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護理范文

    中醫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護理

    第1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腹痛;經脈;中醫護理

    (聲明:本站文章僅給需要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交流學習參考。翰林醫學免費提供。部分資源由工作人員網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發現有哪部分資料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后臺工作人員聯系,我們將即時刪除。客服qq:88970242.后臺工作qq:928333977)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發生疼痛的癥狀而言,臨床上極為常見,在多種疾病中表現出來。腹內有許多臟腑,并為手足三陰、足少陽、足陽明、沖、任、帶等經脈循行之處,因此,腹痛一癥,牽涉的范圍很廣。在護理工作中,根據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等,明確其主要的受臟之腑,癥情之寒熱虛實等,進行辨證施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病因病機的認識

    祖國醫學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病因而論,則不論外感風、寒、暑、濕或內傷飲食、氣滯、血瘀以及蟲病、癃閉、積聚等,均能致腹痛。以疼痛部位而言,則大腹痛者,多屬脾、胃、大小腸之病;小腹痛者,多屬厥陰肝經之閉病;蟲病則多見繞臍疼痛;臍后下方疼痛者多屬腸病,但需結合其他癥情,靈活看待。以疼痛性質來說,則虛痛喜按,實痛拒按,痛在氣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脈多弦滑;痛在臟者,脈多沉弦。因此,臨床護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慮,針對不同病因病機,辨證施護。

    2 辨證施護原則

    腹痛是指腹部發生疼痛癥狀的總稱,可出現于多種疾病中,凡臟腑、經脈,或外因邪襲,或內有所傷,以致氣血運行受阻,或氣血不足的溫養者,均能產生腹痛,對此,我們在臨床護理中,根據其病因、病機,從寒、熱、虛、實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證施護。

    2.1 寒證腹痛

    特點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溫則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潔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陽不足,寒積留滯而作痛,飲食應注意宜溫熱,禁食生冷食物,多著衣被保溫,可用熱水袋敷臍中,或用蔥熨法、鹽熨法或針灸神厥、關元、氣海等穴,溫中止痛,中藥湯宜溫服。

    2.2 虛證腹痛

    特點為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時喜按,喜熱惡冷,饑餓及帶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減,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纏綿,多因素體陽氣虧虛,中氣不足,健運無權所致。讓病人注意休息,加強食補,給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并應定時、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虛證、寒證腹痛,臨床往往相互兼氣,為此,在護理工作中兩者應宜兼顧,隨證施護。

    2.3 熱證腹痛

    特點腹痛拒按,脹滿不舒,大便秘結,煩渴引飲,小便短赤,多因暑熱外侵,或腹中寒熱濕熱,郁久化熱所致,熱證腹痛應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給番瀉葉泡水,代茶飲,或開塞露等灌腸,因熱痛為急熱實癥,病情易實變,故應隨時注意,若腹痛突然加劇,伴見寒戰發熱,或全腹硬滿而痛,拒按,或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腹痛原因不明者,禁用麻醉性止痛,以免耽誤病情。

    2.4 實證腹痛

    特點脘腹脹滿而痛,拒按惡食,暖氣吞酸,攻竄不定,痛引少腹,并伴有腑氣不通,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脈弦緊。多因肝郁氣滯,或飲食積滯,或蟲積,或外傷,導致氣滯血瘀,臨床護理應根據不同病因病機,靈活辨證施護,屬食滯引起者,應暫止禁食或給流食,病緩后逐漸轉為半流質、軟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充分為原則。屬肝氣郁結引起的腹痛,應注意開導病人,使之心情愉快,盡量避免憂慮傷神,以免病情加重;有蟲積者,合理使用驅蟲劑,針對病因,辨證施護。

    第2篇:中醫護理范文

    手術是治療肛腸疾病(包括:肛裂、外痔、內痔、混合痔、肛周膿腫、肛瘺等)的最終方法。中醫護理干預對這些疾病的痊愈、康復、療效及減少病人痛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術前護理

    肛腸疾病的術前護理,除一般常規護理(如:體溫、脈搏、血壓、備皮、灌腸等)外,生活起居、飲食調護及心理狀態是護理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術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1.1生活起居護理病室應涼爽通風,濕度偏高,且要安靜,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和噪音的刺激。

    1.2飲食調護飲食宜清淡,偏涼潤為主,如雪梨、西瓜、核桃、苦瓜等,忌食辛辣厚味,煙酒油膩。

    1.3心理護理患者術前往往表現有:焦慮、憂郁、恐懼等心理狀態,而這些心理狀態不消除會直接影響到手術,麻醉及術后創面愈合的成敗與否。對肛腸疾病術前的心理護理應針對疾病的輕重、病種、年齡、性別不同分別給予心理疏導。采取耐心細致的勸慰、啟發,盡力消除恐懼、焦慮的心理。以親近、體貼的工作方式,使患者產生依賴、安全感及戰勝疾病的信心。并采取恰當的手段分散、轉移術者注意力。這些心理護理手段,對麻醉、手術、術后起著一定的積極有效的作用。

    2術后護理

    2.1床邊護理是術后的重要階段,術后醫護人員巡視病房,細心觀察病人血壓、體溫、脈搏的變化。如出現高熱,應給予酒精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溫。

    2.2觀察術后出血情況,觀察病人是否出現有胸悶、口渴、煩躁、脈快、面色蒼白等,這時應及時報告醫生,尋找原因,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2.3肛腸疾病術后應鼓勵病人在12h后開始活動,可以協助病人在床上適當地活動,做做深呼吸,操,有目的地咳嗽,這樣有利于肺部活動,排除分泌物,促使腸蠕動,可防止發生腹脹和便秘。

    2.4生活起居護理患者應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養心血。需注意病室溫暖、安靜,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響、驚嚇、震動等。

    2.5飲食調護以清淡疏導之品為主,宜食疏肝理氣食物,如香菇、大蒜、洋蔥、蘆根、竹筍、蘿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膩不易消化之品。

    2.6大便時應選用坐式,不宜用力過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虛脫;病情嚴重者,應有人陪同,預防跌傷。

    2.7指導患者飲用有通便作用的飲料,如蜂蜜水,或用番瀉葉3-6g泡水飲。

    2.8虛證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作腹部肌肉鍛煉,以加強腹肌,有助于排便。

    2.9艾灸療法取中脘、行間、陽陵泉、足三里,以通降腑氣,疏肝導滯,可減輕便秘。

    2.10推拿按揉中脘、天樞,順時針方向摩腹以瀉熱通便。

    3討論

    肛腸疾病術后,病人往往要過三關,闖三難,即:疼痛關、換藥關、排便關、排便難、飲食難、行步難。一般術后2-3h后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肛腸疾病術后的疼痛較其它外科術后的疼痛要重。這時病人表現的情緒特征往往是:煩躁、易怒甚則嚎哭、呼叫、罵人。在這時醫護人員要表現良好的醫療品質:應同情、忍讓、將心比心,用各種方式轉移術后患者的注意力,頻頻的巡視,和藹體貼的詢問交談,并請患者最親近、最信賴的人協助,使患者痛感轉移,并耐心的解釋某些劇麻鎮痛的利弊及在必要情況下的使用。這些措施對術后患者度過疼痛這一關行之有效,并降低了劇毒麻醉鎮痛藥的使用及重復使用。

    術后的換藥關、排便關與患者對疼痛的恐懼直接有關。對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應在此之前做好準備工作;要解除患者的顧慮,增加對換藥、及時排便重要性的認識,使患者認識到這兩項必備的措施對術后的痊愈、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減輕疼痛,在操作中除手法技巧之外,還有心理上的準備,使患者排便通暢,合理坐浴,如此就較容易渡過這兩關。

    術后由于疼痛的刺激,的作用及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羞澀的心理,使多數患者出現了排尿、排便困難,其痛苦難以明述。這時,我們要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心。首先采取多種方式誘導排尿、排便,有時還可按特定穴位促使排尿、排便,采取了這些方法,使絕大多數患者順利渡過這一難點。

    第3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  中醫護理模式; 辨證施護; 技能培訓

    隨著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護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在逐漸走向科學、規范,中醫護理的特色和優勢也愈來愈得到人們的推崇。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造福于廣大患者,筆者從臨床中醫護理實際情況出發,和同仁們探討目前辨證護理的實用模式和工作體系。

    1  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

    1.1  先進的衛生保健理念中醫早在遠古時代就提出“整體觀念”“上工治未病”等先進理論,并逐漸形成動態、平衡的整體健康觀,生物社會心理環境一體化的先進護理思想[1]。認為人是一個統一整體,構成整體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病理上互為影響。

    1.2   靈活、簡便的方法優勢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精華,臨床上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護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優勢贏得國內外護理同行的贊嘆。中醫護理技術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價的優勢,在社區護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家庭護理等領域發揮著其他醫療護理技術無法替代的作用。

    1.3  濃郁的文化背景中醫學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認識疾病和診療疾病的經驗結晶,這些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有效地指導臨床達數千年[2],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護理的價值早已被百姓廣泛接受和認可,其獨特的傳承背景,濃厚的人文主義特色,深入民心,所以傳統的中醫護理無論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俗上都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

    1.4  明確的發展目標《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 年)》中指出“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 可見中醫護理在當今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像其他專業一樣既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挑戰,作為我國護理界的驕傲——中醫護理在世界范圍內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

    2  臨床中醫護理現狀

    2.1  辨證施護流于形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護理學科得到了飛躍發展,從功能制、責任制、到現代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但便捷、有效的傳統中醫護理在臨床的應用并未得到迅速發展。羅坤華[3]調查顯示中醫院有60.2%的病區護理人員和護生未開展辨證施護,目前臨床開展辨證施護率普遍偏低。即使在開展辨證施護時往往因證候復雜難辨、辨證結果與醫生診斷證型不同時必須服從醫生、護士辨不辨證結果都一樣、護理措施中涉及中藥使用等超出護士權力范圍等問題而使辨證施護流于形式。中醫護理病歷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節氣、舌苔、脈象、證型的記錄上,很少有實質性的辨證施護內容和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干預措施的實施記錄。

    2.2  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缺乏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如推拿、按摩、中藥霧化、中藥足療等在各種保健場所廣為人們喜愛,但在臨床的運用狀況卻不盡如人意。誠然其中有體制和經濟因素的牽制,但護理人員的理念和中醫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雖然全國各大中醫院校設立了中醫護理專業,為各級中醫醫院輸送了一定的中醫護理人才,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中醫醫院大部分護士大多從西醫院校畢業,一般基層中醫院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只占 3%~10%[4]。還有一部分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由于臨床很少進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確運用。

    3  創建實用型護理模式

    3.1  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構建背景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但如何有效促進辨證護理的開展,提高臨床中醫技術參與率和辨證施護質量,一直是困擾各級中醫護理人員的難題。近年來有專家對中醫護理模式的框架進行了科學的構想,對在新形勢下怎樣運用中醫護理技術進行了開創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規范的、操作性強的模式來指導臨床中醫護理工作。我院根據新形勢下護理服務的要求及我國臨床實際現狀,以簡明實用,可操作性強,適應現行醫療法規要求為原則,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研究探索符合護理工作現狀及現行法律法規要求,具有實用性的中醫護理模式,促進中醫護理系統化、現代化、科學化發展。

    3.2  臨床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是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基本條件我院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雖然前期舉辦了多期中醫培訓班,臨床護理人員全部取得了中醫培訓結業證書,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較全面開展辨證施護的人員只占調查人數的10%,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病人的開展率不足30%。為此我院結合當前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技能的培訓方式,從失眠、便秘等常見癥狀的簡單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入手,進行短期分期分批中醫護理技術規范化強化集中培訓,重點講解拔罐、藥浴、耳穴埋籽等的規范操作,反復練習,人人過關后鼓勵各科室在臨床開展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有效的培訓與考核后,護理人員能正確熟練地運用中醫傳統護理方法, 把簡便易懂、療效可靠的中醫護理技術提供給患者,不僅突出了中醫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認可,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率達到70%以上。廣泛的臨床實踐使護理人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實踐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經驗總結、理論學習,加深其對中醫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明顯提高了臨床辨證施護的開展率和臨床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不失為當前經濟、有效的在職人員中醫護理培訓方法之一。

    第4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護理;代謝指標

    糖尿病(DM)作為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終身疾病,長期病變將加劇微血管病變程度,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中醫護理及辨證施護作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本院對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8~78歲,平均(57.02±5.44)歲。病程為2~10年,平均(5.83±1.41)年。對照組中男33例、女23例,年齡29~79歲,平均(58.74±5.83)歲。病程為2~9年,平均(4.29±1.5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中醫護理,如下。

    1.2.1情志調護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隨精神抑郁、心情不暢等心態,從而降低患者免疫功能,難以控制病情進展。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通過望、聞、問、切方法共同制定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案。通過對情志護理,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生活護理 中醫學認為[3],人與自然界緊密相關。因此,在糖尿病中醫護理中關鍵在于加強患者生活起居等環境的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做好皮膚清潔,保持口腔、皮膚、會陰及雙足的清潔衛生,避免產生感染。

    1.2.3飲食護理 在糖尿病護理中,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從而適當調整患者的飲食方案。現代中醫認為[4],過食肥甘,將會灼傷肺腎之陰而引發糖尿病。因此,在中醫護理中可遵循"食藥同源"和"食藥同治"的原則。①對于口渴甚者,可給予其鮮蘆、天花粉等煎水飲服;②對于便秘者,給予其食用苦瓜、海帶等多纖維的蔬菜;③對于肥胖患者,應避免刺激食物,進食清淡、易消化、含糖較低的食物。

    1.2.4健康教育 醫護人員通過中醫知識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向患者及家屬發放宣傳小冊子等宣傳科普知識,增強其衛生保健知識。患者病情向痊愈發展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健康需求,加以講解疾病發生機制、治療方案、中醫護理的目的等,指導其掌握自我監測尿糖和血糖方法,采取合理的飲食方案,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結合糖尿病患者具體病情,以制定出個體化的運動方式。比如:清晨組織健身操,30min/次。下午行兵乓球訓練或踢毽子比賽等。晚餐后行散步訓練,70步/min,時速2.1km/d,心率

    1.2.5辨證施護 糖尿病發病隱匿,病情反復,在護理中可遵循中醫辨證施護原則,實施針對性的中醫護理。①燥熱傷肺者。給予消渴方加減的藥物護理,飲食中煎湯代茶飲,包括:麥冬、天冬各10g;②胃燥津傷者。在藥物護理中以玉女煎加減方法為主,食療中可多進食南瓜、玉米、山藥等;③腎陰虧虛者。護理中采取六味地黃丸加減方法,飲食護理可共同煮熟300g熟地黃、100g小米;④陰陽兩虛者。給予此類型患者使用匱腎氣丸加減方法,給予煮沸黑芝麻30g、豆漿250ml等。

    1.2.6局部皮膚護理 每日檢查足部,觀察皮膚情況,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糖尿病足皮膚潰瘍形成后,采用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的三黃洗劑浸泡患足,38℃左右,30min/次,然后局部用紅外線照射15min。對于恢復期創面者用中藥生肌玉紅膏外敷,以助生肌收口。

    1.2.7實施中醫查房護理 為了加強醫護患之間的溝通合作,護理組長、責任護士每天與主管醫生聯合查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并及時評估中醫護理技術的效果。病區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每天進行中醫護理業務查房,保證護理質量與安全。在查房中,根據患者實際的病情,從而調整情志護理、膳食調護、養生保健方面的護理內容。

    1.3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護理前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餐后2h血糖(PBG)、BMI(體重)等變化;②取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5],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等3個層次。

    1.4統計學處理 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劑量資料取χ2、t檢驗,P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代謝指標 護理前,兩組患者代謝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bALC、TG、HDL、2HPBG、FBG、BMI等指標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為96.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此疾病反復發作,需要長期治療。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6],臨床大多以消瘦、多飲、多尿為特征,大多由于身體陰虛、飲食不節、情志內郁所致,與肺、胃、腎三臟功能失調緊密相關。若糖尿病患者錯失最佳的治療及護理時機,將會加重病情進展,誘發耳聾、瘡瘍、水腫、中風等并發癥。

    隨著祖國中醫學的發展,中醫護理逐漸成為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護理任務在于積極開展辨證施護和中醫專科護理,加強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中醫健康指導。糖尿病患者多數為年老、體質虛弱等患者,治愈差,常有悲觀失望的情緒。祖國醫學認為[7],人體喜怒無常的精神活動與疾病和衰老緊密相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靈活運用為調攝精神、疏肝解郁、暢達情志為主的中醫情志護理,針對患者心理變化實施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促進患者康復。健康護理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制定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切實增強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嚴謹性,引導患者形成樹立健康行為。同時,通過望、聞、問、切方法,根據患者實際的病情,提供一系列生活護理及飲食護理,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程度,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緩解糖尿病血管病變進展。尤其是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運動干預,以增加機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降低患者體重,促進胰島素釋放,從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機體代謝及心肺功能,促進患者的多種異常代謝得以恢復。

    中醫辨證施護正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最具特色的護理模式,通過病情的觀察提供施護依據,將糖尿病患者分為燥熱傷肺、胃燥津傷、腎陰虧虛、陰陽兩虛等類型[8]。以上表明,護理后,觀察組HbALC、TG、HDL、2HPBG、FBG、BMI等指標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加強糖尿病中醫護理,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狀況,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水平,促進病情康復,充分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何華芬.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2):104-105.

    [2]董福蘭.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304-305.

    [3]葛鳳春.糖尿病的中醫護理[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11(12):91-93.

    [4]王春永.淺析糖尿病中醫護理思路及方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9):959-960.

    [5]盧鳳霞.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8):60-61.

    [5]宋紅霞,李海新.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的144例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養生,2014,12(24):58-59.

    [6]余詠梅.中醫護理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23-124.

    第5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 中醫護理;心理護理;辯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1(b)-111-02

    我國傳統的中醫學,具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中國人民的保健事業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不僅僅在疾病的辯證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在臨床護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筆者將對中醫學理論中有關臨床護理的特色做一簡單論述。

    1 中醫心理護理

    中醫的病因學說認為,人的心理或情緒波動過于劇烈、持久,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中醫學理論對于人的心理活動異常的變化與疾病之關系,很早就有了相關的論述。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人的情感的不同變化,對于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不同的影響,但是最終都將導致氣血逆亂,臟腑機能失調。而在臨床上,除了對患者采取相應治療外,也可以通過精神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的心境處于平和狀態之中,使人氣血調暢,肝氣條達,脾胃健運,從而減輕患者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將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減輕或者消除,這樣,對于疾病的治療,能起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方面,中醫護理就具有自身的特色。

    1.1 祝由療法

    “祝由”實際上是以言語開導為主的心理療法。“祝由”一詞出自《素問?移精變氣論》:“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祝由”,也就是祝說發病的原因與疾病的由來,從而調節與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緒,以達到調整患者氣機,使精神內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因此又稱為“移精變氣法”。馬蒔[1]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來,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藥未興,針石未起,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病也”。這種方法也可稱為移情異性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要壓抑患者的情感,只是改變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個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極的情緒因素[2]。

    1.2 情志相勝法

    這種方法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段話的意思是,對于某些情志致病的患者,按照五行生克之理論,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適當采取運用一種情志活動,去調控因為另一種情志刺激而引發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正如吳昆[3]在《醫方考》中所說:“情志過極,非藥可愈,須以情勝,《內經》一言,百代宗之,是無形之藥也”。

    2 辨證施護

    在中醫基礎理論之中,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其兩大基本特點。辯證論治是將通過中醫四診所取得的病情資料運用八綱進行辯證分析,從而分清疾病的陰、陽、寒 、熱 、表、里、虛、實,以及疾病發病的原因、病理、性質和部位。臨床醫生將這些獲得的病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并制訂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在臨床上,醫護雖然是不同的工作,但本身屬于一個整體,所以護理工作也要根據護理對象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例如在飲食方面,根據病情性質,制定相應的飲食原則與方法,如病性有寒熱之分,依照《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之說,進行臨床護理之時,如果是寒癥患者,則須給予溫熱性質的飲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如果是熱癥患者,則應反之進行。

    3 三因施護

    作為臨床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而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工作者也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以及氣候、地理情況,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和措施,做到三因施護,也就是因人施護、因時施護和因地施護。比如老年人各項生理機能減弱,氣血虧虛,所患疾病性質多為虛證或者是正虛邪實之證,因此護理多用補益正氣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氣寒冷,人體腠理致密、毛孔開放不暢,患者服用辛溫解表之藥后,可以囑咐患者適當增加衣物,或者喝熱粥湯,提高發汗之力,最終使邪從汗解。

    4 防未病的護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話提出了中醫“治未病”的思路,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現在已經成為了預防醫學的座右銘[4]。這對于臨床護理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護理過程中,可以針對病情,事先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調養精神,勞逸適度,飲食合理等方法,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5]。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中醫護理的這些特色,將會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l37.

    [2]陳玉風.淺談臨床患者的中醫心理特色及護理[J].中華醫護雜志,2007,4(10):959-960.

    [3]吳昆.醫方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0.

    [4]韓洛川.中醫心理衛生及心理衛生療法[J].陜西中醫,2006,27(7),831-833.

    第6篇:中醫護理范文

    1.適其寒溫:指導患者隨天氣變化而增減衣被,及時使用降溫和取暖的設備。房間要注意通風,但不宜讓風直接吹拂患者,指導患者春防風、夏防暑、長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使其早日康復。對陽虛怕冷者室溫宜稍高,宜溫暖向陽的房間;熱證、陰虛者室溫宜涼爽,宜背陰涼爽的病室。

    2.動靜結合:中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強調正氣有助于祛邪外出,促進康復。《備急千金要方?養性》指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對于重癥或高度浮腫的患者,一定要靜養,以助正氣。水腫輕者可囑其適量散步等適度活動,以通暢血脈,促進陽氣的運行,增強體質,提高抗御外邪能力。

    飲食護理

    1.《內經》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禽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則補精氣。”說明藥物配合飲食治療能補精益氣,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合理的飲食調攝對慢性腎臟病所致水腫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在患病期間飲食應以適宜為度,要有節制。嚴格控制飲水量,水腫嚴重者一般以總入量等于前一日總出量加500毫升為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少尿或無尿時需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如白菜、蘑菇、香蕉、橙子、榨菜等;對于腎功能改變的患者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可選用優質蛋白質而且生物價高、富含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如雞蛋、牛奶、瘦肉等,盡量少攝入植物蛋白,如花生、豆類及其制品,少吃含磷食品,如動物內臟和腦、瓜子、板栗、堅果、海帶等,瘦肉、魚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應水煮去湯后食用。

    2.水腫時忌鹽最為重要,《千金方》要求“慎鹽醬五辛”。因此,應控制含鹽食品的攝入,如咸菜、熏肉、咸魚等;嚴重水腫者應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

    3.水腫患者一般都伴有胃腸功能障礙,脾胃運化功能衰弱,《外臺秘要》有“食欲得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多即難消也”,以免飲食不慎而損傷脾胃以致病情反復。因此,飲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飲暴食、過食肥甘之品。

    情志護理

    1.百病生于氣。不良的情緒刺激可以使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或病情加重,慢性腎臟病所致水腫患者病程長,遷延難愈,致使產生抑郁、悲觀情緒,因此調節患者情緒非常重要,中醫學強調“怡情放懷,可愈此病”。向患者講解七情治病的道理,要避免因情緒變化而引起病情反復或加重。教導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的疾病,幫助患者糾正異常的心理狀態,做到情志上的自我控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2.告之以其敗。切合實際地向患者宣傳解釋,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說明治療上的難易,使患者認真對待疾病,克服急躁情緒,以增加其治療信心。

    第7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循證護理;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47-02

    護理學與醫學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循證護理是根據循證醫學的觀點從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循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因為循證講究的是實證,所以在開展具體的護理工作時,不能單憑臨床經驗和慣常方法來單方面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應該遵循科學的實證原則,客觀、仔細、認真、全面的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1 什么是循證護理和中醫護理[4]

    循證護理英文名為evidence-based nursing,簡稱EBN,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護理理念。循證醫學注重的是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證據,其目的是把傳統的以經驗為主的護理朝著科學化的現代護理發展,核心是從病人個體出發,運用科學、合理、明智、謹慎、客觀的最佳依據來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決策。在開展循證護理時,考慮點應該包括病人的實際情況、醫務人員的素質技能、以及目前可以達到的最佳護理條件三方面。

    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和辯證思想,這些思想在今天的中醫臨床護理中依然受用,很多辯證護理方法如刮痧療法、熏蒸法、推拿法、拔罐法等現在依然在使用。中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醫藥著作,而中醫護理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如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中醫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個人衛生護理、環境護理等都有相關記錄。現代中醫護理正是在傳統中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整體護理體系。

    2 中醫護理的特色之處

    中醫護理獨具特色已經得到了很多國內外醫學人士的認同,中醫護理不僅僅是一種醫學護理病人的方法,其中還融合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里面,所以中醫護理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表現形式。總的來說,中醫護理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整體觀念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實行的是辯證護理,獲取病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種,治療和護理的方面是結合患者整體的功能狀態對疾病的部位、性質、原因及發展等進行綜合分析和醫治護理。中醫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中醫護理能夠在今天的醫學護理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獨特地位,這和不斷實踐、改進、完善是分不開的。將傳統的中醫醫學護理理念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整合,經行科學、系統、全面的管理和安排,在臨床工作中進行實踐和檢驗,這些是促進中醫護理事業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和源泉。

    3 循證護理在特色中醫護理發展中的作用

    3.1 循證護理可以深化中醫護理的指導思想

    中醫護理講究的是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是一個整體,以經絡為紐帶內臟、外在的四肢、身體穴位、關節等連在一起,形成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補充的整體。而且中醫還講究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人得了疾病與自身和周圍環境都是相關的,對病人病情的治療與護理也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循證醫學也是重視整體觀念,工作的出發點要“以人為本”,用最好的、最先進的醫療手段為病人服務,從患者實際出發,要求根據科學證據來實施工作,收集正真有利于患者的證據,整體上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二者的觀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循證護理更多的注重人本思想和科學證據,因此在開展中醫護理工作時,運用循證醫學可以加深中醫護理的作用和指導思想。

    3.2循證護理可以促進中醫護理科學、全面、專業的發展

    中醫在治療疾病時注重實施辯證治療,通過的是四珍法收集病人資料,然后在根據病人整體的身體狀況和表現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評估,一種疾病在進行治療護理時往往是從整體和系統出發,考慮的方面包括內臟、經絡及穴位外,還有外在的治療水平、自然社會因素,如在護理病人時要注意藥物、飲食、情感等的全面護理。因此,總的來說中醫護理就是一種整體護理、全面護理的護理行為。循證護理以真實、科學的證據作為開展醫療工作的基礎,這點是中醫護理理念中比較薄弱的,因此在開展中醫護理時可以運用循證護理的這種觀念,將中醫辯證護理的觀點與科學的證據和方法聯系起來,促進中醫護理學科全面、專業的發展。

    3.3循證護理可以促進中醫現行護理方法的轉變

    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醫護理中雖然傳統的方法流傳下來的較多,但是很多的中醫護理方法憑的是經驗,或多或少都存在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問題,所以正確管理中醫護理方法、促進臨床實踐活動的安全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也稱實證護理,這種護理觀念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因此循證護理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科學、準確、講究證據,這是傳統中醫護理較為薄弱的方面。將循證護理運用到中醫護理中,可以促進中醫臨床護理方法的優化和完善,而且對護士的素質也有更好的培訓和提升。護士在工作中會更多的從患者的角度考慮,針對臨床實際,辯證、批判、全面的看待問題,在實施護理工作時自覺地尋求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手段,做到護理工作有據可循、有據可依、有據可證,推動中醫臨川護理方法的轉變,促進中醫護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

    4 結語

    循證護理是以科學技術和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講究的是實證護理,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要求護理人員講究科學證據,細心、認真、明智的思考問題,不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籠統的實施護理工作,要結合患者實際的病情、當前的醫療環境及患者具體的要求來開展護理,在臨床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促進中醫護理工作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黃雅娟. 淺談循證護理在中醫護理中的應用. 醫學信息. 2010,9:2481-2482

    [2] 蔣志娟,周 琦,馬秋平. 循證護理有利于特色中醫護理發展.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08,12,6(12):1566-1567

    [3] 王凌玲. 循證護理對特色中醫護理發展的幫助. 臨床合理用藥. 2013,8,6(8):171

    [4] 陶虹江,陳 俐. 循證護理對中醫護理發展的作用探討. 江蘇中醫藥. 2011,43(10):81-82

    [5] 陳燕菊. 循證護理有利于特色中醫護理的發展. 臨床醫學工程. 2010,11,17(11):118

    [6] 徐鳳霞. 循證護理對中醫護理工作的促進作用. 當代護士. 2004,2:1-2

    第8篇:中醫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中醫護理;隨訪分析;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6(b)-169-01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會給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因此有必要對腦卒中患者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及康復期隨訪,這樣對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且最終使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和現實意義[1]。筆者通過對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及康復期隨訪,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腦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為45~78歲,平均(48.0±10.7)歲,病程為1~6 d,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2],且沒有明顯意識障礙,排除腦卒中發作前就存在肢體殘疾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者及伴有不穩定性軀體疾病及精神障礙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

    1.2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2.5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方法

    1.3.1 對照組護理方法給予內科基礎治療,包括急性期溶栓治療及應用尼莫地平等腦保護藥物的對癥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及康復期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

    1.3.2 治療組護理方法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并對康復期的患者采取隨訪措施,兩組患者都以30 d為一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及康復期的遵醫行為等。

    根據中醫辨證采取不同治療方法:包括選用復癱寧系列中藥的一種治療(包括息風復癱寧、益氣復癱寧、補腎復癱寧)[3]。每日一次水煎服。對于風痰瘀阻證應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對于風痰火亢證則應用清開靈注射液治療;對于氣虛血瘀證應用生脈或參麥注射液治療;陰虛風動證應用脈絡寧注射液治療[4];同時要對患者進行推拿康復治療。對頭面部及癱瘓側上、下肢的有關穴位進行推拿治療,在治療的同時結合現代康復技術,對患肢各個關節、肌肉運動進行訓練。對便秘的患者應針刺背俞穴,同時進行穴位按摩,取天樞、中脘、大橫等穴位,每個穴位1~2 min,同時手掌以順時針方向環形腹部按摩10 min。

    1.4 評價標準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0級病殘程度為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1~3級病殘程度為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以下或增加為無效[5],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

    3 討論

    腦卒中的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都非常復雜,本研究將中醫口服湯劑治療、中藥靜脈滴注、推拿康復訓練等中醫特色療法融為一體,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中醫藥在腦卒中偏癱治療中的獨到之處,對腦卒中臨床療效的提高及病死率、致殘率的降低都有很大意義,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本組資料中對腦卒中便秘的患者采用針灸背俞穴,因為背俞穴是匯聚臟腑精氣之處,故針刺此穴對疏通經脈、調理臟腑作用甚大,同時應用穴位按摩,直接作用腹部,在物理刺激的作用下,胃腸管腔形態發生改變,胃腸蠕動也隨之增加,從而胃腸內容物的排出也會加快。

    [參考文獻]

    [1]劉瑩瑩,馮桂芳.護理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河北醫學,2008,14(8):982-984.

    [2]燕鐵斌.現代康復治療技術[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4-87.

    [3]朱士文,李義軍,任文搏,等.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53-55.

    [4]王永炎.概念時代應重視中醫學原創思維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科學基金,2008,22(3):156-159.

    [5]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7,17(5):57-59.

    第9篇:中醫護理范文

    摘 要 目的:報告肝硬化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方法:對213例肝硬化患者通過辨證施護、施食、情志、服藥、健康指導等方面進行護理,觀察臨床效果。結果:顯效172例(80.8%),好轉29例(13.6%),無效12例(5.8%),有效率94.4%。結論:通過中醫護理,可以明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痛苦,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肝硬化 中醫護理 體會

    肝硬化臨床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損壞和門靜脈高壓,可有多系統受累。目前,治療肝硬化尚無特效藥物,晚期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如果治療不及時,護理不得當,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就其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觀察

    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男168例,女45例;年齡26~76歲,平均49.6歲;病程2~11年,病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并發肝性腦病19例,上消化道出血53例,肝腎綜合征42例,嚴重感染21例,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臨床診斷標準。

    結果:顯效172例(80.8%),好轉29例(13.6%),無效12例(5.8%),有效率94.4%。

    病情觀察及辨證施護

    觀察患者的行為、意識:注意觀察患者的語言、行為、意識有無變化,如有胡言亂語、回答不切題或反應遲緩、意識模糊等肝性腦病的前期癥狀及時報告醫生,積極配合治療,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有家屬陪伴。加強巡視,注意安全,防止墜床及其他意外事故的發生。

    觀察皮膚、鞏膜、大小便的顏色,嘔吐物的顏色、性質、量以及胸脅脹滿疼痛、飲食、情志、舌苔脈象等情況。如患者不思飲食、神疲乏力及身目黃染情況加重時,立即報告醫生,并積極配合處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重視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有無胃內燒灼感、惡心感,有無黑便等,如有上腹燒灼感、口中血腥味,為嘔血的先兆,應立即處理[1]。嘔血、便血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建立靜脈通路,備三腔二囊管及急救藥物隨時配合搶救,預防失血性休克的發生。嘔吐者及時清理嘔吐物,以防窒息,必要時更換衣被,并開窗通風。

    觀察腹水和下肢水腫的消長,記錄出入量:腹脹致呼吸困難者協助取半臥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運動,減輕呼吸困難和心悸。腹水甚者,協助醫生抽放腹水。術前說明注意事項,排空膀胱;術中觀察生命體征,放水速度不宜過快,量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3000ml;術畢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部位,縛緊腹帶,并隨時觀察生命體征,以免腹內壓驟然下降引起休克。同時可遵醫囑采用輸注新鮮血漿、全血及白蛋白,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改善肝功能,消退腹水。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天測量體重、腹圍并記錄,為醫生選擇治療方提供依據。

    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干燥。長期臥床形體消瘦者,注意皮膚的護理,用紅花油或50%的乙醇按摩骨突部位,做好“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勤整理),防止壓瘡的發生。

    根據辨證分型調整室溫:濕熱內阻證者,病室溫度宜適當偏低,濕度不宜太大;脾腎陽虛證者,病室溫度宜適當偏高,必要時給予保暖。

    飲食調護

    由于肝功能受到損害的程度輕重不一,肝硬化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也不相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不一樣,但病人飲食的一般原則是相同的(即: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適量蛋白),只是營養的供給因病情因人而異。一般說來,肝硬化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宜進食清淡、易消化、適量蛋白(在病情穩定情況下,每公斤體重供應12.5g蛋白質為佳,全日供應蛋白質80~100g,其中一半應來自優質蛋白含量較高的瘦肉、魚、乳、蛋及大豆制品。如果是肝功能顯著減退或出現肝昏迷先兆的患者,為減輕肝臟負擔和減少血中氨的濃度,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則應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每日不超過20g,以植物蛋白為好)、高熱量、高維生素、軟爛的流質、半流質飲食,忌食過硬、粗糙、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不要進食過急過飽,禁煙酒。

    腹脹、尿少的患者,限制鈉鹽攝入。低鹽飲食,則要求每天進食的鈉鹽

    吐血者,應禁食4~6小時,緩解后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溫涼飲食。

    情志護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遷延,經久不愈,加上昂貴的醫藥費,易產生悲觀失望情緒。因此,護士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應做好以下幾點。

    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病友交流,及時排遣不良情緒,避免過憂、過悲、過于激憤等不良情緒刺激,保持情緒穩定。

    囑咐家屬要多關心、體貼、照顧患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如采取個別談心,舉辦肝硬化知識講座等,穩定患者的情緒,消除其孤獨無助感,努力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休養環境,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服藥護理

    中藥湯劑一般濃煎溫服,服藥后注意觀察效果及用藥后的反應。濕熱內阻證、肝腎陰虛證者,中藥湯劑一般偏涼服用。嚴格遵醫囑服藥,切忌隨意停藥或加減藥量。

    臨癥護理

    身目黃染者,茵陳開水沖泡代茶飲,觀察黃染消退情況,保持皮膚清潔,減少刺激,忌用手撓抓、用肥皂等堿性溶液清洗,穿柔軟、舒適的純棉內衣。

    便秘者,用番瀉葉開水沖泡代茶飲,亦可食粗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如香蕉、蜂蜜、芹菜、韭菜等。

    脾虛納差、腹脹者,可遵醫囑艾灸中脘、神闕、天樞,也可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樞等。

    健康教育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應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戒煙酒,避免過度勞累,謹防感冒。適宜運動,以不感到疲勞和加重其他癥狀為度。避免不良情緒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按醫師處方用藥,加藥時需征得醫師的同意,以免服藥不當而加重肝臟負擔和肝功能損壞。護士應向患者詳細介紹所用藥的名稱、劑量、給藥時間和方法,教會其觀察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例如服用利尿劑者,如出現軟弱無力、心悸等癥狀時,提示低鈉、低鉀血癥,應及時就醫。

    家屬應理解和關心患者,給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細心觀察,及早識別病情變化,例如:當患者出現性格、行為等改變可能為肝性腦病的前驅癥狀;出現柏油樣便,可能并發消化道出血,應及時就診,住院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

    隨時復查,緩解期2~3個月復查1次,不適及時就診。

    總之,對肝硬化患者通過辨證施護、施食,飲食調護,情志護理,服藥及健康指導等方面進行護理,使患者的壽命延長,痛苦減輕,并發癥減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成成人看片在线|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成人午夜短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怡红院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成人在线免费看|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