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物理試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我們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舉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開車時不要亂鳴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圖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鳴笛”的標志,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這種控制噪聲的途徑是( )A.在人耳處 B.在傳播途中 C.在聲源處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去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蜂人主要是根據什么特征來辨別的( )A.聲音的音調不同 B.聲音的響度不同 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 D.飛行高低不同3.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的比較,對生活中常見物體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測能力的基礎。以下對常見物體尺度的估測中正確的是(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4.一個物體正常運動的速度約為5m/s,該物體可能是( ) A.蝸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車 D.汽車5.下列自然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春天到了,積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現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現大霧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現白霜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減慢的是( )A.將新鮮的黃瓜裝入塑料袋 B.將濕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D.將新收獲的玉米攤開晾曬 7.一只小鳥在平面玻璃幕墻前飛來飛去,欣賞它自己在幕墻中輕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身影”始終和小鳥一樣大B.小鳥靠近幕墻過程中,“身影”遠離幕墻C.小鳥遠離幕墻過程中,“身影”逐漸變小D.“身影”到幕墻的距離大于小鳥到幕墻的距離8.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現象B.城市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現象C.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D.電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為白色吸收各種色光9.如右圖所示,乙容器內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種液體。在一個標準的大氣壓下,對甲容器的底部持續加熱,最終發現乙容器內的水沸騰了。則甲容器內盛的液體是( )A.液態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當汽車發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車尾燈上時,司機看到尾燈反射的光,就能及時避讓。下圖中有關自行車尾燈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11.從岸邊看水中的魚,看到“魚”的位置與實際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 12.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側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是圖中的( )A.M點B.N點C.P點D.Q點13.下列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電梯中,以地面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時,以云為參照物,月亮是運動的 C.飛機在空中加油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靜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為參照物,小船是靜止的 14.《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跑出,驕傲的兔子在遙遙的情況下,睡起了大覺,醒來后跑到終點,發現堅持不懈的烏龜獲得了冠軍。對整個賽跑過程而言,下列運動圖像正確的是(其中實線表示兔子,虛線表示烏龜)(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如圖是工人師傅用一把螺絲刀探聽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的做法,該現象說明_______可以傳聲;通過聽到的聲音可以判斷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號”的宇航員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聲吶裝置測量飛船和地面的距離。原因是 。17.如右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木塊的長度為 cm。 18.驗鈔機發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發光;家用電器的遙控器發出的____________能用來控制電風扇、電視機、空調器等。19.某種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右圖所示,這種物質是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的熔點是 ℃,熔化的時間是______min。20.觀察細胞等微小物體,要用 ;觀察較遠處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約小剛逛公園。在游玩時看見了一些現象,他倆從物理角度議論起了下列問題。(1)陽光下,小明看見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識來解釋。看見公園中紅色的花朵,是因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紅色光的緣故。(2)來到湖邊,小剛看見湖水中的魚在藍天白云間游弋。看見的魚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見的藍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則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圖是小磊同學看遠處物體時的光路圖,由圖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視”或“遠視”)眼,如需矯正視力,他應選用的鏡片是__________透鏡。23.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右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個運動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據底片可以判斷,_____球運動時間長,_____球作變速直線運動(全部選填“甲”或“乙”)。24.下圖甲是一支常見體溫計的示意圖,它是利用液體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分度值為0.1℃,由此可知體溫計的測量結果比實驗用溫度計更精確。但由于液柱太細難以準確讀數,所以體溫計具有特殊構造,其橫截面如圖乙所示,a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______方向觀察(填“A”、“B”或“C”)。甲流期間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學的體溫如下圖甲所示,則他的體溫為_______℃,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下圖丙所示,則測量的結果__________(選填“準確”或“不準確”)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和一個月前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這一對組合體將攜手遨游太空兩周(見下圖甲)。(1)對接完成后,以天宮一號為參照物,神州八號是____(選填“靜止”或“運動”)的。(2)兩個重達8噸多的龐然大物都是用“二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運載火箭的頭部涂有一種特殊材料的保護層,它在與空氣作用升溫后會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熱,而自身的溫度卻不再升高,從而保護了火箭。(3)上圖乙是安裝在神州八號軌道艙內的攝像機拍攝到的對接過程中的天宮一號,攝像機的鏡頭是一個_______透鏡。通過攝像機鏡頭所成的是一個_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按照題目的要求作圖:(1)如圖甲所示,SA、SB是光源S發出的兩條光線.其中SA平行于主光軸,SB過左焦點,請畫出這兩條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2)如圖乙所示,考古人員需要對一口古井進行清理,為了解決照明問題,請你幫他們把太陽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現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丙圖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間范圍內即可。)27.(7分)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1)請你指出圖甲中實驗操作錯誤之處是 。(2)改正錯誤后,繼續實驗。當水溫升高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再持續幾分鐘為止。數據記錄如下表: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溫度計示數如上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是 ℃;②上面右圖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此時水的沸點為________℃。(3)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將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并看到有“白氣”不斷從燒杯中冒出,這些“白氣”是由于水蒸氣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而產生的。(4)為了方便讀出溫度計的示數,某同學將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進行觀察讀數,則會導致所測溫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帶支架的玻璃板、鉛筆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兩個;白紙一張;火柴一盒。(1)為完成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時,應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 。 .(3)實驗中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4)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記錄在白紙上,如下圖所示。則正確的是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5)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遠處的像是來自于蠟燭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兩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學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為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用一個光屏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直到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__作用,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則該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cm。(2)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調整后,將蠟燭放在下圖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為了找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4)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實驗中,所成的像為倒立、_______的實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將蠟燭放在上圖中的C點,觀察到燭焰的正立、放大的虛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虛像,應將蠟燭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6)小明還想知道蠟燭火焰與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顛倒.請你幫他設計實驗。你的設計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進行探究實驗時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請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填寫在表中對應的空格里。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31.(5分)在學校的櫥窗里貼出了一個通知,如右圖所示,小聰和小明積極的談論這個問題:(1)理論上要測量降落傘的下落速度,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實際比賽時只要讓降落傘統一從教學樓五樓飄下,記錄降落傘從開始飄下到著地的時間,即可判斷哪個降落傘下落得慢。這是通過相同____________比較______________來判斷降落傘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賽中取勝,可以對降落傘進行改造,請你幫他們出謀劃策: 。(只要寫出一點) 32.(4分)從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車組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所示。時間 上海 蘇州 常州 南京到站時間 09:51 10:33 11:45發車時間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2)若該列車從蘇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為130km/h,則蘇州到常州的里程為多少?(最后結果小數點后保留1位)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動 固體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17.1 1.81~1.89之間均對 18.紫外線 紅外線 19.晶體 340 8 20.顯微鏡 望遠鏡 21.(1)直線傳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視 凹 23.甲 乙 24.熱脹冷縮 A 38.1 準確 25.(1)靜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略) 27.(7分)(1)溫度計玻璃泡接觸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變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小(4)C(2分)(5) D(2分)29. (8分)(1)會聚 10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縮小 ②大 (5)左 (6)兩個蠟燭并排放置且燭焰高度不同.然后觀察光屏上兩個燭焰像的情況(或用嘴輕輕的吹燭焰使其左右擺動.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用物體在燭焰前擋住左側或右側一部分火焰.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找一個發光的F字母作為物體,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合理即可得分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顆粒,觀察拍桌子時泡沫的跳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讓光通過煙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毫米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先測出整本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書的紙張數(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離 時間 (2)路程 時間 (3)增大傘面面積或減小傘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評分說明:寫對公式得1分、代對數據,結果正確得1分,)
1.下列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dm的是( )
A.兵乓球的直徑B.拳頭的寬度; C.2分硬幣的厚度 D.保溫瓶的高度.
2.某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為25.76dm,則此尺的分度值為 ( )
A. 1dm B. 1cm C. 1mm D. 1m
3.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與假 B.交流合作C.提出問題 D.分析論證
4.圖1所示是刻度尺測一木塊的長度,下列記錄正確的是 ( )
A.2.20cm. B.2.2m. C.13.20cm. D.2.20m.
5.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以下哪個是產生誤差原因:( )
A.刻度尺沒有跟課本的長邊平行; B.刻度尺沒有緊貼課本;
C.讀數時,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
D.觀察刻度尺時,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6.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測量工具不精確而產生的誤差
B.測量時選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學生用鋼尺的測量長度為15cm,因此,無法用它來測量長度約為50厘米的課桌的寬度
D.測量長度時,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尺子
7.李煥同學用一把刻度尺4次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下列記錄數據中錯誤的是 ( )
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8.下列現象中是由于分子熱運動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飛物 B.夏天,槐花飄香 C.秋天,黃沙撲面 D.冬天,雪花飄飄
9..以下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汽車經過一座橋,汽車是運動的而橋是決對不動的;
B.宇宙是由運動著的物體組成的,絕對不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繞太陽運動,太陽在宇宙中是絕對不動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來的位置上不會移動,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體是絕對不動的。
10下列哪輛車的運動速度:( )
A、甲車在0.5h內行駛了28km B、乙車在15s內行駛150m
C、丙車在10s內行駛0.8km D、丁車在0.5min內行駛450m
. 11.甲乙兩物體通過的路程之比為是4:3,速度之比為3:2,則兩行駛時間之比為:( )
A、9:8 B、8:9 C、2:1 D、1:2
12.如果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無法確定
13.《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兔子瞧不起烏龜.它們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覺,醒來時發現烏龜已到了終點.整個賽程中( )
A.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慢 B.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慢
C.比賽采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 D.比賽采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
14..出行是人們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環節,出行的工具多種多樣,使用的能源也不盡相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和燃油汽車所消耗能量的類型分別是( )
①生物能 ②核能 ③電能 ④太陽能 ⑤化學能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1分)請把答案直接填在題中橫線上的空白處,不用寫出演算過程。
15.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 ,小明同學的身高是1.68 (填上適當的單位).
16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請你寫出三種基本運動形式: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填下列數值的單位,使其符合實際情況:圓珠筆長度約1.35 ;學生鞋子的長度約24 ;床的寬度約14.5 。
18.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8μm =_________mm; 60km=____________dm。
19.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看_____ 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讀數時____ ____要與尺面垂直;
(3)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_____ ___和____ ____ 和________-。
20.某人測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頁厚度為18.0mm,則該字典正文每張紙厚度為_________mm。
21.甲乙丙三個物體的速度分別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運動速度的是 ,最小的是:__ _ _。
22.商場的自動扶梯載著陳明同學緩緩地向樓上運動,陳明所做的運動可以近似的看成是 _________ 運動;陳明看到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在動,是以 _______ 作為參照物的.
23.一輛汽車作變速直線運動,從甲地前進540米到達乙地,用了3分鐘;從乙地再前進180米到達丙地,用了1.5分鐘。則該汽車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從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從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24.速度 的計算公式是__________ , 速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___,
25.物理學分為力學、熱學、電磁學、聲學、光學等許多分支學科,研究不同的學科需要不同實驗器材,依據你在實驗室中的收獲,寫出測長度的儀器 ,溫度的測量儀器
,質量的測量儀器 ,時間的測量儀器 。
三 .實驗與探究題:(共18分)
25.如圖2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4分)
(1)圖(a)中,物體A長度為 cm。
(2)圖(b)中,物體A長度為 cm。
27.有兩位同學測同一支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的結果是12.82cm,乙測得的結果是12.8cm,那么(1)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現錯誤,則結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則______同學的測量結果是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8.某同學為測定語文書的紙張厚度,采取如下步驟:(4分)
a.量出一疊紙的厚度L
b.選用學生用三角尺,檢查零刻度是否磨損
c.計算每張紙的厚度d=L/100
d.取得語文書內100頁疊齊壓緊
上述步驟的正確排列順序(用序號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圖6是一輛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車速是____________km/h ,以這樣的速度行駛40km,需__________h. (4分)
四、綜合應用題:(共9分)
30.如圖8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南寧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10時15分;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時45分.(8分)
求:(1)轎車從A地到B地用多少小時?
關鍵詞: 中考物理 試題特點 試題分析 教學建議
2005年秋季,上海市所有初中全面推行二期課改,了解中考物理命題特點,把握命題規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對近幾年中考物理試卷分析,使教師和學生對中考物理的題型和思想一目了然,并預測2015年中考命題趨勢,增強教學針對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2010年~2014年中考物理試題的主要特點
通過對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分析,可以把上海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試題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
(1)基于《課程標準》,重視教材,有效引導教學。試題的編制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試卷測試的內容與《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時,部分試題內容或情境源于初中物理教材,如2012年第10題中的情境圖,源于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節。2014年第23題的實物圖,源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電流表讀數”的內容。重視以教材中的內容為素材進行命題,充分體現教材的重要地位,這樣有利于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回歸教材,重視教材的使用和挖掘,有效引導教學。
(2)試題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貼近生活、社會和科技發展。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學生對基本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等的理解和運用,摒棄了考查死記硬背知識的做法,而是以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核心。同時,部分試題以生活、社會、科技等問題為情景,這些試題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科與生活、科學技術緊密聯系的特色,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
(3)注重科學探究,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實驗考查是每年中考試題中的重點內容,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試題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加強了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對獲取信息能力、處理信息能力和運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2.中考物理試題的結構對比分析
2010年―2014年試卷中全卷共26題,總分90分。包括選擇題8題占16分;填空題8題占26分;實驗題4題占18分;2010年―2013年試卷中,作圖題2題占6分,計算題4題占24分;2014年試卷中,作圖題3題占8分,計算題3題占22分。
從2009年起,客觀題分值與往年相比已經下降,近五年已趨于穩定,從題目數量和分值對比可以看出,2010年―2013年試卷結構無明顯變化,2014年試卷在作圖題和計算題的題數和分值上與以往相比略有差別,但整體情況變化不大。
3.2010年―2014年試題內容分布情況
近五年中考物理試題重點知識考查分布規律大致不變,分數比例的波動不大。考查的重點主要以力學與電磁學為主,其中力學占10題左右,分數在33分~41分;電磁學占7題左右,分數在26分~32分,這兩塊內容主要占65.6%~77.7%。聲學、光學、熱學、原子物理、宇宙學等知識大部分出現在選擇和填空題中,其中聲學占0~3分,光學占7~9分,熱學占5~9分,原子物理占0~2分,宇宙學占0~4分,綜合占0~14分。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中考物理試卷的內容分布是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命題的。從往年的考綱中可以知道中考物理的主要內容是力學、電磁學等主干知識,而聲學、光學、熱學、原子物理、宇宙學等非主干知識常以選擇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4.今后教學建議
根據對2010年―2014年上海中考物理試題的研究和分析,對引領學生備戰2015年中招考試的教師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緊扣教材,挖掘教學資源。教師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精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對教材涵蓋的概念、規律、例題、習題等仔細講解,細心處理教學細節。注意教材中所給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懂得教材中每幅插圖、每篇閱讀材料所涉及的物理意義,讓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遠離題海戰術,減輕負擔。
回顧物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物理實驗自始至終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經典物理學的建立和發展,還是現代物理學的進展,都與實驗息息相關.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實驗.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養學生用實驗驗證和探索規律的能力,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從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中可以得到驗證.物理實驗探究題占總分的30%,考題中有學生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還有小實驗,而且實驗題所占的比重還逐年增加.如何使實驗課發揮提高教學質量、造就創新性人才,是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方法是人們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是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設法控制或模擬物理現象,排除次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條件下研究自然科學的一種方法.
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
在一個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在管內慢慢注水,你會發現橡皮膜向下凸,由此可知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用橡皮膜將一個容器側壁開的孔蒙住,在其中慢慢注水,你會發現橡皮膜向外凸,由此可知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在一個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將它的下端慢慢壓入水中,你會發現橡皮膜向管內凹陷,且橡皮膜隨著深度的增加向管內凹陷得越厲害,由此可知液體內部有壓強,且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比較抽象的液體壓強,通過這幾個實驗,就變得十分形象.實驗幫助學生建立液體壓強的概念,找到液體壓強的規律,甚至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除了與深度有關以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
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發展學生智力.
八年級物理《引言》中,有“哪一只蠟燭先滅”這個實驗.在桌面放兩只長短不同的蠟燭,同時將它點燃后,用一個玻璃罩罩住,觀察哪支蠟燭先滅.整個實驗并不難,但實驗前會引起學生的一番猜想,實驗時他們定帶著各自的猜想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急切的期盼自己認為的那個結果的出現.猜的對的同學,在一陣無比喜悅之后,會嘗試解釋其中的原因;在猜想與實驗現象不一致的同學中,會有些不服輸的,他們會想:玻璃罩的大小會不會影響實驗的結果?通過改變罩子的大小,重做實驗,實驗現象會與他們猜想一致.由此會引起大家的進一步思考:“哪只蠟燭先滅”與哪些因素有關?玻璃罩的大小,蠟燭的長度、質量的大小等等.能用什么辦法證明呢?
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極大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觀察、思考、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
第三,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遵守紀律、愛護儀器的優良品質.
九年級物理中有,“探究導體中通過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這個實驗.由于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都可能影響導體中通過的電流大小.因此,本探究要分兩部分,一是控制電阻不變,探究通過導體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二是控制導體兩端電壓不變,探究通過電壓對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
實驗中,為了能找到更加科學的規律,要多做幾次實驗;另外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實驗儀器的精確度不高和實驗者每次讀數時估讀不同等因素,實驗誤差難以避免,在誤差范圍內,得出的結果較為可行,不可修改實驗數據,想當然的得出結論;實驗中,電壓表、電流表等都是易損儀器,實驗操作中,要注意實驗前開關要斷開、滑動變阻器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大位置、應該用大量程試觸法來選量程等等.
Abstract: The goal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al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ealth. The academic examination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guiding phys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of "from life to physics, from physics to society", and it has certain ideological and direction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academic examination pap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gotten much concern.
關鍵詞: 學業考試;特點評價;結構評價;教學問題;教學建議
Key words: academic examination;features evaluation;structure evaluation;teaching problems;teaching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8-0176-02
0引言
今年中考物理試題在命題的思路和題目的設置上都體現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核心,以能力立意,以基礎知識為載體,以現實材料為情境,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內容豐富平實;試題沒設置任何解題障礙,與往年相比,試題的難度略有降低,充滿親切和交流的語氣,體現了一種新型的考試文化。下面是抽調了吉林省白城市各市、縣總共750份試卷,對2010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物理試題作以簡要分析:
1試卷特點評價
1.1 著眼基礎挖掘教材、體現方法關注能力2010年中考物理試卷對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試題注重對學生所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如:1、2、3、4、7、9、14、21、22等題。同時也注重對教材的進一步挖掘,如第12、13、15、26等題要求學生能根據基礎進行實驗分析,進行知識拓展與運用。試題在繼續注重評價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理解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多種能力的考查,堅持有利于考查考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1.2 強調科學分析方法、考查科學基本素養試題在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運用能力,大多數試題體現了這一要求,如:壓強知識15、19題、熱現象21題、摩擦現象14題、簡單機械17題、節約能源20題等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些基礎知識都是常態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在考查過程中,不考查簡單的機械記憶,而是更傾向于考查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和綜合能力。試卷考查了學生知識面的廣度和對科學知識的初步綜合運用及創新能力。如:12、13、15、21等題的知識。這些試題重在考查科學素養,需要學生在新的情境中來運用基礎知識。試卷給學生的啟示是,在新的情景中,用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剖析與解決問題,才是科學學習追求的目標。
1.3 重視實驗操作過程、培養實驗探究精神突出實驗探究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實驗能力的考查,不僅關注實驗基本操作(如量筒等基本儀器的讀數),更重視對實驗思想、實驗設計、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處理、實驗結論獲得和語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科學探究在試卷中分值比重較大,整個試卷的大、小實驗、探究題占40%左右。考查的有關實驗方面內容較為細致、全面,涉及具體實驗操作和考生的實驗能力。如:第23、24、26題,考生需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1.4 圖文并茂貼近生活、立意新穎方向性強試卷共設五道題,每個題型中都用了直觀圖片。全卷除了電路、圖像、讀數示意圖、簡圖以外還有9幅攝像圖,共20多幅圖片。試題不僅有攝像圖、模擬圖、卡通等類型圖,而且還蘊含著豐富、準確的解題信息;同時,不同類型的圖片有不同的解題和答題方法,如有的是識圖再現知識,如2、12、14、15等題圖,有的是看圖解答問題,如17、22、23、25等題圖,有的是據圖分析應用,如21等題圖。
整張試卷試題立意好,取材新穎,內容實用,關注現實,貼近生活,體現基礎性、趣味性、綜合性、導向性,試卷難度保持穩定,重視考生能力的考查,從不同形式中積極捕捉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興趣。試卷的結構科學、簡約、合理,題量適當,給考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相對來說,2010年物理試卷是一張比較成功的試卷,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指導性和方向性。
1.5 體現生活物理新理念、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套試題中有大部分試題與學生周圍的生活、生產實際和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有著緊密的聯系。如:從生活中的測量、3G手機的可視對話到生活中的安全用電問題,從深秋的桔子樹到濃濃的咖啡香,從綠色環保能源到賓館房間的調光等,從日常生活中的老花鏡到電視上的模仿秀,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物理學與人類社會的緊密聯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試題加強與社會實際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試題從教材、課堂教學、生產生活、新聞報刊等中挖掘考生熟悉的情境素材。能源問題(8題)、生活實際(1、3、9、19題等)、安全用電(4題)、可視手機(7題),這些都成了學生的考題,在創設試題的情境時,關注科技和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通過對學生的考查,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考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而試題能從不同方向體現物理的新理念。
2試卷結構評價
從試卷結構上看2010年的物理試題內容大體保持和2009年差不多的分值比例,其中八年級占40分、九年級占30分,所占比例分別是57%和43%。其中熱學和光學兩大專題分別占有11.4%、8.6%的比重,共占20%左右,聲學和能源和共占4.3%,從試卷分布情況來看力學和電學兩大專題無論是在分值的分布上還是在難點的設置上,無疑都占據著最大的權重。
3試卷結果評價
試卷統計結果如下:
從以上數據分析:從抽樣及結果看2010年白城市中考物理試卷的平均分是51.28分,優秀率是38%,及格率是72%,其中第三題的優秀率較高59%,第一題和第二題及第四題的及格率較高,分別為85%、84%、82%,區分度較大的是第三題。
下面對各題分別進行分析。
第一題選擇題分析:選擇題共計6小題,從抽樣結果看,其中優秀率及格率最高的是第2題分別為91%、91%,較低的是1、3兩題,分別為77%和71%,錯題主要集中在1、3兩小題上。
1、3題分析:這兩題分別是生活實際測量問題和生活中的熱現象問題,錯誤原因是學生對生活實際掌握不好,造成數據、現象混淆。說明可能系統練習不到位或學生學習脫離實際。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多加練習,加強記憶,學會舉一反三,增強運用知識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
第二題填空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第15、16題,優秀率及格率較低,分別是62%、57%,16題的難度值小,區分度較高,第 15、16小題錯誤相對集中一些。
15題分析:此題選材來源教材又超出教材進行思路拓展,是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的開放性試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思維方式單一,分析能力差,基礎知識不會應用與拓展。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與實驗能力。
16題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題,用來考查學生對概念的記憶應用及計算的綜合能力,第(1)空,是考生對科學計數法不會運用于計算,而導致結果錯誤。第(2)空,錯誤的原因是,記憶不扎實,記不清電阻的大小與粗細的關系。這就要求平時教學當中對記憶有難度的知識應進行篩選,用特殊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記憶,而且要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
第三題計算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計算題第三題、優秀率為59%較高,而區分度較高,達到了94%,此題空白占9%左右,錯誤不集中,原因是學生不理解題意,不會計算公式,平時學習當中計算題較枯燥,提不起興趣,忽視計算能力的養成。計算題難度不大,丟份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當中,要激發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變不學為主動學,提高課堂實效。
第四題簡答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此題共三道小題,整題優秀率稍低,而及格率較高,難度、區分度相差不大,成績很均勻。這類問題要求在平時學習當中注重知識的應用,注意語言的嚴密性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
第五題作圖實驗與探究分析:從抽樣結果看,第五題共5小題,及格率、優秀率均較低,前4個小題錯誤分布不確定,26小題答對率最低,錯誤較集中,究其原因是平時教學中不注重實驗探究的細節之處,針對性的練習可能相對少一些,缺乏運用已有的知識判斷、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4教學體現的問題
4.1 基礎知識有針對性的地方強調不到位從試卷來看學生真正不會的知識并不多,更多的是基礎掌握不準,知識含糊不清。一方面可能是教師忽視了基礎知識教學,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往往把精力用在解題上,特別是解決稍難一點的問題上,而忽視了對基本概念、規律的學習。另一方面可能是沒有重視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聯系,有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概念,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學習,對基礎概念理解不到位、不透徹,不會聯系實際。
4.2 學習方法指導不到位、能力培養不足試卷體現出解題方法單一,能力欠缺,具體包括審題、應用、分析、計算、語言表達、推理等方面能力和解決問題方法不夠。
4.3 缺乏生活實踐能力、知識面窄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這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脫離生活實際,不少學生不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更不能將生活和物理聯系起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單一,缺乏社會實踐能力,也說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還未真正有效落實在課堂上和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4.4 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目標完成不到位,興趣培養不到位體現在空白題較多,空白達到10%左右,尤其是計算題、探究題體現突出一些,在這些方面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5教學建議
5.1 教師應面向全體、對學生及其學習負責教師的基本職責在于教學,優秀教師應能夠使每個學生獲得其應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應堅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應平等、公正的對待所有學生,對所有的學生負責,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并作為教學的基礎,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個性、學習動機及學習責任感。這樣才才不至于使高分、低分之間的個體差異太懸殊,區分度太大。
5.2 教師應培養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拓開思維的空間物理課堂是以實驗探究為目的的自然科學課堂,那種“關上門,期望自己在缺乏實踐的寒冬里春暖花開”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學生掌握一門技能,就必須放手給他們,為他們創設一定的環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在探究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式學習,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部分內容和各個環節之中,應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普遍地得以體現。要杜絕上課講探究、探究不全面、不探究的現象。
(貴州師范學院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摘 要:本文通過貴州地區農村中學教師和學生對低成本演示實驗的需求分析,得出低成本演示實驗研究的意義.同時結合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對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同部分內容的演示實驗的相關低成本實驗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初中物理實驗;低成本實驗;自制教具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269-03
低成本演示實驗器具,指實驗者利用生活中低廉的材料自制教學用具,這在我國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淵源.著名物理學家朱正元教授就曾倡導“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1].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初級中學的現代教育設施逐漸得到提高和完善,一些教師則忽略了自制實驗教具在實驗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自制教具是否走到了盡頭,將完全被新式儀器所取代呢?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說過:“自己動手做的儀器,永遠比買來的好”[2].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制實驗儀器濃縮了授課教師的教學精華,并非廠制儀器所能代替.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中,有關自主設計實驗的探究型題型越來越多,如果授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適當利用低成本自制實驗器材進行課堂教學,學生遇到相關內容時就不會顯得無從下手.由此可見,低成本演示實驗對優化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及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貴州地區低成本演示實驗的需求分析
1.1 貴州農村初中實驗教學現狀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濃厚程度直接關系到其物理知識體系的建構[3].為了了解初中學生對低成本演示實驗的喜愛度,我們分別對貴州省的貴陽、織金、普安的農村中學的物理老師進行了訪談,并對這些學校中28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訪問和調查我們發現,多數初中物理老師主要是通過課堂演示和口述實驗兩種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如圖1.1.針對學生喜歡何種實驗教學方式進行調查,57.9%的學生選擇老師自制的實驗儀器,如圖1.2.
從分析得出,演示實驗在貴州農村初級中學得到了一線物理老師的高度重視,教師自制實驗又很受初中學生喜歡,因此低成本演示實驗的研究在貴州農村初級中學具有一定的前景.
1.2 低成本演示實驗的意義
低成本演示實驗主要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實驗,既貼近生活又很新穎,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物理學習興趣[4].在指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低成本演示實驗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實驗現象明顯,針對貴州農村地區一些初中學校物理實驗存在的問題,如器材匱乏、師資緊缺等,能夠很好地加以解決.在豐富實驗多樣性、改善貴州農村地區學校實驗現狀方面有重要意義.
2 初中物理低成本演示實驗教學案例
2.1 液體壓強演示器
取礦泉水瓶的上半部分,在靠近瓶蓋約2cm處按圖2.1所示鉆三個孔(孔1、孔2距瓶口約2cm,孔3距瓶口約4cm).將一只廢棄的水筆中性筆芯洗凈,剪出約1cm長的筆芯三段,分別插入礦泉水瓶已鉆好的孔中,筆芯與瓶身接觸部分用橡皮泥進行密封.將做好的儀器灌入一定量的水,不同深度的三個孔會向外噴水,學生通過觀察噴出水柱的強弱,可以直觀感受到液體沿各個方向均有壓強,并且同一深度壓強不變,隨深度的增加壓強增大[6].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將該自制儀器置入水中,實驗效果如圖2.2所示.使用該器具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突破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教學難點.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同一深度液體向不同方向的壓強相等.
2.2 慣性演示器
取一張信箋紙,折成一個條狀矩形環,將其立于去掉瓶蓋的礦泉水瓶瓶口,并在矩形環的正上方放一個一角的硬幣.用手迅速彈開矩形環,硬幣由于具有慣性和受到重力的作用會掉入礦泉水瓶中,該實驗在幫助學生理解慣性原理的同時還具有一定趣味性,如圖2.3.
2.3 潛水艇原理演示器
潛水艇原理是中考常考題型,如果學生事先觀察了相關實驗,做類似的題就不會感到陌生.如圖2.4,取一個透明細口塑料瓶,在其蓋子處鉆兩個孔.另取一只用完的水筆中性筆芯剪成一短一長兩截,分別插入已鉆好的瓶蓋孔中.取一長度適當的橡膠管,讓其一端與長的筆芯露出瓶蓋處連接,另一端與注射器的注射口連接,再將瓶頸用焊錫絲或鋁絲加重,使其豎立水中,通過注射器吸、排,控制瓶子上浮和下沉.
2.4 自制溫度計[5]
取一個透明的玻璃藥瓶洗凈,在里面裝滿酒精后滴幾滴紅墨水,使整個液體變為紅色,之后取清理干凈的水筆中性筆芯,將一端插入藥瓶后密封藥瓶,便制成了自制溫度計.用自制的溫度計去測量不同溫度的水,可以明顯觀察到液柱高低的變化,如圖2.5.該實驗巧妙地將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進行放大,化抽象為具體,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2.5 聲音在真空中傳播演示器[5]
將電子生日蠟燭中的發聲芯片和注射器的抽氣柄取出,用細線的一端與發聲芯片連接,另一端與抽氣柄的膠塞處連接,之后將發聲芯片放入注射器中,并將抽氣柄裝回注射器,就做成了一個聲音在真空中傳播演示儀,如圖2.6.排出注射器中空氣后用橡皮堵住抽氣口,再拉動抽氣柄即可演示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相對于初中物理課本的真空罩做聲傳播實驗,本裝置具有器材簡單、成本低兩大優勢.
2.6 彩虹形成演示器
取一個三菱鏡,用一只大電筒(學校保安室一般都有)照射三菱鏡,透過三菱鏡的光會在教室的墻面上呈現一條彩色的光帶,如圖2.7所示.該實驗的創新之處在于用強光手電筒模擬太陽光,實驗效果非常明顯.
2.7 小孔成像演示器[5]
如圖2.8,將硬紙箱裁成約6dm×3dm的長方形,并將其沿6dm的一邊折成四折,做成一個長方體筒.另取一個1.5dm×1.5dm的正方形紙片,中間打一個直徑約為1mm的小孔.將打好孔的硬紙片按圖所示粘貼到長方體筒的一個底面.在長方體筒的另一側距底面約1dm處將其剪開,用白色塑料袋平整地將剪開截面封住,做成接收燭像的光屏.之后將長方體筒重新粘在一起,這就做成了小孔成像演示儀.與初中物理書上小孔成像實驗相比,本儀器在光屏的前端多了一個擋光罩,受外界光線的干擾較小,實驗效果如圖2.9.
2.8 摩擦起電演示器[6]
取三條約5cm長的非白色細線分別將其一端等間距地粘貼在一次性筷子上,如圖2.10.用塑料袋摩擦礦泉水瓶瓶身后將礦泉水瓶接近一次性筷子的細線,會發現細線向上立起,將手觸碰瓶子摩擦部位后,細線恢復原位,不再被吸引,由此證明摩擦后的瓶子帶了電.
3 結論及建議
低成本演示實驗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實驗現象明顯,各個地區的物理教育者都可以制作,是很好的輔助教具.同時低成本演示實驗生動形象,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動手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適合各個地區不同基礎的學生[7].在初中物理新課教學中適當引入低成本演示實驗,不僅能夠方便老師進行新課教學,還能很好地突破學生做實驗探究類試題無從下手的難點.因此,不論是一線教師還是即將走入教育崗位的物理教師,都應該注重低成本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既方便自己教學,又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好物理.
參考文獻:
〔1〕楊勇誠.淺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物理實驗室的建設與作用——重溫我國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先生的物理教育思想[J].物理教師(高中版),2007,28(10):26-27.
〔2〕卞祖武,賴肖冰.談低成本物理實驗資源開發[J].江西教育(綜合版),2009(1):47.
〔3〕王較過,李明.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進行改革的嘗試[J].物理教學探討(中學教學教研專輯),2008,26(3):8-10.
〔4〕柳華.探究性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學習興趣的激發[J].物理與工程,2005,15(5).
〔5〕廖伯琴.八年級物理(全一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