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菡萏香銷翠葉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3、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4、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采蓮曲》 唐·白居易
5、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贈荷花》 唐·李商隱
6、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贈荷花》 唐·李商隱
7、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狂夫》 唐·杜甫
8、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9、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宋·歐陽修
10、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宋·歐陽修
11、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12、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唐·李白
13、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妾薄命》 唐·李白
14、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15、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納涼》 宋·秦觀
16、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采蓮曲》 唐·李白
17、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宋·蘇軾
18、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淥水曲》 唐·李白
19、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折荷有贈》 唐·李白
20、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鄂州南樓書事》 宋·黃庭堅
21、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 唐·王維
22、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辛棄疾
23、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唐·李白
24、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2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唐·王昌齡
2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南北朝·謝靈運
27、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采蓮曲》 南北朝·蕭綱
28、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為農》 唐·杜甫
29、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江神子·江景》 宋·蘇軾
30、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祝英臺近·荷花》 宋·高觀國
31、藕花珠綴,猶似汗凝妝。《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五代·閻選
32、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浣溪沙·紅橋》 清·王士禎
33、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宿贊公房》 唐·杜甫
34、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菩薩蠻·題畫》 清·龔翔麟
35、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暮秋獨游曲江》 唐·李商隱
36、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五代·尹鶚
3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38、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彥
39、晚來妝面勝荷花。《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
40、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桂枝香·吹簫人去》 宋·劉辰翁
41、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 五代·顧敻
42、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踏莎行·晚景》 明·陳霆
43、湘女歸魂,佩環(huán)玉冷無聲,凝情誰訴。《過秦樓·黃鐘商芙蓉》 宋·
44、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jié)瘛!队曛泻苫ā?宋·杜衍
45、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 唐·皇甫松
46、荷花芳草垂楊渡。《踏莎行·閑游》 宋·劉將孫
47、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東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遜
48、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鷓鴣天·賞荷》 宋·蔡松年
49、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放言五首·其一》 唐·白居易
50、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采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 唐·皇甫松
51、卻是池荷跳雨。《昭君怨·詠荷上雨》 宋·楊萬里
52、白蓮種山凈無塵,千古風流社里人。《東林寺二首其一》 宋·黃庭堅
53、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洞仙歌·荷花》 宋·劉光祖
54、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昔昔鹽》 南北朝·薛道衡
55、今日方教花并蒂,遲遲,終是蓮臺大士慈。《南鄉(xiāng)子·戊申秋雋喜晤故人》 清·高鶚
56、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池上》 唐·白居易
5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蓮葉》 唐·鄭谷
58、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卜算子·賞荷以蓮葉勸酒作》 宋·葛立方
59、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不肯飛。《湖邊》 宋·崔復初
2、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題稚川山水》
3、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浣溪沙》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二首·其一》
6、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賀鑄《芳心苦·楊柳回塘》
7、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8、白雪卻嫌春*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劉豆豆
吉林松原油田第十二中學(138000)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一場場的風花雪夜,一幕幕的菡萏斜陽,美的像畫一般的詞句,隨著時光的流逝,仿佛停滯了百年,依然存留著最初的那抹驚艷。這便是宋詞的魅力。
人生路途上幾乎所有煩人心志和情感,都被宋詞細膩真切地變數(shù)出來了,我們沉浸在宋詞的天地里,細聽風聲雨聲,靜看花開花落。品位愛斷情傷,盡歷狼煙沙場。我們在宋詞里品位這人生百味。宋詞里囊括了世間種種的情緒:“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倒出了昔日君主的萬般惆悵;“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難以言表的無盡悲愁躍然紙上; “高樹鵲街巢,斜月明寒草” ,看似寫景的白描,卻蘊藏著深深的憂思。詩詞是美的,也是非常奇妙的。不同的人在同一首詞里收獲了不一樣的心情,你讀到的是舒暢,他讀到的或許就是憂傷。
王國維先生一部《人間詞話》,便把宋詞吟詠的種種情致均囊括其中。境界說是《人間詞話》里的核心。王國維先生不僅把它視為創(chuàng)作原則,也把它當做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yōu)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fā)。境界是一種微妙的東西,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境界之說如此,詞人亦是如此。
在我的眼里,秋是極其傷感的,尤其是深秋,這個時令,已是樹樹秋聲,山山寒色,風瑟瑟,水蕭蕭,是處紅衰翠減,一片寒煙。走在小路上,兩袖生涼,拾起一片落葉,那份黃亦會惹起滿目的愁傷。池中荷裙,由于冷雨凄風的不斷侵欺,不再搖曳生姿,嬌嬌欲滴,已開始慢慢殘破,無奈的背著連天涼意,默默地聽雨落淚,數(shù)不盡的寂寞與惆悵悄滋暗長,無限膨脹。怪不得南唐李璟一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竟會使人如此的多愁善感!那般的肝腸寸斷!窗外的竹子雖然還泛些青翠,但那“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的詩句又會讓多少人輾轉反側,暗恨幽生!
一片葉子到底承載著多少風情?到底牽扯了多少思緒?驀然回首,一片葉子經歷了春的明媚、夏的火熱、秋的寒涼,最終將經過凜冽的嚴冬而腐化為泥、為肥、為風、為影……。都說“一葉知秋”,知什么?怎解秋的風情?我深切的感受到她對變數(shù)是那么的無奈!她的一生如此的清淡!她的來去是那么的匆匆!
既然深秋的心是那么的脆弱、寂寞而傷感,她的腳步又是那么的匆匆而不可挽留,那就與秋跳個舞吧,牽她的手到臺上,深情的三步、性感的貼面、歡快的恰恰……,忘我的投入,盡情的揮灑,引得那飛過插滿頭的大雁一時忘記了寒涼,不忍南飛,不由自主的亦同你起舞一回,再依依作別那西天云彩里的舊夢。
打開門窗,敞開心扉,與冷涼的深秋彈一支曲子吧,就那首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的私語》,如泣、如訴、若夢、若煙、……,一起慢慢地融化,忘了浮華,忘了喧囂,忘了我是誰!
若是想將深秋的心事解個透徹,收藏起這份凄楚的感動,挽她的手去野外散散步吧。在云夢山上,愛情水邊,擁秋席地而坐,仰望著星空,遙想牛郎織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凄美愛情故事,一個感天動地的吻便會輕輕的簪上深秋的發(fā)髻。在楓林邊、小溪前,深刻體會古代詩人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的意境。懷想當年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的蕭瑟和凄涼!在人家旁、夕陽下,默讀白樸筆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的心思。
古人說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找一處幽靜,與深秋對飲一回吧,邀來王健一起煮酒共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桂花酒中月,水弦流銀河,誰說“借酒澆愁愁更愁”?那是酒力尚淺,還未醉到深處。李白仕途失意,愁得他低吟“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他若是不醉怎會弄那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管它酒醒何處,不醉不罷休!怎能不憐惜當下里這段晚秋的風情!怎能錯過了對面的清影楚楚,再假裝灑脫的說來年再相會!人生能有幾個秋給你等待?誰又知道明天的風又會是什么顏色!
在深秋即將遠行,初冬就要來臨的日子里,送她一份禮物吧,扯一塊兒白云,浣月紗為絲線,弄清風為剪,作一件霓裳,摘幾顆星鉆綴上,輕輕披給秋,路上以擋風遮寒,安然入睡。待到來年,你去夏末的車站迎接姍姍而來的她時,打開行李衣箱,你會發(fā)現(xiàn),去年的那件衣服上面已經沾滿了相思你的淚痕!
這樣做不為別的,只因她在我心里是一首無比婉約傷感的小詩!如同一個玉體受傷的美人,雖然衣服破了,芳容憔悴,但她美的內涵一點都不會少,反而顯得楚楚動人。換言之,若是沒有她的蕭瑟、寒涼、凄楚、寂寞、相思……,人生還能像一壇醞釀多年的酒一樣醇厚豐富嗎?
最后與深秋合個影,記錄下一年當中難忘的色彩,珍藏在四季相冊·秋的專欄,這不就是一本很有滋味的人生影集嗎?
筆名:南極冰雪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愿
千樹梨花開,夜深一點明,桃花隨著晚風落英繽紛,柳如煙獨倚欄桿,目光如炬,低聲淺吟‘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眸子像一汪湖水般寧靜,又像大海般洶涌,東風夜放花千樹,終不及絢爛煙花一場,誰說煙花易冷,雖然絢爛過后只剩下灰燼,但終究是把最美的一瞬留在了世間,這就夠了,如曇花一現(xiàn)的美景,鏡花水月的幻影,美好的事物終究是不適合經歷的。
誰翻樂府凄涼曲
風也蕭蕭
雨也蕭蕭
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
醒也無聊
醉也無聊
夢也何曾到謝橋
柳飛軒在小樓下低聲淺吟,一襲白衣格外惹眼,一柄長劍掛在腰間,左手一支長簫,右手一壺酒,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發(fā)絲凌亂在風中飄動。
柳飛軒向樓上抬了抬頭,‘如煙,你也有心事嗎。’說罷把頭一 昂,又灌了幾口酒。
‘飛軒哥哥,你有心事啊,我只是想到一些事,自己無可奈何,獨自感嘆罷了。’落花凋零,風卷殘荷,菡萏香銷翠葉殘,對月空嘆,回首,仍是形單影只。
‘沒什么,只是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柳飛軒眸子憂傷,卻是別過頭不看柳如煙。
‘呵呵,飛軒哥哥倒有了份納蘭的婉約。’夜里漆黑得很,雖然一輪新月高高地掛在梢頭,傾瀉一地的荒涼,但終是看的不太仔細。
‘如煙說笑了,納蘭眾星捧月的,是被寵到骨子里的,是兩情相悅的,雖然他與表妹沒有舉案齊眉,但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他仍是幸運的。我怎能給他比呢。‘柳飛軒苦笑地搖了搖頭,信守扔掉酒壺,舉起長簫。
’如煙,月色正好,傾瀉的一地荒涼,猶如破碎的琉璃,這般悲傷的夜色,我倆是夜不能寐了,給你吹首曲子可好。‘
’飛軒哥哥的長簫我是見識過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能幾回聞,飛軒哥哥竟有這般興致,如煙求之不得,那便是極好的。‘柳如煙趴在朱紅的欄桿上淺笑嫣然。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幽靜的小道,晚風四起,竹林枝影扶,斜橫花樹小,兩行柳垂陰。
憂憂的,如白云縈繞在山中一般,如流水躺在河床一樣,總是有點霧蒙蒙,白茫茫的,看不清的時候,卻更有一種朦朧味道,好像是“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的感覺。
綿綿的,好像是躺在鋪了二十層的蠶絲被上一樣。軟軟的,全身已經發(fā)麻,好像是吃了花椒一樣,雖然麻,可是麻得愜喜,正是“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歌扇輕約飛花,娥眉正奇絕”。
或凄涼婉約,或哀婉纏綿。在靜靜的寒風中,白衣輕飄,青絲飄逸,遺世獨立。
月華如水,在凄涼中一曲終了。
’鳳求凰。‘柳如煙聽罷淚如雨下。’當年卓文君就是這首鳳求凰才換回了司馬相如的心。‘
’有情無意,何必虛長生情,天色很晚,早點歇息吧。‘柳飛軒踏著月色而去。
柳如煙看著柳飛軒的背影在夜色中漸漸消失不見,直到無影直到無形。她不知道自己為何在聽了這首鳳求凰之后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反應,但是她就是這樣真真地感覺到了他的存在,那個叫做慕容梅落的男子,在心里那個最柔軟的地方,結結實實地霸占著,趕不走,揮不去,斬不斷。
第二日。
‘梅落,你太讓為父失望了,落梅如雪這個案子你已經接手了半個月,竟然一無所獲。’慕容復怨恨地看著這個恨鐵不成鋼的兒子。
‘爹,對不起,我已經盡力了。’慕容梅落無可奈何地憋出來一句話 。
‘你這是什么話,什么叫盡力了,我慕容復的兒子,就只能盡力了嗎。’慕容復氣的拍起桌子。
‘你是慕容家的人,不能只能盡力而為,你要不惜用盡一切手段,懂嗎。’
‘是,孩兒知道。’慕容梅落順從地點了點頭。
‘雖然兒子沒有抓到落梅如雪,但是在兒子的全力搜捕下,還是查到了點線索的。’
‘什么線索,說來聽聽。’慕容復轉怒為囍。
‘爹是否還記得前幾日被刺殺的李大人嗎?’
‘李大人是二皇子可信賴的人,我自是知道的,怎么,給李大人有關系嗎。‘慕容復不愧是只老狐貍,知道此事的重要,便壓低了聲音。
’是的,李大人家里的仆人阿四說,他曾見到過落梅如雪。‘
’奧,看清楚他的樣子沒。‘慕容復聽到這個消息,吃驚不少。
’阿四說,落梅如雪下了,阿四沒有看出他的容貌,但是是個女子。‘
’是個女子,這個可以確定嗎?‘
’落梅如雪是個女子,阿四說的很堅定。‘
’那他的容貌是美還是丑。‘慕容復接著問。
’阿四說的不是很清楚,有點美,也有點丑。‘
’嗯,難道是用了易容術。‘慕容復猜想。
’按照阿四的說法應該是這樣。‘慕容梅落也贊同地點了點頭。
’那就按著這個線索追尋下去吧,一旦有落梅如雪的消息,馬上告訴我。‘慕容復欣慰地拍了拍慕容梅落的肩膀,然后轉身離開。
甚至網(wǎng)絡上紛紛轉載《計算機也能寫宋詞:科學終結意象構思》一類文章,說是“利用計算機分析《全宋詞》,把句子打碎成詞語,并歸納出宋詞中的高頻詞匯,再按宋詞格式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宋詞了”。
因社會輿論的嘩眾取寵和21世紀的科技崇拜,因感情的粗疏和行為的草率,學生對古典詩歌疏離和隔膜,也就不足為奇。
語文教師怎么樣讓學生能夠欣賞古詩的美,甚而敢于品鑒古詩的優(yōu)劣?筆者歸納出具有操作性的教學三部曲:找相異,看統(tǒng)一,品價值。
一、 尋找詩歌意象與描寫對象的相異性
古詩固然有其高頻詞匯,但是詞匯中的意象不同于我們平時生活中所看到的描寫對象。
意象是藝術形象,是從描寫對象的本身特點中提取出來的,更是從詩人所希望的表達效果中提取出來的;提取的原則是這些藝術形象要能夠表達詩人獨特的生活特征、個性特征和思想感情。
生活中本來的對象通常是怎樣的?
詩人在作品中抓住了描寫對象的什么特征?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進入詩作的結構內部,體會意象與描寫對象之間潛藏的相異性,進而對詩歌進行分析;分析意象中出奇制勝的、不落俗套的,分析意象中蘊含的想象力和思想性。
比如“蓮”(荷花、芙蓉、菡萏)這個意象,學生會因平時接觸所見而覺得美麗,覺得一池塘的繁多;學生也會因初中所學的議論性散文《愛蓮說》論說的高妙,以為得到了“蓮”這個意象的一切高妙――蓮花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學生賞析古詩的時候就會憑印象先入為主并形成思維定勢。
其實“蓮”千姿百態(tài)。
孫紹振說:“要把矛盾揭示出來,就要把原來的與想象出來和寫出來的藝術形象之間的差異抓住不放,才能進行分析;如果連揭示矛盾的能力都沒有,就不能分析。”(《文學講演錄》)
所以,我們應當抓住詩句里意象本身的特征想象、還原詩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想。
漢樂府“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淳樸如天籟,讀此詩如同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蕩舟荷塘,課堂上由一嗓音清脆的學生領唱前三句,再由位于教室四方的學生依次應和后四句,體會詩歌里的“魚”和“蓮”意象完美結合,和我們平常所見的散游的魚和叢開的蓮大不一樣;學生方能體會到詩歌傳達出的荷塘的生機美麗和人們的愉悅活潑。
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則通過大紅大綠的撞色效果寫出了西湖的美艷,令人欣賞眷戀。
到了柳宗元筆下,“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芙蓉不是表現(xiàn)美和生機,而是芳物備受摧殘,這令人聯(lián)想到作者境遇坎坷、屢遭貶謫、心情沉郁;換做是安居樂業(yè)的我們,見到夏雨中的荷花,說不定是暢快淋漓的洗禮之感,怎么會是“驚風亂”的受壓迫被欺凌呢?
南唐中主李“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則是由自然的衰颯感嘆人生的悲愁;荷花凋零,人人可見卻未必人人會悟。
詩歌中的其他意象也必然有著該詩句中所繪的獨特性,與其他詩句中所繪的相異性。
二、 理解意象豐富性后的情感統(tǒng)一性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曾為他的書齋題聯(liá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下聯(lián)主張創(chuàng)作要有與眾不同處。我們欣賞詩歌只有讀出詩歌意象與描寫對象的相異處,讀出詩人的苦心經營,才談得上分析詩歌。
鄭板橋的上聯(lián)主張筆墨簡練,以少勝多。簡練肯定不是單薄;好的詩歌往往意象不但獨特,而且豐富;豐富卻不是堆砌辭藻、繁復瑣碎;反而能給我們充分的審美愉悅或者內心震撼,為什么?因為詩人把豐富的意象統(tǒng)一于深沉的情感之中。就像李漁說:“立主腦,減頭緒。”意象應該在“主腦”(統(tǒng)一的情感)主持下達到純粹而豐富的境界。
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去細細品味“意象豐富性后的情感統(tǒng)一性”。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短短八句56字,寫到的意象有連接“大荒”的城上“高樓”、茫茫的“海天”、驚風亂下的水中“芙蓉”、密雨斜侵下的墻上“薜荔”、重遮千里目的“嶺樹”,曲似九回腸的“江流”、“百越文身地”。這些意象各有特點,或者是環(huán)境的荒涼偏遠,或者是芳物的備受摧殘,或者是山川造成阻隔迂回。
其實就是這些意象,也是經過作者的苦心刪選精心編排后才構建成詩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琢磨:
為什么是“驚風”而不是“冷風”?
為什么是“斜侵”而不是“斜飄”?
前者的狂亂驚恐、肆意侵襲不是更能引發(fā)我們的聯(lián)想嗎?柳宗元經歷了什么樣的磨難才有如此寒意陣陣飽受欺凌又滿含悲憤之句?
意象的豐富和感情的純粹并不矛盾,柳宗元把環(huán)境的渺茫、偏遠、阻隔、冷酷種種特征都統(tǒng)一于內心的情感之中,用一“滯”字做了歸納。“滯一鄉(xiāng)”不僅是詩人因貶謫蠻荒而身體“滯留”的客觀遭遇,更是心靈孤獨無可慰藉、前途渺茫無可憧憬、命運殘酷無可化解的情感“阻滯、淤滯”,豐富的意象在情感的統(tǒng)一調配中受到提煉和深化,也就給讀者帶來了厚重的心靈震撼。而柳宗元自己也在貶謫柳州短短四年后病逝,就像一語成讖,柳州終于成了他的生命“淤滯”之地。
《毛詩?大序》中寫道:“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中國古典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借助意象表達強烈的抒情性,而少有故事性(敘事性)。因此,學生在學習古典詩歌時,如果不能讀出意象之中作者情感的深沉,也就談不上分析詩歌。只有理解詩歌意象豐富性后的情感統(tǒng)一性,才能讀出其中深意。好的詩人必然是有才氣的,能夠提煉出簡練而豐富的意象來表達感情,能夠通過意象承載那么深沉的感情、思想、內涵。
三、 品味詩歌超越功利的審美價值
詩人都是多情種子。當科學家們探索月球陰暗背面有什么,月球上的氣體、礦物構成如何的時候,有才華的詩人恐怕已經在心里構想了月亮的一百個特征,而有意取舍、提煉意象了。
當我們過分強調事物的工具性時,我們會問:“做這些有什么用呢?”“讀這些有什么用呢?”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提到審美“不計較功利,沒有實用的目的性”。
情感的審美價值雖然不實用,但是很美好。這種美好穿越了時間、空間、歷史、地域。而年輕的學生,有著年輕的心靈,應該更能感受這份美好情懷。
漢樂府民歌《上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不管是兩千年前的人讀,還是今人讀,都會被這愛情的濃烈執(zhí)著所震撼。即使有人宣稱不再相信愛情,也是因為他不敢奢望自己遇到或者自己不敢如此付出,但這并不影響《上邪》帶給人的沖擊力。
瓊瑤將《上邪》改編成《還珠格格》插曲:“當太陽不再上升的時候,當?shù)厍虿辉俎D動,當春夏秋冬不再變化,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散。”筆者的侄女1999年3歲看《還珠》,到現(xiàn)在年年看重播,《上邪》的流韻就這樣從3歲一直熏陶到她的少年和她的青年。
所以,詩歌的情感有其獨立的價值――審美。西方專門將“審美價值”和理性相對,研究感情的學問,情趣的產生。
川端康成評論東山魁夷的畫作:“有一件事卻留在我的心中,沒能寫到文章里。那就是東山風景畫中那種內在的魅力、精神的苦惱、不安的凈福和虔敬。在畫面上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是隱藏在深處。”
教師要引領學生讀詩歌,讀出隱藏在意象深處感情的強度、趣味、境界,從而獲得美的感悟與震撼,又在審美中得到精神的提升。
生活有多復雜,詩歌意象就有多復雜;詩歌意象多復雜,情感就有多復雜;而這復雜卻可以表現(xiàn)得如此詩意――簡約純粹與豐富深沉的統(tǒng)一。
柳宗元感覺“密雨斜侵薜荔墻”重重侵襲;坡卻覺得“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陶淵明沉浸在桃花源“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的想象中;秦觀卻覺得“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迷離絕望。
賀知章覺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王之渙卻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讀詩讓我們更寬容,更深厚,更智慧。
教師要讓學生在欣賞詩歌的教學活動中,提升情趣,獲得審美價值。
人們的感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被“習慣”所抑制,比如朝九晚五帶來的忙碌與壓力,社會成見對人的影響與導向,傳統(tǒng)道德施加的束縛,科學常識帶給人的過多理性乏于感性。我們變得匆忙而遲鈍。學生年輕的心靈、年輕的感覺可以在欣賞詩歌中保持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