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雕刻藝術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葫蘆雕刻;藝術;美學;內涵
中圖分類號:J3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169-01
一、東昌葫蘆雕刻藝術概述
(一)東昌葫蘆雕刻起源與發展
關于東昌葫蘆雕刻藝術的起源,一種傳說認為是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將葫蘆種子送給當地人們種植,被有心人取來雕刻,作為陪嫁的物件流傳開來;另一種說法是宮廷藝人王和尚告老還鄉后,就地取材,把自己的雕刻與繪畫技藝運用到葫蘆上,并發揚光大。東昌葫蘆雕刻的真實起源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一項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明清時期,葫蘆雕刻技藝與形式得到很大發展,東昌府是京杭大運河畔的經濟、文化重鎮,葫蘆雕刻品曾隨大運河遠銷到全國各地。現今主要分布在聊城市堂邑鎮,雕刻手法與制作工藝都得到完善的繼承與發展,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東昌葫蘆雕刻技藝的特點
東昌葫蘆雕刻要經過脫皮、染色、雕刻、上色等工序才能完成,工藝復雜且講究。考工記中記載:“天有時,地有氣、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可以為良。”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精髓。東昌葫蘆雕刻的制作工藝豐富多樣,有烙花、刻花、繪花等。裝飾雕刻紋樣有戲曲故事、人物傳說、吉祥紋樣等,藝人們在葫蘆形體規范的基礎上對紋樣進行合理變形,紋樣簡約流暢,疏密有致。
二、東昌葫蘆雕刻藝術的美學意義
(一)形式美
葫蘆的裝飾紋樣最早出現在馬家窯彩陶文化中。可見,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對這渾厚飽滿、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聞一多曾認為,伏羲、女媧有可能就是葫蘆的化身。所以說,從遠古時代,人們就對葫蘆產生了情感認同。葫蘆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寓意著富祿、多子。同時葫蘆圓潤飽滿的造型也充滿了美好的寓意,東昌葫蘆雕刻基于葫蘆的外在形式與載體,表現出了獨特的形式美。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離開形式固然沒有美,但是只有形式也不成其為美。藝人們正是在此觀念下,以手工雕刻葫蘆的手法,賦予更加深層次的藝術感覺,從而讓葫蘆雕刻藝術得到升華,使人們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東昌葫蘆雕刻融合了內在形式與外在美。民間傳統藝術講究“圖必有意,言必吉祥”,將葫蘆與雕刻紋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嶄新的藝術內涵。東昌葫蘆雕刻沿襲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藝術處理手法,構圖根據題材的需要,或飽滿、或開光、或分層,藝術效果簡約而不失高雅。例如表現傳統歷史故事題材,大多采用全景連貫式構圖,首尾相接,表現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畫面。
傳統葫蘆雕刻藝人們大都沒有多少文化,他們所雕刻的裝飾紋樣大都來源于歷史故事及戲劇故事,根據自己的主觀想象,將傳統歷史故事描繪在葫蘆上。所以,傳統葫蘆雕刻紋樣反應了人們的審美理念與心理訴求的變化。
(二)材料功能美
中國傳統美學關注的著重點更多的不是對象與實體,而是功能與關系。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有別于宮廷貴族工藝,大都以實用為出發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演化成反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祈求的裝飾品。東昌葫蘆雕刻最初作為酒壺、水瓢和賞玩之物,用來盛蟈蟈、蛐蛐。由于葫蘆是草本植物的果實,透氣性非常好,非常適合作為此類器物。
柳宗悅曾經指出器物之美的一半是材料之美,只有適宜的材料才具備優良的功能,沒有良好的材料就不能產生健全的工藝。美既要講究形式美,也要追求功能美。葫蘆外形獨特,材質非常適合雕刻,人們正是抓住這一特點,順勢而為,讓葫蘆雕刻藝術發揚光大。如果將同樣的紋飾雕刻到木頭或繪制在瓷器上,則完全是另一幅畫面,所以,葫蘆本身就展現出了它獨特的器物之美。
(三)自然意境美
葫蘆本身并不美,可葫蘆外形柔美的曲線,古樸純真的質地,飽滿的形體,恰恰符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心理。經過人們的藝術加工,葫蘆雕刻既表現出了自然美同時也展現出了一定的人文關懷。
意境是民間手工藝品的靈魂,沒有意境,器物就會顯得毫無生氣,就會脫離生活的本源。中國傳統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講究含蓄美,追求天人合一。經過藝人們的精心雕刻,雕刻葫蘆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自然物件,而是承載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與心理訴求,達到了與人們情感的和諧統一。
三、總結
東昌葫蘆雕刻歷史悠久,所含地域性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它所表現出的形式美、材料功能美、自然意境美,深刻傳達了人們審美心理與思想情感的演變,對研究傳統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關鍵詞:象牙雕刻工藝;象牙原材料;技藝傳承
1 中國牙雕工藝的發展歷程
(1)中國牙雕工藝的歷史進程。
中國象牙雕刻歷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懂得使用陰刻、鏤雕,甚至圓雕等技法來創作,后又出現透雕和鑲嵌。
商代牙料豐富,象牙雕刻盛行,作品風格華美細膩。匠人們采用鏤刻、彩繪、染色加之鑲嵌等技法,使作品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其婀娜多姿與典雅莊重的青銅工藝相映生輝。西周牙雕沿襲商代,凝厚結實簡樸典重又區別于商代的華麗繁密。它的圓雕器物注重立體感,浮雕器物層次變化比較復雜。周代的牙雕主要作為飾品裝飾在戰車、家具、王室貴族的乘輿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
秦因牙材匱乏,由“就地取材”至“外出覓材”,賴達官貴人的顯貴斗富維系,與春秋戰國時代的自給自足形成反差。漢代海上貿易頻繁,象牙來源除東南亞、印度之外,還來自非洲。漢代牙雕以線刻、淺浮雕為主,但也有個別作品采用深浮雕、鏤雕手法,造型別致生動,刀法質樸。
唐繼隋后,與周邊國家的交流促進了牙雕藝術的繁榮和題材的開拓。到宋時皇家有手工作坊-文思院,文思院下專設象牙作坊,每年大量進口象牙,牙雕規模空前。wWW.133229.Com因城市經濟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宋元之后的象牙雕刻,雖是王榭堂前燕,百姓之家亦可見。
明清牙雕工藝枝葉繁茂,南北兩派工匠鍛造了中國牙雕史上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輝煌篇章。“天下熙熙,皆為象牙來,天下攘攘,皆為象牙往!”為其寫照。
(2)中國牙雕工藝的地域特征。
廣州為南派代表。廣州得通商口岸之便,象牙原料豐足。以鏤空技法獨步天下。鏤雕象牙球為其一絕。象牙球又稱“鬼工球”,整塊牙料鏤空成多層,每層厚薄均勻,轉動自如。1915年巴拿馬國際工藝博覽會上,日本和中國同時送展象牙球,評委將兩個象牙球放進水中煮,結果日本用膠粘合的象牙球遇水而裂,中國象牙球完好無損。另一絕藝是象牙編織。在特定溶液中軟化象牙后劈成薄片,再打磨編制。品種有象牙席、宮扇等。因耗工費時,難度極大,作品價值連城。
北京為北派典范。因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故,作品堂皇高雅,靜穆大氣,有皇室氣質、王者風范,以宮廷牙雕為主。題材則多為古裝仕女、人物、山水、花鳥,做工細膩,具繪畫筆意,裝飾精細瑣碎,著色填彩均有章法,在康熙、乾隆兩朝達到頂峰。制作上流于炫耀技巧,精細繁復。至道光、咸豐后,國勢衰微,漸見消亡。
牙雕工藝興于商,衰于秦,后又復興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故從整個中國牙雕發展歷史看,它的繁榮衰落與國勢天賜密切相關。
2 中國牙雕工藝的發展現狀
象牙有“有機寶石”的美譽。滑潤瑩澈如玉、紋理細密規則,易受刀,用以雕刻精巧的器物。可怕的是象牙的巨大價值為大象種群帶來了屠戮的命運。
上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熱衷于象牙首飾,在日本,象牙被制成各種工藝品和日用品,如筷子、佛珠、茶具、日本樂器三味線、鋼琴鍵盤、首飾、印章等。中東的石油富豪們用象牙做建材裝飾豪宅。大量耗用象牙使國際市場上每天的象牙交易量竟超1噸,對非洲象的濫捕濫殺使得野生象群急劇減少,象牙價格飛漲。牙料在解放前3美元1公斤,從2004年至今,價格已經翻了4番,達到每公斤850美元。偷獵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虐殺從一開始就成為他們天然的選擇,他們用斧子殘忍地砍掉大象的頭部,再抽取出象牙,巨大尸體被丟棄在原地的血腥凄涼的場面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獵殺泛濫,非洲象與亞洲象早已被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野生動物物種。
象牙雕刻藝術與物種保護的目標發生沖突,中國的牙雕業不可避免地遭人詬病而地位尷尬,前景渺茫。禁止象牙貿易,牙雕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原料斷檔始終是懸掛在牙雕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北京牙雕廠自1990年以來就只能用1990年前進口的庫存原材料生產,幾年之后僅存的不到20根的牙料用完后也許就要停產。因無牙可雕,廣州牙雕大師馮少俠的女兒馮惠盈今已不知所終,北京象牙廠員工從最盛時的800多人銳減到今天的40多人,北京和廣州兩大象牙廠慘淡經營,許久都未能招募新人。不復當年牙雕名列北京民間工藝的“四大名旦”——牙雕、玉雕、景泰藍、漆雕之首的輝煌往昔。
3 牙雕藝術的未來
首先是生產原料問題。目前,尚能從事牙雕工藝的唯有廣州大新象牙廠和北京象牙雕刻廠等八家企業,主要是靠庫存少量象牙維生。藝人們被迫利用河馬牙、猛犸牙、魚牙、駝骨材料等其他動物的齒骨來替代生產和貿易。早在19世紀,德國商人就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發現了一種被稱為“象牙椰子” (corozo nut,棕櫚科:phytelephas macrocarpa)的植物,其胚乳曬干后色澤質地美如象牙,硬度同為1.5,被稱作“植物象牙”,據說能替代象牙材料。但最近國際已摒棄了死板的“禁牙令”,允許從自然死亡或者因病射殺的大象身上獲得的象牙貿易,象牙雕刻藝術又現一線生機。日本成為唯一被允許進行象牙貿易的國家,可以一次性從南非進口60噸象牙。由于動物保護主義者稱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國,中國的象牙貿易請求卻未獲通過。
其次,象牙雕刻專業人才的培養未受足夠重視。比材料更珍貴的雕刻技藝同樣遭遇冷峻現實。一個入門者,通常要三至五年才能夠掌握象牙雕刻的技術,要想雕刻出真正的象牙藝術品,還需經過十年左右歷練,再想小有所成,就得殫盡竭慮嘔心瀝血付出一生。牙雕大師的藝術生命十分短暫,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需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光都花在學習上,步入中年才能有所進益,從事完成高品質的作品。及至晚年,手顫眼花已不堪勝任精雕細琢。一件精美作品的完成,快則幾月,慢則幾年!因此牙雕業成品率不到10%。新人不濟,導致從業人員的老化非常嚴重。僅有的幾位牙雕大師年齡均在50歲以上。目前,國內高校也無象牙雕刻專業,美院培養的學生在實踐上也無法適應生產要求。此外,象牙不但硬而且脆,雕起來與木骨等其他材料的手感有很大不同,雖和木雕和牙雕相似,但即便是紫檀、花梨木等質地硬度和象牙相類的硬木,也缺乏象牙的韌性。用象牙可以雕出昆蟲纖細的觸角,凌空顫動,其他材質則無法實現。牙雕的高超技藝還需要經年累月的實練,由于象牙原料緊缺,給新人提供練習用的邊角余料都極為有限。照此趨勢發展,等到現在從事牙雕的人退休,缺乏新鮮血液加注的牙雕業,或許就將謝幕成為歷史了。
此外,在這門高難度的行業中有著極為嚴格的行規,不輕易傳授外人,收徒亦有嚴格的限制,傳男不傳女。如要拯救這項瀕危絕技,政府必須加大扶持力度,藝術大師也應打破陳規與政府通力協作,盡可能利用現有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匯編牙雕工藝技能的第一手資料,記錄保存牙雕工藝的制作流程,工藝技巧,以供后人學習傳承。
4 結語
從物種保護的角度來看,在市場需求旺盛,象牙工藝品價格直線上揚的今天,似乎無法去勸說偷獵者良心發現放下屠刀,而無疑應該摒棄依賴野象生命與鮮血滋養的象牙雕刻工藝,但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這門技藝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它是世代能工巧匠心血與智慧的凝結,它的衰亡同樣令人痛惜。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f•卡特在《表土與人類文明》中寫道:“文明之所以會在孕育這些文明的故鄉衰落,主要是由于人們糟蹋或者毀壞了人類發展文明的環境”。人類要走出窘境的道路只有一條,這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遵循自然界平衡的法則,在保護和攫取之間尋找一個新的交匯。當新一代的象牙工藝品以耀人眼目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眼前的時刻,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野象群悠然自得地徜徉藍天白云之下,我們才將擁有一個更加和諧的生存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安文和郝東是中專同學,5年前,兩人畢業后一起到珠海找工作,由于學歷低,加上所學專業不是熱門,所以接連碰壁,十多天也沒找到工作。為了生存,他們只好到一家生產皮鞋的臺資企業當流水線工人,每天起早貪黑,工作八九個小時。開完第一個月工資后,郝東就辭職了,他說他想找個有前途的地方,這樣出苦力永遠也發展不起來。安文卻不這樣看,他認為這家單位還行,雖然眼下干的是出力的活兒,但只要好好干,將來一定會有發展。
郝東離開那家臺資企業后,到一家化妝品公司跑起了業務,兩個多月后,沒有業績的他再次辭職。后來,他又相繼做了酒水推銷員、廣告公司業務員,但都沒能堅持下去。再后來,他就離開珠海,到深圳尋求發展,但沒一樣工作能讓他穩定下來,最難的時候,他甚至到飯店洗起了盤子。再后來,他聽說海南機會多,就去了海南,然而,大特區也沒有對他露出笑臉,他不斷地找工作,又不斷地換工作,一轉眼,5年時間過去了,他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每月的工資僅夠維持溫飽,根本談不上其他發展。
上個月,他又失去了工作,他在人才市場聽說珠海一家公司招信息員,待遇不錯,就發了簡歷過去。兩天后,那家公司通知他面試,他興沖沖地去了,然而他卻落聘了。
那天下午,他漫無目的地在珠海的大街上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5年前他和安文打工的那家臺資企業門前,看到這家公司重修了大門,而且院子里又蓋起了一棟高大的辦公樓,看來這幾年發展得不錯。他想起了安文,他想,5年多沒聯系,安文可能早就不在這里工作了。他隨口問了一下門口的保安,保安說安文是他們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郝東一聽就愣了,怎么可能呢?自己沒聽錯吧!他再次詳細地問了一下,保安十分肯定地告訴他,安文就是他們公司的副總經理,而且相當于二把手,老板經常回臺灣,老板不在安文就是主管。郝東就跟保安說自己是安文的同學,保安一聽,立即給安文打了個電話,幾分鐘后,一身名牌的安文從辦公樓里走了出來,熱情地把郝東迎了進去。原來,郝東走后,安文繼續在生產線上干,因為工作認真,第三個月的時候他被提升為生產小組長。有一次,公司有一個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經理把所有生產小組長都叫到辦公室開會,安文發言的時候,提出了獨到的改進辦法,讓經理十分欣賞,不久就把他調到生產部當副部長。以后的日子,安文繼續努力工作,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經濟效益,他的職位也在不斷提升,去年當上了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如今的他有房有車,事業順風順水。
當今社會,浮躁已經成為一種通病,許多求職者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總把眼睛盯在對面山上的那株靈芝上,而忽略了自己腳下踩著的金礦。其實,金子不在遙遠的天邊,它就在你的腳下,你的身旁。任何一份工作,只要能專注地去經營一段時間,都會取得一定的成績。珍惜擁有,把握住現實,你就終能挖掘出一座人生的金礦來。我們在批評一個人時會說他死心眼,總是在一棵樹上吊死,但有的時候,在一棵樹上吊死恰恰是成功的原因所在。■
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思想的影響,現在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不顧孩子的性格和興趣,以自身的眼光給他們設計未來的成才之路,剝奪孩子的節假日和空余時間,報了很多培訓班,以為只要舍得投資,從小培養,就一定能早日出人頭地。可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很多孩子消極應付,漸漸地對學習產生了一種害怕和抵觸的心理,最后什么都沒有學好。然而,這時我們的家長們一味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是他們不好好學習的造成的,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趕鴨子上架”的行為。
有這樣一則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2013年“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李琦的父親,在李琦讀小學的時候,代李琦報了一個周末美術培訓班,可是李琦去了幾次后,就不愿去了。無奈之下,李琦的父親去請教他的一位雕刻家朋友,問雕刻家朋友該怎么辦。雕刻家朋友沒有直接回答李琦的父親的問題,而是把他帶到后院里,在他家的后院里堆著一堆未經雕刻的樹根。雕刻家朋友從中隨意抽出一段樹根,問李琦的父親:“你說,這像什么?”李琦的父親看了半天也看不出這段樹根像什么,便說:“不像什么,就是一段樹根呀。”雕刻家朋友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樹根上雕刻起來。不一會兒,開始似乎什么都不是的樹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駿馬。李琦的父親好奇地問:“拿到一段樹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這樣的。”雕刻家朋友回答說,“在雕刻之前,我要看看這段樹根像什么,它像駿馬,我就把它雕成駿馬,它像耕牛,我就把它雕成耕牛,如果它像駿馬,你偏要強行去把它雕成一頭耕牛,像這樣是出不了上乘之作的,甚至會完全毀掉一段好好的樹根。”
聽了雕刻家朋友的話后,李琦的父親突然茅塞頓開:兒子李琦不就是一段未經雕刻的樹根嗎?兒子對繪畫一點不感興趣,自己卻要硬逼著他學習繪畫,這豈不就如同像駿馬的樹根,卻偏要強行雕成耕牛嗎?李琦的父親回家后不再逼兒子學習美術了,他問李琦想學什么,李琦說想學習唱歌。于是李琦的父親按兒子的意愿給他報了音樂培訓班。李琦果然學得很投入很認真。這樣一路走下來,李琦的歌越唱越好,終于在“2013年中國好聲音年度決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總冠軍。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在成才之前,就像一段未經雕刻的樹根,我們的家長們,如果不顧“樹根”的原貌和特點,只是按照自己的一廂情愿去“雕刻”,結果就會毀掉了很多上好的“樹根”。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就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由此可見,我們只有“先行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等,才能找到孩子成才的“興趣點”,然后因材施教,扶上馬送一程,孩子就有成才的希望。
關鍵詞:傳統文化;晉商;雕刻;藝術
雕刻是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藝術之一,其中木雕、轉雕、石雕、共稱“三雕”。山西雕刻藝術作為我國傳統建筑磚雕主要流派之一,主要集中在晉中一代的民居建筑中,尤其以晉商建筑雕刻為代表,晉商精雕細刻的建筑藝術,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北方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和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
一、晉商的木雕藝術
木構件是晉商建筑的靈魂。它們不僅構成建筑的骨架,有些部件還構成建筑的裝飾物,形成了晉商建筑豐富多彩的內容。喬家大院處處都可以看到木雕藝術作品。如各院的正門上都有木雕人物,而且各不相同。分別為天官賜福、三星高照、和合二仙、招財進寶、麒麟送子、回回獻寶等多種形式。柱子雕刻也多種多樣,有八駿、有松竹、有葡萄表示漫長久遠、有垂瓜象征瓜瓜綿綿、有垂蓮象征連生貴子,造型優美,栩栩如生。其中鏤空式雕刻最具藝術性,是將整體構建雕刻出一種主體景物的效果。所雕刻花卉鳥獸皆躍然欄上,生動自然,這種雕發所雕刻出的作品,地與面高差甚大,最大高差可達十厘米左右。大院正廳的“連連有喜”,及門廊的“鳳凰戲牡丹”的雕刻就屬于這種技法。由于這是由完整的木材雕刻而成,因而又成為“高浮雕”。此外,合疊加式頤名思義,是一種復合組構的木雕形式。做法是先將地紋刻好,然后將片外加工刻成的人物景象再復合疊加嵌鑲干底板的地紋上。從而組成各種內容的圖案,這種做法的效果,較縷空式別具風味。
二、晉商建筑的磚雕藝術
晉商建筑雖然以木結構為主,但由于氣候及觀念等原因,建筑的維護結構以及—些結構構件釘大量磚石材料,這些材料不僅有功能作用,它們同時還是精美的藝術品。以王家大院為例,王家大院東園小門額枋仿國畫長卷圖軸雕以松竹梅蘭壽石,樹林間又雕梅花鹿兩只,互相盼顧,頗有情趣;東院大門的額枋,雕以琴棋書畫四藝圖,周圍襯以、牡丹、鼎等浮雕裝飾紋圖;西院偏門額枋,則在替子二龍頭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蒼龍青云直上。進入小偏門是私塾,其院門門框用4塊青石雕成,上面刻以松、竹、梅、壽石、喜鵲,這一雕刻設計清新,刻制精細,既表現歲寒三友的清氣,又體現喜上眉梢的喜氣,透視關系也完全按照中國畫散點透視手法,顯示出其不合比例的合法性。東院內的石雕風景照壁,高2.6米,寬1.82米,被鑲嵌在建筑物山墻內,起蕭墻的作用,畫面用平面陰線雕成,砂粒圓點做底紋,圖紋為松、柳、山、水、樓閣,云氣浮游于天空,小舟行駛在水中,煞是一片江南景色。建筑就其本體屬性來說,融實用堅固與審美為一體,在修建過程中,對間架結構及其布局,除用力學掌握支點、力點、重點外,在造型上還可以體悟到它的美學趣味、價值觀念、精神感情等
三、晉商建筑的石雕藝術
晉商建筑的石雕藝術,數丁家大院最為完整,藝術性較高,每個年代的石雕均具特色。例如在丁家大院中,石作構件應用廣泛。其中有以下幾種:一為柱礎,所有建筑桿礎,全部用整塊石料雕琢而成,其中,尤以正廳和門廊施用者最為華麗壯觀。門砧石這種專門為墊托門框的石質構件,幾乎有門即施,但以大門、二門,廂房者雕刻得最好。踏石設在大門、二門和天井內,由于建筑臺基皆高出地平面,故設踏石以登堂入室。這種構件不但數量多,而且雕刻細膩華麗。在丁家大院,柱礎石內容豐富,樣式各異,燈籠形、圓鼓形、六角形、寶瓶型等等,各個院子絕無雷同重復。上面的六角燈籠形柱礎石,上下六個層次。各種石雕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四、各種雕刻協調統一,尊重自然
晉商建筑中的雕刻藝術伴隨著晉商的生活習俗和其建筑的結構類型,不僅融合了當時的社會階級形態,闡釋了晉商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體現了晉商以及當時的建筑設計者對自然的尊重。如如靈石縣王家大院,梁架往往采取“砌上露明”的方式,讓梁架暴露在外,展現梁架的結構和木材的本色,又雕梁畫棟, 即具有結構功能,又體現出和諧美觀。王家大院大門上的門框裝飾,其額枋也各有千秋,東院小偏門額枋仿國畫長卷圖軸雕以松竹梅蘭壽石,樹林間又雕梅花鹿兩只,互相盼顧,頗有情趣。東院大門的額枋,雕以琴棋書畫四藝圖,周圍襯以、牡丹、鼎等浮雕裝飾紋圖。西院偏門額枋,則在替子二龍頭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蒼龍青云直上。縱觀整個王家大院,所以的主要雕刻品,都是成雙成對,追求對稱,而不讓人感到重復,以體現協調統一統一,給人以完全自然的的感覺。
總之,許多晉商都曾歷經艱辛,他們用自己飽含著汗水的業績,衣錦榮歸之后,給后人留下了這些雕梁畫棟的宅院,這些雕刻精美的建筑,古色古香、突出了傳統文化、給研究我國近古的建筑雕刻藝術提供了難得的直觀資料。
關鍵詞:翡翠;玉石;雕刻;藝術
翡翠千變萬化的顏色,是世界上顏色最豐富的一種玉石。單單從外表就可以被那翡紅翠綠的顏色所吸引,翡翠色彩的變幻莫測和不可捉摸有濃烈的神秘之感,自然會引起人們不少美妙的遐思。也正是因為大自然孕育了翡翠獨有的自然神韻,才孕育出如此瑰麗無比而又充滿靈性的石頭來。若有人能輔以精湛雕刻技藝,靈慧的巧思便會賦予翡翠于文化和藝術內涵。
雕刻是一門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是以立體視覺為載體的雕刻。輔以精湛雕刻技藝,靈慧的巧思便會賦予翡翠于文化和藝術內涵。而最基本雕刻技術的構成元素就是點、線、面。玉的內涵及精神一般要經過匠心的雕琢才能得以完整體現。翡翠也一樣,在雕刻中利用雕、繪的工藝,其貌不揚的翡翠原石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打磨以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形態呈現在眾人面前,用筆的細膩、構圖的飽滿、人物線條的精細,不管布局多繁雜、細密,依能分辨線條的清晰和均勻。使翡翠雕刻作品更加具有神韻、審美和質感的藝術魅力。
翡翠有獨特的藝術色彩和風格。創作雕刻的翡翠作品《西方三圣》則是運用翡翠玉石材料上天然色彩的差異,巧妙地表現出人物形體不同顏色的特征,通過描、繪、雕、刻等藝術手法,突出了其形象的生動和誘人,也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寫意與細致入微的寫實相互映襯,玉石的自然之美和寓意之美完美體現,極富藝術感染力。使人感受到和諧、安詳的氣息。有水的翡翠,就有了靈魂,這樣的剔透和潤澤是其它玉石所不能及的,整件作品都讓人感受到那種低眉懷世祈無塵,喜舍無量眾法門。佛光應照世間苦,修得千年萬人福的藝術境界。歷年的創作讓我也懂得了作為雕刻師不僅要充分利用原料,還要從全方位地去表現大自然賦予翡翠的那種溫潤和含蓄美,把翡翠的剔透和潤澤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雕刻是一門文化藝術
用翡翠原石雕刻出的作品是一幅立體的畫,更像是一首無聲的詩,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蘊含著久遠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美好的祝愿、警世的哲理,更有著獨特的人文藝術內涵。翡翠的雕刻發展到現在,一直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開拓發展,而在翡翠雕刻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文化對玉石雕刻藝術創作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的。怎樣借鑒其他藝術形式并很好的利用玉石語言來進行藝術表現是翡翠雕刻工藝創新發展的一條艱辛的道路。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的繪畫、書法作品中有很多關于佛教題材的作品, 中國傳統繪畫重視寫意,逸筆草草,直抒胸臆。“意”就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也可以理解為創作的作品品位有多高,主要取決于雕刻者的思想境界。如果]有相當的文化和宗教素養,作品如何能有空靈深邃的境界呢?
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另一種藝術手法把佛教的精髓融入到雕刻的玉石作品中,再現神話世界的精神與信仰。作品《童子拜觀音》山間樹木與觀音發髻為翠綠色,孩兒為紫色,上下色彩真實自然。樹木鮮新,荷花蓮葉靈動,山間葉子的綠色與荷葉的紫色以及蓮葉的顏色形成鮮活的對比,相映成趣、和諧自然,形成了一幅獨特的構圖。在玉石上留下的是思想、愿望、情懷和意境,無疑都在表露著送子頻來百姓家,祥和容燦滿天霞。生男生女殷勤護,一個孩兒一朵花的意境。作品中,直接以佛教相關題材及文化為創作內容,更是蘊涵著佛法的境界和精神。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可見玉石的內涵和精神一般要通過作者的匠心雕琢才能得以完整的體現。將玉的形象人格化。翡翠玉雕作品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在天生麗質的玉石上充分運用原料,還可以多方位的表現大自然賦予翡翠的那種溫潤、含蓄,留下創作者的思想、愿望、情懷和意境等等。而這些情愫是用工藝手法而構成的各種圖案來表達的,只有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品味它的內涵,才能感到翡翠所帶來的靈氣和它的神奇。
參考文獻:
[1]謝代娟、余娟、鄭慶列:《淺析翡翠首飾設計的材質美》
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是指學生依據“自定標準”對其所學專業及課程體系的期望值和實際感受值之問的差異做出的主觀評價[1]。一般而言,滿意度水平體現著學生完成學業的積極性,也決定著學生學業完成的程度,同時也是學生對所接受的教育情況的一種反饋。
通過此次課程設置滿意度的調研,找出其中不滿意的指標,作為今后制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改教學計劃、優化專業課程設置中提供重要參考依據,通過適當調整教學計劃,使專業課程設置更能滿足職業崗位需求,使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計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更加完善。為此,在2012屆畢業生即將離校之際,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為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014屆畢業生,調查時間在學生畢業時期,這部分學生通過學校安排已經在各醫院檢驗科實習10個月,部分學生已經走向工作崗位,在臨床上已經有較多的實踐經驗,因此調查數據結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調查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主要調查了對課程設置的總體滿意度,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71份,收回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為86.7%。用SPSS19.0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選擇就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原因
被調查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因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社會聲譽好、就業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歡而選擇就讀該專業的學生數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調劑的占12.50%,學生選擇就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達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說明學生對醫學檢驗技術這個專業還是較為理想的。
2.2 對目前所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滿意度
調查數據來看,對所學的醫檢專業非常滿意的占6.25%,較滿意的占56.25%,滿意的占31.25%,不滿意的占6.25%,滿意度達到94.75。說明學生對目前所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非常滿意的。
2.3 對職業崗位課程、職業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課程設置的滿意度
根據表1數據結果,被調查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對職業崗位課的課程設置的滿意度為97.75%,對職業基礎課、通識教育課的課程設置滿意度為94.40%。說明學生對教學計劃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職業崗位課程,滿意度在95%以上。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及通過部分學生訪談,不滿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為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操作技能培養不夠、操作技能培養與崗位不符。
2.4 對所有職業崗位課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效果、學時數、崗位吻合度的滿意度
調查數據來看,針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課程,各項指標滿意度分別為教學內容99.17%、教學方法98.43%、學習效果97.93%、學時數98.22%、崗位吻合度97.72%。說明對9們課程的5項指標的滿意度是很高的,均達到97%以上,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教學內容,滿意度達到99%以上。所有課程中,各項評價指標滿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檢驗課程,其次是臨床基礎檢驗和血液學檢驗。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及通過部分學生訪談,不滿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為課程理論聯系實際不夠,課程內容老化、不適用,課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夠不夠合理。
2.5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中教材選用、儀器設備先進性的滿意度
從調查數據來看,被調查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滿意度為95%,教學儀器設備的先進性的滿意度為86.6%。說明在實際授課中教學上的設備跟臨床中實際運用的設備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對學校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實驗、實訓、見習)方面的、對學校畢業實習期間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
根據表2數據結果,被調查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對學校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實驗、實訓、見習)方面的滿意度為96.2%。對學校畢業實習期間的教學計劃安排的滿意程度為91.9%,雖然滿意度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學感到不滿意,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及部分學生訪談,不滿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為實習時間過長、輪轉安排不合理。
2.7 在課程設置上,在崗位上最有幫助的課程
學生認為崗位上最有幫助的課程是職業崗位課程中的臨床基礎檢驗73.75%、微生物檢驗68.75%、生物化學檢驗48.75%、免疫學檢驗42.50%、血液學檢驗40.63%。其中職業基礎課程(醫用化學、分析化學、醫用物理學、人體解剖學等)滿意度為7.50%,通識教育課程(形式與政策、大學英語、就業指導、計算機應用、大學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分檢驗營銷和實驗技術方向的必要性
調查數據來看,被調查的學生中,87.5%的學生認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必要分檢驗營銷和實驗技術方向,12.5%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
2.9 實習單位或工作單位對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或技能的滿意度
調查的數據中,96.2%的學生認為實習單位或工作單位對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是滿意的,97.5%的學生認為實習或工作單位對學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滿意的,滿意度均達95%以上。
2.10 學生認為學校教育教學需要改進的方面
調查的數據中,學生認為學校教育教學需要改進的方面是專業技能43.13%,其次是專業知識33.75%、開始醫患溝通方面課程32.50%、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27.50%、外語能力26.88%。醫學基礎知識20.00%、衛生法律知識16.25%、反映最新醫學發展前沿的課程或內容 14.38%、人文素質14.38%、科研能力12.50%,數據可作為今后課程設置修改的參考依據。
2.11 學生認為學校應加強對哪些方面能力的培養
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認為學校應加強培養的能力是專業課程知識55%,其次分別是實踐動手操作能力50%、社會交際能力34.38%、自主學習能力30.63%,科研創新能力28.13%、基礎課程知識26.25%、文獻檢索與總結能力13.75%、論文撰寫能力10.63%、通識課程知識10.00%。說明,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培養的重點是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
3 討論
學校要進一步搞好學校的課程改革,調整課程設置,制訂教學計劃,應盡量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實際需要,加強科學性。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培養醫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更要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在教學方式上,課程中多增加案例討論課,這些課程從形式上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可以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
專業課程需要適當加強,加強實用性和針對性。現今,“醫患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對人的素質要求的普遍提高,在醫學界呼吁提高醫科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呼聲越來越高,建議改革公共政治課和教育理論課的教學,調整一般文化課的設置,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課程設置的適當調整,在教學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恚中國石材產業發展較快,尤其是漢白玉在建筑、雕刻市場上應用廣泛。漢白玉本身的優勢和特色明顯,在市場競爭中實力較為突出。漢白玉因其自身的石材特性除了具有建筑使用優勢之外,還具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可以應用于藝術雕刻中,還可以結合旅游業促進多向發展。,漢白玉藝術雕刻行業與旅游業之間具有緊密聯系,關于這一點,文章著重以當前中國漢白玉儲量最多和品質最好的雅安市寶興縣為例展開研究和討論。
一、漢白玉藝術雕刻行業發展的研究背景
寶興縣素有“石材王國”、“石材博物館”的美譽,擁有“寶興白”、“青花白”、“東方白”等名貴石材30余種,儲量達30億立方米。其中最為著名的“寶興白”漢白玉因儲量豐富、潔白無瑕、質地細膩、抗折性強、硬度大、出材率高等特點聞名于世,與意大利“卡拉拉白”相媲美,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譽。寶興縣依托豐富的石材資源,建立靈關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已達200余家,被四川省經信委評為省級“中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雅安石雕,始于漢朝,興于唐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享譽海內外,素有“雕刻之鄉”的美稱。位于四川雅安市高頤闕前的石獅子,蘆山縣樊敏闕前的石獸,都是東漢時期的遺物,其中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足以說明雅安雕塑雕刻的悠久歷史。寶興縣的外郎石硯在清代更被定為"貢硯"。雅安雕塑的技藝在寶興一直傳承延續,寶興縣在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石雕藝術)之鄉”。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的發展迎來一個關鍵時期,人們對于精神層面享受的追求,進一步提高了對于旅游的需求。科技的推動和產業間的經濟合作關系加深了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而漢白玉雕刻文化突破以往的建筑意義,被廣泛應用于藝術雕刻行業和旅游行業,一方面充分發揮了漢白玉自身的條件優勢,另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旅游內容,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帶動產業經濟發展。
藝術雕刻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增加旅游特點,還實現了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來看,我國石材產業發展較緩慢,企業效益增長不夠快速、產品集約化程度較低。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首先就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注重品牌影響力,要保證漢白玉雕刻產業發展還需要大力開拓銷售渠道、規范經營行為,積極尋求外部環境的支持。二十一世紀經濟多元化的發展促進了雕刻藝術產業發展,為其提供了發展機遇和發展動力。石材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全球對于石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我國石材加工歷史久遠、經驗豐富,漢白玉品質很高,但加工工藝和配套機制上尚且不夠完善,無法實現產品的效益最大化,漢白玉資源不能做到充分利用。雕刻藝術作為我國的傳統石材加工藝術手段,聞名已久,漢白玉雕刻產業充分結合了石材本身材料優勢與雕刻藝術手段的觀賞價值,可以結合旅游業的消費需求,實現經濟的雙向增長。
二、雕刻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
(一)雕刻業發展需求
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促進了產業形態的變化和進步,傳統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制約了產業經濟發展水平,也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雕刻產業的發展需要積極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產業生產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更新。我國的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發展需要積極融合其他產業元素,實現產品之間的融合,依靠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解決好雕刻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雕刻產業發展。
(二)旅游業發展需求
近幾年,我國旅游業發展情況雖然還比較樂觀,旅游經濟一直處于上升階段,但旅游行業本身也需要積極進行產品的升級和轉型。旅游業發展的狀態需要進行不斷地創新,例如旅游業與農業經濟相結合,實現農家樂和生態旅游,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實現行業的發展和升級。又比如,旅游業與時下流行的動漫產業結合,實現動漫旅游,這種新的發展形勢大大引起了人們的旅游興。事實上,旅游行業的融合性較高,單一發展的局限性較大,要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變,需要結合旅游業本身的行業發展特點和發展需求,有效融合其他行業,實現經濟互惠、增長。
(三)市場需求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需求不斷增加,市場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根據市場需要對旅游業的發展形勢進行積極調整,旅游市場需要注入新鮮元素,漢白玉的藝術雕刻市場也需要其他經濟發展形勢的支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旅游的體驗不只是停留在觀光上,人們需要多方面的進行消費升級,比如動漫旅游、療養旅游、影視旅游等,在旅游消費產品上也應該多樣化,應該從一般的土特產、古董字畫上適當的轉移到藝術雕刻上面來,增加人們對于我國傳統雕刻手藝的了解和關注,提高藝術雕刻品的市場價值。
三、漢白玉雕刻業和旅游業相融合產生的效益
實現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大力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可以彌補產業自身發展的不足。目前,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是社會的關注和市場的支持,而旅游業的市場資源豐富,但旅游業本身的發展需要不斷補充新的元素,因此可以充分融合漢白玉藝術雕刻業和旅游業,取長補短,努力實現產業效益的增長和市場價值的提升。
(一)市場效益
產品融合可以促使產業鏈的重新組合,各產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新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更高層次的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當消費者認可和支持某種產品之后就會形成一種市場效應。漢白玉藝術雕刻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較高,但一直沒有好的宣傳手段,導致人們對它認識不足,市場地位不高。因此,可以充分結合旅游業的發展特點,使人們更多的了解藝術、認可藝術,可以采用藝術展的形式,讓游客游覽、觀賞,導游可以為漢白玉的石材特征和相關藝術發展歷史做出講解,讓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漢白玉的市場價值。另外在特產、紀念品購買上也可以為游客做出一些引導,這樣不僅為旅游業發展增加新的環節和內容,還為漢白玉的藝術雕刻做了市場宣傳,實現雕刻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的市場效益。
當前人們實現旅游消費的主要目的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觀賞、學習,考慮到旅游產品的豐富多樣性和市場靈活性,需要不斷滿足人們旅游的體驗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人們已經開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體驗。而漢白玉的藝術雕刻產品背后的文化意義和藝術意義很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這一精神消費需求,因此,充分融合漢白玉藝術雕刻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需求,就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消費欲望,實現產業間的互惠互利。
(二)產業效益
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起步不算晚,但發展水平一直不高。事實上,我國石材雕刻藝術歷史久遠,藝術手段和藝術價值都極高,一直沒能有效的發展起來主要還是在產品消費市場占有率不夠高,導致產業效益低下。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但從長遠考慮,若產品結構一直較為單一、落后,不能在旅游內容和旅游形式上作出有效更改和創新,其發展勢必停滯不前,甚至會造成產業的逐步衰落。
因此,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將旅游業的行業元素有效注入漢白玉的藝術雕刻業中,可以增加我國石材雕刻的發展動力,為產品的藝術雕刻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另外,這種結合方式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創新內容,豐富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將我國的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與時下較為流行的旅游行業相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手段,實現了產業間的效益增長。
(三)經濟效益
漢白玉的藝術雕刻行業發展主要依靠雕刻手法、雕刻創意和雕刻技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這種文化創意性產業得不到快速發展主要還是因為人們對于漢白玉文化了解較少、得不到足夠的市場支持,因此經濟效益增長緩慢。要想促進產業的經濟效益增長,就要積極轉變發展模式,更新產品內容,有力結合其他產業的發展特點。旅游業的發展較好,市場認可率和支持率都較高,但文化內涵不足,精神性的消費價值不高,需要改變落后的旅游服務方式,注入新鮮血液,增加新的旅游內容,豐富其文化內涵。石雕、木雕等都是傳統藝術雕刻手法,可以充分融合到旅游環節中去,像漢白玉的觀賞性不言而喻,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可以有效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從而進一步實現旅游帶動雕刻業發展,雕刻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經濟增長。
四、漢白玉雕刻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支持條件
(一)政治條件
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國家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出臺相關政策和要求,為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方向和基礎。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提倡發展多元化的經濟。
在2013年蘆山4.20蘆山強烈地震后,根據國務院《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將雅安市寶興縣靈關鎮建設為“靈關石城”4A級景區,并大力扶持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的發展,投資0.55億元建設靈關石城漢白玉文化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內設有石雕工藝品示范加工廠(區)、石雕文化培訓中心、石雕工藝品展示中心、藝術創意中心,石雕文化廣場及石雕藝術走廊等。另在靈關石城還建有多條集中展示漢白玉石雕文化的“石雕產業一條街”、“石雕文化商業步行街”。
在國家的政治大環境要求之下,政府出臺相關文件為旅游業和雕刻業的融合提供了足夠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文化意味濃厚,屬于工藝美術的一種,融合到旅游業中,可以增加人們的藝術趣味。國家支持旅游業和雕刻業的融合,也是看中了它們各自的市場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二)經濟條件
經濟的發展是行業發展的原動力。不管是旅游業還是藝術雕刻行業,都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實現產業效益的增長。經濟全球化下,我國不斷加深與國際社會的聯系和合作,為經濟大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發展機遇,各產業要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發展就要在生存中學會進步,在進步中迎接挑戰。
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第三產業,政府不斷予以旅游災后重建項目財政上的支持,主要是因為它的發展前景較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旅游業的市場效益日益增加,要實現長久有效的發展,必須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下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融合其他產業的特點,實現改革、變通。而藝術雕刻產業很好的滿足了當前旅游業的發展需求,只有有效實現產業間的融合和互補,才能抓住發展的機遇,迎接挑戰,實現行業發展、經濟增長。
(三)社會條件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地發生變化,基本的物質消費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為了更好地體驗生活、享受生活,人們已經從傳統的物質消費需求轉變到精神消費需求上來了。經濟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人們工作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生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因此,這也為旅游業和藝術雕刻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社會條件和社會基礎。
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的社會條件也包括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和人們休閑態度的轉變。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漢白玉藝術雕刻技術不斷成熟和進步,突出其工藝性和觀賞性;人們的消費態度變化也為漢白玉雕刻產業打開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漢白玉雕刻要實現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就要抓住機遇,在提供的良好社會條件基礎上,充分融合旅游業的發展優勢,打開市場、穩步發展。
五、結語
濟時代的到來,對于各產業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要使產業特點不斷突出,就要積極融合其他產業,實現互惠互利、共同進步。寶興漢白玉藝術雕刻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但發展前景廣闊,若能有效融合入旅游業,在蘆山4.20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大背景之下,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發展優勢一定會取得可觀的市場成就。
關鍵詞 : 調肝理脾法;柴術調肝理脾湯:兒童;臨床應用探討;
Abstract: Professor Wang Xiaoya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iver is often in superabundance, the Spleen is often insufficient” and more than 30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thinks that the Liver and Spleen imbalance is almost throughou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 diseases in children, the disharmony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is the programe of pediatric diseases, and the method of regulating Liver and Splee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King's way” in treating children's diseases.Professor Wang propos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iseases should be based on treating Water and Wood and adjusting Liver and Spleen at the same time.Professor Wang made Chaizhu Tiaogan Lipi decoction according to this,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his article lists the cases of infantile anorexia,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ourette's syndrome and fetal jaundice,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iseases.
Keyword: Regulating Liver and regulating Spleen; Chaizhu Tiaogan Lipi decoction; Child; Discuss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王曉燕教授是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首屆名中醫,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30余載,在診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王教授認為小兒的疾病多與肝脾功能失調相關,肝脾功能失調可旁及五臟六腑使機體功能失常,可出現多種病證。治療應以土木并舉,肝脾同調為基礎,可使肝木調達、脾土健運、他臟自安,機體康復。
肝屬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藏血而主疏泄;脾屬土,性喜燥惡濕,統血而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肝脾,關系密切,脾氣得肝氣疏泄,則能發揮運化水谷之功能;脾氣旺盛,生血充足,肝才能有所藏,藏血充足,肝氣得以濡養而沖和條達,從而助脾之運化。故肝脾生理關系為“土得木以疏通”“木賴以土滋養”[1]。肝脾二者之間木疏土、土養木;木克土,土生金制木,這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功能關系,稱為肝脾調和。若肝脾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出現木乘土、土侮木等各種乘侮表現統稱為肝脾失調。
小兒“脾常不足”,其維持生長發育及日常活動所需營養相對較多,且飲食尚不知自制,如調護失宜,或過食生冷肥甘厚膩,或突然改變飲食品種,超過正常的脾胃耐受能力,均可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無力、健運失常。小兒生長旺盛,“肝常有余”,肝風易動,肝陽易旺,如逢學業負擔繁重,考試壓力大,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及家庭不和等因素,可使小兒情志不遂,肝氣不疏、氣機不暢,從而影響脾胃升降功能,致脾運化功能下降,氣血化生乏源,百病叢生。因此,王教授以調肝理脾法為指導,結合臨床經驗創立了柴術調肝理脾湯,現將此方及在臨床上的應用總結如下。
1 、柴術調肝理脾湯藥物組成
蒼術3~9 g, 白術5~12 g, 柴胡3~12 g, 白芍 5~12 g, 陳皮3~10 g, 萊菔子5~15 g, 蟬蛻 3~10 g, 炙甘草3~6 g。
2、 柴術調肝理脾湯方義分析
本方是在逍遙散基礎上化裁而來。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專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是調和肝脾之名方。小兒“脾常不足”,易患脾胃之疾。在治療上,過補則壅礙氣機,峻消則損脾傷正。因此,江育仁老先生提出“脾健不在補而貴在運”的理論。運者,有行、轉、旋、動之義,皆動而不息之意[2]。張隱庵《本草崇原》云:“凡欲補脾,則用白術;凡欲運脾,則用蒼術。”所以,王教授選用蒼術芳香醒脾助運,柴胡疏肝理氣解郁,二者調肝理脾,共為君藥;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理氣調中開胃,燥濕化痰,萊菔子消食化積,祛痰下氣,三者為臣藥;白芍味苦性平,入肝膽經,能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且防止蒼術、陳皮、白術過燥之性,用蟬蛻易薄荷,是因二者均入肝、肺之經,但蟬蛻可取代薄荷在逍遙散中透達肝經郁熱之效,而又有解痙安神之功,對于肝脾不和而致夜眠欠佳,煩躁不安尤為實用,二者共為佐藥;炙甘草健脾益氣,調和諸藥為佐使。全方共湊調肝理脾,消食化痰之功。方中有多組經典對藥,能相須為用,切中藥機,如柴胡配白芍,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養血柔肝,一散一收,一氣一血,剛柔相濟[1];柴胡配萊菔子,柴胡升提,萊菔子降氣,一升一降,調和肝脾氣機;蒼術配白術,蒼術走而不守,白術守而不走,一走一守,運脾健脾;白芍配炙甘草,白芍酸苦養血,甘草甘平益氣,一酸一甘,一血一氣,酸甘化陰,緩急止痛。白術配萊菔子,白術健脾益氣,萊菔子行氣消食,一消一補,以復脾胃升降。縱觀本方運脾調中、燥濕化痰,消食開胃,疏肝理氣,養血柔肝。補中寓消,消中有補,補不礙滯,消不傷正,恰合肝喜條達惡抑郁,脾喜燥惡濕之特性,又合小兒“臟腑嬌嫩”“臟氣清靈”且“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特點,真可謂治療小兒疾病特別是脾胃疾病之“王道”之方。
3 、經典醫案
3.1、 厭食
劉某某,女,2歲6個月,2005-07-06初診。代主訴:厭惡進食半年余。現病史:患兒于半年前因調護不宜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診斷為“支氣管肺炎”,經治療好轉后出現厭惡進食,噯氣頻繁,大便不調,愛發脾氣,夜間易哭鬧等情況,家屬間斷給予神曲口服液口服(5 mL/次,2次/d),效果欠佳,遂來我院就診。查體:面色少華,消瘦,性情急躁,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叩診鼓音,無壓痛反跳痛,舌質淡紅,苔白厚膩,指紋淡紅。現癥:不思飲食,挑食,飲食量少,大便干結,約三日一行,小便可,睡眠欠佳。辨證為肝脾不調,飲食積滯。治則:調肝理脾,消食化滯。方藥:柴術調肝理脾湯加焦神曲、麥芽(顆粒劑)。蒼術7 g, 陳皮7 g, 白術10 g, 萊菔子10 g, 柴胡6 g, 白芍10 g, 蟬蛻3 g, 焦神曲10 g, 麥芽10 g, 炙甘草3 g。7劑,1劑/d, 分2次飯前沖服。一周后復診飲食大增,睡眠安,偶有發脾氣,大便兩日一行,質軟,舌苔薄白,上方去萊菔子,加茯苓10 g, 14劑(顆粒劑),一日一劑,分2次飯前沖服,鞏固療效。
分析:據患兒支氣管肺炎病史,病后體虛,正氣不固,脾胃運化功能易受此影響,出現飲食欠佳、不思飲食、大便干結、腹脹等癥狀;“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夜間哭鬧;患兒噯氣頻繁、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屬于肝氣不疏癥狀,故辨證為肝脾不調。結合舌苔厚膩、腹脹以及飲食情況,故辨證兼有飲食積滯。二診患兒脾胃功能恢復,飲食積滯好轉,故去萊菔子之消食通腑化滯,加茯苓以健脾安神。柴術調肝理脾湯不僅可以治療厭食,對于諸多脾胃病均有良效。嘔吐者,加姜半夏降逆止嘔;泄瀉者加山藥、茯苓健脾止瀉;食積、腹脹便秘者加炒牽牛子瀉下導滯;腹痛者,重用酒白芍,加延胡索緩急止痛;疳積者,加茯苓、當歸益氣養血;若病情日久加三棱、莪術活血破瘀、醒脾開胃;若五心煩熱加胡黃連退疳熱除骨蒸;若夜啼不安重用蟬蛻鎮驚安神;若自汗盜汗加龍骨、牡蠣止汗斂汗。正如張聲生教授曰“調肝可以安胃”,臨證治療脾胃病應以調肝理脾為法[1]。
3.2、 反復呼吸道感染
李某某,女,4歲,2016-11-22初診。代主訴:反復發熱、咳嗽2 a余。現病史:患兒2 a來因發熱、咳嗽反復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曾因“支氣管肺炎”多次住院治療。今為尋求中醫調理遂至我院就診。查體:面色少華,消瘦,咽稍充血,雙肺呼吸音,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臟聽診無異常,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舌質淡,苔白厚膩,脈弱無力。胸片、肺功能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刻下癥見:偶咳,尤夜間咳嗽,飲食欠佳,多汗,乏力,少氣懶言,大便稀,小便可。追問每次發作誘因,多與哥哥爭吵有關。辨證為肝脾不調,氣血虧虛。治則:調肝理脾,益氣養血。方藥:柴術調肝理脾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減(顆粒劑)。 蒼術7 g, 陳皮7 g, 白術10 g, 當歸10 g, 黃芪10 g, 萊菔子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 桔梗6 g, 焦神曲10 g, 炙甘草3 g。7劑,1劑/d, 分2次沖服。一周后復查咳嗽消失,飲食增加,唯汗出仍多,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上方去柴胡,加五味子10 g, 斂肺補腎止汗。繼續調理一月而后體質逐漸增強。
分析:結合發病誘因多與情緒激動有關,并且咳嗽以夜間為甚,王教授認為夜間咳嗽多與肝膽有關,結合飲食欠佳,大便稀,故可辨證為肝脾不調。考慮其癥兼見面色少華、多汗、乏力、少氣懶言、舌淡白、脈無力,可辨證兼有氣血虧虛。又因患者咽稍充血,故加桔梗以清熱利咽止咳;患者苔白厚膩,顯有積滯,故加神曲助消化。二診患者汗多,病程較長,故給予收斂補腎之藥。王曉燕[3]、李宜瑞[4]、陳鳳媚[5]等提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病機常與肝脾不和有關。當今獨生子女,性格多嬌恣任性,同時壓力增加,易出現緊張情緒,導致肝木偏亢,肝旺侮金乘土,土不生金,故可見肺衛不固、脾失健運,運化失職,氣血化生乏源,反復易感,故可見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王教授臨床上也常用此方治療頓咳、咳嗽變異性哮喘等肺系疾病。
3.3 、抽動癥
王某某,男,5歲,2017-12-22初診。代主訴:間斷眨眼、鼓肚子、搖頭、嘆氣1 a余。現病史:患兒于1年前不明原因出現眨眼,至當地醫院診斷為結膜炎,給予眼藥(具體不詳)外用,效果差,之后逐漸出現鼓肚子,搖頭、嘆氣,到某省級醫院診斷為抽動障礙,間斷服用氟哌啶醇片、甲鈷胺等藥,癥狀時輕時重,今為求進一步治療,遂至我院就診。檢查腦電圖無異常,微量元素鉛正常范圍,銅藍蛋白陰性,肝腎功未見異常。既往史:反復感冒。查體: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及神經精神系統檢查陰性,舌質紅、苔白稍厚膩、脈弦數。現癥見:飲食欠佳、性情急躁、眨眼、鼓肚子、搖頭、嘆氣、大便先干后稀。辨證為肝脾不調。治則:調肝理脾,息風止痙。方藥:柴術調肝理脾湯加鉤藤、葛根(顆粒劑)。蒼術7 g, 陳皮7 g, 白術10 g, 萊菔子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 蟬蛻6 g, 鉤藤12 g, 葛根10 g, 焦神曲10 g, 炙甘草3 g。14劑,1劑/d, 分2次沖服,配合耳穴壓豆1次。囑家長不要吵罵孩子,發現癥狀時轉移其注意力。兩周后復查癥狀減輕,繼續調理兩個月余痊愈。
分析:據患兒癥狀、查體、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故可診斷為抽動癥。該患者眨眼、鼓肚子、搖頭等屬于肝風的表現。再結合飲食欠佳,性情急躁,大便頭干后稀,脈弦,故可辨證肝脾不調。患兒肝風明顯,故在柴術調肝理脾湯基礎上加鉤藤息風止痙、葛根疏通經絡。“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本病從肝風論治甚為妥當[6]。本病反復發作,病久必致肝木乘克脾土,而致脾胃虛弱。脾虛不運,聚濕生痰,痰阻血瘀,風痰瘀相互為患,而致沉疴難愈。總之脾在志為“思”、肝在志為“怒”,脾虛不運化生痰濁、肝失濡養氣機乖亂,可引發兒童抽動障礙、多動癥、癲癇、自閉癥等神志相關性疾病[7],用柴術調肝理脾湯加減均可取得較好療效。
3.4 、胎黃
黃某某,男,45 d。2018-07-11初診。代主訴:皮膚黃染、目黃40+d。現病史:患兒出生3 d后出現皮膚黃染,伴目黃、尿黃,在某院住院照藍光等治療數天好轉出院,出院后皮膚黃染有所加重,服用茵梔黃顆粒及媽咪愛治療無明顯消退,遂至我院就診。癥見:皮膚黃染,色稍暗,目黃,口腔可見白色膜狀物,納乳欠佳,大便稀溏,帶奶瓣,每日7~8次,小便尚可。舌質淡紅,苔白厚膩,指紋淡紅。診斷:胎黃(脾虛濕阻),治則:健脾除濕退黃。予柴術調肝理脾湯去蟬蛻、萊菔子,加茵陳利濕退黃,赤芍活血化瘀,焦神曲為換焦麥芽以消乳積(顆粒劑)。蒼術3 g, 陳皮3 g, 白術5 g, 焦麥芽5 g, 柴胡3 g, 白芍5 g, 茵陳6 g, 赤芍3 g, 炙甘草3 g。4劑,1劑/d, 分3次沖服。配合口服思連康、口腔外涂制霉菌素甘油。復診,皮膚黃染及目黃均較前減輕,上方加茯苓10 g以加強健脾利濕之效。
分析:胎黃是新生兒期常見、多發癥狀,嚴重可造成核黃疸而致殘[8],臨床分為“陽黃”和“陰黃”,而以“陽黃”多見。主要病因為胎稟濕熱,熏蒸于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溢于脈外而致病;或因胎產之時、出生之后嬰兒感受濕熱邪毒所致,治當以清熱利濕退黃為基礎,茵陳蒿湯為治療的代表方。本案據患兒皮膚黃染顏色稍暗,屬于陰黃范疇,據納乳欠佳、大便稀溏、苔白厚膩,指紋淡紅可辨證脾虛濕阻證。根據“脾色必黃,瘀熱以行”理論,王教授在臨證時加活血化瘀藥,有利黃疸消退。目前市面上具退黃功效者有茵梔黃顆粒、清肝利膽口服液等中成藥。這些藥苦寒瀉下,容易戕伐小兒嬌嫩的脾胃,脾虛失運,水濕凝聚,影響肝之疏泄,而致胎黃遷延不愈,甚或轉變為陰黃。此患兒有轉為陰黃之跡象,屬于濕重于熱,柴術調肝理脾湯中蒼術、陳皮、白術運脾健脾利濕,柴胡、白芍疏肝柔肝,加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恰中病機。
參考文獻
[1]李曉玲,張聲生張聲生教授運用調肝理脾法治療脾胃病常用對藥經驗[J].世界中醫藥, 2005, 10(7):1401.
[2]孫浩.江育仁“脾健不在補而貴在運學術思想淺析[J].中醫雜志, 1995,36(3):140-141.
[3]王曉燕,王利然,劉娟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臨床辨證分型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09 5(1):434-436.
[4]廖若莎從肝脾論治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26(3):303-304.
[5]陳鳳媚,辜學敏肝脾同治法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述要[J]中醫藥學刊, 2005 23(4).760-761.
[6]王曉燕中醫治療兒童抽動障礙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1,17(11):1283-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