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

    第1篇: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一、使學生把握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建立物理規律的事實依據,懂得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物理規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現象中的相互聯系、因果關系和有關物理量間的嚴格數量關系,因此,在物理規律的教學中,必須將原來分散學習的有關概念綜合起來。只有用聯系的觀點來引導學生研究新課題,提出新問題,才能激發學生新的求知欲與新的興趣。另一方面,物理規律本身,總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實為依據的。因此,學生學習物理規律,也必須在認識、分析和研究有關的物理事實的基礎上來進行。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為基礎。

    二、要使學生理解物理規律的物理意義

    初中階段所研究的物理規律,一般著重于用文字語言加以表達,即用一段話把某一規律的物理意義表述出來,有些規律還用公式加以表達。對于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要認真加以分析,使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含義,而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結論。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的情況推想到無摩擦時的運動情況,最后把這一規律的內容表述出來。在理解時,要弄清定律的條件是“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還要正確理解“或”這個字的含義,“或”不是指物體有時保持勻直線運動狀態,有時保持靜止狀態,而是指如果物體原來是靜止,它就保持靜止狀態;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它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許多物理規律的內容可以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就是公式。要使學生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加以理解,例如:對于歐姆定律表達式,應當使學生理解,這一公式表達了電流的強弱決定于加在導體兩端電壓的大小和導體本身電阻的大小即某段電路中電流的大小,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中的電阻成反比,公式中的I、U、R三個物理量是對同一段電路而言的。把公式進行變換,得到電阻的定義式R=U\I。如果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就可能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這一錯誤的結論。

    三、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每一個物理規律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映某個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變化規律的,而規律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因此,每一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也是一定的。學生只有明確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才能正確地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亂用規律、亂套公式的現象。

    四、使學生認清所研究的物理規律與有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之間的關系

    物理規律總是與許多物理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與某些物理規律也是互相關聯,應當使學生把物理規律與同它相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搞清楚。如:牛頓第一定律與物體的慣性雖有聯系,但二者有本質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把慣性與運動狀態等同起來,把物體不受外力作用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說成是“保持物體的慣性”。我們知道,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是否受力,物體任何時候都有慣性。而牛頓第一定律是一個反映這些客觀事實的物理規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五、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律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并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對于重要的物理規律,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而且要求學生靈活應用,因為掌握物理規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夠運用物理規律去解決問題。在新的教學要求中,不要求學生能解決復雜問題,但是,應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律去說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解決一些有關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鞏固和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學到處理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發展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綜合地運用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等概念和規律解決日常生活用電的簡單實際問題,家用電器的選擇與使用,用電多少的計算,保險絲的選擇等。

    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學好物理規律,我們還必須認清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當前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的感性知識不足;二是相關知識的準備不足;三是規律學習受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錯誤觀念的干擾。

    第2篇: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關鍵詞】物理規律;思維能力;學生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high

    schoolphysics is shallow to talk

    Lan Yu-zhi

    【Abstract】The physics of the development student thinking ability method:Let the student acquire enough of sensitive faculty understanding, control a fitting thinking method, expel thinking obstacle and exaltation comprehension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Physics regulation;Thinking ability;Student

    物理規律反映了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反映了物質運動變化的各個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物理學科結構的核心。物理規律的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物理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本文介紹中學物理規律的教學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1.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

    物理規律具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物理規律是觀察、實驗、思維相結合的產物;第二,物理規律反映了有關物理概念之間的必然聯系。任何物理規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組成的,通過語言邏輯或數學邏輯表達概念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第三,任何物理規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反映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物理規律,只能在一定的精度范圍內足夠真實但又是近似地反映客觀世界。

    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是學習物理規律的基礎,也是在物理規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或從對學生已有知識的邏輯展開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創造便于探索規律的良好的環境.

    2.掌握建立規律的思維方法

    中學生在建立物理規律時,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四種:

    第一,實驗歸納。實驗歸納即直接從觀察實驗結果中分析、歸納、概括而總結出物理規律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有:第一,由對日常生活經驗或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如掌握蒸發快慢的條件、電磁感應定律等;第二,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出結論。如掌握力矩的平衡條件、胡克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氣體的實驗定律等;第三,先從實驗現象或對事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結論,再進一步通過實驗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得出定量的結論,如掌握液體內部的壓強、牛頓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第四,在通過實驗研究幾個量的關系時,先分別固定某些量,研究其中兩個量的關系;然后加以綜合,得出幾個量的關系。如掌握歐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等;第五,限于條件,無法直接做實驗時,可通過分析前人的實驗結果,歸納出結論。例如掌握光電效應公式。

    第二,理論分析。理論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通過物理思維或數學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規律的方法。常見的有理論歸納和理論演繹兩種。理論歸納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經歸納推理,得出更普遍的物理規律的思維方法。例如,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學習和掌握,就可利用理論歸納的方法。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在科學各分支學科長期發展的基礎上,經許多人系統的研究和總結后,于19世紀中期形成的自然界的一條基本規律。

    第三,類比。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另一屬性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其具體過程是:通過對兩個不同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點,然后以此為依據,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或結論推移到另一對象中去。類比方法在物理學中獲得了廣泛的運用。

    第四,臻美。所謂臻美的方法,就是在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按照美學規律,對尚不完美的東西進行加工、修改以致重組的思維方法。 美是在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統一的審美活動中,能滿足主體需要的并合乎客觀規律的可感形象。物理學中蘊含著美的本質,本質要通過形式來反映。雖然物理的研究范圍極為廣泛,物理規律極為復雜,但物理家們普遍認為,物理學中蘊含的形式美主要有:“對稱、簡潔、和諧、多樣統一”。

    3.排除學習規律的思維障礙

    與學習物理概念一樣,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時,也存在著思維障礙,大體上有如下幾種。在物理規律教學中,要排除這些思維障礙。

    第一,感性認識不足。物理規律是觀察、實驗和思維相結合的產物,通過觀察實驗獲得的對自然界物質的存在、構成、運動及其轉化的感受性認識,不僅是物理思維的材料、建立規律的條件,而且也是用來檢驗各種物理理論真偽是非的標準,是理解物理規律的基礎。

    第二,相關知識干擾。物理規律反應了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各個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客觀事物本質屬性之間內在的聯系。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辯證的聯系。

    由于概念不清而影響物理規律的掌握是學習物理規律時相關知識干擾的表現之一。學習物理規律時相關知識干擾的表現之二是前物理觀念的干擾。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前,從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稱為前物理觀念。在這些觀念中,對學生正確地理解物理規律往往起著嚴重的干擾作用。例如,學生在運動和力的關系上,往往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外力的物體是根本不能運動的。

    學習物理規律時相關知識干擾的表現之三是數學對學習物理的干擾。例如,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為I=U/R及,學生常常將其變形為只R=U/I,并從純數學的角度考慮,由此得出導體的電阻與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等一類錯誤的理解。

    第三,負遷移和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外一種學習的影響。它有時是指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順向遷移),但有時后繼學習也會影響先前的學習(逆向遷移)。無論是順向遷移還是逆向遷移所產生的影響都有正負之分。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是積極的、起促進作用的,就稱為正遷移;反之,則稱為負遷移。

    第四,不懂得研究和應用物理規律的思路和方法。

    在學習物理規律時,如果不了解建立物理規律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被動地接受,就不可能從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真正掌握物理規律,以致在理解和運用物理規律時出現各種問題,產生種種錯誤。學生在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無從手。

    4.理解應用,形成結構

    首先,使學生理解物理規律的真正含義、適用條件和范圍。物理規律一般可以用文字表述,即用一段話把某一規律的內容表達出來。對于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要在學生對有關現象和過程深入研究,并對它的本質有相當認識的基礎上,認真加以分析,特別要分析關鍵的字、詞,使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切不可在學生毫無認識或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搬出來”,不加分析地“灌”給學生,使學生死記硬背。

    其次,使學生形成物理規律的結構。每一物理規律與某些物理概念和其他物理規律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學中要使學生搞清這種聯系和關系,形成物理規律的結構(這一結構應包括物理概念),從而在整體上把握物理規律。第三,加強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和指導。在規律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物理問題,有計劃、有目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反復多次地進行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思維策略和思維方法,從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第3篇: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 實現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讓每個學生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因學生的基礎有差別,理解水平、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有差別。課堂教學中,時常看到“等”和“趕”的現象,“等”的學生無事可做,“趕”的學生精疲力竭還沒有成功。因此,在教學中對教學目標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時間和速度來完成,也可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目標。由于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又有自主選擇學習目標的主動權,他們會朝著自己確定的目標開展學習競賽。

    尊重學生選擇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作為教師就應尊重他們的學習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所謂課堂紀律來壓制,而是應該因勢利導,鼓勵他們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客觀條件,靈活地選擇自己感到合適的方式來學習。

    善待充滿個性的思維方法。學生的思維方法是千差萬別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和珍惜每個學生充滿個性的思維方法,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盡量采納學生迸發出的思維火花,把它作為課堂資源加以利用。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

    鼓勵向高層次作業突破。作業是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交流的窗口。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實用性,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采取作業“分級制”。如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基本作業,學困生可以不做綜合作業,而自學能力強的學生除了完成基本作業、綜合作業外,可以做一些發展性作業。這樣各層次的學生都樂于做自己能做的作業,往往都能“樂此不疲”。因為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心理,教師應盡可能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自身作業的同時,向高一層次作業突破,在教師幫助下完成,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成績。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以多種形式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

    活動化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自主學習。

    趣味化形式。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從而使教學內容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自學提供物質基礎和推動力。

    競賽形式。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因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

    二、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初中物理新課標明確指出:“自學能力對每個人都是終身有用的,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科書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通過演示實驗為學生閱讀教材創造條件

    學生自學必須要有時間保證,現在中學科目繁多,各科作業很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深入探討,獨立思考,在分析習題過程中探索其規律,使自己在解題實踐中逐步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講授歐姆定律時,教師只通過對探究實驗“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做出適當指點,并強調控制變量,至于電流跟電阻的關系以及歸納得出定律,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閱讀課文后得出結論,然后加以小結,這樣,既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有時間閱讀教材,又可以使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思考、討論和研究問題,促使學生去認真鉆研教材。

    2. 根據物理教材特點,加強閱讀指導

    物理教材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學語言,又有數學語言(公式、圖像),還有實驗語言(插圖、照片)。看這樣的書,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數學的計算及其含義,有時,還需要畫圖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物理規律的一種數學表達式。初中學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當作代數來看待,這就需要教師把公式做些處理以幫助學生弄清含義,如將歐姆定律公式“I=U/R”譯成“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學生還要掌握公式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各物理量的單位及公式的變形等。通過這樣訓練,就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逐步培養自學能力

    第4篇: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關鍵詞】自學能力;閱讀條件;教材特點;預習習慣

    今天的科學技術發展速度迅猛,新的知識大量的涌現,一個人在學校得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且很快會老化。學生在學校沒有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勢必很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也就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作為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物理,應以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為宗旨,把教會學生會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需要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并不斷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下面就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談一下認識和體會。

    一、教師要為學生閱讀教材創造條件

    教師一方面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了自學能力,才能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迅速發展變化的社會。另一方面在平時要多為學生閱讀課本創造必要的條件,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現在的五年制高職學生在一年級公共基礎科目繁多,各科作業也很重,學生每天平均自習時間很少。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一堂課如果一講到底,學生便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連思考余地都沒有。很多知識點即使課堂上反復講,學生也做了相關練習,但在教學考查中還是不會,成績很差。這說明只有教師的講還是不行的,必須有學生的獨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業題應少而精,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選典型習題指導學生深入探討,獨立思考,在分析習題過程中探索其規律,使自己在解題的實踐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少灌輸,多誘導,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學習和鉆研問題的過程。

    二、根據物理教材的特點,加強閱讀指導

    物理教材中既有對物理現象的描述,又有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既有準確的定性規律,又有精確的定量計算。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學“語言”,又有數學“語言”(公式、圖象)還有圖畫“語言”(插圖、照片)。對物理教材的閱讀,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數學的計算及其含義等。因此,一開始教師就必須有意的引導學生閱讀物理教材,并指導學生怎么讀懂物理教材,在課堂上還得邊讀邊講;對重要的物理規律、結論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做標識,對一些敘述比較復雜的段落要逐段分析解釋。物理公式是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物理規律的一種數學表達式,學生往往把它當作代數來看待,這就需要教師一開始就要幫助他們去弄清其含義。其實,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訓練學生當“翻譯”,要求他們將某一物理語言或數學語言“譯”成文字語言或將文字語言“譯”成物理語言或數學語言。如將歐姆定律I=U/R公式“譯”寫成“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然后求學生還要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各物理量的單位以及單位公式的變形等,經常通過這樣的訓練,就能逐步的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逐步培養自學能力

    在開始上物理課時,筆者就向學生提出“以教材為主,課前要預習,要學會讀書”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學會讀物理教材,特別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看完一節內容后要了解這節內容講了什么物理現象?某個實驗是怎樣進行的,說明什么問題?

    2.這一節講了幾個什么物理概念和規律?這些概念和規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產實際中有哪些實例?

    3.在閱讀教材過程中還要經常提些“為什么?”并要設法解決。

    4.讀完后,有什么疑問,并將疑問記下了,以便上課時認真聽講,或向老師提問。除此之外,在開始時,還可以在課前擬定了一些預習提綱,供學生預習時參考。

    通過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幫助他們有的放矢的閱讀教材,了解其中心要點,并逐步學會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從而不斷的提高閱讀能力。最后,在每上完一個單元后,還要引導學生自覺認真的進行復習,要求他們再進行一次全面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指導他們通過前后聯系,縱橫對比,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進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條件和適用范圍,使之做到理解知識,并融會貫通。

    培養自學能力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而提高閱讀能力是培養自學能力的起點。因此,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就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教材的積極主動性,加強指導他們閱讀教材,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獨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過經常性訓練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不斷的提高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海明.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J].物理教學,2004(1).

    第5篇:歐姆定律的文字表達式范文

    關鍵詞:物理概念;重要性;特點;形成途徑

    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們在分析物理現象或處理物理問題時,常常出現錯誤的判斷或者束手無策,也有的學生對概念倒背如流,但一用就錯。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條是沒有正確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么,什么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點?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過程及如何進行物理概念教學等等,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一種抽象。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現象的本質在人的大腦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獲得感覺、知覺,形成觀念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想象,區別出個別與一般、現象與本質,把一些事物的本質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建立的。一切概念都要通過詞語來表現,定義是對概念內涵(物理意義)的揭示,條件是對概念外延(適用范圍)的限制。

    本文根據物理概念的特點,結合平時課堂教學實踐,就加強概念教學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認識是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出發點。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本質屬性的一種抽象,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又使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成為物理思維的有力工具。所以,如何突破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二、物理概念的特點

    1.物理概念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的產物

    例如,我們觀察到下列一些現象:月亮會升起,汽車會前進,機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盡管這些現象的具體形象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撇開它的具體形象,從它們的共性去考慮時,就會發現其共同的特征,即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變化。于是,我們把這個從一系列具體現象中提煉出來,又反映著這一系列具體現象本質特征的抽象,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就是一個物理概念。

    總之,任何一個物理概念,都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

    2.定量的物理概念,是可以用數學和測量聯系起來的

    許多物理概念,如力、質量、速度、溫度……都具有定量的表示,如某個力是100牛頓,某物體的質量是1千克,……然而,也有許多物理概念,表面看來,是不定量的。實際上,它們也具有定量的含義。如“平衡”的概念,其定量含義是:如果研究對象是質點,則意味著質點的加速度等于零,故其平衡條件為合外力等于零,即F合=0。

    3.物理概念還具有各自的特征

    中學物理涉及的概念約四百余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反映物質屬性的。如:運動、慣性、質量、能量、電、磁、波粒二象性等,這類概念的特點是:其含義深刻,富有哲理性,很難從其表面定義上獲得深入理解。只有隨著知識學習的積累和發展才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第二類是反映物質及其性質的。如:速度、加速度、密度、電場強度、電勢、電動勢、電阻、電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兩個或幾個物理量的比值來表示它們的定義。

    第三類是反映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如:力、壓強、沖量、功、熱量。這些概念的特點是:與物質間相互作用密切關聯,對于單個物質是毫無意義的。

    第四類是一些描述物理現象的名稱。如:勻速直線運動、圓周運動、簡諧運動、反射、折射、干涉、靜電感應、電磁感應、反射性、核反應、質量虧損等。這類概念的特點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并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這些物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及規律。

    能否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概念直接影響到某一章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學習,下面就討論一下掌握物理概念的途徑。

    三、形成物理概念的途徑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本質屬性的一種抽象。教學設計時必須通過感知活動、觀察實驗、科學抽象、歸納總結、理解運用等一系列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研究物理問題的感性材料,在這個基礎上,經過認識加工,思維整理,從而突破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1.通過感知活動,為概念的形成提供認識基礎。概念的形成是極為復雜的認識過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物理問題勤觀察,勤記錄,勤比較,以收集豐富的感性材料,形成具體的感性認識。通過大量的現象和事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對感知事物或現象經思維加工,剔除次要的、非本質的因素,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以形成概念。

    2.通過觀察實驗,為概念的形成提供科學依據

    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來源于觀察和實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就是通過比薩斜塔上著名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來推翻亞里士多德關于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的錯誤結論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概念形成的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精心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揭示隱含的不易察覺的規律,從而形成穩固的概念。例如,用兩張相同的紙片,一張攤開,一張揉成團,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讓它們自由下落,結果同樣重的紙片下落也有快慢之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瞬間就被質疑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瞬間就被調動起來了。

    3.通過科學抽象,突出本質,摒棄非本質,使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這是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

    物理概念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教學中,在介紹或學生已獲取的有關感性材料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抽象思維的方法,參與“科學抽象”活動,概括總結得出結論,而不是一字不漏地背誦課文的定義。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才能糾正一些錯誤認識。 轉貼于

    4.通過討論歸納,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內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現象的本質屬性,是該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例如,在“電勢”教學時,必須讓學生明白電勢是描述靜電場能的性質的物理量,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用置于該點的檢驗電荷所具有的電勢能與檢驗電荷電量的比值來度量,電場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電勢,它決定于電場本身的性質,但與置于電場中的檢驗電荷q無關。電勢同電勢能、電場強度的概念不同,電勢能是用來描述電荷在電場中所具有的勢能,其大小既與電場有關,又與引入電場中的電荷有關。電場強度反映靜電場力的性質的物理量,電場強度的大小也只與電場本身有關,而與檢驗電荷無關。電勢和電場強度都是從不同角度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它反映了電場與其它事物的本質區別。

    物理概念的外延則是指所反映的物理現象本質屬性的對象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電勢的概念只適用于靜電場,而不適用于交變電場。

    5.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著重理解概念的物理意義

    第一,對于所得到的結論,要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文字或數學式子來表達。一般先用語言文字表達,再“翻譯”成數學表達式。這使學生對有關的概念獲得一個明確、完整的認識。

    第二,對于概念的文字表達,不應要求學生機械地記憶,重要的是要及時地將其“返回”到具體事例中,使抽象的東西“物化”,并在具體與抽象反復結合的過程中,使之對有關概念的物理意義不斷加深理解。例如:一火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坐在車廂里的人,豎直向上拋出一個物體,此物體下落后會落到原來的拋出地點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不斷爭論的過程,就是具體與抽象反復結合的過程,學生通過爭論對慣性的理解就會深入一步了。

    第三,容易混淆的概念,可采用對比的方法,明確其區別與聯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學中,有些概念看來很相似,但其意義卻不相同。對于這些概念,我們可采用對比的方法,弄清其區別與聯系。例如電壓是反映靜電場力做功,把電能轉變成其它形式的能的物理量;電動勢是反映非靜電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轉變成電能的物理量。這是它們質的區別,在量值上它們都是以移動1庫侖電荷做功的多少來量度的,二者單位都是“伏特”。所以,電壓和電動勢的物理意義是不同的,但它們之間又是有聯系的。當學生對這兩個物理量有了這樣的理解后,在他們學習全電路歐姆定律時,從能量轉換和守恒的角度來推導和理解這個定律就不困難了。

    第四,物理學的許多概念及其公式都有它確定的意義、前提條件和適用范圍。應從物理量之間客觀存在的依存關系上去全面理解,而不能只從它們之間所反映的數量關系來形式說明。例如密度,電阻,電容,加速度等均是定義式而不是決定式,分析它們的變化一定得尋找決定式;又如電功率,一定要注意這些公式的適用條件,領會只有在純電阻電路中才是等效的。

    第五,通過階段性的學習,讓學生逐步形成概念。人的認識規律總是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淺入深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概念的形成和掌握也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因此,強調一次講深講透的做法是不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的。正確的做法應隨著學習的進展,逐步擴大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應有明確的要求;同時,不同階段的學習,又必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整體,以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此外,要學生牢固掌握概念,還必須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

    總之,一個概念的形成,理解并掌握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是一個特殊認識和一般認識、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反復結合、相互作用的辯證發展過程,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強物理概念教學。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成人网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一级片|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激情视频|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