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

    第1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康復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03-03

    康復醫學和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并稱為“四大醫學”,是上世紀50年代后出現的一個新的醫學分支??祻褪且哉w的人為對象,是一門以減輕和恢復人的功能障礙,代償和重建人喪失的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重新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診斷、預防、評估、治療、訓練和康復的醫學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生活工作環境的改善,老年人的壽命在不斷延長,老齡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世界上的國家大多會經歷這一階段。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亦伴隨著工業化的進展和環境、空氣污染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疾病譜的變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將呈現高發趨勢,這必然給社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必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的醫療和養老負擔,加重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也給我國的康復醫學的發展和教學帶來嚴峻的挑戰,怎樣使老年人頤養天年,一直是社會所關注和探索的問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和努力,我國的養老康復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養老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扶植下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康復事業也面臨諸多的問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人口多,國家經濟基礎薄弱,我國的情況又與其他國家不同,這使我國養老康復問題面臨新的挑戰。

    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康復醫學發展的方向

    通常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了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老年人口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在2005年老齡人口達到了7.6%。實際上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不僅對經濟發展有多方面的影響,對社會的醫療衛生也帶來很多的重要影響。大多數國家是物質基礎達到一定程度,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已經出現的老齡化問題。但我國不同,進入老齡化時,國家相應的財務并不充足。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平均預期壽命將不斷延長,加速了人口老齡化。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人們對康復醫學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要使老年人安享天年,病有所醫,老有所終,必須將養老和康復結合起來。

    目前人類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癌癥和創傷,前三類疾病更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除了一些疾病導致的急性死亡外,絕大部分患病的老年人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如何使這些患病的老年人生存質量得到提高,這就要依賴于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通過一些科學研究調查表明,積極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能夠明顯的延長患病者的壽命,使死亡率明顯降低。在腦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積極康復治療可使90%患者重新獲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復工作;反之,不進行康復治療,上述兩方面恢復者僅為6%和5%。據統計在癌癥患者中,40%可治愈,60%可存活15年。這些存活者,無疑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沉重負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的頻發,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癌癥等三類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會逐年增高,這就對我們的康復醫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由于我國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巨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我國經濟基礎差等因素,中國更多的是采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所以說社區養老模式將是我國需要積極發展的。將社區養老和社區康復相結合將是我國康復醫學今后要面臨的嚴峻挑戰,亦是我國康復醫學發展的方向。

    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康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我國政府對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非常關注,2009年出版的新醫改方案,首次確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目標,將相關疾病的康復治療列為醫保報銷范圍。鑒于基層醫療機構康復專業的薄弱和康復專業人才的缺乏,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全國康復專業從業人員進行了專門系統的培訓,我院康復中心就是我省康復專業人員的培訓基地。另外,我國醫療事業發展還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城鄉居民對一些衛生服務和設施利用率低。要解決有關問題,最終端的是對實用型康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社區康復制度的建立。

    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獨立于臨床醫學之外的,具有獨立的理論基礎、診治技術和技術規范的醫學學科,而不同于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這就要求康復醫務工作者除要具備生物醫學的相關知識外,還應具備豐富的心理和社會學知識。康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學科,而目前的教學大多數還是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授課,學生在座位上聽講,師生缺少互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教學模式在急需康復專業人才的情況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以及康復醫學服務范疇和模式改變的條件下,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的學生知識面狹窄,注重臨床理論培養,忽視康復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鍛煉,因而社會適應性不強。雖然近年我國康復醫學的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受傳統生物醫學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內容構成、知識架構、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對培養方向和目標定位不清,標準不明確,課程設置混亂;康復醫學的專業教師背景主要是臨床醫學背景,缺少運動醫學、物理醫學、預防醫學和社會保障學學科的背景;專業教學中臨床醫學的內容較多,康復及物理治療的內容較少;實踐教學脫離實際等。

    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康復醫學服務的目標及康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我國人口構成將發生明顯的變化,為應對這一挑戰,我國康復醫學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將從康復醫學發展初期的對戰傷、車禍、意外事件導致的殘疾和先天缺陷者的康復,逐漸過渡到利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職業的等各方面的措施對病人進行康復治療、訓練、心理輔導,對一些長期不K的慢性病、心理障礙者等特殊群體服務的康復醫學發展近期目標上來。今后還將拓展到廣大基層地區、亞健康人群,以及對相應的人群進行健康狀況觀察、調理和治療等康復醫學發展的遠期目標上。這就必然要求康復服務的社會化和社區化,服務人群中除了受傷后的殘障者,更多的還是心腦血管意外等的后遺癥,以及其他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類生活的社會化和群居化,在社區生活中得到了最為具體的體現,并提出康復服務人性化和康復預防優先化等理念。未來康復醫學,康復預防占重要地位,人們不僅進行康復治療,更多的是將資源用于一些亞健康狀態、生活習慣和職業習慣病、心里次健康狀態的預防上;康復醫學不僅與臨床醫學緊密相連,并且與預防醫學、保健醫學相聯系,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健康,且有疾病后可以得到康復治療,這將成為康復醫學發展的最終目標。

    未來的康復醫學教學改革應有中國特色,立足于中國國情,著重于社區康復醫學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專業方向、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改革。教學內容應該不僅僅局限于臨床醫學和物理學,應增加心理學、物理醫學、體育運動學、社會學、預防醫學的相關內容,并加大健康評估和心理康復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教學方法上應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社區康復服務教學。作者所在??祻椭行氖顷兾魇】祻歪t學人才培養的基地,現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做以下分析和探討。

    (一)實用型康復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隨著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的深入,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癌癥等三類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會逐年增高,這就要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管理體系做出相應的調整。國家醫藥衛生部門除了要將過去單純的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主導的模式轉向以健康預防為主導和疾病治療為主導并重的模式上來,以醫療為中心轉向醫療保健康復等為一體,還要引入循證康復醫學的概念。這一服務目標的定位和服務目標的改變,對我國現有的醫學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對康復醫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給我們康復醫學的教學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結合我國社區養老模式的建立,我國康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圍繞面向基層、適應老齡化趨勢這一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前瞻、全科、社會、實用。

    (二)人才培養要求系統全面發展

    臨床醫學是康復醫學的基礎,康復醫學是在大量的基礎醫學理論和基礎醫學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立的醫學學科,是有著較強理論性和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從業者要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就要求康復醫學教學突出實踐與能力培養的特點,即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和個人創新能力。在明確的培養目標下,主要從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上進行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類社會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方面的領悟;(2)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3)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4)康復專業知識的掌握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5)各種、各科知識相融合;(6)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上六個方面可保證教學向綜合性、實用性的人才培養方向發展。

    (三)課程設置的改進

    為了適應康復醫學培養目標的轉變和康復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康復醫學教學課程的設置要進行改革。緊跟社會康復服務人群的變化及學科發展的步伐,按照康復醫學教學內容的構成和培養的要求,增加學生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向醫學實用人才方向發展。新課程設置主要整合模塊:社會養老與健康學模塊、康復醫學課程模塊、物理醫學課程模塊、基礎醫學課程模塊、心理醫學課程模塊、臨床醫學課程模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模塊以及課外學習模塊。課程模塊在原有的“康復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課外學習模塊”這四大支柱模塊基礎上增加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社會養老與健康學”、“心理醫學”、“物理醫學課程模塊”,形成支柱,從而使學生全面掌握衛生服務、健康教育與康復醫療服務三種類型的干預健康的手段。

    專業課程新增了“心理康復學”、“社區康復學”、“衛生預防”、“醫療管理信息學”、“社會與養老學”等課程。對康復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整合,增設了“心理康復治療實訓課”和“康復訓練治療見習課”;課外學習模塊設有“社區康復服務實踐”、“志愿者服務實踐”、“科研設計”、“社會養老課程講座”。在實踐學上為了能使學生盡快地適應工作,學習和實際工作相一致,實習內容和實習時間做了相應的調整,增加了慢性病康復治療和社區康復服務的實習內容,延長了康復物理治療和心理評估實習的時間,專業實習由過去主要去綜合性醫院改為主要去康復病醫院或綜合性醫院的康復科實習,同時兼顧臨床醫學科目的實習。具體實習內容采取由學校選定和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既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各科的知識,又能突出學生的個性,實現和就業無縫對接。

    (四)傳統康復醫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目前康復醫學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的模式,這是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段,它的特點是:教師講解、書寫板書,學生領悟、記筆記,老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理解程度,并通過這種方法,來調整教學方式方法,達到教學目的。但是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知識及技能的更新換代的進程不斷加快,對教學模式及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作者就傳統教學的某些缺陷進行了以下探討:第一,引進討論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動手參與,調動學生的能動性,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第二,引進引導式和啟迪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模式的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能很好的發揮。由于康復醫學的教學內容機械和枯燥,因此有必要引進引導式和啟迪式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和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的啟迪式教學模式,是優化教學手段的必由之路。第三,增加多媒體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形象化,將康復醫學枯燥的教學內容呈獻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以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這是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祻歪t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康復醫學的教學內容較為單調,通過互動式、啟發式、引導式以及多媒體聲音圖像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研究顯示,在康復醫學教學中,引導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操作能力等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法。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康復醫學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康復醫院的建設勢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反觀目前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現狀,康復醫院總量不足,康復專業人才不足等缺陷明顯存在。這就要求康復醫學的人才培養要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改革過去已有的教學模式,大量培養高素質的康復醫學人才,以適應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新型人才培養必須適應我國當今及未來發展的社會需求,將養老與康復相結合,將康復與健康相結合,適時大力發展社區康復,注重心理康復和職業行為病以及老年慢性病康復的教學,并體現實用,符合基層醫療機構對綜合性專業人才的需要。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符合社會對康復醫學專業要求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學以致用,建立具有康復知識的專業隊伍。

    參考文獻:

    [1]喬志恒,郭明.康復醫學發展現狀與未來[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96-98.

    第2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非常清楚,能否談談目前國內康復醫學發展的形勢,和您對中國康復醫學

    發展前景的看法?

    勵建安:今年2月29日衛生部剛剛頒布的《“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

    工作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中非常明確地講了幾個要點:

    第一,“康復醫療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注重預防、治

    療、康復三者的結合為指導”、“全面加強康復醫學能力建設”,這就

    強調了康復醫療的重要性,說明衛生部已將康復醫學能力建設作為提高

    我們國家整體醫療水平的一件大事來抓。第二,初步建立分層級、分階段

    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實現患者在綜合醫院與康復醫院、基層醫療衛

    生機構間的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第三,重點強調發展康復醫院:“大力

    推進康復醫院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提高康復醫院建設標準,為疾病穩定

    期患者提供專業、綜合的康復治療,并具備相關疾病的一般診療、處置

    能力和急診急救能力”。第四,康復人才的培養,衛生部提出:“爭取到

    2015年底完成在崗康復治療師的全員培訓”,旨在解決目前康復醫學人才

    緊缺的問題。目前我們全國有1.4萬治療師,到2015年底要完成4萬治療師

    的全員培訓,因此任務非常艱巨。最近中國康復醫學會組織調查了全國康

    復醫院的建造情況,其中300張床位以上的康復醫院已建成20多家,預計

    “十二五”期間有可能達到100多家。

    而在3月21日,衛生部醫政司首次召開全國康復醫療工作會議,研

    究、部署“十二五”期間康復醫療管理與發展,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會

    上指出,“康復醫療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短板??祻歪t學的建設和發

    展要納入醫改的大盤子?!蔽艺J為在國家政策支持之下,我們康復醫學的

    學科的發展已經突破了拐點,進入到上升期!

    健康管理:汶川地震已過去4周年,您四年來在震后康復中做了大量

    的工作,也見證了震后中國康復醫療的發展,能否談談您的一些經驗和體

    會?

    勵建安:汶川地震對我們康復醫學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不僅是民

    眾,包括政府機構甚至醫務人員對康復的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1年6月9日在紐約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

    大會上頒布了《世界殘疾報告》,報

    告提到“殘疾”幾個定義上的改變。

    第一個重要的改變:“殘疾是人類的

    一種生存狀態”,我們每個人在一生

    中部不同程度的經歷過殘疾狀態,因

    此“殘疾”不是殘疾人所特有的。老

    年人當衰老到一定程度會不能獨立生

    活,需要別人幫助就進入了“殘疾狀

    態”;另一重要的變化是:“殘疾是

    人與環境相作用的消極因素”。比如

    我們很多人近視,沒有“眼鏡”這個

    環境,那就會影響你的學習、出門走

    路,那你就變成殘疾人了,因此“眼

    鏡”就是環境的積極因素;再打個比

    方,假設給盲人裝上GPS導航,在你出

    門的時候隨時提醒什么時候上臺階、

    轉彎等等,那出門就不成問題了,也

    就是說環境改變后,原有的“殘疾”

    就不存在了;因此如果技術進步了,

    很多消極的環境因素可能會變為積極

    的環境因素,那么“殘疾”也會改

    變。我們對殘疾人、老年人的態度是

    需要改變的,還有政府政策,如醫

    保、就業、社會福利等政策如果對

    殘疾人有足夠的幫助,很多殘疾人都

    可以不是“殘疾”。如果把汶川地震

    作為例子,原有的6~8萬殘疾人在治

    療之后,我估計達到殘聯規定的“殘

    疾”標準的只剩下兩三千了。我國對

    四川地震傷員的處理達到了一定高

    度,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同。

    健康管理:在災難康復救援方面

    您有沒有國際動態可以和我們分享?

    勵建安:7月20~22日將在成都

    召開自然災害救援的研討會。國際康

    復同道還在醞釀怎樣把“突發事件”

    的康復做成一個平常事件來準備,建

    立類似我國的“民兵預備役”一樣的

    隊伍來應對災害。我們還在設想組建

    一個集裝箱樣的大卡車,將一個流動

    的康復醫院配備在車上,平時作為扶

    貧使用,災害發生后可以隨時奔赴災

    區。我們也設想組織一個全球性的隊

    伍,不同的語言、民族都有人參加,

    在災害發生后開展早期的康復醫療工

    作。我們國家的災害救援能力近年來

    也有了明顯的提高,2008年5月12日汶

    川地震發生后,國家衛生部正式召開

    地震傷員康復工作會議是6月22日,相

    距40天;而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發

    生后4天,我們就接到衛生部通知赴西

    寧開展地震傷員的康復工作;而2011

    年7月23日晚8:23發生的溫州動車追

    尾事故后幾小時我們就接到通知,馬

    上就趕赴現場參與救援。從40天到4

    天,再到幾小時,這反映了我們國家

    在災難救援康復工作上的長足進步。

    健康管理:目前民眾對康復的認

    識如何?您認為應如何讓民眾具備基

    本健康常識和科學素養?

    勵建安:目前老百姓的康復意識

    還是很膚淺。提到“康復”,人們的理

    解的概念常常有兩個極端的錯誤:一個

    極端是“康復”就是“痊愈”,而我們

    講的康復是改善功能,臨床上很多疾病

    并不能達到“痊愈”,大部分疾病都是

    長期存在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壓,但

    疾病所帶來的功能障礙是可以改善和克

    服的;另一個極端是,認為“康復”就

    是指那些癱瘓的人所需要的治療,這也

    是不對的。實際上亞健康狀態的改善、

    抑郁癥的治療、老年人無法生活自理通

    過治療改善自理能力等都屬于康復的范

    疇。不僅是民眾,我們醫療人員也需要

    改變觀念。

    舉個例子,你認為洗澡是不是一個

    治療手段?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但

    是對于一個長期臥床的患者來說,數

    月甚至一年都無法洗澡是非常痛苦的

    事,因此當一個患者非常想洗澡而無

    法洗澡時,洗澡不管從生理上還是心

    理上都是一種治療。而且洗澡中的很

    多方式都是治療,例如足浴、藥浴、

    水中運動、通過水浴緩解肌肉痙攣

    等等。而且很多觀念在未來會發生變

    化、康復的觀念會深入人心、很多康

    復措施也會變成日?;顒哟胧?,深入

    第3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急診醫學是一個新興的綜合學科,正確理解其基本概念,對于急診醫學發展十分重要。急診醫學所涵蓋的范圍在它的名字中已有充分的體現。在英文中急診醫學為Emer-gencyMedicine,直譯的概念是與緊急情況有關的醫學,也就是說需要緊急看醫生的情況都是急診醫學的范疇。日文中與“急診”相對應的詞為“救急救命”,似乎突出了“急”、“危”、“重”的特點[5]。中文中的“急診醫學”和過去曾用過的“急救醫學”,很可能是“緊急診斷治療”和“緊急救治”的簡化形式,用于英文名詞的翻譯,并不能完全體現其內涵。實際上,急診醫學是相對于其他分類方法(年齡劃分:老年醫學,小兒醫學;系統劃分:呼吸病學,心血管病學等;功能劃分:康復醫學,整形醫學等),以“時間維度”為標準(“急”與“緩”)的一種醫學體系,它只是強調“急”的特性。只要是具備“急”特征的醫學現象都是急診醫學的范疇。因此,理解急診醫學應多從時間維度去探討。還要認識到“急”不一定與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很輕的病,甚至是“無病”。只要患者有緊急看醫生的需要,就應是急診的范疇。所以,急診醫學不但是危重病,還應包括慢性病和疑難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診問題。因此,加強相關專業領域急診問題的研究必將豐富急診醫學的內涵。

    2急診醫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急診醫學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誕生的一個年輕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帶有濃重的社會進步色彩[6]。從急診相關名詞中就可見到社會發展的烙印。在急診醫學誕生之前,在醫院里的急診部門常常通稱為急診室(EmergencyRoom,ER),表面含義是與急診有關的“工作室”或“診室”。強調的是一個“房間”(Room)。它的功能只是為病房的專科醫師提供一個緊急診斷和處置的場所。故急診室一般無專業醫師,只有一些專科醫師臨時派來應診,并有較多的護理人員協助??漆t師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規模較小的醫療機構,急診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較常見[7]。隨著經濟發展和急診醫學的壯大,醫院里急診部門的功能也發生了改變,它由提供診治場所的單一功能,轉變為急診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診搶救和急診重癥監護病房三部分組成。這樣,無論從功能,概念和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改稱為急診科(Emergen-cydepartment)。近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急診醫學與其它醫學專業一樣,也有向專業化和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故近來在國內外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相繼出現一些以急診醫學為主要專業領域的大型急診中心(Emergencycenter),為社會提供專業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務[8,9]。因此,急診醫學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平行。

    3相對專業化是急診醫學的發展方向

    現代醫學進展使專業分化越來越細,許多??漆t生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日益專一化,有的僅是某病的專家,而患者是一個整體,且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常有多種慢性病同時存在,某種慢性病急性發作或在許多慢性病的基礎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這時各個系統的疾病相互交叉發生在一個病體上,決非單一??漆t生所能解決,這就需要有專門的醫生對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態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以期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而這正是急診科醫生應該并有能力完成的[6]。急診醫學是一個綜合學科,是對醫學以時間維度為標準劃分的產物,其涵蓋面非常廣,非專業化很難提高醫療水平(真正的萬金油)。如一個急診醫師同時搞內外科,是很難具備高水平的。所以,急診醫學本身的專業化,既進一步分科化是其發展方向。故在目前階段,一些較大規模醫院的急診科應設立急診內科和急診外科專業組,并且每個醫師都應該有自己相對較強的專業方向。這樣,使急診醫師的知識結構合理化,做到博中有專,爭取在某些方面較專科醫師有一定的優勢。其次,還應拓寬急診專業領域,如近來出現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創傷救治中心等。這些領域的拓展,使急診醫學這一綜合學科向縱深方向發展,專業化水平會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必將促進急診醫學的整體進步??傊?急診醫學專業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急診醫學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專業化,此方面已成共識。另一層是急診醫學本身的專業化,既進一步分科化。綜合學科的相對專業化必將會給急診醫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快速診斷是急診醫學的關鍵

    由于急診科具有接受任務的隨機性、突發性及執行任務時的應急性、機動性、協作性和社會性等特點,要求醫生在有限時間內迅速確診,采取措施,所以說,快速診斷是急診醫學的精髓。急診醫學中“急診”二字的表面含義“快速診斷”似明確了急診醫學的宗旨。在急診工作中,正確診斷是正確治療的前提,是搶救成功的基礎。因此,在急診管理工作中,應重點考慮提高快速診斷的正確率,如①急診科需固定一批訓練有素的急救專業人才,即有一定的臨床經驗、熟練操作各種急救設備的高年資醫生二十四小時出診;②加強急診人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少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③完善合理的、快速的急診實驗室檢查系統,以協助診斷;④加強急診診斷思維的培訓和誤診學的研究。急診誤診和死亡病例討論可助于提高急診醫師的診斷水平;⑤完善專科會診和三級檢診制度,提高會診水平;⑥制定急診人員工作量標準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及獎懲制度。

    第4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循證醫學;老年醫學;教學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37億,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快、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1]。老年醫學是研究人類壽命、衰老,探尋延緩衰老與關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與老年人群衛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綜合性學科[2]。隨著時展,老年醫學教學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術、出色的教學能力,同時也需要具備循證醫學教學思維。循證醫學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明智、準確、慎重的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結合臨床醫生專業技能與經驗,充分考慮患者意愿與價值,正確應用研究結果指導臨床,提供疾病的診療和預防方案[3]。

    1循證醫學與老年醫學發展密切相關

    循證醫學是有別于傳統臨床醫學的以臨床醫生對患者的個人診療意見為主的模式,循證醫學強調的是新的臨床診療決策模式,其更加注重對一個臨床問題的最佳研究證據總結,可以是臨床隨機對照試驗、雙盲\單盲試驗、交叉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等等,結合臨床試驗結果,審慎的制定臨床決策。傳統醫學是經驗教學,對疾病理論知識掌握理解來診治病患,通過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課堂學習與考試,經典教材閱讀與掌握,來學習臨床醫學。而循證醫學更加強調醫療決策的主體應該建立在大量的臨床數據、科學的研究證據之上,可以是橫斷面調查研究數據,可以是隨機對照試驗數據,也可以是回顧性研究等等的數據,總之是有據可查,有據可循,以科學的視角評價臨床數據從而得出的臨床決策結論[4]。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時代的來臨,大數據、遠程醫療、云計算等等都為循證醫學儲備大量的數據基礎,為科學的闡明問題提供可能。老年醫學是研究人類壽命、衰老,探尋延緩衰老與關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與老年人群衛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綜合性學科。老年醫學強調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患者為中心的全人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維持和恢復老年患者的功能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老年醫學的發展得益于循證醫學的大力發展。為老年醫學的發展、提高、推廣提供科學保障[5-6]。

    2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教學中的方式

    2.1教師的循證醫學教學思維的建立

    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首先是要在教學環節中的教師群體中得到重視與推廣。通過循證醫學科研培訓、專業知識學習、授課經驗交流,讓廣大授課教師具有雄厚的循證醫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的應用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授課,傳道授業解惑。為提高學生學習老年醫學教學效果提供可能。教師的循證醫學教學思維與專業水平及授課技巧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的循證醫學教學思維建立至關重要。教師的循證醫學教學思維的建立已經有研究及文獻報道,建議從確定臨床實踐問題,檢索文獻,評價文獻,應用最佳證據,檢驗臨床決策五步執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為探索提高教師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學生的循證醫學學習方式建立

    對學生循證醫學學習方式進行培養建立是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成敗,教學的好壞,以后的發展方向,都直接或間接與學生的循證醫學學習方式建立相關。教學相長,學生的循證醫學學習方式建立可以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可考慮先采用試點工作,或討論式授課,讓學生先儲備掌握必備的循證醫學基本概念,了解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基本步驟[8],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深化培養科研興趣,建立敏銳的洞察力,觀察力,發現臨床問題,解決問題入手,加強循證醫學思維訓練,提高自學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尋找研究熱點,學術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快的進入臨床工作,更好的把握臨床思維,是與臨床工作相輔相成的進展[9]。

    2.3循證醫學教學思維在教育管理體系中的建立

    循證醫學的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的教育教學中,還需要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教育管理體系是教學環節中的承載者,有著為教學活動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學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協同努力將整個教育體系規范完善,若想將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教學中,這一環節必不可少,需要大家為之努力,規范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的具體工作流程與規范,如授課教師需懂得文獻檢索,循證醫學基本理論,并將其與教學重點結合,啟發、引導學生,具體工作的時間、地點、教學效果評估方法等。學生的循證醫學學習方式建立,需要明確考核方式、方法,評價結果的用途等。這些有助于更好的將循證醫學教學思維應用于老年醫學教學體系中。

    3小結

    循證醫學教學思維在老年醫學教學中的應用,適合老年醫學的教學特點,符合當前醫療技術發展的現狀,能夠更有力的培養醫學生學習老年醫學,掌握老年醫學學科前沿,為培養優秀的老年醫學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過教師循證醫學教學思維的建立、學生循證醫學學習方式的建立、循證醫學教學思維在教育管理體系中的建立3個方面努力,將循證醫學教學思維真正應用于老年醫學教學中,為培養思維敏捷、與時俱進的優秀醫學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2012[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2009,8(2):140-146.

    [3]夏曉東,章義利,徐永安,等.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循證醫學教育模式的運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40-42.

    [4]馮艷銘,夏曉燕,王公平.循證醫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2):51-53.

    [5]彭曉霞.循證醫學的實踐模式與學習資源[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爾,周曉輝,帕力達.循證醫學在老年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時代,2012(6):128-129.

    [7]姚陽,周傳偉.循證醫學在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初探[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6):124-126.

    [8]吳曉梅,時景璞,付凌雨,等.對七年制醫學生在循證醫學教學中增設“證據應用”討論課的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5):3-5.

    第5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論文摘要]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醫學院校的發展已初見規模,為了克服體育院校辦此專業的缺陷,凸顯醫學院校的特色,以滿足社會需求,文章從培養方案和社會需求的關系出發,以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能用體育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新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提出了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

    運動人體科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是利用生物學和醫學知識探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既涵蓋體育科學中的運動生理、運動生化、運動保健和康復、運動生物力學等課程,也包含生物科學和醫學等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1998年教育部將運動人體科學設置為本科專業,屬于教育學的體育學類。2004年普通醫學院校開始招收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學生。但因該專業招收的對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再加上該專業是一個新專業,缺乏辦學經驗,大部分醫學院校在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上,基本上套用體育專業和臨床醫學等專業的相關課程,難以體現“以運動的方式和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新問題”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導致在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上產生了偏差。為了更好地促進運動人體科

    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筆者就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談以下幾點心得。

    一、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目前狀況

    1.培養方案。運動人體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順應了我國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到2007年止,全國擁有該專業的本科院校達27所,其中,已招生的醫學院校就有5所。各院校的總體培養目標和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所提出的培養目標基本一致,即“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練習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修業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2.課程設置。因該專業緣起于體育院校,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方面,招收的是普通理科生,并且他們的體育技能素質又較差,再加上大部分體育院校缺乏臨床醫學專業作支撐,導致在課程設置中基礎課程偏多,而醫學知識過于簡單,非凡是“在神經系統、骨關節、心血管、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康復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學方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就更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院校在醫院實習的時間偏少,不能很好地適應運動康復的要求。

    3.教材建設。教材是規范課程內容,體現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教材建設嚴重滯后,大多是使用臨床醫學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中的相關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難免造成不連貫性,影響教學質量。教材和培養目標不相匹配,就很難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

    4.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所學課程大多為體育方面的知識,而大多數學生的愿望又是想成為康復治療師,再加上目前社會上對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了解和熟悉不足,導致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練習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業前景不盡如人意。

    總之,隨著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發展,若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不拓寬專業培養口徑,不改變招生對象以及學位授予方式,不對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則在醫學院校的發展道路將舉步維艱。

    二、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由此而帶來的老年人身體鍛煉和病后康復等新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為此,學校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培養社會所需的既懂醫、又懂鍛煉的復合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而努力。

    1.培養目標應和市場需求相統一。在現代生活方式疾病已成為全球公共健康核心新問題的背景下,體育運動在這類疾病防治上的重要功能已初顯端倪,作為主要培養專門從事“體療”人才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已成為社會緊缺專業。為此,醫學院校應根據其獨特的資源優勢,靈活把握培養目標,既不能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混同于體育教育學專業,也不能將它類同于康復治療學專業。應根據市場需求,認真探索體育和醫學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如何運用體育的方法解決人的健康新問題”這一主線,制訂培養方案,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以滿足社會市場需求。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業務培養重點應是摘要:把握體育、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各項基本的體育練習方法以及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學會運用運動處方解決人類健康新問題,即在把握醫學理論的基礎上,采用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形式來促進人體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一系列積極變化,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2.凸顯醫學院校特色。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始建于體育院校,“落戶”于醫學院校,為了和體育院?;パa,凸顯醫學院校運動康復的特色,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成為較好地從事保健康復工作的“體療師”,應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要求,采取前期公共教學模塊和后期專業分流的方式,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具體來說摘要:第一,要將招生對象由“普通理科生”調整為“體育生”,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或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采取公共教學模塊,讓學生把握體育學及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主干課程除大學公共課外,應有系統解剖學、功能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基礎醫學概論、中醫骨傷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心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創傷學、運動處方原理等課程。第三,在大三開始進行專業分流。一為“體育保健和康復”分流方向,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從事保健康復工作的“體療師”,主干課程為醫用物理、臨床醫學概論、醫學影像學、康復評定等,授予其理學學士學位;二為“休閑體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休閑體育發展所需的學術探究、技術指導以及教育、組織管理和策劃的能力,主干課程為教育學、休閑體育概論、休閑體育社會學、休閑體育管理學以及體育技能實踐系列課,授予其理學學士學位;三為“體育教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懂得康復保健知識的中小學體育教師,主干課程和師范院校的類同,授予其教育學學士學位。

    3.合理布置畢業實習。實習是學生即將工作前的一個培訓階段,為學生向職場轉變做預備,非常重要。專業分流為“體育保健和康復”方向的學生,主要布置在醫院康復科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6~8個月左右;專業分流為“休閑體育”方向的學生,主要布置在健身俱樂部或中學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專業分流為“體育教育”方向的學生,主要布置在中小學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所有分流方向的學生在第8學期返校后,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知識和技能空白,有所側重地進行補課。

    三、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發展的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規范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深化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改革,培養出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應組織專家編寫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教材。

    把握人才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的培養方向及人才培養目標,在招生對象方面,應將普通理科生改為體育生,以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因普通理科生體育技能稍差,對體育運動的喜好不濃。

    同時,要瞄準人才市場需求,加大宣傳力度,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和適應性,使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建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離退休干部;老年療養;整體護理;構建;實踐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meet the new demand of elderly retired cadres for restorative care, holistic nurs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retired cadres , a brand new holistic nursing model was formulated on the basis of taking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ll kind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health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regarding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need as center of effort.ResultsAfter the holistic nursing model was implemented,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s increased from 91.5% to above 98%.Conclusion Actively constructing holistic nursing model for elderly retired cadres and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practise can improve their convalescent effects ,increase thei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service and obtain expectant purpose.

    【Key words】 Elderly retired cadres;Recuperation;Holistic nursing;Construction;Practice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的追求也日益增長。同時,中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老年人健康問題已成為大眾關心的社會問題,通過合理的療養模式的實施,結合臨床疾病護理來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狀態,提高晚年生活質量,保持完整的人格尊嚴,是老年療養護理的最高目標。近年來,各級各類療養院就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如何為老年療養員,尤其是老年離退休干部提供更加優質的療養保健服務而不斷地轉變療養觀念,積極創新療養模式,借鑒醫療衛生體系中較為成熟的方法和舉措,不斷改進和完善療養護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療養院開展療養整體護理模式也是發展的趨勢和必然,療養護理必將一改單調、機械的護理,實施以療養員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的身心整體療養護理[1]。我院于1996年開展了整體療養護理的工作模式,通過幾年來的療養護理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就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整體護理模式構建與實施做初步探討。

    1整體療養護理模式的概念

    療養院的整體護理,是為適應療養醫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觀念的轉變,確立以“療養員為中心”而提出的新型療效觀念,其主旨是把療養員作為一個整體,為整體的人提供預防、保健、心理、康復、健康教育等全過程、全方位的護理服務[2]。據此,對整體療養護理可定義為:整體療養護理是以療養員為中心,以療養服務流程為構架,為療養員提供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全過程、全方位、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

    2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員的特點

    2.1進入療養院療養的離退休老干部是老年人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參加革命幾十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由于健康狀況、生活環境和地位、角色的改變,使他們性格、心理也隨之有一定的變化,在心理或軀體方面出現異常和障礙現象,即離退休綜合征[3]。入院療養的離退休老干部,一般不存在物質生活匱乏問題和醫療水平低下的憂慮,基本沒有其他老年患者因物質需求不能滿足或醫療保健不利而常有的無保障感和不安全感[4]。

    2.2進入療養院療養的離退休老干部一般都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老年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其功能異常往往引起其他器官發生障礙,因此,老年人具有多種疾病同時并存的特點[5]。從2007年1月~2008年12月對來我院療養的762名老干部的體檢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患有高血壓病220人,糖尿病88人,冠心病168人。他們一般處于疾病的慢性過程中,是典型的“三高”人群,且病程較長,往往需要通過藥物維持平穩狀態,有一定的藥物依賴或抗藥心理[6]。

    2.3進入療養院療養的離退休老干部具有特殊的心理需求離退休干部從崗位上下來,脫離了熟悉的工作環境,部分人員會對新環境不適應,易產生社會角色轉變困難。一方面因生活工作環境、社會地位及家庭等變化,有孤獨、與世隔絕之憂,引起生理、心理上一系列變化。孤獨性表現為自疑有病,固執怪僻,易激動發牢騷,抑郁、孤獨、情緒壓抑。另一方面老干部脫離了原來的交際范圍,特別是剛離退休人員新的交際未建立,或不善于交際而寂寞,從而造成心理沖突或心理矛盾,表現為長期心理失衡,心理過度緊張,精神壓抑,過度激動或悲恐。另外有情緒反應激烈、急躁不安的表現,從而引起焦慮、抑郁、軀體化和強迫癥狀[7]。

    3針對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整體護理模式的構建

    3.1規范優質整體護理制度為確保療養護理服務質量,我院把多年實踐經驗中形成的優質服務體系形成制度并于每一具體細節貫徹執行,科室形成各自的優質服務公約,使優質服務在我院深入、持久、扎實地開展下去,真正落到實處。優質的整體護理服務從接到老干部療養任務通知開始,到入院前準備、入院階段、療養階段和出院階段的整個過程,做到全程優質服務。

    3.2塑造護理人員良好的職業素質通過定期組織護士禮儀學習、禮儀表演和比賽,規范了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使護士做到了舉止文雅,端莊大方,動作輕巧,著裝整潔。同時,護士在進行日常療養整體護理時與老干部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和需求,并盡量滿足他們,使老干部們保持樂觀情緒。

    3.3提升護理人員精湛的業務水平注重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求護士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還要有過硬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針對老干部的疾病特點和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精煉技術操作,堅持護理練兵不松懈,技術考核和比賽年年開展。通過專家講座、業務講課、自學自練等各種方式掌握老年病醫療護理發展新動向、新觀念、新方法,在掌握療養學的基本知識的同時,輔以老年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公共關系學等知識,從而能有效地給予老干部療養員各種健康指導。2001年我院開展了景觀療養護理,在護士們細致的護理下,最大限度利用了杭州豐富景觀資源,讓老干部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

    4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整體護理模式的實踐

    整體療養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療養工作要以“療養員為中心”,緊緊圍繞療養員開展各項護理工作,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整體護理通過以下幾方面得以具體實施。

    4.1進行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老干部療養期間,針對老年群體多發慢性病的特點,經常組織保健知識、專項疾病防治知識講座。內容形式多樣,力求生動活潑,以提高老干部對衛生保健知識的認識和堅持衛生保健措施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深入溝通和交流,指導和協助療養員糾正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規律。

    4.2進行全面細致的健康體檢老干部入院后,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健康體檢,包括系統的體格檢查以及必要的實驗室或特殊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疾病,尤其注重隱性的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對疾病早診斷、早治療,控制病情至關重要[8],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咨詢及心理健康指導。

    4.3進行合理的飲食營養搭配老干部療養員應給予均衡飲食,一般以清淡飲食為主,做到低脂、低鹽、低糖,富含蛋白質,多吃蔬菜,保證營養充足。同時要幫助老干部調整飲食節律,糾正偏食和嗜酒等不良行為,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衛生習慣。

    4.4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引導體育鍛煉是保健療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老干部增強體質以對抗慢性疾病侵襲的有效手段。每天應安排一定時間組織老干部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練太極拳、游泳等。按照老干部群體特定的年齡、體力和興趣等合理安排體育項目,以輕松、慢節奏、舒緩的項目為主,避免激烈的、對抗性較強的項目。同時,在實施體育鍛煉時嚴密監控老干部的各項生理指標,避免突發性疾病和運動不當導致的老干部受傷。

    4.5自然療養因子療養自然療養因子療養可分為礦泉、氣候、海水、治療泥、森林、景觀等多種,其對健康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對疾病康復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要根據病情,結合療養資源的不同特點選擇最為適當的自然療養因子。

    5老年離退休干部療養整體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

    在針對老年離退休干部全面實施療養整體護理模式后,通過調查,老干部療養員對療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之前的91.5%提升到98%以上,對護理人員的親切感和信任度也比以前大幅增加,對療養護理的實施能主動配合,積極參與,促進療養護理任務高效完成。轉變護理模式后,全體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調動,激發了護士對科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個人價值也在工作中得到了體現,促使她們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勤于思考,追求進步,禮儀服務和職業形象意識增強,工作效率提高,提升了個人綜合素質。

    6討論

    6.1推行離退休老干部療養整體護理模式應注重對傳統護理質量的把握制定療養整體護理模式標準,應嚴格在傳統護理質量標準的范圍內加以建設和完善,在結構質量、過程質量和終末質量上均應參照相應的標準進行綜合評價,將航空化禮儀、人文化關懷和家庭化溫馨同傳統護理質量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終末護理質量的提升,避免強化禮儀服務而弱化護理質量的情況發生[9]。

    6.2注重發揮隨員作用多數離退休干部療養員都有隨員陪同入院療養,他們是化解我們工作中矛盾的最有力的同盟軍。要注意與隨員的溝通,獲取他們的信任,利用適當時機與他們探討老干部的健康狀況,使其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更要特別強調心理調適和情志致病的重要性,與之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從而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地矯正他們的不良心態和錯誤理念[10]。最大限度地爭取到隨員的合作,對療養整體護理的實施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白菁.整體療養護理模式初探[J].中國心血管病康復醫學雜志,1997,6(4):38-39.

    [2]向月應,王慶林,朱世和,等.整體醫療初探[J].醫院管理雜志,2000,7(3):180-181.

    [3]樊愛珍.老年人心身問題的社區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72.

    [4]陸曉芳,黃莉莉.優質服務在老干部療養期間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3):231.

    [5]梅樹榮.老年護理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04,3(4):50-51.

    [6]袁耿清.醫用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199.

    [7]王金道,劉勇,郭念峰.臨床疾病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440.

    [8]王敏霞.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雜志,2008,25(8):36-37.

    [9]李艷平,李娜.“3H”護理模式在飛行員療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12):728.

    第7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中醫藥;婦科腫瘤;生命質量;療效評定

    [中圖分類號]R737.3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1(b)-007-02

    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認識到,醫學研究的對象――人,除了要考慮其生物性外,還必須考慮其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即從生物學上的人擴展到社會上的人,把治病擴展到治患者。人們對于生存的概念也從活著轉變為如何活著,強調的是生存的質量而不是生存的數量。在此背景下,生存質量這一全新的健康指標應運而生。近20年來,生存質量在慢性病、老年和康復醫學領域,尤其是腫瘤領域,被廣泛地研究和應用。本文就其在卵巢癌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并討論生存質量評價理念與中醫理論的關系,進一步探討其在中醫藥治療卵巢癌療效評價體系中的應用價值。

    1 生存質量評價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生存質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稱生活質量、生命質量,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醫學領域備受矚目,并在20世紀80年代形成新的熱潮。生存質量評價是醫學模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的一套全面衡量人類健康的指標體系,涵蓋了患者軀體感覺及功能、心理狀態、社會職能及疾病本身和治療所致的癥狀和體征等多方面的評價,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概念。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QOL定義為: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事情有關的生活狀況的體驗[1]。同以往傳統療效評定標準不同,生存質量評價不是僅僅將臨床客觀指標作為評價標準,而是更重視患者的主觀感受,QOL量表不但包括了疾病本身的癥狀、體征等傳統醫學對疾病的認識觀,還重視患者的自我心理感受、生活和社會限制等方面的內容;QOL量表通過設置合理、明晰的條目和等級指標,客觀地觀察內容,量化結果,能夠比較客觀、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實際生存質量狀態,因此得到國內外臨床工作者的重視。我國醫學界生存質量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通過翻譯國外的量表用于某些疾病的評價。目前我國生存質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癥和慢性病領域。

    2 生存質量評價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

    用于癌癥領域的量表可分為一般普適性量表、癌癥普適性量表和癌癥特異性量表3類。①一般普適性量表主要用于一般人群,也常用于對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價,主要有總體健康問卷(GHQ)、健康測量量表SF36、諾丁漢健康調查表(NHP)等。②癌癥普適性量表適用于各種癌癥患者,實際上是評價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共性部分,如癌癥患者生活功能指標(FLIC)、癌癥康復評價系統(CARES)、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的核心量表(QLQ-C30)、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一般量表(FACT-G)、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共性模塊(QLICP-GM)等。③癌癥特異性量表,專門針對特定的癌癥患者使用,即評價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特異部分,應用最廣泛的美國FACT和歐洲EORTC的QLQ兩個系列的癌癥量表,它們均是采用共性模塊與特異性模塊相結合而形成的。筆者將國內外目前應用較多的用于癌癥患者生存質量評價的量表簡單介紹如下:

    2.1 卡氏功能狀態量表

    卡氏功能狀態量表即Karnofsky的行為表現量表(KPS),是較早(1948年)應用于醫學領域的測定量表,屬于并非專門針對癌癥患者的普適性量表。由醫務人員根據病情的變化對癌癥患者的身體功能的狀況進行評價。盡管該方法有較好的重復性,但是KPS量表僅僅是對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卻不能包括患者的主觀感受,而且沒有涉及生存質量的總體概念。因此,KPS只能作為生存質量評定的基礎,作為生存質量的一部分用于研究。

    2.2 FACT-O和FACT-Cx

    FACT是由美國芝加哥的Bonomi等[2]研制出的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該系統是由一個測定癌癥患者生存質量共性部分的一般量表(共性模塊)FACT-G和一些特定癌癥的子量表構成的量表群。第4版的FACT-G由4個領域27個條目構成:生理狀況7條、社會和(或)家庭狀況7條、情感狀況6條和功能狀況7條。宮頸癌專用的FACT-Cx是由FACT-G和宮頸癌特異性模塊共同構成。該量表中的宮頸癌特異性模塊包含15個專門針對宮頸癌的條目。用于卵巢癌的FACT-O是由FACT-G和專門針對卵巢癌的12個條目的附加關注模塊兩部分構成,兩者合在一起稱為FACT-O。

    2.3 EORTCQLQ-OV58和QLQ-Cx54

    QLQ-C30即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的生存質量核心量表。QLQ-C30第3版可分為15個領域或亞量表,分別是5個功能領域、3個癥狀領域、1個總體健康狀況和(或)生命質量領域和6個單一條目。卵巢癌專用的EORTCQLQ-OV58是由針對所有癌癥患者的核心量表QLQ-C30和專門針對卵巢癌的包括28個條目的特異性模塊QLQ-OV28兩部分構成。用于宮頸癌的EORTCQLQ-Cx54由核心量表QLQ-C30和宮頸癌特異性模塊QLQ-Cx24構成[3]。QLQ-Cx24由癥狀表現、形象、性及陰道功能、淋巴水腫、周圍神經、絕經、擔心、性興趣、性享受9個領域共24個條目組成。

    2.4 QLICP-OV和QLICP-CE

    QLICP是由萬崇華等[4]設計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其共性模塊QLICP-GM包括4個領域32個條目。用于卵巢癌的QLICP-OV由共性模塊QLICP-GM和包括6個小方面10個條目的卵巢癌特異性模塊共同組成。針對宮頸癌的QLICP-CE則是由共性模塊QLICP-GM和包括3個小方面8個條目的宮頸癌特異性模塊構成。

    2.5 健康測量量表SF36

    SF36由美國醫學結局研究組推出,是為適應現代以患者為中心評價臨床實驗研究和高度重視臨床服務結局的要求而開發的健康調查問卷,具有簡明宜用的特點,廣泛用于測量及評價不同人群、不同狀況和臨床個體患者的生存質量。該量表具有比較理想的心理學測量特性。

    2.6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量表

    韓萍等[5]參照國內“煤工塵肺生存質量”量表內容設計了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用于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外陰癌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價。該量表由8個部分組成,即一般情況、疾病特征、家庭經濟狀況、生理狀態、心理狀態、軀體焦慮、日常生活能力、社會生活狀態和自身滿意程度,后6個部分(子量表)各代表了生存質量的一個方面。該量表中的生存質量評價指標可以單獨作為因變量,也可以綜合,因此可用于不同治療效果的評價,也可用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此外,該量表具有簡單、可靠、有效及多維的特點,既可以反映患者的生理狀況,又可以反映其心理變化、社會生活功能及自身滿意感,尤其考慮了婦科腫瘤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響,故具有綜合評價的功能。

    此外,還有學者提出了另外一些方法和概念,如質量調整的無癥狀、無毒性時間(Q-TwiST)、無治療間隔(TFI)等,將QOL和生存時間很好地結合起來。

    3 生存質量評價與中醫理論的關系

    3.1 整體觀念與生存質量評價的關系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密切相關,所謂“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社會地位、人際關系和經濟因素等都可以影響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發展。中醫在診療過程中較多地考慮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界、社會、情感對人的影響,在治療的同時,重在調整和改善人體臟腑經絡氣血功能活動,強調陰陽平衡、天人相應、形神合一、治未病等整體觀。生存質量評定強調患者的自我感覺,其主要評定內容涵蓋了患者的自覺癥狀、體能水平、心理狀態、與周圍人群的關系及社會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和患者完成日常活動的情況等方面,全面地體現了人類生命健康觀。因此,生存質量的內涵與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有許多相似之處。

    3.2 辨證論治論與生命質量評價的關系

    中醫診治疾病,根據“四診”所收集到的有關疾病的癥狀,精神心理狀態及聲息、氣味、舌象、脈象等變化,以及局部病變、全身狀態等體征,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在辨證過程中重點收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性改變,以及患者所主訴的臨床癥狀,其療效也是通過證的變化來描述。中醫辨證是一個觀察和判斷的動態過程,而辨證論治則是一個在動態監測生命質量變化的基礎上,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的過程。因此,中醫辨證論治的過程與生存質量的評價過程有著相近或相同之處,其實質和內涵也基本一致。

    3.3 生命質量評價與中醫證候之間的關系

    生存質量評價作為一個多維的概念,評價結果通過各維度的得分將患者身體狀態、心理、社會的良好狀態、健康感覺以及與疾病或治療有關的癥狀等方面的狀態進行量化分析,這與中醫證候學的內涵一致,同時因其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量的變化,又為中醫證候學所不及。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兩者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多項研究已經證實,多種疾病的生存質量維度得分與不同中醫證候之間存在著相關性[6-8]。在婦科腫瘤方面還沒有相關的報道,其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生存質量評價納入中醫療效評價體系的意義

    目前中醫藥治療婦科腫瘤的療效標準尚未統一。中醫婦科腫瘤療效評價目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借用WHO制訂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依據影像學測定瘤體大小以及生存時間,這種標準缺乏對患者的綜合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評定,對晚期腫瘤、腫瘤術后復發、轉移及術后患者治療評價亦有很大的局限性,雖然很多情況下患者能夠臨床獲益,但按照該評價標準只能判定無效,不能客觀地反映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特點和實際療效。另一種情況是按照中醫證候學改善進行評價,由于缺乏量化指標,評價往往過于籠統,缺乏說服力。因此,將生存質量評價方法與中醫證候學效評價相結合,設計出合理的中醫療效評價體系,為客觀、真實、全面地評價中醫藥在婦科腫瘤的臨床療效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更好地指導臨床決策。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HO quality of assessment intyument [J]. Geneva: WHO,1993:1.

    [2]Bonomi AE, Cella DF. A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ACT)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use in European oncology clinical trials[J].Quality of Life Newsletter,1995,(12):57.

    [3]Greimel ER, Kuljanic VK, Waldenstrom AC, et al.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 nairecervical cancer module: EORTCQLQ-Cx24[J].Cancer,2006,107(8):1812-1822.

    [4]萬崇華,羅家洪,張燦珍,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3):341-342.

    [5]韓萍,姚三巧,李君.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價[J].中國臨床康復,2002,6(22):3319-3320.

    [6]潘明政,李玲,范虹,等.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及其與中醫證型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8):702-703.

    [7]王芬,胡凱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醫證候與生存質量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6):16-17.

    第8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中醫;腦卒中后遺癥

    [中圖分類號] R2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a)-097-02

    腦血管疾病在中醫屬“中風”、“卒中”、“喑痱”范疇。腦卒中因其起病急驟(主要特征:無明顯誘因,在安靜或活動時均可發病),主要表現為偏癱、失語、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等或伴有短暫的意識障礙,嚴重威脅著現代人的身心健康。筆者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采用中醫療法,治療記錄比較完整的50例腦卒中患者的病歷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總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典型腦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齡43~82歲,平均(64.0±12.6)歲。所選患者的疾病類型如下:腦血栓形成30例,腦出血13例,腦血管痙攣失語3例,腦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4例。

    1.2 治療方法

    腦卒中后遺癥:方用補陽還五湯,藥物組成為黃芪、桃仁、地龍、當歸尾、川芎、赤芍、紅花;功能祛瘀通絡,補氣活血;主治中風后遺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清,小便頻數,大便干燥,遺尿,脈虛者。方中黃芪大補元氣為主藥,輔以當歸尾、赤芍、川芎活血和營,佐以紅花、桃仁、地龍化瘀通絡。隨癥加減,血壓偏高者加懷牛膝、桑寄生、龍骨、白芍、牡蠣;便秘加萊菔子、大黃;眩暈加鉤藤、、夏枯草、白蒺藜;失眠加酸棗仁、遠志、夜交藤;肢體麻木加全蝎、僵蠶、烏稍蛇;口眼歪斜加全蝎、白附子、僵蠶;肢體震顫或拘緊加丹參、伸筋草、白薇。并適當選用補益肝腎的地黃、枸杞子、黃精、首烏、牛膝、龜板、桑寄生等藥物,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1]。

    腦卒中發作期:方用鎮肝熄風湯,藥物組成為懷牛膝、生龍骨、生赭石、生白芍、生牡蠣、生龜板、天門冬、玄參、川楝子、茵陳蒿、生麥芽、甘草;功能鎮肝熄風;主治肝風內動、陰虛陽亢,肢體漸覺不利,甚者眩暈跌倒,不知人事,移時始醒或醒后肢體癱瘓,口眼歪斜,脈弦長有力者。方中牛膝引血導熱下行、滋養肝腎,赭石降逆平肝陽為主,牡蠣、龍骨、龜板育陰潛陽,柔肝熄風,天門冬、玄參、白芍滋陰以熄風。川楝子、茵陳蒿清肝疏郁,麥芽疏肝和中、使清升濁降,甘草調和諸藥。

    腦卒中所致舌強不能言,骨軟不能行:方用地黃飲子加減,藥物組成為巴戟天、熟地、肉蓯蓉、山茱萸、石菖蒲、石斛、肉桂、薄荷、五味子、白茯苓、麥冬、熟附子、生姜、遠志、大棗;功能滋腎陰、溫腎陽、安神開竅;主治腎虛厥逆、中風喑痱。方中熟地、山茱萸滋補腎陰;肉蓯蓉、巴戟溫補腎陽;熟附子、肉桂補腎陽且吸納浮陽;麥冬、石斛、五味子滋陰斂液;石菖蒲、遠志、白茯苓交通心腎、開竅化痰;大棗、生姜、薄荷調和營衛。

    1.3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腦卒中臨床評價標準》進行?;救?意識恢復正常,肌力達4~5級,生活自理;顯效:偏癱、失語明顯恢復,肌力提高2級以上;有效:自覺癥狀有所減輕,肌力提高1級,但生活不能自理;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變??傆行?基本痊愈+顯效+有效。

    2 結果

    經過治療,生活自理、能做日常勞動基本痊愈者38例(76%),顯效者6例(12%),有效者5例(10%),無效者1例(2%)。

    3 討論

    對中醫治療腦卒中50例患者療效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總有效率為98%,中醫在治療腦卒中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對于辨證分型,由于治療患者很少,下述分型還很不全面,也不夠確切。近年來對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卒中恢復期的經驗屢有報道[2]。視具體情況,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如此可以更有效地治療腦卒中。當然,對于腦卒中的患者來說,功能鍛煉也是非藥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患者的后期、長期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促進肢體恢復是非常必要的[3]。但是一定要經常耐心地鼓勵患者、教育家屬、注意安全。如果在康復訓練過程中發生骨折(特別是患肢股骨、脛骨骨折),這不僅嚴重影響到治療進程,甚至會造成已經能走動的患者因合并骨折而長期臥床、病情惡化。

    腦卒中通常被稱作“腦血管意外”,這一概念并不十分科學,反映了人們認為腦卒中是突然發生而難以預防的錯誤觀念。另外還有很多誤區影響著該病的治療和預防,現分述如下:

    誤區一,腦卒中發病突然。無先兆腦卒中多為突然起病,但并不意味著沒有預兆,發生前會有短暫腦缺血發作(TIA),發生于完全性腦卒中之前的數小時、數天、數周和數月,有如下表現:突然發生的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面部或單側或雙側肢體的麻木、無力或癱瘓,語言表達或語言理解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不能解釋的摔倒,吞咽困難,頭痛(通常突然發生且非常劇烈)或某種不能解釋的頭痛,上述癥狀發作持續數分鐘。不幸的是,正是由于發作時間短暫,癥狀很快消失,易被患者所忽略。TIA被稱為“小中風”,常預示著可能繼發嚴重中風,是腦卒中的警告,應被當作急癥及時處理,神經科醫生更應重視對TIA的認識,防止發展為完全性腦卒中。

    誤區二,腦卒中僅發生于老年人群。大約33%的腦卒中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近年來更趨于年輕化。年輕人發生腦卒中除了有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吸煙、酗酒等危險因素外,還有血液病、心臟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應積極查找、治療原發病。

    誤區三,只重視藥物治療,忽視預防。過分強調藥物治療而忽視腦卒中的綜合處理,尤其是忽視預防,十分有害。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是指:對健康者可勸其戒煙、戒過量飲酒、加強精神保健、健康飲食,積極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對高危人群,尤其是患有心臟病、心房纖顫者,可口服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聚集劑預防卒中;口服抗凝劑華法令用于心房纖顫患者的一級預防,可使發生心源性腦梗死的危險性下降2/3以上。二級預防是指:預防已患TIA、腦梗死者的再發;不少患者及家屬嫌麻煩,不愿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而一味追求“特效藥”或每年輸液,幾針見效,長期以來在腦卒中患者中流傳著每到春秋就必須輸液“疏通血管”的說法,并無科學依據。

    誤區四,腦卒中是不可治的。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目前有兩大主要途徑:其一為血管途徑,即溶栓治療;其二為細胞途徑,即減輕缺血神經元損傷的保護治療。

    誤區五,腦卒中并非急癥。腦卒中是與心臟病發作一樣,應被當作急癥,在腦卒中幾小時內進行治療,“時間就是生命”。

    誤區六,腦卒中發生后受累腦組織的所有腦細胞迅速死亡。研究表明: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后,在梗死中心腦細胞可因嚴重缺血數分鐘內發生不可逆的死亡;而在梗死中心和正常腦組織之間,存在一個“缺血半暗帶(penumbra)”腦血流下降但腦細胞仍可維持能量代謝,無論是溶栓治療還是神經保護治療,其目的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帶的腦細胞。

    誤區七,泛化腦卒中某些特殊治療的適應證。對溶栓治療至今存在爭議,有一些反面的報道,主要的并發癥是合并出血,增加死亡率。美國rt-PA溶栓治療的時間為3 h,歐洲為3~6 h,并不是所以患者都適應于溶栓治療。

    誤區八,只治療,但錯過了康復的最好時機。不少患者只保全了生命,卻遺留了嚴重殘疾,最后只能返回家庭,不能回歸社會。國外24~48 h后即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語言治療等。腦卒中的防治絕不只限于單一的醫院治療,而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

    腦卒中之發生,病機雖較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血虛)、火(肝火、心火)、風(內風包括外風、“熱極生風”或“虛風內動”)、痰(風痰、濕痰)、氣逆、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其根本;此六者在一定條件下,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導致清竅蒙閉,神明失宣,發為卒中。從臨床來看,本病以內因引發者居多;本病后期,中醫稱為腦卒中后遺癥。雖然腦卒中經治療后臟腑功能得以恢復,只是因為風痰仍留阻經絡,致使氣血不暢;或者因為病后正氣虧虛,運血無力,氣虛血滯所致。腦卒中后遺癥多為本虛標實:在本,多為肝腎不足,氣血衰少;在標,則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血瘀阻。隨著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融合,多學科的交叉,目前治療腦卒中后遺癥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種療法,而必須采取綜合治療方法。筆者采用針刺、中藥、心理支持以及康復按摩等綜合療法治療該病取得較滿意療效。故中醫辨證施治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4-5]。

    [參考文獻]

    [1]姜榮欽.補陽還五湯化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28例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09,24(11):2123-2124.

    [2]蔣茂劍.補陽還五湯新用[J].新中醫,1993,25(12):45.

    [3]卓大宏.中國康復醫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321.

    [4]羅群帶,何詠群,陳麗萍,等.中醫整體護理中風急性期30例效果與證型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3,3(1):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