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icu的基礎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非計劃拔管主要包含了插管自行脫落,患者未得到醫護人員許可,擅自將插管拔出以及醫護人員操作不規范導致導管脫落。大量研究資料證實非計劃拔管,可導致患者受到嚴重影響[1~2]。故針對計劃拔管的原因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對icu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ICU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來防范非計劃性導管拔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6例ICU患者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齡為14~76歲,平均年齡為(41.5±7.2)歲,患者的置管時間為5~30 d,平均置管時間為(13.6±4.8)d。將126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置管時間等均無顯著差異,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其內容主要包含了環境、口腔、等方面。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包括評估插管耐受程度,對患者有無拔管行為及傾向進行了解。按照患者不同的約束部位,采用適宜有效的約束;合理鎮靜,嚴格遵守醫囑合理使用鎮靜劑,以有效緩解消除患者插管所造成的不適;改善固定導管的方法,在原有膠布固定的基礎之上,采用系帶固定插管。注明所插管道的深度,定期對膠布寸帶進行更換,在患者具有脫管傾向時應立即更換;加強心理護理,改善患者心理負性情緒。加強護理人員業務培訓及護患溝通,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增強其對管道的認識,通過評估技巧及護理措施等培訓使護理人員可熟練掌握多種護理措施。
患者即將出院時,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滿意度調查采用本院自行設定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種選項,該組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該組例數*100%。
1.3統計學處理
本組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 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文126例患者中,18例患者發生非計劃性拔管(14.29%),在18例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中以導管固定不當構成比最高,見表1。觀察組引流管、靜脈置管、胃管、尿管、氣管插管等非計劃拔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
表1 18例拔管原因構成
表2 兩組ICU患者非計劃拔管對比[n(%)]
*為確切概率法;部分患者發生兩類及兩類以上非計劃拔管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情況對比
*為確切概率法
3討論
3.1 ICU非計劃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ICU非計劃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導管固定不當、肢體約束不當、護士評估能力不強、患者自行拔管等方面:①在導管固定不當中,大多數病人并未進行尿管的外固定,或是采用了外固定,但固定的位置不當;而胃管固定技巧方式欠佳會導致患者難受,長時間壓迫鼻部的黏膜也造成患者的疼痛;固定過于松、氣管插管的固定與牙墊的位置不恰當;導管固定不牢,膠布脫落,會因患者出油、流汗等分泌物的浸漬而造成松脫,從而導致導管固定脫落,出現非計劃拔管。②、肢體約束的方法不當:由于肢體約束的過松或是約束部位的不當。如約束的時候將約束帶固定在床欄,患者可通過挪動身體、曲頸動作、以嘴和手來拔管,這些都顯示了護理人員經驗不足約束肢體方法不當。③、護理人員評估能力的不足:2非計劃拔管中,擔任護理的人員里工作經驗不足5年、年齡不到30 歲的護理人員大約占到了70%。護理人員年齡低經驗少導致評估技巧和管道安全的意識方面是薄弱點,造成一些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的出現。
3.2 綜合護理防范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討ICU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方法。方法:在調查ICU護士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從保障ICU專科護理技術的完整性角度來制定評價體系的三級指標,利用Delphi專家調查、肯德爾(Kendall)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來對指標進行論證。結果:確定的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共有3項一級指標(基礎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12項二級指標、74項三級指標,通過Kendall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被廣東省數十家三級醫院采用。結論:根據ICU護士的現有能力水平,以各項ICU專科護理技術為評價單位制定指標評價體系,是切合ICU護理臨床實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ICU;護理質量評價;敏感指標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65
Research on ICU nursing quality sensi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ed
GAO Ming-rong,BAI Li-ping,CHENG Shou-zhen,et al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ICU sensitiv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nursing quality.
Methods: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ICU nurses,to develope three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ICU,using the Delphi expert investigation,Kendall harmony system and significant test to demonstrate the index.
Results:ICU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3 first-level indexes (evaluation of basic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12 two level indexes,74 three level indexes,through the Kendall harmonious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test,by the Guangdong Province dozens of three hospitals by.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evel of ability of ICU nurses,nursing technique to the ICU as evaluation units to form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ICU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Sensitive index
重癥監護病房先進的監護和急救設備為ICU護理質量的提高提供了硬件支持,而其運轉是否安全有效,則有賴于ICU護士的專業核心能力的成效。為了指引和評價ICU病區的護理管理和護士核心能力建設,選擇科學、敏感、符合實際的護理質量指標是進行有效管理的關鍵。近年來關于ICU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1]。我院在對全國16家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核心能力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ICU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評價體系,并通過后續的調查論證,科學地建立了ICU護理質量指標的評價體系。現將ICU護理指標的確定方法介紹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選擇我院ICU專科護理小組為主要力量,包括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22人,其中15人取得ICU專科護士資格。該小組護理人員年齡33~50歲,從事ICU護理工作8~20年。
1.2 調查ICU護士核心能力 為調查我國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核心能力狀況,專科小組在2008年抽取我國16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包括北京、廣東、山東、安徽、陜西、江蘇、江西、廣西、甘肅等)ICU病房的632名護士進行調查[2]。
1.3 ICU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初步確定 查閱國內外ICU護理質量管理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護士核心能力調查的結果,重新審視我國現行ICU護理質量的指標評價體系,決定打破既住將各種護理管理和臨床技術具體操作事項分解開來單獨評價的方法,而是根據ICU的各項護理技術及病人的護理成效進行整體評價的方法來制定ICU護理評價體系,以促進ICU護理技術的長遠發展。最后確定ICU護理質量評價的一、二、三級指標,并根據 ICU護士核心能力的調查結果進行修正,供專家調查階段使用。
1.4 Delphi專家調查
1.4.1 專家調查的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各指標的重要性,同時保留開放性,允許專家對指標的增加和刪除提出意見。指標重要程度依據Likert 5級評分法分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個等級,依次評為5,4,3,2,1分。
1.4.2 確定函詢專家 專家的入選條件:在三級甲等醫院工作,至今已在ICU臨床護理管理與實踐領域連續工作滿5年,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為確保專家具有代表性,每個醫院的專家不超過3人。根據上述條件確定入選專家30名,來自廣東省各大三級甲等醫院。
1.4.3 問卷的發放與收回 問卷和專家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調查表均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各專家,同時發送介紹本課題的研究目的、Delphi法的工作原理及問卷填寫指南的附件。要求各專家在1個月內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回復。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肯德爾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來檢查專家對各級指標評價結果的一致性。
2 結 果
2.1 ICU護士核心能力的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我國16家三甲綜合醫院的ICU 護士專業核心能力處于中上水平,但在掌握和運用專科技術方面能力相對較低。經條目分析發現,ICU 護士對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技術、腦復蘇護理、進行動脈及中心靜脈置管、人工氣道建立、呼吸機準備等基本專科技術掌握程度較好,但是對于危重病人實驗室危急值的評估、高級生命支持技術的效果評價、各項技術新進展的認識等所具備的能力較低[2]。
2.2 專家的積極系數及權威系數 發放問卷30份,共回收問卷30份,回收率為100%,說明專家的積極系數高。其中有效問卷28份,有效率為93.3%。專家對所調查的項目的判斷系數值為 0.982,熟悉程度系數值為0.903,權威程度系數值為0.943。
2.3 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確定 經過專家函詢,確定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包括3項一級指標,12項二級指標,74項三級指標。經過肯德爾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專家對各級指標的評價具有一致性。一級指標以Donabedian的模式,但結合ICU臨床護理實際,不采用傳統上將護理質量指標劃分為要素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而是將一級指標劃分為基礎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3個方面。基礎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人員和制度的管理。過程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保護性約束的安全護理、血管活性藥物及其高危的安全護理、執行危重癥監護單的使用、ICU緊急事件的處理、ICU護士的使用和培訓、基礎護理的落實(臥位舒適與安全)、管道安全護理、轉運安全、預防和減少危重癥壓瘡、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尿管相關性感染。結果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患者監護安全。二級指標下各有若干三級指標,即通過明確的規范指引,使得一二級指標得以實現。
3 討 論
3.1 ICU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對質量敏感指標評價體系建立的重要性 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建立原則是讓ICU護士既要高于護士的現有能力水平、引導ICU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又不能過高,否則建立的評價體系將因不適合ICU現有的護理能力水平而變成一紙空文。因此,在制定指標前調查ICU護士的專業核心能力,做到大致了解ICU護士的能力狀況,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制定的ICU護理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因符合ICU護理實際,被廣東省數十家三級甲等醫院采用,作為ICU護理質量的考核評價指標,在指導ICU護理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敏感指標評價體系以ICU護理專業技術為基本框架 目前國內各醫院主要根據衛生部1989年《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1990年解放軍總后衛生部下放的《軍隊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試行)》、全國百佳醫院放心標準和全國百姓滿意放心醫院標準以及各醫院在參考以上標準的基礎上自行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指標[3],為指導我國護理事業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ICU臨床護理向專業化發展,其指標指導ICU護理的適應性已下降,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以臨床技術操作為主,缺少整體護理指標[4]。
本研究徹底打破既往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將ICU各項護理技術分解評價的方法,而是大致根據ICU的護理目標和專科護理技術的特點對ICU護理工作進行整體評價,從而確立ICU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目的是促進專科技術的發展。如無菌操作基本貫穿于在各種ICU臨床護理實踐,但如果將ICU無菌操作割裂開來進行評價,由于涉及面廣且缺少針對性,將無法體現ICU護理專科技術的整體效果。而如果我們選取預防中心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等專科護理技術為評價指標,那么無菌操作僅僅是專科護理集束化措施的一部分,但是無菌操作在任一專科護理中被賦予了特定的目的和意義。
3.3 護理質量敏感評價指標應當符合簡潔性和可操作性 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最終將用于指導臨床實踐,既往制定的部分評價指標操作性差,實際中不易達到[5]。本研究通過三級指標來保證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可操作性。三級指標是實現二級指標的細化,可謂評價體系的操作細則,應當繁簡適中,重點保證其可操作性,并可以通過量化評分確定各指標的執行情況。如二級指標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中,其三級指標定為抬高患者床頭30°(有禁忌證的除外)、掌握吸痰的指征并會評估氣道內是否有分泌物、人工氣囊的壓力維持25~30 cmH2O、呼吸機螺紋管的更換、密閉式吸痰、呼吸機各參數及監測、機械通氣的濕化及加溫等,三級指標的評價內容是明確的,但又不過于繁雜,在質量檢查時通過現場查看或詢問護士等方法進行檢查,只要有不符合三級指標的任何一項護理操作,就應當依據量化規則扣分。如檢查中發現呼吸機冷凝水沒有按時傾倒,那么就對呼吸機的參數及其監測一項扣分,而不必再單獨設立呼吸機冷凝水傾倒一項,從而將質量的評價指標與平時的護理操作具體指引進行區別,保證質量評價指標的簡潔性和可操作性。
總之,根據ICU護士的現有能力水平,以各項ICU專科護理技術為評價單位制定指標評價體系,是切合ICU護理臨床實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莊一渝.基于數據的ICU護理質量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9-11.
[2] 成守珍,彭剛藝,劉華平,等.16家三甲綜合醫院ICU護士專業核心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8(8):38-40.
[3] 王建榮,張黎明,馬燕蘭,等.臨床護理過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0):724-726.
[4] 侯小妮.綜合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7.
[5] 方海云,陳 虹,謝 文,等.對護理質量與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06,6(2):26-27.
【關鍵詞】ICU;基礎護理;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67-02
The Clinic Effect of 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in ICU
Chen Jing Chen Yuqin He Jie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basic nursing in ICU,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 and create “The Demonstrated Unit of Qualified Services”.Methods:We divided the patients who come into our department into two groups by time,the control group had 78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tained 8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as usual ,so some basic nursing were completed with the help of Care Workers,such as bathing shampooing in the bed 、trimming tails 、Changing the bed linen、the disinfection of ventilator tube and so on;By contra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asic nursing were all carried out by the junior nurses.Then,we compar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ed higher Satisfaction and better basic nursing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themselve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feelings but also do better to the patients.
【Key words】ICU;basic nursing;Clinical observation
重癥監護病房( ICU) 作為現代化醫院中收治急危重癥及多臟器衰竭病人的特殊專科,而且只是短期集中監測治療可能挽救生命的病人,其內配備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及各種可能得到的最先進的醫療監測和治療手段,其護理工作量可占整個醫療機構的30%〖1〗,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諸多原因,臨床上基礎護理質量出現滑坡現象〖2〗。
為響應衛生部2010年提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號召,落實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護理部夯實臨床基礎護理的部署,ICU為創建“優質服務示范病房”,保障醫療安全,加大力度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加強基礎護理,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2009年9~11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7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22例,年齡在3~87歲,平均49.17±20.22歲,將2010年3~4月入住ICU的82例危重患者設為實驗組,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齡在1~87歲,平均54.71±21.76 歲,兩組患者疾病診斷多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車禍傷(多發傷)、腦出血、心肺腦復蘇術后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將危重患者按入住ICU的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78例和實驗組82例,對照組按常規進行臨床護理和監測,其部分基礎護理工作(包括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實驗組的護士加強常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單獨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對兩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基礎護理的質量等方面進行比較。
1.3 評價指標:病區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由護士長按照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下發的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有25個評價項目,總分為100分,得分>90 分為合格,<90分為不合格;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按醫院自設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對兩組患者或家屬在轉科或出院時進行調查,調查表共設20個問題 ,總分100 分 ,每題以滿意 5分 ,基本滿意 3 分 ,不滿意 1 分作答,得分>90 分為滿意,<90分為不滿意;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指患者在ICU治療期間發生的并發癥的例數與總入住人數之比。統計調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的數據統計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在基礎護理質量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的比較(表1),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明顯增高(P<0.05),實驗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顯著提高(P<0.01)。
表1 兩組在基礎護理的質量和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表2),實驗組患者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癥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癥明顯減少(P<0.05)。實驗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和皮膚改變的并發癥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3 討論
3.1 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以人為本觀念的建立是對護理工作的很大挑戰 ,應對的策略只能是把護理實實在在做到病人身上,讓病人實實在在感到護士就在他的身邊〖2〗。有一份調查〖3〗顯示 ,諸如服藥、肢體功能鍛煉,臥床患者的皮膚護理、臥床翻身、鼻飼等臨床基礎護理本應由護士完成 ,但實際工作中卻有75.1 %的臨床護理工作由護工及家屬完成。在臨床工作中,對照組由于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其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如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為87.2%(表1)。隨著科室的發展,人員配置的逐步增加,管理者加大對基礎護理中“軟指標”(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等)的監管力度,對基礎護理理論、技術操作、監護技術等知識進行規范化培訓和考核,不斷深化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因此,實驗組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達到97.6%%。大大地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
3.2 提高了護士執業技能和專業情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川北醫學院實施對護士的分層次管理。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高年資護士進行指導和把關。當下低年資護士存在資歷尚淺,經驗不足,應急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問題。把基礎護理交給他們,一是積累經驗,鍛煉純熟的操作技能和應對緊急狀況的能力;二是培養其“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情感,使他們從專業技能到心理情感完成蛻變。
3.3 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上實驗組加強基礎護理,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密切了護患關系,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和贊揚 ,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和以人為本的服務內涵〖4〗。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由對照組的83.3%上升到實驗組的98.8%(表1),較前顯著的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工作表現出理解和支持,大大減少了糾紛的發生,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
3.4 減少了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1999年衛生部醫政司主持編寫的《中國醫院院長手冊 》中規定: 護工主要承擔病房清潔及患者的臉盆、痰盂、便器的清潔消毒工作,根據需要協助患者領送物品、送檢病理檢驗標本和其他外勤工作〖5〗。在ICU的護工雖然經過短期的培訓,但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憑經驗,存在各項操作不規范,缺乏無菌觀念,對患者的責任心和細心不夠等問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患者一但出現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在臨床實踐工作也證實了這一點,對照組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由護工協助,其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實驗組比較,明顯升高(表2)。實驗組在尿路感染與皮膚發生改變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區別,說明管理層強調了臨床基礎護理,特別重視了危重患者的護理,護士與護工協助進行部分護理工作,也減少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并發癥的減少,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總之,加強ICU的基礎護理,可提升ICU基礎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在ICU治療期間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減少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讓護士為患者提供主動、優質的護理服務,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增進了護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丁炎娥,杜立.護士對基礎護理質量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8):12-14
[2] 劉蘇君.基礎護理――護士的專業內涵 〖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2
[3] 王玉英.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識和實施現狀的調查〖J〗.現代護理 ,2008 ,14(2) :231-232
ICU是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的標志之一,護理人員在ICU病房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因此,ICU的護士需要系統地進行全方位的教學、實踐才能勝任ICU 工作[1]。目前,護理本科生畢業后大多被分配到ICU工作。現將ICU護理本科畢業生帶教經驗總結如下。
1 ICU病房的特點
1.1 ICU是以救治各類危急重癥及多系統功能衰竭患者為主的診療體系。集中現代化的監護和急救設備,對各種危急重癥患者集中加強監護、治療和護理。且各種技術、設備更新速度快。要求護理人員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
1.2 ICU病房工作量大,基礎護理多,護理人員常身心疲乏。
1.3 ICU病房危重患者多,隨時處于搶救狀態,要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病情,有良好的專業敏感度。
2 護理本科生的特點
2.1 護理本科畢業生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理論扎實,接受能力強。
2.2 護理本科生往往過于重視理論的學習,而輕視護理實踐操作,使得臨床操作不夠熟練、準確。
2.3 護理本科生往往自恃學歷高,對基礎操作及理論知識不夠重視,易“眼高手低”。
3 ICU 對定向護理本科生的帶教
3.1 帶教老師的培訓及管理
3.1.1 職業素質培訓 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將對受訓護士產生深遠影響[2] ,因此,入選培訓的老師應具備優秀的思想品質及崇高的責任心,對工作負責、對患者負責、更要對護理事業具有崇高敬業精神。
護理本科生在畢業后初到工作崗位往往會因為周圍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特別是在ICU病房這種工作壓力大,體力消耗大的科室。因此,帶教老師要敏感的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信心。
3.1.2 理論教學培訓 帶教老師的自身專業素質將直接影響帶教質量。由于ICU 理論知識日新月異,因此,要求帶教老師除掌握專業及邊緣學科的知識外,還應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教學能力。選擇一些威脅ICU 危重患者生命的臨床危象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等,以臨床病理生理學機制、監測、治療和監護作為培訓教學的主要理論講授內容,使培訓對象的基礎理論知識得以更新和拓展,為以后的臨床帶教打下良好的基礎。
3.1.3 實踐技能培訓 ICU 護理實踐性較強,因此對帶教老師實踐技能的培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培訓內容包括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監測及急救技術的應用,并能熟練掌握新儀器、新設備的使用。帶教老師在實際帶教中可選用示教操作、小講課、案例分析、模擬急救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找到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歸屬感”。
3.2 護生的培訓及管理
3.2.1 職業素質的培養 剛走出校門的護生可塑性強,較易達到預期的培養效果。可以讓其跟隨同為本科畢業的帶教老師一起工作。通過語言的共通性達到“亦師亦友”的效果。通過帶教老師的成長歷程激發其熱愛本專業的熱情,消除其消極心理。
同時,帶教老師要和護生多溝通,在帶教上也需逐漸強化,逐漸提高要求。給學生一個思想緩沖時期、一個角色的轉換時期、一個自我約束的時期。
3.2.2 培養高度的責任心 ICU護士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隨時有生命危險的重癥患者。要培養護生高度的責任心、慎獨精神及踏踏實實工作的作風。對于本科護生來說,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思想,容易在小操作上出差錯。帶教老師在工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糾正護生工作中的每一點不規范、不謹慎,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操守。
3.2.3 加強ICU技能訓練 ICU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科室,其護理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預見性、責任性、技術性的特點,而且患者所用的監測儀、治療儀、呼吸機、除顫儀等多種儀器,均需要ICU的護士觀察、調試、使用;所以ICU護士必須具有嫻熟的技能和對儀器的熟練操作的能力才能勝任工作。
本科護生具有理論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特點。針對這一優勢,帶教老師可起到引導作用,可以給學生布置要學習的內容,讓其自學,并在工作中加以回示,還可讓護生自己準備 “小講課”,回示、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培養護生的表達能力。
對于基礎操作,要求帶教教老師嚴格帶教。可讓學生自行操作,然后自己找出問題,再予以點評。并要求其能準確說出操作要點,培養其教學能力。
3.2.4 培養主動、有效獲取知識的能力一名優秀的ICU護士需要求自己建立T型的知識結構,將社會科學(法學、倫理學、歷史、文學等)和自然科學(數學、情報學、天文學)、心理學等橫向知識結構與護理學知識等縱向知識結構有機結合[3]。這就需要ICU護士不斷學習、鉆研業務。不僅能從閱讀、聽講中有效地獲取知識,還能在工作實踐中主動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擴充知識領域,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礎醫學和危重癥監護醫學理論知識以及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
3.2.5 培養有效的溝通能力ICU護士需要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非語言溝通能力。其表現在與醫護之間的溝通以及與患者、患者家屬的溝通。帶教老師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榜樣,不給護生帶來負面影響。護生要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做到良好、有效的溝通。
ICU中對護理本科定向畢業生的臨床帶教關系到ICU的科室發展。帶教老師,要重視其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做護生的良師益友,培養出高級護理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李國榮.ICU方向護生能力的要求及其培養措施.中國實用醫藥,2009,2(6):253.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護理措施
作者單位:221200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院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以及臨床新診療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創傷性操作逐漸增多,醫院感染的發生已成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面臨的突出公共衛生問題。而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易感因素集中的高危區域,醫院感染的發生顯著高于普通科室。因此加強ICU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是非常必要的[1]。結合我院2008年6月至12月對ICU進行的目標性監測,分析感染發生原因,提出預防及護理措施,有效降低醫院感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ICU病房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患者217例(入院≥48 h),其中男141例,女76例,年齡2~76歲,平均386歲。住院天數2~41 d,平均65 d。發生醫院感染46例,感染率為212%。基礎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72例,呼吸系統疾病53例,重大手術49例,消化系統疾病26例,其他疾病17例。
12調查方法采用前瞻性監測的方法,持續6個月對ICU醫院感染的發生及危險因素進行目標性監測,統計方法采用χ2檢驗。
13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依據臨床表現、血、尿常規、細菌培養等確定醫院感染患者。
2結果
21ICU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普通病房醫院感染發生率與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率比較,ICU收治的217例患者中,有46例發生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發生率為212%;同期普通病房收治患者5687例,感染184例,感染率為32%,ICU感染發生率顯著高于普通病房。
22感染部位構成比46例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25例(543%);泌尿道感染10例(217%);消化道感染2例(43%);傷口感染4例(87%);導管相關性感染2例(43%);其他感染3例(65%).
23易感因素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嚴重、住院時間長、侵入性操作多、手術創傷大等因素,增加了ICU患者的易感性。本組患者中, 年齡≥60歲,醫院感染發生率為356%;年齡<60歲,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2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7,P
表1年齡、基礎疾病、時間、侵入性操作與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及感染率(%)
醫院感染因素病例數感染例數感染率P值年齡≥608731356<6013016123<001基礎疾病腦血管7223319呼吸系統5313245重大手術497143<005消化系統26138其他172118住院時間≥7 d4831646<7 d1691589<001侵入性操作氣管插管17943240<005氣管切開5139765<001深靜脈留置針11831263<005留置尿管16341252<005引流管18344240<0053討論
從本調查資料中可以看出,我院ICU醫院感染率為212%,感染發生部位主要為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與文獻報道一致[2]本組病例胸外、腦外患者占多數,不少患者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復雜嚴重,加之昏迷、手術、外傷等原因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內源性感染;而侵入性操作(如深靜脈留置針、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留置尿管、引流管等)破壞了機體正常的防御屏障,導致微生物的定植增加及患者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留置尿管時間越長,菌尿發生率越高,長期留置尿管患者幾乎1000%發生菌尿[3];動靜脈插管時間過長和廣泛應用塑料導管,可培養出以塑料為食的病原菌[4];本組病例說明,侵入性操作與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表1顯示:ICU患者入住時間越長,醫院感染發生率越高。所以嚴格控制患者入住時間,也是降低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
4預防及護理措施
有關研究表明, ICU發生醫院感染的機會是普通病房的5~10倍。因此必須嚴格加強ICU的感染管理,注重環節控制,才能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41ICU病房設施及環境的管理ICU病房的布局及流程要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每個床單元的面積不得少于95 m2。設置獨立的隔離觀察室。保持病房內環境清潔,空氣新鮮。室內配置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或動態空氣消毒機,定時消毒。通風2次/d。地面用消毒液拖擦2次/d。配備感應洗手設備及快速手消毒劑。保持床單元整潔,有污染時及時更換。床頭柜、監測儀器等物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機接頭、螺紋管、霧化罐、呼吸囊等使用后,應嚴格清洗消毒,再放入熏箱內消毒后備用。每月常規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進行微生物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制定控制措施。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患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進入ICU人員必須換鞋、更衣,洗手,戴口罩、帽子。嚴格執行探視制度,限制人數,探視者逗留時間不得過長。
42對患者的防護措施對有特殊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應嚴密隔離,用物專人專用,單獨處置。嚴防對其他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對年老體弱、基礎疾病嚴重、復合傷、開放性損傷患者予以特殊觀察及護理,及時處置傷口,加強基礎護理,以防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對有靜脈留置針及留置導尿的患者,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及拔管指征,盡量縮短留置時間;留置期間要加強尿道口及留置針周圍皮膚的觀察及護理,及時發現感染征象,及時處置,以降低尿路感染及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盡量減少因環境、侵入性操作、手衛生不良等誘發因素而導致的感染;加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根據藥敏結果用藥,嚴禁濫用或頻繁換藥;控制預防性用藥,同時盡量縮短用藥時間,以減少二重感染的發生。
43ICU護理人員的管理ICU病房要有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及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加強護士素質教育,提升護士素質。ICU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感染控制意識,在護理部及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不斷加強感染管理知識學習,并貫穿落實于每一個護理環節。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時,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技術;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執行洗手制度,堅持正確的洗手方法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最有效的防護措施。洗手率提高10%,感染率下降35%[5]。1/3的醫院感染是可以通過良好的手部衛生控制的。所以在進行每一項操作前、后都要嚴格洗手或手消毒,徹底阻斷因手操作傳播病原菌的途徑。在應用護理程序護理ICU患者的過程中,只有把感染管理專業知識融入每一個護理環節,才能有效的控制ICU患者的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李書章,府偉靈,黃慶,等.現代醫院感染監控與管理的思路與措施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6466.
[2]陳蜀嵐,陳先云,劉華,馬青華,黃曉波.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相關因素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5):640642.
[3]成超,曾蕾莉,劉杰,等.預防顱腦外傷昏迷病人導尿致尿路感染的護理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591.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護理; 人力資源
是各類危重患者集中治療、監護的特殊場所,工作量大,治療手段繁多,操作技術復雜,知識更新快,設備現代化,其組織結構和管理有其特殊性,對護理人員的配置要求明顯高于其它科室,護理人員的配備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
1國外ICU護理人力資源分配情況
英國危重病協會推薦的疾病嚴重程度分級[1]所要求配備的理想ICU專職護士人數標準:(1)I級(患者能自主呼吸,血流動力學穩定,僅需要一般監測),護士:患者0.5∶1;(2)lI級(所有患者接受機械通氣),護士:患者為1∶1;(3)lI級(患者接受機械通氣,并且需要多個輸液/注射泵進行治療,或有復雜的監測和需要頻繁吸痰)護士:患者為1.5∶1;(4)IV級[除有Ⅲ級情況外,患者同時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或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治療],護士:患者為2∶1。
2國內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現狀
2.1護理人力資源數量不足: ICU是各類危重患者集中治療、監測的特殊病房。工作量大,治療手段繁多。國內監護室患護比為1∶3~4[2],目前,國內醫院患護比實際為1∶2.5[3],由此可見.ICU護理人員普遍缺編。護理人力數量的不足導致了日均護理工時的急劇上升,不能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需要。
2.2護理隊伍結構不合理:ICU病房具有工作量大、病情緊急、變化快的特點,操作技術復雜,設備現代化,因此要求護理人力整體知識水平普遍較高。而目前ICU護理人員學歷、職稱普遍偏低,職稱結構以護士和護師為主體,主管護師只占少數,而副高職稱以上護理人員則無,護理人才斷層現象在所難免。由此可見,整體知識水平偏低,制約了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
2.3護理隊伍不穩定:由于護理工作繁雜辛苦、夜班多、收入與辛苦程度不成正比、職業風險高、工作壓力大和工作負荷重,客觀上主要是護理職業生涯發展受限,自身發展機會少。與同年資的醫生相比晉升和深造的機會也比較少,護士自我實現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體現[4]。跳槽的護士數量逐年增加,造成了護士人力的流動性大,給ICU的護理工作帶來極大影響,降低了ICU成為一個經驗豐富、高效團體的可能性。
3 ICU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3.1合理配置護理人員:為了兼顧ICU質量及效益和維護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可依據實際日均護理工時,根據不同病種、疾病危重程度來配置當班護士的人數。配置的護士數量和結構應滿足患者專科和基礎護理需要,并隨著醫療護理的不斷開展而動態地調整。國外醫院病房高、中、初級護理人員配置一般為1∶2∶4,能夠較好地發揮高級護理人員業務指導作用,保證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5]。國內學者認為理想的職稱結構比為護士30%、護師30%、主管護師30%[6],學歷結構應該以大專、本科學歷為宜。分層次使用護士是提高護理人力利用效度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合理控制護理人力成本。
3.2優化排班:目前國內外各大醫院都在探索排班模式的改革,其中報道較多的有:(1)彈性排班法[7]:即根據科室每日的工作量排班,每周的上班時間按小時計算,值班制與備班制相結合,并要求護士能隨叫隨到。(2)自我排班法:即指護理人員自己參與排班的一種模式。由護理人員按照科室的排班模式,根據各自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班次。如同職稱的護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身體狀況來選擇。
3.3嘗試科內科間的短期調動:例如中心1CU可以與對其利用率較高的幾個科室聯合,設總護士長。總護士長可調動幾個科室的護理人員,特別是當大手術較多時,ICU會短期出現一個病人的高峰期,而普通病房的工作量會相對的減少,此時可派普通病房的護士到ICU幫助,而當有大批病人出1CU時則相反。
3.4優待護理人員,減少人員流失。調查顯示:ICU護理人員的流失量明顯大于其它科室,大量有經驗的護士流失給ICU的護理工作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因此管理者應考慮:(1)減輕工作強度:采取科學的人員配置,盡量配備先進的設備;(2)改善工作環境:合理布局,減少噪聲來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共同協作的工作環境;(3)激發工作動機,適當增加ICU護士的晉升及深造的機會。
3.5聘用文秘和助理護士承擔間接護理項目:護士承擔了大量的間接護理項目和一些非技術性的護理項目,使得護士的勞動強度增大,建議由初級護士承擔低技術性的基礎護理項目;聘用文秘處理護理文書,同時簡化護理文書的記錄方法,避免重復勞動;成立護理臨床支持系統,減少護士外出的時間比如領藥、維修機器、護送患者檢查等。
4ICU護士的培訓與考核
國外重癥護理教育多安排在基礎護理教育結束、獲得護士資格后。一些國家還設立了重癥監護護理教育的專業團體,ICU的護士必須通過嚴格的專業考試和能力測試,取得相應的合格證書(CCN)后才能擔任ICU的工作。目前國內在這些方面均不能與國際接軌,針對此種現狀,首先要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對ICU護士進行常規化教育。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重癥護理教育體系應包括急救技術、急救護理、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以及使用床邊臨床判斷及醫療設備應用等內容[8]。目前國內外較為成功的教育模式有:根據醫院實際建立協會,團體委員會舉辦重癥護理現場表演;建立重癥護理協作網絡;建立國際重癥護理教育互聯網;建立重癥護理圖書館等。同時加強高等護理教育中重癥護理學的份量是解決人力缺乏,提高ICU護理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Tamow-Mordi Wo,Hau C,Warden A,eta1.Hospital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tall workload:a 4-year study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J].Lancet,2000.356(9225):185-189
[2]王志紅,周藍妹.危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8~9
[3]藍惠蘭,黃惠根,譚杏飛,等.綜合ICU人力資源有效利用的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5,4(1):39
[4]呂冬梅.護理人員人力流失的原因動態管理[J].現代護理,2003,9(11):879~880
[5]Antonazzo E,Scott A,Skatun D,et a1.The labour market for nursing:a review of the labour supply literature[J].Health Economics,2003,12(6):465~478
[6]趙冬梅.護理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00,19(2):44-46
述職報告是任職者陳述自己任職情況,評議自己任職能力,接受上級領導考核和群眾監督的一種應用文,具有匯報性、總結性和理論性的特點。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年終工作述職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1斗轉星移,寒來暑往。如今我在護士工作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年。從開始到現在,我都始終保持一種心態去工作,那就是既然做了就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到盡職盡責。
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勤奮好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到了理論聯系實際;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注意各方面知識的擴展,廣泛的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
在ICU工作期間,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做到上班不遲到、不早退。正確執行醫囑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基礎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三查七對制度。
對待患者能文明禮貌的服務,做到舉止、態度和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從患者的角度,用患者的觀點,把患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急、所難作為護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經常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心理,并做好健康宣教。
除了ICU特有操作及基礎操作外還掌握了血液凈化、胎心監護等精密儀器的使用及相關護理并做好帶教工作,把自己所學毫不保留的傳授給組員及進修、實習生們。
在生活上,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充實而有條理,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為人熱情大方,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擁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則,能與同事們和睦相處;積極參加各項科外活動,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歷。
隨著護士角色范圍的擴展,護士不僅僅是病人的照顧者,而且是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者、咨詢者和健康行為的倡導者。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的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研究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加強自身業務建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從而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更上一個臺階,以便能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做一名優秀的護士,無愧于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2歲末年初,回顧重癥醫學科病房起步的這五個月當中,在院領導的關心,護理部及科主任指導,及全體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ICU的護理工作順利展開,初見成效,并借三甲醫院評審契機,更上新臺階。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籌建ICU病房并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共備1臺呼吸機,1臺除顫儀,5臺心電監護儀,6臺注射泵,5臺輸液泵等各種醫療用品。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相繼制定了ICU相關制度:重癥醫學科工作制度,重癥醫學科入室管理制度,業務學習制度、三基考核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護理查房制度,護理質量考核制度,貴重儀器管理制度、貴重藥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離制度等。
做到理論基礎定期鞏固更新、三基培訓時時訓練、物品定點定位放置、固定儀器、藥品、物資管理人員,責任到人。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證了ICU的日常工作。我科的醫務人員平均年齡低,資歷淺,且大多數缺乏ICU專科經驗,因此在建科初期我科制訂了嚴格周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及診療護理常規,同時定期督查執行情況,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從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亂。
三、提高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醫生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ICU醫務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護理工作質量。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科工作之重點,在后續教育中采取了在職培訓,外出進修,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
每周開展業務學習,每月技術操作培訓,開展護理查房。結合臨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例會,討論學習,使工作流程常規化。
今年輸送二名護士分別到上級醫院ICU學習、進修,取得ICU崗位證書。鼓勵全科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護理專科或本科的在職教育。一年的培訓使得ICU全體醫務人員能基本勝任日常工作。
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初顯:
五個月來,我科收治病人40余例,成功搶救了包括蛇傷致呼吸停止、產后DIC、肺部感染致呼吸道阻塞等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年來的護理工作由于院領導和醫務科、護理部主任的重視、大力支持和幫助,內強管理,外塑形象,在醫療、護理質量、職業道德建設上取得一定成績。
回顧工作既有成績更有不足。今后應在行政管理提高效率、業務工作精益求精兩方面苦下功夫,爭創更好的成績,為我院貫徹十__大精神,推動工作全面發展發揮應有的貢獻。
望院領導在ICU院內、院外培訓方面繼續給予關心和支持,使我們不斷提高ICU護理隊伍整體素質,保障醫療安全。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3歲末年初,回顧,我在擔任ICU護士長這一年期間,在院領導的關心下,在科主任和護理部主任的幫助和支持下,使ICU的護理工作得以正常運行.這一年來,在繼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思想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本職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幾方面總結: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簡陋條件和設施下,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設了1臺血濾機,,1臺纖維支氣管鏡及儲鏡柜,一臺超凈工作臺,以及各種醫療用品.,以優質的病房條件服務于患者,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制定了:ICU儀器、設備的管理制度,各種藥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點定位放置,固定了儀器管理人員,藥品管理人員。.一年來,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證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ICU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機構龐雜,醫療護理任務繁重,而我科的護理人員均年齡較輕,資歷淺,工作責任心不夠強,且ICU護?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繃鞫洗?因此制訂一套嚴格周密,切實可行的制度常規,以保證ICU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本年度增加了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急救藥品毒麻藥品每日每班清點制,無菌物品治理制度,護士培訓計劃,消毒隔離制度等,制定的同時督促,檢查執行情況,各項制度常規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從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亂,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工作效率.這一年來,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科工作之重點,我們除了科室制定的護士培訓計劃外,我們還參加了護理部安排的院內及院外的培訓,另外在科主任的安排下,我科大部分護士還參加了弋磯山醫院及二院舉辦的重癥醫學科年會。
在ICU護士的后續教育中,我們還將采取在職培訓,外出進修,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并結合醫療定期舉辦科內業務講座及參加護理查房,嚴格按照培訓計劃進行培訓并考核,全科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護理專科的在職教育,一年的培訓使得ICU護士能勝任日常工作,大多數護士成為ICU熟練人才.
要做好ICU護士姐妹的領頭雁,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熟練把握操作技能,并在網絡上查閱ICU相關資料,學習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和業務水平。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4作為一名護士,我在院領導、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遵循,用于創新、銳意進取。工作中始終堅持將提高護理質量、強化醫療安全、創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為重中之重,以實現我科“病人滿意、組織滿意、自己滿意”為目標。
南丁格樂曾經說過:“護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護理人員都用真誠的愛,去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用火一樣的熱情、去點燃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
是的,護理工作的確是個非常平凡的工作,尤其我們ICU,患者病情重,完全不能自理,為了提高這些住院病人的生活質量,我和我科全體護士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在搞好醫療護理的同時,積極擴展生活護理范疇,從更新床單被褥,定期修剪指甲,指導病人做有益的文體活動,到談心聊天,給予病人精神上治療和安慰。
在工作中我本著“將工作做的更好”這一目標,嚴格執行醫囑,三查七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堅守慎獨精神,即使是一片維生素也決不馬虎,不憑經驗,不憑印象,積極完成各項任務,ICU患者病情重變化速度快,隨時都有搶救的可能,我也曾不止一次地配合醫生搶救過危重病人,但我們的及時搶救與精心護理下,病人意識逐漸清醒,轉危為安,每當將他們從死神手中拉回,即使沒有聽到一聲感謝的話語,我都會感到無比的高興與欣慰。
因此護士不僅要有一顆同情的心,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更應該用愛心、細心,和責任心去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我們科的護士比較少,病人多,工作強度大,晚夜班頻繁,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抱怨,但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節假日的概念,我覺得護理事業是一項崇高而神圣的事業,我為自己是護士隊伍中一員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為人類護理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5緊張而忙碌的20____年即將結束,擔任ICU護士長這一年多的期間,在院領導的關心下,在科主任和護理部主任的幫助和支持下,使ICU的護理工作得以正常運行,根據年初的計劃,圓滿地完成了今年的護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簡陋條件和設施下,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添了兩臺心電監護儀、一臺亞低溫治療儀、更新升級了血氣分析儀,并更換了各種心電監護儀舊的導聯線,并安裝了開水供應設施,以及各種生活設施,以優質的病房條件服務于患者,使得ICU的病房條件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建立、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ICU危重病人較前明顯增多,醫療護理任務繁重,而我科的護理人員均年齡較輕,資歷淺,個別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夠強,因此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不斷完善和修改,制訂了ICU護士入科須知、ICU工作流程及A、P、N班護士職責等以保證ICU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
三:優質服務示范病房開展、績效考核的落實
在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科于九月份開展了優質示范病房,根據科室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科室工作,努力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并將人性化服務落實到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中,ICU的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質量與日俱增,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也大為提高。通過認真落實績效考核工作,使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工作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工作效率。這一年來,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工作之重點,在ICU護士的后續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職培訓,外出學習,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結合我科情況定期舉辦科內業務講座及護理查房,使我科每一位護理人員均能獨立完成PPT的制作,并提高了她們的講課水平。一年的培訓使得ICU護士能勝任日常工作,大多數護士成為ICU熟練人才。
五:落實電子病歷、規范了護理文書的書寫
我院從2月份更新了新系統,逐步落實了電子病歷,護理人員通過醫院的培訓與自學,均掌握了新系統的使用。在原有護理評估的基礎上,增加了約束帶使用告知書、護理記錄中體現了管道滑脫、壓瘡及鎮靜的動態評分。
六:科研工作已初步開展
我科在院領導及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開展了兩項科研課題:“集束化護理干預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與“羧基斯坦預防肺部感染的應用研究”已在課內進行了培訓,增強了科內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使她們對護理科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關鍵詞: ICU;護理;人文關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450-01
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多為腦血管意外?動脈瘤破裂出血及腦腫瘤術后的危重患者,ICU病房工作環境與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目前眾多醫院在臨床工作中多強調護士對患者的技能操作,對患者人文關懷,甚至患者的心理訴求關心甚少,導致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影響疾病的治療?因此我們擬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病房的患者,探討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病房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原發基礎疾病類型為嚴重創傷?大手術后?多臟器衰竭?重癥休克?敗血癥等?按患者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2組,50例研究組和50例對照組,兩種基礎護理均相同,研究組加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研究組平均年齡(46.3±5.9)歲,男性28人,女性22人;對照組平均年齡(47.8±6.2)歲,男性25人,女性25人;2組人員性別,年齡及基礎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入選標準 (1)年齡大于18周歲,入院后臨床資料完整?(2)每個研究對象意識清楚,能配合醫務人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人文關懷護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 護士對患者進行關于疾病的健康教育,講解檢查儀器的用途,每日用藥的作用和不良反應,對于需要進行有創性操作前,告知患者有創性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認知,將手術準備的目的?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訴患者?
1.3.2 日常護理 護士每日工作前反復整理工作服?工作帽,做到著裝簡潔?大方,科室內準備備用衣服,一旦有污染立即更換?護理人員在工作之余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詢問患者疾病的康復情況,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了解,與患者打成一片,會使患者逐漸放松?面帶微笑,用和藹可親的態度稱呼患者(如稱呼阿姨?叔叔等)?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由于語言交流困難,護士需要多使用肢體語言,或者采用畫畫?眨眼等方法讓患者表達自己心理意愿?每日查房完畢時,護士可拍拍患者肩膀?握住手等,給予患者信心,讓患者放松對疾病的擔憂?
1.3.3 環境護理 患者進入ICU室后,由于和家屬不能見面,因此會對患者產生陌生感,因此護士在患者入科后,就給予熱情的接待,努力地給患者提供疾病的信息,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消除患者對于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對于患者居住的病房做到定時開窗,透氣,使得病房內的空氣?溫度?光線均保持在一個令人舒適的情況下,應用窗簾遮光,保證房間的隱私?同時確保在患者居住的病房區域保持安靜,確保病人能夠得到最合適的休息?
1.3.4 舒適護理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住院期間不僅僅滿足于治療好疾病,更需要讓心理的到舒適滿足,有一種“心滿意足”心理的舒適?因此護士在工作中,要讓患者感受到快樂,給予所有的病人舒適?在強調基礎護理的同時,病房中可以播放優美柔和的音樂,給予患者舒適感受和滿意度?
1.4 基礎護理 連續監測生命體征,記24 h尿量和每小時尿量,使用中心靜脈通路,常規吸痰無效者纖支鏡吸痰,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血液凈化,腸內營養或靜脈營養,被動肢體活動,保持管道通暢,使用氣墊床預防壓瘡?
1.5 評價標準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
1.5.1 護理滿意度問卷 結合參考文獻[1],并依據本次研究的具體情況,設計符合我院的護理滿意度問卷,問卷由病房環境?健康教育?護患溝通?服務態度4項組成,問卷共計20題選擇題,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越好?
1.6 統計分析方法:將資料錄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_)±s描述,使用t檢驗?當P
2 結果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分別為(93.4±2.7分?16.5±4.7天)?(80.3±6.6分?26.3±5.8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人文關懷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有學者指出在醫療活動中實行人文關懷主要是尊重患者的想法,關懷患者的精神生活等,尊重患者的個性差異?可以看出人文關懷護理是建立在基礎護理之上,更注重個體感受和滿意度的一種護理方式?傳統的入院護理是程序化式的服務,人文關懷護理則包括環境?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護理,為持續的?全面的關懷與照顧?從心理層面對患者疏導,讓患者心理上獲得了滿足感和被尊重感,達到“以病人為中心”,改變了以前不重視患者的感受,只單純注重疾病治療的單一護理模式[1,2]
還有學者[2]指出對于住院患者來說,人文關懷護理工作能夠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滿足,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及提高護理依從性,為患者建立親切的態度,可以讓護士與患者的交流更有效,使得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保持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與安寧感,為患者培養其積極樂觀的心態,使得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3-5]?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在ICU病房中實行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后,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少患者住院時間,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吳瑩,馬賽克,吳圓圓,等.ICU護理中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探究[J].健康必讀,2011(10):127.
[2] 池小月,倪樂樂,王小麗,等.人文關懷性護理在ICU肝移植術后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32-133.
[3] 隋冰冰.加強ICU人性化護理服務提高重癥監護與應急能力[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9):63.
1 臨床資料
依據安徽省衛生廳XX年8月頒發的《重癥監護專科護士核心才能》,結合我院icu的實際情況,我科制定了五類護理流程:各類物品清潔消毒流程, icu護士核心技能操作流程,icu常見疾病監護流程,icu應急預案流程和icu接收、轉出患者的流程。我科于XX—XX年新入護士6名,其中大專畢業5名,中專畢業1名。科室內確定帶教老師,每位帶教老師指導一名新入護士,充分運用上述5類護理流程進行帶教并考核,6個月后6名新入護士均可以獨立分管床位。
2 帶教方法
2.1 基礎帶教階段 此階段要求6位新入護士能熟練掌握并運用各類物品清潔消毒流程和icu護士核心技能操作流程,為期2個月。由帶教老師講解并演示各流程的基本步驟,新入護士反復訓練,直至熟練掌握。各類物品清潔消毒流程的學習使新入護士掌握了icu的消毒隔離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及儀器維護管理制度;icu護士核心技能操作流程的學習使新入護士掌握了各種基本操作技能(如動脈血氣標本的采集、鼻腸管放置保留術等)和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如呼吸機的使用、注射泵的使用等)。該階段掌握的護理流程幫助新入護士熟悉了科室的規章制度,環境和各種基本操作技能,為進行專科方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