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藥品市場分析范文

    醫藥品市場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品市場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醫藥品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藥品價格管理;兩方博弈;藥廠;醫院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177-04

    我國的藥品市場的定價問題受到了各界的關注,藥品定價問題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政府也非常關心。在藥品價格決定中,各利益相關方都會間接或者直接地對價格的決定過程產生影響。我國藥品的分銷80%以上都是通過醫院進行的,特別是,處方藥的銷售基本是由醫院壟斷的,因此,制藥企業與醫院的關系在中國現行的醫療藥品管理體制中是處于中心地位的。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一個簡單的藥廠與醫院的價格決定模型。

    制藥企業作為藥品的生產者與供給者,其向醫院的藥品供應(不考慮零售藥店的藥品需求)在藥品的流通鏈中處在第一個環節,是一個藥品批發市場,醫院向消費者提供處在藥品的流通鏈中處在第二個環節,是一個藥品零售市場。藥廠作為一個企業,具有企業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盡可能地獲取利潤,而藥品的銷售是其利潤取得的唯一渠道;而還處在我國“以藥養醫”的格局中醫院也不得不從藥品上獲得醫院的生存與發展所需的資金,因此,適用于制藥企業的“盡可能地獲取利潤”的假設同樣適用于醫院。

    藥廠與醫院的博弈是依托于一定的市場,因此,有必要對藥品市場的結構進行分析。在藥品零售市場,醫院處于賣方壟斷的地位;而在藥品批發市場中,醫院處于買方壟斷,即醫院處于雙向壟斷地位。然而,在批發市場上,藥廠所處的地位卻是因藥品而不同的。對于一些藥品來說,其生產的制藥企業十分多,其市場狀態近似于壟斷競爭;而對另一些藥品來說,其生產的制藥企業十分少甚至只有一家,其市場狀態為完全壟斷。因此,對于藥廠與醫院的博弈分析會因市場結構的不同而不同。

    一、買方壟斷,賣方競爭

    在藥品批發市場處于買方壟斷、賣方競爭的情況下,醫院基本上充當了價格決定者的作用,這直接導致了藥品價格越來越高,而制藥企業卻在競爭中生存維艱。對于這個問題,博弈模型的分析方法提供了答案。

    制藥企業和醫院的目的都是實現各自利潤最大。首先,假定藥品的需求函數為:

    Q=f(Pr,ω)

    s.t.

    其中,Q表示藥品的銷售量,Pr(Retail Price)表示藥品的零售價格或者消費者向醫院支付的價格,ω表示醫生對藥品使用的鼓勵程度。銷售量對零售價格的一階偏導小于零,其原因在于消費者對藥品的看法,處于買方壟斷、賣方競爭的市場上的藥品并不具有太大的獨特性,消費者對價格相對藥效來說更為敏感,如果藥價過高,消費者會選擇替代品。因此藥品的價格越低,消費者就更愿意購買,價格增加會引起銷售量下降,當然這種變化并不是十分大,因為藥品是維持人的生存與健康權,在這兩種權利面前,金錢地位相對較低。而(ΔQ•Pr)/(ΔPr•Q)(即需要價格彈性)處在-1與0之間的原因在于藥品的消費者不會對價格過于敏感,即同比例價格變化只會引起更小比例的銷售量的變化。而銷售量對醫生的鼓勵程度的一階偏導大于零的原因在于醫生對藥品的推薦會使藥品的消費者對被推薦的藥品表現出更強烈的需求偏好,進而導致消費量的上升。

    設定制藥企業向醫院銷售藥品的批發價格為Pw,假定醫院購買的藥全部售出,那么,醫院的利潤Пh可表示為:

    Пh=(Pr-Pr)Q=(Pr-Pw)f(Pr,ω)

    由于醫院對零售價格是根據批發價格確定的,相當于批發價格的收益,因此,用比例可替代為:Pr=βPw,β>1,亦可表示為Pw=θPr,其中θ=1/β

    Пh =(1-θ)Pr •f(Pr,ω)

    對利潤求Pr的偏導:

    =(1-θ)•[f(Pr,ω)+Pr]

    =(1-θ)•f(Pr,ω)(1+)

    由于-1

    而Pr=βPw,因此,d(Pr)=β•d(Pw),進而:=•>0

    該式的意義為藥品批發價格對醫院的利潤的影響是正向的,藥品批發價格的上升使醫院利潤增加,而藥品批發價格的下降會使醫院的利潤減少,因此,醫院其他條件給定的情況下,對價格較高的藥品有更強的偏好,價格越高的藥品更易進入醫院,這是導致我國現行藥品價格不斷上漲的根本原因。

    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其利潤的基本表達式為:

    Пc=Pr•Q-TC=Pw•f(Pr,ω)-TC

    假定其成本函數為:TC=g(Q)=g[f(Pr,ω)],該成本函數滿足邊際成本遞減規律,即

    g′>0,g″>0進而:Пc =Pw•f(Pr,ω)- g[f(Pr,ω)]= Pw•f(β•Pw,ω)-g[f(β•Pw,ω)]

    對制藥企業的利潤求的Pw偏導:

    =f+Pw•f′1•β-g′•f′1•β=f+f1′•Pr-g′•f′1•β=f•(1+)-g′•f′1•β

    由于-1

    即隨著藥品批發價格的上升,制藥企業的利潤將上升。

    然而,由于我國在藥品體制中有最高藥品價格的限定(這并不是把政府引入模型中,而是醫院與制藥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因此,醫院的零售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在藥品零售價格有一定上限的情況下,藥品批發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更不能超過零售價格,因為這影響到醫院的利潤。于是,醫院對于自己所能接受的批發價格有一定的上限,這樣,制藥企業就面臨著與醫院進行價格博弈的境況。

    假定醫院所能接受的批發價格上限為P0,P0 P0,醫院必然拒絕,交易失敗,第一輪博弈結束;如果P1< P0,醫院可選擇接受也可選擇不接受,如果醫院選擇不接受,交易失敗,第一輪博弈結束,如果醫院選擇接受,則交易成功,博弈結束。當然,如果制藥企業報出的價格已經低于制藥企業本身的成本,那么制藥企業都會拒絕。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一旦醫院不接受制藥企業所給出的價格,那么制藥企業都將失去第二次博弈的機會。原因很簡單,由于此時藥品批發市場所處的市場結構為買方壟斷,賣方競爭。醫院是與多個制藥企業進行博弈,如果制藥企業提供的價格不能滿足醫院的要求,由于賣方競爭,一定會存在比該制藥企業報價更低的企業與醫院達成交易,進而制藥企業便不存在二次博弈的機會了。這個過程的支付矩陣為:

    可見,在藥品市場結構為買方壟斷,賣方競爭的情況下,制藥企業在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價格的決定權在處于買方壟斷地位的醫院手中。而如果醫院對利潤的過分貪婪,故意過分地打壓藥品的批發價格,則有可能引起制藥企業的虧損甚至倒閉。這就是藥品不斷提高、制藥企業生存卻依然艱難的主要原因。

    然而,對于制藥企業來說,為了打破這種弱勢博弈的局面,制藥企業采取了一些非價格手段(包括法律內的和法律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中尋租是最為常用的手段。

    由于批發價格是可監控的,醫院并不會通過過分壓低批發價格來達到獲得大量利益的目的,因此也必然尋求價格外獲益。而制藥企業不僅需要其生產的藥品進入醫院,也希望醫院的主治醫生等對藥品進行推薦,引導需求。各自的目標有共同點,這給制藥企業在博弈中尋租大大地提供了可能性。

    模型中,制藥企業通過給醫院一定的藥品回扣,促進該企業藥品進入醫院以及增加醫生對藥品的需求引導。假定回扣為D,那么定義:D=h(ω),且h′>0

    該函數的意義為回扣與醫生對藥品使用的鼓勵程度是正向關系。則制藥企業與醫院的利潤函數分別變為:

    Пh=(1-θ) Pr•f(Pr,ω)+h(ω)

    Пc= Pw•f(β•Pw,ω)-g[f(β•Pw,ω)]-h(ω)

    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在進行報價的同時,給醫院一定的回扣,在批發報價確定后,就要確定企業給予醫院的回扣額。即使報價大于醫院接受的上限,如果回扣足夠達到讓醫院獲得的水平,醫院也有可能接受。

    對醫院的利潤求的ω偏導:=(1-θ) Pr•f'2+h'>0

    可見,醫院對藥品的使用的鼓勵程度越高,醫院的利潤就越高,即是說制藥企業給的回扣越多,醫院利潤越多。因此,醫院對回扣的要求幾乎是無限的,沒有上限,因此,回扣的決定主要由制藥企業來決定。

    制藥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0

    即:Pw•f′2-g′•f′2-h′=0

    從方程中解出醫生對藥品使用的鼓勵程度ω,進而可以得到在由醫院決定的批發價格的條件下制藥企業應該給予醫院的回扣額。

    制藥企業與醫院之間的尋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弈的強弱力量對比,但制藥企業并未達到與醫院同等的地位,只是相對于沒有進行尋租,制藥企業的弱勢地位得到改善。

    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

    在買方壟斷、賣方壟斷的情況下,制藥企業與醫院是互相依賴的關系,制藥企業的藥品只能以醫院為銷售地,而醫院所需要的藥品只能從壟斷的制藥企業那里獲得。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制藥企業還是醫院都沒有對價格的絕對控制權,此時的價格博弈是一個強強博弈,在博弈中兩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處于弱勢地位。同時,由于制藥企業與醫院在各自的領域有著不同的專業性,博弈雙方之間信息相互的了解程度非常低,任何一方都對另一方的信息都不甚了解,在博弈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完全的特征。當然,這個信息主要是指制藥企業與醫院的成本函數信息與收益函數信息。買方壟斷、賣方壟斷的情況與買方壟斷、賣方競爭的情況不同的是,后者是一個靜態博弈模型,因為如果一次博弈不成功那么交易就失敗且博弈結束,但后者是一個動態博弈模型,因為如果第一次博弈不成功,由于制藥企業只有一個藥品銷售目的地醫院,而醫院只有一個藥品供給地制藥企業,兩方都希望交易達成,進而需要進行二次或者多次博弈,而且每一次博弈中一方會對上一次博弈中對方的反應來提供此次博弈決策。因此,這是一個不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模型,而博弈的中心是價格,因此也是一個不完全信息的討價還價模型。由于多次博弈的數學模型較為復雜,而對于買方壟斷、賣方壟斷的情況只需要說明思想即可,因此,這里的模型只以兩階段博弈模型為例來說明在制藥企業與醫院之間的動態博弈過程。

    (一)基本假定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定為:

    其一,博弈雙方制藥企業與醫院符合“經濟人”假設。兩方均以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為假設前提參加博弈,無任何非利潤最大化目標。

    其二,藥品的零售價格有上限Pmax。由于處在藥品價格管理體制的大環境下,同時在現實生活中藥品的零售價格也不可能無限上漲,因此,對醫院的零售價格設置上限是符合市場環境的。這并不是政府參與了博弈,而是一個系統性要素。

    其三,藥品的銷售量是一個常量。由于處于賣方壟斷的藥品市場其藥品基本上是醫院特供藥品,這些藥品的用途十分受限,與特殊疾病、特殊療法相聯系,而這些疾病或者療法的使用是受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等這些外生因素所影響,并不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藥品銷售量為常量的假定是符合實際的。

    其四,存在著博弈成本。由于兩次價格談判之間總是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的,而如果博弈無限期地進行下去,其中發生的協調、管理、執行等費用是十分高的。因此,假定第一次博弈不存在成本,第二次或者更多次的博弈將發生成本,談判次數越多,博弈成本越高,并且博弈成本與博弈雙方的收益成一定的比例關系。假定扣除成本后的利潤在收益中的占比為r,則多次博弈中各占比的關系為:1>r2>r3>…>ri>…>rN,其中ri(i=2,…,N)表示第i次博弈的利潤在收益中的占比。由于只考慮兩階段博弈,因此,只存在一個占比,因此,文中只以r表示利潤在收益中的占比。

    其五,企業成本為常量。由于藥品銷售量是常量,而對于企業來說,無銷售量的變化便沒有可變成本的變化,而固定成本的損耗值基本可以從利潤在收益中的占比r中得到體現,因此,制藥企業的成本不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

    其六,博弈雙方在不完全信息下對價格的分布的判斷符合均勻分布。

    (二)博弈順序與博弈參與者的目標

    在動態博弈過程中,由于博弈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參照上一次博弈中對方的行為來作出博弈決策的,因此,動態博弈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先后順序。制藥企業與醫院在兩階段動態博弈中的先后順序為:(見下圖)

    由于制藥企業報出一個批發價格,醫院選擇接受或者拒絕。如果醫院接受,則交易成功,博弈結束;如果醫院拒絕,則進入第二次博弈。第二次博弈還是先由制藥企業先報價,然后醫院選擇接受或者拒絕,如果醫院接受,則交易成功,博弈結束;如果醫院拒絕,則交易失敗,博弈結束。

    在博弈中雖然制藥企業與醫院的目標皆是利潤最大化,但是兩者的利潤還是有差別的。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其利潤來自于銷售利潤,因此其利潤最大化其實就是銷售利潤的最大化。而對于醫院來說,由于零售價格受國家政策的限制,醫院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對于所能接受的價格有一定的上限,如果制藥企業報出的價格超過了這個上限,那么醫院計劃內的利潤達不到,醫院也會拒絕這個價格,醫院對價格的選擇是為了使醫院獲得比計劃利潤更多的利潤,因此,醫院是目標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在保證計劃內利潤的前提下獲取額外利潤的最大化。

    (三)博弈過程

    在博弈過程中,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其主要需要找到第一次與第二次報價時的價格以滿足博弈雙方的(額外)利潤最大化的前提,因此,博弈的數學過程就是求解兩次報價的價格。對于兩階段動態博弈,采用逆向歸納法進行求解。

    制藥企業在報價之前,需要對能保證醫院獲得計劃內利潤的價格M進行了解,然而,由于不完全信息,制藥企業并不知道醫院的這個價格,但制藥企業知道這個價格的上限為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格上限Pmax,因此,制藥企業認為價格M服從在[0, Pmax]的均勻分布。即:M~U(0, Pmax)

    設制藥企業兩次報價分別為P1、P2。現采用逆向歸納法求解。

    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在兩階段博弈過程中,企業報價應該是第二次報價比第一次報價低,原因在于只有在企業報的藥品價格比能夠達到醫院的額外利潤最大化價格還小時,醫院才會接受,如果第一次報價被拒絕,則制藥企業會認為第一次報價相對于醫院所需要的價格過高,第二次為了達成交易,必然會降低報價。而醫院也知道一旦制藥企業在第一次報價時就被拒絕時會在第二次降低報價,因此,醫院總會讓交易在第二次博弈中達成,那樣醫院的額外利潤會更高。

    在第一次報價后,制藥企業會根據自己的報價對保證醫院獲得計劃內利潤的價格M進行估計,假設其估計價格為M1,0

    在第二次博弈中,制藥企業是使期望收益最大化。制藥企業的期望收益為:

    R=(P2•Q-C)•Prob01+(0-C)•Prob00

    其中,Prob11表示制藥企業在第一次報價已經被醫院拒絕的情況下第二次報價被接受的概率,Prob11表示制藥企業在第一次報價已經被醫院拒絕的情況下第二次報價被拒絕的概率,Q表示銷售量,C表示制藥企業的成本。

    第二次報價被拒絕是因為第二次報價比計劃內利潤的價格M還高,而由于醫院的所接受價格M在[0,M1]服從均勻分布,所以

    Prob00=Prob(P2≥M)= Prob(M≤P2)=P2/M1

    同理,Prob01= Prob(P2P2)=( M1-P2)/M1。

    因此,

    R=(P2•Q-C)•( M1-P2)/M1+(0-C)•P2/M1

    = P2•Q-(Q/M1)•P2-C

    要使制藥企業的期望收益R最大化,其一階條件為:

    dR/dP2=0

    即:dR/dP2=Q-(Q/M1)•P2•2

    解出:P2=M1/2。

    此時,若在第二次博弈中,醫院接受報價,制藥企業的收益為:(M1/4)•Q-C,醫院的收益為:(M-M1/2)Q。考慮到博弈成本的發生,制藥企業的實際收益為r[(M1/4)•Q-C],醫院的實際收益為r[(M- M1/2)Q]。

    如果醫院在第一次就接受制藥企業的價格,則醫院的收益為:(M-P1)•Q。但是醫院總是有進行兩次博弈的動機,要使其進行兩次博弈必有兩次博弈所獲收益要大于一次博弈所獲的收益,即:r[(M-M1/2)Q]>(M-P1)•Q

    進而有:M

    如果M≥(P1-r•M1/2)/(1-r),則醫院進行一次博弈所獲收益要比兩次博弈所獲收益更高,醫院只愿意進行一次博弈。進而(P1-r•M1/2)/(1-r)是判定第一次博弈是否接受的臨界值,因而制藥企業對過第一次報價對醫院的計劃內利潤的價格M估計值M1便為此值,即:

    M1=(P1-r•M1/2)/(1-r)。

    進而有:M1=P1/(1-r/2)

    因此,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其目的在于兩次報價的決策使在兩階段博弈模型中的期望收益最大即可。對于整個模型來說,制藥企業面臨醫院給出的三種可能性:(接受,-),(拒絕,接受),(拒絕,拒絕)。前兩種情況交易都會發生,而后一種情況下交易不會發生。因而制藥企業在博弈中的期望收益為:

    R′=(P1•Q-C)•Prob1+r•(P2•Q-C)•Prob01′+r•(0-C)•Prob00′

    其中,Prob1、Prob01′、Prob00′分別表示(接受,-),(拒絕,接受),(拒絕,拒絕)三種情況發生的概率。由于三種可能性的中哪一種發生是醫院決定的,而醫院決定是否進行兩階段博弈的條件是看第一次報價產生的M1與實際的M的大小關系,如果實際M大于M1,則表明制藥企業并所報之價已達到醫院所能接受的水平了,因而愿意第一次報價就接受。由于M~U(0,Pmax),因此,有:

    Prob1=Prob(M>M1)=(Pmax-M1)/Pmax

    由于M1=P1/(1-r/2),因而:

    Prob1=[(1-r/2)Pmax-P1]/[(1-r/2)Pmax]=1-2•P1/ [(2-r)Pmax]

    而Prob01′= Prob(M

    由于P2= M1/2,M1=P1/(1-r/2),因而:Prob01′=P1/[Pmax (2-r)]

    由于Prob00′= Prob(MM)=( M1/ Pmax)•(P2/M1),P2= M1/2,M1=P1/(1-r/2),所以:

    Prob00′= P1/[Pmax(2-r)]

    因此,制藥企業在博弈中的期望收益為:

    R′=(P1•Q-C)•1-2•P1/ [(2-r)Pmax]

    + r•[P1/(2-r)•Q-C]•P1/[Pmax (2-r)]

    +r•(0-C)•P1/[Pmax (2-r)]

    該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dR′/dP1=0。解出這個一階條件所表示的方程,可以得到制藥企業第一次報價的博弈均衡解:

    P1=[Pmax•Q•(2-r)2+2•(1-r)•(2-r)•C]/][2•(4-3r)•Q]

    (四)博弈結果

    對于博弈來說,制藥企業的主要難點在于報價,而醫院主是根據報價來選擇接受與否的策略。對于制藥企業的來說,在第一次博弈中其最優報價為:

    P1=[ Pmax•Q•(2-r)2+2•(1-r)•(2-r)•C]/][2•(4-3r)•Q]

    在制藥企業給出報價后,醫院將由制藥企業的實際報價P1(并不一定會與P1相同)確定的M1與實際的接受價格M進行比較(因為醫院知道自身的接受價格),其中:

    M1= P1/(1-r/2)

    如果M>M1,則醫院接受報價,交易成功,博弈結束;如果M

    如果進入第二階段博弈,制藥企業必須進行第二次報價,報價會根據第一次報價的大小相應變動,其第二次博弈的最優報價為:

    P2= M1/2= P1/(2-r)

    在制藥企業給出第二次報價后,醫院會根據制藥企業的第二次報價P2與P2比較,如果P2>P2,則醫院會接受報價,交易成功,博弈結束;如果P2

    由于在分析中解出的兩個均衡解P1、P2會使兩次博弈與一次博弈的結果相同,即企業進行這樣的報價,對企業的利潤沒什么影響。可見在博弈中,使博弈雙方同時達到相對利潤最大化的解不是唯一的,這是進行博弈與純市場決定的主要區別。

    參考文獻:

    第2篇:醫藥品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蜂王漿;冷鏈運輸;老齡化

    一、蜂王漿冷鏈運輸研究背景

    蜂王漿作為高檔醫療保健品,其組成成分相當復雜,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核糖核酸以及核苷酸、還有類似乙酰膽堿樣物質,以及多種人體需要固醇類化合物和,鐵、銅、鉀、鈉等礦物質。 蜂王漿為粘稠的漿狀物,有光澤感、其顏色呈乳白色、淺黃色或微紅色。營養學家認為,蜂王漿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類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級營養食品,具有改善營養、補充腦力,提高免疫力,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品訊,預防癌癥的神奇功效。但也因其特殊成分,在儲藏和運輸方面面臨很大挑戰。蜂王漿貯存需冷藏或冰凍,0℃左右儲藏期為6個月,-5℃左右冷凍保存一年,-20℃以下保存兩年以上。

    我國蜂王漿等高檔醫藥保健品冷鏈運輸的發展和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是相當落后的,無論是在運輸條件方面還是質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處,相關部門在該領域的研究較少,且相關的國家標準也不完善,這使得整個醫藥保健品冷鏈物流過程中凸顯出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制約著蜂王漿的保存和運輸的發展,導致市場上經常出現變質或者失效的蜂王漿,嚴重損害的老年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連續出現的質量問題為人們敲響了警鐘,蜂王漿的冷藏運輸方式亟待解決,因此冷鏈運輸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

    在國外,冷鏈運輸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人阿爾貝特?巴爾里爾(Albert Barrier)和英國人J.A.萊迪齊(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應鏈包括從原材料階段到最終用戶階段的與貨物的流動與轉化有關的一切活動,供應鏈管理就是通過增強供應鏈成員間的關系來整合這些活動,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優勢”。這一定義不論從戰略層面還是從運作層面都比較明確的規定了冷鏈運輸管理的要素。在蜂王漿等醫療保健品冷鏈運輸的研究、管理和技術方面,日本的冷藏藥品的供應鏈系統已經初具規模,管理方式相當成熟,上游商品的供應商和分銷商可實現信息共享,而且條形碼技術在蜂王漿的高檔用品的物流行業應用廣泛,使物流中心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和專一化。再加上高效自動化的儲存和揀選設備和操作簡便功能強大的倉庫的管理,保證物流作業高效率的同時還可降低物流成本。

    二、蜂王漿冷鏈運輸的市場分析

    蜂王漿的冷鏈運輸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運輸量小,時間短,需要極度低溫,因此運輸企業需要設立專門的小商品運輸工具,建立更加完善的儲存運輸體系。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低溫。現在國內市場的物流運輸呈現大雜燴狀態,多元化狀況下使得專一化水平較低,類似于蜂王漿、疫苗這類的要求嚴格低溫的商品物流公司幾乎為零。再者進軍大宗商品物流行業的成本顯然太高,因此蜂王漿冷鏈運輸的實現方式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種。

    (一)現有大型物流公司的分化。現有的物流和快遞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市場細分,專門分化出負責類似于蜂王漿和疫苗等商品的冷鏈運輸分支,并嚴格按照其儲存要求強化運輸工具,完善運輸流程。保證其在運輸過程中不出現變質問題。

    (二)資金注入高檔小商品冷鏈物流。新的資本注入高檔商品的冷鏈物流,開發新市場,提高運輸水平,保障其運輸過程的安全高效。 在技術上可以引進國外先進冷鏈物流技術,例如美國和日本的高效運輸技術現在已經相當成熟。從而激活冷鏈運輸的市場,使其呈現標準化專業話趨勢。保障蜂王漿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三)發展第三方蜂王漿冷鏈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即獨立于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第三方冷鏈物流是指在從事冷鏈運輸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從蜂王漿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的需求導向以及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未來參與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因此可以將蜂王漿冷鏈運輸的未來寄托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上。

    (四)國家力量介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群體將成為社會的有一大主要群體,為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及時得到身體所需的醫藥和保健品,國家可以適當涉入冷鏈物流市場。運用國家力量短時間內擴大并完善冷鏈運輸市場。設立相關法律程序保證冷鏈運輸的順利實施,從而保證蜂王漿的安全高效運輸。

    三、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標準和監管制度

    冷鏈物流是一個對資金、管理和技術都要求很高的產業,對蜂王漿這種高檔的醫療保健用品而言,國家的監管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國家的冷藏藥品冷鏈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通力合作。針對冷藏藥品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嚴重缺失以及相關法律不完善的現狀,我國應盡快制定與國際標準銜接的冷藏藥品冷鏈物流標準,和更加完善的法律監管措施,實現從生產到使用的全程監控體系。并制定相關管理部門直接監管,嚴密監測蜂王漿等冷藏醫療保健品在冷鏈各環節中的運行狀況,從而保證其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和高效,預防因其變質而引發的各種醫療問題。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蜂王漿的醫藥品的冷鏈物流監督檢測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應該明確各項標準,把工作做細、做實。在相關設備的要求上,更是殫精竭慮抓質量,保證冷藏設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時應該明確規定各個流程負責人,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這樣當有問題發生時,可以避免相關人員互相推免,避免踢皮球現象的發生,同時,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還可以增加每個人的責任心,從而保證自己所負責的環節不出問題。

    多管齊下,方可藥到病除。冷鏈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將促進蜂王漿等醫藥保健品的順利流通,在解決老年人身體問題的同時也將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充實和壯大。去收獲一個更加健康的人生,擁抱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

    參考文獻:

    [1] 周燕.冷鏈物流質量控制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9

    第3篇:醫藥品市場分析范文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使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尋找并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企業價值的增長,已經成為企業管理者所面對的首要新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于1985年提出了價值鏈管理的思想,經過近20年眾多成功的大企業的實踐證實,價值鏈理論是探究競爭優勢的有效工具。從已有的探究表明,價值鏈理論引入企業的戰略管理中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更加完善的決策支持系統,幫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劣勢,從而優化企業的戰略決策。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價值鏈的探究僅限于定性探究,要進行深入的量化探究還十分困難,因此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因為模型及數據的缺乏而顯得可操作性不強。近幾年來,一種基于定量分析視角的價值鏈分析法已日趨成熟,這就是利潤庫分析法。

    一、利潤庫的概念

    利潤庫(profitpools)是指行業價值鏈各鏈結點所產生的利潤總和。運用利潤庫分析法的目的是探究行業總利潤在價值鏈各節點的分布情況,并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依據。企業不論處于行業價值鏈的某一鏈節,還是跨越若干鏈節,均應從利潤庫的分布情況出發,并結合自身在行業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及擁有的利潤庫份額,探究行業價值鏈中其他有利可圖的價值活動,尋找發展的機會,作出放棄或開發其他鏈節的決策。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和猜測行業利潤庫的變遷,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

    美國汽車制造業于1996年產生了約1.1萬億美元的收入及440億的利潤。該行業的價值鏈包括摘要:汽車制造、銷售、汽油零售、保險、售后服務及租賃等鏈節。通過利潤庫分析法可以看出該行業的收入和利潤的收入是不均衡的,汽車制造及銷售鏈節產生了總收入的60%,然而其擁有的利潤卻不足行業利潤庫的5%;而汽車租賃卻僅以約0.8%的總收入擁有了超過20%的利潤庫份額。透過對價值鏈各節點利潤庫分布的分析,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紛紛跨越其自身所處的節點,為顧客提供汽車金融產品(包括汽車保險、擔保、租賃等)。福特公司在過去的10年中將近一半的利潤是來源于為顧客提供汽車金融產品,而其收入僅占其公司總收入的20%不到。

    在考慮外部客觀經濟環境變化而可能導致行業利潤庫發生變動的情況下,以較小的市場份額占有相對較大的利潤庫份額,以較快的行動為控制即將由于行業變遷而產生的新的利潤庫做預備,這就是利潤庫的基本管理思想。

    二、利潤庫分析法的優點

    傳統的價值鏈管理思想立足于企業內部的管理運作,要求企業通過實施低成本及差異化的生產戰略來樹立企業的競爭優勢。實踐證實,這種管理思想也有其局限性摘要:過于注重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視了長期利益驅動下增加成本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價值;過于強調通過增加收入額及市場份額來增加企業的價值,忽略了總收入及市場占有率的增加并不必然導致利潤的增加,將擴大市場占有率和擴大收益的關系本末倒置;過于關注企業在其自身核心業務的運作,只限于對其所參和的鏈節進行分析,而忽略了從行業價值鏈的角度來看待其所處的地位及所擁有的利潤庫份額,未能將本應納入其分析體系的相關業務及實體進行全面的分析;過于注重資源在價值鏈上的縱向流動來謀求利潤,而忽視了價值鏈的復雜多變性而對行業的利潤結構產生的不確定性。

    利潤庫分析法從戰略觀點出發,探究如何創造并擁有更多未來的利潤,認為企業收入額的擴大及成本的壓低并不是戰略性因素,企業的戰略目的應是擁有更多利潤庫份額,因此企業應從利潤的分布來看待行業的價值鏈中現有或潛在的有利可圖的價值活動。利潤庫分析法不局限于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管理,而是從了解所處行業的全景山發,決定最佳的資源配置,以實現對利潤庫最大限額的控制,這是利潤庫分析法的出發點。

    利潤庫分析法重視價值鏈的復雜性、動態性及不確定性的影響,同時考慮資源在行業價值鏈上的流動所產生的競爭態勢的變化及對行業利潤庫結構的影響,使價值鏈管理思想可操作性更強。利潤庫分析法既強調對現有行業價值鏈中占有最恰當鏈節點,更強調通過對行業客觀運行狀況加以考察,在復雜的系統中盡可能把握更多的有用信息,超越現有,準確預見未來市場利潤分布之所在,為即將發生的經濟環境的變化早做預備,為未來競爭創造優勢。

    三、利潤庫分析法在戰略管理中的運用

    1.企業資產重組的決策。傳統的財務管理及管理會計理論在進行企業間的債務重組決策時,往往過于強調采用過去的財務及非財務指標作為決策依據來對重組后的新企業的盈利能力加以猜測,從而進行決策。這樣的并購決策往往會忽視由于企業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而引起價值鏈上利潤分布的變化,從而導致決策的滯后性,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會產生潛在的價值危機。利潤庫分析法認為,資產重組應能使企業在經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后產生出“1+1>2”的效果,因此重組的關鍵是要隨時反饋行業利潤庫的變動,并采取相應的重組辦法,不使重要的利潤庫旁落。

    傳統上,美國醫藥業的大部分利潤來源于兩種經濟活動摘要:研制新藥并保證醫生開出處方使用新藥。對新藥品的專利權保護避免了價格戰的發生,同時保險公司承擔了病人大部分的藥品費用而使病人對藥品的價格不敏感,醫生可自由選擇開給病人的藥品品牌。該行業獨特的結構使藥品制造商只需對醫生實施一定的營銷策略便可保證擁有豐厚的利潤。因此,醫藥品制造商的利潤遠遠高于醫藥分銷商,即使最大的藥品分銷商也由于對市場缺乏影響力而難以威脅制藥商的利潤份額。進入20世紀90年代,醫療改革的出現導致該行業的利潤庫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醫藥銷售管理商(PBMs)進入該行業,為了給病人控制成本,會建議醫生開出一些具有同等效用的平價藥品來代替高價藥品;PBMs對選擇藥品的影響及向病人直接提供有關購買藥品的信息,直接威脅到醫藥業原有的利潤庫結構。假如PBMs能成功地控制藥品成本,利潤就將從制造環節流向銷售環節。美國的醫藥巨頭LILLY公司預感到了潛在的利潤庫結構的變化,不惜花費巨資并購行業中的藥品分銷企業,從而保證不因利潤庫結構的變化而威脅到企業將來利潤庫的占有份額。但LILLY在并購當時的市場分析認為,以40億美元的價格購入一個僅產生年收入1.5億美元的企業是不明智的,并因此導致公司的市值發生了約20億美元的減值。但在事后通過利潤庫分析法認為,LILLY將來所獲得的收益必將遠遠大于企業現在所發生的并購成本。

    企業在資產重組決策時,運用利潤庫分析法進行探究,必須清楚其目的在于保持或增加利潤庫的份額。企業若能保持擁有相當的利潤庫份額,就能影響到利潤在其競爭對手之間的分布,隨時把握主動權,無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都可立于不敗之地。同樣,由于無力進行重組來擴大其利潤庫份額的企業,亦可以通過一定方法在本企業內部減少不產生價值的環節,或減少行業價值鏈在自身可能運行的環節,或在自身業務的基礎上擴大部分經營范圍,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庫份額。例如,婚車租賃公司可提供隨租其他婚禮用品等業務,來擴大婚車租賃鏈節利潤庫份額。

    2.商業模式(BusinessModel)的選擇。現代企業間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求企業必須立足于為顧客創造價值,才能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只有通過市場及時反饋的信息來了解顧客所需,并在保持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降低自身成本,才能真正做到為顧客創造價值。商業模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及時獲得市場反饋的信息及企業經營成本的高低。尤其對處于競爭激烈、缺乏利潤的價值鏈節點的企業,運用利潤庫分析法,能夠對現有顧客群體進行細分,尋找最具盈利潛力的顧客群,并為之創造價值。美國的戴爾公司競爭于計算機行業中最缺乏利潤的硬件生產業環節,但其以利潤庫管理作為其指導思想,采取了以下辦法,(1)采用不同于行業內標準模式的直銷手段,消除了公司和消費者間的流通環節,從而擁有了部分本應屬于分銷商的利潤,擴大了其利潤庫份額,同時也以較低的售價真正實現了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目的,保證了公司價值得以不斷增長。(2)通過直銷的手段直接和顧客溝通,通過對顧客群體的細分,將業務側重于最具盈利潛力的顧客群,即通過對本環節利潤庫來源的分析,將資源集中投放于最能產生利潤的顧客群,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及效果。例如,其盡量避免那些期望可獲得免費服務的入門級顧客,盡力吸引本身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技能的顧客,因為對這部分顧客可以不需要作大量的普及性宣傳,只需進行一些必要的宣傳即可達到預期的效果,無形中節省了大量的營銷費用。通過以上辦法,戴爾公司不僅取得了9%的稅前利潤率(高于行業平均數的3倍),而且企業的規模也得以不斷地擴大。

    3.企業內部價值鏈的調整和優化策略。企業內部價值鏈是指企業從供給商端口獲得原料到最終向顧客端口輸出產品的一系列價值運動過程。相對和整個行業的價值鏈,其實際上是行業價值鏈某一節點的擴展而抽象形成的企業的內部的價值鏈。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不斷發生成本耗費,但成本發生的前提必須是能夠創造價值。因此,在內部價值鏈優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內部價值鏈各環節的成本和價值進行考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作業環節,從而降低成本。通過對內部價值鏈的調整和優化來達到降低成本及提高價值的目的,可使企業在相同的行業價值鏈節點上擁有更多的利潤庫份額,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價值。豐田汽車公司采用適時生產制的生產方式來對其自身的生產流程進行改造,通過削減企業的存貨等不產生價值的內部環節,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同時也有效地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及其擁有的利潤庫份額。

    第4篇:醫藥品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臺灣地區 基因組醫學 科技計劃

    200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草圖完成。次年2月,工作草圖的具體序列信息、測序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序列的分析結果公布。當時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意識到一個全新的科技世紀已經開啟,同時也認識到致力于基因組功能的研究已經是大勢所趨。許多研究顯示,人類的一般疾病與遺傳疾病和基因變異有相當的關聯。研究基因序列,使人類有機會對生命個體有更深的了解,除了可以搜尋疾病基因,進行研究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之外,同時也可以經由物種間的基因相互交叉比對,進一步了解環境與進化的關系。

    隨著對基因學研究的進展,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醫學研究的新概念――基因組醫學。它是以人類基因組為基礎,將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整合在一起,使基因組的研究成果迅速高效地轉化并應用于臨床醫學實踐,是后基因組時代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因為基因組研究不僅提供科學家們窺探自然,以及了解生命基礎奧秘的方法,同時所衍生的知識,包括使用的技術(如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技術等)與所開發的產品(如疫苗、診斷藥劑和治療醫藥等)都可以產生很高的經濟價值,并有可能為生物技術產業拓展新領域帶來曙光,世界各國無不視此為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在當局的推動下,我國臺灣地區也將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列為了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的重點領域。臺灣“國科會”最先設立的6個“國家型”科技計劃,即:“防災”、“農業生物技術”、“電信”、“制藥與生物技術”、“基因組醫學”和“數字典藏”科技計劃,其中三個計劃項目都涉及生物技術相關領域,目的是通過加大對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生物技術發展的投入,從而在臺灣創造出新的產業或者推動現有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一、臺灣推動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的背景

    臺灣“行政院”于1995年通過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確定有關醫、農等生物技術產業為政府全力推展的重點,并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協同各部會進行橫向整合組成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1996年舉行的全臺第五次科技會議將醫學方面的生物科技推動列為主要議題,同時通過決議將基因醫藥相關的研究整合成跨部會的大型合作計劃。為此,臺灣“國科會”和“衛生署”于1998年起開始推動“基因醫藥衛生科技尖端研究計劃”,整合臺灣醫學中心與研究單位的近百位科學家、醫師投入“基因醫學”研究行列,針對基因組基礎研究、基因治療、基因藥物開發、遺傳疾病、實驗動物供應、環境毒理遺傳基因與科技對倫理、法律、社會影響等進行研究。

    臺灣“國科會”于2002年設立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臺灣稱為“基因體醫學”),2003年開始執行。該計劃整合跨部會資源,由“國科會”、“經濟部”和“衛生署”共同參與執行。計劃的目標以基因組研究為基礎,運用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所隱含的知識,發展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技術,同時結合基礎研究、動物模型測試、臨床試驗等技術,完成臺灣基因組醫學科技的開發,進而通過技術轉移、業界發展等力量,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學科技產業。計劃的第一期為時三年(2003―2005年),主要目標是構建完善的基因組研究基礎設施;計劃第二期(2006―2010年)的目標是“集中資源,以特定疾病研究為導向,加速成果導入醫學生物技術產業”。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于2010年正式結束。

    二、基因組醫學科技計劃概況

    1.一期計劃的總體情況

    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規劃有短、中、長期階段性目標。第一期計劃執行期為三年,由“國科會”推動實施。計劃第一期的目標著重于基因組研究的基礎建設及自由探索基因組相關研究。規劃范圍則是包含:基因組醫學、蛋白組學與結構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以及倫理、法律、社會的影響(ELSI)四個領域。包括:探討基因多形性與常見重要疾病感受性的相關性,鑒定及分析與臺灣人體常見重要疾病相關的新基因,應用基因技術預防或治療臺灣人體常見重要疾病,開發新的基因科技進行基因組的分析與測序,開發新而靈敏的基因診斷試劑與治療模式,評估基因科技對倫理、法律與社會的沖擊影響,以及建立核心設施與研究團隊等。目標推動如下:

    (1)基因組醫學:尋找三種疾病的10個分子目標;對無機砷的人類易感基因更進一層的了解;臺灣人體特殊病毒的宿主易感/抵抗基因的鑒定;建立臺灣地區特殊族群基因庫及相關性狀數據庫;建立臺灣人體疾病診斷用的遺傳體數據庫;建立特殊疾病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蛋白質圖譜等可作為未來臨床診斷與個性化疾病診斷的參考;建立臺灣人體疾病的相關基因及危險因子;建立臺灣人體疾病的輔療法;建立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使用的GMP/GLP設施;建立臺灣人體疾病的動物模型3~5個;在ENU突變小鼠中發現3~5個疾病基因及其機轉與導向化合物(Lead compounds)的篩選;及利用移植人類癌細胞和免疫細胞的NOD/SCID作人類治療基因的功能鑒定。

    (2)生物信息:結合基因組研究加速其進展,促進醫學科技產業的發展;建立臺灣人體重要疾病的基因醫藥數據庫;建立人類遺傳疾病并維護加值數據庫;建立基因組知識經濟基礎;培養高質量的生物信息研發人才。

    (3)蛋白組與結構功能:完成3個細胞膜蛋白的結構,有助于新藥的開發;設立低濃度轉錄因子蛋白組的研究程序,作為醫療途徑;建立3個逆境蛋白質,以及嗜熱蛋白質的功能圖;了解傳染病有關的蛋白質;以臺灣有關的細菌或病毒的蛋白組,發現新的蛋白質折迭模式。

    (4)倫理、法律、社會影響:建立相關學術研究所需的基礎架構,及國內外相關研究社群的互動網絡;建立基因組醫學科技的議題發展追蹤與信息交換;建立基因組醫學科技的意向調查與分析;建立基因組醫學科技的學術論壇與社會教育;對基因科技發展及其在倫理、法律和社會方面所造成的沖擊背景信息與討論議題通俗化。

    (5)核心設施:建立全臺基因組醫學高速核心設施及高科技研究團隊,服務基因組研究計劃;加速臺灣研究計劃執行效率。

    (6)產學合作:開拓創新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協助申請與維護專利權益;建立產學合作及GLP/GMP規格設施;加速進行癌基因/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推動島內基因與蛋白診斷產品的商業化發展;培育研發人才,促進產業活力。

    2.二期計劃的總體情況

    為了聚焦并吸引產業界的投入,計劃第二期設定的目標是:“集中資源,以特定疾病研究為導向,加速成果導入醫學生物技術產業”;以臺灣本地重要的四大疾病(肝癌、肺癌、高遺傳性疾病與傳染病)為聚焦主題,持續加強創新研發與基因組醫學對倫理、法律與社會的影響,同時建設核心設施以支持基因組研究,提供基因組研究所必須的基礎設施與技術,進一步加強與產業界和各國間的合作與交流,將本計劃的研究成果迅速導入生物技術醫療產業,提升國際能見度。

    計劃第二期較第一期更具有整合性,加強了各行政主管部會的直接參與。“國科會”補助上游的基礎研究計劃,建設營運核心設施,提供必需的基礎建設與技術支持;依據研究領域及導向,計劃實施分為肝癌組、肺癌組、傳染病組、高遺傳性疾病組、創新研發組、倫理法律社會影響組(ELSI)、產學合作組及國際合作組。“衛生署”的重點在法規、遺傳咨詢、與國民健康相關的癌癥、傳染病以及中醫藥基因組相關研究,推動“肺癌基因組研究及臨床應用”、“基因組醫學的健康服務應用”、“建立臺灣病原體基因數據庫”、“中醫藥基因組相關整合性研究”及“建立嚴謹的基因組醫學臨床試驗與相關產品的評估與審核機制”等五大研究項目,希望從法規及公共衛生層面,重要的衛生醫藥問題。“經濟部”則從較具產業發展潛力的基因藥物技術等方面進行規劃,建立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環境,并同時以業界科專機制補助生物技術醫藥業者投入基因組相關研發與應用,以研發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創造生物醫藥產業經濟效益。

    各專業組的研究范圍包括:

    (1)肝癌組:尋找肝癌致病基因,研究開發檢驗試劑及檢測設備,致力于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成效,整合并建設臺灣肝癌資料庫技術平臺,并延伸到乙型、丙型肝炎,以期成為未來亞洲最大的肝癌資料庫。

    (2)肺癌組:利用基因組學或分析流行病學等相關技術,進行肺癌遺傳流行病學、藥物基因組學等研究,探討致病因子與肺癌轉移機制,涉及個性化臨床診斷與治療策略,并利用已建立的肺癌臨床研究網絡提供防治肺癌的有效工具。

    (3)傳染病組:探討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腸病毒、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及肺結核分枝桿菌的致病基因及致病機制,研究新穎的抗病毒策略,并結合“衛生署”行政單位,使研究成果落實到公共衛生領域以開展疾病防治。

    (4)高遺傳性疾病組:研究多種高遺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如精神性疾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自閉癥及代謝癥候群等),建立公共衛生研究及公共衛生應用的互動管道,發展相關篩驗工具及預防性醫療,增進民眾健康。

    (5)創新研發組:結合“基因組醫學”、“蛋白組與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并鼓勵其他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如系統生物學、肝細胞及中醫藥相關的基因組研究。

    (6)倫理社會法律影響組:推動臺灣有關人類基因資料庫ELSI議題的研究,與歐美、亞洲地區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基因組醫學研究及其產業化所需的ELSI環境。協同行政機構建立臺灣基因或遺傳咨詢機制及相關法規的訂立與改革。

    (7)國際合作組:鼓勵島內學者與其它國家研究學者在與基因組醫學相關課題上開展研究合作,提升臺灣基因醫藥領域的研究品質及國際能見度;通過科技交流,間接促進與國際制藥或生物科技公司的實質性合作。

    為提升生物技術產業的經濟效益,加速基礎研究成果商品化,基因組醫學計劃鼓勵學界與業界的互動與合作,使業界即時掌握基因組醫學研究的重要進展。為積極促進產學雙方合作,與生技制藥“國家型”科技計劃合作進行“橋接計劃”,整理并挑選具有產業發展前景的成果,進行專利及市場分析,進一步協助計劃主持人研擬商業模式規劃及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同時,由醫藥品查驗中心針對研發所需的醫藥法規提供咨詢,以解決商品化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3.計劃各階段的執行結果

    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在致病基因的發現步驟、功能及致病機轉的研究、開發疾病的動物模型、基因芯片技術、基因細胞治療方法、疾病預防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第一期計劃的重要成果如下:

    (1)砷與移行細胞癌的毒理基因組研究:證據顯示二甲基砷酸鹽(DMA)可能為膀胱癌的致癌砷種類,且細胞還原能力降低可能和致癌有關;建立體外培養及裸鼠膀胱癌形成模型,發現第九號染色體缺失及第四號染色體增幅現象;和砷代謝有關的砷輸送蛋白基因OATP-2、MRP1及MRP2,呈現顯著單一堿基多型性區域和膀胱癌相關基因,包括雄激素接受體及血紅素氧化酵素-1,顯示遺傳多形性區域。

    (2)腸病毒整合性計劃:完成建構第一階段腸病毒數據庫,包含4,000多種從GenBank所收集的腸病毒序列及解析,并建立鑒定腸病毒71型的特異序列比對區域圖譜;找出157種寄主易感基因,包括趨化激素接受體、細胞凋亡、干擾素及補體相關途徑的基因;于細胞培養中顯示可利用RNAi抑制病毒復制;TNF-α啟動子的遺傳多型性和腸病毒71型的易感有關。

    (3)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完成3個幽門螺旋桿菌蛋白質構造研究;建立高效能蛋白質表現系統;建立X光高分子結晶技術;以昆蟲細胞─桿狀病毒系統表現具活性的幽門螺旋桿菌蛋白質;鑒定出一種幽門螺旋桿菌的酸誘導蛋白質,可促進其生長及活動。

    (4)中醫藥基因組相關研究計劃:進行過敏性鼻炎患者中醫寒熱體質類型與基因及蛋白質表現、中醫寒與熱性體質實用藥對細胞基因表現;收集完成病人相關數據、各種辯證指標記錄的統計資料分析,并建立起基因的多樣性分析模式。

    (5)發現DNA甲基轉移酶(DNMT)的過度表現與臺灣地區“非小細胞肺癌”有關,且與許多抑癌基因5'CpG island過度甲基化、cytosine突變亦有關。

    (6)完成正常人類肝蛋白組圖譜的建立,及人類/小鼠胚胎干細胞蛋白組圖譜的建立。

    (7)基因藥物開發完成多項活體外分析系統的建立,包括:重組腺病毒rAd/AGL載體病毒顆粒感染GSDIII病人初級培養細胞的方法、蛋白質轉染系統、重組蛋白質AGL在細胞內的功能分析;完成腺病毒活體遞送方法的建立與活體內分析系統,確認基因遞送方法與遞送載體在動物體內組織分布的相關性;并建立了活體內基因轉錄分析與蛋白質功能分析法,提供基因載體活體遞送系統的基盤分析技術。

    第二期計劃的執行情況

    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第二期的規劃延續了第一期的成果,第二期計劃的重要成果如下:

    (1)重要致病基因、蛋白質的發現

    a.藥物不良嚴重反應的基因:包括最常引起臺灣人體發生致命藥物過敏(史蒂文生瓊森癥候群)的抗顛癇用藥(Carbamazepine)的危險基因,降尿酸藥(Allopurinol)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危險基因等。

    b. 家族性肝癌的基因:乙型肝炎導致家族性肝癌的連鎖相關分析,證實在第4對染色體長臂(4q)上,有1個基因座的LOD score在3.5。

    c. 肺炎桿菌的致病基因:發現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它是造成院內泌尿道感染、肺炎感染以及免疫機能不全病患肺炎、敗血性休克的常見致病菌,還會造成菌血癥,化膿性肝膿瘍及腦膜炎等。

    (2)關鍵動物模型的建立:先后建立了肝癌的動物模型、糖尿病致病動物模型、代謝疾病的動物模型、乙型肝炎的土撥鼠及基因轉殖鼠模型等。

    (3)肝癌、肺癌、高遺傳、創新研發、ELSI五組研究成果

    a.乙型肝炎病毒的HBx基因參與活化:男性荷爾蒙信息傳遞路徑,經由活化基因的表現,可能增加肝細胞的癌化能力。未來將有可能就此信息傳遞路徑,發現肝癌的重要標靶分子,而應用于臨床預防或治療上。

    b.完成臺灣肝癌病患(約800例)臨床數據及組織樣本的合成網創設,提供肝癌研究的共同資源庫。

    c.完成臺灣人體肺癌病患臨床數據庫、組織、血液檢體的收集,提供肺癌相關研究學者的研究共同資源。此外,發現的致病或轉移因子,可應用于肺癌診斷、治療、或預后評估等。

    d.抑癌基因HLJ1的發現:抑癌基因(HLJ1)可預測肺癌病人存活及復發,本研究發現可應用于臨床檢驗試劑、藥物開發與生物技術服務相關產業。

    三、核心研究設施的建設及相關產學合作計劃

    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在管理過程中還增加考慮了相關核心設施的統一建設管理,以及促進產學合作。

    本計劃開始后就規劃了相關核心研究設施的建設問題,對研究項目所需購置的高速、貴重儀器進行“整合資源”和“統一管理”,解決了重復購置、人員與管理等問題。為基因組研究所需的核心設施涵蓋的領域包括了以下五項:動物疾病模型、表現型鑒定及造影核心設施,臨床樣品研究與組織庫,基礎基因組研究設施,蛋白組血與結構基因組研究設施,生物信息核心設施。

    在本計劃執行過程中,還在產學合作方面特別加以推動。如:符合臺灣生物技術產業所需并且具有商品化潛力的技術和產品,包括藥品、疫苗、檢驗試劑、生物醫藥技術、基因治療方法、保健食品開發及基因咨詢服務等;促進臺灣生物技術信息發展的產業;辦理產學合作計劃的審查及后續項目追蹤管理和考核;促進參與產學合作廠商對相關法規與知識產權的了解,利用產學說明會開展產學合作輔導;協助導入核心研究設施至產業界,提高業界的生物技術研發水平;協助推廣本計劃產生的優秀研究成果,營造學術界與產業界對話機會,扶助研究計劃主持人所屬機構申請與獲得專利,協調與產業界完成技術轉讓事宜并建立與相關部會的良好合作與互動。

    參考文獻

    [1] 羅勇.臺灣科技計劃的管理及其特點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3(22): 38-42

    [2] 基因組醫學“國家型”科技計劃[EB],http://nrpgm.sinica.edu.tw/content.php?cat=agtc,(201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高清毛片a|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免费成人av电影|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乱妇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www.成人av.com| 8x成人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