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決策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投資經濟項目評價;貨幣時間價值;現金流量;凈現值
一、投資經濟項目評價
投資項目經濟評價是指對投資項目投入和產出的各種經濟因素進行調查研究、計算及分析論證,以推薦最好方案;但是,必須是在完成市場預測、廠址選擇和工藝技術方案等的選擇基礎之上進行。投資項目經濟評價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而本文主要是從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方面來分析投資項目是否可行。項目的財務評價主要是指依據現行財稅制度,從財務角度分析、計算項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通過預測的數據,計算各方案的財務評價指標,以考察項目本身財務上的可行性。國民經濟評價是指從國家整體的角度來看投資項目隊國民經濟的凈貢獻,以此來判斷項目的經濟是否合理。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項目投資方案只有在兩者均可行的情況下,此方案才可以通過。
二、投資方案的分類
恰當的對每個投資方法進行分類,是進行長期投資決策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在常用的投資方案中,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按從屬關系可分為獨立方案與互斥方法;按現金流動模式可分為常規投資方案與非常規投資方案。不同的投資方案,其適用的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對不同的投資方案選擇其適合的分析方法。
三、貨幣的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不考慮通貨膨脹和風險性因素的情況下,作為資本使用的貨幣在其被運用的過程中隨時間推移而帶來的一部分增值價值。通俗的說,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今天的一元錢比將來的一元錢更具有價值。因為資金具有時間價值,所以現在的一元錢,只要存在投資收益性的機會,就可以進行投資,投資期滿時,就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收益,在加上原始投資額,其數額必然大于原始投資額。例如,今天的1000和一年后的1000是不等值的,假如我們今天把1000元存入銀行,銀行利率為8%的情況下,一年后得到1080元,多出的80元就是經過一年的投資所增加的價值。我們稱它為資金的時間價值。通過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今天的1000元等于一年后的1080元。由于不同時點的資金價值是不相同的,所以,在進行比對時,必須將不同時點的資金折算成同一時點之后才能進行比較。
在實際工作中,貨幣的時間價值通常以利息為表現形式,資金的增值額一般都作為追加資本繼續被企業使用,所以一般按復利進行計算。復利現值、復利終值、年金現值、年金終值為幾種常見的形式。
四、企業的現金流量及其估計
(一)現金流量
“利潤是一種理想,現金才是真實的”。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現金流量的收支起著決定性作用。現金流量是指一個投資項目從籌劃、設計、施工、投產直至報廢(或轉讓)為止的整個期間各年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總稱。這里的現金主要指的是廣義的現金,不僅包括貨幣資金,還包括投資項目需要投入的企業現有的非貨幣資源的變現價值。例如,一個投資項目需要使用原有的舊機器設備、廠房等等,則相關的現金流量是指它們的變現價值而非賬面價值。現金流量包括現金流出量、現金流入量以及現金凈流量。
(1)現金流出量是指投資項目在整個投資與回收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現金支出。主要有固定資產投資支出、墊支流動資金才、支出以及固定資產維護保養等使用費支出。固定資產做為企業一項重要的資產,其投資所需往往是投資項目最重要的一項現金流出。所以,企業大量現金流出一般都是因為固定資產的投資。
(2)現金流入量是指投資項目在整個投資期和回收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現金收入。主要有營業現金流入量、投資固定資產報廢時殘值的收回以及回收的流動資金。從每年的現金流動結果來看,增加的現金流入一部分是利潤造成的貨幣增值;而另一部分就是以貨幣形式收回的折舊,因為從管理學來看,企業是通過折舊把資金收回。所以,實際上營業現金流入量就是利潤加折舊。
(3)現金凈流量反映了企業本期內凈增加或凈減少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數額。不同時點的現金流量是不能相加的,企業在估算時應注意到這一點。其實,企業的長期投資的投資支出和收回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現金流轉的過程。
(二)現金流量的估計
在實際工作中,項目的現金流量的估計一般劃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為投資初期的現金支出、營業現金流量以及投資結束時的現金流量。一般用總量分析法和差量分析法來估計其現金流量。總量分析法是對投資項目發生的所有現金流量進行計算,一般用于投資項目擴大收入現金流量的估計;差量分析法即按照各類現金流量的差額來進行計算,一般用于固定資產應否更新的決策。在企業投資決策中,最關鍵最復雜的是營業現金流量的估計。所以,在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時計算營業現金流量的估計時,應特別謹慎。
五、投資項目主要的財務評價方法
投資項目的主要財務指標包括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與此相對應的各指標的評價方法可分為靜態評價方法與動態評價方法。
(一)靜態評價方法
靜態評價方法是指在評價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時,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直接按投資項目形成的現金流量進行計算的方法。主要包括投資報酬率及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是指項目達到生產能力后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內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額的比率。其反應某一投資項目投資一年能給企業創造的全部利潤,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效益越好;反之,則相反。投資報酬率簡單、明了,但是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難以正確的反映出投資項目的實際效益,一般只適用于投資方案的初選。靜態投資回收期即投資返本的年限,是指項目投產后每年的凈收益補償原始投資所需的年限。靜態投資回收期等于投資額除以每年現金凈流量,前提是有關方案每年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必須相等。在企業進行某一投資決策時,應先計算前述各財務指標,然后再進行對比分析。一般,不同部門或行業都會預先確定一個基準投資利潤率和靜態投資回收期,只有計算出的投資利潤率和靜態投資回收期小于或等于基準投資利潤率和靜態投資回收期時,此方案才是可行的;如大于,則此方案不可行。由于靜態評價方法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只有在對投資期短或對投資項目進行初選時才有其實用價值。
(二)動態評價方法
動態評價方法是指在計算投資項目所形成的現金流量時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的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動態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凈現值率、內部報酬率以及外部報酬率。現介紹幾種常用的動態評價方法;
(1)凈現值(NPV)。凈現值是指特定項目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值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NPV=FV0—PV0或NPV=∑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該指標反映的是投資項目在其壽命周期內的總的獲利的動態評價指標,充分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對未來不同時期現金流入量的影響,因而它是一種較為廣泛使用的投資決策指標;所以,在利用該指標進行決策時,對于獨立方案,凈現值應大于或等于零,才是可取的;如果小于零,則應放棄該方案;對于互斥方案,首先根據獨立方案的原則進行篩選,然后再按篩選出的可行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的方案。但是,當各個投資方案原始投資額不同時,凈現值這個評價指標就失去了可比性,因為,投資額大、凈現值也大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優方案。例如,設某企業有A、B兩個投資方案,投資額均為10萬元,均可使用5年,均采用直線法折舊;A方案,每年銷售收入為1.5萬元,每年的付現成本0.4萬元,期末無殘值;B方案每年銷售收入為1萬元,付現成本為0.3萬元,期末殘值0.2萬元。假設企業所得稅為25%,投資報酬率為10%。則企業應選擇哪個方案?NPVA=【(1.5-0.4)*(1-25%)+2】*(P/A,10%,5)-10=
0.709萬;NPVB=【(1-0.3)*(1-25%)+2】*(P/A,10%,5)+0.2*
(P/F,10%,5)-10=-0.30405萬;由于NPVB=—0.30405小于零,所以B方案不可行;而NPVA=0.709大于零,所以企業應選擇A方案。
(2)內部收益率(IRR)。內部收益率是指使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的貼現率,也稱內含報酬率。內部收益率反映了投資項目內部潛在的最大盈利能力,即投資項目每年的凈收益償還全部投資后,可以獲得的最大收益率。內含收益率的公式為∑AR/(1+r)R—A0=0;其中r為內部收益率,AR為R期的現金凈流量,A0為初始投資額。當某一投資方案未來凈現金流入量之和等于初始投資額時,內部報酬率等于零,說明投資既沒有虧損也沒有盈利;大于初始投資額時,內含報酬率大于零,說明企業收回初始投資額外,還盈利了一部分;小于初始投資額時,內含報酬率小于零,說明企業不僅沒有收回初始投資額,而且還發生了虧損。同樣的利潤額,取得的時間越早,內部收益率就越大,越遲,就越小;取得的盈利越多時,內部收益率也越大。
內部收益率的計算較為復雜,當各年現金流入量均衡時,可通過年金現值計算原理和內插法計算內含報酬率;當各年的現金流量不等時,一般采用逐步測試法計算。由于大多數投資項目的每期現金凈流量是不相等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都采用逐步測試法。其計算原理為先估計一個折現率,然后計算凈現值;如果凈現值為正,說明方案真實的內部收益率大于估計的折現率,則應提高估計的折現率再進行測算,直到測算的凈現值正值接近零;如果凈現值為負,說明方案真實的內部收益率小于估計的折現率,則應降低估計的折現率再進行測算,直到測算的凈現值負值接近零;然后根據相鄰的兩個正負凈現值的折現率,利用內插法計算出其近似的內部收益率。企業在投資決策中,如果是一個獨立的方案,應將計算出的內部收益率與行業或部門基準收益率比較,如果計算出的IRR大于或等于基準IRR,則此方案可行;反之,則應放棄此方案。如果是互斥的方案,第一步與獨立方案相同,第二步是在選出的各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內部收益率最大的投資方案。內部收益率通常用于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中,因為它反映的是項目能夠接受的資金成本率的上限;克服了各投資方案在初始投資額不等時不能進行可比的困難,彌補了凈現值的缺陷。所以,內部收益率是投資效益評價的主要指標。但是,內部收益率是以再投資為假設,存在較大的主觀性,而且計算復雜,很可能無解,有時還會給企業決策帶來困擾。
投資決策是企業投資時必須慎重考慮的一重要項目,當企業決定投資某一項目時,必須結合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通過各投資項目主要財務評價方法對投資方案進行分析和評估,得出結論,以判定各投資方案是否可行,從而選擇適合企業的最優投資方案。
參 考 文 獻
[1]毛付根.《管理會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要:公司戰略對于一個公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公司戰略決策本身要以財務分析與評估的結論為依據。所以,財務分析與評估的方法將直接關系到公司戰略決策的質量以至成敗。本文嘗試將期權評估的方法應用于公司戰略的評估與決策,同時,也說明了這種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公司戰略對于一個公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從生存考慮還是從發展考慮都是如此。而同時,恐怕沒有人會否認,財務對于一個公司的成功與否也是非常關鍵的。先不說任何項目、任何部門事先的預算、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考評都離不開財務,公司戰略的選擇與決策本身也要以財務分析與評估的結論為依據。所以,財務分析與評估的方法將直接關系到公司戰略決策的質量以至成敗。本文試圖將期權評估的方法應用于公司戰略的評估與決策,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財務方法的新嘗試。
一、傳統的財務評估
傳統的財務評估方法有很多,例如年投資回報率法、投資回收期法、內部收益率法、凈現值法,以及作為輔助方法的敏感性分析等。其中,最完善的做法莫過于利用經過風險調整的現金流量或資金成本率計算凈現金,如果凈現值大于0,說明方案可行,在此基礎上再做敏感性分析。這也是長期以來戰略財務評估流行的做法。
這一方法考慮了戰略方案形成現金流量的時間價值和風險,這是其有別于年投資回報率、投資回收期等方法的優點。但同時,這一方法與所有傳統的方法一樣,也存在嚴重的局限性。下面通過一個例子說明。同時,我們將用同一個例子演示期權評估的方法,以便于讀者對兩種決策過程和結果做出對比。
[例]H公司是一家從事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生產、銷售的中型企業,經過10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財力和知名度。高層經理與技術專家經過多次討論,對未來10_20年中國市場需求結構與演化趨勢取得了較為一致的看法。根據本公司的技術與財力基礎,認為公司應該盡快進入家用電器(視聽設備)領域,依靠領先進入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搶占未來信息家電行業的領先地位。公司內部將這一戰略稱為“蛙跳戰略”。
在進入的突破口和進入方式的選擇上,考慮到目前公司的財力和進入的緊迫性,高層經理認為收購一個中等規模的VCD企業是最佳選擇。原因主要在于:VCD行業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其市場前景普遍地不被看好,而一個中等規模的VCD企業的前景簡直可以說是“不妙”。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VCD企業的市場價格可以說已經接近“谷底”。同時,公司高層經理普遍認為,目前VCD的市場并沒有做透,換句話說,VCD并未真正達到市場飽和(分析略),在DVD產品大規模上市之前,收購企業的VCD生產本身有希望全部或接近于全部收回投資。當然,VCD生產本身是否賺錢并不很重要,最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為本公司實現“蛙跳戰略”的“跳板”,而通過企業收購進入VCD行業是進入這一新行業的最為快捷的方法。
按照公司的戰略,在踏上這一跳板后,在取得相關經驗的基礎上,至少有兩件事可以考慮:(1)在適當的時機及時購置DVD生產技術和生產線,上馬DVD,利用并擴大公司VCD的經銷網絡,力爭使公司的DVD成為知名品牌。(2)在適當的時機及時購置數字化電視生產技術,并利用本企業的技術優勢進行深度開發,使本企業的數字化電視在質量、性能及生產成本方面取得競爭優勢,成為國內數字化電視的第一品牌。從而,數字化電視普遍取代普通電視之時就是本公司蛙跳戰略成功之日。
現在的時間是1999年,即公司投資VCD的時間;專家估計,合適的投資DVD的時間為2002年,合適的數字化電視生產技術購置時間為2003年,本公司研究開發期為2年,生產線購置時間為2005年。假定所有現金流量都是從生產線購置的第二年開始產生,專家估計的有關投資及現金流量數據如下(為避免繁瑣的說明,已經將原始數據簡化):
公司根據長期經驗,將經過風險調整的VCD投資和DVD投資的資金成本率確定為20%,數字化電視投資的資金成本率確定為30%。
計算凈現金流量的總現值,即凈現值為:
以投資時為基準時間和以當期時間為基準時間計算的DVD投資的凈現值都為負值,說明DVD投資本身不可行。NPV(數字化電視)(以2003年為基準時間)
以投資時為基準時間和以當前時間為基準時間計算的數字化電視投資的凈現值都為負值,說明數字化電視投資本身不可行。VCD投資是公司蛙跳戰略實施的前提,而DVD和數字化電視投資則是公司蛙跳戰略的展開。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可供考慮的情況下,如果如上述計算所顯示的,三項投資的凈現值都為負值,則公司的蛙跳戰略無法實現。
當然,這是傳統財務分析方法的結論。
二、期權的方法
上述傳統的財務分析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對于公司蛙跳戰略而言,是否投資VCD必須盡快決定,否則,戰略機會的損失是無可挽回的;但是,DVD和數字化電視投資則是3年和4年以后的事情,公司自然可以根據自身和環境類似,我們的總體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但具體每場戰斗是打還是退、是攻還是守則要到時候見機行事。
具體而言,到第3年和第4年時,DVD和數字化電視所需的投資和將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都會與當前專家測算的數據不同,通常,隨著時間的臨近,投資成本和市場前景都會更加明朗,因而數據更加準確。公司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為有利的決策。比如說DVD,如果到第3年根據最新的數據計算的NPV大于0,則投資;否則,就放棄。也就是說,無論是DVD,還是數字化電視,其投資時NPV的期望值肯定會大于0(因為有大于0的可能性投資,也有等于0的可能性放棄,但沒有小于0的可能性)。既然DVD和數字化電視在其投資時NPV的期望值肯定大于0,那么這一期望值經過折現的現值也肯定大于0。
換句話說,VCD投資為公司爭得是DVD和數字化電視的投資機會,這兩個機會本身是賺錢的機會,其價值不可能為負值。這一機會的價值如圖1所示:
在圖1中,投資價值即為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初始投資)的總現值;機會價值則是投資價值與投資成本(即初始投資)之差,當投資價值小于或等于初始投資時,機會價值為0,當投資價值大于初始投資時,機會價值大于0(此時,機會價值即為投資的凈現值)。
圖1表明,機會的價值實際上是以初始投資為約定價格的一個買方期權。其標的物為投資項目的價值。如上述DVD和數字化電視投資的價值。
期權(Option)是這樣一種權利,其持有人在規定的時間有權力但不負有義務(可以但不是必須)接約定的價格買或賣某項物品或某種標的資產或物品。如果持有人有按約定的價格買的權力,則稱為買方期權(CallOption)。標準買方期權的到期內在價值線的情形與上述機會價值線的情形完全相同。按照價值評估的折現現金流量方法,到期內在價值是確定資產或機會當前市場價值的基礎,在風險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相同的到期內在價值及其概率分布會導致相同的當前市場價值。因而,我們可以利用期權的價值評估方法估算上述機會的當前價值。
迄今為止,對于期權價值估算的較為成熟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以考克斯(Cox)、羅斯(Ross)、魯賓斯坦(Rubinstein)等為代表的二項樹估價模型;其二是費雪·布萊克(FischerBlack)和梅隆·舒爾斯(MyronScholes)(國內有譯為梅隆·斯科爾斯)創立的布萊克舒爾斯模型。下面不妨借助于布萊克舒爾斯模型估算上述DVD和數字化電視投資機會的價值。
三、布萊克舒爾斯模型
以C表示買方期權的價值,P表示賣方期權的價值。布萊克舒爾斯模型如
其中,S是期權標的物(此外為相應投資)的當前價值;X是期權的約定價格:r是無風險年利率;T是期權到期期限(年)。N(d1)和N(d2)分別表示在正態分布下,變量小于d1和d2時的累計概率,d1和d2的取值如下:
其中,σ在本文中為投資價值相對變動的年標準差。通常,σ取值在02_04之間。假定專家估計DVD的σ為35%,數字化電視的σ為30%。r可以理解為不冒任何風險就可以取得的投資收益率,以下假定為5%。用期權的概念來定義,DVD投資機會的價值等同于一個期限為3年,約定價格為2400萬元,標的物當前價值為136108萬元的買方期權的價值。
即:σ=35%,T=3,S=136108,X=2400,r=5%。
根據布萊克舒爾斯模型計算如下:
d1=-03851;N(d1)=03502
d2=-09913;N(d2)=01608
C=144486(萬元)
數字化電視投資機會的價值等同于一個期限為4年,約定價格為291716萬元,標的物當前價值為100304萬元的買方期權的價值。
即:σ=30%;T=4,S=100304,X=291716,r=5%。
根據布萊克舒爾斯模型計算如下:
d1=-1146;N(d1)=01259
d2=-1746;N(d2)=00404
C=29793(萬元)
DVD和數字化電視的投資機會的價值分別為144486萬元和29793萬元。
四、期權方法的結論
如果開始實施蛙跳戰略,就要投資VCD,其投資支出為1000萬元;所得有三項:項目本身價值98415萬元,DVD投資機會的價值為144486萬元和數字化電視投資機會的價值29793萬元。因而,蛙跳戰略的總凈現值為:
-1000+98415+144486+29793=158429(萬元)
總凈現值大于0,說明蛙跳戰略可行。
五、總結
從上述實例分析中,我們至少可以直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傳統財務評估存在局限性。這種局限性源于其忽略或否定了決策者對一個戰略所涉及的后續投資的靈活處理,實際是忽略或否定了起碼的企業家才能。在這樣的前提下做出的分析當然會在大大降低一個戰略的實際價值,從而錯誤地否定了本來是可行的戰略,從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企業失去許多寶貴的戰略機會。
第二,期權的方法完全可以突破傳統財務評估這種源于假設前提的局限,是一種更為合理的戰略財務評估的方法。具體而言,一個戰略的實施意味著許多的后續投資機會,期權的方法是將這些投資機會真正當作“機會”來評估,而傳統財務無法評估未來的機會。
六、期權方法的應用價值
一提到期權,許多人都會說它是一種衍生金融工具。這樣說并沒有什么錯。自從本世紀70年代標準期權合約問世以來,期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獨領,以致于作為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權成為人們心目中期權的全部。然而,期權并不僅僅是指一種衍生金融工具。
期權的英文為option,option可以翻譯為期權,也可以翻譯為選擇權。在西方,option就是有時候代表衍生金融工具,稱為金融期權(financialoption),有時候代表現實的選擇權,稱為實物期權(realoption)。
近20年來,西方期權理論的發展日新月異,期權應用研究也是緊隨其后。由于期權理論的應用,傳統財務的許多難題得以解決,許多局限得以突破,財務理論與方法(包括投資、籌資分析,資產與公司價值評估,風險管理與控制,購并機會研究等等)的面貌為之一新。1997年,有關期權定價的研究使兩位美國經濟學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使得西方“熱了”20多年的期權及其應用研究進一步升溫。
【關鍵詞】籌資;財務風險;籌資風險;風險控制
從本質上上來看,財務風險是一種交換性的風險,是價值在其載體形態上轉移、變換和復原的風險,而其實質則是資本價值形態轉化中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按照資本運動環節的存在形態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以及收益分配風險,這幾種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本文則主要對籌資決策中的財務風險,也就是籌資風險進行分析。
從對籌資決策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籌資渠道、方式各有其優劣,也有不同的籌資成本。籌資決策的目標不僅僅是為公司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還應把資本成本的因素考慮進去,要在支持公司正常運營的前提下,使籌資成本盡量小,并最終使公司獲得最大收益。由于不同的籌資渠道其稅負輕重是不同的,如債務利息可用于稅前抵減產生節稅收益,融資租賃資產可加速折舊等,這也為企業籌資決策的選擇提供了方向。
一、籌資中的財務風險
籌資中的財務風險,既籌資風險是指到期無法抽還本金和償付資本成本的可能性。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中,由于籌資數量、籌資渠道、籌資方式等的不同選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那么,產生這些風險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應將籌資風險進行分類,以能更好的找到風險產生的原因。通常情況下,籌資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杠桿發生負面效用引起的風險
財務杠桿的效用主要表現在當企業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1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但是,當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時,財務杠桿發生負面效應,每1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增加,權益資金利潤率因此而降低。負債比例越高,權益資金利潤降低得越多。所以一旦企業經營不善或經濟環境惡化使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從而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時,由于固定額度的利息負擔,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出現財務杠桿反作用,進一步加重企業的財務危機。
這類風險的原因主要資本結構不當和籌資方式選擇不當造成的。資本結構不當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比例不恰當對收益產生負面效用。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債務融資配比好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對于企業降低綜合資本成本,獲取財務杠桿利益和降低財務風險是非常關鍵的。
2.無力償付債務風險
對于負債融資,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的法定責任。如果企業負債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就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不善,現金流量不暢,既使收益率較高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導致債務到期時,企業無貨幣資金償還債務。若不能按期足額還本付息,其結果不僅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而且影響企業信用甚至陷入法律訴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負債籌資能力,使未來籌資成本增加,籌資難度加大,籌資渠道萎縮,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當然,企業負債規模過大、負債期限結構不當也是造成這類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企業負債規模過大,則利息費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時,負債規模多大也會造成負債比重的增加,從而增大財務杠桿產生的負面效用風險。另一方面,負債期限結構不當,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取得資金和償還負債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3.負債比率過高,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跌的風險
就股份制企業而言,負債籌資經營所產生的財務風險,不僅影響企業所有者權益,而且還會影響到股票的市場價格。當負債率超過允許范圍,負債比率越高, 股票風險越大,其市場價格也必然隨著下降,進而可能造成投資人對企業發展前景信心不足,并導致企業形象受損。
4.利率變動風險
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負債籌資資金成本的高低,并進一步影響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在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社會貨幣供應量萎縮,貸款利息率提高,在籌資額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將因利率的提高而提高,從而使得負債融資而使費用增加,盈利減少,甚至發生虧損,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另一方面,負債的利息率對股東收益的變動幅度也有較大影響。在息稅前利潤一定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受影響的程度也越大。
⒌匯率變動風險
企業進行外幣負債籌資,當匯率下跌時,將造成借入的外幣貶值,債務到期仍按負債籌資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但是當匯率上升造成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于借入時的價值,從而加重了企業償還外債的負擔,陷入外幣籌資匯率變動的風險之中。
二、籌資風險的管理對策
企業籌資是整個理財工作的起點,籌資活動的成功與否直接制約著投資和分配過程。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對籌資風險進行控制尤為重要,它不僅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而且是整個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
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由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效果相偏離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因此,企業必須立足市場, 樹立風險意識,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和財務信息網絡,及時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建立風險自動預警體系,對事態的發展形式、狀態進行監測,定量測算財務風險臨界點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以制定出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通過控制經營風險來減少負債籌資風險。
2.優化資本結構,巧用財務杠桿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財務杠桿的負作用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融資風險與融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全面預測經濟形勢,應對利率變動風險針,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利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以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時,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
4.加強資金運營管理,做好還款計劃和準備
為保證能按期還款,應加強資金運營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企業盈利水平,以保證償還負債的資金來源。同時,企業也應做好充分的還款計劃和準備,以保證在充分使用借貸資金的同時能按期還款。最大限度的降低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財務分析是其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之一,而財務分析主要通過對現存財務會計核算信息及其他輔信息進行相關性技術分析,對以往經營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和分析,并對未來財務運營情況提出建議的過程。財務分析由于其得出的結論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客觀性,因此對投資者、經營者、外部利益相關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公司內部管理者或所有者需要憑借財務分析結論進行經營決策,這樣也可以大大減少經營決策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失靈情況,促進了企業平穩良性發展。因此,需要對當前我國企業財務分析的現狀進行了解,并對其在公司經營決策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明確,為我國企業加強財務分析水平、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做出一定貢獻。
二、企業進行財務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一)企業通過財務指標對營運能力進行分析
企業營運能力主要指的是可提供企業從事營運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獲得收益。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需要對企業營運能力進行衡量反映。在企業財務分析指標系統中,對于營運能力進行分析的指標數目較多,主要有對全部資產的周轉能力、流動資產的周轉能力及企業固定資產周轉能力進行分析。而不同的指標所反映的重點內容不同,也并非只根據周轉能力的指標便可以簡單對企業營運能力進行分析。這是因為在某些時候,周轉能力指標可能顯示企業財務狀況很差,但實際上是由于企業擴大生產、接了較大訂單等原因導致。因此,企業在進行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時,不能只看指標,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慮。而這種分析方式也給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帶來了較大的考驗。
(二)企業通過財務指標對償債能力進行分析
對于企業而言,償債能力將直接關系到其能否持續經營,在這種基礎上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將提前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或者作出某項財務決策的風險,提前為未來是否有足夠現金流應對生產經營需要做好準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都是反映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但是由于這些指標多反映的是在某一瞬時企業的狀況,而不是某一期間企業的償債能力狀況,因此可能存在粉飾財務指標的現象存在,但從某一項指標難以很好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水平,會造成企業決策層的誤判,給企業進行決策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雖然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但是該指標的反映是不全面的,決策層需要審慎使用指標和分析結果。例如,某企業的流動比率為1.52,明顯高于1,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企業決策者認為企業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因此又向銀行舉借了貸款。但是一個季度之后,當企業需要償還貸款時,發現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企業償還貸款。這是因為企業的流動比率雖然高于1,但是實際可變現的資產規模不足,因此企業在進行經營財務決策時存在錯判,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
(三)企業通過財務指標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
當前企業在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時采用的指標有銷售利潤率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等。這些指標主要是反映企業在一定的經營期限內獲得利潤收益的能力。通過對企業銷售利潤的衡量,企業可以掌握自身的利潤水平,衡量自身收入和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但是隨著當前企業業務的性質復雜程度不斷提高,企業的業務也再難以進行區分,在進行銷售收入確認和成本區分時存在一定的難度,但總體來說,銷售利潤率還是可以反映企業盈利水平的高低。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反映在多變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現有資產的保值情況,體現企業非流動性資產的價值。凈資產收益主要體現企業凈資產獲得的利潤高低,也能對企業的盈利水平進行反映。這些指標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反映的同時,也對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進行了評估,同時這也是對過去經營財務決策的結果進行評估的重要內容。某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指標表現較差,但實質上是企業在進行銷售利潤計算時將難以劃分性質的成本直接全額算入銷售收入配比的成本項目中,導致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偏低,但是實際上企業的銷售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因此該指標可能無法全面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銷售狀況。因此,企業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慮。
三、財務分析在公司經營決策中的支撐性作用
(一)良好的財務分析水平為公司制定經營決策打下基礎
財務分析實質上是需要做到企業財務方面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對以往年度的財務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并通過不同分析方法及指標得出一定結論后,還需要對未來年度的財務經營狀況進行一定的預測,因此財務分析在企業的內部管理方面作用非常重大。良好的財務分析水平也會為企業制定經營管理決策打下基礎,這主要表現在處于不同行業的企業有不同的特征,處于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于自身能力和市場地位不同,也具有不同的發展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想要謀取長遠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經濟環境的走向,還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的規律性和能力,這樣才能在進行經營決策制定時不和現實脫節,對當前與未來有深遠的認識。而財務分析首先可以讓企業正視過去,既通過不同財務指標數據對過去的事項進行總結,也能有效發現過去年企業存在的客觀問題和隱性風險。然后財務分析還可以讓企業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充分了解企業現狀,對于未來的發展所需決策提供支持。
(二)高質量的財務分析有利于企業對財務決策進行執行
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將有利于企業對財務決策進行執行,這是因為高質量的財務分析結論可以讓決策者對企業狀況進行較為準確的掌握,在制定財務決策時產生偏差的可能性就較小。其次,由于企業財務分析水平較高,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改革或者資金調用方面可以合理進行事前安排,財務分析水平較高還意味著企業有著較高的財務運行預測能力,對于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也較強,可以通過銀行短期借款、售后回租等方式獲得短期資金彌補企業出現的突發性財務問題。
(三)優質的財務分析有利于對企業財務決策結果進行評價
當前大多數企業都會采用整套財務指標進行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分析,而不同的財務指標也反映了不同的財務信息,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主要反映的是企業流動資產償債能力,資產周轉次數等主要反映資產支持的收入大小。因此,從整體上看,財務分析指標會對企業過去的財務情況進行反映,整體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則可以從整體上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優質的財務分析實質上是有利于對企業的財務決策結果進行評價的,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實質上是過去經營決策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對市場因素帶來的財務狀況變化進行剔除,則可以直接反映財務決策的結果。同時,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其資金的利用效率越高、資產結構越合理也越利于企業擴大再生產、積累財富。因此,財務指標除了可以對企業財務決策結果進行評價外,還可以對當前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但是,由于企業的狀況不單單包括財務信息,還包括其他的信息,例如企業組織架構等,因此雖然財務分析可以對企業財務決策結果進行評價,但是評價結果也并不是完全全面的,要防止完全依據財務分析數據進行結果評價,而不參考其他項目評價信息。
四、結語
關鍵詞 上市公司 財務造假 治理對策
隨著全國上市公司的蓬勃崛起,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越來越多的公司謀求上市發展,融資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創新發展的新出路。可是,公司在經歷嚴格審核謀劃上市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財務及非財務手段進行各種公關、造假,導致上市公司泡沫化經營。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企業管理當局采用編造、變造、偽造等手法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掩蓋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情況的行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懸在投資者頭上的一把鋒利的劍,投資者因此造成的損失很難獲得賠償。因此,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是很有必要的。
1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1.1虛構或提前確認收入
虛構收入是最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有三種做法,一是白條出庫,作銷售入賬;二是對開發票,確認收入;三是虛開發票,確認收入。
提前確認收入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確定性時確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適當運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收入。四是提前開具銷售發票,以美化業績。在房地產和高新技術行業,提前確認收入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房地產企業,往往將預收賬款作銷售收入,濫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1.2轉移費用
一些企業往往通過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待處理掛帳等跨期攤銷項目來調節利潤。少提或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將應列入成本或費用的項目列入遞延資產或待攤費用。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或者調低上市公司應交納的費用標準,或者承擔上市公司的相關費用,甚至將以前年度已交納的費用退回,從而達到轉移費用、增加利潤的目的。
1.3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調控利潤
由于資產減值會計內涵復雜性,決定了同樣一項資產有不確定性的價值,因為資產減值實際上是摻雜企業管理當局主觀估計的一種市場模擬價格,資產減值的不確定性為企業管理當局實施利潤操縱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2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因分析
2.1利益驅動
利益驅動是財務報告造假產生的根源。盡管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完善, 但財務報告造假問題依然沒有根本改變。究其原因, 是上市公司管理當局由于受利益驅動而采用一系列會計手段對財務報告進行造假, 如利用關聯方交易,虛構經濟事項, 虛增經營業績等屢見不鮮, 隨心所欲地任意調節會計事項對財務報告進行粉飾。
2.2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缺乏獨立性
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獨立性是助長造假行為的添加劑。在會計市場上,來自于發起人或控股股東的經營者,集公司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于一身,使其由被審計人變成了審計委托人,決定著審計人的聘用、續聘、收費等,成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衣食父母”。因此,會計市場上出現了委托者出錢委托中介機構審計自己財務報告的怪現象,其審計結果必然是委托人意志的體現,虛假行為不可避免。這種扭曲了的聘任制度,助長了“拿人錢財, 替人消災”的心態,危及了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獨立性,使他們無法以獨立、客觀、公正的態度履行股東和社會公眾的責任。
2.3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完善為造假提供可乘之機
有關法律法規缺位,影響了對會計信息等相關財務信息質量的審查,使財務會計的透明度不高。法律制裁乏力的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首先,我國法律對于政府監管者的約束力不強。例如《會計法》中對于監管失敗基本上沒有什么法律責任涉及,即使有涉及,其操作性也很差。因此執法時對于查出的造假事件的處罰就有很大的彈性,往往以經濟處罰代替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其次,我國《會計法》中只有行政與刑事責任的安排,并沒有涉及民事責任的安排,這使得造假收益遠遠大于隱性的“敗露成本”。
3 針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治理建議
3.1加強財會監督
我國對上市公司執行的是“三位一體”的財會監督機制,即財會監督由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和公司內部監督組成,這三個方面監督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規范上市公司的財會行為,以保證其財會資料的真實完整。但是,目前我國這三個方面的監督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1.1加強政府監督
按照《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政府部門均可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上市公司的財會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但是,我國在進行機構改革后,這些政府部門的人員減少很多,沒有足夠的人手對各公司的財會資料進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另外,有的政府部門沒有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監督職責,從而使政府監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門應樹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充分利用行政資源,切實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監督職責。
3.1.2加強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是以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為主進行的監督。上市公司的年報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而且,審計報告須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并對外提供。如果注冊會計師按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很多財務造假行為應該能夠被發現。但是,由于受到利益驅動,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獲取高額回報,遷就于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甚至與被審上市公司勾結,為其做假出謀劃策,從而使社會監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應按獨立審計準則的規定進行審計,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和質量控制準則。
3.1.3加強公司內部財會監督
公司內部財會監督主要是由內部審計機構及其人員進行的。外部監督一般是采用抽樣方法進行監督的,這就要求內部監督必須履行監督職責,保證財會資料中不出現太多的錯漏、假賬。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督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很難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因此,應加強公司內部監督
3.2加強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不是由于財會人員不懂財會知識造成,而是有目的、有意識做出來的。他們利用關聯方交易、會計政策變更、或有事項等較為復雜的交易和會計處理方法,故意做出假賬。故意做假賬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下的表現,因此,應加強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首先,應加強對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其次,應建立獎懲制度,對遵守職業道德的財會人員進行獎勵,對違反者進行懲罰。
3.3完善法規體系
在目前我國已經發現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中,對責任人法律責任的追究不夠全面。在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時,應加大對主要責任人的處罰。例如,董事長、總經理、總會計師、財會機構負責人應作為主要責任人,承擔主要法律責任;其他責任人應根據其在財務造假過程中的作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所起的作用較小,責任較輕,可以減輕法律責任,但不應該免除責任。只有全面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才能更好地抑制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
參考文獻
[1]鄭朝暉.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偵察研究[J]審計研究,2004,(4):54-59.
[2]孫健.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分析[N]. 中國財經報,2001-03-21(10).
[3]郭偉.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幾點思考[J]. 山東煤炭科技,2004,(3):34-40.
隨著醫改腳步的急劇邁進,醫療市場環境早已不再風平浪靜,在現行的政府管轄、醫院管理的基礎模式下,建立醫院財務分析體系,用以反映醫院在經營過程中的發展趨勢和利弊得失,對醫院管理決策起到導向作用。以財務分析體系為基墊,透過分析看結果,找差距、挖潛力、出成績,從而達到提高經濟和社會雙效益的根本目的,因此醫院財務分析體系的建立對醫院管理決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1]。
一、醫院財務分析體系的內涵
醫院財務分析體系依據財務報表及其他資料為依托,輔以動態分析的手法,對醫院的運營成果進行比對、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盈利能力進行反映、發展能力進行評價,利用科學系統的手段以助經營決策層對醫院進行全方位透徹的系統評價與剖析。通過醫療服務、科教項目的開展與醫療資源的消耗進行分析比對,找出醫院管理差距和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挖掘營運潛力,正確評價醫院經營過程的執行情況,幫助決策者提高對醫院客觀經濟管理與宏觀經濟決策的掌握程度,推進從綜合管理到過程監控的轉變,突出從質量控制到標準管理的實質[2]。
二、傳統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決策的影響
(一)注重事后分析,缺乏前瞻性。醫院財務分析體系是利用歷史、現在、將來等分析元素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有機的統一所構成的一個信息系統,以揭示醫院經營理財的實績。傳統的財務分析僅對已發生的財務事項成果進行剖析,著重于對報表項目的事后評定,缺少對發展前景的事前估計和執行過程的實時跟蹤,暴露出風險防范的意識薄弱,發展潛力的預測不足的弱點[3]。現行分析的側重點在財務指標的靜態分析上,忽略了對醫療活動的動態分析,而對醫療市場的發展動向和趨勢進行事前的分析論證,運用最優的經營策略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顯然要比事后的分析總結來得重要,所以,有價值的前瞻性分析才是醫院提高競爭力最有力的保證。
(二)新制度不完善,影響分析質量。新醫院會計制度中預算管理方面仍有欠缺,現行非營利性公立醫院雖走的是市場經濟化管理路線,但仍屬于事業單位編制,執行事業單位的預算制度,需要編制部門預算計劃。新醫院會計制度中沒有對單位預算編制、執行、實施、調整方面提出要求,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等數據無法合理運用,弱化了分析效果;其次,對現金流關注不夠,影響了財務分析的質量。非營利性醫院的財務報表增加了現金流量表,通過分析現金流量,有助于評價和分析醫院掌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轉能力,并據此預測醫院未來現金凈流量,獲知醫院的周轉能力、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
(三)分析指標不全面,缺乏指導性。首先,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沒有關于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規定,在分析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周轉率時缺乏客觀性與真實性。醫療市場的發展日趨激烈,新設備、新技術、新亮點的涌現導致醫療設備更新換代頻率加快,使得固定資產市價下跌或陳舊損壞等減值事項發生。醫院應對重要的大型設備進行定期盤點和減值測試,在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時,做出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體現資產價值的真實性,突出會計原則的謹慎性。其次,新醫院會計制度中增加了成本類報表,但現行指標體系卻缺乏總資產結余率、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指標,總資產結余率與資產收益率兩個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標用于體現醫院管理效能與運營效率之間的差異;而公立醫院是國家獨立法人實體,對醫院管理者經濟責任考核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并未落實,出于對發展和激勵的考慮,資金分配、績效考核并未建立在醫院完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國有資產流失、保增值情況沒有相應指導約束[4]。
(四)內容流于形式,缺少深入分析。財務人員工作陷于生產型的機械運作,缺乏創造型的思維開發,對財務分析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分析內容流于形式。同時受到自身素質阻礙,預測、分析、決策、管理方面能力受限,財務人員往往只能進行淺顯的、粗放的數字對比式的分析,不能全面反應經營、償債、贏利、工作效率、社會效益等各方面狀況,加上缺少對醫療業務知識的了解,忽視對相關經濟信息的有機整合,無法從經濟運動中判斷業務經營變化所存在的問題。如此種種,造成醫院總體財務分析水平不高,綜合能力較弱,缺少分析的深度,不利于醫院管理層的決策判定。
三、完善醫院財務分析體系要素
(一)掌握分析指標。構建醫院財務分析體系是將一系列靜態指標間有機整合,利用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從數據的變化中分析評價醫院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避免片面性的單項指標表現,充分掌握財務分析指標核心內涵。新醫院會計制度財務分析參考指標規定了六類十九項指標,涵蓋“預算管理”、“結余與風險管理”、“資產運營”、“成本管理”、“收支結構”、“發展能力”等方面內容,打破過去分析指標的單一局面,同利用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結構分析法、盈虧平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財務分析手段,保證對醫院經濟運行做出客觀、準確、全面的評價,實現財務部門對醫院管理激勵與約束的作用[5]。
(二)利用多效手段。受自身專業限制,不少財務人員對臨床醫技科室情況不能做到深入了解,以至于財務分析表現的是簡單的數字羅列,不能達到提供決策幫助的目的。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醫院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基礎上,也必須充分了解醫院業務流程,與相關科室積極溝通,深入收支變動具體原因與情況,并選擇并利用適合的財務分析指標,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財務分析的分析方法繁雜多樣,根據不同的需求靈活運用合適的分析方法,通過系統多效的手段加以分析,用以揭示指標變動發展的實質。同時,還可以采用文字與圖表結合的方式,數據占比情況通過餅圖反映,數據變化趨勢通過曲線圖反映,輔以文字說明,更有助于信息清晰的傳達[6]。
(三)考慮管理需求。財務分析體現了財務人員綜合能力,包括工作業務能力、個人綜合素質。也是財務部門與醫院管理者溝通聯系的橋梁紐帶。醫院會計報表技術日趨復雜,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概念的使用也越來越專業化。醫院決策者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直接獲取所需信息,這就需要依靠專業的財務分析,通過有效的分析和明了的解釋,將專業的會計語言予以轉化,達到決策者能夠使用的最佳狀態。俗話說:“有為才有威”,財務定期出具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有助于提升在醫院中的地位,在醫院管理中充分發揮財務的分析作用,對醫院經濟管理決策至關重要[7]。
(四)關注重大項目。根據重要性原則,應對醫院貴重醫療設備的投資、基建等重大經濟項目獨立分析,根據可行性報告,預測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利用投資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經濟指標結合醫院發展與社會效益情況,撰寫專題分析報告,提供有價值的財務決策信息,指引醫院決策者在決定重大投資項目事件上做出正確導向,幫助醫院以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的進行合理分配,以保持科學、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五)提升人員素質。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強、技術性高的工作,在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人員應該成為創新型、知識型、復合型的多維人才。所以,僅掌握專業知識的財務人員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醫院發展要求,必須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提升業務水平,拓寬知識面,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經濟戰略形勢、醫院發展規劃,甚至是臨床醫技等專業知識。因此,醫院需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后續教育,達到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最終目的。
(六)增強風險意識。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下,醫院發展也會經歷風浪,增強應對能力,對將要面臨或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進行防范。盡量規避風險經濟,加強事前預測和分析,必需在財務管理中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通過有效設立財務預警指標,加強財務人員的判斷與分析能力,采取科學的風險應對策略,強化醫院管理手段,促進醫院健康和諧發展。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建筑類企業的產品為建筑物,具備投資大、體積大、地點固定、單件性等諸多特點,建筑施工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涉及到的人員眾多,運用多項生產技術,施工流動性較強。建筑施工涉及到很多工作環節,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我國某些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出現了瓶頸,需要采取相關策略予以解決。
一、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現階段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予以忽視,受企業規模及員工素質的影響,這些企業的會計核算機制大多不夠健全,甚至存在缺乏財務管理的現象。除此之外,在宏觀經濟環境及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有時會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阻礙,致使財務管理的效用難以發揮。
(一)各部門間權責的不明確
企業在規章制度中會對各部門及人員做出明確規定,指出其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但我國建筑企業權責不分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職員或領導,只行使手中權力,卻不想承擔相應責任,往往造成企業資產的流失,對于因失職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行為,也往往因缺乏完善的責任監督制度而不予以追究,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經濟正常運轉。
(二)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展開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監督機制予以保證,對于眾多的建筑企業而言,執行能力薄弱是財務管理中的諸多難題之一。有些財務工作人員,不依據章程辦事,年初不做預算,年尾不做總結,平時費用無節制、成本也不加以管控,對于管理中出現的掛賬也不予以清理,這無疑會造成財務管理中的混亂局面,不利于建筑企業經營質量的提升。
(三)賬目不清帶來的巨大危害
如果對企業的賬目管理不善,很容易使企業的資產陷入惡性循環,很多企業雖然賬目上有利潤,實際是沒有余額的,存在實際與賬目不符的現象;還存在企業賬目有資產、但資產卻無法收回的現象,時間長久難免形成呆賬、壞賬,拖欠的工程款過多,會對企業的發展不利,如果向銀行貸款,更會加重企業負擔,陷入資金周轉的窘境。還有的企業雖然賬目上沒有資產,但實際卻擁有資產,只是沒有記錄在賬面而已,這就致使企業資產不能真正為企業所用,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綜上所述,賬目不清所帶來的危害是嚴重的,甚至造成企業對職工工資、勞務費、社會醫療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的賒欠。
二、解除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瓶頸的策略
(一)實現對資金財務的有效控制
對企業而言,資金與財務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必須實現財務的有效控制。首先要提升企業資金的使用率。要對資金有效運用,規避資金周轉不靈的窘境,要對企業資金收支情況明確把握,根據企業現狀與企業的各項工程,對流動資金與固定資金做合理分配,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收支失衡。其次要增強對營運資金的管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營運資金管理占據核心地位,因為唯有實現流通,才能實現資金的增值,而企業的利潤是由資金流動所實現的。所以要保持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與現金比率的合理,也要努力降低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與銷售費用,這樣能夠更有效地實現對企業資金財務的控制。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財產管理制度,使企業職員在規章制度的規范下實現對財務的管理。
(二)進行財務預算管理
進行財務預算編制工作,是實現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手段。這種管理手段能夠實現各財務目標間的綜合平衡,將這些財務目標予以下達,使企業各部門及職員都明確自身職責,實現對企業財務行為的約束與規范,以實現企業制定的各項工作計劃。處于不同階段的財產預算工作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對于具有新建投資項目的企業而言,其財產預算工作主要傾向于投資預算,具有諸多工作環節,如項目可行性分析、資金預算、現金流量計劃等,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中,必須有預算方法及決策程序的相關記述。對于已經持續經營的企業而言,要傾向于企業盈利,預算工作主要有銷售預算、費用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等。對于那些清理企業而言,其財務工作的重點是現金流量,在對費用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之上,實現對收支的兩條線的準確掌握,對那些被清理的企業,要對其現金流量的費用支出進行預算。
(三)具備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
在對建筑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時,必須有相應的財務管理觀念進行指導,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應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否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適用于建筑企業的管理觀念有很多種。首先是現金流觀念,現金流是用來衡量企業的財產與價值的,是企業所獲得的可以用來再次投資的資金,它并不是企業手頭可用的資金,而是依據權責所核算出來的企業利潤。對于企業而言,有時候現金流有著比利潤更為重要的地位,因為企業雖具備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卻因為現金流的不足而陷入周轉困境,長久下去可能會引起企業破產。建筑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數目巨大,如果不注重現金流,很可能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其次是貨幣時間價值觀念。時間是一項財富,對于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可以使用時間價值觀念來詮釋項目未來的成本與收益,在分析對比中,如果所獲取的收益大于所要付出的成本,那么就可以接受這個項目。在運用貨幣時間價值觀念時,必須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對項目未來收益與成本的評估。再次是利潤最大化觀念。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利潤,運用利潤最大化觀念,對企業成本、費用、資金、收入等進行控制,加大對企業各部門利潤的考核力度,從而實現企業獲取最大利潤的目標。再次是具有市場風險觀念。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只是墨守成規,企業必然不能發展壯大,唯有樹立市場風險觀念,才能使企業投資更為合理,獲取更大的利潤。最后是要樹立先進的財務管理觀念。企業若想長遠發展,運用先進的財務管理觀念進行指導,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紅兵.論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現狀及對策[J].山西建筑,2010.
關鍵詞 企業財務管理 資金成本分析 財務決策 風險控制 機會成本
一、引言
新經濟常態下,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其資金鏈管理存在的各類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僅導致其自身融資能力滿足不了運營需要,也拖累了自身的發展速度。所以,提高對資金成本的科學認知和運用能力和對資金運作的調控能力,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時下企業發展實踐中所必須精心鉆研的問題。一言蔽之,在經濟金融化的大環境下,解決好資金成本問題,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二、資金成本基礎理論概述
(1)釋義。資金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運作活動中,為了籌集、使用資金而付出的各種費用成本。資金成本主要包括兩大內容:一是資金籌集費用,二是資金占用費用。其中,資金籌集費用是指企業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種費用成本,如發行公司股票或債券時所產生的公證費、律師費、擔保費以及印刷費、廣告費等。但是,企業在發行股票或債券時所支付給發行公司的手續費,依據慣例是不列入資金籌集費用之內。而資金占用費用,則是指在經營運作時使用非自有資金而應付出的費用代價,換言之,即是資金所有權人通過向企業提供其資金使用權,而據此向使用其資金的企業所獲得的約定報酬,包括企業應付的股東股息、紅利、債券及銀行貸款利息等。
(2)特點。其一,在財務結構比較理想的前提下,才會出現資金成本。從其內容可以看出,無論是企業上市發行股票或是債券,還是支付股息、分紅等費用,都只有在企業運作良好,財務結構較完善時才會出現。其二,其分為稅前成本、稅后成本,企業等經濟單位在分析相關問題時多是側重于稅后成本,即考慮籌資方式節約稅效應后的成本。因為花費的資金成本可以作為企業經營費用,從而抵扣減少所得稅支出。其三,其強調資金成本率和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資金成本率是指公司的資金籌集費用與有效籌資金額之間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則是指從一個企業的全部資金來源看,不大可能只來自單一的籌資方式,而是應當來自多個各種籌資方式。因此,企業總的資金成本也就不能由單一資金成本決定,而是需要計算綜合資金成本,根據不同來源的資金所占的比重加權平均計算所得。
三、資金成本在財務決策實踐應用中的問題
(1)對相關財務風險的考慮不充分。其中,一方面是沒有考慮到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而負債經營即意味著出現了財務杠桿效應。一般,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在沒有負債經營的情況下,股東的權益報酬率(股東所投資的資源單位而獲得到的回報)與資產報酬率(公司每投入資源單位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致的。但查閱企業財務報表可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這兩個指標都是不同的。例如,上一年度通用汽車、沃爾瑪、微軟的財務年報顯示,其資產報酬率分別為4%、9%、24%,然而權益報酬率則分別為20%、23%、47%,可見,權益報酬率遠高于各自的資產報酬率。究其原因在于,這些企業利用了負債經營中的財務杠桿放大效應。
(2)進行投資決策時忽略機會成本。國內部分企業在對其資金成本進行管控的過程中,既沒有考慮機會成本的存在,也沒有全面考慮成本的經濟替代性,即從經濟增加值角度對成本支出內容沒有加以考慮。有時資金成本的降低表面上是節省了成本,但是從機會成本角度來分析,有時卻是錯失機會、浪費資源的不當經營行為。例如,部分企業在進行融資時,過于重視股權融資,從而導致控制權旁落;又或是過于看重債券融資,最終導致資金鏈壓力的出現。因此,必須全方面考慮各種融資方式的成本,加以權衡,才能選擇正確的融資方式。
四、資金成本分析在財務決策中的注意事項
(1)注重融資財務風險。企業在融資時應重視各個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并結合自己企業的現狀來合理地選擇融資方式。例如,當企業資金鏈緊張的時候,應重點考慮債權性融資;而在企業高速發展時,則可以考慮股權式融資,以便于獲得更多資金。同時,在進行融資決策時還應謹慎考慮杠桿效應問題,企業如果想要普通股每股收益,實現財務杠桿的充分利用,其必要條件即是在實踐中的息稅前利潤,應當高于無差異點情況下的息稅前利潤。所以,分析出無差異點處的息稅前利潤是基礎性的財務管理工作。此外,為了獲得財務杠桿正效應,企業決策者還應當嚴格按照財務杠桿系數進行計算,以做出理性的財務決策。
(2)降低應收賬款風險。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時需要考慮到,生成應收賬款帶來的收益,與生成其帶來的相關成本費用,并將這兩者比較權衡,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則采取增加應收賬款屬于比較理性的決策。所以,在賒銷前必須對購貨方的信用度進行調查,并對賒銷后要對其償債能力、經營狀況做好跟蹤調查,以及時對應收賬款回收情況進行分析,做好壞賬準備的計提工作,將催賬成本降低到最低。財務單位與銷售單位也應做好配合,以對應收賬款的相關信息做更好地了解,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應收賬款的相關資金成本。
(3)平衡各類機會成本。企業確定現金持有量時,要考慮其持有成本、轉換成本、短缺成本,并在其多種類型的成本與其效益之間進行權衡,達到兩者的最佳均衡比例。例如,在運營資金管理的實物流方面,如需減少物流在渠道的滯留時間,則要實現渠道長度縮短和渠道暢通;在信息流方面,要建立完善信息系統;在資金流方面,則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采用科學預算方法,建立渠道管理理念下的運營資金管理體系;而在采購渠道上,應與時俱進,積極改變傳統理念下對單個項目進行優化,并根據渠道管理理念,實施綜合性的管理。
五、結語
企業運營資金管理是需要平衡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兩者以確定最佳的現金持有量,但我國企業全面預算水平目前還不夠高,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對突發事件往往準備工作不足,導致短缺成本往往過高。因此,企業在投資實踐中,要充分考慮資金成本的作用,尤其是在項目決策中,必須將資金內部成本的作用納入優先級別。在既定目標收益率或目標收益的前提下,綜合分析投資項目,同時兼顧資金內部成本的牽制問題,并根據內部收益率的水平來做出項目是否值得投資的決策。
(作者單位為燈塔市廣播電視中心)
參考文獻
[1] 劉曉敏.企業資本成本理論分析與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2] 徐春立,任偉蓮.我國資本成本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其未來展望[J].當代財經, 2009(03).
[3] 楊賢生.論食品行業投入產出審計與內 部控制[J].現代商業,2009(26).
一、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經營決策的關系
1.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經營決策的含義
財務報表主要包含企業生產經營、產品銷售、資金流動等方面內容,能夠提供各種企業的財務經營信息。財務報表不僅包含企業的經營利潤、產品銷售、資金流動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資本結構、資本變動狀況。財務報表分析通過整理各種財務信息,對這些財務信息進行精準的量化分析,指出企業經營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之處,來指導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高管在參考財務會計報表后,針對財務會計報表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理,以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發展。會計部門主要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流動狀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和計算,財務報表分析能夠保障企業資金的準確性與安全性。財務部門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全面準確分析;還運用單位變量確定法,對企業的單一變量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
企業的經營決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業經營方案,根據企業經營方案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標與經濟利潤。企業的經營決策應該制定一套完整的企業生產經營方案、企業經營管理方法,企業生產經營方案能夠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經營管理方法能夠對企業的生產流程、資金流向進行有效監督,保障企業生產、企業資金的安全與透明。
2.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經營決策的關系
會計部門需要對企業的各項財務經營狀況進行記錄和計算,并將其記錄形成簡潔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需要運用文字、數據、公式、圖表的形式進行表示,以達到簡潔易懂的效果。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夠被企業管理者理解,企業管理者在瀏覽財務報表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改革與調整。財務報表需要能夠明確反映企業的資金總量、流動資金數額、生產產品數量、產品銷量等一系列信息,為企業未來的經營決策提供相應指導。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和流程
1.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
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對企業的經營利潤、商業經營能力、管理狀況進行統計分析。
企業的經營利潤指的是企業在短時間內各項經營所獲得的總利潤,企業經營利潤主要包括:產品銷售利潤、成本節約利潤、企業管理獲得利潤。企業財務報表的經營利潤分析,能夠發現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通過對企業的營利狀況、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找出企業各個經營環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企業的經營能力指的是在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通過內部生產資源、生產技術的優化整合,來完成企業經濟利潤的增長。企業的經營能力與管理狀況密不可分:一方面來自于企業管理的加強,企業生產資源、生產技術的優化整合;另一方面來自于企業資金、生產產品的快速流轉。資金與產品的快速交易轉換,能夠帶來更多的閑置資金,也能夠加快企業資本的重新利用與利潤的不斷產出。
企業的財務分析需要對企業的產品生產、管理狀況、資金流動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單一指標的企業財務分析,不能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作出準確判斷,也就不能達到指導企業經營的目的。
2.財務報表分析的流程
財務報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確定分析標準與目標。企業會計部門需要根據財務報表的不同用途,運用不同的分析標準與分析方法,進行企業各種經營因素的分析。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過程中,企業要將企業的生產因素分析結果,與國家制定的生產因素標準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發現各種生產因素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問題治理。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中,主要存在企業債務沉重、資金短缺、虛假投資、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問題。
(2)策劃分析方案。企業財務數據能夠表現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狀況,但財務數據不能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情況進行合理規劃。而企業高層需要在瀏覽各項財務數據后,制定出詳細的企業問題解決方案、企業生產指標方案、企業發展規劃方案與企業資金流動方案。只有之當初準確合理的企業發展方案,才能推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推動企業經濟效益的逐漸增長。
(3)整理核實信息。在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進行分析后,需要對各種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與確定。只有保障企業經營信息的真實性,才能夠順利開展接下來的發展工作。
(4)得出結論。在完成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據核實后,需要對企業的發展做出整體評價,包括:企業發展中的優勢之處、企業發展中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發展項目等。
三、財務報表分析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影響與局限性
1.財務報表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作用
企業在對各種生產因素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后,能夠得出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生產經營狀況,也能夠發現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其次財務報表分析能夠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進行統計,得出企業的產品經營范圍、資金損失狀況。企業管理者在獲得相應的資金流動信息后,能夠根據資金的流動方向,對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適當調整。財務報表分析能夠提供眾多的企業管理信息,在減少企業管理與成本支出的情況下,提高企業的經濟利潤。財務報表分析也能夠對企業的經營利潤進行分析,企業的經營利潤包括企業產品銷售利潤、成本節約利潤、企業管理利潤等。財務報表分析還能夠對企業的生產成本、損耗成本進行統計,通過企業生產總成本、經營利潤的對比,可以得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各種問題進行梳理,針對主要問題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解決。最后財務報表分析還能夠對企業的資本結構、外債狀況、流動資金數額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能夠得出企業的資金流向。企業的不合理的投資活動,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資本流向產生嚴重影響。企業失敗的投資活動會產生眾多的企業經營風險,也會損失大量的發展資金。因此財務報表分析一方面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記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也能夠對企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監督,避免各種風險所帶來的資金損失。
2.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分析在對企業生產成本、損耗成本、經營利潤、資金流動狀況、資本結構、外債狀況、流動資金數額等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會受到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這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與實際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產生較大差別。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局限性:
(1)企業財務報表是對企業過去生產經營狀況的統計與分析,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市場經濟的日益復雜,企業各種生產經營數據都會發生不確定的變化。特別是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前提下,企業財務報表會與真實生產經營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
(2)其次企業財務分析所運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對企業各種生產因素進行財務分析。企業選取不同的財務經營時間段,會具有不同的經營數據。而對不同的經營數據進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會得到不同的企業財務分析結果。
(3)企業的財務人員大多具有專業的技術水平與知識素養,但它們通常以企業財務數據作為財務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會從企業經管理角度進行企業財務分析。
四、財務報表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與管理的脫節
財務報表分析主要為企業提供可靠的生產經營信息,以指導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但目前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指作為參考數據,而不能決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方向。由于企業高層故意忽視財務報表分析結果,自主操控企業的經營模式與發展方向,導致財務報表成為企業經營中的擺設。很多企業經營者一味追求企業的虛假宣傳、面子工程,而將企業的產品品質、經濟效益放置一邊,最終導致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2.報表分析的片面性
財務報表分析還會存在分析片面性的問題,分析片面性與財務報表分析人員思想的片面性有較大關系。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會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與技術的生疏,導致財務報表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差異。不同的財務會計具有不同的專業認知與發展方向,在進行各種財務報表分析時候,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疏漏情況。各種財務會計性格、專業方向的差別,會導致財務報表統計分析結果的差異。
3.虛假財務報表問題
企業會計部門主要運用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對企業各種生產要素進行財務分析。而企業中的虛假財務報表問題,是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會計部門所進行的虛假財務報表分析,會得出錯誤的企業財務信息。企業利用錯誤的財務信息作為指導,會使企業未來的經營管理遭受嚴重危害。
五、企業經營決策中財務報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的相關要求,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不同對象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在財務報表分析的過程中,會計部門要掌握一系列的財務報表分析流程,根據相應的流程開展具體的分析工作,各個流程工作人員的職責要分配清楚。
其次在財務報表分析前,需要對相關的會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需要時他們掌握專業的財務分析知識,以保證其能順利完成財務分析工作。同時在運用現代科技印象財務報表分析的時候,需要對各種數據進行準確分類,根據不同的類別分層次進行分析處理,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與全面。
然后財務報表的分析要對各種賬目進行準確統計,以保證賬目的真實可靠;隨后要運用定量、定性的財務分析方式,進行企業生產經營、外來債務的具體分析。特別是要對各種客觀不確定因素進行數據分析,例如:市場經濟狀況、國家宏觀調控情況等。企業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狀況,對企業內部的生產技術、未來發展規劃進行不斷的改革調整。
除此之外綜合績效評價法、價值評估法的引入,能夠使企業的各種財務生產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準確化;最后要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不定時公開,以保障財務信息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