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

    高速公路車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車道較多,設有中央分隔帶,采用立體交叉,控制出入,同時具有較為完善的安全防護設施,所以做好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結合自然、經濟條件及公路與通過地區的自然、人文景觀相協調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公路景觀設計應力爭使自然景觀與公路工程結構物達到有限的協調,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觀系統。所以,公路景觀設計應從使用者的視覺、心理出發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觀及經濟的一致性,同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1通視

    要求路線各組成部分的空間位置配合協調,使司乘人員感到線形流暢、清晰、行駛舒適安全。

    1.2導向

    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視覺系統,使司機在視覺所及的范圍內,能預見到公路方向和路況的變化,并能及時采取安全的行駛措施。

    1.3協調

    使公路線形及沿線設施與沿途空間景觀環境相協調。

    1.4綠化

    利用綠化來補充和改善沿線景觀。

    公路景觀包括路線和行車道,各種橋梁和沿線建筑,路側和中央分隔帶綠化,裝飾和其它設施等,公路景觀應形成統一的建筑群體,在保證全路統一建筑風格的同時,不同路段上的景觀還應具有各自的特色。

    2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原則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三項主要因素:一是沿線自然生態人文環境。景觀設計中應盡可能將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作用減至最低,同時通過綠化種植,布設人造景觀及其他人工構筑物,使得高速公路本身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二是相關建造物的美學特征,形態具有線性特性,沿線的橋梁隧道邊坡等都具有巨大的體量,因此,景觀設計應從大尺度入手,著眼于整體設計。從景觀設計的主要因素引申出幾條設計原則:(1)應與當地自然景相協調,經理減少工程帶來的負作用。(2)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3)注重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人性化設計。(4)在統一的主題下,在統一中變化,在變化中統一。(5)保證交通安全前提下,提高舒適性。(6)既要注意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使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又要注意與地形,環境的外部想協調,與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相協調,展現出當地的文化內涵與韻味。(7)在滿足司機和乘客在行駛中視覺需要的同時,注意視覺比例的協調,對沿途景觀必須采用“大尺度”,每個組成部分之間也應有恰當的內部比例。(8)保護各種動植物和名勝古跡,符合時展的需要,體現時代主旋律,具有時代感、速度感。

    3公路景觀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選線應全面考慮環境要素

    公路選線、定線時,應注意路線及其結構物的所有設計要素,要盡可能與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開采量要盡量做到最少,同時要盡可能減少對自然風景的破壞,避開受保護的景觀空間,如風景旅游點、溫泉療養區、文物保護區等。對生態景觀空間(河流、小溪、森林、沼澤地)和視覺觀空間(村落、集鎮等建筑群體),要避免割斷它們之間的聯系,如果無法避免,也應在設計時,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

    如果公路里程較長,不能作為一個景觀單元設計時,應將它劃分成幾個獨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區,使各小區既與公路整體風格互相呼應,又各自具有明顯的特色。

    在景觀設計時對公路沿線主體建筑風格、路線要素的尺寸、主要轉彎點的位置以及景觀的裝飾和綠化栽植的充實,都應在野外測量工作之前擬定,并將其計入測量工作任務單上。同時,要根據地形圖,航測照片,技術、經濟評估資料及實地踏勘資料,定出建筑小區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設計的內容。

    在進行勘測工作時,應明確每個建筑小區和路線各要素的風格。每個建筑小區應有總的背景(可利用綠化方法建立)和主導建筑。

    初步設計階段應全面考慮路線經過地區的自然條件,占地面積(其中包括農業、林業和療養區的使用面);路線線形和橫斷面造型,同時應考慮施工中包括側向取土坑、垃圾和廢料堆場以及水工結構物等景觀造型措施要相互協調,并注意保護沿線的自然風貌,花草種植和其它協調措施的創造出應符合通視、導向、協調和綠化四項景觀基本要求。

    3.2結構物景觀造型問題

    造型的主要對象為擋土墻、防噪聲設施、橋梁等,在設計時應仔細考慮其造型要與周圍環境充分協調。比如一座設計較好的橋梁,不僅要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穎、優美的格式,簡潔明了、樸素大方的線條,強度牢固、基礎穩定的結構并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風土氣息。同時在保證橋梁實用和自身美的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與路線及其他結構物的造型充分協調。

    3.3服務性設施造型

    沿線服務性設施,大多是商業性的建筑物,如餐館、旅店、購物場所、加油站、汽車修理店、收費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這些建筑物的造型設計不僅在結構尺寸、形狀、色彩上要考慮對稱均衡、協調和和諧,而且與路線結構物之間,彼此都要前后呼應,整齊統一,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路旁交通標志牌,如果布置不當最容易引起視覺污染。因此,它們的形狀、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既要鮮明醒目、振奮活躍,又要和諧不刺眼。

    路旁建筑物的景觀設計,對于高速公路要求較高,對其他道路的環境美化和景觀設計主要靠路旁綠化,路肩、邊坡整修等植被措施來實現。

    3.4高速公路觀景臺設計研究

    高速公路觀景臺既是為道路使用者提供休憩的場所,又能使他們獲得美的視覺享受,是道路使用者與周圍環境交流的平臺。對于道路使用者來說,觀景臺不僅起到提供休憩、觀景的作用,還能與周圍景觀相融合、延伸,產生豐富的意境。此外,觀景臺為道路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新的休憩方式,改變了以往休息一定要進入服務區的傳統觀念。

    根據高等級公路性質及其觀景臺的功能特點,其選址總體原則是:合理、安全、經濟、美觀、環保。相關研究。認為:高速公路觀景臺設計可參照服務區的相應規范。然而,不同之處在于:服務區建設與高速公路建設同步,而觀景臺大部分是在公路建完成后修建的。因此,在進行高速公路觀景臺選址研究時,還應重點考慮以下幾點原則:

    3.4.1合理原則。觀景臺應盡可能設置在具有優美的自然風景或者濃厚的歷史、人文背景的地方,以便在途公眾下車休息的同時觀景、領略歷史文化,增添旅途樂趣,體現道路的人文關懷。

    3.4.2將其設置在道路的長下坡、小半徑曲線、視距不良等危險位置。同時,要對設置地點的地形、地貌進行認真調查分析,避免將觀景臺設置在易發生落石、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地段。

    3.4.3經濟原則。設計、建造觀景臺時,應考慮到周圍地形特點。若道路沿線地形限制較多,則應力求簡潔,而且位置、材料的選取要綜合考慮工程造價。

    3.4.4環保原則。觀景臺多設置在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氣息厚重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環境往往是脆弱的、不可恢復的,因此在設置觀景臺時還應注意對原有環境的保護。

    4結語

    高速公路景觀在總體風格的形成方面,不僅要使高速公路具有優美的流線型,新穎的構造物,而且還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使司乘人員感到安全、舒適、快速、暢通,而且還能使其有置身于舒適、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的感覺,進而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發揮高速公路的功能。為此,公路建設在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可駛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時,要引入環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綠化[J] .森林工程.2003,(1)

    [2]《高速公路環境保護與綠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2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生態化;高速公路;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由于高速公路設計的內容比較多,同時需要考慮的內容也比較多。因此,在選擇設計方案中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景觀設計。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對高速公路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

    1、生態化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概述

    高速公路的建設勢必會污染周邊的環境,同時也會破壞生態規律,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公路景觀的視覺影響。對于一些發達地區,在公路和環境設計方面已經采取相應的措施,所以進行高速公路設計的時候,都會有景觀配套設計及施工方案,這樣做主要的目的是能夠充分的利用其功能,同時能夠有一個好的行駛的環境,從而大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就目前的情況,我國的設計人員進行設計的時候嚴禁充分的意識到高速公路建設會影響到周圍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視覺的效果。所以,進行高速公路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專門的對景觀環境進行保護,為其樹立規范的評價體系,這也是公路建設者和設計者的共同目標。

    2、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原則

    2.1、可持續原則。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從沿線景觀與自然資源出發,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綜合考慮,設計規劃中注重長遠發展,維持景觀的穩定性,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穩定。這樣使人的生活和生存空間有了很大的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公路建設,既有利于當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2.2、動態原則。高速公路景觀環境既有保護與繼承,又有不斷的更新和演繹。這就要求我們在公路景觀環境的設計和保護過程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斷創造出高速公路景觀新的內容和新的意義。

    2.3、地區原則。認真做好前期調查準備土作,研究沿線的自然、人文環境特征。根據該地區的環境條件適地適熟,盡可能地采用當地物種植被,既減少成本又可大大減輕當地生態物種的更替錯亂。按照自然界喬灌草伴生的規律,設計相應的景觀綠化帶,從而發揮其最大的生態效益,達到庇蔭、濾塵、減噪效果。從當地生態與文化的角度出發,注重各景觀元素的尺度與比例相協調,并著重對待與周遭環境的融合和統一。

    2.4、整體原則。高速公路自身建設應結合周邊環境和自身發展來考慮。由于高速公路本身是線性空間,其本身道路的寬度及平曲線要素、道路的選線走向、構造物、沿線道路交通設施與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因素有著多種變化,在規劃設計中應將這些因素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統一規劃設計,使這一人工系統與周邊生態系統想協調,并創造出更完善的景觀特色。

    2.5、經濟原則。經濟問題一直是在建設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中亦如此,除考慮必要的因素之外,大可不必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塑造景觀上,造成鋪張浪費現象。而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恢復和保護在建設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從經濟、實用的角度出發,滿通運輸需求的同時,保護沿線生態環境。

    3、基于環保理念的生態公路設計

    3.1、總體設計

    就目前的情況,《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06)主要強調了總體的設計,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并不是很重視,沒有將其考慮在總體方案中,對其進行一體化的設計,只是簡單的提出環保總體設計。對于這種形式,屬于被動式協調,是分割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建設,所以很難運用于實際工程中。生態公路的總體設計,需要設計人員根據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環境及自然景觀等方面進行設計,綜合的考慮路線的整體方案和路線,同時能夠對這些環境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特別是對道路的承受能力以及保護、恢復的措施,如不良地質地段、生態保護系統、重要自然景觀等因素。

    3.2、公路景觀設計

    3.2.1公路自身景觀設計

    人們是可以經常接觸到公路的自身景觀,行走于道路,公路周邊的護欄、排水溝、隧道、橋梁等,以及周邊的服務區加油站、觀景臺、收費站、標志牌等一系列輔助設施和公路上的綠化帶等都是可以看到的。人工修建公路完成以后,公路的自身景觀也就屬于公路路權的一部分,在整個公路景觀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觀,包括服務區等,都是通過設計從而能夠起到一個觀賞的效果,因此它也是由人工進行操作的。

    3.2.2沿線自然景觀設計

    公路自然景觀主要指的是修建公路經過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在整個公路景觀中時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為人們路途中提供一個觀賞的效果。自然景觀的組成主要是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動物、河流湖泊、氣象變化等一系列自然現象,其的操控者是大自然,不受人為的控制,所以每個地區的設計也是不同的。進行設計的時候要突出一個主題,同時結合當地的特點,使用當地的獨特材質,從而能夠凸顯出自然景觀,組成不同的自然景觀,為行車人員減緩壓力。

    3.2.3沿線人文景觀設計

    公路的人為景觀主要指的是所路過地區的文化和歷史。因為公路行進的過程中會受到區域和視野的限制,所以駕駛人員不可能完全的欣賞到風景,因為不同的排序,不同階段給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人文景觀主要是村落、城鎮、民寨等人類聚集空間,因為受到了城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形態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所以也會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區。一些地方的人文景觀的地方特色特別鮮明,例如具有傳統特色的寺廟等,它們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觀的宏觀特色,從而能夠為人們帶來不同的愉悅感。對此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充分的與當地政府進行協調溝通,整體改造周邊環境,從而使得整體景觀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3.3、邊坡設計

    進行邊坡設計的時候,最好是不要使用硬質工程邊坡的防護方式,一般情況下是采取方格網骨架、拱形骨架、自然放坡等;設計路塹邊坡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的排水選擇出不同的生態截水溝,如U型、淺碟形,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污穢物,從而也能夠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

    3.4、路堤設計

    設計路堤邊坡的時候,重點是放在保護植被,部分通過拱形骨架的方式,目的是能夠滿足邊坡的安全要求,局部少量位置用直立擋墻的做法,這樣整體上為植被綠化創造了條件。

    3.5、橋梁景觀的設計

    設計橋梁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實用性和藝術性。橋梁的景觀設計一般情況下會受到使用功能、經濟等影響,一些好的橋梁設計方案和高速公路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進行景觀的設計需要協調好和橋梁的關系。

    3.6、立體交叉的設計

    在實際的生產中立體交叉的設計應用的非常廣泛,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也是公路景觀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應用在一些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設中。立體交叉的設計原則是需要將公路建設和景觀設計聯系在一起,同時要配合好匝道線等形式以及協調和周圍的環境和交通運輸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項目的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緊密結合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周圍的環境的要求。

    結束語

    生態化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是高速公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增強,高速公路的生態景觀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齊菲.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第3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承秦高速;隧道洞口景觀;文化符號;地域文化

    隧道洞口作為在公路和鐵路中的構筑物,是高速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緊密相連,不僅具有單一的安全維護的功能,還包括生態保護、形象展示等多種功能,同時也是一個地區文化特色的集中體現,對周邊的總體區域環境有一種符號和象征的意義。但是,目前我國隧道洞口的洞口結構存在形式比較呆板、單一,表現形式過于“直接”的問題,并且還表現在設計思想老化、意境單調、缺乏美感,特別是缺乏結構形式上的創新,也不能滿足當前建筑設計中越來越考慮建筑與自然協調的人文景觀的要求。

    1 地域文化符號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地域文化符號的內涵

    人們將傳統的圖形、色彩、傳統文藝、民俗民情、歷史遺跡等地域文化現象,轉換成符號的形式作為信息傳達出來稱之為地域文化符號。20世紀60年代,凱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9)發表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書中指出:城市景觀的明晰構成一種可讀性,好比一本書,是由可以認知的符號組成,形成一個可由視覺領悟的凝聚形態。地域文化作為文化的子集,是一種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經濟狀況、人文精神等諸多要素所產生的具有獨特內涵的新藝術形態。而地域文化與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同是作為經濟發展的產物,地域文化更多的受限于地域限制和民俗風情要素。

    1.2 地域文化符號的表現形式及手法

    常見的洞口景觀采用象征符號的手法體現文脈,采用造型、繪畫、雕塑、地方性材料和建筑特征等,都可以通過明喻和暗喻的手法表現。圖1所示巖層造型的端墻是非常成功的洞口景觀設計案例,端墻的造型簡單、自然,以象征性符號作為表達手法反映了當地特有的地質環境特征:地殼活動高發地帶。明喻是一種典型的象征手法,比較利于理解,端墻式洞口中常用壁畫的方式表達地區的文化特征。廣東梅河高速公路沿線隧道洞門文化景觀設計,在設計上運用比喻、象征與直觀相結合的手法,體現創建綠色生態文化的思想,將客家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表現方式相結合,工程建設和環保綠化相結合;圖2所示的是隧道洞口結構采用了雕塑的手法表現文化特征,其重點是挖掘環境和地方文化的特征,通過理解“文脈”,表達“文脈”。

    2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觀設計項目概況

    承秦高速公路是國家重點公路規劃方案中阿榮旗至深圳公路的支線——赤峰至京唐港公路的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五縱、六橫、七條線”中的第1條,也是承德和秦皇島兩市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承秦高速秦皇島段路線全長99.207km。隧道占路線全長48.36%,很短的距離就要迎面碰到一座橋或一條隧道。承秦高速公路通車后,對于完善國家及河北省高速公路網布局結構,打通河北北部及內蒙中東部等內陸地區便捷的出海通道,促進承、秦兩地的經濟發展都將起到積極作用,乃至對華北、東北、蒙東、遼西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3 承德市文化符號的提取以及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3.1 承德地域文化符號的挖掘

    承德地域文化符號挖掘中首先要體現承德地域和歷史文化、著名旅游景點標志性古建筑的建筑學和建筑結構特征,使隧道洞口這一工程結構具有歷史、文化、旅游的氣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深層挖掘,對其文化符號的闡述有重要意義。為了使承秦高速公路的隧道洞門與自然環境協調并反映承德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旅游特色,同時滿足司機心里舒適性等因素,首先需要對適于進行特殊景觀設計的隧道洞門進行選擇。但是不可能對所有隧道的洞門都進行特殊景觀設計,應考慮到承德段有14座長短不一的隧道,且每座隧道洞門的自然環境和洞口地形條件均不相同。

    首先自然景觀的挖掘。承德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勝地,除了它的人文景觀外,自然景觀也有很多名揚海外,磬錘峰、蛤蟆石、羅漢山、僧官峰、半壁山、雞冠峰、天橋山、朝陽洞、雙塔山、元寶山是承德的十大自然景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觀就是磬錘峰,古稱石挺,是承德的名山之一,也是承德旅游勝地的標志性山峰。

    人文景觀的挖掘。承秦高速承德段隧道洞口特殊景觀設計的總體要求是能較好地反映出承德地區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特色,體現出承德旅游文化城市的定位最主要的還是人文景觀的挖掘。人文景觀作為承德的主要景觀特點,把人文景觀分為中國的皇家建筑、宗教廟宇、古城樓臺幾類,這些人文景觀記錄了承德大量的文化信息,人文景觀很好地得到傳承。(1)皇家建筑,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承德皇家建筑的典范,氣勢恢宏,是中國現在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2)皇家寺廟群落,承德的皇家寺廟群同樣也是中國現在最大的古典皇家寺廟群落。有代表性的是承德普寧寺,承德外八廟之一的普寧寺是全國少有的漢藏結合式樣寺廟,寺廟的壁畫、石刻皆具有特色(圖3)。(3)古城樓臺,承德的古城樓臺同樣也有皇家的氣息,其中典型代表是煙雨樓。

    3.2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觀設計中文化符號應用

    運用抽象符號概括具象形態,所謂的抽象符號就是將具象的、現實的形態通過聯想、想象等手法設置為符號,通過最直觀的表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駕車者傳達周邊地區的人文環境和地方特色。我們可以通過高速公路隧道景觀設計本身的特性,設計中應考慮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觀的瞬時性、粗獷性、自然性和原始性的特性。(1)瞬時性。瞬時性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能讓駕駛者對隧道景觀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在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觀設計中,端墻采用翼墻式,用簡潔、概括的“語言”表達、延續當地皇家建筑莊嚴、雄偉的特點;洞口圖形的表達運用平面構成的手法,將當地的文化特色提取并概括為平面幾何形態。其中岔溝門洞口位于承德市德縣境內,以歷史文化景觀萬樹園為設計源點。萬樹園位于山莊平原區東北部,設計方案將萬樹園中樹、草地、日光等元素的具體形態通過平面構成的形式轉化成抽象的幾何形;以避暑山莊的熱河作為水、煙雨樓原型,結合承德普寧寺壁畫中水的表現手法,將這些水文、山莊、樓臺等文化符號提取出來;承德的磬錘峰古稱石挺,是承德的名山之一,也是承德旅游勝地的標志性山峰,素有“錘峰落照”的美稱,參照承德普寧寺壁畫中山的表現手法,再加上避暑山莊城墻的元素,將太陽、城墻、磬錘峰等文化符號提取出來。(2)粗獷性。粗獷性表現運用抽象的符號進行表達,直接運用點線面,呈現承德古城的雄偉與神韻。(3)自然性和原始性。端墻的材料采用承德當地石材,洞口能和背景山體融為一體,整體性更強。

    4 結語

    在隧道洞口景觀設計中恰當利用文化符號,不僅僅能夠提供該地城內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內涵和情感內涵等信息。要想很好地利用文化符號,不僅要在景觀設計之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尊重當地的地域特色,還要掌握好文化符號的提取方法,這樣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地域特色。

    參考文獻

    1 王君,明亮,付軍.域文化符號在鄉村河道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1(2)

    第4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一、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主要目的是要通過以視覺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物化了的景觀環境形態,在人們的行為心理上引起反映。主要遵循的原則是:

    (一)要充分考慮到高速高速行車所造成的視覺特征,不能過分的追求技巧而糾纏與細節層面上;

    (二)必須要保證道路的使用功能及交通安全;

    (三)尊重自然,結合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來彌補和修復因主體建設所造成的影響和破壞;

    (四)創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道路景觀的美學效應和藝術魅力。

    二、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意義

    高速公路的建設促進了信息交流,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大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來我國的高速公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高速公路在我國仍是新鮮事物,在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也就是道路線型的“平、直、緩”,最終能夠達到“短距離、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與此同時,還要重視起環保效應和景觀效應,高速公路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響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意識到這種情況,開始建立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并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使環境得到控制。

    高速公路建設除了要在環保和功能兩個方面進行外,還要重點進行景觀設計。所謂的景觀,就是人類所感受到的帶給人的視覺享受和情感上認同的物質形態以及空間氛圍的綜合構成體。高速公路在建設中為了達到高速的目的,通常是逢山劈山、遇水架橋,這樣就導致了巖石、森林減少、水系紊亂。施工中的取土和棄土缺少統一規劃和管理,還有的地質景觀和文物古跡也遭到了厄運。高速公路的修建對國家來說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有利途徑,不僅要給人類帶來物質文明,而且應該帶來精神文明,這也是它的意義所在。因此,高速公路應該在最原始的大地景觀基礎上再進行景觀設計,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視覺形象。

    三、高速公路的景觀元素

    (一)山體

    山體是類似于城市中的建筑,對豐富空間層次及分隔空間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空間層次單一而缺少變化,兩側也沒有山體。山體作為景觀元素是優于生硬的城市建筑的,優美的曲線、綠樹蔥蘢、奇峰異石等都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受,這是在城市中很難享受到的大自然和諧之美。

    (二)綠化

    綠化是大地景觀的主色調,在高速公路景觀空間建設中,綠化景觀包含了行車道中間的隔離帶、兩側的綠化帶和相鄰大地空間上的森林植被、農作物等三個層次。綠化是全線最直觀、連續性最強的元素,影響著道路的整體景觀,對于改善環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橋涵

    橋涵是高速公路兩側居民及動物的生命通道,同時也為乘客提供了一個視野開闊的觀景新平臺,這也是高速公路空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在橋涵的建設方面不僅要加強造型設計和色彩設計,還要結合結構技術和地方文化特色,最終使之成為高速公路最具特色的景觀元素。

    (四)建筑

    建筑包括高速公路兩側的民居或其他建筑、服務區建筑以及進出站口建筑。高速公路在線形設計上不可避免的要穿過一些村落,很明顯會破壞些原始的自然形態,同時也給自然景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高速公路兩側的民居是展示當地經濟狀況、精神風貌、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有必要將其景觀化處理。高速公路建設的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應該在加強對兩側民居建設管理的同時,也要提供相應的經濟扶持。服務區建筑設計時應該先結合著地形,基本功能完成后再進行造型的奇特性和色彩的刺激性分析,從而豐富道路景觀。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多是“歐陸” 風格,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但是確少些特色,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個性化設計。如:收費亭的設計以安全、簡潔明快為主,使其成為道路一景。

    (五)隧道

    隧道的功能與形式結合在一起,并利用藝術的手法來美化隧道口的造型及色彩等因素,再通過洞內裝飾和照明的手段,來解決好黑洞問題,增加了司機駕駛達到舒適性。

    四、高速公路的整體景觀設計

    (一) 高速公路景觀形態設計

    1、沿路帶狀景觀

    在廊道空間上人們是在快速移動中感受物體,這樣的瞬間稍縱即逝,因此只有這種物體不斷重復,通過視覺感受活動的特征,才能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總之,廊道空間景觀要通過景觀元素來重復的形成帶狀景觀形態,產生導向性。

    2、景觀元素形態設計

    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導、隔離、防護都具有較強的安全要求,兩側的雕塑、浮雕、壁畫等都有較大的自由空間。雕塑一般是設置在節點空間,不能象其它元素那樣不斷重復,要保證能給司乘人員留下深刻印象。壁畫一般是附著在兩側的邊坡上,圖案應用夸張的手法。

    (二)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

    1、借景

    高速公路線形設計時,應避開風景名勝區和其它歷史古跡,保護現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此外,也要學會利用這些現有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將高速公路的節點延伸到景區當中去,以消除司乘人員的旅途疲勞。此外,還可以將道路紅線以外的山體和農田納入整體規劃中,結合著農業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使道路兩側形成一幅綿延的畫卷。

    2、形成有序的景觀序列

    高速公路可以根據兩側的地形、地貌、地質等條件和服務區設置要求來合理的設計出景觀節點,再形成有序的景觀序列。其景觀序列形式為起景――廊道――節點――廊道――廊道――結局(出口),具有較強的節奏感。

    (三)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

    1、中央綠化景觀設計

    中央隔離帶綠化除了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外,還能改善道路景觀。防眩樹種要選擇枝葉濃密、抗逆性強、耐修剪的樹種,一般是選擇刺柏,刺柏的排列要有規律。還要在綠化帶種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以防止土層污染路面,從而達到保濕的效果。

    2、兩側綠化帶景觀設計

    兩側綠化帶是景觀環境的再創造,同時也是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的主體,綠化配置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到生態環境。綠化設計要根據公路的線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點,營造出一種韻律感,此外,樹種也要營造出一種韻律感來選定,豐富景觀的層次。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速公路建設正處于迅猛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大力度,同時也要把道路的功能和景觀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既能滿足于現代生活行為需求,又有時代特色的道路空間,這也是今后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一大趨勢。

    六、參考文獻

    第5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以高速公路為主軸,以舊州互通立交為重點,串聯“那坡服務區”“、靖西服務區”和沿線多個互通立交、停車區、隧道口,建設融休閑、娛樂、商貿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園林景觀、綠化、石刻、雕塑、宣傳畫報為主要表現手段,以英雄人物、繡球、壯錦及黑衣壯人服飾等為元素表現壯民族文化和邊關文化。把靖那高速打造成廣西第一條“邊關風情路”。沿線文化景觀建設構件主要由景觀臺、景觀節點和綠化植被組成。景觀臺設在舊州互通立交橋,這里是四條公路的交匯處,具有較強視覺震撼力。同時,鳥瞰舊州互通樞紐與周邊自然山水田園的完美融合,線條曲美的高速公路、清澈見底的小河流水、綠意蔥蘢的奇山秀峰、壟埂交錯的農田肥地,這種匠心獨運的景觀布局既順應了自然和諧,又讓司乘人員和游客心曠神怡,如入世外桃源。代表現代工業文明的高速公路與象征農耕文明的自然山水相伴而生,水融,如詩如畫。景觀節點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服務區、互通立交以及隧道口等處;主要布景構件有雕塑、石刻、繡球等,以風物繡球、壯錦、黑衣壯服飾、民間傳說和故事為表現內容,立體呈現壯民族風土人情。雕塑以繡球女為題材,設計一個壯族女孩,身著壯族服飾,手拿針線凝神繡球,神情自然,體態曲美,把壯家姑娘的手巧、心靈、人美刻畫得栩栩如生。石刻則重點介紹當地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文化風俗等,成為宣傳當地旅游資源的窗口,讓司乘人員和游客深入了解邊關風情,并為其提供向導和便利服務。綠化植被不采用全線開花的慣用做法,視地勢和周邊景物實情選取重要節點布景,主要分布在路肩、路基邊坡和道路兩側。讓司乘人員在旅途中享受綠樹鮮花、清香愜意所帶來的自然之美。樹木選用低矮品種,以不遮擋周邊山水、不妨礙交通安全又能與周邊環境形成完美點綴為宜;鮮花選用顏色鮮艷、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開花季節涵蓋春夏秋冬四季,且要成帶狀分布,讓游人能感到穩步換景、變化有序。簡言之,文化景觀的總體要求是建成溝通東盟各國歷史文化、展示地域民族風采、創建廣西文化畫卷的高速公路文化長廊,為司乘人員和過往游客提供一個民族文化鮮明、邊關風情濃郁的精神家園。

    二、思想內涵

    將靖那高速定位為“邊關風情路”有著特殊內涵:用壯族元素、多元視角、現代手法表現一個主題,即西南邊陲兼容并包的壯民族胸懷、純真樸素的壯民族風俗、勤儉硬朗的壯民族人格、多元厚重的壯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了邊關風情之魂,折射出靖那路的精、氣、神。精地處邊關要塞,濃郁的地域特色具有唯一性。從地理上看,這里山巒疊嶂,喀斯特地貌明顯,山青水秀峰奇,有“小昆明”的美譽。這種相對封閉的地形與現代工業文明樹立起天然屏障,給往來旅客尤其是對厭倦城市喧囂的外來客以暫時的心靈休憩;從風土人情看,居住在這里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壯族)熱情、純樸、善良,較為完好地傳承著原始的農耕文明,其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與美麗的山水構成了一幅有別于后工業文明的邊關風情畫,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氣這里與東南亞國家接壤或毗臨,處在強勢漢文化圈的邊緣,壟斷性趨弱。在長期的民族交往中,這里的人們在語言、生活習慣、民族心理等與東南亞國家在很大程度上相交,理解包容的心性和世無爭的處世觀更外值得來客珍惜迷戀。神山巒阻隔,交通閉塞,土地資源相對貧乏,生存環境也相對惡劣。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與自然抗爭,具有頑強的繁衍生息能力和勤勞、勇敢、堅韌的性格特征。在國破民殃的歷史年代,這里卻成為革命的勝地,這里的人們卻成為扛起民族和歷史重任的英雄。

    第6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 :綠化設計;景觀設計;高速公路;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當前,隨著國家公路交通體系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景觀質量已經成為評價高速公路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高速公路自身的地位的提升,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發展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高速公路景觀要素構成概述

    高速公路景觀要素的構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體和天象時令四種。第一,地形地貌。在一般的角度下,高速公路經過的區域用地有山地、丘陵、平原之分,地形類別的不同會對高速公路的走向和結構產生影響。這些地形地貌的變化不但能夠豐富高速公路的景觀地貌,也為駕乘者帶來獨特的視野從而創造出有個性、有特征的道路景觀;第二,植被。高速公路的植被環境包括灌木、喬木、花卉、藤木、草坪以及其他一些地被植物。植被自身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既可以作為小的空間主體,又可作陪襯,除了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外,還能夠給枯燥的旅途帶來生機。植被景觀的作用表現在它獨特的香、色、形及生氣,對其合理利用可以創造出美的意境,產生聯想和比擬;第三,水體。高速公路旁的海、泊、湖、江、河等水體,無論大小,都在景觀組織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自然界水體中的聲音、氣勢能夠帶給人以美的享受,亦是人類進行景觀藝術創作的靈魂所在。將高速公路旁的水體很好地融入到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當中,高速公路會因此而彰顯生氣,顯示出其自身獨特的景觀魅力;第四,天象時令。雨、雪、云、霧、朝霞、暮暉這些都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可以給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帶來更多的想象和意境空間。

    二、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的原則

    高速公路景觀不僅僅是它的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防護和安全作用,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功能。從公路美學理論角度講,一般情況下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要遵循以下幾個設計原則:

    公路線形美原則:公路線形美是設計之魂,需提供行車視野的多樣性,可視性,選線盡量與周圍自然風景有機地融為一體,車行影移,引人入勝,避免單調。

    動態景觀設計原則:合理的公路曲線可防止駕駛疲勞,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動中取景,行車觀景,從駕駛員和乘車人視覺角度出發,公路應是優美的三維空間動畫,是順暢的、連續的和可預知的,沒有間斷或扭結的線形。

    視覺焦點設計原則:景觀感受是心理學上人類主觀空間對外界客觀空間的體驗和反映。在動態景觀中有意識地設立視覺焦點,不但起到強化視覺刺激的作用,也起到調節動、靜景觀的節奏感。形成公路景觀的亮點,公路的視覺焦點應由橋、立交、山、水、林、石、人工構筑物等景觀要素組成。

    適應地形保護生態原則:在選擇公路走向和幾何線形時,盡量避免大挖大填。高速公路應與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保持一定距離。

    滿通功能需要原則:無論主道、匝道還是立交區、服務區、收費區等附屬設施,景觀綠化均有交通功能方面要求。

    經濟適用原則:在高速公路景觀與綠化設計中,既要克服不重視綠化的思想,同時應充分考慮業主的經濟承受力,盡量降低造價和后期綠化管護費,這就要求在選用植物材料時,盡量選用適應性強、管理粗放和價格低廉的植物種類。

    三、高速公路景觀與綠化設計

    3.1“點”的設計

    所謂“點”,指互通立交、服務區、收費站及其管理樓等高速公路上的主要節點。

    3.1.1互通立交的景觀與綠化設計

    互通立交綠化以自然形態的植物配置為主,兼以疏林草地的配襯,在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綠地中,利用各種植物及園林景觀手法,形成一個層次分明,景觀各異、風格統一的綠島。

    (1)以常綠草坪為基礎,給人以視線開敞、綠化有大氣魄的效果。

    (2)中心綠地及小塊綠地注重構圖的整體性,采用大喬木、亞喬木、灌木、地被的復層生態種植形式,突出春花、秋色,使互通立交綠化與整體環境的大綠化相協調。

    (3)匝道兩側綠地的角部,種植一些低矮的小喬木形成樹叢,彎道外側種植高大的喬灌木,以誘導行車方向,并使司乘人員有一種心理安全感,彎道內側綠化應保證視線通暢,不宜種植遮擋視線的喬灌木。

    3.1.2服務區景觀與綠化設計

    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主要供司機和乘客作短暫停留,及為緩解疲勞、車輛加油。設施主要有加油站、維修站、管理樓、餐廳、賓館、停車場及一些娛樂設計。

    服務區的建筑大多造型新穎。綠化設計主要考慮遮蔭、休息等功能,通過植物、園林小品造景,襯托出建筑的美,創造一個優美的環境,使司機與乘客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1.3收費站及其管理樓的綠化設計

    收費站及其管理樓是收費管理人員工作的地方。車輛駛入收費區后,車速減緩。所以,收費區在設計時應予重點考慮。例如可用彩色植物色彩漸變等方式,提示車輛進入收費區。管理樓是收費管理人員工作、休息的地方,在設計時應考慮美化和防噪音的問題。

    3.2“線”的設計

    “線”指高速公路主線,包含挖方邊坡、填方邊坡、中央分隔帶和隔離柵等部位。“線”的綠化主要是起到生物防護、恢復生態景觀,滿足行車安全和景觀舒適的要求。

    3.2.1主線景觀與綠化設計

    總的綠化斷面結構形式為以草坪為基礎,外側為速生毛白楊林帶,向內逐漸為有變化的大喬木:銀杏、臭椿,黃山欒、五角楓、水杉、柿樹等,再向內為觀葉觀花的亞喬木:櫻花、碧桃、紫薇、合歡、紅葉李等。再向內為灌木:連翹、紫荊、紫薇、豐花月季等,再向內為緩沖草地的倒字型復層組團式綠化種植模式。

    3.2.2中央隔離帶--動的綠化設計

    中央隔離帶綠化為保證司機視線開敞,主要種植草坪,低矮花灌木和剪型的球狀植物,并通過不同標準段的樹種變換,消除司機的視覺疲勞及旅客的心理間單調感。

    3.2.3挖方區綠化設計

    挖方型為道路橫切丘陵及山腳,道路對原來地貌及植被破壞較大,有些地方由于施工需要,還形成了大面積的巖石及砂土區,所以挖方區迅速恢復植被是綠化的重點。

    挖方區沿道路兩側作花壇,種植低矮的地被植物,沿坡種植藤本植物,沿坡向上爬去,綠化整個坡面起軟化美化作用。

    道路兩側綠化,沿道路迎面的坡植物配置上以觀花、觀葉色的植物為主,坡頂以耐瘠薄的樹種刺槐、黑松、火柜等突出山體的特色;另外還可利用日本生態造林的手法,利用鄉土樹種的容器苗在山體上以每平方3~4株的種植形式,地面鋪以稻草,既保水又可將來改善土壤等。

    3.2.4填方綠化設計

    填方處綠地段多為農田、沼澤及河湖溪流區,為平地上起路基、筑路面、挖邊溝形成的高等級公路。路基的邊坡,由于視線看不見,可采取植草綠化處理。邊溝外側綠地,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綠化。

    3.2.5隔離柵等綠化設計

    目前國內外高速公路的隔離柵,多是采用水泥樁加金屬防護網的形式構成,與道路的景觀極不協調,設計時沿隔離網栽植刺籬或藤本植物,既能解決景觀協調性,又可起到保護和改善高速公路生態環境的作用。

    3.3“面”的設計

    “面”指的是高速公路及其所處的大環境。在綠化設計時,不可將高速公路孤立起來,而且整條高速公路的景觀與綠化設計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充分利用自然,手法自然,少一些人工雕鑿的痕跡,將高速公路與周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全面考慮。

    結束語

    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完善,使其景觀設計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盡管高速公路設計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道路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可是在現實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正確認識這些發展中的誤區,總結合理有效地方法,并積極地開展,才是實現高速公路景觀設計長久發展的良策。

    參考文獻

    [ 1] 林萬明. 高速公路的空間環境與景觀設計[ J] . 中國園林,2010.

    第7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速公路;綠化景觀;改造設計;以人為本

    1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基本原則

    1.1 行車安全原則

    行車安全是交通運輸的第一關鍵,尤其是高速公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所帶來的將是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在進行高速公路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必須注意行車安全問題,綠化景觀不能影響到高速公路的行駛安全,不能影響到司乘人員的視線,要保證高速公路的暢通。

    1.2 生態環保原則

    高速公路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脈,在我國經濟建設和國民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不管是因為什么理由都不能以破壞自然環境作為代價,在進行高速公路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必須以保護環境和恢復生態作為基礎,在改善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質量、緩解司乘人員疲勞的同時,實現景觀綠化與自然環境的協調。

    1.3 易養護原則

    高速公路交通運輸負荷極大,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有著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我國現有的交通運輸格局,高速公路是主要的遠距離公路運輸渠道。因此,在進行景觀綠化改造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綠化物種的選擇,要易于養護、抗病蟲害能力強、耐干旱植物,以免因養護問題影響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

    2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改造設計具體策略

    2.1 邊坡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高速公路的建設必不可少的會對周邊山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造成破壞,從而產生大量邊坡。在進行邊坡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在充分考慮邊坡植被的覆蓋能力,盡量保留現有的植被,考慮路基的穩定性,減少土壤侵蝕。在植被物種的選擇上,邊坡不能載種高大喬木以免造成邊坡不穩,通常以旱生喜陽類小型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組成植物群落的方法進行綠化處理。在具體應用中,要根據所處地區氣候特點和環境特點,從植被物種的耐旱性、生長速度、抗鹽堿等方面考慮,對于土質邊坡,應當選擇根系發達的植被進行綠化,以控制土壤流失。

    2.2 中央分隔帶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景觀,主要是為了給司乘人員形成良好的視覺引導,避免因為眩光或夜晚等情況對司乘人員視線造成影響,并豐富路域景觀減少視覺疲勞,提高高速公路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由于高速公路汽車尾氣排放量大,污染極為嚴重,且風速較大,土壤肥力極弱,并且沒有灌溉系統,因此在進行中央分隔帶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綠化物種的特性。在選擇物種時,應當選擇防眩性能好的常綠植物,同時還應當考慮到其抗污染、抗風抗旱能力。不同于邊坡綠化植物物種的選擇,中央分隔帶的物種選擇,應當是生長緩慢且樹形整齊的物種。在選擇花灌木時,也應當選擇花期長、花色不太艷麗的物種。目前較常用的有側柏、黃金葉、珊瑚樹等,花灌木多是耐修剪、易造型、花期較長的紅花繼木、紫葉李、紫薇等。

    2.3 互通立交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互通立交綠化景觀主要是起誘導視線、減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環境的作用。互通立交區多選擇農田附地,其土壤條件相對較好,有利于植物生長。但我國目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區都沒有獨立的灌溉系統,因此在進行改造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后期養護問題,在選擇綠化植被時也應以適應性強、抗旱能力好的植物,通常以喬灌木和草皮為主進行綠化。

    2.4 隧道洞門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隧道洞門的綠地條件受山體原有條件所決定,相對于邊坡綠化、中央隔離帶綠化和互通立交綠化來說,隧道洞門綠化景觀改造施工更為困難,且養護極不容易,因此在選擇植被時,應當以小喬木和灌木為主,并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盡量減少人工痕跡,使綠化植被能在天然環境下自然生長并不影響交通運輸。

    2.5 收費站周邊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收費站是進出高速公路門面,也是為數不多可以停下來欣賞美景的地方,所以在進行收費站周邊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應當注意美化效果,創造出舒適、嫻靜的綠化氛圍。由于收費站周邊綠化用地較為充足,養護管理也較為容易,因此可以考慮與周邊地區風土人情相結合,增加環境親切感,突出地域特色。綠地處理方式可以采用庭院式的園林綠化處理手法進行植物造景,并考慮在重要位置擺放山石、 時花等,產生出新奇、輕松、宜人之美。

    3 結語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對于高速公路的正常交通運輸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改造設計時,必須從地區氣候、土壤特點入手,充分考慮現有植被特性,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

    參考文獻

    1 岳建新.高速成公路建設與美學及綠色環保[J].山西交通科技,2003(5)

    第8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速公路 綠化景觀

    Abstract: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new HuiDong zigong into lugu highway east delay line, it is the main stream into the road, also will be the backbone of the skeleton of the road network of zigong c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zigong city to promote "their" strategy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astern new city construction, along the east as a landscape avenue will lead the entire eastern gatewa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tyle, and will become the domestic first-class landscape avenue

    Keywords: highway afforestation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現狀分析

    東沿線位于自貢市城市東部大安區,起于匯東路東段東興寺東側橋頭,止于成自瀘高速公路姚壩出入口。全長8.927公里。規劃路段有2個主線中央橢圓形環島,3個主、輔道之間的綠化公園、2座橋梁,2個平交路口,1座立交橋,有著得天獨厚的景觀塑造空間。但又因開山填湖,形成大量的路塹和路堤護坡,需要在景觀設計時進行整體考慮、細致處理。

    二、設計目標

    自貢因鹽而興,素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的美譽。作為進入主城區的迎賓大道,是展示自貢精神的重要窗口。因此,規劃將自貢連接線打造成: 一條連接主城區的生態廊道; 一扇展示自貢時代進步的窗口。

    三、設計構思

    ――山水畫廊•綠色交響

    四、整體布局

    整個景觀架構圍繞設計主題,根據實地情況形成一曲三篇多節點的景觀格局:

    一曲:以恐龍文化為主線形成百里山水畫廊,生態和諧之曲。

    三篇:華彩開啟篇:鹽業文化打開開篇之勢,華麗多彩烘托迎賓之熱烈。沃土舒展篇:工業、農業肌理展現沃土精華。城韻聚情篇:借植物框景之勢,展城市古韻新風,

    迎賓公園、橢圓形環島、立交及平交等形成節點。層層疊加,宛如一首首清揚的樂曲、一串串律動的音符。植物上以人的視覺感受為指引,顯山露水,觀花至觀葉,然后聞香,一種多彩與秋葉、花香的交替。

    五、分段設計

    (一)華彩開啟篇

    傳奇演繹百媚生,華彩水韻蕩花舟

    成自瀘高速公路姚壩出入口至東環線,成自瀘高速公路進來的第一站,是自貢的外大門,沿線包含一個迎賓公園、李白河節點和一個橢圓形環島。周邊多為丘陵緩坡、農田、河流、魚塘等。因開山形成很多路塹邊坡,對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迎賓公園內靈動的水體形成了它的場地特征,丘陵緩坡將其分為分散的大小水面。

    設計中結合整體思路,以恐龍文化為主線,結合鹽業文化,以雕塑石刻展現震撼、碧浪花海展現熱烈,山花爛漫展現絢麗形成豐富的景觀空間。植物上通過木棉、欒樹配以西府海棠、櫻花等的群落形式表達。

    中央綠化帶,引用恐龍之形,通過木棉、雪松、紫薇、櫻花等結合時花形成熱烈絢爛的碧浪花海。入口雕塑“千姿迎客”張開其翅膀,廣迎八方來客。橢圓形環島,綜合考慮交通導引和景觀視域,形成大氣、流暢的景觀節點。

    護坡及路旁綠化,根據護坡類型定位和景觀視域,沿路旁形成以鹽業故事為題材的“傳奇演繹”浮雕壁畫,

    李白河,該區域景觀視線通透,主要通過借景處理,重點設計可視范圍山體景觀,成片種植山花如:杜鵑、榆葉梅等,形成山花浪漫的景觀效果。

    鹽文化園,設計中根據場地特征、使用人群及未來周邊城區的發展,定位為以濕地景觀為主,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文化宣傳、休閑游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主要結合現狀地形,水體,提煉鹽晶體與DNA生物分子鏈形態元素,并結合鹽業發展的歷史,形成豐富的景觀空間。

    (二)沃土舒展篇

    芳菲路徑層林染,富饒天國千年醉

    該段從東環線至規劃中的鴻板大道,沿線經過東環線、內宜高速、鴻板大道,包括一個苜蓿葉式互通式立交,兩個迎賓公園,一個橢圓形環島。整段道路多為路堤護坡,局部公園段,形成路塹護坡,周邊丘陵連綿不斷,低山河谷田野相間,一幅優美的生態田園景觀。高聳的煙囪,規則的廠房;成片的田野與梯田風貌,使兩個迎賓公園保留著各具特色的地理機理。

    設計中結合整體思路,以恐龍文化為主線,提煉工業、農業肌理,打造一片感受自貢發展與富饒的景觀意向。煙囪留住記憶,雕刻帶回震撼,梯田重回樸真,金葉展現富饒與豐收。

    中央綠化帶,以自然的種植方式,通過鵝掌楸、五角楓、紅楓、等形成金風送爽的景觀意向。

    東環線立交節點,考慮該處多層次的交通與景觀視域,設計中以龍騰之氣勢組織景觀,彩色地被形成大的色塊,造成視覺沖擊,通過楨楠、香樟、紅花羊蹄甲、樂昌含笑配以桂花、櫻花的植物群落形式,形成絢爛、多彩的立交景觀。

    橢圓形環島,綜合考慮交通導引和景觀視域,以動感、韻律的構圖形式,形成雙龍戲珠的景觀意向。

    鴻板大道平交路口,考慮城區未來發展,周邊將形成城區核心區域,景觀上通過棕櫚科植物如老人葵、加拿利海棗等結合蘇鐵和時花打造新穎、熱烈的景觀空間。

    工業印象園,約11.8萬平方米。設計中提煉場地工業元素為設計之源,山水地形特征為設計載體,以龍和燈的元素為媒介,保留煙囪形成地標引領景觀,因山就勢形成集休閑、展覽為一體的生態工業印象園。在秋水紅葉中回憶,芳菲路徑中漫步。主干道周邊,地形低洼,根據景觀視線將水面拓開,輔以親水平臺、景觀棧道、休閑廊架等形成水體活動區。往輔道方向,是現狀植被較好的山體景觀,通過黃櫨、紅櫨、雞爪槭等秋色葉樹形成層林盡染的山林景觀區。同時也作為水體活動區的綠色屏障。

    五谷養身園,該公園9.1萬平方米。設計中提煉場地五谷元素為設計之源,丘陵梯田地形為設計載體,因山就勢形成休閑、養身為一體的生態養身園。閑暇午后,梯田美景、陽光小徑,盡顯田園純美與浪漫溫馨。主干道周邊,地形低洼,根據梯田元素將水體拓開,輔以親水平臺、景觀棧道、休閑廊架等形成水體活動區。往輔道方向,形成靜的山林景觀,通過香樟、銀杏、水杉形成層巒疊翠的景觀意向。

    (三)城韻聚情篇

    和諧新城融古情,豐華聚萃芳香溢

    該段從鴻板大道至匯東路東段東興寺東側橋頭,屬于城區段,鴻板大道至三八路為新建道路,紅線寬70米,三八路至東興寺東側橋頭為原有道路,紅線寬30米。三八路口附近將道路拉直、接順,形成三角綠地,并且作為30米紅線與70紅線的過度,景觀地位非常重要。

    設計中結合城市原有肌理,原有道路段通過增加灌木的形式進行景觀升級,新建段以藍色花系如藍花楹奠定主色調,結合芳香植物廣玉蘭、桂花、丁香、梔子等營造芳香四溢的景觀意向。

    六、亮點設計

    整體引入綠道規劃設計理念在周邊迎賓公園,結合主干道景觀視線及現狀元素,設計標志性構筑物,形成景觀震撼點。

    合理處理主干道兩邊護坡,考慮道路兩側地塊開發建設,結合護坡的臨時性和永久性,對護坡進行景觀處理。

    大護坡藝術化,結合主題形成三個浮雕景墻。

    中護坡元素化,提取龍鱗元素,形成特色護坡。

    第9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經濟發展;體制;矛盾;解決策略

    Abstract: Currently, strengthen road management, protection of road safety and smooth flow,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reform,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otal. Of highway road administra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mooth, manage overlapping responsibilities, highway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are not uniform, and many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conflicts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ighway; road administr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contradiction; solving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 U412.36+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公路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官。路政管理可以促進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保障道路通暢促進物流發展;完善公路設施,強化行車環境。為此路政管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為高速公路的執法主體,是指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為維護高速公路路產路權,對高速公路公路實施的行政管理。其管理基礎是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法律、法規。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界定,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保護路產、維護路權、保障道路安全暢通三個部分。

    一、當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矛盾

    近幾年,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速度較快,但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上,特別是在路政管理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和普遍矛盾。

    1、管理主體多元化,管理體制不順暢

    根據《公路法》的有關規定,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是公路工作的主管部門,行使公路行業管理職責。但就以何種方式,如何行使以及行使哪些管理職責,卻缺乏相關法律和法規,導致交通主管部門與高速公路經營主體之間定位不清、關系不明,使交通主管部門的行業主管職能受到削弱。

    路政管理體制問題一直是困繞我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進一步拓展的障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發展。由于受到內、外部諸多因素影響,全國一直沒有統一的、較為先進的管理體制,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我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發展。

    2、職責交叉,矛盾突出

    從全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職責來看,通過地方立法,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較普通公路路政管理在職責上大都增加了交通安全管理職責,這是因為高速公路的全封閉、全部控制出入的特點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沿線點多、全線巡邏、統一管理、集中領導的特點所決定的,這就出現了公路路政和交通安全管理各自的職責產生交叉。特別是由于利益的驅動,個別部門對本應屬于他們職權范圍內的行人上高速公路,非機動車上高速公路,客車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乘客等嚴重危及交通安全的事而不去加強管理,但對一些有償服務,對車輛、司機的違章處罰,對超限運輸車輛的處罰卻是搶著去干,司乘人員反響很大。

    3、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內部執法不統一

    高速公路路政執法不統一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縱向的執法不統一,二是橫向的執法不統一。縱向的執法不統一問題,全國對高速公路的路政執法工作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指導,各省、市也沒有實現完全的統一管理和指導,路政執法的內容和職責全國也沒有完全統一,這種狀況導致了路政執法人員素質、執法環境和執法威信受到了極大影響。橫向的執法不統一問題表現在,全國部分省、市通過地方立法形式,高速公路管理機構除享有路政執法權限外,還增加了費收稽查執法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內部往往將路政執法和費收稽查執法分設管理,一個單位形成兩個執法部門。

    4、內部管理不科學

    內部管理主要依靠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來進行管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發展態勢。但由于在制度的制定和落實上存在有很大的差異,從而也導致了因內部管理不科學影響了執法隊伍和執法工作的開展。內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不嚴格按法律、法規、規章辦事,制度制定不科學、不規范、不健全、不完善以及落實制度力度不夠、不到位等等。

    二、依法加強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幾點舉措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必須依照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內容和程序來加強管理。如何加強現階段我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著力。

    1、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職責的分工必須依法予以明確

    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國的治國方針,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無論采取何種管理體制,依照法律來明確界定職權,是一個執法機構的執法基礎。目前,我國在公路管理上已經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我省也已經頒布實施了《山東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以上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山東省的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當前,對于全國高速公路管理,國家應當結合管理體制問題盡快頒布實施高速公路管理的單項法律、法規,明確界定各管理職能部門的職權,依法行政。

    2、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大膽改革

    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體制體制問題上,改革的方向和趨勢應該遵循國家機構改革“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就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體制問題應當盡快實行統一,要么建立“精簡、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要么建立“定職、定責、協調合作”的兩家管理體制。公安、交通兩家管理體制目前在全國較為普遍,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在這一體制下,關鍵是定職、定責,嚴格劃分各自的職權,不產生職責交叉,而且還應建立綜合協調部門和監督管理部門來進行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筆者認為,以上幾種管理體制無論采取哪種管理體制都應當盡快予以明確和完善。

    3、應該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一體化”執法機構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牢固樹立“大辦路政、辦大路政”的觀念,不斷增強路政執法部門的綜合實力,以堅守交通在依法行政實施路政管理上的最大權利陣地,確保主動權。一是當前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內部具有的執法工作(如費收稽查等)應當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二是交通系統內部涉及高速公路的運政、稽征等職權交由路政部門統一管理,建立高速公路“大路政”執法體系;三是由于全國高速公路的公司制改革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執法機構和經營機構的分離也勢在必行。

    4、強化內部管理,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必須依靠地方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才能夠達到一定的管理效果。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管理機構的設置基本是實行省直一條線垂直管理的模式,而涉及到其他管理工作時,全省并沒有統一的協調機構,只能依靠當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來協調和管理。。因此,必須聯合這些相關部門進行綜合治理,群策群力、齊抓共管,才能確保國家財產不受損失,國家利益不受侵犯,才能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益。

    只有理順了外部管理環境,加強和規范內部管理才能有效深入。內部管理主要是通過規章制度來進行約束和規范,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實行嚴格的獎懲措施,是加強內部管理的關鍵,內部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路政管理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高速路政管理工作任重道遠,正確處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積極探索有益于經濟發展的管理新路子,已成為路政管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豐敏,李永成.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基礎.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