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背影的教案范文

    背影的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背影的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背影的教案

    第1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情境創設:始于此而不止于此

    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后續教學環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情境創設猶如春風化雨,能夠讓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情境之中,而不當的情境創設,雖快意,卻戛然而止、意猶未盡,如下面這個例子――

    有位教師在《巧學活用CSS樣式表》案例中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導入新課:先播放一組幻燈片,帶領學生回憶近年來亞洲發生的地震災難,再展示眾多網站在哀悼日將網頁統一改為“黑、白、灰”風格,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思考大型網站是如何做出這種“素顏”效果的。接著,教師聯系學生自己制作的網站《綠色家園》,以和學生倒數3秒的方式瞬間實現了該網站中一個網頁的“素顏換妝”(事先已鏈入外部樣式表,沒刷新)。而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面對網站中如此多的網頁,如果逐一修改文字、背景,效率將極其低下,騰訊、網易等國內大型網站,更不會采用這種“笨”辦法。那么奧秘在哪里呢?請學生一起來解密。看到這里,恐怕很多讀者都對這個案例很是期待,因為這是多么完美的開始啊!遺憾的是,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繼續沿用這個網站作為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而是選擇了另外一個學生網站《歲月的童話》作為剖析樣例。

    筆者曾撰文指出[1],在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有一種誤區就是教學情境游離于教學主題、教學過程之外,情境創設與后續教學過程無呼應,造成課堂教學前后脫節,不僅降低了教學效率,也影響了教學的流暢性。

    技能訓練:有引領方能有超越

    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飽受“純技能訓練”的批評,作品制作課和程序設計課更是深陷輿論漩渦,儼然技能訓練已成為傳統。

    但凡傳統,并非一無是處。有繼承才能有所創新,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在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思想、方法的引領,即讓學生領會“先要設計好才能做得好”的理念,也會讓傳統彰顯出魅力。

    案例《用VB模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時間控件和累加器的使用。教師先帶領學生分析程序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哪些界面元素、具備哪些功能。在學生清楚了加工思路后,再切入具體問題的解決。具體步驟分三步:第一步,想辦法讓小車動起來,至于怎么動,就涉及對象屬性及累加器的使用;第二步,讓小車能夠持續前進,進而引入時間控件的使用;第三步,最終實現小車的勻加速運動,涉及文本控件的使用及累加器表達式的改進。這樣的案例,盡管教師花了一點時間給學生做思維訓練,并通過多個環節才完成模擬任務,但思路清晰,且頗具啟發性。

    活動設計:有層次才能有深度

    一堂課究竟多少個活動才合適?沒有權威的研究結論,需要教師根據教學時間、內容特點和學生基礎而定。事實是,我們常常能在一個案例中看到多個活動或者任務。顯然,就目前來看,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活動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那么,什么樣的活動才是有質量的?筆者認為,就單個活動而言,能吸引學生高階思維投入的活動就是優秀的,正所謂“用心品味才能有滋有味”;就整堂課多個活動的集合而言,職責明確、分工清楚、有區分度的活動才是有質量的,正所謂“拉開層次才能彰顯深度”!

    有一個關于搜索技巧的案例,教師為學生共布置了四個任務:任務一,從網上搜索關于日本地震的圖片;任務二,地震時應該怎樣自救和救人;任務三,福島核電站外泄輻射塵對我國是否有影響?請查找能夠展示人們擔憂心理的圖片;任務四,鹽能防核輻射嗎?請查找中國食鹽的主要來源。這個案例“看上去很美”,為什么呢?因為邏輯清晰,從一個基本任務開始,層層深入地帶領學生全面了解與日本大地震相關的很多信息。但教師設計的這幾個任務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皆為用關鍵詞在百度里檢索,且在搜索技巧上并無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或任務時需要區分兩種“邏輯”:一是了解問題可以層層深入,二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也需要層層深入,兩者不可等同。當我們以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時,務必考慮我們的任務是否隱含了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的技能或能力,如果缺少這種層次感,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就會出現同質任務低水平重復的現象。

    探究教學: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學生自主探究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課堂中如何開展探究則是一線信息技術教師的難言之隱。難在何處?難在如何把握探究的“度”。如若放手讓學生自由探究,往往陷入“放羊”式的偽探究;反之,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緊抓不放,則又可能招致“圈養”的批評。“放”還是“不放”,這是一個問題。當我們還沒有熟練掌握這個“度”的時候,一個保守的做法是采用局部探究模式[2],即反對大而不當的探究,而選擇部分學習內容作為探究的對象,并設計相應的學習支架支持探究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探究的針對性和探究效率。

    有一個主題為《選擇語句》的案例,使用VB程序模擬了《非常6+1》中砸金蛋的游戲。學生在玩游戲時發現,砸任何一個金蛋都是“懲罰”的。什么原因呢?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代碼,原來教師的代碼有“作弊”嫌疑。明白原因后,教師要求學生仿照自己的程序,設計砸任何一個金蛋都是“獎勵”的游戲。經過這樣一個分析和嘗試的過程,學生對砸金蛋程序便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教師進而啟發學生:如果我們不作弊,這個程序該怎么編寫呢?鼓勵學生在閱讀教材關于選擇結構語法的基礎上完成砸金蛋游戲的代碼編寫。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編寫全為“獎勵”的游戲代碼,還是完成“公平”的砸金蛋游戲,都不是空手無憑的探究,而是目標明確的,有教師精心鋪墊的,并有供遷移應用的樣例或半成品做支架。我認為,這樣的探究是高效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教學過程:有邏輯才能變流暢

    一堂引人入勝的課,必然有一個流暢的教學過程,即有一條清晰的邏輯主線貫穿其間,目標明確、思路清楚、心無旁騖。反之,沒有清晰的、富有邏輯的主線,教學過程將不會給學生帶來跌宕起伏的認知體驗,而會帶給學生無所適從的窘迫心態。

    與明星“合影”是圖像加工模塊非常老套的做法,怎樣才能設計出新意?案例《數碼照片的合成與修飾》做出了表率。教師以“合影”為主線,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先給自己化好妝”,涉及快速蒙版、修復畫筆、曲線命令等圖像修復技巧的使用;第二個階段“化好妝后去合影”,涉及摳圖方法及圖層概念等;第三個階段“合影之后做相框”,涉及圖層樣式等知識點。三個階段邏輯清晰、銜接緊密,并將知識點的學習隱含其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自然流暢、清新脫俗。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采用創設故事場景的方式,讓技術的學習不僅具有邏輯,還能增添幾許人文色彩。案例《展覽館的故事――探索Photoshop中圖層的奧秘》以圖層概念及其操作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這些操作涉及圖層的新建、復制、刪除、重命名;指定工作圖層;圖層的隱藏/顯示;調節圖層順序;設置圖層的透明度;圖層樣式的簡單使用等。如果處理不好,教學過程必然陷入雜亂無章的狀態。案例作者非常聰明,開場白是“今天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開端已經發送到每位同學的電腦中”。故事的開端實際上就是一幅圖片:在一個展覽館中,溜進來一個小賊,正在偷偷摸摸地準備干壞事。這個小賊想打右面名畫的主意,有什么辦法可以將圖中的小賊移過去呢?由于只有一個圖層,學生如果采用選取摳圖的方式,將破壞原有圖片。為此,教師打開了一幅內容相同但小賊為獨立圖層的圖片,并輕易實現了小賊的移動,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兩幅圖片的差異,從而引出圖層的概念。故事進一步發展,小賊躲到了石柱后面,要實現這個場景則涉及圖層的移動及圖層順序的調整。另一個場景是,小賊以為自己潛伏得很好,可惜他的影子暴露了他藏匿的地點,要實現這個場景則涉及圖層的復制、圖層樣式和透明度的處理、圖層對象大小的調整與旋轉等。顯然,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學生可以學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過程有趣,更有機。

    知識建構:會歸納才會有內化

    課堂教學既有起點(情境創設),也有終點(總結歸納)。沒有起點的教學是生硬的,沒有終點的教學是殘缺的。一堂課在結束前,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以幫助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概念框架。按建構主義的說法,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還是上文提到的《數碼照片的合成與修飾》案例,教學結束時,教師帶領學生按照“面部美容―相片合成―制作相框”三個環節,分別總結了每個環節的加工意圖和涉及的技能點。如祛痘的技能點包括快速蒙版和修復畫筆,面部美白涉及模糊工具和曲線命令。這樣的總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回顧一堂課的完整學習內容,也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各種操作的應用價值,進一步體悟“技術改變生活”的價值內涵。

    參考文獻

    第2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向學校圖書室借來50本圖書準備分給我們班的男、女同學,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分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學各分25本,實際上就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

    2、復習鋪墊:我們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數不同,你說這樣平均分合理嗎?該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象這樣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比的應用)

    二、新授:

    1、教學例1(自己改編):六年級向學校圖書室借來圖書50本,按3:2分配給男、女學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對照課本例2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來共同解答。

    師引導:

    (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本圖書,男女生按3:2進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數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本圖書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總數的5分之3,女生占總數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嗎?怎樣求?

    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解題。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例2的解題過程,再次質疑

    3、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并且把書上的例3做完整。

    (5)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錦

    糖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3題。

    2.練習十三的第1、3題。

    第3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交通事故中被困者的情緒癥狀

    交通事故發生時,多數被困者的身體會造成損傷,在這種情況下,人會處于一種心理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可使人員出現各種情緒反應,一般可具體表現為焦慮、恐懼、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

    焦慮:典型的焦慮表現為緊張不安、憂慮、煩躁、恐懼、易激惹等不良的情緒。此時被困者會對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態過分敏感,還可能對未來的事件表示擔憂,嚴重時可出現驚恐發作,表現為恐懼,有瀕臨死亡的感覺,覺得一切都無法控制,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生理癥狀。驚恐發作時,除了瀕死感和無助感外,還可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慌等癥狀,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救援行動的順利開展。

    恐懼:在面臨突發的交通情境時,被困者往往不知所措,內心會被恐懼籠罩,缺乏戰勝危險或難關的信心。還會產生明顯的心慌、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腳顫抖、尿急、尿頻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若這種恐懼伴隨時間較長,則對被困者造成心理傷害的程度就會很大。

    抑郁:抑郁是在交通事故發生后,被困者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不佳等。

    憤怒:當被困者面臨突發事件或受到傷害時,由于對事件發生的無法預料、不可理解,就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通過憤怒以宣泄內心的壓抑。

    消防指戰員心理安撫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交通事故現場被困者的生命受到的威脅較大:救援任務時間緊迫、行動困難的狀況要求消防指戰員具備一定的很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能夠嚴格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和規范從事心理安撫工作。對心理安撫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心理安撫的對象是一組弱勢群體,因此,心理安撫人員的言談舉止,不僅反映了自身素質水平,而且對安撫對象會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心理安撫人員在任何時刻都應該以一顆充滿關愛的心,盡最大努力為安撫對象提供幫助,要保持真誠的態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心理安撫人員長期面對災害事故的惡劣情境,面對危機受害者的各種應激反應,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因此,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對于維護心理安撫人員的身心健康就顯得至關重要,這是職業素質的必然要求。

    具備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消防指戰員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被困者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眼神,來察覺、判斷被困者的心理狀況和生理狀況,正確的判斷可以促使心理安撫人員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心理安撫,配合救援工作開展。

    具備足夠的醫學和心理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可以幫助消防指戰員迅速的掌握被困者的心理情況,做出相應的判斷和反應,并積極有效的采取應對措施。大多數被困者心理上受到驚嚇,身體也大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所以消防指戰員要對人體在缺氧、虛脫、骨折、軟組織挫傷等現象發生時機體的狀況有一定的認識,通過觀察被困者與正常人表現、行為的改變,及時掌握其“動態”,防患于未然,使被困者及時得到救助。

    對被困者心理安撫技能

    對被困者心理的安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被困者的恐懼、焦慮、強迫、絕望、痛苦等情緒,幫助其樹立信心,增強其自身克服困難的能力,發揮機體和意志力的潛能,戰勝苦難。目前,最常見心理安撫方法應該是語言安撫、行為安撫和環境安撫等方法。

    語言安撫:語言安撫就是指通過語言的溝通,有效地傳遞信息,達到調節被困者的心理狀況目的一種安撫方法。語言安撫在應急救援過程中是經常使用的,也是最簡單實用的一種方法。在應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注意掌握語言的藝術性、靈活性。⑴安撫語言的選擇:安撫語言的選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能夠改變被困者的心理混亂的狀態,保持鎮定,防止其做出錯誤行為。②能喚醒被困者的潛能力,體現斗志、喚起潛意識。③要能引起被困者的共鳴。⑵對語言的控制:①對語言音量的控制。不同的環境下,被困者的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對于受到極大驚嚇,神經極度衰弱的被困者高分貝的音量會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危害。在與被困者進行交談時,音調不易過高,頻率不易過快,注意認真傾聽,并予以鼓勵和安慰。對于處在昏迷狀態的情況則可以對其采取高分貝的喊話,喚醒被困者,使被困者時刻感受到希望的存在。②掌握語言的感彩。在運用語言對被困者進行安撫時,應面帶笑容,表情和藹,語氣要保持鎮定、沉穩、平和。柔和悅耳的交談對其來說是一種享受和心理安撫,有利于消除緊張情緒,起到心理調節和心理安撫的作用。同時針對被困者的情況還要適時的運用激情,具有感染力、號召力的語言,激起被困者的斗志。⑶與被困者的語言溝通:溝通的方式可以分為問答式,有問有答,主要適合精神狀況稍好,身體傷害程度較輕的被困者,通過交談可以緩解被困者的心理焦慮和不安,轉移其注意力,減少其痛苦。要運用和藹、簡潔、恰當、適中、可信、有針對性的語言,勾起被困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行為安撫:行為安撫是指在通過肢體接觸或是具體的行為,向被困者施加影響,以改變、調節被困者的心理狀況的方法。其主要的手段是:擁抱、拍肩膀、握手、眼神的交流等。救援人員的具體行為能夠給被困者以最直接的感觸,是針對被困者在聽覺、視覺等出現相對減弱時,輔以語言安撫的一種重要手段。①注重行為安撫的細節:在無形中消防救援人員的形象如姿態和表情都直接影響護理信息的接收和傳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揚眉舒顏都會給被困者地心理上造成影響。一名衣帽不整、形象不佳的救援人員在救援時和戰友談笑風生,在無形中會給被困者造成巨大的疑慮和心理壓力。鎮靜的表情,熟練的技術,飽滿的精神,會給被困者帶來信心。②行為安撫與語言安撫的交互使用:在對被困者心理安撫過程中,行為安撫和心理安撫往往是相輔助的。救援人員在救援過程中表情自然、態度剛毅、語言穩重、配合過硬的業務技能,可以使被困者增強安全感和信賴感。但是在進行這些安撫時一定要注意行為和語言:與被困者的交談中,面部表情過于豐富,手勢過多,動作過大,或來回走動,就會給人留下一種輕浮的印象,被困者對救援人員的信賴感就難以建立,心理安撫的效果就難以達到。如果采取正確的語言和方式,將會給對方一種穩重及尊重的感覺,從而為整個救援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環境安撫:環境安撫是通過改變被困者所處的外部環境,達到對其進行心理狀況進行調解的方法。這是心理安撫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在于營造一種安全的氣氛,消除被困者的緊張心理,增強其得到救助的信心。環境安撫時一個整體的外部環境,緊張的救援氣氛,眾多力量的投入作戰,無疑將對被困者的心理上起到鎮定的作用。

    其他:救援時往往不能僅僅依靠消防部隊,因為不同的環境下,消防救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必要整合整個社會的救援力量,如交通、醫療救護等部門。在進行心理安撫時可以在醫療救護部門的幫助下進行,對被困人員進行心理的安撫和生理的救助,為進一步搶險救援救的開展提供可靠資料和保障。

    對被困者現場急救方法

    消防人員在交通事故現場應本著先搶后救、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的順序,靈活掌握正確有效地實施急救措施,為事故救援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挽救生命、穩定傷情、較少傷殘、減輕痛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救護組織:消防指戰員一定要沉著冷靜按照先救人后救災的原則,對傷員進行大致的檢傷分類,確定輕重緩急。同時要關閉車輛點火開關,熄滅發動機,搬開易燃易爆物品,消除一切隱患。保護好事故現場,確需移動傷員時,應標注死傷者位置,劃定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入內,維持好秩序,配合有關人員進行各項工作。

    第4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關鍵詞] 老年患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化療相關性疲勞;焦慮;背部按摩

    [中圖分類號] R5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5(b)-01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ack massage on the fatigue and anxiety state related with chemotherapy of the old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 patients. Methods 64 old patients with AML accepted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2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back massage during chemo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condition of anxiety and fatigu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STA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ended to decreas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tended to increase.At the end of chemotherapy and the second day after chemotherapy,the score of STA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t the end of chemotherapy and the second day after chemotherapy,the score of BF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Old patient;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Fatigue state related with chemotherapy;Anxiety;Back massage

    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年齡越大其發病率越高[1],其中35%的新確診患者年齡≥75周歲,確診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7歲,預后較差[2]。化療是老年AML患者主要的治療方案,可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其中化療相關性疲勞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3]。化療相關性疲勞包含精神上和身體上兩種層面的疲勞狀態,是由物理、心理和環境等多種因素所共同導致的,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還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活動、工作、社交關系,可降低患者對化療的耐受程度[4]。此外,隨著癌癥治療的不斷深入和疾病轉歸的不確定性以及患者角色和社會地位的進一步缺失,過重的心理負擔還可造成焦慮等負性情緒[5]。目前,臨床中關于化療相關性疲勞和焦慮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使用相關藥物、放松療法和音樂療法等方面[6-7],但護理措施相對較廣泛,缺乏個體化和針對性。本研究通過在患者化療輸注這一特定時間段,規律地對患者實施背部按摩以緩解其化療相關性疲勞和焦慮狀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實施化療的64例老年AM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如下:①符合AML診斷標準[8],且年齡≥60周歲;②理解及聽力正常,可配合研究人員進行資料收集;③患者接受化療治療方案;④患者背部皮膚完整;⑤主要陪護人員為患者親屬,患者及其親屬均知情同意本項研究;⑥排除合并其他臟器功能異常及化療期間進行激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60~72歲,平均(66.73±4.49)歲;疾病分型:M1型4例,M2型9例,M4型9例,M5型8例,M6型2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61~73歲,平均(67.04±4.82)歲;疾病分型:M1型3例,M2型8例,M4型9例,M5型9例,M6型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護理,加強化療期間生命體征的觀察,防止化療藥物外滲。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規律背部按摩,向患者說明研究的目的并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并對陪護人員進行統一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實施背部按摩操作。在操作前關閉門窗,按患者要求調節室內溫度,向患者說明背部按摩的目的和時間安排,用屏風遮擋后暴露患者背部皮膚,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背部輕撫按摩:操作人員雙手摩擦變暖后涂抹適量凡士林,以雙手大魚際肌從腰骶部開始以圓圈的方式循環向上按摩到頸部并擴展到雙側肩胛骨。按摩時雙手適當用力,并緩慢向上推,重復幾次后到皮膚微微發紅為止,輕撫按摩法在15 min背部按摩的第1個5 min和最后4 min實施。②背部揉捏按摩:操作者雙手分放于脊柱兩側,拇指與其余四指抓起患者腰下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然后雙手交替向上依次提起滾動,直到肩膀和手臂,然后返回到腰部。揉捏法在15 min的第6~9分鐘實施。③脊柱摩擦按摩:大拇指放在患者脊柱下段,沿脊柱向上做圓形摩擦運動,直到患者的枕后區,如此重復幾次。摩擦法是在15 min背部按摩的第9~12分鐘實施。按摩結束之前,再次實施4 min的輕撫按摩。操作結束后用毛巾擦干凈患者背部的凡士林并幫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舒適。背部按摩的實施時間均嚴格按化療方案預先制訂的時間計劃進行操作,每段按摩的時間為15 min,在化療輸液前15 min、化療開始后每小時的第25~40分鐘以及化療輸液后15 min進行分段背部按摩,其中化療輸液總時長為1 h的患者總按摩時間為45 min,輸注時間每增加1 h則按摩時間相應遞增15 min。

    1.3 觀察指標

    1.3.1 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 該量表由Spielberger等制訂,包括20個選項,用于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焦慮水平,1分表示“一點也不”,2分表示“有一些”,3分表示“較多”,4分表示“非常”,總分在20~8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程度越高[9]。通過對14例患者進行預實驗顯示,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3~0.9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 簡明疲勞評估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 該量表由Mendoza等共同制訂,包括10個問題,用于評估患者的疲勞程度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各條目的得分為0~10分,根據患者的疲勞程度及對生活影響程度進行評分,總分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疲勞程度及對生活影響程度越高[10],預實驗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s α=0.9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資料收集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進行現場采集,均在干預前、化療結束時、化療結束第2天對患者進行資料收集。在收集完成后現場確認患者填寫的完整度,對填寫不清或缺失的地方要求患者進行補充及確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各時間點采集的STAI及BFI分數均符合正態分布,組間各時間點的比較采用F檢驗,兩組各時間點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化療過程中STAI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化療過程中的STAI評分呈下降趨勢,對照組呈上升趨勢。觀察組化療結束時和化療后第2天的STA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化療過程中BFI評分的比較

    隨著治療的實施和完成,觀察組的BFI評分較為穩定,各時間點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化療結束時及化療后第2天的BF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老年AML化療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AML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同時老年AML患者可表現出特殊的心理狀態,具體如下。①老年患者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在進入老年后,患者心理各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包括記憶力減退、情緒變化及行為改變等[11],確診后可表現出悲觀絕望、焦慮、恐懼、猜疑及憤怒等負性情緒,這極易導致其心理或者情緒失衡。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干預前的STAI評分分別為(44.20±11.85)分和(43.35±10.89)分。老年患者的這些負性體驗能夠降低其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病死率上升[12]。②老年患者機體的化療耐受程度降低:在本研究中,對照組化療結束時及化療后第2天的STAI及BFI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老年患者機體各臟器功能逐步降低,而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使體內正常細胞、組織功能受損,患者可表現出睡眠紊亂、食欲減退、活動無耐力、難以集中注意力等化療相關性疲勞癥狀,且在腫瘤的治療和康復中長期存在,嚴重消耗患者的精力,導致生存質量下降[13]。③來自家庭及社會支持不足:隨著當今生活節奏的加快,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的照顧者主要為護士及臨時聘請的陪護人員,化療期間與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這將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身心負擔[14]。積極關注老年AML患者化療期間的心理狀態,降低化療相關性疲勞是臨床護理的重點,對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3.2 背部按摩可有效緩解老年AML患者化療期間的焦慮狀態及疲勞感

    對老年患者而言,疾病確診及化療屬于極其強烈的應激事件,極易造成患者的心理或者情緒失衡。本研究在患者接受化療治療這一特殊時期及時應用背部按摩進行有效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患者的心理防線,降低了患者的焦慮感,有效緩解了患者的化療相關性疲勞,這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背部分布著大量的運動肌肉群和毛細血管,在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通過進行規律的按摩,一方面可加速背部毛細血管的血液運行速度,減少化療藥物在局部停留的時間[15];另一方面局部的按摩可加速肌肉的新陳代謝速度,避免殘留的代謝廢物如乳酸、前列腺素等對肌肉組織產生“酸痛”等疲勞感覺[16]。②背部分布著豐富的運動感覺神經,通過規律的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躍局部的神經傳遞系統,這種被動的傳導可以持續作用于大腦皮質,引起大腦對局部感覺的正性反饋,保持持續的肌肉興奮狀態,這能夠有效改善化療患者的疲勞程度。③遙遙無期的治療時間和固定的治療模式,容易引起患者對化療的疲勞和厭倦感。對于患者而言,背部按摩屬于新型的護理干預手段,通過對局部的撫觸和按摩,可緩解患者對疾病的不適感[17],通過皮膚接觸也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18];按摩的同時增進了患者與家屬的溝通,可減輕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不確定感,改善化療患者的焦慮狀態[19-20]。

    3.3 背部按摩期間需注意的問題

    在患者使用化療藥物期間進行護理干預屬于比較特殊的護理,臨床實施過程中沒有可直接參照的干預模式。本研究團隊在實施干預過程中發現以下需注意的問題。①操作人員需統一規范培訓,做好質量控制:由于背部按摩的實施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按摩操作技巧,而且不同操作者的手法和力度具有差異性,因此在實施操作前需由專業的康復治療醫師進行指導,規范培訓操作者的每一步動作,確保考核合格后才能獨立實施背部按摩。此外,在實施過程中還應定期進行現場抽查,做好質量控制,確保實施的有效性。②注意與患者進行溝通:合理的護患溝通可以確保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實施背部按摩前需提前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實施按摩操作。

    綜上所述,鑒于老年AML患者的心理特殊性,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患者的身心護理。背部按摩是化療期間患者護理的一種新模式,通過有效指導陪護人員開展化療期間的背部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化療期間的焦慮狀態,降低化療相關性疲勞,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維德,冉學紅,王越,等.CAG方案治療初診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4):73-75.

    [2] 陳賽,王云玲,徐玲瓏,等.去甲氧柔紅霉素聯合預激方案治療初發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3,20(3):175-177.

    [3] 葉春美,石培民,孔興美,等.I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1):179-180.

    [4] 楊柳,吳妙莉,祝曙光,等.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4):1-4.

    [5] 金梅,王維利,潘慶,等.應對方式在胃癌化療期患者希望與心理困擾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14):1023-1027.

    [6] 劉純一,胡新彥,徐立霞,等.地榆升白片聯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治療癌癥相關性乏力的臨床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3):98-99.

    [7] 歐陽明子,譚為,劉艷艷,等.五子衍宗丸對小鼠乳腺癌化療敏感性及化療相關性疲勞的干預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1744-1747.

    [8]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國診療指南(2011年版)[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1,32(11):804-807.

    [9] 陳媛芳,曹陽,劉正奎,等.狀態-特質焦慮量表中文修訂版在流動兒童中的應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8):755-757.

    [10] 林琳,王松峰,張海麗,等.身心康復鍛煉對結腸癌患者化療后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23):66-68.

    [11] 張婷,李惠萍,竇婉君,等.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韌性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7):823-826.

    [12] 劉清娥,薛淑枝,姜雪萍,等.老年腫瘤內科護生心理健康狀態調查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3):59-60.

    [13] 韓穎,李青,徐兵河,等.老年乳腺癌患者應用非蒽環類輔助化療方案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臨床研究[J].中國癌癥雜志,2014,24(5):367-373.

    [14] 張倩倩,張奕琳,徐颯,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自我感受負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4):1036-1039.

    [15] 黃一琳,董睿,李西林,等.Mulligan手法結合按摩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5,26(17):2527-2529.

    [16] 胡鋒華,胡美軍,占志花,等.背部按摩對癌癥患者化療后疲勞和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 20(36):4579-4581.

    [17] 邱艷麗.心理護理干預聯合康復按摩對產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77-79,83.

    [18] 侯曉慧,黃雪芬,馬錢鳳,等.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療法對改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焦慮的臨床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4):431-433.

    [19] 翟惠嫦.中藥熏洗加穴位按壓治療失眠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27(10):905-906.

    第5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綠色基因的革命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明白現代轉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過程與方法:體驗討論克隆等基因產品帶來的科技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高科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現代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枝條嫁接和雜交技術的異同。

    教學方法:自學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轉基因生產的豬、兔、羊等圖片來導入,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對轉基因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什么是轉基因?

    提示:科學家為了改變某些動植物產品的品質或為提高其產量,把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到另一種生物上去,叫作轉基因。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綠色基因革命”即現代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將從某些生物體內分離出來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體內,從而使這些植物產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長或提高其品質的特性。

    2.你知道現代利用關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學生自由發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從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長素使西紅柿的質量下降的現象談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的新品種西紅柿,通過作比較突出了實施這一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實……不同物種間操作”)是介紹“綠色基因革命”(即轉基因技術)的本質特征。同以往的植物雜交和嫁接技術相比,轉基因技術的優勢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會是爛糊糊的樣子了”)是說明現代轉基因技術已經或可能給農作物的生產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一部分緊緊圍繞上文中“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可以在不同物種間操作”的特點來說明。

    最后一段介紹了現代轉基因技術將帶給我們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綠色基因革命”這一主題。

    二、精讀課文

    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1.現代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枝條嫁接和雜交技術有什么區別?

    提示:這三者的共同點,即“在結果上都實現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組合”。

    其不同點是:“在手段和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別”。除了各自的特點之外,嫁接和雜交須在近緣物種間進行,而轉基因技術除了其“多數是轉移單個基因,是肉眼看不見的”特點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種間操作。

    2.利用現代轉基因技術生產的農作物有什么特點?

    提示:產量高,具有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轉基因大豆、西紅柿等。

    3.本文在介紹現代轉基因技術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提示:舉例子,如從雞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蟲的免疫系統,使馬鈴薯具有抗腐爛的特性;打算將比目魚的抗凍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產生抗凍劑,從而避免霜凍的侵害。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把比較深奧的知識介紹得通俗易懂。

    作比較,如同以往的植物雜交和嫁接技術相比。

    三、交流活動

    結合資料討論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優缺點。

    四、課堂小結

    現代轉基因技術是高科技的產物,這篇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專業性強的特點。為了能更好地普及這方面的知識,作者在寫作上密切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樣不僅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可以使讀者從實際體驗或一些常識中了解現代轉基因技術的本質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級上冊語文綠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還看:

    1.八年級下冊語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級語文下冊

    3.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4.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教案

    第6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遠程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動,帶來了豐富而廣闊的學習空間,不僅有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特點,而且給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提供了方便,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下面我來談談自己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幾點體會:

    1.服務于教學,博采眾長,省時省力。平時,需要查閱很多資料,各種各樣的書籍擺了一桌子,寫的時候很費勁也很費時,而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教學備課資料,比如作者簡介、教案、素材、課件等等,我們可以打開先瀏覽一遍,覺得挺好,就下載下來,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修改。記得我在講授《草原》一課時,我把資源網上的教案和課件都下載下來,但是,根據我對文章的理解,覺得課件需要加以調整和修改。我通過各網站搜集了草原的風光圖片,課件中的字詞不太全面,我又加了一些辨析字詞,而且,課件中也沒有原文,我覺得原文不長,配上圖片顯示出來效果會更好,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通過這樣的增補、修改,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高漲,學得輕松愉快。

    2.服務于學生,激發興趣,滲透情感。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許多課件都因圖片精彩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背影》這一課是資源最豐富的,在長長的課文背景圖上有古樸簡陋的侯車室,有窄小的列車休息室,有父親佝僂的背影,還有父親爬月臺時候的背影。這么多圖片學生一看就很感動,更能感受到當時的社會氣息和風貌,這樣,文章樸實無華的文字加上古樸簡約的線條圖片,讓學生學習這篇散文就容易多了,而且更能挖掘出他們對作者寫作本文的情感的理解,那種深沉而細膩、不善用語言表達的父愛一點一點地滲透進了學生的心靈。

    3.服務于創新,突破難點,化難為易。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的需求,小學生的成長尤為突出,當表現成功時,越發激起再表現的欲望。教學中,利用遠程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把學生的自真正交給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束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我們在講課時,有很多難點難以在短時間內向同學們闡釋清楚,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很多資料可以讓我們突破這個難點。比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這課時,了解小艇特點是課文的重點,我就利用了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搜集的圖片資料讓學生觀察,學生一下就掌握了其特點。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7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王浩韻

    最近,媽媽都是在評一個職稱,連洗衣服做飯都不來及干,所以,我們吃飯總是一拖再拖,有一次竟然拖到了6點半。

    那一天,我早早地回到家了家里,看一看表,才四點零五分。我發現媽媽正坐在電腦桌前忙碌著;一臉通紅,右手握著筆飛快地寫著字,旁邊放著一大堆教案和上課用的資料。左手握住鼠標來回迅速擺動著修改課件,房間里不時發出點擊鼠標的聲音。

    家里的環境亂糟糟的,已經很久沒有整理了。我一手把桌子上擦了擦,另一只手把書包放在地上,并對媽媽喊道:“媽,我回來了,快點去煮飯。”

    喊完之后,我便坐了下來,拿出筆開始寫作業。

    不知過了多久,我的肚子餓極了,媽媽卻還是沒叫我去吃飯。我走出房間,發現媽媽竟然還在做課件,我又看了看表,6點鐘整。我對媽媽一聲大吼:“媽,都6點鐘了!你怎么還不去做飯。”

    第8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一、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圈內名家眾說紛紜,但在魏書生先生看來,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他寄語盤錦市教育局后繼掌門人貫徹此教育思想“要堅持100年不動搖”。“教育是有尊嚴的,不容褻瀆”。“過去講教學大綱,講自學,講教學觀念,現在又講課程標準、自主學習、教學理念,一回事嘛。”

    “我沒有新的教育觀點,我的教育思想仍是兩大點,一小點。一靠民主(講服務、勤互助、重人格、多商量),二靠科學(有計劃、有監督、有總結);不折騰、不動搖、不懈怠,松、靜、勻、樂!只要記住并活用好這些,你就沾大光了。”

    松――即放松,每天清晨起來,張開雙臂,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以輕松愉悅的心情走進學校,走向教室。

    靜――即靜定下來,全神貫注地開始新一天的學習和工作,邊做邊思考。

    勻――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老師的助教,每個學生都是班上的副班主任。學生就是這樣,班主任老師希望他能這樣,他就能這樣。

    樂――即寓學于樂,先苦后樂。學習是享受,運動是享受,互助是享受,說唱是享受,為班級爭光也是享受。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個性特長發展蝶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老師,你要干什么?”

    課堂上,面對正想發火的老師,有一名學生勇敢地站起來提醒道:“老師,你要干什么?”老師回過神來,當即調控心態,還課堂給學生,這一幕讓我如浴春風,茅塞頓開。

    誰來管管課堂上的老師?學生!魏書生說:“教育的生命在課堂,懶老師能帶出勤學生,妙計如下:

    ⑴堅持課前一分鐘說話訓練(集中學生注意力)。

    ⑵列出一堂課要解決的問題(4分鐘)。

    ⑶扮演服務角色,授學生以“漁”。(20分鐘)

    ⑷給學生找活,是人都會干,你能幫。如代老師批改作業、督查衛生,輔導后進生等(5分鐘)。

    ⑸課堂教學效果檢測與總結(15分鐘)。”

    三、為人師表,永不埋怨學生

    ⑴堅持多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堅持吐故納新,善于“把厚書讀薄”,歸納分類,一舉多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⑵守住平常心,既不吃請,也不請吃。

    ⑶幫助和激勵學生為自己找出20條長處,并張貼出來共勉。

    ⑷守住精神的寧靜,一肩明月,兩袖清風,變反思為正思,變寫教案為改教案。

    ⑸能自己干都自己干,凡考問學生的先考問自己。

    問從當“經師”到做“人師”之路有多長?堅持上述5點就能見成效。

    四、注重腳下,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⑴每晚自習前5分鐘紅歌集體唱,訓練學生注意力。

    ⑵一月一換課桌,一周一小結,班規大家定。大操場班級跑,隊伍不散,不是知識,腳步不亂,而是習慣。

    ⑶指導學生篩選如麻的信息,建立符合個人特色的優題集、錯題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⑷良好心態、快樂情緒從辛勤學習和看得見的成績中來,從寫教育日志中來,誰堅持得好,誰就成功得早。

    第9篇:背影的教案范文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理性分析

    學生提問質疑,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教學方法。語言文學的教育,人們都講究一個“悟”字,從“疑”的角度去“悟”,亦不失為好方法,朱熹曾說“,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反之則“強聒反滋其惑。”然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卻常常遇到:學生提問,不是抓住主題,而是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偏題、離題,甚至與主題背道而馳,也就是說,學生沒有朝著教師預設的方向發疑。結果,造成教學計劃難以完成,教學過程松散龐雜。上完一節課像是喝了一杯溫吞水,不爽不利的。每每此時,你就會有一種“放棄也罷,你問不好,我來問”的沖動,困惑和迷惘就會襲上心頭,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啊。我想,如果遇到困難就此放棄,豈不又是“穿新鞋走老路”嗎?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貴;摸著石頭過河比被別人牽著過河更可貴;問自己所疑比鸚鵡學舌更可貴;提出一個問題比解答一個問題更有價值———過程比結論更可貴,這種“過程價值觀”現在在新教材教學中被普遍使用。

    二、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學生的問題能否提出來,還取決于教師是否給學生提問的機會。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專利”,“師問生答”,似乎天經地義。然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教師關心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往往并不一致。教師以為很有意義的問題,學生未必感興趣,而學生認為有趣的問題,教師又認為不值一提。這樣勢必造成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不利于教學。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我們在課堂上只講要考的重難點內容,而且教學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慮講什么、怎么講對學生才更有意義、效果更好。事實上,教學的成功不是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總量有多少,而是學生有所得、有所獲的有多少。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當學生感到困惑時,我們就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除了課堂上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外,我還督促學生設立“問題卡”,把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寫在“問題卡”上,要求學生把“問題卡”夾在作業本中交來,或者由我在課前收集卡片,這樣我便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一些。同時讓性格內向,不愿在大庭廣眾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了提問題的機會;對于不愿提問題的同學,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三、創設學生提問的情景

    學生能否提出問題?能否提出好問題?關鍵是創設學生提問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亞說過“,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的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并給予恰當的幫助,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自去發現盡可能多的東西。”即教師要創設適當的情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1.利用課前預習,促使學生提問。我在講新課前,要求學生先預習,將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記在卡片上,我在課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據學生的問題修改教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比如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學生就提出課文內容主要講父子情,為什么課題是《背影》?朱自清為什么要寫父親的背影等,這些問題既使我的教學有的放矢,更使我驚訝: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不比老師遜色。

    2.利用課堂討論,促使學生提問。我在課堂上常常讓學生討論,要求學生互相提問題,并共同解決。同學之間互相提問題,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同學間提問題,常常不講究提問的形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