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

    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

    第1篇: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

    關鍵詞: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巖土;危害

    中圖分類號: P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巖土水理性質         

    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巖士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對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測試比較重視,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卻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1.1 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         

    2.2 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測試辦法:①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上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松散巖上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上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巖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敞、解體的特性。④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幾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⑤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漲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

    2、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         

    2.1 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 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2.3 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①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②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脹縮等作用。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上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④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和富水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的可能性。     

    3、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工程活動中由于改變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條件和防治措施在有關的工程地質文獻已有較詳細的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3.2 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又可分為三種方式: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2)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上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滲透,會將土層中的鐵、鋁成分淋失,土層失去膠結物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3) 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②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④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第2篇: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

    1 水文地質勘察的內容和影響因素

    1.1 水文地質勘察內容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水文地質主要是指地下水規則或不規則運動變化,在工程項目中起著關鍵性地作用,并隨著生產和發展的需要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水文地質學。水文地質勘察則是為了保證工程建筑物在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等方面符合安全、經濟和合理的標準,將基礎設計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作用及危害結合起來,強調勘察巖土的水理性質,并客觀評價建筑工程施工地區水文地質問題。其中,巖土水理地質是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重要標志之一,指的是巖土和地下水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對巖土強度的影響,巖土水理地質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建筑工程的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另外,從工程項目角度來說,水文地質勘察還強調在對地質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當地不同的地質條件和環境做出科學合理地工程設計圖。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還應對建筑物的地基類型進行深入分析,按照不同工程需求,對不同地質工程可能存在的水文地質問題進行預防性控制。但是,在以往的地質勘探任務中,勘探人員往往忽視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將其流于形式,這極易導致其對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評價存在片面性。

    1.2 影響水文地質勘察的因素

    影響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因素多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程勘察場地的復雜程度。通常情況下,工程勘察場地主要包括簡單場地、中等復雜場地、復雜場地三種類型。簡單場地一般地形平坦,地貌單一,巖石和土性質單一,地質情況優良,地下水不會威脅到建筑的地基基礎;中等復雜場地則是指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巖石和土性質變化大,地下水埋藏淺,極易影響建筑地基的穩定性;復雜場地是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巖石和土性質變化大。場地內存在震動敏感地帶,地下水埋藏淺,威脅到建筑地基基礎,且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其次,對建筑場地地質的研究程度。工程勘察之前,對建筑場地的地質研究深入程度直接影響著工程勘察工作量的高低,通常在對地質條件較少研究的建筑場地,基于勘察經驗的缺失,往往需要增加勘察工作量。反之則少。再次,建筑物的等級程度。基于建筑基底荷載大小及地基損壞造成的危害性可將建筑等級分為三個層次:具有嚴重損壞后果的一級建筑物、基地荷載大破壞后果嚴重的二級建筑物、基地荷載不大損壞后果較輕的三級建筑物。

    2 水文地質勘察在現代工程地質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質勘察在現代工程地質勘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2.1 水文地質勘察有助于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就水文地質勘察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在操作過程中主要包含揭示地質構成、提供土體力學標志兩大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內容在建筑工程基礎處理方案的制定和選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與建筑工程施工進度及質量密切相關的同時,其力學指標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造價的合理性,從而關系著建筑工程總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展。

    相關水文地質勘察人員在開展地質勘察工作時,由于地質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地質結構的把握需在鉆探勘察等工作的基礎上而展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下,水文地質勘察結果并不具備可比性。因此,為保障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實際工作質量,相關建設施工單位應當對可能阻礙建筑工程施工進展的多元因素進行全面化分析,進而選取專業技術性強、操作規范且勘察信譽度高的地質勘察單位,通過高效的水文地質勘察來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為工程質量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水文地質勘察能夠促進工程施工質量的提升

    當前我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水文地質勘察技術手段落后,水文地質勘察單位缺乏對建筑工程的認知,未能準確把握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側重點,或水文地質勘察工作過于形式化而缺乏針對性等,對水文地質勘察的實際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水文地質勘察結果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甚至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利于工程質量控制。

    水文地質勘察中也存在這樣一種問題,在對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報告的過程中,其理論、方法以及計算公式的應用與時展需求不相符,關于工程水文地質條件的界定不清晰,嚴重影響了工程管理人員有關工程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水文地質勘測人員依據以往勘測經驗先行下定結論后,方開始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不規范的勘察行為對于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性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延誤了開發時機。因此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當強化相關勘察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崗位技能,嚴格按照規范程序開展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促進工程總體施工質量的提升。

    2.3 水文地質勘察保證建筑地質構成與施工相符合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規范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能夠為工程地質勘察提供可靠的前提和基礎,并在實際勘察過程中,強化勘察人員對水文地質勘察重要性的認知,通過水文地質勘察來保證建筑地質構成與施工保持高度一致,從而推進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有序開展。在水文地質勘察特殊性因素的作用下,在實際勘察工作中應當委派專業的地質勘察單位來完成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并強化實際勘察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在短時間內發現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積極調整,以準確判斷力學指標,從整體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第3篇: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

    關鍵詞: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實踐

    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工作內容

    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對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查明地層的分布特征,尤其是砂巖類(含水層)和泥巖類(相對隔水層)的分布、厚度、裂隙發育程度以及泉點的分布,以此分析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特征。對地下水作水質成果分析時,注意同一含水層或不同含水層各種陰陽離子的含量變化與對比,根據結果作出定性分析變化較大產生的原因。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并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從工程角度上分析,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

    ①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

    ②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脹縮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④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

    ⑤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性和富水性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性的可能性。

    3、不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狀態和天然條件下的影響,還要分析預測在人類工程活動中地下水的變化情況,及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二、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實踐

    以某地考察為例,該工程地處低山區和丘陵地帶,其主要地層為三疊系須家河組砂泥頁巖互層,也屬自貢主要含鹽鹵水區。砂巖多為含水層,而泥頁巖為相對隔水層,獨立含水層系統較多。因此,該地區水文地質勘察對于防滲論證具有重要意義。

    1、工程地質概況

    該工程處于高山背斜核部一帶。高山山脊線呈北東東―南西西向延伸,與構造線基本一致,高山地形整體趨勢為北東高而南西低,順兩翼地貌由低山逐漸過渡為丘陵。而工程頭尾部分分別位于高山背斜北南兩翼,其核部發育為F1高山斷層(上游)、F2瓜瓢洞斷層(下游),兩斷層互為對沖式。

    區內地層共分為六段,第四段分三層,第三段共分七層。地表泉點分布于河床兩岸,泉點多分布在砂巖與下部泥頁巖分界面附近,為接觸泉,長觀資料表明,大多數泉點流量隨季節降雨量變化較大。

    區內地下水按其含水層性質和埋藏條件主要分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潛水、基巖裂隙承壓水三種類型。孔隙潛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漫灘的松散堆積層中,且覆蓋層較薄,水文地質意義不大,對工程影響甚微,故主要是討論基巖裂隙潛水、承壓水兩種類型。

    2、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2.1基巖裂隙潛水

    基巖裂隙潛水主要分布在Ty4-3層和Ty4-1砂巖層中。Ty4-3層由于所處位置較高受風化卸荷影響,裂隙較發育,不利于地下水貯藏,僅砂巖層底部靠Ty4-2層局部有地下水出露,其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型水,礦化度為150~200mg/L。該泉點表明,該泉點流量隨季節性變化明顯,而其它該層中鉆孔長觀表明,水溫及水位年變化較小。

    Ty4-1層底板處于河床以下,由于河流切割,地下水埋藏于此層下部,水位略高于河水。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鎂型、重碳酸鈉型、氯重碳酸鈉型水,礦化度為132~850mg/L。各鉆孔終孔水位表明,該層地下水位線平緩。

    2.2基巖裂隙承壓水分析

    基巖裂隙承壓水主要分布在Ty3-5、Ty3-3、Ty2層砂巖中,其特征見表1。

    表1承壓含水層特征及涌水試驗成果表

    Ty3-5層含水層厚度約為20~28m,以Ty3-6、Ty3-4層為相對隔水頂底板。工程段初始水頭較穩定,高程為348~350m,由于巖層傾向下游,傾角為10~12°,其實際水頭為50~80m甚至更大。本層水化學類型為氯鈉型水,礦化度為2000~10000mg/L。長觀資料表明,其水化學動態穩定。在工程軸線上游分布一上升泉,出露高程也與鉆孔揭示的初始水位基本一致。

    Ty3-3層含水層厚度約為30m,以Ty3-6、Ty3-4層為相對隔水頂底板。工程段承壓水頭高程約為370m,高出含水層頂板約為100m。本層水化學類型為氯鈉型水,礦化度為10000~12000mg/L。長觀資料表明,其水化學動態穩定。

    Ty2層含水層厚度約為70m,以Ty3-2、Ty3-1層為相對隔水頂板。據CK15、CK3鉆孔表明,其水頭地面超高分別為47.5m、55.22m。CK15鉆孔涌水量較大,最達951.87m3/d,鉆孔水化學類型為氯鈉型水,礦化度為2650mg/L,其水化學動態穩定。

    2.3巖體透水性特征

    鉆孔壓水、抽水、涌水試驗表明:工程段巖體透水性受巖層分布、風化卸荷、裂隙發育程度、連通性、以及軟弱夾層的分布特征等控制。特征如下:

    (1)Ty4-2、Ty3-6、Ty3-4等巖層主要為泥頁巖,巖體透水率大多小于1lu,透水性微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2)Ty4地層兩岸砂巖隨著深度的增加,巖體透水性逐漸減弱,但受裂隙發育程度的影響,局部透水率較大,大于100lu,屬強透水層,且其分布規律性不強。一般而言,鉆孔深50~70m以下,巖體透水率小于3Lu。河床中Ty4-1砂巖含水層由于位于谷底,由于層面及構造裂隙發育,與地表水水力聯系明顯,單位涌水量多在1L/sm以上,且涌水量隨降深增加不明顯;抽水試驗成果表明,Ty4-1河床砂巖滲透系數為4.58~14.28m/d,影響半徑為68~166m;在斜硐Ty4-1砂巖中抽水時,地下水多沿層面及橫向裂隙以股狀呈懸掛式向匯點集中,隨深度增加,出水點也向下遷移,證明其裂隙是普遍存在的,且周圍的長觀孔地下水位顯著降低,形成降落漏斗,由于巖體滲透性差異,觀測分析表明,降落漏斗影響范圍向左岸約25~30m,而向右岸約85~90m。

    (3)Ty3-5、Ty3-3、Ty2層涌水試驗表明:Ty3-5、Ty3-3層水頭較高而流量較小,單位涌水量多在0.1L/sm以下,其滲透系數分別為0.049~0.395 m/d、0.012~2.066 m/d,部分鉆孔揭示該層未見有承壓水或不明顯,反映出巖體裂隙發育極不均勻,各向異性大。Ty2層水頭大,為176.5m,涌水量大,但深埋地下,具有極大的非均勻性。

    2.4地下水類型、補給與排泄及動態變化

    高山背斜由北東向南西方向傾伏,地形整體也北東高南西低。地下水主要沿砂巖裂隙由北東向南西方向運動,呈層分布,工程為地下水的排匯和徑流區。

    綜合分析之后,Ty4-3、Ty4-1地下水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潛水,它們有各自獨立的隔水頂、底板,遠離工程一帶,應具有(半)承壓性質,只不過由于河流切割,在工區一帶具有自己獨立的自由水面,局部受大氣降水影響明顯,準確地說,應為(半)承壓―潛水,Ty4-1層地下水類型較復雜主要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Ty3-5、Ty3-3、Ty2層中承壓水為自貢井鹽區鹽鹵水的一種類型,俗稱為黃鹵。其補給范圍主要為越溪河上游的榮縣雙古、威遠復立一帶,距工區約15km以上,為高山背斜核部,因溝谷切割侵蝕而使上述含水層有較大范圍出露,該段最低高程為460m,因此工程段承壓水頭具有較高的特點。由于含水層的砂巖與泥頁巖相間成層,使承壓水表現較多的層次,也導致各含水層在水質、水量、水頭等存在較大的差異。承壓水循環徑流途徑長,交替緩慢,與巖石發生溶濾作用,導致地下水礦化度較高。Ty2比Ty3層水量較大、礦化度低的原因是由于該層厚度大,原生狀水平裂隙發育,結構疏松,富水性能好,地下水交替相對較快。

    3、工程防滲帷幕深度的確定

    根據鉆孔壓水、抽水試驗表明,工程基巖體中存在強~弱透水層,應進行帷幕防滲。左右岸存在明顯的相對隔水層(透水率q

    河床中存在多層含水層,砂巖類透水率變化較大,個別達65Lu,而泥巖類透水率小。工程屬單斜構造,巖層產狀傾向下游偏右岸,雖然Ty3-3、Ty3-5層砂巖透水率較大,但其上部的Ty3-6層泥巖厚度較大(10~15m)、穩定且往下游埋深逐漸增加,可作為河床工程基隔水層,防滲帷幕深入該層5~10m即可。由于在工程軸線上游局部Ty3-6泥巖薄(厚度2~3m),且有Ty3-5層出露的上升泉,蓄水后,庫水勢必與Ty3-5層地下水連通,水工計算考慮揚壓力時,其承壓水頭高程就不應是350m,而是正常蓄水位431m。

    4、F1、F2斷層的滲漏評價

    F1、F2斷層為區域性斷層,橫穿整個庫區,其滲透性對整個水庫蓄水構成一定的影響。斷層破碎帶寬2~8m,主要由糜棱巖、斷層泥、斷層角礫等組成。根據鉆孔壓水試驗,透水率q一般小于1Lu,為微透水層。但勘察時,有些同志對斷層影響帶的透水性提出了懷疑,事實上,承壓水的分布就是一個很好的反證。在F1、F2之間在五六十年代有自流的鹽井,其層位為Ty3-5,在F2上游上工程河床鉆孔在Ty4-1層也發現了承壓水,其承壓水頭為145m,地面超高為69m,流量為4.7L/s。地層分布表明,F1、F2上下游及其間的承壓水含水層、隔水頂底板皆被F1、F2斷層切斷,若斷層影響帶是透水的,就不能形成層次多、高水頭、礦化度差異大的承壓水。所以,F1、F2斷層其滲透性是很微弱的,具有較好的防滲性。

    三、結束語

    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多數只是對天然狀態下的水文地質條件作一般性評價,很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由于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調查研究不深人,設計中又忽視了水文地質問題,有時導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因此,工程勘察中要切實做好有關水文地質測試工作和地下水監測工作,為水文地質勘察和工程建設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及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實用手冊.中國礦業出版社.2008-3

    [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2-1

    第4篇:地質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建設;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6-0039-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從王文章教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涵蓋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1)口頭傳統及其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禮儀、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地方理工類高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一般以通識教育為主要途徑,課程設置以開設單一的通識公共選修課程為主,教學形式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賞析為主,課程名稱多以民族民間傳統藝術賞析、民間文學藝術賞析、民族地區手工藝制作技藝賞析等民俗學和民間文藝為主,教學內容涉及以下四個方面:1)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2)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3)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節慶禮儀、民間體育、競技等;4)蠟染、刺繡、雕刻、首飾等民間傳統手工制作技藝賞析等。教學理念也部分觸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中蘊涵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對于高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有利于調動理工類高校大學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而且還能夠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類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建設是文化傳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負著傳播文化的責任和傳授知識的義務,是文化知識傳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主體,擁有獨特的教育文化資源,聚集著大量的知識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教育的基地,對于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文化教育的優勢,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為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傳承提供理論依據和知識基礎。

    2.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因而對該領域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既要培養高素質的理論和實踐工作者,又要培養優秀的文化傳承人,同時也要通過培育一大批關心、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文化新人,擴大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教育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為此,高校需要加快學科專業建設,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以便更好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的培養服務。

    2.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建設是科學研究的需要

    高校應發揮科研和人才的優勢,創造出更多的優秀科研成果,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體制更加健全,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加豐富,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為更多的受眾群體服務。為此,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在當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起到一定的學術帶動作用,把科學研究的理論成果付諸實踐,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邁上更高的臺階。

    二、課程建設的內容

    1.確立課程的教學目標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包括華夏燦爛的漢文化遺產,也包括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遺產,因而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使用科學的方法來搜集、整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培養更多、更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者和管理者,使其參與到遺產保護活動中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達到上述要求,使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原則、目錄分類和保護技術等,增強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鼓勵大學生勇于肩負起傳承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的重擔,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職業觀,全面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

    2.構建課程體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內容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技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職業素養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主要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辨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類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問題等。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教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歷史與現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歷史與現狀、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案例等。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形成深刻的保護理念和意識。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職業素養的內容主要包括世界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介紹、中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介紹、地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介紹以及部分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技巧、技術辨析(非商業機密類)等。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學習,實現了間接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對接,有利于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化傳承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成人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3d动漫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