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串珠紙巾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8-0009-02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簡介:史佳楠(198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學生工作部科員,碩士,研究方向:歷史學、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當代青年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高校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的佼佼者、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有生力量,更應在對精髓文化的弘揚發展、繼往開來中擔當重任。高校是大學生價值觀和文化素養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教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只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課外、進網絡、進教師隊伍建設和評價體系,才能充分發揮高校的育人作用,才能讓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培養內化為學生自身思想品質的一部分。而要做好以上“六進”,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鼓勵為主,督評結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厚重積淀,是歷經無數次去粗取精的文化精髓的載體,代表著民族和國家以往的文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提出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表達,代表著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方向。文化的傳承和價值觀的貫徹不能只靠抽象的宣講,要以更生動、具象化的形式來表達和傳播,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高校,以“六進”為抓手的教育模式基本已經覆蓋了高校教育的全部途徑,但在這些途徑上要走得穩、走得好,就要求教育者在施教過程中靈活應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作為唯一一所藝術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育人手法,比如,以美育帶德育、以創業教育帶動德育等,將德育這一抽象概念靈活地落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對自我和德育內容認知的不斷深入,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得到提升。參照德育的實施辦法,本文就以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從三個方面談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六進”校園的實施方式。
一、在“進教材、進課堂”上應以做為主,圖文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教材是有利于青少年教育培養的舉措,但所謂“進教材”不應只是單單占幾個版面,印多少內容進去,而是要思考如何真正地融入教材,融入教學。從當前大學生思想意識狀態、興趣愛好和閱讀習慣出發,概念講述式的教育早已為學生們所排斥,他們更喜歡新穎的、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在教材編制方面,應多考慮圖文并茂,不妨大膽編制相關課堂游戲、知識競賽,或者以寓言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自己動腦分析,自主獲取知識,這樣不僅更易接受,且記憶更牢固。還可以充分借鑒兒童圖書的優勢,在教材中加入剪紙、猜謎、涂色、連線等內容,讓學生先動手,在動手的過程中動腦。
例如,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采用了以美育帶德育的方式,充分地集合了藝術類大學生樂于審美、擅于審美的特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中“和諧”“友愛”“正能量”的真諦蘊含于美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創作藝術品,品味到蘊含在美術作品中的基本道德價值理念。與此同時,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還在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添加有代表性的古典故事,不僅傳遞了傳統文化之美,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蘊含其中。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內涵,促進德育效果的提升。
二、在“進課外、進網絡”上應互動為主,體驗為輔
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研究過程中,還要重視對“進課外、進網絡”層面的研究。具體來說,在校園中,雖然進行的主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但是,在課外時間、網絡平臺上,仍然可以擁有多樣化的途徑,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園教育培養的結合,發揮出德育的應有作用。
在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課外時間和網絡平臺的過程中,要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實現整合創新,并對大學生群體在課外時間所從事的整體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例如,根據對相關調查的總結歸納,可以看出,本文進行研究的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是以藝術類學科為主的職業院校,學生在課余生活比較重視對于自己文化藝術修養的提升,愛好也集中在攝影等藝術類活動上。基于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大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課外時間的研究過程中,就可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攝影展”“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作品展”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充分激發大學生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結合大學生群體所擅長和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形式,高效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大學生群體課余活動的有機結合。
除對大學生群體在課外時間所從事的整體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之外,還可以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數據的統計技術,對大學生群體在網絡平臺所從事的整體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進而高效實現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網絡。例如,根據對相關調查的總結歸納,可以看出,藝術生瀏覽的網站主要包括“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豆瓣”等。其中,基本上所有的大學生都開通了微信功能,在微信中,也有著專門的討論組功能以及建立公眾號平臺的功能,基于微信應用的這些功能,在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網絡的過程中,采用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討論平臺”“傳統文化交流平臺”等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獲取價值觀念和文化知識的有效平臺,充分發揮出互聯網時代高效的溝通功能,進而實現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網絡的目標。
綜合起來看,通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課外時間和網絡平臺的研究,可以從整體上為提升大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環境。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伴隨著現代大學生群體思維主體意識的變化,高等教育院校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教育過程、學生愛好相結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思維意識和道德觀念影響力度的提升。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對高校學生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邀請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領域的集大成者進行宣講和講座,吸引大學生群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普及效率的提升。
三、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評價體系”上要以鼓勵為主,督評結合
為了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學針對性,在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教師隊伍建設和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群體的全面發展理論,結合高等教育院?,F有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和大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和教師隊伍建設與評價體系有機融合在一起。
通過對于相關文獻資料的查詢,可以看出,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要在對大學生群體的全面發展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構建高校人才隊伍過程。與此同時,還要保證大學生群體可以充分自由地享有校園文化的成果,這就更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隊伍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保證大學生群體綜合全面地發展。例如,可以建立教師隊伍再培訓體系,督促高校教職工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并及時對思想政治管理隊伍、教師隊伍進行傳統文化的培訓,保證高校師資隊伍可以滿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需要。
在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入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意識到教學評價體系要充分引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大學生群體在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擁有了比過去更多的渠道,為大學生群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目前,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大學生群體建立了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校園網系統,學生可以給當學年的授課教師打分,分數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鉤。為了促進大學生群體深刻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督促教師重視相關內容的教學,在評教系統中加入弘揚與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項,并設置其為必選,提高所占分值,那么教學效果也可以更好地獲得保障,進而將陶冶大學生群體的身心和情操建立長效機制,為大學生群體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校園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與此同時,高等教育院校作為為祖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基地,要為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奉獻自己的力量,促進大學生群體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于澍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的必要性科技信息,2010,(19).
王潤民思政工作在生產實踐中的作用廣東科技,2012,(23).
秦樟連輔導員利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體會科技信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