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風景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溫暖的街角風景
街道兩旁的梧桐樹葉都黃了,在秋風中飄零而下,先是不起眼的一片兩片;接著是陸陸續續的七八片;最后,好像整個秋天也跟著凋落了。這滿目的凋零,讓我的心也跟著悲涼起來。
街角一位老爺爺獨自坐著,面前放著一個空碗,他蜷縮著的身體在凄涼的秋風中瑟瑟發抖。突然,一個穿著紅色衣裙的小女孩兒走了過去,將手中的一元硬幣放入了老人的碗中,然后沖著老人微微一笑,蹦蹦跳跳地走了。就在一剎那,過往的行人都停下了腳步,這個一元,那個兩元,沒過一會兒,老人的碗中滿是亮閃閃的硬幣了,那硬幣落入碗底的聲音好像一支悠揚的樂曲,瞬間驅逐了秋天的寒意,我心中的悲涼也一掃而空,因為這街角的風景給我帶來了陣陣暖意。
溫馨的校園風景
夕陽西下,伴著一曲優美的《回家》,我們準備離開校園了。突然,小杰絆(bàn)了一跤(jiāo),嘴唇被磕破了,流出了鮮紅的血,我們幾個立刻扶著他向醫務室走去。一路上,看見他疼得齜牙咧嘴的,我們不住地給他講笑話,分散他的注意力。夕陽把我們簇擁在一起的身影拉得老長,顯得我們是那么高大;泡桐樹的葉子在風中“沙沙”地響,好像在為我們唱一曲友誼的贊歌。
來到醫務室,醫務老師小心地給小杰清洗了傷口,幫他包扎好后,輕聲細語地叮囑他:“下次一定要小心了,要是摔壞了牙齒,可不好辦了。”那話語猶如拂(fú)面的春風,讓人倍感溫馨,這不正是世上最美的風景嗎?
溫情的家庭風景
夜幕籠罩了大地,喧囂歸于寧靜,當一切都將沉寂之時,在那透露出燈光的窗戶內,卻有一幅充滿溫情的家庭風景。
桌上擺著簡單的三菜一湯,我們一家里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著一天的趣事。媽媽嘴里說著,手也沒閑著,不住地往我碗里夾菜,搞得我“無從下口”;爸爸呢,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發表著高談闊論;我最樂于當聽眾了,邊吃邊聽,真是優哉游哉啊!
世界上的風景真的是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便能發現更多更美的風景。
運用排比句式的開頭,詮釋了“風景”的一般含義,然后筆鋒一轉,突出生活中的“風景”無處不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落葉凋零的“悲涼”與路人關愛乞討老人的“暖意”形成強烈的對比,小作者巧妙地運用環境描寫反襯人間真情的溫暖。
風景的美麗在于細節,真情的體現也在于細節,形象生動的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使真情自然流露,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富有新意的小標題,高度概括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使文章內容一目了然,也突出了風景的“無處不在”。
小作者選取了“吃晚飯”這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抓住了一家人各自的活動特點進行描寫,展現了濃濃的“親情”風景。
簡潔明了的結尾,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欣賞生活中的美好。
作文的新意往往來源于對題目深層含義的挖掘(jué)。如本文的寫作話題“風景”,同學們最容易想到的是自然風光,所以,絕大多數同學就會自然而然地描寫自然景物。其實,生活中處處有風景: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風景;助人為樂,是一道風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是一道風景……
當你挖掘出了“風景”的含義之后,我們就可以到生活中去尋找這些“風景”了。如本文小作者分別在路上、校園、家中尋找了令他心動的風景。當然,這些風景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間真情。我們也可以學習小作者的方法,圍繞一個主題尋找生活中的風景,這個主題可以是無私奉獻、忠于職守、樂于助人、熱愛學習、關愛家人,等等。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雽懗稣鎸?、生動的作文,就需要有“源頭活水”,而這活水就來源于平時的細致觀察。觀察得越仔細,我們收集的可寫素材就會越多,細節描寫就會越生動,文章也能越打動人。
小作者就是個生活有心人,從家庭生活到學校生活再到社會生活,都被他納入了觀察范圍;他觀察的對象很獨特,既有自然景物,也有社會人物;他觀察的角度也多種多樣,既觀察別人,也觀察自己;在觀察中,小作者不僅用眼睛去看,如“街道兩旁的梧桐樹葉都黃了,在秋風中飄零而下,先是不起眼的一片兩片;接著是陸陸續續的七八片”;而且用耳朵聽,如“泡桐樹的葉子在風中‘沙沙’地響”;還用心靈去感受,如“這滿目的凋零,讓我的心也跟著悲涼起來”。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讓“風景”細膩、逼真地在文章中表現出來。
怎樣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將心中美麗的風景描繪出來,讓讀者產生共鳴呢?莊子曾經說過:“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蔽ㄓ姓媲椴拍艽騽尤诵摹R虼?,我們的作文不僅選材要真實,而且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傾注自己的真情,這樣才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景色,自然的神奇在于孕育萬物各種各樣。同樣是山,泰山雄,華山險,黃山奇,峨眉秀;同樣是花,牡丹雍容,傲骨,蓮花冰清,蘭花素雅……寫景的作文要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或仰視或俯視或平視,或近看或遠觀,或目視或心視,隨意變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景象多姿、景趣橫生。
1、多角度觀察描寫景物。
多角度觀察描寫景物,這樣才可以全面客觀地描寫景物,這樣才可以避免單一片面的描寫。觀察和描寫景物要多方面去發現和感知景物的特點。我們往往用視覺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結果猶如一幅寂靜的,并無多少生機的平面畫作,如果我們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描摹景物,那這樣更接近事物的本身,筆下的景物才會更有立體感和真實感,我們的文章才會生動得多、鮮活得多。這樣的文章才會更生動,文章才會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讓修辭手法為你的文章添彩。
我們寫文章時可以運用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妙喻聯珠,生動貼切,形象傳神,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繪聲、繪形、繪色,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了景物的神韻。
3、風景是生動的,動靜結合描寫景物。
寫景的文章既要寫景物的靜態,又要寫景物的動態,注意動靜結合。自然界的景物有靜有動,在繪景時如能動靜結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強。讓你的文章生動起來,讓你文章里的風景生動起來。
4、全方位感受,用心觀察,情景交融。
每一種事物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調動自己的所有感官,全方位真實感觸景物特點。調動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觀察,然后將觀察所得如實地描繪出來,客觀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實再現。景物的地域、時令特征,物種的差別,這三者共同構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寫首先要抓住的對象。另外,景物還具有感情特征。這是因為景物因人的主觀感彩而異。同樣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會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個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拿起筆來,寫出我們心里所愛的美麗風景吧!
習作要求
《珍珠泉》一課,“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深褐色的石頭,能看見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边@段是屬于自然風景的描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美景怎能不吸引游客呢?《十里長街送總理》:“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又如《小英雄雨來》一課,“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里長著許多蘆葦……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是這村的。”這兩段描寫屬于環境描寫。前段寫去世后,首都人民為他送行的情況,的逝世,全國人民是無比悲痛的?!疤旎颐擅傻?,又陰又冷。”短短兩句自然環境的描寫更創造了悲痛的氣氛。緊接著后邊的語句是“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擠滿了男女老少”。體現人們不怕任何困難為送行,也體現人們對的熱愛。后段是對《小英雄雨來》美好家鄉環境的描寫?!帮L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十幾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斌w現濃郁的地域風土特色。“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
課本中《我的戰友》“排炮過后,敵人竟使用了燃燒彈,我們附近的荒草著火了。火苗呼呼蔓延,燒得枯黃的茅草噼噼啪啪地響。我忽然間聞到一股濃重的棉焦味。扭頭一看,哎呀!火燒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經燒著,火苗趁著風勢亂竄,一團烈火把他整個身體包住了?!边@段是對戰斗場面的描寫,但它是段有景物、環境、人物的綜合描寫。襯托了為革命壯烈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據現行課程標準看,小學還是以記敘文為主,即記事、記人、敘景。那么小學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寫景呢?我覺得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魯迅先生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庇^察,首先要從身邊的事物或周圍的生活開始,抓住人、物的特性。一年四季,寒來暑往,事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春天,楊柳依依,花草遍地;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教師應結合課文中的范文,布置有關寫景的作文。
作文大王——林定歷
要說寫作章屬于誰,那就非她莫屬了。她,一頭短而黑的頭發,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她就是作文大王——林定歷。
我推薦她獲得寫作章是有理由的。理由是:她的寫作的能力很強,作文也獲得過一等獎,她寫的一部分作文還刊登在了報紙了呢!就拿上次老師叫寫習作來講吧!老師定的題目是:《我的建議》是叫同學們寫一處風景,建議去那里春游。當老師把林定歷寫的作文念出來時,同學們都被深深的陶醉了,因為林定歷把大龍洞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好象我們真的到了大龍洞一樣!她寫的文章語言優美,文筆流暢,情感自然,也用了許多描寫景色的成語。列如:春意盎然,涼風習習,含苞欲放,萬里碧空,依山傍水,。。。。。。她運用的語句也很優美,列如她寫的《外語之星——胡鼴如》的語句:讀完英語,她深呼一口氣,好象英語能帶給她無限的快樂一樣。單詞就像張了翅膀一樣,從她口里飛了出來。。。。。???,年紀小小的她竟然可以寫出這么美的語句。這讓我們都羨慕不以。
怎么樣林定歷的寫作能力不是蓋的吧!我以后也會學習林定歷,把作文寫的像她一樣好!不,要比她寫的更好!
我真心地希望我們班的作文大王——林定歷同學,獲得這枚寫作章,因為她當之無愧!
描寫植樹節的作文范文1植樹節到了,大家都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活動。我們少先隊員也不例外,也要為綠化祖國出一份力。 昨天晚上,下了一場蒙蒙細雨。清早,小青和小剛紛紛扛起小樹苗,拿起小鐵鍬,歡天喜地地到郊外植樹。天空中飛過幾只小鳥,它們邊飛邊叫,好像在說:“太好了,我們以后又有新家啦!
到了郊外,他倆商量好了,小剛挖坑,小青栽樹。只見小剛緊緊地握住鐵鍬,站成“弓”字形,用力地把挖出來的泥土刨出土坑。一下、兩下······小剛累得氣喘吁吁,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留下來,但是他毫不在乎。
不一會兒,樹坑挖好了。小青連忙抱來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在樹坑里,小剛接著培土,澆水。終于栽好了樹,他倆開心地笑了。
一陣微風吹過,小樹苗輕輕搖擺著,好像在說:“謝謝你們!”
描寫植樹節的作文范文2現在已經是陽春3月了,作為零距離小記者的我參加了零距離小記者組織的南京中山植物園植樹活動。今天是星期六,天氣不錯,我們早上9點在植物園集合,我們20個零距離小記者統一穿著零距離的馬甲,佩戴小記者證,隊伍排起來就像一道靚麗的風景。
大家準備好了植樹的工具,到植物園里指定的地方植樹。植物園在南京美麗的紫金山上,風景優美如畫。我們分成2組,大家帶好樹苗和工具,親手栽下小樹苗,給它培土,澆水。過不了幾天,小樹苗就會長出嫩芽,茁壯的成長。我們還在自己栽種的樹苗上,掛上自己的銘牌,注明栽種時間和栽種者姓名。明年春天我們還要來這里,給小樹苗除草,施肥,讓它早日成材。
雖然大家很累,但看到我們自己親手栽下的小樹苗在微風里向我們點頭微笑,好像在感謝我們,我們大家都掛滿了開心的微笑。
描寫植樹節的作文范文3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來臨了,許多人紛紛的行動起來,植樹造林,保護樹木。我想,我們不能只在植樹節這幾天保護樹木,應該時時刻刻的關心、保護著我們的綠色。
無論是課標還是中高考都要求學生作文必須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F實中學生在作文時卻不能達到這一要求。所以教師的任務是要引導學生寫出富有生命力、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從而達到作文教學目標。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通過生活培養學生寫作的情感意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思想感情不過是生活的反映,因此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就應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寫生活中自己內心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歡樂,抑制不住的興奮,熱淚盈眶的感動,揮之不去的惆悵:寫自己的思想:別具慧眼的見解,對社會現實的憂愁,對人生道路的迷惑;寫自己的校園:風采迥異的老師,性格不同的同學,色彩繽紛的班級,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筆下獨具魅力的心靈風景和別有情趣的生活畫面。
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觀察是情感產生的途徑之一,通過細致地觀察、充分地了解才能夠觸發靈魂深處的情感,才能夠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觀察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有觀察沒體驗的觀察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善于觀察,并對觀察的素材進行不斷的思考、提煉、加工和整理,從中挖掘和捕捉生動的瞬間,才能使筆下的生活充實、人物鮮活,寫出的文章才具特色、富有新意、飽含真情。
二、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自由、大膽地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心中有很多話想說,但是他們不敢說,因為如果他們說了,就會帶來不如意的后果。教師會嚴厲批評,會給他們不及格的分數。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學會隱藏自己的真情實感,說違心話討大家喜歡。
教師要解除學生寫作中的種種心理束縛,告訴他們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大部分考生在作文中不是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是看別人(教師、考官、家長)的臉色說話,按規定的模式進行寫作。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口”的創作意識,讓學生知道寫作文不是為了取悅某人、不是為了得高分、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某種情緒、某種感情、某個觀點,等等,并為自己的真情流露,自己的寫作風格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三、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巧妙地表達真情實感
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情感世界,有不為人知的內心秘密。有些學生可能會在作文中表達出來,但是有很多學生在作文中卻是無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他們或者語言方面欠缺、或者有其他的顧慮。作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巧妙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要讓學生能如實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寫自身經歷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經歷,這些都是寫作的好材料。不同的回憶讓學生寫出不同色彩的文章。要想讓學生的作文有自己的特色,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他們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學生在寫自身親身經歷時,可以布置命題作文:如《童年趣事》、《第一次》、《我最敬佩的人》,等等。不僅能如實地記錄事件發生的真實情況,而且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2.注意細節描寫
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細節的多少和真實與否,反映出學生對生活的體驗程度,也直接關系到文章的真情實感。如果敘述一件事情沒有任何細節描寫,只是泛泛而談,即使是自身經歷的事也會給人虛假的感覺。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注意細節的描寫,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如寫一個物體要從不同角度去寫,寫一個人要用不同的眼光去寫,寫一個風景要從不同角度去寫……只有這樣才能把細節寫出來,才能把真情實感表達出來。
3.注意語言的組織
一、依據高考命題趨勢
高三語文復習任務繁重,應系統地開設專題訓練,教學目標刪繁就簡。比如,作文教學應該依據高考命題變化趨勢,完成教學內容必修任務后,不搞題海戰術,設置專題訓練。在某項專題下,不僅有訓練題目,還有訓練題的構思導引,構思導引基礎上有習作分析與點評,落實教學目標的簡約。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作文題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向。漫畫材料顯示:A同學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獎勵,第二次考98分被打;B同學第一次考55分被打,第二次考61分受到了表揚。兩位同學因考試成績變化起伏,得到的待遇隨之不同:親吻(表揚、肯定)或耳光(批評、否定),評價有失公允,甚至荒謬。這道作文題目有三個典型特點:形象性,現實性,思辨性。這三個特點比較符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從現實性看,縱觀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寫作內容與范圍,盡管命題形式、命題角度不盡相同,但內容范圍總是離不開高中生的生活實際,總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各種社會現象。從思辨性角度看,聚焦教育,考查了“二元關系”的思辨氣質。由此延伸出如何看待批評與激勵的評價等既激活考生的思維又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思辨問題,延續的仍然是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任務驅動型”作文形式??梢?,圍繞現實性、思辨性與“任務驅動型”作文形式是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應該將作文教學目標明確指向緊扣現實生活、立意角度多元、具有思辨性的材料進行訓練。
二、依據學生實際情況
分析學生、“吃透”學生是備課的難點,是教學目標刪繁就簡的依據之一。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妨認真思考以下一些問題。
①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
②學生預習后是否已經了解了課文中的有關內容,了解達到了什么程度?
③授課的重點、難點,在課堂上如何點撥和引導?
④哪些內容會引發學生的興趣,成為課堂的興奮點?
教師依據學生實際組織教學活動,制定出的教學目標才能為學生所想,為學生所需,幫助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必修五第一單元小說為例,怎樣將單元總的教學目標具體落實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上,該如何進行簡約呢?學生大多在初中就看過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也看過《水滸傳》原著,對小說的情節比較熟悉,對《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也有所了解。高二學生通過前幾冊中小說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因此,梳理小說的情節,分析小說主人公林沖的形象,這兩個目標可以一筆帶過,甚至刪除,而把目標鎖定在兩點:一是討論小說詳略有致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體會小說刻畫人物的藝術特色;二是鎖定在金圣嘆的“評點”上,通過理解評點激起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思索和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對原著的理解。
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
興趣在學習中起到重要的原動力作用。利用各種激發興趣的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活力。激發興趣的教學法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
再以必修五第一單元學習小說為例。如何將這個單元總的教學目標具體落實到《裝在套子里的人》上,怎樣進行簡約呢?《裝在套子里的人》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瀏覽一遍后,作為新課再學時,已是興味索然。要改變這種狀態,就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讓人感興趣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有兩個:一是標題中的“套子”,裝在套子里的人是誰?裝了幾個套子?為什么要裝在套子里?二是別里科夫的死,是他殺,還是自殺?死因一直未明。對于這樣一個懸而未決的案件,從小就想做警察想圓一次警察夢的學生肯定興趣滿滿。由此導入課文,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四、依據課文的類型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f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語文單元教學的講讀與自讀,體現了這一教學理論和原則。講讀就是“舉一”,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方法。自讀就要“反三”,即在學習中運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和規律。高中語文新教材中,自讀課文不但容量增大,篇幅也在增長。依據教參一課時教完后,學生對課文印象不深,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均大打折扣。根據新課標中提倡的改革要求,我們完全可以自主地簡約自讀課的教學目標。
如《邊城》課文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一個主問題:作者談到自己的寫作動機說,他要表現“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小說節選部分,表現了人類的哪些“愛”?筆者以這一主問題為目標,引導學生擷取最能打動人的細節,在文本上進行圈點批注,討論交流,體會作者從祖孫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愛情等多方面表現湘西的風土人情,從而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
五、借力信息技術
信息時代,由于使用信息技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而,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優勢,結合教學實際,最大限度地對網上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提煉,改變單純依靠使用教材、教參備課進行教學的狀況,有利于精選教學內容,使得教學目標繁而不雜,主題明了。教學中,原本需要板書的注音、詞語、解釋和作者簡介等,尤其是年代久遠的歷史背景可以進行編輯介紹,點擊多媒體展示就可以完成,縮短了教學時間,優化了教學過程。教學中,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促使學生更快、更好、更深入地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復習課既要掌握課文知識點,又要求把握高考考點的知識解題思路,容量極大,只有借力信息技術,才能滿足課容量大大增加、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單位時間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得到極大拓展的需求。
如以必修五第一單元小說的復習為例。題材內容各異,主題思想豐富多樣,風格特點也不盡相同。如何進行復習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側重復習人物塑造。復習強調:1.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是通過什么情節表現別里科夫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溫習后展示:有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2.課文中的諷刺有什么特色?溫習后展示:① 夸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② 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系起來。③ 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
《邊城》側重復習分析環境,尤其是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作用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與背景;②烘托渲染氣氛;③揭示襯托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復習強調:邊城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景美、風俗美和人情美上。
風景美:找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這些景物突出了邊城的什么特點?
溫習后展示:欣賞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
風俗美:風俗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溫習后展示:端午節里的龍舟賽和捉鴨子比賽,中秋節與過年時月下對歌、獅子龍燈、放煙花等習俗,展現的就是湘西民眾的熱血性格、團結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透露出邊城人祥和、和睦、和諧的生活氛圍。
人情美:在邊城這樣詩意祥和的社會環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樣的人呢?他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溫習后展示:翠翠與儺送;翠翠與爺爺;爺爺與過渡人、老熟人、順順。
作者通過描寫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給我們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純的民風和至善至美的人性。
寫作難點:缺少文采,景物描寫干巴巴怎么辦?
我們常常聽說一種作文評語:缺少文采。而缺少文采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作文中沒有景物描寫,或者景物描寫不精彩。
什么是景物描寫呢?我認為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的風景,還有某些物體,甚至是光、影、氣息等的描寫。
在生活中,看見、聽見、聞到、嘗到是我們寫景物作文直接可以依賴的,我們稱為觀察,觀察是否多角度、是否細致直接決定了景物描寫的細節是否精彩。
舉例學妙招
例1:一片站著稻草人的稻田;
一棵住著麻雀的合歡樹;
一個有著大黑狗和竹籬笆的院子;
三間黑屋檐的瓦房。
每天晚上都會有兩三只大花貓從屋頂的天窗經過,貓臉緊貼天窗向內張望。晴朗的夜晚,貓耳朵善意地轉動,月光把貓耳朵投射到屋子的地面上,仿佛在地上畫了一個巨大的貓頭,也許,在寧靜的夜晚,貓能聽見人們心里的聲音。
這就是男孩朱迪原先的家,在偏僻而又美麗的星河村,一個用山和田野連接了天空和土地的地方。
景物描寫依靠觀察,觀察是可以根據順序進行的,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此處的觀察運用了空間順序,從遠處的稻田,寫到近處高處的合歡樹,近處低處的竹籬笆和狗。再寫近處的瓦房,瓦房屋頂上的那只貓。最后,鏡頭移動到瓦房內的男孩朱迪的家,由此交代了《城市的眼睛》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美麗的星河村。
例2:十月,桂花山下桂花開,金黃色的桂花在陽光下一片燦爛,風兒吹來,桂花樹枝條搖曳,下起了陣陣桂花雨。
這些花兒啊,看起來很輕很輕,仿佛風風雨雨到了它們這里便戛然而止,全被釀成了香甜的味道。在短短的幾天里,它們卻又要把滿樹的燦爛和甜蜜都散發盡,一絲兒都不留。
泥地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桂花,讓人不忍心踩踏。
朱迪一家在桂花樹下合影留念:朱迪站在中間,左邊和右邊分別是爸爸和媽媽,全家人緊緊地靠在一起。
景物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桂花的描寫重在運用味覺的描寫,桂花的香甜,烘托了朱迪一家人的親情甜蜜。桂花雨的短暫,也暗示了一家人幸福的短暫。此處的景物描寫是圍繞人物描寫展開的。
例3:學校門口的合歡樹在冬天里被雪壓斷了一根大大的樹杈,折斷的地方是樹的傷口,流出一些樹的汁液,像眼淚一樣順著樹干淌下來。
晶晶和朱迪替樹感到傷心。
丁老師指著合歡樹剛剛發出的綠芽,說:“樹受傷了,可是,你們看,它還是發芽了,只要它自己想長好,它就能長好。夏天的時候,你們再來看,它就不一樣了?!?/p>
晶晶和朱迪又替樹感到高興。
看見“快樂”和“傷心”在孩子們臉上一一表現出來,丁老師感到略微放心了一些。
過了些時間,合歡樹葉慢慢長大了,長成了一片一片綠色的“小羽毛”,夏天又快到了。
景物描寫和敘事結合起來,可以讓敘得感人,也巧妙地推動著情節發展。此處寫景是根據時間順序進行的,用景物描寫凸顯季節變化,故事背景從冬天轉為春天。同時,故事中人物面對合歡樹的傷心和快樂,也使得故事敘述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妙招總結:
1.觀察: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五個寶”是寫景作文的好幫手。
2.想象:依靠想象,在腦海里呈現一幅或多幅畫面,在畫面中加入聲音和色彩,再開始寫景,是不是容易很多?
3.情感:景中有情,景物描寫中要出現人物,對于景物,人會產生怎樣的情感?人還會賦予景怎樣的情感?
跟著作家學,試一試
冬天來臨,光禿禿的樹有什么可以寫的嗎?看這張作文地圖,運用觀察、想象和情感,從遠看、近看、向上看、聽、聞、觸摸、情感七個方面搜集寫作素材,是不是特別豐富?在此基礎上,你只需要選擇其中一部分進行描寫喲。
你會選擇哪條線索進行描寫?請打“√”并寫一段充滿情感的景物描寫。
看(遠看、近看、向上看) 聽 聞 觸摸
習作精彩片段摘錄
聽,美好的聲音
六年級 吳佳栩
我來到樹大根深的森林。啊,這里的聲音多么奇妙!我聽到小草正努力地向上長著,沖破阻止它前進的攔路虎。聽,現在,它正與石頭搏擊,希望得到屬于自己的天日。
一、“多一點”細節的凸現
細節描寫是用特寫鏡頭的方式細致而凝煉、準確而生動地彰顯文章中的細小環節,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考場記敘文寫作應多一點細節描寫意識,把“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細”巧妙鑲嵌于文中,既可凸現人物的神韻和文章的旨趣,又能牢牢捕獲閱卷老師的“芳心”。
如中考滿分作文《那一聲聲“寶貝”》中:“一天,正當我想把手伸進水桶的時候,您叫了聲:寶貝,過來!’”待我明白您是在叫我時,心里有一股暖流涌過。以前的老師對我不是吹胡子瞪眼睛就是打罵,可現在您卻叫我“寶貝”,我是您的心肝寶貝呀,我怎么能做對不起您的事呢?”那一聲“寶貝”,凝聚了老師對學生多少真誠無私的關愛啊,還有什么比這更溫暖人心的呢?接著,將這個老師和以前的老師進行對比,更使得那聲“寶貝”蘊涵無限的愛意。恰恰是細節在字里行間的滲透,最終將濃濃的師生情表現出來。
二、“多一點”視角的轉換
很尋常的材料也能寫出令人叫絕的考場作文,其制勝妙招之一便是“多一點”視角的轉換,它能使文章的構思另辟蹊徑,別開生面,從平淡中顯出“奇崛”來。
如中考滿分作文《同樣的風景》精彩片段:“我是一只幼蠶,緩緩地在桑葉上蠕動??兄业氖澄?,喝著上帝饋贈的露水,悠閑地活著……一天,我正在安詳地曬“太陽浴”,突然一只飛蛾飛過我的身邊,深沉地望了我一眼,就匆匆地走了,留下我為他的眼神深思。那一眼包含了鼓勵、鄙夷、不屑、無視……”
轉換視角,以童話的形式向我們娓娓講述了一只幼蠶為了理想,為了飛舞美麗的藍天而不懈奮爭的故事,凸現了別致而又不乏新意的主題:同樣的風景,同樣的世界,奮斗后才會領略到她的嫵媚、她的誘人。構思精巧,耐人尋味。
三、“多一點”波瀾的設置
人們常說:登山望景,喜歡山高谷深,重巒疊嶂;閱讀文章,喜歡波瀾起伏,波譎云詭??紙鲇洈⑽目蛇\用多姿多彩的筆觸,揚起情感的浪濤,興起思想的波瀾,使文章曲折有致,有“峰回路轉”之妙,從而激發閱卷老師的閱讀。
如中考滿分作文《愛的傳遞》,文章通篇運用擬人手法,模擬“蜘蛛”的口吻,采用欲揚先抑的方式展開,寫了童年的殘缺、生活的艱辛、自我的狠毒和對母親的怨恨。當讀者心生疑惑時,作者引出一個美麗的畫面,一個出人意料的情結――母親竟然希望自己融入孩子體內,變成那“鮮艷的外衣”(保護自我的毒素),誰會想到,母親會用自己的生命來傳遞這份愛心!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搖曳生姿,引人入勝。
四、“多一點”故事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