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園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正如其它的管理工作一樣,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也應該具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首先,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之所以要管理每一個學生,之所以要對幼兒這個特殊群體進行相應的管理工作,目的之一就是為其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學生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我們在培養學習習慣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生活習慣。再次,幼兒的管理工作應該寓教于樂。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些幼兒園的學生一無生活經驗,二無相關的知識,所以對他們的管理工作只能寓教于樂。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其管理,既能保護學生自尊心免受傷害,又能使學生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接受管理理念。特別是,這種寓教于樂的管理方式更能為幼兒與其家長廣泛地接受。最后,幼兒園的管理工作應該有系統化的制度。所謂系統化的制度是指幼兒園的管理內容要涉及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相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還是相對學生的生活而言,涉及到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與之相對應。幼兒園管理制度的系統化還有另一層含義,即每一個幼兒園的任課老師都是幼兒園管理制度的具體實施者。無論是幼兒園的領導,還是幼兒園的普通老師,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管理好每一位幼兒園的學生。有且只有這樣的系統化的管理,幼兒園的學生才能健康地成長。
二、兒歌在幼兒園管理中的實踐分析
(一)兒歌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眾所周知,有許多優秀的兒歌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上課鈴兒響,鈴兒響,小玩具,放一旁。端正坐,排成排,認認真真來聽講,來聽講。這是一首名為《上課》的兒歌作品。在這首兒歌中,不僅指導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玩具放在書桌的一邊,而且還對學生的坐姿、聽課的態度做出了具體的要求。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從幼兒時就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身板挺直,還有什么學不會的呢?從語言的角度講,這首兒歌不僅瑯瑯上口,而且通俗易懂,學生在吟唱的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它的內容,從而為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二)兒歌與學生的生活習慣兒歌不僅是我們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媒介,而且它還是我們培養學生生活習慣的憑借。例如: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穿衣服,脫鞋襪,勤勞聰明人人愛。這是一首選自《中國嬰幼兒教育風》的名為《穿衣歌》的兒歌作品。在這首兒歌作品中,兒歌的作者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可謂是煞費苦心。在歌詞中通過對“手”的贊美,號召幼兒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自己穿衣,自己脫鞋襪,這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并沒有什么,但對于一個幼兒,特別是生活在獨生子女環境中的幼兒來說,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三)兒歌與學生的知識獲取兒歌的吟唱,既要達到培養學生生活習慣的目的,又要達到學生獲取相關知識的目的。這也就是說,寓教于樂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樂中學到相關的知識,另一個方面是在歡樂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對于前者而言,兒歌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卷卷袖子來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細細水流沖沖手,肥皂香香來洗手,手指一定要洗凈,最后用水沖干凈,我的小手最潔凈,吃飯香香不生病,我的小手最潔凈,我是健康小衛士。這是選自《幼兒學習網》上的、一首名為《洗手歌》的兒歌作品。在吟唱這首兒歌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首先獲得相關的衛生知識。所謂衛生知識就是指通過詩歌的吟唱使學生明確衛生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在吟唱這首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學會如何洗手的方法。在洗手之前,要卷起自己的衣袖,然后擰開水龍頭,再用肥皂來清洗。最后,這首兒歌還教會了學生節儉的生活意識。例如那一句看似普通的“細細水流沖沖手”,不僅說明了洗手的時候要節約用水,而且還強調了用“流動的水”來清洗的效果。一首兒歌可能涉及到學生生活的各方面,我們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針對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兒歌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從而把兒歌對學生的管理作用發揮到極致。
幼兒園園長的人文管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確自己的職責。在幼兒園中,園長最重要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根據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的研究,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表現為10種“角色”。這10種“角色”分為三大類:人際、信息和決策方面的角色。人際角色包括:掛名首腦、領導者、聯絡者;信息角色包括:接受者、傳播者、發言人;決策角色包括:企業家、資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談判者。在這10種角色中,并沒有顯現出領導者身先士卒的角色特征。因此,園長要時刻明確自己的管理者身份。而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是發揮管理的效率。不僅如此,園長是整個幼兒園最高的決策者與執行者,無論是幼師的選用,還是幼兒園教學的目的和主題都需要園長進行把關。幼兒園園長的人文管理更加需要園長具有非常高的職業道德感和使命感,能夠在各個方面有非常高的素質,為園所帶來不一樣的管理風氣。
二、什么是人文管理
人文管理是指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諧地進行不同層次的管理,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文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主題的管理,而不是僵硬以及冰冷的制度管理。其最重要的是激發個人的創新與發展能力,培養具有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個體。幼兒園的人文管理主要是針對幼兒與幼師二者,即園長是否充分尊重每一名幼兒的個性發展,是否充分發揮了每一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三、幼兒園園長對人文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原本自身缺乏人文精神
一次,全世界的諾貝爾獲獎者在法國巴黎聚會。有記者提問當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主卡皮查:“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里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讓人意外的是,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記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數家珍地說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幼兒園的管理以及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園長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然后在具體行動上去落實。不少園長對人文管理存在誤區,對人文管理的認識不夠透徹,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認真貫徹執行。而園長的所作所為不僅能夠影響教師,還會通過教師的言行進一步影響到幼兒。
(二)園所缺乏人文氛圍
不少園長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或者是把自己高高地放在一名園內最高領導的位置上,沒有和幼兒園的教師打成一片,也沒有和幼兒一起做游戲,關心他們。幼兒園的管理完全按照制度去執行,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園長的工作量,但是這樣一來卻拉開了園長與教師以及幼兒的距離,使得園長變成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變成了不易親近的領導。怎么能夠把幼兒園的人文關懷做好呢?因此,園長應做好人文管理工作,起到帶頭作用。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人文精神都是一所學校的最高內涵與發展前行的動力,并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三)沒有制定人文管理的制度
一些先進、有管理經驗的園長,不僅能夠獲得教師以及幼兒的喜歡和尊敬,而且園所所取得的成績也是非常突出的,可在社會上獲得不少先進和榮譽稱號。這些園長看起來不務正業,想法天馬行空,一周難得在幼兒園見到幾次,如今天到這里開會,明天到那里講學,空閑了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看書。幼兒園的運轉自有相關人員各司其職,真正的管理者似乎不存在。
四、幼兒園園長如何加強人文管理
(一)園長自己要加強人文管理的認識和學習
園長要不斷學習、探索新的管理經驗。意大利著名的幼兒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通過自己不斷摸索和創新,創造了蒙臺梭利教育教學體系,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蒙臺梭利的教學核心主要是幫助兒童的生命自然成長與完善,讓他們達到人格、心理、智力等方面全面發展。作為幼兒園的最高管理者和決策者,園長的思想深深地體現在幼兒園的各個方面。因此,園長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探索對幼兒的人文管理方法。
(二)加強對幼兒以及教師的人文管理
加強對幼兒的人文管理,最簡單以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向幼兒傳播人文知識、人文故事等知識。此外,園長可以定期邀請一些人文方面的專家到園所,開展知識講座,開闊幼兒的知識面。園長還可以訂閱一些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動漫書籍,讓幼兒從小形主義思想,對人文方面進行一些思考與探索。除了幼兒方面的文人管理,幼兒園最重要的還有教師。她們是知識的直播傳播者,因此她們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幼兒未來的發展。加強幼兒園教師的人文管理,首先必須加強教師的人文素質。園長可以不定期舉行人文知識的培訓,并在教師進入幼兒園教學的時候,把這一項內容列入教師考核的標準之中,從而進一步加強教師的人文意識。
(三)園所營造人文的氣氛
無論是培養幼兒以及加強教師的人文素養,還是在培訓管理上,都需要在園所創造一種人文管理的氣氛和氛圍。最簡單的便是在園所的設計上,加強人文知識的具體體現。比如,園所的墻面可以設計并張貼一些古代著名思想家以及文學家的書畫作品,不一定要寫的或者畫的有多好,關鍵是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時不時通過現場教育的方式,告訴幼兒這些先賢的事跡,讓幼兒從小就有這種思想和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在幼兒園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長年累月的累計下來,對幼兒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幼兒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進步,不斷成長,最終使整個園所的人文管理得到提升。
五、結語
一、材料的突破
在材料的準備方面,我們改變過去由教師包辦的做法,放手讓幼兒參與,使幼兒成為環境建設的主人。準備的材料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1.品種多:材料不限于一幅圖、一堆玩具,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物品都成為數學環境的材料,如自然類材料:石子、樹葉、沙、水、土等;成品類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計算器、七巧板、撲克、算盤、時鐘模型、棋類等;輔助類材料:剪刀、紙、彩筆、橡皮泥、操作板、沙盤等;廢舊物品類材料:塑料泡沫、布條、線頭、廢舊盒子、塑料空瓶、包裝盒、小木塊、小石子、貝殼、火柴棒等。
2.數量足:提供的各類材料能滿足數人同時操作,這樣既有利于幼兒對環境產生興趣,又有利于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3.分層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難易結合、繁簡結合、單一與多功能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地、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例如,我們創設的“量的守恒”數學環境中,既有探索長度守恒的材料,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積體積守恒、液體守恒的材料,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項或多項去探索、體驗。
二、場所的突破
我們在創設數學環境時,不只著眼于活動室的一面墻、一個角,而是把幼兒周圍的所有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變單一為多種,變平面為立體,變視覺刺激為多種刺激。
1.活動室: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動室的墻面和角落。室內墻面有大有小,我們在設計時,根據墻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畫面,并在下方設有活動材料,供幼兒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動室的主墻上,布置有組成、加減、時間、空間、分類、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數學內容,下方留一塊空間,提供材料讓幼兒操作驗證。在利用活動室角落設計數學角時,我們注意到: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兒取放,每個數學角的內容既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又不斷更新。
2.盥洗室:結合幼兒愛玩水的特點,我們把布置活動室剩下的小塊兒吹塑紙剪成各種幾何圖形,供幼兒在盥洗室開展“水貼畫”游戲。幼兒只需將吹塑紙片放入水中濕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磚墻上一貼,圖形就牢牢地貼在墻上了。剛開始幼兒只是無目的地利用各種圖形進行簡單的拼貼、排列,后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開始有目的、有主題地根據圖形的特點拼貼、排序、分類,比較大小以及加減運算。幼兒在興致勃勃的“玩”中增長了知識,并且發展了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及觀察力。
3.廁所:幼兒在廁所中相對來說是比較放松的,因此,我們創設了一定的數學環境,以激發幼兒的“無意注意”,讓幼兒在自然、輕松的狀態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磚上用水將各種幾何圖形拼貼成一些可變換的圖案,讓幼兒觀察、操作。
4.樓梯:我們在樓梯上設計了各種顏色的數字及與之相對應的圓點,讓幼兒有意無意地去感知數序、序數、相鄰數。同時,把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及按規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內容也融到其中,幼兒在進進出出、上上下下樓梯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觀察力。
5.陽臺與走廊:陽臺與走廊雖然并不開闊,但它是幼兒經常玩耍的地方,所以,我們也充分利用了這一環境,如在地板上畫上“迷宮”“房子”,讓幼兒自由地游戲。
三、內容的突破
我們在創設數學環境時,力求以數學內容為主,但也根據實際情況,滲透社會、自然、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例如“自選商場”中,陳列著大小不同、種類多樣的商品,幼兒在“購物”時,要用到數學知識,同時,又可受到勤儉節約、不亂花錢、小朋友之間相互協作、謙讓等教育。再如,“手帕商店”的手帕全是幼兒自己設計,用幾何圖形繪制而成的,這不僅使幼兒掌握了幾何圖形的特點,還發展了幼兒手部小肌肉的動作,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
把豐富多彩的數學環境利用起來,是環境創設的主要目的,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設置法。例如,創設“自選商場”,供幼兒學習“3的加減法”時使用,讓幼兒扮演顧客,在“商場”里選購三種物品,教師扮演收銀員向幼兒提問,讓幼兒說出物品的名稱以及數量,再根據物品的特點列出加減法算式。
二、趣味游戲法。例如,在陽臺一角設置小型“保齡球館”,幼兒可自由去打保齡球,也可由教師設置一定的游戲規則,如:按要求的數量去擊打,按顏色去擊打,擊打后說出總數,按擊打結果編應用題,按一定規律排列球,等等。幼兒按規則去游戲,勝利了還可獲得一定的獎勵。再如,幼兒每人在數學角取一張小卡片(實物、圓點、數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數量與自己卡片上的數量合起來是5,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碰頭、碰碰腳、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肩膀等。幼兒在游戲中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三、多變操作法。例如,在走廊的數學角里布置數學內容,旁邊有供幼兒操作用的長短不一的毛線。幼兒可拿毛線當測量工具去測物體的長短,又可拿毛線任意繞在幾個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梯形,還可以用毛線任意擺成數字或組成有規律的圖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