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歐姆定律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歐姆定律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歐姆定律的延續和具體化.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并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規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出歐姆定律的公式后,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是歐姆定律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教師明確本節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內容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據得

    (板書)

    鞏固練習

    練習1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阻大?。詺W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聯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484.

    求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來表示,綠燈用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的公式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求.

    解根據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板書設計

    2.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表達式

    三、歐姆定律計算

    1.已知V,求I

    解根據得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據得

    通過的電流為

    通過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課題】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制定子課題.

    第2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物理實驗 電阻的測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2-0048-02

    測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電阻的測量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實驗,能夠檢驗學生對基本電學儀器的使用、對電學基本規律的掌握,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是考察學生能力的重要命題熱點。分析近幾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我們就會發現,電阻的測量方法多種多樣, 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計算方法不盡相同,電路圖的設計靈活多變。 如果平時不加強實驗探究,就會在做題時容易出錯,造成丟分。因此電阻的測量, 是學生的弱點,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各種考試的試題,對電學實驗中電阻測量的幾種方法進行探討。

    一、伏安法測電阻

    伏安法測電阻就是用一個伏特表和一個安培表來測待測電阻測電阻的方法。實驗原理:R=U/I;實驗過程:(1)設計電路圖,如圖1所示;(2)按圖1把所給器材規范正確的連接成電路;(3)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用電流表測量出通過待測電阻Rx的電流,記為Ix ;(4)用電壓表測出待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記為Ux; (5)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求出待測電阻的阻值,其表達式為Rx= Ux/Ix。

    用圖1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由于只能測一次,因此實驗誤差較大,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實驗時把圖1進行改進,設計電路圖如圖2所示,按圖2把所給器材規范正確的連接成電路。增加滑動變阻器的目的是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待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Ux,這樣就可以進行多次測量(一般測三次),求出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以減小實驗誤差。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在試驗中,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每改變一次位置,就記錄一次對應的電壓表的示數Ux和電流表的示數Ix,計算一次待測電阻的值Rx,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本次實驗的最后結果。

    二、單表測電阻

    單表測電阻是指電壓表和電流表各一個,只能選擇其中一種,這種方法需要選擇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R0 或已知最大電阻值為R0 的滑動變阻器。下面來討論常見的幾種測法:

    1.用電壓表和阻值已知的電阻R0 來測量待測電阻Rx的阻值

    這種方法的原理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和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的關系,按圖5的電路圖連接成電路,先把電壓表并聯接在已知電阻R0的兩端,讀出此時電壓表的示數,記為U0;然后再按圖6的電路圖連接成電路,把電壓表并聯接在未知電阻Rx的兩端, 讀出此時電壓表的示數,記為Ux,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以及歐姆定律的知識得:

    在此實驗中如果電壓表只允許連接一次,那么該實驗又如何設計?:

    1.1按圖5所示電路圖連接電路,電壓表選擇合適量程,開關閉合前R0與Rx組成串聯電路,電壓表測的是Rx兩端的電壓,讀出電壓表的示數,即為Rx的電壓,記為Ux ;開關閉合后R0被短路,電壓表測的是Rx的電壓也是電源電壓,讀出電壓表的示數,即為總電壓U,在串聯電路中,由于流過Rx的電流與流過R0的電流相等,即有Ux / Rx =(U-Ux)/ R0,所以:

    我們也可以用電路圖圖6來進行測量,這種方法的未知電阻Rx的表達式為:

    1.2在(1)實驗中如果將一個單刀雙擲開關引入,我們還可以用電路圖圖7的設計來進行未知電阻Rx的測量,當開關擲于1時,電壓表測量的是R0兩端的電壓U0;當開關擲于2時,電壓表測量的是總電壓U。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 =U/R、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及電壓的關系有:

    所以未知電阻Rx的表達式為:

    2.用電流表和阻值已知的電阻R0 來測量待測電阻Rx的阻值

    這種方法的原理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和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的電壓相等且等于電路的總電壓的關系。先按圖8的電路圖連接成電路, 用電流表與已知的電阻R0串聯,測出R0的電流,記為I0;然后再按圖9的電路圖連接成電路,把電流表與Rx串聯,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即為Rx的電流,記為Ix。根據并聯電路中電壓的關系以及歐姆定律的知識得:

    在此實驗中如果電流表只允許連接一次,那么可以用下列方法來進行待測電阻Rx的測量:

    2.1按圖10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不變,電流表選擇合適的量程,讀出開關閉合前后電流表的示數分別是I與Ix。開關閉合前R0與Rx組成串聯電路,電流表測的I為串聯電路的電流;開關閉合后已知電阻R0被短路,電路中只有Rx,電流表測的Ix為Rx的電流,由于開關閉合前后電源電壓恒定不變,所以:

    2.2按圖11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不變,電流表選擇合適的量程,先斷開開關,只有已知電阻R0連入電路,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即為已知電阻R0的電流,記為I0;然后再閉合開關,已知電阻R0與待測電阻Rx 連接成并聯電路 ,電流表在干路上是測量總電流,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即為總電流,記為I,由于開關閉合前后電源電壓恒定不變,根據并聯電路中電壓的關系、電流的關系以及歐姆定律的知識得:

    2.3我們還可以將一個單刀雙擲開關引入,用電路圖圖12的設計來進行未知電阻Rx的測量。當開關擲于1時,電流表測量的是Rx的電流,記為Ix,當開關擲于2時,電流表測量的是R0的電流,記為I0。根據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的關系以及歐姆定律的知識得:

    除以上幾種測電阻的方法以外,還有常用的易于學生理解的測電阻的方法,如:(1)用電壓表和已知最大電阻值為R0 的滑動變阻器來測量待測電阻的阻值;(2)用電流表和已知最大電阻值為R0 的滑動變阻器來測量待測電阻的阻值;(3)用等效法測量(用電流表和電阻箱)。在此不再一一討論。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年1月).

    [2]《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法》(崔秀梅 主編 2004年5月第一版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3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電學 實驗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B-0100-02

    電力是現今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都離不開的能源,正確地認識電力、完全地了解電力是人們不斷學習新知識,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表現,因而,在高中物理中電學知識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對電學有更多、更全面的認識是高中教師在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而實驗則是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書上抽象化的電學知識具體化的一種方法,故而,教師需要在教學時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實驗來提高高中物理電學教學效率。

    一、電學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通過有效的實驗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電學知識,前提是教師要認識到電學的重要性,只有在這一基礎上,實驗教學的開展才成為可能。電學對高中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如下:

    (一)電力是現今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現今社會也可以被稱之為“電氣時代”,生產所用的機械設備、信息化時代下的互聯網,甚至平時家用的冰箱、電視等都需要電力作為能原,可以說,電力是現今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電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社會的儲備人才,高中生必須掌握電學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電學不僅與自己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與自己今后的工作密不可分。學習電學知識是電氣時代下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高中生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認識到電學的重要性,在課程時間的安排上要側重于電學。

    (二)電學是高中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中生,其主要的任務可以說是認真學習,全力以赴地準備高考。從應試這方面來看,電學是高中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物理中占有較大的分值。為了讓學生從容地面對高考,在高考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教師應該在教學時側重于電學,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掌握好電學知識,使其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從物理高考的分值構成方面看,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電學方面的知識,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和掌握電學知識。

    二、實驗教學的作用

    要在物理電學課程中運用實驗幫助教學,就必須認識到實驗教學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運用實驗教學,以取得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結果。

    (一)實驗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電學知識。經過初中的學習,高中生已經初步將形象思維轉換為抽象思維,能夠理解一些比較簡單的抽象的物理概念,但是對于電學中電荷守恒定律、歐姆定律等專業的物理概念還不能夠完全地利用抽象思維來進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而實驗就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實驗將電荷守恒定律、歐姆定律等物理知識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夠通過物理實驗總結出概念,而不是照著書本上的概念背誦。

    (二)實驗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記憶電學知識。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而且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行物理實驗,從而更加清楚地知道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地方,能夠更加清楚地記住實驗知識點。與單純的教師講解相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能夠更快、更牢靠地記住電學知識,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鑒于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記憶電學知識,教師在教授電學知識時需要結合實驗,重視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三、利用實驗提高物理電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在認識到電學對高中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實驗教學在課堂中的作用后,本文以蘇教版高中物理中的電學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利用實驗提高物理電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將實驗與教學相結合。要想利用物理實驗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在上課時將實驗與教學相結合。為此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做出選擇:在教授知識前先進行物理實驗,通過實驗結果的展示引出所講知識;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進行實驗,讓學生在聽取知識原理時通過實驗幫助對知識的理解;在講授完知識點后通過進行物理實驗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本文認為,在講授知識原理前先進行物理實驗,通過實驗結果的展示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個結果為什么是這樣的呢?通過學生的好奇心來提高其上課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這樣對物理課堂的開展更有幫助。

    例如,在講述蘇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一章時,對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和靜電感應現象這一知識點,(下轉第108頁)(上接第100頁)教師可以這樣做:在正式上課前,先將驗電器與金屬小球拿出來,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在正式講課前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大家看看能不能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比缓蟾嬖V學生:“今天我所帶的驗電器是帶正電的,而三個金屬小球中,一個不帶電,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現在我們分別用這三個金屬小球靠近驗電器?!钡贸霎敳粠щ姷慕饘傩∏蚩拷炿娖鲿r,驗電器的金箔張角有所減小;當帶正電的金屬小球靠近驗電器時,驗電器的金箔張角加大;當帶負電的金屬小球靠近驗電器時,驗電器的金箔張角減小且減小的幅度與不帶點的金屬小球相比更大。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電荷之間有相互作用,另外,電荷之間存在著靜電感應現象。當學生通過實驗學會該知識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幾分鐘進行思考討論:如果讓帶電的導體靠近不帶電的驗電器時,驗電器金箔的張角將會如何變化?讓學生通過實驗――知識講解――思考討論的授課順序,徹底地學會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和靜電感應現象。

    (二)合理選擇實驗器材。利用實驗開展物理課堂講授電學知識,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合理地選擇實驗的器材,不需要的器材不準備,必須的實驗器材不能缺。讓學生在學會合理選擇實驗器材的同時牢記相關知識。以蘇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為例,教師在講解歐姆定律一節時,在進行實驗前,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進行實驗時所需要的實驗器材是什么。教師在進行實驗前可以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探究電路中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那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進行實驗時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呢?”通過引導讓學生思考,了解到進行歐姆定律的實驗需要用到額定電壓為1.5伏的干電池、導線、開關、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和5Ω、10Ω、20Ω的電阻各一個,當學生知道進行實驗需要用到的器材后開始實驗。另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和記憶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的特點和用途,教師在學生獨自進行實驗時也可以要求學生先不看書,將自己覺得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放在桌面,然后再自己翻開書本進行檢查,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設計適合的電路圖。電學的實驗帶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所用的電路不合理,學生很可能會被漏出來的電流電到,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電學實驗前需要帶領學生設計出合適的電路圖,以提高電學實驗的安全性。例如,在講授選修3-1《第二章恒定電流》時,教師演示實驗后,在學生獨自進行試驗前要先帶領學生進行電路圖設計。在設計出合適電路后,才讓學生根據所設計的電路圖進行電學實驗。這樣在保證學生實驗安全的同時鞏固學生的電路知識。

    第4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知識目標

    1.會根據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算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和用電器的電阻.

    2.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初步綜合運用學過的電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有關電功率的計算涉及的物理量較多,綜合性較強,而且靈活性強,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本節習題課就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選擇例題時應精心選擇,要有目的性,如:課本上的例題1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學生學會在使用電功率的公式時,應注意公式各個量的對應關系,熟悉電功率公式,為下道例題做鋪墊.

    例題2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解電功率習題的思路,抓住解題中的變量和不變量,其中不變量在初中就是電阻不變.電壓變電功率、電流變.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題2沒有從最簡便的方法解題突出了電功率的決定式的作用.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議

    有關電功率的計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較多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在講例題前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一下電功率的公式和歐姆定律的公式.講例題前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要在教會學生獨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教師也應在一體多變上下功夫.

    計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較多,題目的難度比較大.解題時要認真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加深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的認識和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弄清串、并聯電路中電功率的特點,加深對計算過程中必須對各物理量一一對應的重要性的認識.

    明確目標

    會根據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算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和用電器的電阻.

    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培養學生運用電功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培養歸納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重點電功率公式的運用,難點是靈活運用電功率、歐姆定律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引入新課

    問:(1)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有什么特點?

    (3)什么叫電功?什么叫電功率?

    (4)用電器在什么情況下正常工作?

    (5)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之間有什么關系?

    方案二:直接引入課題

    二.進行新課

    解決問題:

    1)已知用電器銘牌,求用電器正常工作時,電流.

    2)已知用電器銘牌,求用電器實際工作時,電壓或電流或功率.

    3)電功率在串聯、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例1:課本中的[例題1].

    例題小結:

    ①若已知用電器的額定狀態,可求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I=P額/U額和用電器的電阻R=U額2/P額.(一般地說,應當把用電器上所標明的額定條件,理解為給出了用電器的電阻.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②額定電壓相同的燈泡,額定功率大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分析:當電燈兩端電壓發生變化時,可認為燈絲的電阻沒有改變,根據歐姆定律I=U/R可知,I隨U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燈泡實際發出的功率也變化.

    解題思路:

    ①根據額定狀態求出燈泡的電阻.

    ②根據I=U/R求出燈泡在新電壓上的電流.

    ③根據P=UI求出新電壓下的功率.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分別算出燈泡在210伏和230伏電壓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學在課堂作業本上解此題.

    討論:本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學生回答,教師指出:用比例法P1∶P額=(U12∶U額)2求P1較為方便.

    例題小結:

    ①用電器的實際功率是隨著它兩端的實際電壓的改變而改變的;

    ②求實際功率的思路.

    例3:將燈L1(PZ220-25)和燈L2(PZ220-60)并聯接在220伏的電壓上再將它們串聯接在220伏的電路上,兩種情況下哪盞燈泡亮些?為什么?

    分析:要判斷兩燈的亮與暗,只要比較二燈的實際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聯時,每盞燈的實際電壓均為220伏,則其實際功率就等于燈的額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斷出燈L1比燈L1亮.

    串聯時,因每盞燈兩端的電壓均小于220伏,所以兩燈均不能正常發光,根據例1的結果知道,燈L1的電阻R1大于燈L2的電阻R2,又因為兩盞燈串聯,所以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因此可根據P=UI=I2R判斷出P1>P2,L1這盞燈亮些.

    例題小結:在并聯電路中,電阻大的用電器消耗電功率?。辉诖撾娐分校娮璐蟮挠秒娖飨牡碾姽β蚀?

    例4:標有"6V3W"的小燈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電源上?若要使小燈泡接上后正常發光,應怎么辦?

    分析: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不難判斷,因為9伏已大于燈泡的額定電壓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實際功率比額定功率大得多,燈泡會燒壞,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應和燈泡串聯一個電阻R再接入,讓電阻R分擔3伏的電壓.

    解:不能直接接入.應和一個阻值是R的電阻串聯后再接入.

    I=I額=P額/U額=3瓦/6伏=0.5安.

    R=(U-U額)/I=(9伏-6伏)/0.5安=6歐.

    討論此題還有哪些方法求R.

    例題小結:當加在用電器兩端的實際電壓比額定電壓大許多時,用電器可能會燒壞,應和它串聯一個電阻再接入.

    探究活動

    【課題】觀察比較兩只燈泡燈絲的粗細,判斷額定功率的大小.

    【組織形式】學生分組或個人

    【活動方式】

    1.提出問題

    第5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公式推導;電學;浮力

    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只有在獲得成功的體驗并被教師肯定后,其學習的內因才會被充分激發出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存在誤區,考什么做什么,對于公式只滿足于背熟記牢,臨場會用。背公式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夠從中體會出數學的思維方法的重要性。有些公式與其直接告訴學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的推導,因為記熟公式只能看到孤立的點,如果能知道它們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話,就能看到一個網絡,把這個點之間的線都看出來。這樣做題的時候對整個基礎構架都了然于胸,什么時候用哪個公式心里都有底。

    1 電學公式的推導

    科學第三冊電路探秘編寫理念是重視科學實驗的技能和方法,突出科學探究活動。注重科學探究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學生不僅知道知識的內容,還要知道形成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那樣,在探究過程中發展科學概念和科學規律,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促進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實驗探究開展的熱火朝天,個個躍躍欲試,學生體會了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可有部分思維能力欠佳的學生解決作業本上的練習有困難,出現了探究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協調的矛盾 ?,F代認知結構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是學生自己建構的過程,是學生原有知識的遷移和升華。筆者在教授完串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后,請同學們做了如下的的證明題:

    已知:串聯電路中,電源電壓為U,甲電阻的阻值為R1,通過的電流為I1,乙電阻的阻值為R2,通過的電流為I1,求證:R1+R2=R總

    證明:由歐姆定律的變形式U=IR,可得U1=I1R1,U2=I2R2

    在串聯電路中U=U1+U2

    即 IR=I1R1+I2R2

    又 在串聯電路中I=I1=I2

    即R1+R2=R總

    在教授完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后,請同學們做了如下的題目:

    已知:并聯電路中,電源電壓為U,甲電阻的阻值為R1,加在兩端的電壓為U1,乙電阻的阻值為R2,加在兩端的電壓為U2,求證:1R總=1R1+1R2

    證明:由歐姆定律I=UR,可得I1=U1R1,I2=U2R2

    在并聯電路中 I=I1+I2

    即 UR=U1R1+U2R2

    又 在并聯電路中U=U1=U2

    即1R總=1R1+1R2

    這兩道證明題,如學生對串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并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的話是不可能輕易推導出來的,只有理解其內在聯系并知道適用范圍才能準確無誤的推導出來。這比讓學生熟記來得更有效果且宜于理解。類似地,還可以深入的引導學生證明在串聯電路中電阻起分壓作用(U1U2=R1R2),在并聯電路中電阻起分流作用(I1I2=R2R1)。

    已知:串聯電路中,甲電阻的電壓是U1,電阻是R1,乙電阻的電壓是U2,電阻是R2

    求證:U1U2=R1R2

    證明:串聯電路中 I1=I2

    由歐姆定律I=UR,可得 I1=U1R1,I2=U2R2

    即U1R1=U2R2變形得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阻起分壓作用)

    已知:并聯電路中,甲電阻的電流是I1,電阻是R1,乙電阻的電流是I2,電阻是R2

    求證:I1I2=R2R1

    證明:在并聯電路中,U1=U2

    由歐姆定律的變形式U=IR,可得U1=I1R1,U2=I2R2

    I1R1=I2R2變形得I1I2=R2R1(并聯電路中電阻起分流作用)

    公式推導就是一個實施有效變換的過程,變換的方法都隱含在公式的推導當中,學會公式推導就掌握了最典型,最有效,最普遍的變換思路和變換方法。在學生能熟練推導以上公式后,下面三道例題能迎刃而解。

    圖1

    例題1、如圖1所示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變化情況是

    A.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都不變

    B.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1示數變小,電壓表2示數不變

    C.電流表示數不變,電壓表示數都變大

    D.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1示數不變,電壓表2示數變大

    分析:電壓表當開路,電流表當導線,我們發現這是R1、R2 兩電阻串聯的電路,由串聯

    電路電阻起分壓作用(U1U2=R1R2) 可知,電阻大的分得的電壓多,當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時,R2 的阻值變大,分得的電壓更大,電源總電壓不變,R1分得的電壓減少,所以電壓表1的電壓變小,電壓表2由于測電源電壓,所以不變。答案選B。

    例題2、將R1=2Ω的電阻與R2串聯,接在電壓為U的電路中,通過R1的電流為1A ,若將它們并聯接到電壓仍為U的電路中,通過R1的電流為3A,電阻R2的阻值為

    A、 2Ω B、 3Ω C、 4Ω D、 6Ω

    分析:兩電阻并聯,電阻上的電壓為U=I1R1=3Ax2Ω=6V,兩電阻串聯接在電壓為6V的電路中,R1R2=U1U2=2V6V-2V=12,R1=2Ω,則R2= 4Ω,答案選C。

    圖2

    例題3、如圖2,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Ω,有“4.8V 0.3A”的小燈泡和滑動變阻器串聯后接入6V電路中,問:燈泡恰好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多大?

    分析:燈泡恰好正常發光時,小燈泡上的電壓為4.8V,則滑動變阻器上的電壓為1.2V則由歐姆定律的變形式R=UI可知,R燈=16Ω,R1R2=U1U2=4.8V1.2V=41,所以RP=4Ω。當然也可以直接由R=UI=1.2V0.3A=4Ω。

    知識、思維與能力之間密不可分,任何知識、能力,歸根結底是通過一定思維表現出來。運用公式推導則是在知識和能力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學生在公式推導中學會總結、概括,從推導中得到一般的解題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的前提下,在科學教學中以公式推導的形式適當的拓展,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概念、規則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科學中的障礙,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學資源.中學科學.上冊/國家課程標準教學資源編寫組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

    第6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一、教師要為學生閱讀教材創造條件

    一方面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了自學能力,才能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迅速發展變化的社會,才能不斷攀登科學的高峰,另一方面要多為學生閱讀課本創造條件,學生自學必須要有時間的保證,現在初中學習的科目繁多,課業負擔較重,學生每天平均用于自學的時間只有2至3小時,學生感到做作業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看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方面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一堂課如果一講到底,學生便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連思考余地都沒有,有些問題即使上課講了,學生做了練了,但一考查起來還是不懂,這說明只有教師的講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學生的獨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業題應少而精,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選典型習題指導學生深入探討,獨立思考,在分析習題過程中探索其規律,使自己在解題的實踐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傊?,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少灌輸,多誘導,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學習和鉆研問題的過程。例如在上《歐姆定律》這課時,教師只通過演示實驗講清電流跟電壓的關系,至于電流跟電阻的關系以及歸納得出定律,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閱讀課文后得出結論,然后教師加以小結,這祥既可以在課堂上有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又可使學生自己實驗、思考、討論和研究問題,更促使學生去認真鉆研教材。

    二、根據物理教材的特點加強閱讀指導

    物理課本中既有對現象的描述,又有對現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計算,又有要動手做的實驗,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學“語言”,又有數學“語言”(公式、圖象)還有圖畫“語言”(插圖、照片)。看這樣的書,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數學的計算及其含義,有時,還得面圖等等。學生剛開始是不易讀懂,也不習慣的,因此,一開始教師就必須用心的加以引導,要要求學生從頭到尾地看,并給予指導,必要時,在課堂上還得邊讀邊講;重要的句子、結論要求學生用筆劃出來,對一些敘述較復雜的段落還要予分析解釋。例如:《阿基米德原理》這一節,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后,對課文提出的概念、定義和原理就有了一個初步的輪廓,對實驗過程和現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這時教師可通過提問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研究,使之進一步理解,然后教師指出,并要求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應特別明確:誰是受力物體,浮力和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況下才有浮力等,幫助學生理解“原理”的實質,而不致于去死背條文。物理公式是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物理規律的一種數學表達式,初中學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當作代數來看待,這就需要教師一開始就要幫助他們去弄清其含義。其實,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訓練學生當“翻譯”,經常要求他們將某一物理語言或數學語言“譯”成文字語言或將文字語言“譯”成物理語言或數學語言,例如將“鋼的密度比鋁大,比鉛的小”,“譯”成寫成“P鉛<P鋼<P鉛”;又如將歐姆定律I=U/R公式“譯”寫成“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等等。然后求學生還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各物理量的單位以及單位公式的變形等,經常通過這樣的訓練,就能逐步的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此外,物理課本中還常是一些物理術語,如“屬性”、“豎直”、“狀態”、“路程”等等,初中學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師通過討論、比較,幫助學生去認識、了解。

    三、培養預習習慣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第7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抽象的概念和規律不易理解和接受。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竅門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授之以漁”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用以下方法來突破電學部分的重難點,效果極佳。

    一、避輕就重 巧抓重點

    重點知識與其它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知識點往往由重點知識派生而來,教學中應集中主要精力,去講深進透重點知識,非重點知識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點,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終只會導致“剪不斷,理還亂”的結果。當然,忽視非重點也是有失偏頗的,教學中應將重點、非重點知識結合起來,在突出重點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同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使思維得到強化的訓練,能力得到應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階段,一般認為電流表的電阻為零,電壓表的電阻為無限大。把電流表當作導線,電壓表視為開路;用字母標出電路圖中三條導線相交的結點;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根據電流的路徑及各個結點的位置畫出簡單的電路圖;電流表和電壓表復位。

    例1:請你畫出如圖1所示的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并說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作用。

    圖1 圖2 圖3

    解:(1)把電流表當作導線,電壓表視為開路。

    (2)標出電路圖的結點a、b、c、d。

    (3)根據電流路徑,電流由電源正極出發經過d點和r1來到a點,電流在a點分開兩路,一路通過r2到達b點,另一路通過r3到達b點,兩路在b點匯合到達電源負極形成回路。畫出簡單易看的電路圖(如圖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聯,然后再與r1串聯。

    (4)電流表電壓表復位。由電路圖1可知c、a兩點之間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點,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分別連接d點和a點,所以電壓表是測量r1兩端的電壓。電流通過a點分開兩路,一路經過電流表后,再經過r3到達b點,所以電流表是測量通過r3的電流強度(如圖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電路的重要性。在復習中應特別強調分析電路,畫等效電路圖的必要性,使學生掌握這個基本技能。并能養成遇到電學問題,先畫出電路圖。遇到電路圖先分析電路的好習慣。

    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計算的核心。它揭示了電學三個最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在運用歐姆定律時,應特別注意:

    ①要明確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電路的三個物理量。決不能張冠李戴把不屬于同一電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計算。

    ②公式i=u/r、u=ir 、r=u/i,單從數學意義上并無本質不同,但從物理角度必須注意因果關系,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阻是阻礙電流的內阻,不能錯誤地認為“電阻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也不能認為“導體兩端沒有電壓就沒有電阻”。

    例2:如圖4所示,有兩個電阻r1、r2串聯,電源電壓為6伏,電阻r1的阻值為10歐,電阻r2兩端的電壓為2伏。求:通過電阻r1的電流及電阻r2的電阻值。

    解:由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這道例題是強調運用歐姆定律時,u、i、r的對應性。決不能用r2兩端的電壓或電源電壓除以r1的電阻值來求得通過 的電流,或用電源電壓除以電流來求得r2的電阻值。

    二、精講善導 啟發智能

    啟發教學是啟發學生智能的教學。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葉圣陶提出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確了教學這一認識活動是主觀見諸于客觀的過程,是學生這一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去接受教育的過程。事實說明,只有把教學中的主體思維啟發起來,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吸收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思想,教學過程中,強化對重點知識的啟發,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給出了“整體短路”的概念,“導線不經過用電器直接跟電源兩極連接的電路,叫短路。”而在電學綜合題中常常會出現局部短路的問題,如果導線不經過其他用電器而將某個用電器(或某部分電路)首尾相連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僅造成用電器不工作,并不損壞用電器,因此是允許的。因它富于變化成為電學問題中的一個難點。局部短

    路概念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捎脤嶒瀻椭鷮W生突破此難點。實驗原理如圖5,當開關s閉合前,兩燈均亮(較暗);閉合后,l1不亮,而l2仍發光(較亮)。為了幫助初中生理解,可將l1比作是電流需通過的“一座高山”而開關s的短路通道則比作是“山里的一條隧洞”。有了“隧洞”,電流只會“走隧洞”而不會去“爬山”。

    三、綜合分析 總結方法

    在進行知識系統化和整體化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分析、歸納問題,對他們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強化系列訓練是鞏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有不少學生沉迷于題海之中,遇到困難頭皮發麻、束手無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規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不抓住本質去透徹理解,不善于歸納總結解題的經驗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學生反映,電學習題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題頭緒多,容易出錯。要突破這個難點,關鍵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題思路。在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幫助學生整理解題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關用電器的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四個物理量。在一般計算中,出現用電器多為純電阻,根據歐姆定律i=u/r,電功率的計算公式p=ui,在四個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兩個,就可以求出剩余的兩個物理量;(有六種情況)表格的行,列出電流等物理量在各分電路和總電路的數值,或物理量在用電器的各種狀態下(如額定工作狀態、電路實際工作狀態)的數值。而根據串、并聯電路特點或根據題設,只要知道其中兩個或一個,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事實證明,學生不斷積累歸納總結解題方法,有利于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和諧統一 遵循規律

    第8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物理概念 物理規律教學 高中物理教學

    物理教學的中心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研究,從一定意義上說,兩者相比,物理概念更重要。如蓋樓房需要鋼材、木材、水泥等材料,物理概念是思維問題、分析問題,選擇過程是利用一系列概念進行思維判斷、推理的過程。

    一、中學物理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物理定律與公式都是由概念出發,通過實驗,經過思考建立的,它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電路的歐姆定律1=U/R,體現了一個電阻上的電流I與電阻R本身的大小及加在它兩端的電壓U的大小之間的關系。如果電流、電阻、電壓等概念不清楚就無法真正掌握歐姆定律及其公式。因此,學好概念是至關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概念的教與學的有效性

    1.善于抓住物理概念的特點

    物理概念的建立,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是關鍵。充分利用各種方式觀察事物,表現或者接觸現實生活,在物理現象和事物的構成圖像中,抓住主要特征,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思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理想化”,是關于具體的抽象,是抓住帶有本質屬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忽略次要方面的一種抽象。于是出現“物理模型”,出現物理概念,它們源于客觀運動著的事物,又不同于事物的原型。因此,物理概念教學必須搞清楚為什么,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解決;內涵和外延的新概念,它是什么,它與我們的生活和以前的概念和經驗的差異、比較、鑒定,建立一個新概念是一個漸進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它放在不同物理環境中比較、完善和豐富,使學生成為更深刻、立體的理解。

    2.正確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

    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現象和事實抽象出來的,是用來表征物質的屬性和描述物質運動狀態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從具體事物、事例或演示實驗出發,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獲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過分析,抓住現象的本質,使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上升為抽象的理性認識,從而形成物理概念,而正確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確定的物理意義,只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才能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這個物理概念。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歷來是學生感到抽象難懂的概念。向心加速度只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是描述線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些學生對向心加速度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這一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是對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此時應引導學生從向心加速度特點出發,認清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方向間的關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變線速度。

    3.在靈活運用物理概念的實踐中體會內容

    物理概念最終是為解決物理問題打基礎的,掌握得如何,只有通過運用概念解決具體問題加以檢驗。因此,概念教學中要不斷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物理概念分析、解決有關物理問題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規律的運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記憶,并借此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暴露概念學習中的問題,有利于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三、在物理概念的深化過程中有意滲透物理思想,是增強物理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巴甫洛夫曾說:“有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盡管沒有太多人才可以取得很多成就,如果思維是不好的,即使有才華的人將一事無成?!彼季S方式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大多物理教科書的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由實際問題到理想模型等,在由淺到深處閃亮著物理思想火花。因此,在學習物理概念的過程中,繼續滲透物理思想,從而更好地把握物理規律。

    第9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1 結合物理學史創設實驗教學情境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特征,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實驗,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物理學史中的實驗素材來創設直觀、有趣的實驗情境。

    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這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實驗情境:教師先用身體擋住電流計,讓磁鐵插入線圈后,再觀察電流計,發現指針沒有偏轉,學生產生疑惑,并指出原因,教師介紹物理學史上就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從而使瑞士的科拉頓錯過了一次重大的發現;然后介紹偉大的物理學家法拉第憑借高超的實驗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發現了這種暫態變化,并于1831年在發表的論文中,把產生感應電流的情況概況為五類:變化著的電流、變化著磁場、運動的恒定電流、運動的磁場、在磁場中運動的導體教師和學生一起“重現”上述實驗,尋找、歸納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回路中磁通量發生變化。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結合物理學史創設實驗教學的情境,合理、有效地運用了史料素材,將問題的引入、實驗的演示、現象的分析、結論的歸納等教學環節串了起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體會了科學探究的過程。

    2 結合物理學史創設問題教學情境

    物理學發展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在物理學史中就有非常豐富的創設問題情境的素材,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來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

    在講“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這節課時,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先用一系列的疑問將學生帶入了思考的境界——要是在18世紀之前,有人問你,怎樣才能測出地球的重量,你肯定會瞠目結舌,這么個龐然大物也能測出它的重量?哪來這么大的秤?即使有這桿巨秤,又站在什么地方來稱呢?又有誰能提起秤桿呢?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進行思考,教師趁熱打鐵,介紹一段物理學史,這個看似不可能找到答案的難題,在1798年,由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巧妙地解決了,不過,他沒有設法去制作巨秤,而是利用萬有引力定律來求出答案,這時,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教師馬上指導學生推導公式,體會這種方法的原理,學生很快又提出問題——只要求出萬有引力常數,就可以算出地球的重量了,那么如何知道這個常數呢?教師繼續介紹:牛頓設計了好幾個實驗,都失敗了,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沒能做到的事情,卡文迪許卻做到了,最后,教師介紹卡文迪許的研究過程和實驗裝置,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如何求地球的質量,還了解了卡文迪許的實驗方法——“放大法”。

    教師結合物理學史設計問題教學的情境,在問題的提出——解決、再提出——再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思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體會到了科學家勇于挑戰和創新的精神,三維目標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中。

    3 結合物理學史創設故事教學情境

    雖然新課程的理念一再推廣,但實際教學中,物理課還是往往被固定成一個個枯燥的公式和復雜的演算,他們只關心結果,很少去注意過程,更不關心在研究的過程中蘊含著眾多有趣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其實,物理學家的傳記和故事應該是領略大師風范,了解他們成長軌跡、研究風格以及個性品質的絕好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它們來設計生動的故事情境。

    比如:伽利略在比薩教堂觀察一盞懸燈的擺動,深受啟發,經研究得到單擺的規律,可見,敏銳的、專注的觀察力對科學研究多么重要;奧斯特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磁與電的聯系,開普勒在疾病、貧困、宗教迫害條件下艱苦研究二十年才終于確定了行星三大定律,這種對科學的執著和熱愛的精神讓我們不得不敬佩;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測定電子電荷,讓我們為他的嚴謹而誠實的科學態度所折服;歐姆歷經艱辛,經受了一個又一個艱辛,十六年后他發現的歐姆定律才得到科學家的普遍承認,可見真理之路的曲折;制造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以及卡文迪許實驗室團隊,體現了合作與團隊的力量;讀普朗克、海森伯、玻爾、楊振寧等讓我們知道許多科學家都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了解瓦特的蒸汽機,愛迪生的電燈,我們知道了物理是如何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并最終引發社會革命的;了解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貢獻,使我們知道不斷創新在科學的道路上的重要性。

    教師結合物理學家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科學家的研究風格和品質,領悟科學研究的精神。

    4 結合物理學史創設討論教學情境

    物理學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艱辛的,許多物理規律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和幾代科學家的努力,科學家對自然現象基本規律的認識也是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由錯誤到正確的過程,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物理學史中曾經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史的發展過程,而且也有利于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恐懼感和神秘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成人禁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成人自拍小视频|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