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各大銀行的優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據上海銀監局披露。2006年上半年,滬上共有9家商業銀行推出中間業務創新產品,涉及支付結算業務、交易類業務、基金托管業務、業務等領域,創新收人共計1.66億元,占全部中間業務收入的比重為5.6%。
同樣在22日,民生銀行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中間業務收入大增。該行2006年上半年手續費收入6.44億元,大大高于去年同期1.69億元的收入,同比大增280%,同期匯兌收益9308.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5%。
顯而易見,各大銀行都將中間業務視作發展的重點。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王堯基分析認為,央行先后出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等宏觀調控舉措,將推動商業銀行盈利模式轉型,一方面優化貸款結構,另一方面發展中間業務。目前中資商業銀行營業收入仍主要依靠利差收人,非利差收入的中間業務收入的占比低于外資銀行。而宏觀調控勢必使貸款熱降溫,僅連續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一次性凍結流動資金共3000億元。未來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若銀行收入繼續過分依賴于存貸差,不能盡早實現中間業務來源的開拓,前景將令人擔憂。
相關數據顯示,中間業務相對薄弱的中小銀行,近期貸款增量不輸給大型銀行,反映出中小銀行對存貸差收入的依賴性更強。今年第二季度,在滬中小銀行貸款投放速度明顯加快。國有銀行受市場調控影響,第二季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2.74億元,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二季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350.3億元。
王堯基表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新增貸款已達2.352萬億元,距央行年初設定的2.5萬億元的目標咫尺之遙央行加息意在給貸款熱降溫,而且年內有再度加息的可能,中小銀行若繼續依賴于利息收入勢必吃虧。
據了解,各大銀行近年都在致力于發展中間業務。工商銀行稱其上半年在收入方面出現“拐點”:資金交易類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加在一起,超過存貸款利差收人12個百分點左右。其中,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農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也增長快速,上半年共實現中間業務收入57.01億元,同比增收18.4億元,增長47.66%。針對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各大銀行積極開發人民幣理財產品,從而分流儲蓄存款。
各類中間業務中,以低風險的支付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業務占主導地位。由于市場規模和營銷網絡等基礎的差別,基金代銷業務一直是大型銀行的優勢。可如今中小銀行也開始發揮各自特點,尋求在基金代銷業務中有所作為。上海銀行以“精品化”作為中間業務發展理念,在50多家基金公司中挑選出了1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為合作伙伴,利用其在滬擁有208家營業網點的區位優勢。
可以預計,隨著年末外資銀行獲準向本地居民開展人民幣業務,中間業務的競爭將更趨激烈。盡管中資銀行的中間業務創新有亮點,但創新能力不足依然是其弱點。
一方面,中資銀行吸納型和模仿型創新多,原創型和再創型較少。近年中資銀行接連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和個人住房貸款新產品,產品結構日益多樣和靈活,但是從產品特性來看,多數產品是對外資銀行產品或他行產品的吸納、調整和模仿,原創產品較少。同時,在吸納模仿的過程中,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再創提高的能力不夠。
另一方面,創新技術含量低,創新的重點主要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少的品種上,而科技含量多、智能化程度高、不易模仿的創新較少,現有創新產品大多是在傳統存款、貸款、票據、投資、結算、擔保等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缺乏期權、期貨、票據發行便利等復雜的衍生金融產品創新,以及各類組合金融產品創新。
事實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早于2007年成立之時,便是離弦而射,直指靶心—致力于小微企業,把小額貸款作為核心戰略目標。這一堅持,便是五年。
“小企業貸款是永恒的,如果把中國的經濟結構比作是一個金字塔,那么小微企業就是這個金字塔基,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們只要專注于服務好這個群體,郵儲一定會走的很遠,很好。”郵儲銀行廣東分行發展規劃部主任吉奉剛如是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如今的郵儲銀行,小微企業信貸已經做到了8000億元,超過4萬億元的資產規模,逾38000個覆蓋城鄉的分支機構,擁有5億人的龐大客戶群,不良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如此閃亮的“成績單”足以令國內同行艷羨不已。
毫無疑問,只要嗅到了商機,就肯定會有同行者的競爭。于是中小企業信貸便成為各大銀行主攻的重點,不僅四大行紛紛聲稱要大力拓展小額信貸,連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等同樣不甘落后,小貸公司更仿佛在一夜間冒出了5000家以上。至此,一場銀行間的“小貸大戰”拉開了序幕。
郵儲銀行小貸領航
郵儲銀行將自己定位于“服務城鄉、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大型現代化零售商業銀行,這其中既有無奈的歷史原因,也是其主動選擇的結果。
郵儲銀行廣東分行行長邵智寶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坦承,與四大銀行以及各城商行相比,他們是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地區的重點市場,精挑細選、重點培育,而且都起步得比較早,所以郵儲從一開始就定位于小額貸款,在各大銀行逐鹿之地,小額貸款才是郵儲的生存之機。
于是,自2007年在改革原有郵政儲蓄管理體制上揭牌以來,郵儲銀行就依托其網點多、覆蓋面廣、零售客戶儲備多等優勢,將觸角延伸至中國廣袤的農村。邵智寶滿含笑意地說:“我們現在做的比農行更像農行,比民生銀行更加民生。很顯然,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市場,郵儲銀行找到了一條雙贏之道。”
據吉奉剛介紹,郵儲銀行之所以能在農村小額信貸這塊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信貸數額比較小,通常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之間;其次是不需要抵押,質押,因為小額信貸的借款人主要是農戶,借款人未必能夠提供合格的抵押物,質押品。在貸款額度很小時,一般也不需要第三方提供擔保。再者就是貸款對象為有生產能力且有還款能力的農戶,小額信貸畢竟不是扶貧資金,也不以解決客戶日常消費為目的,它是為幫助借款人發展生產,脫貧致富而投放的貸款。
如今的郵儲銀行,小微企業信貸已經做到了8000億元,超過4萬億元的資產規模,逾38000個覆蓋城鄉的分支機構,擁有5億人的龐大客戶群,不良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2012年上半年,廣東分行僅以小額貸款為主的短期性經營貸款凈增17.64億元,占廣東銀行業新增額的15.8%,凈增額居銀行業第一位。
大銀行轉投小額信貸
對于貸款額度動不動就高達上億的大銀行來說,小微企業的貸款使得那些大銀行的支持,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然而這次卻不竟然,各大銀行對于小額貸款的支持似乎是雷雨同步。
隨著央行出臺扶持小微企業的相關政策和考核指標,各大銀行開始探索,推出扶持小微企業的相關信貸產品。據時代周報記者調查,作為廣東省5家試點分行之一的建行中山分行,已于今年4月份推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產品“信用貸”,這是一款無需抵押擔保的信貸產品。
據建行中山分行中小企業客戶部工作人員王先生透露,4月份推出的“信用貸”產品是一款專門針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新產品,具有無需抵押,無需擔保,流程簡單,審批快捷的特點,最高貸款金額可達1000萬元,最長期限為9個月。
緊隨其后的工行同樣也加緊對小額信貸的補短,工行為中小企業設計了“財智融通”系列融資產品,著眼于中小企業未來收益權、債項權等賬面低流動性資產的變現能力,在中小企業生產周期當中的不同階段,分別提供“工商物業貸”、“大宗商品貸”。而據番禺區祈福新村的工行工作人員介紹,工行推出的一系列產品,由于無需擔保,三五天即可放款等特點,受到了企業青睞,僅短短幾個月就放貸近6億元,支持了近400家小微企業。
面對如此強勁的競爭對手,邵智寶笑言確實感到了壓力,但是還不會威脅到郵儲銀行在小微貸款領域的主力軍地位。因為工、農、建、交四大銀行畢竟是做大額放貸出身,讓其突然轉變做小額信貸,說實話這種角色定位一時間會很難轉變,他們定位的小額信貸額度依然會使那些小微企業望塵莫及。
用戶興趣還不大
弗雷斯特調研公司預測,到2015年,通過手機辦理銀行業務的美國消費者將超過5000萬人,盡管移動銀行發展勢頭迅猛,但“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近幾年消費者對于移動銀行的興趣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Higdo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原因是用戶對其價值還不是特別明確。”
弗雷斯特調研公司針對美國網上成年消費者的調查顯示,37%的人表示他們平時不用移動銀行,因為他們看不到其中的任何價值。Higdon說:“這并不意味著移動銀行沒有價值。只是很多人對此還是不明白,隨時隨地的銀行意味著什么。一些人除非外出度假,忘了付貸款,或者需要轉賬(可能轉給讀大學的子女),否則他們覺得不需要移動銀行。事實上,銀行應該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進行分類推廣,不是每個顧客對于通過口袋里的移動設備訪問銀行這個概念都有興趣。但如果你每個月要轉8次賬,就一定會對通過移動設備轉賬感興趣。”
人們在接受弗雷斯特調研公司的調查時提到的不用移動銀行的其他原因包括:安全問題(35%),不想支付短信或數據使用費(32%),不需要隨時隨地使用銀行,愿意通過電話、自動柜員機(ATM)或網絡來訪問賬戶(24%)。
事實上,讓顧客更積極地使用移動銀行,對銀行的利益頗多,除了可以將日常交易轉移到成本更低的移動渠道上來外,銀行還能獲得另一個好處:能夠接觸目前沒有上網使用銀行的40%的人口。在美國,手機持有率超過82%,擁有手機的成年人多于擁有電腦或可以訪問互聯網的成年人。弗雷斯特調研公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27%的移動銀行用戶表示,自開始使用移動渠道以來,就更多使用網上渠道了,這表明,如果銀行能夠擴大移動銀行用戶群體,同時也就擴大了其網上銀行用戶群體。
但是,為了加大顧客對于移動銀行的興趣,各大銀行不能僅僅滿足于只是通過手機或智能手機來提供一套標準銀行功能,比如查詢余額、轉賬和支付費用的功能。Higdon說:“人們采用移動銀行業務不是因為它更好,而是因為銀行提供這項移動業務。”
充分利用移動優勢
銀行需要為移動渠道引入更多的功能,以便充分運用移動銀行的獨特優勢。
遠程儲蓄(remote deposit capture,見小貼士)就是個例子。一些銀行已通過移動設備來提供這項高效的功能,而網上渠道并沒有這項功能。Higdon說:“這顯然為消費者帶來了很高的價值。你是愿意鉆到車里,開車到銀行,去現場辦理存款?還是在家里只要對支票拍一個照片,就可以搞定?”
Higdon指出,銀行還可以充分利用移動渠道的另一個獨特優勢:位置識別功能。某家銀行提供的自動柜員機位置識別應用軟件,使用谷歌地圖(Google Earth)以及手機的GPS和攝像頭,可以引導顧客來到離他最近的那臺自動柜員機。
但是盡管做了這些努力,“我們還是缺少移動銀行的殺手級應用。它很可能是移動支付,但我們離移動支付至少還有幾年的時間。”Higdon認為,隨著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日趨完善,銀行和商家會開始提供移動獎品、移動優惠券和位置感知服務。但是銀行參與移動支付的力度會怎樣、它們如何從中賺錢仍然有待觀察。
以后是否會發展到棄用信用卡,改用手機來付費呢?這會是移動銀行的一個殺手級應用嗎?Higdon說:“到目前為止,銀行還是依賴商家開展的基于信用卡的交易賺錢,眼下,我看不到有多少跡象表明這種模式會成為現實。畢竟,眾多銀行已經在信用卡網絡這塊進行了大量投入。”
據Higdon介紹,如今有幾家美國銀行已經走在了移動銀行渠道的前列。他說:“大通銀行在移動渠道方面可能做得最好。”這家銀行提供一項“個人對個人的支付服務QuickPay”以及“遠程儲蓄”功能。他說:“這家銀行一直在向移動平臺推出這些改善的服務,并推出遠程儲蓄功能,同時讓它們與網上渠道無縫銜接。”
一、網絡銀行個人金融服務的簡述
自從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金融業也變得和國際金融市場緊密接軌,因此也受到了更強有力的沖擊和嚴峻的新挑戰。無論是國內銀行,還是國外銀行,彼此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領域,而是很大程度地體現在了網絡銀行這個新興的業務領域中。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網絡銀行。網絡銀行又可以被稱作是在線銀行,在網絡異常發達的今天,網絡銀行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它的運作方式是在網絡經濟發展下,將傳統銀行與電子商務進行結合,然后通過互聯網技術,傳統銀行向用戶提供需要的金融服務。網絡銀行的主體就是銀行內部的計算機系統,傳播的媒介是銀行內部通訊網絡,運行終端就是用戶的個人計算機系統。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對于金融理財的需求也越來越深入,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個人金融服務是傳統銀行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來劃分市場,對用戶個人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務和金融理財產品。網絡銀行為廣大用戶提供的個人金融服務,主要是網上的增值業務以及網上支付功能。其中,網上增值業務主要是為用戶辦理投資理財咨詢、個人賬戶明細查詢、股票基金等的開戶、個人資產轉賬和個人貸款以及購買金融理財產品等。網上支付主要是在B To C的商業模式下,網絡銀行提供給個人用戶支付網上購買的商品的服務方式。這兩種方式也是現今網絡銀行最主要的服務方式。
二、網絡銀行個人金融服務的主要特點
(一)注重資訊內容的分析
我們國家目前的金融市場體系,還處于一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當中,還有著一些不確定因素存在。個人金融服務是整個金融行業的一個新的分支,因此大多數的銀行用戶對于相關理念和知識的認可度還不夠,普及率相對也會比較低。銀行在網絡上開展個人金融服務的時候,就很注重加強客戶對這部分內容的認知。客戶對內容的認知主要是銀行讓用戶了解什么是個人金融業務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安全概念等。
可以以中國工商銀行的個人網上銀行作為案例分析,在個人網上銀行的界面上可以看到手機銀行注冊、工銀e支付和工銀融e聯等諸多業務的內容介紹,用戶還可以點擊網銀助手和安全專區的選項進行了解,從而進一步弄清個人金融業務可能需要面對的一些安全問題。用戶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問題,還可以在線去咨詢客服人員,客服相應的會針對問題進行解答。用戶通過了解這些資訊和內容,可以快速直觀地掌握個人金融服務的運作方式。
(二)客戶定位明確
隨著近幾年經濟政策的大力支持,經濟發展不斷利好,個人及其家庭都對金融服務有了很大的需求。這也要求網絡銀行必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有什么個人偏好,在用戶自身的行為偏好下結合實際情況來引導用戶。網絡銀行可以很好地改變傳統銀行過去死板單一的服務方式,達到更高級更專門化和人性化的服務水平。傳統銀行對客戶進行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用戶可用來投資的具體數額多少,但網絡銀行對客戶分層的根據主要是客戶對理財的需求大小。在各大銀行的網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銀行對于自己用戶的定位和分層。一般來說網頁內容會分為大眾版和專業版等,不同的用戶可以在網頁上尋找到適合自己定位的內容。
(三)多元和便捷的服務
網絡銀行個人業務與傳統銀行相比,便捷性和多元性就是其自身的競爭優勢。個人用戶不再需要受傳統銀行死板的營業時間的限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對個人賬戶進行掛失、查詢、消費以及修改密碼等多種業務。用戶還可以在任意時間在網絡上在線購物、繳納話費和貸款還款等。中國工商銀行的網上個人金融業務就包括了個人儲蓄、個人理財、個人貸款、個人電子銀行以及個人外匯等多種業務。網絡銀行提供的便捷多元的服務可以使用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自己需要辦理的金融業務。
三、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國互聯網中心在第十九次中國網絡發展狀況的報告中指出,在我國上網用戶中,15%的用戶會進行網絡購物,網上進行基金買賣和股票交易的占14%,而其它理財業務用戶量還不到6%。這些數據很好地說明了網絡銀行發展的個人金融服務形式不夠豐富,還是較為單一并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網絡銀行在發展個人金融服務時,也要注意過程中所存在的制約因素。
(一)管理模式存在制約性
銀行在管理和經營上大部分所依賴的還是大客戶貢獻的利潤,而對中小客戶的重視程度不夠。反觀在西方國家各大銀行不僅僅注重發展和維護高端客戶,還會在各個社區建立社區銀行。這些社區銀行的規模較小,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社區內的個人用戶及小微企業,社區銀行提供的大多是較為簡單的服務,服務費也照比大銀行要低很多。中國的銀行目前還只是將目標定位在大公司和大客戶上,各大銀行幾乎都會有貴賓服務,但是很多時候一個不大的銀行營業網點,豪華的VIP專門室卻時常空無一人。這也體現了各大銀行在管理經營上,沒有進行明確分析和細化,對客戶定位還不夠準確。
各大銀行在日常管理和運營上大多數是通過傳統柜臺進行的,這種方式客戶與銀行之間很難去實現無縫對接,也顯得不夠人性化。對于中老年的客戶來說,他們對于網上銀行和自動ATM機難以接受和掌握,只能嚴重地去倚賴柜臺服務。銀行應該在面對中老年客戶的時候,有專人指導他們如何使用ATM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銀行效率,還可以讓ATM機的利用率變得更高。
(二)政策環境的制約性
銀行在業務范圍和收費標準等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十分嚴格的金融管制,這樣一來,銀行就不能為個人客戶進行實質有效的理財規劃。特別是《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了銀行不可以對客戶的個人資產進行全權委托管理,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個人金融業務很好地發展。銀行的理財產品形式較為單一,基本是各種基金、國債和債券等,和真正的個人金融服務相差甚遠,而且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回報率并不算很高,大多只是比銀行的同期存款利率高兩到三個百分點。因此很多客戶也不會將自己的閑置資金去交給銀行進行管理,這樣的結果就是銀行在開展個人金融業務時就會出現“無米下鍋”的情況。
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實行相對嚴格的分業經營,銀行在證券業務這方面是被明確禁止的。銀行雖然可以基金業務和保險業務,但是經常會出現產銷脫節的情況,也會造成銀行的利益分離。很多銀行的業務人員在給客戶推薦基金和保險產品的時候,只是夸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回報率,卻不向客戶很好地說明產品存在的潛在風險,最后出現了很多惡意欺騙客戶的情況,我們經常見到的銀行負面報道中類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三)中國金融客戶普遍文化理念落后
中國的大部分人都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于個人財富的累積手段主要還是依賴銀行儲蓄和累積現金,投資和理財的觀念沒有很大轉變。用戶想要在網絡上實現開展個人金融服務,最基本的就是家里要配備一臺電腦或移動上網設備,還要求客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如果家中沒有條件配備電腦。用戶個人文化素質也不夠高,就很難去實現個人的網上金融服務,但這一部分用戶恰恰是整個用戶群體中的大多數。進一步說即使家中有電腦,用戶素質也較高,這些人也未必會愿意進行網上的個人金融服務。因為他們往往會心存顧慮,擔心網上交易是否安全以及個人信息是否會被泄露等問題。
(四)政府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網絡金融市場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網絡銀行開展的個人金融服務會誘發新的金融風險和金融犯罪,無論是對銀行還是對客戶來說,風險都進一步加大,新型的詐騙手段也會針對網絡銀行不斷的花樣翻新。為此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金融行業,保障銀行和個人用戶兩方面的權利。我國現有的網絡銀行保障性法律條例,對防范銀行的風險和個人客戶的權益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仍沒有明確規定。銀行與個人用戶在出現糾紛后,會涉及到責任的認定和執行仲裁結果等方面。由于這方面法律法規的缺失,問題就得不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 銀行 人均資產 人均凈利潤 薪酬
一、我國上市股份制銀行的發展概況
目前,我國共有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分別是交通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和平安銀行。選擇這九家上市銀行作為分析樣本,首先是因為其作為我國股份制銀行和廣大中小銀行的代表,發展相對成熟,他們的發展歷程可以為廣大中小銀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好的學習和模范作用,取長補短;其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較為完善,數據來源充實,利于分析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然而,由于九家樣本銀行的資產規模不近相同,其中各大股份制銀行的無形資產差異過大,如民生銀行2010年無形資產為1.82億元,2011年為34.64億元,相差近20倍,與總資產規模相近的興業銀行相比(2010年和2011年的無形資產分別為3.19億元和2.78億元),差距較大。與此同時,平安銀行2012年無形資產總額為58.78億元,較2011年的2.81億元相差過大,而2011—2012年華夏銀行這兩年間無任何無形資產計入總資產規模。為使得人均資產這一指標對比更加精確,文中資產規模的計算均為扣除無形資產的總資產價值,本文中所有圖標數據均為作者自行收集整理分析。
圖1、圖2分別為上市股份制銀行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對比圖。從圖1、圖2可以看出,2008—2012年五年間,各大銀行的凈利潤隨著實體資產規模的增加穩步上升,資產規模對利潤的影響較為明顯。其中交通銀行價值居首位,平安銀行(和深發展銀行合并后正式更名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規模偏小,其他六家股份制銀行居中。每家銀行各年所得利潤基本與資產規模相匹配,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居首位和次位,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由于資產規模本身較小,分列最后兩位。
二、我國上市股份制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銀行的利潤總額與其規模大小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單純的通過利潤總額對各大股份制銀行進行盈利排名,對銀行的實際經營效率或是在不同企業文化下員工能力的不同體現進行比較并不具有合理性。因此,下文從人均掌控資產數額及員工個體為公司創造的利潤,以及是否獲得相應薪酬方面,對我國股份制銀行的經營效率進行橫向與縱向對比。
1、人均資產和人均凈利潤
在剛過去的2012年里各大銀行獲得了不菲業績。整體來看,2008—2012年五年間各大銀行的經營業績都蒸蒸日上,所有銀行的人均資產(為總資產除以員工人數,員工人數的計算包含境內在職人員和派遣人員,不含退休員工)和人均利潤(凈利潤除以當年員工人數)均處在波動上升區間,說明了目前我國股份制上市銀行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國際大環境下依舊發展趨勢良好。圖3、圖4分別為2008—2012年人均資產對比圖和2008—2012年人均利潤。
以2012年為例,浦發銀行的人均資產和人均利潤最高,每位員工平均為浦發銀行經營約8700萬資產,同年為銀行創造利潤約95萬,除去剛剛與深發展銀行合并的平安銀行,交通銀行的每位員工在2012年為單位掌控約5500萬實體資產,只有浦發銀行的三分之二,創造利潤約62萬,約占浦發銀行的三分之二。對比來看,浦發銀行的總資產規模、人均資產和人均凈利潤都超過交通銀行,說明從員工的經營效率來看,交通銀行在未來發展中有待提高。
通過均線對比,雖然華夏和光大處在人均資產均線之上,尤其是華夏銀行,但是在人均利潤的對比中其卻處在均線之下,說明雖然人均資產占有量較高,但是人員的經營能力和效率有待提升;同樣,雖然招商和民生的人均資產相較大多銀行較少,但是他們的人均利潤卻基本處在均線之上,說明員工所使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較強。
人均資產和人均利潤長期處于均線之上的銀行只有浦發和中信銀行,而那些人均資產和人均利潤長期均處于均線下方的銀行,即交通銀行和平安銀行應當立即分析各自銀行的經營現狀及原因,及時改善狀況。當然,不同銀行各分部的狀況各有不同,這就要求各自銀行針對各自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做好合理的公司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
2、人均薪酬
隨著各銀行的規模擴大和業務發展,人均薪酬表現各有不同,然而并不是每家銀行的員工薪酬都隨著銀行資產和利潤的增長而同步提升。通過圖5我們可以看到,2008—2012年五年間,人均薪酬始終在均線之上的銀行有浦發、光大、興業以及中信銀行。
雖然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的人均資產、人均利潤以及人均薪酬處在同行業的前列,浦發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凈利潤、人均資產和人均利潤均高于中信銀行,但是人均薪酬卻在近兩年間低于中信銀行。秉承“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經營理念,浦發銀行在過去五年間不斷擴大收入來源,促進業務利潤持續快速增長,增強銀行的綜合競爭力和對股東和客戶的價值貢獻,鞏固并擴大了人均資產和利潤的領先優勢。雖然人均資產波動偏大,但是整體來看中信銀行的經營效益最好,員工待遇相較于同行也更有優勢。當然,這和中信銀行堅持建設“有獨特市場價值的一流商業銀行”的發展愿景和獨特的品牌和企業文化密不可分。此外,除了去年剛和深發展整合的平安銀行,交通銀行的規模雖然在所有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中最大,但是無論是人均資產、人均利潤還是人均薪酬均處在同行業的落后位置,說明無論是銀行的單位資產產生的利潤還是員工的經營效率都亟待提高。
三、對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建議
目前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雖然各項資產盈利指標均呈上升趨勢,但應注意避免粗放式的快餐復制經營模式,因此,需加快結構升級和產品更新,轉變發展模式,積極借鑒國內外銀行的成功經驗,完善和加強薪酬資源配置機制,適當調整符合國情和自身情況的經營戰略,實現銀行高管、員工和股東的共同長期穩定發展,避免短期冒險行為。
1、強調特色經營,避免同質化產品
目前行業內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一些業務創新大多停留在技術含量低的傳統業務方面,而收益率高的中間業務如個人理財、租賃財務顧問等個性化特色服務只是少量開辦,投資銀行和國際金融創新衍生工具等方面由于客觀原因尚處摸索階段,雖然有些銀行已經適當引入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發展模式和理念,但難以產生優化整體資產負債結構的作用和規模經濟效應。同質化困擾著商業銀行,也束縛了個人理財市場在“質”和“量”上進一步發展。應積極探索我國深入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途徑,真正地、有實效地走出同質化困境。
2、加強薪酬體系資源配置,提高員工管理和創新能力
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長期激勵計劃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員工作為銀行發展的基礎,是銀行為股東和投資者創造可持續利潤的基礎,在目前的銀行業務發展和產品創新中,如在客戶資質分析和理財顧問等業務方面,員工的創造力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除了企業文化的熏陶之外,建立區別與其他企業的激勵措施亦不可或缺。在美國,為了激勵銀行員工的積極性,擁有股票期權的銀行員工占到員工總數的10%~15%,同時這也是股權激勵獎勵比例最高的行業之一。以股票為載體的獎勵機制具有如下優勢:第一,使得現有員工、管理層及投資者擁有了共同的經濟利益;第二,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競爭中,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公司并有效地避免人才流失。
3、提高銀行自身經營效率,注重整體運營效率協調發展
除了通過培訓和激勵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外,各銀行還應加速轉化科研成果,不斷提高資產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如一些銀行電子系統比較滯后,一些數據仍需手工記錄待人工計算后再錄入到人力資源系統,既影響管理效率,也存在操作風險。不同于缺少市場化機制的蘇聯、資本金融和資源有限的德國以及企業與銀行緊密捆綁制度欠缺的日本,截止到2007年我國電子金融市場規模已達500億元左右,發展已經相對迅速。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各大銀行唯有不斷提高和完善技術,使得傳統的經營業務和電子銀行協調發展,從而推動自身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可以看到,首先,浦發和中信銀行在員工的資產管理及利潤創造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他銀行應適當分析和借鑒其成功經驗,在員工篩選以及整合資源、發揮協同作用等方面努力,積極推動自身企業的經營效率。其次,表現較差的交通銀行和平安銀行,尤其是交通銀行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目前其規模和員工人數遠遠高于股份制銀行,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環境相對封閉,簡單粗放式的快餐店模式在特色化經營需求的現狀下遲早被淘汰,在追求規模經濟的同時注重進行業務創新,提高經營效率才能保證公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未來銀行業快速發展及外資銀行全面滲透的情況下,我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和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快建立和完善員工激勵體制,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從而提升銀行整體的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升競爭力。具體來說,首先,在業務運作方面,提升傳統業務經營效率的同時,要發展符合顧客需求的新興中間業務,拓寬銀行的發展空間;其次,在金融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實行差異化戰略定位,創造性地建立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品牌;最后,員工是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中,應當積極地進行人才儲備和培養,因為任何行業的競爭最終都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注重員工能力的提升,才能使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未來真正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 施慧洪:電子金融自主創新與農村金融信息化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專題組:中國商業銀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3] 王聰: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4] 郝勝國:中國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探索[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
[5] 龔鋒:中國銀行業穩健經營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6] 王松奇:金融藍皮書——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報告(2011—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提要:買兩車動輒十來萬、數十萬,這對于一般的家庭可不是筆小數目,善于理財的人這時候想到的是運用財務杠桿——貸款買車。而對購車人來說,雖然最終都是向銀行貸款,但辦理貸款的途徑卻有三種選擇:直
客式、間客式、信用擔保,哪一種適合您,您自己把握。
貸款途徑有三種
買輛車,加上各種稅費、保險、牌照費,少說也要十來萬,多則幾十萬,這樣一筆不小的開支,一次性付清很可能讓家庭財政緊張起來,還有不少家庭并沒有這么多資金。善于理財的人懂得如何運用財務杠桿,也許這時應該考慮向銀行貸款,而銀行也樂于辦理這項業務。
據統計,現在國內買車貸款的比例不足10%,而國外特別是美國則高達80%,這樣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銀行當然不會放過。事實上,現在各大銀行都積極推廣汽車消費貸款,汽車貸款品種也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質押、抵押和第三方保證外,建行推出了住房再抵押汽車貸款,人們可以用已抵押的產權房貸款的最高限額和還款余額之間的差額部分進行抵押,工行則有車房組合貸款,辦理住房按揭的客戶,可以同時享受購車貸款的優惠方案等等。
除了貸款品種多,對購車人來說,雖然最終都是向銀行貸款,但辦理貸款的途徑卻有三種選擇:前兩年,辦理汽車貸款主要是通過汽車經銷商與銀行貸款,客戶自己并不和銀行直接接觸,這種方式被稱為"間客式".現在銀行則力推"直客式"貸款方案。而來自浙江的民企長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長行公司)是以自身為購車人提供擔保,又稱"信用擔保購車".汽車貸款一下子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讓人選擇時頗費躊躇。
論"劍"六招
現在,多數購車人還是先到經銷商處選好車,然后把首付款和相關費用交給經銷商,由經銷商出面辦理相關手續,因此間客式仍是汽車貸款的主流,不過直客式和信用擔保模式憑借自己的獨特優勢,逐漸為人們關注,在車市日益火爆的今天,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
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能逮老鼠就是好貓。這三種汽車貸款方式當然各有千秋,不過通過全面的"比武論劍",我們可以看看它們各自的優勢所在,以便購車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貸款方式。
一場about汽車貸款的三方論劍正式開始。
第一招:時間流程,從申請貸款到提車的時間跨度。
在間客模式下,像永達、東昌這樣的大型經銷商有規模優勢,和銀行合作緊密,他們介紹的客戶,一般兩天時間完成公證、放款、保險等一系列手續,購車人就可以開車回家。如果您是在小經銷商處購車,這個過程可能要延長到三、四天乃至更長。在銀行的直客模式下,比如工商銀行的汽車理財中心,可以在24小時以內開具《貸款核準通知書》,然后客戶去經銷商處選車,不過加上簽訂購車合同、保險、公證等各項手續,整個過程也需要兩天。
現在,最節省時間的是長行公司。按長行公司說法,如果材料齊全,從資料審核到提車回家可在1個小時之內完成,至少當天申請貸款、當天就能完成除拍牌以外的全部手續。
第二招:貸款利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安全性;高可用性;數據庫
0引言
面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銀行的科技體系建設呈現了“數據集中化、業務綜合化、管理扁平化、決策科學化”的發展趨勢。與業務相關的后臺數據庫中的業務數據量也在成幾何量級增長。由于大型商業銀行內部業務模式種類繁多,交易流程復雜,需要根據不同的業務規則和數據特點,選取不同的數據庫。目前,在商業銀行信息系統體系中,涉及到的數據庫主要包括DB2、Oracle、SQL Server,部分系統還用到了MySql等開源數據庫。
1DB2數據庫
1.1DB2簡介
DB2全稱為IBM DB2,是美國IBM公司開發的一套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它主要的運行環境為UNIX、Linux、z/OS,以及Windows服務器。DB2主要應用于大型應用系統,具有較好的可伸縮性,可支持從大型機到單用戶環境。DB2提供了高層次的數據利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可恢復性,以及小規模到大規模應用程序的執行能力,具有與平臺無關的基本功能和SQL命令。
1.2 DB2在銀行的應用
雖然銀行業中后臺信息系統數量眾多,但其主要工作是進行各種賬務交易管理,對于需要進行大量賬務處理和計算的銀行信息系統普遍采用DB2數據庫。銀行系統要求高穩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Unix+DB2的組合對銀行的系統高要求滿足的較好。IBM提供的主機和數據庫的解決方案,在很多銀行都有成熟的案例。
對于大型的商業銀行,銀行系統每天處理的請求可能要上億次,DB2數據庫對海量數據的管理更是十分出色。作為世界上最快的數據庫之一,它可以在一天內完成9000多萬次文本搜索,且每次的響應時間都小于半秒。銀行信息系統中的服務器有很大一部分都是IBM的大型機和小型機,在數據庫層面,選擇IBM的DB2數據可以更好的發揮服務器和數據庫的優勢。
2 ORACLE數據庫
2.1 ORACLE簡介
Oracle是美國Oracle公司提供的以分布式數據庫為核心的一組軟件產品,是目前最流行的C/S或B/S體系結構的數據庫之一。它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作為一個關系數據庫,它是一個完備關系的產品;作為分布式數據庫,它實現了分布式處理功能。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于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它是一種高效率、可靠性好的適應高吞吐量的數據庫解決方案。
2.2 ORACLE在銀行的應用
Oracle可以支持Unix、Linux和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統,而且做為專業做數據庫起家的Oracle,配套開發了許多高可用組件,為大型的應用系統提供了成熟完備的數據庫高可用解決方案,如:Oracle RAC、GodenGate、Data Guard等。這些組件在銀行的信息系統中使用相當廣泛,比如網上銀行系統、手機銀行和各類臺帳管理系統等。
完善災備系統是銀行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Oracle公司提供數據庫級別的異地災備技術,這為銀行信息系統的異地多活提供了可行性。并且Oracle在數據庫的技術服務支持方面也相當完備,很多銀行并沒有技術能力很強的數據庫維護人員,Oracle可以提供多種層次的數據庫維保服務,為銀行系統的高效可靠的運行保駕護航。
隨著Oracle 12C的,Oracle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各大銀行都有海量的業務和客戶數據,如何利用其進行精準營銷已經成為各大銀行業務的新訴求。使用Oracle的最新產品,可以對客戶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為銀行業務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 SOL SERVER數據庫
SQL Server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種關系型數據庫系統。它是一個可擴展的、高性能的、為分布式客戶機/服務器計算所設計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了與WindowsNT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基于事務的企業級信息管理系統方案。
SQL Server以其內置的數據復制功能、強大的管理工具、與Internet的緊密集成和開放的系統結構為廣大的用戶、開發人員和系統集成商提供了一個出眾的數據庫平臺。由于SQL Server只能在Windows平臺上運行,沒有絲毫的開放性,這就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Windows操作系統由于其自身的限制,每運行一段時間就需要重啟,這對需要提供7*24小時不停服務的銀行系統帶來極大的問題。SQL Server在銀行內部系統中應用較少,主要在一些由微軟公司提供的應用系統。
4 MYSQL數據庫
MySql是一種開放源代碼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MySql是一個真正的多用戶、多線程數據庫服務器。MySql雖然是免費的,但同Oracle,DB2等商業數據庫一樣,具有數據庫系統的通用性。
相較于DB2、Oracle和SQL Server數據庫,MySql數據庫更輕量級,對服務器資源要求低,但又能提供高并發和大事務處理能力。但是MySql官方并不能提供成熟的高可用解決方案,對于銀行端來說,更希望使用成熟的高可用產品,而且沒有很多的技術實力和精力去做二次開發和改進,所以MySql在銀行信息系統中使用的并不多。
現在有一些銀行在國家去IOE的號召下,開始嘗試在一些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中引用MySql數據庫,配合成熟的第三方高可用組件,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手機銀行;發展;安全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4-0000-01
The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of Mobile Banking
Deng Xiongbin
(Yangjiang Branch of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Yangjiang5295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ajor domestic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have gradually begu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2.5G to 3G technology,3G mobile phone gradually into different people's lives.Phone has the call,send text messages and other single-function toward the intelligent,the direction of diverse applications.Many of the original can only be achieved on the computer functions can also be achieved on the smartphone.In addition,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vances to reduce mobile phone prices,price of smart phones has grown from the initial five to six thousand dollars down to 1 to 2 thousand dollars,smart phones and gradually accepted by people.When the phone to the radio,MP3,camera,camera,TV,PDA and other functions rolled into one,it is beyond the originally simple communications tool as the positioning of daily lif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but also into the Banking space,banking and mobile phone that is a combination of"mobile banking."It can be said,the emergence of mobile banking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banking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Keywords:Mobile banking;Development;Security
手機銀行作為網上銀行的延伸,是電子銀行的重要一部分,是繼網上銀行、電話銀行之后又一種方便的金融業務服務方式,它是一種嶄新的銀行服務渠道,在網上銀行高速數據交換等優勢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了移動通信“隨時隨地、貼身、快捷、方便、時尚”的獨特性,真正實現了“Whenever、Wherever(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銀行業務的辦理,有貼身“電子錢包”之稱。它一方面延長了銀行的服務時間,擴大了銀行服務范圍,另一方面無形地增加了許多銀行經營業務網點,真正實現24小時全天候服務,大大拓展了銀行業務空間和時間,成為銀行業一種更加便利、更具競爭性的服務方式。
在我國,早期的推廣手機銀行主要有三個瓶頸:一是國家政策限制,手機銀行和支付意味著移動運營商入侵了金融行業的領地;二是安全風險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三是由于早期的智能手機硬件設備和3G網絡尚未成熟普及。但最新的調查顯示,中國八成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將公交卡、銀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機上,手機銀行和支付業務勢必成為移動增值業務的一個快速增長點,在中國的推廣普及開來,市場潛在規模也將超過1000億元。我國手機銀行業務經過先期預熱后,目前逐漸步入成長期。目前國內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的銀行有: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信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其業務范圍大致可分為三類:(1)查繳費業務,包括賬戶查詢、余額查詢、賬戶的明細、轉賬、銀行代收的水電費、電話費等;(2)購物業務,指客戶將手機信息與銀行系統綁定后,通過手機銀行平臺進行購買商品;(3)理財業務,包括炒股、炒匯等。工行推出了手機銀行WAP體驗版,廣發行也推出了wap版和客戶端版手機銀行,交行推出了新版“e動交行”等,一場圍繞手機銀行的市場爭奪戰逐步進入白熱化。
在移動網絡環境下實施安全高度敏感的銀行業務是非常復雜的,面對這些開拓的困難,首當其沖的,還是由安全引起的公眾認知度問題。自從電子銀行誕生以來,安全問題一直是用戶最關心的。在使用手機銀行方面,用戶最擔心手機會影響銀行賬戶的安全,這種疑慮主要是因為對手機銀行的陌生而引起的。因此,銀行自身安全認證保障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眼下各大銀行的比拼中,安全這道關也成為焦點。相對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不易受到黑客攻擊,私密性更強,更安全。在信息保密性方面,手機銀行的信息傳輸、處理采用國際認可的加密傳輸方式,實現移動通訊公司與銀行之間的數據安全傳輸和處理,防止數據被竊取或破壞。國內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一般采用通信專線連接,從手機端到銀行端全程加密,同時還采用了數字簽名機制、手機與卡的綁定機制,保證了客戶交易和賬戶資金的安全。客戶使用手機銀行時瀏覽到的信息在退出后都會立即刪除,不會留在手機里。所有的信息實際上都是存在銀行一端。所以就算手機遺失,即使有人撿到了手機,不知道賬號密碼,也進不了手機銀行。
目前,國內多家開辦了手機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都對此都設有嚴密的監控和防范措施。例如,工行手機銀行通過綁定手機號和銀行賬號,在進行交易時使用電子銀行口令卡進行身份認證,并以預留信息作為辦理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的“通行證”。建設銀行的特點則是建立客戶身份信息與手機號碼的唯一綁定關系。通過登錄密碼的驗證與控制,建立客戶身份信息、手機號碼、登錄密碼三重保護機制,并設置密碼錯誤次數日累計限制,同時在防黑客和木馬程序的移動數據網絡安全上也下了功夫。興業銀行設有圖片附加碼保護功能;廣發銀行和招行設有圖形驗證碼機制等等,各大銀行在相關技術認證和單筆、日限額上都進行了嚴控。目前,為了保證手機銀行的賬戶安全,銀行一般對每日交易額設置了嚴格的上限。
【關鍵詞】信用卡 現狀 問題 建議
一、信用卡的銷售現狀及原因分析
目前,商業銀行營銷分為公司和零售,零售中又包含了儲蓄、、信用卡等幾個部分。在我國,目前信用卡業務利潤不到銀行總利潤的3%,這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空間巨大。然而,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并不理想,尤其是信用卡的銷售。此外,信用卡的不良透支率居高不下,信用卡的激活率不高。這些問題的存在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各大商業銀行競爭激烈
各大銀行有成熟的信用卡管理系統和人員隊伍,有強大的費用作支撐,引領著信用卡市場,這使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困難重重,壓力很大。
(二)宣傳途徑不暢通
人力資源支持不足,大部分員工對信用卡業務比較冷漠,缺乏宣傳意識,活動折頁網點擺放不多,嚴重影響了各種活動和新產品的宣傳和推廣。
(三)各支行重視程度不高,發卡不積極
大部分支行對信用卡發放不重視,進件質量不高,部分員工還存在嚴重違規發卡。并且發卡主要依靠直銷團隊,這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支行資源浪費;二是直銷沒資源,滿街跑,做得很辛苦,出不了量,還存在著潛在的不良風險。
(四)縣域支行的商戶很難推進
一是縣域支行沒有專職人員從事于信用卡銷售業務;二是卡量少,每一次活動會相對投入多,縣域支行的商戶若要推進,投入將會很大;若不推進,各分行的發卡和動卡都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五)信用卡卡體質量欠佳、產品單一
信用卡發放初期,銀行管理體制不健全,發卡工作尚處于摸索階段,由于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發卡經驗不足,員工營銷能力不強,不會篩選目標客戶,有些員工為了完成發卡指標,隨意尋找客源,并未做到“三親見”,甚至有些員工在申請表上不實勾選誤導后臺審批人員,從而導致信用卡卡體質量不高。另外,信用卡產品不夠豐富,產品單一,沒有拳頭產品,未形成具有銀行特色的品牌效應。
二、上述現狀反映出銀行營銷存在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支持不足,業務培訓工作質量不高,特別是外部專業培訓不到位
目前新業務、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柜員和客戶經理在銷售方面經驗不足,特別是沒有關于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和隨即將至的基金產品的柜面專業銷售培訓,而作為外部營銷隊伍和為營業廳服務的大堂助理團隊建設沒有得到共識和支持,更是沒有專業人員對此的培訓,其服務意識、營銷技能、風險防范等知識十分匱乏,作為銀行的外部窗口,影響了銀行品牌形象。
(二)市場營銷意識淡薄,對市場沒有進行細分
針對各大銀行之間激烈的競爭,各行無法科學地進行市場細分和選擇目標市場,無法準確地分析現實的客戶與潛在的客戶,從而更好地針對特定的客戶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各行常常以高息來招攬客戶,這樣在帶來大量存款的同時也給銀行帶來沉重的資金負擔。這樣不僅沒有給各行帶來實質的利潤和收益,反而給銀行帶來了沉重的包袱。
(三)服務和客戶關系管理滯后,難以適應現代金融競爭的需要
一是欠缺科學的客戶關系管理,缺乏客戶信息手機機制和高效的客戶分析公庫,造成客戶結構難以優化、客戶信息難以共享,分層次服務策略難以實施等。二是欠缺科學合理的業務流程,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識別客戶、挖掘客戶和優化服務上來,客戶辦理業務周期長、環節多,服務效率難以提高。三是欠缺人性化的高質量的服務,優質服務還停留在表面,無法認真研究客戶需求并針對性開展高品質和深層次的服務。
(四)缺乏具有各行自己業務特色的名牌產品
近年來,各大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產品也不斷更新,可是各行并沒有根據自己的特色資源,開發出針對本行客戶具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產品,更多的只是去復制去模仿。例如各行的信用卡產品單一,缺乏差異化競爭能力。有些銀行的信用卡產品僅有標準卡、公務卡、天下聯名卡、創元聯名卡四種。因此,各行需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在金融產品的附加功能上下功夫,為廣大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
總體來說,主要是因為目前各行的營銷手段還停留在較低的戰術層次上,銀行營銷手段零散,缺乏系統性,更沒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并未從戰略層面對市場營銷活動進行全面的整合,沒有建立起系統的營銷體系和管理模式。
三、推進銀行營銷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要解決各行目前存在的問題,關鍵就是要進行營銷觀念的轉型和升級,建立起完善的營銷體系,靈活運用各種營銷手段。
(一)開展各種營銷活動,提升品牌形象
幫助縣域支行全面開展當地的金融產品銷售活動,積極探索新的活動形式,使銀行產品銷售活動覆蓋至各市的全轄范圍,在各大市范圍內建立一個良好的營銷環境。繼續做好支行的服務工作,幫助各支行完成零售各項考核指標。幫助縣級支行做好特惠商戶的網絡建設,便于其開展零售業務。同時根據總行的業務發展及考核指標,指導支行做好大額分期的推廣工作,通過分期業務等拳頭產品,提高分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二)不斷促進各行的渠道環境建設
堅持總量控制、內涵發展原則,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有人與無人并舉、有形與無形并舉、綜合與特色并舉的發展戰略。根據縣域特點,充分利用當地地區經濟、金融資源優勢,發展縣域支行的網點建設;繼續對非標準化網點進行改造,從整體上提升銀行的服務形象;繼續加強對縣域支行離行式自助銀行的建設,對縣域支行的銀行卡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加大對傳統業務向電子渠道遷移宣傳的力度,降低有形渠道服務成本,盡快實現網點功能的轉型與升級。
積極進行優惠商戶網絡建設,通過專人負責,強化商家、優惠商戶品質管控,將優惠商戶網絡覆蓋到各個縣級市,全面提升金融產品的增值服務能力,營造良好的渠道環境。
(三)加強營銷團隊建設,做好市場分析,優化營銷環境,加大營銷力度
加強對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員工的特長,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針對員工年齡輕、抗挫折能力弱,發卡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等情況,不定期地組織員工座談,聆聽員工的心聲,給員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導,并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幫助員工解壓,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通過培訓、學習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業務技能,培養出一支一專多能、銳意進取、群策群力、團結創新、奮發圖強的信用卡專業隊伍。此外,加強對員工的工作表現和業績考核,通過“優勝劣汰”制度,淘汰不合格的員工,從而保證了各行營銷團隊高效健康持續發展。
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積極開展營銷活動。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對外部營銷環境作分析,即信用環境、受理環境、競爭環境、需求環境等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細分市場的消費客戶和目標客戶;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以及富裕階層、中產階層、消費意識超前的中等收入群體等作了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商戶優惠活動,開展分期付款有禮贈送活動。
積極探索差異化戰略,著力豐富信用卡產品體系。各個銀行要進行產品的不斷創新,形成具有自己業務特色的名牌產品。
(四)加強營銷思想觀念的推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全行上下統一思想,在信息科技、運營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始零售組織架構與配套設施的改革。加大費用的支持,根據本行實際和當地市場競爭情況再拿出部分費用與總行的專項費用形成配套,調動各支行積極性,進一步完善以銷售業績和價值貢獻為核心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各支行主動在網點建設、人員和機構配置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積極作為,為今后分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佩蘇略著,張云等譯.銀行家市場營銷[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