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神經病學范文

    神經病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神經病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神經病學

    第1篇:神經病學范文

        1.神經病學的基本概念理解

        神經病學不同于其他的疾病研究,神經病學是研究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神經病學與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外科、婦產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關。神經病學的涉及范圍很廣,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樣,我們也無法具體的總結和列出神經病學的主要導致原因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

        2.神經病學的研究范圍和研究目的

        2.1神經病學的研究內容

        神經病學研究范圍包括神經內科各種疾病,如:血管性疾病(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頸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狹窄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腫瘤、外傷、變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發育異常、營養缺陷、代謝障礙性疾病及各種神經內科疑難雜癥。

        2.2神經病學的癥狀體現

        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機能障礙,其原因則包括感染、中毒、外傷、腫瘤、變性、通傳因素、血管改變、代謝障礙、免疫異常、先天畸形等類型的疾病,神經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表現出來的癥狀和行為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加以區別。

        3.高等醫學中神經病學的基本分類

        3.1運動性失語癥

        3.1.1基本癥狀體現

        運動性失語癥是指患者的發音與構音功能正常,而言語的表達發生困難或不能,但能聽懂別人的講話,也就是不能說話,他的大腦某個區域可能受到一些傷害,并且阻礙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3.1.2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檢查時可仔細傾聽患者講話,注意是否流利清楚,詞匯是否豐富,要求其復述醫生的講話,這樣能夠很好的鍛煉病患的表達能力,并且能夠極大的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讓醫生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3.2命名性(失憶性)失語癥

        3.2.1基本癥狀體現

        所謂的命名性失語癥,俗稱失憶,是指對人名或物名失去記憶,但對其用途和特點仍熟悉,并用描繪其特點的方式加以回答;當告知正確名字或名稱后,可立即同意并叫出,但片刻后又忘掉。這種病情主要是使得患者的記性降低,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能恢復,使得患者的與人交流能力得到破壞。

        3.2.2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檢查時令病人說出所示物品名稱,不能回答時可以正確或錯誤名稱告之,看其反應,反復的告知患者物品的名稱和特點,幫助患者更加方便的記憶,從而也達到治療的目的。

        3.2.3感覺性失語癥

        (1)基本癥狀體現:感覺性的失語癥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就是接受和分析語言的功能發生障礙。輕者僅能聽懂簡單生活用語,重者對任何言語不能理解,對于外界事物的變化沒有一個很好的感知能力,不能及時的面對外界的情況作出一系列的應答和應對。

        (2)檢查時的注意事項:檢查時可讓病人指出被告知的物品或執行簡單的口述動作,如閉眼、張口等,觀察其是否理解,對于執行的命令要有著代表性的意義,不能使得病人不能簡單的理解物品的含義和執行。

        3.3失用癥

        3.3.1基本癥狀體現

        失用癥是喪失了正確地使用物件完成一系列有目的性動作的能力的總稱。即在無肢體癱瘓或共濟失調等運動障礙的情況下,不能或不會按一定順序正確完成上學的有目的的動作。

        3.3.2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檢查時可觀察患者的各種自發性動作,或將火柴、牙刷、柱子等置于手中,囑作出用火柴點煙、刷牙、梳頭等動作,觀察能否正確完成。

        3.4失認癥

        3.4.1基本癥狀體現

        各種感受通路正常,但不能通過感知認識熟悉的物體,如不能識別觸摸到的物體(體覺失認癥,即實體覺喪失);不能辯論看到的熟人,熟人對于患者來說就是陌生人,他們不能想起與朋友的記憶,并且不能辨認出對方的熟悉度,使得病患的病情更加的嚴重和難以控制。

        3.4.2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檢查時可詢問患者手指名稱,囑指出左右側,有偏癱者詢問有無偏癱,并了解其是否關心等,要將他們的基本情況都做一個了解,并且最大可能的鍛煉他們的認人能力,時刻關注和了解他們的動向和想法,做到最大可能的治好他們。

        4.高等醫學中神經病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4.1磁共振檢查

        4.1.1涵義理解

        又稱核磁共振,是近十年來開展起來的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高強的外加磁場和附加脈。

        4.1.2特點比較

        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適用于年老體弱或過敏性體質不能做CT增強掃描者,并能在不改變的情況下,獲得不同位置的斷層圖象。

        4.2腦超聲波檢查

        4.2.1基本原理理解

        其原理是應用超聲診斷儀向人體發射頻率在2000Hz以上、人耳聽不到的聲波,由于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密度的不同,引起其反射量也不相同,再經儀器接受顯示,成為不同的圖象。

        4.2.2特點分析研究

        可以檢測心臟和大血客內血流方向,血流狀態并可計算血流量,礦可用以測定顱外段頸動脈和椎動脈有無阻塞、狹窄以及供血情況,對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有很大價值。

    第2篇:神經病學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優點不足解決方法

    神經病學是與神經解剖學、病理學等學科緊密相聯的學科,理論與實踐之間具有高度的聯系。由于神經病學教學內容多,專業性強,涉及癥狀體征較復雜,在既往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論教學時限中充分掌握神經病學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近年來我們在重視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神經病學教學中,取得了一些經驗,同時也發現了部分不足。

    1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優點

    1.1多媒體教學能夠將靜態和動態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

    神經病學知識內容涉及到許多的神經解剖等方面的知識,而對于學生在學習神經病學課程時以往的解剖學知識遺忘較多,所以單純講解神經病學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這就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解剖基礎知識回顧,為神經病學的理解打下基礎。既往的教學模式是用掛圖、畫圖等形式講解,比較單調,不易被學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體教學能夠將豐富的圖像和動態的畫面結合起來,更容易清晰地向學生展示。例如:神經系統定位診斷中運動、感覺系統的定位講解,單純地理論講解運動或感覺傳導通路解剖知識,學生可能是課堂上理解,課后就遺忘,但應用了多媒體教學后,我們將運動和感覺傳導通路制作成動畫,將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將三級傳導通路逐一顯示,再加之講解,對于淺、深感覺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與不同傳導之處,從而在損傷不同的傳導部位會產生相應的癥狀與體征,為神經病學的定位診斷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學生們反映即使課后有遺忘,但當回憶到動態的圖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診斷,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多媒體教學能夠將豐富的臨床資料信息載入教學之中,擴大了教學內容,并且將生動形象的臨床病例帶入課堂。使神經病學知識內容生動、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在通過單純文字的表達的基礎上同時更多的應用了聲音、動畫、圖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化的展現,它能夠分解知識信息的復雜性,使要說明的問題一目了然,使學生容易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特發性面神經講解中,我們使用了自制拍攝的視頻動畫,將典型的面癱患者口角歪斜、閉目不能、額紋消失等體征,在課堂中真實地展示給學生。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有效的掌握,通過課后的問卷調查與反饋,多媒體教學在神經病學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優勢,利于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向學生傳達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臨床見習教學中的作用,對臨床技能的培養起著一定的強化作用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和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志愿作為教學資源的患者越來越少,這給臨床見習教學帶來很多困難…。臨床教學醫院帶教義務與患者享有自之間存在一定矛盾性,在這種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在臨床見習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我們的做法是將典型的病例體征自制拍攝視頻,在見習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的復習,先應用多媒體向同學們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況下,指引學生操作,加強實踐性。例如:神經系統查體,讓學生反復觀看標準的多媒體視頻片,然后相互之間實踐操作,最后對有陽性體征的病人進行查體。這樣避免了冒然對病人查體,學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對學生表現不滿意繼而不配合的現象發生。另外在學生見習階段,有些同步的見習內容病區不一定有相應的典型病例,這時也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演示向學生展示典型病例,繼而填補了學生見習過程中的不足。

    2多媒體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

    2.1多媒體課件準備不足

    有些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由于對于多媒體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過份依賴多媒體課件,只是將教科書內容過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課件上,文字滿篇,與傳統的板書無明顯差異,造成枯燥無味,不能體現重點與難點。而另外一種極端是過度使用多媒體技術,將課件制作很色彩斑斕,無關的畫面、動畫都大量使用,造成喧賓奪主,課堂學生注意力分散,結果適得共反。

    2.2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理解不夠

    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是讓教師能夠更好地講授知識,學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師的講解才是最重要的。過份依賴多媒體,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師很容易忽視的問題。部分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不能夠與學生互動交流,忽略了學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師在一味的念,而學生在一味的看,而沒有達到實際真正吸納、消化知識的目的。

    3解決方法

    (1)多媒體教學是銜接理論與臨床實踐的強有力的手段,所以我們在應用它的過程中應該揚長避短,將現代與傳統的方式相結合,相輔相成。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應用它的優勢將神經病學的難點重點以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將典型的病例以視頻形式向學生演示,這樣彌補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帶來的神經病學教學資料不足現象。同時應該對于多媒體課件嚴格把關,做到有重點,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畫面的漂亮和動畫效果,分散學生注意力。

    第3篇:神經病學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ode in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s: taking 60 undergraduates in class 1, grade 201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BL group. Regular group uses traditional large class, TBL group uses TBL model teaching, analyzing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We uses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BL teaching, etc.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regular group is 7.47 score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TBL group is 9.36 score (the full mark is 10 score), the score is increased by 18.9%, the result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關鍵詞: TBL;神經病學;教學

    Key words: TBL;neurology;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264-02

    0 引言

    TBL(Team Based Learning,TBL)教學模式是于2002年由美國Oklahoma大學教育學家Larry Michaelsen提出的“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的教學模式[1]。它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團隊為基礎,進行課前預習和測試,開展團隊討論,以促進學生利用團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的教學方法[2]。在醫學教學中,TBL教學模式是指在臨床前期或臨床課程中,應用合適的分組方法,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團隊,以團隊為基礎共同學習和完成病例分析的討論式教學方法[3]。TBL教學模式已在國外一些醫學院校的多個專業課程的醫學教學中應用,并得到學者們的高度認可[4],而國內TBL教學模式卻處在起步階段,尤其在神經病學教學應用的報道幾乎沒有,在醫學教學中其它專業中的研究表明,TBL教學模式在醫學專業的學習中能增加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和團隊合作技巧以及增加知識成果[5]。因此,通過研究我們探討TBL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的應用進行效果評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齊齊哈爾醫學院2010級醫本1班本科生 60名,隨機分為常規組和TBL組,將TBL組再分成6小組,使每組成員成績優劣大致均等,成績的優劣標準以前一學期末的成績為準。

    1.2 TBL教學模式的流程和方法

    1.2.1 教師課前準備 ①主講教師需經過TBL教學模式培訓。②多媒體課件病例資料準備,測試試卷、答題卡(準備病例為癲癇和急性脊髓炎病例各一個),共10道單選測試題,每題備有4個選項。③教學流程和方法的制定。

    1.2.2 流程和方法 ①將TBL教學模式課程的意義、目的及方法介紹給同學。②播放多媒體病例資料,對學生進行個人測試和團隊測試,參照主講教師的打分,計算平均分。③根據本次測試成績,問卷調查,對教學效果進行點評和總結。

    1.3 統計 對于學生的成績可以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方差來分析比較各團隊之間的成績,采用t檢驗來比較學生的個人測試和團隊測試成績。

    2 結果

    結果顯示TBL組的平均分是9.36分,但常規組只有7.47分。采用方差來分析各組之間的成績發現沒有統計學意義。另外,通過對兩組的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可知,TBL組平均分提高了18.9%,t檢驗分析提示二者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神經病學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老舊,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平行進行,缺乏融會貫通[6]的講授式教學,在TBL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依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要點,然后學生根據教學要點在課前進行多方面的準備,比如課前閱讀、小組測試、應用性練習等。這一系列的準備下來,學生已經對要學習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會更有興趣學習,另外,個人測試和小組測試的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真正實現研究性、討論式學習和互學互教的拓展性學習。TBL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而逐漸興起的,它結合了很多的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學過程,比如團隊組建、課前準備、個人測試、團隊測試、綜合能力練習等,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使同學們對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得到更好的理解應用,在此種教學模式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并同時激發個人的學習潛能,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培養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同時也進一步的鍛煉了思維與診療操作,為今后的神經病學教學與臨床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對參加測試的同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的同學之前都不是很了解TBL教學模式,但是經過這次的教學,大多數同學認為該模式可以提高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TBL教學模式作為對現有多種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完善和優化,在我國神經病學教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總之,T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可以通過團隊間的溝通學習,,提高教學質量。TBL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的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研究,以完善我們的神經病學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的專業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Michaelsen LK,Sweet M.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m-based learn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8:9-31.

    [2]Wikie K,Burnls 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handbook for nurs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ian,2003: 14.

    [3]Michaelsen LK,Sweet M. 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 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9:28-36.

    [4]Wiener H,Plass H,Marz R. Team-based learning in Intensive Course Format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J].Croat Med J,2009,50 (1):69-76.

    第4篇:神經病學范文

    【關鍵詞】 主管內麻醉;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臨床治療;療效

    作者單位:453300 河南省封邱縣人民醫院 目前在臨床上椎管內麻醉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一些農村的基層單位的應用則更加的普遍,在進行麻醉后患者會出現腰背部疼痛等癥狀,并且會放射到臀部以及下肢,呈現出自限性,該現象用神經損傷無法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對椎管內麻醉后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療效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下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椎管內麻醉后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的臨床患者病例36例,將其分成治療組和非治療組兩組,每組18例。治療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19~38歲,平均年齡為(26.3±10.76)歲;非治療組男10例,女8例,年齡20~39歲,平均(25.5±10.75)歲。以上所統計的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第5篇:神經病學范文

    一、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時間不足 

    目前在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由于實習學生在神經病學方面的實習時間較短,在現有總實習時間不變的情況下,臨床神經病學實習教學的時間受到了擠占,導致了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時間不足。同時,由于對臨床實習教學重視不足,導致了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在總體時間上沒有得到保障,影響了臨床實習教學的效果。 

    (二)臨床實習教學內容過于分散 

    基于神經病學的教學實際,為了滿足全面性要求,在臨床實習教學中通常會對理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安排實習內容。但是受到實習時間短等因素的影響,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做到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實習,導致了實習教學內容過于分散,影響了臨床實習教學的效果,不利于臨床實習教學的開展。 

    (三)臨床實習教學針對性不強 

    在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主要目的是驗證課堂理論教學成果,鞏固學生的神經病學理論基礎,并有效鍛煉學生的臨床能力。但是從目前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來看,在內容選擇和重點劃分上還缺乏針對性,導致了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在整體效果上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影響臨床實習教學的開展。 

    二、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的主要對策 

    基于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的重要性,我們應立足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實際,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增加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時間 

    基于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的重要性,保障臨床實習教學有足夠的時間是做好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的關鍵。為此,在教學中,應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保證原有的臨床實習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增加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時間,做好神經病學臨床教學工作,確保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有足夠的時間。 

    (二)有效整合臨床教學內容 

    基于當前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內容相對分散,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有效整合臨床教學內容,做到突出重點和抓住難點,保證臨床實習教學能夠做到集中重點難點知識,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有效整合臨床教學內容,做到優化臨床教學流程,突出臨床教學的目的性。 

    (三)提高臨床實習教學的針對性 

    從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的目的來看,要想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就要制定實習教學計劃,并明確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提高教學針對性,使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能夠有針對性,滿足臨床實習教學實際,確保臨床實習教學達到預期目的。 

    三、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良好的臨床實習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確保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趯ι窠洸W臨床實習教學的了解,目前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主要表現在臨床實習教學及實踐時間不足、臨床教學內容過于分散、臨床實習教學針對性不強等方面?;谏窠洸W臨床實習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增加臨床實習教學和實踐時間、有效整合臨床教學內容并提高臨床實習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滿足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第6篇:神經病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思想是指醫生對病人的診斷、治療、預防、康復和其他決策應建立在當前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的基礎之上。為強調在醫療活動中采用最新最好的證據指導臨床實踐,讓醫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學會掌握自我更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方法,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開展循證醫學教學勢在必行。

    1 現有醫學教育模式的弊端

    現有的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過死、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問題。我國培養的大學生基礎理論和基本訓練較好,但存在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不足的弱點。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目前的醫學教育模式同樣存在一些弊端,傳統的醫學教育使我們現有的知識和臨床技能隨著時間的飛逝而逐漸過時。Ramsey等發現醫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與從醫學院校畢業的年限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對醫學生不僅應注意智能的培養和學業成績的提高,而且應加強個人素質的培養。

    2 新型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又稱有據醫學、求證醫學或實證醫學。循證醫學創始人之一加拿大流行病學專家David Sacker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樣實踐和講授循證醫學”中,再次定義循證醫學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療措施”。循證醫學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指與臨床密切相關的研究,包括對診斷性試驗的準確性和精確性的研究,對預后因素預測強度的研究,對治療、康復和預防措施、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等。臨床專業知識技能指醫生應用臨床技能和經驗迅速判斷病人的健康狀況和建立診斷的能力,以及判斷病人對干預措施可能獲得的效益和風險比的能力。病人的需求指病人所關心和期望的事情和結果。在做出診斷和治療等決策時應考慮這一點,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循證醫學是21世紀臨床醫學發展的趨勢,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看,循證醫學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習方法,其實質是一種新式高效的終身學習的臨床教育模式。通過采用循證醫學的策略,可使臨床醫生和醫學實習生的臨床知識和技能及時得到更新。

    3 循證自我教育模式與神經病學臨床教學

    傳統灌輸式神經內科實習模式使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學生在校期間所獲知識的基礎性、單一性、典型性、穩定性與實際應用中的多樣性、復雜性、綜合性、多變性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這些矛盾不可能通過無限制的擴大知識體系的外延來解決,只有通過改善學生的素質來解決。

    神經病學是一門病因及病理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形式多樣、診斷手段發展迅速、既是建立在神經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并與其它臨床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又是具有高度邏輯性、理論性的一門臨床學科。因此要求每位醫學生及臨床醫生必須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更新知識,交流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用更準確、更確切的臨床證據指導神經病學醫療和教學。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基礎理論學習向臨床醫療實踐過渡的重要階段,學生面臨臨床思維轉變及臨床能力培養等問題。講課、查房、??撇±懻撘约按蟛榉渴菍嵙暽@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方法,但多數仍是采用灌輸式的方法。目前采用的神經內科實習方式是學生抱病歷,臨床帶教老師查房,教師分析病情,學生記錄,教師下醫囑,學生被動執行。無論帶教老師如何改變講解方式。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和鍛煉。而在臨床實踐中,每天都會面臨許多有關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問題,問題的解決常常是通過被動接受上級醫生提供的知識和信息,或從教科書上查尋答案。這種被動方式獲得知識雖然方便,但卻可能不可靠或已過時。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雖然能短時期內增加知識,卻既不能改變臨床醫師的臨床實踐行為,也不能改善疾病的最終結局。

    循證醫學在醫學教育中已被逐漸采用,學校對新人校的醫學生,盡早向其介紹循證醫學的理念和原則,讓學生從思想上建立起對經驗醫學的缺陷和循證醫學的優勢的認識;對臨床前期的學生,我們教會其必備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正確閱讀、評價醫學文獻和如何快速有效地查尋相關資料,為臨床實踐循證醫學打下基礎。進入臨床的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每天都會面臨許多有關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問題,要求醫學生通過以下5個不同的步驟得以實現:(1)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床問題;(2)根據臨床問題與專業系統檢索有關問題的最可靠的證據;(3)批判性地評價所獲得的有關證據;(4)將真實可行的研究結果應用于臨床、指導具體病人的治療;(5)評價實踐后效,進一步提高。

    第7篇:神經病學范文

    [關鍵詞] 全面質量管理;教學質量;神經病學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7(c)-0128-03

    神經病學是一門既復雜又抽象的學科,學生們普遍反映難學,多年來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方法上亟待改進和提高。在以往教學研究上,采用常用的科研方法,進行橫向分組的對比研究僅是對某一教學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而要全面要提高教學質量僅對某個教學方面的問題改進是不夠的[1]。因此,通過調查研究,應用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在教學活動的各環節,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重點針對主要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提高當前神經病學的教學水平有更重要的意義。

    該教研室借鑒企業界的全面質量管理(QC)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7月以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為目的,將全面質量管理方法運用到神經病學的臨床教學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方法

    按質量管理的最基本行動模型(PDCA) 循環進行操作。包括以下四個過程:①P計劃(研究情境或查找原因);②D執行(按照計劃,付諸實施);③C檢查(評價實施結果);④A處理(總結經驗)[2]。

    1.1 成立QC小組

    成立QC小組,QC小組共有8名成員,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秘書及中高年資教師組成,研究前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和分工,做好研究計劃。

    1.2 確定研究對象,查找原因

    納入研究的對象為2006級中西醫結合本科專業班的學生和2006級臨床醫學專業班的學生與2007級中西醫結合本科專業班的學生和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班的學生。小組成員采用在教師中問卷式調查方法,發動教研室全體教師圍繞上學年神經病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2006級年級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收集意見,找出和分析哪些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經整理做出統計表,見表1。并針對主要原因進行重點研究和處理,制定對策。

    1.3 研究制定對策

    經過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教師工作忙,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的效果不佳。學生的神經解剖基礎知識不牢固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認識錯誤,認為是考查科目,不重要。實習帶教教師講解少,學生提問少,師生交流少,未能很好的結合神經解剖的基礎進行教學。制定的教學計劃未能很好執行,研究的教學成果未能很好應用,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學課件未及時更新仍沿用舊教材的課件以及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未能很好落實等其它多種問題。針對找出影響神經病學教學質量主要原因,研究制定對策,繪制實施對策表,見表2。明確神經病學教學要解決的重點及難點問題,并針對主要問題進行重點攻關及處理。

    表1 教師30人對神經病學教學中存在問題調查統計表

    1.4 具體實施

    小組成員定期開會活動,活動1次/月,建立活動記錄本,做好記錄。針對找出影響神經病學教學質量主要原因,制定的對策,針對影響神經病學教學質量主要原因逐條落實,解決,并根據分工落實到具體負責人,提出并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攻關研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檢查措施的落實情況,在管理上,包括對現在校的學生教育和指導及對教師教學的監督和管理。

    1.5 進行總結

    攻關研究活動結束后,對所做的工作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制定改進措施和取得成果的鞏固措施。

    1.6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通過應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針對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出現的問題,同時解決,提高了神經病學教學質量,研究結束后,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對學生滿意度提高。

    ①研究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學生臨床綜合能力滿意度提高,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教師對研究前后對學生臨床能力滿意度調查表

    ②研究活動結束后學生的出科考試成績得到提高 ,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4 研究前后學生平均出科成績、病例分析評分對照表

    第8篇:神經病學范文

    關鍵詞:穴位注射;糖尿?。恢車窠洸∽?/p>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其合并癥可波及全身各個系統,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三聯癥",說明糖尿病微血管是全身性病變,涉及到機體各系統,各個組織器官的微血管損傷早已被證實。有人觀察前臂皮膚,在活檢中發現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變者占50%,而非糖尿病對照組僅占7%。另一組從小腿截肢標本檢查,糖尿病組有微血管病變者占88%,而對照組僅占23%[1]。 本人應用穴位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門診及住院病例共140例,隨機分組,治療組70例,對照組70例,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齡在49~75歲,以下肢病變為主,Toronto臨床評分系統(見表1)得分均在12分以上。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以控制血糖、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參與為基礎,對照組以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為主,靜脈給藥。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基礎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注射藥物:0.9%氯化鈉注射液1ml+甲鈷胺注射劑0.25mg,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對比療效。

    1.2.2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自然屈膝,皮膚常規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藥物在足三里穴位上刺入,緩慢提插至有針感,抽吸針筒無回血后,注入藥液。注意事項: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則,防止感染;②使用穴位注射時,應該向患者說明本療法的特點和注射后的正常反應。如注射局部出現酸脹感、4~8h內局部有輕度不適,或不適感持續較長時間,但是一般不超過1d;③要注意藥物的有效期,并檢查藥液有無沉淀變質等情況,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④年老體弱及初次接受治療者,最好取臥位,注射部位不宜過多,以免暈針。

    1.3診斷標準 有糖尿病病史或診斷糖尿病的證據。

    1.4出現感覺、運動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包括肢體對稱性疼痛和(或)感覺異常,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等感覺,或刺痛、灼痛、鉆鑿痛或痛覺過敏,感覺減退。部分運動神經受累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以及營養不良的肌肉萎縮。

    1.5電生理檢查 采用肌電圖,傳導速度及誘發電位或音叉振動覺測定,一般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15%~30%,該檢查對診斷周圍神經病變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符合以上第①條為必備條件,第②、③條任意一項具備均可作為臨床病例選擇。

    1.6穴位選擇 以足三里穴為主,取穴髕骨下緣下三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

    1.7療效判定 連續治療,2個療程,臨床療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療效判定:Toronto臨床評分減輕8分以上;有效:Toronto臨床評分減輕4~8分;無效:Toronto臨床評分無變化),見表2。

    2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患者性別差異不明顯,男女幾乎相當,患病年齡7~80歲,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上升,高峰見于50~60歲,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中,其發病率慢性增加,由于糖尿病時每個人受累的神經不同,神經受損的程度也不同,所以臨床表現與主訴差異性很大,按患者主訴而診斷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為25%,醫生通過音叉振動感覺實驗來檢查,患病率上升至50%,如果進一步進行更復雜的周圍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則檢出率高達90%[3]。糖尿病神經病變除了導致軀體不適外,還是導致糖尿病足和截肢的主要原因,西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首先是積極控制血糖,在飲食、運動等療法的基礎上合理選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使血糖控制在正?;蚪咏#m正體內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同時增加神經營養、改善神經血液微循環,給藥途徑多以口服和靜脈給藥為主,經濟花費較大而起效緩慢,常常導致臨床治療中斷。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是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以傳統經絡理論為基礎進行的。經絡是一種以液相為主的連續多孔介質通道,經脈組織能夠較好地傳遞液體壓力波動,而穴位注射的藥物將通過這一液體通道特異性地作用于靶組織。藥物被約束在經脈中而不向經脈外擴散,從而保證了藥物的濃度,再加上組織液沿經脈的運輸作用,藥物可較快地到達病患的部位,這種傳遞渠道比通過血液的全身性擴散其藥物作用濃度要高,其特異性好,副作用小,因而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很多實驗表明,穴位對藥物有放大作用,即相同劑量的藥物在穴位注射產生的藥效,要強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靜脈注射;或者達到同樣藥效時,穴位注射的劑量要小。所以穴位注射療法可以在小劑量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產生大劑量靜脈注射等強度或者更強的藥效,現代醫學研究:局部用藥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分布,修復已受損的生物膜,從而減低組織損傷,重建組織內環境穩定,緩解血液循環障礙,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它除了具有通經活絡作用之外,還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消化系統方面,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總結,采用藥物穴位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確切、操作簡便安全、價格低廉、患者依從性好,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同時驗證中醫治療是臨床治療中獲得主導地位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張蕙芬,遲家敏,王瑞萍,主編. 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7.

    第9篇:神經病學范文

    關鍵詞 加味當歸補血湯 甲鈷銨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聯合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2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可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嚴重者可致殘。目前缺乏較好療效的治療手段。筆者應用加味當歸補血湯聯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9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2003~2007年我院門診和住院治療的乙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90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乙型糖尿病診斷與分類標準,同時具有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男59例,女31例;年齡50~70歲,平均58歲;病程4~16年。全部患者均符合如下條件:①感覺功能障礙,如四肢感覺異常,麻木、疼痛、蟻行感,以下肢為著,夜間加劇,手套足襪套感;②運動功能障礙,如肌肉萎縮或肌無力,走路不穩有足踩海綿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③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神經傳導障礙,神經傳導速度減慢;④排除腦血管病,慢性酒精中毒,脈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外傷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經病變。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糖尿病教育,嚴格飲食控制,合理運動鍛煉,恰當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或和胰島素治療)使血糖控制達標等綜合治療措施,同時口服甲鈷銨0.5mg,3次/日,中藥應用加味當歸補血湯。方劑組成:黃芪30g,當歸10g,地龍15g,烏梢蛇10g,生山藥30g,天花粉30g,丹參30g,生地15g,牛膝30g。共為細末,過100目篩,制成水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4周為1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夜間休息正常,神經傳導速度正常;②有效:癥狀減輕,夜間休息尚好,神經傳導速度變化不大;③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改善不明顯,夜間休息差,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

    結 果

    顯效30例,有效42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80%,治療過程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查肝腎功均正常,部分患者長期服藥達3個月之久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討 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可高達50%[1],其發病機理復雜,現代醫學認為是在糖代謝紊亂的基礎上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其主要原因為微循環障礙及血液流變學異常造成的神經纖維缺血缺氧,糖代謝障礙及組織氧化代謝增加致神經組織損害。甲鈷銨可促進神經組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營養神經起到治療作用,但單獨應用效果不十分滿意。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的范疇,主要由于素體陰虛或飲食不節,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調,或不節,腎燥精虧致肺、胃(脾)、腎三臟受損,陰虛燥熱,其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是由于消渴日久,久則耗氣傷血,致氣虧血虛,氣血瘀滯,四肢末梢失養,從而最終導致四肢麻木不仁等周圍神經病變,治宜滋陰清熱,益氣養血,活血通絡。加味當歸補血湯,以重用黃芪補益肺脾之氣,當歸、丹參、牛膝益腎養血活血,地龍、烏梢蛇活血通絡使諸藥直達絡脈,生山藥、天花粉、生地滋陰清熱。諸藥合用,可以有效地改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四肢末梢神經的營養,使周圍神經的功能得以恢復和改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加味當歸補血湯合并甲鈷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亚洲成人xxx|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av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