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中醫學基礎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學基礎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學基礎護理

    第1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 上海201400)

    【摘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發展,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腦出血患者長期臥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壓瘡。中醫護理以整體觀作為指導思想,辨證施護。通過對壓瘡患者及壓瘡高危患者的生活起居、飲食調養、情志護理、功能鍛煉、中藥制劑等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達到有效防治壓瘡的目的。

    關鍵詞 腦出血;長期臥床患者;壓瘡;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02-01

    臨床資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腦出血住院病人438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有關腦出血的診斷標準[1],經頭部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其中腦出血后長期臥床患者繼發壓瘡范圍及部位不等病例28例。年齡56-92歲,其中偏癱25例,全身癱瘓3例。中醫認為,壓瘡的發生,在內是由于久臥傷氣,氣虛而血行不暢,久病而出現氣血虧虛;在外由于軀體重量對著褥點的壓迫及軀體著褥點的摩擦擠壓而致受壓部位氣血失于流暢,造成局部皮膚失養而壞死肉腐,形成瘡瘍[2]。隨著臨床護理經驗不斷積累,我院運用中醫護理技術在腦出血患者繼發壓瘡的防治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1一般護理

    1.1 飲食護理: 中醫十分重視飲食的調養, 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營養狀況,促進瘡面愈合的重要條件。中醫飲食調護是根據中醫的“因人制宜”思想,審因用膳,辨證用膳,強調飲食的針對性。選擇適宜自身病情需要的飲食,可以增強臟腑功能,充盛氣血,對疾病有重要的輔助治療或治療作用。腦出血患者飲食調養原則是:飲食適量,定時定餐,不宜偏嗜。以清淡低鹽易消化為原則,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煙酒。意識障礙、吞咽困難者,可采用鼻飼。發生壓瘡的患者或壓瘡高危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且需長時間臥床,飲食護理需兼顧原發疾病和壓瘡局部修復的營養需要,如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給予高蛋白、低熱量、低膽固醇、低鹽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多餐。

    1.2 生活起居護理:環境與休息:保持室內整潔安靜,空氣新鮮流通。春夏兩季陽氣活動旺盛,患者應著柔軟、寬大、吸汗的棉質衣物,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爽,及時清除汗液等分泌物;秋冬時節,陰氣轉盛,應注意幫助皮膚適當補充水分,增強皮膚抵抗力。勤整理床鋪,保持平整、清潔、干燥、無皺褶。鼓勵和協助臥床病人經常更換臥位,減少受壓時間,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對有大、小便失禁,高熱汗出的患者,應隨時觀察皮膚情況,發現衣服、床單浸濕后要立即更換,并使 用氣墊床,避免壓瘡的發生,也有利于壓瘡的愈合。

    1.3 情志護理: 腦出血后抑郁與情志密切相關,由于風瘀、痰、熱交搏郁結,,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緒低落,出現抑郁[3]。對腦出血且繼發壓瘡患者或壓瘡高危患者來說,長期住院治療、對疾病的憂慮和疼痛的折磨,導致了患者的抑郁情緒。 中醫情志護理“情志相勝法”出自“內經”,是古代中醫學中最典型而系統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以五行相克為理論依據,用一種情志糾正另一種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4],即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護理人員給予疏導、解釋、安慰,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減輕或消除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 有效改善了患者抑郁狀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功能鍛煉:適當的運動有利于通暢氣血,活動筋骨,健腦強神,增強抵御病邪的能力。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早期良肢位擺放、定期翻身、指導患者適當進行床上運動、或為患者做恰當的被動運動,同時配合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一方面有利于原發疾病的康復,另一方面幫助患者增強體質,盡早離開病床或輪椅,以降低壓瘡發生的機率,同時也有利于壓瘡的愈合。

    2瘡面護理

    2.1 對壓瘡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大小、原因、部位、程度及合并癥,制定護理計劃。病發部位初為淡紅色,腫、熱、有觸痛,此多為壓瘡的前驅期,用溫水擦浴受壓部位,擦背或用熱水進行局部按摩,定期用紅花油擦背或受壓部位,并配合適當的按摩,勤翻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防止組織營養不良。

    2.2 局部紅腫向外擴大、變硬,皮膚變為紫色,常在表皮有水泡形成, 保持局部清潔、干燥,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內液體,表面以聚維酮碘溶液消毒,涂以濕潤燒傷膏,并以神燈或鵝頸燈(60 W燈泡,距傷口25 cm)每日照射1~2次,每次10~15 min,或頻譜治療儀照射,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

    2.3 局部皮膚色紫,漸趨潰破,浸及肌肉,腐爛壞死形成潰瘍。創面色鮮紅為正氣上充,內蘊熱毒,局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中藥金黃膏外敷每日2次。瘡面稍凹,邊緣微腫,中央生黃、綠色膿液,質稠氣臭,為熱毒蘊結,營血失調, 先以聚維酮碘溶液局部消毒,再清除壞死組織,生肌散外敷,每日1次。同時內服中藥以補氣養血。一般5~7天后創面組織向上及中央生長,新鮮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創面逐漸減少。

    3小結

    腦出血繼發壓瘡雖病在局部,但與整體密切相關。祖國醫學認為,壓瘡的病因病機是:局部受壓,氣血瘀滯,瘀血腐肉,破潰感染,熱毒至久,傷陰傷陽,經久不愈,氣血雙虧。患者一旦患上壓瘡,不僅痛苦不堪,而且其并發癥還會威脅到生命安全,尤其是重度壓瘡。因此,運用中醫護理的起居護理、飲食護理、情志護理、功能鍛煉、中藥制劑應用等方法,對腦出血患者繼發壓瘡的預防和治療不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將突顯中醫護理的優勢。

    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論斷要點[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6):379.

    [2]趙向華·中醫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0:288

    第2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一、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堂任務的準備與布置。融入護理與禮儀知識點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需要一個前提,就是中職學生已經對于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并且扎實地掌握了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和交往禮儀。這就需要老師先對于護理禮儀的書本知識首先進行講解,然后再向中職學生布置實際演練的任務。總之中職學生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才可以進行實際的課堂演練。由于護理人員會接觸到不同的患者,會遇到性格暴躁的人、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等。老師可以依照實際護理工作中的不同的情境與不同類型的患者向中職學生布置課堂演練任務,這樣可以使得中職學生可以對自己今后的工作狀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1]。總之,在課堂任務演練之前,中職學生需要對護理的相關知識有所掌握,老師也要根據班級中職學生情況進行小組與任務的分配,保障實際任務演練的順利進行。

    (二)實際的任務演練。一般來說,每個小組都會有4~5個人,分別扮演患者、患者家屬、醫生、護士等。在實際任務演練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盡量進行真實情況的模擬,例如患者在醫院突發疾病、患者不配合治療、患者家屬詢問患者病情等這些在實際工作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場景。同時任務演練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到一些醫療儀器,這都需要進行實際的操作,這樣可以對中職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實際的檢驗。除此之外, 由于是課堂的場景模擬,很多中職學生在課堂任務演練的過程中可能不會太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這就需要中職學生端正思想,將課堂演練當作真正的工作實踐,對于自身的一些專業行為,如聽診器的使用、手持病歷夾的方式、站姿等都要進行重視,并且要善于從其他小組的觀察中學習,這樣才可以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嚴格規范自身行為[2]。在任務演練的同時還要進行影像的錄制,使得中職學生可以對自己以及其他小組的表現進行觀看,便于課后的交流、學習。

    (三)針對錄像表現進行課堂評價。實際上,集體進行演練影像的觀看無論是對于中職學生還是對于老師來說都十分必要。首先影像資料可以反復觀看,老師可以對每一組的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及時發現中職學生在實際演練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老師可以根據大家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及時的講解,有效避免了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同樣的失誤,同時還可以將這些影像資料保留作為今后的教學資料。其次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有時自己意識不到自己在演練中出現了錯誤,因此通過觀看影像資料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通過其他小組的評價及時改正自身存在的錯誤行為。最后,演練影像也是中職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紀念,具有一定的留念價值。

    二、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效果

    (一)鍛煉了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護理學基礎實驗的教學實踐中,融入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知識點的教學方式可以對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3]。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在課堂中進行實際護理情境的模擬演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職學生的實踐水平,保障中職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在面對各類狀況時可以有效應對。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來說,給中職學生充分的實踐鍛煉更加有利于中職學生今后的就業,因此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課堂上進行實景演練和表現分析可以使得中職學生認識到今后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總之,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在學校學習中如果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個出色的表現。

    (二)深化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實際上在學校的教育之下,很多中職學生對于護理工作僅僅停留在感情的認識之上,但是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使得中職學生對護理工作形成一個理性的認知,進而深化了中職學生對自己今后所要從事的職業的認識。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遠要比書本上描述的復雜得多,需要中職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因此中職學生對于護理情境進行模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中職學生進一步對護理工作進行了解。只有對職業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才可以指導中職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的選擇,很多中職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知較為片面,因此情境體驗為中職學生走進護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有利于中職學生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的實際工作流程與其所處的工作環境。

    三、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意義

    第3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中醫護理學基礎;PDCA循環;實訓教學

    護理學是一門技能型的應用學科,實訓教學在護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既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又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還是與臨床緊密聯系的紐帶。在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樣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通過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的中醫基本護理操作技能,為進入臨床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奠定基礎。PDCA循環是一種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程序,它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這是一個循環改進過程,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PDCA理論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制定改進措施。近幾年來隨著中醫特色護理的不斷開展,中醫護理技能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及[1],為進一步與臨床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相結合,提高中醫護理學基礎實訓技能的教學質量,我們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運用于2013級護理學專業的《中醫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推動了實訓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1研究方法

    1.1計劃階段(P)

    作為PDCA循環的起始階段,首先要針對《中醫護理學基礎》目前實訓教學的情況,組織教師對教學大綱進行討論,并根據中醫護理實訓技能在臨床實施的情況,了解其實際需求,同時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實訓教學條件等因素制定教學計劃,確定實訓教學內容、教師、授課方式,制定《中醫護理學基礎常用技術操作評分標準》、見習和實綱,使師生明確實訓教學的目的、方法、內容、重點和難點等,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各項實訓內容的課時數、難易程度等,進行有針對性、層次性的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實訓技能,使技能教學管理質量循序漸進,初步形成《中醫護理學基礎》實訓技能教學管理工作的循環體系。

    1.2實施階段(D)

    1.2.1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在示教課及實訓課前都要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課后均要進行復習、總結,即“兩預”“兩復”。示教課前通過預習,使學生對示教內容有一定認識,教師在示教課上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演示,引導學生逐步熟悉相關知識點、重點及難點,課后學生對示教內容進行記憶,探究不解之處。實訓課前,在復習示教課內容的基礎上,熟悉實訓相關內容,進行自我練習、組內練習,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實訓情況的觀察,發現學生的問題,對待共性問題,集中解決;對待個性問題,逐一解決;還可將臨床病例引入教學,并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兩人分飾“護士”“病人”,培養有效的溝通技巧,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訓知識緊密結合,使實訓不僅僅停留在表淺的認識和機械性的模仿上。課后,學生對實訓練習情況進行總結,撰寫實訓報告。1.2.2課外練習強調“三練”,指的是“開放練”“見習練”“實習練”。課堂教學的學時數相對較少,課外開放能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培養個人的弱項環節,逐步掌握規律,進而使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我們應用“以學生為主,實訓教師為輔”的團隊管理模式[2],對實訓室進行開放管理,學生在開放練中總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責任感,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每學期組織兩次課間見習,觀察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運用的情況,如運用中藥保留灌腸法對腸炎患者進行治療,運用耳穴埋豆技術減輕失眠患者的失眠癥狀,運用中藥熏洗法治療皮膚病患者,加深同學們對中醫護理技能的直觀認識,并可與學習階段存在的問題相對照,發現問題、找出不足之處并剖析原因,提高學習質量,為后期臨床實習奠定基礎。在臨床實習階段,通過將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與臨床病例相結合,運用中醫護理理論對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在實際操作中學會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懂得尊重、同情、關懷患者,能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護理服務,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情感,又有利于完成護士職業角色的轉換。

    1.3檢查階段(C)

    1.3.1課堂反演示通過在實訓課上輪流抽取學生進行實訓項目的反演示,結束后采取學生自行評價、實訓室成員相互評價及教師總評三種方式結合評價,以反映學生對實訓技能的掌握程度,并進行及時有效的、針對性強的糾正和彌補。1.3.2實訓技能競賽每個實訓項目結束后,進行實訓技能競賽,按照實訓分組(2人一組),幾個小組同時進行當次實訓項目的考核,結合學生的實訓報告進行批閱,記錄為日常成績。1.3.3期末考試每學期課程結束后,進行實訓技能考核,由學生抽取不同病例的考簽,辨證,口述操作目的、穴位定位、穴位療效,最后進行具體操作考核。1.3.4調查問卷期末考試后,發放調查問卷,從辨證施護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四個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共計12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四個等級分別賦值4分、3分、2分、1分。

    1.4處理階段(A)

    1.4.1課堂糾正學生實訓課上的問題通過反演示呈現出來后,教師可立即針對問題予以指導,將容易出錯的地方詳細指出,使共性及個性問題得以及時解決。1.4.2階段小結每次實訓課、實訓競賽或每個學期完成實訓課程完成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均進行認真分析,對實訓技能完成質量高或完成步驟優的學生給予表揚,同時指出完成質量低或步驟完成不佳的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對學生的實訓報告進行詳細認真地批閱,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及時有效地反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總結分析和調整,不斷完善,以提高中醫護理學基礎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2結果與分析

    2013級護理學專業學生59人,課程結束時考核理論成績86.75±8.55分,實訓技能成績87.73±9.60分。問卷評分結果辨證施護能力9.80±1.58分,知識運用能力10.01±1.63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9.68±1.70分,溝通協調能力9.42±1.49分。與往屆比較學生的理論及實訓技能成績均有顯著提升,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利于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利于學生辨證施護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感覺到教學更加充實,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

    3體會

    3.1PDCA循環法能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實訓教學工作中,不斷增加的責任及與時俱進的挑戰在循環體系中逐步產生,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得以促進,更激發了不斷學習新知識、理論、技能,吸收新思想、新教學方法的熱情,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本次研究表明,PDCA循環法使學生辨證施護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它通過定期進行總結反饋,及時有效的效果評定,教學方法的循序改進,使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PDCA循環法呈現的是階梯式的漸進方式,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習成效得以提高,進而推進實訓成績的穩步上升。由結果可知學生的理論及實訓考試成績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與鄧璐璐等[3-4]的研究結果一致。實訓教學使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教”與“學”,而是在真實的操作環境中體會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通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感受學習的樂趣,認識中醫護理技能并自主地學習,逐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將臨床病案引入實訓教學,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習,在體會護患雙重角色時,既掌握了中醫護理實訓技能,又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真諦,有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實訓技能競賽引入實訓教學,在鍛煉思維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的同時,達到提高學習成效的目的。

    3.2PDCA循環能促進校內外實訓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使管理行為規范化,提升教學工作效率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制訂與教學實際情況相吻合的教學計劃,在實施階段貫穿教師、學生、學校和醫院環節,進行反復自查、自省和互查循環,不斷發現問題,繼而制訂新的教學計劃,推進護理技能教學工作,大環套小環,環環相扣,形成互助、促進的整體[5],實現學校學習和臨床見習、實習有機結合。在PDCA循環模式下,師生都能準確把握每個教學環節,做到有的放矢。總之,《中醫護理學基礎》作為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實訓教學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動手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每一位教師都應在實訓教學中不斷探索提高學生中醫護理實訓技能水平的途徑和方法,培育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基礎扎實的中醫護理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幼文.PDCA循環在護士中醫護理技能操作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4):670-671.

    [2]張歆,陳群,許瑛,等.開放式護理實訓室的團隊管理模式初探[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2):131-132.

    [3]鄧璐璐,范福玲,劉少鵬.PDCA循環法在《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100-101.

    [4]李天一,柯慶,饒芳,等.PDCA循環在《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1):66-68.

    第4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將2012年6月~2013年10月選擇我校2011級180名護理專科學生隨機等分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結果:試驗組的理論和綜合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護理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

    關鍵詞 教學做一體化;基礎護理技術;護理教學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61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 in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teaching

    LI Yan-ling,MA Jin-ping,XIE Li-yan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al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510925)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 in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2011 level 180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compared students,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c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With the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nursing job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teaching;Basic nursing technology;Nursing teaching

    教學做一體化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是指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邊教邊做、學生邊學邊做,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基礎護理技術課程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護理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實用型”高技能護理人才。為適應護理人才培養要求,我校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校2011級180名護理專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8~20歲。均為普通高考統一招生的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將其隨機等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設計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先講授理論后實驗,理實分離。試驗組: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即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邊教邊做、學生邊學邊做。教學過程:(以青霉素皮內注射法為例)(1)展示典型的臨床案例。患者,李芳,女,40歲,因咽喉脹腫、疼痛和發熱到門診就診。診斷為急性扁桃腺炎。醫師醫囑:青霉素鈉80萬U肌內注射,2次/d。皮試5 min后,患者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弱、血壓78/50 mmHg。(2)提出工作任務。任務1:如何配制青霉素皮試液?任務2:如何給患者進行青霉素過敏試驗操作?任務3:根據患者的癥狀,判斷患者出現了什么情況?任務4:護士應如何配合搶救?(3)分析工作任務。患者,李芳,青霉素鈉80萬U肌內注射,注射前必須做過敏試驗,皮試結果是陰性才能注射;試驗前應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家族史,并做好急救準備;按操作過程進行青霉素過敏試驗;皮試后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根據出現的癥狀,判斷患者出現了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應馬上報告醫師,并配合就地搶救。(4)解決工作任務。教師發給學生每人1套皮內注射用物,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做中學、學中做,分別完成各項工作任務。(5)總結、反饋。課結束前由教師總結青霉素過敏試驗的操作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青霉素過敏試驗性休克的臨床表現及搶救措施等。通過堂上能力檢測,檢查反饋教學情況。

    1.3評價指標課程結束后,通過理論及綜合技能考核成績進行評價。理論考核根據護理崗位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統一考試,共100題,每題1分,滿分100分,由電子閱卷機閱卷。綜合技能考核采用隨機分班進行,每班由2名教師嚴格按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取平均分,計算兩組成績。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3討論

    3.1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有助于提高課程成績,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方法,先講授理論后上實驗,理實分離,難以實現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教師邊教邊做、學生邊學邊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從而優化課堂質量,提高課程成績和教學效果。試驗組的理論及綜合技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2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教學做一體化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踐平臺,通過模擬病房、臨床案例、角色扮演、真人注射、角色轉換、自身體驗等,把護理工作的過程變成仿真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投入情景,去感悟和體會患者的感受,懂得護患溝通及護士的職責、護理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重要性,使實踐教學與臨床工作“零距離”[2],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護理崗位能力與職業素質。試驗組學生認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激發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提高學習成績,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護理崗位能力,提高職業素質,93.33%學生同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3]。

    3.3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護理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4],有助于培養實用型、高技能護理人才,但個別學生認為已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太適應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實施,需有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的教學設施及資源。因此,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不能涵蓋護理技術所有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合理運用,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護理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馬錦萍,李艷玲,張永霞,等.“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13-114.

    [2]馬錦萍,李艷玲,謝麗燕.教學做一體化在生命體征觀察及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4):49-50.

    [3]盧玉仙,高薇,孫靜,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0,25(2):13-14.

    [4]毛勝.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2):54-56.

    第5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目的:不斷的提升在校護生的職業形象,將其自身綜合素質有效提升。方法:基礎護理實踐教學中依據多個實驗項目來培訓護生相關護理溝通和禮儀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儀態、儀表、語言、稱呼以及護理行為等等,輔導老師要以身作則,為護生做好榜樣,同時能夠多對護生進行檢查和督促,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并督促盡快改正,期末時將溝通和禮儀反應到期末考核中。結果:通過不斷的培養,護生能夠按照實驗室的各項規定操作,儀容、儀表和舉止符合職業需求,能夠很好的應用語言技巧,同時在期末考核中的分數較高,為以后的臨床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論:基礎護理實踐教學中應關注護理溝通和禮儀的培養。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309-01

    1 護理溝通和禮儀的培養

    1.1 強化護生溝通和禮儀意識: 護生首次參與實驗課前,帶教老師應講解實驗室相關的禮儀以及溝通技巧,嚴格要求每位護生,使其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和護理禮儀,同時對當前就業形勢進行分析,講解典型的臨床實例,提升每位護生的溝通知識和護理禮儀的掌握程度,真正的讓護生從思想上對溝通和禮儀產生重視[1]。鼓勵護生課外自行學習溝通和禮儀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溝通知識和護理禮儀。

    1.2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師不但要言傳,關鍵是能夠身教,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為護生做一個好榜樣。

    1.3 人性化培訓,體現人文關懷: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護生端莊大方,儀表儀容良好,這必然會違背一些新潮護生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實施人性化管理,多于護生溝通和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魅力,使其明白護士的形象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表明護理專業的特點,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1.4 提高禮儀與溝通能力重點在于實踐: 溝通和禮儀主要體現在人和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的對其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實踐性很強。為護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訓練平臺,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經驗,在實踐中我們研究了設立模擬病房、情景模擬教學法以及護患角色扮演等方法,讓護生真正的了解患者的痛苦,提升其愛傷觀念[2]。(1)儀表禮儀:護生的儀表應自然、端莊、大方、文雅,給患者留下仁愛、親切、溫和的感覺。從進入《基礎護理學》開始就要對護生嚴格要求,只要進入實驗室和教室,就要按照相關規定穿戴護士服和護士帽,不濃妝艷抹,頭發的劉海不應擋住眉眼,后面的長發不應低于領線,不穿高跟鞋,不留長指甲,不佩戴首飾等等。(2)儀態禮儀:護理人員的儀態要大方、自然、貼切、適度,不但要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同時還要表現出高尚的護理人員情操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在基礎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大量應用手姿、站姿、走姿以及蹲姿[3]。(3)一般性稱呼禮儀:在每一項基礎護理操作過程中,除了無菌技術、鋪床法以及隔離技術操作外,都需要直接與患者接觸,不論是扮演全功能的護理人員,還是扮演患者角色的護生,在操作過程中都需要給予患者適當的稱呼,所選的稱呼由其職業和年齡等因素決定,尤其是面對模擬患者時,很多護生不好意思進行稱呼,根據這種現象,我們增加了實驗考核分值,通過臨床實例等鼓勵護生大膽開口,加強訓練。(4)護患溝通技巧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多是護生之間相互調換角色扮演,這就需要護生掌握患者角色的心理狀態,真實的進行模擬練習。整體護理以人為本,讓護生明白應以患者為中心,在操作練習時要不斷的提升人文關懷,多于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4]。規范所使用的護理語言,在于患者溝通時不應使用專業術語,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表達方式,盡量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免導致分歧。當護生扮演患者時,應積極的對操作人員提出疑問,斟酌自己的語言盡量符合患者的身份。

    2 結果

    通過不斷的培養,護生能夠按照實驗室的各項規定操作,儀容、儀表和舉止符合職業需求,能夠很好的應用語言技巧,同時在期末考核中的分數較高,為以后的臨床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小結

    護理人員所需面對的服務對象廣泛,醫療護理質量受到護士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護理禮儀影響,提升護理人員形象必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護士端莊的儀表、整潔的服飾、落落大方的談吐以及溫文爾雅的風度均會使患者對護士的信賴和尊重提升,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5]。基礎護理學是護生與護理學專業接觸的入門學科,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形象,提升護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和了解,為護理人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升其綜合素質,使護生的競爭意識、應變能力以及競爭能力均得到很好的提升,為臨床護理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舒,陳墾.跨文化能力發展理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4(04):864-865

    [2] 梁健珍.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23(03):412-413

    [3] 張志紅.加強臨床護理教學管理提高帶教質量[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0,10(01):578-579

    第6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作者單位: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婦幼保健院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是80年代以后引入我國醫學教育的方法,是運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尋找信息和知識的空白點,達到加強自學、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不斷拓展的過程[1]。PBL教學的典型模式包括: 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討論總結,我科自2010年1月以來將PBL教學法運用到臨床帶教中,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焦作市衛校2010年1月至2011年 6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共16人,均為女生,年齡18~21歲,在婦產科共實習3個月。

    1.2 方法 ①對象:凡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均列為實驗對象。②帶教老師要求:教與學的關系是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關系,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在知識的深度、廣度方面應有“一桶水”[2]。PBL模式以心理學、醫學、人文學知識需求為主[3]。要求帶教老師不斷加強心理學、醫學、人文學知識的學習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專業素質。③學生要求:學生入科后,帶教老師根據情況安排學生分管若干名患者,結合各自主管患者的病情,提出問題。如“宮外孕的主要癥狀和體征?” “宮外孕的主要護理問題?” “如何對宮外孕保守治療的患者進行護理?” “如何對宮外孕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要求學生必須結合所管患者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翻閱書籍、專業雜志、上網搜索新文獻,讓其掌握教科書上疾病基礎知識、相關要點、重點,同時也了解該領域的最新動態,因為教科書相對而言觀點比較保守,知識較陳舊,而各種醫學期刊及專業醫學資料庫的知識既新又廣。

    專科操作方面:護理工作重在實踐,只有理論不懂技術的護士是紙上談兵。在指導學生專科操作時,例如陰道灌洗技術,我們要求帶教老師現將流程講給大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會陰,備好41℃~43℃ 1∶ 40絡合碘沖洗液盛于一次性腸道沖洗袋內,掛于60~70 cm高處,先用灌洗液沖洗外,然后將窺器插入陰道內,將灌洗頭沿陰道縱壁插至后穹窿開始沖洗,沖洗時輕輕旋轉窺器更換位置,使灌洗液能達到陰道各部位,直至沖凈為止,扶患者坐起,使陰道內液體流出,協助患者擦凈外陰,穿好衣褲。 然后讓同學們分別討論整個流程的注意事項及操作方法,并讓同學模擬操作,直到整個過程都掌握,再觀摩一下老師的實際規范操作,加深理解和記憶。第一次操作,老師示范,學生協助,待逐漸學習掌握操作方法后,由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2 結果

    9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能夠改變原有“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思維模式,學會把問題“放下去”的多相思維,強調以實際的理論或臨床問題為導向,以與學生互動而形成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效果滿意。

    3 小結

    PBL教學法在我科應用以來,我們認為總體來說是成功的,尤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模式[4,5]。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需要將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更有緊迫感。它需要學生不僅要從教科書上掌握基礎理論,還要閱覽大量學術期刊、網絡資料,以緊跟醫學日新月異的腳步。PBL教學法較傳統的帶教方法需要更多的護理老師資源,但是,目前各家醫院護理人員配置有限,能夠讓這種科學的方法得以推廣有一定難度。

    參 考 文 獻

    [1] Mezlnow J.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ithood.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0:4.

    [2] 張金池, 郭平凡, 林永方. PBL教學法在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4(2): 2021.

    [3] 任蔚虹, 來鳴.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在護理查房中的應用. 護理學雜志, 2002, 17(4):307309.

    第7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開設專業的現狀及特色

        目前已開設的專業及方向我院共有13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涉及醫學、藥學及管理學類,在校生已超過7000人。中醫類專業及方向有中醫學、中醫學(對外中醫方向)、中醫學(骨傷科學方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方向)、中醫學(外科學方向)、中醫學(醫學心理方向)、針灸推拿、護理學和護理學(英語方向);藥學類專業有中藥學、藥學、藥物制劑,管理學類有市場營銷學。專業建設的特色各專業教育是在努力培植中醫學、中藥學等老牌特色專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針灸推拿學、中醫學(骨傷科學方向)、中醫學(外科學方向)等;同時,遵循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加強對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方向)、護理學、藥物制劑等熱門專業的內涵建設,合理安排中醫、西醫學科模塊比例。2010年我院制定的《廣西中醫學院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把學科專業建設和發展定位為:“發展優勢、特色學科的同時,重點發展應用學科,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在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的基礎上,融匯現代醫藥學和科技知識,突出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特色,實現中醫、中藥、護理等多學科專業的協調發展”。

        專業建設的措施及效果

        加強專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以來,我院全面加強專業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建設,加大經費投入,成立了實驗中心,中心設有藥學綜合實驗室、外科技能訓練室、臨床技能實訓基地、針灸實驗室、藥物制劑工藝實訓室、基礎護理實驗室等40多間專業實驗室,3個精密儀器室等,總面積7000余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3800多臺(套)。承擔了人體解剖學、藥理學、中醫診斷學、西醫診斷學、針灸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救醫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藥劑學等30余門實驗課,開出教學實驗項目達100多個,能同時容納近千多名學生進行實驗。同時各專業教育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中央冷暖空調,確保各專業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整合師資隊伍開展專業教育2002至2007年,我院主要依托母體學校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師資力量進行專業教育。2008年以來,隨著專業層次及規模的擴大及教學條件的不斷完善,我院各專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也得到了加強。一方面我們嚴格選拔、招聘或引進青年教師,另一方面在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實踐中,積極引導和鼓勵青年教師強化自身專業素質的學習與提高。在教師隊伍的管理中既借鑒母體的管理方式,同時結合獨立醫藥院校的實際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與管理工作,極大地推進了我院各專業教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進程。完善專業教育管理機構與服務體系我院2005年開始獨立招生以來,始終注重專業教育的管理機構與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教務、教材、實驗室、圖書、后勤、學生等的教學及行政管理人員從最初步不到10人發展至現在的100余人,以及時準確、客觀、科學地評價各專業教育的效果與質量。同時,各專業教育的服務體系,如語音室和計算機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學生活動室、運動場館及食堂等體系配備齊全、設備先進,能很好滿足學生學習與生活需要。如現有的各類教室座位數共計7000多個,遵循“服務教學、充分利用”的原則,學校統一調配各類功能教室,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課堂教學需要,也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總之,通過十年來中醫藥專業教育的實踐,我院的各專業教育工作的實施,既依托母體學校廣西中醫藥大學優秀的教學資源,同時也通過不斷完善自身教學軟硬件條件來推進其運行及發展。我們深刻體會到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加強教學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建設是完善中醫藥專業建設工作的重要保證。作為高等中醫藥獨立院校專業的建設既要借鑒母體學校發展模式的同時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8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關鍵詞】: 中國古代四學 中醫 思維

    【分類號】:R2-03

    【正文快照】:

    中醫學是植根于中國歷史和文化沃土之上的參天大樹,中國古代哲學對于中醫學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和指導作用,對于中醫思維的形成更是有“水土”之功。中國古代哲學是以“易”為源頭,以儒、釋、道為核心。下面僅就此“四學”談一下筆者對于中國古代哲學與中醫學思維淵源的認識

    【共引文獻】

    1 楊玥;周桂桐;;申時治療肝病理論探討[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張光霽;關于中醫病因學說中若干病因概念的商榷[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周福生,許仕杰,黃純美,周穎瑜;運用“周易思維”升華中醫理論[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徐靜;孫英霞;;孰主神明之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李慧;鄭小偉;葉忠偉;李莉;;保腎湯防治大鼠高脂血癥致腎臟損害的實驗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林衛紅;武百強;;中醫音樂療法治療肺癌術后患者不良情緒的護理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7 汪曉陽;王靈鈞;;常用跌打損傷中草藥中鋅元素含量測定及特征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03期

    8 孔令彪;江琪;李穎;陳陽;;對衛氣司開闔功能的理解[J];北京中醫藥;2010年11期

    第9篇:中醫學基礎護理范文

     

    一、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必將對中醫藥類相關學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加劇職業的變動性。[1]改革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醫藥教育中醫藥學相關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2]《中醫學基礎》課程知識內容相當繁雜,與很多學科關聯度大,除了指導疾病治療和藥物開發外,還可以應用到綠色養生、預防保健、文化修養等諸多領域。高職醫藥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并進行知識積累,而《中醫學基礎》課程的理論體系辨證思維性強,需要學生通過理性的思維來主動地學習和積累知識。

     

    二、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法

     

    (一)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確定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中藥、中藥制藥技術、中醫保健康復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美容技術、護理等專業的學生,課程設置主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向學生系統地介紹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和必要的基礎。因此,《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既要把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同時更要關注和竭盡全力地服務于學生所學的各個專業,合理優化學生的中醫學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進而滿足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的需求。

     

    (二)把握課程整體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具體教學內容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和學習平臺,長期以來,中醫學基礎課程一直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規劃教材,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有統一的授課時數。由于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涉及的學科特點也不同,基于這種情況,必須結合專業的特殊實際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合理恰當地選擇教材內容,變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和專業涉及的相關課程,有序確定各章節之間的知識層次和邏輯關系,充分反映課程的整體性。同時還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有所側重。

     

    (三)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總結傳統的《中醫學基礎》課程教育教學評價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要注重課程教學的過程評價,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評價和一卷定終身的不科學考試方法,要科學建立課程考核體系,依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可采用課程論文、課堂發言、分組討論、階段性小測驗、課后作業、實驗課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體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和課程考試改革中來,從而保證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實施。這項考核方式改革徹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嚴重弊端。

     

    三、高職醫藥院校《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一)學生學習效果明顯,學業考試成績突出

     

    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專業,學生考試合格率明顯提升,優秀率比重明顯提高,考試平均成績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充分說明《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在期末學生評教對教師授課的滿意率測評中,《中醫學基礎》課程授課教師的優秀率達到了95%以上。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非常滿意,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二)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結合專業學習中醫學基礎知識

     

    由于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的學習模式也與時俱進,他們能夠結合所學專業多角度多維度地去領會知識、掌握技能,注重專業契合度,緊密圍繞專業積極撰寫《中醫學基礎》課程的論文,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加強動手實踐能力。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力求書寫認真、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論據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學生的良好寫作能力以及對一些問題上的靈活思辯能力。

     

    作者簡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性开放大片|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女性成人毛片a级|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