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詠雪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mào)易;信用證;案例教學;應用
信用證是國際貿(mào)易實務課程中支付方式的一個章節(jié),雖然所占內(nèi)容不多,但是其實踐意義卻是非常重要。以蘭菁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貿(mào)易理論與實務》第二版為例,該書信用證內(nèi)容出現(xiàn)在第十五章國際貿(mào)易貨款的收付第三節(jié),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用證的定義和主要內(nèi)容,信用證的當事人,信用證支付的一般程序,信用證的種類。每一個方面作者都給予了適當?shù)陌咐治稣f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除上述四個方面以外,案例教學還應滲透到信用證軟條款,信用證欺詐等相關內(nèi)容。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法是最有效的信用證教學方法之一。
案例教學法最早產(chǎn)生于古希臘、羅馬時期,而真正作為教學方法來運用是在1910年的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和醫(yī)學院,接著逐漸應用在商業(yè)和企業(yè)管理學,20世紀70年代開始應用于教育學學界¨。案例教學是通過一個具體情節(jié)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情節(jié)進行討論和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使學生在“做”中學,在思考中進步,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技能的學習、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很多高校也在課程教學改革中融入了案例教學法,而在信用證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主要包括:對案例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與“問、答”式的單向教學法雷同;案例使用不夠恰當,隨意性強,沒有圍繞教學內(nèi)容認真篩選或撰寫;案例資源匱乏,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教師放任自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綜合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與提高等。因此,在信用證案例教學中,必須注意提高案例教學效果,發(fā)揮案例教學法對信用證教學的有效促進作用。
1提高信用證案例教學效果的方法
1.1明確目標,找準定位,精選案例
所謂明確目標,即是圍繞本課程的特點,確定信用證教學的目標。信用證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信用證的定義和特點,明確信用證的當事人、職責及其相互關系,掌握信用證的一般業(yè)務流程,識記不同信用證的種類及其使用,了解關于信用證的國際貿(mào)易慣例。找準定位,即是根據(jù)所授學生的特點,對案例教學進行準確定位。精選案例,即是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做到高質(zhì)量和較強的針對性。案例的選擇應是有討論和分析價值的、真實的、常見的而又復雜的問題。其次,案例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而要提供可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多個途徑。另外,案例的選擇要與教學的進度和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掛鉤,同時注意時效性和目的性。教師既可以選取內(nèi)容新穎、新近發(fā)生的案例,也可以自行編寫案例,在案例教學中迅速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科學設計。精心組織,廣泛發(fā)動
在選擇好教學適用的案例后,教師要仔細研究案例,結合學生現(xiàn)狀設計好案例教學工具,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比如:是分組討論還是辯論或者是角色模擬,是引述案例還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選擇聲像資料等等。案例教學的精心組織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組織得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培養(yǎng)其協(xié)調(diào)配合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的組織形式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思考:一是自選案例,自主分析。在教師給出的案例中,學生自行選擇一個案例,在課堂上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再從客觀、局外的角度,來研究并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二是共選案例,小組分析。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至5人,共同挑選一個案例,在課堂上由各小組發(fā)表對案例的看法及其解決問題的思路。接著,各自以有力的理論支持提出意見和觀點。通過思維的碰撞達成共識。然后,由學生對案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加以總結和概括。三是典型案例,全班分析。由教師和學生挑選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展開全班討論。為了讓討論、爭辯能充分展開,教師不要輕易參與爭論,要積極鼓勵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學發(fā)言。對那些觀點不成熟的同學發(fā)言也不要輕易否定,以免打擊積極性。
1.3總結評估。教學反思。推陳出新
教師對案例的總結是案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歸納出帶有普遍規(guī)律性的理論,系統(tǒng)地梳理學生所應該掌握的信用證知識和語言知識,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審視和分析案例。由此,使理論回到實踐,使理論指導實踐,以便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教師還可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加以評價,并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依據(jù),以激勵學生下一次更好地參與討論。教師應歸納出有代表性的意見和創(chuàng)新觀點,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不能進行簡單的判斷對與錯,而應從學生分析步驟的恰當性、決策依據(jù)的充分性、結論推斷過程的邏輯性、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綜合評定,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的反思,推陳出新,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找出新問題,以科學的發(fā)展觀,敏銳的創(chuàng)新性,不斷探索新方法,促進案例教學效果更好地形成。
2信用證案例教學的三個重點層面
2.1信用證的定義、主要內(nèi)容及當事人
此部分教學為信用證人門篇,對學生掌握信用證知識起著奠基作用,因此,在講解時,我們可以巧設案例,從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設計案例如下:劉備得諸葛燒赤壁后,蜀國實力大增,自此與北魏東吳三分天下。蜀國國力增強后,三國問的貿(mào)易交流也Et益頻繁。某天,東吳孫權見蜀國辣椒資源豐富,于是一紙訂單,下了150萬東吳幣的醬品合同,付款方式:不可撤銷信用證。劉備大悅。轉眼春去秋來,辣椒醬如期制作,孫權的東吳貿(mào)易公司通過東吳花旗銀行將信用證如期開到劉備醬品公司。正待發(fā)貨前,趙云來報:東吳貿(mào)易公司因管理不善,瀕于破產(chǎn),資不抵債。劉備大驚,速召諸葛亮商議,共討對策。若你是諸葛亮。該如何處理此事?
案例如此一改。學生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看向講臺,案例背景講解完畢,再讓學生分析時,也變得格外積極,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本案例主要涵蓋的知識點有:信用證的含義、信用證的特點,其中可引申信用證與合同的關系。分析完案例后,可接著再分析信用證的當事人。通過案例指出,此案例中,誰是信用證的開證申請人?劉備方還是孫權方?誰是信用證的受益人?哪個銀行是開證行等等。喜愛《三國》的學生對著相關定義迅速地指出了各當事人。
2.2信用證的操作流程
國際貿(mào)易跟單信用證操作流程分以下幾個步驟:
(1)進口人與出口人訂立買賣合同,規(guī)定以信用證方式支付貨款。
(2)進口人向當?shù)劂y行提出申請。填寫開證申請書,交納押金或提供其他擔保,請開證行開證。
(3)開證行根據(jù)申請書內(nèi)容,向出口人開出信用證,并寄發(fā)給通知行請其通知受益人。
(4)通知行核對印鑒無誤后,將信用證通知受益人。
(5)出口人審核信用證與合同相符后,按信用證規(guī)定裝運貨物。并備齊各項貨運單據(jù),開立匯票,在信用證有效期之內(nèi)送交當?shù)劂y行請求議付。
(6)議付銀行按信用證條款審單無誤后,按照匯票金額扣除利息,把貨款墊付給受益人。議付行將匯票和貨運單據(jù)寄給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索償。
(7)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核對單據(jù)無誤后,付款給議付行。
(8)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通知開證申請人付款贖單。開證人驗單無誤后付清貨款,開證行把全套貨運單據(jù)交給開證人。
講解此部分時,接第一部分三國案例,可將上述內(nèi)容融人以下案例中:話說劉備依諸葛之意,大膽發(fā)貨,不久便收回貨款,在佩服諸葛之余,深感有必要普及信用證知識,便讓諸葛亮給醬品公司的管理層進行業(yè)務培訓。信用證流程如下所示:
(1)買賣雙方(東吳貿(mào)易公司與劉備醬品公司)在合同中約定,采用信用證方式支付貨款。
(2)進口商(東吳貿(mào)易公司)向當?shù)劂y行(東吳花旗銀行)申請開證。
(3)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接受進口商(東吳貿(mào)易公司)申請,并根據(jù)申請書內(nèi)容開具信用證,寄交出口地通知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
(4)通知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接到信用證審核無誤后通知給受益人(劉備醬品公司)。
(5)受益人(劉備醬品公司)審核信用證無誤后,按信用證規(guī)定條件裝運貨物,并備齊各種單據(jù),在信用證有效期之內(nèi)向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交單請求議付。
(6)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審單無誤后,把貨款墊付給出口商(劉備醬品公司)后,將貨運單據(jù)寄交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索償。
(7)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核對單據(jù)無誤后,付款給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
(8)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通知開證申請人(東吳貿(mào)易公司)付款贖取單據(jù)。
2.3信用證軟條款
在國際貿(mào)易中,信用證是被多數(shù)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主要結算方式。雖說信用證是一種較為“安全”和“公平”的支付手段,但不良之徒仍有可能巧設信用證軟條款,制造陷阱,進行詐騙活動,而且屢屢成功地“暗度陳倉”。信用證使用過程中暗含著單據(jù)限制條款、信用證暫不生效條款、限制運輸條款等風險,因此,此部分案例教學不可忽視。
信用證軟條款常是專業(yè)性強的英文,有的條款冗長復雜,另外還需結合國貿(mào)知識分析其原由,英文基礎不好的學生很容易放棄,但如果把一些條款放入下列背景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設立案例背景如下:話說諸葛亮草船借了十萬支箭后,魏國箭支庫存不足,只好花重金從蜀國購買,關羽被派負責此事。哪知,曹操在信用證中暗設軟條款INSPEC-T10NCERTIFICATEISSUEDBYMR.
YANGXIUWHOSESIGNITUREMUSTBEINCONFORMITYwITHTHERECORDOFOPENINGBANK,并對關羽說:“發(fā)貨前我們會派楊修去驗貨,以免貨物不符我方要求,增加貴方退貨費用。”又說:“為了避免有人仿制楊修的簽名,我們會在開證行這里留份簽印備檔,以作核查之用。”關羽想了想,覺得合情合理。便依照約定備貨,正待發(fā)貨,恰巧諸葛亮來訪,無意間被諸葛識破,才免除釀成大禍。諸葛分析如下:若市場有變,曹操不派楊修來驗貨,你關羽能發(fā)貨嗎?退一步講,就算楊修如期來驗貨,且簽檢驗單,但其簽字和開證行印簽是否一致,你關羽如何判別?因此業(yè)務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而我們只能受制于他。關羽啞口無言,氣得怒罵曹操:“曹操天下梟雄,果然不假,枉我在華容道上放他一馬”。此案例可替換其它不同類別軟條款,逐一分析。只一個案例背景,借關羽與曹操的關系,便可將信用證常見軟條款,以及軟條款的風險規(guī)避等內(nèi)容講授完畢,英文基礎不好的學生,也會因為熟知《三國》,而聽得興味盎然。
3對信用證案例教學的思考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設計案例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tǒng)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較強操作性和誘導性的案例。案例教學中的所有案例最好都能源于實際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和最實用的職業(yè)技能,能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處理業(yè)務的能力,為學生擇業(yè)就業(yè)提供技能支持。
1學案教學法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1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
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學生課前不預習,只憑課堂上聽教師講解,很難理解知識要點并較快吸收,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學習分析化學的興趣。實施學案教學法,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學案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課前按照學案的要求準備,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課前消化,不易理解或不懂的內(nèi)容可以帶到課堂上師生一起討論,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1.2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堂氣氛沉悶。學案教學法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學案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全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
1.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課前布置學案內(nèi)容,要求學生借助網(wǎng)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資料,結合分析化學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完成學案中設計的問題。這種形式,不僅能完成學案任務,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專業(yè)書籍的能力。
2學案教學法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2.1學案設計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
設計學案是實施學案教學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課前,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實際設計學案內(nèi)容,選取典型的、與實際緊密結合且學生有較大學習興趣的案例。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設計所有學生能夠完成的學案,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掌握分析化學理論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1學案設計要有科學性
設計學案時,一定要重點突出,難度適中,考慮到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同,既要充分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性,又要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教師的設計意圖,較好地完成學案任務。
2.1.2學案設計要有針對性
教師設計學案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及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選取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貼近學生將來職業(yè)需求的案例。例如,針對高職藥學專業(yè)學生,設計酸堿滴定法這一章學案時,引入某些藥品的測定,要求學生查閱藥品的測定方法、測定原理及應用酸堿滴定法進行測定的依據(jù)。這樣既達到了理論學習的要求,又能將理論知識較好地運用于實踐中。
2.2學案的完成是關鍵環(huán)節(jié)
學案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課前要準備好學案項目、學案內(nèi)容及問題等,于上課前一周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學案任務。課堂上,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指派代表回答學案中的問題。對有分歧的問題,小組間展開討論,教師掌控課堂節(jié)奏與秩序;對于分歧較大的疑難問題,教師給予分析、引導、解釋,使學生獲得圓滿的答案。最后,教師總結教學內(nèi)容,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點評,對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對發(fā)言不積極的學生給予鼓勵,希望在下一單元的學習中看到其進步。
3體會
3.1提高教師綜合教學水平
實施學案教學法,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藥學、檢驗等專業(yè)知識,設計體現(xiàn)教學重點、難點,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的學案,能很好地調(diào)控課堂教學氛圍,組織開展學生討論、師生互動等活動。因此,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促使教師加強分析化學知識及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教學,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
3.2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在學案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課堂上由被動聽課轉變?yōu)橹鲃訁⑴c,由無趣學習轉變?yōu)橛腥W習;學生需提前預習學習內(nèi)容,查找資料,歸納總結,獨立思考,團結協(xié)作,不僅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而且增進了師生感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3.3調(diào)整分析化學綜合評價內(nèi)容
根據(jù)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就要了解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而對幼兒原有經(jīng)驗的把握則離不開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知識的掌握,所以《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入門課程。它不僅是為其它學科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也為學生將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供幫助。
一、高職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通過《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有這樣的感受:學前心理學過于抽象,晦澀難懂,學不會;學前心理學像政治課一樣,大量的概念記憶,單調(diào)枯燥,提不起興趣,不想學;學前心理學好像沒什么用處,學了沒用……有這樣想法的學生有的會做出逃課的行為;有的會選擇坐在最后幾排,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有的會努力聽老師講,但容易走神,學習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學前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有其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而它作為學前教育的基礎課程,又要為學前教育專業(yè)服務。所以,學前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保持自己學科性的同時也能主動提高服務意識。但現(xiàn)實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前心理學邏輯體系的完整性,注重系統(tǒng)講解概念和理論,對學生所關注的專業(yè)熱點、焦點、學術前沿問題很少介紹,忽略了學前心理學的服務性。以這樣的目標定位來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其結果往往令人不滿意。因為《學前心理學》安排在一年級開設,一方面對于從未接觸過心理學知識的大一學生來說,頭腦中缺乏鮮明的直觀形象,從而難以理解教師講授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學不會,不想學。另一方面,學生此時還沒有接觸其它專業(yè)課,不能主動地從當前的心理學學習中引發(fā)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也不能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去解釋學前教育中的現(xiàn)象,從而主動發(fā)揮學前心理學的服務性,學生會覺的學了也沒用。
2.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上,很容易選擇高效的講授法。這種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學生會不感興趣。另外,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乏交流,課堂參與性不足,導致學生養(yǎng)成依賴和懶于思考的習慣,思維呆板,不能很好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就算教師設計組織了課堂討論活動,學生由于把精力放在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上,課堂的參與性不高,而教師對學生沉默不語、談論題外話…… 缺乏有效指導策略,討論容易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學在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中的嘗試
1.案例教學的涵義及意義
案例教學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學院院長克利斯托夫·朗戴爾(Lang Dell)首創(chuàng)的,后為哈佛工商學院所采納。20世紀20年代,美國新澤西州立師范學院將收集和研究案例作為教師教育的一部分,是案例教學法在師范教育中最早的應用。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學法。關于案例教學法的涵義,中外學者眾說紛紜。
美國哈佛大學案例教學協(xié)會主席John Boehrer教授說:“案例教學是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xiàn)實問題和某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的探索的過程。美國學者小勞倫·E·列恩認為,案例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以教學案例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習者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套教學方法及技巧。
2.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1)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師要根據(jù)相關教學的要求,選編真實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性的案例,這是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案例來源于幼兒園中的觀察積累、網(wǎng)絡下載、生活中所聞所見等等。教師還要組建合作小組,并設計好座位的編排方式。通常一個3-6人的小組在活動的有效性和參與性方面能夠達到最佳效果。在小組的規(guī)模上,不存在唯一的標準,要注意的是盡可能讓更多的人更多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的組成堅持隨機的原則和自愿的原則。理想的座位編排方式是圍繞一個小圓桌,小組人員圍坐在一起。考慮到傳統(tǒng)教室中桌椅的布局,可以采用雙排梯形的方式,前排兩個學生,后排三個學生,小組討論時,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后排一起討論,前排的學生也可隨時轉回身參加班級討論。
(2)課堂案例討論階段
在課堂案例討論中先是各小組的討論,然后是各小組的匯報人在全班交流各小組的觀點。在各小組的討論中,教師讓學生明確案例討論的程序和小組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以5人為例,通常有負責人、記錄員、匯報員、噪音控制員、計時員,這些角色在每次案例討論中都是輪流擔任的。負責人在小組討論時打開話題,鼓勵發(fā)言,避免討論離題。記錄員要記錄小組成員討論的發(fā)言情況、綜合已討論過的內(nèi)容以及結論等。匯報員主要歸納提出的問題,并代表小組,進行簡練概括性的匯報或主持展示。
3.案例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案例匱乏問題。門類齊全,質(zhì)量過關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是實施案例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匱乏的教學案例成為實施案例教學的最大障礙。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幼兒園的聯(lián)系,每周至少有一次下園的時間,時長至少有半天;還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對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收集整理;同時注意對網(wǎng)絡資源的運用,關注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報道、新聞,及時下載分類整理。
三、不足及改進思路
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授法和案例教學的結合,可以先進行案例教學,激發(fā)學生思考,再把在案例討論時的觀點與后來講授的理論和原則做比較;也可以先用講授法,再使用案例教學。另外,教師缺乏案例討論的經(jīng)驗和技巧,難以應付開放式的討論,使討論走向形式化;教師在總結的階段難以從案例中提煉出學前心理學的理論,指向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有學生缺乏準備,討論的不夠深入等問題,還有待做進一步的探索。
一、何謂學案
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方案。
二、學案的基本結構
1.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要突破的重點、難點、基本的句型和功能句以及語言素材中滲透的語法。
2. 技能目標
通過本單元中不同課型的授課,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所要提高的微技能,每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在某一個或某兩個方面有突破。
3. 情感目標
在學習中感知,在感知中學習;結合教材,緊扣話題,鼓勵學生向積極、健康、陽光的方向發(fā)展。
4. 課前準備
檢查學生課前預習要達到四會的單詞和短語,并讓學生嘗試找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5. 學習過程
以綱要的形式列舉教學過程,重點說明學生需要配合的活動。
6. 習題鞏固
以本堂課的基礎知識為基點,呈現(xiàn)精挑精選的題,以夯實基礎。
7. 反饋小節(jié)
以小組活動為主,總結所學習的知識。為了方便知識的掌握和梳理,可以給出一些簡單的限定詞,比如本課學了哪些四會單詞、短語和句型,還有什么疑問等。
8. 家庭作業(yè)
布置貼近課堂的適量作業(yè)或拓展練習。
三、實施步驟
1. 課前
課前準備內(nèi)容包含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本課即將講到的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學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對本節(jié)課即將出現(xiàn)的生詞和疑難短語通過多種方式展現(xiàn),如英漢互譯、匹配意思等,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或自己動手、動口來解決,發(fā)揮主動性。
2. 課中
給出基本的教學步驟,同時說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活動,Pair work中基本的功能句和學生可能用到的短語和動詞。在聽說課中,學生可用的素材比較少,可以對聽力進行不同形式的訓練、例如,給出部分聽力原稿,學生邊聽邊填單詞、短語或句子。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是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每一課中的提升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通過學案給出基本的提示或例子以降低難度,推進教學進程,使學生順利地完成任務。同時還可以附上在聽力練習中或在教學中用到的生單詞,以擴充詞匯量。
3. 課后
以小組的形式小結本課的內(nèi)容,通過小組討論,資源共享,反饋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為了達到好的效果,可以把本班分成若干小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總結得最好,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給出一些簡單的限定詞,比如本課學了哪些四會單詞、短語和句型,當堂的內(nèi)容當堂消化吸收。
自測:根據(jù)本堂課的內(nèi)容,同時緊扣重點,呈現(xiàn)部分練習。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補全對話、動詞運用、單項選擇、英漢互譯等不同類型;檢查和反饋以小組活動為主,教師組織參與。
四、學案心得
通過使用學案,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給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提供了平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達到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同時,教師的備課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作為目的。課堂中學生參與欲強烈,課堂有生氣,學生以學案為線索,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當然,學案的使用在實踐中還需要改善,在課堂上應注意把握好使用學案需要的時間,不要“反客為主”,因為它只是促進教學的一種方式。在英語教學中,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走進新學案,實踐新學案,與新學案共同成長。
五、案例
以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為例,介紹學案在英語課堂中的實施。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Unit 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1a~2c
課型:聽說課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詢問別人情況的句型及相關短語與詞匯:“What?s the matter? I?m ... (hot, cold, hungry, thirsty,tired,ill)”
技能目標:聽本課的聽力內(nèi)容并完成相關任務;學會詢問別人情況并給予適當?shù)慕ㄗh。
情感目標:對他人身體的種種不適表示同情并給予適當?shù)慕ㄗh,增強安全意識。
課前準備:
Can you name the parts of the body?
學習過程:
1. Revision: Talk about the parts of the body.
2. A game “Touch your body”.
3. 1a.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s a~m for each part of the body.
4. Listen to 1b, number the names 1~5.
5. Pair work.
6. Listen to 2a and 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
7.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Conversation A
A: What?s the matter?
B: I have a fever.
A: Yes, you don?t look well; you should
.
B: Yes, you are right.
Conversation B
A:
?
B: I have a sore throat.
A: You should 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B: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Conversation C
A: What?s the matter?
B: I
.
A: That?s too bad. You should and rest. And don?t eat anything for 2 hours.
B: I guess I should.
Conversation D
A: What? the matter?
B: I have a toothache.
A:
.
B: I guess I should.
8. 2c. Pairwork.
9. Exercise: Complete the dialogue.
習題鞏固
I. 仿寫:
牙疼 toothache 喉嚨痛 sore throat
胃疼
眼疼
頭疼
耳疼
腳疼
背疼
手疼
脖子痛
II. Just for fun.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
Walls have ears.
隔墻有耳
smile from ear to ear 滿面笑容
pull a long face 愁眉苦臉
arm in arm
親密無間
neck and neck
并駕齊驅
break a leg
祝好運
Let?s face it! 面對現(xiàn)實吧!
反饋小節(jié):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你學到哪些?還有什么疑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業(yè)
[關鍵詞]學案教學 主動學習 要求 思路
傳統(tǒng)教案教學普遍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教學單向性,即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更多的考慮講課是否精彩,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教案封閉,即教案是教師自備自用的,沒讓學生參與,學生課前無法了解教學意識,上課只能被動地學習。而在當今課改中,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極端: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搞得“轟轟烈烈”,卻沒有一點實效。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才是關鍵,而自主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為此筆者在生物教學中進行了多種嘗試,借鑒新安一高的學案教學法,實踐證明設計生物學案進行教學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進行學案教學的目的
1.由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了什么。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專心聽講,努力接受”的被動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活動是單向的,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課堂上只是機械的聽、記,是消極的、被動的適應者。學案教學就是讓學生先自學,然后通過學生的討論、探索,使他們親身參與課堂教學,這樣就真正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索、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有意義的是養(yǎng)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對終生學習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由接受現(xiàn)成知識變?yōu)樽灾魈剿髦R
學案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主體性的學習活動,即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探索。教師不把現(xiàn)成的知識提供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依據(jù)教師所提供的問題和材料,進行自主思考、分組討論、假設推論、實驗證實,使學習過程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學習過程。這種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自然發(fā)生變化――由接受式轉變?yōu)樽灾魈剿魇健_@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習的內(nèi)涵,深化了學習的目標,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緊密的與實踐相結合,把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量釋放出來,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
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是發(fā)揮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學案教學抓住概括能力為基礎的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方式,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交流、學會反思、學會概括,使學生對知識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靈活性和廣闊性。
4.使學生學會反思
學案在交流、討論、評講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找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自覺的進行學習反思,通過反思學生會由對生物研究方法的粗枝大葉的了解,過渡到較為全面地掌握并會應用一些生物研究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由對生物思想的粗淺感知過渡到較為清晰的理解。這樣學生就會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自我完善,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二、學案教學對老師的要求
學案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理念上要更新,教師只有轉變觀念,才能轉變角色。學案教學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轉變?yōu)檠芯繉W生的學法上,促使教師進行角色轉換,學案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編導、引導、指導、誘導上。既要備課標,又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編寫學案的過程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需要教師從幫助學生從學會學習出發(fā),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zhì),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有層次的安排所研究的內(nèi)容,它還要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的問題既從教學大綱出發(fā),又不拘泥于大綱,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局限,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主演變?yōu)閷а荩阎餮莸奈恢米尳o學生。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知識外,還應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大膽提出問題,標新立異。
三、學案的內(nèi)容
學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學生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設計的,其設計重在“學生的活動”上,學生依據(jù)學案開展學習活動:包括閱讀、觀察、記憶、對比、思考、討論、整理、聯(lián)想、推理、師生交流、歸納總結等。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和發(fā)展學習能力為主線的是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案。學案由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課前預習、例題、變式訓練、歸納總結、達標練習組成,而貫穿這些組成部分的要素是知識線、能力線、學習方式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關鍵詞]:法學教學 案例教學法 選擇
案例教學是指從案例人手,通過典型案例的法理分析,解讀法律規(guī)范,從而加深對法理和法律規(guī)范的認識和理解的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法學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法學教育的改革具有突出的積極和創(chuàng)新意義。如何適當引入案例教學方法,改革及服務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圍繞教學目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是為了服務教學目的的。在選擇案例時,首先明確本課程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及對所學理論在深度和廣度上的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案例。而合適的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基礎,也是提高案例教學的質(zhì)量保證。
用于案例教學的案例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典型性。所謂典型性,不在于案件當時所產(chǎn)生的新聞效應,而在于案情與法律規(guī)則內(nèi)涵的聯(lián)系性。被選案例分析能體現(xiàn)法學原理的內(nèi)涵,圍繞法學基礎理論的知識點來選擇,并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二是適當性。即所選案例要難易適中。案例太簡單,容易得出答案,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如果太難則可能超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力,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所選擇的案例難度應恰到好處,既易于學生分析理解,又有助于學生對法學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掌握,以實現(xiàn)教學目的。三是綜合性。即案例的搜集有時不能只限于某門專業(yè)課的內(nèi)容,還可考慮綜合其他法律知識的內(nèi)容,這樣的案例搜集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二、教學案例的選擇要豐富多樣
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一是大小案例相結合。這是按案例內(nèi)容字數(shù)多少作的一種分類。小案例即字數(shù)少的案例,有時一句話就是一個案例,小案例的優(yōu)點是言簡意賅,簡單明了,節(jié)約時間,在講述法律概念、原理時大量運用這類小案例能使教師的講述明白易懂,方便學生理解。大案例則是內(nèi)容較多,往往也是較復雜的案例。案例討論課、辯論課或搞模擬法庭用的一般都是此類案例。二是真案例與假案例相結合。真案例是指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過的真實案件,各新聞媒體公布報導的案件,以及周圍學生、同事、朋友聊天說及的可公開的案件都屬此類,這類案例由于其真實性,往往更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效應的案件,對這些案件進行法律分析,其效果特別顯著。“假案例”是指為適應教學的需要,由教師虛擬的或在真實案情基礎上改編的案例。真實的案例雖然精彩真實,但并不能為所有法學理論提供印證的實例,有時找不到恰當可用的真實案例,可采用虛擬案例,將幾個案情揉合到一起,以增加案例的難度。三是簡單案例與復雜案例相結合。簡單的案例是指運用某一個知識點就能很快對其做出判斷的案例,在平時授課中運用,效果較好;而復雜案例則是需要綜合運用多個相關知識點認真分析才能得出結論的案例,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三、案例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要重視理論講解。
雖然法學理論內(nèi)容有些抽象難懂,但它是制定法律條文的理論依據(jù),也是學生正確理解法律和應用法律的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要將傳統(tǒng)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中借助案例論證,在案例分析中領會法學理論的精髓。在案例運用過程中,切忌面面俱到,要提煉出重點和難點來運用。否則喧賓奪主,便成了單純案例分析課,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二)要重視案例教學的組織工作。
一是在將案例交給學生之前,教師必須先將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關鍵點,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優(yōu)點,也可找出其不妥之處,以利于課堂教學時有效地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路。對篇幅長和難度較大的案例,也可以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在這個階段,教師的“教”主要不是講授,而是啟發(fā)、誘導。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討論,教師在案例討論中起著誘導討論、開發(fā)智力的作用。開展好案例討論,就要組織學生做好閱讀案例,準備好討論的發(fā)言提綱,組織好課堂討論工作。討論中教師要誘導學生大膽發(fā)表見解,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一起爭論,讓學生陳述不同的觀點和理由,討論后,教師要做必要的總結歸納。這個階段仍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的方式,就案例討論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同時,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觀點,鼓勵學生針對法律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案例教學不重視是否得出正確答案,而應當重視得出結論的具體思考過程。
關鍵詞:學案;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具體應用
由于政治學科的說理性、針對性較強,加之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枯燥,所以不少初中生對政治學科提不起興趣與熱情,學習效率難以快速提升,因而政治成績一直處于較低水平。鑒于此種政治教學現(xiàn)狀,如何提升課堂效率,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定有所得,成為初中政治學科亟須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學案教學分為四個步驟:課前自學、課中討論、精講解疑、練習鞏固,筆者現(xiàn)在就結合四個具體步驟,簡要談談學案教學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一、下發(fā)學案,布置學生課前自學
常規(guī)來說,課前預習自學是學案教學的關鍵內(nèi)容,通過讓學生按照學案思路梳理課堂內(nèi)容的形式,旨在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nèi)容,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之先提前將學案下發(fā)給學生,在政治學案中告知學生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提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此節(jié)政治內(nèi)容的大致知識點,對整個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再者,老師還應該在學案中注明教學目標與要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安排課前自學,當然自學的時間可以根據(jù)學生反饋給老師的課堂表現(xiàn)為準,自主調(diào)整預習自學的時間點。
二、結合學案,組織學生課中討論
適當?shù)恼n堂討論,不僅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價值,而且對學生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的提升都意義重大,因而初中政治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務必要結合政治學案給予學生一定的課中討論時間,讓學生可以在互相交流、辯論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授《行為與后果》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老師事先就可以在政治學案中提出《海因茨的故事》,并提出“海因茨偷藥和不偷藥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這個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公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直至引出本節(jié)課講授的重要知識點,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行為與后果”二者間的關聯(lián)。
三、分析學案,面面俱到精講解疑
學生在激烈討論的時候,老師切不可只在一旁“看熱鬧”,而是應積極總結和歸納討論雙方學生的重要觀點與理論支撐,以保自己在知識精講環(huán)節(jié)能夠指出學生觀點的偏激、漏洞之處,從而引導學生學有所得。老師在精講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對提前準備好的學案有所分析,力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語言精簡、內(nèi)容充實;二是面面俱到,根據(jù)學生反饋的問題信息爭取解決每一位學生的疑難,保證課堂教學的品質(zhì);三是精講務必要有啟發(fā)性,致力于開啟學生思維大門,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應用學案,督導學生練習鞏固
一套完整的學案教學,除了以上三個步驟以外,還應該重視教學結束前的練習鞏固,只有經(jīng)過做題實踐后的知識,才能夠被學生掌握得更加深入、全面,同時對于老師來說,這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的良好途徑,為后面課堂內(nèi)容的復習奠定基礎。因此,在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老師應該找尋一些針對性強、內(nèi)容形式多樣的題目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矯正,指出錯誤原因并簡短評析。應該注意的是,練習的題目應該符合課本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認知層次相吻合,確保呈現(xiàn)最優(yōu)良的學案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學案教學一定程度上改進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使得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品質(zhì)有了明顯提升,處于當下各種教學媒體遍布的環(huán)境下,學案教學如一縷溫暖的陽光,消解了“教”與“學”的矛盾,給初中政治教學帶來了春天。
參考文獻:
[1]周江云.重視導學案在政治課中的應用 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J].成才之路,2013(18).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流體力學 教學經(jīng)驗
《流體力學》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我校教師依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將寓理論于實踐的案例教學法應用其中,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與決策能力,為新一代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述
案例教學法最早應用于20世紀初美國的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法學院,后經(jīng)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推廣與發(fā)展,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被美國眾多工商管理學院以及國際著名商學院接受,成為舉世聞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內(nèi)涵。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為背景,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和探究問題,逐步引出問題中所包含的知識,得出解決方案。其教學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實際,注重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與應用理論解決實際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是實踐性較強學科的優(yōu)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流體力學》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其實踐性、應用性較強,應用案例教學法必能更好的將這門學科真實形象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現(xiàn)以《流體力學》的靜力學內(nèi)容為例逐步介紹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一)案例選取階段
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是教學的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起到組織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比如引入、講解、討論、總結、拓展等具體教學過程都以案例為基礎而展開,它是學生獲得認知的載體,因此挑選合適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首要關鍵,既要滿足教學目的的需求,又要符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數(shù)量不需多,但一定要精、準。
《流體力學》中的靜力學部分可供選取的案例有很多,如大壩強度設計問題、船閘開啟問題、潛艇上魚雷發(fā)射蓋開啟以及潛艇外殼受力問題等等,因此案例的選取最好能與武器裝備有關,所以在講解靜力學中的平面總壓力計算時選取我國新型潛艇魚雷發(fā)射蓋的開啟問題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案例,并以不同形狀的船閘開啟問題作為最后的討論拓展案例。
(二)案例呈現(xiàn)與討論階段
設計案例的真實呈現(xiàn),組織學生的互動討論,是這個階段的關鍵。一個好的案例并不僅僅是用語言簡單機械的陳述,而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或者現(xiàn)場模擬等方式真實形象的呈現(xiàn)案例,使學生實實在在的感受,真真切切的體會。在這個步驟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自由討論環(huán)境,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鼓勵每位學生針對案例從不同思路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而不需一味的去追求書本理論,與書本雷同。針對學生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實質(zhì),而不是堅決的否定一切,在適當?shù)臅r候給明正確的方向。
(三)案例總結與拓展階段
一個案例結束后,對案例的總結與拓展必不可少,既是對本次課堂內(nèi)容的一個提升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jù)案例的難易程度,采用不同策略對學生討論出的各種解決方案逐一進行點評總結,但一般不指明哪個解決方案是教師心目中較好方案,而主要針對他們在分析思考問題時表現(xiàn)出的對概念和原理不清楚的部分,簡要指出他們的錯誤,要求他們可參考課本以及其它學生的方案分析清楚問題的實質(zhì)。如在課本中已經(jīng)明確給出了平面總壓力計算公式的推導思路和過程,但實際上求解發(fā)射蓋所受液體總壓力的方法不止一種,實踐表明,永遠沒有最優(yōu)的唯一方案,而只有更好的多個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總結案例最忌強求結論同一,而應在肯定學生能力的同時給他們指出更廣闊的方向。
案例總結并不代表內(nèi)容的結束,適當?shù)耐卣拱咐軐W生的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大。潛艇發(fā)射蓋開啟問題探討結束后,可引入不同形狀的船閘開啟問題,由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進一步培養(yǎng)大家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并在課后提交完整的案例分析求解報告。課程結束時回到最開始的潛艇下潛至水中畫面,引出下一次課關于曲面總壓力計算內(nèi)容的案例即新型潛艇在水下的外殼受力計算,首尾呼應,形成一堂完美的課堂體系,達到更高層次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我校流體力學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成效,倍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其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重視實踐,重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加重視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現(xiàn)實中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其它教學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點,是一種值得高校教學推廣的教學方式。但案例教學法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應結合具體學科、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合理有效地進行,通過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發(fā)揮它應有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張志宏,顧建農(nóng),王家楣.“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69(5):87-91.
關鍵詞:保險學原理;教學;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保險學原理》是保險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后期相關保險課程如人身保險、財產(chǎn)保險和保險核保理賠的基礎。同時,《保險學原理》又是一門實務性極強的課程,若只是單純的講解基本理論,不僅枯燥、晦澀,而且很難使學生對知識達到深刻的領會與理解。因此,在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法,理論結合實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在《保險學原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與時俱進
《保險學原理》的內(nèi)容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現(xiàn)行保險法,而我國自1995年第一次頒布并實施保險法之后,2002年10月為履行加入世貿(mào)組織承諾對其進行了首次修改,2009年2月再次修訂的保險法經(jīng)常委會審議通過,以適應社會經(jīng)濟體制的變革和保險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原有保險法的某些條款不再適應當前的保險市場,通過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和鮮活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法律條款的接受和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原保險法中的漏洞和缺陷,探尋保險發(fā)展的進程,理解修訂法律的原因。
(二)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調(diào)動課堂氣氛
保險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許多保險案件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通過一些大家感興趣的案例,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主動性,調(diào)動課堂氣氛,有利于師生良好互動。例如在講解最大誠信原則時,插入梅艷芳隱瞞癌癥病情投保千萬保單的案例,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梅艷芳行為的對錯以及這件事情帶來的法律后果。學生反響熱烈,積極踴躍發(fā)言,在分析討論中深化和鞏固了當堂課的知識點。同時,教師對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現(xiàn)出的多元化的觀點應該加以鼓勵,及時改進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有助于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
保險實務紛繁復雜,很多案件難以在現(xiàn)行《保險法》中找到清晰明確的處理依據(jù),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有爭議的案例,甚至會出現(xiàn)法院一審二審的判決并不相同的情況。對于此類案例,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避免給出肯定的觀點或答案,而是對案例分析的全過程進行總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四)有助于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加強自身理論素養(yǎng)
在課堂上使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大量搜集案例,并且對案例進行有針對性地篩選甚至加工,盡量選擇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最新案例,并使案例的焦點集中在課堂所講授的內(nèi)容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教學能力,同時要經(jīng)常關注保險業(yè)最新發(fā)展,從社會實踐中搜集整理適宜案例,對教學內(nèi)容不斷補充、更新。
案例教學有助于增進師生互動,在相互交流中教師一方面向學生傳播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吸收學生的新觀點、新見解以充實自己,拓展思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加強自身理論素養(yǎng)。
二、案例教學在《保險學原理》課程中的實施步驟
(一)案例篩選
選擇合適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效果。一方面,選擇的案例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講授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應;另一方面,案例要體現(xiàn)典型性和時效性,保險實務中可供選擇的案例眾多,盡量選取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又因為保險法的多次修訂,因此案例的選擇也要做到與時俱進。
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時日尚短,市場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各式各樣的保險糾紛層出不窮,因此反面案例更加容易收集。過多的反面案例會使學生對保險業(yè)形成不良觀感,影響學生對保險市場的信心,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案例篩選時,要特別注意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的選用比例,多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積極引導,使其樹立對保險行業(yè)的信心。
(二)組織討論
經(jīng)過篩選,選取合適的案例之后,告知學生案例內(nèi)容,留出3~5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要求學生針對案例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思考。對于案情簡單的案例,可以采用個人討論的形式,由個別學生主動發(fā)言或提問式發(fā)言,中間有形成不同意見再進行討論。對于案情較復雜的案例,通常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一般6~8人為一組,組員之間經(jīng)過討論之后推選一名代表上臺發(fā)言,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者有不同意見可提出質(zhì)疑,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加深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導演”的角色,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探尋案例背后所隱含的復雜因素。
(三)評析總結
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各小組討論的情況進行匯總分析,指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對每個小組的意見進行中肯的評價,既要肯定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討論的積極性,又要提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以便下次改進。案例總結是實施案例教學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案例總結是他們在獨立分析案情之后的再思考、再歸納,有利于學生對整個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于教師,案例總結也加深了其對保險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對案例進行查漏補缺,使其更加豐滿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