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縣檔案局三年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濟南的章丘市是一個農業大市,有22個鄉鎮,908個行政村,98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占80%以上,耕地面積113萬畝。自1991年至今,章丘市共建立村級檔案室879個,市檔案局多次獲得全國、全省先進集體和農業農村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但是,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熏也給村級檔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問題、帶來一些新挑戰。如:有些村“兩委”班子不穩定,干部調整頻繁,影響了村級檔案的正常歸檔和管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使許多原屬村集體所有的企業改制為私人所有,導致部分村集體收入減少,辦公條件差,檔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條件,個別的甚至放在村干部家中,霉變、蟲蝕、鼠咬等隱患不同程度地存在;村級檔案管理人員絕大多數是兼職,平時工作頭緒較多,難以保證檔案的規范管理與安全;個別村干部將村級檔案尤其是涉及經濟和財務的檔案視為私有,不能按村務公開的要求,定期向群眾公布,甚至弄虛作假,侵占集體利益。據有關部門調查,近三年,章丘市發生的各類上訪案件中,因農村經濟和財務問題而引發的上訪案件占全市總量的72%。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了村級檔案的完整與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農村發展和穩定的大局。
圍繞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章丘市檔案局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從市委、市政府推行的農村會計集中記賬管理工作中得到啟示。
普集鎮的做法:從“村賬鎮管”到“村檔鎮管”
在章丘市普集鎮的記賬中心大廳,人們除了可以看到一字排開的納稅、記賬的電腦,還可以看到靠墻站立的檔案柜和墻上張貼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及各村分管會計檔案的責任人。來這里繳納稅款的農民若對稅額或村中賬目有不明之處,當時便可要求從電腦或檔案中查找核對。就是說,記賬中心負責所有獨立核算的村級收支、結算、分配的集體財務管理并辦理和代保管各村的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報表等會計檔案。
經過分析研究,章丘市認為這種“村賬鄉建鄉管”的模式,對建好管好村級檔案也很有借鑒意義,認為在現階段實行“村檔鄉(鎮)管”,是保證村級檔案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于是他們首先在建立小城鎮檔案館較早的普集等鎮進行了村檔鄉(鎮)代管的試點,目前,在普集鎮檔案館,共代管了全鎮68個行政村中55個行政村的文書檔案。來此學習和參觀者被告知,自2000年8月份開展“村檔鎮管”至今,避免了因村干部換屆造成的檔案缺失,保持了村級工作的連續性,鎮檔案館共接待干部群眾借閱檔案1000余人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50多件次。
章丘市的經驗:規定代管范圍、移交時間和檔案所有權
為保證“村檔鄉(鎮)管”工作規范化開展,章丘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向各鄉鎮黨委、政府轉發了章丘市檔案局制訂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村檔鄉(鎮)管”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規定:一是“村檔鄉(鎮)管”的代管原則、范圍。各鄉鎮按照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村社會穩定,有利于保護農民切身利益,有利于依法治村、建立和諧的農村干群關系的原則,主要代管各村的重要文書檔案和會計檔案。文書檔案主要包括:村級區劃、村名、街名、村史、家族譜及重要的村規民約檔案;村委會、黨支部工作計劃、會議記錄、總結、報告及換屆選舉、人員任免、獎懲檔案;計劃生育、人口普查、民事調解、治安保衛、文教衛生、評先表彰、救災撫恤及公益活動檔案;村級費改稅、確定農業稅檔案;土地、村辦企業、山林、水塘、果園等承包、租賃、確權的協議、合同、證書檔案;村建規劃、農業開發、土地管理、宅基地使用、房屋普查檔案;招商引資、經貿洽談等活動中形成的談判記錄、來往函電、契約、協議、合同等檔案。會計檔案主要包括:會計報表、會計賬簿、會計憑證(上述材料由鄉鎮記賬中心整理歸檔,定期向鄉鎮檔案館移交)。二是代管檔案的移交時間。村級檔案一般由行政村歸檔保管3年后移交鄉鎮檔案館代管?穴原則上在每屆村委會換屆前移交?雪;經濟實力強、保管條件好的村,可適當延長保管時間;人員不穩定、保管條件差、檔案安全無保障的應在每年集中立卷后直接移交鄉鎮檔案館代管。三是村級檔案的所有權不變。雖由鄉鎮檔案室(館)代管,但各村可隨時查閱本村的檔案。四是鄉鎮檔案館及工作人員和村檔案人員的職責。
目前,章丘市22個鄉鎮檔案館,共代管700多個行政村的1.5萬余卷檔案,代管比例占全部行政村的80%以上。
章丘市在實踐中體會到,“村檔鄉(鎮)管”,有利于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村務公開和基層民主建設;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有利于鞏固行政村建檔成果,推動農村檔案工作的持續發展。
行政村是我國農村組織體系中最基層的單位,也是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級組織。無論是從全國、全省,還是全市看,農村面積和人口都占大多數,農村是否穩定,是影響穩定大局的一個重要方面。行政村在其經濟、政治、文化及其他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很多檔案,如村規民約、土地承包和經濟合同檔案等往往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這些檔案一旦散失或被人為涂改,不但會妨礙村里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會直接損害村民的切身利益。實行“村檔鄉(鎮)管”,財務檔案直接由鄉(鎮)記賬中心統建統管、將反映村委會工作的各種檔案由鎮檔案館(室)完整真實地代為保管好,定期向群眾公布,使村務公開的內容真實可靠,不僅有利于監督和約束村干部,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便于農民群眾和上級組織對村“兩委”成員及工作的監督和考評,有助于換屆選舉工作的正常進行,也有利于鄉鎮、村及時調解和處理經濟糾紛、社會保障及突發性、等,從而有利于保持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濟南市的思路:肯定創新、確立原則、穩步推行
從1991年章丘市開展行政村建檔工作以來,濟南市的農業農村檔案工作已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
―――濟南市率先制定了全國第一個由地方人大通過并公布實施的《濟南市行政村檔案管理辦法》,全市4700多個行政村中,93%以上開展了檔案工作,行政村建檔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1999年開始,濟南市重點抓了小城鎮建檔工作,初步探索、建立了以鄉鎮檔案館為中心、包括鎮屬企事業單位和行政村的“一館多室”的小城鎮檔案管理體系。
―――圍繞服務農村經濟,濟南市還開展了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網建設工作,形成了以縣級檔案局館為中心、涉農主管部門為主體,以鄉鎮為紐帶,以行政村及科技示范戶為基礎,縣鄉村三級聯通,集收集、儲存和利用為一體的農業科技檔案信息工作服務網絡,實現了農業科技檔案信息收集、保存、利用的一體化。
新上任的濟南市檔案局局長任建新在了解了濟南市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光榮歷史后,認為十幾年來,濟南市先后開展的上述工作,為推動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他也同時敏銳地發現了妨礙工作繼續發展的問題:全市還有300多個行政村沒有建立正常的檔案工作,已建檔行政村中,有專門檔案庫房的村不到20%,有的縣只占0.6%,檔案人員更換頻繁,很多檔案散失。如何鞏固行政村建檔成果,進一步深化和提高農村檔案工作水平,使之更好地為農業農村各項工作服務,成為擺在濟南市檔案部門面前的一個緊迫問題。
通過調查研究,任建新和濟南市檔案局一班人發現,章丘市檔案局進行了有益的、富有創新性的探索和嘗試,他們對行政村檔案實行代管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村級檔案工作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濟南市檔案局認為,行政村檔案工作是整個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中離農民群眾最近、也最具有活力和廣闊發展前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村檔鄉(鎮)管”,有助于解決目前村級檔案工作中由于人員不穩定、保管條件差的問題,為村級檔案提供一個有利的保管和利用環境;可以減少行政村對檔案工作的投入,減輕農民負擔。這一做法,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符合全市農村檔案工作發展的現狀,是值得各縣區學習和借鑒的。為此,2003年11月28日,濟南市檔案局在章丘市召開了“濟南市村檔鄉(鎮)管工作現場會”,推廣章丘市的經驗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
“村檔鄉(鎮)管”工作是濟南市在農村檔案工作實踐中的一個創新,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借鑒。在認真學習相關法規的基礎上,他們特別強調開展這項工作要明確服務宗旨。村檔鎮“代管”不是“直管”,關鍵是理解好“代”字。“代為管理”強調的是服務的概念,輸出的是具體服務方式,它是利用上一級檔案管理(保管)機構的人員、設備、業務優勢,幫助行政村管好用好檔案,是要在服務中進一步加強對行政村檔案工作的業務指導,提高行政村檔案工作水平,而并不是要取代和代替行政村建檔。
基于此,濟南市檔案局進一步要求在進行這項工作時,注意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抓點帶面、循序漸進,服務為先、代管與利用并重”的幾項原則。要緊密配合黨委、政府在農村的中心工作,配合農村村務公開、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等有機進行,避免就業務抓業務。要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村工作和滿足農民群眾對檔案的利用需求為工作目的。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省政府命名的13個中心鎮經濟實力較強,對所轄行政村的檔案要盡量實行代管。要有的放矢地開展細致的工作,成熟一個鄉鎮部署一個鄉鎮,成熟一個村代管一個村,避免急躁和簡單化。要爭取在2~3年內把鄉鎮、村檔案人員輪訓一遍,建立一支適應當前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發展要求的鄉鎮、村檔案人員隊伍。
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濟南市將實行鄉鎮代管行政村檔案,不僅看做行政村檔案保管地點、管理權限的轉移,更視為鄉鎮檔案工作乃至整個農村檔案工作水平提高的一個標志。為達到此目標,要進一步解決和研究的問題還不少:
首先是管理載體。他們意識到目前全市的鄉鎮檔案館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很不規范。是否要固定為“鎮檔案館”這一名稱也不一定。因此下一步根據農村城市化、工業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勢,結合鄉鎮自身發展和實行“村檔鄉(鎮)管”工作的雙向需求,積極探索建立、完善適應當地生產力發展水平、適應綜合管理與開發鄉鎮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機構的新形式、新路子是工作中要研究的重點。
其次是代管內容。行政村檔案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部由鄉鎮代管。因此要在堅持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利于保護農民切身利益,有利于全面反映和維護行政村主要工作和歷史發展原貌的原則基礎上,考慮到鄉鎮的條件和承受能力,精心研究、有針對性地確定代管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