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大學生宿舍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宿舍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宿舍關系

    第1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影響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1.功利主義,損人利己。當今大學生在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除了心理上存在障礙,行為方式上也存在著障礙,在與他人進行交往過程中往往受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影響,演變成損人利己的行為。一方面,功利主義以私利的實現作為人際交往的前提基礎,最終必然會陷入極端的個人主義怪圈,難以構建和維持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崇尚的是實用主義的交往方式,這也是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一種普遍現象,用人的“可用性”來衡量是否與其交往。這樣一來,宿舍的人際關系便受到利益的影響而產生不和諧因素。在這種錯誤價值觀影響下的交往方式會給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帶來巨大的障礙,同時導致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惡化。

    2.沉迷網絡、忽略現實存。網絡人際關系是一種不直接面對面的、經由網絡媒介形成的人際關系。多數學生更喜歡這種通過網絡建立的人際關系,他們覺得這樣的交往雙方不需要見面,一般也不會產生利益沖突,也不受自身社會角色的束縛,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因此,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和虛擬世界,忽略了真實存在的現實交際。這樣的行為影響了宿舍同學之間的交流,長期下去會使其自身從宿舍群體中逐漸孤立出去。網絡的虛擬性、欺騙性是導致同學之間欺騙行為多發的誘因,長期沉迷于網絡使學生產生一些不道德、不負責任的行為和想法,也會使其混淆網絡和現實社會,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失去行為道德的判斷力,破壞他們的身心健康,引發宿舍間人際交往的沖突。

    3.缺乏溝通、不善調節。不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往往都是因為宿舍成員間缺乏交流、溝通不暢造成的。在處理矛盾的問題上,更多的學生寧愿采取間接的方式,也不愿和室友直接溝通。久而久之,互相之間便產生隔閡,為矛盾沖突埋下了不安的因素。當與舍友意見不合時,少部分人會選擇退讓,更多的人會選擇不爭論,而不是溝通協商,長此下去,使得宿舍成員間關系逐漸冷漠,這種“冷暴力”不利于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很多舍友間的惡性案件的產生就源于溝通的缺乏和矛盾調節的欠缺,使得小矛盾逐漸演變成為大仇恨。舍友間缺乏溝通,在自我調節和適應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缺陷,這些都導致了宿舍中人際交往困難。

    營造和諧宿舍人際關系努力的方法

    1.正視自己,克服自卑心理。營造和諧宿舍人際關系必須從自身心理出發。在處理自卑的心理問題上首先要學會設法彌補自身的不足,樹立平等的思想,調適心理,增強自信。另外,要學會在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怕挫折,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站起來。同時還要積極努力地適應各種各樣的外部喚醒,調節心理矛盾,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廣交朋友,堅定自己的信念。最重要的一點是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增強自信,不盲目地與他人攀比。

    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既有利于克服自身存在的消極因素,也能夠減少對潛能的消耗,還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承認并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文過飾非、不推諉,還要區分為不同境遇與情況中的缺點和錯誤并加以克服。當然,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自我挫傷,對每個社會個體來說,來自客觀因素的挫傷都是難以避免的,我們應做的是盡量減少和避免來自主觀因素的挫傷。因此,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和克服,通過調節把危害降到最低。

    2.學會溝通,克服個人主義。在集體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克服個人主義需要善于進行自我轉換,通過揚己之長來維護自身的心理平衡,保證情緒的穩定。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置換角色的心理位置,即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抑制自己的心理障礙。積極地投入到集體生活活動中,讓自己生活充實,全面客觀的認識自我和他人,取長補短,以達到新的平衡,能夠更好地與舍友相處,以利于相互之間的理解與溝通。在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交往,是構建宿舍和諧人際關系必不可少的原則之一。

    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只有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使自己形成一種豁達開朗的心態,去面對周邊的人和事,以真心和坦誠使對方感到溫暖,理解并接納自己。在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時,還要學會合理運用人際交往的技巧。真誠,是構建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礎,真誠的溝通更是良好人際交往的根基。

     

    影響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相關文章:

    1.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2.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的特點

    3.影響人際交往關系的主要因素

    第2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1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

    人際關系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伴隨著人際交往過程而發生變化,是人與人在相互接觸、交往的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心理關系。人際關系是多種心理因素的復合體。任何人際關系的形成都是從人與人的相互認識開始,以不同的情緒情感體驗為關系好壞的評判標準,以不同的行為表現為關系好壞的重要標志。

    1.1作息習慣不同作息習慣不同是大學生宿舍出現人際關系摩擦的最主要方面。有的同學習慣早睡早起,有的同學習慣晚睡晚起。深夜不睡的同學就聊天、上網、玩游戲、看電影或者開臺燈看書,有的同學晚上外出回來洗漱動靜太大,影響了早睡同學的睡眠,早睡的同學自然心里有怨氣。早起的同學起床后動靜太大,吵醒了晚起的同學,這些同學也不滿。中午的時候,有的同學要洗衣服,收拾東西,這些都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正常休息。日積月累,矛盾就從這些生活小細節中產生。在工作中就經常碰到有學生要求調換宿舍,問起原因,就是作息習慣不同,沒有休息好,自然影響到精神狀態,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的質量。

    1.2性格差異不同性格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遇到同一件事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笑而過,有的人卻耿耿于懷。有的人天性樂觀開朗外向,有的人隨和寬容,有的人內向靦腆,有的人敏感多疑,有的人個性張揚、性格跋扈。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存在,世界才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正是這種多樣性和差異性,導致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緊張。有的同學不拘小節,從外面沖進來抓起別人的水杯就喝、不洗手就從別人碗里抓東西吃,或者沒經過舍友同意就隨便使用別人的東西,更如毛巾、指甲刀之類的私人用品,講究衛生的舍友遇到這種情況往往不能接受;有的同學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說什么,也不是針對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但是如果碰到敏感多疑的人往往會認為別人是對他有所針對的;有的同學自私自利,凡事只為自己考慮,從不關心他人,這樣的人同學自然無法和他人和諧相處。

    1.3家庭背景不同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高校應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紛紛擴招,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上大學、圓大學夢,這也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同學聚在一起,成為舍友。這些同學中有的來自東部沿海城市,有的來自西北內陸地區,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貧困。有的同學剛來上學就帶了電腦,甚至是筆記本電腦,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這也許很平常,但對于來自西北內陸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別說筆記本電腦了,可能普通的臺式電腦他們都只在教科書上見過。來自城市的學生因為有共同的生活背景、興趣愛好和話題,部分同學講吃講用講名牌,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往往比較節儉,在很多方面找不到共同話題,且因價值觀消費觀不同,在心理上也難以找到契合點,久而久之,宿舍就分了派別,要么互不理睬,要么針鋒相對。來自農村的學生更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上更踏實、刻苦,往往基本功較為扎實,生活上自理能力強;來自城市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知識面更開闊,但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如果能彼此互為借鑒、互相幫助、互相看到對方的優點,就能和諧相處。

    2推動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良性發展的對策

    認為,人類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們相互交往的產物。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夠促進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規范要求相適應;能夠促進個體間的信息溝通,通過廣泛的交往,彼此交流,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開闊視野,增長學識;能夠促進個體的自我認識,從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態度和評價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找到自己恰當的社會位置,選擇更為恰當的行為方式;能夠促進個體身心健康,因為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在正常的交往關系中,人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產生了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心境,保持身心健康。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經歷。只有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強道德素養、豐富社交知識、提高心理素質,才能促進宿舍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

    2.1學生角度

    2.1.1提高自身素質,懂得尊重他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有明顯維護自己尊嚴的傾向,當自己成功時就說自己能力好,失敗時就解釋為運氣差,這就是為了維護尊嚴。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價值往往來自于別人的評價,別人的肯定讓人們覺得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別人的否定讓人們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逃避或遠離那些給予負面評價的人。根據這個原則,在交往中,肯定他人、接受他人,讓他人覺得有價值、有尊嚴,交往則能順利進行。反之,在交往中否定他人,讓他人產生自尊受損的感受,就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即使建立好的人際關系也會受到破壞。當然,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處處討好他人、曲意逢迎,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良好溝通,同樣也贏得他人的尊重。大學生宿舍由于空間小且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知道一些彼此的隱私,切不可將他人的隱私隨意散布,在交往中要注意態度、說話方式,不亂拿他人的隱私開玩笑,不給同學取綽號,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不損害他人名譽,尊重他人的選擇,維護他人的尊嚴,珍惜他人的給予。

    2.1.2平等交往,誠實守信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是指交往雙方在態度上的平等。交往過程中,如果有一方始終高高在上,對他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就會被孤立。大學生年輕氣盛富有個性,看待事物的觀點由于家庭背景、社會閱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遇到問題喜好爭論,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并不是每個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全面的,要懂得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堅持平等交往的原則,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優勢就趾高氣昂,對別人嗤之以鼻,也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劣勢就覺得低人一等,對別人曲意逢迎。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個人而言,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對于一個民族而言,誠信是繁榮昌盛的根本。一個人一旦失去信譽,就將被社會淘汰;一個民族一旦失去信譽,就將走向滅亡。因此,人際交往中無論如何講究技巧,誠實守信才是最持久最根本的做人處世之道,以誠待人、信任他人、不猜忌、不設防,才能和諧相處。

    2.1.3寬容待人,主動溝通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與生俱來的,寬容需要博大的胸懷和氣度。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才,是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建設者,大學生的氣度就是國家的氣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水平。狹隘的人自以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寬容則是一種自信、一種成熟,能夠正確看待和接受他人的錯誤、樂于接受他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大學生宿舍交往中難免有所摩擦,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學會容忍別人犯錯誤,容許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容許不同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看法。在希望別人接納和容納自己、承認自己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學會接納和容忍別人、承認別人的價值,給別人留有余地,也是給自己選擇了退路。交往是從陌生開始的,主動表達了交往的愿望,也給交往創造了機會。在人際交往中,主動并不代表低人一等,而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交往中對他人主動示好、禮貌待人、低調處世,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尤其是在遇到人際沖突、矛盾摩擦時,能夠主動溝通、注意說話的方式技巧則更容易化解矛盾。大學生都是青年人,年輕氣盛,宿舍生活中難免會因為生活習慣、價值觀等不同有所摩擦,如果一味回避,只會讓隔閡越來越大,心平氣和、積極面對問題、及時主動地溝通,則更容易解決問題。

    2.2學校角度

    2.2.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和諧宿舍氛圍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需調整好交際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體系,當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心理專業老師的幫助。其次,輔導員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傾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包袱。輔導員與學生同吃同住,經常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打成一片,更容易發現學生宿舍中存在的人際關系問題,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早處理。對有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要對其深入了解,進行追蹤指導,在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來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多渠道多方式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使之能夠和舍友、同學和諧相處。再次,學校要開設相關課程,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針對一些學生由于交際能力有限而導致的問題和困惑,可開設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社交禮儀等方面的課程,也可邀請專家前來開展培訓講座,對大學生開展人際交往教育,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2.2.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構建和諧宿舍氛圍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通過活動,團結協作,加強同學間的聯系,增強友誼。現在很多高校每年都會舉辦宿舍文化藝術節,有宿舍裝飾大賽、舍歌大賽等內容。要通過宿舍裝飾大賽,使同學們把宿舍布置得溫馨舒適,既美化生活環境,又能在共同的榮譽感中使友情得到升華;舍歌大賽,宿舍同學在一起出謀劃策,有的當主唱,有的當伴舞。在這些活動中,之前的小矛盾往往能得到化解,全體宿舍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宿舍生活情境模擬表演大賽,要通過模擬宿舍生活,發生矛盾——及時溝通——解決矛盾,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珍惜同學情誼。

    3結束語

    第3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社交地位;攻擊性傾向;社會拒斥

    分類號B848.6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7.005

    1引言

    進入大學生活后,原本高中固定班級空間的“唯一性”地位被打破,宿舍成為了學生個體間聯系最密切的場所,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與每個成員校園生活的幸福感存在緊密的關聯。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幸福感與人際困擾呈顯著負相關(劉天月,2013);還有證據表明,宿舍人際關系的質量低會導致個體無法適應大學生活,表現出壓抑、敏感、自我防衛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較強的攻擊性(趙茜,蘇春景,2015),而攻擊性傾向和主觀幸福感顯著負相關(郭梅英,張玉英,2011)。在有關個體在社交圈中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中,社交地位(sociometric status, SMS)的概念日益被學界所重視,它是Anderson, John, Keltner和 Kring (2001)在社會經濟地位的基礎上提出的另一種社會地位類型,國內有些文獻也將其譯為社會計量地位(黃婷婷,劉莉倩,王大華,張文海,2016)。這一概念源于對兒童和青少年同伴關系及社會接納的研究, 強調個體在與其聯系最緊密的生活圈(家庭、朋友、職場等)中所處的位置, 常以受尊敬、被羨慕及擁有的影響力作為度量指標(Anderson,Kraus,Galinsky & Keltner,2012)。同時,社交地位能夠強烈影響個體對權力和社會接納的感知,而這二者又正是幸福感的重要決定因素(Baumeister & Leary,1995;Keltner,Gruenfeld & Anderson,2003)。國內外均有相關研究發現,個體的社交地位比經濟地位更能顯著地影響個體主觀幸福感(黃婷婷, 劉莉倩, 王大華, 張文海, 2016; Anderson, Kraus, Galinsky & Keltner, 2012)。

    雖然個體的高社交地位往往伴隨著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已成為共識,但低社交關系的危害卻往往被低估。迄今為止,不良的宿舍關系仍是我國高校安全最大的隱患之一,大學生宿舍舍友間的暴力沖突和刑事案件屢見報端。在多年前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案件中,導致其殺害室友和同學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宿舍中“被人瞧不起并時常被羞辱”。由此可見,宿舍中的低社交地位很可能是引發個體攻擊性的重要誘因。有一些國內外的研究提供了諸多間接的佐證:首先,國外有關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發現,較差的社交地位和高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Lancelotta & Vaughn,1989; Salmivalli, Kaukiainen & Lagerspetz,2000);在校園槍擊這類暴力事件中,幾乎所有的行兇者在犯罪前都經歷過長期嚴重的被同伴冷落和排斥的遭遇(Leary,Kowalski,Smith & Phillips,2003); 這些研究都從不同方面提醒人們,由于被排斥和邊緣化導致的不良的人際關系很可能會誘發攻擊行為并對幸福感造成損害。但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且有關大學生群體的研究得到的都是間接結論,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大學生宿舍中的社交地位和其攻擊性的關系。

    此外,以上有關國外的研究同時表明, 社交地位和同伴交往中的接納與排斥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并且在引發攻擊行為的情境中,

    社會拒斥是一個重要的誘導因素,而且即便是那些看起來小或模糊的社會拒斥操縱,也有可能引發針對除了拒斥者以外的他人的攻擊行為( Buckley, Winkel & Leary, 2004; Kirkpatrick, Waugh, Valencia & Webster, 2002; Leary, Twenge & Quinlivan, 2006; Twenge, Baumeister, Tice & Stucke,2001; Twenge & Campbell,2003; Warburton, Williams & Cairns, 2006)。 這些研究都說明,社會拒斥可能會提升攻擊傾向甚至導致更多的攻擊行為。此外,有關于青少年社會地位的研究發現,社會地位中存在同伴接納和受歡迎度兩個維度(馮華潤,2014)。而對于個體而言,社交地位是社會地位的重要體現,二者密不可分。而一個擁有高社交地位的個體很可能也是被接納并且受歡迎的,同時,被接納或者排斥也是個體社交地位在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和具體表現之一,是能反映大學生活中個體人際狀況的真實情境。因此將它納入對大學生攻擊行為的研究將更具有實踐意義。

    綜上,本研究還將操縱社會拒斥情景誘發個體的攻擊性,以考察其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2研究一個體主觀感知的宿舍社交地位與攻擊性的關系

    研究一擬采用梯子等級評價法啟動個體的社會比較,考察個體主觀感知的社交地位和攻擊性的關系。

    21被試

    來自北京市某高校的182 名大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67份,男性57人,女性110人,平均年齡183歲。

    22工具

    社交地位的自評借鑒前人的梯子等級評價法(陳艷紅,程剛,關雨生,張大均,2014; 黃婷婷, 劉莉倩, 王大華, 張文海, 2016; Kraus, Cté & Keltner, 2010),給被試呈現一個有10個等級的梯子,指導語為:“梯子的等級代表你在宿舍中某個方面地位的高低,梯子等級越高說明自己的地位越高。請您以舍友為參照對象,從經濟地位、學習成績水平、受尊重程度、說話份量四個方面分別評價自己就該方面在宿舍中的位置。”其中1表示“非常低”,10表示“非常高”。

    攻擊傾向的測量采用Buss和Perry于1992年修訂編制的攻擊性問卷(AQ),包含27個條目,四個維度: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采用Likert5點計分,本研究中的科隆巴赫α系數為087。

    23結果

    對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在代表宿舍社交地位的四個維度中,只有宿舍受尊重程度(r=-021,p

    同時,從表中相關可以看出,個體在“宿舍說話分量”與攻擊性各維度均存在顯著相關,而“宿舍尊重地位”僅與“言語攻擊”和“敵意”兩個維度顯著相關。可能的原因是“尊重”一詞容易引發較高的社會贊許性,而“宿舍說話分量”側重行為的描述,更容易讓被試做出真實反應。因此,“宿舍說話分量”可能是測量宿舍社交地位更有效度的指標,所謂“人微言輕”,正是低社交地位的表現。

    3研究二他評的宿舍社交地位與攻擊性的關系

    研究一揭示了個體自我感知的宿舍社交地位與攻擊性之間的顯著相關,但是這一結論是基于自我報告的宿舍社交地位,研究二擬采用個體宿舍社交地位的他評數據來驗證研究一結論的穩健性。

    31被試

    來自北京市某高校120 名大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0份,男性60人,女性60人,平均年齡2186歲。

    32工具

    宿舍社交地位和攻擊性的測量工具同研究一。

    33程序

    被試受邀進入實驗室,宣布指導語后讓他們完成社會計量地位自評和他評問卷及攻擊性問卷。宿舍社交地位和攻擊性的測量基本同研究一,區別在于,第一,由于宿舍社交地位采用他評數據,因此研究二中要求被試對宿舍中每個成員的社交地位進行評價;第二,由于研究一中已經發現,“宿舍說話分量”是測量宿舍社交地位更有效的指標,因此研究二采用 “宿舍說話分量”作為社交地位的測量。

    34結果

    由于宿舍單位不同,故而評價對象不同,因此將每個被試對宿舍每個成員的宿舍經濟地位、宿舍學習成績地位、宿舍尊重程度和宿舍說話分量的評分進行Z分數轉換。社交地位的他評數據通過矩陣轉換計算得出,其算法基本思路為:先計算整個宿舍對某一成員的地位評分,然后用總評分減去該人的自評分數,即得到他評分數。對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發現,他評的宿舍社交地位(說話分量)(r=-022,p

    為進一步考察宿舍社交地位對攻擊性的影響,將它們作為預測變量對攻擊傾向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主觀感受到的宿舍說話分量(β=-030,t(166)=-204,p

    這一結果印證了研究一的結論,同時也證明他評和自評的社交地位對于攻擊性的影響是一致的。接下來的研究將采用自評的宿舍說話分量作為個體宿舍社交地位的指標。

    4研究三社交地位影響個體攻擊性的可能機制:社會拒斥的作用

    研究三 中試圖通過實驗室實驗探討宿舍社交地位影響攻擊性的可能機制。較低的地交地位意味著經歷社會拒斥,因此社會拒斥可能是低社交地位引發攻擊性傾向及行為的原因。該研究中,不同組別的被試經歷社會拒斥的操作, 然后比較其給予同伴的辣椒數目(攻擊性測量)。

    41被試

    從北京市某大學以宿舍為單位,招募了30個宿舍、共120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60人,女生60人,平均年齡2186歲。

    42工具

    宿舍社交地位的測量工具同研究一和研究二。攻擊行為的測量采用的辣醬分配法(Lieberman, Solomon, Greenberg & McGregor,1999),被試填寫想給其他人吃的辣椒數量,數量越多代表攻擊行為越高。

    43程序

    實驗室實驗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步,要求被試以宿舍為單位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的真實作用是通過操縱社會拒斥來引發攻擊行為。分別給宿舍四個人編號①②③④,每人分別獲得畫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菱形的小紙片,任務要求是在自己的紙片上添加筆畫構成一個新事物,四個人畫出的新事物貼在一張A4紙上組成一幅畫面,盡可能使得這幅畫富有創造力。

    第二步,安排被試填寫問卷“你為你們組完成的這幅畫的創造力打多少分?請按照各組員對創造力分數貢獻的大小程度進行排序。”

    第三步,給予被試虛假反饋。填完之后讓四個被試先在房間外等待一分鐘。隨后對被試逐一進行反饋。在這一步驟中,將被試隨機分為社會接納組和社會拒斥組,兩組人數相等。每個被試都從主試手中得到一個信封。信封內有一張紙,寫著:經評審專家評定,你們組創造力任務的成績是()分,等級為()。根據同組互評反饋,你們組成員都認為()號在任務中的表現是最差的,也就是說,其他成員都認為是()號導致全組獲得這一成績的原因。其中,高社會拒斥組看到的空格處對應的分別是手寫的一個較低的分數、較低的等級、被試自己所屬編號;而低拒斥組的紙條空格處手寫的是一個較高的分數、較高的等級和被試自己所屬編號。接著,安排被試對自己此刻的心情愉悅程度做出評價。

    第四步,進行攻擊行為的測量。讓同宿舍的4名被試逐一單獨進入2號房間,主試拿出準備好的紅色小尖椒,告訴被試:這里有一些紅辣椒,你可以嘗試一下辣椒的辣度,你現在想給他們每個人吃幾個辣椒?讓被試填寫想給其他人吃的辣椒數。

    44結果

    首先對社會拒斥進行操作檢驗。以高低拒斥分組為自變量,心情愉悅程度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高拒斥組的愉悅程度顯著低于低拒斥組(F(1,118)=743,p=001

    對高低拒斥分組下被試的攻擊性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結果發現, 和低拒斥組(M=602, SD=226)相比, 高拒斥組的被試(M=1095, SD=573)想要給予同伴更多的辣椒(t(118)=620, p

    5討論

    51宿舍社交地位比社會經濟地位更能有效地預測攻擊性

    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個體的宿舍社交地位及其攻擊性的關系,結果發現攻擊傾向與宿舍中的社交地位(說話份量、受尊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而與經濟地位和學習成績的關聯并不緊密。同時, 無論自評還是他評的宿舍社交地位均能夠顯著預測攻擊性傾向。這說明在宿舍人際環境中,比起經濟地位,社交地位更能預測成員的攻擊性傾向。這一關系模式與前人的研究結論存在一致性(黃婷婷, 劉莉倩, 王大華, 張文海, 2016; Anderson, Kraus, Galinsky & Keltner, 2012)。這二者的研究已經揭示,盡管追求社會經濟地位是人類的基本動機,然而在提升個人主觀幸福感方面,社交地位比社會經濟地位更重要,而本研究則以“降低攻擊性”作為提升幸福感的具體手段,發現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高校宿舍這樣的微觀群體。

    52社會關系地位影響攻擊性傾向的關系機制

    研究結果表明宿舍社交地位與攻擊傾向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低社交地位者比高社交地位者的攻擊性傾向更強,這一現象存在三種可能的機制解釋。

    第一是傳統的多拉德-米勒的挫折-攻擊理論,該理論認為攻擊行為的發生必先有挫折(Dollard, Miller, Doob, Mowrer & Sears, 1939)。對于低社交地位者來說,被排斥和邊緣化本身就是一種能夠引發攻擊的挫折體驗。

    第二是挫折-消極情感-攻擊性理論,Berkowitz (1989) 在挫折-攻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引發攻擊的并非挫折事件本身,而是挫折引發的心境或情緒,后續的一些研究也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被排斥者對排斥他的人給予更負面的評價(Bourgeois & Leary,2001),在競爭性反應時任務中,為辱罵他的人設置更高分貝的懲罰性噪音,而且這種攻擊性還會擴展到無辜他人(Twenge, Baumeister, Tice & Stucke, 2001 )。

    第三是拒斥痛感假設,Zhou, Vohs和Baumeister ( 2009 )的研究認為,社會拒斥能夠引發心理疼痛,為了緩解這種心理疼痛,個體往往采取一些相應的行為反應,攻擊便是其中之一。低社會關系地位的個體通常處于被社會拒斥的狀態中,不受尊重并且話語地位低,而這種被拒斥的痛感又往往會導致更高的攻擊性傾向。但本研究中并未發現社交地位對拒斥情景下誘發的攻擊行為存在調節作用,很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攻擊行為的測量局限于實驗研究中,表現出對舍友的攻擊性(辣椒分配)是隱匿的,因而個體更難察覺到自身行為后果的嚴重性,攻擊行為也將更加單純地依靠對排斥程度的感知。

    此外,杜建政和夏冰麗(2008)通過對以往有關社會排斥的文獻梳理后發現,有時候社會排斥者在情緒和在社會地位上受到損害,但可能沒有認識到這些損害,便無法預見他(她)的行為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的將來會有怎樣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自己行為后果的預期和感知很有可能也會引發個體不同的行為反應。

    53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對于所關注變量關系的探討較為初步,尚存在諸多局限和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第一,對其他可能誘發宿舍內攻擊性的因素沒有進行全面測量,因而在統計中也缺乏變量控制。

    第二,雖然證明宿舍社交地位和攻擊性二者之間存在緊密關聯,但因果關系的推論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以卷測量為主,且采用的攻擊性問卷更偏特質性而非狀態性的測量,因此方向相反的因果關系仍然有存在的可能――由于個體攻擊性較強而不受歡迎,從而導致了較低的宿舍社交地位,二者還可能互為因果。

    第三,研究中基本以攻擊性總分作為攻擊性的指標,未來可以對社交地位和攻擊性各維度的關系進行更為細致的探究。

    第四,從對攻擊行為的干預和沖突預防的角度看,應對導致低社交地位的前因變量給予更多關注。

    6結論

    (1) 個體自我感知的宿舍社交地位與攻擊性傾向存在顯著負相關。

    (2) 采用他評方式測量得到的個體宿舍社交地位能夠負向預測攻擊性傾向。

    (3) 高拒斥組大學生的攻擊性顯著高于低拒斥組。

    參考文獻

    陳艷紅, 程剛, 關雨生, 張大均 (2014). 大學生客觀社會經濟地位與自尊:主觀社會地位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30(6), 594-600.

    杜建政, 夏冰麗(2008). 心理學視野中的社會排斥. 心理科學進展, (6), 981-986.

    馮華潤(2014). 青少年同伴群體中的社會地位. 碩士學位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

    郭梅英, 張玉英 (2011). 大學生攻擊行為傾向與主觀幸福感及非理性觀念的關系.中國學校衛生, 32(7), 803-805.

    黃婷婷, 劉莉倩, 王大華, 張文海 (2016). 經濟地位和計量地位:社會地位比較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年齡差異.心理學報, (9), 1163-1174.

    劉天月 (2013). 大學生自我概念, 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1(5), 772-774.

    趙茜, 蘇春景 (2015). 大學生競爭態度, 宿舍人際關系水平和攻擊性的關系研究.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2(6), 31-36.

    Anderson, C., John, O. P., Keltner, D., & Kring, A. M. (2001).Who attains social status?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n social grou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1), 116-132.

    Anderson, C., Kraus, M. W., Galinsky, A. D., & Keltner, D.(2012). The localladder effect: Social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7), 764-771.

    Berkowitz, L. (1989).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examination and reformul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6(1), 59-73.

    Buss, A. H., & Perry, M. (1992).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3), 452-459.

    Baumeister, R. F., & Leary, M. R. (1995).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7(3), 497-529.

    Bourgeois, K. S., & Leary, M. R. (2001). Coping with rejection: Derogating those who choose us las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5(2), 101-111.

    Buckley, K. E., Winkel, R. E., & Leary, M. R. (2004). Reactions to acceptance and rejection: Effects of level and sequence of relation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0(1), 14-28.

    Dollard, J., Miller, N. E., Doob, L. W., Mowrer, O. H., & Sears, R. R. (1939). 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 52(3), 480-480.

    Kirkpatrick, L. A., Waugh, C. E., Valencia, A., & Webster, G. D. (2002). The functional domain specificity of selfesteem and the differential prediction of agg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5), 756-767.

    Keltner, D., Gruenfeld, D. H., & Anderson, C. (2003). Power, approach, and inhibi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10(2), 265-284.

    Kraus, M. W., Cté, S., & Keltner, D. (2010). Social class, contextualism, and empathic accura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11), 1716-1723.

    Lancelotta, G. X., & Vaughn, S. (1989). Relation between types of aggression and sociometric status: Peer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1), 86-90.

    Lieberman, J. D., Solomon, S., Greenberg, J., & McGregor, H. A. (1999). A hot new way to measure aggression: Hot sauce allocation. Aggressive Behavior, 25(5), 331-348.

    Leary, M. R., Kowalski, R. M., Smith, L., & Phillips, S. (2003). Teasing, rejection, and violence: Case studies of the school shootings. Aggressive behavior, 29(3), 202-214.

    Leary, M. R., Twenge, J. M., & Quinlivan, E. (2006).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anger and aggres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0(2), 111-132.

    Salmivalli, C., Kaukiainen, A., & Lagerspetz, K. (2000). Aggression and sociometric status among peers: Do gender and type of aggression matter?.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1), 17-24.

    Twenge, J. M., Baumeister, R. F., Tice, D. M., & Stucke, T. S. (2001). If you cant join them, beat them: 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ggressive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6), 1058-1069.

    Twenge, J. M., & Campbell, W. K. (2003). “Isnt it fun to get the respect that were going to deserve?” Narcissism, social rejection, and aggress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9(2), 261-272.

    Warburton, W. A., Williams, K. D., & Cairns, D. R. (2006). When ostracism leads to aggressio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trol depriv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2(2), 213-220.

    Zhou, X., Vohs, K. D., & Baumeister, R. F. (2009). The symbolic power of money reminders of money alter social distress and physical pain.Psychological Science, 20(6), 700-706.

    Abstract

    第4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關鍵詞】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宿舍作為大學生活的基本單元,不僅是大學生住宿的場所,也是學習、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場所。女大學生群體所具有的獨特性使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往往存在較多的矛盾和問題,也使女大學生在面對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時表現出較多的困惑和不知所措。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高校中因宿舍人際關系矛盾而導致的女大學生自殺事件、惡性事件的時有發生,使得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受到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關注與重視。

    一、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表現

    (一)小團體現象

    女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最容易形成小團體的現象。在宿舍關系中,這個小團體有可能是兩個或者三個出現,也有可能是四個或者六個出現。在這個小團體中,大家形成共同的喜好與共同的價值觀,甚至連討厭的人、事物也一樣,無形之間形成了小團體的公約。要想長期處在小團體當中,就必須遵守這些規定。這樣一來,一旦宿舍發生矛盾,宿舍里就會分成幾條戰線,導致宿舍氣氛壓抑和緊張,影響宿舍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二)冷戰現象

    冷戰現象在女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中最為常見。在女生宿舍交往中,由于女生自身特有的心理特點,女生遇到問題時,往往采取冷戰的方式,互相不理睬,互不來往,甚至拉幫結派搞對立政策,宿舍里出現個人對個人或者多人對個人的冷戰現象,其他舍友說話、做事都要顧及冷戰雙方的感受,導致宿舍氣氛十分壓抑。

    (三)疏離冷漠現象

    現在的大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很多人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事情為第一要務。宿舍成員忙于自己的事務,相互間交流不深,呈現疏離冷漠的現象。隨著電腦的普及,互聯網日益滲透到大家的生活,女生們天天貓在網上,累了倒頭就睡,無暇交流。加上女大學生對個人空間的要求越來越多,很多女生都喜歡把床簾拉起來,保持獨立空間,這樣無形之中就拉開了與舍友的距離。

    二、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原因

    (一)比較心理的影響

    女大學生比較多愁善感、情緒不穩定并且感性情緒常常大于理性自控力,自我調適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等,因此對人際關系的敏感度也比較高。女生宿舍矛盾大都源于一個詞――“比較”,這樣的比較內容很多,比如外貌、衣服、男朋友、金錢、獎學金、成績、人脈等等。有了比較就必然產生競爭,競爭從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一些不良心理、不良情緒的產生。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女比較多,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都比別人強。矛盾由此而起。

    (二)生活習慣的影響

    每個女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在上大學之前就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上了大學,與同學分到同一間宿舍,組成新集體,個人的作息時間、學習生活習慣便出現差異。矛盾主要集中在生活習慣、個人衛生、宿舍衛生、作息時間不協調等問題上。具體表現在“有人不講個人衛生”、“休息時間有人打接電話”、“休息時間有人開燈”、“休息時間有人說話”等,這就引發了矛盾。

    (三)家庭背景的影響

    在大學宿舍中,成員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歷,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如果同宿舍成員之間價值觀、生活方式差異太大,那么彼此之間的交往和關系也會受到影響。花錢大手大腳的女生可能看不慣生活貧困女生的節約消費方式,生活貧困的女生也可能看不慣揮霍無度的女生等等。由于女性的特殊敏感心理,這種相互之間的不理解就導致了交往的障礙,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引發沖突。

    (四)人際交往技巧的缺乏

    很多女大學生在上大學前沒有經歷過宿舍集體生活,進入大學才開始接受人際關系的考驗。當宿舍矛盾發生的時候,很多女大學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變現狀,促進宿舍關系融洽,卻不知道如何溝通。女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藝術和技巧、人際沖突和矛盾的應對知之甚少,往往憑直覺、憑情緒、憑經驗來處理各種人際問題,經常會弄巧成拙,導致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沖突變得更加惡化。

    三、構建女大學生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對策

    學生宿舍集體的好壞,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管理的質量,而且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能給女大學生帶來歸屬感和幸福感,對女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要解決好女大學生宿舍不良人際關系問題,各方面多管齊下,努力培養女大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學校應加強對女生宿舍人際關系的指導

    首先要加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女生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向女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她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其次,要在學生宿舍區開設心理咨詢室,安排女性心理咨詢師,以面談或者網絡咨詢方式解決學生的心里困惑。最后,學校要開設相應的德育、心理和社交禮儀等課程,開設專門針對女生交往的選修課和培訓班,提高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指導她們改善宿舍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二)學校應大力開展宿舍文化活動

    健康良好的宿舍文化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歸屬感。學校要開展關于女大學生宿舍人民際關系的講座、專題報告和活動,組織學生舉辦“女生節”、“女生風采大賽”、“宿舍文化節”、宿舍趣味活動、以建設宿舍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開展活動,融洽宿舍成員關系,以增強宿舍成員間的凝聚力,構建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此外,學校還應該利用宣傳欄、圖片、校園網等形式宣傳宿舍文化以及優秀女生宿舍代表,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

    (三)輔導員應加強與女生的溝通與交流

    首先,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宿舍關心她們的學習、生活,和她們打成一片,架起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其次,在日常管理教育活動中,應該貫穿包容與溝通的理念,引導學生共同為營造良好的宿舍氛圍出力。最后,要在宿舍中培養女生學生干部,引導他們關心同學,幫助同學,遇到問題及時向老師反映,對不良宿舍人際關系進行疏導。同時,輔導員在處理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時,應該注意要給學生充分的自,輔導員不要直接干預宿舍同學之間的矛盾,必要進再介入其中進行調解。在處理方法上,輔導員要“一碗水端平”,以感化為主、批評為輔,避免宿舍矛盾升級。

    (四)女大學生應學習人際交往技巧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種能力,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長的重要保障。女大學生要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學會與人相處。首先,要要學會尊重與包容,克服“以自我中心”的觀念,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和思維習慣,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其次,要學會互相幫助,在同學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把室友視為兄弟姐妹,讓同學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最后,學習社交禮儀方面的知識,積極主動與人交往,逐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技巧,促進自身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

    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到女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系到她們的身心健康和能否順利完成大學的學習任務。我們要努力營造和諧、融洽、溫暖的宿舍氛圍,使女大學生們能在良好的宿舍環境中健康成長,讓她們能夠學有所得和學有所成,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 楊建鋒.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探析[J].麗水學院學報,2009(06).

    [2] 盧.女大學生宿舍關系問題實例解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05).

    [3] 馬輝.女大學宿舍人際關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9).

    [4] 王敏佳.女大學生宿舍人際問題與對策的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5).

    [5] 林順虎,羅蘭.淺議女大學生寢室里和諧人際關系之構建[J].內江科技,2010(09).

    第5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矛盾 宿舍人際關系

    1.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的某一天,經濟學專業某班的團支書緊張地到辦公室向我反映情況,前一天晚上該班級某宿舍女生A與同宿舍的一個成員產生嚴重的口角,甚至拳腳相加。該班級團支書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調節,未果,繼而引來隔壁多個宿舍同學的圍觀,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2.案例設問

    2.1當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出現矛盾時,在查明原因后應怎么處理:

    A 讓學生各自反省,自己解決問題

    B 根據情況對所有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將矛盾在宿舍內解決

    C 對矛盾集中指向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矛盾無法調節則安排調換宿舍

    D 積極制定多種解決方案,隨機應變

    2.2目前高校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尤其是90后的學生個性越來越強,女生宿舍人際關系關系緊張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應對和解決?

    3.案例分析

    立足于讓矛盾在宿舍內解決的原則,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據該班團支書反映該宿舍從大一開始,女生A就和宿舍其他成員因為一些瑣事產生矛盾繼而不和,但是由于團支書的及時調節一直沒有擴大化。

    接著我分兩次找該宿舍的成員了解宿舍情況了解到,女生A來自農村,有一妹妹,家庭和睦。自上大學之后,她與班級其他同學相處相對融洽,但是與宿舍同學相處時,因為經常不顧其他室友大聲打電話,并常伴有語言過激現象,可她并未意識到這些行為會引起其他室友的反感,加之性格和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經常與宿舍其他成員發生沖突。期間,該宿舍成員女生B為了緩解宿舍的關系,積極地為兩方進行調節,于是女生A也漸漸注意到自己的個別行為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開始逐步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但是,宿舍矛盾已經存在太長的時間,另外四個室友不能再接受女生A的任何舉動,進而把矛頭又指向了女生B,致使宿舍形成了4:2的對立格局,甚至在宿舍劃了“三八線”區分活動區域。這致使女生B也十分痛苦。隨著矛盾的不斷郁積,雙方關系每況愈下,以致事發當晚,女生A不小心碰到另外四個室友的暖壺時,雙方的矛盾迅速升級,該宿舍其他成員不但不進行勸解,反而形成集體對女生A的語言攻擊,女生B和及時趕到的團支書從中調解沒有沒起到明顯的作用,最后,宿舍成員因為矛盾激化大打出手。

    4.處理過程

    首先,尋找矛盾根源。我向該班級的團支書了解了當時的具體情況,隨后,分別與女生A、B以及另外四個宿舍成員談心,通過了解發現出現矛盾的原因是一些性格問題和生活習慣不合拍。但是雙方一直沒能平心靜氣地進行溝通交流,使得矛盾不斷激化和升級。在與女生A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她的性格特征。由于她時常有過激言語的行為,通過溝通發現女生A只是沒發現自己的行為習慣給別人帶來了不良影響,又不擅于溝通,日積月累的矛盾造成了現在的局面。與另外四個宿舍成員進行交流,發現由于長時間對于女生A行為的反感,以至于后來女生A即使有了改正不良習慣的現象也不能夠寬容地接納女生A,堅持要將女生A調離宿舍。

    其次,讓矛盾雙方正視矛盾,分別進行批評教育。宿舍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要讓她們正確的看待矛盾,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矛盾。良好的溝通是處理矛盾糾紛的有效途徑,在宿舍生活中,溝通技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教育她們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學會以寬容大度的心包容對方,以坦誠的心對待對方,養成團結友愛,互助互愛的優良品質,提高個人的素質修養。

    最后,在我的建議下,宿舍六個人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心平氣和的指出了彼此的缺點,并開始找方法消除矛盾。最后她們終于開始消除芥蒂,重新接納同學A回到宿舍。同學A通過這件事情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決心以后會改掉自己的壞習慣。而對于一直不肯讓步的四位同學,之后我又做了多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使她們也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希望她們以后能以寬容之心對待宿舍成員。此后,我一直密切關注這個宿舍的動態,也強調班干部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并及時的匯報工作。

    5.經驗與啟示

    近幾年,在高校宿舍中頻繁出現的各種惡性事件,讓人們的目光開始集中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處理上來。宿舍成員的生活習慣、性格特征在同宿舍中徹底呈現出來。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的同學之間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和摩擦。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與同宿舍的關系,將造成不必要的爭吵,甚至會因為小小的矛盾而造成身心的傷害。2003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馬加爵與宿舍成員之間發生了激烈沖突,宿舍人際關系惡化。而由于女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女大學生的宿舍人際更加復雜和微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宿舍人際關系矛盾的處理上,要充分尊重學生,不能主觀判斷、感情用事,更不能先入為主的觀念來處理問題,要本著幫助學生的態度,與學生在情感上建立一種朋友式的信任關系,客觀公正的解決問題。同時在平時的思想教育別注意女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進行教育,尤其注意探索對于90后女大學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幫助女大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6.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解析

    通常,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層次較高,他們生活的主旋律是學習,人際關系相對單純,同學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矛盾和沖突。但是從近幾年的女大學生心理輔導的記錄來看,在影響大學生心理問題健康的諸多因素中,人際關系問題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人際關系表現為冷漠、疏遠。她們心情不愉快,與人交往處于緊張狀態,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有可能會導致攻擊,有損身心健康。而女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中宿舍關系問題又最為集中。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較之男大學生更現復雜化和微妙化,女生的情緒情感特征,也造成了其負面影響明顯要高于男生。這些問題值得關注并應給予必要干預。

    第一,女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做到自尊、自重、自強。

    第二,從管理層面上,公寓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要加強合作,及時溝通,各負其責,以管代教,盡量減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期作的真空地帶。學生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并且針對90后的女大學生適時調整德育的內容、方法、手段,以跟進新形勢,掌握新變化,解決新問題。

    第三,大學生心理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要走出去,深入到學生中間,將來訪記錄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時與學生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第6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關鍵詞]高校 女大學生宿舍 人際關系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83-01

    一、目前我國高校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

    (一)心理因素引發的矛盾

    從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可以看出,心理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交往能力,尤其是宿舍人際交往,因接觸的時間較長,所以,更容易產生矛盾。在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攀比心理更甚,這也給人際交往蒙上了一層有色眼鏡。[1]如今,大學生出入高檔場所,比穿名牌衣服,使用奢侈品等比比皆是,他們中有很多人家境平平,但在攀比心理的驅使下,硬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揮霍,這不僅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扭曲,同時也給他們的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

    女生因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較男生更敏感,喜歡比較。因此,攀比心理、自負心理更為明顯。在高校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上,不良心理因素是引發人際關系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與舍友發生人際交往矛盾后,她們往往會將矛盾擴大或延續下去,從而進一步引發新的矛盾。高校女生與舍友因不良心理因素發生矛盾后,她們會將其視為生活和學習上的對手,在集體活動中往往更多的注意個人的得失而喪失集體意識,從而影響其人際關系的重新建立和擴大。

    (二)宿舍管理不完善

    高校宿舍管理對宿舍衛生以及宿舍紀律要求較為嚴格,而對學生在宿舍人際關系中出現的問題則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在舍友之間出現矛盾時,因長久的宿舍管理未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學生一般都會采取自行處理的辦法,不會選擇依靠教師和學校的幫助,這就容易導致人際交往矛盾的進一步惡化,若處理不妥當,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另外,管理缺乏靈活性,對學生反映出的客觀問題受到宿舍管理制度的約束,所以,只能任由舍友人際關系沖突的不斷上演。

    女生對宿舍衛生要求較為嚴格,但宿舍衛生的打掃又缺少必要的獎勵制度,所以,存在著等、靠的思想。對此,很多學生在該問題上都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滿,對于舍友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打掃衛生方面都多有指責,這對舍友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造成了阻礙。

    (三)信息交流不暢

    因高校學生宿舍的人員安排并不是按照地域進行的,所以,在交流和溝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另外,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個人愛好等不同也造成了學生喜歡營造一個私利的空間,從而堵塞了交通溝通的渠道,如此,在個人意見與集體意見相左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人際交往矛盾,“冷暴力”往往會給人的心理帶來沉重的壓力,若得不到釋放,極易釀成悲劇。另外,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傳播媒介的普遍應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靠短信、微信等維持,這不僅會造成人際關系的淡薄,同時也阻礙了人際交往的進一步擴大。

    二、構建和諧的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對策

    (一)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人對自我利益的追求往往會造成情感上的波動,進而產生嫉妒心理。女生因心理細膩,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出對自我利益的捍衛舉動,一旦出現對自我利益損害事件,就會以過激的言語或行動來反擊。[2]針對女生這一心理特點,在高校教學中開展心理輔導課程或心理輔導中心,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幫助,以排解學生的不良心理壓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處理宿舍人際關系問題。

    針對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這一問題,高校要積極地開展各項挑戰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以積極地態度面對生活困難,從而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問題,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宿舍生活氛圍創造條件。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宿舍管理理念

    學校宿舍管理要明確管理責任,理清管理要點,深化管理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宿舍管理當中,充分地發揮宿舍管理的職能作用。宿舍管理人員要對宿舍長的甄選有一個全面的考察,然后讓她們學會如何處理宿舍人際關系問題,進而發揮她們的帶動作用,建立一個和諧的宿舍環境。同時,輔導員要及時地與宿舍長進行溝通,對舍友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以尋找到良好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幫助矛盾的雙方真正地消除誤會,重新建立友愛關系。

    對女大學生在宿舍營造的個人空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形成,學校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樹立自尊自愛意識,從而能夠實現自我約束,不妨礙他人,減少人際關系矛盾產生。另外,還可以在宿舍開展臥談會,定期組織聚餐,以增強舍友間的溝通,增加凝聚力,進一步加深舍友間的深厚友誼。

    三、結束語

    對高校女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各地高校要引起重視,及時地了解情況并解決,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女大學生舍友關系將是未來高校宿舍管理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還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將此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第7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關鍵詞:高校院系 大學生宿舍 建設

    1.大學生宿舍的地位和作用

    大學學習生活相對于中學時代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大學生下課后多數同學不會在一起自習。在學分制推行后,甚至同一個班的同學有些課的上課地點和時間都不一樣。只有宿舍才是學生相對時間內相對集中的地方,是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地方。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男生一周內平均在宿舍度過的時間是82. 4 小時,女生是92. 1 小時,分別占一周總時數的49. 04%和54. 82%。就在這并不寬敞的空間里,同學們或休息、或娛樂、或學習。

    正因為如此,高校學生宿舍就成了影響大學生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正如有的社會學家在談到集體宿舍的地位和作用時指出那樣:“無論是對于社會生活和大學生自身來說,宿舍帶來的好處遠遠超出了它單純作為居住場所的范圍。”有的研究大學生個性形成的社會因素的專家認為:宿舍是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這些都說明大學宿舍同時具有集體、首屬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功能和作用。

    1.1對情緒起穩定、補償作用

    這一點對新生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入學最初的幾個月里,大學新生由于人際關系的變換,會感受到不安和孤獨。他們和住在同一宿舍的人最先熟悉起來,無形中穩定了情緒,有了歸屬感。隨著寢室成員間友誼關系的建立,宿舍關系可以逐步代替對親人、中學生活和友伴的思念,補償精神上的孤獨、寂寞與空虛。

    對于度過了大學適應階段的學生而言,宿舍對個人情緒亦起著重大影響。如果宿舍成員之間彼此相處和睦,相互寬容,相互關心,個體在失敗時能得到鼓勵,在困難時能得到幫助,在痛苦時能得到安慰,在取得成績時能得到肯定,這種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會使群體道德情操得到升華,身心健康發展,使大學生在宿舍內體會到家的感覺。對于已經大學畢業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人而言,舍友都是最好的朋友之一。大學宿舍內發生的故事,成為最令他們激動的經歷。

    1.2對學習社會經驗起促進作用

    人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和愉快的生活,就要善于與人相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報告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會學生懂得人類的多樣性及相互之間的依存性。新科技革命呼喚合作精神,我們處在競爭與合作生存的時代,要強調與人的相融、合作、共處,學會寬容。

    宿舍成員間天天相見,朝夕相處,在社會知識與行為規范方面無形中起著交流和促進作用。宿舍是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平臺。尤其在當今獨生子女占絕對多數的時代,宿舍更是培養團結協作意識,樹立公共道德風尚的重要載體和陣地。同學們在宿舍建設過程中培養的品質和能力,取得的經驗將受益終生。

    相對于課堂來說,學生宿舍是學生生活、休息的場所,是最不加掩飾,敢于暴露真實思想的地方,這里有同學們記憶深刻的臥談會。臥談會是同學交流思想的重要載體,多元化思潮、價值觀在臥談會中相互碰撞,深化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一個主題健康的臥談會總離不開對知識的渴望、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討、社會的認識。相互交談的結果必然是智力上相互啟迪,認知上相互影響。

    1.3對成長起導向作用

    宿舍多數成員的行為和輿論會在無形中引導著個體的追求目標、實踐內容與形式,對人才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經歷一段時間后宿舍會形成自己特色。有的宿舍是學習型的,有的宿舍是下棋型的,有的宿舍是打鬧型的等等。不同類型的宿舍又會造就不同的人才。在大學生中往往會出現考研宿舍、社團宿舍、學生干部宿舍、家教宿舍等特色宿舍,也有打牌宿舍、吸煙宿舍、玩游戲宿舍等問題宿舍。

    2.大學生宿舍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1部分宿舍建設陷入囚徒困境,公共利益缺乏維護

    相當數量的宿舍在建設之初都制訂有宿舍衛生值日制度,有作息制度,很多宿舍還有內容很廣的公約,但是沒有堅持下去。之所以沒有堅持下去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宿舍建設陷入了“囚徒困境”,也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以宿舍打水制度為例,宿舍公共利益喪失的演化過程在諸多情景中下面這種是最普遍的。

    在打水制度制定之初,宿舍每天都會有人打水,但某一天不幸有一個同學忘記了是他值日沒有去打水,這時其他同學可能礙于面子沒有提醒該同學或者沒能替他值日打水,于是當天宿舍沒有水喝。后來這樣的事情可能也會在其他宿舍成員身上發生。時間久了,這個宿舍總有一些日子宿舍的水瓶是空的。于是一直堅持打水的同學中可能有人便有意見了,輪到他打水時他也借忘記之由而不去打水。這種故意不打水的情形還會擴展,其他同學也紛紛效仿。此時有人看打水制度經常出現執行不力的情況,但自己又需要水喝,他會拿自己的水瓶去打水。對于這種情形自然有人也會跟進,自己打自己的水這種情況便普遍起來,人一多便將打水制度拋之腦后。于是公共利益開始削弱,公共制度開始瓦解。

    同樣,生活作息制度、衛生值日制度的瓦解也有著類似的過程。宿舍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個人利益超越公共利益之上,便出現作息不統一,衛生無人干,床鋪可整理可不整理的局面。需要上網的同學隨便拉一根線,導致網線走向混亂,猶如蜘蛛網。時間一長,宿舍成員便舍棄公共利益而退縮到個人天地,興起掛床簾之風,形成“歸隱”的局面,最終造成原本不大的宿舍空間更加狹小。

    2.2重大人際關系準則沒有很好貫徹,宿舍人際關系不和諧

    如果一個宿舍的風氣積極向上、寬松友愛、健康溫馨,宿舍成員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尊重、理解、歸屬、友誼等多種心理需求便可以得到滿足,從而能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和鞏固。相反,若一個宿舍的風氣消極不振、猜疑戒備、互不相讓,那么,宿舍成員就會感到孤獨無援、緊張壓抑、煩躁不安,長此下去,不僅影響宿舍成員的學習、生活,而且成員也易患各種心理疾病。如感到這個“家”沒有溫暖,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無樂趣,學習無動力,從而易出現學習態度心理障礙、學習動力心理障礙和惰性心理等。引發人際關系緊張。

    一個宿舍的舍風對宿舍成員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環境和心理氛圍, 反映了整個宿舍的精神風貌。大學宿舍成員來自全國各地,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家庭,成員的個性、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也許你習慣按時作息,而他卻是“夜貓子”;他愛干凈講衛生,你又邋遢成性;你生活作風嚴謹,他又不拘小節,大大咧咧;你有遠大抱負,他卻只圖考試過關;他埋頭鉆研業務,以求深造,你又不求上進,隨心所欲,講求自由發展。要改變這一系列的不和諧,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宿舍成員學會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想體諒。宿舍成員之間的矛盾往往是“你感覺自己已經照顧到別人利益了,但別人認為你考慮得還不夠”。所以“擇人寬,擇己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古人總結的人際關系準則需要大學生認真領會。當舍友出現矛盾時,雙方應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彼此的感受,尋求一個解決矛盾的辦法。如果一味“忍讓”,不交流,不吭聲只會將矛盾越積累越嚴重,最終在深層爆發,引發其他問題。

    3.院系開展宿舍建設的幾點建議

    3.1明確學生工作者和學生骨干的職責,加強培訓考核

    如果宿舍公共利益在最初受到侵害時,能夠有同學站出來維護或者提醒當事人或者主動替當事人補救,那么維護公共利益的值日制度便可以維護下去,最終每個人從中獲益。可是主動維護公共利益的同學在哪里呢?是宿舍長還是班委抑或黨員?他們在日常的瑣碎而平凡的生活中能否主動維護公共利益,敢于捅破面子的窗戶紙主動執行維護公共利益的公共制度并且長期堅持下去?很顯然能夠這樣做的同學一定具備班級骨干素質,這種素質的培養需要依靠校系黨建工作來完成。這應該是學生工作“以黨建為龍頭”的初衷之一。無論是新成立的宿舍制訂宿舍規章制度需要有人牽頭,還是老宿舍規章制度需要有人維護,宿舍建設都重在骨干作用的發揮,需要學生骨干強烈的責任心。所以在宿舍建設中需要明確主管學生工作的學院領導、輔導員、班長、生活委員、宿舍長、值日生等學生工作者和學生骨干的職責和要求,并應加強相應的培訓。

    3.2完善宿舍公約,做到宿舍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矩

    新生入學時應根據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切實需要規劃、布置宿舍格局,如沒有網線可統一布置網線,沒有晾衣繩可統一安裝晾衣繩。宿舍成員自己動手,打掃、美化宿舍。發動宿舍成員討論制定涵蓋安全、衛生、作息、文明行為、文化建設等內容的宿舍公約。每名成員對本宿舍共同遵守的約定進行討論,突出權利與義務對等,公共利益優先。每一位同學應了解、熟悉宿舍公約,以帶頭實行宿舍公約為榮,違反宿舍公約為恥。

    通過踐行宿舍公約,使宿舍的安全、衛生狀況和室內環境確實改善。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清潔舒適的自然環境能使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利于大學生們以充沛的精力和信心去學習、生活和工作。同時,也能激勵個人的斗志,拓展宿舍各成員的才華和對理想的追求。要做到這些,每個成員都應在思想上提高認識,用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從“家”做起。要把維護宿舍環境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設計切實可行的室內布局,建設優雅的自然環境。

    通過踐行宿舍公約,使宿舍人際關系改善。青年學生追求個性、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受集體的約束,就容易滋生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思想和無政府主義思想,任其發展下去,極易使人性產生扭曲,從而影響個人的成才。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處理個體行為與集體規范的矛盾,服從整體的利益,與大多數舍友的要求相適應,這樣才有利于自身全面發展。要求同學們“擇人寬,擇己嚴”,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過踐行宿舍公約,使個別宿舍不良風氣確實改善。扭轉宿舍玩游戲的不良風氣,杜絕宿舍防火、防盜的安全隱患。

    3.3以案例式、實踐式的體驗性教育開展宿舍建設

    新生入學伊始開展“我建我家”活動,組織新生給自己的宿舍取名,突出宿舍特色,營造歸屬感,在宿舍門上粘貼表明本宿舍特點的宿舍標識。

    開展宿舍團體輔導。適合宿舍建設的團體輔導游戲比較多,如“鉆電網”、“吹氣球”、“八人九腿齊步走”等。也可借鑒拓展訓練和團體輔導的有關原理,開展宿舍show活動,如“制作水果拼盤”、“猜心”游戲等。每年組織一次以宿舍為單位的寓教于樂的文化show活動。如組織以宿舍為單位進行競賽的智力問答、游戲、制作水果拼盤。智力問答題可分為中英文兩類,涉及專業、國情、科技、文學、體育、歷史、生活等全方位的知識。使各成員充分發揮個人所長,展現個人風采為宿舍這個集體加分,體現每一名宿舍成員對集體的作用。還可設計一些以宿舍全體成員共同參與的游戲。游戲環節的設計盡量利用心理學和教育學規律,借鑒拓展訓練和團體輔導的有關原理,讓學生在互相的身體接觸中消除心理隔閡,學會關心舍友,在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培養集體意識,增強團結,以宿舍為榮,共建宿舍。

    開展“講述宿舍內的故事”的活動。各宿舍可采取攝影、DV短片、flash、繪畫、文章、Photoshop作品等形式反映本宿舍豐富多彩的生活,反映本宿舍成員之間團結互助的友情,記敘身邊樂事、趣事;反映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安全防范等主題思想的故事,并對宿舍作品進行評比展出。通過這些活動,使同學領會身邊宿舍建設中好的做法和發生的感人事跡,用身邊的事感動和教育自己。

    開展宿舍民主生活會,營造宿舍內開誠布公的交往氛圍。要求黨員帶頭,使宿舍成員之間能經常就宿舍的生活開展相互批評和自我批評,培養宿舍成員開誠布公的意識,努力踐行“擇人寬、擇己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際交往準則。使宿舍建設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經常在院系和班級的學生刊物上刊載一些有關如何進行宿舍集體生活的案例,在案例后附之以指導員、班主任或邀請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進行的點評。使同學從這些案例中領悟到了宿舍人際關系建設的要點和自身的不足。學生刊物上還經常刊載一些表揚宿舍內有關好人好事和先進分子,批評不良傾向的文章。

    參考文獻:

    第8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延安大學 醫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伴隨著高等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關注大學生生活已經成為了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而作為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的宿舍以及宿舍的人際關系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除了課堂,其余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宿舍中度過,而宿舍生活是集體活動的場所,因此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新時期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就必須注重宿舍人際關系的處理和構建.由于同一個宿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長時間的宿舍生活中,難免出現意見不統一或是宿舍人際關系變差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創建更加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大學教育研究的重要話題之一.

    關鍵詞 :和諧宿舍;人際關系;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122-02

    對于普通的大學生來說,接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宿舍中度過,因此學生宿舍在學生心目中充當著“家”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小社會”、“第三課堂”的縮影,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加強教育和管理,努力為構建一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創造良好的便利條件.就目前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來看,目前很多的高校的管理體制都較以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使得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減少,而也使得學生之間的集體宿舍相處時間占據大部分,所以宿舍的人際關系也是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加全面正確的認識宿舍的人際關系,本文也將從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多方面因素出發,給出了如何創和諧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合理化建議,希望給讀者一定的啟示.

    1 不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產生的多維因素分析

    1.1 學校教育與管理方面的因素影響

    在目前眾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中,除了特定的專業以外,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開設和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交往相關的課程的,這也使得很多知識不能傳給學生,影響學生心理素養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而在管理方面,由于心理咨詢部門工作落實可能存在偏差,對于宿舍人際關系交往問題的咨詢存在針對性和系統性,有時候并不能真正切實的對于學生的實際問題予以解決和應有的建議.另外對于宿舍文化建設的缺失以及相關活動的舉辦都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產生了影響.

    1.2 大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

    大學是一個整體,但是每一個學生卻又是這個整體中的具有差異性和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家庭、擁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理念,因此在心理與行為等方面都會存在眾多的不同,再加上不同的學生在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也都具有直接的差異性,所以這樣存在明顯差異性的個體居住在同一個宿舍里,難免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摩擦或是糾紛,而這些問題的正確解決能否正確處理將直接影響到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建立.再次,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決定了大學生的處事風格和言談舉止等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沒有得到宿舍成員認可和尊重的情況下,也會引發人際沖突.

    1.3 激烈的競爭導致大學生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現代社會,競爭愈演愈烈,高校也不例外.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他們不得不在就讀期間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增加就業或繼續深造的砝碼.在此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與同學乃至舍友發生直接的利益沖突.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和發展,人們的傳統觀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重倫理講道德的人際關系逐漸淡化,物質化傾向日益明顯.社會性的誠信危機蔓延到大學校園中,同學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減少,阻礙了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充分體現出了健康的心理心態對于學生行為的重要指導作用,這方面也應該引起校方以及學生們的共同關注.

    2 對于創和諧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合理化建議分析

    2.1 學校要高度重視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

    2.1.1 進一步完善宿舍的相關管理制度,重視深層宿舍文化的建設

    作為校方,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基礎的住宿設施,保證一定的住宿環境以外,還應該在進行衛生、紀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重視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并逐步將如何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納入到日常的宿舍行為管理中來.同時學校的領導管理層也應該加強管理,重視學生宿舍的文化建設,逐步提升宿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以文化影響學生,促進學生更好的團結在一起,維持宿舍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宿舍的管理人員也應該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積極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爭端,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宿舍的溫馨.

    2.1.2 在學校增設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

    創和諧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高校工作的一個重點,因此學生課程的開設也應該適應學生的新需要,突出人際關系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要性,并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健全大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是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的,必要的人際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知識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更好的讓學生了解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進而糾正一些錯誤的認知偏差,減少學生宿舍的人際沖突的發生.

    2.1.3 積極做好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

    為了更好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很多的高校都早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部門,旨在更好地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更好地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防止錯誤片面的思想影響學生、困擾學生.但是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由于心理工作者不能夠深入第一線的學生生活,再加上學生的不積極主動,很多時候的心理問題都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對于學生宿舍的人際交往問題還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所以新時期的高校心理咨詢部門應該注重學生宿舍的人際交往問題,努力促進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

    2.1.4 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宿舍活動

    宿舍的人際關系是維系學生正常生活的基礎,而要想構建和諧美好的宿舍人際關系,宿舍人員之間的穩定團結是關鍵.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和為人處事的方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學校內部開展一系列更加豐富多彩的宿舍活動來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性和友誼性,為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作保障.通過這些以宿舍為單位的宿舍活動的開展還可以增進大家對于宿舍的感情和歸屬感,提升大家心目中宿舍的地位,這對于和諧宿舍的構建也是非常有利的.

    2.2 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追求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2.2.1 新時期的大學生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創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價值所在.大學生是宿舍的主體也是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主體和受益者,良好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對于學生發展和學習生活的開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應該搞好和舍友之間的關系,和其他人的和諧相處不僅利于他人同時也是利己的,在處理和室友之間關系過程中還可以積累更多的為人處事的經驗,為以后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2.2.2 學生應該正確看待個體差異,尊重他人,尊重舍友,實現互惠互利.宿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小社會和各種關系的交融體,因此成員之間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的存在也是產生爭端和矛盾的隱患所在,因此對待這些差異應該正確對待,因為有些個人認為的差異都是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的,并沒有真正的好壞之分,所以很多時候也不必要斤斤計較而影響了和同學舍友之間的和睦友好關系.另外在舍友出現錯誤的時候,也應該注重言辭,委婉提出意見或是建議,尊重舍友,這樣才可以友好相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全面發展.

    2.2.3 樹立正確心理心態,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社會競爭趨勢的愈演愈烈也帶來了大學生上進心的高漲,這在高校中也演變成了學生之間的競爭,但是學生之間的競爭更應該是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特別是同一個宿舍之間的成員更應該正確的面對這些競爭,樹立正確的心理和心態,盡管各自存在各自優勢特點,也不應該存在嫉妒等不良心理,而是更加努力學習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并發揮好自身的優勢,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求得進步.

    2.2.4 主動學習人際交往和心理教育相關的知識,加強同舍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大學生的時間是自由的,除了完成基本的課堂學習以外還有很多的課余時間,為了更好促進自身人格的完善,還應該積極學習心理學和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學會更多的為人處事和與人交往的方法,在和宿舍舍友之間存在誤解或是爭端時,要正確對待,加強交流和相互理解,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向宿舍管理人員和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以及其他的學生尋求幫助,以求更好的化解矛盾與誤會.

    3 結束語

    從以上的論述和分析來看,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過程中,構建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解決宿舍人際沖突、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迫切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完善大學生自我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對于創建和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然而在學校的大環境之中,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處理宿舍人際關系過程中,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原則,進一步完善宿舍的相關管理制度,學校也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增進宿舍學生之間的友誼,加強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努力為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同時我們也應該堅信,構建良好宿舍人際關系對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富良,羅嵐.創和諧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J].高等農業教育,2009(04):92-94.

    〔2〕魏彤儒,余婷婷.試論大學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190-192.

    〔3〕張錦華,陳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0(28):227-229.

    第9篇:大學生宿舍關系范文

    1.1宿舍成員的習慣。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生活的特定環境,這些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言語、行為的習慣。比如有人早起,有人晚睡,等等一系列問題,當幾個成長、生活環境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習慣不可能隨意改變,矛盾由此產生。

    1.2宿舍成員的心理素質。對于90后大學生來說,很多人心理不成熟、不健全,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同時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人際交往問題時,容易沖動,不能全面、冷靜的考慮問題,很多人易義氣用事,這些都容易引起矛盾。

    2、構建良好宿舍人際關系的措施

    2.1做好入學教育中的心理、人際交往教育。每所高校在新生報到后,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入學教育,在入學教育階段在學生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方面給學生打好預防針。告訴新生他們在進入大學后在班級同學和宿舍同學之間將要面對這哪些問題,讓新生做好面對這些問題的心理準備。

    2.2學校設立人際交往、大學生心理健康等相應課程。學校應先從自身出發,設立相應的必修課程,在學生進入學校時,接受相應的課程學習。入學教育時的講解可能比較淺顯,但是必修課程就要有一定的深度,從更加專業的角度教育學生,從更加專業的角度為學生分析各種已有案例,從而讓學生在入學教育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更深入的學習相應課程,或是定期開展相關講座,請專業人士向學生講解各種知識,讓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如何處理好各種矛盾,如何不斷健全心理,提高自我認知、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2.3建立生活習慣卡。在進入大學學習、生活后,各宿舍成員間可以建立生活習慣卡,在卡片中每個人將自己可以接受的睡覺時間、起床時間和自己的一些習慣寫在卡片上,并將卡片貼在宿舍,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清楚的知道其他人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由習慣不同而引起的矛盾。

    2.4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輔導員老師要經常深入宿舍,了解各宿舍的具體情況,對于有隱患的宿舍要建立預警機制。同時,可以各班級選出預警信息員,這些學生也要深入了解各宿舍的情況,尤其的是有矛盾隱患宿舍的情況,可以在第一時間與輔導員老師聯系溝通,避免矛盾向尖銳化和深入化發展。

    2.5常溝通,常談話。對于一些人際關系發展問題的宿舍,輔導員要經常與宿舍成員溝通、談話。隨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做好宿舍成員間的橋梁。在溝通和談話過程中,深入了解宿舍成員間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情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心理或其他方面的指導。如有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可以通過為他們申請助學金,為他們提供勤工助學崗或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打工等方式,減輕家庭負擔,逐漸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如是家庭條件較好,比較嬌慣的學生,可以多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能夠慢慢明白,在學校以及進入社會后,沒有人會因為任何人在家嬌慣,別人就會嬌慣你,你必須自己把自己的嬌慣丟掉,才會跟其他人更好的交往。

    2.6多活動。無論是班級還是宿舍,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增進宿舍成員間的認識和凝聚力。比如,適合在學校場地組織的拓展活動中的集體項目,“信任背摔”等,集體跳繩、拔河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任和友誼。在活動中,為了集體榮譽會體現出互幫互助的精神,為了集體榮譽可以體現出集體的智慧,為了集體榮譽可以將一些矛盾拋在腦后。活動后,每個人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也可以增進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在线看|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www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欧美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成人看片app|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成人xxx|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