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危機股票走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國經濟前景謹慎樂觀
我們對中國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也看好中國經濟的漸進式轉型,但轉型過程不會一馬平川,將伴隨經濟增速下降和一定的通脹壓力,但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極微。此外,本次歐美債務危機雖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有關,但并不是簡單重復,對中國經濟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影響有限并可控。
長期看,一個以獲取超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管理人必須對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悲觀論者盡管可以最大限度規避風險,但最終很難分享經濟成長帶來的長期收益。而盲目樂觀者,無論短期收益多么炫目,其在市場中長期生存的概率極低。
如果對中國經濟前景是謹慎樂觀的,就必須看好中國經濟的轉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不轉型,必將遇到難以逾越的發展瓶頸。
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從需求來看,主要發達經濟體無論是居民還是政府均面臨去杠桿過程,依靠外需的增長難以為繼。從供給上看,勞動力和資源價格的上升同樣在擠壓傳統經濟模式的利潤空間。由于供給因素的制約,轉型將伴隨著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下降。
成功轉型即要實現勞動者報酬占比提升,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占比下降;消費份額提升,投資和凈出口貢獻下降;服務業占比提升,制造業占比下降。
轉型進程中,勞動力供給增速的下降,土地和資源相對價格的上升,都會在降低中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速的同時,帶來一定的通脹壓力,但這絕不等同于"滯脹"。
滯脹的真正含義是通脹水平、失業率上升,同時產能利用率下降。
近年來屢次出現的民工荒和中低端勞動力價格的上升說明中國不具備"滯脹"的基本特點;而今年以來的電荒、煤荒現象也表明中國工業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仍在高位;這意味著經濟增速即使放緩也是健康的。當然,勞動力和資源品相對價格的上升會帶來中期的通脹壓力,但是否會形成通脹仍取決于未來的貨幣條件。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是"有一定通脹壓力的較高增長"而非"滯脹"。
除了"滯脹"以外,近期另一個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因素是這次歐美債務危機。本次危機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延續,但并不是簡單重復。與2008年相比,美歐金融機構的杠桿水平已下降近一半,資產負債表已大為穩健,這使金融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可能性大為降低。
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的增長引擎開始從外需轉向內需。內需中固定資產投資的投向也從擴大出口部門產能轉為服務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即使從外需來看,中國經濟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依存度也在降低。因此,此次美歐信用風暴會對中國經濟有一定影響,但影響可能是有限的、漸進的。
中長期供求關系不容樂觀
A股的供給擴張是金融自由化和資本市場國際化大趨勢下,政府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必然產物。在現有的估值水平下,潛在的供給是無限的,而潛在需求的增速卻面臨放緩,A股市場中長期供求關系不容樂觀。
如果說中國經濟的前景可謹慎樂觀,那么供求關系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則偏負面,其中供給因素占主導地位。
我們認為,A股上市公司還處于數量快速上行前的階段,尚未迎來爆發高峰。未來IPO和再融資的潛在供給驚人。
調查顯示,浙江全省目前處于上市輔導期的企業約300家,符合主板、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超過6000家。據煙臺當地媒體報道,煙臺市已上市公司共26家,已列入上市計劃或已啟動上市日程的企業共45家,此外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2000家,過10億的企業則達到72家,這些企業都有希望上市。據此估算,僅浙江、山東兩省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可能就已達到萬家。
有關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PE和VC基金募資約800億美元,約合5000億元人民幣。實際上,除了PE和VC外,大量企業、私人以及產權交易所也在進行各類股權投資,保守估計,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總量可達1萬億元人民幣。以這些基金占被投資企業1/3股權估算,相應公司全部上市后市值將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目前整個A股的流通市值僅約20萬億元,供給壓力可見一斑。
即使按照目前的速度,供給對于A股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如果將2011年7月與2007年9月進行比較,A股總市值從25.3萬億升至26.3萬億,其間代表需求的廣義貨幣供給M2年化增長率高達19.3%,但A股平均靜態市盈率卻從52.1倍降至了16.8倍。
供給與需求始終會在某一個點上達到平衡,而決定因素是股票的估值,在現有的估值水平上,市場的供給將是無限的。但潛在供給的增速遠大于潛在需求,也意味著目前市場的估值面臨下行壓力。
根據調查,現階段PE和VC基金三大主要投向為TMT行業、門檻不高的制造業以及食品飲料和紡織服裝業,這些恰為目前A股中的估值相對最高的行業。
再來審視股票市場的需求,未來M2難以維持過去5年19.4%的高速增長,中長期來看,穩健或緊縮將成為貨幣政策的常態。原因有三:首先,勞動力和資源價格的相對提升確實抬高了中期通脹壓力,貨幣政策需要更加穩??;其次,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日趨成熟,資產重估帶來的貨幣化需求將下降,M2高增長的基礎已經削弱;第三,2008-2010年超發(超過M2平均增速)的貨幣高達9.3萬億,未來即使每年消化2萬億,也需要5年時間消化。
牛市時機遠未到
A股2008年以來指數和估值下降幅度最大,緣于原本的高估值和急劇增加的供給。在現有估值水平下,未來供給相對無限,我們對未來股票走勢相對謹慎。
我們認為,在成熟市場中,投資者對經濟前景預期基本穩定,盡管短期盈利數據不理想,但投資者不會因為短期的盈利波動而改變對市場的長期預期,因而估值水平的波動相對較小。
A股盈利狀況最好、跌幅最大、估值下降幅度也最大,經過仔細分析,我們認為這一現象有其特殊的合理性。
第一,A股起點較高,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仍在5265點,當時A股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目前A股估值仍有14.2倍,在上述13個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里排第四位,僅次于印度、日本和臺灣地區。
第二,作為新興市場,中國融資、再融資的節奏較快,2010年A股IPO總量全球第一。
第三,2009年為應對危機政府投入大量貨幣隨后又實行緊縮政策,造成需求的大幅波動。
根據實證分析,我們認為A股目前的走勢可能更與供給相關,如果維持目前的估值水平,A股供給相對是無限的,未來A股整體將日益成為買方市場,相對于股票發行者,投資者將占據更主動地位,整體估值水平上移將阻力重重。
我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相對樂觀,而對未來股票走勢相對謹慎,在中國經濟轉型的一致預期明朗之前,以及A股市場整體估值足夠低廉之前,A股市場不存在出現大牛市的機會。
不過由于當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謹慎或相對悲觀的預期,所以在某個時點存在系統性反彈的機會,但對其空間不宜過分樂觀。
尋找無限中的有限
參照香港市場和其他成熟市場,A股估值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缺陷。在此背景下,供給相對無限,但低估的、"護城河"在加深加寬的成長行業中的優勢企業永遠是有限的,這些優勢企業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盡管判斷市場目前難以有系統性大機會,但并不代表我們要遠離這個市場,有"護城河"的成長行業中的優勢企業永遠是有限的,只要是低估的、護城河在加深加寬的企業,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這里強調"護城河"和"低估"兩個概念。
首先是對"護城河"的理解:專利、品牌、專營授權、規模效應、壟斷等因素,客戶高轉換成本或者客戶粘性,以及網絡的競爭力效應等都可形成護城河。
第二,"低估"非常重要。超額收益總是來自于市場沒有預期的、最后卻是超預期成長的公司。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的競爭力差距日益擴大,某些優勢企業的護城河正在拓寬加深。一方面競爭力弱的企業深感經濟環境惡劣,處境艱難;另一方面,不少有競爭力的企業則希望緊縮政策維持下去,借機占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以便于長期發展和優勢發揮。這些優勢企業肯定是我們投資布局的首選。
結合中國的現階段發展趨勢,如何選擇具體的投資標的?
盡管不會一蹴而就,但中國經濟轉型趨勢已形成,內需將是未來經濟的主線,一方面是城市化,一方面是消費升級。要從四個方面尋找相關標的:一是與居民消費及服務相關企業;二是傳統制造業競爭整合后的勝出者;三是高端制造企業;四是市場沒有預期或預期不足的新興產業潛力股。這些企業因為具有長期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將是長線布局的最佳品種。
除此以外,目前基本面確定性強的、超跌嚴重的藍籌股將可能存在中短期交易機會。
海外資本市場被企業看成是財富發酵的動感地帶,跨國公司全球上市的熱情也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的整整10年時間中被空前地激發出來。同樣謀求海外上市至今仍是很多中國企業的“終極理想”,但在經歷了艱難的上市過程之后最終選擇抽身而退,這種退市現象無論是對于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還是正在為進入異地資本市場積極熱身的國內企業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棄歐赴港
剛剛于2010年8月23日在香港掛牌的西部水泥(2233.HK)選擇在倫敦交易所(AIM)退市。在西部水泥董事長張繼民看來,除了香港交易所交易量活躍之外,回歸后沒有了語言、文化差異等障礙,而且港交所的投資者對中國企業可能理解更深,從而給出更為理想的估值。西部水泥并非個案,由于AIM的交易量較低,企業價值難于發現,這也促使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渴望回歸。目前AIM板約有1300家企業,以市值排名,西部水泥去年位列第13位。在AIM板約有近50家中國企業,去年已有多家中國企業退市。
2009年12月18日,“中國玉米油”(1006.HK)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據中國玉米油股份有限公司CFO兼執行董事王福昌介紹,當時香港投資者反應非常熱烈,認購倍數為634倍,凍結資金超過800億港元,共募集資金7.22億港元。而本次募集資金所得,約15.5%將用于市場推廣,約27.9%用作擴展及加強集團于中國其他城市的市場推廣及分銷網絡,約46.4%用作設立新生產設施及購買新生產設備,約3.1%用作設計、研究及開發新產品,并用作改良集團的生產技術,約7.1%作一般營運資金及其他用途。
據市場人士分析,中國玉米油受到熱捧,投資者并非盲目追捧新股,而是多方面考慮了該股的基本因素。由于食用玉米油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正逐步提高,市場潛力巨大,加之中國的中高端用戶數量在不斷壯大,非??春梦磥韼啄曛袊挠衩子褪袌?。
早在2008年3月25日“中國玉米油”在巴黎登陸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旗下創業板而成為首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國企業時,本刊記者曾經采訪過王福昌。而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這家中國領先的玉米油公司最終還是做出了“棄歐赴港”的選擇。對此王福昌坦言,“Alternext的表現不是很活躍,融資能力一般,股票走勢較差,這是我們選擇退市的最主要原因?!彼€向記者介紹,赴港上市可增加市場滲透率,加大產能及研發能力以及增加流動資金。2009年下半年內地取消出口退稅并推出一系列政策,考慮到在港上市對增加品牌影響力和流通率都較歐洲更有優勢,所以更堅定了在香港掛牌的決心。
根據法國《回聲報》報道指出,泛歐交易所創業板在2005年創立當年就吸引了20家中小企業上市,當年的融資總額達到8560萬歐元。2006年泛歐交易所創業板共有51家中小企業成功上市,融資總額超過4.4億歐元。2007年成績雖略為遜色,但當年上市的44家企業總計融資也接近4.2億歐元。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中小企業,無疑也給泛歐交易所創業板帶來了巨大傷害。2008年在泛歐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銳減為10家,融資總額也下降至4230萬歐元。泛歐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中小企業的行情也不盡如人意。在被調查的124只股票中,有52只股票到本月20日價格跌幅超過50%,只有24只股票的價格高于其上市當天的價格。泛歐交易所創業板的股票走勢較差,一方面是因為其股票流動性差而且定價過高;另一方面,由于創業板設立時間太短,中小企業還沒有時間與投資者建立穩定的聯系,在危機到來的時候投資者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場。
2010年5月,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下調了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X)及其子公司Euronext NV的長期信用評級,該評級機構將紐約泛歐交易所及其子公司的長期相應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A-”,但仍為投資級別。NYX及其子公司均被標普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諸多的約束因素造成海外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銳減。與交易量的清淡相伴隨,掛牌費用過高和維持上市的成本過大也成為不少公司無法跨越的障礙。雖然全球股票交易市場因規模各異所產生的交易費用不盡相同,但上市企業動輒數百萬美元的支出已是司空見慣。如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僅每年付給會計師事務所的費用就達1200萬美元;新加坡創業板中每年維持上市的費用達100多萬新幣;香港聯交所向上市企業產生的如保薦人顧問費、上市顧問費、會計師及核數師費用等就達1000萬港元左右,另外企業上市之后每年的維持費用也達兩三百萬港元。
如果說股票交易量的減少使企業無利可圖,那么成本的疊加則進一步打壓了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贏利空間。而且流通費用的增加也必然擠占相關的生產經營費用,降低企業的總體贏利能力。因此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考慮,企業最終選擇退出資本市場也在情理之中。據西部水泥董事長張繼民介紹,公司之所以執意選擇在倫交所退市,除了AIM的交易量較低,還因為不希望承擔兩地上市、兩班顧問等成本。
篩選交易所
中國經濟良好的增長前景,使國際投資人熱捧中國概念股,中國企業成為各大證券交易所緊盯的上市資源。而預上市企業對這樣的交易所也同樣充滿著期待――如何選擇恰當的上市場所成為預上市企業的必修課。目前已經不是交易所篩選企業,而是企業選擇交易所。
各國的證券市場由于其長期的定位、投資者的口味,對于各種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規模,會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在倫敦,資源、礦產、消費、ICT、生物科技、地產、金融行業、新媒體、休閑等,是投資者比較偏愛的,該類行業的企業在倫敦上市,效果比較好;投資AIM市場的投資者,對于高速增長行業的高成長企業,哪怕一開始規模較小,亦比較偏愛,成功的中國企業有新銳國際,昱輝能源等,他們在上市時規模都不大,上市后都是爆發式發展,而依靠他們上市前的規模,在納斯達克是沒有人會注意和投資的。
據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2325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七位,亞洲第三位,僅次于東京證交所和上證所。香港近年來在全球首次公開招股集資(IPO)市場中,已經穩居前三名,如果看總融資額,香港同樣在全球名列前茅,堪比紐約和東京,而倫敦和新加坡等地則被拋在后面。
香港能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除了有大量的投資者參與之外,與眾多全球企業的積極支持分不開。自從中國政府放開內地國企以紅籌、H股等形式赴港上市以來,已經有大量的企業通過香港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不僅如此,香港也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等眾多企業前來融資。這使得香港地區成為中西投資者交匯的最佳場所。
隨著香港全球融資地位的上升,有不少在海外上市的行業優勢企業甚至退市轉投香港市場,或是爭取在香港以介紹上市形式進行交易,以爭取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除了文中我們提到的中國玉米油從歐交所退市轉登港交所,還有在英國AIM上市多年的宏霸數碼,于2004年4月登陸AIM市場后再于2009年2月以介紹形式登陸港交所。吸引這些優勢企業前來上市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是香港市場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流動性。例如,中國玉米油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其股票在香港的成交量比在巴黎Alternext高出360倍;公司的市值也已達到退市前的數倍。
平時我們去買一樣東西的時候,產品雖然相中了,但還是想砍砍價格找找心里平衡!這時,我就會想方設法挑產品的弱點去攻擊或者拿另一個店里的價格來做對比,把價格殺下去。相同,客戶進我們店里,只要愿意和我們深入的談價格就已經說明對我們的東西感興趣了,大部分不過是想找一下心里平衡。(也有很多例外的客戶,具體的就要自己甄別了)客戶進店后最好在半個小時內拿下,即交付定金。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首先要展示我們專業的一面:
一、 專業櫥柜公司: 在商丘市場上,很多用戶對xx做櫥柜都表示懷疑,認為xx就是專業做家電其他的都不行。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給用戶釋疑,數字化生產基地展示圖、中國首批櫥柜名牌證書、櫥柜專業委員會會長證書、首批“十環”認證證書、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證書等等,這些都是最能證明xx是中國最專業的集櫥柜設計、加工、制造、經銷商之一。
二、 專業設計師: 從廚房開始,旁征博引以誠懇客觀的角度介紹一下整體廚房的設計,給客戶一種很專業的感覺,以取得用戶的信任。先從廚房里的施工步驟說起,貼瓷磚之前應該先改造廚房水電布局。水電改造應該有專業櫥柜公司設計好整體櫥柜后,再按照設計方案改造水電路,以達到最理想的水電布局。因為廚房里的電器比較多,有油煙機、消毒柜、電磁爐、電飯煲、微波爐、豆漿機、電餅鐺、電熱水壺等等電器,除此之外還有垃圾處理器、凈水機、燃氣熱水器很多東西。以前廚房里都是用插線盤接出來,那樣不但不美觀,而且還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隱患。
xx整體廚房是從實用—美觀—舒適 的角度出發,把櫥柜與電器有序的結合,再配合人體工程學進行合理的開發和設計,從而能夠為您量身定做一套舒適—實用—美觀的整體廚房。
打消用戶的疑慮之后,緊接著再把xx的十大競比點給用戶講解一番。講解的時候最好有可以對比的實際物品,比如找一些其他廠家的pvc踢腳板、柜體截面板、水盆鋁箔樣本等。
做銷售就是做人,只有讓客戶認可你這個人,下一步才好銷售給他你的產品。在講解的時候要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去解決她以前廚房里的出現各種問題,說明xx櫥柜是如何規避(在這里我沒有用“解決”這個詞,是為了下一步給用戶說明xx已經替用戶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并且在設計和加工的時候采取了規避這些廚房中常見問題的措施與工藝)這些問題的。然后尋找一個切入點進一步講解廚房訂購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即使一個插座我們也要從使用中的舒適度來分析,為什么這個插座需要離地這么高,美觀還是實用?(引入人體工程學的概念)。
關鍵詞:公司金融理論;公司管理;作用;分析
一、公司金融理論分類
1.金融契約理論。金融契約的理論可以被視為企業融資活動完成之后,以何種方式,融資者的資金能夠被最大化的利用。在對融資過程進行了解之后,需要根據具體的規定,來確定相應的契約形式。由此可見,契約理論主要在企業和融資者雙方共同作用下所產生。對于公司的管理手段,公司內部的控制權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分配,都是公司管理中的重點內容。
2.戰略公司金融。在公司組織金融理論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專業認為企業的金融管理只需要對金融市場結構進行分析,并且確定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就可以實現公司管理。在此環節中,忽視了融資政策之間的影響,同時也沒有對上市公司中的競爭手段進行考慮。基于此,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中,為了防止公司競爭遭受資金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干擾,因而出現了戰略公司金融。
3.行為公司金融。行為金融學是多個學科相互結合的綜合體,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經典經濟學、金融學以及決策理論學等。行為金融學研究對象是金融市場中反常的問題,對投資者在決策產生時的系統性偏差進行研究。
二、公司金融理論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1.排解上市公司融資難的問題。對于上市公司的公司管理來說,保障企業能夠實現長足的發展,具有充足的資金是根本。在經濟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很多上市公司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選擇合理的公司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同時減少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的約束,才能夠實現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公司金融理論在公司管理中應用做大的作用就是有效的排解的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诠窘鹑诶碚摰墓救谫Y環節中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類型:
1.1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方式效率最高,對于企業的財務所帶來的風險比較小,但是融資成本卻比較高。那么在企業股權融資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將會造成企業股權控制方面的變動。當股權變動趨勢良好的條件下,能夠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促進公司成長。以長城汽車為例,在2003年長期汽車首次發行H股并且上市,在2011年,長城汽車A股上市,長城順利的成為了我國第四家A+H股上市公司,公司的融資凈額大幅度提升,使得公司從一個民營企業發展為了一個上市大公司,挺近行業前十。
1.2債務融資。債務融資為企業財務所帶來的風險比較大,融資的成本比較低,但能夠促使投資者在債務融資環節中利用杠桿利益,保持對于公司的控股權。
1.3公司內部籌資。在公司內部進行籌資,需要對各種的融資方式的優缺點、資本成本和資本結構進行分析,從初期的資本結構理論中的凈收入理論、凈經營收入理論、折中理論以及彌勒模型等,都是對資本結構的分析,對于這些理論的深入研究能夠對資本結構的實現優化。
2.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深入剖析。公司金融理論在公司管理中的應用,還能夠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的剖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主要分為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
2.1償債能力分析。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共同比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研究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的流動資金對流動負債的一種保障機制。以XX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財務報表為例進行分析,2012年該公司的流動資產為218,404,323港元,流動負債為222,362,767港元,流動比率為0.982;在2013年的流動資產為289,569,147港元,流動負債為287,696,977港元,流動比率為0.973;公司在2014年的流動資產為225,742,304港元,流動負債為233,155,528港元,流動比率為0.958;公司在2015年的流動資產為232,274,703港元,流動負債為233,724,976港元,流動比率為0.995。當企業的流動資金足夠多時,能夠在短期內填補企業的短期負債,就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比較強。反之,企業的流動資金不能填補短期債務,則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比較弱。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就是流動比率,該比值越高,則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強。
2.2盈利能力。企業凈利潤增長率是指企業在本年度的利潤增長額與上一年的凈利潤的比值,企業的凈利潤能夠真實反映出企業的經濟發展基礎,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發展實力的強弱。例如某企業在2013年的凈利潤為25萬元,在2014年的凈利潤為40萬元,在2015年的凈例如為30萬元,企業的凈例如從總體上是持續上升的,但是在2014年的凈利潤達到最高,由于企業在2014年的大客戶資源增加,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上升,企業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在2015年企業經濟發展形式失去增長能力。企業凈利潤是企業經濟增長中關注的焦點,因此企業要想通過企業內部財務會計的核算工作發現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不足,需要通過詳細的數據對比分析制定企業發展的合理對策。
3.衡量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在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司投資決策時,尤其是在金額比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環節中,需要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公司金融理論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實現對公司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在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環節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現金流,現金流量決定著投資方案的順利與否。應用公司金融理論能夠對貨幣的時間價值、資金的流動性等進行綜合化的分析。
三、基于行為公司金融理論下公司并購投融資行為
1.投資者非理性+公司管理者理性。當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時,其投資本身需要綜合考慮證券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而由于投資者對于股票走勢的錯誤判斷,使得上市公司在投資時選擇參照值是錯誤。投資者在股票進行分析環節中,有可能高估了公司投資價值,也有可能低估了公司投資價值。其一,當投資者高估了投資價值時,將會為很多融資公司帶來阻礙。而低估了投資價值時,使得那么融資一直受到限制的公司失去了投資機會;其二,當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時候,需要在股票價格被高估時,發行更多的股票,而不應該開展新的投資。而股價被低估時,理性的管理者需要在合理的股價下,將股票回購。雖然管理者是理性的,能夠針對股價變換情況做出判斷,但是在非理性投資者的決策影響下,依然不能扭轉局面。
2.投資者理性+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巴顿Y者理性+公司管理者非理性”模式在投資決策中,有如下表現: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是指,對公司發展現狀不能理性分析,而只是將預期效用進行最大化分析的行為。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大部分過度自信、且對于項目發展盲目樂觀,對項目投資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認識不到位。事實上,由管理者非理性的行為而造成的成本損失較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公司管理決定著公司的競爭力。公司融資理論在公司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排解的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公司內部籌資等方式促進公司融資。公司金融理論在公司管理中的應用,還能夠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的剖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主要分為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此外,公司金融理論還能夠衡量投資項目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任佳寧.公司金融理論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金融經濟,2012,04:35-37.
[2]劉紅.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關鍵詞:企業合并 商譽 合理性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采用的是購買法,即實施合并的企業以現金或其它非現金資產作為合并支付代價,購買被合并企業的凈資產而實現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在購買法下,實施合并的企業在合并日,將購買的被合并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記入實施合并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合并成本超過被合并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作為合并商譽。我國對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時的合并報表是以數值列示商譽的,然而,對于合并日的會計處理,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作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續采用權益法核算,在此核算法下,購買成本大于被合并方凈資產的部分不確認商譽。我國會計權威認為,購買時超出凈資產的部分認為是合理的購買行為,所以不確認為商譽。
雖然沒有學者明確提出我國會計在處理商譽時應當將其入賬,但是有學者曾經提到商譽是以組織為載體的一種重要資產,現行會計準則僅僅確認了這種資產的一部分,導致了相當規模的企業資產沒有在帳面上得到反映,掩蓋了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不僅如此,在現行會計準則下,商譽問題并不被會計準則所關注,導致了,我國關于商譽的確認計量入賬都沒有一至的規范和要求。多位學者也曾經提出過這個問題,認為我國商譽確認相互矛盾以及不規范。
目前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數量大量增長,商譽的會計實務的合理性對于我國的企業不僅僅是會計上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的要求,更是對我國企業成功合并有力支持的基礎,本文研究的主要意義是對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一個有利的會計環境,促使會計準則相互統一。企業合并中商譽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商譽不屬于無形資產而是與企業資產整體一起確認轉讓,它表現為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超過了本行業平均水平或正常的投資回報率。商譽就猶如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商譽也可以被稱為企業的“魅力”,由于商譽的抽象和無法衡量,因此在企業合并中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隨著企業合并浪潮的高漲,企業合并商譽的確認和計量問題,已成為會計實務和理論界所關注的焦點。多年來對于企業合并的商譽問題,各國會計對于商譽會計處理都有不同之處,各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準則也存在差異,合理的處理商譽能為合并方帶來潛在的利益能說明企業合并中反常的現象,對于企業合并中商譽入賬問題我國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吉利控股收購沃爾沃汽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我們以這個案例為基礎分析商譽入賬的價值以及意義。
吉利汽車在瑞典與福特正式簽約,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100%股權,在收購之前就有國內有媒體習慣性猜測吉利收購純屬“作秀”、“炒作”,而后質疑“吉利錢從哪里來?”、“福特都經營不好,吉利能玩得轉嗎?”,甚至還有臆想者斷言“沃爾沃的高成本將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將毀了沃爾沃”等等。吉利此次的收購活動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不僅僅是一次收購活動,還是具有其劃時代的意義。
沃爾沃的軟肋是盈利能力不足,原因是在金融危機后高企運營成本遭遇銷量下滑。而吉利的核心能力在于領先業界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對中國汽車市場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從以上財務數據可以提出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沃爾沃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且擁有大量的負債,如果不是福特公司對沃爾沃的資金支持,沃爾沃汽車就已經面臨了破產的困境,吉利控股集團為什么要花大價錢去購買這么一個“包袱”?然而總裁李書福還說十八億美元很便宜。但是這么“便宜”的沃爾沃卻需要吉利進行大規模的融資,使吉利在短期內負載累累: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向吉利萬源賬戶注入5億元資金,之后另注入了25億元;國內銀行提供4.39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和成都銀行各提供20億元和10億元低息貸款,三年內吉利僅需付約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償還。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消息一放出來,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各家媒體各持己見,有的認為吉利是蛇吞象,有的則認為這是大受筆。追其原因是由于吉利集團冒著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去收購一個并不被看好收購后在中國市場能夠帶來利益的一個龐大的品牌。
沃爾沃雖然然擁有價值15億美元的凈資產而且還是老字號,它的安全性能無車能敵,是很多消費者信賴的汽車品牌,為什么此次收購不被看好呢?從沃爾沃方面來講,首先,沃爾沃在福特集團旗下處于多年的虧損狀態,已經給福特集團非常大的財務壓力,其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其次,凈資產中包含了大量的固定資產,例如廠房,生產線,這些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很差,對于企業提高盈利能力起輔助作用,凈資產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存貨,存貨如果不及時銷售出去,那么其賬面價值必然大于可變現凈值,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要從凈資產中減除,這樣一來,沃爾沃潛在流失的凈資產不可小視。從沃爾沃吉利角度來講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舉借大量外債購買沃爾沃會造成巨大財務壓力,而且還面臨消化不良的問題,排除資產以及技術的整合問題,吉利自己本身背負了很多負債,再加上沃爾沃的負債,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的盈利,一旦資金鏈斷裂出現資不抵債,后果不堪設想。
這么多的問題,難道吉利就沒有考慮到?當然不可能,但是為什么沃爾沃處于連年虧損和大量負債之中卻能夠賣給中國市場十八億這么高的價格?主要原因是因為商譽的存在,這也是其一項資產,然而這項資產卻被忽略了。沃爾沃的凈資產是十五億美元,吉利花了十八億美元把沃爾沃娶回家,那么多出來的這三億美元就是商譽。
商譽=合并對價-被合并方凈資產=18億美元-15億美元=3億美元
總裁李書福正是看到了商譽帶來的巨大潛在利益所以會在此時沃爾沃糟糕的財務狀況下花了巨額資產不惜借大量外債來購買沃爾沃。事實也證明了沃爾沃并沒有讓吉利控股失望。從08~10年的股票走勢圖中可以清晰的得到結果,雖然大盤的走勢低迷,但是并購的消息一出來吉利控股的股價就一枝獨秀不斷攀升。
商譽在此次收購過程中的重大意義在于,商譽是此次收購活動的動機,這項資產解釋了之前諸多問題,而且用直觀的數據說明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獲利依據。
根據我國對于商譽入賬以及合并報表的規定,商譽科目只入表不入帳,合并后的分錄卻有區別,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初始投資成本大于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差額產生的商譽不作調整。也就是說吉利收購沃爾沃做的賬務處理是雙份的,這樣的結果第一是耗費了大量的財務資源,同一件事有雙重的標準,第二,商譽沒有在賬面的到反映,也就是無形中忽略了企業的一項資產,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資產。沃爾沃的商譽是吉利控股收購的主要目的,而卻沒有在賬面上體現,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有用性、重要性。
合并商譽產生于企業合并,國外一些成功的企業合并表明,合并商譽占收購價格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應正確地確認合并商譽,否則將有悖于被并購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我國企業的控股比例主要以國有為主,有時在企業進行合并中超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部分的投資部分不能充分表示為商譽,即此部分并不是由于企業的管理以及其他方面使企業的價值增加,例如,我國國內的企業合并時歸于國有,國家會用高于企業凈資產的資金以及其他購買手段合并一些企業,以達到整頓分散企業的目的,例如合并山西的煤礦,雖然這些企業價值并不一定符合國家收購的價格,但是由于國家要實現的一些問題,例如更加有序和便于管理等原因,被購買方以較低的凈資產實現了企業合并,所以超出凈資產部分的成本不能有效的合理的確認為商譽。我國會計界權威認為,合并成本大于企業凈資產的部分是正常的購買行為。所以為了統一我國的會計政策,在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下產生的控股合并產生的商譽不入賬。
我國的企業壽命偏短,規模雖然很大但是相對于國外同等規模的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目前還是處于劣勢。國內的企業過分的追求短期利益導致了企業目標的偏差,不是擁有最大的規模的企業就是盈利最高壽命最長的企業。商譽的確認從狹義來講是會計處理的問題,但是廣義上他有他獨特的創造利益的魅力。核心商譽論:被收購企業存續業務“持續經營”要素的公允價值;收購企業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和業務結合的預期協同效應的公允價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則把其稱為核心商譽?!俺掷m經營”相信是每個企業夢寐以求的,商譽是衡量這種持續經營的能力標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著裝邋遢形象一般的人和穿著正裝形象大方得體兩個人一同去推銷東西,一定是后者的業績高。對于商譽也是一樣,擁有了商譽即使有相同質量品質,相同價格的競爭者加入同行業,由于商譽的存在對于企業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太大的沖擊。
國家整合企業為了便于管理,有效合理的利用資源最終達到規模經濟的目的。國家實施的任何措施都是為了企業以及經濟的發展,那么如何衡量決策的準確性以及企業合并后帶來的效益呢?商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標尺,超出企業凈資產那部分的合并成本確認為商譽并入賬以后,按照有效的方法予以攤銷,剩余的價值才是企業真實的利潤。
在企業合并過程中,尤其是我國的企業兼并國外的企業時,除去資產總值還有一大筆的合并成本,即商譽,這部分價值有時會相當于其他資產的總值,所以在日漸發展的我國企業不可小視商譽的存在。
吉利控股收購沃爾沃的案例比較具有代表性,我國會計準則對于初始投資成本大于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部分形成的商譽只入表不入賬的的規定的解釋是,此行為屬于購買的正常行為,所形成的商譽屬于購買行為所付出的正常代價。但是按照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以及說法并不能解釋吉利控股收購行為,也無法解釋在收購的風聲剛傳出,吉利控股的股票價格在熊市獨樹一幟。從吉利的案例可以看出商譽的重大意義不將商譽入賬無疑是一項損失。多位經濟學家分析此案例,都是用文字來進行分析,不僅不直觀,而且也無法在賬面上得到體現,也對財務報表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能將商譽在賬面上得到體現,就不需要做一些抽象的分析,而且更直觀的反應收購的目的,這也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有用性。商譽在合并報表中充當了一個平衡報表的“備抵賬戶”的角色商譽失去了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商譽的會計處理表明了會計準則對于企業商譽的態度。由于商譽的重要性,商譽應該引起我國會計準則足夠的重視,我國的會計處理應當與國際會計處理相同,向發達國家靠攏,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中不僅在合并報表中體現商譽,還應將商譽作為一項資產入賬。體現出企業商譽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幫助校正企業的價值目標,促使我國企業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向長壽命高效益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文麗,張敏.對商譽本質的重新認識[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董必榮.商譽的資源基礎競爭優勢觀[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4)
[3]劉.商譽的確認與計量問題之我見[J]. 當代經濟.2007.(7)
[4]王南,袁廣達.商譽本質的理論解析與商譽會計的實務選擇[J].會計之友.2009.(15)
[5]魏鵬,李增笑.基于商業倫理觀的商譽成本計量與決策分析[J].商業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