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政治哲學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政治哲學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政治哲學實踐

    第1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例證法、哲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在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中,開設《哲學與人生》課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由于哲學知識理論性較強,原理較多,加上職校學生本身的學習主動性較差,要想上好此課,除了教師要熟悉、領會教材之外,還要結合職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增強哲學教學的時代感、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例證教學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哲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走好人生路能夠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1例證教學法及其運用

    語文中所說的例證法,是論說文章中亮明觀點后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在中職哲學課教學中將例證法運用到講課中,就是借助詩詞、名言、寓言故事、事例、漫畫、圖示、時事新聞等或借助于多媒體手段,把生活中一些具體事例通過簡單明了的例證方法展示給學生,從而把一些抽象的哲學原理簡明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加深對哲學原理的認識和理解,再引導學生自覺將原理、方法論運用到人生發(fā)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哲學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在哲學原理的講授中,可根據(jù)原理的難易情況,采用先講解,后例證,或先例證,后講解的方法,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法,目的都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知識傳授和思維訓練的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例證法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可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

    1.1結合學生職業(yè)規(guī)范運用例證教學法,加強對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主動性差,少數(shù)學生甚至厭學,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情商也差。職校生入學時,年齡基本都在十六七歲,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教學過程中,將例證法和學生的專業(yè)相結合,以職業(yè)規(guī)范要求為例融入到教學之中,既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范有新的認識,達到德育教育的要求,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和方法論,將枯燥的哲學變得生動、活潑。

    如在講到“普遍聯(lián)系與人際和諧”時,結合實際工作中處理的學生打架、吵架實例,讓學生分析這些現(xiàn)象給其他同學來帶的影響,引申到學生所學護理專業(yè),思考在醫(yī)院實習或工作的醫(y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維系,如何樹立自己的職業(yè)形象,然后教師再講述哲學中聯(lián)系的原理、方法論要求學生應該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快樂人生。

    1.2結合時事政治運用例證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由于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加之學校條件局限,即使有學生有條件用手機上網(wǎng),也只是關注一些娛樂小報和QQ聊天,學生不會主動去關注身邊的新聞、國家大事。故在《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中,可適當引用時事新聞來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哲學理論的同時,也可了解學習時事政治,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1.3結合多媒體展示、寓言故事、笑話、漫畫、名人名言及事跡等各種形式運用例證法

    結合多媒體展示、寓言故事、笑話、漫畫、名人名言及事跡等各種形式運用例證法,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達到教學目的.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達到某種目的一種內(nèi)部動力。學生的興趣是喚起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中國古代哲學家顧炎武說過:“非器則道無所寓”。哲學所講的抽象的“道”,如果離開了得以存在的載體,即各種各樣、形形的具體事物,就會“無所寓”,就是純抽象的、無意義的,也就不會使人感興趣,不被人理解。而教師如果借助各種“器”進行例證教學,上升到“道”,即從具體到抽象,則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認識是在行動當中不斷地得到驗證,不可能一次成功,具有反復性。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成敗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只要勇于實踐,堅持知行統(tǒng)一,必將獲得成功?!笨衫枚嗝襟w播放劉歡的歌曲《從頭再來》;通過“天堂和地獄的區(qū)別”寓言故事告訴學生“正確處理利己和利他的關系”;通過“聰明的理發(fā)師和禿頭顧客”的笑話,講解“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對提高人生發(fā)展能力有重要作用,如何培養(yǎng)合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你敢剪嗎?”漫畫講解“矛盾的兩個屬性統(tǒng)一性和對立性,如何正確認識人生中的矛盾”;運用流沙河和袁隆平等名人名言講“理想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講“肯德基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成功”的事跡告訴學生“實現(xiàn)理想要有堅強的意志”。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例證法外,還可以有許多其他形式將例證法運用到哲學教學中去,達到教學目的,實現(xiàn)德育目標。但在使用例證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2使用例證法應注意幾點:

    2.1舉例應貼近學生生活

    哲學課程的原理性較強,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肯定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教學中,例證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哲學課堂不再那么沉悶、枯燥,也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例證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到陌生、遙遠,那就不能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例證內(nèi)容一定要貼近生活,這樣,教師的例證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如講到“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一切事物都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時,例舉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關注熱點。淘寶網(wǎng)站的經(jīng)營策略的發(fā)展變化,由原來在淘寶網(wǎng)上免費開店到現(xiàn)在收15萬元的保證金的調(diào)整,分析其中的利于弊,貼近90后學生的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討論并在其中理解事物處于一切發(fā)展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

    2.2舉例應符合學生理解能力

    例證不宜過于復雜,難度也不宜太大,否則學生理解不了,也就不會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例如在“正確對待失敗和成功的態(tài)度”這一問題上,舉例蒲松齡正是在多次落第后才寫出了《聊齋志異》時,漢族學生都能理解其中失敗與成功之間相互轉(zhuǎn)換的關系,但其中有部分少數(shù)民族同學就不懂“落第”是什么意思,這時,還需要特別解釋該詞。故使用例證法時要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否則就是白費力氣。

    2.3舉例應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教學中的例證教學法在選擇例子時,應把許多抽象的哲學原理簡明化、形象化,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如講到“內(nèi)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時講到“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例子,課后,仍然有學生拿此例與同學開玩笑,能夠正確運用內(nèi)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第2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 知識建構; 高水平知識建構; 影響因素; 虛擬學習社區(qū)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依托Internet構建的虛擬學習社區(qū)因為具有開放、便捷的優(yōu)勢而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和學生所采用。

    作者對有關虛擬學習社區(qū)的研究進行文獻綜述后發(fā)現(xiàn),目前虛擬學習社區(qū)的使用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虛擬學習社區(qū)的整體知識建構水平不高。知識建構水平是衡量虛擬學習社區(qū)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指標。調(diào)查研究顯示,目前大多數(shù)虛擬學習社區(qū)的整體知識建構水平仍停留在知識共享的階段,觀點協(xié)商、新知識的檢驗和應用等高水平知識建構很少。

    本文將從學習者的個性特征角度出發(fā),以古納瓦德納(Gunawardena,M.)的知識建構過程模型為編碼依據(jù),采用內(nèi)容分析和問卷調(diào)查相結合的方式,研究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建構的影響因素。

    古納瓦德納將學習者的知識建構過程分為五個基本階段:[1]第一階段,學員相互分享各種信息、觀點,針對討論的主題進行描述;第二階段,學員發(fā)現(xiàn)和分析在各種思想、概念或者描述中不一致的地方,深化對問題的認識;第三階段,學員通過意義協(xié)商,進行知識的群體建構;第四階段,學員對新建構的觀點進行檢驗和修改;第五階段,學習者達成一致,應用新建構的知識。

    斯卡德瑪利亞(Scardamalia,M.)認為,知識建構可以分為淺建構和深建構兩種形式。[2]所謂淺建構,是指學生在參與任務和活動的過程中,只是淺顯地描述并共享他們的觀點。所謂深建構,是指社區(qū)成員在社區(qū)中通過激烈的交流協(xié)商達成一致,從而拓展認知圖式的范圍和深度,如鑒別問題、意義辨析、觀點協(xié)商、共享知識等。

    在斯卡德瑪利亞“淺建構”和“深建構”的意義上來理解古納瓦德納的五階段知識建構模型,本文認為與“淺建構”對應的是古納瓦德納知識建構過程模型中的前兩個階段,與“深建構”對應的是古納瓦德納知識建構過程模型中的后三個階段。所以,本研究將古納瓦德納的知識建構過程模型中后三個階段視為高水平知識建構,即將后三個階段的帖子視為高水平帖。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內(nèi)容

    本文以基于Moodle的虛擬學習社區(qū)——山西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為基礎,從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成就歸因方式和學習風格等四個方面來研究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對其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建構水平的影響。具體研究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

    1. 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學習者的整體知識建構水平

    以古納瓦德納的知識建構過程模型為依據(jù),對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討論區(qū)、詞匯表中的帖子進行分揀,分別統(tǒng)計每個學習者知識建構各個階段的帖子數(shù)量、總帖數(shù)和高水平帖所占比率,并統(tǒng)計知識建構過程模型中各個階段的總帖數(shù)、所占比例、高水平帖總數(shù)及高水平帖所占比例。

    2. 學習者個性特征與其知識建構水平的相關性

    將學習者個性特征的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與其發(fā)帖總數(shù)、高水平帖所占比率作相關性分析。分別分析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學習風格、歸因方式的各維度與學習者的發(fā)帖總數(shù)、高水平帖所占比率之間的相關性。

    (二)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中有1名任課教師,2名助學者,41名學生(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0902班全體)。因此,共有44人參與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學習。

    任課教師和助學者因為要協(xié)調(diào)和引導學生,并即時為學生答疑,很多時候是任務所趨而不是出自本能,在涉及學習者個性特征的研究中應將他們?nèi)齻€排除在外,所以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是41名學生在平臺討論區(qū)和詞匯表中的帖子。

    本研究中采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心理學家拉爾夫·施瓦澤(Ralf Schwarzer)教授[3]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來測量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強度。采用西南大學黃希庭教授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動機量表”[4]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進行測量。采用馮·拜爾(Von Baeyer)[5]等編制的“多維度—多歸因量表(MMCS)”測量學習者的成就歸因方式。采用所羅門(Barbara A. Solomon)[6]編制的“學習風格量表”對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行測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法研究知識建構的研究現(xiàn)狀及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建構過程的相關知識;使用問卷調(diào)查法收集學習者的個性特征信息;以古納瓦德納的知識建構過程模型為依據(jù),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對41名學生在討論區(qū)和詞匯表中的帖子進行編碼;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編碼結果和問卷調(diào)查結果作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一)每個學習者知識建構各階段的發(fā)帖情況

    (二)虛擬學習社區(qū)總體知識建構水平

    (三)學習者的個性特征與知識建構

    1. 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者知識建構的相關性

    這是因為,如果學習者對自己做某件事的“效能”期望比較高,就會產(chǎn)生很強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很努力地去做好這件事。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習者確信自己能夠很好地應用平臺,確信對某個討論話題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于是他會在討論區(qū)中勇敢地發(fā)帖陳述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進行激烈的爭辯直至達成一致意見。

    2. 學習動機與學習者知識建構的相關性

    這一研究結果很容易理解,因為總體而言,學習動機越強,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就越高,從而學習效果越好,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就越高。

    求知進取屬于認知內(nèi)驅(qū)力,是內(nèi)部動機,源于學習者的興趣、好奇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求知進取動機強的學習者為了滿足自己求知的欲望,會頻繁主動地在討論區(qū)中發(fā)帖,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觀點協(xié)商、檢驗并應用新知識。

    社會取向和個人成就屬于自我提高內(nèi)驅(qū)力,是外部動機,源于學習者通過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謀求作出貢獻和贏得尊重的需要。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社會取向和個人成就動機強的學習者為了獲得更多的“貢獻者紅星”、出現(xiàn)在“積極用戶”列表中或是為了獲得更高的人氣值、被同學們尊重,會在討論區(qū)和詞匯表中頻繁發(fā)帖和貢獻資源、與同學們交流討論、爭奪話語權,因而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

    小群體取向?qū)鴮W習者交往的需要。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小群體取向動機強的學習者通過主動發(fā)帖、主動關注他人來獲得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交往小團體。在這個過程當中,小群體取向動機強的學習者獲得了更多的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因此,建構新知識的可能性會更大。

    物質(zhì)追求對應著學習者的生理需求,害怕失敗對應著學習者的安全需要。這兩個維度的動機與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不相關??赡苁且驗?,一方面,虛擬學習社區(qū)與學習者的生理需求無關;另一方面,虛擬學習社區(qū)非面對面的、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了學習者的安全需要。

    3. 歸因方式與學習者知識建構的相關性

    這是因為努力歸因?qū)儆趦?nèi)部可控因素,如果學習者將失敗歸因于自己不夠努力,就說明該學習者認為付出與收獲成正比。那么為了取得成功,他總是會很努力地工作、學習。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努力歸因強的學習者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熟悉平臺、瀏覽同學的帖子、分析對比帖子中體現(xiàn)的不同觀點、參與話題的深入討論,因而會獲得更多信息,對問題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入。

    情境和運氣屬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如果學習者將失敗歸因于自己的運氣不好或教師評判標準、試題難易程度、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等情境因素,那么該學習者就會怨天尤人、抱怨教師對自己不公,只會找一些無關緊要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不會客觀地看待自己。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情境和運氣歸因強的學習者會以不熟悉平臺、教師不喜歡我、教師從來不關注我等為由拒絕學習、很少參與平臺討論,或者認為考查課考試時會很簡單而滋生僥幸心理,不認真對待學習,因而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不活躍,知識建構水平也不高。

    能力屬于內(nèi)部不可控因素,如果學習者將失敗歸因于自己不夠聰明,那么該學習者可能會因此而喪失自信、自暴自棄,因為聰明與否是自己無力控制和改變的。這樣說來,應該是成功的能力歸因強的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失敗的能力歸因強的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比較低。但數(shù)理統(tǒng)計結果顯示,能力歸因與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不相關。這可以解釋為,虛擬學習社區(qū)是一個對信息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的學習環(huán)境,部分將成功歸因于自己能力強的學習者可能本身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比較差,而本研究收集數(shù)據(jù)的時間只有11周,這部分學習者因為在短時間內(nèi)沒有適應平臺學習而導致知識建構水平比較低。同時,虛擬學習社區(qū)又因其豐富的資源和多樣的活動而吸引學習者,部分將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差的學習者可能因為對平臺內(nèi)容感興趣而參與度比較高,知識建構水平也比較高。

    4. 學習風格與學習者知識建構的相關性

    這是因為,碰到新問題時,活躍型學習者通常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把自己的觀點解釋給別人聽或首先去嘗試應用新知識、新方法,而沉思型學習者則傾向于首先獨立思考。即活躍型學習者喜歡合作學習,而沉思型學習者更傾向于獨立學習。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喜歡合作學習的活躍型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平臺討論、分享知識、建構新知識,而喜歡獨立學習的沉思型學習者往往會因為沒有及時發(fā)言而不能與同學們形成深度交流。

    感悟型學習者喜歡學習事實性材料,對細節(jié)比較有耐心,比較擅長記憶事實和做一些現(xiàn)成的工作,不喜歡復雜情況和突況;直覺型學習者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強,善于發(fā)現(xiàn)某種可能性和事物間的關系,喜歡革新,不喜歡重復,工作效率更高,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在虛擬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需要有很好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平臺,敏銳地發(fā)現(xiàn)平臺中的各種更新,發(fā)現(xiàn)帖子之間的聯(lián)系;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在討論中引導話題不斷深入下去,建構新知識。

    視覺型學習者擅長記住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如圖片、表格、流程圖、影片和演示文稿中的內(nèi)容,而言語型學習者往往更擅長于從文字內(nèi)容和口頭解釋中獲取信息。按照慣常思維,言語型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應該高一些,因為討論區(qū)的帖子多是文字性內(nèi)容。但數(shù)理統(tǒng)計結果顯示,視覺型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這一結果可以解釋為,虛擬學習社區(qū)中,討論區(qū)的帖子是嵌套顯示的,形成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另外,本研究的實驗課程中實踐課部分涉及的內(nèi)容以軟件操作居多,教師有限的講解也都是以演示為主;最后,平臺中所有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都是以圖形界面顯示的。

    序列型學習者習慣線性思維,喜歡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清楚;而綜合型學習者卻能夠吸收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隨意材料,然后將它們組合起來得到事物的整體,但他們對細節(jié)可能很模糊。即綜合型學習者更善于把握整體,能更快地解決復雜問題;而序列型學習者卻時刻很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序列型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每個討論區(qū)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序列展開的,是一個大家共同協(xié)商、按部就班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太大的跳躍。

    四、結論與建議

    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其知識建構水平具有相關性。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比較活躍,知識建構水平也比較高。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其知識建構水平具有相關性。學習動機強度大的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比較活躍,知識建構水平也比較高。學習的求知進取、社會取向、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等四個維度的動機強的學習者,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物質(zhì)追求和害怕失敗兩個維度的動機與知識建構水平不相關。

    學習者的成就歸因方式與其知識建構水平具有相關性。努力歸因傾向強的學習者,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情境和運氣歸因傾向強的學習者,知識建構水平比較低;能力歸因與知識建構水平不相關。

    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其知識建構水平具有相關性。活躍型、直覺型、視覺型和序列型學習風格的學習者知識建構水平比較高。

    根據(jù)實證研究結果,對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如何提高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1. 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影響學習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自身行為的成敗經(jīng)驗和替代經(jīng)驗,所以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教師一方面應當盡可能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獲得最多的成功經(jīng)驗,如可以設置難度適當?shù)娜蝿帐箤W習者體驗成功的快樂,還可以開啟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有話可說的話題使每個學習者都能夠爭取自己的話語權而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應當樹立“榜樣”,使學習者通過瀏覽榜樣的高水平帖和欣賞其優(yōu)秀作業(yè)而對自己產(chǎn)生同樣的效能期望。

    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教師應當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提出一些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有意義的討論話題,并組織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習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外部動機,教師應當參與到平臺的討論學習當中,以回帖的形式給學生及時的反饋,并以口頭形式或以平臺激勵機制的形式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提出表揚,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提出委婉的批評。

    3. 調(diào)整學生的歸因方式

    因為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學習者的情緒、態(tài)度及學習堅持性,而努力歸因不會弱化學習者下一步行動的動機。所以,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應該讓學生意識到成功多半靠的是努力付出,運氣或其他情境因素的影響很小。如在作業(yè)反饋或回帖中肯定學習者對作業(yè)的認真態(tài)度,表揚廣泛瀏覽帖子和高水平貼的學習者,婉轉(zhuǎn)地批評發(fā)帖只重數(shù)量不重質(zhì)量的學習者以及對作業(yè)持敷衍態(tài)度的學習者。

    4. 關注不同風格的學習者

    由于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偏好,教師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組織教學時應當關注到不同風格的學習者。如言語型學習者可能很難適應以圖形界面顯示的虛擬學習社區(qū),那么教師應當在平臺上提供一個詳盡的、文字性的“平臺使用指南”,幫助言語型學習者盡快熟悉平臺。再如,沉思型學習者傾向于獨立思考,不喜歡合作學習,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可能比較安靜,沒有自己的交往小團體。那么教師要多鼓勵和引導這樣的學習者,使其愿意在平臺上和大家共同分享知識、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建構知識。

    [參考文獻]

    [1] Gunawardena,C.N.,Lowe,C.A. & Anderson,T..Analysis of A Global Onlin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in Online Environments Deba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action Analysis Model for Examining 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n Computer Conferenc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1997,17(4):397~431.

    [2] Scardamalia,M.,& Bereiter,C.(1994).Computer Support for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ies[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3(3):265~283.

    [3] Schwarzer,R..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Psychometric Scales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M].Berlin,Germany:Freie Universitat Berlin.1993.

    [4] 卿華.上海市體育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36~37.

    [5] Lefcourt,Herbert M.;Von Baeyer,Carl L.;Ware,Edward E.;Cox,Dianne J..The Multidimensional-Multiattributional Causality Scale:The Development of A Goal Specific of Control Scale[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Vol 11(4),Oct 1979,286~304.

    [6] Soloman,B.A.&Felder,F(xiàn).M.(1991).Index of Learning Styles[DB/OL].ncsu.edu/effective_teaching/ILSdir/ILA-a.htm.

    [7] 田秋艷.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建構的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12~19.

    [8] 甘永成.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和集體智慧發(fā)展——知識管理與e-Learning結合的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228~325.

    第3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 回族 血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393-02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以冠狀動脈(CA)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為基本病理生理學特點,以急性心肌缺血為共同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心絞痛(UAP)、無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心病已明確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及吸煙等[1,2],其中血脂代謝紊亂與冠心病關系密切,它不僅與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相關,而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了174例ACS住院患者,按照患者民族分為回族組和漢族組,比較兩組間血脂代謝的差異,旨在探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回族 ACS患者血脂代謝異常與本病的相關性,為本地區(qū)回族CHD二級預防提供理論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入選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ACS住院患者174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16例(66.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1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16.1%)。分為A組(回族ACS組)和B組(漢族ACS組),其中A組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齡47~76歲(平均60.69 ± 10.51歲)。B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齡45~73歲(平均58.83 ± 11.05歲)。兩組間年齡、性別等均無差異,住院之前3個月未接受過調(diào)脂治療。

    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標準按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HA)制定的標準[3]。所有患者均有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心前區(qū)疼痛,經(jīng)心電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T,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除外既往合并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疾病、嚴重肝腎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測定血清總膽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 A1(Apo A1)、載脂蛋白 B (Apo B)。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1)A組(回族ACS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載脂蛋白B(Apo B)水平明顯高于B組(漢族ACS組),P<0.05。

    (2)血清總膽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 A1(Apo A1)、水平兩組間無差異,P>0.05。(結果見表1)

    表1兩組血脂結果統(tǒng)計分析

    3 討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動脈粥樣硬化(AS)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嚴重、最危急的表現(xiàn),許多研究均已證實: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遺傳史、吸煙等是普通人群冠心病發(fā)病主要危險因素。本文重點探討了回族患者中血脂代謝異常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的影響程度與漢族有何異同,以便進行針對性防治。

    寧夏回族是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 有史以來一直實行較嚴格的同民族內(nèi)的婚姻制度,回漢民族間存在不同的遺傳背景。在飲食結構和習慣上與漢族人群有著明顯的差異,回族有禁食豬肉,禁止飲酒,不提倡吸煙等風俗習慣。流行病學研究也發(fā)現(xiàn)[4],回族在某些慢性代謝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方面明顯高于漢族。

    目前臨床測定的血脂都是與載脂蛋白結合的脂質(zhì),常測定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各種脂蛋白顆粒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強弱不同,高TG血癥在多個層面上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高TG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在于TG主要存在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及中間密度脂蛋白(IDC)中,小而密的LDL水平升高,因其顆粒小而密,更容易進入動脈內(nèi)膜下層氧化,可迅速被血中單核細胞衍變的巨噬細胞吞噬后成為泡沫細胞。泡沫細胞聚集為脂肪紋,細胞破裂釋放出大量膽固醇,成為粥樣斑塊脂質(zhì)核心的主要成分。同時,氧化的LDL-C不易被LDL受體識別,影響其清除;氧化的LDL-C可造成血管壁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進而導致大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因此LDL-C和TG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幾個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表明,降低LDL-C對冠心病事件和總死亡率有顯著的影響。有人在1997年分析,他汀類藥物使LDL-C下降30%,使非致死性冠心病下降33%,使腦卒中下降29%,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8%、總死亡率下降22%。這些試驗充分證明了降低LDL-C對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5]。在本研究中,A組LDL-C水平高于B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血脂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血清總膽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降低均使冠心病的患病風險增加。但脂代謝紊亂以及各種脂質(zhì)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種族的人群中具有較大差異[6],在不同類型的CHD其致病風險的強度也不一致[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回族ACS組TG水平高于漢族組(P<0.05),而HDL-C與漢族組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回族ACS組患者Apo B水平明顯高于CHD組患者,但是回族ACS組患者Apo A1水平與漢族ACS組患者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提示不同民族之間的血脂水平的變化對ACS的發(fā)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提示,血脂水平的變化是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與其他CHD危險因素間有著復雜的代謝聯(lián)系[8]。因此,脂代謝紊亂作為CHD的危險因素,在不同種族間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CHD患者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對于早期確定高危人群至關重要,要有效控制CHD死亡率,就必須針對主要危險因素進行綜合防治。綜上所述,對于回族高危人群,為減少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冠心病的發(fā)生,除了積極預防和治療常見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外,更應注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

    參考文獻

    [1] Watkins LO. Epidemiology and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Clin Cardiol, 2004, 27(suppl): 26.

    [2] Wilson WF. Assessing coronory heart disease risk with traditional and novel risk factors [J]. Clin Cardiol, 2004, 27(suppl): 711.

    [3]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American 10 lla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r practice guidenlines [J].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 970-1062.

    [4] 李金, 梁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回族人群血脂水平調(diào)查 [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 34(10): 939-940.

    [5] 徐成斌. 調(diào)脂治療防治冠心病重點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3, 31(5): 398-400.

    [6] Babusik P, Duris I. Comparison of obe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ome metabolic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Arabs and South Asians in Kuwait [J]. Med Princ Pract. 2010, 19(4): 275-280.

    第4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一、哲學思想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同時它也是建立其它學科的重要基礎,只有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學工作是大學生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困難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學是最難研究和理解的原因如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學是有關工作本質(zhì)性的知識,要求我們一定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眾多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具有理論規(guī)范性的內(nèi)容,并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理論提升和概括,這就是哲學思想中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一個發(fā)展過程。其次,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又是具有體系性的,其中各個不同的原理之間要有嚴謹而密切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困難重重,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學體系的建構應用哲學思想是最好的途徑和方法,也就是說哲學思想的應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得以合理建構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哲學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建構具有重要作用,這一巨大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想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這個關于大學生政治教育的大廈,必須要保證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這些基本的磚石的合理性。這一過程的完成必須要對哲學思想進行恰當?shù)膽茫绕涫钦軐W分析法的應用特別是西方哲學中的邏輯分析和概念語義分析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分析和形成是很有好處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學相關觀點的概括和精煉也需要哲學思想的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學觀點的得到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的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是對概念的不斷提煉和概括的過程,這一過程哲學思想是必須要用的,因為哲學思想可以透過簡單的外表看到內(nèi)部的復雜性,幫助觀點的形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學相關體系的建構和對體系的反思和調(diào)整離不開哲學思想。因為哲學思想可以幫助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學科性質(zhì)和特點,具有統(tǒng)攬全局的整體性眼光和建構體系的嚴謹?shù)倪壿嬓浴?/p>

    二、恰當應用哲學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學在20多年的發(fā)展和建設過程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哲學思想的恰當應用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工作和學科的建設中對哲學思想的應用有時候不是特別到位和準確,也就是說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對哲學思想應用的不足或者應用過度的情況,無論出現(xiàn)哪種情況都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科的建構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和影響。

    在思想政治教育學這一學科領域當中有許多的相似和相近的概念,對于這些概念的區(qū)分要利用哲學思想較大的辨別能力,否則思想政治教育學對相關的學理的分析和辨別就做的不夠清楚了,就會產(chǎn)生概念混亂的現(xiàn)象。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這些相近概念它們各自的含義都是什么,如果不利用哲學思想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進行研究,就會產(chǎn)生這些住概念的模糊不清。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相關的原理進行建構和討論中也必須要對哲學思想進行恰當?shù)膽茫缯軐W思想有一個論斷就是: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論題來源問題,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論題不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當中提取出來進行研究得來的,而是把哲學中有關的原理和體系生搬硬套過來,再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論題來出現(xiàn)的,這種論題的來源方式?jīng)]有實踐性和先驗性。這種論題脫離了實踐,是從概念到概念,而不是從實踐到概念,這樣容易使這些原理在哲學的相關原理中兜圈子,無法發(fā)揮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成了純粹的經(jīng)院哲學。換句話說就是哲學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不起當應用,除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發(fā)展還會使人們產(chǎn)生對哲學思想的誤會,從而也不利于哲學思想的發(fā)展。

    三、哲學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結合

    第5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哲學范式;人學范式;社會價值認同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是一個哲學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社會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做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存在,在于它能夠滿足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價值意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探討,學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見解,深化了對其本質(zhì)的認識,但沒有形成統(tǒng)一界定。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人的活動的現(xiàn)象,在社會共同體中,個人與集體活動中的辯證關系也需要一種全面的辯證的視角去解釋。社會哲學是一種對于社會生活現(xiàn)實的總體性把握[1],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需要社會哲學范式這一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chǎn)生和需要的必然性與普遍性問題反思,這與認為“社會哲學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diào)把社會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發(fā)點和歸宿”[2]的觀點不同?;谏鐣軐W思維方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在生活實踐中如何體現(xiàn)的,在社會關系中把握,才能正確體現(xiàn)其本質(zhì)。

    1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研究現(xiàn)狀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普遍性的客觀存在,在不同時代和國家表現(xiàn)為不同的樣態(tài)。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研究,許多學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界定是從一定統(tǒng)治階級、階級意識形態(tài)來界定的,“意識形態(tài)性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是階級性或意識形態(tài)性,它規(guī)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質(zhì)和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屬性”[3]。意識形態(tài)性的核心是政治性和階級性,是指的是觀念上層的建筑,是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觀念,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大眾的,是文化自覺的體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文化需要同生產(chǎn)力之間的矛盾,需要在社會關系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識形態(tài)說發(fā)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階級意識功能傳播,在這一社會關系中顯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源于社會系統(tǒng)中的政治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定,實質(zhì)是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滲透”[4]。政治是對公共事務的安排和治理,它自始至終都有公共性的向度[5]。政治性只是人的群體歸屬需要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在原始人群內(nèi)實際上是存在著為大家都認可的行為標準和活動準則,也就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發(fā)展階段,體現(xiàn)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從根本上看,在階級蒙昧時期,在社會思想領域中不存在著思想體系的明顯分化,政治社會中只存在著一套較為完備的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的思想體系。道德是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政治是一個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強制,是統(tǒng)治階級的價值觀,即政治同化了道德和宗教,因此,政治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做概括是不能覆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范圍和全部現(xiàn)象,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被需要的體現(xiàn),無法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主體間性活動,在現(xiàn)實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一個前提性承諾,具有確定的價值取向和導向的,盡管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及其不同人群、各個階層和學者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的認識和理解不同,然而對于其歷史正當性、社會價值取向和作為人類需要的一項活動是共通的。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存在相同的現(xiàn)象,即能夠用一種關注社會活動的方法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根本上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

    2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究

    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準確把握應該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發(fā)生去追問其為何存在?;谶@樣的路徑去尋求它的本質(zhì),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作為人的一項活動,發(fā)端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思想活動。簡單的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是原始社會人進行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群居生活,伴隨著意識、情感、規(guī)則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濟把這種原始形態(tài)的德性稱之為“生活式的德育”,盡管這種生活式德育及其原始,但它已經(jīng)歷史性地“承擔著社會生產(chǎn)性和生活性”,“維護社會公共生產(chǎn)和生活”,傳遞和馴化人的德性職能。[6]基于這樣的生活式德育所形成的習慣,維護著人際平等與聚集,保證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在群內(nèi)存在大家較為認同的活動準則和行為標準,體現(xiàn)在集體狩獵和采集活動當中,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人與人之間關系而結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原始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集體的、公共的、社會性的活動,也還沒有從其他的社會活動中獨立出來,在社會思想領域表現(xiàn)為對某種神秘力量的一致崇拜和信仰[7]。人與人的這種緊密的聯(lián)系結成的這種自然共同體當中,表現(xiàn)的是對氏族部落認同的原始宗教式的精神控制,是群體性的。階級社會的出現(xiàn),伴隨著階級控制和階級教育活動的出現(xiàn)。不管在奴隸社會還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在社會思想領域不存在著思想體系的明顯分化,政治社會中只存在著一套較為完備的具有明顯政治傾向性的思想體系。例如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儒學受到統(tǒng)治者的青睞并得到一定發(fā)展,在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轉(zhuǎn)向政治教化。中世紀時期宗教利用教義將人們的思想觀念禁錮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當中,為階級統(tǒng)治服務。這一時期主要是對“主人”所代表的國家和社會認同的那一系列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規(guī)訓和教化。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資產(chǎn)階級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宣稱教育是為了對公民進行智、體、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培養(yǎng)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在教育實踐中大肆宣傳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不僅對資產(chǎn)階級進行階級意識的教育,并且在公民教育中體現(xiàn)了一種公民身份和國家認同教育理念。社會存在著兩大對立的政治思想理論體系,即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各自從本階級的立場出發(fā)建構的各自思想體系。在社會主義社會時期,社會思想理論界存在著多元的以理性個體的角度出發(fā),而非從階級出發(fā)的論證和闡發(fā)為社會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所應實施的方案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xiàn)是以培養(yǎng)民眾對國家(國族)和社會自覺認同的理性精神為主旨的教育和引導。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在不斷的自我實現(xiàn)、解放,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根據(jù)以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質(zhì)有了一個基本指向,資產(chǎn)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示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生活需要。實踐性和目的性是人類存在的價值指向,社會哲學反觀人的生活總體。

    3用社會哲學范式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再思考

    社會哲學在我國80年代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尤其是南開大學哲學系對社會哲學的研究。王南湜教授提出讓定義適合于生活,用生活中已有的領會去修正定義,修正理論。基于這樣的方法,王南湜教授給社會哲學的定義是一種對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的總體性把握[8]。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從其發(fā)展歷程看出,對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象的目的性和實踐性理解和把握需要社會哲學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來把握,因此,社會哲學范式則指的是以社會哲學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象給予總體把握或反思,在這種思維框架下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重新做思考。本質(zhì)不是變化的,是最普遍、最穩(wěn)定的根本性質(zhì)。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也是各個階段體現(xiàn)最為普遍、穩(wěn)定的最根本性質(zhì)。基于這一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探討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發(fā)生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目的性和實踐性體現(xiàn)出發(fā)。3.1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項實踐活動,其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在實踐中完成的。首先,從其出發(fā)點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進行。社會哲學是以一種總觀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生活,那么生活是人的社會活動的體現(xiàn)。從人的思想實際出發(fā),對具體的人開展教育,分析人的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嬗變等,而這些是無法離開人的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其次,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們形成好的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而這種思想政治素質(zhì)則是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成。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人,是一個在不斷創(chuàng)造活動中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涉人這一本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內(nèi)在契合,才能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xiàn)也須在實踐中去檢驗。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有沒有預期效果,只能在社會實踐中來檢驗是否有效。[10]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在不斷發(fā)展。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相應的關照這一點。通過交往,圈中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對成員生活產(chǎn)生影響,不管是顯性的影響還是隱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人獲得自身的完整性和全面發(fā)展性。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目的性。3.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教育相區(qū)別的一個方面。人的存在是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tǒng)一,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可避免的與其他個人或群體有一定的關系,而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11]。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在這種社會關系中,人需要得到認同,也需要去認同群體其他成員。在認同確證的過程中,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影響和相互教育。但是,在這種社會圈中不一定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些群體思想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甚至有消極影響。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行為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和自發(fā)性,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相伴隨。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專門人員、組織有計劃地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教育,體現(xiàn)一定階級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與其他社會活動的目的是不同的,它根據(jù)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力、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狀況,根據(jù)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要求而預設的。在關照這一特殊要求的同時,人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人的主體選擇,把人在發(fā)展中符合社會目標的思想政治強化、形成理想信念,使之與社會發(fā)展方向保持一致,使人與社會在互動中發(fā)展。3.3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立足于現(xiàn)實,而且關照未來。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有針對性的解決人們現(xiàn)實思想問題、實際問題,而且把人的思想長處、積極方面引導,并且發(fā)揮預防作用。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的思想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價值觀是關于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tài)度的基本觀點,是關于現(xiàn)實的人對全部生活實踐所產(chǎn)生的意義的一種評價、判斷和取舍標準的思想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只包含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教育,還是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美學價值觀等教育?!皟r值觀教育對人們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將其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自覺要求。價值觀教育是一個規(guī)范性層面上的教育,它不可避免地將特定社會的價值觀體系滲透到教育過程中,以此促使人們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保?3]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在調(diào)和社會價值體系與個體價值觀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在實踐中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需要,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發(fā)展進行價值體系引導。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社會價值觀教育,它是一定階級、政黨或集團用社會價值觀體系對社會成員施加一定影響,促使社會成員形成符合社會價值體系要求的個體價值觀的實踐活動。

    作者:張應梅 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南湜.社會哲學[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

    [2]陶磊,黃明理.人學范式還是社會哲學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反思[M].探索,2011(6).

    [3]石書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規(guī)定及其把握[J].與現(xiàn)實,2009(1).

    [4]孫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本質(zhì)[J].南京社會科學,2006(3).

    [5]葉方興.政治性?抑或意識形態(tài)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的理論辨明[J].思想政治工作論壇,2010(10).

    [6]黃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3.

    [7]武東生,徐曼,余一凡,張長虹,鄭宏穎,安祥仁.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12,(12-13).

    第6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哲學視角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說過:“任何時代、任何民族,哲學都始終居于核心地位,是文明的活的靈魂。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是各種文化形態(tài)生長的土壤,是其根基所在?!蔽幕木?,教育的精神最根本地體現(xiàn)在其哲學理論之中。從文化視角研究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哲學理論基礎。

    (一)思政教育具有文化特性人是文化的動物。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表明了人既是實踐的人又是文化的人。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是因為人在本質(zhì)上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都是人,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獲得知識,形成意識,從而從一個生物人變?yōu)橐粋€文化人?!敖逃且环N文化”。教育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文化教化人的過程,也就是創(chuàng)造人自身的過程。從文化的視角審視和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有著緊密的必然聯(lián)系,剖析這種聯(lián)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蘊得到彰顯,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背離的狹隘,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抽象,具有更多的文化感染力,充滿著新的活力。

    (二)文化具有思政教育功能人的一切文化生活,在一定意義下都可為道德生活的內(nèi)容。文化是思想的載體,以精神、觀念等因素塑造人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實質(zhì)上是文化執(zhí)行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體現(xiàn)了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耦合性。從文化哲學的高度來探究具有文化特質(zh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味著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闡釋。這讓我們認識到,“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思想性”,文化在多層次上承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在價值上主導著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化關懷。

    二、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哲學思考的現(xiàn)實意義

    正視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面對新時期、新環(huán)境、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眾多挑戰(zhàn)。諸多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文化危機”,譬如大學理念的缺失,大學精神的落寞,大學責任的弱化等。高校文化日益衰落,其重要原因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少,文化哲學底蘊低。因此,從文化哲學層面解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研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豐富思政教育的文化哲學底蘊,就成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經(jīng)之路。

    (一)文化哲學引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地域民族,總是以文字語言、創(chuàng)作藝術、倫理道德、法律制度、社會習俗等文化形式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取向。譬如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哲學意蘊就有很大不同??傮w而言,西方文化哲學強調(diào)人的獨立精神和進取精神。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體系中,則提倡“天人合一”,人與萬物的和諧共處,忽略人的獨立性和競爭性,重視培養(yǎng)人的群體意識與奉獻意識等;另一方面,高校大學生三觀的形成還與人所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識水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密切關系。一般而言,人們的價值觀念在大學期間會基本定型,中學期間形成的三觀,通過大學的思想政治與文化教育,會作出適當?shù)恼{(diào)整,最終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價值觀念體系。

    (二)文化哲學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與實踐能力人是文化的動物,人類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文化。文化哲學作為一種理論,對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由于各自成長歷程中的文化教育環(huán)境不同,高校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存在差異。不同的文化熏陶,導致學生行為模式的不同,也必然意味著學生間實踐能力的高低不同。正如文化哲學理論總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表現(xiàn)出來,高校大學生的言談舉止、實踐能力也深深地受到高校思政文化哲學教育的影響。提高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才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之在。

    三、推進文化哲學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徑

    從根本上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教育、啟迪、培養(yǎng)、塑造大學生的系統(tǒng)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本質(zhì)上就是以文化為媒介與載體,通過文化的教育功能來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現(xiàn)如今,面對著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內(nèi)涵衰落的危機與挑戰(zhàn),我們必須要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建設,從文化哲學層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一)高度重視高校文化環(huán)境建設要加強和改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要加強對文化的探究與引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文化環(huán)境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但同時它又反過來影響著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很看重文化氛圍的營造,注重文化熏陶的作用。要建設良好的高校文化環(huán)境,我們一是要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引導大學生多去圖書館閱讀一些經(jīng)典書籍,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管理控制好學校主要的文化場所;二是要堅決抵制一些不良文化的入侵,面對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價值,我們要根據(jù)理性判斷,創(chuàng)造進步、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建設整潔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歸屬感與榮譽感;三是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高校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考慮到大學生的文化接受傾向,指引大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我們要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促進大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文化環(huán)境。

    第7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法學思維;培養(yǎng)方法

    一、法律思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學科中法學思維

    法律思維。從廣義上來講,法律思維是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法律思維主體包括法律職業(yè)從業(yè)者,如法官、檢察官、執(zhí)法人員、律師等,以及法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運用法律時的思維,也應屬于法律思維范疇。

    哲學是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的理論基礎。首先,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論基礎。哲學是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性理論反映,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質(zhì),論證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揭示人與世界的復雜多樣關系。對人的本質(zhì)、人生價值、人生目的、人生意義等至關重要的人生問題予以審視、反思和預見,為人們的思想意識奠定理論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哲學為支撐,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理想世界。

    法律思維蘊含規(guī)則性、程序性、平衡性、基準性的特有知識、價值和方法。相對于其他思維形式,哲學思維顯現(xiàn)出豐富的抽象性、深邃的獨特性、清晰的縝密的整體性和內(nèi)在的邏輯的系統(tǒng)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僅要從哲學的抽象性、全局性來考慮問題,還要從具體的現(xiàn)實出發(fā),運用規(guī)則、講究程序、重視證據(jù)、建立明確責、權、利的制度,將哲學抽象l生和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法學的具體性、規(guī)則性、適用性結合起來。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法律思維

    法學不同于哲學的一個特征,就是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強烈的適用性。因此,強調(diào)法學理論要經(jīng)世致用,不要變成玄之又玄的經(jīng)院哲學。著名法學家伯爾曼說過: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再好的法律,若不服務于實踐,就是一張廢紙。所以,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從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不僅需要嚴謹?shù)倪壿嬎枷肽芰?,抽象的哲學思維,也需要法治的理念,以權利義務的角度作為思考問題的基本邏輯線索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如思政專業(yè)的學生將來從事中學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法學知識來管理學生。如學生在學校的地位是什么?學生和學校是什么關系?學生在學校享有哪些權利?學生又該承擔哪些義務?學生在校期間,發(fā)生意外情況該如何處理?有的家長以為把子女送到學校,就把監(jiān)護人該承擔的義務轉(zhuǎn)嫁給學校。一旦學生在學校出了事情,部分家長不管青紅皂白,就糾集其親朋好友到學校大吵大鬧。學校為了息事寧人,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做法往往選擇私了,不懂得運用法律來維護學校的權利,往往付出高昂的代價。其實學校應該用法治的思想來治理學校。將雙方的權利義務劃分清楚,看學校這一方是否存在過錯,該不該承擔責任,承擔何種責任,從法律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將學校的管理制度化、規(guī)劃化。管理學校如此,企業(yè)管理,做其他思想工作亦是如此。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中加強法律思維的培養(yǎng)

    1.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思政專業(yè)課程體系的安排,在以《哲學原理》為核心,《馬列原著選讀》、《西方哲學史》、《宗教學》、《倫理學》、《邏輯學》、《美學》等各門哲學課程的基礎上,再開設《西方哲學史》、《法學概論》、《西方法哲學史綱要》或者《法哲學》,合同法等課程。哲學課程體系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其他課程的方法論,又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整體素質(zhì)得到提升。

    《法學概論》是一門概要論述法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課程,開設《法學概論》的教學目的是普及法學知識,加強法制教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概要地掌握法學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國憲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規(guī)定,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并能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般法律問題。思政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求懂得一般的法律規(guī)定,并且能夠運用法律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在哲學思維和法學概論知識體系的架構上,培養(yǎng)從哲學的角度和用哲學的方法來研究和思考法學問題的思維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思政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地思考人與人或集團與集團、個人與集團之間的不公正、不公平,進而解決主體與社會整體間的公平、正義的問題。

    2.從教學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第8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摘要:

    倫理學、道德哲學、實踐哲學作為倫理道德研究的學科范式在問題意識、研究主題和知識圖式上存在著不同的理論架構。倫理學是追問“我(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以道德與利益之關系為基本主線,在生活世界圖式里探討倫理道德問題的學科范式;道德哲學是立足“我應當干什么”,以事實與應該之關系為主題,在語言世界(或精神世界、概念世界)里研究倫理道德知識的學科范式;實踐哲學是探尋“我們?nèi)绾卧谝黄稹?,以個人至善與社會至善之關系為目標,在現(xiàn)實世界里深化倫理道德應用的學科范式。通過這樣的區(qū)分,厘清倫理道德研究中的多元與一元,揭示當代倫理道德研究的困境,進而指明為走出這樣的困境提供倫理道德學科解決方案的可能。

    關鍵詞:

    倫理學;道德哲學;實踐哲學;基本問題;道德困境

    在人文社會科學界,提到倫理道德一般人們想到的學科就是倫理學、道德哲學或?qū)嵺`哲學,①而這三個學科范式在學術界關于倫理道德的研究視域幾乎是不加區(qū)別地加以應用的②。由此而來的問題是:為什么同一個研究領域?qū)W科范式卻有不同的學科名稱?在使用倫理學、道德哲學、實踐哲學時是否都是意指同樣的研究領域?在使用這三個名稱時,是否完全是一種語言的習慣或隨意的安排?這樣的問題不僅僅糾結著進入這一領域的初學者,而且也使得眾多倫理學領域的專業(yè)研究者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含糊其辭。20世紀中葉西方哲學界開始具有一種將倫理和道德區(qū)分開來的傾向③,雖然“這個區(qū)分的價值仍處于爭論之中”,但是,由此而來的一個學理性問題是:是否存在著一種將倫理學、道德哲學、實踐哲學學科范式區(qū)分開來的可能?筆者以為,這樣的辨析不僅僅有利于拓寬倫理道德的研究視角,而且有利于分析當下倫理道德價值多元化成因。

    一、倫理學學科范式的生成及其基本問題

    “范式”概念和理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并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系統(tǒng)闡述的,指常規(guī)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guī)范,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范式的特點是:首先,范式在一定程度內(nèi)具有公認性;其次,范式是一個由基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等構成的一個整體并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綱領;同時,范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①后來,它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的具體研究中,意指各個學科發(fā)展階段的模式。就其本意與在各個學科的廣泛應用來說,有以下幾個共同點:一是指某個學科(如倫理學)或者某個同質(zhì)性領域(如科學)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共性圖式;二是在一定共同體內(nèi)部具有一定的公認性;三是指反映一定特殊歷史階段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共同研究綱領。

    倫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xiàn)在人類思想史上,無疑是以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科倫理學》為重要標志的。今天,翻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總會有這樣的感受:《尼各馬科倫理學》似乎比當代書店的里的各式各樣的以倫理學、道德哲學命名的那些研究倫理道德的書籍更為親切、更接地氣、更為好懂。這是為何呢?亞里士多德自己在這本著作的第一卷開篇不久就說,“有的道理自本原或始點開始,有的道理以本原或始點告終……柏拉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并且探索路徑到底是來自始點或本原,還是回到始點或本原?……最好是從所知道的東西開始,……對我們來說,研究還是從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開始為好。所以那些想學習高尚和公正的人……最好從習性或品德開始。”③在此,亞氏為我們指出了倫理學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差別,并且使得倫理學研究從柏拉圖本原性的哲學研究中走出來,面對真正的“生活世界”。倫理學是關于生活世界的學問,是在生活世界中追問我們生活的意義和方向,是從“習性或品德開始的”。離開生活世界,我們是無法去理解亞氏倫理學的。亞氏創(chuàng)立倫理學的現(xiàn)實土壤是真實的“生活世界”,沒有生活世界就沒有亞氏倫理學。所謂“生活世界”,意旨“唯一實在的,通過知覺實際地給予的、被經(jīng)驗到并能被經(jīng)驗到的世界,即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可以說是倫理道德產(chǎn)生的共同源頭,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等用講故事方式所隱含的邏輯恰恰就是對生活世界的本真關注,中國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許多倫理道德概念之所以今天爭論不斷,正是因為孔子是對于當時生活的不同現(xiàn)狀而言的,使用了一些類似的話語,在無法還原生活世界的今天當然是爭議不斷。在確立了“生活世界”作為倫理學學科誕生的“共性圖式”基礎之后,我們還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范式是否獲得“一定共同體”內(nèi)部的共識?亞里士多德雖然創(chuàng)立了倫理學,但亞氏卻不是第一個提出倫理道德問題的人。代表著倫理道德第一次在世界史上出現(xiàn)的思想家是蘇格拉底⑥,蘇格拉底所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樣的人生值得一過?”這個“道德與生活”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后來成了倫理學基本問題: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問題,中國古典中叫義利關系)?!叭四芩龅淖畲蟮暮檬拢褪翘焯煺務撁赖隆瓕ψ约汉蛣e人進行考查,不經(jīng)過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⑦當?shù)赖屡c生活發(fā)生沖突時,“現(xiàn)在我們各走各路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nèi)セ?。這兩條路哪一條比較好,誰也不清楚,只有神靈知道?!雹偬K格拉底毅然選擇“道德”而不選擇“生活”(某種意義上說是放棄人生最大的利益:生命)。正是蘇格拉底對美德的義無反顧使得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走上了追問美德的不歸路。雖然,柏拉圖的《理想國》被人們認為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理念幻想,然后其背后的生活事實恰是柏拉圖的生活追問:我的老師蘇格拉底一個如此具有美德的人何以會被城邦、被生活所拋棄?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問題一直貫穿著柏拉圖對話集中的倫理道德篇章。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在提出了幸福的目的論之后,接著就是探討什么樣的生活是幸福,將幸福與快樂相聯(lián)系(快樂恰恰是體現(xiàn)美德與利益之間的現(xiàn)實悖論:道德不一定快樂,快樂不一定道德),“主要的生活有三種選擇,第一種是享樂生活,另一種是政治生活,第三種則是思辨、靜觀的生活?!雹诙酉聛淼挠懻撝?,亞氏通過“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靈魂的實現(xiàn)活動”③這一定義來說服人們值得一過的生活是在德性的指導下,在享樂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生活之間尋找中道。由此可知,生活世界在古希臘哲人那里、在倫理道德之中是一個共同的理論出發(fā)點。

    通過對于“倫理學”第一次出現(xiàn)的相關文獻與思想史的梳理,就不難發(fā)現(xiàn)“反映”倫理學學科誕生的“一定特殊歷史階段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共同研究綱領”即是:在生活世界之中,以道德與利益(道德與生活、義利)關系為基本問題,追問“什么樣的生活值得一過”的倫理道德學科范式。在這一研究綱領中,蘇格拉底提出了問題,柏拉圖揭示了問題,而亞里士多德系統(tǒng)地回答了這一問題,進而為后來研究的人們“提供了”研究倫理道德“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二、道德哲學的近代凸顯和理論范式

    從西方話語的語言體系來說,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用拉丁語moralis(道德)來翻譯希臘語ethics(倫理)本身只是一種語言轉(zhuǎn)換,沒有太多的理論旨趣。但是,道德(moralis)被廣泛使用應該是近代以來的事情④,特別是到“休謨問題”的發(fā)現(xiàn),使得道德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范式??档绿岢龅牡赖抡軐W,實質(zhì)上并沒有回答休謨問題,而是回避了休謨問題,它不是要回答“是與應當”的關系問題,而只是確定了“應當”產(chǎn)生的主體性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原來建立在“生活世界”之“是”基礎之上的“什么樣的生活值得一過”的倫理學問題,被康德轉(zhuǎn)換為要在主體性的“精神世界”里確立“我應當干什么”的道德哲學問題。讓生活世界歸于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歸于精神世界,二者就如兩條平行線一樣永遠沒有交點,這就是康德無法走出的二律背反。黑格爾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黑格爾明確地意識到,近代哲學的問題是各種對立,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為:一是神的理念與存在的對立;二是善與惡的對立;三是人的自由與必然性的對立;四是靈魂與肉體的交感。①休謨問題被黑格爾化解在一個更為廣泛的思維與存在的對立之中,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實現(xiàn)“和解”。黑格爾認為,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和解”的基點是哲學,方式是概念,“概念”既包含著客觀生活世界的經(jīng)驗,又篆刻著主體精神世界的印記。近代道德哲學是建立在語言世界(或者說概念世界、精神世界)基礎之上,以“是與應該”(或者說事實與應該、事實與價值)為基本問題,追問“我應當干什么”的倫理道德學科范式。不同于倫理學立足于生活世界,為人尋求價值方向的“目的論”意識,道德哲學立足于語言世界、概念世界、精神世界,試圖確立人之為人的主體性根據(jù),為人的道德行為需求確定不移的“義務論”色彩的絕對準則。不同于立足于生活世界對于人的情感、快樂、幸福與德福一致等經(jīng)驗性問題的研究,而是注重人的理性、義務、責任等道德律令的純粹性研究。

    三、實踐哲學的實踐使命與倫理道德范式轉(zhuǎn)型

    在學術界一般認為,亞里士多德是實踐哲學的奠基人。這樣的“實踐”內(nèi)涵揭示了幾個重要內(nèi)涵:一是實踐是主體的自覺行動,沒有自覺就沒有行為、沒有實踐;二是實踐主要可以分為面向自然的實踐(生產(chǎn)勞動)、面向人際的實踐(倫理實踐、政治實踐);三是面向人際的實踐(倫理實踐、政治實踐)因為其是以自身為目標的過程和實現(xiàn)活動,因而是最高的實踐;四是倫理實踐與政治實踐因為建立在人際之上,因而是人自身的實現(xiàn)活動,這個實現(xiàn)活動本身構成了人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這個現(xiàn)實世界“通過人的生存實踐形成和產(chǎn)生了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概念和意義”,因而“是一切人的活動的基本特征與條件?!雹菘梢哉f,行為、實踐、現(xiàn)實世界幾乎是三位一體的。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及其實踐哲學思想是隱含在他的倫理學與政治學的理論闡釋中的,不像倫理學、政治學那樣是顯在的。實踐哲學的真正確立應該是20世紀中葉西方哲學界興起的回歸古希臘實踐傳統(tǒng)的所謂“實踐哲學復興”,這樣的實踐哲學復興使得實踐哲學成為現(xiàn)當代哲學的顯在話語,以至于列維納斯甚至把倫理學成為“第一哲學”。⑥一個頗為奇怪的學術現(xiàn)象是“實踐/行為”⑦在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zhuǎn)向中幾乎被遺忘了。筆者以為,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具有“有意做任何事情”這種“實踐能力”的行動主體還沒有覺醒,或者說覺醒的主體還不具有普遍性。亞里士多德是要通過實踐概念傳達對生活世界的追問,提出自己主宰的、以自身為目的的至善幸福是值得一過的生活,是古希臘極少數(shù)的哲人和公民們追求的生活。因而這種實踐還不具有普遍性,在某種意識上實踐是倫理學學科范式得以實現(xiàn)的理性工具,還不是實踐本身。而近代道德哲學通過語言和概念在精神世界所要確立的恰恰是“一個超歷史、無時間、自主的和單一的理性主體”①,根本無關實踐本身。這樣的主體通過黑格爾的道德哲學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人的教養(yǎng):從一個個特殊的個體上升為普遍的個體。②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實踐哲學不具備的“有意做任何事情”的主體,經(jīng)過近代道德哲學的教化已經(jīng)普遍存在,因而實踐哲學也就有了“復興”的可能。一般來說,實踐哲學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狹義的倫理學或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等;二是從實踐視角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審視。后一種實踐哲學實質(zhì)上已經(jīng)是一種關于實踐的哲學思考,脫離了實踐的本義。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作為關注倫理道德的實踐哲學與倫理學和道德哲學學科范式的差異,因而主要側重于前者。由此而來的問題是,原先單一的關于倫理學、道德哲學學科范式在當代學界人們?yōu)楹我砸环N包含倫理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等多種意味的實踐哲學來加以取代?如前所述,實踐哲學興起的前提是主體性的覺醒,而主體性覺醒之后,實踐哲學面臨著雙重研究范疇:一是研究主體的行為,一是研究主體間的行為。前者就是我們傳統(tǒng)所說的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后者就是政治學。因為一個個主體自視自身為具有實體性的“普遍的個體”,而忽視自身實踐的先在性,不同主體之間呈現(xiàn)出價值多元,乃至麥金太爾發(fā)出感慨: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③平等、正義理論受到關注,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紛爭不斷。倫理道德不再是追問人生何義的幸福主義的倫理德性,也不再是追問主體何為的道德應當,而是要在現(xiàn)實世界里接受實踐的檢驗,在不同理性主體之間追問“我們?nèi)绾卧谝黄稹薄€體至善還是社會至善成為實踐,哲學討論倫理道德的基本主題。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含糊不清的政治學似倫理學、倫理學似政治學,在現(xiàn)當代的實踐哲學中實現(xiàn)了徹底的融合,倫理學指向政治哲學、政治哲學指向倫理學。正說明這個世界在走向一種去道德的時代,因為實踐哲學所關注的不是道德的哲學,而是哲學視野下的道德;關注不再是堅定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而是在實踐視野下的倫理道德何為。

    四、倫理道德的基本問題及其當代困境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jīng)有一場持續(xù)多年的關于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討論,當時討論的主要觀點有:一是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問題,二是道德與社會歷史條件關系問題,三是什么是善、善何以可能等基本問題。④最終以羅國杰先生在《倫理學》(人民出版社,1989)一書中將道德與利益關系確定為倫理學基本問題而告一段落。21世紀初,肖群忠先生又舊話重提,發(fā)表《倫理學基本問題新論》,提出“道與德、義與利、群與己”的關系作為倫理學基本問題的三要素。⑤需要注意的是,前者的討論幾乎是在立場對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討論,后者是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語境中對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討論。似乎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作為倫理學發(fā)源地與學科范式明顯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被遮蔽了。何謂倫理道德基本問題?就是使得倫理學或道德哲學成為一門學科的問題,就是貫穿整個倫理道德思想史的問題,就是研究倫理道德必須回答的問題,就是所有倫理學研究學術共同體必須面對的問題。由此,倫理道德的基本問題在者、中國傳統(tǒng)倫理、西方倫理傳統(tǒng)那里應該是一樣的,在不同時代也應該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歷史境遇中也應該是一樣的,這樣的問題才能夠成為倫理道德的基本問題。

    結合前面對倫理學、道德哲學和實踐哲學學科范式的歷史梳理以及中國學界關于倫理學基本問題討論的現(xiàn)狀,倫理道德的基本問題應該是:道德與利益、事實與應該、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三個基本問題。這三個問題的表述應該說是面向當下語境的,它在西方傳統(tǒng)中的表述是道德與生活、是與應當、個人還是社會,在中國傳統(tǒng)中的表述是義利、名實、群己①,在立場那里即是道德與利益、歷史與道德、善惡矛盾等。同時,這三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思想家追問倫理道德時不可回避的主題。之所以這三者能夠作為一個整體成為倫理道德的基本問題,從知識論的視角來說,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問題是一個價值論的人之為人的問題,是與應當?shù)年P系問題是一個探討道德本真的認識論問題,而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的關系問題則是一個面向現(xiàn)實世界的實踐論問題,價值論、認識論、實踐論的三位一體構成了倫理道德的本質(zhì),解決了倫理道德的本體論問題。

    在這樣的倫理道德基本問題與主題視角下,結合前面的討論,可以將倫理學、道德哲學與實踐哲學作更為明晰的一個表述如下:學科范式共性圖式倫理道德主題基本問題知識范疇倫理學生活世界道德與利益我(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價值論道德哲學語言世界(精神世界、概念世界)是與應當我應當干什么?認識論實踐哲學現(xiàn)實世界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我們?nèi)绾卧谝黄?實踐論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雖然將倫理學的主題界定為道德與利益,但并不是說是與應當、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等問題就不是倫理學研究的主題。事實上,道德與利益、是與應當、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都是倫理學、道德哲學與實踐哲學的主題。在倫理學誕生的古典時代,在什么樣的生活值得一過的生活世界追問中首要解決的主題就是道德與生活(道德與利益)的關系,解決的路徑是要過美德的生活,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美德是否可教”,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希臘哲人,《尼格馬科倫理學》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這一問題的回應。這個問題顯然就是一個是與應當?shù)年P系問題。而蘇格拉底的悲劇正是個人至善與社會至善的“道德沖突”的悲劇。同樣,在道德哲學中,還有美德倫理(道德與利益)、規(guī)范倫理(個體至善與社會至善)和元倫理學(是與應當)的分類。通過倫理學、道德哲學和實踐哲學的學科范式辨析,是要說明倫理道德基本問題在邏輯上是同構存在的,在時間序列上它們的出現(xiàn)與完善又是有主次之分的(古典時代是美德的義利之辨是主要矛盾、近代是與應當是認識論主線、現(xiàn)當代是平等正義的群己爭論是時代熱點)。在學科范式上正是這種邏輯的同構存在造成了我們認識上的相互混淆,正是時間序列的主次之分使得我們能夠走出倫理學、道德哲學、實踐哲學之間混沌不清的思維混亂。

    第9篇:政治哲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經(jīng)濟常識;學習;哲學;政治;意義;教師素質(zhì)

    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的共同目標。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面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無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yè),都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其決定著個人的發(fā)展方向,并能為個人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單就高中的政治課而言,本身包括經(jīng)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其內(nèi)容設置各有其道理,各有其必要性。教師的素質(zhì)會直接影響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繪產(chǎn)生更長遠的影響。

    一、經(jīng)濟常識與生活息息相關

    經(jīng)濟常識是指與公民的經(jīng)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知識。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到許多經(jīng)濟現(xiàn)象,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經(jīng)濟關系之中。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離不開經(jīng)濟。人人都要懂得有經(jīng)濟的基本知識。從家庭和個人的角度來看,居家過日子,柴米油鹽菜,樣樣不能少,水電煤氣都得交費。每個家庭的收入的開支,不可能一分錢不多、一分錢不少。錢不夠用的時候怎么辦?有余錢的時候怎么辦?是把它存到銀行,還是購買債券、股票?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看,情況就更加復雜了。春夏秋冬,農(nóng)民生產(chǎn)出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棉花;機器運轉(zhuǎn),工人生產(chǎn)出食品、布匹、機床、煤炭、汽車和樓房。在工廠,有的廠家賺錢,有的卻虧損。在農(nóng)村,有的時候賣豬難,有的時候賣豬易。人們買東西,有的時候拿現(xiàn)金有的拿支票,還有的人用信用卡;有的東西要預付款,有的東西可以賒銷。有些時候地方的農(nóng)民脫貧的時間還不長,有些地方的農(nóng)民卻早已實現(xiàn)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

    學習經(jīng)濟常識,有助于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的概況,明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經(jīng)濟制度的基礎、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知道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特征,懂得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是我國經(jīng)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了解我國經(jīng)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和光明前景,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從而逐步樹立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志向;有助于提高參與經(jīng)濟活動的能力,做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今天的中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時,將面臨更加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因此,我們無論現(xiàn)在還是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必須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知識,做一個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學習經(jīng)濟常識,可以使我們逐步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diào)查,撰寫調(diào)查報告,提高參與經(jīng)濟活動的能力。

    二、學習哲學一生受用

    人們要提高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須學習哲學。哲學是"明白學",許多事情只有學了哲學才能真正明白;哲學是"智慧學",學了哲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腦子活、眼睛亮、辦法多。不學哲學,天賦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當然,一個人要有所作為,需要多方面的知識,而哲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哲學不能代替具體的科學,但是哲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具體科學。認識來源于實踐,是就認識的根源講的,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認識的水平與實踐的次數(shù)成正比。具體到每個人,能否進步和進步大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于能否善于使自己的感性認識變成理性認識,使具體經(jīng)驗上升為一般,能否在理論指導下實踐,能否用理論總結實踐經(jīng)驗,賦予工作經(jīng)驗以理論的意義,這是所有人能否做好工作,不斷進步提高的一個共同性問題。從這個意義上看,學習哲學,也是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學習政治的意義突出

    學習政治常識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政治常識對高中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意義:①培養(yǎng):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四有”新人,學校培養(yǎng)出的大批具有高度覺悟的人才既是發(fā)展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的主力軍,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②導向:中學政治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知識和陶冶情操的關系,把個人成才同國家前途、社會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③保證:只有加強中學思想政治課才能使中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堅定的政治方向。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是用科學的思想武裝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的重要保證;④促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提高主動性,促進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四、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性开放大片|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