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蝶戀花出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半竿斜日舊關城上一句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面。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城依舊。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tǒng)郎談等出使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此篇大約作于此行中。與此一首寫作同時尚有《沁園春》(試望一陰一山)、《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等詞作。這首詞抒發(fā)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關鍵詞】高考 句段 解題
句段作用類試題已成為高考語文閱讀主觀題中的熱點試題,它牽涉到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根據(jù)高考改卷反饋信息來看,考生得分情況不容樂觀,筆者認為有必要探究一下這類試題出題方式及應試策略,以望給大家的學習備考帶來幫助。
一、古詩詞鑒賞中句段作用題
【設問方式】:
①詩的開篇或結尾有何特點?②分析詩句在詩歌結構中的作用。
【高考真題】:
1.(2011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搖?搖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
【參考答案】:總領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
【試題解析】:詩詞開篇的作用與小說散文開篇的作用有異曲同工的妙處。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破空而來,對蒼茫大地之變化無常作了哲理式思考,奠定了全詩的深沉雄渾的格調。詩歌以議論開篇,其作用在結構上是引領全文;在內容上是揭示主旨;在情感上是奠定一種感傷的基調。
2.(2011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登 城
劉 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
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
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
蘇 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
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
電光時掣紫金蛇。
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①劉詩第三句起鋪墊的作用,它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先從承接“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試題解析】:所謂詩句在結構中的作用,指其在鋪墊烘托過渡等方面的作用。回答問題時,應思考詩句本身的意義,然后結合全詩內容解說詩句作用。
【解題策略】:古詩鑒賞中句段作用題大多數(shù)是考查詩句在起承轉合處的作用。處在開篇:總領全詩,點明主旨,渲染情感氛圍。中間:承上啟下,鋪墊,烘托。結尾:照應開頭,升華主旨。答題步驟:首先指出其作用,其次指出是怎樣運用的,最后指出其在結構內容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句段作用題
【設問方式】:
①文章開頭幾段(或中間幾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②文章以某句(或段)開頭(或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③請分析某幾段的妙處。
【高考真題】:
1.結合全文來看,開頭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全國卷《大河家》第14題)
【參考答案】:①開門見山,點出文章的主題;②挑明寫作緣由,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調,展現(xiàn)思想深沉、情感飽滿的特點;④總領下文,預示行文的內在機構,當下的感念與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織。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與標題、開頭、上文、下文、結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點出題目含義;第二段介紹大河家的基本情況,點出主題,預示下文;第三段寫出寫作緣由,抒感。
2.第⑥段“又見鷺鷥!又見鷺鷥!”在文中有何作 用?(2011年上海卷《又見鷺鷥》第9題)
【參考答案】:運用反復的手法,強烈地表達了作者闊別多年又見鷺鷥的驚喜;從回憶到現(xiàn)實景色,承上啟下;照應題目。
【試題解析】:本題作答先要聯(lián)系上文第五段探尋鷺鷥離去的緣由,極其痛心,此處“又見鷺鷥”的反復,自然強調闊別多年又見鷺鷥的驚喜,同時從結構上來看,本段從上文的回憶過渡到又見鷺鷥這一現(xiàn)實,并點題。
3.請分析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妙處。(2011年四川卷《銹損了的鐵鈴鐺》第17題)
【參考答案】:以勉兒淚落鈴鐺這一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收束全文,呼應題目;深化主題,含蓄蘊藉,余味無窮;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勉兒對爸爸的懷念和傷痛之情。
【試題解析】:分析詞句的妙處,一是要把握此句的位置,是篇末;二是要把握全文的主旨;三是要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從內容、結構情感方面加以思考。
但是,在詩歌鑒賞的實際活動中,有時并不能完全依賴和相信千百年來因襲下來的傳統(tǒng)意象的固定含義。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遭遇、不同身份的詩人,對于這些意象的運用和理解也不盡相同,導致意象的象征意義、比喻意義發(fā)生了變化,意象因此具有了多義性。我們以中國古典詩詞中極為常用的月、水、花等意象,簡單加以闡釋。
一、月的意象
月給了詩人美妙的靈感,詩人和月之間便有了不解之緣。在古典詩歌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月暗示空間距離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懷遠。在古典詩歌中,月往往和距離的阻隔產(chǎn)生聯(lián)系,因此,詩人往往用月來寄托思鄉(xiāng)懷遠的情感。例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即為思鄉(xiāng)懷遠的典型例子。再如: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王昌齡《從軍行》“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白居易《自河南經(jīng)亂……》“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等,都表達了這種情感。
2 以月暗示時光流逝、生命流逝。月升月落,月圓月缺。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傷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例如,李白《把酒問月》在短短的詩行中,卻發(fā)出了一連串長長的疑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這首詩一共七次出現(xiàn)“月”字,突出地表達了詩人時光不再、歲月流逝的生命感慨。這樣的例子還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明月貫穿古今,抒發(fā)了千古以來人類對時間的感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在李煜眼里,往事如夢,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地追憶。
3 以月暗示悲歡離合的情感。詩人筆下的月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lián)系。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其中的“愁”可謂到了極點。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其中的凄惻孤寂,令人怦然心動。錢起《歸雁》“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真是郁懷難耐,怨聲不斷啊。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用“殘月”象征離別的傷感。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用“秦樓月”暗示離別的傷感。上面的例子,都是以月象征悲涼的情懷,當然月也可以象征喜悅的情感。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二、水的意象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水的意象主要有這些象征意義:
1 以水暗示時間流逝。這種象征意義,或暗示時代變遷,或暗示歷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潮流,或暗示人生短暫、生命流逝,或暗示盛衰興亡的變化。例如: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白流”,王安石《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都以自然的流水來暗示時代的變遷;辛棄疾《鷓鴣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南鄉(xiāng)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都以流水象征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不可逆轉、不可阻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卷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以流水象征生命的流逝;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都象征盛衰的變化。
2 以水暗示送別、思鄉(xiāng)和愁緒滿懷。古人送別,往往發(fā)生在水邊。因此,水的意象就被詩人用來暗示送別。例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水急流”把朋友很快地帶走,因為朋友的離開,倍感惆悵,于是只能借酒消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用天邊滾滾長江之水的流淌,表達了友情的綿遠。
由于很多詩人有漂泊在外的經(jīng)歷,往往見水而生思鄉(xiāng)盼歸之情,因此,水的意象也用來暗示思鄉(xiāng)。例如,韋莊《江外思》“年年春日異鄉(xiāng)悲,杜曲黃鶯可得知。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江水直接引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柳永《八聲甘州》“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旅客思歸的凄苦心情,但是,故鄉(xiāng)渺遠,歸心難寄,他只能注視東流的長江水,將一腔思鄉(xiāng)之情傾注在無語的流水中。
3 以水象征女性和愛情。用水象征女性,在水邊向女性求愛,求而不得,于是水就成為了愛情的阻隔。在很多古典詩歌中,橫在男女之間的往往是一條不可逾越的水:《詩經(jīng)·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花的意象
花是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被歌詠的對象。花的意象主要有這樣一些象征意義:
1 以花暗示傷春、惜春的情感。以花暗示傷春、惜春的情感,這種象征意義,在古典詩詞中是最為常見、最為突出的。例如: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張先《天仙子》“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白居易《落花》“留春春不住,春歸人寂寞,厭風風不定,風起花蕭索”,這些都表現(xiàn)了傷春、惜春的感情。
2 以花暗示個人身世命運。落花的命運往往讓詩人想到自身的命運,于是,花的意象也就具有了暗示個人身世命運的作用。例如,《紅樓夢》中《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花與黛玉,難道不是同病相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