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六一游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的:為了活躍氣氛,吸引更多的顧客,并讓顧客真正感受到“家的感覺”
游戲一:抓泥鰍
道具:桶數個,每個桶內泥鰍數條,盆一個
游戲規則:活動現場,小朋友都可以參加,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一分鐘,時間不宜太長),將泥鰍從桶內抓入盆內泥鰍最多者獲勝。獲勝者可得獎品一份,其它小朋友可得小紀念品一份。
游戲二、吹汽球比賽
道具:汽球若干汽球托若干
游戲規則:此組游戲可分組進行,每組約十個人,站成一排,待主持人一聲開始就可開始吹汽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汽球吹得最大并且綁好的獲勝。
游戲三、跳繩比賽
道具:電子計時器一個,可計數繩一條
愛動是小朋友的天性,我們組織這個活動旨在提倡運動。
在規定的時間內,跳得最多的小朋友獲勝,在一個小朋友跳的同時,可以組織其它小朋友圍成一個圈坐下來并一起為跳繩的小朋友加油。
游戲四、吹筷子游戲
道具:裝滿水的啤酒瓶數個,筷子數根
浙江省紹興縣柯橋小學四(14)班胡秋成指導教師茅寒春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那天,我們班組織了一些活動,這一天,我覺得很開心。特別是下午的班隊活動,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個游戲是乒乓球。游戲規則是把裝滿水的乒乓球吹出臉盆,誰吹出的球多,誰就是冠軍。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游戲,心里有點緊張,一用力,球倒沒動,整個臉盆都搖晃起來,但球一個也沒吹出臉盆,而我的臉弄得滿是水,我成了一只“落湯人,老師宣布無效,當時我的心里很郁悶,但更多的是不服氣。
第一個游戲我失敗了,但第二個游戲更讓我失望。這個游戲是“射氣球”,游戲規則是:每個同學拿兩個鏢,站在三米之外射氣球。氣球里有一張紙頭,刺破了就可拿出來看。紙上寫著的內容有的是獎品,有的是按里面寫的內容去做。我投的兩個鏢:一個沒投中,另一個只是尾部刺到了氣球,但只是給氣球搔了一下癢,氣球根本就沒破,我一個獎也沒有得到,這個游戲使我大失信心,今天我的興奮點還沒找到呢!我要繼續努力!
游戲準備:小動物木偶若干、呼啦圈
游戲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的間隔為20厘米,游戲者站在規定的地方,才干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2:玩報紙
游戲準備:報紙
游戲玩法:親子站在起點,游戲開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展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以速度快慢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3:運西瓜
游戲準備:西瓜球若干、棍子4跟、裝求的紙箱一個、大的可樂瓶6個。
游戲玩法:媽媽(爸爸)與幼兒在指定的地位,兩人拿著棍子夾好西瓜球準備,兩人夾著西瓜球繞過汽水瓶然后沿路返回,誰最快回來的那組為勝。
游戲4:趕小豬
游戲準備:自制高爾夫球棍4條,小皮球2只,拱門兩個.
游戲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條棍子,互相交替趕小球向前走。可以是寶寶把小豬趕給家長,家長再把小豬趕給寶寶;也可以家長、寶寶并列一起趕小豬向前走,以最快穿過拱門的那組為勝。
游戲5:揪尾巴
游戲準備:動物尾巴若干
游戲玩法:在規定的場合內,幼兒把尾巴插在褲子上,家長背好幼兒進行互相抓尾巴,被抓到尾巴則要退出游戲,最后以沒有被抓到尾巴的為成功。
游戲6:好玩的大力士
游戲玩法:4個小朋友同時加入游戲,把繩索套在腰部,面向圈外,各自想措施向自己的方向用力拉,拾前面的禮物為勝。
游戲7:打靶
游戲準備:敵人圖片5幅;小椅子5把;沙包若干。
游戲玩法:幼兒每人5個沙包,站在線后,老師說:開端!幼兒用力將沙包向“敵人”投往,沙包用完后,記載各自投準情形,為幼兒發放小粘貼。
游戲8:打保齡球
游戲準備:彩色礦泉水瓶3組(每組10個,在瓶子上貼上祖國各地地名);皮球幾個(依據情形而定)。
游戲玩法:幼兒在指定地位,用力轉動皮球,將礦泉水瓶子擊
倒。(可嘉獎小粘貼一個或在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游戲9:畫五官
游戲準備:黑板一塊,上面畫有娃娃頭兩個;粉筆;眼罩兩個。
游戲玩法:幼兒在間隔黑板適合的位置,戴上眼罩,由教師或家長引領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的娃娃頭中填畫上娃娃的五官。畫得好的嘉獎小粘貼或在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游戲10:我是小小領路人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與成人的合作能力。
游戲準備:雪碧瓶或鮮橙多瓶10個,給瓶子罐好水,間隔著擺成兩條,紅綢帶兩條。
游戲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在起點處,游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用綢帶蒙好眼睛,小朋友牽著爸爸或媽媽的手繞著瓶子走s路線。走到終點后瓶子不倒下為勝。
游戲11:袋鼠跳跳跳
游戲規則:腳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均為無效。
游戲玩法: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準備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在“小袋鼠”后面捏住袋子兩角與孩子一起從起點跳到終點,五隊為一組進行比賽,前三名得五角星。
游戲12:寶寶爭奪賽
游戲規則:寶寶必須在圈內,出圈者犯規。
游戲玩法:每組選4——5名家長,站入繩圈內。孩子站在家長對有一定距離處。聽令后,家長去爭奪自己的寶寶,先奪到的家長為勝。
游戲13:全家樂翻天
游戲規則:一次活動后如沒有家庭出局的,則對折一次報紙,再繼續游戲,直到有家庭出局為止。
游戲玩法:參賽的家庭進場后,找到一張報紙在旁邊站好,游戲開始后聽音樂踏步,音樂停止時馬上站到報紙上待老師來檢查,如果腳在報紙外的家庭則被出局。
游戲14:兩人三足
游戲玩法:幼兒與家長兩腳相綁,成“三條腿”。四對為一組進行比賽,家長不可將幼兒抱起,到指定地點后繞回到起點。前兩對為勝。
游戲15:搬家樂
游戲玩法:家長和孩子兩人執一張平鋪報紙,上
面放若干海洋球,用報紙運海洋球至籮筐處,在規定的1分鐘內搬得最多的為勝。
游戲16:夾球跳
游戲玩法:孩子將刺球夾在膝蓋處往前跳,跳至家長處,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膝蓋處往回跳,完成任務且球不掉下的家庭優勝。
游戲17:大地福娃拼圖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對物體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游戲規則(玩法):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將打亂的福娃圖片拼好,以正確率高和速度快為勝。
游戲18:騎馬揪尾巴
游戲目標:發展幼兒四散追、捉、跑及快速反應的能力
游戲材料:竹竿10根當馬(竹竿頂部裝飾上馬頭),布條10條當尾巴。
游戲規則:每次游戲10人一組。游戲開始前,每人身后系上“尾巴”,騎上“馬”,聽到“開始”口令,在規定范圍和時間內騎馬走動去揪他人的“尾巴”,同時又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游戲結束時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兒獲勝。
注意事項:必須騎在“馬”上去揪別人的尾巴。游戲19:我為奧運贏獎牌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游戲材料:黑板一塊,上貼有奧運五環,每個五環中間有一枚金牌(銀牌或銅牌);蒙眼布(或面具)若干。
游戲規則(玩法):幼兒蒙上眼睛,轉三圈,到達指定地點(黑板)后,摸到金牌為滿分,摸到銀牌8分,摸到銅牌5分。
游戲20:福娃跳圈
游戲目標: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游戲材料:福娃頭飾五環若干
游戲規則(玩法):參賽幼兒分成二組。先在場地上放兩組各15個五色環(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圈依次放置)參加游戲的幼兒從起點出發,雙腳并攏、分開依次跳進圈內,15個環全部跳完,以速度最快者為勝。
游戲材料:火炬、平衡木、山洞、跨欄器械、小紅旗
游戲玩法:幼兒手拿“火炬”,依次越過平衡木,跨過欄,鉆過山洞,在地圖上找到首都北京插上五星紅旗,最先完成的幼兒為嬴者。
游戲22:拼五環
游戲材料:五環
游戲玩法:五人一組,每組五個不同顏色的呼啦圈,分別放在第一幼兒旁邊,口令后,第一幼兒手拿起一個圈,從頭套下,跳出后,第二個馬上接上,最后一個幼兒放到指定位子,依次進行,最后拼成五環,速度快者為勝!
游戲23:海底探寶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
游戲材料:高蹺各種玩具
游戲玩法:幼兒踩高蹺邊走邊拾各種“貝殼”,時間為半分鐘。半分鐘內采10個以上為滿分,依次類推。雙腳不能離開高蹺,中途掉下不記分。
游戲24:無敵梅花樁
游戲目標: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游戲材料:四個旺仔牛奶罐制作的梅花樁十個
游戲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在梅花樁上,計時15秒,在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戲25:快樂一家人
游戲規則:爸爸媽媽雙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轉處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媽媽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個后,爸爸媽媽手拿木棒,孩子雙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線者為勝。
游戲26:我喂媽媽(爸爸)吃豆豆
游戲規則:聽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從盤子里夾起豆豆喂到媽媽嘴里,時間5分鐘,以數量多者為勝。游戲27:長凳游戲
游戲規則:放輕音樂游戲開始。聽到命令兩組隊員分別迅速的爬過"地道"從長凳下爬過。鉆過雙層"地道"將長凳兩個兩個疊起來,再從凳子之間隙中爬過。爬過"暗道"-然后將長凳并攏,從長凳下爬過后站到凳子上。然后開"火車"。教師將長凳橫向間隔0.5米左右
擺成一排,幼兒要肩搭肩從長凳上迂回走過過"橋"游戲讓幼兒自我選擇從縱向放置的一個長凳、兩個并排的長凳、兩個并排但左右分開的長凳上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橋"。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游戲結束。勝利的一組得到相應的獎品。沒有勝利的一組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8:喊數抱團
游戲規則:喊數抱團其實很簡單,當老師說到某一個數字寶寶的時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個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類推。在圓圈的線上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一起圍著圓圈走,當聽到鼓聲響起的時侯,抱起來組成團.最后經過數數檢驗其正確。鼓聲停止,找不到隊伍的孩子,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9:猜燈謎
游戲規則:教室四周掛著燈籠,燈籠下面有燈謎,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猜出謎底。猜出后請小朋友告訴教師相應題號的謎底如:第5題的謎底是。。。猜對后教師會在游園表上相應的地方貼上小貼片以作獎勵。
游戲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在梅花樁上,計時15秒,在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戲25:快樂一家人
游戲規則:爸爸媽媽雙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轉處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媽媽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個后,爸爸媽媽手拿木棒,孩子雙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線者為勝。
游戲26:我喂媽媽(爸爸)吃豆豆
游戲規則:聽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從盤子里夾起豆豆喂到媽媽嘴里,時間5分鐘,以數量多者為勝。
冰語一簾情憂愁
驀然回首
飽風受塵又一年
——題記
這天,又是一個冰涼的雨天,飄著朦朧細雨,那竭斯底里的哀曲在耳邊輕旋,心里別有酸味。
淚,有種想沖破眼角膜的沖動,這樣悲傷的哀曲夾著陰天,總讓我情不自禁的感慨。憂傷。
從前的從前,對自己承認實現夢想的人,如今這般鵚廢。冬天,世間萬物荒涼,聽著寒風囈
語細雨哀歌,心在世俗里支離破碎。整個城市都沉寂落定在寒冬里,靜得像要等待一根針的墜落。城
市的霓虹朦朧一片隱隱約約,細雨在路燈的照耀下,像無數只小蟲在飛舞。公路上的汽車呼嘯而過,路邊的風
景少了往日那片美麗,寒風吹得樹枝翩翩起舞,細則彈著旋律,像在一個沒有觀眾的舞臺上獨舞。
一個聰慧如蘭的女子,一個溫柔如水的女人,一直生活在愛的海里,一直沐浴著愛的溫情,周圍的一切都有著愛的氣息。于是便認為愛是如此快樂、如此幸福。曾經以為自己已經讀懂愛了,曾經以為自己有過愛的經歷,曾經以為愛是轟轟烈烈的相擁,曾經以為愛是纏纏綿綿的思念,于是便以為愛如泉涌、如海洋。直到有一天,她經歷了另外一種愛,為這種愛快樂著、幸福著也痛苦著,于是她忽然明白了有一有一種愛叫細水長流,這種愛沒有太陽般的火熱,沒有熱戀般的相擁,沒有愛人之間滾燙的語言,沒有情人之間肌膚的接觸。這種愛像小溪流水般連綿不斷,這種愛像春風細雨般的溫柔,這種愛常常表現在生活的小事里,這種愛常常流露在不經意的目光中。于是,有許多人沒有重視到這種愛而為此遺憾終身。種愛叫細水長流。
有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女,之間一直有一種戀戀不舍的感情,多年來女孩子總是用她獨有的方式關愛著男孩,她愛的很細膩很柔情,而男孩子總是覺得女孩身上缺點什么,似乎沒有愛情的激情、愛情的火熱。于是男孩子找了一個又一個戀人,感受了一種又一種愛的滋味,每一次戀愛的過程他都告訴女孩子,而女孩總是微笑著為他祝福。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明白,自己真正愛的是那個女孩,女孩給他的愛才是他所要的。當他回過頭找到那個女孩時,女孩已經成為別人的新娘。他對女孩說出了自己心里的話,告訴她自己有多愛她。女孩只是淺淺的一笑,柔柔地說:“有一種愛叫細水長流,可是當你每天往里邊仍點沙粒,它也會被堵住的”。
是的,有一種愛叫細水長流,當這種愛在你身邊時,常常被你所忽視,甚至不屑一顧。無意中你就像那個男孩一樣,一點點堵住愛的流口,讓愛不再流淌,讓人心傷流淚。于是愛便從你身邊溜走了。
記住:有一種愛叫細水長流。
劉小溪目前是BTV一個不溫不火的女主持人,這個不溫不火主要是指,她缺少一部能夠被大家“記得住臉”的代表節目,也是指,你大概已經在很多場合見過她了。
主持人劉小溪
我第一次見劉小溪是在北京衛視《跨界喜劇王》的錄制現場。推門進去,劉小溪正光腳盤腿坐在椅子上任由化妝師發揮,她只顧目視前方的iPad,嘴里念念有詞,身子晃來晃去,還沒意識到我們的加入。
我站到她身后,發現她正在看兩個肌肉男肉搏,嘴里念著的其實是“左鉤拳右鉤拳左鉤拳右鉤拳……”說一個詞兒抖一下肩膀,整個人顯得很有節奏感。
那是去年9月的某天下午,臺里要錄制第5期內容,不過劉小溪還要順便把第6期的水詞兒也都錄完。
是的,水詞兒。
劉小溪在《跨界喜劇王》里的身份是主持人,她的搭檔是被節目組定位為“喜劇召集人”的小沈陽。但每集里,除了花15秒感謝完贊助商外加說一句“有請小沈陽”后,這個主持人基本就是下線狀態了,只有偶爾大搖臂俯拍整個演播廳時能捎上她一下。
節目組發新預告時,劉小溪才難得出現在微博,她說自己“真不是香飄飄(金主之一)員工”,說請大家放心再放心,她真的沒有占用太多時間,評論里有人夸她,她就逐條回復過去:“謝謝水軍”。
我們跟著劉小溪進入演播廳,窩在下場口架搖臂的位置看完了整場節目,發現她臺詞其實不少,只是受制于時長,被剪掉了很多――畢竟嘉賓的相聲小品和小沈陽的點評串場都不好斷開,能剪的只有這幾句水詞兒。
劉小溪大部分時間都掛著耳機,跟化妝師小姐姐一起在幕布后面候著。她iPad里下著喜歡的紀錄片和電影,用來打發漫長的候場時間,視頻都是已反復看過多次的老片子,就算臨時上場也不會有什么情緒波動。
對,沒有什么情緒波動――某遍臺詞過完,劉小溪照例打我們面前晃進后臺,我想為她留張工作照,就舉起相機擺了擺手。面對鏡頭,劉小溪沒比土爆了的剪刀手,也沒有剛才主持時的莞爾一笑,她在別人看不見的位置,立定,右側小腿彎曲讓身體稍稍側轉,右臂貼于身側,再把左臂向右伸,雙手握拳,吸氣又收腹,花兩秒鐘擺了個秀肌肉的姿勢給我們,瞬間就又躥回后臺了。
演說家劉小溪
比起主持人,劉小溪被人談論更多的,還是她以選手身份出現在《我是演說家》的時候。在命題為“遺失的美好”的那期節目里,劉小溪的分享主題是《烏云背后的幸福線》。
7分鐘長的演說里,劉小溪用歡快的語氣講述了自己接近25年的生活場景:熟練掌握奪命連環call和秋褲大法好的母親,和在她很小時就因病離開的父親,和她在長久失落中寬慰自己時才稍稍悟到一些的生活本質。 工作之外,劉小溪的時間平均分給了吃喝玩樂睡。時間寶貴,她曾在凌晨兩點出門遛過狗,也在下班不算晚的晚上心血來潮突然拉了幾分鐘的大提琴;曾在倒時差困成狗時也要先精細地胡吃海塞一頓,也在飯前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突然練起過毛筆字。這都讓她無比享受。劉小溪說,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時而輕松,時而糾結。她形容自己是一個矛盾體:“我接受浮躁的自己,也接受慵懶的自己,我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自己”。劉小溪習慣性熬了個雞湯過來,但我懂這話的意思:就好比,關于“胸肌男”,劉小溪現在最沉迷的肉體是“上一個”,因為覺得總會遇見更好的;再好比,看多了美顏相機拍的和后期過的圖,就堅信,這真是自己。
慢慢地,現場五位導師里,樂嘉慣有的一點打量和戒備,楊瀾面向e人時不自覺露出的職業微笑,張衛健插科打諢的搞怪,都消失了。你能看到陳魯豫和楊瀾的上半身明顯朝著舞臺方向前傾,而張衛健正瞇著眼仰著頭,努力不讓眼淚落下來。
但劉小溪講的東西既不憤怒也不苦大仇深,她想說的事只有一件:“愛是本能,它超越生死。”
就像演講中說的,劉小溪很少揭開傷疤給別人看,沒幾個人知道,節目錄制的那會兒正是她抑郁癥最嚴重的時期。劉小溪形容那種狀態為“被固定在水泥里”。
那是2014年年末,畢業兩年的劉小溪還在電臺里工作,日子一成不變,打擊卻接踵而至――感情受挫,一下子能看到盡頭的工作,和慢慢意識到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抹不去的遺憾,劉小溪開始求助心理醫生。醫生判定她“很危險”,開始為她準備藥物。諸多不甘與不滿,劉小溪狠下心,決定掙扎一下,“做個了斷”。散心歸來,她報名參加了一個小型演講比賽,又因此引起了《我是演說家》節目組的注意。
除了逼迫自己“動起來”,廣泛的閱讀又給予了她一些平靜。劉小溪的閱讀習慣是“窮其理”,她說人徹底想明白了一件事,就能從全部同類問題中解脫出來。
劉小溪那時挨個讀完了市面上所有關于心理建設的書,“包括它們的拓展書目,一本沒落”。她邊讀邊做標記,然后按照書里教的做:盡量獨處、盡量控制自己不要太過掙扎、盡量沉溺在這種情緒里。
幾年后再想起那段時光,劉小溪明白了讓她“開心地活下來”的原因是她想明白了蘇格拉底提的問題:認識你自己。在漫長的和自己相處的日子里,她漸漸懂了自己的不開心是為了什么,然后她成為了那個討好自己的人。
本體劉小溪
我是后來才知道,哪怕是這幾個念水詞兒的機會,劉小溪是有多珍惜的。
劉小溪是主持界的新人,2012年畢業后進入電臺工作,后因《演說家》的不凡表現被挖掘到北京衛視,受到劉嘉玲、張衛健等前輩的青睞。
至于《跨界喜劇王》的花瓶擔當,劉小溪說,她站的地方誰都能站,她說的水詞兒誰都能說,“那憑什么別人要花時間看我站在那兒說呢?這又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
劉小溪明白,上坡路是要低頭走的,先要上去,然后才能看到其他人是怎么做的,“那我為什么不踏踏實實地先把我眼前這兩句話說好呢?”
《跨界喜劇王》是劉小溪第一次參與錄制的大型節目,她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整個體系是這樣運轉的”,第一次觀察到了“他怎么會這么反應,她又為什么會那樣反應”,第一次認真思考了“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怎么做”。
劉小溪為自己的每一個觀察興奮不已:“所以這是一個多么好的機會,既讓你站在臺上,又不讓你露怯,我巴不得他們先不讓我說話!”
坦白說,劉小溪絕對不能滿足你對“BTV正經女主持人”的想象。
她永遠很餓――每次見面都在喊餓,好像從沒吃飽過;貪睡――心里認準了“睡不醒跟吃不飽是一樣的罪”所以得空就睡;不上相――已經很小的臉、很細的腿卻還是會輸給屏幕成像;話癆――畢竟BTV正經女主持的人設應該是叔叔阿姨最心儀的兒媳人選,最好是能更端莊點。
是否在臺前,是電臺主持人與電視臺主持人的最大不同。這么說來,站在聚光燈下,能讓觀眾看到臉的劉小溪,已經實現了一個跨越。
劉小溪已經不靠水詞兒打天下了,更多的節目和活動找到她,她對主持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把握,但她必然也會在新的平臺遇到新的問題,就像每個普通人一樣。
最近一次見面,劉小溪忽然下定決心要取締無效社交,并吃素一年,問原因,說是在為新一季《演說家》做準備時,發現自己寫不出去年那種稿子了,“可能生活又有些一成不變了吧”。
但她接著就給出了解決方案:比如繼續讀書,繼續“窮其理”,比如去探訪意志力異常的匠人,比如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劉小溪說,人生就是打怪升級,而這些積累就是“攢技能”,就是通往下一關的需要。
關鍵詞:尤利西斯;意識流;語言變異;翻譯
著名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在完成長篇自傳體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后,歷經7年完成了名作《尤利西斯》,故事講述了3個主人公18個小時的經歷,但是其內容卻涉及了柏林生活的百科全書式的各個側面。這部小說之所以在世界文壇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小說代表了意識流小說創作的最高峰,書中運用了內心獨白、自由聯想、蒙太奇、夢境與幻覺等藝術表現手法,新聞體、戲劇體、教義問答體等文學表達形式,以及詞語變形、句式變化等,“在駕馭所有可表現的對象的過程中,沒有遺漏任何表現方式。”
小說中采用非交際的心理語言創造性地描述人物語言階段較為清醒的意識,這種朦朧的晦澀語體有助于表現人物瞬間的意識活動,揭示人物非理性言語前階段的朦朧的混沌無意識活動,其在統一時間內表現不同時間或空間發生的事情和經驗,擁有無限的擴展性和巨大的凝聚力。詞匯變異、語法變異、語義變異、語域變異是《尤利西斯》中意識流語言的變異技巧,也是翻譯過程中譯者遇到的難題。
一、《尤利西斯》意識流語言詞匯變異
為了使表達人物的意識活動更為生動,使語言與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更為符合,意識流作家往往創造一些新詞表達情感,獲得了意象不到的藝術效果。在使用詞匯時有時有意偏離英語構詞法的基本規律,突破語言常規的限制,造詞方式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喬伊斯筆下的復合詞摩肩接踵而來,具有極強的表意功能,給人以新奇而強烈的閱讀感受,使形象的塑造更為栩栩如生,情感貼切自然。發揮以過程中,譯者各顯神通,使用同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匯是詞匯變異的特點在漢語中淋漓盡致地表現。
例如斯蒂芬見到送牛奶的老太太時的一段自由聯想:
原文:They lowed about her whom they knew, dewsilky cattle.(P12)
譯林:這些身上被露水打濕、毛皮像絲綢般的牛,跟她熟得很,它們圍著她哞哞地叫。(P42)
人民:它們圍著她哞哞地叫,它們熟悉她,這些閃著露珠絲光的牲口。(P19)
燕山:它們熟悉她,在她周圍哞哞地叫,綢緞般披著露水的牛群。(P344)
dew和silky在喬伊斯筆下足額和成為了一個簡潔明了形象生動描繪清晨奶牛毛皮被露水打濕后光滑柔順的富有新意的復合詞。“露水”和“絲綢般”這兩個意象都被3種譯本敏銳地把握,并試圖在譯本中忠實傳達。但3中譯本的處理方式仍然不盡相同,效果大相徑庭。譯林嘗試分開復合詞中的兩個意象,中心詞“牛”的前置定語顯得較長,原文中符合詞的簡潔生動的特點蕩然無存。人民和燕山則試圖尋找漢語中適當詞組表達原文復合詞含義。以原作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作為評判標準,更為契合原作的精神。
二、《尤利西斯》意識流語言語法變異
喬伊斯筆下的文體是在不合常規的位置上使用恰當的詞語,每一個句子都在句法順序和創新形式之間覓求平衡,追逐“有限自由、有序中無序”的藝術效果。小說中意識流語言的基本形式是斷斷續續、飄忽不定的結構松散的單句、單部句甚至單詞句,它們真是反映著人物思維活動的規律。這種語法變異具體體現在《尤利西斯》中表現為句子表層結構的變異。
2.1 語序顛倒
意識流語言往往不顧句子中詞匯和句子成分的常規次序和合理位置表現人物的意識活動,句子表層結構常常是混亂的。
例如斯蒂芬由送牛奶的老人引起的一段自由聯想:
原文:Old and secret she had entered from the morning world, maybe a messenger. (P10)
譯林:神秘的老人,來自朝陽的世界,也許是一位使者。(P42)
人民:她老邁而神秘,從清晨的世界踱了進來,興許是位使者。(P19)
燕山:神秘的老人,從清晨的世界走進來,說不定是個使者。(P343)
通過斯蒂芬的觀察,老婦人出場。一個老邁而神秘的老婦人在清晨時分的晨曦中出現,在斯蒂芬眼中,雅典娜似的使者的聯想油然而生。這一句式雖然違背了傳統的語言規范,卻因此成為描述斯蒂芬心理過程的獨特魅力。
3種譯本都緊緊抓住了斯蒂芬觀察中的“老邁”和“神秘”,但是翻譯時處理卻都換成老太太本人,譯文中的主語分別處理為“神秘的老人”、“她老邁而神秘”、“神秘的老人”,一個標準的、合乎語法規范的句子替代了原文中的語序變異,顯然這違背了原文的創作意圖,使讀者誤認為這段意識流描述是斯蒂芬的正常的心理活動。
2.2 句法錯亂
意識流小說中,主人公不假思索地有感而發,內心獨白符合潛意識卻不合語法,尤其是人物神志不清時,更容易出現語無倫次的現象,表現在小說中便是句法錯亂。
例如:布魯在奧蒙德旅館酒吧里閑坐因聽音樂而回憶起與妻子莫莉初始的一段意識流:
原文:Full voice of perfume of what perfume does your lilactrees. Bosom I saw, both full, throat warbling. First I saw. She thanked me. Why did she me? Fate. Spanishy eyes. Under a peartree alone patio this hour in old Madrid one side in shadow Dolores shedolores. At me. Luring. Ah, alluring.(P226)
譯林:音域廣闊,香氣襲人。你的丁香樹,什么牌的香水。我看見了胸脯,兩邊那么豐腴,喉嚨顫抖著。當我初見,他向我道謝。她為什么……我呢?緣分。西班牙風韻的眼睛。此時此刻,在古老的馬德里……多羅勒斯……她,多羅勒斯,在中院兒梨樹下的陰影下。望著我。引誘著。啊,引誘著。(P498)
人民:圓潤嗓音芬芳什么香水你的丁香樹。胸脯我看見了,兩個豐滿的,歌喉中囀鳴。我初次見到。她謝我。她和我怎么?緣分。西班牙風韻的眼睛。獨自在梨樹下古老的馬德里院子里這時光一邊有蔭,桃樂絲,伊,桃樂絲。望著我。迷人的。啊,勾人心魄。
燕山:豐滿的音聲帶著芬芳你的丁香樹什么的什么香水的芬芳。你的胸脯我看見了,兩個豐滿的,歌喉鳴囀著。我初次看見。她謝我。為什么她……我?緣分啊。西班牙風情的眼睛。讀子在庭院的梨樹下有陰影的一邊正是此刻古老的馬德里桃樂絲她桃樂絲。望著我,引誘著。啊,攝魄的誘惑。(P608)
莫莉當時正在唱歌,音域廣闊,身上還有迷人的芬芳,布魯姆為她翻著樂譜。回想起來,支離破碎的記憶碎片紛涌而至,猶如隔世的朦朧感。原文錯亂的句法結構是布魯姆混亂思緒的貼切表達。3個譯本對此混亂句法結構的處理大相徑庭。譯林將原文混亂句法明晰化,還添加了眾多的標點使意思更明確和易于理解,但是雖然為讀者提供了方便,卻也改變了作者的藝術手法。人民和燕山都在力爭保留原文特征的基礎上再現原文一度,幾個意象“嗓音、芬芳、香水、丁香樹”毫無邏輯地跳躍,恰如其分地再現了主人公的雜亂心緒。
2.3 句子成分重疊
意識流語言是一種反映人物精神活動相似于日常口語體卻又與之有別的無聲的心理語言,呈現出自由性、靈活性和隨意性的特點。由于表現的是人物對外界的直接反應,句子成分的雷同和重復,是意識流語言描繪主人公對句子缺乏周密組織的最好體現。
例如布魯姆坐在酒吧里回想與莫莉的初遇及相識的場景:
原文:My head it simply……Your head it simply swurls. Perfumed for him. What perfume does your wife?
譯林:簡直讓我頭暈。……簡直讓你暈頭轉向。為他而擦香水。你太太使用哪一種香水?(P496)
人民:我的腦袋簡直。……你的腦袋直打旋兒。而他而擦的香水。你妻子用什么香水?(P421)
燕山:叫我的腦袋瓜兒直。……你的腦袋瓜兒直打轉兒。為他擦香水。你太太擦什么香水?(P606)
布魯姆思緒混亂無序,句子成分隨意重復,句子殘缺不全,對人物思維狀況的描寫極為精確。“My head it simply……Your head it simply swurls.”句子成分的重復反映的是人物此時的思維變化流動,3種譯本無一例外的忽略了這種語言變異現象。譯林補全了句式的殘缺,句子成分的重復也消失了,人物的思維變得清晰了,違背了作者的初衷。而人民和燕山雖然保留了句子的殘缺句式但是卻忽視了句子成分的重復。為了再現人物思維混亂無序的狀態,同時強調句子成分重疊的作用,筆者認為此句可以翻譯為:“我的腦袋瓜兒它簡直。……你的腦袋瓜兒它直打轉兒。”
三、《尤利西斯》意識流語言語義變異
意識流語言的語法變異主要影響了句子的表層結構和表現形式,而語義變異則影響了句子的深層結構和內部含義。
例如斯蒂芬在小說開頭的一段意識流:
原文:Her eyes on me to strike me down……No mother. Let me be and let me live.
譯林:她兩眼盯著我,想迫使我下跪。……不,媽媽!由著我,讓我活下去吧。(P38)
人民: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要把我按下去。……不,母親!放了我,讓我生活吧。(P14)
燕山:它的眼睛盯著我,要把我擊跪下去。……不,母親。就由我這樣吧,讓我生活下去吧。(P338)
斯蒂芬由于母親臨終時拒絕下跪祈禱,這一天一大早就被母親的幽靈纏繞,心中惴惴不安,惶惑不已。“No mother”是他一種本能的吶喊,發自肺腑的吶喊,這一方面由于他對母親幽靈的纏繞無法擺脫,另一方面又急切地尋求自由與新生。此刻意識處于混亂中,因此語義產生混淆和模糊。“No mother”無非以下解釋:(1)不,母親;(2)沒有母親;(3)不要母親。人物感情的轉移引起了語義變異,影響了句子的深層結構。3中譯本理性地選擇了保留原有句式表層結構,留給讀者領會和理解語言深層結構和語義變異的空間。
結束語:“翻譯應該進最大可能保留原文‘真’,而未經雕琢的地方應由譯者巧妙升華,從而把粗糙的原材料轉化為壯麗詩篇。”喬伊斯在小說創作語言和形式的創新和變異極為大膽,意識流語言的使用是原文“真意”是翻譯中最難表現的,因此應為譯者和讀者所關注。
參考文獻:
[1] 仝亞輝, 《尤利西斯》的意識流語言變異與翻譯[J]. 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 27(5): 58-64.
[2] Gottfried, Roy K. The Art of Joyce’s Syntax in Ulysses[M]. London: Macmillan, 1980.
[3] 蕭乾、文杰若, 尤利西斯 [M]. 南京: 譯林出版社. 1994.
關鍵詞:《莊子·逍遙游》 六月息 大風
《莊子·逍遙游》“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歷來有兩種講法,一作“休息、止息”講;郭象注:“夫大鳥一去半歲,至天池而息”,成玄英疏:“時隔半年,方言止息。”二作“風”講;明·釋德清《莊子內篇注》:“周六月,即夏之四月,謂盛陽開發,風始大而有力,乃能鼓其翼。息,即風也。”清·宣穎《南華經解》:“息是氣息,大塊噫氣也,即風也。六月氣盛多風,大鵬便于鼓翼,此正明上六月海運則徙之說也。”俗多從郭注(陳鼓應《莊子今注譯》,1983年)。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可謂見仁見智。本文將從文意、語法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對這一問題有所補益。
一
對句意的正確理解是不能脫離具體語境的,對“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理解同樣不能脫離《逍遙游》的主題及其句意呼應關系,孤立地說孰是孰非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問題:
首先,從《逍遙游》的大語境理解這句話的用意。此句出現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小大之辨”與“物有所恃”。其“小大之辨”的論述是為了說明大小任何事物都是有所恃的,而所恃就是一種依賴,一種束縛;正因為有所恃,故而才需要無己、無功、無名來突破這些束縛,以達到任意自在,無掛無礙的逍遙境界。因此,這一部分的核心主題是要說明萬物是皆有所恃的,皆有所限的。而其中涉及的小大之辨只是從“大”“小”兩個方面來說明這一主題,即大鵬所恃為“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所限為“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蜩與學鳩所恃為“決起而飛”,所限于“榆枋之間”;而“朝菌”“蟪蛄”“冥靈”“大椿”雖有“小年”“大年”的差異,“小年”不及“大年”,但終究都是有限的生命;宋榮子、列子雖超越常人,但都未能徹底擺脫外物的束縛。可以看出,莊子這里所舉各例雖然主體不同,但說明的道理是相通的。無論“大鵬”“蜩與學鳩”“朝菌”“蟪蛄”“冥靈”“大椿”,還是“彭祖”“宋榮子”“列子”都受到主體之外的空間、時間、社會、自然等“外物”的束縛,都未能達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逍遙境地。在這一主題下,再來看對“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理解,不難看出“息”作“風”講更符合主題。
其次,還可從文中的呼應關系來判斷。一方面,文中說大鵬“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海運”即是海的運行,海的運行是和風密切相關的,這是一種經驗常識。而大鵬作為“水擊三千里”的大鳥,其自身重量決定了它必不能像其它小鳥一樣“決起而飛”,其怒飛必然要借助風的推動才能獲得“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力量,因此這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息”當“風”講更為合理;也與緊接的“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語意呼應,前后相承。另一方面,緊接著下一段開頭“且夫水之積也不厚,……”的句首“且夫”二字,作為連詞相當于“且”,有更進說明之意。例如:《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孔子為使說理淺顯易曉,用“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作比來說明“相”的重要。這里,同樣的,莊子用水之于舟的關系作比來說明鵬鳥之于風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在這里還有“而后乃今培風”一句,明確點明了鵬鳥南飛所憑借的是大風。既然這一部分是對前面內容的進一步說明,則有理由相信這里的“培風”對應的是前文的“六月息”。
二
“語法是具有很大的穩固性的。數千年以來,即有史以來,漢語語法是變化不大的;它靠著幾千年維持下來的某些語法特點和以后發展出來的一些特點,以自別于其他語言。”(王力《漢語史稿》2004年版,246頁)正因為漢語語法具有很大的穩固性,因此語法結構也必然具有歷史的穩固性與歷時的繼承性。這樣,就可以憑借句子的語法結構分析來判斷句意,對“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的理解,就采用了這個方法。為全面準確地分析此句的語法結構,本文將從內部層次分析的可能性與外部類比分析的現實性兩方面來進行窮盡式的分析。
從內部層次分析可能性來說,需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判斷:一是對“以”字短語的判斷,即“以”字結構作定語還是補語;二是對“六月”的判斷,即“六月”表示“六月份”還是“六個月”;三是對“息”字的判斷,即“息”作動詞還是名詞。從外部類比來說,需要對“以”字和“者也”共現的句式及“以”字結構作補語等進行窮盡式分析,這種分析可以通過北京大學中國語研究中心(CCL)網絡檢索得以實現,以下例證即是立足于CCL的語料檢索分析而來。詳述如下:
首先,假設此處的“息”用作動詞,“者”字只能理解為代詞,構成“者”字結構,表示“……的人”“……事物”“……的情況”;而“以”字短語在句中可以有:“a.去/以六月息者也”和“b.去以六月/息者也”兩種結構分析;從意義上來講,“六月”可以表示“六月份”和“六個月”兩個意思,因此,當“息”作為動詞時,此句可以有如下理解:
第一種結構中“去”(V1)為動詞,“以六月”修飾限定“息”(V2)字,再和“者”字構成“者”字結構,使其名詞化,構成V1的賓語(O1)。意為“a1.(鵬鳥)飛離北海后用六個月時間休息/a2.(鵬鳥)飛離北海后在六月份休息”。同類結構的句子很多。例如:
(1)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2)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莊子·人間世)》)
(3)未聞以無知知者(《莊子·人間世》)
(4)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5)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6)此所謂以忠信得罪于上者也(《史記·蘇秦列傳》)
(7)而堯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史記·李斯列傳》)
(8)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左傳·閔公二年》)
其共同結構特征是:S=V1+O1(O1=“以”字短語++者),其中O2和A可有可無。從句意上來說,“以”字短語修飾限定的也是后面的V2,而不是前面的V1。
用同樣的方法來分析第二種結構,“去以六月”構成動補結構(V1+A),“息者也”中“息”為動詞(V2),和“者”字構成“者”字結構(V2+者)。因此,整個句子可以表示為:S=V1+A+V2+者,意為“b1.(鵬鳥)用六個月時間飛離北海/b2.(鵬鳥)在六月份飛離北海”。通過類比可以看出,這樣的結構分析是不合法的,因為在“S=V1+A+V2+者”中,存在“V2+者”這一無法分析的成分,而除此句以外,也沒有任何其它句子可以支持這種結構分析,說明此句是孤例,在語法上很難成立。在CCL所檢索到的語料中,“以”字結構作補語只能以下列形式出現:
(9)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呂氏春秋·恃君覽》)
(10)賞以春夏,刑以秋冬。(《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1)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左傳·隱公三年》)
(12)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左傳·莊公十六年》)
(13)令以九月種麥,日至而獲(《管子·輕重乙》)
(14)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禮記·經解》)
從語意上來說,雖然b1前半部分的動補結構能夠對應郭象所言“大鳥一去半歲”之意,但“息者也”出現在這里,在語意上顯得捍格不通。因此,這種結構劃分是錯誤的,也就意味著郭注對此句的理解不正確。b2同理。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將“息”理解為動詞,“者”字作為代詞,那么,只有第一種結構分析“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合法的,其句意也不是郭注所說的“夫大鳥一去半歲,至天池而息”,而只能是“a1.(鵬鳥)飛離北海后用六個月時間休息/a2.(鵬鳥)飛離北海后在六月份休息”。
假設“息”字作為名詞,“者”字作為代詞,“以”字短語也可以有兩種結構劃分:“c.去以六月息/者也”和“d.去以六月/息者也”。這兩種劃分哪種是正確的呢?先看下列例句:
(15)是皆求名實者也(《莊子·養生主》)
(16)將猶堯舜者也(《莊子·逍遙游》)
(17)虛而待物者也(《莊子·養生主》)
(18)子曰:“夫道,載覆萬物者也”(《莊子·天地》)
(19)孔子曰:“彼,假脩渾沌氏之術者也”(《莊子·天地》)
(20)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禮記·大學》)
(21)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
(22)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韓非子》)
(23)未有不揚威以弭亂,震武以止暴者也。(《三國志·陶謙士上太祖未可罷兵書》)
(24)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文心雕龍·比興》)
可以看出,動詞結構(VP)后加“者”構成“者”字結構,再和“也”相連來表示一種判斷或肯定語氣,在古漢語中是一種常用句式。而“去以六月息/者也”正好符合這一句式要求,“去”為動詞,“以六月息”作“去”的補語,“者”字使這一動補結構名詞化,而句尾“也”字幫助表示肯定語氣。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去”為動詞,“以六月”作“去”的補語,“息者也”無法分析,故而這種劃分也是錯誤的。從語意上來說,“d1.飛離北海用六個月的時間風/d2.飛離北海在六月份風”兩種理解都是不通的。因此,在“息”作為名詞的條件下,只有“去以六月息/者也”這一結構劃分是正確的。從句意上來講,可以有“c1.飛離北海憑借六月的風/c2.飛離北海憑借六個月的風”兩種理解。
經過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有“a、c”兩種合法的結構分析和“a1、a2,c1、c2”四種語意解釋。既然可以有多種結構劃分和不同的語意解釋,那到底哪種解釋是對的呢?首先可以排除的是c2,因為按照事理,不可能有“六個月”的風;其次,結合前后文意,“a1”和“a2”兩種解釋也很難說通,因此合理的解釋只能是“c1”。
既然“息”作“風”講的“c1”符合文意,那么莊子所說的“六月”有沒有“大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歷法的使用問題,也即莊子在這里所說的“六月”指的是周歷、商歷、還是夏歷呢?《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話: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其中對“五六月”有兩種注釋,一為“五六月,粘蟬時也。”①一為“學之五六月”②。(按:以下文“不以萬物易蜩之翼”可知“痀僂者承蜩”必是在蟬羽化之后,蟬以陽歷六月末開始羽化,其壽命少則七八日,多則十幾日。以其群體活動時間來看,也不過從六月末始至九月終,亦不過三四月時間而已,何來五六月之學習。)比較而言,“五六月”作“粘蟬時也”是妥當的。借此我們就可以判斷莊子所采用的歷法。以蟬的生長規律來看,蟬在公歷七八月之間活動最為活躍,痀僂者承蜩在五六月之間,此五六月應即是公歷七八月。因此,莊子所采用的歷法當為夏歷。夏歷六月即公歷七八月之間③,七八月之間, “北冥”是否有風呢?且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氣象學家黃榮輝的觀點:“東亞季風系統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流系統,它的特征是:在夏季東亞地區盛行暖濕的西南氣流,而冬季沿我國華北、東北、朝鮮半島和日本盛行干冷的西北氣流,并沿我國東海、南海和東南沿海盛行東北氣流。”(黃榮輝,《東亞季風氣候系統變異和我國重大氣候災害發生機理研究進展》,2010年,202頁)“東亞季風系統冬、夏季風年系統循環首先表現在初夏對流層下層偏南風的經向北進與8月中下旬南撤上。陶詩言等指出亞洲季風最早在南海地區爆發。Huang等利用再分析資料的統計結果指出南海夏季風一般在5月中旬爆發,即大約在5月第四候爆發。陶詩言等和黃榮輝等還指出東亞夏季風在南海爆發后,它將經過第二次北進和第三次停滯,最后于7月中下旬偏南季風到達華北和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半部。但是,東亞夏季偏南風的南撤是非常迅速的,這是東亞季風系統年循環的重要特征。一般從8月中旬以后,偏南季風迅速從東北、華北一帶南撤,在不到兩周內南撤到華南,之后到達南海上空,并在那里停滯到10月中旬。”(黃榮輝《東亞季風系統的時空變化及其對我國氣候異常影響的最新研究進展》,2008,694頁)以此判斷,因東亞季風的周期性變化,七八月之間正是東亞季風夏季風盛行及迅速南撤的時期,這也和“鵬鳥”徙于南冥的時機相暗合,且以東亞季風的影響范圍觀之,“北冥”必不會超出以上范圍,所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風是真實存在的。同時,鑒于東亞季風具有“經過第二次北進和第三次停滯,最后于7月中、下旬偏南季風到達華北和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半部。……一般從8月中旬以后,偏南季風迅速從東北、華北一帶南撤”這一特點,和“息”的“氣息”義相貼合,這也就解釋了莊子在此之所以用“息”字而不用“風”字的合理性。
注 釋:
①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
②見清·王夫之《莊子解》。
③論文統計了近40年來夏歷6月與公歷的對應情況,夏歷6月只對應
【關鍵詞】精原細胞瘤 縱膈 概述 診斷 治療
1 病理資料
病例:患者,男,28歲,因“間歇性胸痛3月余,檢查發現右中縱膈腫塊一天”于2010年4月14日入院。3個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胸部針刺樣疼痛,伴咳黃綠色痰,量中;無伴胸悶、氣促、心悸等不適,未行任何治療。3個月以來患者癥狀未見明顯改善遂就診當地醫院,行胸CT檢查發現右中縱膈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就診于我院。入院查體:體溫36.3℃,脈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25/86mmHg。神清,營養中等。雙肺部聽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音。心尖搏動范圍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齊,心音有力無異常雜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腸鳴音3次/分,四肢活動可,肌力正常,病理征(―)。入院檢查見血常規、生化、腫瘤五項均正常;我院胸CT示:右中縱膈見一7.3×8.2×10.5cm大小軟組織腫塊影,其內可見多處片狀低密度影。平掃CT值約50Hu,低密度區CT值約32Hu;增強掃描縱膈內病灶僅見輕微不均勻鈣化灶,CT值約為58Hu,病灶上緣達第一胸肋關節;考慮縱膈內畸胎瘤可能。全身骨掃描及雙側B超未見異常。在未見明顯手術禁忌下于2010年4月19日行雙腔氣管插管全麻下右中縱膈腫物切除術。術中見前中縱膈腫物約10×10×8cm大小,質偏硬,腫瘤包膜不完整,部分呈浸潤性生長。腫瘤侵及右肺上、中肺葉部分肺組織。打開縱膈胸膜后從胸骨后、上腔靜脈和無名靜脈、心包前銳、鈍性逐漸分離腫瘤。因腫瘤侵及肺組織,故沿腫瘤旁1cm處將受侵右肺上中葉肺組織一并完全切除。術后病理結果報:鏡下見腫瘤細胞體偏大,大小形態較一致,核圓/卵圓,染色質細,可見核仁及核分裂,漿豐富,彌漫排列,見纖維分隔,并可見淋巴細胞浸潤。免疫組化:PLAP(++),LCA(-),LCA(-),HHF35(-),Desmin(-),AR(-),Ki67>80%陽性。符合:(縱隔)精原細胞瘤。
2 討論
原發性縱隔精原細胞瘤多見于20~4O歲男性,女性罕見,它是原發性縱隔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臨床上原發性縱隔精原細胞瘤發病罕見,約占原發性縱隔腫瘤的1%[1]。其發病機制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囊的內胚層細胞出現原始生殖細胞,這些細胞在移行至生殖嵴的過程中發生迷走(中途停留或移行到別處),少部分細胞未退化而保留分化潛能,某些致畸作用下,這些細胞可發展成精原細胞瘤。
此類腫瘤生長隱匿且緩慢,腫塊發現時較大,癥狀多出現在病程晚期。臨床主要表現為腫塊壓迫局部的癥狀,如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少見。部分嚴重者可伴發熱、體重下降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約10%患者無自覺癥狀,僅為健康體檢或常規X線胸片所發現。40%患者確診時病灶雖大但較局限,以胸腔內(如肺內)轉移常見,胸腔外轉移較少。
原發性縱隔精原細胞瘤呈低度惡性,對于該病的好發人群年輕男性(90%以上患者為20~40歲男性),經過綜合治療,有治愈可能。治療前應檢查以除外內隱匿性原發瘤。腫瘤局限者可優先行腫瘤全部或大部切除;對于病灶巨大、與周圍組織粘連較嚴重者,選取合適部位切口,充分暴露術野,經細致全面探明腫瘤與鄰近器官的關系后,適當考慮全部或大部分摘除。但是,由于精原細胞瘤發現時常較大,病程已于中晚期,局部手術治療往往不徹底,若術中伴有廣泛大血管與周圍器官浸潤,實際上只有20%患者能根治性切除。因此,根治性開胸腫瘤切除術受到了限制,術后應附加放療或化療。縱隔精原細胞瘤對放療敏感,單純放療主要用于無法手術或有治療、化療禁忌的患者。對于手術完全或大部分切除腫塊者行術后放療有利于防止復發,5年存活率可達75%。復發轉移后再行放療仍有效[2]。
結合本例,患者為年輕男性,開始發病僅有右胸輕微疼痛,無明顯胸悶、咳嗽、心悸等不適。發病較為隱匿,不易早期發現,腫塊增大后癥狀仍不典型。胸CT表現并無太多特異性,容易誤診。本例患者雖然腫瘤巨大,達10×10×8cm大小,且與肺組織有粘連,但經仔細解剖和分離,最終完整切除腫瘤及部分肺組織,達到手術根治效果。術后于2010年8月開始行術后輔助放療,方案為DT 40Gy/20F。并且分別于2010/6/11,2010/7/5,2010/8/9,2010/9/7,2010/10/4,2010/11/1行六次術后輔助化療,方案為VP16 100mg D1-4, DDP 30mg D1-3,3周為一周期,6周期為一療程。隨訪至今患者無明顯復發征象。
參考文獻
[1] Hainsworth,JD. Diagnosis,staging,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patient with mediastinal germ cell carcinoma [J]. Chest Surg Chn N Am 2002,12(4):66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