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射頻消融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什么是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治療腫瘤的技術是一種微創腫瘤原位治療技術,借助于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定位,引導電極針直接插入腫瘤內,當電子發生器產生射頻電流時,通過電極針使周圍組織產生高速離子振動和摩擦,繼而轉化為熱能,使病灶局部產生高溫、干燥,最終使腫瘤組織凝固壞死,達到滅活目的。
2.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癌適應癥有哪些?
有外科手術指征,但病人拒絕手術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或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早期肝癌和高齡肝癌患者;局部晚期和肝轉移癌患者的減瘤治療,開腹手術時發現腫瘤不能切除時,部分病例可于手術中進行腫瘤射頻消融作為補救措施。
實施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的途徑有開腹術中肝癌射頻、腹腔鏡下肝癌射頻以及經皮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等幾種。
3.射頻消融術與外科手術相比有哪些優點?
射頻消融術能使患者免除開刀之苦,與傳統治療相比具有療效高、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無后遺癥、風險低、適應癥廣等優點。
4.穿刺時會不會引起癌細胞轉移?
不必擔心,有的患者擔心對腫瘤穿刺后,在拔針過程中會把癌細胞帶出來,造成針道轉移。其實,射頻消融治療的針道消融技術是在腫瘤消融治療過程中對針道一直進行高溫消融,可避免針道轉移。
5.高齡患者能否接受治療?
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治療,并非傳統手術,無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因此適合不能耐受手術及放、化療的老年患者,目前治療的患者中最大年齡是94歲。
6.晚期肝癌還有治療價值嗎?
晚期肺癌是全身性疾病,應采取綜合治療,可以用射頻消融把可見的腫瘤一次性消融滅活,同時進行全身藥物治療,把體內其他潛在的癌細胞消滅。
7.有其他慢性病能做射頻消融術嗎?
射頻消融治療對身體損傷和影響較小,患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糖尿病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耐受射頻消融治療。
8.哪些肝癌患者可采用射頻消融術呢?
主要是用于不適宜手術切除的患者。具體來講比如有的患者腫瘤位置長得非常不好(肝門部、靠近大血管、位于兩葉),手術切除困難。有的患者已經做過肝癌手術,但是術后又有復發,不能反復手術。有的患者年齡較大,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
9.其他部位轉移到肝的腫瘤,適合做射頻消融術嗎?
轉移癌一般不合并肝硬化而且肝臟的功能都很好,適宜做射頻消融術。射頻消融術對于放療和化療沒有效果的病人,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不會損傷人體(肝臟),治療后還可以產生一種抗體,使病人的免疫力得到提高,防止腫瘤復發。射頻消融術的治療效果要優于放療和化療。
理想的治療對象是:患者肝部只有一個病灶,而且病灶小于6厘米?;蛘呋颊吒尾坑卸鄠€病灶,病灶小于3-4厘米。越小的腫瘤治療效果越好,甚至可以一次完全滅活。大的腫瘤也可以進行射頻消融治療,但是需要多次治療,而且完全治愈的機會也減少了,只能達到姑息治療的目的。
10.哪些患者不適合做射頻消融治療?
不適合做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包括:巨大腫瘤、彌漫性腫瘤、門靜脈有癌栓、肝外廣泛轉移、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感染、白血球受到抑制(小于3000)等。
【關鍵詞】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成功率;復發率;并發癥;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603-01
射頻消融(RFCA)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治療技術在臨床開展越來越普及。我院近4 年RFCA治療PSVT臨床資料,提高RFCA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總結并進一步拓寬經驗一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8年9月- 2012年9月共對332例PSVT行心內電生理檢查后,經導管RFCA治療。所有入選患者標準:反復發作PSVT并且藥物無效;患者同意接受導管RFCA治療;術前均停用藥物5個半衰期。術前常規化驗、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胸片、心臟超聲、必要時冠脈造影及經食道心電生理等檢查。
1.2 診療方法治療方法
1.2.1 電生理檢查;常規消毒、局部麻醉、穿刺,經右股靜脈置入7極 和8F血管鞘并送入2或4極標測導管至高位右心房( HRA) 、希氏束( His) 和右心室( RV)和左側鎖骨下靜脈置6F血管鞘并置入4或10 極導管至冠狀靜脈竇( CS)。同步記錄HRA、CS、His、RV 心內電圖和體表心電圖。心內電生理檢查:(1)首先予以程序期前刺激誘發出心動過速明確PSVT位置和類型。(2)對于AVNRT應進行S1S2程序刺激, 判斷有無房室結雙徑路的跳躍或誘發AVNRT特征。(3)對顯性旁路通過冠狀竇電極標測的旁路位置, 完成心內的電生理檢查。
1.2.2 治療過程;1, AVNRT 下位法消融慢徑路:首先確定房室( AVN)雙徑和AVNRT 誘發區,沿8 F 鞘送入大頭消融電極,標測His后大頭電極在降于His與cs口中下1 /3 處標測到小A 大V 波,A 波≤1/4 ―1/10V 波,A 波碎裂,無H 波,且大頭導管的A 波比希氏束晚至少20 ms準確定位,靶點圖穩定后開始放電消融。2, AVRT標測和消融方法:左側旁道則根據CS電極標測初步確定旁道大致部位,植入大頭消融電極至二尖瓣環下細標測后消融旁道,右側旁道經股靜脈插管至三尖瓣環房側標測消融,間隔旁道在房室環的右心房或左心室側標測消融。術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持續3 月。 穿刺股動脈者,術后低分子肝素 5000UQ12 h 使用 5 d。
1.2.3 消融成功標準為: 1房室結A-H跳躍現象消失, 未能誘發AVNRT。2各種刺激不能誘發AVRT,心室起搏下呈室房分離或文氏型室房傳導隱匿性旁道逆傳,不能誘發PSVT。3室房分離或逆傳A 波在先,體表心電圖預激Delta波消失。 4隨訪半年以上不能誘發PSVT [1]。
1.3 統計數據來源于病歷、手術登記本的記錄、介入手術記錄、電生理儀記錄的資料及病例回訪資料。
2 結果
2.1 RFCA 治療332 例PSVT患者,治療成功329占99%,一次治療成功325例占97.9%,失敗3例占0.9%, 復發4例占1.2% ,嚴重并發癥5例占1.8%。
2.1.1 所有AVNRT 接受慢徑消融共183 例,2例慢快型AVNRT標測到小A 大V 波,始終存有H 波,且大頭導管的A 波與希氏束時間相同,嘗試消融慢徑10 s 內出現快交界區心律>150次后停止消融.消融成功率98.9%。
2.1.2 旁道消融結果: AVNRT149例旁道一次消融總成功96.6%( 144/ 149)。其中右側旁道1 例、左右側雙旁道2例的患者于術后復發,再次消融成功。1例右側間隔旁道并AVRT 第一次射頻消融失敗, 第二次射頻消融成功。左側心室外膜旁道1 例未能消融成功。
2.2 RFCA 的并發癥5例患者:3例AVNRT 患者出現房室傳導阻,其中2例術中均發生過一過性Ⅰ度房室傳導阻滯,術中立即予地塞米松10~20 mg靜脈注射后0. 5 h 內均恢復竇性心律,另1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因心率尚可患者無特殊不適,故未行心臟起搏器安置。1 股動脈穿刺部位出現假性動脈瘤,經局部壓迫止血、加壓包扎后消失。1 例發生左側氣胸,為鎖骨下靜脈穿刺損傷所致,未作特殊處理自行吸收。消融術中、后無心包填塞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出現。
3 討論
RFCA是利用射頻電流的熱效應使局部心肌內膜心肌組織脫水-變性-壞死, 使自律性和傳導性能均發生改變。從而達到破壞異常傳導路徑或異常病灶的目的[2]旁道消融成功的關鍵是PSVT精確的標測定位。本組患者右側旁道的復發率高,分析原因右側旁道難點是無消融參照物, 旁道位置較深消融大頭電極貼靠不良,該部位血流量較大,致使局部溫度低,故旁道未徹底阻斷。對于右側旁路標測應選用加硬導管,必要時應用Swartz鞘管,使其彎成倒U 型,倒貼在三尖瓣環房側,增加消融電極的穩定性,能量30~50W,溫度30~50度放電過程中大頭電極穩定,手術可獲成功。
RFCA根治AVNRT的并發癥多為房室傳導阻滯。本院共有3例患者出現房室傳導阻滯。原因術中傷及快徑所致, 經及時處理逐漸恢復竇性心律。AVNRT 術中采用間斷消融,快速交界性心動過速出現立即停止放電,等待竇性心律恢復后再鞏固消融,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Jentzer 等[3]的結果表明,交界區心動過速頻率越快[(363±44) ms],越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術后激素沖擊治療可幫助恢復傳導的作用[4]。因此我們總結發生房室傳導阻滯的征象: PR的間期延長,快交界性心律>150 次/min 和竇性心律時出現房室傳導阻滯現象[5],術中出現房室傳導阻滯者但如術后仍存在必須認真觀察7 d,不能恢復且心室率較低,應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對于本例心外膜旁路,常規在左后間隔部標測無滿意靶點試放電無效,心外膜旁道應外科手術治療。本組1例股動脈穿刺部位假性動脈瘤,發現后再次加壓包扎24h后,經下肢彩超證實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消失。原因:為術后過早活動穿刺肢體,建議:對經股動脈穿刺的患者, 術后應臥床24h后再活動。
扎實的心臟電生理學基礎,消融導管的準確定位[6]是RFCA 成功的前提,熟練的心導管技術及豐富的影像學知識是關鍵。只有這樣使RFCA治療PSVT具有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實用的一線治療手段,同時也是成功率高,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的根治性介入治療技術。
參考文獻:
[1] 蔣樹中, 張毅剛, 李衛東, 等. 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508 例報告.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05, 9( 3) : 28.
[2] 胡大一,王樂信,丁燕生,等.射頻消融術的臨床應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2,20(3):207
[3] Jentzer JH,Goyal R,Williamson BD,et al. Analysis of junctional ectopy du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slow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trion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cahycardia. Circulation,1994,90: 2820.
[4] 郝星劉西平射頻消融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相關遲發性房室傳導阻滯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2011 年6 月第5 卷第12 期C . 5,No. 12
答:根據我們目前的治療經驗,不受年齡限制,并發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射頻消融治療房顫也不受限。
問:所有的房顫病人都要常規華法林抗凝嗎?華法林的副作用較多,配伍禁忌也很多,能夠長期應用嗎?
答:按照美國心內科醫師協會2004第七次抗栓和溶栓會議的建議:持續性房顫或陣發性房顫具有以下一項危險因素應視為腦卒中的高危患者:既往有腦卒中病史、短暫腦缺血發作、體循環血栓史,年齡>75歲,中至重度左室收縮功能不全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病,或糖尿病史。這些患者應采用華法林治療。對于年齡在65~75歲的持續性或陣發性房顫患者,無其他危險因素,可應用華法林治療,也可以選擇阿司匹林(325毫克/天)治療。對于年齡
問:78歲老年人VVI起搏器安置后,仍有房顫出現,反復心悸不適、乏力,間斷起搏器工作,此種情況,是繼續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加用抗凝劑,還是加用射頻消融治療。做一次房顫射頻消融的價格是多少錢?
答:建議射頻消融治療。目前價格是6萬~8萬元左右。
問:每次電復律前都要常規靜注安定嗎?
答:為減少病人的緊張情緒,電復律前最好靜脈應用短效鎮靜藥物,使處于輕度麻醉狀態。
問:射頻消融與外科迷宮術治療哪個好?
答:外科迷宮手術成功率較高,但創傷大;射頻消融比較而言成功率略低,優點大家都明確。
問:房顫病人只有10%的有附壁血栓嗎?抗凝治療對機化的附壁血栓有效嗎?新發房顫患者最短多長時間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有多長時間老化或機化。機化的血栓怎么辦?
答:非瓣膜病房顫血栓發生率為5%~6%,瓣膜病房顫在12%左右,抗凝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新發血栓,但部分心房血栓病人長期抗凝治療血栓可以消失,抗凝對機化血栓無效;新發房顫持續超過48~72小時血栓可能性明顯增加。
問:67歲女患者,既往無心臟病史,2006年3月體檢心電圖示:頻發室早三聯律(二個正常一個異常)無癥狀,心率:80次/分,心臟彩超和頸A彩超正常,血脂略高,請問需要藥物治療嗎?有必要做導管消融嗎?
答:對于該室早而言,不需要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治療。
問:對房顫導管消融有禁忌證嗎?風心、二狹、左房擴大,心功能3~4級的病人可以做消融嗎?做了消融能不能改善心功能?
答:有禁忌,對于嚴重的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手術風險大。
問:房顫患者長期口服華法林的劑量和注意事項?如果沒有三維構象設備如何開展房顫的射頻消融,如何定位?
答:我們觀察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平均維持劑量為3毫克,我國患者抗凝治療經驗性的將INR(為監測患者口服抗凝藥物的一個指標)的目標值一般維持在2.0上下。華法林劑量的調整要根據INR偏離目標范圍的大小和患者以前對華法令劑量調整的反應,大多數情況下華法林增減的劑量在5%~20%。華法林受飲食和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幾乎所有經肝臟細胞色素P450代謝的酶都與華法林有相互作用,加用或停用任何藥物時時,應更密切監測INR,與華法令合用的藥物中,最應引起重視的是阿司匹林和非甾體類抗炎藥。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8-0092-03
原發性肝癌是目前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施行根治性手術切除[1,2]。射頻消融具有安全、微創小、痛苦少、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3-6],我院2013年1~6月對擬行射頻消融治療的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明顯降低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并明顯改善長期生存質量及預后,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6月間50例患者被納入本研究,所有患者經肝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并經術前檢查無法耐受手術或者已不能行根治性手術切除?;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24例,給予常規治療的同時,并成立經過統一規范化培訓的護理人員組成的綜合護理小組,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26例,給予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腫瘤直徑、肝功能Child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表1),均無射頻消融治療禁忌證,初次治療方式為射頻消融,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射頻消融方法
在B超指引下將消融針穿刺入肝癌瘤體內,根據腫瘤大小調整消融儀參數,進行消融,并注意保護周圍血管及臟器。在射頻消融術后1周內,采用增強CT或者超聲造影進行檢查,以確認治療的效果。
1.3 綜合護理干預方法
1.3.1 術前綜合護理 (1)一般術前準備:囑咐患者術前加強身體營養儲備,適當增加熱量及維生素的攝入,以免術后反應引起的營養不良;術前1天進行手術宣教,幫助練習床上大小便,并做好穿刺部位及腹股溝區的個人清潔衛生。(2)術前心理護理:負責綜合護理的人員需與患者進行細致耐心的溝通,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并取得患者充分信任。通過理解、安慰、鼓勵、暗示等手段,全面細致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消除患者因患病住院而造成的無助感、孤獨感和恐懼感,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自制科普資料向患者介紹射頻消融術的原理、療效、安全性及術后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對射頻消融術的排斥感。
1.3.2 術后綜合護理 (1)術后一般護理:射頻消融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有疼痛、發熱、肺部感染、術后出血等。射頻消融術后由于術中對腫瘤進行熱消融引起腫瘤局部壞死變性,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區疼痛和發熱,需要給予口服止痛退熱藥物對癥處理;射頻消融術后常會引起胸腔積液及肺部感染,則需要靜脈給予抗生素治療;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肝腎功能及水電解質平衡,射頻消融過程流經消融部位的血液中紅細胞被高溫大量破壞,并釋放出血紅蛋白,進而造成血紅蛋白尿,堵塞腎小管,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所以射頻消融術后應常規進行擴容、堿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療,讓尿量保持在2 000 mL/24 h。一旦發現患者發生血紅蛋白尿時,護士就應該準確及時地將具體情況告知醫生;囑咐患者放松心情合理飲食,促進恢復,改善營養狀況;術后出血是射頻消融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嚴重者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術中對針道消融止血,術后對穿刺點進行仔細加壓包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緊急處理。(2)術后心理護理:射頻消融術后應做好充分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對術后反應的恐懼,減少不必要的擔心,促進術后恢復。
1.3.3 家庭、社會支持 依據家庭-社會治療的理論,以整個家庭為干預治療的對象[7],減輕患者及家庭成員心理負擔,進一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1.4 觀察指標
1.4.1 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中文版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9],共包括11項36個問題,包含健康總體自評(GH)、生殖功能(RP)、機體疼痛(BP)、生理功能(PF) 等4個生理健康維度(PCS)和精神健康(MH)、社會功能(SF)、活力(VT)、情感職能(RE)等4個心理健康維度(MCS)。每個維度的得分最高為100分,得分越高,則生存質量也越高。
1.4.2 負性不良情緒評估[10] 采用現代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評分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進行評分。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射頻消融術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經過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健康總體自評(GH)、生殖功能(RP)、機體疼痛(BP)、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社會功能(SF)、活力(VT)和情感職能(RE)等各個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2),表明觀察組患者射頻消融術后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得到了明顯提高。
2.2 兩組患者射頻消融術前后負性情緒的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t=0.0982,P=0.9222),經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前2 h HAMD評分較同組入院時明顯降低(t=11.7616,P=0.0000),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t=12.9950,P=0.0000)。兩組患者入院時HAMA評分無明顯差異(t=0.7738,P=0.4429),經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前2 h HAMA 評分與同組入院時比較明顯降低(t=14.0502,P=0.0000),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t=7.8184,P=0.0000)(表3)。
3 討論
關鍵詞:射頻消融術;護理;腫瘤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3-0199-01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接受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患者共64例,在這64例中,男54例,女10例,年齡區間在23~76歲之間。原發性肝癌有47例,后來發生性肝癌17例。肝功分級:A級50例,B14例,沒有C級。手術時接受靜脈麻醉和局部麻醉,B超檢查腫瘤直徑范圍在1.4~10cm之間。接受治療后均好轉出院。
1.2 治療方法
采用冷循環超能射頻腫瘤治療系。病人需左側位躺于手術臺,在病人后背安置電極片,電極線連接治療儀,B超引導下選擇穿刺點和入針方向。穿刺前消毒,對患者局部麻醉和靜脈麻醉。入針時要盡量避開較大靜脈分支,將針刺于腫瘤的中心,針尖達腫瘤的下界。針刺進后,將集束電極推出。治療過程中用冷循環泵確保針夾恒溫。治療完成后,先關閉冷循環泵,隨后調節輸出功率,使針尖溫度達到并維持于80℃以上持續數十秒,以使針道碳化止血并可防止針道腫瘤種植轉移。[2]治療后給患者注射1小時的抗菌素。
2 結果
定期檢查病人腫瘤變化與腫瘤血清標記物,觀察病人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此次所選患者中無死亡。接受治療后小肝癌病人陽性蛋白轉陰并顯著下降,有效率高達95%。病人中發熱6例,有痛感2例,腸胃不適者4例,針對性治療后都好轉出院。本次研究在接受治療后4年間對病人隨訪,發現腫瘤復發的概率為15.5%,一年內無死亡概率為96.8%,兩年內存活率為71.5%。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1)心理準備:大部分病人對于射頻消融術缺乏認知,對此治療方法不放心。醫護人員應該結合病人各種情況,針對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讓患者對手術放心,對射頻消融術有一定的認知,確?;颊咴诮邮苤委熐氨3至己玫男睦頎顟B。(2)針對性準備:對于一些凝血功能較差,血蛋白含量低的病人,在術前應給予血漿和血蛋白的補充。(3)腸胃護理:接受治療前應讓患者空腹6小時到8小時,降低患者術后腸胃不良反應的發生。(4)靜脈護理:為了將射頻治療的部位暴露出來,手術中病人要采取側臥或抱頭平臥的姿勢,所以為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應在病人左腳安置靜脈留置針。
3.2 術后護理
(1)術后常規護理:手術完成后讓患者平躺8小時,在此期間應觀察病人身體的溫度、呼吸是否異常、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在一定的時間內給患者翻身與按摩,確?;颊呤孢m的狀態。觀察手術部位是否出現紅腫,淤血等狀況,及時更換患者手術部分的敷料。
(2)皮膚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如果儀器操作出現差錯,可能會使皮膚出現燒灼傷害。如果出現此類情況,應給患者消毒,在燒灼傷害的部位外擦治療燙傷的外敷藥物,覆蓋無菌紗布,確保此部分不受潮濕,避免受到壓迫。
(3)疼痛護理:腫瘤凝固壞死、肝部炎癥等會引起病人的疼痛。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后肝部脹痛,在大約4個小時候此癥狀會消失?;颊呖赡軙驗榇饲闆r對手術產生懷疑,護士人員應向患者講明為何出現此情況。引導患者采取最舒適的躺臥姿勢,如病人疼痛難忍,則應用止痛藥處理。
(4)發熱護理:腫瘤在治療后會壞死,然后身體會將其吸收,此時患者身體溫度會升高。此情況將維持6個小時左右,患者出現此類情況的溫度上限約為38.5℃。本研究中出現上述情況6例,有兩個患者維持2周左右。對這兩例患者采取靜脈療法,囑咐其注意食用水的補充。
(5)出血護理: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多因肝癌導致肝功差,凝血功能較弱,術后常出現出血狀況。手術前應檢查病人相應的肝部功能和血類特征,治療后使用止血藥,注意病人的相關情況。本研究中有病人腹內出現淤血,經過檢查后采取相應肝部治療后此情況消失。
(6)尿的檢查:此治療因高溫會導致病人接受治療后體內血紅蛋白釋放,從而出現此類尿。為防止此類情況引起腎部不適,應保證病人每小時有1ml的尿量。如果蛋白尿過少,應予以利尿處理。
(7)出院指導:病人出院時醫護人員應予以相應的康復叮囑。如果出現不良狀況,應及時來醫院做相應檢查和治療,規律食藥,確??祻偷恼_M行。
4 討論
射頻消融術治療逐漸在小肝癌治療中占據主導地位與其高效、實用是分不開的。圍術期的護理是提高PRFA療效的重要因素。手術進行前對病人的心理指導,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手術中主動配合,術后針對性全面的對患者進行護理是提高PRFA治療的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陣發性心房纖顫;臨床藥師;藥學監護
[中圖分類號] R947[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b)-132-02
2002年1月由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指出臨床藥師工作職責的核心是如何給患者用好藥,其中包括臨床藥學監護。本文中筆者對1例陣發性房顫行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進行了藥學監護,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入院病情
患者,男性,39歲。因“陣發性心悸,頭昏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自覺頭昏、頭脹,測BP 16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家間斷口服代文1粒,1次/d。出現無周期性肌無力,伴有心悸,呈陣發性,未予重視。2年前就診我院診斷為“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纖顫”,1周前無誘因上述病情加重。陣發性心悸,氣促伴頭昏。為求進一步診治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壓、膽囊炎病史,血壓最高可達160/120 mm Hg,間斷服藥,未作系統正規治療,血壓控制不佳。否認糖尿病病史,有吸煙飲酒史。飲酒10年,每次5~8兩;吸煙10年,平均每日15支。查體:體重指數(BMI)為26 kg/m2。體溫(T)36℃,脈搏P90次/min,呼吸頻率R18次/min,血壓(BP)160/115 mm Hg。神清語明,自主。皮膚鞏膜無黃染??诖降t,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頸靜脈無怒張,雙肺無干濕性音。心臟聽診心率(HR)90次/min,律絕對不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全腹軟,肝脾未觸及腫大,無壓痛,雙下肢無水腫,飲食尚可,二便正常。輔助檢查:ECG示“異位心律,心房纖顫”。心臟彩超示LA:43,RA:31,RV:44,LVIDd:46,LVPWd:9,EF:60%,雙房偏大,主動脈瓣微量返流。實驗室檢查:肝腎功能正常,電解質、血糖、尿便未見異常,血脂TC 7.49 mmol/L,TG 2.66 mmol/L,LDL-C 4.50 mmol/L。入院診斷:心律失常、陣發性房顫、原發性高血壓3級、極高危險組。
1.2 病情評估與治療
該患者為中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患者家族中無房顫患者,除外風心病、甲亢、心包疾病、肺部疾病、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故考慮該患者為特發性心房顫動。該患血壓最高可達160/115 mm Hg,根據以往血壓和在家口服降壓藥,可診斷為高血壓3級,伴有吸煙10年,屬于極高危組。ECG示異位心律,心房纖顫,HR 90次/min,心臟彩超提示目前雙房偏大,根據陣發性房顫的治療策略,結合患者病史、查體和輔助檢查,制訂治療方案如下:降壓、轉復節律,必要時行導管射頻消融、控制心室律、抗凝及改善心肌功能對癥治療。運用的藥物有:絡活喜、厄貝沙坦、立普妥、胺碘酮、華法林口服、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疏血通、左卡尼汀靜脈滴注。
2 藥學監護的建立及效果
2.1 降壓藥物的選擇和用藥監護
患者入院時血壓最高達160/115 mm Hg,診斷為高血壓3級,伴隨肥胖、吸煙、飲酒10年史,屬于極高危組。曾在家口服代文1粒/次,1次/d,血壓控制欠佳。高血壓為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因此使血壓達標(140/90 mm Hg)顯得非常重要。根據中國2005年高血壓指南,2007年ESC/ESH指南及美國JNC7指南,2級以上高血壓(160/100 mm Hg),或單藥治療血壓仍未達標者[1],采用聯合用藥原則,臨床藥師建議CCB+ARB。CCB主要擴張小動脈、利尿,但可導致下肢體液漏出。ARB主要擴張小靜脈,并增加靜脈床流量。兩者同時使用,可減輕體液流淤積,緩解下肢水腫,而且兩者降壓具有協同作用[1]。醫生采納,用絡活喜5 mg/次,2次/d;厄貝沙坦150 mg/次,1次/d。監測BP 130/80 mm Hg左右,達到目標值??诜蜇惿程贡O護腎毒性。用藥前應監測腎功能、血電解質及尿常規,用藥2、4周后復查血肌酐和血鉀,在鞏固治療期間,應第3~6月復查血肌酐與血鉀,對有雙側腎協脈狹窄或單側功能腎腎動脈狹窄者慎用。CCB與胺碘酮合用,進一步抑制竇性心律或加重房室傳導阻滯。監測心律和心率。
2.2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和監護及效果
患者口服胺碘酮進行轉律和控制心室率。第1、2、3天口服0.4 g/次,3次/d,第4天調整劑量0.2 g/次,3次/d,共7 d,調整劑量0.2 g/次,1次/d,共7 d,總量接近10 g。查體HR 80次/min,P 72次/min,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心律絕對不齊,藥物治療后房顫仍持續2周以上,故選擇行導管射頻消融術,術后胺碘酮改為維持劑量0.1 g/次,1次/d。出院時HR 70次/min,律齊,未聞及早搏,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胺碘酮具有潛在的致命性毒性,包括肺毒性、肝毒性和心毒性。胺碘酮的藥物不良反應有一定程度的劑量相關性,且隨著用藥療程及時間延長而增加。甲狀腺功能異常為長期服藥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2%~4%[2],有文獻報道胺碘酮可導致心臟橫紋肌溶解,引起心臟猝死。因此在用藥前后應監測血壓、心律、心率、心肌酶、血電解質、甲狀腺功能。第1周監測心電圖,特別注意有否QT間期延長,以免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第2周檢查肝功能、肺功能、胸部X線片、眼科檢查。該患者第4周檢查:DR胸部正位片示心影及雙側肺門大小、形態、位置未見異常。血生化示:ALT 104 U/L,AST 47 U/L,γ-GT 46 U/L,示有輕度肝損害。藥師建議停藥觀察,醫生采納。出院時檢查肝功能正常。
2.3 抗凝藥物應用和監護
患者入院時醫生給以拜阿司匹林0.1 g/次,1次/d抗血小板不妥。房顫發生栓塞事件,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房顫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取決于患者存在的血栓危險因素[3],該患者有高血壓,雙房偏大,房顫,體循環栓塞形成的可能性大,屬于高危人群。在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華法林使腦卒中危險下降68%,在出血的發生率沒有顯著增加,抗凝降低死亡率33%[4]。該患無華法林使用禁忌證,藥師建議停用阿斯匹林改為華法林。華法林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出血。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要監測凝血酶原時間,控制INR值在2.0~3.0之間。該患從未使用過華法林,很難判斷使用多大劑量使INR達標。服藥前INR為0.94,中國人華法林的初始劑量建議為3 mg/d,該患者同時服用胺碘酮,胺碘酮有增強華法林抗凝作用藥師建議初始劑量為2.5 mg/d,治療3 d,測得INR為1.01,增加0.5 mg/d,3 d后測得INR為1.38,仍未達標,調整劑量為3.125 mg/d。1周后測得INR為2.31,達到目標值,PT為29.7 s,出院時各項檢查均正常。在患者用藥期間應嚴密觀察有否鼻出血、牙齦出血、傷口出血經久不愈、觀察身上有無瘀斑、紫癜。定期檢查血常規,觀察血尿和便血。檢查肝腎功能。
2.4 他汀類藥物的應用和監護
2005年ASCOT研究,合并至少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且總TC≤6.5 mmol/L的高血壓患者,在嚴格控制血壓的基礎上,隨機接受立普妥10 mg/d,LDL-C由3.44 mmol/L降至2.32 mmol/L,冠心病和腦卒中事件下降36%和27%[1]?;颊逿C 7.49 mmol/L,LDL-C 4.50 mmol/L,立普妥主要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另外還可以改善內皮功能,抗感染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起到調脂、穩定斑塊和抗炎作用;并且具有半衰期長,可任何時間給藥的特點,選用立普妥20 mg/d。他汀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肝毒性,發生率為10%,具有劑量依賴性[5-6]。觀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標,預防其毒性發生。治療前、開始后6、12周或增加劑量時檢查肝功能。長期服用每年檢查1次。另外嚴密詢問患者肌肉反應情況,有無肌肉疼痛、肌緊張和肌無力。必要時測定CK,如值較高,應停止用藥。還要監測患者有無橫紋肌溶解,監測腎功能。告知患者特別在伴有周身不適或發熱時,立即報告醫師和藥師。
2.5 不良反應的監護
患者應用左卡尼汀3.0 g,疏血通8 ml靜脈滴注1次/d,活血化瘀,改善心肌功能。靜脈滴注8 d后,臨床藥師查房,患者主訴兩側、腹股溝兩側出現米粒大小皮疹,并且逐漸增多。查看不是皮下出血點,考慮可能是過敏反應,建議停用疏血通和左卡尼汀,臨床觀察,加服維生素C 0.2 g/次,3次/d。停用后3 d,皮疹逐漸消退。
3 患者用藥教育
由于血壓有晝夜之間的顯著周期變化,晨起6時后開始升高,9~10時達高峰,傍晚開始降低,夜間睡眠降至最低。告知患者每天清晨7時服藥最佳,若為1日服2次,則在清晨7時和下午14~16時服用最好。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控制好血壓可減少冠心病、腦卒中的發生。不要隨意改變用藥,改變劑量和停藥,提高患者用藥的知曉性和依從性。
告知患者在服用華法林期間,不要短時間內食用含豐富維生素K的食物,以免對法林的抗凝作用,如波菜、韭菜、豆角、蛋黃、豬肝、芒果、梨等,應保持食物品種和數量衡定,要均衡飲食。同時不要隨意加用藥物,如有必要,請向醫師和藥師咨詢。出院后建立出院隨訪手冊,填寫每次INR檢查結果,不可擅自停藥或調整劑量。如發現有出血傾向,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根據INR檢測結果,調整用藥劑量。
告知患者服用立普妥期間,避免飲食大量葡萄柚汁和柚子汁。因為葡萄柚汁和柚子汁抑制立普妥在肝臟經CYP4503A4酶的代謝,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明顯升高其血藥濃度,增加發生肌病和橫紋肌溶解的危險性。
4 結論
藥學監護是醫院藥學的發展之路。21世紀藥師的基本任務就是實施藥學監護。隨著臨床治療藥品的種類、劑型、商品名等不斷更新和發展,臨床藥師可幫助臨床醫師更加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監察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防止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實施患者個體化用藥,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通過患者用藥教育,提高患者的知曉性、依從性。保障患者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建立與醫師、護士和患者之間的相互信任,更有利于臨床藥學監護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石革.抗高血壓藥治療的藥學監護[J].中國藥房,2010,21(42):3948-3950.
[2]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組織.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477.
[3]韓雅玲,王祖祿.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06,26(3):177-179.
[4]許俊堂,胡大一.華法林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刊,2004,39(10):43-45.
[5]朱振東,馬玉梅.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J].中華綜合醫學雜志,2005,6(3):241-242.
【關鍵詞】射頻消融術;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由于神經內分泌功能失常所致的子宮異常出血,圍絕經期功血主要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我院自2008年6月以來采用B超監視下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治療圍絕經期功血19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婦科門診確診并自愿接受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治療的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19例,其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1]?;颊吣挲g40~55歲,平均47.2歲。曾接受長期藥物治療(孕激素、雄激素、米非司酮及中藥治療等)者5例,診刮+藥物治療1~3個療程者11例,未治療者3例。合并輕中度貧血12例,重度貧血1例。術前均排除婦科急性炎癥及全身器質性病變,常規行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及宮腔診刮,排除子宮頸以及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子宮小于70天妊娠大小。
1.2器械采用武漢半邊天醫療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研制的BBT婦科多功能治療儀(BBT-RF-B型),工作頻率550 KHz,輸出功率范圍15~50 W,普通黑白超聲。
1.3方法選擇月經干凈3~5天,如宮腔連續出血不止,可先行診刮并抗生素防感染治療3天,待病檢回報為子宮良性病變后可實施手術治療。無陰道出血者術前1 h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以軟化宮頸,便于操作。4例術前10 min肌注安定10 mg和度冷丁50 mg后施術,15例選用丙泊酚靜脈麻醉。適當充盈膀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將電極板置于患者腰骶部,碘伏棉球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宮頸,鉗夾固定宮頸。將治療功能參數預置在40~50 W,超聲全程動態監視。探針探測宮腔深度及寬度和方向,5號或6號刮匙刮宮腔1周,清除較厚的功能層子宮內膜,并再次送病檢。將BBTME2刮匙樣(相當于6號刮匙)刮凝器送達宮底部,啟動手柄開關,由前壁開始依次刮凝宮腔2~3周,刮凝速度為蜂鳴器鳴2次移動0.5 cm為宜。一般前后壁消融4次,兩側壁各消融1次,注意強化宮角及宮底部消融。超聲縱觀觀察:腔內有一條7 mm寬強反光帶,橫切觀察呈“一”字形,厚7 mm。子宮縮小,子宮壁變硬,宮頸口無鮮紅色血液流出,有咖啡樣液體呈泡沫樣溢出,刮凝器粘有黑色或黑褐色痂狀物,術者有子宮夾刮凝器感覺即為治療滿意,手術完成。
1.4術后處理術后預防感染治療3~5天,術后當天給予縮宮素肌注以幫助子宮收縮排出壞死脫落的子宮內膜,禁性生活2個月。術后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必須隨診。隨診方式采用電話咨詢和門診就診兩種方式,并做記錄。
1.5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1~6個月閉經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停止為治愈;有周期性少量陰道流血(少量月經)為明顯有效;有間斷性少量流血為有效;癥狀同前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明顯有效率和有效率的總和。
2結果
2.1術中情況術前探宮腔9~11 cm有7例,
2.2術后情況術后留觀12~24 h,10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墜脹痛,其中疼痛難忍1例,予肌注度冷丁50 mg后好轉;2例疼痛可忍,予口服氨酚待因片后緩解;7例輕度腹痛未做任何處理。術后7~10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均在術后20~40天左右完全干凈,陰道血性排液均少于月經量。術后1個月內無一例感染。12例術后永久性閉經治愈,2例有少量周期性陰道流血明顯有效,1例點滴樣不規則流血有效,治愈率84.21%,總有效率100%。本組病例術后無宮腔感染,無宮頸管粘連。
3討論
BBT婦科多功能射頻治療儀屬自凝刀微創系統,射頻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對組織具有生物熱效應。我院應用射頻消融技術治療19例圍絕經期功血患者,84.21%(32/38)永久性閉經,15.79%(6/38)術后出現少量月經,治療總有效率為100%。與尹格平[2]、李志英[3]報道的總有效率94.1%和96.84%相近。
本組射頻消融治療功血手術時間短,平均8 min。超聲動態觀察下對患者創傷小,未發生子宮穿孔、腸管及膀胱損傷等嚴重并發癥,手術安全性高,方法簡單,熟練診刮和人工流產術的醫生便可操作。術后恢復快,不影響卵巢功能,并發癥少,且治療效果可與宮內膜電切術(有效率95.6%)相媲美。該技術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效果確切而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0.
[關鍵詞] 經皮經肝穿刺;射頻消融;肝臟腫瘤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b)-0057-02
肝臟腫瘤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全球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5位,且呈逐年遞增趨勢,死亡患者每年達60余萬人。我國肝臟腫瘤患者發病率約占世界發病率的43%,多見于乙肝病毒感染導致的原發性肝癌。肝臟腫瘤惡性程度高,患者預后差,術后早期容易復發[1-2]。目前肝臟腫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為手術切除治療,但多數患者最終確診時,已屬晚期,且多伴慢性肝炎與肝硬化等,肝臟代償功能差,易出現遠處轉移,患者耐受性差。射頻消融術是近年來應用于肝臟腫瘤治療的一項新技術,臨床上安全、創傷小、療效確切、患者耐受性好、適應癥廣且并發癥少,成為臨床上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3]。為探討經皮經肝穿刺射頻消融術治療肝臟腫瘤的臨床療效,該研究2008年1月―2012年7月期間對71例肝臟腫瘤患者行經皮經肝穿刺射頻消融術(PRFA),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來該院就診的142例肝臟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1例。所有患者均經B超、MRI或CT檢查確診。觀察組男44例,女27例,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54.5±7.8)歲,其中原發性肝臟腫瘤56例,轉移性肝臟腫瘤15例;對照組男42例,女29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51.5±7.3)歲,其中原發性肝臟腫瘤58例,轉移性肝臟腫瘤13例。
1.2 方法
觀察組行PRFA治療:術前常規凝血檢查、藥敏試驗,禁食8 h。CT與超聲聯合介導定位下行經皮經肝穿刺治療。持續硬膜外麻醉,CT與超聲聯合介導定位下用電極針穿刺進入肝腫瘤深面,打開電極,對腫瘤及其周圍0.5~1.0 cm的肝組織進行消融,射頻消融儀功率為150 W,頻率為500 kHz。對于腫瘤較大患者采取多方位、多針、多點、多角度治療,確保治療范圍囊括整個腫瘤及其周圍1.0~2.0 cm的肝組織。射頻治療后及時行B超、CT等檢查,若未達到治療效果及時補充射頻治療直至完全消融為止。
對照組行手術切除治療:全麻行開腹肝臟腫瘤切除術,根據腫瘤位置預留1~2 cm安全切緣,用血管鉗夾碎肝實質,將殘留管道組織用無菌絲線結扎,切除腫瘤,創面對攏針線縫扎。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QOL)評分、1年復發率、3年生存率,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2 結果
兩組治療后QOL評分差異顯著,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3年生存率為53.52%,對照組為50.7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發生感染6例,疼痛10例,發熱4例,無漏膽汁與膽汁性腹膜炎,無肝功能衰竭,對照組分別為41例、53例、18例、6例、6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切除術一直以來是肝臟惡性腫瘤治療的最佳方法,但肝臟腫瘤起病隱匿,早期不易發現,臨床發現時多已屬中晚期,且多發生遠處轉移,患者耐受性差,手術切除率低,患者術后復發多。臨床上僅20%左右的患者能有手術切除的指征。對像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其他部位腫瘤引起的肝臟多發轉移,無法進行手術切除[4]。射頻消融術治療肝臟腫瘤臨床上具有療效確切、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借助影像學技術能精確觀察治療效果等優點。
PRFA利用電極發出的中高頻射頻波,激起組織細胞發生等離子振蕩,離子間互相撞擊形成高達80~100 °C的高熱量,而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對熱的耐受性差,當加熱到45~50 °C時,腫瘤細胞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使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發生溶解引起細胞膜破壞,進而改變細胞結構,故可快速、有效地殺死肝腫瘤細胞,但正常組織不受損傷或僅僅輕度損傷,而高溫還可凝固腫瘤周圍的血管,防止腫瘤浸潤周圍肝組織,達到治療肝臟腫瘤的目的[5]。對于無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凝血功能正?;蚧菊5母伟┗颊?,不愿意接受手術切除治療的小肝癌及中心型或深部小肝癌患者,中晚期癌及手術切除后復發患者,等待肝移植前抑制腫瘤生長、肝臟出現轉移性腫瘤經化療后以及移植后出現復發轉移等患者均可行消融治療。
PRFA與傳統切除術相比,術野清晰,介導定位精確、一般可一次性成功,可減少盲目穿刺導致手術失敗,減少膽漏、出血、氣胸、鄰近臟器損傷等發生;穿刺時可行多病灶、多方位、多角度反復穿刺,避免腹腔損傷及腫瘤轉移;射頻熱損毀部位清晰可見,熱損毀不足可追加,降低腫瘤殘余的可能[6]。該研究對71例肝臟腫瘤患者行PRFA治療,療效顯著,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娜.肝臟腫瘤的病理學診斷新進展[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0):88,105.
[2] 王者超,王濟明.肝臟良性腫瘤的診治[J].當代醫學,2012,18(13):16-17.
[3] 白秀峰,張景斌.肝臟腫瘤行精準肝部分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及經驗總結[J].吉林醫學,2012,33(1):152-153.
[4] 劉麗芳.經皮射頻消融治療肝臟腫瘤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3):253.
[5] 賴威,盧實春,曾道炳,等.腹腔鏡射頻消融治療肝臟腫瘤的初步觀察[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3):439-441.
筆者應用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宮頸炎,并于術后1周開始予以珠竭粉外用,具有減少并發癥、縮短愈合期的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參照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六版)診斷標準,糜爛面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為輕度宮頸炎,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為中度宮頸炎,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為重度宮頸炎。
1.2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婦科門診被診斷為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的患者172例,均為已婚經產婦。采用簡單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90例,年齡22~52歲,平均(42.0±3.5)歲,宮頸炎輕度20例、中度45例、重度25例;對照組82例,年齡28~51歲,平均(42.0±4.3)歲,宮頸炎輕度19例、中度42例、重度21例。2組治療前均宮頸刮片、白帶常規檢查,以排除宮頸病變、惡變及陰道炎者,既往未接受過其它物理治療。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療組采用宮頸射頻消融術配合珠竭粉宮頸外敷上藥治療,對照組僅行宮頸射頻消融術治療。2組患者術后禁性生活和盆浴2個月,均分別于術后6、8周來院復查,評定療效。遇異常情況(如出血多)隨時回院復查。治療儀器用BBT婦科多功能射頻治療儀(西安半邊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產品,型號BBT-RF-C)。
1.3.1 宮頸射頻治療
于月經干凈后3~7 d內行宮頸射頻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電極于患者腰骶部,與人體接觸良好。打開電源,根據治療情況調節射頻治療儀功率于20~30 W,暴露并消毒陰道及宮頸,將消毒后的自凝刀端頭背面緊貼宮頸糜爛部位,由外向內順時針旋轉,緩慢移動自凝刀,直至將糜爛面全部凝固至焦黃色為止。有點狀出血者將自凝刀局部停留數秒鐘止血,糜爛面較深者可通過延長停留時間加深治療深度。有子宮頸腺體囊腫時,凝破,抹去囊液后再治療。術后常規口服消炎藥3~5 d。
1.3.2 外敷治療
射頻治療術畢,囑患者1周后返院,予珠竭粉3 g(內含海南博大制藥廠生產的血竭散藥粉1 g及北海國發海洋生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的珍珠層粉2 g)敷于宮頸創面上,隔日1次,共上藥7次。
1.4 療效標準
痊愈:無自覺癥狀,糜爛消失,外觀光滑無充血,宮頸上皮完全再生,碘液染色宮頸全部著色;好轉:自覺癥狀減輕,糜爛面明顯縮小或僅有小的糜爛面,糜爛面變淺,宮頸上皮部分再生;無效:糜爛面未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果
(見表1~表3) 表1 2組患者術后陰道出血時間比較(略)表2 術后6周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略)表3 術后8周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略)]
3 討論
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是婦科的常見病,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多發的一種炎癥性疾病,其原因多由于分娩、流產等手術操作時引起宮頸損傷、細菌感染所致,是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射頻消融術是近年來逐漸應用于婦科的微創手術,是利用某種形式的能量除去功能異?;蛟錾惓5慕M織,對靶組織定位損傷的同時對周圍正常組織影響很小,對宮頸糜爛治療有很好療效,但存在焦痂脫落引起的宮頸局部出血等不良反應。本院門診在宮頸射頻消融術后結合珠竭粉外敷宮頸上藥,術后6周及8周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術后陰道出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陰道流液時間及下腹不適感等其他不良反應也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珍珠層粉為珍珠殼內層部分加工而成的粉末,無臭,味淡,主要功能為安神、清熱、解毒;對局部皮膚起到消炎、干燥、減輕疼痛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珍珠層粉能促進創面細胞增生分化、纖維素滲出,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愈合;能加速創面的血液循環、白細胞活躍,增強機體局部的抗感染能力[1]。據《本草綱目》記載,血竭性溫平,有活血化瘀、止血收斂、軟堅散結、祛腐生肌等功效。龍血竭粉是以龍血樹脂為原料經科學加工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甾體皂苷和植物防衛素。它不僅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環、減輕黏膜反應,而且具有消炎止痛、止血生肌的功能[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3];同時,血竭可增高溶解酶活性單位,有促進和增強纖溶活性作用[4]。本觀察結果顯示,將血竭散藥粉與珍珠層粉混合,于宮頸射頻消融術后局部外敷治療慢性宮頸炎具有減少并發癥、縮短愈合期的良好效果,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98.
[2] 向金蓮.血竭消炎止痛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2):110.
[3] 陳林芳,任杰紅,陳維靜.血竭的藥效學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1999,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