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固定資產審計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2
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審計時,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核查賬務,確定損益情況,有時還要對資產重估,從而確認資產、負債以及企業權益的真實價值。清產核資工作有專門的規定和操作原則,要求中介機構對企業的清產核資結果進行專項財務審計,并對有關損益提出鑒證證明。結合多年實踐經驗,針對企業清產核資中存在的問題,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時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貨幣資金的審計
貨幣資金是企事業單位中流動性最強的重要資產,審計風險較大。在審計時遇到的問題一般有企業大額定期存款、非基本賬戶大額活期存款、企業存入證券公司的款項、企業短期貸款、應付賬款賬戶長期外掛、存款余額函證執行、現金盤點、核對銀行對賬單與銀行存款等。
對企業庫存現金的審計要進行突擊盤點,根據盤點情況判斷企業的現金管理狀況,結合企業的內控制度,分析企業是否存在賬外資金,同時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作為證明。企業在銀行的存款,不僅需要同銀行進行賬單核對,還要對存款和貸款情況進行詢證。結合企業編制的未達賬調節表進行逐筆核對,重點關注對數額較大和長期未到賬的項目。
二、應收、應付款項的審計
應收款項損失的審計即壞賬損失的鑒證,指的是企業不能收回的各項應收款項的損失,主要包括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的審計,是企業清產核資專項審計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應收款項的審計中,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審核債權債務是否為正常的商業往來,并對近幾年的銷售和應收帳款增加額比率進行分析。首先,逐筆檢查應收款,將款項進行初步分類;其次對有損失的應收款項注意檢查證據,進行損失鑒證。若債務人掛賬與企業掛賬金額不一致,應與債務人核對,待核對一致之后再進行損失鑒證。若無法聯系債務人,導致核對難以進行,應檢查相關經濟業務內容,取得當事人和企業負責人意見后再進行鑒證,避免因此而引起的企業相關人員經濟犯罪問題。
對其他應收款、預付款的審計也應通過檢查原始賬單、函證等程序審計來完成。金額巨大、長期應收的項目更應驗證其真實性。
對應收款項進行真實性、完整性審查后,進行損失確認也是一個重要的難點。清產核資審計中對企業取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檢查是否有破產財產、剩余財產和遺產可供清償,若有,應扣除破產財產、剩余財產和遺產后金額作為損失申報。根據清產核資的有關規定,債務單位已被宣告破產、注銷、吊銷工商登記或被責令關閉的,依據有效的證據,可以確認為損失。若企業尚未清算,則由審計人員根據職業判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見證證明認定為損失。很多企業存在類似的情況,債務單位的組織形式幾經變更,對之前的欠款不予認可,從法律角度出發,債權人還保留有追償的權利,不能認定為損失。對各內部單位欠款發生壞賬損失的,應該收取內部單位的款項進行對賬,核對不相符的掛賬,不能認定為損失。對于注冊會計師無法按照清產核算核資文件規定出具原制度損失意見的,企業可按照《企業會計制度》,采用個別認定或賬齡分析法等計提壞賬準備。
對應付賬款進行審計時,審計師可以以下方面著手檢查:1.檢查債務形成的原始憑證,因為原始憑證代表債務產生時間。2.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后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發生額的相應憑證。3.獲取被審計單位與其供應商之間的對賬單。4.檢查在資產負債表日后付款項目的銀行對賬單及有關憑證。5.結合存貨監盤程序,重點審查在資產負債表日前后入庫的材料采購明細賬和入庫憑證。而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適當的分析程序,例如:將應付賬款的本期期末余額與本期期初余額比較,分析出現差額的原因;要求被審計單位對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作出解釋。
三、存貨損失的審計
存貨損失指有關商品、成品、半成品、以及各類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發生的盤盈、盤虧、變質、毀壞、報廢、淘汰等造成的凈損失,以及存貨成本的高流低轉資金掛賬等。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存貨監盤》等相關審計準則的規定,認真參加企業的盤點工作,對出現的重大盤虧項目逐項進行抽盤,了解并取得有關人員對問題的具體說明,并出具技術鑒定報告及其他相關內部證據,據此進行推斷。審計時,首先抽查企業大額購貨原始單據,是否有請購單、驗收單、入庫單等一系列手續。通過賬務清查,將未估價入賬的存貨估價入賬,進行資產清查時,將實物進行分類盤點,對不良存貨進行損失鑒證。檢查賬務上是否存在數量為零、金額是負數、未做暫估入賬的。要重點關注是否存在利用清產核資的機會多報損失的情況,以防止企業為了領導的業績對成本高流低傳,抑或為了少繳稅款對存貨低流高轉。清產核資要求對存貨的盤點進行詳查,對各項報廢、毀損、盤盈、盤虧都進行逐一核實。
賬務清查時,檢查已經入庫的存貨是不是已經全部入賬,已銷售出去的存貨是否全部出庫,委托加工的存貨核算是不是正確等。清產核資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注冊會計師更應注重事實,要大膽真實的披露,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單項或者批量金額較大的貨存,應取得國家有關技術鑒定部門的技術鑒定證明,并結合對應付賬款返還等程序來確認存貨余額的真實。
四、固定資產的審計
固定資產損失指的是企業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出現的盤虧、盤盈、淘汰、毀損等造成的凈損失。
固定資產審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固定資產的實存數。包括每項固定資產是否存在,賬面余額是否真實,所有權是否屬于企業,手續是否完備等。通常按照獲取固定資產分類匯總表、分析性復核、帳帳核對的審計程序完成。2.審查固定資產的增加。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手續是否合法,計價合理與否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3.審查固定資產的減少。引起固定資產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出售、轉讓、報廢、投資轉出、盤虧等情況。可以從減少的合法性、不同原因導致的固定資產數額計算的正確性、固定資產轉賬額是否正確、檢查是否存在未記賬的固定資產減少業務等方面著手。4.審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包括檢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運用分析性復核、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得以恢復時是否在原已計提減值準備的范圍之內等。
固定資產的審計與存貨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固定資產的產權和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準確性要予以關注。向資產保管人員索要近幾年的固定資產盤點明細表,結合賬務了解企業資產毀損的賬務處理。同樣,對每項報廢、毀損、盤盈、盤虧等都要一一核實。單項或者批量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應由企業做出專項說明,并出具由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提供的技術鑒定證明。審計中,對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達到某種目的對固定資產進行的評估應重點關注。
五、或有負債項目的審計
企業的或有負債項目通常不會全部都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但卻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審計時一方面重點關注企業的未決訴訟,向企業所聘任的律師、向當地法院了解清產核資企業涉及訴訟的完整性并評估訴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清產核資企業的各項對外擔保情況,檢查其是否會產生擔保風險。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對或有負債項目審計的結果確定是否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
六、無法支付款項的審計
清產核資企業在清理資產損失時,容易忽視對負債中無法支付款項的清理。因此,審計時對未回函的應付款項應逐一核對,分析賬齡,重點關注3年以上無經濟業務往來的應付款項。對相關合同、協議應檢查其付款期限和限制性條款;對未回函的款項應檢查相關債權人的催款記錄,對確定不需要支付的款項和確實無法支付的款項,在清產核資時進行申報處理。
參考文獻:
[1]宋大力.如何做好清產核資經濟鑒證[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9):35-38.
[2]付雪麗.清產核資審計工作的審計要點[J].河北漁業,2007(07):48-50.
[3]李夕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的相關會計問題[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8(05):52-56.
[4]曹愛民,邱程紅.清產核資審計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J].西部財會,2006(11):79-81.