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遣詞造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教材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
首先我們語文教學必需把握好教材,以教材為中心,按照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來指導學生進行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
其次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和指導。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同學,要求不要太高,但必須句子結構完整,沒有語病,能夠鞏固他們已掌握的知識。對這類學生我們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他們的能力。而對于語文基礎掌握教牢固,有發展潛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勇于創新,不要限制他們的思維發展,要為他們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
二 、理解詞語
應用詞語,遣詞造句,就必需知道這個詞語的準確意思,引導學生與同義、近義、反義詞進行比較,辨析,使學生加深理解詞義,在遣詞造句時用詞更準確。例如:光臨和蒞臨的區別,蒞臨用于上級對下級的光臨,屬于客套的書面語。光臨多用于口頭語。如果是上級領導來我校視察工作,一個很正規的場合,我們就要用蒞臨一詞。又如:果然和竟然,這兩個詞意思相近,但是,它們也有一定的區別。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竟然它表示結果和預期相反出乎意料,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所以,我們在遣詞造句時一定要弄清楚這個詞的確切意思,不明白的可以借助工具書,這樣我們造的句才能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白。
三、詞語歸類
要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就必須讓他們盡可能的記住更多的詞語,怎樣才能記住更多的詞語呢?我想讓他們自己進行詞語歸類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之一。如寫人的的詞語吧,哪些是寫人外貌特征的,哪些是寫人內心活動的。又如哪些是寫景的,哪些是寫物得,哪些是寫場景的等等,把這些詞語進行歸類整理,以便我們能夠記住。這樣對于我們進行遣詞造句是很有幫助的。
四、加強練習
要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就一定要加強練習。在練習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目
1.說話練習
說話練習也就是通過口頭表達來加強練習,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所以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也要從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入手。
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說完整話、通順話、精彩話的能力。人的口頭語言有很大的隨意性,尤其是學生受家庭,社會中的語言環境影響,語言的隨意性更大。這就要求教師(不只是語文教師)在課堂內外注意,培養學生說完整話、通順話、精采話,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使之規范化。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所有教師在課堂內外與學生的接觸中,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效。
其次要通過語言訓練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利用班隊課和早會課的時間開展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競選小主持人比賽,競選班委干部和少先隊大隊部干部,組織一些小辯論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書寫練習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它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抓好寫作教學。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開展交流活動、指導觀察細節及深度剖析范例三方面,就如何指導學生遣詞造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遣詞造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57-01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是重點。因此,語文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遣詞造句是關鍵,學生只有具備了遣詞造句的能力,才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下面,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圍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個核心,從開展交流活動、指導觀察細節及深度剖析范例三個方面,對指導學生遣詞造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進行探究。
一、開展交流活動,碰撞思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輸和講授寫作方法,而應當在講解基本方法后,讓學生們自主討論,交流合作,讓學生不同的思維進行碰撞,進而他們了解不同的寫作思路,寫出各具特色的文章。比如,在布置學生寫“童年趣事”時,教師可先寫兩個相似的段落,讓學生比較哪個段落寫得好。段落一:我小時候喜歡搞惡作劇。一天,爸爸在放牛,我就想騙騙爸爸,于是就對他說:“爸爸,不好了,咱家豬從圈里跑出去了。”段落二:我小時候喜歡搞惡作劇。一天,我在豬圈旁玩,遠遠地看見爸爸在放牛,就想騙騙爸爸,便急匆匆地跑過去對爸爸說:“爸爸,不好了,咱家豬從圈里跑出去了。”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各自的看法。同學們很快加入了小組討論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學生說第一段好,語言簡潔,敘述清楚;有的學生說第二段好,寫得細致生動,“急匆匆地跑過去”體現出真實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經過一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第二段好,值得借鑒和學習。
在指導學生遣詞造句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遣詞造句對于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作用。這樣,能促使學生在自己寫作時注意運用合適的詞語,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指導觀察細節,凸顯特征
寫作源于生活, 因此,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應該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細節描寫可以凸顯事物特征,提高文章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比如,在指導學生描寫“認錯”(小明做錯事被班主任叫去辦公室)這一場景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寫出小明緊張不安的心理。教師要強調應注意描述細節,表現人物心理。為了讓學生有直觀印象,教師可以舉出幾個具體的細節描寫例子。神態描寫:他臉色通紅,低著頭。動作描寫:眼睛時不時地往上瞄,雙手不斷地搓著,非常緊張地站在老師面前。心理描寫:心里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想:“老師這么久不說話,難道是要告訴家長嗎?我回家又要挨老爸的揍了。不行,還是我先認錯吧。”語言描寫:小明臉上出現一絲尷尬的微笑,說:“老師,我錯了。”經過教師詳細的講述,學生們清楚地感受到小明被老師批評時的緊張不安,也體會到細節描寫的重要性。
在指導學生遣詞造句時,教師應該注重細節描寫的指導,讓學生們體會到細節描寫對于描述事物特征的重要性,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寫作時也應注意細節描寫。
三、深度剖析范例,學會反思
模仿借鑒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挑選出好的范文,對其進行深度剖析,讓學生們體味其中的妙處,并學會反思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比如,讓學生以“家燕的遭遇”為話題進行寫作時,教師可以挑選一段文字讓學生進行學習:“星期六傍晚,天陰沉沉的,還不時飄著細雨,幾只家燕在馬路上無憂無慮地嬉戲著。突然,一輛大貨車呼嘯而過,我的心一緊,禁不住閉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只見大貨車已消失在雨中,一只家燕倒在血泊之中。它的眼睛緊閉著,嘴里不停地著,羽毛被雨水打濕了。望著那只奄奄一息的家燕,我非常傷心。”文段給出后,教師引導同學們進行深度剖析。段落首句描寫天氣情況,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氛圍,家燕無憂無慮地嬉戲與后來被大貨車碾壓形成強烈的對比;后來對家燕、羽毛打濕的細節描寫,突出表現家燕的凄慘遭遇;最后對作者心情的描寫,更渲染了家燕的悲慘命運。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述,學生們明確了范例的可取之處。
在教授學生遣詞造句時,教師可以講述經典范例的可取之處,讓學生在寫作中加以借鑒和學習,進而提高寫作能力。這樣做,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更好地進行改進,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進行遣詞造句。可以從開展交流活動、指導觀察細節及深度剖析范例三個方面,具體對學生的遣詞造句進行有效指導。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激活思維,學會反思自己寫作中的不足,要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抓住事物特征,準確運用細節描寫。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剛.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小學語文,2009(12).
關鍵詞:作文 用詞造句 語言
作文時,怎樣才算用詞準確、生動呢?對此,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說:“描寫事物,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動作,唯有一個動詞;要看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這段話是說:要描寫一個事物、一個動作或一個事物的性質,就只能用這個詞而不能用別的詞;如果還能夠用別的詞來替代的話,那就說明所用的這個詞還不夠準確、貼切。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得更明確:“語言藝術家的技巧,就是在于尋找唯一需要的詞的唯一需要的位置。要找到唯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詞,并將這個詞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這樣,所選用的詞就算是準確、生動的了。一旦找到了這樣的詞,事物的特c自然也就被凸現出來了。”
講到這兒,我們一定會從中悟出:動筆作文或寫后修改時,要做到用詞準確、生動,就要把功夫花在對意思相近的詞語的“比較、推敲、尋找、選擇”上。這個過程,就是錘煉詞語的過程。既然是“錘煉”,就不是一次能夠做到的,它需要一個反復多次地推敲、選擇的過程。要學會連續想到幾個意思相近的詞語,然后通過反復地推敲、比較,最后從中選擇出一個最符合事實,最能恰當地反映客觀事物特點,最能貼切地表達自己心里感受,最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詞語。這樣,就能把語言寫得既準確、又生動了。
大家讀讀下面這段話,想想文中哪些詞語運用得不夠準確、妥當,如何改正:
我從同學那里要來幾條小蠶,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高興地急忙向家里走去。我一到家,就急不可待地摸出一個紙盒,把心愛的蠶寶寶放了進去,然后來到路邊的小桑樹旁,扯了一把桑葉給它們吃。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寫“我”對蠶兒的喜歡。因此,“拿”應換成“捧”,這樣更能突出“我”對小蠶的喜愛,也和“小心翼翼”相照應;“高興地急忙”應改成“興沖沖”,這樣文字簡練了,而且既強調了迅速,也包含了高興的意思;“摸出”應改成“找出”,這樣可以更好地說明“我”對蠶兒的喜歡――就是一個紙盒,也要仔細去準備;“扯”應改成“采”,這樣就把“我”喜愛小蠶、認真挑選桑葉的意思表達出來了。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段話,體會一下哪些詞語運用得準確、生動:
每當天空漸漸地撩去那黑色的面紗時,東方便飄起了一朵朵紅色的云霞。隨著紅霞的出現,太陽慢慢地、慢慢地透過云霞,露出了早已漲得通紅的臉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張望著大地。
這段景色描寫很美,飽含著作者濃濃的喜悅之情。描寫中,作者特別注意錘煉詞語,如“撩”、“飄”等字詞用得就十分準確、生動,既貼切地表現了天空漸亮的情景,含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歡悅,又很新穎,給讀者留下更多的聯想。
最后,提醒同學們,要做到語言準確、生動,就必須要注意如下幾點:
1.思想上一定要重視。錘煉詞語這種基本功不是一兩天就能練好的。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思想上重視,有練好的決心,再掌握一些錘煉語言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會形成這種能力。
2.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知識。一個人生活知識豐富,語言才會豐富。見聞狹隘的人,哪有可能掌握大量詞匯呢?腦子里對某種事物毫無所知,又怎能對它進行準確、生動地描繪呢?
中國當代作家秦牧曾舉例說:作品中常見有人寫“我聽到幾只不知道名字的鳥兒在歌唱”或者“院子里盡是沒有名字的雜草”這些句子,讓人感到很不舒服。要是你能夠知道那鳥兒是百靈、畫眉,還是黃鶯、繡眼兒,不是比你這樣寫法要具體得多嗎?那些草兒總不會沒有名字吧!它們也許是蟋蟀草、狗尾草、鬼針草、蒲公英,要是你能舉出幾樣,不是可以給人以較多的形象感受嗎?
3.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收集詞語,積累詞匯。平時讀書、看報時,應當有意識地把好詞佳句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反復研讀,透徹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應用范圍。
4.要養成仔細檢查、善于修改的好習慣。一旦發現有用詞不當之處,就要馬上改正,還要想一想這個詞一般和什么詞互相搭配,在句子中處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從而掌握有詞的規律。
是啊,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有豐富的詞匯、語言。對動物、植物描繪是這樣,對任何事物的描繪,道理也是完全一樣的。
【關鍵詞】提升 高中生 寫作水平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82-01
寫作是抒發真摯情感的一種方式,寫作是描寫美麗景致的一條途徑,寫作是訴說曲折事件的一種方式,寫作是講述離奇故事的一條途徑……寫作將心中的真摯情感一“吐”為快,寫作將眼中的別樣美景一氣“寫”成。寫作本是一個讓人愉悅幸福的過程,寫作本是一段讓人輕松愜意的經歷,寫作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部分高中生害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一些高中生竟然夸張地認為:寫好作文難于上青天。寫作文真的有那么難嗎?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學生覺得寫作文難歸根到底還是學生不會寫作文,追本溯源還是教師沒有教會學生寫作文。那么,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提升高中生寫作水平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筆者將在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高中作文課堂教學實際,淺顯地談談提升高中生寫作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讓學生學會立意且立意要新
寫作文肯定要立意,意好比作文的靈魂。無論是作文中整段成篇的敘述,還是作文中濃墨重彩的描寫都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思。因此,立意對寫作至關重要。立意新穎的作文會讓人受到心靈上的震撼,立意新穎的作文會讓人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如在教學蘇教版高中一年級語文《落日》這一課時,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作者立意之新。初讀文題,學生會猜想作者可能在文章描寫落日美景。作者要么會描寫黃昏時迷人的天空景致,要么會描寫夕陽下醉人的大地景象。然而,學生在深入地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才幡然醒悟:原來作者是在敘述自己有幸目睹中華民族洗凈七十多年奇恥大辱,讓中國人民永志不忘的,簡單、莊嚴而又肅穆的重要時刻――日本帝國主義向聯合國簽署投降書的歷史時刻……在學生學會立意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就會從獨特的視角去觀察生活,他們就會用別樣的思維去思考生活。通過以獨特的視角觀察生活和別樣的思維思考生活,他們在寫作時就能夠提出新觀念、表達新思想,新穎立意。
二、讓學生學會選材且選材要實
寫作文必定要選材,材好比作文的血肉。無論是選擇議論文中佐證論點的論據材料,還是選擇記敘文中表達思想的事件材料都要以實為主。據實選材是寫作的重要前提。選材務實的作文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倍感親切,選材務實的作文會讓人讀起來覺得百讀不厭。如在教學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這篇文章時,學生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作者選材之實。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寫了自己兒時感受到的江南冬日的印象――一種明媚的情調,接著描寫了自己在成年后感受到的閩南的冬日的印象――南國的長春……在學生學會選材之后,他們就會在生活中有意積累方方面面的典型性材料,他們就會在生活刻意記載點點滴滴的代表性的事件。通過積累方方面面的典型性的材料和記載點點滴滴的代表性的事件,他們在寫作選材時就會信手拈來,據實選材。
三、讓學生學會謀篇且謀篇要巧
寫作文一定要謀篇,篇好比作文的骨骼。無論是寫景抒情、寫景言志的記敘文,還是表達思想、陳說觀點的議論文等等都要進行巧妙地謀篇布局。巧妙謀篇是寫作的必要準備。謀篇布局合理的作文會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謀篇布局巧妙的作文會讓人讀起來嘖嘖稱奇。如在學習《落日》這片課文時,學生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作者謀篇之巧。文章開頭交代了事件發生的時間: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發生的地點: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密蘇里]號上。事件:日本代表向聯合國簽署投降書。接下來作者詳細敘述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簽字前穿梭如織的小艇載著各國官兵紛至沓來;代表到了是樂聲不斷、笑聲不絕的歡樂喜慶場景……在學生學會謀篇布局之后,他們在寫作實踐過程中就會熟練運用常規的謀篇布局之法。在熟練運用常規謀篇布局之法的堅實基礎上,他們就會逐步學會創造性布局謀篇,學會巧妙布局。
四、讓學生學會遣詞且遣詞要準
寫作文必然要遣詞,詞好比作文的皮膚。無論是描繪美麗的自然風景,還是描寫曲折的心理活動,無論是表達鮮明的思想觀點,還是抒發真摯的思想情感等等都要進行準確地遣詞造句。準確遣詞是寫作的必然過程。遣詞造句準確的作文會讓人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圖,遣詞造句優美的作文會讓人猶如走進作者所處的意境。仍以《江南的冬景》這篇文章為例,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學生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作者遣詞之準。作者在描寫江南冬日的早晨景色時這樣寫道:“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這一句描寫出了江南冬日的晨霜多、白、厚的特點。又如“……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將“桕子”比作“梅花”,“桕子”之美不言而喻……在學生學會遣詞造句之后,他們在平常的閱讀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揣摩一些好詞的用法,他們在平常的閱讀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的思量一些佳句的妙處。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將這些好詞佳句“別有用意”的積累起來,以便在寫作時準確地遣詞造句。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寫作。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文章的的立意之法,并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實踐立意之法,在熟練運用的基礎上學會新穎立意;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選材之法,并讓學生養成在生活之中積累素材的習慣,在豐富積累的基礎上據實選材;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謀篇之法,并讓學生在寫作練筆過程中反復實踐,在反復實踐的過程中學會巧妙謀篇;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遣詞之法,并讓學生在平常閱讀之中揣摩遣詞造句的手法,在深刻領悟的基礎上準確遣詞。概言之,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要讓學生學會寫作文,克服畏難情緒,借此不斷提升高中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熊小燕.淺議提升高中生作文寫作的方法.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4年02期
初中生 口頭語言 表達能力
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應重視學生語文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于提高提高初中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師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那么,語文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筆者對此淺談如下幾點:
一、加強對語言表達能力的理解
所謂的表達能力是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和閱讀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各種學習能力和智力的綜合反映。人們通常認為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是組成表達能力的兩個主要方面,并認為寫作訓練即是書面表達,而演講、辯論等則為口頭表達。因此許多人都將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絕對的孤立、區分開來,其實,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都是語言表達的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語言表達要合乎邏輯。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質量的高低首先取決于其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的流暢性和準確性都是建立在合乎邏輯的基礎之上的。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表達就是將思維結果用語言表述出來的過程。可見,思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表達能力。
其次,語言表達要得體。“得體”就是能根據不同的場合、對象、目的來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內容和方式,從而準確無誤的傳達自己的觀點,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語文學科有一句常話: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境。這句話點明了語境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表達是否切合語境和得體事衡量語言表達好壞的一個標準。因此,我們在表達、交際時,根據具體的語境來表達非常重要。
最后,語言表達要生動。在合乎邏輯而又得體的基礎上,如果能綜合使用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能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各種修辭手法;能變換使用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多樣句式;再用優美的言詞來加工修飾,這樣勢必能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這就是“生動”的感染力。
二、提高初中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
1、提升教師的口語素質
語文教師自身的口語素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流暢連貫,具有節奏美、音樂美、情感美,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模仿學習教師的發音運氣、語氣語調乃至遣詞造句。久而久之,學生的口語能力定能提高。因此,教師應努力使用規范性的語言,并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語文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較高的語言素養,才能更好地引導、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
2、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不僅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朗讀是語言和知識積累的過程,每天堅持朗讀10分鐘,熟悉語感,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尤其重要。跟讀課文磁帶是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的有效手段。背誦課文能幫助學生在腦子里儲存詞匯和習慣用語,形成快捷的語流和語感。筆者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背誦一兩句,并在班上作一周一總結,表揚先進者,鼓勵后進者。
3、加強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進行口語交流時,除要求運用標準規范的普通話外,在用詞方面一般要求通俗易懂,無方言詞,生動形象,用詞準確,并且要句子完整,句式準確。影響初中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美詞佳句積累少、對詞義理解不準確、思維不敏捷,組詞慢、缺乏固定的句式,常有病句等。要克服這些問題,首先要求學生注重平時的積累,多讀、多背、多記、多摘抄。語文課本里大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用語準確、生動,文句暢達、優美的句子很多,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熟讀、背誦,把這些精詞妙句、佳段名篇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增加口語詞匯量,豐富大腦的語言庫存。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向人民大眾學習語言,學習那些新鮮活潑富有時代氣息和生命的語言,以增強口語表達的豐富性。其次,要從詞義和句式兩方面入手,對詞義要理解準確,最主要的是勤查工具書,然后多記多用,記熟了用熟了,說話時遣詞造句也就準確了。平時學到生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口頭造句訓練,或者訓練學生連詞寫段等。對于句式,先要掌握有哪些常用句式,然后掌握各種句式的特點,并按特點造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語氣,在說話時要掌握好各種語氣的語音特征才能取到良好的表達效果。最后,培養初中生遣詞造句能力,還應訓練其組詞思維的敏捷性。訓練的方式,可采取由慢至快,循序漸進,分階段限時說話的方式。通過外顯的說話速度來反應內隱的組詞思維速度。只要能夠經常訓練,思維自然就會敏捷。
4、抓好第二課堂的指導,加強口語實踐。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遣詞造句、連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一、從讀入手,以讀促寫
以讀促寫首先要做到大量閱讀,不僅要多讀,還要熟讀成誦。在閱讀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表情達意的方法,使他們懂得怎樣選材、怎樣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文章獲得這些積累呢?這就需要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仔細認真、勤思多想的好習慣。在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通過理解詞句指導學生掌握遣詞造句的規律,通過朗讀、熟讀、背誦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另外,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教師要遵循兒童年齡發展的規律,把握教材特點,開發教材資源,努力構建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設計他們感興趣的閱讀形式,幫助他們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
二、勤寫勤練,以寫引讀
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只有讓他們經常動筆、反復運用,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一些寫作方法。
首先,學習觀察方法。由于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從閱讀課文中去學習、借鑒作者的觀察方法。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種植物”時,我先引導學生復習《高大的皂莢樹》,從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一是從整體到部分層層認真觀察,二是在觀察中抓住事物的特點。然后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用這兩種方法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花并寫下來。其中,有一位學生這樣寫“紅玫瑰”:“墨綠色的莖上長滿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誰也不敢去惹它。枝條上長滿了齒形邊的葉子,葉子是綠色的,剛長出的卻綠中帶紅。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生機勃勃。葉叢中,枝頭上花兒昂首怒放,顏色是那么紅、那么濃,沒有一點雜色,簡直像燃燒的火焰。……湊到花前聞聞,清香陣陣,那是散發著詩意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么嬌媚、可愛的玫瑰花啊!” 小作者的觀察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而部分的觀察也是有序的――從莖到葉再到花,表達時也做到了有主有次。由于他在觀察時態度仔細、方法得當,因此把玫瑰花寫得逼真傳神。
一、熟讀成誦
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熟讀成誦,廣泛閱讀,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出自名家之筆,文質兼美,情感豐富。對于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師可要求學生反復地欣賞,讀出其中的韻味、體驗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誦。例如:《匆匆》中,有“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中,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通過背誦,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好詞佳句,精美語段,不斷充實了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進一步領悟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精妙,悟出表達方法的巧妙,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品味揣摩
咬文嚼字,品味語言是語感訓練的關鍵環節。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揣摩品味,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錘煉學生的語感,使其有所感悟。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的理解力。由此,我們在課堂上要著力引導學生推敲詞句,鉆研文本,通過文字與作者、老師進行對話,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以此來培養語感的靈敏度。學生在邊比較、邊揣摩、邊品析的過程中,發現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語的特性。“惟有這樣的閱讀,才能發掘文章的意蘊,沒有一點含糊,也惟有這樣的閱讀,才能夠養成用詞造句的好習慣,下筆不致有誤失。”
三、喚起想象
豐富的想象是培養語感的“催化劑”。想象的過程可以促使學生調動知識儲備,還可以使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表象形式。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正確引導,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抽象的、干巴巴的文字想象成豐富的畫面,感受形象,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從而達到領悟感情的目的。
一、加強誦讀,獲取真切感受
誦讀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獲得語言學習經驗的領悟與積累。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符合閱讀規律,“讀”而不思則罔。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①生理視線。即眼睛的視線,用它來準確接收文本的書面信號;②心理視線。即心靈的視線,用它來體味文本的內質涵義。
同時,我們還應教會學生掌握兩種操作方法:①是外顯的,運用語音和語調,再現作者的言語氣勢;②是內隱的,運用學生思維和心智,重構文本中的生活原型。
即讓學生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一邊展開聯想和想象,學會在頭腦中“過電影”。通過目視、口誦、耳聞、心惟,多種感官聯合加工,使符號、語音、意義、表象等緊密聯系,有機結合,使語言文字所表述的人、事物、事實、現象等融會成完整、連續的生活畫卷,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動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對語言文字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觸摸與感受,逐步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會文章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如教學《落花生》中“議花生”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領悟花生的精神,父親那意味深長的一番話,我采用范讀、分角色朗讀、自由讀等形式,在誦讀中進行感悟,才能使學生產生與作者較一致的情感,體驗成功的愉悅。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二、自主學習,領悟讀寫規律
注重學生“自我感悟”,應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結構,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提出問題,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這要注意三個“給予”。
1.給予時間。只有足夠充足的時間,才能保證所有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才能使學生從中確有所悟。
2.要給予任務。任務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也使學生的思維不至于遠離教學目標。
3.給予指導。教師要根據反饋的信息,認真抓好“強化”“引路”“矯正”。“強化”是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其產生成功的愉悅。“引路”是對學生自悟困難處多設鋪墊性的問題,使之拾級而上。“矯正”是當學生理解不正確、訓練不到位時加以糾正和補充,促使其達到目標。
讀寫規律不能由教師授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需要領悟的規律有很多,大致可分為這兩個方面:領悟文本遣詞造句的規律,如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傳神,造句的生動、形象等;領悟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如體會文章段落結構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圍繞文章主旨來選材的等。
體會遣詞造句的規律,可采用比較、揣摩、賞析的方法,經過增刪字詞、調換順序等,學生自會領悟到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所在。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則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顧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路。如教學《雷雨》一文,把文中好的句子,進行評析,積累其中的好詞好句。在學習完內容后,再讓學生抽筋剝皮,歸納出作者的表達方式是先寫雨前,再寫雨中,最后寫雨后的情景。在領悟了這個規律之后,學生就能遷移運用,進行大膽想象,寫出結構相同的一段話來。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感悟”的過程。方法是自己歸納的,規律是自己發現的,這就有利于學生在課外得以運用,使之鞏固。
三、開展課外閱讀,增加語言積累
感悟是一個思維過程,思維活動要依賴于閱讀,增加積累是學生“自我感悟”的關鍵。語言積累越豐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強。
要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必須把課堂精讀與課外泛讀結合起來。課堂精讀是基礎,知其要領,悟其方法;課外泛讀是發展,是化為技能,養成習慣。如在學完《珍珠泉》一文后,我給學生出示了與此文有關的《歌溪》,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材料。擴大了閱讀量,語言的積累也必然豐富了,學生“自我感悟”能力隨之也必然提高。
四、引導貼近生活,豐富生活經驗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遵循先輸入后輸出的教學原則,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英語寫作能力訓練,從以下幾點人手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1)擴大詞匯量。如果詞匯太少就無法表達清楚,因此除了和本單元有關的詞匯以外,本周所閱讀的文章中的新詞也要求大家記憶并進行小組內考試、詞匯比賽等,來豐富詞匯量,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2)在課外閱讀中,積極地挑選文章的地道英語短語,優美句式,或片段進行背誦,打好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許多學生認為自己的語感增強了,寫作時可以較自由地使用語句了。在接下來的語言輸出中,我首先采用一句多譯、句型轉換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要特別注意的是減少漢語式英語的表達錯誤,教師可通過展示錯誤句型、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針對高中英語寫作基本分為話題作文、書信、通知和便條等幾種形式,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活動時首先要讓學生弄清各種題材的寫作模式,做到行文標準規范。然后在確定好一個話題后做到審題細致,弄清要點。所選擇的詞匯要準確,寫的句子要盡量使用地道的短語和句型,詳略得當,表達清晰。有句熟語叫“字好文一半”,這說明考生能否寫出一份整潔的卷面會直接影響到閱卷老師的印象,繼而影響到考生的成績。那些字跡潦草不清,隨意涂改的文章分數會降低一個檔次甚至更多,所以把書法訓練作為平常嚴抓的項目是非常必要的。
在課堂上進行寫作練習時,我先確定一個符合學生寫作水平的話題,如“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等。首先讓學生就一個話題進行自由討論,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列出優點,另一組列出缺點。先在小組內收集好句子,然后把滿意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待兩組列完句子后,相互交換討論另一組的句子是否恰當。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發言,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完善各自對這篇文章的構思。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獲取大量有用的句子,擴展思維,豐富語言。
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15分鐘的時間進行寫作訓練,教師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找出兩篇優秀的文章進行點評。具體做法是把作文投影到大屏幕,和全班學生一起欣賞評論。先從文章結構是否緊扣議題入手,再看遣詞造句是否應用了地道的英語表達,并標畫出優美、得當的句子以供大家學習。讓學生從中學會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以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課下對學生上交的作文,要盡快地批改、反饋。在卷面上標出表達準確或不恰當的地方,下節課就學生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集體講解、討論,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糾正錯誤,發揚優點。最后,可以把優秀的范文集成冊子,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推動力。
以上是我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我把它總結為四點:(1)審題。審清題目要求,包括文體、題材。(2)注重遣詞造句。所用詞匯短語和句型一定要準確,多模仿日常積累的優美句子,注意人稱、時態和語態等的一致性和行文的連貫性等。(3)為了使文章連貫,要恰當地使用連接詞,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In my opinion,As fas I’m concerned.Take sth into consideration etc.(4)書寫要細心、工整,避免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