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財政經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政經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政經濟論文

    第1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我們必須承認,我國財政金融行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并且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財政金融領域仍然存在一些風險,影響其發展水平和效果,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財政金融運行規劃不完善,尚存較大的完善余地

    財政金融領域的順利運行需要較為切實的運行規劃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然而,很多地方的財政金融運行規劃仍然存在許多不利之處,影響了財政金融的發展步伐,無法與社會經濟發展潮流接軌。比如,不同領域的財政金融規劃在內容上雷同之處較多,沒有體現出特色優勢,顯得軟弱無力。這樣,財政金融部門的職能沒有徹底全面的發揮出來,使自身的運營規劃缺乏可操作性,影響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財政支付轉移制度存在紕漏,調整力度仍然不大

    在當前形勢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借助全面科學的財政支付轉移機制才能提供應有的保障。然而,很多財政支付轉移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切實際的名目,而財政部門不愿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徹查這些不當名目。最終,金融部門都會按照相應的名目進行資金移轉,往往會引出很多違法犯罪行為,使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嚴重受阻。

    (三)財政金融與公共服務失衡,不利于自身發展效果

    財政金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占據關鍵性地位,但是,其發展也不能與社會其他領域互相孤立,否則各個領域或行業發展會處于失衡狀態。當今,我國公共服務及社會保障領域的資金投放力度仍然不是很大,重視程度有所提高,需要的資金到位率也不是很明顯。因此,政府的對外形象受損,公共服務能力也備受質疑。

    (四)地方保護主義仍然盛行,地域之間缺乏互惠

    財政金融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發揮著不言自明的作用。然而,財政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這樣,很多地域間的財政金融協調發展互惠行為少之又少。最終,不僅耽誤了新氣息進入地域財政金融領域,而且使當地的財政金融的發展眼光越來越狹隘,發展空間越來越狹窄,對我國整體財政金融發展水平造成較大的沖擊。

    二、化解財政金融潛在風險的原則及理念

    良好的財政金融環境是財政金融行業實現長遠健康發展的潛在競爭力。因此,風險化解工作需要及時展開,否則會貽誤財政金融的發展時機。當然,我們在化解潛在風險之前,不能懷揣盲目心理,而是要結合財政金融發展現狀,捋順一些科學先進的原則或理念,更好的指導風險化解工作。

    (一)科學確立指導思想

    財政金融的發展是社會普遍關注分問題,因此,其在化解潛在風險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運用科學的指導思想提供智力支撐。這就要求,財政金融發展要與我國的改革開放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等先進思想理論緊密聯系起來,用這些科學理論指導財政金融的運轉實踐,使財政金融具備科學的指導,打造屬于自己的競爭力。

    (二)客觀制定預期目標

    財政金融的發展不能埋頭苦干,而是要設定一個預期目標,并在完成這一個目標后,完成下一項目標,確保目標方面的“各個擊破”。因此,化解財政金融的潛在風險,不應過多的喊口號,而是更多的看實際,否則,財政金融的運行環境會遭到嚴重破壞。當然,這些目標的制定要科學客觀,不能與財政金融發展現狀嚴重脫軌,而是要在綜合考慮社會發展背景、經濟形勢、自身成果等因素的基礎上來實現科學制定。

    (三)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

    化解各種潛在風險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因此,財政金融工作必須打破陳規,重新審視地域發展實際,在對客觀狀況全面了解和掌握的狀態下,把握住時展的脈搏,積極推行與時俱進的精神,在風險化解過程中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踏踏實實做好創新工作,以便在財政金融建設中做好文章。最終,在財政金融領域實現有效疏導、順暢管理、穩步運營,為促進自身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化解財政金融行業潛在風險的有效策略

    面對財政金融行業存在的潛在風險,我們必須及時進行理性分析,并落實好應當遵循的嚴重或理念,使風險化解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并確?;庑Ч?,使財政金融行業實現穩定長遠的發展。

    (一)完善財政金融運行規劃,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財政金融的大力發展,需要財政金融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注意潛在風險的存在及存在形式。這樣,很多不利之處在日常工作中就會得到非常明顯的體現。比如,很多領域的財政金融規劃未能在內容上彰顯屬于自己的特色,反而處于普普通通的狀態,這就要求財政金融部門做好宣傳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從而保障財政金融的各種風險被及時察覺發現,并保證被瓦解在最為基本的環節,使規劃內容更加科學根據可行而又步伐特色。

    (二)構建科學的財政支付轉移機制,增幅調整力度

    財政金融為社會各個領域都提供著非常有力的保障。因此,財政金融領域要及時建立起一系列科學可行的財政支付轉移機制,并在財政與金融領域實現協同操作,使操作流程更加方便快捷。當然,針對一些不切實際的支付名目,財政部門要及時進行調查,使支付信息更加客觀真實,確保資金不被人為的浪費或貪占;同時,金融系統如果針對不當名目發現一些問題,也要及時與財政部門進行溝通,與財政部門共同杜絕不法行為的出現。

    (三)財政金融與公共服務互相借力,確保自身發展效果

    財政金融部門也要在社會責任承擔方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樣,其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才能日益牢固。因此,財政金融領域要與政府實現意見觀念的交換,通過政府行為使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所需資金的能夠及時到位。這樣,財政金融行業的地位得到有效鞏固,其社會責任也實現及時承擔,當地政府的公共形象也會得到認同和鞏固,從而有效消除公眾對政府公共服務社會保障能力的質疑。

    (四)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增強地域之間的互惠意識

    首先,地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的財政金融工作。因此,財政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增強與周邊地域財政金融領域的協作意識。這樣,很多嶄新的工作信息、科學的工作觀念、合理的工作模式都會得到借鑒和發揚。這樣,在互惠意識上得到提升,就為互惠行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在地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財政金融部門要切實拿出互惠行為,要以協作意識為指導,積極的放寬眼光,打破狹隘的思想意識,與周邊地域實現財政金融領域的協作與互惠,從而將互惠口號真正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最終,地域經濟中的財政金融行業會實現飛躍發展。

    四、結束語

    第2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根據目前財經類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課程的設置及其功能分析,結合財經類院校的實際教學模式,提出整合實驗資源的設想,以達到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加速實驗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一、引言

    目前,財經類院校一般都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電子商務等專業,該專業開設的實驗課主要有:“ERP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國際貿易模擬實驗”、“電子商務模擬實驗”等,這些課程所用軟件一般都是在計算機上借助網絡來運行,即計算機網絡與各專業模擬軟件相結合。因此,可構建一個實驗平臺,將這些模擬軟件完全整合在一起,以達到資源共享,提高實驗室利用效率,是筆者撰寫本文的目的。

    二、實驗教學課程功能分析

    1.ERP實驗課程

    ERP實驗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生在走出校門前,掌握現代管理思想和經營理念,獲取現代管理技能和工作經驗的最佳途徑。目前,該專業設有《ERP生產運作管理系統》、《ERP供應鏈系統》等實驗課程,這些實驗課可在金碟ERP-K3系統、金算盤ERP等模擬操作系統上運行,服務器使用windows2000操作系統,工作站使用多重操作系統,包括Win2k、WinXP。

    2.會計電算化實驗

    該實驗開設初、中、高級電算化,都是在多媒體會計實驗室操作平臺下進行實驗,主要完成賬套的建立,總賬系統的管理,利用工資管理系統完成企業的日常工資業務處理等操作。本軟件也都以WINDOWS2000為基本操作平臺。

    3.證券、外匯交易實驗

    證券交易包括股票交易、外匯買賣、期貨交易等。該實驗是在世華模擬股票財稅系統V2.0平臺上進行業務處理,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分析的基本理論,了解證券交易的主要流程,服務器使用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工作站(包括學生機和教師機)使用多重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2000、windows98。

    4.電子商務實驗

    該項實驗開設有《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實用技術》等實驗,通過電子商務教學模擬系統,來完成電子商務、電子支付與網絡銀行、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實驗教學課程,借助電子商務模擬軟件和網上資源,掌握電子商務主要模式流程及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基本技能.本軟件也是以Windows2000為基本操作平臺。

    從以上各專業實驗課程的功能要求,以及對同類院校的考察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在財經類高等院校中實驗室建設中大多以“計算機+應用軟件”形式建設,主要是財經類院校的課程特性決定了其相應實驗大多是采取軟件模擬的實驗方式,以驗證性實驗居多。因此,經濟管理類專業主要實驗教學資源以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為硬件平臺,以各專業軟件為載體,以科學組織的案例、數據和知識系統為實驗材料,可以搭建一個完成特定實驗項目的實驗教學平臺,以達到資源共享。

    三、實驗教學平臺建立

    1.硬件資源整合

    (1)服務器配置與建設。服務器的作用主要用于網絡版教學應用軟件訪問、數據存貯、數據交換等,由于實驗教學數據的重要性,特別是金融專業證券期貨、外匯交易及其他等課程實時在線數據的完整性。因此,服務器管理不僅要在速度、軟件調用等均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而且也要考慮數據的安全性。學院網絡中心服務器規劃采用硬盤陣列形式,支持RAID的級別有:RAIDADG,RAID5,同時硬盤的陣列形式可以自由擴展、獲取最佳兼容性,并對系統數據采取容錯保護。由于金碟ERP-K3系統等軟件運行的要求,要求服務器配置要高些,運行速度要快,存儲容量要足夠大。目前實驗中心服務器配置:配置兩個雙核IntelXeon5110處理器,配置4GB(4x1GB)PC2-5300全緩沖DIMMs(DDR2-667)內存,64MB高速緩存,集成雙NC373i多功能千兆網卡等。另外,選用性能較好的CISCO4006交換機為核心交換機接入和級聯,用HP高性能服務器作為整個網絡硬環境支撐的平臺,在學院整體網絡結構上,由多臺三層交換機和二層交換機組成網絡平臺,校園網主干為1000M以太網,實驗中心100M交換到桌面。采用這種模式,實驗中心可為工商、電子商務等專業開設實驗教學課程,并可為綜合型、設計型實驗課程提供實驗場所等。

    (2)服務器安全管理。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學用服務器的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院每臺服務器均設有實時網絡防火墻和殺毒軟件的管理,以防止本網及外網的非授權訪問和病毒攻擊造成服務器癱瘓等現象的發生。

    (3)工作站配置與建設。工作站是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操作的主要工具,在選型上要充分考慮工作站運行速度快慢、性能穩定等因素。因此,工作站除了安全管理外(網絡防火墻和殺毒軟件),還配有各專業應用軟件供學生進行實驗。目前ERP機房硬件環境。學生機基本配置:CPU:

    INTEL賽揚處理器346/512MDDRII533內存/硬盤80G7200轉SATA接口/主機:INTEL915GV芯片組等;安裝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XPProfessional多重操作系統,

    把基礎軟件和低版本的軟件裝入Windows2000,把專業軟件分別裝入WindowsXP上,為保證專業軟件的正常使用,每臺工作站上都安裝硬盤還原卡,對計算機硬盤實施保護。

    2.軟件資源方面

    有了硬件平臺,要發揮實驗室的功能,軟件建設尤其重要。目前學院也非常重視軟件建設,購買正版金碟ERPU8、納稅申報實驗室、多媒體會計模擬實驗室、世華模擬股票系統V2.0、現代商業銀行業務模擬系統等正版軟件。

    四、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模式分析

    隨著近幾年國家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各高等院校紛紛加快建設的步伐,建設了大批實驗室,提高了硬件配置。同時,財經類院校校園網絡平臺都日益成熟,合理利用學院的網絡規模,根據實驗課程的不同應用需求選擇最有效的接入Internet的方法,進行IP地址的合理分配,是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中應考慮的問題。采用用戶使用最多的網絡協議--TCP/IP,建立基于B/S的網絡模式。同時實驗平臺上應給每位學生與教師、管理員設立唯一賬戶,給每位學生設計像資源管理器式的專業課程實驗數據存放文件夾,建立學生、課程、班級與教師之間的關聯,如需要某門課的實驗數據,只需選上課教師所對應上課班級的學生的課程實驗數據文件夾進行匯總,就可快速得到實驗內容。同時還將實驗的原始數據如統計數據、證券數據等不斷的存儲在數據中心,為今后的實驗室評估及科研開展積累數據。

    五、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的發展思路

    學院實驗網絡的建設,我們在考慮硬件設備的同時,還要考慮各專業特性和特色。增加形式多樣化的實驗手段,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實施實驗考核制度,在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促進實驗教學的發展。

    目前我院建設的ERP實驗中心、國際貿易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等,在硬件配置上都已具有較高的水平,還要把新穎的實驗項目與教學方案加以融合和滲透、采用優秀的專業應用軟件和良好的管理理念方法,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才會顯示出專業特色,才能造就出類拔萃的人才,才能培養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專業特色的人才,這就是整合實驗資源,進行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第3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由于經典回歸模型估計檢驗的前提條件要求相關變量必須是平穩的,對于非平穩變量采用經典回歸則會產生虛假回歸等眾多問題,所以對非平穩變量不能直接使用經典回歸。然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眾多的經濟變量都是非平穩的。1987年Engle和Granger兩位學者提出協整理論,為解決非平穩時間序列的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一)變量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變量的平穩性檢驗也被稱作單位根檢驗,其具體的檢驗方法主要有DF檢驗法、PP檢驗法和ADF檢驗法。在實際使用時,人們最常用的是ADF檢驗法,其回歸式有三種形式:其中,Δ表示變量取一階差分;εt表示白噪聲序列,即εt為零均值、同方差且序列無關;t表示時間趨勢因素;原假設為H0:ρ=1,即{yt}有一個單位根。以上三種ADF回歸式的ADF統計量均為模型式中yt-1前面參數的OLS估計量的T統計量值,ADF檢驗所用的臨界值表與DF檢驗是同一個表。如果得到的模型中ADF值大于Mackinnon臨界值(Mackinnon臨界值可通過直接查閱臨界值表獲得),則認為此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如果ADF值小于Mackinnon臨界值,則認為是平穩的。單位根檢驗中最佳滯后階數一般按照AIC準則來確定。

    (二)變量的協整關系檢驗由于不存在協整關系的時間序列變量之間的回歸為虛假回歸,故在作回歸分析之前,對所研究的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先作協整性檢驗十分必要。對變量之間的協整檢驗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EG兩步法,另一種是Johansen檢驗法。前一種方法適合于檢驗兩個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后一種方法適合于檢驗多個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財政支出與GDP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所以采用EG兩步法來檢驗這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其檢驗原理如下:首先對要作協整檢驗的變量進行協整回歸,得到殘差序列;其次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計算DF統計值(EG兩步法檢驗的統計量及計算方法與單位根檢驗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臨界值不同);再次通過查表得到三個值φ∞、φ1、φ2,由此計算臨界值,計算公式為Cα=φ∞+φ1n-1+φ2n-2(其中下標α為顯著性水平,取0.05,n表示樣本容量);最后比較DF統計量與臨界值,如果DF統計值小于臨界值,則檢驗的變量(即回歸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如果DF統計值大于臨界值,則檢驗的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

    (三)變量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只是檢驗了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變量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還需要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前提是變量之間首先要存在協整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思路如下:如果變量x的過去值有助于預測變量y的當前值,即用y的過去值對y的當前值進行回歸時,如果再加上x的過去值一起進行回歸,能夠顯著地增強回歸方程的解釋能力,則稱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則稱x不是y的Granger原因。檢驗模型如下。檢驗的零假設為:x是y的非Granger原因,即H0:β1=β2=…=βk=0。通過計算出上述兩個式子的殘差平方和,從而算出F統計量的值,再比較F統計量的值與臨界值的大小即可得到檢驗結果。比較標準如下:如果F值大于臨界值就拒絕零假設H0(x是y的非Granger原因),換句話說,x是y的Granger原因;如果F小于臨界值就接受零假設,這就意味著x不是y的Granger原因。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處理及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宏數據庫,樣本中財政支出和GDP的數據都為1978~2011年的當年名義價格數據。在名義財政支出(CZZC)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基礎上,筆者以1978年為100的全國零售商品價格指數對兩變量的名義值進行價格處理,以消除價格因素對兩變量的影響,處理后分別得到實際財政支出(CZZC78)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78)。為了消除時間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對各變量分別取自然對數,取對數后的變量分別為LNCZZC78和LNGDP78,二者的變化趨勢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LNCZZC78(財政支出)和LNGDP78(經濟增長)兩者變動方向比較一致,具有相似的增長趨勢,這說明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兩個變量都是非平穩的。筆者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兩個變量分別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差分后的變量分別表示為ΔLNCZZC78和ΔLNGDP78,差分后兩變量的時間序列變得較為平穩(見圖2)。

    (二)財政支出和GDP的單位根檢驗筆者利用Eviews6.0統計軟件中的ADF檢驗方法對財政支出和GDP兩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的結果見表1。通過表1的結果可以看到,財政支出和GDP兩變量取對數后的時間序列在5%和10%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而ΔLNGDP78和ΔLNCZZC78兩變量在帶有常數項、不帶趨勢項時,在5%和10%的顯著水平上都是平穩的。因此,財政支出和GDP兩變量具有相同的單整階數,即LNGDP78~I(1),LNCZZC78~I(1),兩者具備了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

    第4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一、在我國推行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性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公共財政。歷史證明,無政府主義的市場經濟或者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在配置資源中的成本很高,并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最有效形式,市場經濟需要政府引導。通過對市場行為的宏觀調控,彌補市場失靈,達到資源配置最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的公共需要,這一公共需要呼喚政府的公共財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財政所面對的基礎,已從作為行政附屬物的企業和個人,轉到了獨立的市場主體上來,財政的“獨立主體性”正在形成,財政活動也正轉到為經濟主體的公共利益提供服務上來,成為滿足經濟主體公共需要的基本手段。國家財政對市場的調控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建時就被充分認識到,而起調控作用的財政應采取公共財政的形式,則是近些年才被我們逐漸認識到的。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的國家財政不應是延續計劃經濟諸多特征的傳統財政,而應是與市場經濟的公共需要相適應的公共財政。公共財政對市場的調控作用主要體現在營造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所謂硬環境,就是要能保證市場的物資流動、資金流動和信息流動暢通。這種市場環境只能由政府來提供。所謂軟環境,是指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并有一套相應的機構,來監督這些“游戲規則”的實行。

    2.公共財政是提高政府支出效率、遏止腐敗的一劑良藥。公共財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政府預算建立在一整套科學公開的運作程序之上,這就為精打細算、有效地使用政府經費提供了制度保障,從而避免了由預算制度流于形式所造成的政府支出鋪張浪費現象,大大促使政府支出效率的提高。公共財政的又一重要特征,是通過對政府財力的法律制約,將所有政府預算內外的收入都納入政府預算中,將政府的一舉一動都納入到法治范圍之內。政府收支行為如果不能受到有效的法制約束,政府預算缺乏應有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就為權力腐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肥沃的土壤。因此,公共財政的推行實為醫治政府權力腐敗的一劑良藥。

    二、我國公共財政改革向縱深推進所面臨的難題

    1.在公共財政體制下國有經濟的定位問題。無論在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與國有經濟相關的財政收支始終是一種客觀存在。西方公共財政學建立在以私有經濟為主的“社會共同需要”之上,我國在借鑒西方公共財政體制時如何給大量的國有經濟定位,就成為一大難點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我國的財政應該由公共財政與國有資產財政所組成,提出所謂的公共財政雙元結構論。也有學者將國有經濟視作構建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關鍵障礙,主張放棄對國有產權的庇護?!肮藏斦p元論”本身違背了公共財政論將財政定位在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這一初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涉及國有資產的財政收支,也同樣服務于社會公共需要這一大目標,這部分政府收支僅僅是財政的一個構成要素,而非獨立成分。也即是說,國有資產財政只是公共財政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說,如果將滿足社會共同需要作為財政分配的唯一目標,那么公共財政必然是一元論。至于將國有經濟視作公共財政的障礙、主張放棄對國有產權庇護的觀點,與我國政治經濟的本質特征相違背,也是不符合國情的。

    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曾經擔負的責任,遠比西方的一般企業多,它們不僅承擔了大量理論上應由政府承擔的職責,而且在經濟發展中充任了“龍頭”作用,帶動了大量的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現如今,國有企業擔負的政府職責不可能馬上全部轉給政府承擔起來,同時,能替代國有企業龍頭作用的經濟力量尚未真正形成。在此情況下,如果讓國有企業“一刀切”式地退出,很可能出現一些“真空”或“半真空”狀態,這對社會資源的充分運用和調動是不利的,為此,在公共財政建設過程中,國有企業的去留,應該注重效率標準。真正有效率的企業,應予以保留和發展;確實無效率的,應予以裁撤。就我國國有經濟目前發展的勢頭看,隨著國企脫困目標的如期實現,國企上交給政府的利潤必將大幅度增長,如果將此部分收入用于國企高新技術項目的投資或安置下崗職工,這或許更能體現公共財政的要求,即將與國有經濟相關的財政收支定位于滿足社會共同需要之上。

    第5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關鍵詞:當前、縣鄉財政、困難、對策

    一、縣鄉財政困難現狀

    (一)縣鄉經濟總量小。目前許多縣鄉經濟缺少充滿活力的、市場前景廣闊的支柱產業,民營經濟比重低,經濟增長緩慢,經濟總量小。區域經濟結構還未從根本上得到合理調整,主要依賴農業經濟的縣域二元結構尚未改變,傳統農業仍占主導地位,缺少工業支柱產業,工業化程度低,第三產業特別是新興服務業發展慢。近年來,我縣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積極推進縣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先后培育了食用菌、電線電纜、板材加工等支柱產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由1996年的58.3%、20.7%、21.0%調整為31.8%、41.7%、26.5,但仍然沒有改變以傳統農業為主的二元經濟結構。

    (二)財政總體實力弱。一是財政收入總量小??h鄉經濟總量小從根本上決定了財政收入總量必然小,同時由于經濟效益低下,增長速度慢,使財政收入增長空間狹窄,人均水平低。特別是隨著農業稅稅率降點政策的落實,近年內縣級一般預算收入總量不會有大的增長。二是從財政收入結構來分析,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縣鄉財政收入結構中來自農業的比重大,來自工業及第三產業的比重小,來自企業的稅收過低,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過大,財政收入的質量不高。如我縣2003年的縣級地方財政收入中,來自農業四稅的收入占61%,來自企業的收入占28%,其他收入僅占11%.

    (三)政策性減收明顯。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的一些減免稅政策,對縣級財政產生了很大影響。主要有2004年起省財政對體制下劃的省級收入以2003年為基數全額上解,同時對工商稅中的主要稅種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稅按照超收部分的20%劃為省級收入;提高國稅起征點;取消降低煙葉特產稅外的農業特產稅;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等,使縣級財政直接、間接獲取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性資金大為減少。僅2004年農業稅降低3個百分點,我縣就減收2996萬元(其中農業稅正稅2447萬元)。

    (四)財政支出增長快。一是政策性財政支出增加較快。1999年以來,國家先后4次出臺政策,上調干部職工工資,人均上調工資達350元,按照每個縣財政供養人員25000人估算,每年須新增財政開支10500萬元。同時按照政策規定,農業、科技、教育支出要求按超出同期財政增長比例增加,使農業、科技、教育支出基數越滾越大。二是財政供給人員多,“僧多粥少”問題嚴重。龐大的財政供給人員除帶來工資等剛性支出壓力外,社會保障以及調整收入分配等相關隱性支出的壓力隨之增長,成為縣鄉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是當前財政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三是復轉軍人的政策性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收支缺口。

    (五)社會保障缺口大。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建立健全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主要目標一是弱勢群體實現應保盡保,二是不斷提高保障標準。近年來,圍繞實現這一目標,縣鄉納入社會保障的群體不斷擴大,支出不斷增加,社會保障缺口有不斷增長的趨勢。一是養老保險缺口。國有企業是養老保險的主體,目前縣鄉大部分國有企業因經濟效益不好,一方面無力繳納養老保險費,一方面使過多的冗員進入社保圈,形成個人賬戶空賬及企業欠繳基金缺口而由會由財政承擔。據測算2003年我縣養老保險缺口達300萬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失業保險前景并不樂觀。目前,縣級失業保險存在覆蓋面窄、職工參保率不高、參保單位欠費嚴重、多數破產企業沒有有效清償等問題。三是最低生活保障線缺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原本就是財政負擔,大量下崗人員壓向失業保險之后,便會轉而壓向“低保”。

    (六)鄉鎮財政職能弱。一是地方稅體系不完善,地方稅中缺乏穩定且有規模的稅種,稅收管理權過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增減財政收入的自很小。二是省以下分稅制體制建設嚴重滯后,對縣鄉財政來說缺乏規范、透明的轉移支付辦法,沒有明確和嚴格的事權為依據,隨意性大。三是專項轉移支付需要配套資金,如國家對交通、通訊、能源、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一般都要求當地財政按比例配套資金,實際上剝奪了地方財政資金使用的自。四是國家確定實行農業稅減免政策后,對以農業稅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縣鄉財政來說,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財政自。

    (七)縣鄉債務包袱重。特別是鄉鎮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根源復雜、牽涉面廣、化解難度大。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鄉鎮負債面達70%以上,債務總額保守估計也在2000億元以上。2002年審計署對中西部10個省、市的49個縣(市)進行審計調查發現,止2001年底,49個縣(市)累計債務達163億元,相當于當年可用財力的2.1倍。縣鄉債務問題既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甚至影響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又加大了財政運行風險,還可能造成農民負擔反彈。

    二、縣鄉財政困難成因分析

    形成當前縣鄉財政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既有運行體制上的,也有工作機制上的。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縣鄉經濟基礎薄弱??h鄉財政困難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緩慢,造成財政實力不強,特別是內陸欠發達地區,表現尤其突出。一是工業支撐不強。缺少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稅收貢獻多的工業企業。一些改制企業和新上企業由于剛剛起步,還處在享受優惠政策和涵養養稅源期限內,對財政的貢獻較小。二是農業基礎不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產業結構調整慢,綠色、優質、高效的農產口基地規模小,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民增收的步伐緩慢。三產結構不優。低層次和傳統產業占據基礎地位,占GDP的比重相對較小,特別是房地產、信息、現代物流、旅游、保險、教育、中介咨詢、社會服務新興的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對經濟、財政的貢獻作用還不大。

    (二)財政體制有待完善?,F行財政體制存在財力層層向上集中的機制。表現在:(1)中央集中的程度顯著提高。1993年,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是22%,2002年上升為54.9%。中央財政比重提高就意味著地方財政比重下降。適當集中財力和財權,增強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是必要的,但如果集中的程度過大,集中的速度過快,必然會對縣鄉財政造成負面影響。(2)分稅制改革后,省、市兩級政府的財力集中程度也在不斷加大。省以下財政體制的一個共同點是采取層層集中的策略,盡可能多地從下級財政抽取資金,將收入多、增長潛力大的稅種全部或高比例地上收。這樣,處于基層的縣鄉自然困難。

    (三)財政減收增支嚴重。一是專項轉移支付需要配套資金。如國家對交通、通訊、能源、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分散掌握在多個部門手中,一般都要求當地財政按比例配套資金,項目爭取得越多,配套的資金也越多,實際上剝奪了地方財政資金使用的自。而且越是困難的縣鄉,越難以保證配套資金,爭取專項資金的難度也越大。二是中央出臺一些導致縣鄉財政增支減收的政策,而且要地方自行消化,使地方財政支出責任加大,非常被動。如干部、職工調資,農業稅減免等政策的出臺使縣鄉財政收入大大降低,支出卻卻大幅增加。

    (四)事權財權分配失衡。財力層層向上集中,按理也應將職能和支出責任上收。但在財力集中的同時,職能和支出責任卻不斷下放。目前,縣鄉政府需要承擔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義務教育、國防建設、行政管理等諸多責任,而且還要承擔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許多還是主要責任和“無限”責任。況且下放的職能和責任通常是剛性強、支出大、管理嚴、責任重,對并不寬裕的縣鄉財政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五)政府職能轉變滯后。機構膨脹,人員臃腫,財政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現為:(1)包攬了過多經濟管理職能。由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縣鄉財政包攬過多經濟建設和管理職能,不善于運用市場規律和市場機制來駕馭和調控經濟,不是通過政策去協調、調度資金,而是強制財政出錢或擔保,有的把財政資金投入到競爭性領域,直接興辦企業,往往是虧損或形成高額負債,而必須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又沒錢保障。(2)一些地方不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建設辦公樓、教學樓、修路以及進行其他公益事業建設,加上一些不必要的達標升級活動也相應增加了財政支出。(3)黨政機構設置要求上下對口,導致縣鄉機構臃腫、財政供養人員增多。

    (六)監督職能發揮不夠。財政部門雖然制定了一些措施加強資金監管,但監督職能作用發揮的還不夠,還存有薄弱環節。不少地方存在重收入監督,輕支出監督的傾向,習慣以撥代支,以撥代管。除了財政部門自身掌握一定的財政資金外,其他單位和部門也擁有名目不同的各種收入,以致預算內吃緊,預算外“緊吃”。有的地方為完成任務,在收入上搞“空轉”或“列收列支”,致使財政收入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受到影響,嚴重妨礙了財政的正常運行。

    三、解決縣鄉財政困難的對策及建議

    (一)大力加強財源建設。經濟決定財政。因此,解決縣鄉財政困難的根本途徑在于發展經濟,壯大財源,發展縣鄉經濟。一是立足工業強縣,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依托資源優勢,壯大主導產業,實施項目牽動,擴大經濟總量,扶大扶強現有企業,建設一個增長強勁、結構合理、稅基豐厚、收入穩固的財源。要正確處理好“予與取”、“扶與棄”的關系,區別不同情況,利用財政杠桿,從政策傾斜、融投資金、技改挖潛、聯大靠強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使立縣企業加快發展壯大,使不夠景氣的企業走出低谷并逐步邁入骨干企業行列。二是依托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樹立工業理念經營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適銷、對路、優質、綠色、有機、品牌農產品,并積極培植資源加工型龍頭企業,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發展路子,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農業產業化促農增收,富縣鄉財政。三是堅持城鄉互動,大力推進城鎮化。堅持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結合,突出發展縣城和有資源優勢、特色優勢、規模優勢的中心鎮,加快城市化進程。同時,做好經營城市文章,實現城市建設服務社會化、投入多元化、經營市場化,積極把城市和小城鎮建設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中心和承接地,以此揚名氣、活人氣、聚財氣。四是搞好招商引資,加快經濟外向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快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堅持“引資”和“引智”相結合,實現借外發展,促進縣域經濟上檔次、邁臺階。

    (二)提高財政收支質量。一是強化收入征管。認真貫徹執行《稅收征管法》,收入征管要體現公平稅負,鼓勵競爭和應收盡收的原則,嚴格依法辦事,堅持依法征管,既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杜絕“跑、冒、滴、漏,確保應收盡收。二是加強支出預算管理。要實行部門預算,提高預算的透明度;要實行綜合預算,提高預算的完整性;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監管,把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都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捆起來統一使用,增強財政預算的統一性;要實行零基預算,提高預算的準確性;要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政府采購應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共利益,力爭做到競爭、擇優、公正;要逐步拓寬政府采購范圍,包括使用財政資金購買、租用、委托或雇傭等方式獲取的貨物、工程或服務;要切實搞好政府的采購招標工作,注重把競爭機制引入招標中。四是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財政投資要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投資項目,集中財力支持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以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調整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實行綜合平衡。嚴格執行《預算法》,依法理財。對各種資金的來源、投向、規模和結構,按照縣鄉經濟與社會最優發展要求,實行綜合財政預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不隨意開口子,盡可能壓減財政支出,年初不打赤字預算,年底預算不出現赤字。

    (三)加強社會保障管理。一要加強社保收支管理。重點是加強計劃管理,對各收支部門報來的資金收支計劃要嚴格核準,防止計劃中含水分。二要盡快將養老保險納入新制度運行的軌道,建立養老保險費的政策效應,使多繳的多領,少繳的少領,不繳的吃虧,從而在全社會形成“繳養老保險,利國又利己”的氛圍,引導人們積極自覺繳費。三要做好基礎工作。逐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管理的基礎工作,配備人員,網絡管理,加強社會保障管理的經?;⒁幏痘?/p>

    (四)實施控編減員增效。加強各級政府的人事編制管理,建立規范的管理辦法,建議對人事編制管理進行建章立制,以增強編制管理的嚴肅性。要繼續有效地精簡機構,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對一些職能弱化、重疊設置的部門和機構要進行撤并,對一些從事經營性和競爭性行業的部門單位要使之盡快與財政脫鉤,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種途徑和有效載體分流在職機關干部職工,盡量減少財政供養人口,對超編人員,縣鄉政府可采取按比例逐年消化的辦法,堅決防止反彈。要采取綜合措施,促進縣鄉減人、減事、減支,降低政府運行成本。

    (五)明確界定人權事權。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以社會公共需要為標準,全面清理財政供給對象,嚴格控制財政供給范圍,徹底解決財政“越位”問題。除重點保證公教人員工資和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外,要保證農業、科技、教育等投入按法律法規要求比例增長,還要適當增加對基礎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和環境保護等的建設性投入。同時,將一些應主要采取市場方式發展的事業逐步推向市場,減輕財政負擔,集中力量辦好政府該辦的事。我們建議,把農村義務教育支出、計劃生育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的責任應由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之間合理分擔。否則,不但不利于縣鄉財政走出困境,而且會影響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六)審慎解決地方債務。對縣鄉債務首先要進行全面清理,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其次是明確性質,界定責任,根據歷史資料和相關憑證,確認責任歸屬,為全面解決奠定基礎。當前應盡快出臺處理地方財政債務的相關政策。如財政支農專項資金欠賬、呆賬的核銷處理政策,糧食政策性虧損,縣級財政無力彌補部分的核銷處理政策,農村不良債務化解政策等,以保持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要嚴防新增債務,可償試以拍賣、租賃等方式盤活資產、資源;通過債權債務置換,企業的改組、破產、資產重組、消化部分縣鄉債務。

    第6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我國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就財政部門而言,有利于強化其對各個單位預算支出行為所展開的實時性控制,全方位地監控財政資金實際流向以及具體流量情況,強化財政資金的使用透明程度,將行為遏制在源頭萌芽之中。

    我國國庫集中支付中所存在的問題

    1、理解不到位,意識缺乏。部分單位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不是非常到位,其觀念仍然停留在原來的財政資金管理以及支付模式狀態下,導致其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及部門預算工作的實際規程沒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意識與了解,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思路以及方法來實施預算編制與執行,當前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單位預算工作業務多、手續雜、程序繁、規范要求高,導致有些觀念較為陳舊保守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易催生抵觸情緒。

    2、財務人員素質水平較低。依照相關規定,各單位財務工作人員應該嚴格依照相應的財經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會計制度來針對單位的日常經濟活動的合法性以及真實性進行管理與監督,可是,當前很多預算單位的財務人員有些對具體財務工作了解不是非常透徹,職業技能水平相對較差,有的甚至都不了解最基本的會計科目以及財務制度,不能夠很好地擔起財務經辦人的責任,還會為國庫集中支付實際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煩。

    3、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違紀情況。當國庫集中支付剛剛開始執行的時候,由于各方面的程序不夠規范,致使某些單位不了解紀律的嚴肅性以及執行的深淺,使得“小金庫”現象一度銷聲匿跡了,可是,伴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的不斷深化,有些單位又開始想方設法地私設“小金庫”,目前,有些是以單位形式進行“小金庫”設置的,有些則是以個人名義,還有些則是將資金存入到沒有執行集中支付制度的相關機構中等等。

    4、國庫集中支付的監督職能未有效發揮。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在日常運行過程中,不但需要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還應該實現監督職能,力求為預算單位的制度執行以及財政資金的安全使用配以有最優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庫集中支付中還沒有對那些違規開支進行有效的管理、監督與控制。國庫支付的監管職能尚未發揮到位,主要表現在國庫部門缺少對預算撥款憑證的有效審核,不見單審核地區的財政資金管理就存在著違規違紀的現象,使財政資金使用風險增高。例如,許多地區推行公務卡支付后,財政資金違規提現等違紀問題屢禁不止,影響了國庫集中支付的效果??傮w而言,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和部門的有效監督和制約,阻礙了國庫集中支付的健康有序運行。

    5、支付信息不對稱,集中支付效果差。由于國庫集中支付體系未健全,信息傳遞的路徑狹窄,導致上下級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無法實現信息的傳遞。同時由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致使各個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再加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國庫的管理部門不能及時準確的了解市場和服務的信息,一方面降低了國庫資金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國庫資金使用和管理的風險。

    對策分析

    1、完善法律保障,夯實制度執行基礎。相關部門應該構建以及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為我國國庫集中支付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國在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預算單位以及財政管理部門的任務、預算執行編制、智能實現、賬戶設置、預算審查、預算批準、銀行清算、收付程序等等均發生了很大改變,使之能夠更加與實際的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積極推動我國的財政改革。

    2、強化會計責任意識,落實財務管理工作。針對那些由于財務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導致形成較為嚴重經濟損失的情況,應該按照法律追究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審計部門需對各個單位財務管理體制構建、執行以及資產安全完整性、資金使用效率等等方面的情況定期實施檢查、考核與監督、驗收,強化會計人員的責任意識,推廣宣傳財務工作的重要性,使單位以及員工將財務管理工作落實到位,認真執行國庫集中支付。

    3、強化財務人員技能培訓與考核,提升其素質水平。國庫集中支付涉及了預算編制以及項目管理等等多個環節,其對財務人員素質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需強化對財務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有效培訓,其至少應該具備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培訓完成后仍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則必須調離,重新安排其他工作,同時要將職業道德優良以及業務素質水平較高的財務人員吸引到此崗位上;構建合理的財務人員績效考評體系,通過財務部門具體負責以及國庫支付中心和各個單位間的有效配合,定期針對預算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實施客觀以及全面的考核評價,對于那些業績較為突出的財務人員,給予表彰,將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實現其業務水平的優化提升。

    4、強化監督管理,防范資金風險。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過程中,財政支出信息獲得了很高的透明度,為了保證制度的實行以及改革成效,必須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現代化監督體系,旨在控制以及防范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相應風險。與此同時,人民銀行需強化對財政資金運用過程的監督與審核,增強對各商業銀行財政支付清算的監管力度,此外,地方人民銀行以及各級財政部門必須對整個市場信息有著充分了解,預防各類型現象的出現。

    第7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財政收入,經濟增長

     

    一、問題的提出

    財政是政府發揮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穩定經濟和監督管理職能的手段。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能力的大小。長期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制度濃厚的計劃色彩,使得財政收入對經濟增長的導向作用被人為割裂。忽視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不僅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發揮財政的職能與作用。因此研究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能為政府制定財稅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及建議,防止政策制定的盲目性。

    二、國內外研究方面

    關于財政收入規模與經濟增長相關性方面,國外對此研究大都得出的結論是財政收入規模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或弱相關的關系。如Sculley(2001)和Grossman(2002)分析美國的經濟情況,得出政府的稅收水平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Karras(2003)通過對11個國家稅率和GDP增長率的分析得出,稅收短期內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在長期內的趨勢會減弱。國內學者大都研究財政收入與GDP之間的關系,研究的結果一般認為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呈高度正向線性相關性。如徐菁(2007)通過繪制杭州市20年財政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散點圖,并建立回歸模型,得出財政收入與GDP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

    關于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方面,國外學者多認為財政收入應占GDP有個合理的比重,超過這一臨界值就會對經濟有負影響作用。如Sculley(1991)分析了103個國家七、八十年代稅收占GDP比重的數據得出,當稅收占GDP比重低于19.3%時,能促進經濟最大化增長,而當這個比重擴大到45%以上,經濟增長率接近于零。國內學者研究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方面多從該比重過低的原因以及確定該比重的合理規模等方面進行研究的。如董承章、蔣東宇、婁正良(2000)利用我國6年數據,得出工業企業中非國有經濟比重、預算外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和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利稅率的下降是導致近年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研究財政收入絕大多數針對的是全國的財政收入經濟論文,地方性財政研究較少。研究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時,大都側重經濟增長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忽視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互動效應。因此研究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以及如何依據地方經濟發展特點來促進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協調增長具有很高的理論現實意義。本文以下以江蘇揚州為例來研究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三、揚州市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1.主要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

    GDP是公認的衡量國民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也是衡量國民經濟的通用指標,它能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總量,民經濟速度、規模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關系。

    (2)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的統計口徑較為復雜,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統計方法不同,一般來說,一國政府的收入包括預算內收入、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本文中所指的財政收入僅指納入政府預算內的那部分財政收入,即財政總收入。按目前揚州市財政體制的劃分,財政總收入包括一般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和上劃中央收入三個部分。

    2.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均來自于揚州市統計年鑒以及揚州市財政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部分數據是經搜集整理后計算所得。

    (二)模型建立與結果分析

    為清楚揭示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現通過揚州市1989-2008年相關數據,并利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模型分析。

    1.財政收入與GDP總量的關系分析

    (1)模型分析

    由散點圖我們已經能夠很直觀的觀測到二者之間的線性關系,為進一步探究二者關系,筆者建立一元回歸模型。以GDP(X)為自變量,財政收入(Y)為因變量,

    得方程:Y=a+bX+ε

    其中a、b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變量。

    圖1 財政收入總量與GDP總量觀測值與線性模型擬合狀況

    以揚州市1989-2008年財政收入與GDP的相關數據為樣本值,利用SPSS11.0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分析,估計出的回歸方程:Y=0.173X-29.369()

    其中彈性系數b為0.173,表示GDP值每增加1億元,相應的財政收入將增加0.173億元,經濟總量與財政收入總量的person相關系數為0.979,回歸方程的復相關系數為0.979, r2為0.959,經方差分析,F=423.944

    2.財政收入增長與GDP的增長關系分析

    (1)散點圖分析

    由上面的總量模型可以得出財政收入與GDP總量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性,理論上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之間也應存在著相關性。但筆者通過對揚州市1989-2008年財政收入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的數據進行繪制散點圖,卻發現觀測點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兩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2)關系對比描述

    以上分析出財政收入與GDP都呈高速增長,但二者的增長率并不同步,為進一步把握二者增長規律,現對財政收入與GDP的增長率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財政收入的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3年以前,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基本上是低于GDP的增長率的,財政收入彈性小于1;第二階段是1993-1994年間,財政收入的增長率猛增,大大超過GDP的增長率。第三階段是1994-1997年,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又低于GDP的增長率,財政收入彈性再次小于1;第四階段是1997年以后,財政收入加快增加,其增長率又超過了GDP的增長率經濟論文,財政收入彈性大于1,尤其是2002、2003、2006、2007年財政收入的增長率都超過了30%,遠遠大于GDP得增長率。從1989-2008年的平均增長率來看,財政收入的平均增長率為22.02%,GDP的平均增長率16.93%,財政收入平均彈性為1.30,這表明近20年來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還是不同步的、非均衡的。

    圖2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對比關系圖

    (3)模型分析

    下面對1989年-2008年期間財政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關系進行分析,以財政收入增長率為因變量Y,以GDP增長率為自變量X,利用非線性多項式回歸模型,作了初步測算:

     

    系數

     

     

    未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B

    標準誤

    Beta

    gdp

    0.865

    1.233

    0.592

    0.702

    0.492

    -0.298

    2.972

    -0.085

    -0.100

    0.921

    (常數)

    0.085

    0.110

     

     

    第8篇:財政經濟論文范文

    參考文獻

    [1]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低碳經濟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2]蔡林海。低碳經濟大格局:綠色革命與全球創新競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B.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1]郭印,王敏潔。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J].生態經濟,2009(11):58-61.

    [2]陳志恒。日本構建低碳社會行動及其主要進展[J].現代日本經濟,2009(6):1-5.

    [3]王仕軍。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開放導報,2009(5):44-47.

    [4]陳海嵩。日本新能源開發政策及立法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4):36-39.

    [5]宋德勇,盧忠寶。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工具創新[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3):85-91.

    [6]張坤民。發展低碳經濟要有緊迫感[J].求是,2009(23):50-52.

    [7]金雪梅。日本國民節能意識及借鑒[J].科技和產業,2009,9(1):99-102.

    [8]杜飛輪。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09(10):30-31.

    [9]金樂琴,劉瑞。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9(1):84-87.

    [10]莊貴陽。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與障礙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9(7):20-26.

    [11]肖歆。探尋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路徑[J].經濟師,2009(9):56-57.

    [12]朱四海。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與中國的選擇[J].發展研究,2009(5):10-14.

    [13]田慶立。日本建設低碳社會的舉措及對中國的啟示[J].消費導刊,2009(12):23.

    [14]郭萬達,鄭宇劼。低碳經濟:未來四十年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開放導報,2009(4):5-9.

    [15]莊貴陽。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途徑和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8(3):8-12.

    [16]黃海。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導向及啟示[J].環境經濟,2009(11):176-179.

    [17]任力。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及啟示[J].發展研究,2009(2):23-27.

    [18]任奔,凌芳。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經濟與啟示[J].上海節能,2009(4):10-14.

    [19]呂耀東。日本主辦八國峰會的戰略意圖[J].了望,2008(27):55.

    [20]井志忠,陳立欣。日本的節能措施、成效與啟示[J].日本學論壇,2008(4):15-22.

    [21]楊杰,楊書臣。近年來日本節能新進展及其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08(2):26-30.

    [22]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值得關注的日本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目標和技術路線[J].中國經貿導刊,2008(14):30-32.

    [23]楊書臣。日本節能減排的特點舉措及存在的問題[J].日本學刊,2008(1):15-25.

    [24]付允,馬永歡,劉怡君,牛文元。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2008,18(3):14-19.

    [25]鮑健強,苗陽,陳鋒。低碳經濟:人類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變革[J].中國工業經濟,2008(4):153-160.

    [26]姚良軍,孫成永。意大利的低碳經濟發展政策[J].中國科技產業,2007(11):58-60.

    [27]劉孟修。中日雙邊環境合作之初探[J].亞太研究通訊,2008(3):107-112.

    [28]潘家華,陳迎,莊貴陽,吳向陽。英國低碳發展的激勵措施及其借鑒[J].中國經貿導刊,2006(18):51-52.

    [29]李俊峰,馬玲娟。低碳經濟是規制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規則[J].世界環境,2008(2):17-20.

    [30]唐丁丁。日本發展低碳經濟的啟示[J].世界環境,2009(5):62-64.

    [31]陳柳欽。低碳經濟:國外發展的動向及中國的選擇[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6):83-89.

    [32]周鵬,B.W.Ang,周德群。基于指數分解分析的宏觀能源效率評價[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7(5):5-8.

    [33]王玲(摘譯)。日本減排二氧化碳的舉措[J].全球科技經濟了望,2002(4):53.

    參考文獻

    [1]劉思華.生態經濟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葉耀丹.生態自然觀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

    [3]陸暢.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政府職能與責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4]俞可平.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

    [5]樸光誅等.環境法與環境執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23

    [6]羅能生.非正式制度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19

    [7]黨國英.制度、環境與人類文明一關于環境文明的觀察與思考[N].新京報.2005-2-13

    [8]張婷婷.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9]秦書生.生態文明視野中的綠色技術[J].科技與經濟.2010(3):82-85

    [10]陳池波.論生態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7-102

    [11]張首先.社會主義與生態文明[J].理論與現代化.2010(1):23-26

    [12]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3]張首先.生態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14]馬仁忠.地理環境對種族、民族特征的影響[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

    [15]冒佩華.王寶珠.市場制度與生態邏輯[J].教學與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潤.李安林.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建設循環社會[J].研究.2009(3):64-68

    [17]齊力.梅林海.環境管理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態經濟.2008(12):129-131.

    [18]張瑞.生態文明的制度維度探析[D].沈陽:東北大學.2009

    [19]吳瑾菁.祝黃河.“五位一體”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與現實.2013(1):157-162.

    參考文獻

    [1]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鄒農檢.中國農村城市化研究[M].南寧:廣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陳濤.城市化及其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1996(1):35-41

    [5]劉耀彬.陳斐.周杰文.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響應度模型及其應用[J].干旱區地理.2008(1):122-128

    [6]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甘肅省1998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地理學報.2000(5):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與人口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8]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8-10

    [9]張恒義.劉衛東.林育欣.等.基于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態足跡分析[J].生態學報.2009(5):2738-27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