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前,我國高校校級層面知識產權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但二級院系管理體系尚不完善。
(一)產權保護意識薄弱,配套體系滯后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現象,不少二級院系的領導重視不夠,未做好關鍵技術的保密工作,無意中造成科技成果的流失。此外,管理者自身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缺乏管理者與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的聯動機制。權責明確的組織機構設置是有效管理的保障。目前,院系缺少專人專職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機構的設置缺失導致難以有效有序地開展工作;院系缺少與學校層面配套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導致科研人員和管理者缺乏從事產權保護與管理的積極性;院系缺乏與校級管理機構(或企業)緊密聯動渠道,獨立的科研行為未完全與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接軌,影響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高校是科學技術的前沿陣地和人才培養的基地,具有人員流動頻繁的特性。例如,為了提高學術水平,高校教師經常通過從事博士后研究、去外校做短期訪問學者或出國留學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對自身學術領域的研究;大量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學業完成后離開學校走向工作崗位;還有一些高校教師以辭職、調離、兼職等方式創辦或協辦高新技術產業,諸多情況都可能導致知識產權流失。有研究人員發現,高校知識產權流失中,外單位竊取的為40%,隨人員調配的占20%。
(二)高素質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缺失目前高校二級院系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的培養是非常急切的。但是,因為此類人才定位尚不夠準確明晰,很難確定知識產權人才相應的發展方向,嚴重影響到知識產權管理者自身的發展和業務水平的提高。當下情況是二級院系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很少接受過正規的系統培訓,許多管理人員是從行政管理職位轉崗來的或身兼數職,沒有全面系統的知識產權知識,難以勝任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三)各二級院系知識產權管理發展不均衡不同的二級院系學科屬性不同,有些偏重基礎研究,有些偏重應用研究,有些偏重成果轉化,且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不同,導致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有較大差異。不同院系應根據自身實際,建立健全適合本院系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形成知識產權產生、評估、許可、轉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統籌管理體系。
二、完善高校二級院系知識產權管理的對策分析
院系知識產權管理是高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保證,針對院系的實際情況,各二級院系應全面客觀分析,充分研究,精心設計適合本院系的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制度。
(一)以意識教育為抓手,多渠道提升管理隊伍保護意識在二級院系進行宣傳教育,真正使科研人員和管理者理解知識產權對于科研成果及其商業化的重要性,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從思想上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删C合采用傳統媒介和新媒體進行宣傳教育:(1)繼承傳統媒介的優勢,采取各種形式的培訓會、宣講會、交流會、匯報會,定期對師生進行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知識產權的有關法律法規,熟悉申報、資助以及授權的各個環節,掌握發生糾紛時的處理技巧;(2)充分利用新興媒體的即時傳播功能,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采用專題網站、展板、櫥窗、QQ等載體形式進行宣傳,深入各部門、各實驗室、中心,以定期宣傳和重點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師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使其懂法、知法、守法以及用法,以維護合法權益。
(二)以隊伍建設為重點,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員素質高校在人才引進方面基本實現了高學歷化,行政管理人員也是如此。但高學歷化并不能很好地與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相契合。要提升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嚴把關,要求應試者接受過法律專業或知識產權知識的課程學習,并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全方位、有計劃地提升管理人員素質,結合當前知識產權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對管理人員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的培訓,定期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實時跟進最新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高校的科技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但是高校的科技管理確暴露出諸多問題,由起初單一傳統的高??萍脊芾磙D變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轉變的過程中,科技管理與高校的發展并沒有保持在統一的水平上,部分高校出現在科學研究領域環境與設施出現不匹配的現象,其不僅表示高校在科技管理中出現紕漏問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高校在科技管理中存在不和諧的點,科技管理在高校中并不是順利的進行,同時促使管理朝向復雜化的方向發展。
二、高??萍脊芾碇写嬖诘膯栴}
針對我國高??萍脊芾淼默F狀進行分析,高??萍脊芾碇写_實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不僅制約了高校的發展,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校園生活,對此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一)科技管理人才的缺乏
發揮高??萍脊芾淼挠行裕饕揽靠萍脊芾砣瞬?,而且科技人才在高校管理中創造的價值是不可估計的,但是在高??萍脊芾淼陌l展中,忽略了科技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將科技管理人才輸送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但是沒有意識到科技管理人才的高校自身的重要性,畢竟高校培養的科技管理人才不論是對高校的生活環境還是對高校的科技管理模式都是非常熟悉的,高校缺乏挽留科技管理人才的意識和措施,導致部分科技管理人才流失,而且人才的流失會造成高??萍脊芾斫M織的不穩定,不利于高??萍脊芾淼拈L期發展。
(二)科技管理隊伍無組織性
目前我國高校科技管理隊伍中,缺乏組織紀律的約束,例如部分高校中的科技管理隊伍,因為沒有有效的管理體系對其進行規范,導致科技管理隊伍沒有團結的意識,逐漸根據自身對高??萍脊芾淼睦斫庑纬伞靶团伞?,導致高??萍脊芾頉]有統計的課題,形成多種多樣的主題,如此降低了高??萍脊芾淼哪康?,而且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小幫派只維護自家的課題,同時在利益的作用下,對其他的課題抱有“攻擊”的態度,不僅不能有效的實現高??萍脊芾碚n題的統一,更嚴重的是造成高??萍脊芾碇胁煌n題之間呈現相互隔絕的狀態,一方面導致高??萍脊芾聿荒苡行У钠胶飧黜椪n題的發展,另一方面造成大量有價值的課題研究被迫閑置,導致高校科技管理中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
(三)高校自我維護的意識低
高??萍脊芾碇腥狈ψ晕揖S護的意識,主要是對高校中的知識產權缺乏維權的意識,由于自我維護意識的缺乏,高校科技管理中科研成果的研究顯得力不從心,導致高??萍脊芾碇羞^量投入的人力、財力,卻無法收取相應的成果,我國相關政策表明,積極鼓勵高校科技管理的學術研究,為此制定相關的獎勵制度,部分高校科技研究人員為完成學校的在學術研究上的任務或者是迫于對利益的追求下,盲目的對學術研究進行結果定論,例如高??茖W研究人員,為協助高校成功的申請知識專利,開展某一課題的學術研究,如果只是專利申請成果后,科學研究人員離開對自身研究的學術知識不再過問,知識居于表面化或形式化,沒有從學術研究的實際意義出發,造成大量的學術研究缺乏科研人員持續的維護。
(四)信息化科技管理的停滯性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高??萍脊芾碇袘m當引進信息化的管理,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適應了傳統的科技管理方法,導致無法引進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方式,降低了高??萍脊芾韺π畔⒐芾淼臅r效性,例如高等院校群體中,如需對科技管理進行交流,一定會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如此對高校信息技術建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我國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對其投入的建設是非常少的,而且大部分高校更是缺乏信息化科技管理的建設意識,造成高校信息化的科技管理處于停滯狀態,或者高??萍脊芾淼男畔⒒淮嬖谟诒砻嫘问?,既不能拓寬高校科技管理的渠道,也無法改善高??萍脊芾淼莫M隘性。綜上所述,我國高校科技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不僅影響到高??萍加行У墓芾?,更重要的是影響到我國高校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進步,同時制約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三、高校科技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為保證我國高??萍脊芾淼膬r值和意義,針對高??萍脊芾碇写嬖诘膯栴}提出實際的解決措施,在保障高校科技管理可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提高高??萍脊芾淼男?,為此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一)注重科研人資管理
高??萍脊芾淼陌l展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持,首先高校科技管理中必須意識到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高??萍脊芾碇锌芍贫ㄏ嚓P的科研工作機制以此調動科學研究人才對學術研究的積極性,不論科研人員的資歷或年齡,只注重其在學術研究上的思想,積極鼓勵高校科技管理中的人才提出自己對學術研究的觀點和見解;其次注重科研人資素質的培養,促使其形成對學術研究的刨根問底的精神,使科研人員有效的發揮其對學術研究的創造性,而且高校科技管理中設立科研人員貢獻獎勵機制,通過物質獎勵促使科研人員之間形成競爭,使其在競爭中感受努力的意義;最后通過高校科技管理保障科研人資在學術研究貢獻中的公平公正,實現“多勞多得”的獎勵方式,避免有些科學研究人員憑借自己年齡、資歷上的優勢,限制年輕科研人員的發展,保障科研人資在管理過程中透明化,提升其對高??萍脊芾淼囊饬x。
(二)構建科技管理隊伍的管理體系
有組織有紀律的管理團隊是需要可行的管理體系對其進行約束的,因此針對高校科技管理組織制定合理的管理體系,首先是獎罰制度的建立,獎罰制度的存在可以提高管理體系的目的性,同時時刻提醒管理人員組織的重要性;其次是制定具備層次性管理的體系,高??萍脊芾碇械墓芾斫M織是具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之間負責不同的課題或管理內容,因此對其制定合適的管理體系,同時通過管理體系協調好各個科研小組之間的關系,促進更多學術性課題得到研究;最后是構建帶動性的管理體系,例如定期評價出成就比較高的科研小組將其作為高??萍脊芾淼哪7?,促進科研人員之間的良性競爭。
(三)尊重知識產權保護
高??萍脊芾碇兄R產權的保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是高校學術研究成果的標志,因此高??萍脊芾碇斜仨氉龇N知識產權的保護,利用知識產權保護高??萍脊芾碇械目茖W成果,例如高校中可設立專門管理知識產權的部門,對每一次知識專利的申請過程進行記錄和科技管理,同時擬訂專利申請過程中涉及到的合同,保障知識產權在高??萍脊芾碇械馁|量和效率,保護好高校中的知識產權,避免高校中教師和學生在流動過程中導致知識產權不完整或丟失。
(四)加強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力度
實現高??萍脊芾淼男畔⒒ㄔO是促進高校管理現代化發展的一項有效措施,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作用下,網絡資源變得日益強大,只有通過提高高??萍脊芾淼男畔⒒夹g才可提科技管理的競爭力,其可為高??萍脊芾硖峁└嘈畔①Y源,滿足高??萍既速Y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同時拓寬了高??萍脊芾淼耐緩?,可提高科研人資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促進網絡化的信息在高??萍脊芾碇锌焖俚牧鲃?,因此高??萍脊芾碇行杓訌娦畔⒒⒕W絡化建設的力度。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 Chao,Xie Jianjun
(1.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bology College;
(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Marine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Zhoushan 316022,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takes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n the basis of deeply research and analysis,we screen ou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s,and set u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 system, also considering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n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 Subsequently, three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objects for example analysis. This paper maybe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世界未淼木赫,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眹以凇秶抑R產權戰略綱要(2008―2020)》中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建立有效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可以激勵教師涌現出更多的發明創造,進行技術轉讓和培育新技術應用環境,從而更快地促進國家知識資產的增長。本文借助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的方法,探索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評價體系。
一、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
《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曾撰文批評我國低質量的專利申報,指出在我國存在為申請專利而申請的現象。專利的市場價值與其維持時間成正相關。國內大多數專利維持年限小于5年,占總專利數的54.3%,只有4.8%的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在國外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卻高達24.7%。無效專利的產生與國家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在高校評價中占有權重較大,項目合同對專利的申請數量有專門的指標,項目經費中允許列支專利申請費。國家對地方政府有專利申請數量上的要求,各級政府為了完成考核,將其作為硬性指標攤派下去,并用財政經費支付專利申請費用。
(二)缺乏專門的機構和人員
據統計,設立專利事務管理事務在科研處內部的高校占59.9%,設立專門的專利事務管理部門的高校只占25.6%。由于缺乏專門管理機構和人員,專利管理上多局限在專利費用結算,專利獎勵和專利統計等層面上,缺乏對本校知識產權的通盤考慮,更沒有在科研項目立項環節進行科技查新。在我國,尚有60%以上高校沒有制訂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已出臺相關政策的高校,也存在修訂不及時,內容上重專利的申請和授權,輕專利的應用和推廣等問題。
(三)激勵制度尚未發揮成效
根據最新修訂的《專利法》中“職務發明創造的報酬與獎勵”對職務發明有獎勵的最低標準,但大多高校對職務發明的獎勵僅參照最低標準,此外還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導致政策的激勵作用大打折扣。教師考核中,專利成果的權重也不高。高校還未普遍設立知識產權專項基金,也影響了專利的保護和經營活動。
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該體系主要對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和經營進行評價,為保證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能得到中肯的評判,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三、建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評價模型
我們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評價模型,將模型的層次結構圖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O,對高校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評價;判斷層C,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主要評價因素;指標層P,對判斷層進一步細化,設立更為具體的評價指標。
(一)建立評價指標集
根據表1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將判斷層設定為C,指標集設定為C = {C1 , C2 , C3 , C4 } ;
指標層為P,指標集為pij = { pi1 , ―, pin } i = 1,2, ―, 4; j = 1, 2, ―, n.
(二)設定指標權重的確定和評分
組織相關專家對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情況按指標體系進行打分,在評價中專家的意見可能存在偏差較大,采用聚類分析中的歐幾里德距離判別法,去掉偏差較大的點集后,構造判斷矩陣,確立各指標的權重,見表2。C1權重為0.35,C2權重為0.3, C3權重0.1, C4權重為0.25。
(三)計算結果處理及一致性校驗。
按照層次分析法得到評價結果Z,Z在0~100之間,為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最終分數,分數越高,表明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越好,反之,則不盡如人意。
四、實例分析
對浙江的三所高校進行問卷調研,計算出3所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的最終得分。通過統計形成最終結果。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這3所高校中,知識產權工作綜合指標優秀的是W高校,最終結果83.6分;良好是Y高校,最終結果75.3分;合格的是Z高校,最終結果64.25分。該結果和實際相一致,體現了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五、結束語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變得日益重要,本文通過對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剖析,明確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對其評價體系進行初步的探索,對全面推進高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經營水平也有直接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河發,曲婉,王婷. 國外主要科研機構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 科學院院刊,2014(03),250- 259.
關鍵詞:高校;知識產權;知識經濟
我國高校在知識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而當前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不利情況都將制約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根據國家教育部1999年4月8日實施的《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高校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著作權及其鄰接權;高等學校的校標和各種服務標志;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約定由高等學校享有或持有的其他權利。
一、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
有些高校缺少系統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對知識產權管理的機構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知識產權屬于多個機構管理,其職能的行使是分散的。許多知識產權機構一般掛靠在科技主管部門內,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或專職管理人員,甚至有關人員根本不懂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管理實際上處于放任自流、無人負責的狀態。
(二)缺乏知識產權專用經費及有效的政策導向和利益機制
申請專利需要繳納一定的經費,尤其是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要繳納申請費、維持費、實審費和授權登記費等各種費用,還要繳納機構的費。如果到國外申請專利動輒需用上萬元。目前,高校中職務發明的專利費一般都由課題組從其課題經費中支付,由于課題組具有一定的時間性,課題任務一旦完成,專利維持就顯得很困難,而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的有效性是以專利權人繳納規定數額的年費來維持,一些有前景的專利由于無法按時繳納維持費而不得不放棄專利權,造成學校知識產權的流失。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它的審查周期長,往往需要二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授權,其效益的體現需要更長時間,如果僅由發明人決定專利維持與否,就很難有效地保護高校的專利。這與無知識產權專用經費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外,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明文規定了對發明人員的“一獎兩酬”,但至今許多高校由于經費不落實,對這一規定未能兌現或兌現不到位,影響了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積極性。
(三)缺乏嚴格的保密制度
目前高校在科技活動中,技術泄密問題比較嚴重?,F在高校仍有一些科研人員利用手中掌握的屬于學校職務成果的技術資料,私下去從事校外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兼職活動,泄漏了高校辛苦得來的成果。而且由于人員流動中有關人員離職后和高校簽訂的合同方面不夠完善,甚至有些人員是借著自己手中所掌握的高校知識產權成果來謀取高薪和好的職位,許多科研數據和成果被流動的科技人員無償占有和帶走。還有一些科技人員故意?昆淆職務成果和非職務成果的所有權的歸屬問題,把其手中應屬與職務作品的成果當成非職務申報專利進行轉讓等,這樣都造成了高校的損失。gwyOO.
(四)科研成果重復研究多
長期以來,我國高??蒲腥藛T適應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研工作模式,在選擇科研課題立項時,不是以市場經濟前景為指導,而是以獲得科研經費為目的,忽視查新工作,在不了解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不管研究的課題內容是否重復、是否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情況下,將他人已完成的項目、已取得專利的發明創造進行立項,重復研究,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人、財、物,使高校的科研水平受到嚴重的阻礙,影響高校開發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面所得的“研究成果”得不到法律保護一旦形成產品投入市場后很容易造成侵權,使高校在經濟上蒙受損失。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狀況,制約了高校的科技創新。
二、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認識上存在差距,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高校管理和科研人員對知識產權的深刻內涵缺乏了解,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如何保護的程序掌握的不夠全面,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缺乏戰略高度、全局觀念,知識產權保護缺乏專門人才。另外,管理人員認識上存在差異,重視程度不同。這些原因,造成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目前,僅靠部分科研人員自身力量保護、應用和推廣科技成果,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
(二)評價體系不科學,缺乏激勵機制
高校的排名,教師職稱的評定等都要依靠科研成果作為必備的基礎條件,而專利技術的成果在近幾年得到部分確認??蒲谐晒且?、著作出版、科研項目、科研經費、鑒定和獲獎結果等為體系,多數專利技術不作為評價因素。這些不合理的評價體系,影響了教師職稱評定、晉級獎勵、績效考核,使學校和科研人員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去增加支出用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科研人員又無法從知識產權保護中得到有效的回報。
(三)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不重視專利技術保密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和傳統的觀念,許多人對知識產權的概念、意識非常淡薄。研發人員自己不注重保護研發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同時有些人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對知識產權的技術缺乏保密意識,造成技術泄密,失去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條件。
(四)對研發的課題和項目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
由于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缺位。研發人員未能及時掌握國際、國內的新動態,并受不同地區、研發人員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新技術運用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研發的課題缺乏前瞻性,造成項目重復和浪費,科研成果難以實現轉化,制約高??萍紕撔?。
三、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策略
(一)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經營管理部門
受國外著名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啟示,目前我國國內高校也開始探索建立新的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中國科技大學就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以專利保護和合同管理為重點,逐步對該校的知識產權進行規范、全面的管理,在理順產權關系、保護知識產權、規避技術風險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綜觀國內的情況和國際的經驗實例可以表明,要防止高校知識產權流失,減少高校無形資產被任意侵害和流失現象,必須加強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工作,建立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體系,設立合理的管理機構。
(二)積極完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涉及到高??萍汲晒膶@Wo或商業秘密保護、著作權和鄰接權保護、高校校名校標以及有關服務標記的使用權利保護等,具有涉及面廣、管理復雜的特點,所以完善高校知識產權歸屬制度,將有助于減少法律糾紛,預防高校的知識產權成果流失。完善高校知識產權歸屬制度,關鍵是應該在我國高校中推廣知識產權保證書制度。知識產權保證書制度是在國際知名大學中一種非常流行的保護和管理高校知識產權的手段,它有助于高校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問題。知識產權保證書制度要求任何人員在進入高校的時候,了解學校的有關知識產權條例,統一與學校事先簽訂書面知識產權協議。
當然由于各個高校情況不同,所以每個學校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有關協定。在制定高校知識產權保證書的時候,可以參考西方一些著名企業與雇員簽訂的知識產權保證書,采取利益平衡來買斷雇員受雇期問幾乎所有的智力成果,這樣有利于減少糾紛與摩擦。也就是說該制度的推行必須和合理的獎勵制度相配套,不然就會打擊有關人員創新的積極性。
(三)實行合理的技術保密制度
高校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本校的現實情況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使切實可行的保密制度落實到科研課題組、實驗室等。學校各個單位要制定有關的保密規章,規章中要明確表明本單位的保密范圍。對外發表文章、展覽新科技和新產品以及交流有關資料時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以防泄密,造成學校不必要的損失。對于技術資料、實驗記錄等有關檔案的保管必須規范化,對于應該采取保密措施的要采取保密措施,以防有關資料外泄,同時制定嚴明的保密紀律,并要求有關人員嚴格遵守。
另外由于知識產權大部分都有時間限制,到達一定時間的發明、技術就要進入公有領域,只有少部分的知識產權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以長久維持下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四)建立專利優先的科研業績評價和激勵制度
進入市場經濟的今天,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重論文、重成果、輕專利”的現象仍大量存在,所以高校應該建立專利優先的科研業績評價和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創新熱情,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從事知識創新活動,產生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梢圆扇∫韵聨追N方法來激勵有關人員:
1.名譽獎勵和經濟獎勵并重??梢园阎R產權因素與職稱評定或先進評選相結合,對于在知識產權取得及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者,在職稱評定或先進評選時優先考慮提升。同時高??梢园褟膶@蝎@得的利益拿出一部分來,專門成立有關專利的獎金,用于獎勵發明人和在專利保護管理中有突出成績的管理者。
2.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收益分成。高校知識產權成果順利商業化、轉化后,一定要把轉化后的收益分給原發明人一部分。這一部分收益分給發明人的形式可以根據發明人的選擇或學校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給予一次性的資金獎勵或分期給予獎金,也可以把知識產權因素與個人技術股相結合,制定專利轉化后明確的發明人可以占有技術股份的激勵政策,適用股份獎勵。這里強調的是,對待專利發明人,要注意給予他們獎勵和從他們自己的發明專利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是兩回事,要實行獎勵和利益都要給的制度,不能從他們應該得到的利益中抽取份額用于獎勵有關人員,這樣會打擊有關人員的積極性。
(五)積極構筑產學研新機制
通過與各地區、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參與地區或企業的技術創新,并以共建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風險投資開發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方式把學校和企業或地區經濟開發捆綁在一起,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手段,如高校通過科技協作網,向社會、企業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科研能力,同時了解企業的科技需求,使高校和社會能夠有效地溝通,構建良好的信息環境和成果轉化環境。要在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堅持與企業的友好合作,建立“強強聯合”的產學研聯合機構,發揮學校的知識產權輻射源和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達到雙贏目的。
關鍵詞:知識產權 創造力 競爭力 人才培養
中國高校的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對提高我國總體的知識產權的創造能力對我國總體知識產權意識和保護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并不是很高,這對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與創造能力的提高不利,也影響了我國在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的地位,不利于我國總體實力的提高。所以,對中國高校如何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知識產權歷史回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高,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局限在軍事實力競爭方面,智力成果的競爭也在各國競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知識產權是界定創新結果和創新收益分配的最有效的制度保障,誰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誰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自;大學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作為知識產權的生產者傳播者和維護者甚至經營者,在知識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大學實力的重要方面 。
二.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與競爭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高校知識產權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知識產權的起步和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后,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美國是最重視知識產權的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都進行大量的投入,尤其是美國政府對知識產權投入的資金支持,使知識產權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研發、創造。相比之下,中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夠。從高校來說,很多高校本科法律專業只是將知識產權作為不重要的學科,穿插在民法中提及一下,沒有進行完整的、詳細的講述,使知識產權課程在大學課程中顯得微不足道。在知識產權課程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前提下,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能力與競爭能力自然無法提升。
(二)高校知識產權缺乏創造與競爭的精神動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國高校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夠,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高校對知識產權方面的基金投入不足。沒有了研發基金的支持,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都不會得到保障,導致原本專攻知識產權的人員轉向其他法律方向的研究;或者使愿意研究知識產權方向的人直接放棄這個想法,轉而研究其他高校重視的大的學科方向。
(三)高校知識產權流失嚴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越來越受重視,大學與企業的橫向合作也在大幅度增長,全國范圍內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流動、企業合作過程中知識產權的流失現象日益嚴重:2005年6月17日的《人民日報》調查數據顯示,有近30%的大學生反應知識產權流失現象,流失的主要形式為外單位竊取、化公為私和隨人員調配,外單位竊取流失占40%,化公為私占10. %。
高校的學生在校期間與老師共同進行知識產權的研究,但當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不經意就會將在校期間的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帶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導致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外泄。
三.提高高校增強知識產權競爭力與創造力的對策
(一) 完善高校知識產權的課程設置
高校的知識產權創造力和競爭力之所以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并不對這門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一個不受重視的課程怎么會在高校中不斷創新和提高?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高校知識產權的課程量。課程增加后,法律專業的本科生就會增加知識產權的了解,對知識產權感興趣的學生也會相應的增加,對知識產權的研究就會加深,創新的能力就會提高。
(二)增加知識產權的資金投入
美國知識產權較其他國家發展的更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知識產權研究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與美國知識產權較大的資金支持相比,中國對知識產權的投入微乎其微,由于缺乏資金,即使是想要投入知識產權研究的高校專業人才也會因為資金短缺轉而其他方向的研究或者放棄知識產權的研究。
知識產權的資金投入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是政府,第二個是高校本身。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政府要增加對知識產權的資金投入,高校也要相應增加知識產權經費的比例。只有保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使知識產權得到足夠的支持,為知識產權的研究提供充足的動力。
(三) 健全規范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體系
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包括1.知識產權登記與界定制度。對高校師生每年的科研論文、著作、專利、文學作品等職務與非職務成果進行登記備案,對職務與非職務成果進行審核、界定。2.知識產權檔案管理與保密制度。要引導教師樹立檔案意識,在科研工作過程中,應當做好技術資料的記錄和保管工作,科研項目完成后,課題組人員將原始資料,按完整、準確、及時的要求收集整理后交本校檔案科統一封存保管 。
三.結語
高校知識產權的競爭力和創造力不僅關系到高校的總體排名和教學質量,而且關系代國家的總體文化競爭力,提高高校的知識產權的創造力和競爭力也有利于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加強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的競爭力和創造力與其他國家相比還不夠高,應在原來的創造基礎之上增強創造能力和競爭力。(作者單位:煙臺大學)
參考文獻
[1] 王瑩.大學知識產權管理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2] 中國高校知識權力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思考[J].
[3] 彭立新.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4] 陳為明.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危機與對策[J].
[關鍵詞]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2-0031-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人們對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越來越關注與重視。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是十分關鍵與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仍然漏洞百出,與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盡快讓高校做好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讓其眾多的科研人才與雄厚的科研實力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讓知識產權價值最大化,減少知識產權流失率。
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
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使得我國教育綜合實力也在發展之中,高校作為一個重要的知識產權生產基地,它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愈發受到重視。很多高校在《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出臺之后,加大了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專利申請獲得了質的飛躍。同時,高校的社會化程度不斷加深,從而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了向法律權力化發展的推動力。此外,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受到各界重視的同時,很多企業開始了與高校的合作,這就讓高校科技成果有了轉化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說,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在不斷的提升之中,其所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總量也在不斷增加之中。但是,高校知識產權流失率目前來看仍然較高,這是因為很多高校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也無專人進行管理。這就讓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發展與未來愿景的實現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較為欠缺。我國已經出臺了《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其中明確指出我國高校具有法律約定的知識產權。因此,我國高校管理層開始密切關注起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但是,高校領導層并沒有把知識產權提升到戰略高度,這是因為他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仍然較為薄弱。我國高?,F有的體制還沒有真正跟上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步伐,很多科研活動表面上看只是一種獨立行為,似乎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毫無關聯。因此,有些高校教師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感到漠然,也不能意識到要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知識產權的個人權益。當然,也有些高校教師也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應該要申請專利。種種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欠缺現象直接導致了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做得不到位,知識產權流失率較高;
(二)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機構不健全。我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逐步形成一個較為專業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高校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只是讓下屬部門比如說科技處等進行附帶管理。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工作不夠專業化,同時還無形中增加了其他部門的管理難度與工作量,有時會造成兼職管理部門的工作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三)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夠完善。我國高校在科學技術攻關項目中獲得的成就基本上占據了大概一半的比例,但是,高校申請的發明專利卻只有百分之十幾,很多獲獎科技成果并沒有去申請專利,這就造成了這些科技成果被白白浪費或者閑置在那里。因此,高校的這種知識產權導向機制就不夠完善,普遍存在著“重論文輕專利、重成果輕轉化”的不良現象,這就讓知識產權面臨著流失的可能性。在高校的管理機制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與教師的待遇和職稱晉升等幾乎都沒有關系。一些教師離開學校后還直接帶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這些種種不良行為都讓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同時,高校還缺乏對教師的完善管理制度,在當前市場競爭尤其是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流動現象較為頻繁,而這就造成了高校知識產權糾紛和流失。一些高??萍汲晒麜S著人員流動而出現被盜或者流失的問題,有些高校教師甚至會出于私利而把科技成果低價轉讓給其他單位。
三、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高校應該盡快樹立起先進科學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我國教育部已經在2004年的時候就召開了專門針對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會議,其中明確提出了我國應該盡快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讓知識產權在高校的科技創新與科研成果轉化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事實上,高校作為一個知識的集散地之一,它要想獲得較大的競爭優勢,就應該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手段。因此,我國的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就應該把知識產權列人高??萍脊ぷ黧w系當中去,并把此作為考核高校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之一。高校領導層應該從宏觀層面上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行調控與規劃,強化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領導,成為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倡導者與實施者。這就需要高校領導不斷培育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充分發揮出管理部門的協調監督作用,真正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去做。同時,高校還應該強化宣傳與培訓工作,讓高校教師切實體會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及時掌握各種知識產權流失的可能性渠道,真正從思想上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此外,高校還應該有計劃的培養或引入一批知識產權專業工作者,讓他們具備專業技能,同時又能夠處理一些知識產權矛盾與糾紛。這就是說,高校應該盡快建立一個知識產保護的人才培養網絡體系,提高自身知識產權的管理水平與保護能力。那么,高??梢蚤_展一些知識產權基本理論課程的教學,還可以開設一些知識產權專題講座,強化各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活動,真正讓高校領導層改變觀念,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通過統籌規劃來切實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關鍵詞:高校;知識產權;經營研究
中圖分類號:G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8-175-02
高等學校是知識和科技的源頭,而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成果,最終落實為不同形式的自主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如何將知識產權產業化,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知識產權經營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因此,積極探尋合理化的知識產權經營之路,對于我國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社會中占據更大的空間意義重大。
一、中美日高校知識產權經營
高校知識產權經營,是指大學及附屬研究機構中的科技和創新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轉移,大學在這種轉移過程中獲取一定的收益,社會通過這種轉移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1.美國高校知識產權經營。美國斯坦福大學1970年首創“技術許可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簡稱OTL)模式。1980年12月12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專利和商標法修正案》。該法案明確了政府資助的R&D(research anddevelopment)活動成果的專利態度,確定了大學專利產權地位。隨后,美國大學設立OTL經營知識產權蔚然成風,主要代表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等。
OTL機構工作人員均要求有技術背景和企業管理的豐富經驗,其崗位職能是:尋找新技術發明,評估其潛在市場價值;為學校新技術發明申請專利,負責與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提供技術孵化平臺和部分啟動經費;為創建高技術公司尋找管理人員,組織產品開發與營銷。
2.日本高校知識產權經營。1998年5月,日本政府頒布《大學技術轉讓促進法》,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實施《大學知識產權本部推進計劃》,將國立大學改制為獨立行政法人,從資金上予以扶持,加快了各大學統管專利等知識產權的體制建設。同時,強調在大學設立“知識產權本部”機構,強化產學合作,有效地促進企業與大學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1998年,東京大學建立知識產權經營機構CASTI。CASTI參照OTL模式經營,但又有其獨特之處。CASTI負責專利申請和技術轉移工作。發明人所在院系決定該發明是否為職務發明,而東京大學將決定是否申請專利,CASTI機構工作人員負責拜訪發明者,了解發明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技術轉移的意向企業等情況,調查該技術的商業化前景,信息反饋到大學法人關系部,并最終決定是否申請專利。
CASTI從東京大學領取辦公費用,不參與分享許可收入,這區別于OTL的自收自支經營。企業支付許可費用給CASTI,東京大學根據學校政策負責分配收入,各方比例為:大學為30%,發明人所在系(實驗室)為30%,發明人為40%。
3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經營。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任務和獎勵政策,促進了國內高校知識產權經營的快速發展。據教育部統計,2005―2008年,高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分別為19項、25項、27項和30項,在全國所占比例分別為55.88%、60.98%、69.23%和81.08%,可見高校無論是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數量,還是在全國所占比例,穩居全國第一,高校已成為我國技術發明的重要力量。
《規定》明確要求:“高等學校將其知識產權或職務發明創造、職務技術成果轉讓給他人或許可他人使用所得的凈收人,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對完成該項職務發明創造、職務技術成果及其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為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對經學校許可,有職務發明創造、職務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的,可以從轉化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給予獎勵?!?/p>
二、中美日高校知識產權經營成果
高校知識產權經營是將知識變成商品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經過四個階段:一是根據市場需求,把大學的知識轉化成科研成果;二是根據技術評估,由大學的專門機構或社會中介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三是由大學的專門機構組織策劃把大學的知識產權轉移至合適的企業;四是由企業把大學的知識產權轉化成生產力(商品)。
1.科技研發R&D投入??萍佳邪lR&D投入是將知識轉化為科研成果的基礎,是高校開展知識產權經營的前提。
2003年,美國高等學校的R&D經費支出約為477億美元,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同年,德國高校的R&D約為103億美元,而日本高校在2002年R&D經費就超過172億美元。我國高校的R&D僅為19.6億美元,約為美國的1/24、日本的1/9、德國的1/5。
2.知識產權產出??蒲型度说幕貓笫强蒲谐晒蒲谐晒赊D化為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可體現在專利的申請和許可數目及專利許可收入上。因此,專利的申請與許可,越來越成為衡量高校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國近幾年知識產權產出成果與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相比,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但是真正獲得專利許可的專利數卻相去甚遠,專利許可占專利申請數的比例僅為30%-50%,而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比例就已經達到68%-85%。我們知道,專利申請不是目的,專利許可經營并產業化,從而獲得收益,并以此獲得新一輪的科研經費而進入良性循環,這才是知識產權經營的目的所在。美國專利許可五年收入為3999百萬美元,我國五年收入為926.888百萬元,僅為美國的1/34。
3.高校知識產權收入分配。收人分配與利益群體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創新性直接相關。因此,如何對收入進行合理分配成了各高校開展科研工作的關鍵。
分配的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獲得總收入的基礎上直接進行分配,如美國的康斯康星大學,發明人可以在許可總收入中獲得20%的比例;另一種是在獲得許可凈收入的基礎上進行分配,這種方式被大多數高校采用。
分配的份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按固定比例分配,如我國高校將其知識產權或許可他人使用所得的凈收入,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另一種是超額累進比例分配制度,如日本的京都大學規定,200萬日元以下部分在發明人、發明人所在部門、大學之間按20:30:50的比例分配;200萬-5000萬日元之間按35:25:40的比例分配;5000萬日元以上按50:20:30的比例分配,可見專利產出與發明人的收入正向相關。這樣的收入分配機制,極大地調動了科研人員從事知識產權經
營的積極性。
4.高校知識產權經營理念。高等學校屬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作為知識運作的主體,具有傳授知識、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實際應用)的三大功能,而知識產權經營則屬商業行為,長期為大學所排斥。高校往往僅關注教育和科研,重論文,重成果,忽視服務社會的功能。自從斯坦福大學開創知識產權經營之路以來,其成功經驗激發起歐美日大學對經營知識產權的濃厚興趣。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的知識產權經營近年發展很快。而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申請直到2000年以來才得到較快發展。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給研究人員帶來的“重研究輕市場”的思想,以及“重論文輕專利、重成果輕轉化”的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知識產權經營。
三、美、日高校知識產權經營給我國帶來的啟示
1.高校要拓寬科研投入渠道,完善資金分配機制。在高??萍汲晒D化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是所有問題的關鍵和瓶頸。科研經費的投入直接影響知識產權成果的產出,我國高校目前除政府專利投入嚴重不足之外,投入主體過于單一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模式的一個巨大缺陷。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渠道要多元化,采用技術入股、企業捐贈、風險投資等形式,建立多渠道投資體系。同時加大對發明人的獎勵分配額度,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爭取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
2.加強知識產權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我國高校不僅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還要形成人員、場所、經費三落實和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同時,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專利的申請及保護、專利的產權及經營、人員獎勵、人員培訓等。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中,要配備既懂法律和技術,又懂管理和經營的高級專門人才承擔知識產權經營工作。
3.加強校企合作,密切產學研結合。大學是教學和科研的基地,擁有人才和技術的優勢;企業是生產的基地,擁有技術、設備和資金的優勢。校企合作,優勢互補,學校出技術,企業出廠房、設備、資金,大學以專利許可、技術人股的方式與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合作經營、收益共享,這應成為大學專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模式。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檔案;思考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技術和人才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實驗室作為高等院校開展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重要場所,日益得到重視。高校實驗室檔案真實記載了高校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歷程,包括高校的實驗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的全過程,是實驗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經驗的結晶。毋庸置疑,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對高校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謹此,本文從高校實驗室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與經濟活動的特性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高校實驗室檔案的重要性
所謂高校實驗室檔案,是指在高校實驗室進行教學實驗、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儀器設備運行等活動中形成的書面材料與科技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紙、報表、照片、音像資料、電子文檔等)。它既是高校在實驗室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記錄,又是反映實驗室建設與發展的主要資料,更是實驗室工作人員勞動和智慧的結晶,為學校寶貴財富之一。
1.經濟價值作用。從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檔案的知識轉化與商品轉化是著眼于在經濟行為中,學與研一體化。它強調圍繞知識、技術的產生、擴散與應用不是三個獨立的環節,而是同一過程的三個方面。因為高校實驗室作為知識、技術的載體,同時具有這三個方面的功能。所以,高校實驗室檔案——“準知識”或稱“知識的半成品”具有不可忽視的經濟價值作用。
2.憑證或法律依據的作用。依照法律程序,科學實驗產生的知識若需市場認可,并具相當高的的經濟價值,則須按照法律程序辦理知識專利注冊,即成為受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而注冊知識產權的基本依據之一是實驗室檔案。
3.參考價值作用。全面、完整的實驗室檔案記載著科學實驗的全過程。因此,在實驗檔案中,實驗記錄按照結果劃分,既有成功的記錄,更多的是失敗記錄。成功的實驗結果可轉化為知識,無需贅言。失敗的實驗記錄則應該成為成功之母,理論上可以認為,對以后同類型或同方向的實驗都有著參考借鑒的價值,為以后減少失敗的概率,即為減少重復失敗的實驗的投資提供了參考依據。所以,實驗室檔案即使是失敗的記錄,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文化知識的積淀,同時應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高校實驗室檔案的類別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實驗創造、發現、發明的知識、技術均能迅速商品化或稱經濟效益化。這就延伸、擴大了實驗室檔案記載的內容。既有法律活動、科技活動,又有經濟活動、行政活動方面的內容。按功能劃分,實驗室可分為三大類別。(1)物質方面——實驗設備技術檔案。它反映了實驗室及其設備技術的特點,記載了實驗室的教學、可以及其效益評價等技術活動,對科學、教學實驗的科學性、真實性準確性提供法律性依據性的使用價值和參考價值。(2)管理方面——實驗室檔案檔案。一是法制化實驗室管理制度及其執行過程的記載;二是滲透了經濟活動的實驗室管理,包括經濟合同、協議及其效益評估,實驗后的利益分配等全面管理記錄;三是對實驗創造的知識、技術的擴散與使用活動的全部法律性依據的反映。(3)過程方面——使用檔案。它是實驗工作者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真實勞動與實驗的歷史記錄。它反映了實驗的全過程,包括實驗的檢測、鑒定與論證等過程。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但是全面、完整的記錄。
三、現行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弊端及其歸因
1.大多數實驗室漠視效益。第一,投資方面。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或事業投資,投資雙方對事業課題的成功或失??;經濟效益與知識效益較少法律約束,少有經濟活動或稱經營性活動。第二,少有結果方面。失敗的實驗,自不必說,即使成功的實驗仍停留在或實驗即使報告的本本上。對于進一步的擴散和應用,既沒有效益意識,更沒有法律約束,有志者或因無經濟支撐,或因無機構支持諸因素,最后是無能為力,志難酬。究其原因,一是觀念陳舊。大多數科技人員及其管理者仍受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傳統觀念的束縛。二是激勵機制不健全。高校普遍地職稱晉升以教學、科研成果作為硬指標性,而科技成果產業化很少有規定性指標,更何況,科技成果產業化具有風險性、時間周期長、市場檢驗等等不確定因素。
2.實驗室形成知識后,后是束之高閣,或是流失現象嚴重。一是目前大量的資料顯示,我國在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正在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其轉化率仍是相當低。二是科學實驗流失現象嚴重。許多科研成果向世界專利組織申請專利的時候,許多國家拿出一件件從報刊上剪下來的的材料說,我們不需要買這個專利了。一位外國人毫不掩飾地向世界各國宣揚:要想搞到中國的專利技術,根本不用花什么高價,訂什么合同,只要訂兩份報紙買兩本雜志就足夠了。導致這些狀況的原因很多,我個人認為,宏觀上,我國知識專利市場體系不健全,微觀上,不得不承認,實驗室檔案管理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高校實驗室管理必須科學化、規范化
1.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及其市場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體而言,實驗室檔案管理的經濟行為應法律化、市場化。從法律上理順個體、集團與國家三者之間的關系,包括利益分配、知識產權的權重比例等等。
2.觀念必須更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新實驗室作為開發人才資源、創造科學財富的前沿陣地,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科學實驗單一事業活動活動行為與觀念,迅速將其經濟活動觀念植根于頭腦與行為中,以促進科學實驗的知識轉化與商品轉化。
3.領導必須重視?!罢温肪€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鳖I導者是實驗室單一事業活動型轉化為經濟活動型相的決策者與帶頭執行者。只有領導重視,實事求是地帶領實驗工作者深化改革實驗室管理體系,抓住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機遇,建立適應學校自身條件,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的科學化、標準化的實驗室,才能在市場經濟中,特別是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求生存,求發展。
1.完善區人民政府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建設,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統籌和協調。辦公會議統一指導和協調全區知識產權宏觀管理工作,分析和通報知識產權工作形勢,研究決定全區知識產權發展的戰略、規劃、重大政策和措施。辦公會議成員單位要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2.充分認識專利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專利工作的組織領導,把專利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科技進步考核目標責任制,將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專利實施量等指標,作為衡量當地專利工作成效和科技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管理機制建設,促進專利工作的健康發展
3.建立健全區專利工作管理服務體系。一是建立健全街道、開發園區專利工作聯絡制度。各街道、開發園區要提高認識,做好對專利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建立健全專利工作管理網絡和制度,明確主管領導,確定專利工作聯絡員,完善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度;二是建立駐區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聯系制度。引導和推動高校開展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加快駐區高校專利申請和專利技術在區內的轉化應用。
4.建立健全專利考核評價體系。一是納入有關資質評價體系,將專利創造與實施情況列入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等認定與評價的重要指標和條件,將有效專利權的數量和質量作為區科技進步獎評審的重要指標;二是納入科技項目管理體系,將取得專利權的數量和質量作為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要求和評審指標。
三、強化政府引導和扶持,促進專利成果的轉化實施
5.設立專利工作專項資金。區科技局在科技三項經費中設立區專利工作專項資金,用于專利申請資助和獎勵、專利技術實施、專利工作試點示范、專利知識宣傳培訓、專利執法、專利戰略制定與實施、專利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對專利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等,各街道、開發園區要相應設立此項工作扶持經費。專利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6.資助和獎勵專利申請、授權。鼓勵區內各企事業單位、學校、科研院所和個人積極開展專利申請并取得專利權,每年按照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類型分類進行資助;積極鼓勵區內中小學在校學生開展發明創造活動,對其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費用實行全額資助。對年專利申請量達20件和100件以上的專利申請大戶分別給予重點資金獎勵。
7.培育專利工作試點示范企業。制訂專利示范企業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型企業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探索有利于企業開展專利工作的具體實施辦法。進行重點領域、行業和產品的專利戰略研究,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動企業專利工作的開展;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各級專利試點(示范)企業,凡被列入各級專利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相應配套經費扶持。
8.扶持專利產品開發和專利技術轉化應用。對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優秀專利技術實現產業化的項目優先立項扶持,重點推薦申報各級專利實施項目和科技進步獎;對已經進入產業化的專利權人、專利技術,優先推薦申報各級優秀專利發明人、優秀專利獎等獎項。
9.鼓勵企事業單位增加研究開發專利的投入,其專利研究開發經費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計入成本費用,享受相應優惠政策。
10.加強專利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是建設區知識產權信息網,并納入區科技局網站體系;二是積極利用專利信息數據庫和專利文獻檢索平臺,對技術引進、技術創新或改造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立項報批的專利進行檢索,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或侵權行為的發生,同時促進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積極利用專利信息資源,降低創新成本,縮短科研周期,提高研發效率。
四、加強宣傳普及,提高全社會的專利保護意識
11.加強專利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通過報紙、電視、互聯網、科普畫廊等媒體,采用專場講座、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利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周”等活動載體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法制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12.加強專利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把專利法律、法規的宣傳列入全區普法教育計劃,納入干部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計劃。重點對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科技管理干部、項目負責人員分批分期、長短期結合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