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學取樣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制藥生產;統計學;質量管理;質量風險;藥品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推進式發展,治療各種疾病及不同治療效果的藥物層出不窮,人們在得益于新型藥物的治療的同時,也同樣面臨藥物質量帶來的風險。隨著我國藥檢工作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藥品質量風險的關注度也普遍提升。為了應對藥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風險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藥品質量風險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據文獻資料對制藥生產過程的質量風險管理流程進行綜述,并分析統計學在制藥生產過程質量管理應用中的適用性。
1制藥生產過程質量風險管理流程
質量風險管理是貫穿于藥品生產過程的質量風險評估、控制、溝通及審核回顧的過程。實現對制藥生產過程質量風險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風險管理的流程。對風險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實施風險管理、有效降低制藥過程質量風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本文首先對風險管理的流程進行概述。將制藥過程質量風險管理分為四個步驟: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溝通和風險審核及回顧。
1.1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進行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了對風險的識別、分析以及風險分析過后的風險評價環節。這三個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產生的風險、風險發生率和后果的嚴重程度及對風險的評級。有效的風險評估工作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團隊,并應使團隊包括各方面的評估專業人員,他們應對藥物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員、廠房、設施、設備、物料、產品等,并對生產過程中的風險有較為全面正確的認識,能夠利用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其中,風險識別環節的有效進行,需要企業相關人員能夠對風險有較為敏銳的識別,可以參考并利用已有的風險識別經驗和信息。可參考的資料主要來源于產品的生產數據資料。產品的數據資料可以形成對可靠質量水平的控制標準,當出現偏離一般生產水平的質量時,認定為可能會出現風險。相關風險識別理論,風險識別理論能夠為風險識別提供理論參考,實現定量評判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風險識別的研究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識別指標,根據已有的指標進行風險識別不僅可以提高識別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在識別風險后,對風險的分析十分重要。風險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斷出現這個風險的可能性有多大,對風險的嚴重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判斷,并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形成風險程度評價表。在風險分析這一步驟中,我們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估計。風險分析對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影響也較大。風險評價即評估該風險發生后影響的嚴重程度。在進行風險評估之前,應預先建立一個風險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會使用到風險指數矩陣圖,然后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來綜合評價風險等級。
1.2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風險管理的最終目的,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圍內是評價風險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標。風險控制是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分析風險控制的范圍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風險。風險控制過程的關鍵問題是:(1)判斷評估后的風險是否超出了風險控制的水平。當風險超出可接受的范圍時,就要采取有關措施進行風險控制,以盡可能降低風險;(2)企業在降低風險中的可能性。任何風險都有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因此企業利用現有的風險管理水平,尋求風險的進一步降低,始終是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業可能性損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風險,找出風險的可能性來源。風險具有不可預估性,因此找到風險的可能性來源是風險控制的必要環節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風險的可能性來源,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新風險并及時找到有效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1.3風險溝通
在進行了有效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之后,進行及時的風險溝通是風險管理系統程序的必要環節,也是風險管理模式良好運行的基礎。一個風險交流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同系統不同時期風險的數據分析。對不同時段的風險進行分析,能夠系統把控風險管理的效果,并通過對比分析,找到不同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優劣點,為后續風險管理的更有效開展打下基礎,進而進行系統性的風險管理過程的全面分析。通過對整個風險管理過程的有效分析,能夠及時了解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新的風險出現時重蹈覆轍。1.險審核、回顧在完成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及風險溝通后,風險管理程序的結果的審核及回顧是最后一個步驟,這對于全面把握該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風險審核及回顧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風險管理文件。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的回顧,并形成記錄文件,以便為后續風險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數據資料;(2)定期開展不同崗位員工的全面風險回顧工作,使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都能夠及時對風險管理進行總結,同時可以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對風險回顧的效果進行考核。
2制藥生產過程的質量風險管理
2.1統計質量管理法
近年來,隨著科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藥品的研發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展。藥品的大規模研發,給更多的疾病治愈帶來了希望,人們享受著新型藥物的治療效果,也面臨著藥物質量的風險。特別是在仿制藥在整個藥品處方量中占比逐漸增大的情況下,藥品研發過程與制藥過程的質量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國監管部門對于藥學研發、藥品生產開發與藥品質量管理領域的統計學要求也逐漸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歸結于藥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發環節和生產環節體現的。除此之外,仿制藥的大規模開發,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藥品質量的可靠性。在勞動力資源和原料資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趨勢下,藥品質量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有效因素。企業正在積極尋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藥品質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統計學是一種有效的數學分析工具,在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其應用已經證明了其優勢性。在監管要求嚴格化及企業自身發展動因的雙重因素驅動下,統計學在藥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應用方面將會有長足的發展。通過對已有的科研資料分析發現,國內藥企也已經大規模、廣泛性地開始使用統計學工具來實現對藥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統計學工具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實現統計學在藥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藥品質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統計學在制藥過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2.2.1統計在質量控制中的應用。統計學是有效的制藥過程質量控制工具,利用統計學對藥品生產過程的質量進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實現統計學在藥品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標。每一種藥物都需要準確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證其藥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藥品的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因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等因素而導致藥品質量穩定性失良。藥品穩定性的失良被稱為藥品穩定性的波動。藥品穩定性波動可以分為自然波動和異常波動兩種,而異常波動的出現往往是基于藥品的原料性質不良、人員操作不當、技術水平欠缺等原因。對藥品質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過發現和分析這些因素,從而控制藥品的異常波動,實現其質量的穩定性。統計工作中的控制圖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控制圖的核心工作就是監測并識別藥品穩定性的異常波動,并通過控制圖的反饋控制,有效地處理異常波動,最終實現藥品穩定性的波動范圍控制在自然波動范圍內,實現對藥品質量的有效控制。
2.2.2統計學在質量診斷中的應用。作為統計過程控制的一個重要工具,控制圖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為Shewhart控制圖。這是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是質量管理方面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圖形是通過測量或計算樣本與樣本的數目或時間來體現質量特性。統計推斷是實現Shewhart控制圖的制圖原理,利用統計推斷實現對藥品質量穩定性的診斷,其中利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實現統計學在質量診斷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為:(1)根據研究對象確定要選用的控制圖類型、控制的參數、取樣間隔、取樣次數和樣本量;(2)進行生產研究,按照確定的取樣方案進行樣品取樣,通過對取樣樣本的檢驗形成記錄結果;(3)按照設計的規程計算中心線、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檢查是否有任何點超出控制限,從而揭示異常波動;(4)通過對異常波動的分析,調查確定其發生來源,去除超限點,并重新計算中心線、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環,直到所有點落在控制限內,從而建立出用以對后續生產進行質量診斷的控制圖。
2.2.3統計學在質量優化中的應用。利用統計學工具對藥品生產過程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診斷之后,還需要進行驗收取樣,從而實現對藥品質量進一步控制和優化。質量源于檢驗,即使是對已經控制過的質量進行有效的驗收取樣,也能夠進一步保證質量的安全性。從本質上來說,驗收取樣并不能從根本上保證質量,而是質量進一步優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預防嚴重質量偏離的最后防線。驗收取樣方法是根據取樣結果和預先設定的判別標準,決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決策理論,理論依據是概率分布。
3結語
對藥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也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主要是基于對藥品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闡釋統計學在藥品質量管控中的應用和適用性。基于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作者:陳果果 單位:康龍化成(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藥品GMP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2]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風險評估系統:中國,201010233202.2[P].2012.
【關鍵詞】 子宮內膜微刺激術;內膜過薄;子宮內膜取樣器;不孕
子宮內膜是胚胎發育的溫床, 一定厚度的子宮內膜是胚胎種植的必備條件, 子宮內膜過薄, 妊娠率很低或無妊娠發生。對此癥目前較多的是采用雌激素、中藥等治療, 多依賴于經驗, 治療效果各家報道也不一。本研究選擇因子宮內膜過薄而不孕的患者30例, 行子宮內膜淺搔刮術, 與不進行子宮內膜淺搔刮術的患者比較, 取得了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2013年9月因a子宮內膜過薄而不孕在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診的患者70例, 年齡在24~35歲, 平均年齡(29.06±2.37)歲, 其中繼發不孕55例, 原發不孕15例, 不孕年限為2~14年, 平均年限(6.9±3.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條件:①性激素水平檢測在正常范圍; ②宮腔鏡檢查: 月經第10~12天檢查見子宮內膜光滑菲薄, 無息肉等贅生物, 宮腔無粘連, 輸卵管開口清晰可見( 患者月經周期規則, 周期為26~30 d ) ;內膜活檢病理檢查為增生期子宮內膜, 無息肉、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情況;③曾多次B超檢查均提示子宮膜過薄。子宮內膜過薄診斷標準:卵泡成熟日或(和)黃體期B超檢測子宮內膜厚度≤0.70 cm( 患者月經周期規則, 排卵正常), 既往曾應用雌激素或中藥治療多次, 均未見內膜增厚或妊娠;④臨床無子宮內膜異位癥(EMs)的癥狀或體征, 盆腔檢查或腹腔鏡檢查基本排除EMs;⑤檢查前3 個月未接受任何性激素治療;⑥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子宮腔正常, 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⑦配偶至少2次檢查均符合WHO的正常標準。
將內膜微刺激術的必要性、風險及經濟花費等情況告知患者, 并取得知情同意, 70例患者根據是否同意行內膜微刺激術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 其中原發不孕8例, 繼發不孕22例;對照組40例, 其中原發不孕8例, 繼發不孕32例。兩組的年齡、不孕年限、子宮內膜厚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監測排卵 兩組患者均于月經第3天始給予補佳樂2~4 mg q.d.口服, 月經第8~10天開始B超監測卵泡及子宮內膜厚度、形態, 根據卵泡大小, 每隔1~2 d監測1次, 并于卵泡成熟日(B超監測卵泡直徑≥1.8 cm , 尿LH陽性;或雖然尿LH陰性, 但血E2水平已達200 pg/ml以上)肌內注射HCG10000 U, 指導同房。繼續B超監測至排卵(排卵標準為:B超示卵泡直徑≥1.8 cm后突然消失或驟然明顯縮小≥0.5 cm, 邊界厚而模糊, 內有光點和(或)子宮直腸陷凹出現游離液體, 診斷排卵)。排卵日定為第1天, 第7天時(黃體中期)再行B超監測子宮內膜厚度、形態。
1. 2. 2 黃體支持 患者排卵當日開始每天肌內注射黃體酮20 mg, 排卵后14 d測尿HCG, 陽性者繼續黃體支持。排卵后30~35 d B超檢查見到宮腔內孕囊者為臨床妊娠。
1. 2. 3 子宮內膜微刺激術 所有操作在手術室內、嚴格消毒條件下進行。所用的子宮內膜取樣器由兩部分組成:外面是直徑3 mm, 具有一定柔韌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套管, 其內是一個可以滑動的活塞, 活塞頭部有一個小型毛刷, 毛刷可在宮腔內移動并輕柔搔刮。研究組于月經來潮12 h內, 用一次性子宮內膜取樣器置入宮腔底部, 測量宮腔深度后, 自宮腔底部邊旋轉邊退至宮腔下段, 輕微搔刮刺激子宮內膜。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妊娠率、流產率, 并觀察手術時患者的疼痛感, 術后的感染率等, 判斷子宮內膜微刺激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研究組30例均于月經來潮12h內, 用一次性子宮內膜取樣器對子宮內膜進行微刺激, 均無擴張宮頸口, 2例原發不孕患者感輕微疼痛不適, 其余患者均無明顯不適感, 耐受性好。無感染患者發生。HCG注射日(卵泡成熟日)的內膜厚度, 研究組明顯厚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 1 早在1907年國外就有報道對準備受孕豚鼠的子宮內膜進行搔刮, 可刺激內膜細胞的快速生長, 并誘導其蛻膜化。2004年國內首次報道胚胎移植周期機械刺激子宮內膜, 可提高臨床妊娠率[1]。近年來, 國內外已有學者將子宮內膜局部修整或搔刮刺激用于治療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療中, 發現能夠提高胚胎著床率[2], 胡等[3]發現, 在內膜淺搔刮原因分組中, 內膜薄患者淺搔刮后妊娠率最高。考慮內膜修整或搔刮刺激術可清除不規則增生內膜, 去除局灶的組織學病理改變;刺激內膜螺旋小動脈生成和增高內膜血管化, 促進上皮和基質細胞增生和分化, 調節毛細血管舒縮功能。也有人從分子生物學方面進行研究, 認為這些方法能夠促進子宮內膜蛻膜化, 可能與增加了一些子宮內膜容受性相關的因子表達有關, 如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2和肝素結合型表皮生長因子等的分泌有關。也有學者發現內膜微創術患者的子宮內膜在電鏡下胞飲突較對照組更豐富[4, 5]。
3. 2 由于經典的子宮內膜診刮操作時患者會感到一定的疼痛, 往往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進行協助;且有感染、損傷和子宮穿孔的危險, 這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選擇, 臨床上患者往往顧慮疼痛以及并發癥而延遲該操作。子宮內膜取樣器細而柔軟, 越過子宮頸口時幾乎無刺激, 患者無不適感, 可接受性強。劉從容等[6]發現, 對于評估不孕癥患者的月經來潮的24 h內的月經期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取樣器顯示出與常規刮匙分段診刮術較一致的樣本質量。盡管子宮內膜取樣器很難取到基底層, 但完整的功能層已足以評價月經期子宮內膜的狀態。此外, 本組患者大多未生育、宮口緊, 需要微創取材方法。另外, 本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已經較薄, 傳統的刮匙刺激可能會對內膜造成進一步損傷。因此, 此類患者是子宮內膜取樣器的首選人群, 國外的研究也支持這一結果[7]。
綜上所述, 對于子宮內膜過薄而不孕的患者, 用一次性子宮內膜取樣器對子宮內膜進行輕微的搔刮刺激, 可增加子宮內膜厚度, 提高妊娠率, 患者無疼痛, 可接受性強, 易于操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蓉, 鐘凱, 盧麗華, 等.胚胎移植周期機械刺激子宮內膜提高臨床妊娠率.生殖醫學雜志, 2004, 13(6):342-345.
[2] Chen J, Cheng JR, Shatzer T, et al.Leukernia inhibitory factor can shubstitute for nidatory estrogen and is essential to inducing a receptive uterrus for implantation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subsequent embryogenesis. Endocrunology, 2000, 141(12):4365-4371.
[3] 胡, 黃曉卉, 江勝芳, 等. 子宮內膜淺搔刮對胚胎移植周期結局的影響.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2, 20(10):121-122.
[4] 王瑤, 馮云.子宮內膜清創術對著床相關因子及IVF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生殖與避孕, 2007, 27(7):454-461.
[5] 王瑤, 馮云.胞飲突-極具價值的種植窗預測工具.國外醫學?計劃生育分冊, 2006, 25(2):77-80.
[6] 劉從容, 林潔.子宮內膜取樣器與子宮內膜分段診刮結果的對照研究.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09, 10(5):353-355.
[關鍵詞] HPV感染;癌前病變;宮頸癌;臨床關系
[中圖分類號] R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b)-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screen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by HPV DNA, TCT, vaginoscope, cervical biopsy and histopathology uterine cervical disease three ladder examination and the HPV values and HPV positive rate of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was discussed. Results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60 case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40 cases with cervicitis, the HPV value of patients with cervicitis was low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PV infection; Precancerous lesion; Cervical carcinoma; Clinical correlation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的常見惡性腫瘤。近些年,統計顯示宮頸癌發病逐漸年輕化且呈升高趨勢,影響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臨床研究提示宮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是HPV高危感染[1],這種感染快速發展為宮頸鱗狀病變,也使多數宮頸癌伴隨其發展。因此,宮頸癌發病與HPV密切相關。故以高危型HPV作為臨床篩查宮頸癌的手段[2],有利于早期發現宮頸癌。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到該院接受宮頸篩查的患者,探討HPV感染與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經宮頸癌篩查的有宮頸糜爛、接觸性出血、流黃水或無癥狀可疑患者100例,均存在性生活史,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5.6±3.8)歲;90例已婚、10例未婚。TCT檢查呈中度及以上炎癥或有上皮病變、惡性病變。經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都簽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接受宮頸篩查患者,可疑患者100例就診后,經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檢測、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及高危HPV DNA檢測追綜分析。①HPV DNA檢測,以宮頸取樣器進行宮頸采樣,放在Hc2保存液中送病檢,高危HPV DNA作為研究對象。②TCT檢測:采集患者宮頸口及宮頸上皮細胞作為樣品,以帚狀刷或子宮頸內刷取樣。放在PreservCyt細胞保存液中送病檢。③HPV DNA檢測陽性及TCT檢測有可疑病變,要進行宮頸活檢操作:常規消毒陰道、宮頸,采集其活體組織。鏡下觀察到患處后直接取樣或于3/6/9/12等處取樣。以甲醛溶液固定所取樣品,送至南寧金域檢驗中心,經過切片、染色、顯微鏡觀察等操作確定疾病等級。④陰道鏡檢查:經病理診斷或細胞學診斷后仍存懷疑者予以陰道鏡檢查,主要針對血管、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等變化進行觀察,評估鱗狀細胞趨勢,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⑤高危HPV DNA檢測:囑咐患者經后10~18 d進行檢查,且檢查前24 h禁止性生活,3 d內無陰道沖洗、上藥等,不可碘液涂抹或醋酸。臨床檢測HPV DNA的方式采用美國FDA批準的第二代雜交捕獲法(HC2)可同時檢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共13種高危、亞型HPV。收集患者宮頸處上皮細胞,并置于試管內,攪拌均勻后送至金域病理科檢驗。TBS細胞分類:宮頸上皮瘤樣病變Ⅲ級、不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瘤樣病變Ⅱ級、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瘤樣病變Ⅰ級、正常細胞等。
1.3 統計方法
分析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數據用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數據采用χ2檢驗,并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2.1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與宮頸炎癥患者HPV值比較
高危HPV DNA作為探討對象。該次研究中,100例患者經過HPV DNA檢測及TCT檢測、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后,60例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者、40例宮頸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者的HPV值明顯高于宮頸炎癥者,兩者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分組和宮頸炎癥患者HPV陽性率比較
該次探討中,經宮頸活檢取樣分級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中,宮頸癌者22例、CINⅠ者12例、CINⅡ和CINⅢ者16例。宮頸癌者HPV陽性率100.0%,明顯高于CINⅠ者92.3%、CINⅡ和CINⅢ者83.4%、宮頸炎癥者3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中的常見疾病。目前,危害女性群體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直腸癌、宮頸癌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嚴重危害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有研究表明,宮頸癌已成為我國第二大惡性腫瘤,約占85%比例。因此,早期篩查、及時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大量研究顯示,HPV感染是引發宮頸癌的主要因素[4-5]。臨床中HPV分為高危和低危,其中HPV33、HPV18、HPV16等為高危,HPV34、HPV6等為低危。
探討HPV感染與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臨床關系,該分析顯示,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中,HPV DNA雜交捕獲法比值可高達千多至幾千,陽性率明顯高于炎癥患者,已確定有HPV感染的患者,需定期做脫落細胞形B學檢測和HPV檢測。臨床研究發現,宮頸癌需經歷[6-7]:宮頸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等幾個階段,其中原位癌好發于30~35歲女性,浸潤癌好發于45~55歲女性。因此,早期篩查對阻止病情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臨床對于HPV感染構成比的分析中,HPV感染在癌前病變中最高,次之為宮頸癌;但HPV陽性亦會出現于慢性宮頸炎內,推測可能為過性感染,并未致病。HPV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生活傳播,故中、青年女性群體感染的概率較高,老年群體相對減少,而46~55歲女性群體所占比例最大,推測46~55歲女性群體已經出現HPV感染后相應的宮頸癌變,而年輕女性僅在感染低危型HPV出現濕疣時就診,感染高危型出現癌前病變時人已到中年,故HPV感染-癌前病變-宮頸癌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8-10]。
該次探討,可疑患者100例接受宮頸癌篩查女性患者,分析HPV感染與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臨床關系,分析結果顯示,100例患者經過HPV DNA檢測、TCT檢測后,共60例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者,40例宮頸炎者;HPV值宮頸炎者低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HPV感染與癌前病變及宮頸癌間存在著較大的臨床相關性;臨床通過HPV檢測、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定的依據。美國HPV疫苗已上市10年,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得到明顯控制。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2016年世界100多個國家HPV疫苗一定要上市。中國也即將接種HPV疫苗,婦女健康水平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褚宏雁.HPV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相關性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4):153-154.
[2] 范巖峰,李健,許榕仙,等.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相關危險因素的探索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1,13(4):447-450.
[3] 余娟,謝建渝,董國強,等.762例婦女宮頸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0):2533-2535.
[4] 甘釗杏,黃佩芬,陳蓮芬,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級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9):54-55.
[5] 施麗娜.高危型HPV檢測聯合TCT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6):840-842.
[6] 張宏鵬,楊S平.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況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7):119-120.
[7] 胡尚英,馮瑞梅,陳鳳,等.高危型人瘤病毒感染變化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病風險的15年瞻隊列隨訪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16,38(10):328-330.
[8] 蘇燕燕.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與HPV感染的相關臨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274-275.
[9] 王相巖,張艷紅,葛小花,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與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11):358-359.
[關鍵詞] 血細胞分離機;質量檢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
[中圖分類號] R333.1+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c)-137-02
血小板輸注主要用于預防或治療因血小板減少或功能不良引起的出血,如再障、白血病、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癥、重度貧血[1]。機采血小板具有濃度高,純度高,白細胞、紅細胞污染少等優點,深受臨床歡迎。廣州地區機采血小板開展得比較早,采集血小板的血細胞分離機比較先進、齊全。近年來,廣州地區對于機采血小板的用量越來越大,對機采血小板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血液分離技術的不斷發展,本血液中心目前使用的血細胞分離機有Trima、Amicus、MCS+ 3種。由于不同機型血細胞分離機的采集原理不同,收集血小板的質量也存在差異,隨機抽取2009年廣州地區Trima、Amicus、MCS+機采血小板各100例進行質量檢測。現將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血細胞分離機Trima為金寶公司產品,一次性管道耗材型號為80400; Amicus為美國百特公司產品,一次性管道耗材型號為R4R2314;MCS+為美國血液技術公司產品,一次性管道耗材型號為REF995E2;血細胞計數儀為Sysmex公司產品,型號為KX-21N;精密酸度計為上海大普儀器有限公司產品,型號PHS-3CT;光學顯微鏡型號為WILL110。
1.2 獻血者篩選
獻血者均符合國家規定的《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年齡18~55歲,外周血小板數:>150×109/L;Hb:120~160 g/L;Hct:0.35~0.50;RBC:(3.5~5.5)×1012/L;WBC:(4.0~10)×109/L;兩次采集間隔時間>28 d,采前清淡飲食,1周內未服用抑制血小板代謝及功能類藥物(如阿司匹林等),符合上述條件的獻血者隨機應用Trima、Amicus、MCS+機采血小板各100份進行質量檢測。
1.3 留取樣本
外觀:產品袋呈淡黃色霧狀,無纖維蛋白析出,無黃疸、氣泡、重度乳糜,容器無破損。稱重量:產品實測容量=(產品重量-空袋重量)/1.032,空袋重量:Trima為38 g,Amicus為27 g,MCS+為40 g。取樣:搖勻產品,擠壓留樣袋后排空,反復操作3次,取樣均勻,取樣量不少于2 ml[2]。
1.4 檢測
按照標準操作規程,使用血細胞計數儀(KX-21N)進行血小板樣本檢測,用光學顯微鏡進行紅細胞、白細胞混入量檢測,用精密酸度計進行pH值檢測。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pH值為6.2~7.4,血小板含量≥2.5×1011/袋,白細胞混入量≤5×108/袋,紅細胞混入量≤8.0×109/袋。見表1。
2.1 血小板含量
Trima、Amicus、MCS+機采血小板中血小板含量均達到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樣本中Trima血小板含量為(2.74±0.03)×1011/袋,Amicus為(2.75±0.04)×1011/袋,MCS+為(2.74±0.06)×1011/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rima與Amicus比較:t=-0.42,P>0.05;Trima與MCS+比較:t=-0.15,P>0.05;Amicus與MCS+比較:t=0.17,P>0.05)(表1)。
2.2 白細胞混入量
Trima、Amicus、MCS+機采血小板中白細胞混入量均達到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Trima、Amicus、MCS+白細胞的混入量分別為(0.64±0.04)×104/袋、(0.65±0.03)×104/袋、(515.00±2.00)×104/袋,Trima與Amicus白細胞混入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06,P>0.05);Trima與MCS+白細胞的混入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15×103,P
2.3 紅細胞混入量
Trima、Amicus、MCS+機采血小板中紅細胞混入量均達到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Trima、Amicus、MCS+紅細胞混入量分別為(2.78±0.19)×109/袋、(2.60±0.27)×109/袋、(6.77±0.13)×109/袋,Trima與Amicus紅細胞混入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9,P>0.05);Trima與MCS+紅細胞混入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69,P
2.4 pH值
Trima、Amicus、MCS+產品的pH值分別為7.19±0.04、7.17±0.04、7.18±0.03,均達到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rima與Amicus比較:t=0.99,P>0.05;Trima與MCS+比較:t=0.17,P>0.05;Amicus與MCS+比較:t=0.17,P>0.05(表1)。
3 討論
3.1 原理
血細胞分離機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全血中各種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經離心力的作用將各血液成分分層、分離,然后通過電腦控制的管路系統,使不同的血液成分進入不同的通道,將需要采集的血小板收集于產品袋,而將不需要的成分回輸給獻血者。不同機型血細胞分離機其構造、管道系統、分離方式也有所不同,各有其特點。Trima系統使用一種連續流動式分離機,具有血小板LRS技術,機采血小板中白細胞混入量
3.2 獻血者的舒適性也影響采集血小板的質量
每一種血細胞分離機所需體外循環血容量是不同的。體外循環血容量,Trima:約196 ml;Amicus:約205 ml;MCS+:300~500 ml。采集機采血小板時獻血者體外循環血容量大,容易引起獻血者不良反應,如低血容量性休克、枸櫞酸鈉中毒等。影響采血過程的連續性,有可能影響血小板的質量。
有報道指出血小板采集效率Trima和Amicus大約為75%,MCS+約60%,在同等條件下(采前血小板數,Hct、體重、身高、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CS+機采血小板的時間較長,增加了獻血者緊張、恐懼、煩燥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血液流速,增加報警頻率,獻血者精神因素對血小板質量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3.3 沖紅現象
據觀察,機采血小板沖紅現象是影響機采血小板質量的一大原因,目前普遍觀點認為:一些體積小的紅細胞混入血小板層,而機器無法識別,致使超量的紅細胞進入血小板層,造成血小板沖紅,影響血小板質量[6]。可能與Hb含量少的紅細胞懸于比重較輕的血小板層有關[7]。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血小板的有效輸注,降低輸血不良反應,應盡可能降低血小板中白細胞、紅細胞的混入量,盡可能通過詳盡的解釋、舒適的采血環境、優質的服務等,消除獻血者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密切觀察獻血者有無獻血不良反應,經常詢問獻血者的感受,盡早發現獻血不良反應的各種先兆,以便及時處理,保證采血過程的連續性。對于需多次輸注血小板的患者,如化療后血小板無效輸注等,可選擇Trima、Amicus所采集的少白細胞血小板,增強輸注效果,減少同種免疫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Slichter SJ,Evidence-based platelet transfusion guideline[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7:172-178.
[2]梁華欽,田兆嵩.血細胞計數用于機采濃縮血小板計數[J].中國輸血雜志,2001.14(4):227.
[3]李敬蘭,曹金霞.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與防治[J].中國輸血雜志,1994,7(4):146-9.
[4]李映華.白細胞過濾器在預防輸血反應中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9):1159-1160.
[5]汪傳喜,田兆嵩.血小板輸注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輸血雜志,2000,13(14):280-283.
[6]洪纓,鄭碧華,劉桂然.機采血小板沖紅原因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1,14(5):308.
[7]許友山,王亞菊,王健,等.機采血小板收集量與幾項影響指標相關性的探討[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7,22(1):75-76.
【關鍵詞】人瘤病毒;宮頸癌;高危型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588―02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并自愿接受生殖系統HPV16型、18型檢查的765例婦女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研究對象來江油地區,年齡20~61(32.48±11.19)歲,初次性生活年齡l7~31歲。根據年齡將患者分為50歲4組。
1.2 方法
1.2.1 HPV標本采集及保存取樣在非月經期進行,采樣前1天禁止性生活,采樣前3天內無任何陰道用藥史。用專用的HPV采樣刷置于宮頸口仔細轉三圈采集宮頸脫落細胞,放人專用的細胞保存液的取樣管中,-20℃冰箱保存,1周內檢測。
1.2.2 HPV檢測采用上海宏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LAN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試劑由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儀器和試劑相關說明書進行操作和結果分析。
1.2.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采用列聯表進行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765例婦女中,單獨HPV16型陽性32例,單獨HPV18型陽性13例,HPV16型、18型合并感染陽性為4例,陽性率分別為4.18%、1.70%和0.52%。不同年齡段的陽性例數及感染率也有明顯差異,見表1。
3 討論
人瘤病毒具有宿主特異性及組織特異性,能感染人的皮膚黏膜上皮細胞,且能引起人類皮膚的多種禿頭狀瘤或疣及黏膜生殖道上皮增生性損傷。至今已鑒定出100多種HPV基因型,大部分基因型與生殖道損傷有關,感染生殖道的HPV可分為兩種:低危型和高危型。HPV16型和HPV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型,現已證實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我們通過對江油地區部分婦女宮頸HPV16型、18型陽性感染特征分析,發現不同年齡段均存在感染情況,其中HPV16型感染與年齡無統計學差異,而HPV18型
總之,江油地區婦女宮頸HPV16型、18型陽性感染率較高,建議進行大規模的篩查,及早治療,尤其是
參考文獻:
[1] 管建花,張蓉.上海奉賢地區部分婦女宮頸HPV陽性感染特征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37):39―41
一、礦山地質統計學的原理
在相關礦山地質統計學原理的定義上,是以基礎為研究區域化變量的學科,研究工具為變異函數,是一項在在空間上具有隨機性、結構性的自然現象科學。
1.區域化變量
區域化變量是礦山地質統計學核心理論的基礎,在礦山地質工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礦山地質工程的實施中,其鉆孔位置(樣品的選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隨機的,因此,兩個鉆空位置距離相近,從而造成樣品之間的相似性較強;反之,當兩個樣品之間距離較遠時,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就會有所降低,或不存在。樣品與樣品之間往往存在著某種聯系,而這種聯系的取決性因素正是受樣品之間得到相對位置所影響。并且該種聯系不僅僅在空間上具有隨機性,并且其在位置上同樣存在著某種聯系。
2.半變異函數
在區域化變量中,能夠將其變化規律的準確描述的實用性函數,我們將它稱之為半變異函數,在常規的半變異函數中,一般將其定義為以下函數:
在上述式中相應的代表意義如下:兩者樣品之間的距離用h表示;兩者樣品之間的相距對數用n(h)表示;X(Zi+h)是在與Zi相距h處的樣品值;X(Zi)則代表Zi處的樣品值。
3.半變異函數的數學模型
在一般的礦山地質工程中,其樣品容易受到取樣、實驗誤差或礦化等作用的影響,導致樣品結果不準確,影響礦山工程的實施。一般情況下,在短距離內,比最小取樣間距較小。發生變化時,大多半變異函數其處于原點時不等于零,此現象稱之為塊金效應。基于此,在實際礦山地質工程中具有塊金效應的球狀模型使用次數最多、應用較廣,其模型表達式具體如下:
二、數理方法在礦山地質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在實際的礦山地質變量中,其不僅僅具有單純的隨機變量,并且在地質變量的本身存在一定的隨機性以及結構性,在空間上還存在相關性,穩定性也不盡相同。較傳統統計理論,獨立樣本有所不同,因此造成統計方法在實際地質工程的的運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盡管如此,統計方法其作為數據分析的有效方式,在地質工程數據的處理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數理統計法大致存在以下用途:
1.為事物提供其表示特征的?稻藎?如:平均值、極差、百分率、標準差等;
2.將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差異準確比較,如:將兩者事物或產品之間,其質量、數據上顯著性差異是否存在;
3.將事物變化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如:將產品與產品之間的質量差異程度以及造成差異的因素進行分析;
三、推動統計方法在礦山地質工程中應用的對策
1.普及統計教育,樹立統計觀念
在目前的礦山地質工程中,員工對統計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夠,進而導致統計法的應用推廣較困難。對于員工統計方法知識的缺乏,礦山地質工程應當對其員工盡心系統性的教育知識普及,而從提高員工的統計觀念。在統計觀念的提高過程中,相關研究人員應當適當借鑒西方的經驗以及做法,例如:將統計教育系統性的納入到學校的教育中,使統計知識長期性的存在于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中,進而達到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基于統計進行思考。基于此,對于目前的礦山地質工程人員,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知識普及,將統計技術在地質工程中進行廣泛推廣。
2.及時更新知識,創新管理方法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高新產業也隨之應用廣泛,例如:計算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在統計學科中,不斷有新型學科出現,例如:地質統計學科,近年來,地質統計學科作為邊緣學科逐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大多數礦山工程管理者,因事業繁忙等原因,缺乏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而造成地質統計學不能很好地在礦山企業中進行利用,導致礦企生產經營錯失科學管理的良機,更有礦山企業因經驗不善,導致虧損甚至破產。基于此,無論是礦山企業經營者,還是地質工程人員要想不被時代所淘汰,便要不斷地對自己的知識進行及時更新,以優勝劣汰的方式對現有管理方式進行及時更新,以確保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得到進步。
[關鍵詞]超聲檢查;聲觸診組織量化;甲狀腺結節;敏感度;特異性
[中圖分類號]R445.1;R58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5-180-04
甲狀腺結節發生率逐年上升,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密切關系臨床的治療方案的選擇,超聲影像學檢查因無創、可重復性高作為常用的檢查方法,因而有必要選擇優勢更明顯的診斷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常規超聲檢查是基礎,超聲彈性成像在甲狀腺結節的鑒別診斷中已顯示出較高的應用價值。近來超聲彈性成像新技術VTQ(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在臨床應用使定量分析組織彈性成為可能。本研究旨在探討常規超聲與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價值及可行性的對比。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間以甲狀腺結節收住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暮人民醫院手術或細針穿刺術的患者750例為研究對象,共752個實性結節。所選病例中男155例(20.7%),年齡19~65歲,女595例(79.3%),年齡22~68歲。評斷標準:(1)常規超聲可疑惡性標準(符合以下兩者或兩者以上):實性結節回聲低、中心有液化,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結節向周圍組織浸潤,有沙礫樣鈣化、結節內部血流豐富,結節橫切面縱橫比>1、周圍淋巴結腫大;(2)結節最大直徑≥5mm。
1.2儀器與方法
應用Siemens Acuson$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內置VTQ技術,使用9L4探頭,頻率為4~9MHz,中心頻率為7.5MHz。
由同一醫師采用甲狀腺檢查條件,對患者先行常規超聲檢查,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前區,確定病灶位置,清晰顯示病灶的最大切面,觀察并記錄甲狀腺結節的一般特征。然后啟用VTQ技術,探頭輕觸甲狀腺表面,將取樣框(大小5mm×5mm)置于病灶實性部分內,囑患者屏氣,待圖像穩定后,系統自動計算并顯示VTQ測值,即剪切波速度(SWV),分別測量5次,取其平均值,均在未知病理結果情況下分析。病灶較大時,取樣框置于可疑惡變區域;對于伴有粗大鈣化的結節,取樣框避開粗大鈣化,同時保證取樣框盡量置于病灶內。另外機器設定的SWV測值范圍為0~9m/s,將SWV測量值>9m/s統一記錄為9m/s。
1.3評分標準
常規超聲采用半定量評分法:4分及其以上為惡性,3分及以下為良性。采用VTQ定量測定結節內SWV。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l6.0軟件及Medlcac軟件進行統計分析,SWV以Youden指數最大的切點為最佳截斷值,計算常規超聲與VTQ技術對于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正確率,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ROC曲線下面積比較采用z檢驗,P
2結果
2.1常規超聲對甲狀腺結節惡性的診斷
甲狀腺結節有12例病理結果證實為惡性結節在常規超聲診斷為良性結節,有140例病理結果證實為良性結節在常規超聲診斷為惡性結節,常規二維超聲對于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的敏感性、特異度、正確率分別為82.4%、76.7%、79.8%。見表1。
2.2 VTQ技術診斷甲狀腺結節惡性的診斷
甲狀腺68例惡性結節SWV值2.12~9.00m/s,平均(4.55±Z20)m/s,684例良性結節SWV值1.03~Z68m/s,平均(2.03±0.36)m/s。甲狀腺惡性結節SWV高于良性結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12,P
2.3常規超聲與VTQ對于診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價值比較
常規超聲診斷甲狀腺惡性結節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92,VTQ診斷甲狀腺惡性結節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5.02,P
3討論
甲狀腺結節惡性程度與組織的硬度相關,生物組織的硬度由其內部的組織結構決定。傳統的常規超聲檢查因其無創、經濟等優點常作為甲狀腺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此次的研究結果中有140例病理結果證實為良性的結節,而在常規二維超聲被定性為惡性結節,結果提示常規二維超聲診斷甲狀腺結節惡性的敏感性、特異度及正確率分別為82.4%、76.7%、79.8%,此次研究結果提示常規超聲具有一定的鑒別甲狀腺結節的效能,但在對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尚存在不足。
Ophir等于1991年首次提出彈性成像概念,即依據組織間彈性的差別,對組織自身的彈性特征進行成像,組織彈性系數越大,表示其硬度越大,引起的應變相對越小,VTQ技術即是一種新型的組織定量技術,是聲觸診彈性成像的一種,應用VTQ甲狀腺惡性結節SWV均值為(455±220)/s,良性結節SWV均值為(2.03±0.36)m/s,表明甲狀腺惡性結節的硬度大于良性結節,此結果與多種文獻結果相似,這與其相應的病理學基礎有關。并且在應用VTQ技術診斷為惡性結節,最后病理結果提示為良性結節的為104例,相對于常規超聲減少36例,百分比降低4.8,表明VTQ技術對于甲狀腺惡性結節的診斷相對于常規超聲具有一定的優勢。
關鍵詞: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的關鍵與作用
利用數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進行動態控制,并且要及時處理、分析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多種數據,能控制路面施工的過程,掌握瀝青路面施工的進程,保證路面道路施工在原來的計劃下順利完成。關于動態控制的提出者是以為美國的博士,控制圖是道路中的動態施工統計的基礎,通過一定的理論、采用數理統計的分析方法對施工各階段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施工信息,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提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與措施,消除施工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的核心與關鍵就是施工的過程維持在只受隨機因素的影響上。在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如果只收到隨機因素的影響,那么就能很好地掌控施工的過程;反之當施工過程收到其他的因素影響的時候,施工過程就會變成了失控的狀態,在失控狀態下進行施工,施工人員就很難掌控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施工質量動態控制的主要依據是繪制圖,比如對于一個產品來說,若一件產品只單純地收到隨機因素的影響的話,沒有其他系統的偏差,那么就從產品在隨機的抽取一件,要知道產品質量的特性是具有波動性的。正常的質量波動就涉及到隨機因素的影響,是正常現象;異常的質量波動就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是非正常的,存在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避免異常的發生,保證施工的質量也是動態控制圖的主要目的。 為了有效的控制異常發生,將異常控制在萌芽狀態,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博士提出了關于動態控制圖的理論和統計抽樣理論。動態控制技術也因此產生,動態控制技術主要是依賴于數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數據的監控,利用動態控制圖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異常情況。動態控制圖有很多種分類,通常情況下就有均值―標準差、單值―移動極差等多種控制圖。
1.1基于平均值的動態控制
動態控制圖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博士提出來的動態控制理論的主要統計原理,動態控制圖主要是利用三倍的標準差來界定控制圖的上下限。其分類主要有控制類的與分析類的,基于平均值的動態控制圖首先要收集二十五組以上的統計數據,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建立動態控制圖。根據控制圖,分析數據的特點,算出數據的標準差,之后根據數據的分析建立控制圖,同時分析數據的分布特點,然后求出數據的標準差,根據標準差確定控制的上下限。在JTG F40 2004公路瀝青路面的施工技術規范附錄中,就曾經采用了控制圖,此外還詳細地介紹了瀝青路面施工的動態控制方法。整理統計分析路面的施工周期中的施工參數,根據統計的數據算出平均值,繪制成圖,這也是判斷控制是否合理的依據,對于控制穩定的判斷主要依靠變異系數來進行。
如下的瀝青用量控制示意圖中:在控制圖中,試驗指標的拒絕界限分別代表著質量的控制上下限,若試驗指標超過控制上下限,必須立即停產檢修,直到所有的故障消除之后,才可以重新進行生產。施工的正常波動范圍是警告上限(UWL)和警告下限(LWL)之間的區域,如果出現超出警告控制上、下限范圍的情況時,施工單位要立即檢查施工環節,確保施工不會發生變異現象。
圖1瀝青用量動態控制曲線
1.2 單值動態控制方法
在瀝青路面的施工過程中,因為有關質量控制的數據非常有限,就需要對收集到的二十五組以上的數據進行備份,判斷、分析瀝青路面施工中的特殊值分布情況,而后建立動態控制圖。在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利用單值動態控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在道路的施工中加大檢測的頻率,想得到足夠的數據樣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此外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會在一個工作日內生產很大數量的瀝青混合料,這樣瀝青混合料產生異常波動的幾率更大。雖然利用單值動態控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利用平均值作為代表值的話,很容易掩蓋瀝青混合料產生的異常波動。根據筆者豐富的施工經驗,我認為單值的動態控制方法比起其他較為現實。利用統計學的原理,把得到的監測點繪制到圖標之中是單值動態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通過設置上下限,描繪出完整的動態控制圖,依據圖形進行卓有成效地分析施工進度,控制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
2、施工質量動態控制
2.1 關鍵指標的選擇
要想動態控制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首先研究應該選擇施工監控的關鍵指標。選擇關鍵指標的時候必須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即關鍵指標的選擇要能反應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并且關鍵指標還要與路面的使用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再者在選擇關鍵指標的時候,要想到數據的可靠性以及檢測的便捷性,在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檢測的過程中,一般可以選做關鍵指標主要包括:壓實度、油石比、室內空隙率、平整度等等。在這里面壓實度是一個關鍵性的控制指標,且上中下面層都必須要求。
2.2 取樣方法
取樣在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過程中占據重要的環節,其也是進行日常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確定上述的幾個關鍵指標之后就要進行取樣檢測,我們都知道瀝青路面是一個非均質的連續體,取樣檢測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取樣方法的影響,因此采用什么樣的取樣方法更有代表性,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
對于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中的科學的取樣方法,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分層抽樣的方法最為合理。作為隨機取樣方法的一種――分層抽樣,其采用的是多層次的隨機取樣也是它不同于一般的隨機取樣方法的地方。所謂多層級的隨機取樣就是首先隨機產生取樣的樣本,其次根據瀝青混合料的類型決定子樣本大小,對于子樣本的個數要根據樣本以及子樣本的大小確定,然后把確定了的子樣本均勻的分布到取樣段落上。分層抽樣有利于避免取樣位置集中的可能性,增加了取樣的均勻性,因此也更具有代表性。
3、工程實例應用
由于在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的質量控制指標,如果我們把每一個控制指標都繪制成圖的話,會浪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即使全部繪制成圖以后也不一定能對其進行有效地控制,所以我們需要對指標進行選擇。當下最得到認可的一種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指標,如下圖所示:
圖2關鍵控制指標表
由于在瀝青路面施工應用當中,會動態控制瀝青混合料油石比,筆者結合自己的施工經驗,繪制了一張記錄表,如下表所示:
圖3 瀝青混合料油石比數據記錄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大致處于可控制的狀態。從5月24日到6月3日的十幾天時間里,瀝青混合料生產比較穩定,曲線稍有波動,經過微調曲線趨于穩定。在6月3日至6月7日的四天時間里,其生產狀況良好。此后,油石比偏大,油石比接近指控上限,說明用油量偏多,經檢查集料級配產生變異,粗集料偏多,細集料偏少,集料的比表面積變小,對瀝青的吸收量減少,使得油石比偏大,應對集料級配進行調整。
4、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的公路事業發展迅速,瀝青路面因為自身的特點收到了廣泛的青睞。為了提高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應該采用行之有效地動態控制方法,保證道路施工順利進行。此外完善完善動態控制技術,也可以為促進我國瀝青路面建設的發展與長足進步。
【關鍵詞】雷尼替丁 ; 注射用 ;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R92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167-01
雷尼替丁屬于第一代的H2受體拮抗劑[1]。臨床治療中多與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相配伍應用于胃炎、胃腸潰瘍等患者的治療當中[2]。為研究注射用雷尼替丁的穩定性,我們對同一批號的注射用雷尼替丁進行了光照、高溫、高濕試驗,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藥品為上海現代哈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雷尼替丁針劑,規格為:2ml/瓶,批號為:11080612,有效期至2013年7月。
1.2 方法
1.2.1 試驗方法 :依據2005年版《中國藥典》中關于藥物穩定性試驗的指導原則測試注射用雷尼替丁的pH值、含量、雜質峰個數及有關物質含量[3]。光照試驗,取20瓶注射用雷尼替丁作為樣品,于4500Lx±500Lx的光照條件之下,放置10d,分別于第5d與第10取樣觀察。高溫試驗,取同批號20瓶注射用雷尼替丁樣品,放置于60℃的恒溫條件下10d,于第5d及第10d取樣觀察。高濕試驗,取20瓶同批號的注射用雷尼替作為樣品,放置于裝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相對濕度為92.5%的干燥器之內,于室溫下放置10d,分別于第5d與第10取樣觀察。
1.2.2 觀察項目 :觀察光照、高溫、高濕條件下第5d與第10d所取樣品的外觀性狀、pH值、含量、雜質峰個數及有關物質含量,并分別與0d時進行對比。
1.2.3 統計學處理: 對比采取t檢驗,使用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
2.1 光照試驗結果:第5d、第10d時藥品的外觀性狀均為微黃色澄明液體與0d時無變化,pH值、含量及雜質峰個數與0d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關物質的含量比0d時顯著增加,P
表1光照試驗藥品穩定性統計對比表(x±s)
2.2 高溫試驗結果:第5d、第10d時藥品的外觀性狀均為微黃色澄明液體與0d時無變化。5d時含量明顯高于0d,P
表2高溫試驗藥品穩定性統計對比表(x±s)
2.3 高濕試驗結果:第5d、第10d時藥品的外觀性狀均為微黃色澄明液體與0d時無變化,并且其余各項觀察項目均未見明顯改變,P>0.05。具體數據見表3:
3. 討論
雷尼替丁屬于組胺H2受體拮抗劑,多用于消化系統潰瘍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起效迅速、療效持久的特點,臨床中應用廣泛,但溫度對于藥品質量的影響較大[4]。
本次研究中我們分別將同批號注射用雷尼替丁置于光照、高溫及高濕環境中5d及10d,并觀察測定藥物的外觀性狀、含量、pH值、雜質峰個數以及有關物含量。光照實驗結果表明,藥物在4500Lx±500Lx的光照條件下第5d與第10d時有關物含量均與0d時出現顯著差異,因此注射用雷尼替丁應盡量采取避光儲存。但同時因其余各項觀察項目均未見明顯差異,所以如無條件避光儲存時,可短時間內在非避光條件下儲存,不會干擾藥物的穩定性。
高溫試驗結果表明60度恒溫條件下藥物的穩定性受到較大干擾,除外觀性狀未見明顯改變外,其余各項觀察指標分別于第5d及第10d時發生明顯改變,說明藥物對熱不穩定。因此藥物須采取低溫儲存,以避免破壞藥物穩定性。
高濕試驗結果表明藥物在高溫環境下穩定性較高,未見明顯變化。
參考文獻
[1] 溫堅,夏敬民.利巴韋林注射液與鹽酸雷尼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穩定性考察[J].醫藥導報,2005,24(8):739-739.
[2]王曉東,王麗梅,張月梅.鹽酸雷尼丁與替硝唑葡萄注射液配伍的穩定性考察[J].中國藥業,2003,12(7):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