌避免風蝕、雨淋、陽光暴曬,延長餌料的可食性和藥效;可有效避免其他生物誤食。該方法由項目實施單位之一的昌吉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于2011年申請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號為ZL 2011 2 0146611.9。
2012年4月初,在試驗示范區設定的2種餌料防控區域,采取堵洞盜洞法調查有效洞口數,在每個有效洞口前放置一個毒餌增效保護器,每個保護器投放餌料200g左右,共放置毒餌增效保護器5273個,其中克鼠星餌料防控區放置毒餌增效保護器2240個,投放克鼠星448kg,2013年4月,第2次投藥340kg;雷公藤甲素餌料防控區放置毒餌增效保護器3033個,投放雷公藤甲素顆粒劑(不孕不育劑)607kg,2013年4月,第2次投藥323kg。在每種防控區內,設立100m×100m固定標準樣地各10個,采用堵洞盜洞法定期觀測有效洞口數的變化,分析比較防鼠效果。
對照區設置:距藥劑防控區1000m外設立對照區,采取堵洞盜洞法調查自然條件下,有效洞口數的變化情況,用于反映在自然狀況下鼠群密度的變化規律,并以此考核各防控方法的實際防控效果。完成對照區標準樣地設置10個,每個樣地100m×100m。
4 試驗示范數據分析
4.1 植被蓋度與植株被害率
經過2a的封育管護,項目區的平均植被蓋度均有所增加,其中,殺鼠劑區增加了3.03%,增長率9.6%;不育劑區增加了2.75%,增長率10.9%;對照區增加了2.3%,增長率8.5%。從植被蓋度的增長率來看,防控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達到了保障和促進植被生長的目的。從項目區平均植株被害率來看,殺鼠劑區平均植株被害率下降了33.32%,下降率57.9%;不育劑區平均植株被害率下降了24%,下降率57.8%;而對照區平均植株被害率則上升了4.58%,上升率11.45%(見圖2)。由此說明防控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但2種藥劑餌料的使用效果差距不顯著(見表3)。
4.2 滅洞率的變化分析
在項目區采用堵洞盜洞法,設立30個100m×100m標準樣地進行觀測,用加權平均計算平均滅洞率,得出的結果是:在自然狀態下,鼠群的自然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23%左右,最大密度活躍期在8~10月間,最小密度活躍期在10月至次年4月間,投放餌料防控鼠害應選擇在7月進行。利用克鼠星餌料防控,鼠群的加權平均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33%左右,有效滅鼠期在投放餌料后的6個月內,隨后由于鼠類生活特性的影響,鼠群數量又會出現一個反彈期,大致在投放餌料后的10個月左右。利用不孕不育劑餌料防控,鼠群的加權平均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62%左右,有效滅鼠期在投放餌料后的8個月內,進入冬季后,鼠群數量也會出現一個反彈期,但變幅不大。見表4、圖3。
綜上比較,從滅洞率的年度變化來看,不孕不育劑餌料防控效果要優于克鼠星餌料防控效果,且藥效持續時間較長、鼠群數量反彈幅度不大。
5 結語
經過2a來的觀測調查,利用藥劑餌料防控荒漠灌木林區的鼠害,試驗示范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荒漠灌木林區由荒漠鼠種引起的荒漠植被受侵害,呈上升趨勢,雖然依自然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23%左右,但植株平均被害率卻上漲了11.45%。究其原因,由于實施了荒漠灌木林的封育管護,植被生物量增加,鼠類食物來源充足,引起鼠群數量增加;由于實施封育措施,導致家畜及野生動物幾近絕跡,區域擾動減少,客觀上為荒漠鼠類創造了安舒的生活環境;由于荒漠區內農田的大量開墾,為荒漠區鼠類天敵開拓了新的食物源,鷹、隼、、等以警覺性較高的大沙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等沙漠鼠種為主要取食對象,轉而投向較為笨拙的根田鼠,客觀上增加了荒漠鼠種的安全系數,降低了天敵調控成效,引起荒漠鼠種群密度增加。因此,荒漠灌木林區鼠兔害的防控,依然是保護和改善荒漠區生態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利用克鼠星藥劑餌料防控,在短時間內可起到迅速降低鼠群密度、減輕荒漠植株被害程度的目的。但鼠類特有的自控種群能力,能促使鼠群數量強力反彈。從調查的數據分析,鼠群的加權平均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33%左右,最大值出現在10月份,加權平均滅洞率達到55.97%;最小值出現在次年的4月份,加權平均滅洞率僅為10.66%。
利用雷公藤甲素顆粒劑(不孕不育劑)餌料防控,能持續有效的控制鼠群數量,減輕荒漠植被植株被害率。從調查的數據分析,鼠群的加權平均滅洞率年變化均值在62%左右,最大值出現在10月份,加權平均滅洞率達到81.55%;最小值出現在次年的4月份,加權平均滅洞率為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