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的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使在學生快樂成長過程中獲得技能
特殊教育學校是學生獲得勞動技能的場所,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的的學習,學校應加強校園環境的布局、規劃和建設,針對不同殘疾學生的身心特點,整體營造文化環境,努力把學校建成師生向往的優美人文的花園、成功愉悅的樂園、陽光智慧的家園。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學校衛生的清潔,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專門清理教室的垃圾,有的負責校園環境衛生的保潔,有的負責學校整理宿舍里的內務,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快樂,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家的氛圍。學生們在快樂中成長,老師們在快樂中工作,為學生們能順利步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奠定基礎。
二、研究學生,弄懂需求,注重個別化教育和差異性教學
特殊教育學校在把握教育普遍性規律的同時,更要注重個別化教育和差異性教學,充分采用符合殘障學生身心特點的特殊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原有讀書活動、教師技能比賽、觀摩課、優質課、集體評課等活動的基礎上,鼓勵教師自發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工作出現的問題,堅持“學習——改變——成長”的學習理念。同時,要把握教育的差異化,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做到教學目標分層提出、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教學知識分層實施、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分層布置、學生評價多元進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信心。如在為中度智障學生選擇職業技能訓練內容時,首先要考慮需要加工的產品工藝的簡單化、單一性及康復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將成品包裝“裝袋”的加工任務,主要分為“掛板——裝袋——撕膠——封口”四道工序,工序清晰,簡單易學,又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非常適合。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
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可以增強殘疾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溝通能力、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勞動技能。特殊教育學校中匯集了各類殘疾學生,因此,學校應該經常開展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像美工專業師生作品展,串珠手工作品、水果拼盤、手抄報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開拓了視野,培養了情操,增強了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摒棄了自卑感和孤獨感,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信心,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掌握了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
四、加強溝通,用心呵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特殊學生普遍存在著情感脆弱和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差,與老師溝通與交流障礙等問題。然而,學生要獲得技能,首先得有良好的心態和自信心,為了驅散殘疾孩子的心理陰影,教師應與學生朝夕相處,盡量摸清每個人的脾氣和秉性,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特長,進行鼓勵和引導。要更加關心殘疾兒童的健康成長,決不能歧視他們,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們將來的就業對接起來,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學會一門技能,教師應該堅信這些特別的孩子個個都是天使,只要用心執著地去愛,每個孩子都會有一片成長的沃土,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另外,讓家長陪同學習的方法很好,特教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溫暖。家長參與對他們的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發育很有好處。通過不斷與孩子進行互動游戲、培養感情,和家長進行交流探討,與家長一同努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