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事故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的電氣設備事故,這些事故花樣繁多、層出不窮,如何能夠根據出現的故障現象找到并且及時的排除了將會發生的電力故事故,這將是檢修人員的一大難點。排除電力設備故障的方法很多,大部分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而定制解決辦法,不是每次都有案例模式可以依照,經常都會走彎路,甚至操作錯誤沒有及時的排除了故障,造成嚴重的事故損失。
【關鍵詞】設備檢測方法;案例分析;紅外熱成像儀;常見故障
【 abstract 】 as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gradually opening up, people for power equipment understanding gradually, between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the customer for power supply of reliable 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stability power continues to improve, so that the power equipment of the stable operation and testing maintenance also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requires the past those testing maintenance methods of constant improvement, still need to be in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s, it can mak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esting time shorten,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to make our customers more satisfied at ease.
In the actual work, often appear different electric equipment accidents, these accident variety, emerge in endlessly, how can the fault occurred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find and timely ruled out will happen power story so, this will be the maintenance staff of a difficulty. Rule out the power equipment fault many methods, most must be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and customized solutions, not always have a case model can according to, often can detours, even operating error is not timely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caused serious accident loss.
【 keywords 】 equipment testing methods; Case analysis; Infrared thermal camera; Common faults
中圖分類號:V35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電力設備檢測方法的分析
1、運行中的電力設備對其外部表現可以通過“望、聞、問”等等感官來巡視檢測,判斷是否有故障。
(1)直觀法。
(2)測量電壓法。
(3)測量電阻法。
(4)對比、置換元件以及逐步開路(或者接入)法。
(5)強迫閉合法。
(6)短接法。
2、可以借助電力設備上裝置的信號燈以及儀表來觀察設備運行是否良好。
3、利用紅外熱成像儀等等其他比較先進的儀器對電力設備進行發熱狀況的檢測。
4、要對正在運行的電力設備進行數據記錄分析。
5、對正在運行的電力設備利用實驗設施進行一些預防性的試驗。
6、在計算機系統比如DCS、PLC的監控下,監控中的畫面顯示整個設備的運行狀況。其中包括電流、電壓以及溫度等等。
7、可以利用在線監測分析儀器來檢查運行中的各個電力設備的振動、諧波等等。比如電機的。
二、發電廠的電力設備常見故障分析
發電機在運行時,滑環碳刷、壓簧冒火是電廠電力設備經常見到的故障,要是不能及時的消除,就會發生碳刷、壓簧冒火造成環火,會直接危害發電機設備安全的運行,特別是一種氫冷型發電機,可能會造成運行停機,對設備產生重大危害。
1、產生環火的原因
通過對某電廠發生的環火造成的設備停止運行的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環火產生的因素:
(1)在設備機組的運行過程中,同一碳刷、壓簧因為受到的壓力不同,使用的時間也不同,質量不同,這就造成了碳刷跟滑環之間的接觸點上的電阻會不一樣,碳刷之間的電流分配不同,有些電流比較大,壓簧出現嚴重變形,造成火花。
(2)電力設備上的碳刷經常搖動,碳刷在碳盒里產生嚴重磨損,其邊緣就會造成剝落,集電環由于磨損不均勻,以及電力設備振動造成了碳刷的振動,積攢了過多的灰塵等等,都會造成碳刷的起火。
(3)值班的運行人員在巡檢時走馬觀花的應付差事,又或者巡檢的間隔時間比較長,碳刷溫度過熱,不能及時發現處理,往往也是造成了電力設備環火的一個原因。
2、如何有效地預防電氣設備發生環火事故
(1)首先要找出同一型號的壓簧,將發電機組滑環上面的全部更換,換掉之前還要根據機組檢修時的情況進行測試壓簧的壓力,承受的壓力應該基本一樣,大約是2×5.88±7%N,需要使用彈簧秤進行測量,及時進行調整。
(2)當班的值班運行人員應當每個小時都對電力運行設備進行檢查,特別是對發電機的滑環、壓簧以及碳刷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檢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3)發電機上使用的碳刷要按標準使用,要是發現長度不夠就要及時進行更換。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個時間里,每一個刷架上的碳刷只允許更換1/5的。
(4)所有的新碳刷需要統一電阻值的,在更換之前要先進行測試。
(5)所有經過研磨的新碳刷,其接觸面積可以達到70%以上,這樣活動起來才不會受到阻礙,能夠靈活自如,更好的配合。
(6)現在有很多的電廠已經都使用了恒力鉅的電刷裝置,其運行的狀況非常良好,可以廣泛采用。
三、變壓器出現內部相間的短路事故實例分析
2009年4月19日某變電站的1號主變出現了重瓦斯保護以及差動保護動作跳閘。
1、計算機系統畫面顯示的信息:
(1)116、334、413開關出現變位閃爍,第三側的電流表和功率表指數為零。
(2)1號主變雙套PCR-723C差動保護動作,PCR-726B保護動作,故障錄波器動作光字牌亮。
(3)10KVⅠ段母線電壓是零,所連接的電容器組的電流以及功率等指數為零。
事故分析
根據系統畫面的顯示,變壓器差動保護和重瓦斯保護同時出現動作,通常都是因為變壓器的內部出現了嚴重的故障。
事故處理
首先要記錄發生事故的時間、開關變位的情況、還有設備的名稱以及主要保護動作的信號等等信息。檢查2號主變的負荷,通常2號主變會出現負荷過重,要求投入冷卻器中,密切兼職其負荷以及溫度的變化。將以上情況匯報給調度,將2號主變退出間隙保護,把2號主變的中性點接地刀閘合上。值班人員需要邊記錄邊檢車現場。隔離開故障點,將116-2、334-2、413-2的刀閘拉開。這時可以把1號主變轉為檢修,將接地刀閘116-2BD、334-2BD、413-2BD合上。事故處理完畢后需要值班人員詳細的填寫日志,故障原因以及如何處理的經過。
四、紅外熱成像儀檢測技術的事故實例
1、2010年3月某發電廠的檢修運行值班員,在執行巡檢的過程中,使用紅外熱成像儀發現#1號110KV主變的B相套管的引線連接點溫度達到了114℃,遠遠高于規定的75℃的最高溫度,后經電氣設備檢修工人檢查后判定為接觸面發生了氧化,后經過工人的打磨,電力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了。
2、2011年7月某發電廠的檢修運行值班員,在執行巡檢的過程中,使用紅外熱成像儀發現了廠里的一臺220KV的升壓站(194)號線路,其出線C相上的電流互感器的表面溫度竟然高達173℃,由紅外熱成像儀上可以看出,電流互感器的內部溫度竟然高達295℃。經過常規的介損試驗合格以后,就對電流互感器里的油樣提取進行化驗分析,其中烴類的氣體含量嚴重的超出了規定標準,并且還出現了乙炔類氣體,在更換了全新的電流互感器以后,電力設備就可以正常運行了,事后對發生故障的電流互感器解體后進行分析,是由于其中的一個小瓷套連接引線焊接處開裂。
紅外熱成像儀不會受到周圍環境中的電磁場干擾,具有圖像清晰、穩定,還可以鎖定圖像、保留記錄和做出必要的圖像分析。該設備有很高的像素,通常不會低于240×340。具有比較高的精確度和測溫范圍,精準度不會小于0.1℃,測試溫度的范圍一般是在-50℃~600℃。可以在不影響正常生產運行的情況下,對運行設備檢測進行準確的溫度變化,從而加以判斷該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紅外熱成像儀具有高效、節能、準確以及快捷等諸多優點。
五、總結
電力設備的運行中出現的安全問題、設備檢修以及后期的故障排除等都需要按照程序嚴格的執行,如何快速的找出事故原因,采取響應的積極措施,防止以后類似的事故,這就需要所有員工提高技術素質,一定要以預防為主,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避免出現重大事故。
參考文獻
[1] 王鵬, 吳廣寧, 曹開江, et al. Design of DC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4): 333-339.
[2] 黃成吉,姚唯建,莊賢盛,等. SF_6電氣設備故障特征氣體快速檢測方法[J]. 廣東電力. 2009(2): 38-40.
[3] 張利燕,杜黎明,張若飛,等. SF_6電氣設備內濕度含量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 河北電力技術. 2009(1): 45-47.
[4] 王紅衛. 電氣設備的故障檢測和維護概論[J]. 山西建筑. 2012(1): 137-138.
[5] 金紅華. 電氣設備的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淺析[J]. 科技與企業. 2011(14): 98.
[6] 張宇鵬,楊永明,楊承河,等. 電氣設備局部放電的超聲波檢測方法[J]. 壓電與聲光. 2010(3): 414-416.
關鍵詞:凝氣器;熱井;爆炸
中圖分類號:O643文獻標識碼: A
張家港某公司煉鋼二廠利用低壓余熱蒸汽,拖動1700KW汽輪機帶動同軸電機做功,節能減排的同時,節約廠用電,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運行過程中,凝汽器熱井突然發出巨大聲響,混合水汽產生爆炸,彩鋼廠房四周均撕裂。因發生于早上5點,無人在現場,未發生人員傷亡。
1常規冷凝機系統設計介紹
汽機的排汽進入凝汽器后,在凝汽器里與紫銅管內的循環水進行換熱后冷卻成50度左右的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到除氧器等。
如圖1所示,常規設計中,凝結水泵一直在連續運轉,熱井至最低水位時,再循環管上的電動調節閥開啟,正常水位時關閉,保證熱井里始終有水,防止水泵汽化。水泵接有一根空氣管至凝汽器,排除泵內的不凝氣體,防止泵效率下降。泵入口高度至凝汽器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應滿足氣蝕余量的要求。凝汽器抽真空約60KP,便于汽機排汽。當真空度下降后,有報警信號,下降過大時,連鎖停機。有此連鎖保護,所以6MW以上機組很少帶安全膜板。
圖1 冷凝系統的設計
2 爆炸原因分析
2.1 事故冷凝系統介紹
張家港某公司因汽機廠系統圖及設備中未留有再循環管接口,未配備電動調節閥,同時熱井較小,造成泵頻繁起停,施工單位在未告知設計院的情況下,增加凝結水回收水箱,作出如圖2的修改。其中,泵由原先的0M布置現場改為1M高左右平臺布置,泵吸水口高度由3.5M左右降至1.5M左右。汽機廠家雖留有抽真空管的接口但靠近安全膜板處。
圖2 事故冷凝系統
2.2 爆炸原因分析
2.5N6凝結水泵汽蝕余量為1.9m,現場修改后水位不到1m,很容易發生汽蝕。由于水流中含有汽泡破壞了水流的正常流動規律,改變了流道內過流面積和流動方向,因而葉輪與水流之間能量交換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能量損失增加,從而引起離心泵的流量、揚程和效率的迅速下降,形成水泵斷流,造成水位上升。如果水位上升至凝汽器中心附近,淹沒一半銅管,換熱面積降低,傳熱端差增大,真空度降低,排汽溫度升高,水溫升高。60KP時,水的汽化溫度為86度,此時凝汽器內的水將汽化,產生大量蒸汽,壓力突然升高。由于抽真空管在安全膜板處,那兒壓力較低,沒有動作,致使在較薄弱的熱井處泄壓,發生爆炸,同時有大量的水濺出。真空度降低汽機未帶有停機連鎖保護,也是造成原因之一。
3 解決方案
(1)凝泵仍按原設計0m布置,以降低凝泵吸入口高度,吸水口從回收水箱下部水平接出,水箱最低水位至出水口不宜小于2.5m;
(2)增加一根凝泵至凝汽器的空氣管路DN15,閥門運行時微開;
(3)凝汽器的凝結水管接至水箱時,水平段應有>5%的坡度以便排水放氣;
(4)泵頻繁起停容易損壞,建議按常規做法增加再循環管路DN32,水位由電動閥調節;
(5)抽真空管應設置在凝汽器中間上方;
(6)水箱可增加安全閥及高液位報警。
(7)增加真空度低時停機連鎖。
經過以上改造,機組運行一年來,熱井水位正常,水泵未產生汽蝕,整套機組穩定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楊金鳳,胡善云,肖長歌.凝汽器熱井水位測量與控制策略.華電技術.2010(11):47-49
[關鍵詞]深基坑;邊坡;噴錨網支護;事故;分析
中圖分類號:TU473.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4)13-0064-02
1.工程概況
浙江省東陽市某工程,地下建筑面積10780 m2,平均埋深6.2m。在其西側離坑底地下室外墻的水平距離12m處有一排四層、磚混農民自建房。農民房的基礎多為獨立基礎。由于征地時和村里約定,施工范圍只能在離開農民房4m以外的地方進行,故對施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現場如圖1所示。
根據上述地質和環境情況,設計單位的基坑支護方案如下:
支護表面采用C20噴射混凝土,厚度100m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石子粒徑不大于12mm;內配鋼筋網φ6.5@200X200mm;水灰比為0.45,配合比為灰:砂:石子=1:2:2;采用兩排鋼筋錨桿,錨桿鋼筋為φ18@1200L6000,入射角度為10度;錨孔直徑80mm;鋼筋網與錨桿焊接成一體共同工作。如圖2所示
2.險情
2011年9月21日下午3時,當開挖至地面以下5m時,在基坑西側,離開地下室外墻9.2m處出現地面開裂,縫寬超過20mm,平均速度率為5mm/h左右。局部土方坍塌并向坑內傾倒。塌方一度造成恐慌。施工單位不敢再施工下去。經施工方技術負責人指派,項目經理緊急調派三臺挖機,將坑頂松土挖去,同時在坑角實施重力反壓,暫時控制住塌方繼續發展的趨勢。
3.原因分析
由于形勢緊張,建設單位即刻組織各參建方(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召開了緊急會議。經過對設計方案、監測數據及現場施工情況的分析,初步確定以下幾點原因是此次基坑塌方的關鍵因素:
(1)根據實際開挖情況來看,場地土層分布、厚度、深度等基本符合勘察報告。基坑支護設計采用噴錨網的方案選型得當,計算參數取值合理,計算結果正確無誤。同時,設計成果經過專家論證通過。故此,設計并沒有大的問題。
(2)此次基坑事故雖屬局部塌方但存在整體滑坡的風險。但考慮到上部荷載并不大,仍然可以考慮采用噴錨網來進行加固處理并對相關設計參數進行調整。
(3)此次塌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過程沒有嚴格按照設計所提出的“分層開挖、分層施工”的要求。開挖高度超過含礫粘性土無側壁支護的極限高度,且土層時間過長。
(4)農民房開裂及地面裂縫主要是由于基坑開挖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再加上農民房多采用獨立基礎,其控制沉降差異的能力較差,故而產生局部裂縫。但此裂縫并不多,不影響結構安全。
(5)施工過程中監理、甲方管理人員均在現場,但沒人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對施工圖紙有關質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清楚,對施工過程缺乏管控,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4.加固措施
經研究,仍采用噴錨網進行加固處理。施工單位要求加強對基坑和農民房的監測。具體如下:
(1)采用C20噴射混凝土封閉坡頂。自坑邊直至農民房墻根為止。以防止雨水滲入地下而將邊坡沖垮。
(2)對選用的錨桿規格適當加大并再增加一排錨桿,長度可以適當降低。噴錨網參數按照原設計不作調整。
(3)施工過程要求做到‘分層、分段’施工,分層高度小于2m,分段長度小于8m。
(4)施工方做好坑底排水和基坑與民房的監控工作。
方案示意如圖3所示:
根據12個監測點數據顯示,開挖并支護完成后,坡頂最大位移41mm,周邊建筑物沉降數據穩定,最大值為14mm左右。均滿足規范要求。
經過專業結構評估,農民房的開裂不存在安全問題,經過修復可以正常使用。
6.結論
此次基坑事故表明,基坑是否安全關鍵在于各參建方的重視程度。原本不算問題的基坑施工卻耽誤了半個多月的工期并使各方承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是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陳希哲.土力學地基基礎(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關鍵詞]船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案例;事故分析
中圖分類號:T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0-0038-02
前言
作為水上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是我們日常生產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新《安全生產法》要求各級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這給我們企業在如何有效開展安全工作的問題上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導,即利用科學的方法來開展安全管理工作。
一、事件分析介紹
首先對事故樹的基本概念進行一點簡要的介紹(圖1):
①頂上事件、中間事件符號,需要進一步往下分析的事件
②基本事件符號,不能再往下分析的事件
③正常事件,正常情況下存在的事件
④省略事件,不能或不需要向下分析的事件
⑤邏輯或門,表示B1或B2任一事件單獨發生(輸入)時,A事件都可以發生(輸出);
⑥邏輯與門,表示B1、B2兩個事件同時發生(輸入)時,A事件才能發生(輸出);
割集:事故樹中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當這些基本事件都發生時,頂上事件必然發生。
如果在某個割集中任意除去一個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割集了,這樣的割集就稱為最小割集。也就是導致頂上事件發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組合。
徑集:事故樹中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當這些基本事件都不發生時,頂上事件必然不發生。
如果在某個徑集中任意除去一個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徑集了,這樣的徑集就稱為最小徑集。也就是不能導致頂上事件發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組合。
下面可以通過某航運公司一個事故實例來闡述事故樹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并以此來作為開展安全工作的理論指導。
二、事故案例
案例:2005年10月16日15:00時左右,某拖輪綁拖一駁船作業。23:50時,拖輪將拖纜掛上駁船后放纜,17日00:20時正式啟航。約航行了十分鐘(17日00:30時),駁船駕長倪某某,聽到船艉右后錨有撞擊船體聲,出外查看見錨絞起不夠高,就叫水手發車,倪站在船艉右后錨外側(船舷邊距錨1米處)指揮開車絞錨,當錨已就位時未發出停車指令,直至連接錨環的卡環絞到導纜鉗開口的橫滾筒上(俗稱絞過頭)才指揮停車。車剛停下,船舶在受風浪外力的作用下,導致了錨纜隨錨向船舷邊滑出導纜鉗,造成了錨纜鋼絲先碰倪左腿膝蓋以下三分之一處、后壓右腿膝蓋部位,送醫院做右腿膝蓋以上三分之一處和左腿膝蓋以下三分之一處截肢手術。
三、案例分析評價
這里去除了操作者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的因素,主要就設備、環境、作業信號等方面進行探討,以事故樹方法對本案例進行圖形分析,并對該事故樹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徑集進行分析,以此作出事故的評價(圖2)。
3.1 此事故樹的最小割集是
(1)X1X8X3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未標識安全區域;甲板照明不良;無限位保護裝置;(2)X1X10X3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過分依賴經驗;甲板照明不良;無限位保護裝置;(3)X1X11X3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麻痹大意;甲板照明不良;o限位保護裝置;(4)X1X8X6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未標識安全區域;未給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5)X1X10X6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過分依賴經驗;未給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6)X1X11X6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麻痹大意;未給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7)X1X9X6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酒后作業;未給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8)X1X8X7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未標識安全區域;給錯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9)X1X10X7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過分依賴經驗;給錯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0)X1X11X7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麻痹大意;給錯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1)X1X9X7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酒后作業;給錯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2)X1X9X3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酒后作業;甲板照明不良;無限位保護裝置;(13)X1X8X5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未標識安全區域;操作者不懂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4)X1X10X5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過分依賴經驗;操作者不懂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5)X1X11X5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麻痹大意;操作者不懂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6)X1X9X5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酒后作業;操作者不懂信號;無限位保護裝置;(17)X1X8X4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未標識安全區域;海上能見度差;無限位保護裝置;(18)X1X10X4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過分依賴經驗;海上能見度差;無限位保護裝置;(19)X1X11X4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麻痹大意;海上能見度差;無限位保護裝置;(20)X1X9X4X2事件的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酒后作業;海上能見度差;無限位保護裝置;
3.2 此事故樹的最小徑集是
(1)X1事件名稱是: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2)X8X10X11X9事件名稱是:未標識安全區域;過分依賴經驗;麻痹大意;酒后作業;(3)X3X6X7X5X名稱是:甲板照明不良;未給信號;給錯信號;操作者不懂信號;海上能見度差;(4)X2事件名稱是:無限位保護裝置;
3.3 評價
最小割集是引起頂上事件發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是造成頂上事件的充分必要條件。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該事故樹的最小割集達20組,其中任何一組都會導致頂上事件的發生。最小徑集表示事故樹的安全性,上述事故樹的最小徑集數目僅有4個,即預防事故的途徑只有4種,遠遠小于其割集的數量,充分說明了該事故樹的危險性。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最小割集中均包含兩項基本事件,即:錨具與導纜鉗未配套、無限位保護裝置。事故樹的分析理論中有一個概念稱為結構重要度,通過計算得出的結果是這兩項基本事件的結構重要度最高,可以說設備的缺陷決定了這次事故的發生。因此又必要繼續討論引起設備缺陷的原因就是是什么?人為因素是占了很大部分原因的。從船舶管理者來說,平時對設備維護的重視度值得懷疑,雖然有月度檢查,但檢查質量是低水平、低質量的。設備維護保養是十分關鍵的工作,不重視就會引起安全事故。
最小徑集是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主要依據,我們在上述4個最小徑集中可以發現,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控制事故方法也就兩種:第一種是使錨具c導纜鉗能夠相配套,第二種是安裝限位保護裝置。這兩種方法并非要同時做到,而是兩者擇其一,就可以確保事故不發生。
我們可以再留意一下另外兩個徑集(2和3),其控制方法要同時做到的四項或五項基本事件,這無疑增加了事故防范的難度,并且3項中包含了“海上能見度差”這一基本事件,此項目是人為無法控制的,因此可以完全排除這一事故處理方法。2項中包含了兩個基本事件屬人的因素:過分依賴經驗和麻痹大意。安全工作中對人的因素的控制是難度最大的,即使安全工作者都是最頂尖的心理學家,他們同樣無法預測人在船舶上會遇到什么樣的工作環境,而不同的工作環境下人的心理狀況以及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大廂徑庭的。要使人的行為可控制,在現在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全做好的,即使有再多的培訓,但是人的特點決定了最縝密的思維者也會有疏忽大意的時候。
事故樹分析法是一種比較直觀的事故分析方法,其中還包含較多的定量計算,計算的前提是要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基本事件的發生概率來確定頂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目前本文僅通過對事故樹的定性分析來闡述其對安全工作的指導意義。
一、股份支付背景介紹
2006年2月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其中第11號準則對股份支付的定義、帳務處理等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舉例。根據該準則第二條規定,“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或商品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簽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第四條規定, “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提供服務或其他方提供類似服務的,應當以授予職工和其他方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在上述準則后的幾年內,其實際執行情況并不樂觀,很多存在高管員工股權激勵業務的IPO公司,因各種原因并未對股權激勵業務進行會計處理。
上述情況在財政部2010年7月14日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后逐步發生了變化。從解釋第4號的規定來看,國內準則也將大股東低價轉讓IPO企業股份給高管等員工這一交易作為股份支付來處理。此后,證監會對涉及股份支付的IPO公司的審核口徑也逐步從嚴,尤其是中小板IPO公司被要求進行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一結果也在我們的統計中得以驗證:2011年11月9家涉及股份支付的中小板IPO公司中,有8家已經按照準則進行了會計處理;2011年12月2家涉及股份支付的中小板IPO公司,均已按準則進行了會計處理。
二、涉及股份支付業務的現狀作法統計
根據我們對2011年A股IPO公司的統計(注:該等IPO公司均系根據證監會官方網站“預披露”的公司),13家主板公司中,涉及股份支付的僅有3家;41家中小板公司中,涉及股份支付的有23家;132家創業板公司中,涉及股份支付的有74家。因此,下面我們對于股份支付業務的案例分析,以中小板和創業板IPO公司為主。
(一) 有股份支付業務并已按照準則進行會計處理的統計
經我們統計,2011年共計有23家A股IPO公司有股份支付業務并已按照準則進行了會計處理,其中:主板公司2家(分別為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明星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板公司14家(分別為深圳瑞和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申科滑動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道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信質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共達電聲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卡奴迪路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揚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瑞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德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華聲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7家(分別為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和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二) 有股份支付業務但未按照準則進行會計處理的統計
經我們統計,2011年仍有很多含有股份支付業務的A股IPO公司未按照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其中:主板公司1家,中小板公司9家,創業板67家,共計77家。對于IPO公司是否進行會計處理,我們的判斷標準是,凡是IPO公司員工入股價系按照1元/股、每股帳面凈資產或一定溢價、協商價,且沒有將員工入股價與股份公允價值(如PE入股價、每股凈資產評估值等)的差額計入當期費用,則認為沒有根據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是,上述77家未按照準則進行會計處理的IPO公司中,有26家(中小板公司1家,創業板25家)有公司員工與PE同期入股,但員工入股價與PE入股價有較大或很大差異。
三、對實務中股份支付“公允價值”的評價及我們的理解
對于涉及股份支付業務的IPO公司,我們首先建議公司嚴格按照準則要求進行帳務處理,除非公司用于股權激勵的費用金額很小,對當期凈利潤影響不大,因此未按照準則進行會計處理,也不會違反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而對于需要進行會計處理的案例,在技術上的核心問題是公允價值如何進行確定。
目前實務界對于“公允價值”的認定標準,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外部投資者(一般為PE形式,個別以自然人身份)入股價、賬面每股凈資產或一定溢價、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倍數、每股凈資產評估值。對于上述幾種方法的優劣評價,我們分別予以分析、探討如下。
1.外部投資者入股價:對于存在外部投資者入股的IPO公司,我們認為只要外部投資者入股與高管等人員的間隔時間不是太長,比如不超過半年,以外部投資者入股價或非常接近該入股價作為股權的公允價值,是一個簡單易行且比較合理的處理方法(我們不認為該方法非常合理的主要考慮是,外部投資者進入IPO公司時,往往會給公司附帶一些諸如對賭條款等優先條件或提供一些額外服務,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增資價格的高低,因此影響了其在會計理論上的“公允價值”的定性);但采用該方法的前提是,在高管等人員入股的不太長時間內,存在外部投資者入股行為,否則,該方法無法適用。
2.賬面每股凈資產或一定溢價:目前眾多IPO公司高管等人員入股作價依據,采用賬面每股凈資產或一定溢價(溢價率大多系大股東與高管員工協商的結果,因而實質上是協商入股的一種)。雖然該方法簡單可行,但并不具備理論上的合理性。因為我們目前的會計準則采用的仍是以歷史成本為主的計量屬性,公司絕大部分賬面資產金額并非其報表日的市場價值,賬面每股凈資產或一定溢價并不能反映該公司的真實市場價值,尤其是未來的公司價值,因此以賬面每股凈資產或一定溢價作為公允價值不合理。
1.1風險分析整體框架
風險是指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和與期望結果的差異性。不同領域的風險表述也各不相同,但風險的存在是客觀必然的,風險造成的損失具有不確定性。橋梁在施工的各個環節中都存在諸多安全因素,一旦爆發安全事故,后果將非常嚴重。橋梁的施工風險分析是指對橋梁在施工階段的不確定性因素識別,對風險事故發生概率與損失大小進行估計,并進一步制定風險決策與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橋梁施工的風險分析包括風險的識別、風險評估、人因可靠性分析、風險的決策與應對措施等幾個方面。橋梁施工的風險分析首先要對橋梁項目進行風險識別。通過識別風險,為降低風險產生的可能提供有效依據。風險識別時,首先要尋找橋梁項目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析這些風險的不利后果,計算這些風險的出現概率,并對風險進行相應的分類。風險的識別階段是橋梁施工的管理者有效地識別風險的一個定性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找出是施工風險的成因,識別出關鍵的風險,從而了解風險的性質。風險識別包括收集數據資料、分析因素不確定性、風險事件的排序、編制風險識別的書面報告等內容。
1.2橋梁的施工風險特點
橋梁在施工階段的風險貫徹于整個項目的施工、管理階段。該階段中風險一旦發生,管理者將喪失對整個項目的整體控制能力,項目極有可能出現工期延遲、項目成本攀升、施工計劃變更、整體效益受損等問題。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如下幾個側面:(1)橋梁結構復雜程度:復雜的橋梁結構,分析內力繁瑣且易出錯,加大風險的評估難度。(2)橋梁結構本身特性:橋梁懸于空中,跨度越大,其截面越易被破壞,風險也就越大。(3)施工人員技術層次:技術的成熟度越高,橋梁項目的施工風險就越低。(4)施工環境:橋梁施工周邊的氣候條件、河流分布、地理地貌等因素影響著施工風險。
1.3橋梁施工階段的風險事故
橋梁施工中的風險主要來源于泥石流、海嘯、滑坡、暴風雪等自然風險,以及設計錯誤、施工操作不當、施工管理問題等人為風險。按照風險事故的表現分類,可將風險事故分為橋梁結構質量問題導致的缺陷、橋梁施工過程的臨時性項目導致的經濟損失或人員傷亡、其他事故等。
2橋梁的施工安全管理
2.1安全管理概述
所謂安全管理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實現安全的生產而組織和使用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物質資源的過程。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一項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系統管理,強調法制化建設與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是為了提高安全管理整體水平,降低施工的事故率,實現本質的安全。
2.2橋梁的施工安全管理對策
對于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業主與承包商具有決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是監管、引導、規范的作用。業主在施工中應自覺規范投資行為,理性謹慎決策,可通過如下措施來完善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合理選擇安全的工程項目承包商;要求設計中考慮施工安全;資助現場的安全獎勵方案;聘請足夠的安全管理人員;通過合同來約束項目各參與方的安全責任。目前我國業主方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仍不夠全面,政府等監管方對業主的安全監管可通過業主責任保證擔保制度來落實。安全思想要貫徹于整個工程項目,選擇安全合適的承包商就是控制成本的關鍵。建立政府業主的信用、信譽公開化制度,可增加公眾對政府業主的監督力度,工程承包商在選擇業主時,如其信用不太好,也可進行合理地雙向選擇。
3結語
關鍵詞:煤礦;安全事故;預警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86
煤礦作業的環境惡劣,面臨著井下開采的安全威脅,煤礦作業中,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預防安全風險。煤礦安全事故方面,應該注重預防性的管理措施,積極推行預警管理,實現煤礦安全事故的預防,體現預警管理的作用,全面的控制煤礦安全事故,充分發揮預警、預防的作用。
1 煤礦安全事故問題分析
煤礦安全事故問題中,受到自然和管理兩項因素影響。自然因素,是指煤礦環境、地勢等,具有突發性的特征,容易引起大規模的煤礦事故,如:礦井坍塌,威脅到煤礦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因素,在煤礦安全事故問題上,表現出復雜的特性,管理人員無法準確的掌握危險源,管理期間,監督、監測等落實不到位,誘發安全事故問題[1]。煤礦生產的規模非常大,自然、管理因素,直接增加了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機率,增加了煤礦安全控制的壓力。除此以外,煤礦安全事故方面,還存在違章、超時工作等風險因素,增加了事故的發生機率,再加上安全措施不到位,頻繁出現安全問題。因此,煤礦安全事故問題方面,提出預警管理的方法,在煤礦作業中,提供監測、管控的方法,體現預警管理的作用和實踐價值。
2 煤礦安全預警管理系統
2.1 突出預測
煤礦作業中,煤與瓦斯突出,是比較嚴重的安全事故,形成瞬間空噴,危害性非常大,嚴重威脅到作業人員的安全。煤礦位于地下,無法掌握礦井內部的條件,很容易出現突出問題。預警管理系統內,突出預測是一個重要組成,主要是監督煤礦內,平衡狀態的躍變,當煤礦中出現擾動時,預警管理系統的參數會發生改變,達到煤與瓦斯突出的臨界條件時,系統會執行預警,提示人員注意安全。
2.2 煤層重構
煤層重構,是指根據煤礦內的環境、條件,利用重構的方法,設計安全的采煤面。預警管理系統內,將煤層重構做為靈活的使用方法,煤層重構時,利用預警管理系統,獲取煤礦內的信息,根據煤礦各層的信息,設計安全的采煤工作面。預警管理系統,實現了煤層重構的信息化,有利于監督采煤工作面的狀態,及時發現危險隱患。
2.3 向量機方法
向量機方法,主要用在開采沉陷預測內,控制煤礦的開采受力,預防大面積采空區的出現[2]。預警管理系統內,向量機方法,能夠監測煤礦巖體的平衡狀態,通過維持煤礦應力平衡的方法,杜絕下沉、塌陷的情況。向量機方法,全面檢測煤礦中的不平衡點,利用觀測法、模擬法,監督煤礦開采的環境,預防安全事故。
3 煤礦安全預警管理的措施
3.1 過程監控
預警管理內,過程監控,是煤礦安全事故問題預防的首要措施。過程監控,避免煤礦現場存在隱瞞不報的情況,采取井上、井下監控的方法。例如:過程監控內的虹膜技術,其可提供監測、識別的功能,在煤礦開采現場,構建安全事故管理系統,一方面識別人員在井上、井下的行為,預防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掌握煤礦開采的全部過程,虹膜技術中,配合工作射頻識別技術,提高識別的準確度,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準確的識別人員和物體。過程監控,需要軟件、硬件的協調與配合,由此監督煤礦開采的過程,預警作業中的風險行為,提前預防安全事故,進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機率。過程監控具有全面性的優勢,還可監控井下有害氣體的濃度,如果發生危險,也能根據過程監控,快速安排救援工作,表明過程監控在安全事故問題中的預防與保護作用。
3.2 實時監測
預警管理措施中,實時監測利用了信息技術,專門監測煤礦作業中的危險源,控制好危險源,緩解開采中的風險壓力[3]。實時監測時,通過傳感技術,收集煤礦作業現場的運行數據,尤其是危險系數比較高的數據,數據經過網絡傳輸到控制終端的軟件內,控制中心在遠程的條件下,實時監測煤礦作業的情況。實時監測期間,可以提供自動報警,信息化的實時監控,準確性和時效性上,都要優于人工監測。實時監測的期間,融入了多項監測的系統和項目,形成綜合化的實時監測系統,全面監督煤礦作業的實時動態。目前,煤礦安全事故問題的預警管理措施中,比較重視實時監測,擴大網絡應用的范圍,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滿足煤礦安全監控的需求。
3.3 人機工程
人機工程,注重以人為本,改善煤礦作業的方式,營造安全的環境。人機工程在預警管理中的應用,實現了環境、人、機械的相互結合,根據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改善煤礦工作的狀態,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能力[4]。煤礦作業中,過程流動性強,安全信息含量大,按照人機工程的預警設置,需要在生產中,設計安全生產卡,管控、傳輸安全信息的同時,檢查安全信息是否達到標準,以便保證安全信息的真實性,促使煤礦安全管理人員,能夠了解煤礦的作業狀態,協調好煤礦生產的工藝和技術,預防安全風險。
4 結束語
煤礦安全問題管理方面,比較注重預警管理系統的應用,起到預防性的檢測作用,在煤礦安全上發揮有效的控制功能。煤礦的安全事故問題,在預警管理系統的作用下,實現高水平的安全預防,落實安全預警管理內的措施,保護煤礦作業的施工現場,進而保證煤礦作業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喬國厚.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與預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2]楊軍.煤礦安全風險評價與預警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3.
[3]楊媛.基于灰關聯及其預測的煤礦安全管理及事故預警方法[D].河南理工大學,2010.
關鍵詞:建筑安全事故;多米諾骨牌理論;安全風險預警
安全事故的出現會給建筑工程的開展造成較大的沖擊,進而在其他諸多方面體現出影響。在實際工程中需要針對安全事故進行調查,明確這些事故產生的原因所在,并據此制定對應的風險管理辦法,將其運用到以后的建筑工程,以減少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打下安全基礎。
1建筑工程的基本特點
(1)規模大。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建筑已經成為各個地方展現經濟實力的一種具體表現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規模擴大,使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所增加。(2)周期長。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建筑工程已經不是以往單一的一棟建筑,而是多棟建筑所組成的建筑群。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也會分為一期、二期、三期等分期進行,如此長的工程周期,就使安全事故的發生有了更多的機會[1]。(3)流動性。流動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員。在目前各地的建筑工程中,轉包分包的現象一直存在,尤其是較大的建筑工程,往往會有多個施工隊伍參與其中。而各個施工隊的施工人員都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其可能同時參與到幾個建筑工程中,經常在不同的工地之間來回奔波,這就使施工人員無暇顧及安全問題,容易出現不安全行為,進而發生安全事故。
2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產生原因的基礎理論
(1)綜合因素影響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時候,往往會有多個因素參與其中綜合起來產生作用。所以,在分析安全事故原因的時候,需要將導致安全事故的相關因素全部羅列出來,并對其進行分門別類,然后按照主次進行排序,如此就可以顯而易見的得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了。在該理論下要控制安全事故,就需要對主要原因進行控制。(2)多米諾骨牌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時候是一個直接的必然要素導致的,而該必然要素又是其他相關要素所引發的。(3)人為因素理論。該理論認為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設備等都屬于靜物,不會自己出現安全事故,而在建筑工程中產生安全事故是因為施工人員在使用這些材料設備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操作,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產生。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都可以歸結于參與建筑工程的各個人員[2]。
2.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產生的常見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單位在安全管理上不夠重視,投入不夠,既沒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詳實的安全工作方案,導致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相關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2)建筑工程的參與者由于流動性較大,因此難以形成一支穩定的工程隊伍。這就導致工程隊伍的整體安全意識一直難以實現質的提升,各環節都存在安全意識低下的人員,成為安全事故發生的誘發原因。(3)建筑工程的周期長,多米諾骨牌效應更加明顯,構成安全事故鏈的相關因素眾多,各個因素之間具有復雜的聯系,即使切斷一個事故鏈,依然可能從其他事故鏈產生安全事故。不僅如此,由于規模大的特點,也使相關因素更多,其綜合影響也就更加明顯。(4)建筑工程中的參與要素較多,這就給安全事故的發生提供了各種可能的條件。眾多的要素難以在監理工作中得到有效把控,從而造成安全事故出現。
3建筑安全事故風險管理辦法
3.1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警處置機制
目前對于建筑工程工程安全事故已經有了比較多的完善的相關理論,根據這些理論,可以實現構建安全風險預警處置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建筑工程的安全潛在風險,及時對其解決。(1)基于綜合因素影響理論,可以構建動態可視化的安全模型,這需要利用到BIM信息模型技術,依據建筑工程的相關資料數據,構建初步的安全模型。然后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展,錄入實際的工程數據,由此推演安全模型的未來變化,提前發現容易出現安全風險的節點,對其進行事先控制。(2)基于多米諾骨牌理論,可以采取切斷事故鏈的方式,構建安全風險預警處置機制。在建筑工程中,導致同一安全事故的事故鏈并非只有一條,所以要阻止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對多條事故鏈都實現有效阻斷。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些不同的事故鏈中,具有一些重合的節點,這些節點就是防范安全風險的關鍵,合理控制這些節點,就可以實現多條事故鏈的同時切斷。
3.2加強建筑安全管理的調節控制
(1)依據法律法規明確各方責任,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應該針對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進行責任歸屬的劃分,避免出現安全問題時相互推諉。(2)利用經濟杠桿對安全事故進行調節,通過經濟利益加強工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分包班組三方之間的關系協調,使其達成利益協同。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都應該強制性辦理保險,投保率也需依照市場行情確定。同時,將安全保費的繳納情況和企業的信譽、業績實現關聯,強化經濟調控作用。如此,就可以迫使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對安全問題加強重視[3]。
3.3鞏固建筑安全風險防控的基礎
(1)對建筑工程的所有參與者進行安全教育,使其認識到安全事故的形成過程和具體原因,從自身出發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展開工作,避免造成安全風險。(2)制定安全量化指標,對建筑工程各環節的安全程度展開精細量化,以此衡量安全風險的程度等級,從而提早針對性地做好防范處置。(3)完善風險應對機制,即針對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提前制定好解決措施,確保在出現安全事故時可以在第一時間響應,快速解決問題,避免其擴大化形成,將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4)通過承包、保險、擔保轉嫁風險。由于建筑行業市場存在一定不透明的情況,使得部分風險難以避免。因此,可以通過承包、保險或是擔保的形式,將這部分發生概率較大的風險轉嫁其他建設單位、保險公司或是擔保公司,由此避免對本單位造成影響。
3.4完善安全量化考核標準
除去以上措施之外,還需要通過量化的安全考核指標,對工程風險進行評價和管理,做好安全風險的防控。比如,可以根據企業以往的安全記錄,制定一套安全量化指標,對事故傷害率、時間損失率、勞工索賠率等詳細界定,為安全問題的處置提供可靠依據。4結束語綜上所述,建筑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較多,也有一些相關的理論對其進行闡述說明。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結合實際對安全風險進行分析,提前制定相應的處置對策,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將安全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
作者:沙軍 單位:江蘇標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桑毅紅.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風險管理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0(18):69.
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于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復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望大家喜歡。、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范文一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說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么課堂上怎么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獲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復的。那么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說服力嗎?于是課堂以敘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后,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著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后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么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么啟發?等等。這些問題并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后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著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么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松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于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糊口,可是可能沒有什么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著,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說:“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說:“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閑事,說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么說,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幸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著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后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說出來,進行說話訓練。“他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后果有條理的說出來。這個說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于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說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么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說一句精辟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松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說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范文二過去,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說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說,因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復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說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于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復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現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復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于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復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說的話就是故事中蘊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為重點,讓學生復述,并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后我又通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愿意和比喻義。最后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說話練習。由于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后半節課,我采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導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于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斗的場面再現出來,并讓學生說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并通過聯系實例讓學生加深了理解,并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了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范文三《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