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茶文化的寓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茶文化的寓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茶文化的寓意

    第1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7-0063-02

    差異化教育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并盡量通過教育使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均能在差異化教育中受益。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我們也可以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即只要相對于昨日的自己,學生有所進步,就是教好了。實施語文的差異化教育要堅持一個根本原則:“讓每一個有差異的的學生都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幸福,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一、進行差異化分組

    1.在語文教學中,差異化分組是教學的起始環節,是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在某個方面呈現出的群體性特點進行分組編排,以便在教學中能夠有意識地觀察他們的學習行為,記錄他們的學習成績,逐個講解等。具體到語文教學中來說,就是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質進行分組,例如有的學生理性分析能力較強,對理科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比較突出,但對于語文的理解和學習存在不足;有的學生感性思維發達,情感領悟能力比較突出,語文學習也比較得心應手,可以以此作為差異化分組的依據。也可以按照他們對語文的喜愛程度,語文成績進行分組等,總之,分組是為了找到學生的特點,按特點開展教學的第一步,在差異化教育中只有分好組,才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標。

    2.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差異化教育,不但要體現在學習方面、紀律方面、時間方面、措施方面以及思想方面,還應該將學生的管理差異化,也就是差異化教育。具體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來講,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有差別的監督方式,例如對待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提出比一般學生更加嚴格的要求,并保證要求的合理性,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固定下來。對待成績和課堂表現一般的學生,應以對比的方式找到他們比優等生差的原因和比后進生好的原因,積極提出表揚,并充分發揮其長處,幫助他們及時改正不足。對待比較差的學生,應以改變他們的態度和習慣為主要突破口,在管理時重點予以關注。總之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要在教學管理中充分體現出來。

    二、按照差異化分組,進行差異化要求

    1.依靠他們現有的知識,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別提出差異化的要求,包括: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差異化;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化;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差異化。針對分組的差異和區別的要求進行有區別的輔導。筆者通常使用的是一個小組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2.初中語文的差異化教育,要在后進生身上下足夠大的力氣,提供各種機會培養后進生的成就感,從而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在語文課題上要有能與后進生學習相適應的差異化的課前預習,課堂提問也要分別進行,并且在作業批改中突出對后進生的關注,對他們的長遠發展提出預設。例如,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對優等生的要求是可以進行完整表述,后進生的要求要視情況而定,完整復述就可以了;在作業批改時,要求老師對差異化的分組做到心中有數,能對后進生做出特別關照,每天按照名單親自細致的檢查作業,并寫下簡短的鼓勵性批語,像表揚優等生背出全文一樣表揚后進生,給予后進生多一點的鼓勵,并告訴后進生:“相信你明天還能背出一段來”。

    3.根據新課改要求,初中學生在語文方面應具有的識記能力,閱讀能力,篩選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差異。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向學”和“想學”的心。教育工作者應能根據學生的差異情況,進行差異化的輔導。

    4.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問題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展開。在設置問題中,有些問題對后進生來說總是難以回答的。我們應堅持“心系后進生”的理念,這是對復雜問題的簡單回答,老師應給予后進生優先的權利,因為他們回答的難度系數較高。給后進生優先的完整的、語言描述的機會,在后進生的答問中,教師應特別強調,重點敲擊,形成非常清晰、完整的答案呈現出來。然后再加以重復,使后進生在原有的語言描述上,建立自己的知識。

    三、語文的差異化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在初中實施語文的差異化教育要求教師應對差異化教育有充分的了解和認同,并且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一顆善良的心。筆者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不斷完善差異化教學方法。教師應注意觀察平時差異化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認真分析,科學總結,不但要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而且要大膽提出對以往教育方式的革新,任何工作只有在總結中才能不斷進步。

    2.與差異化教育對象的溝通。在差異化教育中,除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還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予語文教學充分的配合,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和學生保持充分的溝通,讓他們知道差異化教學,并理解這種做法的益處。

    四、總結

    針對學生的差異化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和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全班學生只當做一個整體,只備一次課,所有學生都要面對相同的問題,做相同的作業。而是要求把學生這個群體,不斷地細化、個體化,要針對每一個人進行教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當然,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強度也加大了,但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本文就差異化教育這個問題作了一些分析,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如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探討不同的教育策略,希望能對語文課改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第2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非語言交際;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

    一、非語言交際的定義, 功能及范圍

    1.1 非語言交際的定義

    我們將不同文化的人們一起交往的過程稱為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大致可分為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是跨文化交際中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它指“非語言交際指那些不通過語言手段的交際,包括手勢,身勢,眼神,面部表情,體觸,體距等。”(胡文仲 1999)語言行為以外的交際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語言交際。身勢語是主要的交際形式,它在整個交際中起著重要作用。

    1.2 非語言交際的功能

    非語言交際在大多數情況下與語言結合使用,從而具備了重復功能、否定功能、替代功能、補充功能、強調功能和調節功能。例如,表示歡迎時人們會微笑著伸出手;不滿意時通常皺眉、搖頭;告訴對方所要東西在桌子上時會指向桌子的方向等。

    1.3 非語言交際的范圍

    非語言交際包括的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很多,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可將其粗略地分為四大類:(1)體態語。包括基本姿態,基本禮節動作,以及人體各部分動作所提供的交際信息,比如手勢,身勢,面部表情,體觸等身勢語。(2)副語言。包括沉默,話語轉接和各種非語義聲音。(3)客體語。包括皮膚的修飾,身體氣味的掩飾,衣著和化妝,個人用品的交際作用,家具和車輛所提供的交際信息。(4)環境語。包括空間信息,時間信息,建筑設計與室內裝修,聲音,燈光,顏色標識等等。(劉晨華 2002:93)

    二、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2.1 非語言交際與文化密切聯系

    文化是社會成員獲得和共同擁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并作為一種社會遺產傳之后代,具有一種共同的社會屬性。”(杜學增 2000:3)在非語言交際領域中,文化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兩者密不可分,離開了文化的非語言交際是沒有意義的,更不可能很好地進行交際,甚至會產生文化差異的沖突,阻礙跨文化交際。因此非語言交際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環境所決定的。只有對非語言交際的文化差異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才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

    2.2 文化差異在非語言交際中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相同的東西,例如,揮手表示再見,聽報告或講演時,打個哈欠表示厭煩,不感興趣。至少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是這樣的。這些身勢語同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在交際時則更應該注意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語言交際被賦予的含義是不盡相同甚至是相距甚遠的。

    在非語言交際中應該注意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同一行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義不同。例如,中國人在給人指方向時,習慣用食指指點,在英語文化中,這是既不雅觀,又不尊重別人的手勢。西方國家夫妻或戀人在見面或重逢之時,習慣于在大庭廣眾之下或其家人面前親吻或擁抱。在中國人中,這些舉動是不堪入目的粗俗之舉。OK手勢已為國人所熟悉,其含義是:順利、不錯、承認、許可等。但文化不同,OK這一手勢的含義也可能有別。譬如:法國人表示的是“零”或“無”;日本人表示的是“錢”;某些地中海國家表示的是“孔”或“洞”;在巴西和希臘等國OK手勢則是一種令人厭惡的污穢動作。第二,相同的含義在不同的文化中所表示的行為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為難,不贊成等含義時,中國人喜歡搖頭或擺手,而西方人則喜歡聳肩。表示歡迎時各國習慣也不同,阿拉伯人,俄國人,法國人以及東歐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不分男女可以熱烈擁抱,親吻雙頰,而在東亞和英語國家,一般只是握手,在日本則是深鞠一躬。第三,有的動作是某一文化有的,只存在于一種文化中。例如,在美國咂指甲表示有重大的思想負擔,擔心和不知所措。在中國說話時用一只張開的手捂著嘴,說明說秘密話;用兩只手遞東西給客人或別人(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表示尊敬。

    三、促進文化了解提高非語言交際能力

    解決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文化沖突就要在理解他種文化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基礎之上,謹記以下原則。第一,在注意某一非語言行為表現時不能忘記在實際交往中往往是多種非語言行為同時配合行動;第二,任何人都無法列舉和描繪出每種文化的所有非語言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在跨文化交際環境中正確理解一些常見的非語言行為的信息,就可以對所需要的信息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第三,我們只有先了解本文化的非語言行為,才能理解他種文化的非語言行為。第四,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了解其它國家的文化和非語言交際情況。我們可以采用文化信息含量較高的電影,錄像,也可以用一些比較感興趣的文學作品,電視劇,還可以采用一些調查和分析方法等對其它國家的文化和非語言交際進行學習和研究,以實現非語言交際的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總言之,跨文化交際成敗的關鍵在于正確對待文化差異,不斷提高在不同文化下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理解,相互尊敬、平等交往。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作者單位:廣元市元壩中學)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劉晨華.非語言交際及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跨文化交流,2002,(9):92-94

    第3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論文關鍵詞:習語,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

    一,生存環境的差異

    由于習語是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起來而形成的語言的精華,它與人

    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中國地處東半球,東風即為“春天的風”,象征勃勃生機。漢語中的“東風吹,戰鼓擂”就代表了人們在大好的環境中立志做一番大事的豪情壯志。而英國處于西半球,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有一說是Aprilisinthewestwind.(西風吹來了四月)。另外,英國是一個島國,因此,英國習語有很多與大海和水相關。如:torestonone’soars(暫時歇一歇);inthesameboatwith(與……境遇相同);tosinkorswim(好歹)。但英語的spendmoneylikewater,漢語卻要翻譯成揮金如土。這是因為漢民族在歷史上多數是在亞洲大陸上繁衍生息,生活離不開土地。還有,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在習語中農彥占了很大比例,它是中國農民從世世代代的生產勞動中積累起來的極為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和中國農民勤儉樸素的傳統。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斬草不除根,逢春必要生;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等。我們漢語常用雨后春筍來形容事物的迅速發展和大量產生。英語中的同意習語卻是“likemushrooms”,這是由于英國不出產竹的原因。所以我們說,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漢英習語的不同形式。

    二,習俗差異

    習俗是各民族的人民在各自生活中長期形成的為本民族的人民

    認可的風尚,禮節,習慣等。因此,不同民族根據自己不同的習俗總結出了廣為流傳的習語。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龍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代表著至高無尚,有著主宰萬物的能力,還代表吉祥和幸福。所以有了龍馬精神;龍鳳呈祥等習語。又如中英兩國人民都有養狗的習慣,但兩國人對狗卻有不同的傳統看法。在中國民間雖有養狗的習慣,但多數是用來看家,因此,人們常把它看成只會搖尾乞憐的卑微動物,在心理上厭惡鄙視它。常用它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如: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在西方文化中,狗則被人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用狗作的比喻都帶有親呢贊賞的情感。如: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Aluckydog.(幸運兒);Giveadoganillnameandhanghim.(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等。

    三,宗教信仰的差異

    宗教信仰在中西方都有很長的歷史。西方國家信奉基督教,人們心目中的神靈是上帝,相信確有天堂,魔鬼,地獄等。常用習語有:Godbless(上帝保佑);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以及Gotohell(去死吧)等。中國較流行佛教,認為佛主能主宰一切。與此相關的習語有: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借花獻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

    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的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大量的習語出自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其語言結構簡單,含義深刻,每一習語都包含一個美麗動人或妙趣橫生的故事。要正確理解,必須懂得它的出處。如: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臥薪嘗膽等很多都出自歷史故事。如:“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如果不知典故,單從字面上來看,西方人無論如何想不出它有誠心誠意,一再邀請之意。英語中的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Pandora’sbox(指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漢語中所說的“貓哭老鼠”,英語則要譯為:crocodile’stears。因為西方傳說是鱷魚一邊吃人畜,一邊流眼淚。西方人就借此來形容假裝慈悲;漢語成語“殺雞取卵”在英語中的同義習語為:killthegoosetogettheegg其區別在于“雞”和“鵝”,都是由于傳說的不同引起的,但都用來借喻只貪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我們從這些常用的習語中可看出東西方從遠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文化差異。

    第4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育;文化差異;跨文化

    隨著我國在世界經濟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國與各國之間也有著很多的貿易往來,但是原有的英語知識教育已經遠遠的跟不上了時展的需求,現代化需求的英語人才是要能夠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如果英語教育仍然以基礎知識和單詞語法等來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想必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社會所需求的英語人才了。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跨文化英語教育進行一些探討。

    一、各國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

    如果外語學習者學習過英語之后,和外語使用者進行交談時,由于不懂得他們國家的文化,不能夠正確的理解他們的說話意圖,反而說出了一些中傷他們的話,使他們產生誤會,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的商務談判中,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可能因為一句不禮貌的用語,導致了生意上很大的損失。所以是否能夠和外語使用者之間進行無障礙溝通,不僅僅在于英語單詞和語句、語法的學習,另一方面更應對英語國家和我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性方面進行學習和了解,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文化的差異,才能對英語從真正意義上進行應用。

    二、文化在實際交際運用中差異體現

    (一)涉及個人的隱私問題

    西方人在個人隱私方面非常重視,他們非常在乎對自己的年齡大小,婚姻狀況,和工資等隱私問題進行保護,必須在和他們交流時避免此類問題的交流,應該換一些不涉及隱私的問題,不能因為文化的差異導致和西方人交流上有所困難,甚至會發生不快,雖然中國人把問對方年齡視為是關心對方,但是,西方人認為對于隱私方面,其他人是無權過問的,所以在交流時,必須能夠注重隱私方面的文化差異性。

    (二)中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異

    在和西方人交流時候,不僅要極為注重其隱私的談話,還應意識到中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中國人將謙虛作為其優良的傳統美德,認為自謙是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貌,但是即使我們這樣認為,也不能將思想強加于外國人身上,如果硬性的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為交流的重點,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交際的失敗,甚至會導致更大的矛盾以及沖突,因為西方人并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自己能做好的就要正確的對待別人的夸贊,以一句謝謝作為回應即可,如果表現的過分謙虛,則會被認為是虛偽的,可見在英語交際中更要注重思想觀念上的差異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英語交流中,各國之間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差異性,以上兩點僅是我國和西方國家在文化差異上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文化差異需要了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更應注重跨文化的學習。

    三、目前我國在英語跨文化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國對英語教學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國更應注重在英語學習中的文化差異,雖然新課改的思想已經慢慢的滲入到英語教學中,但是仍有很多地方的教師沒有改變其教學理念,在英語教育中,只將基礎學習作為重中之重,而忽視了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進行對英語的正確應用,所以我國應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使教師能夠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加以重視,才能改變我國目前的狀況。

    四、實現跨文化教育的對策

    (一)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由于很多老師仍然把英語教育理解為單純的基礎學習,比如單詞,語句和語法等,從而忽視了對英語文化差異的學習,極大的不利于學生對英語進行實際的應用,所以,作為老師要一改原有的教學理念,加強課堂上教學對文化差異的滲透,能夠引導學生注意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

    (二)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加入文化元素

    教師在英語教育中,應該在學習教材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入相對應教材內容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習慣和一些習俗等,因為中西方之間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差異,要想和用英語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流暢的交流,就必須全面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比如個人隱私,面對稱贊時的反應,還有主人邀請你吃飯是代表什么意思等,如果不了解這些,只按照中國國家的生活習慣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就一定會使溝通產生障礙,比如中國人在別人家做客時,都是過于拘謹,不能打開心扉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會考慮很多,比較在乎別人的眼光,但是如果在國外,沒有人會叮囑客人吃,客人都是想吃就吃,如果不了解這些,就只能餓肚子了或者把場面弄得很尷尬,所以一定要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英語國家文化的重要性。

    (三)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加以理解

    在英語教育中,不僅要對英語國家的各種習俗加以滲透,還要使學生在思想上建立同于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進入西方文化的世界里,了解其思想,感受和中國不同的西方文化和內涵,可以多加發揮外教在英語文化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外教本身來自西方國家,他們對西方的本土文化非常了解,是一本活教科書,應該加強中國學生和外教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異國的文化風情,才能從思想上對西方文化有著一定的認識。

    (四)調動學生在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能深切的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文化底蘊,就必須要建立起同學在此方面的興趣,如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教學技術,放一些有關于英語的影片,從影片中的生活場景中可以了解到英語國家的人的生活習慣,這樣通過感官上的介入,使得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更加深刻,并且能夠擺脫枯燥的講說教學,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英語文化的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中,挑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單詞,比如天鵝在漢語中僅僅代表天鵝本身,具有美麗高貴的意思,但是在英語國家,天鵝還有著更為深層次的意思,代表著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因為希臘傳說中,音樂之神的靈魂里進入一只美麗的天鵝,以此產生了寓言:杰出詩人靈魂都會進到天鵝的身體里,所以天鵝在英語國家里有著更深層的內涵;英國有一個地區產的牡蠣是最好的,好的牡蠣都是呈現緊緊閉嘴的狀態的,所以借此來形容沉默寡言,口風緊的人,像這些文化差異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只是極小的部分,要想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異,必須要以一些實例來加強同學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更加注重英語文化的學習,為英語交際打下基礎。

    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以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英語教育,而是要在英語教育活動中,更加注重英語在實際中的應用,同時更加注重各國家之間文化差異進行英語教育,學生只有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加以正確把握,才能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沒有語言觀念上的阻礙,這樣的教學才能培養出適合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英語人才,可見,對于跨文化的英語教育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賀蘭.文化差異視角下的跨文化英語教育研究[J].時代文學,2009(16)

    [2] 昝榮麗,姚佳.淺談中西方英語文化差異[J].青春歲月,2012(4)

    [3] 張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J].才智,2011(25)

    [4] 訾華東.英漢文化差異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1)

    第5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 非言語交際身勢語文化差異英語教學

    在日常交際中,人類交際有兩種渠道: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大多數人往往忽略了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它的潛能。研究表明在面對面的交流中,超過70%的信息是通過非言語交際傳遞的,只有不到30%的信息是通過說話交流的(李威,2002:40)。非言語交際的知識是必要的且有意義的,因為它在社會交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大多數非言語交際具有普遍性,但許多非言語交際行為還是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筆者從中美文化的角度探討身勢語的文化差異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1.非言語交際的定義

    Samovar et al.(1998:149)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非言語交際指的是在一定交際環境中語言因素以外的,對輸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價值的那些因素。這些因素既可人為地生成,也可由環境造就。”簡單地說,非言語交際就是使用我們的身體、姿勢和語調進行交際,即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交際行為(宋莉,2004:176)。

    非言語交際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通過身體產生(如外貌、行動、面部表情、目光交流、體觸、氣味和副語言);一類跟環境相關(如空間、時間和沉默)(Samovar et al.,1998:153)。筆者著重探討第一類非言語交際行為即身勢語,并討論中美文化間身勢語的文化差異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2.中美身勢語文化差異

    身勢語包括整體外貌、服裝、行動(身勢學和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凝視、體觸、氣味和副語言。人們通過自己的表情、手勢和其它身勢語將信息傳遞給周圍的人。本部分將從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和體觸的角度討論中美文化間身勢語的文化差異。

    2.1姿勢

    姿勢如同語言一樣可進行交流,并且“一種姿勢的普及性及一種姿勢所傳遞的情感因素大部分由文化決定”(蔣陽芬,2000:107)。姿勢反映了一種文化的深層次結構和個人對周圍人的態度。在中國文化中,鞠躬不僅僅是一種問候,更表明了對地位和等級的文化關注。比如,學生通常在上課前向老師鞠躬以表達他們對老師的尊重,然而在美國,師生關系更加隨意。坐立、站立和行動的方式同樣可交流信息并反映出特定文化的生活方式。在美國,老師坐在講臺上上課是很普遍的,因為他們更崇尚隨意和友好,而在中國,老師一般都站立上課,將手放在講臺上,給人一種正式和威嚴的印象。

    2.2手勢

    大多數人在談話中會使用手勢,盡管有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一種文化中使用的手勢與另一種文化大不相同。在美國,人們會用食指來指物品甚至是人。然而在中國,用食指來指東西會被認為是粗魯的行為,尤其是指人。在中國,當演講者完成演講時,通常會和觀眾一起鼓掌以表達感謝和相互間積極的感受,然而在美國,這種手勢被認為是不恰當和無禮的。

    2.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感情的指示儀,比如當人們高興、驚奇、悲傷、恐懼、生氣、厭惡等時會表現出不同的面部表情。比如全世界的人們都喜歡笑,但是人們卻因為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程度、不同的目的而笑。在美國,微笑可能是高興的標志或一種表示友好的肯定。然而在中國,微笑可能會被用來掩飾一種感情,避免回答某個問題,甚至是掩飾尷尬。

    2.4目光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表達豐富的情感。在熟人之間的交談中,美國習俗要求無論是說話者還是聽話者都要有目光交流。交談的一方回避另一方的眼神會暗示很多東西,比如害怕、輕視、憂慮、內疚、漠不關心等。在公共場合的演講中,演講者也應該與觀眾有一定的目光交流。如果一位演講者只是埋頭讀稿,而不與觀眾進行目光交流會被認為是考慮不周或無禮,很多中國的演講者就忽略了這一點。在美國,長時間的凝視往往是同性戀者使用的非言語語碼。然而在中國,人們盯著外國人看很長時間也是很常見的。這是由于過去中國人很少有機會見到外國人,人們的凝視是出于一種好奇而非無禮。

    2.5體觸

    身體的接觸也如同語言一樣可以傳遞人的想法和感受,體觸作為非言語交際行為的一種必須謹慎使用。體觸必須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環境,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在中國,為了顯示對朋友孩子的喜愛,人們通常會撫摸孩子的臉蛋、頭部或肩膀,這是非常普遍也能讓人接受的。然而這樣親昵的觸摸對美國父母來說卻是令人厭煩的,無論你是多么喜歡他們的孩子。

    3.身勢語的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

    筆者已從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和體觸的角度探討了中美文化間身勢語的文化差異,總的來說,是文化差異引起了身勢語的不同。我們并非生下來就帶有非言語符號的知識,而是通過周圍的人而習得這些知識。是文化規定了非言語表達的時間、方式,以及可能帶來的結果(宋莉,2004:180)。非言語交際是以文化為中心的,基于不同文化的不同信仰、宗教、價值觀和習俗。我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方式、對什么人展示特定的非言語行為都是由文化和語境影響的。文化決定了什么是合適的或不合適的非言語行為,所有非言語交際必須從它發生的語境來評估或解釋。我們無法從一本參考書中查詢某一特定手勢、情感表達或社會距離的具體含義。

    如何進行跨文化非言語交際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國家非言語交際行為和手段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從而實現成功交際,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

    (1)引導學生留意課文中涉及的身勢語行為和手段,了解和母語文化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所在,學會排除文化干擾的正確、得體的方法。

    (2)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注意觀察英語文化的身勢語行為和手段。

    (3)教師不僅教授英語語言規則,還要教授英語文化的交際規則,而交際規則既包括言語交際規則,又包括非言語交際規則。

    (4)可組織專題講座專門介紹英語文化身勢語的交際規則。

    (5)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搜集身邊發現的身勢語語料,進行英語和母語文化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和手段的對比研究和討論。

    (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開設非言語交際選修課程,系統地進行非言語交際理論教育。

    4.結語

    本文著重探討了非言語交際行為的第一類即身勢語,并從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和體觸的角度分析了中美文化間身勢語的文化差異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兩個國家間身勢語的差異都是由多年復雜的文化、歷史和民族差異所引起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關注跨文化非言語交際的教學方法。當我們用英語進行交流時,最好使用與該語言相適應的非言語行為,這樣可以讓我們避免焦慮和民族中心主義,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Samovar,L.A.et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

    [2]Scollon,R.&Scollon,S.W.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3]畢繼萬.跨文化非言語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5]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蔣陽芬.身勢語的文化差異[J].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

    第6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口譯;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因此口譯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當今世界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口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而正是這種差異往往給口譯人員帶來不小的困難。

    一、口譯中需翻譯文化而不是語言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曾經說過,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從口譯的表層意義看,它是將源語(SL)變成目的語(TL)的一個語言轉化的過程。但是,口譯理論和口譯實踐均表明口譯不是簡單地使兩種語言的詞語等值對應。達尼卡一塞萊斯科維奇在她的《口筆譯概論》中曾寫到:"口譯不僅是聽懂詞語,而是通過詞語聽懂講話者所表達的意思,然后立即用易懂的話把它表達出來。"[1]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口譯是通過語言領會欲說之意而不只是領會語言本身。她還提出:"在話語所傳達的意義與意義藉以形成的語言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差別。這些差別說明口譯是一種交際行為,而非簡單的語言行為。"

    口譯的最終目的是讓講話者和聽眾能達到思想、文化的交流。任何兩種文化都享有共性和特性,而任何一種形式的翻譯(無論筆譯還是口譯)要準確地表達另一種文化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口譯,它需要譯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地表達講話者的意思。譯者若想要在最大程度上體現源語的內容及文本風格,就需要深刻,及時地解讀附著在語言層之外的"超語言信息",即文化信息,并傳遞給聽眾。

    二、影響口譯的文化差異

    中國語言文化大學劉和平教授認為:口譯同筆譯一樣,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而且是不同語言社團重要的交流形式,是兩種思維的轉換過程。[2]

    在跨文化交際口譯中,譯者很可能面臨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英漢民族在歷史背景、宗教信仰、地域生態、民俗風情等方面不盡相同,人們在語言結構、思維方式、表達習慣等也必然不同,這種不同就形成了跨文化交際的障礙。要使譯語最切近、最自然,口譯者必須注重不同語言所承載的不同文化信息,努力克服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文化障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造成文化障礙的原因進行適當分類,以提高口譯員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一) 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是指標志某種文化有事物的詞組和習語[3]。

         1特有的文化詞

    中國和西方國家由于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地理環境,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等,一種文化中所具有的表達方式并不存在于另一種文化之中。如"陰"、"陽"、"科舉"、"虛歲"、"風水"、"八股"等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詞,在英美文化中是找不到相同的對應物的。英語中也有許多詞在中文里沒有對等詞。比如brunch(早點與午餐并作一起吃的晚早餐或早午餐),bingo game(一種用紙牌搭成方塊的賭博)。

         2 習語

    習語是人們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提煉出來的語言精華。英漢兩種語言具有悠久的歷史,都包含大量的體現本民族文化的習語。這些習語或淺顯直白,或典雅含蓄,都具有內容豐富、意義深邃的特點。從形和義的角度來看,英漢習語的異同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英漢習語形義全同。如: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禍不單行。②習語形義基本相同。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錢能使鬼推磨。③英漢習語形似義異。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強調"抓住時機")趁熱打鐵(著重"抓緊行動")④英漢習語形異義似。如: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一言既出,駟馬難追。⑤英漢習語形義完全不同。如: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免于饑餓,勉強度日。英漢習語的這些差異給口譯帶來了一定困難。口譯者在翻譯習語時,首先得正確理解其含義,認識其文化特點,然后運用適當的方法翻譯。

         3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內容,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它具有濃厚的歷史淵源,是以神話、寓言、傳說、歷史故事構成的語句,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英語中的典故多出于莎士比亞的作品、《圣經》、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等著作。如"Like a Trojan"(指英勇頑強)、"a Cleopatra"(絕代佳人,莎士比亞戲劇《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中的人物)、"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漢語中的典故多出于四大名著、《詩經》、《史記》等著作。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刻舟求劍"、"愚公移山"等。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中國人稱贊女孩子美麗,會說她"美如西施";而西方人則會說"She is a Helen."(Helen是《圣經》里的人物,是宙斯的女兒,她無與倫比的美貌吸引了希臘許多英雄)。西方人對西施沒有概念,假如對他們說,"You are beautiful Xishi",沒有人會懂。如果不了解這些文化典故,口譯時就容易造成訛誤。

         (二)文化意象的差異

    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約定俗成的認知模式。同一種意象在不同語言文化中引起的心理聯想可能大不相同。所以意象沖突是口譯中的另一難點。如:在漢語中與"狗"有關的詞組大多含有貶義,如:"狗腿子"、"狗仗人勢"、"喪家之犬"。然而,對西方人而言"dog"被看做人類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詞語絕大多數沒有貶義。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top dog"(優勝者)、"lucky dog"(幸運兒)。還有,"醋"在漢語中的比喻聯想意義是"妒忌",如"吃醋"、"醋勁大發"等。而Vinegar在英語中所具有的聯想意義是"bad temper(壞脾氣)"或"be unhappy(不快的)"。漢民族賦予"竹"豐富的文化內涵,以竹來象征剛正不阿,自強高潔的品格,但英語中bamboo卻沒有這種內涵。

         (三)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英漢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習俗,包括禮儀、習慣、喜好和禁忌。如果對英漢民族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習俗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表達與理解有很多是大相徑庭的。

    首先,漢英語言中親屬稱謂差別很大:英文里的稱謂比較籠統,比較模糊;而中文里的稱謂分的較細,中國人習慣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如翻譯"three cousins of the French Pres ident were also to receive diamonds"此句時, cousin的詞義難以確定,因為它可以對應中文里的"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等八種稱謂,所以在此只能模糊地譯為"法國總統的三個遠親"。

    其次,漢英稱呼表達的不同。西方國家,小孩稱呼大人、年輕人稱呼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很多時候也是直呼其名。這種做法體現了西方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中國我們往往用職務加上姓氏來稱呼某人,如林經理、楊主任、陳部長等等。但在英語中職務只是社會的分工,不能用來作為稱呼,翻譯為"Mr. Manager""Mr. Director""Mr. Minister"才比較妥當。

         (四)思維模式的差異

    漢英民族有著各自獨特的思維模式:英語強調個體和邏輯,習慣于抽象思維和分析思維;漢語則強調整體和直覺,常運用形象思維和綜合思維。漢英兩種語言的思維模式差異在句法上就表現為:漢語重意合(parataxis),英語重形合(hypotaxis)。中文重意境的描寫,通常不借助一些關系詞(如連詞、介詞、助詞),而是靠句子本身意義上的連貫而實現連接;英文重語法連貫,詞與詞、句與句必須借助關系詞相連接。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英語是一串葡萄,而中文是一盤葡萄。口譯時,譯者應當注意兩種語言的特點,順其規律,把漢語語篇中的意合反映到英語的句子結構上,而將英語的形合體現在漢語的意思之中。

    筆者試圖通過以上幾點來說明口譯中的文化差異。口譯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并努力克服這些差異所引起的各種障礙。中國的《孫子兵法》中有一條: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對口譯中了解文化差異重要性的最好解釋。

        

         參考文獻:

    [1] 達尼卡-塞萊斯科維奇,口筆譯概論[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第7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 文化差異 翻譯 英漢習語

    不同民族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各自的語言作為承載的,習語正是各民族語言中最精髓的部分,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習語指的是經過長期的運用與不斷的發展而形成的語言表達方式,英語與漢語中都有大量的習語。本文所講的習語指的是廣義上的習語,包括成語、歇后語、諺語等。習語的意義往往不是其中各個字詞的簡單組合,更加注重其中的內涵。由于英語與漢語中的習語有著各不同的生存環境與文化環境,因此各自承載的民眾文化信息不同。習語的翻譯實際上就是兩種語言與文化之間的溝通,如何正確、全面地表達出習語的文化內涵,是其翻譯最重要的部分。

    一、英語與漢語習語所體現的文化之間的差異

    (一)生存環境方面的差異

    習語是隨著本民族的生活與勞動而逐漸形成的。英國屬于島國,航海與捕魚產業在本國的經濟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語中的習語有關航海與捕魚的有很多,例如as dumb as fish;catch a crab。漢族主要居住在歐亞大陸之上,農業是主要的產業,因此在漢語的習語中,關于農業與土地的習語較多,例如揮金如土、視金錢為糞土。漢民族的地域氣候變化比較大,常常將季節與氣候聯系起來,例如用“東風”代表春天。英國的氣候為海洋性氣候,常常用“西風”表示春天。

    (二)思想觀念方面的差異

    由于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英漢兩個民族的思想觀念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對待同一個事物時,可能會存在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看待動物方面,狗在漢語中多與帶有貶義的詞聯系,例如“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在英文中卻將狗看做是人類的好朋友,常常用來指人,例如“a lucky dog(幸運兒)”。貓頭鷹在漢語中時不祥的動物,但在英語中其卻是聰明的象征。

    (三)歷史典故方面的差異

    英民族與漢民族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其各自的語言中都包含了非常多的關于歷史典故的習語,這種類型的習語雖然在結構上看比較簡單,但是其所包含的意義卻非常深遠。例如漢語中的“圍魏救趙”、“葉公好龍”等;英語中的此類習語大部分來源于希臘神話故事及《圣經》,例如“Achille’s hell”,“Pandora’s box”。

    (四)方面的差異

    英語與漢語中都包含很多與宗教相關的習語。漢族人多信奉佛教,例如“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等;英民族主要信奉基督教,例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二、翻譯英漢習語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明確習語中的隱含意義

    比喻結構中重要的不是語言因素,而是其中牽涉的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大部分習語中都包含相應的故事,因此習語大都具有比喻義,比喻義才是習語真正的基本義。習語中的字面意義并不是習語所要表達的主要意義,而只是作為探索其內涵的基石。在翻譯習語的過程中,要明確習語的隱含意義。

    (二)注重習語的情感色彩

    習語往往包含不同的情感色彩,這種褒貶色彩是習語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翻譯過程中,要進行明確的分辨,有的習語為褒義,有的為貶義,還有一部分習語既可以用于貶義,又可以用于褒義。

    (三)從語體方面進行明確區分

    習語的語體方面包括通俗易懂、委婉高雅、文縐縐等情況。例如“join the majority”與“kick the bucket”表示的意思都是“死”,但是前者委婉高雅,而后者則是粗俗的。漢語中對于“死”的表達存在這種情況,“犧牲”、“與世長辭”等都是比較委婉高雅的說法,“翹辮子”等就比較粗俗。在這種類型的習語翻譯過程中,要正確地處理語體的差別。

    三、反映文化差異的英漢習語翻譯方法

    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翻譯是橋梁,習語的翻譯對文化交流的深度與成功有著直接的影響。習語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在習語翻譯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

    (一)直譯法

    直譯法指的是在不違反譯文語言規范現象與不會引起誤會、不會產生不正確聯想的基礎上,在習語翻譯的過程中,保留原文中習語的比喻與象征、民族特征等。在讀者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使用直譯法對習語進行翻譯,是最能夠促進文化溝通的方式,能夠將原語習語絕大部分的文化信息進行傳遞。

    漢語中有很多直接從英語習語中直接翻譯過來的習語,例如:打破紀錄(break the record)、以牙還牙(tooth for tooth)等。英語習語中也存在從漢語習語中直接翻譯過去的部分,例如lose face(丟臉)。當前,這些習語都得到了廣泛使用,使英漢民族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二)同義習語借用法

    人們的感情、認識、經歷等都存在相似的方面,因此,在英漢習語中,也會存在一部分相同或者相似的習語。這種類型的習語在含義、形象、比喻等方面都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在情感色彩與語體方面也相符。同義習語借用法指的是當習語在所表達的文化信息方面存在相同或者相似性質的時候,在習語翻譯過程中能夠相互借用。相同的習語如:“隔墻有耳”與“Walls have ears”;“熟能生巧”與“Practice makes perfect”;“了如指掌”與“to have something on one fingertip”。相似的習語如:“空中樓閣”與“castle in the air”。

    (三)意譯法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部分習語如果直接翻譯,則不能夠正確地表達其意義或者容易產生誤解,在這類習語的翻譯過程中,就必須放棄原習語中的比喻或者形象,運用意譯法進行翻譯。例如《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中的例句“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采用直譯法,讀者就不能夠正確理解這句習語所要表達的意義,而采用意譯法將其翻譯為“入鄉隨俗”,更加有助于讀者理解該句習語真正所要表達的涵義。

    漢語文化中有很多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的習語,這些習語在翻譯過程中應該采用意譯法。例如漢語中的“龍”是高貴、莊嚴的代表,而在英語中,“dragon”卻表示怪物、兇殘的意思。由于在漢語文化中與英語文化中涵義不同,在翻譯“龍”的過程中就必須運用意譯法,像成語“望子成龍”在翻譯過程中就不能夠直接將“龍”翻譯為“dragon”,而是要將整個句子翻譯為“to expect one son to succeed in life.”。

    意譯法在習語翻譯過程中會造成原習語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或多或少的損失,但是為了能夠準確地表達其含義,這是不能夠避免的。

    (四)直譯與意譯結合法

    直譯與意譯結合法指的是將直譯法與意譯法結合,從而既能夠準確表達習語的隱含意義,又能夠顧及表達形式。例如漢語中的“瞎子點燈白費蠟”在翻譯過程中就需要部分直譯,部分意譯,其中“瞎子點燈”直譯,而“白費蠟”則需要意譯,最終翻譯為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五)注釋法

    這種方法是對前面幾種翻譯方法的補充,指的是通過對習語的出處與故事,幫助習語文化內涵的表達。例如英語中的“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運煤到紐卡斯爾,如果注釋紐卡斯爾是英國的產煤中心,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該句習語的意思為多此一舉。漢語中很多成語典故在翻譯過程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例如韓信點兵、東施效顰等,都需要進行注釋才能夠正確理解。

    四、結語

    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對習語反映的中西方之間的民族文化差異進行充分的認識,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習語的隱含意義與情感色彩、語體等,正確使用合適的翻譯方法,習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處理得當,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曲明江.習語翻譯要充分注意英漢文化差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58-59.

    [2]鄧森.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27-30.

    [3]馬東敏.文化差異與英漢習語翻譯策略[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95-96.

    第8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關鍵詞: 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翻譯

    一、習語、文化與翻譯

    習語(idioms)是從語言中提煉出來的短語或短句,是語言發展的結晶。世界上凡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語言都包含大量的習語。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表達手段最豐富、文化傳統最燦爛的語言,其習語更顯得紛繁浩瀚。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英語習語滲透著濃郁的西方文化氣息,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展示出英語民族語言文化的底蘊。英語習語包括比喻性詞組(metaphorical phrase)、俚語(slang)、俗語(colloquialism)、諺語(proverbs)等,而且習語的整體意義往往不能從組成習語的各個詞匯意義中揣測出來。

    什么叫文化?根據《辭海》的解釋,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有“現代文化之父”之稱的美國人類學家克魯克洪對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式樣的系統,既包括顯形式樣又包括隱形式樣,它具有整個群體共享的傾向,或是在一定時期中為群體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的”。習語是某種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由于民族歷史、、生活習慣,以及地理環境的差別,英漢習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習語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譯中的難點。

    翻譯是借助語言這一多功能的符號體系,進行各種文化信息之間的轉換。從本質上講,翻譯就是一種相當高程度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活動則是譯者通過艱苦的比較、介紹、吸收等工作尋求盡可能高程度的文化交流。翻譯、文化和文化交流三者密不可分。一方面,翻譯離不開文化,翻譯者首先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另一方面,文化和文化交流又依賴于翻譯。沒有翻譯,就談不上文化之間的交流。

    習語翻譯是翻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習語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翻譯的質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高低。由于習語是任何一種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包含著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和恰當的比喻,還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習語的翻譯不僅要翻譯出原語習語的形象、修辭方法,而且要翻譯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這樣才能實現最高限度的文化交流。

    二、習語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指人們在不同的生態和自然環境下習慣成年的語言、知識、信仰、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差異會造成人們對同一事物或統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釋,有時甚至會引起誤解,習語恰恰是反映這種文化差異的極精煉的方式之一。習語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存環境的差異。

    習語的形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著極大的聯系。英國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因此產生了很多與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海、水、航行等詞匯有關的經典習語,例如: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風快。

    Still waters run deep.靜水流深。

    而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故用語很多是農諺,例如:

    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and cold ashes

    滾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2.風俗習慣的影響。

    習俗的差異最主要表現在對不同動物的不同態度上。中國人喜歡龍,“龍”被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被看做光明的未來,“望子成龍”。可是英美把“龍”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而英美人喜歡狗,狗不但是,而且被視為家庭成員。在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極個別外(如go to the dogs),絕大部分不含貶義,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而在中國人眼里,狗的形象多半是令人厭惡的,許多成語,如“狗膽包人、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等都是貶義詞,至于“落水狗、哈巴狗、走狗”等都是為虎作倀的幫兇形象。

    3.。

    中西的一向不同,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而中國人一般信奉佛教,這在習語里面也表現得很明顯。在中國,佛教有2000多年的歷史,留下了很多習語,例如:

    臨時抱佛腳。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r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make a frantic last minute effort.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Drop one’s cleaver and become a Buddha-achieve salvation as soon as one gives up evil.

    而英文中,和基督教有關的習語很多,例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

    Go to hell.去下地獄。

    4.科學、技術、經濟的不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七十年代,經濟、貿易發展迅速,也給英語帶來巨大的變化。例如“throw out of gear”,指失去控制。這是因為傳動裝置是一臺機器重要的部分,一旦丟失,整臺機器就會失去控制。再如,“bull market”和“bear market”,譯為中文是“牛市”和“熊市”。“bull market”源于牛總是昂著頭,比喻股票上揚,而“bear market”源于一個俚語,即“sell the beat skin before you caught the bear”,表示趕緊拋售股票。而中國在這個時期,經濟、貿易發展緩慢,根本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匯,因此我們也就只能把這些詞匯直譯過來。

    三、英漢習語的翻譯方法

    翻譯是一門藝術。譯者總是要先掌握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風格,然后運用翻譯技巧,再用另一種語言把它們表現出來。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下面我們就英漢習語反映的文化差異方面對不同的翻譯方法進行討論。

    1.直譯法。

    英語和漢語中有少量相同或相近的習語,其字面意義與隱含意義都相同或相似,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是如此。因此,這種情況下,直譯更加傳神、形象,我們就可以采用直譯的方法翻譯這些習語。但必須強調的是,應在不會對譯文語言引起錯誤聯想或誤解的情況下,保留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文化色彩。例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于水。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裝到牙齒

    sour grape 酸葡萄

    the cold war 冷戰

    A 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

    與和歷史典故有關的習語大量出現在英漢語言中,對于這些習語的翻譯我們大都采取直譯的方法。在中國有許多與佛教有關的習語,例如: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草木皆兵。Every bush and tree look like an enemy.

    請君入甕。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望梅止渴。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2.意譯法。

    當直譯有困難或勉強譯出會使讀者無法理解時,一般應用意譯法。意譯就是抓住主要內容和喻義,結合上下文比較靈活地傳達原意。例如:

    To break the ice,Ted spoke of his interest in mountain climbing,and they soon had a conversation going.為了打破沉默,特德說自己對爬山有興趣,這樣他們很快就交談起來。

    運濤好久不來信了,一家子盼了星星盼月亮。For many months no letter came from Yuntao and his whole family worried over him day and night.

    英漢習俗差異方面的習語也多用意譯法翻譯。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因此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義,狗的貶義形象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例如:

    狗眼看人低 be a bloody snob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

    狗熊 coward

    狗腿子 hench-man

    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因此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大部分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為。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

    3.同義習語套用法。

    有的英語習語和漢語同義習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雙方有相同的意義或大體相同的形象比喻和修辭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采取同義習語套用法。例如:

    to throw cold water on... 潑冷水

    a drop in the ocean 滄海一粟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渾水摸魚

    wall have ears 隔墻有耳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兩

    但在采用這種方法翻譯習語時,我們要注意兩種習語各自的特點,如由于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工業也很發達;而中國位于亞洲大陸,是一個農業大國,人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則是“揮金如土”。另外應當注意不要用漢語中具有民族、地方色彩的習語硬套英語的習語,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漢語習語“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雖然有相同的意義,但在英譯漢原作時絕不應套用后者,因為諸葛亮是我國的一個歷史人物,與原作上下文會形成矛盾。

    4.節譯法。

    在漢語習語中,常有并列的對偶結構,用兩個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的喻義。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銅墻鐵壁”等。對此類漢語習語通常可采用節譯法,即省去并列重復的部分。例如:

    冷淡的陽光照著他們的愁眉苦臉和長發白眼。(《林海雪原》)

    The cold,pale sunlight fell on their gloomy faces,long hair and lusterless eyes.

    這里,“愁眉苦臉”就是“gloomy face”無需既譯“眉”又譯“臉”。

    英語習語常常以縮略的形式出現,如: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雜而不精的人)可縮略為:“Jack of all trades.”“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難收)可縮略為:“To cry over spilt milk.”含義都不變。

    一般說來,簡化習語的英譯漢,對英語習語進行翻譯的條件是譯者必須熟悉英語常用習語及其簡化現象,可在易解的情況下保持原文的簡化形式。又如,當王紅看見她的哥哥背著管教嚴肅的父親偷偷吸煙時,她可能會說:“When the cat’s away,hey?”譯文“貓兒不在了”正是保持了原習語“When the cat’ s away,the mice will play.”(貓兒不在,鼠兒成精。)的縮略形式,因為讀者是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其含義的。

    5.補譯法。

    與節譯相反,當簡化了的習語在英譯漢后不能滿足易解的條件時,就要按原型習語譯,我們稱之為補譯。如:

    “Well,it’s the old story of the stitch in time,”he said,“your politics could have got the weird little bastard with no trouble...”

    這里原文“the stitch in time”是習語“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時縫一針,可以省掉九針。)的縮略,如果直譯為“及時縫一針”,意思就不明確。我們要放棄原文的簡化形式,按原型習語譯為:“嗨,還是那句老話:及時縫一針,可以省掉九針。”就比較好懂了。有的英語原文雖然沒有習語,但在忠實于上下文的內容和風格的前提下,可以將這些英語原文中的非習語譯為漢語習語,使譯文生動有力,這種譯法我們也視之為一種補譯現象。如:

    Over the past several weeks,she had grown increasingly restless.過去幾周,她越來越六神無主。

    Dulles greeted me with a bemused look.杜勒斯歡迎我時,滿臉是呆若木雞的表情。

    6.直譯加注。

    有些帶有濃厚民族色彩和形象或具有典故性的英漢習語,在進行直譯時,必須加注才能交代清楚原意。如: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運煤到紐卡斯爾,多此一舉。

    只譯出紐卡索還是不夠的,因為讀者可能對“紐卡斯爾”不是很了解,必須加注,說明紐卡斯爾是英國的一個產煤地,那么運煤到紐卡斯爾自然是多余的事。如:

    窮棒子鬧翻身,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暴風驟雨》)

    The way we poor folks try to emancipate ourselves,is just like the way 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 each displaying his own talent....

    把“八仙過海”直譯成英語,而不介紹“八仙”,這是很難讓英語讀者理解的。所以加注:“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

    四、結語

    習語作為語言的濃縮形式,包含了與本國歷史文化傳統息息相關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習語翻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不小心就會錯譯或漏譯而貽笑大方。習語翻譯中的難點在于意義不能從字面上判斷出來而又包含了特定的文化成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不能死譯,而是要在保持習語原有的特色下,譯出其文化內涵。習語雖可采用多種翻譯方法,但是沒有固定的模式套用。所以,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小心謹慎、靈活處理,盡量使原文和譯文在語言魅力和感染力上保持一致,不要因望文生義導致死譯、亂譯,而失去了習語的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2]張韻斐.現在英語詞匯學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曾新.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

    [4]陳文乾.試論英漢習語的翻譯方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3).

    第9篇:茶文化的寓意范文

    文化差異主要體現為世界不同地區所存在的不同文化,主要表現為風俗習慣、道德觀念、語言知識和思維方式等等,由于差異的存在而導致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以及統一概念的不同解釋,這就都會對于人們的判斷思維產生影響。國際間商務談判的目的是為了在經濟交往中,通過信息交流達成觀點的一致,以滿足各自的需求。國際間的談判必然會涉及到文化元素。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帶來的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著談判成功與否。這就有必要談判人員在談判活動之前,就要熟悉各國不同的文化特點,以利于針對商業問題展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文化尊重的條件下平等協商。

    二、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的影響

    1.文化差異對信息溝通的影響。

    人類特有的信息溝通方式就是語言。國際商務談判主要涉及到經濟利益關系,更重要的是建立雙方的友好關系,以利于持續合作,并建立長久的利益關系。國際間的商務談判會在文化上形成趨同性,以利于融洽談判的氛圍。但是,文化的差異性是固有的,雖然行為上相互配合,但是談判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將文化的差異性暴露出來。法國、巴西和日本為例。受到國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商務談判中,法國商人在語言上較為開放化,他們的語言表達并不會掩飾自己的內心想法,并會不時地用目光觸碰對方,甚至于會以警告式的口吻給人以咄咄逼人之感。巴西商人談判風格與法國相類似,但是要比法國商人收斂一些,但是如果在談判中表示否定的時候,會凝視著對方,并直接用“你”和“不”的口吻。相比較而言,日本在國際商務談判上以禮貌著稱。語言表達上多為正面的承諾,以肯定的語句來表達思想,警告或者是命令的語句是較少用的。比如在于日本與美國談判的受,美國商人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議,日本商人都點頭,說“Yes”,美國人認為談判很順利,就要求簽訂合同。但是由于很多條款都沒有符合日本商人的需求而導致談判失敗。事實上,日本商人點頭說“Yes”是一種禮貌的表示,就是“我在聽”(即:Ihearyou)的意思,并不是日本商人已經表示“同意”(即:Iagreewithyou)。相比較而言,中國商人在談判中的語言表達更為委婉,通常是間接迂回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語言的措辭上,會使用“我想”“也許”“可能”等等,以留下回旋的余地。當向被人提出要求的時候,中國商人也并不會直奔主題,而是用相對友好的語言鋪墊,然后逐漸地轉入談判主題。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時間觀念。

    美國的商業意識很強,從其很強的時間觀念就能夠體現出來。在具有典型直線時間觀的美國人看來,時間就是金錢,并具有較強的時間競爭意識。中東地區的人認為,時間是應當享用的,因此時間觀念較弱。中國商人受到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會從系統化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會著眼于長遠利益考慮時間的利用效率。時間觀念在談判風格上就會有所體現。美國以雷厲風行的商業談判風格著稱,希望談判在有效的時間內結束,并力爭在談判的進程中解決更多的問題;中東地區的商人則不會持有這種談判方式,而是以談判結果為主,不會過于計較時間;中國商人的時間觀念是循環往復的,往往是圍繞著談判議題綜合分析,采用系統的方法衡量議題,然后才能夠做出結論。

    三、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

    1.克服文化溝通障礙,提高跨文化談判意識。

    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長時間的爭論而毫無結果,往往思維傾向不同而對表達形成了誤解。從文化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就會克服文化溝通的障礙,促進雙方的有效交流。可見,提高跨文化談判意識對于促進談判雙方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了解談判對方的文化背景,可以進一步了解其需求和動機。在正確的談判意識指導下,談判者在掌握了對方談判策略的條件下,以自己的談判風格展開商務交流。

    2.準確把握對手的談判風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于談判交流信息很容易產生誤解。通常談判風格受到文化影響,也會形成思維慣性,那么在談判中,當遇到障礙的時候,就會以文化慣性來思考問題,以增加談判的自信心。談判者掌握了這個技巧之后,就可以從對方文化的角度了解其談判風格,并采取必要的應對策略。另外,談判會受到民族文化、地方風俗的影響。這就需要在國際商務談判之前,多好準備工作,以立于談判過程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以獲得積極的談判成果。

    3.以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文化。

    在國際商務談判的過程中,往往會無意識地以自己的主觀意識思考問題,從而形成了文化偏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意識,談判方也會以此為依據建立談判準則,并形成屬于自己的談判價值觀。在尖銳的矛盾沖突條件下,導致談判失敗是必然的。當進入到國際商務談判環節的時候,雙方都希望通過達成協議而有效合作,那么,就要以寬容的態度接納對方的文化,針對文化差異,要從中尋找到共性,或者契合點,以此為切入口展開談判,以推動談判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怡红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